护理硕士研究生

2024-10-02

护理硕士研究生(精选12篇)

护理硕士研究生 篇1

我国自1992年开始招收护理硕士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护理人才,培养的人才以教学科研型为主,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在我国设置护理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1]。通过对6名毕业于不同院校且工作在临床一线的科学型护理硕士进行半结构访谈,了解临床对护理硕士的使用情况,为今后学校和临床培养、使用护理硕士提供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即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具有某种特征、能够提供最大信息量或最有价值信息的个体或小样本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上获得对研究人群的代表性[2]。研究对象的入选标准:护理学硕士毕业后在临床一线工作。遵循知情同意的原则,最终选取6所院校的6名科学型护理硕士作为访谈对象,男1人,女5人;毕业于国外院校1人,国内院校5人;副教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3人;工作于不同的4所三级甲等教学医院。

1.2 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半结构访谈法。①访谈前准备:在大量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与本课题组专家及成员进行交流,制定出本次访谈提纲,初步确定10名护理硕士研究生进行一对一访谈。②访谈计划:通过与10名护理硕士研究生联系,最终6人(L1~L6)确定接受本次受访,课题组拟定访谈计划。课题组在正式访谈前进行预实验,确保访谈提纲的适用性及访谈能顺利进行。③访谈过程:受访时间地点均由受访者制定,受访场所安静,受访时间均在30 min以上,除1名受访者是远程网络访谈外,其余5人均采用面对面访谈。访谈中均采用录音、笔录和及时回忆等方法对访谈内容进行记录,同时对受访者的观点及时澄清、确认,保证资料的准确性。鼓励访谈对象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④资料分析:访谈结束后,由课题组两人及时整理访谈记录,将录音转换成文字,仔细阅读并进行编码,提炼信息,确保访谈资料的准确性。⑤伦理问题:访谈前受访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为受访者编号保护个人隐私、访谈资料存档,以备后期查阅。

2 结果

2.1 护理硕士研究方向与工作科室不符 本次访谈的6名科学型护理硕士无一人工作科室与硕士期间研究方向一致。总结有3种看法。一是认为这是教育资源的浪费。L5:“我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这3年一直都在为我所研究的方向不断努力,现在工作后我被医院分配到与我研究方向不同的科室,护理工作很辛苦,又要应付新的工作环境,我觉得没有精力再兼顾以前的研究了,这是不是教育资源的浪费?”二是认为硕士研究生期间只是学习经历,学习科研方法更重要。”L1:“工作科室是医院征求我的意见后安排我在手术室的,因为我当时考虑到男性在普通病房工作不方便,觉得自己更适合手术室的工作,虽然硕士期间做肝胆外科方面的研究,但我觉得硕士更重要的是科研方法的学习,读研的过程是主要的、研究方向相对还是次要的。”三是认为教育应顺应现实不断变化。L4:“我是一名科学型硕士,本想在学校当一名教师,迫于就业压力,不得不选择去医疗单位,硕士期间与临床接触较少,刚进医院工作科室觉得不适应,与我的研究方向几乎没有联系。我想国家是不是应该减少科学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增加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毕竟学校招聘教师是有限的;在不断发展的今天,医院对护理硕士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如果我当年选择攻读的是专业型护理硕士,现在工作起来会更加得心应手。”

2.2 社会对护理硕士认识有限 本研究6名受访者中3名曾经有工作经验,另外3名之前并无工作经历,3名无工作经历的硕士明显觉得科室同事对护理硕士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L1:“科室大部分同事以一种习惯性的晕轮效应认为护理硕士在临床能独当一面,但事与愿违,偏偏我们在学校学的知识在临床并不适用,与临床有明显的脱节,我认为国家培养专业型硕士进入临床工作更为实用,但目前国家培养的还是以科学型硕士为主。L4:“我刚到科室工作时压力很大,我是科室第一个护理硕士,同事们都持观望态度看着我,因为我是硕士,他们觉得我应该什么都行。”L5:“我是本科毕业后上的硕士研究生,对临床的了解也只限于本科实习那一年,我是科学型硕士,硕士期间下临床很少,临床3年的变化是很大的,刚上班时科室的仪器不会用,干起活来手脚也不如其他同事麻利,当时同事确实对护理硕士能力产生质疑。不过现在工作1年了,工作还算可以。”

2.3 医院给护理硕士的施展舞台不足,分层使用护士有待提高 6名受访者普遍认为医院给护理硕士的施展舞台不足。L1:“刚工作时医院领导认为我是硕士就要做科研,现在快工作2年了,觉得身心疲惫没有精力再做科研,工作跟普通中专干一样的活,护士工作很辛苦,我去哪里找时间精力去做科研呢?”L2:“国家培养的护理硕士在临床与本科生、大专生没有差别,没有给自己提供好的平台让所学的知识得以应用,如我在医院上班要有一定的班次,跟别人干的都是一样的,我完成自己基本工作再完成科研工作,觉得精力有限。”L3:“在国内都是论资排辈,国外读了硕士的护理人员就不会从事一些普通临床工作,个人能力体现、晋级、评优等都跟学历挂钩。”医院分层使用护士,提升护士工作积极性。L6:“像我国台湾、美国那样,他们彻底是一个护理专家,我们没有给护士提供这样的舞台,没有分层,没做这种东西,所以导致大家积极性不高,体制又不支持。”L4:“作为一名护理硕士,我更想跟随医生查房,看看医生是怎样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的,这对我们观察病情是有好处的,可是每天基础护理就占了大部分时间,跟随医生查房、学习知识只是一种奢望。”L2:“在临床工作没有写论文的要求,慢慢地我就不写了,就忘记了,医院可以不要求写论文,自己有做科研的欲望,但是工作又很累,精力是有限的,我觉得分层次使用护士很重要,否则,是对人力资源的浪费,国家花费那么大精力培养我们,我们的价值得不到体现,我个人想去创造,可是没有时间、没有精力。”

3.1 社会、医院应对护理硕士有正确的认识,给其空间、促其发展 科学型硕士是侧重理论和学术研究的一种学位,主要培养高校教学和科学研究人才。专业型硕士则是侧重实践和应用方面的一种学位,旨在针对一定的职业背景,培养适应社会特定职业和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由于教育体制和培养方向的问题,应届科学型护理硕士临床经验不足、动手能力相对较差,她们进入临床后适应临床相对较慢,医院同事应多关心指导她们,以利于她们减轻心理压力,更好、更快地融入到科室的工作中去。临床一线的护理硕士要明白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不论是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都不能脱离临床实践;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要明白护理科研的灵感来源于长期的临床实践和不断的经验总结;护理科研成果又服务于临床,指导临床实践操作[3]。

越来越多的护理硕士进入临床一线,医院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掘其潜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医院招收护理硕士的同时并没做好本医院护士的职业规划,大部分医院对护理硕士几乎没有什么科研要求,造成了人才浪费。设想医院与护理硕士之间如果可以协商制订计划,明确权利义务,实施奖罚机制,这样既加强了医院对护理人才管理又促进了护理人才的发展。

3.2 专业型护理硕士和科学型护理硕士并行不悖、共同发展 护理硕士研究方向与工作科室不符主要原因是由研究护理新理论、新知识的科学型护理硕士填补了临床护理硕士的不足,虽然这部分硕士也会在临床表现得很优秀,但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由专业型硕士来填补临床护理硕士的不足。美国护理学硕士专业研究方向突出职业化、实用化、专业化特点、以培养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主,而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较少[4]。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应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改变以培养护理管理者、护理教师为主,转向以培养专业型护理硕士为主,培养立足临床护理实践并融通护理理论的临床护理专家,使我国护理逐步走向专科化发展的道路。我国现行的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也应跟国际接轨,学习国外先进的护理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提出“科学确定护理教育的规模,尝试订单式培养模式,推进学校教学与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有效衔接”。“订单式”培养专业型护理硕士未尝不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索的培养方式。

3.3 医院分层使用护士,提升护士工作、科研积极性 现今越来越多的高层次护理人才走上了临床一线,为临床护理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护理人员分层使用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推进了护理科研开展、增进了医护沟通、促进了护理教育的发展。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来说明如何分层使用护理人员且配备相应的考试机制来选拔和评价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李亚洁等[5]认为“由于中外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的不同,中外护理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理念差异,我国护士可能觉得做青霉素皮试时,随手在病人手腕上写下皮试时间没有什么错,是为了查验时的方便,而外国人觉得是对自己的不尊重。”这些都需要高层次护理人员去临床循证、学习国外先进作法,指导临床。国家每年花费大量经费培养护理人才,却未得到合理使用,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医院要生存、要发展,要在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中永远处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合理使用[6]。没有国家政策支持,医院在使用护理硕士时也倍感迷茫。这值得去探讨、去思考。

参考文献

[1]刘东玲,张振香,杨培常,等.护理硕士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8):48-50.

[2]Coyne IT.Sampling in qualitative research;Purposeful and theoret-ical sampling;merging or clear boundaries?[J].J Adv Nurs,1997,26(3):623-630.

[3]杨永,杨连招,莫新少.科研型应届护理硕士就业定位探讨[J].全科护理,2011,9(6C):1677-1678.

[4]张艳,姜安丽.中美护理学硕士专业研究方向设置比较及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85-187.

[5]李亚洁,廖晓艳,蔡文智.广东省护理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思索[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9):690-691.

[6]刘秀娜,王仙园,周娟.护理学博士临床使用困境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5A):1143-1145.

护理硕士研究生 篇2

李 峰韩 杰郑延玲彭秀芬

(山大学护理学院250012)

【摘要】开展在职护理人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顺应了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趋势,可以满足在职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需要,是实现我国护理教育与国际接轨,提升临床护理师资水平,培养专家型临床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培养模式应从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改革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等方面不断探索。

【关键词】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职护理教育

随着人们健康观的不断改变,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原来以培养教学、科研型护理人才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需通过不断完善护理学研究生学位类型,为更广阔的护理服务领域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级护理人才。在职护理人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意义

1.1 顺应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趋势

研究生学位设置和类型划分体现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社会经济与技术不断进步,各行业对应用型高级人才需求不断增加,我国从1991年开始设置和试办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截止到2009年全国共开设20个专业学位,几乎覆盖了所有行业领域,2010年又将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招生计划5万人,成为社会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专业学位教育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医学领域的专业学位教育始于1998年,首先开设了临床医学硕士、博士专业学位,之后逐渐开设了口腔医学硕士、博士和公共卫生硕士的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提高临床医师素质和临床医疗水平, 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临床医师,截至到2008年有80余所院校招生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约6万余人。

1.2满足在职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需要

我国护理教育长期以来以中专层次教育为主,在职护理人员继续学历教育需求很大,特别是近几年,在职护理人员学历培养的规模不断扩大,高层次学历教育不断增加,以山东大学为例,近5年,在职护理专科年招生人数增加1.48倍,而在职护理本科年招生人数增加

3.5倍,与此同时,针对在职人员的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也出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对山东大学六所附属医院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在职护理人员调查,54.7%的人员有继续学习提高的需求。而且,全日制护理本科招生也在不断扩大,2009年全国192所院校招生护理专业本科生2万余人,这也形成了在职护理人员研究生培养的潜在需求。目前,我院已经招生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学员300余人。在职护理人员研究生教育将会随着临床护理本科学历人员的增加而增加。

1.3实现我国护理教育与国际接轨

国外护理学研究生层次的培养类型有两类,一是以护理科研为重点培养的MS(Master

【1】of Science),二是以专科护理为重点的MN(Master of Nursing)。国内护理硕士培养

类型不明确,一般仍是按照医学科学学位培养,颁发医学硕士学位,但护理人才需求表明,不仅需要科研能力强的护理研究者、教育者,也需要能够直接服务于临床、社区各领域的实践性高层次护理人员。因此国内护理硕士教育,也应开展专业学位培养,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培养理论基础雄厚、把握学科发展动向, 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实用性人才。

1.4提升临床护理师资水平

护理人才培养离不开临床教学,临床实践是护生专业素质形成的关键阶段2,所以,临床护理师资的水平与护生培养质量密切相关。目前我国临床护理师资,尤其是临床护理研

【3】究生导师学历层次较低、知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显而易见,出现所带教学生学历与学位

高于临床带教老师的状况,学历与学位也成为制约临床护理导师选拔的因素。开展在职护理人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可以提高临床护理师资的学位层次,使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硕士生导师得到有效补充。

1.5培养专家型临床护理人才

现代护理理念、工作性质和工作范畴在不断发展变化,社会需要专家型的护士,履行健

【4】康照顾者、预防保健者、健康促进者以及健康教育者的职责,有专家认为,我国护理研

究生教育应由培养护理教师、护理管理者为主,转向培养临床专科护士为主,培养立足护理临床实践,融通护理理论的护理专家,使中国护理逐步走向专科化发展的道路。美国某州的专科护士中硕士占到75.0% ,博士占16.5% ,而我国现已经取得专科护士资格的护士中,具

【5】有本科学历的只有19.1%,大专学历占52.4%。在职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为高级护理实践做准备,以这种方式培养专家型护理人才,是加速我国护理专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开展在职护理人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思考

2.1培养目标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突出护理专业实践性特色,充分体现新的医学模式和现

【6】代护理理念,体现卫生服务模式转变及其相关的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社区护理等。培

养从事护理某一特定领域的应用性人才,重点学习护理专科理论和高级护理实践技能,着重培养职业素质、强化实践环节,着眼于培养护士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国内有学者通过调研认为临床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护理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主要应包

【7】括,系统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临床专科理论,较强的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具体的培养

目标可以从“品德结构”、“知、能结构”和“素质结构”三个方面加以表述,在“品德结构”方面,强调具有积极为我国卫生事业和人类健康服务的精神;在“知、能结构”方面,强调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护理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素质结构”方面,强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际沟通与合作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2培养方式

2.2.1课程设置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的设置,要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建立突出专业角色的课

【8】程体系,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医药科工作委员会提出,鉴于国内外护理学的发展

需要,尤其国内本科护理学教育现状,将“护理学”定为一级学科,下设4个二级学科,即基础护理学、临床护理学、社区和家庭护理学、护理心理和人文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可以在以上二级学科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以实践为基础的三级学科,如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社区健康教育护理学、社区慢病干预护理学、社区康复护理学等。沈宁等学者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知识领域应包括“信息的获取、利用和评价”、“科学研究伦理和道德”和“论文撰写与评阅”,在临床实践领域中,重点学习和了解“临床护理技术新进展”、“紧急救护理论与技术”、“危重症监护技术”、“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和“感染的预防控制”的相关知识。

2.2.2教学方法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可采用理论学习、临床实践、课题研究三结合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解决临床护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上可以借鉴其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的方式,提倡PBL教学、案例教学等,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和提高研究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3考核方式

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将实践能力的考核作为重点,学位论文的考核要有别于科学学位研究生,论文选题应有现实针对性、应用性,强调实践探索的创新,论文内容应强调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临床护理病例分析、护理方案创新实施等为主,体现综合运用护理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2.2.4入学招生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对象应该要求为在职护理人员,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经历,一般应获得学士学位,考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试为国家组织的有关院校联考,主要考核外语和护理综合素质,第二阶段复试,由招生院校对通过初试的人员进行专业考核和面试。

开展在职护理人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与临床医疗人员的发展相匹配,促进医疗与护理实践的协调发展,同时,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更好的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金星.浅谈我国护理学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J ].教育与职业,2007,(14):132-134.[2] 李峰,蒋晓燕.实习环节影响本科护生角色认同的因素调查[ J ].护理研究,2008,22

(9):2369-2370.[3] 朱海利,陈洪华.任小红我国护理硕士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护理研究,2006,20(8):1982-1984.[4] 曹 轶.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与发展[J].护理研究,2007,21(2):385-387.[5] 沈世琴,朱京慈.临床护理专家角色功能及发展趋势[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1 ,18

(7):17-18.[6] 单伟颖,安文忠,单伟超等.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新进展[J].护理研究,2004,18(4B):742-743.[7] 单伟颖,于海华,梁迎辉等.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4):296-298.[8]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关于医药学学科专业目录修订调整总结会纪要[ EB/OL].[ 2007-04-30 ].http:///xwyjs/detail.山东大学护理学院教研课题 JY200907

作者简介 李 峰(1961-),女,硕士,副研究员,副院长,从事护理教育与管理

工作单位:山东大学护理学院250012

韩杰郑延玲彭秀芬 工作单位山东大学护理学院250012

作者联系Tel***

硕士研究生之精英教育 篇3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 精英教育 硕导

很多年之前,大学生是一颗众人想去摘得的星星。很多年之后,大学生越来越多,硕士又变成了一颗闪耀着光芒的金星。今天,硕士生越来越多,那颗曾经光芒四射的星星已混迹于苍穹。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时代已成滚滚长江东逝水了,一浪更比一浪高的硕士时代在教育大众化的今天也感叹着它的苍凉。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趋势,这是一个伊甸园式的梦境与残酷骨感的现实相互碰撞的节奏,这让我们不得不停下匆匆的脚步,回头看看那留下的脚印,理理我们的思绪。

一、硕士研究生之自身篇

从本科生到研究生是学历的提升,但学历是否代表了综合素质的提升,代表了更高层次的提升呢?这是一个并不完全对等的平行,而从理想化的角度来讲,有着明显的不同或许才应该算更为合理的诠释。新型的精英教育应该更加偏重“教育的内质,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相对知识普及型教育而言的高层次高素质的教育,目的是让少数具有较佳天赋和潜质的学生成长为高精尖人才”。[1]

(一)懂科研

研究生之所以称为研究生,不懂科研之法,不懂科研之理,不会科研之实,这难免不是一大憾事,也不得不说是一大缺陷。所以懂科研,会科研,应该是研究生较之于本科生的一大区别,也是本科生上升到研究生的层次必须具备的一大素质。

(二)精专业

高素质人才,在博的基础上要做到专。样样都行,样样稀松,这不是长久之计,也不是成才之道,能“多专多能”是很高的要求,即使达不到最起码也要做到“一专多能”, 将自己的专业掌握扎实,将自己的研究领域吃透,并在此基础上涉猎相关领域,关注其他专业,使其在专的基础上,达到得心应手。

(三)阔视野

“精英教育的质不在授予学位的高低, 而在于教育理念以及相应的教育模式。”[2]相对于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更多的是希望拥有更为开阔、广袤的视野,希望自己能够从区别于本科生的方面入手,体会更为活跃的学术氛围,接触视野更加宽广的空间。这是一个更大的舞台,就必须在这个舞台上积累更为厚重的素养。

二、硕士研究生之导师篇

硕士研究生一般采用导师制,这种导师制是一种更为灵活的方式。从北大著名的四大导师到陈信泰老师、陶愚川老师、毛礼锐老师、沈灌群老师等一大批赫赫有名的导师,再到如今各个大学的硕导,导师制的实行,将研究生与导师密切联系在一起。导师之于硕士生,既是师傅,也是家人;既是明灯,也是指南;既是指导者,也是促进者。

(一)为人之道

导师制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导方式。几个研究生跟着导师学习,学生就与导师绑在了一起。“精英教育具有高度选择性,不能因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浪潮袭来,便可以降低精英教育的门槛,精英教育是一种高标准、高层次的教育,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相应的标准,不能让精英教育俯就,应该是你能或者不能,标准就在那里,不降不低,这样才能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社会的期许,实现精英教育的要义。”[3]要把硕士研究生打造成真正的精英,真正的高素质的人才,为人之道是不可逃离的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做人”永远不过时,永远不能缺。在这样浮躁的社会,导师要让跟随他的学生懂得做人之道,懂得为人之举,要让那些学生感受到导师既是他们的师傅也是他们的家人。

(二)为学之道

硕士研究生也免不了上很多的基础课、专业课、必修课、学位课、选修课。除了学生的自觉之外,导师则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导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策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位硕士研究生在经过几年的培养与学习后,都得到质的提升。这就要求导师多带领学生接触更为广阔的学术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就犹如当年陈信泰老师培养他的研究生那样,让研究生有更大的平台去学习,去历练,去成长,在做学问时懂得走出去引进来,学会沉得下浮起来,做到进得去出得来。

硕士生不是本科生,也不是专科生,硕士生就是硕士生。既然如此,就要打造真正的硕士生,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素质人才。硕士生与导师,是各个角度中“最为生,最为师”的一个角度。从这两个最关键的角色入手,通过一个点剖析出其他的面,进而通过一个面反射出一个立体,这或许就是“管窥蠡测”。

参考文献:

[1]刘志刚.大众化教育、精英教育与研究型大学[J].中国高教研究,2006(5).

[2]郭石明等.精英教育: 量与质的解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2).

[3]靳占忠,孙健敏.精英教育的现代意蕴[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作者简介:

王莹莹(1988- ),女,汉,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小学教育。

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 篇4

1 护理硕士生课程设置理论研究逐步规范

目前,我国护理研究生课程设置仍以学科中心、学科本位、教师中心为主,护理专业特色在课程中不明显,无法满足学科发展、卫生保健需求及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鉴于此,国内很多院校已经着手进行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改革。包括教育理念改变、知识体系构建等。崔艳等探讨了STS(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教育理论应用于护理研究生培养中的必要性[1]。在提高课程绩效、综合能力培养方面,有学者推荐可汲取德国研究生培养中的项目管理经验[2],让学生在研究开发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欧美国家护理研究生课程设置趋向是将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特色护理课程纳入到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如将基本家庭护理内容和临床经验、护士流动、护理学发展史等有关课程列入研究生课程体系[4]。这种课程改革思路值得我们借鉴。张姮采用访谈法,围绕临床护理实践、教育、管理、研究和促进专业发展5个核心领域来构建和提炼护理研究生核心知识体系[5],为课程设置奠定了知识论基础。罗阳等通过专家函询法,在公共课、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4个课程领域,初步建立了19门核心课程,区分了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不同特色课程[6]。也有学者提出开设《护理经济学》、《护理文献评阅》课程[7,8]。刘蕾等通过德尔菲法研究发现,目前护理专家认为很重要的专业课程,按照由高到低依次为护理理论、护理教育学、护理管理学、护理心理学、康复护理学、社区护理学[9],为构建护理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提供参考。总体上看,目前国内研究生课程改革主要围绕核心知识、能力体系展开,而从护理职业角色定位设置课程的实践研究尚未见报道。

2 护理研究生临床实践向专科化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多由导师根据科研课题安排,而参加临床实践的研究生类型、研究方向、实习科室、带教模式以及评价方法尚不固定[10]。侯铭等认为,应依据护理研究生临床实践核心能力(自我学习、科研、管理能力)及核心知识要求,成立“导师负责下的临床实践指导老师小组”具体指导研究生临床实践[11]。有学者运用“护理程序”、目标设置理论等理念指导护理硕士临床实践流程[12],取得一定效果。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护理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同时承担临床带教教师的职责[13]。这种自我学习-指导他人临床学习的模式在培养研究生教学、管理和临床实际能力方面,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研究发现,护理硕士生对临床实践期望获得的指导排序为:培养临床思维、提高临床技能、提高临床管理能力等;期望的临床教学方式排序为:以问题为中心学习法、病例讨论法、专题讲座、课题作业法等[14];期望轮转科室前5位分别为ICU、护理部、外科、内科、急诊科[15],这些研究可为临床实践目标评价体系奠定参考依据,而其中ICU培养实践,包括抽测危重症监测技能、参与危重病个案护理等[16]见诸报道较多,为进一步规范研究生实践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础。医院期望护理硕士研究生应具有更好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护理教育和科研能力,以及开拓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17],反映出临床人员对于护理研究生科研能力寄予较高期望,提示我们应指导研究生切实从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设计研究课题,同时考虑将护理研究方向细化,深入到肿瘤护理学、心内科护理学、急救和危重症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专科领域[18]。也有学者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引入护理个案管理,增强护生的沟通、协调和综合分析的能力[19]。随着临床高级实践护士需求增加,对护理研究生临床实践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我国目前已经尝试进行了肾病护理专家、糖尿病、老年、危重症和疾病控制专业专科护士的培养[20],还可进一步借鉴国外“急救护理”专业硕士、护理麻醉专科护士、澳洲心理健康教育护士[21,22,23]等培养经验,尽快建立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3 护理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急需构建

我国目前对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系统教育评价尚未见报道,相应的护理研究生教学评估尚未开展。欧美国家的教育评估体系基本成熟,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思路。美国一般由各州的协调管理机构、美国护理联盟护理教育评估委员会和护理院校教育委员会等机构独立进行,评估标准包括教学目标和任务管理、课程和教学实践、院校制度的义务和资源、学生成绩和教师的成就[24]。加拿大护士学会(CNA)、加拿大护理院校联合会(CASN)制订了护理硕士与博士教育标准说明,多数省在法律上授权予护理专业学会监督护理教育质量[25]。我国目前尚缺乏类似的护理决策运行机制。李淑花等通过德尔菲法初步确立了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评价指标,涵盖了专业知识与技能、科研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5个方面[26]。但该指标体系的推广度有待进一步检验。姜小鹰等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标准分为以下几项:论文水平、发表论文的数量及转引率、专利量、职业道德、考试成绩、实际工作能力,并依此对部分研究生论文做了分析,为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提供了操作依据[27]。李小芒等对82名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进行分析发现:参与调查的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处于中上水平,其中评判性思维和科研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得分最高[28],但其使用测评工具的信效度有待进一步考证。李夏卉等比较中国和美国、英国、日本的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后认为:我国的护理研究生考核严进宽出,不利于保证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可以采纳作业论文、实践操作、演讲等多种灵活方式考核学生综合能力[29]。也有学者提议在研究生教育中引进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ducation Testing Service,简称ETS)研发的个人潜能指标测评(Personal Po-tential Index,简称PPI),用于评价学生学习成绩以外的个人综合品质[30]。总之,如何从学科发展、教学与培养、学位论文评审机制、管理体系和毕业生就业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与考核,是目前护理研究生教育面临的的重要挑战。

4 护理研究生就业趋向日益受到关注

随着我国护理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其就业问题引起了广大教育者关注。护理研究生就业的总特点呈现女性为主导、就业率高的特点。其就业包括教育、临床、管理、继续深造和出国工作。其中教育及临床方向是研究生就业的主要方向[31]。侯睿、黎贵等对部分护理专业硕士毕业生(来自21所护理院校)的就业意向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护理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以从事护理教育为主。而选择临床和社区护理工作的只占极少部分。影响护理硕士生就业意向的前5位因素依次是:是否有提升和发展的空间、工作性质、是否为正式编制、工资水平、能否解决户口[32,33]。护理研究生的择业效能感水平在城市、年龄、年级间存在差异[34]。刘涛等建议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引入护理教育,帮助学生通过自我分析、评估护理专业、个人能力测评、确定专业发展途径、制定行动策略五步骤正确定位[35],提升护理研究生就业指导理论水平。目前,国内对护理硕士生就业去向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如何通过理念、课程改革,促进研究生临床就业稳定发展,关系到今后护理学科临床支撑体系的完善,也是目前护理教育者、管理者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摘要:文章通过对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过程的几个重点环节(课程设置、临床实践、专业学位设置、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就业趋向)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描述目前护理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部分成果,指出各环节进一步研究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护理学硕士简历 篇5

性别:

年龄:

居住地: 上海

电 话:

E-mail:

教育经历

/7--至今 北京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 硕士

/9-- /7 北京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 本科

语言能力

英语(熟练) 听说(熟练),读写(熟练)

英语等级 英语六级

自我评价

吃苦耐劳,尽职敬业,善于沟通,适应团队协作,有较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承受较大工作压力。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个月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制药/生物工程,医疗设备/器械,医疗/护理/保健/卫生

目标地点: 北京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医药销售代表,医疗器械销售,医疗器械市场推广

工作经验

2006 /7--至今:上海市XX医院(500人以上)

所属行业: 医疗/护理/保健/卫生

护理部 护士/护理人员

本人毕业后进入该医院成为正式员工,心内科,任护师。由于工作出色,升为护理部干事,协助医院医疗副院长及护理部主任工作,主管全院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安排、实习学生带教管理、临床护理质量控制等。

/9--2006 /5:北京XX医院(500人以上)

所属行业:医疗/护理/保健/卫生

实习护士 护士/护理人员

新型硕士研究生求职创业探究 篇6

关键词:新型;研究生;求职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89-01

一、 硕士研究生就业的现状

随着高校研究生越来越多,而市场对研究生的需求并没有显著增加,导致研究生群体竞争更加激烈,其就业形势也呈现紧张的趋势。硕士研究生人数增多的现实,加之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有限,造成社会不能为其提供充足的岗位,这使硕士研究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然而再加之研究生属于高学历群体,其对于自己日后的工作期望值较高,所以就会产生硕士研究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造成就业难问题。

二、 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形成的原因

(一)国家方面

1.扩招政策的影响。从高等教育实施扩招政策以来,其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前进的阶段。硕士研究生人数的增多,确实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有其独特的积极影响,也对社会上存在的巨大就业压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硕士研究生的扩招政策,使更多人有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的机会,但同时硕士研究生质量受损,整体素质相比较以往有所下降,然而市场对于选择人才更加严谨,结果就是就业难度增加,就业压力增大。

2.就业体系不够完备。在当今新型的社会背景下,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政策并没有本科生的详尽、明确,反而显得更加简略。[2]硕士研究生所接受教育的特殊性及其自身的各种特殊性,使得社会的就业政策在很多方面都无法满足硕士研究生的需求。

3.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由于硕士研究生的的招生人数与社会上存在的职业存在着供过于求的矛盾,造成硕士研究生的人才浪费,不能尽其所能为社会服务,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市场的不平衡与不稳定因素。就业市场对硕士研究生的需求相对过剩与绝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一矛盾已经成为影响硕士研究生求职以及解决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的决定性因素。[3]

(二)高校方面

1.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硕士研究生作为精英人才,一直是高等教育重点培养的对象,在培养过程中往往以专业理论的培养为主,注重其学术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但是在其综合能力和社会素养方面的培养仍然欠缺,加上硕士研究生缺乏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这一现实,造成了人才的极大浪费,以及求职难的问题。

2.培养目标不明确。新形势下的高校,过于注重对硕士研究生招生问题的关注,而对于已招的硕士研究生,要怎样培养,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还不是特别明确,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并不密切。正是缺乏实践能力的锻炼,使硕士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大大降低。

3.导师队伍的质量参差不齐。导师群体的质量是影响硕士研究生群体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由于硕士研究生数量的增多,为了扩大师资力量,高校在评选导师时往往降低标准,这必然会降低导师的总体质量。

(三)硕士研究生个人的原因

1.缺少社会经验。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期间钻研于学术研究和科研创造,很少有到社会上进行实践。当这些硕士研究生走进社会时,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及社会现象时往往疲于应对,这也是影响其求职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2.缺少创新能力。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中,大部分企业对硕士研究生的评价都是“缺乏创新意识”,这已经成为制约硕士研究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高层次人才的硕士研究生本应担负着国家科技研究与创新的重任,但因其缺少应具备的能力,往往在求职中处于劣势。

三、 改善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的措施

(一)国家方面

1.招生计划与市场需求相符合。国家在制定扩招计划时,需要以市场对人才规模及人才类型的需求为依据。国家的相关部门应在招生计划实施前,对市场需求进行准确的调查,做好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工作,使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数量与社会提供的工作岗位相协调,保持供求平衡,减少隐性失业及无法就业问题。

2.鼓励创业并给予政策支持。解决硕士研究生求职创业难问题,国家有其特殊的地位和权利。应鼓励硕士研究生进行自主创业,优化研究生创业环境,制定相应的优惠鼓励政策,切实为其创业提供便利条件。

(二)高校方面

1.合理设置招生规模。高校在制定招生计划之前,应市场需求做出明确的调查,针对市场对硕士研究生的容纳量,决定其招生数量。[4]高校的招生计划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最大限度地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灵活设置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培养符合社会所需的人才,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

2.加强创业教育。面临就业难问题,另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鼓励硕士研究生进行自主创业。自主创业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而且也能给广大硕士研究生提供一个实现梦想的平台。高校要积极开展创业讲座并组织创业实践,为硕士研究生在步入社会提前做好准备。

(三)研究生个人方面

1.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及各项能力。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能否顺利求职创业,其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研究生自身的能力与素质,而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关键在于研究生本身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否有吃苦耐劳精神。硕士研究生应该在读研期间勤奋努力,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2.端正就业心态。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心态,也是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硕士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有着更多的学术经验,其拥有高学历的心态使其就业时心怀一种优越感,这种不理性的心态,使其面临挑战。硕士研究生应正确审视自己,用平和的心态应对就压力,用务实的心态审视自身的能力,最后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顺利求职创业。

3.明确就业目标。硕士研究生应该在读研期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加强与从业相关的各种知识、技能的培养与锻炼,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做到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要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并为之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沈雁兵,余新丽.扩招背景下硕十研究生就业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6(7).

[2]郭薇薇.硕十研究生生涯规划:态度认真心理坦然[J].中国硕十研究生,2006(l):18.

[3]王慧娟,赵红霞.当前中国硕十研究生就业问题探讨[J].社会纵横,2006(5).

护理硕士研究生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选择陕西省、广东省、湖南省和江西省的5所院校的11名护理学专业全日制在读研究生进行深入访谈, 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 语言表达清晰, 愿意参与本研究, 其中男3人, 女8人。样本量的确定以受访者资料重复出现, 资料分析时不再有新主题呈现, 即资料达到饱和为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的收集

采用面对面、半结构式、个体化深入访谈形式收集资料。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与相关专家进行交流, 制定出访谈提纲, 并向研究对象介绍研究目的、内容和录音。访谈前受访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并为受访者编号保护个人隐私、访谈资料存档, 以备后期查阅。受访时间地点由受访者制定, 访谈时间30~60分钟, 以受访者谈完自己的想法, 不出现新信息为原则。5名研究对象采取网络访谈, 其余6人均采用面对面访谈。访谈中均采取录音、笔录和及时回忆等方法对访谈内容进行记录, 同时对受访者的观点及时澄清、确认、保证资料的准确性。

1.2.2 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访谈结束后, 由研究者两人及时整理访谈记录, 将录音转换成文字, 仔细阅读所有资料, 提炼重要信息并汇集编码, 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 辨别出相似的观点, 并返回参与者处求证, 确保访谈资料的准确性。

2 结果

2.1 社会对护理硕士认识有限

研究生D:自从告诉别人我考上研究生后, 别人都问我是什么专业, 我说是护理专业后, 别人都觉得不理解, 护士还要上研究生吗, 很不理解。研究生H:“我刚到医院工作时压力很大, 我是医院第一个护理硕士, 同事们都持观望态度看着我, 因为我是护理硕士, 他们觉得我应该样样都行, 本科生看几遍才让动手的操作, 我看一遍就让我做, 如果我手脚不麻利点, 好的同事会问硕士期间有没有下临床, 直接点的同事直接对我的能力甚至对护理硕士的含金量产生质疑。”

2.2 培养目标不具体、培养方向不明确

研究生A:别人经常会问我的方向是什么, 我经常不知如何说, 只好把我的研究课题跟别人说, 觉得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上硕士提高了什么专业知识和水平。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界定为: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 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 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其核心是培养临床护理专家[1]。

2.3 师资队伍学历层次不齐, 专业多样

研究生C抱怨:我的导师是年龄偏大, 在医院工作, 我的硕士课题是自已选的, 老师在设计方面和专业方面能够指导的不够深入, 导致自己有时候不知道该去请教谁。研究生D:我是专业型硕士, 3年硕士期间有一半的时间在医院度过, 感觉是放养, 只要每天照常上班干活, 没人管你有没有学到东西。国内某些高校的护理导师有部分是临床专业或基础学科专业, 对于护理专业的理解和学习不够深入;另外高校中的部分导师是本科学历, 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的科研活动, 导致高校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尤其现阶段, 我们的护理硕士可以招收专业型硕士, 这些硕士和临床医学的学生一样, 都需要至少18个月的临床实习时间, 从而就需要高质量、高水平的临床带教老师, 然而临床一线的有经验的护士学历大多是中专或大专起点, 难以满足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带教需求, 严重影响专业型护理硕士的整体素质[2]。

2.4 课程设置不配套

研究生E、F、G:我们硕士期间所学课程和其他医学专业的研究一样, 是上大班课, 不管是公共课还是选修课都没有对护理专业进行侧重, 而且没有专业必修课, 导致课程不能针对学生的研究方向。研究生H:我是毕业生, 去应聘时因为试讲没有讲好而被淘汰, 所以觉得科研型硕士要开设教育学相关课程。目前国内护理硕士研究生一般是按照医学硕士研究生的模式进行培养, 由各院校规定学生总的修业年限和学习总时数, 毕业后颁发医学硕士学位证书。导致其课程大多依附于临床医学课程, 多为临床医学基础知识, 范围窄、跨学科课程少, 护理专业的特色没有体现[3]。

2.5 研究生补助没有落实

研究生H、I、J:我们是专业型护理硕士, 我们在医院实习了18个, 医院和学校都没有给予相应的补助, 跟实习医生相比, 我们落差太大, 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现在很多院校都开始招收专业型护理硕士, 这些硕士和临床医学的硕士一样, 都需要至少18个月的临床实习时间。所以学校要做好相应的稳定措施。

3 讨论

3.1 学校应重视护理研究生的培养

随着我国卫生体制的不断完善, 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加, 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明显提高, 护理学研究生应运而生, 成为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此, 学校应重视护理研究生的培养, 为医疗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

3.2 调整培养目标, 重建培养模式

2011年护理学已经成为一级学科, 于此同时, 我们护理学硕士培养应该从以前的通才教育转化为像临床医学一样的各专科教育, 把硕士的培养方案更细化成各个专科, 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培养方案, 再联系实际制定出适合我国特色的培养方案, 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护理教育和临床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护理人才。尤其是专业型护理硕士, 要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 将课程和实习重新安排, 不能像本科实习时“一刀切”的模式, 除过公共科室外, 应安排足够的时间进行相应的专科科室重点实习[4]。

3.3 重视建设和培养师资

学校要采用多种培训模式比如远程教育培训模式、合作培训模式、对外交流培训、脱产短期培训等来提高导师的指导水平。另外, 学校应鼓励临床带教教师努力提高学历水平, 加强管理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在选拔教师时, 也要把好“学历关”和“职称关”及丰富实践经验、热爱教学的专业人员、充实到护理教师队伍中来。

研究生教育是将护理事业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的关键环节, 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时间较短, 但发展速度和规模比较快, 经过近20年的发展, 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 目前国内的培养模式还很粗糙, 不够完善, 培养类型、目标、课程设置和管理等方面还尚待细化和规范。尤其随a着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数量逐渐增多, 高校的护理教师已经饱和,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硕士生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那专业型护理硕士的培养模式更需要各界专家及研究者的不懈努力, 护理硕士的培养一定会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 为我国的护理事业提供更多高精尖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杜世正, 徐桂华, 王爱红, 等.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SWOT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 (11B) :1-4.

[2]纪翠红, 王惠珍, 徐南楠, 等.以核心能力为本位探讨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模式[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 2010, 25 (18) :89-91.

[3]李火把, 金莉.应用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J].护理实践与研究:下半月版, 2012, 9 (16) :120-122.

护理硕士研究生 篇8

1 资料分析

根据美国2011年护理院校排名[3], 选取排名前10位的院校, 采用网络信息调查法, 调查分析其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 结果如下。

1.1 核心课程

高级病理生理学、临床药理学、护理哲学、理论和伦理、高级健康评估、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循证护理研究、研究统计。

1.2 高级护理核心课程

生命过程的病理生理学、高级药理学、环境健康、流行学原理、领导学与卫生保健系统。

1.3 专科课程

(1) 医学基础课程:常见成人临床问题的病理生理学和管理、儿童和青少年慢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和管理、精神病理学与治疗、高级护理实践临床药理学与干预、助产临床药理学、儿科药理学、临床精神药理学。 (2) 护理专业基础课程:护理科学展望、高级护理实践范畴、高级研究设计、运用质性评估与评价策略、写作、生物统计学方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慢性病、急性病与健康促进发展趋势、高级健康评估临床应用、成人诊断/症状与疾病管理、儿童诊断/症状与疾病管理、高级诊断学与治疗学。 (3) 护理专业课程。护理管理:专业问题和领导学、卫生保健领导学和管理、领导能力发展、健康政策与政治、质量提升与病人安全、人力资源管理、项目计划、实施与管理、项目评价与政策、卫生保健领导者财务与经济、财务管理;成人护理:成人初级护理、初级护理理论、高级护理实践———临床课题和专业问题;麻醉护理:麻醉基本原理、麻醉高级原理、病人安全小组培训。家庭护理:生命过程的人类与家庭发展、个人与家庭发展 (儿童—青少年) 、个人与家庭发展 (青年—生命终结) ;母婴护理:综合性新生儿评估理论、患病新生儿评估与管理、新生儿疾病过程;助产护士:高级助产学、分娩护理理论基础、分娩临床护理;儿科护理:婴儿与儿童健康促进、儿科健康儿童护理、儿童护理、常见儿科问题高级管理、初级保健场所儿科问题高级管理、青少年初级护理、学校健康护理高级实践;精神科护理:精神科护理循证应用、精神健康评估、个人精神治疗方法、小组精神治疗、家庭精神治疗;公共卫生护理:卫生保健科学、公共卫生护理理论与实践、基于人群的公共卫生护理干预、公共卫生护理领导力与管理、公共卫生实践工具与决策、环境健康、人口动力学与公共卫生、流行病学;急诊护理:高级急诊护理实践、急诊护理临床判断、高级急诊护理临床判断;护理教育:护理教育者角色、学生学习促进、护理课程设置改革、技术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临床教学与学习改革、教育项目评价与学分制、测验形成与试题分析。妇女健康:健康妇女护理理论基础、常见健康问题妇女护理理论基础、健康妇女临床护理、常见健康问题妇女临床护理;健康信息学:信息学理论与问题、临床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介绍、应用数据做出决策、信息技术项目管理、系统应用与评价方法。

2 讨论

2.1 课程设置体现学科专业方向特色

美国教育部2010年版学科专业目录 (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s, CIP2010) 中对注册护士、护理管理、护理研究和临床护理大类下设23个类别[4], 包括注册护士、护理管理、成人护理、麻醉护士、家庭护理、母婴护理、助产护士、护理学、儿科护理、精神科护理、公共卫生/社区护理、围术期/手术室及外科护理、临床护理专家、危重症护理、职业与环境健康护理、急诊室/创伤护理、护理教育、护理实践、姑息护理、临床护理主管、老年护理、妇女健康护理、其他等。其中注册护士和护理实践在本科设置, 其余21个类别中, 10所美国院校除围术期/手术室及外科护理未开设外, 20个类别均有相应的专业方向课程, “其他”中包括护理信息学、卫生保健中质量提升与安全过程等, 其课程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培养目标设置, 突出专业特色。研究表明[5], 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是护理管理、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护理心理等, 临床护理细分为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危重症护理等方向。整体来说, 专业方向缺乏规范性和特色, 缺乏系统性[6], 临床护理研究方向需要进一步细化[5]。我国护理教育者可借鉴美国护理学科专业方向设置情况, 进一步研究确定二级学科及专业方向的设置与细化, 使课程设置能够更加贴近临床实践和学科发展需要, 以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 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和学科发展水平。

2.2 课程体系具有规范性和专业性特点

美国护理学院协会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 AACN) 认为护理硕士研究生课程应包括核心课程、高级护理核心课程和专科课程三部分[7]。核心课程是所有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基础性必修课, 高级护理核心课程是为病人直接提供护理的专业方向的高级必修课程, 专科课程是指各专业方向的理论和临床课程, 按照培养目标要求具有相应的专业特色, 课程体系涵盖了个人、群体、家庭、社区、保健系统、社会、经济、文化等不同对象、不同范畴的知识内容[8]。AACN还制定了课程标准 (curriculum standards) ———护理硕士教育护理基本要素 (The Essentials of Master’s Education in Nursing) [9], 提出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必须达到9个基本要素的要求, 即学生应具备科学和人文护理实践背景、组织和系统领导力、质量提升和安全、学术研究应用于实践能力、信息学和卫生保健技术、健康政策和辩护者、专业学者间合作以改善病人和人群健康结局、临床预防和人群健康促进、硕士层次护理实践。基本要素是所有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的核心, 提供了课程设置的基本组成部分与框架。10所美国院校课程均在AACN的课程框架及基本要素下设置。核心课程中重视基础医学的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 以提高护理研究生医学基础知识水平, 为学习高级护理实践课程打下良好的医学基础。核心课程还涉及健康评估、护理哲学、理论及护理研究方法等, 满足护理研究生知识探究的需求。护理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护理科学展望、高级研究设计、高级健康评估、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等课程, 提高研究生对高级护理的认知和科研水平。护理专业课程涵盖各学科专业方向知识, 包括理论与实践部分, 培养学生在某一专科方向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突出护理学科的专业性。目前国内护理院校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尚无统一标准, 部分必修课与选修课与本校其他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相同, 护理学专业课程的设置不一, 较难体现护理学科的特色和专业性。美国护理院校的课程按照AACN确定的三大类课程设置, 同时又具有各院校的优势与特色, 虽然课程名称不尽一致, 但其内容按照AACN护理硕士教育护理基本要素的要求展开, 确保教育的质量, 提示我国护理教育者应充分发挥学术团体的作用, 制订护理学硕士课程设置总体要求和课程设置标准, 并探讨开设根植于中国文化的护理专科特色的课程, 增加文化、社会、政策、经济等方面的课程, 逐步建立起本学科课程体系, 促进学科的发展。

3 小结

美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 能够按照其学科专业目录设置学科专业方向, 其课程设置体现专业方向特色, 并依据AACN确定的核心课程、高级护理核心课程和专科课程, 结合各院校的特色和优势设置课程, 课程内容根据AACN课程标准护理硕士教育护理基本要素组织, 具有规范性、专业性的特点。我国护理教育者应借鉴美国的经验, 结合中国国情, 合理设置护理学二级学科及专业方向, 制订课程设置总体要求和课程标准, 不断规范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海生, 范国睿.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 (7) :59-63.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 (2011年) 》的通知[EB/OL].[2013-08-10].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4/201104/116439.html.

[3]U.S.News&World Report LP.Nursing ranked in 2011.[EB/OL].[2014-02-07].http://grad-schools.usnews.rankingsandreviews.com/best-graduate-schools/top-health-schools/nursingrankings.

[4]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 CIP 2010.[EB/OL].2014-02-11https://nces.ed.gov/ipeds/cipcode/cipdetail.aspx?y=55&cipid=88742.

[5]李焕, 张小曼, 邢凤梅.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向调查[J].护理学杂志, 2013, 28 (5) :61-63.

[6]李静.护理学研究生专业设置现状及思考.护理学杂志, 2012, 27 (3) :84-86.

[7]AACN.The Essentials of Master’s Education in Nursing[EB/OL].2014-02-09 https://www.aacn.nche.edu/education-resources/essential-series.

[8]张艳, 张振香, 史岩, 等.美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现状及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 2013, 13 (8) :90-92.

护理硕士研究生 篇9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收集2016年招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86所院校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代码1054)招生简章、招生专业目录以及专业学位导师研究方向。在这86所院校中按院校性质分为综合类大学29所,医学类院校52所,军事类院校3所,师范类院校2所;按院校等级分为211院校41所,普通院校45所。

1.2方法专业方向设置院校数目以院校为单位计算,如某学校有某专业方向计为1次。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录入,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

2.1专业方向设置86所院校中30所院校不区分专业方向,其中20所院校明确标明不区分专业方向,10所院校的专业方向仅仅是临床护理技能训练与研究或护理临床技能应用与研究。在56所区分研究方向的院校中10所院校的研究方向为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社区护理、临床护理等大致方向,46所院校的研究方向细化为内科护理、外科护理、急危重症护理等专科方向,这与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一致。86所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方向设置情况与临床护理专科方向设置情况分别见表1、表2。

2.2入学考试科目及其他要求所有院校的初试考试科目均为思想政治、外语和护理综合,护理综合是各院校自主命题。大连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明确提出不招收同等学历考生,北华大学明确提出不招收跨学科考生,山西医科大学等明确提出只招收全日制本科生。所有院校对临床工作经验无明确要求。

3讨论

3.1护理硕士专业设置方向多样化,更加注重临床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思想、道德素质良好,学科理论知识扎实,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1]。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专业方向的设置,因此,专业方向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86所院校中除了不区分专业方向的院校(占34.88%)外,居于前3位的专业方向分别是专科护理(53.49%)、临床护理(39.53%)、护理管理(33.72%),设置最少的专业方向是心理护理(12.79%)、社区护理(18.60%)。这与科学学位设置的专业方向不同。专科护理、临床护理的培养目标都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的护理专门人才,毕业后可在各大医院从事临床专科护理工作,独立解决专科护理疑难问题,成为专科护士或某一专科领域的临床护理专家[2],因此,设置专科护理及临床护理专业方向院校数量最多符合学位委员会的要求。护理管理数量次之的原因可能为:一是大多数护理硕士生导师位于医院护理管理岗位,二是护理硕士生期待掌握管理知识以提高管理能力,并与护理专科生或本科生相区别。因此,作为护理硕士生导师,应该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及管理能力,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级护理管理人才。另外,结果显示,各院校在心理护理、社区护理方面的教育比较薄弱,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工作学习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同时心理辅导对病人疾病的康复也有益;专业设置有很强的政策性,国家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要求发展社区医疗卫生工作,社区护士也逐渐增加,因此,各院校应该加强心理护理、社区护理的教育,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3.2护理硕士专业设置方向专科化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教育目标为培养护理专家(MNS),这要求各院校细化招生方向,将临床护理分为具体的专科专病方向[3]。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纲要(2010—2015年)》中明确要求,近5年临床护理实践将重点发展重症监护、急诊急救、手术室护理、肿瘤护理、器官移植护理等专科护理方向[4],这为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研究显示,居于前5位的专科方向分别是急危重症护理、外科护理、老年护理、内科护理、肿瘤护理,可见各院校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特别重视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但是纵观86所院校,无院校设置器官移植护理方向,肿瘤护理方向设置较少,这与国家政策以及社会需求不符,因此各院校应该增加器官移植护理方向,并加大肿瘤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力度。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促进了老年护理学的发展,各院校设立老年护理方向可进一步满足社会对医疗资源的需求。

3.3进一步加强中医特色护理相对于2011年无院校招收中医护理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2016年招收中医护理方向的院校共有14所(16.28%),说明各院校开始注重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护理,同时也紧跟时代步伐,一方面继承我国传统医学,另一方面汲取国外先进的护理理念,初步形成了以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研究为特色的研究方向,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临床实用人才。

3.4统一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目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时统考思想政治、英语,由国家统一命题,但是护理综合由各院校自主命题。虽然各院校统一参照教育部统一制定的护理综合考试大纲,但是容易导致试题难易程度发生偏差,进而造成考生之间综合实力的可比性不强,继而影响后续的调剂结果。因此,建议护理综合也像西医综合一样改为全国统一考试。

3.5可对临床工作经验增加要求与护理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不同的是,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的护理专门人才,其对临床实践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可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增加临床工作经验的入学要求,以与科学学位研究生相区别,并有助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高层次、高效率培养。

综上所述,各院校依据国家政策进行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科化培养,专业方向的细化为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且初见成效。但各院校在培养目标的制定、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轮转科室的设定、课题的来源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应进一步探讨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以各专科为方向,以临床为基础,培养更多临床高级实践护士,进一步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护理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学信息网.护理专业学位设置方案[EB/OL].[2010-11-26][2012-03-08].http://www.China degrees.cn/xwyyjsjyxx/gjjl/szfa/hlss/index.shtml.

[2]李峰,韩杰.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态势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6):930-932.

[3]徐泽俊,徐翠萍,张洁,等.我国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设置分析[J].护理研究,2013,27(7C):2293-2295.

护理硕士研究生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通过大量查阅文献, 根据《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年) 》,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 (试行) , 通过专家访谈、小组讨论初步拟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框架及技术项目, 包括“高级护理实践-基础操作”、“高级护理实践-专科专业操作”、“医生操作的护理配合”三大类32项操作项目。调查问卷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课题背影, 第二部分为专家的个人基本信息, 第三部分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护理操作技能函询问卷, 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 请专家对每一条目的重要程度做出判断。

1.2 函询专家

本研究征询护理业内专家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培养的意见, 因此确定函询专家纳入标准: (1) 硕士学历, 主管护师职称; (2) 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或主任护师; (3) 护理学院教师, 10年及以上工作年限。符合以上三者之一且对本研究积极, 愿意并有时间回答两轮专家咨询问卷。

1.3 调查实施方法

提前与专家电话或电子邮件沟通, 征得同意后, 通过发放问卷或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专家调查。共进行了两轮问卷调查。

1.4 操作技能的确立

数据采用Excel整理, 录入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条目筛选指标:根据条目重要性赋值均数>3.5, 变异系数<0.2, 满分比>0.30为标准, 结合专家意见进行筛选。

2 结果

2.1 专家一般情况

最终28名专家参与咨询, 其中女27人, 男1人。地区分布:北京1人, 海南1人, 河北1人, 河南1人, 山西21人, 上海2人, 四川1人。职称分布:主任护师6人, 副主任护师9人, 主管护师8人, 教授4人, 讲师1人。学历:本科10人, 博士2人, 硕士16人。年龄36~60岁, 平均45.1岁;工作年限16~40年, 平均24.9年。

2.2 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协调系数

第一轮共发放35份问卷, 收回29份, 1份无效, 有效回收率为80%。第二轮发放28份, 回收28份, 回收率100%。第一、二轮的专家积极性分别为80%、100%。专家权威系数Cr=0.85。协调系数两轮分别为0.21和0.259, 显示专家意见呈收敛状态, 趋向稳定。

2.3 操作项目调查结果

本研究经两轮函询, 统计数据显示专家意见呈收敛状态, 趋势稳定, 因此, 经小组讨论未再进行第三轮函询。共有27项操作及操作项目内涵初步确立, 成为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操作技能培训项目, 包括“高级护理实践-基础操作”10项, “高级护理实践-专科专业操作”13项, “医生操作的护理配合”4项, 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经过访谈和两轮专家函询, 形成专家一致性意见, 得到包含三个维度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培养框架。

3.1 专家咨询的可靠性

(1) 专家一般情况。参与调查专家年龄跨度36~60岁, 平均45.1岁, 专家从业年限最低16年, 最高40年, 平均24.9年, 67%的专家拥有高级职称, 63%的专家拥有研究生学历 (2人博士) , 说明专家组在相关领域具备权威性, 表明本研究综合了护理领域内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不同年龄层次专家的意见, 使得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结果可靠。 (2) 专家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专家参与研究的积极性用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表示, 回收率达到60%较理想[9]。本研究两轮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0%、100%, 说明专家认可本研究的意义, 对研究的关心支持程度比较高。 (3)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根据专家对各指标条目重要性的选择计算各条目得分均数及满分比以说明专家对内容的认可度, 即是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均数越大专家的认可度越高;满分比越大说明该指标越重要[10]。本研究确定的指标条目的均数、满分比均符合入选标准。 (4) 专家权威程度 (Cr) 。专家的权威程度是判断结果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其计算方法为判断依据系数Ca与熟悉程度系数Cs的算术平均值。本研究的判断系数Ca=0.91, 熟悉程度Cs=0.79, 权威程度Cr=0.85, 大于可接受信度0.70[10]。 (5)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专家意见协调程度主要通过变异系数及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 (W) 来反映[10]。变异系数越小, 说明专家的协调程度越高;协调系数越大, 表明协调程度越好。本研究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

3.2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框架的确定

临床实践能力是专业学位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首要目标, 尤其是规范的临床护理操作能力和独立处理本专业护理问题的能力[11], 而专业护理操作技能是其中的重要部分[12]。本研究通过两轮函询就“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对护理业内专家进行调查, 最终形成了由“高级护理实践-基础操作”、“高级护理实践-专科专业操作”、“医生操作的护理配合”三大类27项操作技术组成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培养框架。 (1) “高级护理实践-基础操作”条目的重要性均数4.93, 满分比92.86%, 包括10项操作, 涵盖了身体评估、对循环呼吸系统进行监测、支持的操作项目, 临床较常用, 且需要较深知识背景和较高操作技能。其中“入院患者身体评估”得分最高, 与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具备发展成为临床护理专家的前景相一致[13], 对服务对象的疾病或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是临床护理专家的工作内容, 是高级实践护士的核心课程之一[14]。“高级护理实践-基础操作”所包含的操作技术重在培养通科护士核心技能, 使得受训者具备较高的全科护理操作技能, 技能具备较高的可迁移性, 在临床多个科室使用[15], 可作为高级护理实践基础技能, 在此基础上进行专科操作技能培训。 (2) “高级护理实践-专科专业操作”包括13项, 涵盖急救、危重、移植、心血管、透析、手术室、助产护理方向, 具有很强的专业特征和操作难度, 供研究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选择相应操作进行学习训练和临床实践。专科护理领域有特定的实践范围, 在知识结构、技能操作、实践环境、专业难度等方面有其内在独特性和专业性, 对护理专业人员有更为针对性的能力要求[15]。“高级护理实践-专科专业操作”得分的重要性均数为4.86, 满分比85.71%。说明专家普遍认可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进行专科操作技能培养的必要性, 期望她们在专科领域形成自己的优势。一项针对用人单位对护理研究生能力要求的调查显示, 用人单位期望加强培养研究生在某一特定领域的临床护理能力[16], 加强其专科技能培养, 尤其是对应届本科就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 以使她们在就业市场有更多机会[17,18]。此外, 具备专科技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可能发展成长为某一专科领域的护理专家, 在我国护理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发挥积极作用。 (3) “医生操作的护理配合”是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医疗技术的进步密切影响护理工作的内容。其得分低于前两项, 与配合类项目的配合难度相对低、对配合者的技术要求相对低有关[19], 将其列为专门培训内容的必要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专业学位研究生操作技能框架的本质是根据教育层次的不同进行研究生层次的操作技能培训。分层次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能满足不同层次护士的需求, 提高护理人员岗位能力, 有效增强整个护理队伍的护理操作技术水平[20]。

3.3 护理服务能力需要扩展

“高级护理实践-专科操作”中的气管插管、张力性气胸紧急排气、环甲膜穿刺, 是专家争议最大的几项, 专家认可这些操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意义和重要性, 另一方面又对培养和应用该技能的可行性提出质疑。因为我国现行医疗制度没有赋予护士进行这些操作的资格, 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也同样不具备资格。但是着眼于全球护理专业化发展的趋势来看, 对于高级护理实践而言, 医疗和护理技术呈现融合的趋势。如美国临床护理专家一般需要具备以下技能: (1) 理治疗、家庭治疗、悲伤治疗、音乐治疗; (2) 危重患者处理、疼痛管理、伤口管理、高级身体评估法、书写医嘱和护嘱、手术干预及评价等; (3) 内科医生或者是医生的合作者, 主要承担患者病情分类、采集病史、体格检查、书写医嘱、记录患者病情、决定用药、做诊断性检查等工作; (4) 医疗方面的技术操作, 包括腰穿、骨髓采集和组织切片检查、插胃管和空肠造瘘管、拆手术缝线、手术钉子及股动脉或静脉插管等[3]。这些技能体现了高级护理实践专科化发展、角色扩展、高级的特征。在国际上, 随着护理专业化进程、高级护理实践的兴起, 这些操作早已属于护理工作范畴[3]。事实上, 护士作为患者的一线守护者, 对时间要求紧急的挽救生命的操作项目, 已经在越来越多地掌握和应用。我国护士条例也明确规定, 护士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 应当先行实施必要的紧急救护[21]。而“必要的紧急救护”在医生和护士之间并无规定的界限。一项针对ICU的调查显示, ICU新的医疗设备和器械、新的护理技术不断涌现, 护理技术领域在扩大[22]。随着护理升级为一级学科, 我国护理行业必将提升护理服务能力和扩大服务范围, 而医生执业地点限制的放开, 也必将逐步影响护理服务的格局。因此,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技能培养应定位于高难度、专业化, 扩展护理的范围。有研究建议增加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科室内医疗轮转计划[4,23], 促进其职业能力向临床护理专家, 即专家型护理人才发展[13]。

3.4 研究存在的不足

护理硕士研究生 篇11

【关键词】中美;体育硕士;课程

引言

1981年,国务院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标志着我国的学位制度开始建立。在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体育硕士研究生经历了数量上的快速增长期,至今仍在扩招中。随着体育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培养质量问题凸显,为了实现扩招但培养质量不减的目标,我们在不断探索和革新,学习他国经验与结合本国实际,取长补短,走自己的研究生培养道路。而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目标的手段或工具,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它是研究生培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课程要不断进行改革,提高其社会适应性。2009年,国家正式放开对专业硕士的招生限制,这对我国的硕士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美国的硕士培养起步比我们早,在研究生课程方面的一些经验可以为我们所借鉴。本文通过对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比较,分析中美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异同点,找到可借鉴之处。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美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为了便于比较,课程内容以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课程为例进行研究。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检索和查阅了国内外体育研究生课程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对中美体育研究生课程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文献资料收集与整理,同时,对资料进行了重点阅读和分析。通过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文献资料进行深入分析。

2中美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设置的比较分析

2.1中国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设置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81年(第一批授权)批准北京体育学院4个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即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运动训练学、人体生理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理论。到1990年(第四批授权)已有8所体育学院、5所师范大学、1所大学和1个研究所(国家体委科研所)共15个单位,设置涉及体育理论、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管理学、体育史、运动生物化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武术理论与方法、体育情报学14个方向的36个硕士学科专业点。1997年,专业目录修订调整,依据“科学、规范和扩宽”的学科专业修订原则和“逐步规范和理顺一级学科,扩宽和调整二级学科”的学科专业修订目标,将体育学科专业进行了专业整合,将原有的10个二级学科专业整合为4个,即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在4个二级学科下设置若干个研究方向。

2.2美国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设置

美国的各个州都具有一定的自治权,不同州的不同学校对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的设置也有所不同。大体上有以下专业:运动训练学、人体运动学、体育管理、教育及课程教学、体育科学、教练训练等。

2.3中美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设置的特点对比

从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设置的灵活度来说,我国更强调整齐划一,国家学位委员会确定统一的专业设置。

从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设置的内容上看,我国设置的专业以学科专业类别为基础;而美国在专业设置内容方面,更偏重于这个专业的社会职能,以期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如体育管理、教育及课程教学、教练训练等专业。

3中美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结构的比较分析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探讨课程各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1〕。研究生的课程分学位课程与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非学位课程即选修课〔2〕。

在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结构的安排上,中美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见表1。

從表中可以看出,中美体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在课程结构上相同点是:都设有专业基础课、选修课。不同点是:对公共必修课的设置,由于美国各大学有较大的课程设置自主性,学校没有设置公共必修课。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硕士培养目标主要是研究型人才,所以我国的体育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达到一定要求之后,必须完成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才可以毕业;而美国的硕士培养目标是研究型和实践型两种人才,因此一些学校给学生两种选择,可以选择做论文,也可以选择不做论文,只需要学完课程后通过一场综合考试或完成一个实践项目即可〔3〕。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国际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我国也已经出现了学术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两种不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前者以培养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人员为目标,侧重于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际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员为目标,侧重于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1997年有些师范类院校在招收教育硕士时,开始招收体育教学论方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6所院校的6个学科专业点开始招收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因而,也开启了我国专业型体育类研究生培养的先河。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21所院校招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并成立了“体育硕士专业指导委员会”,因而,我国建立了体育类研究生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型学位并重的学位制度体系,但此时的招生对象还只是在职的高校教师。从2009年起,专业硕士研究生面向所有考生开始招生,包括应届毕业生和在职人员。

4中美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的比较分析

4.1中国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

研究生教育不同的专业都会设置不同的课程,为了能更清楚的呈现课程的特点,这里选择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课程作为例子,具体内容见表2。

4.2美国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

美国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课程设置,有的学校课程结构同我国相同,分为公共必修课(Core courses)、专业必修课(Required courses)、选修课(Electives);有的学校直接分为必修课(Required core courses)和选修课(Electives)〔4〕。本研究为了选择相同的专业进行对比,选择的两所学校课程结构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具体内容见表3。

4.3中美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比较

课程内容的设置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培养的规格及研究生的能力结构,因此对课程内容的比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研究生培养方面的一些问题。

4.3.1中美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的相同点

中美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有相同点,具体见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到,中美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必修课中都有一些专业基础理论,为学生以后进行研究打下理论基础。另一个共同点是必修课中都涉及科研方法课程,作为研究必备技能,中美在这方面都比较重视。基础课程是研究生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基础理论的重要课程,没有比较宽厚的理论知识,很难进行深入研究。因此,中美虽然存在不同的研究生培养目标,但都注重这方面的课程设置。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技能,科研方法课程必不可少,中美在这方面认识相同。

4.3.2中美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的不同点。

4.3.2.1对政治课和外语课的设置。

中国体育硕士研究生必修政治课,而英语可酌情进行必修、选修或免修。而美国在这方面没有规定。

我国是一个重视政治思想建设的国家,体育硕士生开设政治理论课,主要是为了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素质,引导和帮助研究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使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方向。

美国虽然也比较重视德育教育,但其采取的主要途径与方法与我国不同。美国高校很少专门设置德育课程,但普遍开设历史、公民学类课程及有关专题。美国高校不仅注重在这些文科教育中渗透德育,也开始注意在理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使传授自然科学知识与道德培养结合起来。其方法是对每一门主修专业,都要从历史、社会和伦理学的角度学习研究。另外,美国德育教育注重校内外协调,学校、社会、家庭三方整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4.3.2.2对毕业论文的规定不同。

中国体育硕士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一篇毕业论文,而美国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向选择做学术论文或设计实践项目。对毕业论文的不同规定是由中美不同的硕士培养目标决定的。我国对硕士研究生的目标定位主要还是以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为主,而美国以培养学术研究型和专业实践型两种人才为目标。美国研究生教育不同的培养目标,使得最终的衡量学习成果的标准也不一样,即对毕业论文的规定不同。

4.3.2.3研究方法在必修课中的地位。

研究方法课程虽然在中美研究生教育课程中都有设置,但所占比重不同。研究方法课是美国体育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而且与专业研究联系紧密,而在中国相对来说重视不够。必修课中研究方法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比例见图1。

教育思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具体道路,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等。美国受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影响,十分重视实践活动。方法学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能够指导人类进行实践活动。研究方法作为研究的工具,在研究生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国,教育课程大部分还是以学科课程为主,目标定位还是在学习和掌握间接的知识经验上,而在工具课程上涉及较少,这一点值得注意。

4.3.2.4必修课中的实践课程。

中国的体育硕士必修课较注重与其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而美国较注重一些应用性的实践课程。必修课中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比例见图2。

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研究生教育设置的实践课数量上明显多于理论课,与我国形成显明对比。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曾风靡中国一时,至今仍存在着争议。如何合理地分配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设置比例,美国在这方面的做法,我们可以参考借鉴,考虑加大必修课中实践课的比例。

4.3.2.5选修课与社会联系的紧密性。

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准备。选修课程的开设,其目的是供研究生进一步拓宽专业基础理论、扩大知识面及培养相应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研究個性,提高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在选修课内容的选择上,美国较偏重于与一些与社会联系紧密的课程的开设,如体育运动与慢性病、营养与老龄化、心脏病恢复治疗实习、身体运动流行病学方法等。而中国较偏重于基础理论的开设,与社会联系的紧密性不足。

5结论

中美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相同点是都有专业基础课及研究方法课。中国体育硕士研究生必修政治课,而英语可酌情进行必修、选修或免修。而美国没有专门设置政治课,而是通过其它途径进行德育教育。不同的培养目标,使得中美研究生教育对毕业论文的规定不同,学生可以选择做学术论文或设计实践项目。目前,我国已经开始走向对培养目标的改革,学术研究型和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并存,对毕业生的评价也将随之改变。研究方法在必修课中的地位。作为最有价值的工具课程,美国的研究生课程中,科研方法课所占比重较大,我国这类课程设置比例相对较小,有待提高。美国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较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必修课中的实践课程所占比重较大;选修课内容与社会联系紧密。而中国的课程较注重理论性,与社会需求联系不够。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8:123.

〔2〕谭广,马卫平. 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探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231-233.

〔3〕隗金水,邹亮畴等. 体育学研究生专业设置和学位设置的改革设想〔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24(4):96-99.

护理硕士研究生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便利抽取全国不同地区12所高校的273名全日制护理硕士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13名, 女260名;年龄22岁~40岁 (25.99岁±2.73岁) ;有工作经验106名, 无167名;城镇135名, 农村138名;研一111名, 研二99名, 研三63名;独生子女69名, 非独生子女204名;已婚51名, 未婚222名;公费168名, 自费105名;父母学历均为高中及以上89名, 有一人高中及以上104名, 其他80名。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 应对方式问卷[3]:包括自责、幻想、求助、解决问题、退避与合理化6个分量表, 共62个条目, 采用“是”与“否”两级评分。 (2) 社会支持量表[4]: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3个因子, 共10个条目。分数越高, 说明社会支持水平越高。

1.2.2 研究方法

对全日制护理硕士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288份, 回收有效问卷273份。同时将护理硕士生应对方式状况与其中9所高校的医学硕士207人、6所高校的非医学类硕士204人、河南省本科护生449人进行比较。

1.2.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录入SPSS 17.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护理硕士应对方式现状

从表1可知护理硕士应对方式与医学硕士比较, 求助、解决问题2个维度评分高于医学硕士, 应对方式问卷的其他4个维度评分低于医学硕士, 提示护理硕士各种应对方式比医学硕士成熟, 在生活中表现出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相对成熟、稳定;与非医学类硕士比较, 自责、求助2维度评分低于非医学类硕士, 幻想维度评分高于非医学类硕士, 表明在遇到应激事件时护理硕士生比非医学类硕士较易出现幻想, 且不求助外界, 但不易出现自责的心理障碍;与本科护生比较, 解决问题、求助、理化维度评分明显较高, 说明护理硕士比本科护生更能主动寻求方法与策略去解决问题。

2.2 护理硕士应对方式影响因素分析

2.2.1 护理硕士生应对方式的单因素分析

因男生人数较少, 在此不进行性别比较。不同年龄组、来源地、年级、生源、婚姻状况、学费来源、是否独生子女等护理硕士生的应对方式6个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显示, 无工作经验者自责和幻想评分高于有工作经验者 (见表2) ;求助维度中父母均为高中及以上者评分最高, 父母有一人高中及以上者次之, 其他最低 (见表3) 。

2.2.2 护理硕士应对方式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以一般情况问卷各项为自变量, 分别以应对方式问卷的6个维度评分为因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工作经验进入自责和幻想的回归方程, 分别预测3.6%和2.2%的变异量;父母学历进入求助的回归方程, 可预测其4.2%的变异量。无自变量进入解决问题、退避、合理化的回归方程 (见表4) 。

2.2.3 社会支持各因子对应对方式各因子多元逐步回归

以社会支持各因子为自变量, 应对方式各因子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主观支持进入求助回归方程, 可解释其变异量的2.50%;主观支持进入合理化回归方程, 可预测其变异度的2.00%;社会支持总分进入解决问题回归方程, 可解释其5.30%的变异量;支持利用度和社会支持总分进入求助回归方程, 可解释其18.90%的变异量 (见表5) 。

3 讨论

应对方式是指人们为对付内外环境要求及由此引起的心理困扰而采取的方法、手段或策略, Jolanda等[5]研究发现, 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可以有效缓解工作压力, 促进身心健康。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面临问题时, 护理硕士能够通过调整自我, 采取积极成熟的态度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可能与护理学专业特性有关。相对其他专业, 护理学专业学生中女生所占比例较大, 而遇到问题时女生较男生更倾向于倾诉和寻求帮助。

Gibbons[6]研究发现, 积极地寻求帮助、合理地应用支持服务有利于缓解压力、疏泄负性情绪。Lewis等[7]研究发现消极应对和负性生活事件呈正相关, 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本研究显示, 与有工作经验的护理硕士相比, 无工作经验者更易采用自责和幻想的应对方式。有工作经验者更能切身体会临床护理工作的内涵, 经过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经验, 能够较好地了解自我, 对自我做出更为客观的评价, 更能够根据自身能力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而对于无工作经验者, 没有护理工作的历练, 缺乏对自我能力的了解, 遇到问题时会出现检讨自我能力不足的情绪。与韩剑童等[8]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研究表明, 父母学历高的护理硕士更易采用求助的应对方式。有较高学历的父母, 其社会经验更丰富, 人际关系更广泛, 接触的信息也比较广泛;有较高学历父母的护理硕士生在面临学习、就业、生活等方面压力时, 也更倾向于调动这方面的社会支持进而取得更专业、深入、理性的建议。因此, 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硕士教育, 多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 这样既可提高护理硕士生的沟通能力, 又可使其能够更深入了解社会、更能理性分析自我能力, 这样也使护理硕士认识到在面临压力时也可向学校这个社会支持者寻求帮助。

参考文献

[1]Lazarus RS, Folmkna S.Srtess, appraisal, and coping[M].NY:Springer, 1984:1.

[2]Ebata AT, Moos RH.Coping and adjustment in distressed and healthy adolescents[J].J Appl Develop Psychol, 1991, 12 (1) :33-54.

[3]Joyce T, Higgins I, Magin P, et al.The experiences of nurses with mental health problems:Colleagues’perspectives[J].Arch Psychiatric Nurs, 2012:1-9.

[4]Delaney KR, Handrup CT.Psychiatric mental health nursing’s psychotherapy role:Are we letting it slip away?[J].Arch Psychiatric Nurs, 2011, 25 (4) :303-305.

[5]Jolanda AH, Schreuder MD, CornéAM, et al.Coping styles relate to health and work environment of Norwegian and Dutch hospital nurses:A comparative study[J].Nurs Outlook, 2012, 60 (1) :37-43.

[6]Gibbons C.Stress, coping and burn-out in nursing students[J].Int J Nurs Stud, 2010, 47 (10) :1299-1309.

[7]Lewis KM, Byrd DA, Ollendick TH.Anxiety symptoms in AfricanAmerican and Caucasian youth:Relations to negative life events, social support, and coping[J].J Anxiety Disord, 2012, 26 (1) :32-39.

上一篇:英语新词的构成及翻译下一篇:焚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