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数据分析案例(精选8篇)
建筑施工数据分析案例 篇1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第二章 模板坍塌事故案例(4)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第二章 模板坍塌事故案例
案例二十二:山东省淄博市“09.30”模板坍塌事故
一、事故简介
2006年9月3O日,淄博市某碳酸钙厂二次混料室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71万元。.
该工程主体是单层混凝土框架结构,长22m,宽12m,高13m,屋面设计标高13.lm。屋面是现浇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由主梁(400mm X 1400 mm)、次梁(250 mm X 500 mm)和板(1OO mm)组成。标高7.6m以下部分的立柱、梁,已于9月5日浇筑完成。二次混料室满堂架体的模板支撑系统,由施工员组织人员搭设。2006年9月29日晚开始浇筑二次混料室标高7.6m以上部分。浇筑完柱和梁后,又由北向南浇筑板。9月3O日凌晨,当板浇筑到一半的时候,施工面突然出现塌陷,浇筑完的柱、梁和板由北向南全部坍塌,工作面上的施工人员坠落到地面,被混凝土、脚手架等埋压。根据事故调查和责任认定,对有关责任方作出以下处理:项目经理、施工员2名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监理等单位受到罚款、降低资质等级的行政处罚。
二、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二次混料室模板支撑系统的刚度和稳定性不合格,是造成这一事故的的直接原因。
(1)搭设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部分立杆间距过大,超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模板体系设计的有关要求;二是同一高度立杆接头过于集中;三是立杆底部底座或垫板不符合规范要求;四是立杆纵横向拉接不符合规范要求;五是没有按规范要求设置纵向和水平剪刀撑;六是整个支撑体系与7.6 m以下部分的立柱、梁没有连接。(2)模板支撑系统使用的管材、扣件存在质量缺陷,外观尺寸和强度要求不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和《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1995要求。
(3)顶层的混凝土柱与屋面的梁、板同时进行浇筑,水平约束差。2.间接原因
(1)该项目建设中,法定建设手续不全,未按规定进行招投标。(2)工程施工编制专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就安排上岗,安全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欠缺。
(3)监理单位对二次混料室工程二层模板进行现场验收时,不符合规范对模板支撑系统进行验收,且验收结论为合格,与现场参数不符。
三、事故教训
1.这起事故是因为模板支撑系统刚度、强度和稳定性都不足而造成的。在脚手架进行搭设的过程中,施工方明显没有按相关的设计标准进行,搭设完成的脚手架不满足相应的要求,且采用了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混凝土浇筑,这必然导致事故的发生。
2.模板支撑系统的坍塌,除了施工和构件的质量不满足要求外,更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尽管出现了明显够同题和安全隐患,却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和解决。对于建筑工程市场而言,由于其本身所涉及的活动极其复杂,参与的主体多有不同,要想真正实现安全的预防和控制,相关主体对于安全管理的分工和合作必须要做到公平、合理,并且要切实履行其相关安全责任。
四、专家点评
这是一起由于模板支撑架体承载力不足和稳定性不符合规范标准而引发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事故的发生暴露出该工程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多层面、多方位存在致命的问题。我们应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依法履行安全职责。建设单位要对所有建设项目进行全面审查,办理并完善有关手续,按照招投标规定,使用资质、手续完备及具备施工技术力量的单位。
2.逐步健全施工工艺和规范。这起事故同近年来国内发生的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直接原因基本相同,即:搭设架体所选用的材料质量不合格,如钢管壁薄、构造铸造缺陷;架体构造上违背规范或方案要求,主要是间距过大;架体自身缺少剪刀撑无法形成自身的空间稳定体系且未与已完成的竖向结构(墙、柱等)做可靠的构造连接。今后凡是遇到类似现浇框架结构应注意,只要设计没有特殊要求的应一律先行浇筑竖向的柱墙部分,以便势梁板支架提供稳定措施。3.切实完善安全生产条件。施工单位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吸取事故教训,加强安全管理,完善施工技术措施,严格落实操作规程。特别是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检查,及时查找支护等方面的事故隐患。要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做到持证上岗。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有关备案、施工等手续。
4.加强工程监督效能。监理单位要认真履行施工单位及时整改,拒不整改的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5.提升安全监管能力。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施工现场进行动态检查,凡是没有注册、未办理施工许可证、手续不全或现场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施工单位和施工项目,要严肃查处并责令立即整改。案例二十四:甘肃省兰州市“08.31”模板坍塌事故
一、事故简介
2OO6年8月31日,甘肃省兰州市某科技园区会所建筑工程中厅屋面板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发生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4人重伤、4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44.5万元。
该工程系园区会所,为地下1层,地上3层的框架结构,建筑面积2900㎡。事故发生的部位是会所中厅,中厅顶板距底部高度为12 m,顶板总浇筑面积为282 ㎡。8月31日21时左右,施工单位在浇筑会所中厅上方顶板混凝土过程中,屋面梁板、模板和架体等突然坍塌,使现场作业的11名施工人员随其坠落。
根据事故调查和责任认定,对有关责任方作出以下处理:劳务分包队副队长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监理单位 项目总监等9名责任人分别受到吊销执业资格、罚款等行政处罚和撤职、记过等处分;施工、建设、工程施工前未按规定组织专家对模板施工方案进行审查论证,实际作业中也未按已有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对搭设的模板支撑系统未认真组织验收,致使搭设不合格,支架步距和立柱间距不符合标准要求,导致正在浇筑的模板受力不均而坍塌。
(2)模板支撑系统缺乏剪刀撑和其他的拉结系统。剪刀撑是限制其发生水平位移变形必要措施。如此高度的架体,按要求应同时设置竖向和水平剪刀撑,以保证模板支撑系统整体稳定性。现场实际模板支撑架体竖向和水平剪刀撑设置不足,与结构柱体之间的拉结数量也不足。
(3)立杆的搭接和固定方式错误,顶部立杆按标准要求应采取对接方式,而实际部分立杆采用了搭接的方法,使立杆不能很好地传力,并产生较大的附加弯矩。此外,模板支撑架体缺少扫地杆。2.间接原因
(1)建设单位违规组织工程建设。建设单位违反《建筑法》的有关规定,在未办理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未进行开工前安全条件备案的情况下,强令施工单位开工;未按规定支付施工单位安全防护措施费用,致使施工单位难以具备安全施工条件。
(2)违章指挥、冒险作业。现场浇筑混凝土作业中,发现模板有局部塌陷时,未采取任何应急措施,盲目派人进行加固处,导致事故严重程度上升。
(3)违规施工,冒险蛮干。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作业时也未按已有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随意蛮干,对搭设的模板支撑系统也未认真组织验收,导致其严重违反了《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O一2001中的规定,不能保证施工安全的需要。
(4)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混乱。施工单位未按编制的安全专项混凝土浇筑作业时由南向北进行,未按施工方案要求从中间向四周浇筑,造成模板支撑架体偏心受压,整体不稳;现场施工组织不合理,管理混乱,安全管理人员未认真履行职责。(5)监理单位不负责任,工作严重失职。该项目监理单位未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规文件,放松对施工现场的监理。在未经专家对模板监理工程师资格。旁站监理严重不到位,事故发生时,在作业区无监理人员。
三、事故教训
这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没有认真履行职责而造成的。为吸取这次事故的沉痛教训,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各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和责任部门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抓好施工方案,违反标准规范支搭脚手架而引发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事故的发生暴露出建设单位违法开工建设、安全生产各方主体责任。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进行工程建设,坚决杜绝有章不循、管理不严、安全意识淡薄的状况,确保生产安全。这起事故中,建设单位无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设监理单位疏于管理、施工关键时刻脱岗、无证上岗。
2.建立以项目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要切实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充实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开展安全生产检查,严防事故发生;加强对各类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安全知识水平、自我防护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杜绝“三违”现象。3.施工方案的编审及施工作业前安全技术交底;对于危险性较大工程必须按照《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应当在施工前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必要时应当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方案施工;要加强施工前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交、接底双方应签字确认;加强对施工设施、自有和租赁的施工机具、起重机械、防护用品进入现场前的检查验收和重要环节的控制。4.各级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执法。要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要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监管的主体责任制,督促企业搞好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安全意识,提高从业人员遵章守纪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案例二十三:广东省佛山市“09.01”模板坍塌事故
一、事故简介
2OO6年9月1日,广东省佛山市某在建小区售楼部施工现场,发生一起模板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3人重伤。该工程为框架结构,共3层,建筑面积3OOO ㎡。建设单位在没有办理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及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监督等手续的情况下擅自组织施工。当日23时左右,施工人员在浇筑该小区会所(售楼部)顶层屋面混凝土时模板支撑系统坍塌。
根据事故调查和责任认定,对有关责任方作出以下处理:分包单位项目负责人、包工头和负责现场管理的一名人员共3名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总、分包单位法人、项目经理、监理等有关责任单位分别受到责令停工、罚款等行政处罚。
二、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该工程若按照9~1O轴标高2O.5 m混凝土楼盖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搭设支架,其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有保证,不应该发生坍塌。事故发生时,混凝土已经基本浇筑完成,这时楼板一般不会出现超载的情况,坍塌前没有一点预兆正是模板支撑系统立杆失稳破坏的特征。因此,这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模板支撑系统立杆承载力严重不足导致失稳破坏。2.间接原因
(1)建设单位在未取得规划部门核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部门核发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组织施工,逃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管。
(2)施工单位没有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把工程违法分包给不具备建筑资质的私人施工队;该项目部没有履行好监管职责和工程验收等有关程序;项目负责人和现场管理人员及施工队长均疏于工程的管理。
(3)监理单位没有认真履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职责,未依法律法规实施工程监理,对无证施工行为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对现场周围工作环境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未能采取果断的措施要求施工单位予以消除。
三、事故教训
1.建设工程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对于安全生产的态度至关重要,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监理单位,从而影响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而
这起事故中的建设单位带头违法,对其在建小区会所售楼部工程没有依法进行规划报建和建筑施工报建,规避政府监管。2.施工单位搭建的模板支撑系统立杆的承载力严重不足,致使高大模板失稳,导致正在浇筑的3O㎡混凝土楼板坍塌。承载力不足,一是要考虑支撑系统是否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及施工方案搭设;二是要看搭设材料是否合格,搭设杆件壁厚不合格,扣件紧固力不足等都可能导致承载力不足。
四、专家点评
这是一起由于模板支撑架体承载力严重不足而引发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事故的发生暴露出该工程违法开工建设、逃避政策监督,同时施工单位存在管理松散、监理单位未严格执行监理规范等问题,我们应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设工程应牢牢抓住技术管理。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是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施工方案,其内容包括组织保障、技术措施、应急预案、监测监控等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安全专项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组织本单位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进行审核,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并报监理单位总监审核。达到一定规模的要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经专项验收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2.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应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的规定要求,认真履行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这起事故中,建设单位在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监理单位要严格履行各自管理责任,做好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工作。坚决遏制群死群伤事故发生。
3.加强对一线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技能培训教育。这起事故,除了管理上的问题,一线施工人员素质低也是一个原因。目前的施工现场,一线作业绝大部分是农民工,基本素质普遍偏低,很多事故与他们不具备基本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意识差有关。因此,要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技能培训,提高一线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从根本上减少事故发生。
建筑施工数据分析案例 篇2
市电视台演播中心工程地下2层、地上18层, 建筑面积3.4万m2, 采用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7月份开始搭设模板支撑系统支架, 支架钢管、扣件等总吨位约290t, 钢管和扣件分别由甲方、市建工局材料供应处、某物资公司提供或租用。原计划9月底前完成屋面混凝土浇筑, 预计10月25日下午4点完成混凝土浇筑。
在大演播厅舞台支撑系统支架搭设前, 项目部在没有施工方案的情况下, 按搭设顶部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方法, 先后完成了3个演播厅、门厅、观众厅的搭设模板和浇筑混凝土施工。2000年1月, 该建筑公司工程师茅某编制了“上部结构施工组织设计”, 并于当月30日经项目副经理成某和分公司副主任工程师赵某批准实施。
从7月22日开始, 搭设施工时断时续。搭设时没有施工方案, 没有图纸, 没有进行技术交底。项目副经理成某决定支架立杆、纵横向水平杆的搭设尺寸按常规 (即前5个厅的支架尺寸) 进行搭设, 由项目部施工员丁某在现场指挥搭设。搭设开始约15天后, 分公司副主任工程师赵某将“模板工程施工方案”交给丁某。丁某看到施工方案后, 向项目副经理成某做了汇报, 成某答复还按以前的规格搭架子, 到最后再加固。模板支撑系统支架由该建筑公司的劳务公司组织进场的朱某工程队进行搭设。朱某是市标牌厂职工, 以个人名义挂靠在该建筑公司劳务公司。事故发生时朱某工程队共17名民工, 6月份进入施工工地从事脚手架搭设, 其中5人无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地上25~29 m最上边一段由木工工长孙某负责指挥木工搭设。搭设支架的全过程中, 没有办理自检、互检、交接检、专职检的手续, 搭设完毕后未按规定进行整体验收。
10月17日开始进行模板安装, 10月24日完成。23日木工工长孙某向项目部副经理成某反映水平杆加固没有到位, 成某即安排架子工加固支架, 25日浇筑混凝土时仍有6名架子工在继续加固支架。
10月25日上午6时55分开始浇筑混凝土, 上午8点多, 项目部资料质量员姜某才补填混凝土浇捣令, 并送监理公司总监韩某签字, 韩某将日期签为24日。浇筑现场由项目部混凝土工长邢某负责指挥。浇筑时, 现场有混凝土工工长1人, 木工8人, 架子工8人, 钢筋工2人, 混凝土工20人, 以及电视台3名工作人员 (为拍摄现场资料) 等。上午10点10分, 当浇筑混凝土由北向南单向推进, 浇至主次梁交叉点区域时, 模板支架立杆失稳, 引起支撑系统整体倒塌。屋顶模板上正在浇筑混凝土的工人纷纷随塌落的支架和模板坠落, 部分工人被塌落的支架、模板和混凝土浆掩埋。
事故发生后, 该建筑项目经理部向有关部门紧急报告事故情况。闻讯赶到的领导, 指挥公安民警、武警战士和现场工人实施了紧急抢险工作, 将伤者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最后, 造成正在现场施工的民工和电视台工作人员6人死亡, 35人受伤, 其中重伤11人, 直接经济损失70.78万元。
事故原因
支撑体系搭设不合理。在主次梁交叉点区域的每平方米钢管支撑的立杆数应为6根, 实际上只有3根立杆受力, 又由于梁底模下木方呈纵向布置, 使梁下中间排立杆的受荷过大, 有的立杆受荷最大达4t多;有部分立杆底部无扫地杆、步距过大达2.6 m, 造成立杆弯曲, 加之输送混凝土管的冲击和振动等影响, 使节点区域的中间单立杆首先失稳并随之带动相邻立杆失稳。
模板支撑与周围结构连结点不足, 在浇筑混凝土时造成了顶部晃动, 加快了支撑失稳的速度。
未按《建筑法》的要求, 对专业性较强的分项工程——现浇混凝土屋面板的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 有了施工方案后也未按要求进行搭设。
没有按照规范的要求, 对扣件或钢管支撑进行设计和计算, 因此, 在后补的施工方案中模板支架设计方案过于简单, 且无计算书, 缺乏必要的细部构造大样圈和相关的详细说明。即使按照施工方案施工, 现场搭设时也是无规范可循。
监理公司驻工地总监理工程师无监理资质, 工程监理组没有对支架搭设过程严格把关, 在没有对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方案审查认可的情况下同意施工, 没有监督对模板支撑系统的验收, 就签发了浇捣令, 工作严重失职, 导致工人在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模板支撑系统上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
在上部浇筑屋盖混凝土情况下, 民工在模板支撑下部进行支架加固是造成事故伤亡人员扩大的原因之一。
该建筑公司领导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个别领导不深入基层, 对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监督管理不力, 对重点部位的施工技术管理不严, 有法有规不依。施工现场用工管理混乱, 部分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作业, 对民工未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施工现场支架钢管和扣件在采购、租赁过程中质量管理把关不严, 部分钢管和扣件不符合质量标准。
建筑安全管理部门对该建筑工程执法监督和检查指导不力;对监理公司的监督管理不到位。
整改措施与对策
技术措施
脚手架是建筑施工中不可少的临时设施, 比如用于混凝土浇铸、墙体砌筑和粉刷等, 也用于必要时的短距离水平运输和材料的堆放。脚手架虽然只是临时设施, 但是对建筑进度、质量和安全有直接的影响。如果施工中脚手架搭设不及时, 可能使工程进度滞后;脚手架搭设不符合要求, 就会引起操作不便利, 导致质量得不到保证;搭设不稳定和不牢固, 就会造成生产安全事故,
按照《建筑法》的相关规定, 对专业性较强的分部分项工程, 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并在施工中严格遵照执行。在进行脚手架施工时必须具有按规范规定的计算方法的设计计算书, 具有符合实际的、有可操作性的构造图及保证安全的实施措施。
单位工程负责人应按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关脚手架的要求, 向架设和使用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应按照规范的规定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对钢管、扣件、脚手板等进行检查验收, 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经验收合格的构配件应按品种、规格分类, 堆放整齐、平稳, 堆放场地不得有积水;应清除搭设场地杂物, 平整搭设场地, 并使排水畅通;当脚手架基础有设备基础、管沟时, 在脚手架使用过程中不应开挖, 否则必须采取加固措施。
认真审查施工单位报送来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及专项施工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计算书及荷载方法等是否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并签字盖章。当搭设高度超过25m且不足50m的外架, 除应绘制架体与建筑物拉结图、现场杆件立面、平面布置图外, 还应说明脚手架基础做法。对不符合要求的部分必须返回施工单位进行修改, 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未得到批准以前, 不允许开工。
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法规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 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搭设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脚手架的构配件质量与搭设质量, 应进行检查验收, 合格后方准使用。
严格履行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程序, 认真执行签字、验收责任制度, 依法追究责任。对特殊、复杂、技术含量高的工程, 技术部门要严格审查、把关;健全检查、验收制度, 提高防范事故的能力。
管理措施
有关监管部门应按国家行业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 强化行业管理, 采取有力措施, 加强技术管理工作, 针对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责任制。
加强对施工企业的管理力度, 规范企业的施工现场管理、技术管理、用工管理, 坚决制止私招乱雇现象;新工人入场, 必须进行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特别是对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一定要严格履行必要的验证手续, 如审查备案证书的原件;对农民工应加强对施工现场危险危害因素和紧急救援、逃生方面知识的教育。
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管理工作, 严格规范建设监理市场, 严禁无证监理;禁止将监理业务转包或分包;监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监理公司应充实安全技术专业监理人员, 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特别是对技术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较大的项目一定要监理工作到位。
建筑施工数据分析案例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事故类型;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0-0067-03
建筑施工属事故多发行业,建筑施工的特点是生产周期长、工人流动性大、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操作多、劳动繁重、产品变化大、规则性差、施工机械品种繁多等,且是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虽然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总体状况保持稳定,主要表现在:一是事故总量下降,二是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减少。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事故总量仍然较大,二是死亡人数下降幅度趋缓,三是部分地区形势严峻,四是较大及较大以上事故还时有发生。本文将对多年来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并进行总结分析,为有效遏制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提供指导。
1 建筑结构引发事故的统计分析
排架结构是建筑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工业厂房建筑的常用结构类型,而预应力大跨结构则多受报告厅、体育馆等对空间需求大的建筑物青睐,办公楼、居民建筑以及图书馆等公共建筑多采用框架或框剪结构,部分还使用剪力墙结构。由于公共或民用建筑中多采用框架结构和大跨度结构,所以其引发事故的可能性比较高,大跨度结构引发事故的发生率为27.9%,框架结构引发事故的发生率为34.6%(事故统计详见表1)。
2 建筑施工中常见事故类型的统计分析
建筑安全事故的类型可参照在建筑安全事故后人员所受的伤害程度及经济财产的损失程度来划分,即为普通事故、较严重事故、重大事故与特大事故。重大事故判断依据如下:
(1)构筑物、主体结构及建筑物严重倒塌。(2)建筑物基础超出限定范围并出现不均匀的沉降现象;建筑物出现倾斜现象;建筑主体结构开裂、强度不足,对建筑结构稳定性、安全性及其使用周期均造成严重影响,并存在永久性且不可修复的缺陷。(3)对建筑物系统和相关设备使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例如建筑设备严重变形、隔热效果和隔声效果较差等。(4)由于收集的事故资料中,很多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方面资料都无法取证,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大多都无据可依。
大跨度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与高层建筑或者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区别在于:大跨度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主要分为四类,即坍塌类、严重变形类、开裂类及其他类(如表2)。而高层或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主要分为五类,即坍塌类、严重变形类、开裂类、表面缺陷类及其他类(如表3)。从表2可知,大跨度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中,坍塌类和严重变形类安全事故比例较大,坍塌类占48.3%,严重变形类占34.5%。从表3可知,高层或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中,坍塌类和开裂类安全事故比例较大,坍塌类占37.4%,开裂类占33.3%。主要是由于大跨度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跨度相对较大,变形控制难度大,且混凝土本身具有容易开裂性质。
3 事故发生时间段的统计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时间段可分为两部分,即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其发生时间段事故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表3所示。从表2可知,不管是大跨度混凝土结构,还是高层或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除了开裂类安全事故之外,其他安全事故发生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几率高于建筑工程使用阶段。其中大跨度建筑混凝土结构占69%,高层或多层混凝土结构占62.7%。主要是因为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工序较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且施工周期较长,施工质量难以控制,容易遗留下许多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所以变形严重、表面缺陷、坍塌等安全事故均发生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而混凝土裂缝形成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开裂事故通常发生在建筑工程使用阶段。
4 事故产生原因的统计与分析
4.1 设计方面的原因
4.1.1 地质勘查错误。由于建筑工程在地质勘察上出现严重错误,不能将建筑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清楚反映或者不能及时发现建筑工程中存在的不良地质状况,导致地基基础在设计时出现误差,建筑结构严重失稳、主体结构开裂,甚至出现严重倒塌现象。
4.1.2 工程设计错误。在设计时,未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或者直接套用同类施工图纸,导致工程内力分析或者荷载分析出现严重误差。例如,某建筑物倒塌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建筑梁柱承载力严重不足导致的,其南北方向边柱的轴压比值为1.53,超出了规定比值0.9,而中柱轴压比值则为2.82,也是超出了规定比值0.9。其配筋、地基、底板等承载力都不能承受上部结构荷载量。
4.1.3 构造处理不当。施工单位对建筑构造要求不够重视,采取的构造处理措施不合理。例如,框架结构的梁柱配筋未能达到配筋率的最小值,混凝土强度未能达到工程规程要求,框架梁柱上的节点未设置箍筋,梁端也未设置负筋,填充墙内也未设置有相应的拉结筋,锚固长度不符合要求。
4.2 施工方面的原因
4.2.1 施工违反设计。未能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对于特殊性的建筑构造也未能按照规程要求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临时使用设施也未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搭设。例如,某建筑未能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导致工程质量较差,建筑中柱配筋率仅达到规定的70%,而边柱配筋率仅达到规定的60%,而框架柱基底面积承载力未能满足规程要求,混凝土强度不足规程标准的二分之一,导致整个建筑物需全部拆除。
4.2.2 施工现场混乱。由于施工现场管理较为混乱,导致很多违章施工现象的产生。大多数施工现场人员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对施工安全事故遗留隐患不够重视,也未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的产生。
4.2.3 施工材料低劣。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质量较差,因为入场前未进行严格质检,导致不合格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例如,某综合建筑楼倒塌事故中,经过分析了解到,该建筑楼采用的混凝土强度仅为10.2MPa,而最低甚至达到6.1MPa。对其钢筋进行检测,发现大多数钢筋都不合格。
4.2.4 人员素质较低。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未经过正规的培训和考核就上岗,很多人员对建筑工程施工知识了解甚少,不具备上岗就业资格。
4.3 使用方面的原因
图1 事故施工方面原因分析结果柱状图
图2 三个方面原因事故对比结果分布图
4.3.1 使用功能改造。使用功能不符合工程设计规程的要求,任意增减建筑工程使用荷载量,最终导致建筑物使用功能受到严重破坏。例如,某厂房由于机械故障,产生气体在屋面形成冰块,而其荷载量超出了设计规程的4倍,导致厂房屋面严重坍塌。
(下转第17页)
(上接第68页)
4.3.2 建筑结构改造。施工人员未经过准确运算,就对建筑物结构进行任意改造,如,在上部结构上增层;任意设置洞口或者减小结构处的承载力等。例如,在某建筑物接层施工中,未对接层进行有效计算,未对地质资料进行严格审查,也没与地质资料核对,盲目设计施工造成倒塌。
通过对各类施工安全事故产生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后,可以针对不同安全事故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事故监督和控制措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再次产生。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不是单一性的,也可能由设计、施工、使用三个方面原因导致。所以,对三方面导致的安全事故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具体如图1、图2所示。
由统计结果分布图可以看出,在导致事故的三方面原因中,施工原因占的比例最大,为59.5%,这与前面的事故发生阶段统计分析结果相吻合。在设计原因当中,设计方案不合理占到68.3%,这主要是事故中设计方往往没有对具体工况加以详细分析,随意套用图纸造成的。同时,方案的不合理也为日后其他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在施工原因中,违反设计与规范以及现场管理混乱这两种因素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42.0%和27.3%。而在使用原因中,擅改结构因素所占比例(57.9%)略大于改变使用功能因素(42.1%)。
5 结语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在框架结构的事故最多,且在施工阶段的事故也较多。而从事故类型来看,坍塌事故与变形过大事故最多。最后就事故原因而言,施工原因所占的比例最大,为59.5%。总体来看,设计原因中的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原因中的违反设计与规范以及现场管理混乱,还有使用原因中的擅改结构和改变使用功能,是引发事故最常见的原因。
毫无疑问,本文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为今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有助于工程界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更加有效地监督管理,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曹英波.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统计分析[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0,(5).
建筑工程事故案例与分析 篇4
上传:[匿名]
[编辑日期:2009-6-5 ] [文章编号:024081] [页面浏览
案例一:某建筑坍塌事故
一、事故经过
某市电视台演播中心工程由市电视台投资兴建,某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某建设监理公司对工程进行监理。该工程在市招标办公室进行公开招投标,该市某建筑公司于1月13日中标,并于3月31日与市电视台签订了施工合同。该建筑公司组建了项目经理部,史某任项目经理,成某任项目副经理。4月1日工程开工,计划竣工日期为第二年7月31日。工地总人数约250人,民工主要来自南方各地。
市电视台演播中心工程地下2层、地上18层,建筑面积34 000m2,采用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演播中心工程的大演播厅总高38 m(其中地下8. 70m,地上29.30m),面积为624 m2。7月份开始搭设模板支撑系统支架,支架钢管、扣件等总吨位约290 t,钢管和扣件分别由甲方、市建工局材料供应处、某物资公司提供或租用。原计划9月底前完成屋面混凝土浇筑,预计10月25日16:00完成混凝土浇筑。
在大演播厅舞台支撑系统支架搭设前,项目部在没有施工方案的情况下,按搭设顶部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方法,先后完成了三个演播厅、门厅观众厅的搭设模板和浇筑混凝土施工。1月,该建筑公司工程师茅某编制了“上部结构施工组织设计”,并于当月30日经项目副经理成某和分公司副主任工程师赵某批准实施。
月22日开始搭设施工后时断时续。搭设时设有施工方案,没有图纸,没有进行技术交底。由项目副经理成某决定支架立杆、纵横向水平杆的搭设尺寸按常规(即前五个厅的支架尺寸)进行搭设,由项目部施工员丁某在现场指挥搭设。搭设开始约15天后,分公司副主
1166 次] 任工程师赵某将“模板工程施工方案”交给丁某。丁看到施工方案后,向项目副经理成某作了汇报,成答复还按以前的规格搭架子,到最后再加固。模板支撑系统支架由该建筑公司的劳务公司组织进场的朱某工程队进行搭设(朱某是市标牌厂职工,以个人名义挂靠在该建筑公司劳务公司事故发生时朱某工程队共17名民工6月份进入施工工地从事脚手架搭设,其中5人无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地上25~29 m最上边一段由木工工长孙某负责指挥木工搭设。10月15日完成搭设,支架总面积约624m2,高度38m。搭设支架的全过程中,没有办理自检、互检、交接检、专职检的手续,搭设完毕后未按规定进行整体验收。
10月17日开始进行模板安装,10月24日完成。23日木工工长孙某向项目部副经理成某反映水平杆加固没有到位,成某即安排架子工加固支架,25日浇筑混凝土时仍有6名架子工在继续加固支架。
月25日06:55开始浇筑混凝土,08:00多,项目部资料质量员姜×才补填混凝土浇捣令,并送监理公司总监韩某签字,韩某将日期签为24日。浇筑现场由项目部混凝土工长邢某负责指挥。该建筑公司的混凝土分公司负责为本工程供应混凝土,为B区屋面浇筑C40混凝土,坍落度16~18 cm,用两台混凝土泵同时向上输送(输送高度约40 m、泵管长度约60 m×2)。浇筑时,现场有混凝土工工长1人,木工8人,架子工8人,钢筋工2人,混凝土工20人,以及电视台3名工作人员(为拍摄现场资料)等。自10月25日06:55分开始至10:10分,输送机械设备一直运行正常。到事故发生止,输送至屋面混凝土约139 m3,重约342 t,占原计划输送屋面混凝土总量的51%。
10:10,当浇筑混凝土由北向南单向推进,浇至主次梁交叉点区域时,模板支架立杆失稳,引起支撑系统整体倒塌。屋顶模板上正在浇筑混凝土的工人纷纷随塌落的支架和模板坠落,部分工人被塌落的支架、模板和混凝土浆掩埋。
事故发生后,该建筑项目经理部向有关部门紧急报告事故情况。闻讯赶到的领导,指挥公安民警、武警战士和现场工人实施了紧急抢险工作,将伤者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最后,造成正在现场施工的民工和电视台工作人员6人死亡、35人受伤(其中重伤11人),直接经济损失70.78万元。
二、事故原因 分析
(1)支撑体系搭设不合理。在主次梁交叉点区域的每平方米钢管支撑的立杆数应为6根,实际上只有3根立杆受力,又由于梁底模下木方呈纵向布置,使梁下中间排立杆的受荷过大有的立杆受荷最大达4 t多;有部分立杆底部无扫地杆、步距过大达2.6 m,造成立杆弯曲,加之输送混凝土管的冲击和振动等影响,使节点区域的中间单立杆首先失稳并随之带动相邻立杆失稳;
(2)模板支撑与周围结构连结点不足,在浇筑混凝土时造成了顶部晃动,加快了支撑失稳的速度。
(3)未按《建筑法》的要求,对专业性较强的分项工程——现浇混凝土屋面板的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过程中,有了施工方案后也未按要求进行搭设。(4)没有按照规范的要求,对扣件或钢管支撑进行设计和计算,因此,在后补的施工方案中模板支架设计方案过于简单,且无计算书,缺乏必要的细部构造大样圈和相关的详细说明。即使按照施工方案施工,现场搭设时也是无规范可循。
(5)监理公司驻工地总监理工程师无监理资质,工程监理组没有对支架搭设过程严格把关,在没有对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方案审查认可的情况下同意施工,没有监督对模板支撑系统的验收,就签发了浇捣令,工作严重失职,导致工人在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模板支撑系统上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
(6)在上部浇筑屋盖混凝土情况下,民工在模板支撑下部进行支架加固是造成事故伤亡人员扩大的原因之一。(7)该建筑公司领导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个别领导不深入基层,对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监督管理不力,对重点部位的施工技术管理不严,有法有规不依。施工现场用工管理混乱,部分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作业,对民工未进行三级安全教育。
(8)施工现场支架钢管和扣件在采购、租赁过程中质量管理把关不严,部分钢管和扣件不符合质量标准。
(9)建筑安全管理部门对该建筑工程执法监督和检查指导不力;对监理公司的监督管理不到位。
三、事故责任划分及处理
(1)该建筑公司项目部副经理成某,具体负责大演播厅舞台工程,在未见到施工方案的情况下,决定按常规搭设顶部模板支架,在知道支撑系统的立杆、纵横向水平杆的尺寸与施工方案不符时,不与工程技术人员商量,擅自决定继续按原尺寸施工,盲目自信,对事故的发生应负主要责任,送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2)监理公司驻工地总监韩某,违反“市项目监理实施程序”中的规定没有对施工方案进行审查认可,没有监督对模板支撑系统的验收,对施工方的违规行为没有下达停工令,无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上岗,对事故的发生应负主要责任,送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3)该建筑公司项目部施工员丁某,在未见到施工方案的情况下,违章指挥民工搭设支架,对事故的发生应负重要责任,送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4)朱某,违反国家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的规定,私招乱雇部分无上岗证的民工搭设支架,对事故的发生应负直接责任,送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5)该建筑分公司兼项目部经理史某,负责电视台演播中心工程的全面工作,对该工程的安全生产负总责,对工程的模板支撑系统重视不够,未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对施工方案进行认真的审查,对施工现场用工混乱等管理不力.对这起事故的发生应负直接领导责任,给予史某行政撤职处分。
(6)监理公司总经理张某,违反建设部“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和注册试行办法”(第18号令)的规定,严重不负责任,委任没有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的韩某担任电视台演播中心工程的总监理工程师;对驻工地监理组监管不力,工作严重失职,应负有监理方的领导责任。有关部门按行业管理规定对该监理公司给予在某市停止承接任务1年的处罚和相应的经济处罚。
(7)该建筑公司总工程师郎某,负责公司的技术质量全面工作,并在公司领导内部分工负责电视台演播中心工程,深人工地解决具体的施工和技术问题不够,对大型或复杂重要的混凝土工程施工缺乏技术管理,监督管理不力,对事故的发生应负主要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
(8)该建筑公司安技处处长李某,负责公司的安全生产具体工作,对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检查不力,安全管理不到位,对事故的发生应负安全管理上的直接责任,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
(9)该建筑公司某分公司副总工程师赵某,负责分公司技术和质量工作,对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方案的审查不严,缺少计算说明书、构造示意图和具体操作步骤,未按正常手续对施工方案进行交接,对事故的发生应负技术上的直接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记过处分。(10)项目经理部项目工程师茅某,负责工程项目的具体技术工作,未按规定认真编制模板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中未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细化,未按规定组织模板支架的验收工作,对事故的发生应负技术上重要责任,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11)该建筑公司副总经理万某,负责该建筑公司的施工生产和安全工作,深入基层不够,对现场施工混乱、违反施工程序缺乏管理,对事故的发生应负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记过处分。(12)该建筑公司总经理刘某,负责公司的全面工作,对公司安全生产负总责,对施工管理和技术管理力度不够,对事故的发生应负领导责任,给予行政警告处分。
四、事故整改措施与对策 1.组织措施
(1)决定召开全市大会,通报事故情况,公布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对全市建筑行业下一步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2)市建工局、市建委认真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按国家行业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强化行业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技术管理工作,针对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责任制。
(3)加强对施工企业的管理力度,规范企业的施工现场管理、技术管理、用工管理,坚决制止私招乱雇现象;新工人入场,必须进行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特别是对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一定要严格履行必要的验证手续,如审查备案证书的原件;对农民工应加强对施工现场危险危害因素和紧急救援、逃生方面知识的教育。
(4)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管理工作,严格规范建设监理市场,严禁无证监理;禁止将监理业务转包或分包;监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监理公司应充实安全技术专业监理人员,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特别是对技术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较大的项目一定要监理工作到位。2.技术措施
(1)按照《建筑法》的规定,对专业性较强的分部分项工程,必须编制 专项施工方案,在施工中遵照执行。
(2)专项施工方案必须具有按规范规定的计算方法的设计计算书,具有符合实际的、有可操作性的构造图及保证安全的实施措施。
(3)对特殊、复杂、技术含量高的工程,技术部门要严格审查、把关;健全检查、验收制度,提高防范事故的能力。(4)严格履行现场施工技术管理程序,认真执行签字、验收责任制度,依法追究责任。(5)在购买和使用建筑用材料、设备时,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书、生产许可证(若需要时)等,签订购置、租赁合同时要明确产品质量责任。必要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验。
案例二:热电厂发电机组甩负荷事故 1. 事故经过
2002-04-26夜,某热电厂2台35 t/h炉、2台抽凝机组运行,其中,1号机纯凝带3.5 MW电负荷,2号机抽凝带4.5 MW电负荷、16 t/h汽负荷运行。约03:00,天气恶劣,风雨雷鸣。电气控制室“35 kV母线接地”信号继电器掉牌,警铃响,运行人员手动复归该信号继电器,未成。20 s后,2台机组甩负荷至带厂用电(约1 000 kW)运行,汽轮机转速迅速上升至3 160 r/min,发电机出口过电压(电压表满偏)、374线路保护过流Ⅲ段“定时方向过流3XJ”信号继电器掉牌,374开关未动作。而对侧374开关方向速切保护(整定时间0 s)动作,开关跳闸,约50 s后,检无压,重合成功。
事故处理如下:
(1)机组甩负荷后电气运行人员分别用磁场变阻器降1,2号发电机电压,电压不下降。甩负荷约50 s后,运行人员拉开374开关,同时发现
1,2号主变高压侧开关301,302跳闸,备用厂变自投成功,1,2号主变低周、低压二级解列保护信号继电器掉牌,1,2号发电机出口电压迅速下降至8~9 kV,调整磁场变阻器升电压至额定值。运行人员发现1,2号机“主汽门关闭”光字牌亮,拉开1号发电机开关101。又发现2号发电机开关102红绿灯无指示,灭磁开关MK绿灯亮,“MK联跳”(汽机保护联跳发电机开关)信号继电器掉牌。
(2)汽机运行人员分别手摇同步器降汽轮机转速,但转速仍然上升,当转速升至3 260 r/min时,2台机危急保安器相继动作。机组全部解列。(3)机组重新定速,并网发电,投减温减压供汽。2.事故分析
雷雨大风引起374线路单项接地,20 s后转为两相接地短路或两相不接地短路(见图1),对侧374开关速切保护动作跳闸,电厂侧374线路保护应有过流Ⅰ、Ⅱ段保护动作,但未动作,过流Ⅲ段保护动作后,374开关应跳闸,但未跳闸。当电厂侧374开关拉开,对侧374线路保护重合闸检无压,重合成功。2号机甩负荷后,没有自动装置自动切除调压器,运行人员也未能及时切除调压器而手摇同步器降转速,由于汽机调速系统的特性:当甩负荷后机组转速升高,脉冲油压升高,调节汽阀、旋转隔板迅速关小,导致抽汽口压力迅速下降,二次脉冲油压下降,调节汽阀开大,转速又上升。所以,运行人员手摇同步器并不能降转速,反而发现在操作过程中转速继续上升,直至危急保安器动作。
汽轮机危急保安器动作后,其主汽门关闭,汽轮机失去动力源,发电机开关未跳闸,继续带厂用电负荷运行,在没有动力源又有较大阻力的情况下,机组转速迅速下降。同时,机 组甩负荷后,两台机组通过101,301,300,302,102开关并列运行,2号机组转速上升,拉动1号机组转速上升。由于2台机组不可能同时人为控制转速升降,运行人员几乎不可能将机组转速稳定在额定值。
机组甩负荷过电压后,电气运行人员未用调速开关降转速,仅用磁场变阻器降电压。用磁场变阻器可以降电压,但不能降转速,过电压是由超速引起的。而发电机出口电压随转速同时升高,在转速超过额定值较多时,用磁场变阻器降电压并不明显,只有通过降转速才能可靠地降电压。
由于运行人员已用磁场变阻器降低了电压,当转速下降至额定值时,未及时调高电压,导致低电压保护动作,跳主变高压侧开关301,302。后经查,2号机重新定速过程中,热工保护动作跳102开关,其声光信号均正常。3.防范措施
(1)电厂侧线路保护、374开关动作有异常,需检查。
(2)电气运行人员在机组甩负荷后,应按规程先拉开主变高压侧开关,使2台机组分列运行,以便于控制转速。为减少事故状态下运行操作,可以设计保护当374开关事故跳闸时联跳301或302开关,自动分列2台机组。
(3)为 克服汽机事故状态下的调速特性,运行人员在机组甩负荷后应先切除调压器。当机组甩负荷时,在保护上,由电气信号启动汽机油系统电磁阀切除调压器。
(4)在运行规程上明确当机组超速时电气、汽机运行人员要分别操作调速开关、同步器降转速。在电气控制室增装转速表,以方便电气运行人员准确掌握汽机转速。正常运行时同步器插销未拉出,由电气调速,拔出插销可手摇同步器操作,此时电气运行人员仍可操作调速开关,但不改变转速,所以电气运行人员通过调速开关操作同步器与汽机运行人员直接手动操作同步器没有矛盾。只有当过电压影响安全时(具体明确转速超过多少且仍不下降和主汽门关闭时),电气运行人员才可以用磁场变阻器降电压。
(5)为避免事故状态下人的思维因紧张而不清晰,可以编制详细的事故处理规程公布在主控室,事故时运行人员按规程处理。
案例三: “11.2”宁夏伊斯兰教协会综合楼工程模板支撑体系垮塌事故
2007年11月2日凌晨2时许,宁夏伊斯兰教协会综合楼工程,在浇筑第八层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混凝土即将结束时,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突然发生整体垮塌,造成1人死亡。事故发生后,建设厅在积极组织抢险救援的同时,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的规定,成立了“11.2”宁夏伊斯兰教协会综合楼工程模板支撑体系垮塌事故调查组,并邀请有关专家协助事故调查中的事故原因技术分析工作。调查组通过现场勘查、验算,对有关人员进行调查询问,对有关资料核查,查明了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整改措施。为了使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施工、监理和劳务分包企业从中吸取深刻教训,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建设单位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伊斯兰教协会,由西安工程地质勘测公司勘察,银川市规划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宁夏建工集团公司原宁夏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第六分公司施工,德宝劳务公司承担劳务作业,宁夏现代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该工程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建筑面积10345平方米,为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2007年5月2日开工,合同竣工日期为2008的6月10日。
二、事故发生的原因
(一)施工技术原因
通过现场勘查,该工程第八层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模板支撑系统实际采用φ48×3钢管,立杆间距横向约为0.8米,个别达1.1米;纵向间距约 1米,个别达1.3米;个别部位设单向间断扫地杆,水平杆纵、横向间断设置,个别部位水平杆与立杆未连接;杆与杆连接采用铸铁扣件,板底模用高密度竹胶合板,肋采用方木及方钢管混合使用。
经专家验算,该工程第八层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模板支撑体系中的部分支撑立杆间距偏大,使支撑立杆承受的压力超过其承受能力;多数立杆接长在距地1.7~3米处采用一个扣件偏心搭接,增加了立杆的偏心弯矩,缺少侧向可靠约束,导致立杆失稳;立杆偏心搭接处扣件抗滑承载力不满足要求;部分立杆支撑在横杆上,横杆承载力不足,变形过大,该部位立杆及横杆在较大荷载作用下先发生屈服、失去承载力;立杆纵、横向水平杆连接偏少,不能使支撑系统成为一个整体,稳定性严重不足。以上是导致模板支撑体系整体垮塌的直接原因。该工程第八层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模板支撑体系不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构造要求:大部分立杆未设扫地杆,仅在暗梁下立杆处设置了横向扫地杆,立杆根部整体性差,易造成立杆根部滑移;纵、横向水平杆设置数量严重不足,仅在板下及层高中部设置纵、横向水平杆,部分纵、横向水平横杆没有直接与立杆连接,不能给立杆提供可靠的侧向约束;架体无剪刀撑,横杆与框架柱无可靠连接,只与外脚手架连接,不能将支撑系统产生的水平力可靠传至框架柱及下层楼板;部分立杆垂直度偏差较大,造成立杆偏心受力;现场发现有较多扣件滑动、松动现象;部分扣件存在旧有裂缝和缺损现象,影响了扣件承载力;个别钢管存在弯曲、管壁较薄、锈蚀严重现象,材料自检制度把关不严;多数立杆下部无垫块,部分立杆没有紧密接触地面。以上违规做法也是导致模板支撑体系整体垮塌的重要原因。
(二)施工管理原因
施工单位在第八层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前,没有编制该楼层模板专项施工方案,施工中也没有依据规范对班组及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又使用了没有特种作业上岗证的人员进行架体搭设,操作人员仅凭以往经验进行架体搭设;施工单位对关键环节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失控,八层4-9/A-D轴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模板支架搭设不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模板安装检验批、钢筋安装检验批只有专业工长签字,专职质检员和监理工程师未签字验收。模板安装和钢筋安装报验申请表中施工、监理均未签字验收,没有钢筋隐蔽验收记录。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预埋芯筒作业时,芯筒抗浮措施不可靠,未按设计要求将芯筒用10#铅丝固定在模板支架上,而是直接固定在现浇板的底筋上。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有部分芯筒出现上浮,现场管理人员未采取处置措施,操作人员将芯筒打烂后继续浇筑混凝土,使混凝土流入芯筒,增加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荷载;施工单位在该工程施工中的工序交接检验基本流于形式,交接内容不全面、质量状况不清楚、责任划分不明确,特别是对八层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的施工,其模板安装、钢筋安装及混凝土浇筑各工序之间,均未进行工序交接检验;施工单位对该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没有按规定审批,项目经理没有认真落实质量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质量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质量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没有根据工程特点组织制定质量安全施工措施。项目技术负责人没有对有关质量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做出详细说明。专职安全员没有对现场安全生产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对施工中的违规操作未加制止;劳务分包单位没有依据分包合同内容,对所承揽分包工程认真履行质量安全生产责任;施工单位对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存在漏洞。经对施工技术资料全面审核,施工单位对主要建筑材料未认真履行进场质量检验制度,在个别受力构件同条件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情况下未采取整改措施,分部、分项、检验批及重要部位的隐蔽验收中未严格执行国家验收规范的规定,质量控制资料中多项记录内容不完整、签字确认不及时、验收结论不明确,在进行材料控制、工艺控制和施工操作控制等方面存在诸多漏洞。
(三)监理监控与管理原因
监理单位没有按规定组建项目监理机构。总监理工程师未书面授权总监代表职责,且委托的总监代表无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证书,年龄偏大,不具备监理工程师资格。该项目《监理规划》配备的监理机构中,土建监理工程师从未进驻施工现场,土建监理工程师职责由总监代表代为行使,土建监理员无监理上岗资格,监理单位委派现场的监理人员满足不了工程监理的需要。总监理工程师未认真履行其职责,对施工单位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中没有第八层模板专项施工方案未提出整改要求,对施工单位编制的没有针对大跨度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施工的《安全施工方案》以及根本就不是针对本工程而编制的无效的《模板施工方案》审批通过,对施工组织设计以及专项施工方案中存在的缺陷和明显错误失察;监理单位项目监理机构,对结构安全性重要的检验批及隐蔽工程未严格执行验收程序和质量标准。在第八层4-9/A-D轴梁板无钢筋隐蔽验收记录、模板和钢筋安装检验批及模板和钢筋安装报验申请均未签字认可的情况下,没有及时有效的制止施工单位对下道工序的施工。虽在巡查中发现一些问题,但没有书面下发《监理工程师通知》或《工程暂停令》,只是口头要求整改,更没有跟踪落实;监理单位项目监理机构,对关键工序旁站监理不到位。对施工单位未按设计文件要求进行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芯筒安装的错误行为没有纠正和制止,而且在浇筑混凝土施工中没有认真旁站监理,当部分芯筒出现上浮现象后,没有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要求整改,监理单位项目监理机构对该项目没有认真履行监理职责。
综上所述,这起事故是由于项目管理混乱、施工违规操作、监理失职,致使该工程第八层模板支架施工中立杆间距偏大、接长错误、侧向稳定无可靠约束,模板支撑体系承载力不足、整体失稳,从而导致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整体垮塌,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三、整改措施与要求
这起事故在我区近十几年来没有发生过,教训极其深刻,暴露出我区建筑施工过程中质量安全生产方面的诸多问题。为认真吸取这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深刻教训,确保我区工程建设的质量和生产安全,坚决遏制模板坍塌等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现就质量安全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组织专项检查,消除质量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各市、县要按照建设厅《关于立即开展全区在建工程模板与支撑体系安全质量专项检查的紧急通知》(宁建(建)字[2007]135号)的要求,认真开展建筑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回头看”工作,立即组织开展模板支撑系统安全生产的专项排查。对危险性较大工程,尤其是高度超过4.5米或跨度超过9米的高大模板支撑系统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进行审查论证,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构造要求进行模板支架搭设,施工单位要对危险性较大工程的施工作业人员认真进行了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现场使用的钢管、扣件要具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明和检测合格证明。监理单位要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定期巡视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性较大工程作业情况。通过全面排查,切实消除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生产隐患。
(二)汲取事故教训,进一步加强施工管理工作。各施工企业特别是宁夏建工集团公司要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认真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制,定岗定位,履行各自职责,确保质保体系有效运转;立即对所管辖范围内的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彻底的质量安全检查,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和国家强制性标准,严格施工程序,认真进行施工组织方案交底和技术安全交底,认真落实自检、交接检、专职检的三检制度;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全面质量安全教育,特别是新工人入场,必须进行严格的三级安全教育,对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一定要严格履行必要的验证手续,对农民工应加强对施工现场危险危害因素和紧急救援、逃生方面知识的教育。
(三)突出工作重点,加大质量安全管理行政执法力度。各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建筑法》、《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认清当前的质量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整顿规范建筑市场,明确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责任,坚决打击工程违法分包、转包和资质挂靠等行为,监督施工总承包单位对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单位加强管理,切实消除以包代管和包而不管现象。对不履行法定质量安全责任的行为,尤其是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施工企业降低安全生产条件的行为,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严肃处罚;要加大对施工单位的监管力度,规范企业的施工现场管理、技术管理、用工管理;要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管理工作,严格规范建设监理市场,严禁无证监理,禁止将监理业务转包挂靠,要充实安全技术专业监理人员,监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特别是对技术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较大的项目,一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理规划和细则,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程实施监理。针对事故高发类型和管理薄弱环节,制定有效措施,要严密监控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进一步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四)强化监督管理,全面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各市、县建设(专业)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机构,要从监管的角度深刻汲取此次事故的教训,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总结经验,认真进行案例分析,从事故发生原因、事故发生过程、事故预防措施等方面入手,总结和提炼出防止事故发生的技术性和管理性的规律,制定相应办法并有效落实。要督促和指导施工企业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特别是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制度、对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以及对钢管、扣件质量的检测和验收制度。要切实加强对深基坑、高大模板、超高脚手架、起重机械设备、市政道路下水井等重大危险源的监控,落实监管责任,突出监管重点,加大检查频次,有效遏制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严格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查处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各市、县要认真贯彻落实《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 493号令),对于发生的事故,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及时上报有关部门,依法查处生产安全事故,严肃追究事故单位和责任人,尤其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根据情节轻重依法对其实施行政处罚;对失职渎职的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对其进行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冬季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各地要坚决制止为抢进度、赶工期而忽视安全生产管理的现象,督促各方责任主体认真履行建设程序,严厉查处因盲目赶抢工期而发生事故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同时,要指导和督促施工单位根据冬季施工特点,组织编制有针对性的冬季施工方案,采取有效的保暖、防冻、防滑措施,合理安排工期,遇有恶劣天气,立即停止室外作业;加强对电气焊接等动火作业管理,严禁工程冬季保温使用明火,严格管理各类易燃、易爆物品,合理有效配置消防器材,严防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
二级建筑工程案例分析题 篇5
应届毕业生求职网总结:二级建筑工程案例分析题
【背景材料】
某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企业,通过招投标方式承建了城区A住宅楼工程,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l8层,地下l层,总建筑面积18 760 m2,该工程采取施工总承包方式,合同约定工期20个月。
工程中标后,施工企业负责人考虑到同城区的8工程已临近竣.工阶段(正在进行竣工预验收和编制竣工验收资料),征得A、B工程建设单位同意,选派B工程项目经理兼任A工程的项目经理工作,
在施工期间,为了节约成本,项目经理安排将现场污水直接排入邻近的河流。
在浇筑楼板混凝土过程中,进行24 h连续浇筑作业,引起了附近居民的.投诉。
【问题】
1.该施工企业是否具备承建A工程的资质等级要求?为什么?
2.该施工企业是否可以选派8工程的项目经理担任A工程项目经理?请说明理由。
3.上述案例中发生了哪几种环境污染形式?工程施工中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形式还有哪些?
学生建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小论文 篇6
Analysis of quality accident of Shanghai construction of a residential project
作者:陈浩 土木1002 08号
摘要上海楼盘倒塌事件已经过去四年多了,造成的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损失,造成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对倒塌原因的争论也随着“专家调查组”得出权威结论、政府权威公布画下一个圆满的句号。沸沸扬扬的事件往往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更能反映出问题的本质来,本文希望探究其中的真实原因,避免以后发生类似的事故,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下面就对这一事故的真实原因进行思考和分析。
Abstract:Shanghai real estate collapse has been more than four years, causing huge economic losses and casualties, resulting in social impact is very bad.On the causes of the collapse of debate with “the expert investigation group” the authoritative conclusion, government authority announced a full picture of the next.Raise a Babel of criticism of events often after a period of precipitation can reflect the essence of the problem, this paper wants to explore the real reason, avoiding similar problems in the future,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he real reason of the accident of thinking and analysis.关键词:上海 倒塌 工程事故 分析
Keywords:Shanghai Collapse Engineering accident Analysis
案例2009年6月27日清晨5时30分左右 ,上海闵行区莲花南路、罗阳路口西侧“莲花河畔景苑”小区 ,一栋在建的13层住宅楼整体倒塌,由于倒塌的高楼尚未竣工交付使用,所以,事故并没有酿成特大居民伤亡事故。不幸的是,造成一名施工人员死亡。记者当
日在现场看到,该栋楼整体朝南侧倒下,13层的楼房在倒塌中并未完全粉碎,但是,楼房底部原本应深入地下的数十根混凝土管桩被“整齐”地折断后裸露在外,非常触目惊心。该小区临河原本有六七栋在建的13层小高层,远远望去,沿河的这排楼房之间出现了一处“空当”。事故发生后,引起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
一、事故可能原因分析
(1)建地下车库导致
据了解,楼房倒下的南侧地面下方,原本是一个在建地下车库,土建已基本完成,防汛墙边的大量渣土就是从这里挖出的。有人分析猜测认为,很有可能是地下车库挖得过头了,一旁的楼房地基松垮后,房子就倒了。
(2)防汛墙损毁导致
距离倒塌楼房百米远的该小区范围内一堵长70多米的淀浦河防汛墙发生损毁。据现场勘查,损毁原因很可能与渣土重量过大,造成地面沉降后挤压防汛墙体有关。
从记者当时的现场报道来看,临河的这排小高层与淀浦河防汛墙之间仍然堆积着大量渣土。不过,倒塌事故发生地和防汛墙损毁地中间有百余米的距离。
对于防汛墙导致楼房倒塌的说法,有网友在搜房网发帖称,自己是学结构设计的,防汛墙的问题是借口,房屋设计时要考虑沉降的,包括不均匀沉降,如果与防汛墙有关,那么倒塌的方向应该是向着防汛墙方向,但是实际却是相反的。
(3)房子质量问题
有网友怀疑该房的基础施工有问题。还有建筑业内人士在看了现场图片后分析认为,最有可能是地基出现问题,因为莲花河畔景苑所在的区域属于上海流沙比较严重的区域,如果没有牢固地基,很容易引起房屋倾斜。该人士认为有可能是对土芯取样出现问题,导致设计存在偏差;或者是打桩不深、水泥标号等存在问题,因为地桩的水泥有高标要求,如果没有达到会发生断裂。
二、经正式结论得出
事故调查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总工程师江欢成说,事发楼房附近有过两次堆土施工:第一次堆土施工发生在半年前,堆土距离楼房约20米,离防汛墙10米,高3到4米。第二次堆土施工发生在6月下旬。6月20日,施工方在事发楼盘前方开挖基坑,土方紧贴建筑物堆积在楼房北侧,堆土在6天内即高达10米。专家组成员、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技术总监顾国荣说,第二次堆土是造成楼房倒覆的主要原因。土方在短时间内快速堆积,产生了3000吨左右的侧向力,加之楼房前方由于开挖基坑出现凌空面,导致楼房产生10厘米左右的位移,对PHC桩(预应力高强混凝土)产生很大的偏心弯矩,最终破坏桩基,引起楼房整体倒覆。
从结论来看,楼房的质量确实不是原因所在,在随后的房产开发商的表态中,各个地产开发商也都非常自豪的讲这一点。这一点就像是在一棵大树的一边挖一个深坑,把挖出来的土堆到另外一边,大树由于承受不了这么大的侧向压力,最终导致侧倒。如果是大树倒下了,没有人取笑更不会怀疑树的“质量”有问题,包括树根、树干、树枝等等。
三、事后处理
同济大学相关专业的教授表示,在建楼房整体倒塌的事情一直较为罕见,尤其是在上海。他表示,这种高层建筑的桩基都会深达20-30米,并且都是钢筋混凝土建成,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倒塌。该教授认为,从技术上讲,这栋楼必须全部拆除掉,并且查明倒塌原因。如果要在此地重建楼房,必须重新做设计,并考虑地质方面的情况。
莲花河畔景苑除了倒覆的七号楼以外,其他在建的还有10栋楼。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倒覆的7号楼以外其他在建的10栋楼均没有发现倾斜以及沉降的问题。并且,以上海建筑科学院、上海市地质勘察研究院为主体的权威部门也已经进行了一个前期的检测,对周边发生事故的周边小区,道路还有地下的煤气管道,电缆水管检查,确认是否出现渗透,断裂,移位的问题。据了解,目前完全符合安全的标准,发生再次灾害的可能性比较小。
事故发生之后,抢险施工队集中精力清理现场的土方,回填基坑,消除隐患,已经对其余的10栋楼以及沿线的防汛墙,周边居民的房屋、管线等进行不间断的监测。
四、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一般原因(1)人的不安全行为: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违反规程,操作锗误等。
(2)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机械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等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手套、护目镜及面罩、防护服等)缺乏或有缺陷。
(3)环境的不利因素:施工现场照明光线不足,视线不畅;通风不良、粉尘飞扬;作业场所狭窄、杂乱,沟渠纵横;施工现场道路不通畅;材料工器具乱堆乱放,杂乱无序;噪声刺耳。
(4)管理上的缺陷:对职工没有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就上岗作业;没有对各工种进行各项安全技术交底;没有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经费投入少;安全生产检查流于形式,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没有按“定人、定措施、定时间”进行整改,对发生事故没有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等。
五、总结
工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不可避免的,于是乎,作为工程人员,我们就必须对施工工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尽量考虑进来。竭力减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在技术上把关,遵循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按规程施工。在材料质量上把关,避免因材料制品质量低劣而导致质量事故的发生。在施工管理上把关,重视质量检查及验收等工作。总之,在建过程中,我们因该建立健全的安全组织机构、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加强现场安全监督。在这里,作者摘录了预防事故的具体技术措施:
以法治人:按照《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来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以制度管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体制的设置,要结合建筑安全的特点,按建筑工程项目的大小配备必要的安全管理人员,以满足安全管理的需要。
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建筑工地上农民工必须先进行公司、项目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方可上岗作业。对变换工种的工人要进行新岗位的操作规程的安全操作方法、安全技术知识等的教育培训为一体,实行“一条龙”管理,未经培训人员不得上岗,切实解决 “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缺乏、安全行为欠规范、安全措施乏力”等问题。
预防事故的技术措施:为了达到预防事故和减少事故损失的效果,应采取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1)规范现场施工用电。重视采用TN-S系统,确保专用保护零线被用电设备使用;重视“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和落实“一机一间一漏一箱”;重视总配电房的规范设置;重视漏电保护装置参数的匹配;规范使用合格的标准配电箱,正确出入配线;抓现场配电线路的规范布设;高度重视外电防护和懂行持证电工的配备。
(2)规范现场施工机具的防护。如塔吊、井架、物科提升机、圆盘锯、电焊机、搅拌机、水磨机、潜水泵等的安全防护。要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提高它的使用期限和效率。
(3)高度重视基坑支护。规范基坑的开挖和临边洞口的防护,加强对基坑及基坑周边的监测,并按规定建档;重视机械、气瓶、潜水泵用电等的安全规范操作。
(4)规范临边洞口及出入口的防护。落实使用工具化、定型化防护产品,重点抓电梯井口按规定使用工具化、定型化防护门;重视戴安全帽和高处作业系安全带;督促按规定使用合格的安全密目立网、水平网、安全帽和安全带。
(5)规范脚手架搭设。纠正架体与建筑结构固定的作法,设置首步固定;纠正和补全横向扫地杆;对架体进行内封闭和立面全封闭;规范立杆基础的设置;禁止违规劣质管材和劣质脚手板的使用;杜绝卸料平台未独立设置;正确引导新门型脚手架按国家建筑安全规范搭设使用;严禁钢管、毛竹混播;淘汰毛竹脚手架。
(6)规范模板支撑系统的搭设和拆除。高度重视支撑系统搭设的稳定性,严控立柱对接、严控支撑选材和立柱垂直度、严控主柱违规垫砖,严控纵横向水平支撑的规范设置和材质,严惩钢木混支,严惩违规拆除模板支撑系统,高度重视和严管高支模的规范搭设和拆除。
(7)规范井字架的搭设。规范架体与建筑结构的刚性连结;重视限位保险装置的设置;重视吊篮的防护;重视架体的稳定;抓卸料平台的独立搭设和稳固严密;抓首层落实设一单向门,避免兼作通道;严管架体违规一次到位超高搭设。
(8)合理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统一采购合格防护用品,妥善保管,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也是预防事故、减轻伤害程度的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
(9)季节性安全技术措施,由于季节性施工造成事故的突发性较强,应从防护、技术、管理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10)加强和规范现场文明施工。重视文明施工意识宣传,抓现场场容场貌、硬地化、通道、材料堆放、工完场清、排水系统、封闭治理,高度重视和规范生活设施。
(11)规范塔吊和外用电梯的搭、拆和使用。确保塔吊和外用电梯由具备搭拆资格证的专业队伍进行搭拆;严管司机、指挥和司索的按规配备和持证上岗的落实,严防违规搭拆和操作,重视设备的防护,重视保险装置的有效动作,重视接规定要求资料建档。
(12)设置安全警示装置:在醒目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牌等装置,重视现场防火和施工现场标牌的设置。
参考文献 王赫 主编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基于实际案例的建筑材料策略分析 篇7
南科大图书馆位于校园腹地, 周围环绕着其他首期建筑单体。在网络阅读盛行的时代, 图书馆更多的需要营造一种可宁静阅读的场域感以及一个公众交流的实体平台。因此, 社会化的公共空间被引入图书馆内部, 以弥合新校园中相邻单体建筑间使用上的空间疏离感。而建筑外形却简单谦逊, 以传递图书馆建筑在传统意义上的宁静意蕴。基于此, 建筑师认为这个图书馆的外墙不应该模糊材料的物质性使其成为脸谱化的装饰表皮, 而应强调其表皮材料和结构受力的一体化。
能否将藏书格的形态意象表达在立面上, 使其可以模块化、自承重, 并借助外形凸凹变化达到外遮阳的效果。似乎最合适的当属混凝土———这种外观质朴质感粗砺又可脱模成形的材料, 但其自重较大。此时, GRC (Glass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的缩写) 即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引起了建筑师的注意。GRC材料容重1.8 t/m3~2.0 t/m3, 可通过脱模制作也可通过机器三维雕刻, 其强大的塑形能力常被用在制作复杂轮廓的构件上。制品断面的薄壁空体曲面 (壁厚3 mm~10 mm) 里可填充保温隔热材料, 从性能上较为吻合材料选择意向。
在反复推敲立面单元的比例尺寸、加工模具尺度、现场安装难度等因素后, 建筑师最终将标准模块定为长1 800 mm×宽675 mm×深400 mm。GRC单元块经脱模养护被制作为轻质高强且填充保温隔热材料的空心模块。为了便于砌筑, 模块四周均设计有边槽, 相邻模块拼接后在槽内侧灌砂浆砌筑, 拼缝处通过结构胶密封。槽外侧形成明缝, 将材料受力特征和建构方式表达出来。对于标准层高4.5 m的砌筑墙体而言, 其结构的侧向稳定性成为新的课题。因为砌块的错缝砌筑设计使得难以增设竖向拉结钢筋, 经过结构师的反复计算多案比选, 在经济可行的前提下最终采用了设置“中”字形抗风柱的方式。柱体隐藏在厚达400 mm的砌块内部, 不可视的结构通过单元块砌筑的建构方式获得了视觉体现。
然而, 建筑只要一天没有落成就随时充满变数。
GRC这种材料在20世纪70年代引进国内后, 同类设计做法一直缺乏建成例证。材料品质和建成效果较好的不是用了进口产品就是刚刚落成, 难以检验其材料的耐久性。这终究让业主难以安心使用, 尤其是在百年大计的校园建筑上。而此时, 建筑主体施工已近封顶, 外墙材料的调整变得十万火急。在保持材料质感和外墙建构方式不变的前提下, 先后有几种常用材料被建筑师用来比较, 如埃特板、美岩板和松本板, 如表1所示。
这三种材料在外观质感、密度、强度、可加工性等方面不分伯仲, 而固定方式上则分为两类:直接自攻螺丝固定于龙骨或胶粘在已有的固定夹板上。问题出现了, 完成面上出现大量固定板材用的露明铆钉。铆钉产生强烈的板材拼装感, 将原有的单元块砌筑的做法完全模糊化, 使人难以读出原有的受力方式和建构逻辑。打钉不理想那么胶粘怎样, 可以想见, 若外墙预先制作凹龛式的夹板再逐一粘贴面材, 将使外墙的建造沦为一种结构加覆层的装饰行为。此时, 建筑师不得不再次审视其材料策略:为了控制外立面表现力的稳定, 必须在材料和构造做法相应变化过程中, 找到二者间的动态平衡点。如果在此使用纤维水泥板, 恐怕会过多的倾向于材料表现, 而淡化了外墙单元模块的建构方式。
那么, 如何重拾外墙的建构逻辑, 则必须从凹龛式外形的单元块入手, 它不应该被拆解为多种板材的拼装, 而应该是一个整体模块。常用材料里最容易被想到的无疑是金属板, 比如铝板, 这种便于塑形且可在工厂预制的材料。唯一的问题是它的质感不够丰富且视觉重量过轻。质感上, 要求金属板呈现质朴粗砺未免过于苛求, 而喷涂覆层或做拉丝等表面处理又过于细腻和装饰化。建筑师最终选择了保留金属本身质感, 不惜在表现力上作出了一点妥协让材料能够真实的呈现。进深400 mm的立面模块所产生的阴影增加了外墙的视觉重量, 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材料表现力的不足。为了方便从室内外两侧施工安装, 铝板模块被设计为内外两部分, 如图1所示。保温层被集成在模块内壁上, 相邻模块间用防水胶条密封, 以保证模块空腔内的密闭性。虽然在模块的使用性能、加工性能上均与原GRC模块类似, 但不同的自重下, 铝模块更倾向于“卡挂”而GRC更倾向于“堆砌”的结构受力方式。外墙结构由“中”字柱的形式演变为网状骨架, 铝模块从前后两个方向卡扣在骨架上, 做法类似于单元式幕墙。最终迫于工期的巨大压力, 建筑师的探索不得不终止于此。铝板也许不是最优的选择, 但它是在建筑师通盘考虑的材料策略下, 综合设计效果、材料品质、加工工期、造价等各方面的特定选项。
每个建筑的最终呈现都是基于“此时此地”的设计选择, 虽不具有同质性或可复制性, 也很难对其当时策略选择的正当性加以评价, 但建筑师的经验却源自于对过往个案策略的思考, 从而提升在日后设计判断的准确度。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外墙之变, 正是这样的一个案例。
摘要:以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项目为例, 对建筑外墙材料的选择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几种常用材料在立面装饰、结构受力方面的特性, 以通过合适的材料, 表达出建筑的整体设计意图及场所精神。
建筑施工数据分析案例 篇8
[关键词]建筑法规;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
《建筑法规》课程在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中多用说教式、灌输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讲授过程中尝试运用角色扮演的案例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把建筑案件基于一个真实的场景中,让学生扮演一定角色,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进行分析讨论,将知识性、趣味性巧妙地融入教学过程,加深学生对相关建筑法规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感受不同角色建筑主体的职责与要求,体现了行动导向的教学特色,增强了教学效果,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课程的性质、定位和特点
《建筑法规》是建筑类各专业学习法律法规的必修或限选基础课,是一门职业技能基础课程,只要学生在建筑行业就业,就通过学习使高职学生能够接触我国建设工程中需要的法律、法规和操作实务,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工程建设方面的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是建设行业从业资格“施工员、造价员、安全员等”标准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建筑类注册执业资格考试的主要内容。
《建筑法规》课程的特点,一是综合性。建筑工程法规是涵盖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所有法律环节和内容的综合。二是跨学科性。建筑工程法规课程的内容涵盖建筑工程建设全过程涉及到的法律法规,涉及建筑企业的资质、工程的承发包、工程合同、工程监理、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管理及装饰装修等领域。三是系统性。课程涉及的各方面内容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即具有系统性。①
二、课程教学存在的困难分析
(一)课程受重视程度较低
建筑工程技术是工科专业,许多学生认为《建筑法规》这门课程是文科或是法律专业学生应该学习的。教材中没有他们熟悉的图标、公式、计算题,有些学生认为学习该课程多余。本课程一般设为考查课,学时数少于其他专业课,这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由于文化、环境和教育因素等原因造成学生法律责任感不强,缺乏用法律解决纠纷的意识,缺乏法律信念和价值认同感,这为本课程的教学带来不利。学法、懂法、守法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学习、掌握、遵守建筑法规是每个从事建筑业及相关领域的工作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学生法律基础知识欠缺
课程涉及的内容是法律法规,意味着本课程的学习离不开学生对基础法律知识的掌握。当前,重专业课而轻基础课的现象还较明显。特别是对思想政治课(法律基础只是该课程的部分内容,部分教师缺乏法律专业知识,并不讲授此部分内容)不感兴趣。高职院校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是十分有限的。由于学生法律知识欠缺,因而容易造成法律观念的模糊,甚至对法律的实现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等,给教学带来很大障碍。
(三)调节课堂气氛的难度较大
课程所阐述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虽不深奥,但对于缺少法律知识的学生来说显得枯燥和抽象,加上本来对课程不够重视就造成了课堂气氛较为沉闷。为了考证很多学习者只能临时强化、死记硬背。对教师来说首先要对教案熟悉,突出重点、难点,“备好教材,备好学生”,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在论证观点的过程中例子要有较强说服力,并积极采用提问、启发等方法进行引导,加强互动,积极开展讨论、辩论活动。
(四)知识点交叉、内容繁杂
课程的内容涵盖建筑工程建设过程涉及到的法律法规,涉及建筑企业的资质、工程的承发包、工程合同、工程监理、安全生产、工程质量管理及装饰装修等领域。内容涉及的建筑法律规范数量庞大,内容极其繁杂。这门学科的知识无先后顺序之分,在授课中,前面的知识点常常会联系到后面部分,这就给教师讲课带来很大的障碍,给学生带来更多疑问。
(五)全程案例教学障碍较大
案例教学可说是最生动有效的方式,但是,案例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复杂案例知识面覆盖太大,往往涵盖整个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学生分析讨论不全面或者讨论和分析的时候会出现较大的障碍。二是简单案例难度过小,达不到应用和巩固知识的效果,失去了案例教学的优势。因而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对于师资相对不足的高职院校难上加难。
三、角色扮演的案例教学的价值
案例教学法是英美法系国家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又称“苏格拉底式教学法”。它是对各式各样案例进行探索和分析,剖析其中蕴含的法律关系和法律运用的实践性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本为本、从概念到概念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进而优化建筑类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一)角色扮演的案例分析法更生动形象,有利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源于人的潜能和天赋的高度自主性、自由性的选择行为,是人的潜在能力的释放过程;学习必须使学生感到学习材料的个人价值和意义,体现“知觉”的个体性、主观性的情感。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法更强调以人为本,教师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重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案例来源于现实社会,有着广阔而丰富的社会内容,生动而逼真,没有那么多抽象、复杂的概念和理论。
(二)运用方式灵活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由被动变为自动接受和运用知识。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案件中,或通过案例强化基础知识,并将自己置于问题之中进行分析,探求解决的方法,改变了课程教学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角色扮演的案例分析过程中的交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传授者,学生则是消极的接受者。角色扮演的案例分析法强调教与学过程的充分互动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师生能够相互交流,并且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案件与模拟的情景,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学生真正被摆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学生必须开动脑筋思考、分析,训练了科学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还能从角色扮演的讨论中增长知识,了解建筑场景和案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沟通能力。通过案例启发思维,帮助学生增强工作能力,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角色扮演案例法的运用方法
角色扮演的案例教学法并非全部课程运用案例进行角色扮演或分析讨论,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在联系实际较为紧密的章节内容进行。案件一是要有典型性,即所选案例必须具有代表性,能充分运用学生已具有的知识和技能,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二是真实性,即所选案例以及涉及的资料,必须是实际存在的,不是虚构的,尤其应体现学生的亲身体验,注意从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所处环境及所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中选择典型案例。三是可操作性,即所选案例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和认知结构及探究能力,既要防止所选案例过于理论性、专业性,又要避免选题过于简单。
(一)精选案例,确立命题
精选案例是整个案例教学法的关键部分。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仔细研究课程,认真选取案例,找出需要学生掌握的核心知识和技能,随后着手准备教学案例,挑选恰当的教学案例。教师能否把握案例,取决于教师对案例涉及的环境背景是否了解,对案例所涉及的知识领域是否掌握,对案例涉及的问题是否有相应的解决处理经验。所选案例应与教学目标相吻合,难度要适度,通常遵照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代表性、实践性、启发性、新颖性等原则。
一是现实性和针对性。如直接从司法实践中提取有关招投标事务中的违规行为、恶意竞争所产生的豆腐渣工程、投资过程中的圈地炒房案和建筑过程的贪污渎职案等现实生活的案例,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生动地反映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因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说服力。案例与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相对应,案例与学生所学专业方向和将来就业密切相关。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所选的案例侧重点应有所不同,更有吸引力,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是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接触到最核心、最根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案例代表着同类案例的特点,有生动的感性情节,又蕴涵有抽象的法学理论知识,具有特定的教学价值和自我教育价值,反映了司法实践的规律和特点,对法律课教学具有普遍意义。
三是实践性、启发性和新颖性。每则案例语言通俗,内容简短、意义明确、贴近现实,反映当代社会生活和司法实践的原貌,教师通过提出一些需要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解决的问题,并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选定适合表演的人员
选派表演的角色要合理,这一活动有助于将案例人格化,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有效的角色扮演必须赢得学生参与并严肃认真地对待他们所扮演的角色,让学生自愿加入角色扮演比硬性摊派的效果更好一些。
(三)精心布局场景,做好教学准备
教室的布局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不可忽视,符合教学需要的布局。可以是按照各建筑主体的小组讨论法,布局一张大圆桌,座椅呈环状布置。环状意味着全体参加者地位均等,大家的视线可以顾及每一个人,使人人可以面对面地沟通。如果要进行课堂讨论,则以台阶式半环形的布局方式为宜,同时座椅应当是可转动式的,以方便前排的学生可以轻易转过身来看见后排的学生。也可在参观建筑工地时进行,还可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管理者一起座谈,就相关案件提出解决问题,进行讨论。
(四)表演与分析讨论
分析讨论是教学的核心,案例扮演出来后,教师组织学生就案例的问题展开讨论,在小组讨论和发言的基础上,其他同学提出问题,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对同一个案例,可以挖掘出不同的意义,有人只能找到浅层的信息,有人则能得出透彻的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剥离案例中非本质的细节,揭示出隐藏其中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把典型案例与课文内容联系,善于启发诱导,加大学生参与力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要把握时机,控制进度,既要保证学生想到问到,又要防止被案例的细节所拖累,占用过多的时间。
(五)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每一次分析和讨论之后,要求学生就讨论的问题认真总结,做一份总结报告上交,并将其作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书面报告一般在小组及全班讨论后形成,也可要求在讨论前先上交书面报告,目的是督促学生在讨论前认真准备。撰写书面报告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注释]
①陈东佐.建设法规概论[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P3-4.
【建筑施工数据分析案例】推荐阅读:
建筑工程施工案例08-21
某装配式建筑施工案例07-03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例08-30
建筑坍塌事故案例分析08-09
建筑工程案例分析10-06
国内节能建筑案例分析10-18
建筑节能施工对策分析10-13
节能建筑施工技术分析07-15
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分析06-11
分析建筑施工现场管理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