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报考指南

2024-09-02

硕士研究生报考指南(通用10篇)

硕士研究生报考指南 篇1

一、聊城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概况

聊城大学从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基础数学。经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现有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9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并有教育硕士、体育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硕士、艺术硕士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包括16个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领域(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物理)学科教学(化学)学科教学(生物)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历史)学科教学(地理)学科教学(音乐)学科教学(体育)学科教学(美术)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5个全日制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招生领域(音乐、广播电视、舞蹈、美术、艺术设计),4个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领域(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社会体育指导),2个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招生领域(英语笔译、英语口译),3个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招生领域(电子与通信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车辆工程)全日制在校研究生130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00余人。

二、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聊城大学20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60人,其中学术型硕士点计划招生230人,专业学位研究生计划招生330人(最后以教育部当年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三、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收费与奖助体系

全日制研究生收费标准6000元/年奖助体系类型金额备注国家助学金6000元/年定向研究生除外学校助学金4800元/年定向研究生除外国家奖学金0元/年按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的比例执行学业奖学金(一等)8000元/年按山东省有关文件规定的比例执行学业奖学金(二等)3000元/年按在校研究生人数30%的比例执行研究生“三助” (助管、助研、助教)200-800元/月学校设立一定数量的“三助”岗位其它专项奖励 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优秀硕士论文等

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9月1日)达到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可以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但原则上不得跨专业报考。

五、初试命题与往年试题

除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和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科目采用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试题外,其它科目由我校自行命题。自命题往年试题可在聊城大学研究生处主页查询下载(yjsc.lcu.edu.cn)

六、研究生招生学院联系方式

代码学院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联系邮箱001商学院马中东0635-8238183mazhongdong@lcu.edu.cn002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华锋0635--8239817lihuafeng@lcu.edu.cn003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卫东0635--8238109liuweidong@lcu.edu.cn004教育科学学院王学臣0635--8238261wxco@lcu.edu.cn005体育学院钟明宝0635--8238258zhongmingbao@lcu.edu.cn006文学院苗 菁0635--8238286mj1936@163.com007外国语学院肖建壮0635--8238029xiaojianzhuang@lcu.edu.cn008美术学院钱品辉0635--8238007qianpinhui@lcu.edu.cn009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李增洪0635--8239977lizenghong@lcu.edu.cn010数学科学学院姚炳学0635--8239927yaobingxue@lcu.edu.cn011物理科学学院葛广英0635--8238036ggy@lcu.edu.cn012化学化工学院王怀生0635--8239121wanghuaisheng@lcu.edu.cn013大学外语教育学院王洪月0635--8238882wanghongyue@lcu.edu.cn014环境与规划学院翟 胜0635--8239913zhaisheng@lcu.edu.cn015生命科学学院曹雪松0635--8239682caoxuesong@lcu.edu.cn016传媒技术学院高国元0635--8238005gaoguoyuan@lcu.edu.cn017计算机学院贾保先0635--8238789jiabaoxian@lcu.edu.cn018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初瑞清0635--8239106rqchu@lcu.edu.cn019农学院王桂

 

硕士研究生报考指南 篇2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考试方式,报考技巧

目前,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全国性统一考试共三类: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1、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其中,“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通常于招生年度的元月份或招生年度前一年十二月份举行, 属于学历教育招生入学考试;“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与“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通常分别于每年的十月份和五月份举行,二者均属于非学历教育入学考试。

三种类型看似简单,性质分明,实则内涵复杂,若非专业人士,不经一番研究,普通考生尤其忙于工作的在职考生,很难清晰准确地选择最符合自身情况的考试类型。而且事实证明,每年的招生考试中,均有一部分考生最终未能被录取或遇到种种被动,并非因为自己的专业水平不足或自身条件不符,而是因为自己未能准确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考试类型或考试方式。因此,笔者拟结合我国现行招生制度及笔者招生工作经验,尝试梳理出更直观、更易于理解与把握的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类型及其报考技巧。

一、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招生考试

学历教育,由教育部负责,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机构接受科学及文化知识训练的受教育经历。我国的学历是指国民教育序列的学历,学历证书通常为毕业证书,特殊情况下无法取得毕业证书时会获得结业和肄业证书; 经过学历教育培养合格的考生, 除获得学历证书外, 还会获得相应专业的学位证书,即获得通常所说的“双证”。根据教育部文件规定及国家政策精神目前的规定,“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招录的考生为学历教育;通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与“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两种考试招录的考生,属于非学历教育, 主要是指目前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 受教育者毕业后只能够取得学位证书而无学历证书的受教育经历及其教育形式。

二、学历教育考试方式的分类

非学历教育的招生考试方式较明确, 且报考考生均属于已经具有工作经历且为在职的考生, 相对明确, 此处不再赘述;而招录学历教育考生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则考试方式较繁杂,达八种之多,分别为:全国统考、推荐免试、单独考试、管理类联考、法律硕士联考、强军计划、援藏计划及农村师资计划;为便于把握和理解,笔者结合教育部相关文件及工作经验,结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标准信息库结构》将各考试方式内涵及要点重点详述如下。

(一 )全国统考类型

全国统考:全称为“全国统一考试”,考试方式码为21,是指部分考试科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命题, 其他考试科目由招生单位自命题的考试。应当说,绝大多数考生参加考试均是该种考试类型。

(二 )推荐免试类型

1.推荐免试 :全称为“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方式码为22,该考试方式是指被本科就读学校推荐, 获得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所选择的考试方式。实质上,该类考生无须参加每年举行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笔试,通常于招生年度前一年的十月份参加所报考学校组织的“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面试”即可。目前,根据教育部政策,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及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尚不允许以“推荐面试”方式入学。

2.农村师资计划 : 考试方式码为29, 与强军计划、援藏计划相同,属于“专项计划”,该类型考试方式仅面向“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该计划自2006年开始通过“推荐免试”方式,鼓励吸引一批优秀的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到国家和省级扶贫县学校任教,定向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换言之,“农村师资计划”考试方式,选报考生首先应为“获得农村师资推进免试资格”的应届毕业生(与上述“推荐免试”中考生的资格相同),且只能报考专业学位中教育硕士类别下的领域(除教育管理)。

(三 )单独考试类型

1.单独考试 :是指经教育部批准的部分招生单位 ,为符合“特定报名条件”的“在职人员”单独命题的考试方式 ,属于“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性质上与“全国统考”地位相同的考试方式之一; 单独考试初试所有考试科目均为招生单位自行命题,是其不同于“全国统考”之处,但其并非一些考生所误解的“单独组织的一种考试”。以该种考试方式录取的考生,在教育形式及所获得的学历、学位方面与以“全国统考”方式入学的考试完全相同。目前,并不是所有专业均允许以“单独考试”方式报考,根据教育部规定,学术学位各学科均可以以“单独考试”方式报考,但专业学位仅建筑学硕士、工程硕士、城市规划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风景园林硕士、林业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硕士、药学硕士、中药学硕士等13个专业学位类别可以以“单独考试”方式报考。

2. 强军计划 : 考试方式 码为27, 属于专项 计划 , 应始于2002年 ,是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校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文件精神,面向军队在职人员专门设置的一种考试方式,全称为“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根据教育部规定,选择强军计划考试的考生,无法选报管理类联考和法律硕士联考所面向的专业领域, 即不得报考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 (MPA)、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审计硕士、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等专业领域。其实,强军计划虽为一种独立的考试方式,但按教育部规定其采取“单独考试”方式进行考试,即“强军计划”考试方式的初试所有考试科目均为招生单位自行命题,与上述“单独考试”考试科目相同或相似。

3.援藏计划 : 考试方式码为28, 是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内地高校援藏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2〕6号)》文件精神设置,自2003年起实施,主要由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特定高校面向西藏自治区在职干部中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目的在于改善西藏在职干部队伍的学历结构、专业知识结构,培养西藏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根据上述文件规定,援藏计划考生采用“单独考试”方式进行考试。此外,与强军计划相同,选择援藏计划考试方式的考生,无法选报管理类联考和法律硕士联考等专业领域。

(四 )联考类型

1. 管理类联 考 : 考试方式 码为25, 是指报考 专业学位 中“工商管理硕士 (MBA)、公共管理硕士 (MPA)、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审计硕士”几种专业的考生应选择的考试方式; 该类考试方式初试仅设置两个单元考试科目,即只需考外国语(满分为100分)、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为200分),初试阶段不需要参加政治理论统一考试;管理类联考所有考试科目,均为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命题和组织阅卷。

2.法律硕士联考 :考试方式码为26,是指报考专业学位中“法律硕士 (非法学 )”与“法律硕士 (法学 )”两个专业领域的考试方式,报考其他学科或专业、领域的考生不得选择。该考试方式共四门考试科目,前两门考试科目与“全国统考”相同,分别为统考外语及统考政治, 后两门考试科目为法律硕士专业科目联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命题及阅卷管理工作。

三、考研的报考选择与技巧

尽管考生本人已经确定“考研”, 但究竟要考的是哪类“研”,不经一番分析和研究 ,的确无从下手。笔者结合前述分析,特提出如下报考选择技巧,以期让考生一定程度地避免错选错报,提高录取几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确定在职与非在职学历。很多考生会混淆“在职与非在职”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间的关系,通过前述分析,可以明确的是非学历教育报考考生均需在职考生,而学历教育报考考生,可以为在职也可以为非在职,根据教育部新精神,在职考试选择学历教育报考时,培养方式选择“定向就业”即可,顺利毕业后仍可以获得“双证”。

其次,选择正确的考试方式。非学历教育无所谓考试方式,学历教育招录考试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才存在考试方式。其实,其虽有八种类型,但实质而言,如上述笔者所作划分仅四类而已:全国统考、单独考试(含强军计划、援藏计划)、推荐免试(含农村师资计划)和全国联考四个类别,考生可以按照本人情况采用排除法的方式,重点确定是否符合单独考试报考条件或是否为全国联考考试方式,进而作出正确选择。

硕士研究生报考指南 篇3

关键词:教育硕士;教育学硕士;培养目标;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108-02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硕士和教育学硕士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学位,前者是职业性学位,在我国被称为专业学位,后者是学术性学位。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是专业最相似、最接近的两种学位,目前国内对教育硕士和教育学硕士的课程设置的研究都很多,但将两者的课程设置进行对比研究的比较少。因此,本文以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的学科教学(语文)与教育学学位的课程与教学论(语文)作对比研究,简要剖析二者课程设置的异同点。

二、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培养目标的比较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设置和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报告》明确指出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人才。而教育学硕士的培养目标,由于学科硕士涉及的学科门类繁多,国家有关文件只对授予硕士学位的条件作出了一般性的规定,即“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具体的培养目标由各招生单位制定。[1]

通过对比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二者的培养目标,我们可以了解到,教育硕士学位学科教学专业更加注重培养基础教育中的教学实践人才,而教育学硕士学位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主要着眼于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学科研究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型人才。

三、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课程设置对比研究

表1 学科教学(语文)和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设置及学分情况比较表

(注:教育硕士学位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培养计划的总学分不低于36学分,教育学硕士学位课程与教学论(语文)专业培养计划的总学分32——38学分)

通过以上两种硕士学位专业的课程设置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

学位课:教育硕士学位学科教学(语文)专业为5门,每门2学分,一共10学分。可分为三类:一为政治理论(1门),一为外语(1门),一为专业方面的(3门),其中专业基础课一共6分,占学位基础课总分的百分之六十。教育学硕士学位课程与教学论(语文)专业为5门,一共14学分。可分为三类:一为马克思主义理论(3分),一为外语(4分),一为专业方面的基础课(7分)。二者开设的学位基础课门数一致,但是学科教学(语文)专业一共10学分,而课程与教学论(语文)专业在学位基础课学分设置上为14学分。

必修课程:教育硕士学位学科教学(语文)专业为5门,一共19学分,课程设置特点是课程内容紧紧围绕本学科的教育教学研究。教育学硕士学位课程与教学论(语文)专业为5门,一共13学分,课程设置特点一是课程内容注重本学科发展状况的学习和研究;二是注重学科中外历史的学习和研究。

任选课程:两个专业的任选课开设的课程门数均多。教育硕士学位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提供的任选课一共13门,总学分为16学分,要求学生选修课不少于7学分,其中教育学科专业选修课不少于3学分。教育学硕士学位课程与教学论(语文)专业提供的任选课一共9门,总学分为18学分,要求学生选修课不少于11学分。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教育硕士学位学科教学(语文)专业选修课虽然门数多,但是要求的选修力度不大。教育学硕士在课程设置上以理论课程为主,操作性课程为辅,偏重的是系统理论的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其对人才知识能力结构培养的导向明显地偏重于理论研究型。教育硕士的情况却不同,从学位课、必修课程、任选课程这三类课程的设置、学分所占比重、课程的内容以及到整个课程体系,都突出了“实用”的特点,并且课程内容紧紧围绕本学科的教育教学研究。

四、教育硕士课程設置存在的问题

对比教育学硕士课程与教学论(语文)专业的学位课程,不难发现,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上严重缺乏心理学课程,即使有一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但也是作为专业选修课程来开设,对学生的要求力度并不大。现在是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教育硕士开展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也只是作为专业选修课程来开设,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的选修课程开设门数繁多,但选择的对象只在教育理论范围和文学范围二者之间,缺乏综合课程和学科交叉课程,可选修的课程不太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教育硕士课程设置设想

在制定教育目标时,泰勒的观点是:“任何单一的信息来源,都不足以提供能让学校为教育目标做出全面且理智的决定的基础。每种来源都具有某种可取的价值。在规划任何综合性课程计划时,必须考虑到各种来源。”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按照教育部下发文件的规定制定了符合本学科要求的课程,但是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所以有必要对现行的课程设置进行一定的改革。美国的教育硕士教育的发展现已处于成熟稳定的阶段,并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体系,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教育硕士培养的课程设置的优点,进行一定的改革。

(一)重基础性学位课程的设置。

第一是增加专业性英语的课程设置。学校可适当增加专业性英语的指导,选择一定数量与语文基础教育教学相联系的阅读内容。

第二是基础理论课强调教育理论的基础性。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在学位基础课的设置上未设置教育心理学,基础课程设置不全面。

(二)重专业必修课的操作性。

教育硕士学位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开设的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这一课程作为学位基础课,上课内容主要是理论的学习,缺乏操作性,并且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这一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是却放在了专业选修课一类,对学生的要求力度不大。所以,可以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两门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增强这两门课程的操作性,重点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广泛的有特色、跨学科选修课程。

在现代社会的研究生教育中,跨学科课程是很重要的,有利于学生多元化知识结构的构建,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所以在学位课程、专业课程之外,设置跨学科课程是十分必要的。[2]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教育硕士的知识,也应该开设自然社会科学以及艺术类学科的课程,供教育硕士选择。但是要想教育硕士教学方法技能的提高,光靠理论理论课是培养不出来的,要在学习中,结合观摩课、研讨课、案例分析课、考察课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把所学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所学知识落到实处。并且教育硕士在进行教学方法技能提高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对教学内容知识的掌握!

参考文献:

[1]梁其健.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师资队伍应具备的整体结构——兼论教育专业硕士与学科硕士培养标准的异同[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2)

[2]肖琳.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课程比较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2014硕士研究生招生报考条件 篇4

(一)报考学术型专业的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已获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3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2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6.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需征得所在培养单位的同意)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7.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2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8.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的体检要求。

9.2013年我校“电子信息学院”各学术型招生专业均不招收“同等学力”的考生。

(二)报考专业学位的条件

1.报名参加MBA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6、7、8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报考其他专业学位(其他专业学位指除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之外专业)的条件与

(一)学术型专业报考条件相同。

硕士研究生培养与就业 篇5

根据我国1981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位:要求硕士研究生, 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较熟练地掌握1门外语, 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和撰写论文摘要, 并具备基本的听说能力。

因此, 长期以来我国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教学、研究型人才。就业去向多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

二、当前就业市场状况

1、就业市场的变化

随着研究生的逐年扩招, 作为多年来研究生主要就业领域的高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需求增长速度, 与研究生数量增长不匹配, 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就业比例比去年减少10%, 仅占总数的31%, 国有企业占10%, 非公有制单位占12%, 研究生就业开始由一元为主逐渐走向多元化分布。

另一方面,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大、涉及面广、发展迅猛, 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 经营范围几乎涉及所有行业和领域, 他们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岗位, 占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的80%以上, 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 成为接纳毕业生就业的主力军。

2、就业的新趋势

近年来, 研究生就业出现以下趋势:

(1) 硕士研究生开始大量从事行政管理和学生事务工作。

(2) 研究生开始大量抢占中学教育市场。

(3) 大量研究生到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寻求发展。

(4) 研究生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先开始就业层次下降, 接着慢慢向中小城市和西部地区转移。

从表一中可见, 这5年来从事行政管理或学生事务工作的人数, 及到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就业的硕士研究生人数都有大幅度提高。近3年到中学教育市场就业的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 而原来中学教育市场, 为师范院校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相对而言, 就业去向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研发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大幅下降。而我国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传统定位于培养教学、研究型人才, 就业去向多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 因此, 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实际就业去向存的差距凸现出来。

3、就业形势出现学历倒挂

相关统计表明, 在有些地方, 大学中就业出现了一种就业率与学历“倒挂”的现象, 即学历越高, 就业率反而越低。

按历年的统计数据看, 研究生的就业率比本科生高, 本科生比专科生高, 仿佛成了定律。事实上, 这种现象也存在了一段时间。2007年研究生就业率首次低于本科生, 甚至专科生。

三、培养目标与实际就业情况差距分析

1、研究生扩招要适度

近年来出现的研究生就业困难, 甚至学历倒挂, 并不能就此否认研究生的整体培养水平。从平均水平来看, 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还是高于本科生以及专科生的。就业市场的容纳能力赶不上研究生持续扩招的速度, 是研究生就业率走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 近年来, 各高校的本科生大规模扩招已基本结束, 但不少高校研究生的规模却在急剧扩大。部分硕士生为暂时逃避就业, 选择去考博。但博士生就业面比较窄, 用人单位从成本考虑, 对博士生的需求量非常小, 很多高校博士生就业同样不容乐观。因此, 如果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加以控制, 必然导致就业形势更为严峻。

2、配养目标应符合实际需求

出现研究生就业困难, 以及学历倒挂现象, 也提醒我们在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上要转变观念。大众化教育就是要大众化就业, 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要在注重知识储备的同时, 更加注重应用性培养, 形成核心就业竞争力, 近年就业统计情况表明, 就业市场需要大量的应用型高端人才, 而非研究型高端人才。

3、研究生要调整就业心理预期

研究生在找工作时应注意及克服以下几点共同之处。

第一, “手低”。研究生专业素质不很过硬, 可塑性欠佳。不可否认, 研究生往往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要强于本科生, 但是这种优势并不十分明显, 另外, 由于学校教育与岗位能力需求存在一定偏差, 无论是怎样学历的学生都需要经历“再学习”的过程, 以适应岗位需要。此时, 研究生可塑性欠佳的弱点便显露出来。

第二, “眼高”。研究生对工作有着更高的期望值, 希望找到薪水高、待遇好、工作轻松的职位。而现在, 研究生应聘的职位, 很大一部分只要求本科学历, 相应的工资待遇就会比研究生的预期值要低。一家银行信用卡部经理在婉拒研究生的应聘请求后说:“他们本身就对工作不十分满意, 所以跳槽的几率太大, 公司不想冒险。”

第三, 年龄劣势。毕业研究生一般都在25岁以上, 工作后再读研的学生年龄就更大了。步入社会, 研究生将比本科生更快地面临结婚、买房、生子等问题, 这也给用人单位带来了一定的顾虑。

所以研究生应摆正心态迎接挑战, 首先应抓紧在校时间, 夯实专业、增强实践能力;其次在应聘是要摆正心态, 由低做起, 能者自然可以步步高升。

四、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 是促进就业的有效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看出, 研究生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集中体现是研究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差, 缺少实际的工作能力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 最缺少的是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所以无论是设立专业学位还是调整学制, 如果不注重社会的要求和核心工作能力的训练, 根据学生的就业去向, 职业方向, 及时调整硕士生的培养目标定位, 出台配套的培养方案, 而仅仅从学制长短表面作文章, 仍然不能解决研究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与社会脱节这一根本性矛盾。

同时, 由于研究生还处于自我发展的时期, 缺少社会经验, 因此, 学校还应秉承求真、务实的教育理念, 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人身修养的引导融为一体。采取适当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真实的社会, 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学术与职业、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减轻学生在角色转换过程中的痛苦。这样才能根本解决研究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实问题。

摘要:长期以来, 我国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教学、科研人才。而近年来, 研究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其就业层次出现了下移趋势, 大部分走上了应用型、实践型的工作岗位。因此, 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实际就业去向存在一定的差距, 如何缩小这一差距, 提高研究生的就业能力, 成为当前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培养,研究生就业

参考文献

[1]、肖淑珍.首都高等教育研究, 2007年增刊 

[2]、有关数据统计来源于大学就业工作资料

[3]、张文.中国教育先锋网, 2007, 12-04

新型硕士研究生求职创业探究 篇6

关键词:新型;研究生;求职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89-01

一、 硕士研究生就业的现状

随着高校研究生越来越多,而市场对研究生的需求并没有显著增加,导致研究生群体竞争更加激烈,其就业形势也呈现紧张的趋势。硕士研究生人数增多的现实,加之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有限,造成社会不能为其提供充足的岗位,这使硕士研究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然而再加之研究生属于高学历群体,其对于自己日后的工作期望值较高,所以就会产生硕士研究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造成就业难问题。

二、 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形成的原因

(一)国家方面

1.扩招政策的影响。从高等教育实施扩招政策以来,其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前进的阶段。硕士研究生人数的增多,确实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有其独特的积极影响,也对社会上存在的巨大就业压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硕士研究生的扩招政策,使更多人有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的机会,但同时硕士研究生质量受损,整体素质相比较以往有所下降,然而市场对于选择人才更加严谨,结果就是就业难度增加,就业压力增大。

2.就业体系不够完备。在当今新型的社会背景下,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政策并没有本科生的详尽、明确,反而显得更加简略。[2]硕士研究生所接受教育的特殊性及其自身的各种特殊性,使得社会的就业政策在很多方面都无法满足硕士研究生的需求。

3.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由于硕士研究生的的招生人数与社会上存在的职业存在着供过于求的矛盾,造成硕士研究生的人才浪费,不能尽其所能为社会服务,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市场的不平衡与不稳定因素。就业市场对硕士研究生的需求相对过剩与绝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一矛盾已经成为影响硕士研究生求职以及解决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的决定性因素。[3]

(二)高校方面

1.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硕士研究生作为精英人才,一直是高等教育重点培养的对象,在培养过程中往往以专业理论的培养为主,注重其学术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但是在其综合能力和社会素养方面的培养仍然欠缺,加上硕士研究生缺乏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这一现实,造成了人才的极大浪费,以及求职难的问题。

2.培养目标不明确。新形势下的高校,过于注重对硕士研究生招生问题的关注,而对于已招的硕士研究生,要怎样培养,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还不是特别明确,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并不密切。正是缺乏实践能力的锻炼,使硕士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大大降低。

3.导师队伍的质量参差不齐。导师群体的质量是影响硕士研究生群体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由于硕士研究生数量的增多,为了扩大师资力量,高校在评选导师时往往降低标准,这必然会降低导师的总体质量。

(三)硕士研究生个人的原因

1.缺少社会经验。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期间钻研于学术研究和科研创造,很少有到社会上进行实践。当这些硕士研究生走进社会时,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及社会现象时往往疲于应对,这也是影响其求职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2.缺少创新能力。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中,大部分企业对硕士研究生的评价都是“缺乏创新意识”,这已经成为制约硕士研究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高层次人才的硕士研究生本应担负着国家科技研究与创新的重任,但因其缺少应具备的能力,往往在求职中处于劣势。

三、 改善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的措施

(一)国家方面

1.招生计划与市场需求相符合。国家在制定扩招计划时,需要以市场对人才规模及人才类型的需求为依据。国家的相关部门应在招生计划实施前,对市场需求进行准确的调查,做好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工作,使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数量与社会提供的工作岗位相协调,保持供求平衡,减少隐性失业及无法就业问题。

2.鼓励创业并给予政策支持。解决硕士研究生求职创业难问题,国家有其特殊的地位和权利。应鼓励硕士研究生进行自主创业,优化研究生创业环境,制定相应的优惠鼓励政策,切实为其创业提供便利条件。

(二)高校方面

1.合理设置招生规模。高校在制定招生计划之前,应市场需求做出明确的调查,针对市场对硕士研究生的容纳量,决定其招生数量。[4]高校的招生计划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最大限度地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灵活设置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培养符合社会所需的人才,避免人才资源的浪费。

2.加强创业教育。面临就业难问题,另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鼓励硕士研究生进行自主创业。自主创业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而且也能给广大硕士研究生提供一个实现梦想的平台。高校要积极开展创业讲座并组织创业实践,为硕士研究生在步入社会提前做好准备。

(三)研究生个人方面

1.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及各项能力。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能否顺利求职创业,其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研究生自身的能力与素质,而能力与素质的提升,关键在于研究生本身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否有吃苦耐劳精神。硕士研究生应该在读研期间勤奋努力,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2.端正就业心态。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心态,也是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硕士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有着更多的学术经验,其拥有高学历的心态使其就业时心怀一种优越感,这种不理性的心态,使其面临挑战。硕士研究生应正确审视自己,用平和的心态应对就压力,用务实的心态审视自身的能力,最后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顺利求职创业。

3.明确就业目标。硕士研究生应该在读研期间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加强与从业相关的各种知识、技能的培养与锻炼,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做到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要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并为之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沈雁兵,余新丽.扩招背景下硕十研究生就业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6(7).

[2]郭薇薇.硕十研究生生涯规划:态度认真心理坦然[J].中国硕十研究生,2006(l):18.

[3]王慧娟,赵红霞.当前中国硕十研究生就业问题探讨[J].社会纵横,2006(5).

硕士研究生报考指南 篇7

一、招生说明

1、在现有我校招生政策与国定政策不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对第一志愿(MBA除外)报考我校的考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复试基本要求并通过复试的考生,学校优先录取,享受全额助学金(8000元/年/生),而且95%的考生还可以同时获得学校设立的“学业奖学金”,其中,特等奖学金:每人每年15000元;一等奖学金:每人每年10000元;二等奖学金:每人每年8000元;三等奖学金:每人每年6000元;四等奖学金:每人每年3000元。成绩优秀者可获国家奖学金(0元/年/生)。

2、录取时,我校将根据生源情况和社会需求,适当调整各专业间的招生计划。

3、定向生、委托生在录取之前,应与培养单位、用人单位签订定向或委托培养合同书。在读期间不转入人事档案、工资关系,其待遇均由定向或委托单位承担。报考定向、委托培养的考生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取。

4、我校鼓励广大考生报考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MBA除外)已纳入我校研究生奖助体系,学术型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属于同一层次,不同类型,同等待遇。

5、学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三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二年半。

二、报名条件

(一)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学术型研究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二)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人员,按下列规定执行:

1. 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项目管理领域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4、4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5年或5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 报名参加除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项目管理领域外的其他全日制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三、报名流程及注意事项

1.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必须如实、准确提交报名信息,不得弄虚作假。一旦发现考生提交的报名信息不实,将取消报考资格或录取资格,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20硕士研究生报名仍采取全国统一的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报名方式。

(1)网报时间:月(具体时间以教育部文件为准)。

考生登录研究生招生网址yz.chsi.cn(教育网)或yz.chsi.com.cn(公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2)现场确认时间:年11月(具体时间以教育部文件为准)。。

现场确认地点:武汉市内考生请一律在武汉工程大学报名,外地考生在当地省市招办指定的报名点报名。

武汉工程大学考点现场确认地点:武汉工程大学(具体地点另行通知)

3.报考类别

考生在报考时必须在全日制专业硕士或学术硕士中选择其一,不能兼报。

4.没有参加现场确认、照相、交费的考生,即使已完成网上报名手续仍被视为本次报名无效。

四、考试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初试日期:年1月(具体时间以教育部公布为准)

初试地点:武汉工程大学(外地考生请在网报时选定的报考点参加考试)

复 试:2016年4月初在武汉工程大学进行(具体时间、要求浏览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处网页yjs.wit.edu.cn/

五、招生人数

2016年我校拟招收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485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300名(具体招生指标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所有专业均招收非定向和定向硕士研究生。

六、相关事宜

报考武汉工程大学的考生如有疑问,可向我校研招办咨询,也可浏览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处网页(yjs.wit.edu.cn/),随时留意网上公布的`最新招生信息。招生信息均以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处网页上公布的最新信息为准。

七、中法合作硕士研究生教育项目简介

合作院校:法国梅斯国立工程师学院

专业名称:材料加工工程方向

梅斯国立工程师学院(ENIM)成立于1962年,由(布雷斯特、梅兹、圣艾蒂安、达尔伯、鲁瓦河)五所学院组成。该学校在多项排名中名列前茅: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中,在法国工程师学校的国际工业关系中排名第一;由Nouvel Economiste在大型工业集团人力资源主任们评选出的250所法国工程师学校中排名第13(现在在前10名水平);毕业生工资水平排名前15。

法国工程师文凭教育体系由拿破仑创立,主要为了克服传统的国立大学培养的学生理论脱离实践的弊端,经过数百年的积累,在世界上形成独树一帜的鲜明特点。

法国工程师的主要特点是同时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解决科研、生产、管理等高难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凭借其严格的选拔和高质量的课程,“工程师文凭”是法国最有声望的文凭,(拥有该文凭的学生被称作“Ingénieur”),享受法律保护和政府津贴,比普通大学文凭更加受到企业的青睐,从而让持有该文凭的毕业生在职业道路中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该项目学制3年,学生学习期间可申请赴法国国立梅斯工程师学院攻读硕士学位,通过联合培养使学生能够掌握材料加工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综合运用这些理论、思想和方法进行材料的设计和加工,掌握英语及法语语言能力,达到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水平。学生在国内完成各培养环节,经考核成绩合格,可颁发武汉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及硕士学位证书,以及法国国立梅斯工程师学院硕士文凭;若学生申请赴法国国立梅斯工程师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成绩合格,可同时获得法国国立梅斯工程师学院工程师文凭。学生毕业后可申请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该项目招生人数:20人。

收费标准:国内期间各项收费按照我校普通硕士研究生标准执行,另一次性收取法语强化培训费人民币15,000元/1000学时。国外大学学习期间除缴纳注册费约300欧元/年外免收学费。

硕士研究生报考指南 篇8

记者昨天从市教育考试院获悉,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工作已经结束。经统计,共有10.79万余人报考本市各硕士生研究生招生单位,比20增加了6600余人,增幅为6.6%。

在10.79万余名考生中,选择在上海考点参加考试的.考生有4.9万余人,比年增加了2750余人,增幅为6%。

辽宁省硕士研究生体质健康分析 篇9

摘 要 针对学生体质下降问题,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测量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硕士研究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男、女生体质测试的总平均分均处于及格水平下限,体质状况堪忧;自测健康中的“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得分较低,表明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分析了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并提出建议,为完善体质健康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体质 健康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最重要。而健康[1](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是保证人才整体素质得以实现的基础。学生的体质健康,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的一件大事,一直备受关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却呈现出严重下滑的趋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2007年“7号文件”强调[2]:社会各界和教育部门要高度关注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的严峻现实,重视学生的体质。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建国初的《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3]时期,其目标直接指向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硕士研究生——国家的高层次人才,他们的体质健康更应该受到国家的关注。目前,大多研究还停留在体质健康现状分析阶段,体质健康的常模还未有突破性的进展。因此本文从多角度入手,对硕士研究生体质健康进行动态的评价研究,为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完善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一、学生自测健康状况分析

从表1中看出:学生的自测健康总均值为71.84分,处于中等水平下限。生理健康子量表均值为78.35分,处于中等水平上限;心理健康子量表均值为66.42分,处于及格水平中限;社会健康子量表均值为70.66分,处于中等水平下限。影响自测健康总分的是生理健康中的“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指标;心理健康中的“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认知功能”指标;社会健康中的“社会支持”指标。

生理健康中的“日常生活功能”、“身体活动功能”指标的分值都比较高,而“身体症状与器官功能”均值为61.24分,刚刚达到及格水平(男生和女生没有显著差异),这与他们的年龄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该维度由7个条目组成,分别为视力、听力、睡眠、食欲、胃肠功)能、疲劳程度、睡眠和身体疼痛。除听力、食欲外,其它的5个条目都有30%以上的学生得分较低。其中,容易疲劳的人占总体的37.84%,排在第一位。胃肠功能不好的人数为35.27%,排在第二位。这些学生中整宿上网、打游戏的居多。连锁反映就是:睡眠不好导致疲劳和身体疼痛的时有发生;吃饭不定时、忽略早餐,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中的“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认知功能”均值都不高,分别为59.13分和67.30分。女生的这两项指标的均值远远低于男生。抑郁的人数占总体的32.67%;精力不集中占总体的27.64%。处于研究生阶段的学生,除了学习的压力外还要承受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各种问题,心理负担过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2分钟有1人自杀身亡,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有287000人;每2分钟有8人自杀未遂,每年有200万人自杀未遂[5]。这种严重的心理不健康应引起国家和学校的高度重视。

社会健康中的“角色活动与社会适应”、“社会资源与社会接触”均达到中等水平。其中男生能更快地适应周边事物的改变。“社会支持”条目均值较低68.17分,刚刚达到及格水平。这与他们所处的研究生阶段有一定关系,很多人曾经或已经参加工作,大部分人认为遇到困难应该独立解决,不愿意也不应该寻求社会帮助。一是自卑心理作祟;二是要得到社会机构的支持绝非易事。虽然国家提倡和谐社会,但学生的社会健康还是很难落到实处。

二、学生体质测试指标分析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一直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新时期面对日益增大的社会竞争,健康的体魄成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健康第一”已经成为公民的普遍共识;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成为人们的基本需求,体育行为也随之成为国民所拥有的基本权利。数据显示:男、女生体质测试的总平均分都处于及格水平下限。男生的优秀率为2.66%,女生竟然为0%;男生的良好率为31.18%,女生为25.00%;及格率基本相同;男生的不及格率为18.63%,女生高达31.25%。总体看,男生的各项指标优于女生。由于研究生阶段的主要精力都在撰写论文上,很多学生在进行基础课程学习的同时还要进行很多实验或实证研究,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是硬挤出来的,所以根本就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撰写论文需要查阅很多资料,而写论文更是个复杂的过程,熬夜是必然的,这样长期下来,身体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再者,研究生的年龄跨度较本科生大,现有的体质测试评价体系已不适用研究生的体质测试评价。

三、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

(一)体育教学简化

由于猝死事件在体育课上频频发生,为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不少学校都在体育课“简化”上下工夫:凡是可能会对学生安全造成隐患的课程,尽量简化甚至取消。很多学校的研究生课程根本没有设置体育课。在学生体质下降的情况下,“简化”学生的体育锻炼,虽然避免了一定的麻烦,但是换来的却是大多数学生的体质迅速下降。这是一种“因噎废食”的短视行为,会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尽早构建一种科学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二)社会原因

交通工具的改进、家务劳动的减少、办公自动化的推广等因素造成了体力劳动量的减小。特别是生活放松方式的改变,让游戏成了很多人主要的放松休闲方式。这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室外体育活动的机会。

(三)重文轻武的文化背景

学生们从小就接受高考定成败的教育,养成了重文轻武的习惯。到了研究生阶段更是以论文研究、做实验等等为主,对自己体质的下降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学生测试的态度问题

学生测试态度不认真,以测台阶为例,很多同学并不是跟着音乐的节奏上、下台阶,而且膝关节蹬伸不充分,这严重影响测试的准确性。

(五)测试项目的不固定影响测试结果

体质测试的每项内容都有2或3个备选项目,测试项目的不固定给测试结果带来了一定的误差。50米跑与立定跳远反映的不是一种身体素质;台阶与1000米、800米能反映学生的耐力素质,但是台阶测试由于学生的态度问题,可信度不高,所以测试结果也存在差异;坐位体前驱、仰卧起坐、握力反映的是柔韧性、腰腹力量、手部肌肉力量,三者之间的关联性较差。因此,选测项目间的替代兼容程度较低,因此不能比较准确的反映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四、结语

要想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必须先从认识上革新。多角度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改变传统意识上的健康理念;设立心理辅导机构,及时解决问题。另外,要客观的认识体质健康标准的评价作用,摈弃不合时宜的测试手段和方法,根据实际需要,创新新的评价体系。测试项目应该固定,国家应考虑从5年汇总公布一次体测数据调整为1年汇总公布。这样有助于及时了解国内学生的最新体质状况,与本省、市、校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比较,确立该学生在国内大样本中的健康位置,及时调整锻炼手段,课程计划及运动处方的修改,做到实时监控,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路凤萍.大学生体质健康主、客观评价的一致性与自我健康行为管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5):639-640,643.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Z].中发(2007)7号.2007.

硕士研究生宿舍空间模式探索 篇10

近年来, 随着我国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硕士研究生公寓的建设有了较大发展, 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 在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专业层次、年龄结构、生活经历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但实际情况是很多研究生宿舍空间与本科生没有太大差别, 公寓密度高, 空间私密性不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 教育部于2001年颁发了《关于大学生公寓建设标准问题的若干意见》, 其中, 对学生公寓人均建筑面积又有新的规定:本科生8 m2/人;硕士生12 m2/人;博士生24 m2/人。依据此标准, 可以逐步提高硕士研究生的住宿水平, 达到每间宿舍住2人甚至1人 (单人间) 。因此, 在科教兴国战略背景下, 随着政府对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 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重视, 研究合理的硕士研究生宿舍空间模式, 创造人性化的环境, 具有积极的意义。

2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属抽样调查, 共分发问卷200份, 调查对象为华南理工大学北校区的硕士研究生, 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91份。答卷人群的构成来源为:硕士研究生一年级, 34%;二年级, 36%;三年级, 30%, 他们居住在硕士研究生楼西五、西六、西七、西九、研一、研二、研三、研四、研五和研六宿舍, 每栋楼分发问卷20份, 调查范围基本涵盖北校区各个专业的人群。调查了华工硕士研究生宿舍空间的基本模式, 问卷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生外出租房的情况及原因, 学生对宿舍问题的认识以及他们对宿舍空间模式的选择。

3 调研结果之问卷分析

3.1 华南理工大学北校区硕士研究生基本居住状况

华工北校区硕士研究生现在所居住的宿舍以四人间为主, 带内卫和阳台, 每间的平均面积约25 m2, 分摊到每个学生的面积约为6 m2。

由于宿舍不能满足部分硕士研究生的居住需求, 有些学生就到学校周边租房居住。根据数据可知, 随着年级的增加, 外出租房的比例随之增加。

根据统计, 硕士研究生现阶段在宿舍学习的比例相对较少, 去其他地方学习的比例相对均衡, 由于去图书馆和自习室学习需要自行携带书本或微机, 并且需要一定的步行距离, 因此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学生对于公寓的选择情况调查

3.2.1国外优秀学生公寓研究

国外对大学生公寓模式的研究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Zimring (1982年) 转引自Gifford (1987年) 曾经对一学校公寓的改建前后进行过比较研究。当时改建提供了三种方案:套间式, 走道式或组合式。改建完毕辅助使用以后, 他们发现在改造成套间式和走道式的公寓里, 学生们之间的交往较频繁, 并且比改造之前更高效的使用了空间。

这个研究有以下启示:第一, 组合式设计的弊端。当很多人共享一个大房间时, 如果仅对空间进行分区而不分隔, 无法控制噪声干扰, 学生也没有私密空间, 那么就会出现较多问题。第二, 在套间式设计中, 不能以缩小私密的或半私密的睡眠空间为代价, 否则就会把学生赶到公共起居室去读书, 会产生相应的问题。第三, 低密度走道式设计使学生能自主调节宿舍的环境, 走道也是比较好的交流空间。

根据现在国内比较新式的学生公寓形式, 结合国外的优秀公寓模式和Zimring的试验, 总的来说有两种比较理想的基本空间组织形式。一种是套间式, 是Zimring的试验中第二种改造方式。单元式布局, 单人间为主, 独立或合用卫生间, 4名~8名学生组成一个独立单元的“家庭”, 使用公用的客厅和开敞式厨房。

另一种是低密度 (1人或2人一间房) 的走道式, 即Zimring的试验中的第三种改造方式。这种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允许学生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实质环境, 如照明、温度以及自己的社交生活。他们可以较好的控制什么时候与别人交往、是否交往、与谁交往。

3.2.2我国的情况和问卷结果分析

以上都是国外关于大学生公寓的研究, 我国的大学生公寓则有较大不同, 因而Zimring的结论不能随意的引用到国内。总结这两种模式, 以及由这两种模式演化出来的一些形式进行问卷调查。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公寓的设计以卫生间内置的类型为主。但是内置卫生间的问题在于学生不太愿意打扫也不方便进行统一的物业管理, 最后卫生间总是变得很脏。部分新建的校舍也开始进行卫生间外置的尝试。例如, 广州大学城星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宿舍就是一种卫生间外置于公共走廊的模式。以上两种模式都基于卫生间可供公共管理的布局模式, 在这前提下进行对以上两种模式的选比 (见图1) 。

调查结果反映出来, 套间式更受华工硕士研究生的喜爱, 占了3/4以上的比例, 选择4人共厅和6人共厅的比例基本接近, 但比较明显的差别在于每个房间内居住人数的选择, 大部分人选择了单人房间, 只有极少数人选择居住双人房间。而走道式的情况则不一样, 选择居住双人房间的人数反而超过了单人房间的人数 (见图2) 。

图2数据对我们的启示有两点:首先, 套间式比走道式更受硕士研究生欢迎, 套间式的共厅式布局能创造更舒适的交流空间, 在这基础上对私密空间的需要就会更加突显一些, 更多学生选择了居住单人房间。其次, 走道式的布局其交流空间限于走道上, 不是一个很好的交流空间, 因此在保证了私密的前提下, 这时交流的需求比私密性更大些, 有更多人选择居住双人房间。

4结语

虽然近几年国内学生宿舍建设已有很大的进步,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建筑标准、设施配置、造型景观、环境设施以及管理服务等方面仍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GNP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从学生需求、规划设施、建设和管理等方面都具备与国际教育水平接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Britain Edwards.University Architecture[J].Spon Press, 2000 (5) :21.

[2]徐磊青, 杨公侠.环境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2:1.

[3]徐磊青.下沉广场用后评价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 2003 (5) :12.

[4]阎瑾.现代大学学生宿舍规划设计[J].华中建筑, 2002, 20 (3) :5.

[5]孙廷荣.创造“高效、方便、理想”的居住环境——高校学生公寓设计的探索[J].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基本建设研究会会刊, 1998 (8) :20.

[6]姜佩珍.关于学生公寓建设的几点思考[J].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基本建设研究会会刊, 1998 (8) :29.

上一篇:广告调研报告摘要下一篇:中国养猪网_警惕猪流感对规模化猪场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