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税收稽查案例

2024-06-19

建筑业税收稽查案例(共5篇)

建筑业税收稽查案例 篇1

信息化是知识经济的显著特征,也是实现税收征管现代化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因素。无论是纳税申报、税务审计,还是依法打击逃税行为,信息化管理都能极大地提高税收征管效率,促进纳税人的遵从纳税行为。伴随着税收征管模式的转变,我国税收征管的信息化进程大致如下:

(1)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1994年税制改革前,我国的税收征管改革还处于摸索阶段。在征管技术手段上,计算机开始应用于税收征管的主要环节,税务部门开始了PC局域网应用,这是我国税收征管信息化进程的开端。

(2)1994年税制改革后到1998年间,这一时期是我国税收征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税制的提高阶段。在技术手段上,开始把计算机技术由税收征管 的主要环节引入了税收征管钓各个环节,使我国税收征管开始由传统的手工操作向现代管理转变。“金税工程”就是我国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1994年我国推行了以增值税为主要内容的工商税制改革,并实施以专用发票为主要扣税凭证的增值税征管制度。为有效遏制不法分子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大量偷 骗国家税款的违法犯罪现象,国家决定在纸质专用发票物理防伪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化技术手段。“金税工程”始于1994年,同年7月,作为“金税工程”一期的 增值税计算机交叉稽核系统在50个大中城市试点。

(3)1998年至今,我国的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步伐也在不断的加快。1998年,在总结一期经验的基础上开始推行“金税工程”二期,包 括防伪税控开票系统、防伪税控认证系统、增值税计算机交叉稽核系统和发票协查系统,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于1999年10月完成,建成了“五省四市” 和四个计划单列市网络;第二阶段于2001年2月建成了其余22个省市区和一个计划单列市网络。全部网络工程实现了覆盖国税系统从国家税务总局到所有省 级、地市级和区县级税务局的四级广域体系。

毫无疑问,随着“金税工程”的逐渐深入,税务信息化的应用范围将逐渐拓宽和深入,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改变也将越来越大。有信息化专家这样评价:作为我国电 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信息化建设以“金税工程”为突破口,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目前“金税工程”二期基本完工,“金税工程”三期建设已经启动,最 终将建立覆盖所有税种、覆盖所有工作环节、覆盖国、地税局并与有关部门联网的税收信息化“天罗地网”,全面加强税收管理,以此带动我国整个税收工作的现代 化建设。

二、中国税制改革的基本经验

1.中国税制改革采取了渐进性的办法。从改革的时间来看,基本上是每十年进行一次重大改革。以十年为一间隔,在实施和巩固前一阶段改革成果的同时,对新税 制进行不断的检验和反思,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始新一轮的改革。这是一个改革的过程,也是一个稳定的过程,更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从改革的实施来看,税制改革要 分步骤进行,不能一蹴而就。一项重大的变革要受到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约束,税制改革作为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牵涉到多方面的利益分配问题,直接 关乎每个国民的日常生活,甚至关系到国家利益和我国在国

际上的影响,所以任何一项措施和制度的出台都不能草率,而要综合研究考证各方面的事物和因素,在条 件成熟时进行改革。

2.从改革的背景来看,每次重大的税制改革都有它特殊时期特殊的改革背景,都是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相适应的。税制改革基本上不可能超越整个经济体制改革 的进程。如1983~1984年的改革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改革的目标就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的转轨,调节好各方面的利益 关系。1993—1994年的重大改革是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改革,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成为这次税制改革的突出特点。2004年的 税制改革是在我国加入WTO和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化、中央提出实行科学发展观的情况下进行的,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所以说,改革并 不是随意地说改就改,而是得符合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和客观条件,与整个经济体制转轨的进程相适应地逐步推进税制的改革。

3.从改革的动因来看,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催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新的税收制度的确立,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有效影响,税收作为宏观调控 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当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反过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不断变革与完善、整个社会经济不断快 速地发展,税收制度便会表现出与现阶段经济发展不协调的方面,从而不得不改革,以便适应新的环境,促进新一轮的经济发展。

4.从改革的目标来看,我国每次重大的税制改革都在试图正确处理各种不同经济成分之间的分配关系,而且,这种分配关系的处理总是与一定时期所有制结构相适 应的。20世纪80年代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我们通过对不同经济成分实行不同的税收政策,有效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力发展,为实 现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合理化奠定了基础。90年代,又进一步提出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可以共同发展,于是1994年的税制 改革合并了企业所得税,从而为不同经济成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共同发展创造了公平的税收环境。

5.在保持宏观税负基本稳定的条件下推进税制改革。由于税制改革往往会影响纳税人的利益,如果在税制变动的同时,采取普遍提高纳税人税收负担的做法,肯定 会使纳税人产生对税制改革的反感,从而妨碍税制改革的推进。中国在税制改革的过程中,基本上采取了维持总体税收负担不变的策略,从实践的结果来看,这种策 略有利于税制调整和改革的推行。

6.税制改革与征管制度变革并行推进。税收制度的改革和税收征管的改革密不可分的,即使是设计再完美的税收制度,征税的效果也要通过科学、严密的征管制度 来实现。中国在税制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进了税收征管体制的改革和现代信息化建设,才使得税收收入能够持续高速地增长。

三、中国税制改革的展望与建议

尽管中国税制经历了两次重大改革,目前正在推进第三次税制改革,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和完善税制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一方面

是因为中 国税制本身的改革还没有完成,与成熟的现代税制还存在差距;另一方面,传统的国际上通行的成熟税制也存在一些弊端,需要税制的创新。所以,中国的税制改革 和完善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历史过程。积极而稳妥地推进税制的调整和改革将需要持续地努力。

(一)关于流转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从短期来看,流转税制度的改革重点是增值税的“转型”。继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26个城市和地区的部分行业实行了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变试点之后,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部行业全面推出增值税“转型”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积极制定和准备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方案,并做好各种准备工作,选择适宜的时机推 出这项改革,已经是决策执行机构正在进行的工作。

调整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负担,降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已经墓本成为共识。进一步堵塞增值税征收管理方面的漏洞需要不断的完善对征管工作的管 理。消费税制度的调整将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根据消费税设立的基本原则,将高档、高利润的商品适时地纳入消费税范围。

从中长期来看,流转税制度的改革重点将围绕增值税与营业税的整合展开,即所谓的增值税的“扩围”。这项改革的完成将在真正意义上建立起规范的增值税制度。但是这项改革的难点是,必须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关系进行统筹性的制度安排。也就是说,要推进这项改革,必须考虑重新安排各级政府间的分税制度,因为营 业税目前是地方财政收入中地方税收的主体税种,其收入占地方税收的50%~60%,增值税又是中央和地方共享税的最大税种,所以进行增值税“扩围”的改 革,必须结合政府间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同时研究、规划和实施。建议从现在开始就组织力量,抓紧这项改革的研究,进行详细的量化测算,用3—5年的时间研 究出改革方案。这既是税制改革和完善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完善政府间财政体制的需要。

(二)关于所得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自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改革之后,新的企业所得税在2008年1月1日开始运行,企业所得税基本完成了其又一次重大改革。今后的主要任务是逐步对统一后的企业所得税制度进行完善。

个人所得税的改革还任重道远,目前已经确定的目标是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个人所得税的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渐进调整和完善的过程,经过在条件成熟下的局部性调整,逐步达到总的目标。

(三)关于地方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地方税制的改革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税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地方税制的改革和完善具体包括:

1.资源税的调整和完善。根据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促进资源节约是资源税调整的重要指导原则。资源税将适当扩大 征税范围,扩大税基;调整计税依据,改变目前单纯从量计征的办法,实行根据不同应税品目的特点,分别采取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的办法;适当提高一部分征税品 目的税额标准。

2.房地产税制改革。对现行的城市房地产、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进行全面整合,重新设立不动产税(物业税)。将市场评估价值作为不动产税的计税依据;将 只对经营性房地产征收的房地产税范围扩大到居民住宅不动产。房地产税制的改革将经历两个阶段:先进行经营性房地产税制的改革,待时机成熟再对居民房地产征 收不动产税。

3.建立环境税制度。通过税收政策控制环境污染是国际上近年来税制改革的趋向之一。我国目前的税制中缺乏专门针对控制环境污染的税制。该税的征税范围包括 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在内的污染物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在设立一个环境税税种之下,设立具体税目,不同税目的计税依据和税率有所区别。目前正在研究和 讨论开征环境税。

4.社会保障收费改为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费改税是一个十分有争议的问题,目前全国已经有20个省和计划单列市实行由地方税务机构征收社会保障费,再以财 政拨款的形式划拨给社保管理和经办机构。为了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建立统一征收的社会保障税、纳入预算管理、使用与监督分立的社会保障资金管 理体制势在必行。

5.整合和调整其他地方税种。经过改革30年的历程,地方税一些税制需要重新清理和归并。目前正在研究这些税种的调整,但意见尚未能统一。比如:(1)土 地增值税是否应该继续征收。因为该税种具有所得税的性质,且征收的管理很难,所以对该税的质疑比较多。(2)关于契税和印花税,有些人主张将这两个税种合 并,或者将印花税并人契税,或者将契税并入印花税,目前仍在研究过程中。(3)关于城市维护建设税,主张调整目前的计税依据,并适当地调整税率。总之,地 方税制的调整和改革已经拉开了序幕,但整个地方税制的改革还需要稳妥地逐步推进。

(四)关于税收征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在现有的税收征收管理模式基础上,要继续大力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在已经建立起的税收征管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下一步 的具体措施包括:完善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加强对税源的管理。强化数据分析应用,开展税负、税收弹性、税源、税收 经济关联分析和预警,加强税收收入预测和能力估算工作,进一步落实对重点税源的分析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加强户籍 管理,深化纳税评估工作。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工作,做好为纳税人的服务。

建筑业税收稽查案例 篇2

一、透过稽查案例反映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税务稽查案例是重要的执法资源。在当前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 使用案例成为了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稽查案例源自实际工作, 加入了税收稽查人员的观察、总结归纳和个人见解, 通过对案例的剖析, 从个案发现问题, 由此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是一般理论阐述所不及的。透过稽查案例, 可以总结出税收征管在以下几面存在问题:

(一) 在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一:2009年3月的一天, 一名江姓男子匆匆来到湖南省汉寿县地税局办税服务厅办理纳税申报。因其孩子定于2009年1 1月底赴英留学, 必须有承付留学期间各项开支的收入完税证明方能办理签证, 为此特前来申报缴纳汉寿县黑杨种植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黑杨公司) 分得的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共计88000元。办税人员查询征管系统, 发现黑杨公司已注销了税务登记, 此前未向税务机关申报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办税人员为江某办理申报纳税业务后, 县地税局稽查局立即派出稽查人员到黑杨公司调查核实, 经检查, 发现该公司账务混乱, 白条支付情况严重。其中, 账本上记载的股息红利有30多万元, 已由各股东以个人名义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54000元;但在其分配股息红利的明细账上, 主动申报的江某红利只有3000多元;其次该公司往来账列支在“其他应付款”账户有多达75个往来子账户, 贷方余额合计高达1134548元。通过展开深入调查, 以及对江某讲解相关税收政策及作伪证的后果, 调查出该公司红利分配方案为:股东75名, 红利合计5675741元, 分三期分配, 共代扣税款850911元未申报缴纳, 少代扣税款283637元;江某也承认公司的费用和往来账中有做假的情况。最终, 汉寿县地税局对该公司做出了补缴营业税、城建税、印花税和已代扣而未申报的个人所得税共计1 024355元, 加收滞纳金53000元, 处以罚款50万元的处理决定。该公司税款、滞纳金及罚款已全部追缴入库, 其法人代表郭某因涉嫌偷税罪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一个平常的个人所得税申报却引出100多万元税款,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随着国家加大对农、林、牧、种植业的税收扶持力度, 有些个体误认为税务部门会放松对涉农行业的警惕, 隐瞒收入拒不申报, 甚至不申报代扣代缴税款。此案提醒税务部门, 应根据涉农行业的具体情况严格执行税收政策法规, 在支持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不放松对涉农税收的征管, 防止国家税款流失。

稽查案例中所反映的问题绝大部分有关于税源管理。如企业大量虚开或虚购发票、虚假取得海关完税凭证、虚假取得运费发票等, 其中有企业从未经营的产品、有短时间内发生的数额很大或与企业实际业务相差较远, 却能在较长时间内未被发现, 甚至由于被举报或其他案件牵连才被查处, 自习处理税源管理工作, 将大大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几率。

(二) 在税收政策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二:2004年6月份, 某市地税局稽查局对查处的一起假发票案件分别作出了税务处理决定和税务行政处罚决定。处理、处罚决定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 违法事实:2003年1至12月, 陈某承包某工程取得工程收入1169864元。陈某从张某处开具建筑安装统一发票2份与工程出包人进行结算, 经鉴定2份发票均为假发票, 合计金额为1169864元, 未申报纳税。 (二) 处理决定: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和《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七条规定, 按核定的征收率2%追征个人所得税23397.28元;根据《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二条规定, 从税款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0.05%的滞纳金, 共计778元。税务处罚决定书中的违法事实部分的内容与税务处理决定书中的内容相同。处罚决定:“根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 对陈某不进行纳税申报行为处以少缴税款的1倍罚款, 共计61183.88元。陈某不服, 向法院提起诉讼, 请求撤销稽查局作出的税务处理和处罚决定。人民法院审理认为:1、被告作出的处理决定中, 未载明陈某属于“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或者“临时从事经营的纳税人”, 《个人所得税法》没有规定2%个人所得税税率, 处理决定书中适用《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与认定的违法事实不符, 被告按2%的征收率核定个人所得税属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2、被告根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 认定原告“不进行申报纳税”, 但作出税务处理决定时却没有根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规定, 追征其税款、滞纳金, 而是以《个人所得税法》、《营业税暂行条例》、《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印花税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作为补税依据和《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作为加收滞纳金的依据, 造成适用的法律规定与认定的违法事实不相符, 属适用法律错误。3、被告将补税、加收滞纳金与罚款部分分开处理, 分别作出税务处理和处罚决定, 认定的违法事实相同, 但适用的法律依据却不一致, 属于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4、原告的处罚决定书不符合《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第 (二) 项规定, 即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事实和证据的规定。综上原因, 人民法院以“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为由, 判决撤销稽查局作出的税务处理和税务行政处罚决定。

本案的案情十分简单, 陈某的违法事实清楚, 证据确凿、充分, 程序合法, 但以败诉告终。究其原因, 是因为税务文书制作不规范造成的。本案的税务文书内容过于简单, 未载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违法事实, 援引的法律条款与违法事实脱节, 造成“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

(三) 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引用案例一, 黑杨公司往来账列支中“其他应付款”账户往来子账户多达75个, 贷方余额合计高达1134548元。办案人员对公司账务再次逐一核实时, 发现费用账上民工工资领取有疑点, 有些民工工作才3个月, 工资竟高达2万多元, 并且员工姓名有假造嫌疑;“其他应付款”贷方的75个子账户, 与公司股东数量一致, 各账户中的金额与各股东的原股本刚好构成一个比例:如李某的股本为100000元, “其他应付款”的金额为75965元;刘某的股本为50000元, “其他应付款”的金额为37982.5元。最终, 公司财务人员承认公司的费用和往来账中有做假的情况。

日常管理的不到位是透过稽查案例反映的主要问题。透过税务稽查案例, 不难发现, 由于日常管理的不到位而导致企业漏逃税款的情况较为普遍。如:销售收入在往来账上长期挂账而不结转收入;以收款收据代替发票使用;长期无照、无证经营;企业账目的错计错列;企业库存的账实不符;合同完成情况与结转收入不符;小规模纳税人的管理等, 这些反映了企业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若税收管理员能经常走访企业, 了解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 则此类问题能有效地避免。

(四) 税务工作人员在职业道德上存在的问题

案例三:陈刚毅曾是青岛市地税系统一名年轻有为的领导干部, 不到34岁就被任命为青岛市地税局某分局副局长, 分管稽查、涉外等重要的职能部门。董某, 胶南市藏南镇财政所税收助征员, 为尽可能多征收税款, 请求陈帮忙拉税, 并许诺事成后给予高比例税款返还。身为分管税务稽查的地税局领导的陈某为了一时之利, 主动出面让自己辖区内的一个企业易地缴纳税款, 严重违反了税收法律, 最终因犯受贿罪、贪污罪、挪用公款罪, 数罪并罚, 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

一个原本有着美好前程的税务官员, 却利用职权贪污受贿, 玩忽职守, 给国家税收收入造成严重的损失, 最终走进了监牢。税务人员是国家税收职能法定履行者, 是拿国家财政俸禄的人民公仆, 本应忠于职守, 依法司责, 敬德敬业。但是, 近年来却存在一些腐败之流, 以职务之便大肆敛财, 极大地破坏了税收法治环境, 损毁了税务形象, 此类事件现阶段在税务部门依旧明暗重演, 税务干部行为的腐朽, 实质上是思想的腐朽, 价值取向的腐朽, 职业道德的沦丧。

二、稽查案例对加强税收征管的意义

稽查案例是在实际工作中, 通过深入调查、分析所得出的资料, 反映普遍性、规律性的征管问题, 有利于发现偷骗税案件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 并进行规律性、科学性总结, 形成征管查工作规范, 实现以查促管。结合上述案例及分析, 可总结出稽查案例对加强税收征管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有助于保护国家税基

稽查案例的形成源自于稽查部门对重点税源户、重点企业等的技术性纳税检查。税务稽查是税收征管工作中的最后一道防线, 目的是有效监控税源。由案例一、案例二可看出, 稽查不仅追征了纳税人非法偷逃的税款, 由此总结出的经验教训可作为税务机关今后工作的指南, 也可从个案中发现整个行业存在的税收征管问题, 以此促进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 保护国家税基不受侵蚀。例如, 案例四:2009年5月, 针对武汉制造、销售、购买假发票现状, 武汉市地税局稽查局和公安经侦部门在路边发放假名片处得到线索, 按照“打窝点、挖线索、查买方”的工作思路, 不断控制买方市场, 有效切断市场供应链的终端, 取得了显著效果, 其“打窝点、挖线索、查买方”的工作方法得到《中国税务报》等权威媒体肯定, 并在全国范围得到借鉴和推广。

(二) 有助于震慑涉税违法行为

稽查案例作为稽查工作的显著成果, 往往能在社会上引起不俗的反响。通过对一些典型的、重大的涉税案例, 积极进行新闻媒体公开报道, 用事实教育纳税人依法纳税, 提醒广大纳税人不遵从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此行为不仅有助于查处、打击涉税违法行为, 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同时也维护了税法的严肃性, 起到了净化税收环境、震慑涉税违法行为的作用。引用案例四, 税务机关打假过程中, 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 涉税违法公司主动到税务大厅开出发票10张, 开票金额1035万元, 缴纳税款62万元, 武汉三星建设集团公司主动开出发票3张, 开票金额990万元, 其他多家公司相继到税务机关申报未按期申报税款316.68万元。打击假票的战役鼓舞了士气, 也对使用假发票的纳税人起到了警示作用, 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明显提高。

(三) 有助于相关法规的完善

通过对税务案例的研究分析, 有助于更好地发现深层次的问题, 找出现行相关涉税法律、法规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合理化建议, 这对不断完善税收征管的法规制度, 提高税收征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是大有裨益的。引用案例四, 编者在对案例进行总结时指出, 当前我国刑法中没有规定购买普通假发票是犯罪行为, 相关法规如税收征管法、全国发票管理办法等对此也只是规定除补交税款外, 以最高限标准予以行政处罚。这使得购买使用假发票者的违法成本几乎为零, 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市场需求不断壮大, 也给公安、税务部门的侦查稽查工作增加了难度。此外, 针对目前我国刑法只对制造、出售普通发票给予最高7年的有期徒刑, 对购买、使用者没有相关的处罚规定, 对个人使用更缺乏相关惩戒手段的现实, 有专家表示, 制售、买用假发票应当同受贿、行贿罪一样, 是成对出现的犯罪, 打击假发票也必须重罚使用者, 以提高其违法成本。

(四) 有助于规范税务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

通过在税务机关内部进行案例经验交流, 或通过“以案说查”案例点评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有助于稽查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案件分析能力、查账取证能力、政策运用能力的提升, 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 以达到规范执法行为, 加强税收征管能力建设的目的。例如, 通过案例交流, 培训稽查人员电脑操作的技术, 懂得如何破解密码、如何查找微机里面的涉税信息、如何恢复被删除的数据等方法, 有助于稽查人员深度挖掘纳税人电脑数据, 获取纳税稽查和征管的相关证据。引用案例二, 该败诉也引发了税务人员对规范税务文书的思考。此外, 相关税务干部的落马、违法犯罪案例警示了其他税务工作人员, 是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

三、现行稽查案例选案机制存在的问题

稽查案例对强化税收征管有着重大的意义。但在我国, 面对以几何数量增长的纳税人、多元化经济主体和日趋复杂的经济环境, 现行的稽查选案机制存在一些问题, 不利于征管水平的提高, 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一) 稽查选案技术处理手段落后

首先, 目前计算机选案系统的开发还处于简单低级的水平, 软件程序缺乏综合分析和模糊处理的能力, 最多也仅限于在纳税人报送资料之间进行逻辑关系上的判断, 而不能根据纳税人的经营管理现状和相关历史信息, 进行横向、纵向、定性、定量的分析和推理。其次稽查局在进行税务稽查选案时, 与征管部门缺少必要的沟通, 并非基于对税源状况的总体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选取, 而是完全按稽查工作的程序需要选案, 存在极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囫囵吞枣拉网式稽查, 加大了税务稽查的工作量, 走马观花的工作形式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还浪费了稽查人员的精力和时间;此种随意选案甚至产生一些企业年年被查, 一些企业从未检查的状况, 使一些企业产生侥幸心理, 形成偷税“真空”。

(二) 稽查案例数据采集网络不健全

在现行的税务系统中, 信息的收集、开发和利用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所用信息管理网络体系缺乏完整性、严密性和科学性。问题主要表现是:横向网络受到部门间的阻隔、纵向网络受上下级的阻隔;同级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和上下级间的信息反馈受到网络广度和深度的制约, 信息源未能开拓到尽可能广泛的程度。有些信息渠道虽已被网络覆盖, 但却没有充分发挥效用, 形同虚设, 造成信息盲点。

(三) 稽查案件信息质量偏低

目前可供选案分析的资料主要是征管信息和部分财务指标信息, 针对特定税种的计税依据相关信息不全。基层税务机关依赖纳税人税务登记和纳税申报时所间接获取的信息, 但这些信息存在人为技术处理的情况, 真实性难以保证。另外, 录入计算机的数据资料还存在残缺不全和时间滞后的问题, 使得基础资料更新不及时、错误率较高。由此, 选案基础缺少企业经营动态资料, 造成案例分析对账外经营和虚假申报等情况难以判明, 直接影响了选案质量。

四、稽查案例对强化税收征管的完善建议

鉴于稽查案例对强化税收征管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案例选案机制存在的问题, 结合国外发达国家经验, 提出以下几点完善建议:

(一) 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选择稽查对象

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就是要引入先进的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税收管理, 并将计算机及其网络作为税收征管的载体和支撑, 实现税收管理现代化。稽查对象的选择应通过计算机进行。计算机根据内部所存标准, 对纳税人来自各渠道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 并根据其异常情况打分, 其综合分值超过一定标准的即可确定为稽查的重点对象。在国外, 稽查对象的选择比例因税种不同和各国国情不同而差异较大, 例如, 美国国内收入局大约只审计所得税、遗产和赠予税申报表的2%;欧洲国家通常要对10%左右的经销商进行增值税审计, 对规模较大的经销商每年访问两次, 对小商人每4-5年访问一次。

(二) 建立密切合作的工作机制

鉴于目前税收征管工作中, 征收、管理、稽查各职能部门之间业务衔接不够的问题, 应加强税务机关内部协作, 及时为稽查部门提供准确的税源资料和征管信息。首先, 要加强稽查部门内部选案、实施、审理、执行四个环节的衔接, 通盘考虑, 在选案、实施、审理、执行四个环节中做到趋向的一致性, 合理配备人员, 科学安排工作任务, 提高稽查工作效率。其次, 税务部门内部的财务、税政、法规、征管等部门, 应紧密合作, 及时为稽查部门提供税源资料、政策咨询、征管信息和设备等方面的支持, 发挥管理部门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比较了解的优势, 及时准确地掌握纳税人的资产及其资产变动情况, 确保稽查顺利进行。

(三) 建立稽查案例信息反馈制度

稽查案例的研究分析有助于充分发挥以查促管的作用。积极应对新的形势, 转变职能, 充分发挥外强执法、内强监督的作用, 查管结合, 协调促进税收精细化管理, 构建规范有序的税收秩序, 以查促管, 开展连锁稽查、源头稽查, 有效解决征管中的难点弱点问题。针对稽查案例所反映的问题积极解决, 并加以完善。例如稽查案例所反映的法律、法规漏洞, 税源监控盲区等。

(四) 提升税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质量的办税人员是强化税收征管、稽查的中坚力量。在税务检查环节, 应对稽查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与轮训, 保证税务稽查人员的业务水平同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相匹配, 并引入淘汰竞争机制。在税源监管环节, 应加大对税收一线税管员的培训力度, 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计划, 保证一线税管员精通并能适时更新业务知识。此外, 除了业务水平的提升, 还应注意对税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例如计算机操作能力、职业道德能力等方面。

参考文献

[1]潘涛, 张凌.构建我国税务稽查选案体系的探讨.税务研究, 2008 (8) :78-81

[2]周虹, 谢波峰, 谷昱璇.从发达国家税收征管经验看我国税收征管机制的改革.税务研究, 2006 (6) :68-71

[3]杨德华.推行分级分类稽查的可行性及其建议.税务研究, 2007 (8) :72-74

[4]孙玉洁.税务稽查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与应用.税务研究, 2008 (10) :77-79

2006上半年税收稽查工作总结 篇3

73宗,结案42宗,查补税款罚款滞纳金1047万元,其中,税款759万元、滞纳金82万元、罚款206万元,入库989万元(含清旧欠)。市局稽查局查处各类涉税案件26宗,查补税款罚款滞纳金620万元,入库491万元(含清旧欠)。上半年工作回顾

一、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保障税收收入任务完成上半年,我市地税稽查系统集中力量重点开展好税收专项检查工作,加大了举报案件的查处力度,并采取有效措施清理旧欠,进一步整顿和规范了区内的税收秩序,保障了我市税收收入任务的完成。

(一)力求查深查细查透,认真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工作。

根据总局、省局和市局的部署,并结合我市的实际,按照逐个行业开展检查的原则,我们上半年重点开展对建筑业和工业企业所得税的专项检查工作。至6月底,全市共检查企业28户,查补税款、罚款、滞纳金合计590万元,入库350万元,使行业的税收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取得了以查促管、以查促查、以查促收的良好成效。

1、专项检查的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市局成立由侯邦安局长任组长,杨路总经济师、稽查局程国建局长任副组长的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专项检查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工作。同时,制订了严密的工作方案,将建筑业、服务业娱乐业和工业企业所得税作为今年的重点检查对象,并对检查内容、时间安排、实施步骤等作了具体明确。

(2)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查前培训。为确保检查工作取得实效,我们在工作前期预先做好调查摸底,充分掌握线索,科学选好案源,对检查行业及企业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筛选出有重大疑点的企业进行检查。开展检查前,有针对性地开展查前业务培训,熟悉相关税收政策,熟悉行业及企业经营情况,选准检查突破口,提高了检查效率。

(3)严格执行稽查规程,确保办案质量。我们严格按照稽查规程开展重点检查,检查人员深入企业通过查阅账册、原始凭证,分析账表关系,实地检查等多种方法进行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涉税问题应查必查,各税统查,对疑点问题刨根问底,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认真查证。稽查各部门各负其责,紧密配合,既提高了办案效率,又保证了办案质量,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文书规范、程序合法、手续完备。对个别偷逃税款的典型个案,我们组织业务骨干进行重点解剖,力求查深、查透,并给予严厉打击,充分发挥了税务稽查的威慑作用。

(4)实施稽查建议制度,发挥以查促查、以查促管作用。我们以这次检查为契机,深入基层对建筑业、工业的涉税违法行为开展调查研究,对偷逃税款的原因、表现和手段等情况进行剖析,总结归纳涉税违法行为的规律,以求更好地指导下阶段的检查工作。同时,认真贯彻落实稽查建议制度,充分发挥以查促管职能,对检查发现的税收征管漏洞和存在问题及时反馈给税政和征管部门,并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此外,加强对被查企业的纳税宣传,加强信息反馈沟通,大力增强企业自觉纳税意识和办税能力,营造融洽和谐的税企关系。

(5)加强与征管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我们积极加强与征管部门的联系与协作,在明确划分征管与稽查部门职责的前提下,建立了双方协调与衔接机制,实现了信息互通共享,并做好稽查建议的接收和反馈,创造了征管、稽查部门互动促进的工作局面。各县(市)局稽查局还联合基层征收分局开展行业整治,协助征收税款和清理旧欠,促进了行业税收秩序的好转。

2、检查的主要情况及存在问题。

(1)对建筑业的专项检查。

我们重点对14户建筑企业进行了检查,共查补税款、罚款、滞纳金共518万元,入库277万元。主要检查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的申报缴纳情况,工程结算或领取工程进度款是否按时申报纳税等。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我市建筑企业所承接的工程多为挂靠工程,只是被借用资质,实质上由房地产公司自己建造。工程款不经过建筑公司,建筑公司只收取管理费。建设方往往以材料分拆工程总额,从而导致工程计价总额难以真反映。二是工程款挂记“应付帐款”等往来科目,少申报税费。如某建筑公司在工程结算前收到的工程款长期挂在“应付帐款”上,不列入收入申报纳税。三是包工头直接到建设方领取工程款不作申报纳税;四是包工不包料工程材料价款不并入工程总造价申报缴纳税费。如某建筑公司承接某房地产公司包工不包料桩基工程,在进行纳税申报时少申报管桩材料价款,造成少缴税款。五是以地、房、建筑材料抵顶工程款等方式偷逃应纳税款。

(2)对工业企业所得税的专项检查。

工业企业所得税主要检查了14户企业,共查补税款、罚款、滞纳金共72万元,入库72万元。主要检查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的申报缴纳情况,检查是否有隐瞒收入,是否有超标准列支工资及三项经费、广告费、业务招待费、折旧费等。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企业

预提费用没有实际支出,结余下,虚增生产成本。二是外出委托加工产品,没有合法发票列支,违反发票管理规定。三是企业使用不合法凭证列支生产费用。四是企业将不属于当的费用列支生产费用。五是企业主的个人支出和家庭费用支出列入企业生产费用,虚增生产成本。

(二)加强专案查处,狠抓税务违法案件的举报管理。

今年以来,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举报案件的查处工作取得的了较为满意的成绩。上半年,全市地税稽查系统共受理涉税举报案件22宗,省局稽查局交办涉税举报案件2宗,均已结案。我们认真加强对举报管理、案件查处、举报奖励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坚持“举必接、查必果、奖励兑现、取信于民”的原则,做到“四个及时”,即:群众举报案受理及时;举报案、上级交办、转办案查处及时;举报奖励兑现及时;税款追收入库及时。我们对每宗案件都实施跟踪管理,及时催办督办,对基层办案中遇到问题和阻力及时给予政策指导和业务支援,促进了案情取得突破,有力地打击了偷、抗税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了正常的税收秩序。

(三)加大执行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清理欠税。

上半年,全市地税稽查系统进一步加大清理欠税的力度,清缴欠税入库404万元。其中市局稽查局清缴欠税190多万元。一是加大对历年的“死欠户”、“钉子户”的追缴力度。依法发出限缴通知书29份,并想方设法找到欠税企业负责人,开展“一对一”约谈,耐心解释税法以及逃避纳税责任的严重后果,使部分欠税业户清缴了历年来的欠税。二是对一些恶意拖欠税款的纳税人,我们积极与银行、国土、房管局等单位联系,采取冻结银行存款,查封扣押土地,强行扣缴税款、拍卖房产等措施清缴税款入库。如XX县地税局稽查局公开拍卖依法查封的欠税企业的土地,将拍卖所得的32.5万元全部抵缴所欠税款。三是加大对各县(市)局案件执行工作的指导,对如何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的步骤、方法进行现场辅导,进一步规范了各县(市)局稽查局的执行工作。

二、开展“规范执法年”活动,规范稽查执法行为

为规范我市地税稽查执法行为,提高办案质量,根据省局稽查局《关于开展“规范执法年”活动的通知》精神,今年上半年我们积极部署“规范执法年”活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活动内容和要求,并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认真组织开展案件复查工作。

从3月份开始,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对2001年7月至2005年稽查局查处的案件开展全面复查工作。专门成立了稽查案件复查领导小组,抽调多名业务骨干组成复查小组,制定了具体计划,并确保机构、人员、措施到位。这次案件复查工作着眼市本级兼顾县区,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组织协调和案件资料查阅工作,按时按质完成了全市540户稽查案件的复查工作,分门别类汇总了情况,并提出了整改措施,为指导和改进全市稽查执法工作提供了依据。

复查结果显示,我市地税系统税务稽查执法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执法行为逐步走向规范,稽查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一是能严格遵守选案、实施、审理、执行“四分离”原则,不同部门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二是能严格遵守《征管法》的规定实施检查,并能较好地落实廉政跟踪制度。三是能够按照《规范化文本》规定使用稽查执法类的表、证、单、书,各种文书规范、合法。四是税收执法意识较强,能严格按照税收政策计税,依率征收,并能较好地落实加收滞纳金制度。五是能够按照本部门权限办案,没有超越执法权限做出处理,能较好地贯彻重大案件提审制度。六是能够按照《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和《规范化文本》的要求,及时整理和立卷归档,档案管理比较规范。

(二)认真抓好业务培训工作。

上半年,我们以多种形式开展业务培训,使稽查人员的业务技能得到明显提升,执法中的法律意识、程序意识和证据意识不断增强,对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稽查办案规程》等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得到提高。一是在年初省地税稽查“规范执法”工作会议后,组织我市地税稽查人员重点对我省地税稽查部门行政诉讼败诉案件有关材料进行了学习探讨,分析了败诉原因,并对照稽查部门在案件处理上存在的不规范现象提出了改进意见。二是在4月份组织参加市局税收执法培训班,邀请扬州税务学院的教授为全市地税稽查人员重点讲授有关实体法、程序法等内容的执法知识,并结合工作实践和典型案例开展研讨学习。三是配合市局党组组织副科级干部前往扬州税务学院参加更新知识培训,进一步拓宽眼界和视野,提高中层领导干部的税收业务水平和领导艺术。

(三)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机制。

上半年,我局积极加强与市检察侦监、公安经侦、国税稽查等部门的联系和配合,并牵头组织召开了第一次联席会议,初步建立了案件移送、情况通报、办案协作、大要案会商、联席会议等五项工作联系制度。同时,各部门达成了处理涉刑涉税案件的共识,对历年积存的涉刑涉税案件,坚持“历史从宽,打击个别,教育一大片”的原则,对今后的新发案件,坚持从严把握,依法打击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加强了涉税案件的移送管理。

(四)切实加强内部制度管理。

上半年,我们适应去年人员优化调整后的变化,重新修订了《行政审批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并印制了《印章使用登记簿》、《车辆送修单》、《车辆使用审批表》等表证单书,完善细化了具体操作办法,规范了管理流程,堵塞了人、财、物管理上的漏洞,进一步推进了用制度管人治事,促进了内部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深入推进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上半年,根据上级的部署安排,我们继续深化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组织开展了学党章、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及“三个走在前面”排头兵实践活动,做到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思想与行动相结合,号召全体人员争当税务稽查系统的排头兵。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

一是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党章,深入领会其内涵精髓,进而自觉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做到“四个不能忘记”,坚持“四个不能动摇”。二是结合稽查工作实际,组织开展好“三个走在前面”为主题的排头兵实践活动,要求继续发挥我市地税稽查系统在办案数量、查处税款、团结协作、人才建设、严厉执法、经费保障和内外联动等方面的“七大优势”,打造稽查品牌。三是组织开展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加强队伍思想道德建设的强有力武器,力争在深入人心上下功夫,在联系实际上下功夫,在弘扬正气上下功夫,使它成为全体人员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四是积极开展党团活动,如组织访贫问苦、扶助贫困学生活动,支部党员两次到XX县XX镇看望贫困学生黄代威、李飞妍,并送上文具、大米、食油等物品及现金等。

(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队伍的廉洁性。

一是落实好“廉政学习日”制度。我们积极创新教育形式,实施学习签到制度,每月均组织一次集中学习,由各科室轮流负责组织专题,力求内容生动、形式新颖,并做到人手一本学习笔记簿,人手一册《反腐倡廉廉政读本》,保证时间、人员、内容“三到位”。二是创建学习园地,营造学习氛围。编辑出版了2期学习宣传专栏,将有关学习材料及开展学习情况、学习心得上墙公布,促进学习交流。三是落实好廉政追踪卡及回访制度。年初组织召开了纳税人座谈会,对被查企业进行跟踪回访,征询被查企业对稽查部门的意见,加强了企业对稽查人员廉洁行为的监督。据统计,上半年共收回被查企业寄回的《廉政跟踪卡》5份,均对稽查人员在服务态度、工作作风以及廉洁自律等方面表示满意,未有任何不正之风、违反廉政纪律等问题的不良反映。

(三)选拔中层干部,增强领导力量。

在去年人员优化调整的基础上,上半年我们重点加强了中层领导干部的配备。除了从市局其他部门调整进来3位副科级干部外,还在市局组织的竞争上岗工作中,拿出3个正科级、2个副科级职位在市局范围内进行竞争,选拔配备了3个部门的“一把手”,使中层领导力量得到进一步增强。

应该看到,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稽查人员的工作纪律性还有待提高,个别同志的责任心不够强,工作积极性还未能充分调动起来。二是选案的准确性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拓宽案源渠道和改进选案方法。三是检查效率有待提高,检查人员有时过于谨慎,拖慢了工作进度。四是《稽查建议制度》执行不够严格,以查促管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下半年工作要点

一、加大稽查工作力度,发挥以查促收作用

下半年要切实加快检查工作速度,各环节紧密配合,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使案件查处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一个大的提高。要进一步加大执行力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狠抓税款的追收入库,提高查处税款的入库率,为保证全市地方税收收入任务的完成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切实做好各项税收专项检查工作

下半年税收专项检查的工作任务还比较重,要重点做好如下几项工作:一是深入开展检查工作。在继续抓好建筑业、工业企业所得税专项检查的同时,要逐步展开对服务业娱乐业的专项检查,并加强与征管部门的配合协作,大力开展区域整治,达到“查处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的目的。二是做好专项检查的汇报工作,及时反馈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三是贯彻落实好《稽查建议制度》,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征管部门反馈,加强沟通,进一步发挥以查促管作用。

三、继续深入开展“规范执法年”活动

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首查责任制、稽查工作报告制度和大案要案报告制度。对群众举报案件、上级交办、转办的案件以及大要案,要严格按照要求和执法程序,认真及时组织查处。二是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和执法行为。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案,严格按照《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办事,不断完善各项稽查执法制度,做到稽查各环节程序合法、证据确凿、适用法律准确。三是认真落实好与市检察侦监、公安经侦、国税稽查部门制定的《工作联系制度》,加强部门之间在查办涉税违法案件的配合协作,并根据有关规定,对涉嫌构成犯罪、达到移送标准的涉税案件,及时办理移送手续。四是对2001年以来的积案进行梳理,提出处理意见,提交部门联席会议研究进行总结性处理。

四、大力加强稽查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深入组织学习党章、“八荣八耻”教育和排头兵实践活动,重点开展好纪律教育月活动,解决队伍中存在的工作作风、工作纪律等方面的问题,树立稽查队伍执法严厉、作风严谨、纪律严明的良好形象。

二是抓好稽查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工作。目前,市局稽查局拥有5名“六个100”专业人才,我们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时,要转变思路,把工作重点放在培养中高层专业人才方面,逐步培养一批业务尖子,促进稽查人员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为争当稽查系统“排头兵”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三是加强稽查工作的考核。要从精细化管理入手,对《省地税稽查系统工作考核办法》进行细化,以规范、效能、以人为本为原则,以促进稽查管理为目的,从岗位职责、工作目标、工作标准三个方面着手,研究制订符合我市实际的工作岗位考核办法,明确划分部门和岗位职责,并与经济奖惩挂钩,切实提高稽查工作效率。

建筑业税收稽查案例 篇4

------------------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0日

信息来源:淮安地税稽查局

字 体:【大 中 小】

访问次数:160

淮安地税局稽查局以税收专业化稽查改革为抓手,贯彻“以查促管、以查促收、以查促查”的工作思路,以整顿和规范行业、地区税收秩序为目的,通过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周密部署、认真稽查,自今年3月份以来共对资本交易、广告业、电子、服装类产品出口退(免)税、房地产、建筑安装、金融、电信、交通运输以及娱乐、服务等涉及11个行业和项目的纳税人开展了专项检查,税收专项检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到目前已有461户纳税人开展了自查,自查总收入3075万元。该局重点检查97户,查补税款5452.33万元,加收滞纳金84.47万元,罚款755.41万元,查补总收入6292.21万元。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该局高度重视税收专项检查工作,把开展专项检查作为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保障税收收入稳定增长的重要措施来抓,及时组织学习,认真研究,积极部署。为保证专项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该局专门成立了以淮安地税分管局长为组长,稽查局长为副组长、各业务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为税收专项检查提供了组织保障。该局专门召开了专项检查动员会,对今年专项检查的目的及意义进行了广泛宣传,使大家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一致、上下一心,保证了专项检查工作的组织纪律性。

二、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一是制定方案,精心组织。为保证专项检查工作的有序进行,该局制定出台了《淮安市地税局关于开展2011年税收专项检查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检查的对象、范围、所属,检查步骤、方式及工作要求等。二是宣传发动,营造声势。市区、各县(区)稽查机关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税收专项检查的时间、内容、要求,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提高纳税人对专项检查的认知度和依法纳税的自觉性,减少检查的困难和阻力。三是搞好调查摸底,做到有的放矢。首先是对检查的行业,进行风险评估,了解当前税收管理现状,征收方式,查阅税收征管资料,对企业纳税情况、税收负担率、存在的风险疑点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可能形成偷税的每个环节,为稽查选案、制定检查计划提供可靠依据。

三、统筹安排,培训辅导。首先统筹按排,合理规划。该局根据今年专项检查的工作要求,将专项检查工作与分级分类检查,打击发票违法犯罪工作,交通运输业区域税收专项整治等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选案排查,对符合专项检查条件的A、B类纳税人作为重点检查企业,使得各类检查互相兼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各项检查任务。其次开展内外部培训,宣传政策法规,提高稽查人员素质。该局及各县区稽查局今年共组织纳税人培训7次,辅导纳税人900多户次;对税务干部培训8次,所有稽查人员基本上都接收了培训。内容从税收知识、法律法规、征管规定、会计业务、查账软件的操作等进行了全面的培训。最后明确任务,强化考核。为使检查取得预期效果,完成专项检查工作目标,每次检查都将任务落实到组、落实到人,任务与目标考评挂钩、与奖惩挂钩,激发检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提高检查的工作效率,该局出台了“一考双评”办法,即绩效考核办法、评优评差办法。确定了检查、审理、执行等环节的时限和要求,并在文书制作、执法程序、稽查资料归档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保证了专项检查的质量。

四、风险评估, 专业选案。风险评估、选案彻底外分是淮安地税局今年又一创新项目,淮安地税局专门成立数据管理处负责全市范围内纳税人税收风险信息的识别、推送和全程管理。对风险疑点较多、数额较大的以《风险识别工作底稿》推送稽查局实施确认。数据管理处的成立优化了资源配置,稽查选案更加专业化,风险疑点更加明确,税务稽查更加精细化。

税务稽查案例精讲 篇5

一、案件背景情况

(一)某省国税局稽查局接到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转来举报信,举报某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涉嫌巨额偷税。

(二)纳税人基本情况

A公司主要生产经营品牌调料、火锅底料,近两年开发出多种规格型号的调味品、小食品、肉食品、蔬菜制品、非酒精饮料等产品。公司下设行政、生产、财务、配送、销售、研发等部门。

销售部下设四个办事处,分片负责国内三十多个销售点的经销业务。

二、检查过程与检查方法

(一)检查预案

检查组调阅了A公司有关税收申报资料,排查出有价值的案件线索。

一是A公司税负偏低。

调味品企业成长性强、市场广阔,且A公司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品牌效益突出,产品覆盖面广。公司成立3年多时间里,资产规模扩大到1500多万。近5年A公司综合税负率却在2%左右,各年末均无留抵进项税额。二是纳税申报存在疑点。

A公司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均申报的是开具发票(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的销售收入,没有申报未开销售发票的销售收入,这与一般情况不符。因为A公司产品销售对象主要是超市或私营企业、个体批发商等,相当一部分经销对象不需要发票,应该有未开发票的销售收入存在。

于是,检查组明确了检查方向与手段,决定先派人到A公司实地调查,掌握企业机构分布情况,然后突击调账检查,并明确检查重点是财务部、销售部、生产车间及保管配送中心等部门,检查资料以账簿凭证等书证为主,对电子数据要求复制存储并打印。

检查人员共分3组实施检查:

第一小组检查财务室,重点提取财务数据,用移动硬盘现场拷贝电脑数据库;

第二小组检查销售部,重点收集客户档案资料、销售统计报表、业绩考核表等资料;

第三小组检查生产车间和保管配送中心,重点检查生产记录、产成品库存,看是否账实相符。

(二)具体检查方法 1.突击检查,调查陷入困境

检查组按计划对A公司实施突击检查。公司对税务检查积极配合,没有发现正常会计核算资料以外的涉案书证、物证。检查组调取了账簿凭证,分类统计分析产品、包装、材料购进数据,另外梳理了银行账户资料、管理记录、生产材料等资料。对包装物与产成品的统计分析发现:

一是包装袋购进量大、规格复杂,无法准确统计。

A公司有38种规格的常用小型包装,购进包装的计量单位有件、箱、斤、袋、个等,个别购进发票没有数量、只有金额,会计账簿只核算大类,没有分品种、分规格核算,记账不明晰;

二是包装用量与成品计量单位对应关系复杂,难以从包装用量推算产品出厂情况。

A公司成品出入库与销售结转均以“件”为单位,不同系列产品每一大件内又有不同规格、不同数量的小包装。如火锅底料产品有168g、200g、330g、400g等系列型号,从包装数量上无法精确统计和定量分析,因此要从账务核算上直接发现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2.扩大调查,发现重要线索

为了打开僵局,检查人员决定到超市、集贸市场收集A公司不同品名、不同规格和型号的调味产品,与账簿记录的产品包装品名、型号、规格等进行比对分析。终于,检查人员在一个小包装袋上发现该公司除在税务机关登记的生产地址、电话外,另有一个销售部电话。

检查组分析认为,这个销售部很可能是企业的核心总部或其账外经营的销售核算地。于是检查人员从发现的销售部电话号码入手,到电信部门查询电话使用人登记信息,发现该电话号码是以个人名字登记的电话,地址在某某路16号。检查人员到某某路16号,通过与小区物管联系,找出了电话号码所在的大楼及楼层门牌号,并到现场调查销售部办公室。

检查组对销售部实施突击检查。当稽查人员突然现身A公司销售部并出示检查手续和证件依法展开调查时,现场气氛骤然紧张。公司员工神情慌张,有的急忙收拾资料、关闭电脑,对问话支支吾吾。

检查人员从现场一部电脑中发现A公司一批商品出入库统计和各片区市场营销布局、销售业绩考核等重要数据,当即对相关数据进行打印并交当事人签字盖章,固定电脑数据资料,并对各办公室的涉税资料进行仔细收集和归类。

检查人员用从该销售部电脑中提取的各销售片区收入业绩考核的统计数据,与会计账簿记载的收入数进行比对,发现该销售部的销售统计数明显大于财务的记账数,判断A公司可能有隐瞒销售收入的情况。但从该销售部除了取得上述销售统计数据外,没有提取到其他账外涉税凭证。

同时,检查人员依法对A公司老总邓某进行询问调查,但始终没有取得突破。在此期间,邓某四处网罗关系说情,希望“尽最大努力让公司自己纠正,尽可能在税务机关处理不移交司法机关”。

3.内查外调,取得关键证据

面对上述情况,为取得案件的突破,市国税局领导根据案件进展,将检查组人员分为两组,一组继续从销售部收集的经营资料入手,重点查找整理违法线索。另外一组从购货方入手收集其隐匿收入的证据。检查人员在该公司客户群中选出一批购货商,从购货方逆向调查该公司的商品流、资金流,收集销售发票、购销合同、银行凭证等涉税资料。

经过努力,在上述购货商提供的货款支付凭证中,发现几张银行转账支付凭证回单,收款方开户银行是某农行分理处,收款单位是A公司,但这个账户账号不是A公司登记注册的结算银行账户账号,说明A公司还另有一条资金流渠道。

检查人员当即开具“税务机关检查银行存款许可证明”,从银行查明这就是A公司的账户,该账户从开设以来,发生大量资金往来,从该账户的银行原始原始凭证中可看出,许多销售货款被汇入该账户。A公司偷税违法事实浮出水面。

检查人员依法再次对A公司老总邓某进行调查询问。在铁的事实面前,邓某经过长时间的复杂思想斗争,终于如实交待了偷税违法事实,并通知家属将隐匿于账外的涉税资料交出,至此该偷税案案情已水落石出。

4.发起协查,违法事实

经过两个多月的系统归类整理,检查组向购货商所在地国税局发出协查,对购货商与A公司的资金往来、货物往来、购销合同等进行认定,固定关联证据,确认违法事实。

三、案件总结分析

(一)查处本案的认识及体会

A公司偷税案是一起隐蔽性较强的案件,从作案手段上反映了当前偷税违法行为的一些新情况、新特点。

一是该公司有较强的反稽查意识,在经营机构设置上首先考虑隐密性,以多处存放涉税资料的手段应对税务管理与检查,并且采取了多重防护措施,一旦一个机构暴露问题,其藏匿保管的涉税违法资料有转移的时间和空间,让税务检查很难深入,反映了当前偷税问题的复杂性、隐蔽性。

二是偷税目标明确,虚假账务处理更具欺骗性。开发票的收入全额记账,不开发票的收入不记账或少记账,用虚假记账依据应对税务管理检查,隐瞒收入的欺骗性较强,增大了违法案件的调查取证难度。

(二)工作建议

税务稽查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完善税务、银行、工商、海关等部门对纳税人经营地址、银行账户等相关经营的信息交换处理平台,对大力实施税收精细化管理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只有通过充分掌握和分析应用纳税人的全部经营信息,才能掌控纳税人经营情况,并最大限度地遏制涉税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案例二:某路桥建筑公司虚列成本偷税案

一、案件背景情况

(一)案件来源

某市地税局接到省地税稽查局交办的某路桥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涉税举报案件。市地税局责成市稽查局限期查办,尽快查处此案。

(二)纳税人基本情况

某路桥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法人代表张某,经营范围以公路工程施工为主。公司根据每年中标工程情况,成立相应的项目部,每个工程项目应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由施工地税务机关委托项目指挥部代征,各项目部单独设置账薄,年终损益并入公司统一核算,汇总后统一缴纳企业所得税及其他地方各税。今年共有两个施工项目,为甲省某公路A标段和B标段,均为当年施工及完工决算。

二、检查过程与检查方法

(一)检查预案

经过仔细研究,检查组确定了详细的检查预案。

1.对路桥施工企业的财务核算业务进行了学习,熟悉并掌握了相关的行业情况。

2.查阅企业的一户式档案,了解其财务资料和纳税情况,并同时调阅了本市其他大型路桥建筑公司的财务资料,进行了行业比较,发现该企业与同期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利润率低10%左右。根据比较结果,确定检查重点在企业所得税特别是成本方面。

3.根据企业的核算特点,决定对公司本部和两个施工项目部进行同时突击调账检查,不给企业以从容准备的机会,保证财务资料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二)检查具体方法

根据检查预案,检查人员确定了以下具体检查方法:项目部与本部同时调取账簿;涉及资金流向进行外部调查,从银行等部门取得证据;对异地难以查证的问题发函协查或实地调查。同时,专门拟定了与企业相关人员谈话方法:视情况采取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与企业相关人员分别谈话询问的方式,反复进行正面交锋,宣传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指出其违法手段,由其自己说清事实,争取使企业相关人员彻底抛弃侥幸心理,交待违法事实。1.账面检查

在检查初期,由于该企业下属的项目部单独建账,检查组分成不同小组对这两个项目部进行独立检查,这样工作的结果使检查出现信息沟通不畅、各自为战的问题,并且由于事前办案人员没有掌握企业偷逃税具体线索,且企业法人代表和企业财务人员对税收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和稽查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检查组对企业突击调账检查中,除发现企业在财务列支中存在多列费用及部分白条入账等一般性问题外,未发现重大偷税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筛选企业违法疑点,如何找到案件查处的突破口,成了关键性问题。2.寻找疑点

检查组经过反复分析,决定改变就账查账的传统做法,确定以企业账簿和凭证为线索,选择重要疑点,结合外围协查进行案件突破的工作思路。按照新的工作思路,检查组又对企业财务核算账簿和各种原始凭证进行了全面仔细的审查。审查中发现,一是企业在A、B项目部列支了大额的机械租赁费、材料费及人工费,发票均为施工地税务机关代开的建安及运输业发票,金额近亿元。提供发票单位是乙省有开票能力的企业,既然有开具发票的资质和能力,为什么要代开?情况明显异常。检查组向提供设备租赁业务的两家公司所在地乙省地税局发出协查函。协查发现,两家租赁公司虽在乙省注册,但注册后并没有发生业务即消失,已列入非正常户管理。经双方税务机关进一步核查,其中之一的租赁公司法人代表王某实际是T公司员工,检查期间已无法找到王某。

为搞清其业务的真实性,检查组决定,以T公司向租赁方支付的资金流向为切入点,循踪溯源,查明真伪。于是以其支付机械租赁有限公司的第一笔设备租赁费为突破口,检查其汇票去向。经查,T公司A标项目部通过工商银行汇给租赁公司的150万元,未汇入租赁公司账户,汇票收款人为王某;同月,王某又以汇票背书的方式,在开户银行直接将该笔资金背书转让给了T公司。T公司收到该款后入账列入往来款,这样,在列支完工程成本后,付出的租赁设备款又回到本公司账户中,形成“资金回流”。

同时发现,企业在施工材料核算上,工程成本的真实性有待核实。检查组针对A项目部和B项目部同时施工,单独记账的情况,将检查重点放在该企业两个项目部之间往来账的“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应收账款”及“应付账款”等科目的比对与审核上。将两项目部相关联的往来账款分别制成表格,集中相互比对。经检查发现,该公司今A标段购入施工材料未进入库存而直接列支了工程成本。A标段结束后,将剩余大量已计成本的材料转交给B标段列支,A标段并未冲减工程成本,造成材料成本的重复列支。3.调查取证

在案件查处过程中,怎么样取证以及证据链的完整与否又成为案件查处的重点。检查组根据检查出来的违法事实,以及该企业账务核算的特点,理清思路,就企业违法的事实应取得的证据进行梳理,利用电脑绘制图解,将公司、项目部、租赁公司和银行等作为图上个体,由现有的线索绘制其中的款项往来,较直观地判断是否合理,将看似繁杂的业务简单化,找出疑点,进行核实取证。在取证过程中,检查组人员前往施工地进行调查取证,在银行工作人员的配合下,从银行凭证中将所需证据全部找到并复印,固定了证据,为该案件的顺利查处提供了证据保障。

三、违法事实及定性处理

(一)违法事实和作案手段

某路桥公司在账簿上重复列支材料费,多列工程材料成本1038万元;利用在异地假办公司,采取假租赁方式在账簿上多列机械租赁费支出8417万元,造成少缴企业所得税2363.75万元。(二)处理结果

经税务局重大案件审理委员会审理,税务机关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追缴该单位少缴的企业所得税2363.75万元。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对上述税款从滞纳之日起至实际缴纳入库之日止,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对该单位在账簿上多列支出,造成少缴企业所得税2363.75万元的行为认定为偷税,处以少缴税款1倍的罚款,金额2363.75万元。

四、案件分析

(一)查处本案的认识及体会

1.办案人员具有工作责任感,是案件取得突破的重要保证

为保证案件查办效果,稽查局抽调了具有实践经验的办案人员,办案人员不仅工作能吃苦,而且善于在企业财务核算的蛛丝马迹中发现疑点,找到正确的突破方向。正因为人员得力,为案件的成功查办提供了保证。

2.树立办铁案的思想,是提高办案质量的关键

办案之初,检查组就坚定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把该案办成铁案的思想。检查中发扬了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不放过任何疑点,不遗漏每个有用数据。对企业大量电脑录入的发票,账簿中数据比对,每个违法事实证据,每份询问笔录都反复推敲,做到了明白无误,确保了案件查办的质量。

3.加强协调协作,是办好专案的重要环节

在案件查办中,由于企业执行新的财务核算制度,为保证案件查深查实,检查组在办案中,坚持掌握不准的问题及时请示,与相关单位及时协调沟通,提高了协查效率,保证了办案效果。4.保密措施得当,是顺利查处办案的重要措施

在案件查办之初,市局领导就对保密措施作了专门的指示,务必对内、对外就案件整个查处过程进行保密。由于保密措施得当,被查企业在检查初期无法掌握税务机关的检查进展情况,不能做出对违法事实的应对措施,保证了案件查处的顺利进行。

(二)工作建议

1.加强对外出经营建筑安装企业的税收征管

该案中T公司所成立的项目部大部分都在外地,这也是当前建筑安装行业特别是路桥企业的行业特点,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在向其项目部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后,日常管理中难以对其经营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控,而经营地税务机关又没有对其企业所得税的管辖权,使企业所得税的管理出现盲点。结合本案,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中要了解外出经营单位的经营动态,及时掌握其财务及纳税情况,有必要到实地进行调查,与施工所在地的税务部门进行信息共享,进行动态的管理。

2.加强对重点税源企业以及招商引资企业的日常监管

基层征收管理分局、税收征管员对一些重点企业、特别是重点税源企业或者招商引资日常监管仍显不够,在思想和认识上仍然存在重点企业自身管理比较严,财务规范,财务人员业务水平高这样的误区,并没有对这样的企业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和研究,没有准确掌握企业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以及企业的账务处理情况。在日常检查方面往往只满足于一般性管理检查,从而导致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失之于宽。

3.加大对利润率明显低于同行业企业的稽查力度

上一篇:教师技能大赛主持稿下一篇:个人述责述廉报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