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案例(精选8篇)
建筑工程施工案例 篇1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的一个案例分析
来源:作者:刘义日期:10-01-07
2005年6月10日,上海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简称A公司)与浙江某建筑工程公司(B公司)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合同中约定:由B公司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由A公司投资开发的某宾馆工程项目,承包范围是地下二层和地上24层的土建、采暖、给排水等工程项目,其中,玻璃幕墙专业工程由A公司直接发包,工期自2005年6月26日至2006年12月30日,工程款按工程进度支付。同时约定,由B公司履行对玻璃幕墙专业工程项目的施工配合义务,由A公司按玻璃幕墙专业工程项目竣工结算价款的3%向B公司支付总包管理费。
原告台兴公司诉称,2005年3月4日中侨公司发布了施工招标文件一套,对其开发的“新天地、中侨绿城”项目Ⅲ期工程进行招标。台兴公司按照要求,参与了公开招标,并提交了投标文件一套。经中侨公司和评标委员会评标后,于2005年4月22日向台兴公司发出中标通知书,确认台兴公司为“新天地、中侨绿城”项目Ⅲ期Ⅲ标段中标人,承包范围为“新天地、中侨绿城”项目Ⅲ期Ⅲ标段施工图范围内的土建、水电安装等内容,中标工期为394日历天,承包方式为中标费率加变更签证,中标造价为土建中标费率28.59%、安装中标费率160.37%。台兴公司中标后,中侨公司以在招标以前已经签订合同为由没有与台兴公司按照中标通知书、投标文件、施工招标文件确定的内容签订书面合同。此后,台兴公司按照中侨公司的要求按期完成了工程施工内容,并经中侨公司验收后交付使用。工程验收后,台兴公司即以中标通知书、投标文件和施工招标文件确定的合同内容以及施工签证等工程资料要求中侨公司进行决算,中侨公司提出应当按照2005年3月1日和2005年4月5日签订的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书进行决算。台兴公司认为,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书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无效合同,不能作为确定工程价款的依据。同时台兴公司按照中标通知书、投标文件和施工招标文件确定的内容以及施工变更、签证和工程资料进行了工程价款决算,并向中侨公司提交了决算书,但中侨公司置之不理,一直不按要求支付剩余工程款。截止2006年6月5日,中侨公司仅支付部分工程款,另以两辆汽车抵工程款8万元,剩余工程款至今分文未付。为此诉至法院,要求:
1、依法确认原、被告双方2005年3月1日签订的“新天地、中侨绿城”39号、42号、47号《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书》无效;
2、依法确认原、被告双方2005年3月1日签订的“新天地、中侨绿城”52号、53号楼《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书》无效;
3、依法确认原、被告双方2005年4月5日签订的“新天地、中侨绿城”66号楼《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书》无效;
4、依法判令被告按照《中标通知书》、《投标文件》和《施工招标文件》确定的合同内容及施工变更、签证和工程资料进行工程价款决算;
5、依法判令被告支付剩余工程款296万元(暂估价,最终以鉴定结论为准);
6、本案诉讼费、鉴定费等全部费用由被告承担。被告中侨公司辩称,1、台兴公司诉状中所称三份施工合同,是在双方没有进行招投标以前所签订的,在施工过程中,双方办理了招投标手续,双方没有根据中标通知书签订备案合同,所签这份合同是双方唯一的工程施工合同,双方的决算应当以这三份合同为依据。
2、按照合同,中侨公司已经和台兴公司进行了结算、决算,并支付了全部的工程款。
3、66号
楼双方没有进行结算,按照中侨公司的结算,台兴公司欠中侨公司部分工程款。
4、工程款中有一部分是台兴公司已签字认可付给其他单位的材料款和分包款等。综上,台兴公司的诉
求缺乏事实依据和法律根据,应予驳回。
为支持其诉讼主张,原告台兴公司向法庭出示如下证据:
第一组:证据
1、中侨公司“新天地、中侨绿城”项目Ⅲ期工程施工招标文件,证明 “新天地、中侨绿城” 项目Ⅲ期是通过公开招标方式进行发包的,Ⅲ期Ⅲ标段由39号、42号、47号、52号、53号、66号楼组成,承包方式为中标费率加变更签证。证据
2、台兴公司“新天地、中侨绿城” 项目Ⅲ期工程投标文件,证明“新天地、中侨绿城”项目Ⅲ期Ⅲ标段工程结构为砖混七层,台兴公司投标的承包方式为中标费率加变更签证,综合费率最终报价为土建28.57%、安装160.37%,台兴公司投标的工期为394日历天。证据
3、中标通知书内页“建设工程中标内容及条件”,证明台兴公司为“新天地、中侨绿城” 项目Ⅲ期Ⅲ标段工程的中标人,中标内容为土建、水电安装。承包方式为中标费率加变更签证,中标造价为土
建28.57%,安装160.37%,工期为394日历天。
第二组:证据1、2005年3月1日签订的“新天地、中侨绿城”39号、42号、47号楼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书。证据2、2005年3月1日签订的“新天地、中侨绿城”52号、53号楼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书。证据3、2005年4月5日的“新天地、中侨绿城”66号楼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书。以上证据证明上述合同书在承包方式、工程价款和工期等实质性内容上与中标通知书和招标投标文件相违背。补充说明:三份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是在招投标以前签订的。第三组:证据
1、“新天地、中侨绿城”39号、42号、47号楼施工图纸一套。证据
2、“新天地、中侨绿城”52号、53号楼施工图纸一套。证据
3、“新天地、中侨绿城”66号楼施工图纸一套。以上证据证明“新天地、中侨绿城” 项目Ⅲ期Ⅲ标段工程的施工依据和
施工内容。
第四组:证据
1、“新天地、中侨绿城”39号楼竣工验收资料一套。证据
2、“新天地、中侨绿城”42号竣工验收资料一套。证据
3、“新天地、中侨绿城”47号楼竣工验收资料一套。证据
4、“新天地、中侨绿城”52号楼竣工验收资料一套。证据
5、“新天地、中侨绿城”53号楼竣工验收资料一套。证据
6、“新天地、中侨绿城”66号楼竣工验收资料一套。以上证据证明:“新天地、中侨绿城” 项目Ⅲ期Ⅲ标段39号、42号、47号、52号、53号、66号楼的实际施工情况,Ⅲ期Ⅲ标段工程均已通过竣工验收。
第五组:证据1、2006年7月6日“新天地、中侨绿城” 项目Ⅲ期Ⅲ标段工程决算书一份,证明台兴公司按照《中标通知书》、《投标文件》、《施工招标文件》确定的合同内容及施工图纸、施工变更、签证和工程资料进行决算,该工程总造价为9575829.33元。证据2、2007年1月24日中国建设银行进帐单一份,证明中侨公司间为2007年1月24日。针对上述证据中侨公司质证认为:对第一、二组证据,其中招投标的文件、材料及计算方式没有异议,对原告的证明问题和方向有异议,原告与被告在招投标以前只签订了一份工程承包合同,原、被告双方对招投标以前签定合同是认可的,招投标以后没有在签订中标备案合同。双方应当以招投标以前签订的合同作为结算、决算的依据。对第三组、第四组证据没有异议。对第五组证据,这是台兴公司单方出具的,没有中侨公司的签字,中侨公司不认可。
为支持其辩解意见,被告中侨公司当庭出示如下证据:
第一组:双方签订三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双方的结算、决算应当以这三份合同为依据。第二组:双方对39号、42号、47号、52号、53号楼的结算和决算表,说明双方最后按照约定进行了结算、决算。第三组:66号楼的付款情况,证明我们按时、按结点支付原告工
程款。第四组:财务付款明细帐11页,附付款凭证。
对上述被告中侨公司出示的证据,原告台兴公司质证认为:
对第一组证据,这三份合同的内容与中标通知书所确定的工程承包方式、工程造价、期限等实质性内容是相违背的,不能作为双方决算的依据,三份合同是无效的。对第二组证据,对39、42、47号楼的工程决算编制本身有异议,工程决算编制的建设单位没有公章,施工单位没有项目负责人的签名。建筑工程决算书是一整套的,而这只是一个封面。39、42、47号决算依据的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是无效的,因此该决算也是无效的。对52号、53号楼的编制的真实性有异议,该份证据当中存在修改和涂改情况,修改和涂改的部分并没有原告的签章予以确认。在该决算付款审批表中,签字人于云超的身份无法证明,于云超不是52、53号楼的项目负责人,也不是原告的法定代表人。该份付款审批表中合同造价一栏空白没有内容,数额的依据也没有。结算审批表中的总造价是依据无效的合同做出的,被告没有提交39、42、47、52、53号楼的详细决算资料,不能说明决算内容的真实性。对第三组证据,对2005年11月15日、2005年10月19日、2005年9月1日、2005年8月4日4份付款审批表的真实性有异议,这4份审批表所加盖不是原告的公章,而是工程科的印章,该印章没有法律效力。对这一组的付款审批表证明的对象有异议,工程付款审批表不等同于工程造价决算书,不能证明双方对66号楼已经进行了工程价款决算。工程付款审批表也不能证明被告实际支付的工程款。该组审批表中的工程结算款是依据无效的承包合同计算的,由于其依据无效,其本身也是没有约束力的。对第四组证据,对代付招标费、工程扬尘费、代办施工许可证费用、代付维修费等分摊费用提出异议,对没有转帐凭证的付款部分不予认可。
根据双方当事人举证、质证意见,本院确认本案事实为:
2005年3月1日台兴公司与中侨公司签订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书二份:一份为“新天地、中侨绿城”项目39、42、47号楼的承包合同,双方约定,承包价为305万元,按建筑面积443元/平方米,有暖气房增加20元/平方米,社保基金由中侨公司代缴,从台兴公司工程款中扣除;付款方式为二层封顶后,中侨公司付给台兴公司合同价款的10%,四层封顶后,付合同价款的5%,主体封顶后,付合同价款的25%,内部装修四层完工后付合同价款的10%,达到初验合格后付总合同价款的25%,经正式验收后,进行竣工决算,中侨公司应扣除总合同价款3%的保修金后付清总合同价款余额,保修金按国家有关规定退还,47号楼改为砼桩
增加1.5万元,在主体封顶后支付。
另一份合同为“新天地、中侨绿城”项目52、53号楼的承包合同,双方约定,承包价为263万元,按建筑面积443元/平方米,有暖气房增加20元/平方米,社保基金由中侨公
司代缴,从台兴公司工程款中扣除;付款方式为台兴公司垫资四层封顶,中侨公司付给台兴公司总工程款的15%,主体封顶后,付总工程款的25%,内部装修四层完工后付总工程款的10%,达到初验付总工程款的25%,交工后双方进行结算,中侨公司应扣留3%的工程保修金
后付清全部工程余款,保修金按国家有关规定退还。
2005年4月5日台兴公司与中侨公司又签订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书一份,承包内容为“新天地、中侨绿城”项目66号楼施工图中的土建、水、电、暖及说明和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单所规定的建筑安装工程及室外一层后围栏。双方约定,承包价为202.9万元,按建筑面积443元/平方米,有暖气房增加20元/平方米,社保基金由中侨公司代缴,从台兴公司工程款中扣除;付款方式为桩基完工后,中侨公司付给台兴公司合同价款的10%,一层封顶后,付合同价款的7%,四层封顶后,付合同价款的8%,主体封顶后,付合同价款的20%,内部装修四层完工后付合同价款的5%,达到初验合格后付总合同价款的25%,经正式验收后,双方进行竣工决算,中侨公司应扣除总合同价的3%保修金后付清总合同价款余
额,保修金按国家有关规定退还。
2005年3月4日中侨公司对“新天地、中侨绿城”项目Ⅲ期公开招标,发布了施工招标文件,载明本次招标采用费率招标,具体填报详见投标书,本工程施工合同造价暂定为500元/平方米。台兴公司参与了投标工作,并于2005年3月27日出具了投标文件,施工范围为“新天地、中侨绿城”项目Ⅲ期Ⅲ标段(包括39、42、47、52、53、66号楼),综合费率最终报价为:土建28.59%、安装160.37%。2005年4月22日中侨公司向台兴公司发出中标通知书,载明:工程名称为39、42、47、52、53、66号楼,承包方式为中标费率加变更签证,招标方式为邀请,中标造价为土建28.59%、安装160.37%。招标后,双方未再签订
建设工程承包合同。
工程完工后,双方已于2006年12月分别对52、53号楼及39、42、47号楼合同内容进行决算。对52、53号楼双方确认工程总造价为263.324万元,台兴公司在决算付款审批表中盖章确认,其工作人员于云超在备注中写明,52、53号楼97%以内工程款已付清,2007年1月24日。对39、42、47号楼双方确认工程总造价为3067407.3元,台兴公司亦在决算付款审批表中盖章确认,其工作人员秦江锋在备注中写明,39、42、47号楼97%工程款已结
清,2007年1月24日。
对于66楼,双方未进行决算。在工程初验后的工程付款审批表中显示:工程总造价为202.9万元,已付工程款为136万元,应付款为152万元,本次付款为16万元,于2006年4月28日由杨留欣签名,台兴公司盖章,4月29日监理公司盖章签名,总工程师于2006年5月22日签名,注明已初验,同步资料齐全。自2006年4月29日起,中侨公司共支付66楼工程款及分摊费用495559.76元,扣除保修金后尚欠工程款112570.24元未付。本院认为,2005年3月1日、4月5日台兴公司与中侨公司签订三份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书后,中侨公司又进行了邀请招标,并最终确定台兴公司中标,但双方并未按照中标内容签订新合同备案,双方仍按原合同履行,现合同已履行完毕,其中3月1日签订的两份合同双方已决算完毕,双方的决算意见是双方当事人对合同履行的最终意思表示,应以此确认双方的权利、义务。本案中原告台兴公司要求确认该三份合同无效,因合同已履行完毕,确认合同效力已
无实际意义。对于原告台兴公司要求依据招、投标文件进行决算的意见,因招、投标后双方未按规定签订备案的中标合同,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且与双方在施工过程中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不符,对该项主张依法不予支持。
对于39、42、47号楼的承包合同及52、53号楼的承包合同,双方已进行决算,台兴公司工作人员已在结算单中签署意见,证明97%以内工程款已付清,应为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除保修费外工程款已付清,保修费应待保修期满后退还,因此原告台兴公司要求被告中侨公司支付该五栋楼工程款的请求缺乏事实依据,依法不予支持。对于66楼的承包合同,2006年4月28日的付款审批表中显示,该工程总价款为202.9万元,中侨公司已付工程款为136万元,该表由双方当事人签名盖章,应予采信。自2006年4月28日起中侨公司又支付66号楼工程款(包含代付材料款等)共计495559.76元,尚未付到合同约定的总价款的97%,未付部分被告中侨公司应予支付。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第二百七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第十八条及相关法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中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给付原告台兴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款
112570.24元整。
二、被告中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自2006年5月26日起至判决书指定的给付之日止,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向原告台兴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支付逾期付款违约金。
三、驳回原告台兴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的其它诉讼请求。
以上款项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付清,逾期给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
百二十九条的规定办理,即若逾期履行则加倍执行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本案诉讼费30480元,由原告洛阳台兴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承担27432元,由被告洛
阳市中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承担3048元。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市中级人民法院。
律师点评:所谓招投标,是指采购人事先提出货物、工程或者服务采购的条件和要求,邀请投标人参加投标并按照规定程序从中选择交易对象的一种市场交易行为。从整个过程来看,其包含招标和投标两个基本相对应的环节。《合同法》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邀约、承诺方式。”第十四条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内容具体确定;(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第十五条规定,“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第二十一条规定,“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根据对招投标活动整个过程和内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发布招标公告或者发出招标邀请以及相关的发出招标文件给有意向的投标人,属于邀约邀请,投标人根据招标人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对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响应,即为合同法规定的邀约,也就是投标人,对工程项目的造价施工措施等实质性内容提出自己的条件,希望招标人能够予以接受作出承诺使合同成立。招标单位通过对所有投标单
位所提交的标书,按照既定的评标规则进行评审后,选出最能符合要求的投标单位作为合同的相对人及工程项目非承包人向其发出中标通知书,中标通知书即为合同法规定的承诺。中
标通知书到达相应的投标人后及发生订立合同的效力。
实践中,工程招投标完成后,一般施工(承包)单位和建设单位一般会依据招投标文件签订一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一般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的示范文本)。在这些施工合同的“协议书中”会有一条列举组成合同的文件即:
1、本合同协议书;
2、中标通知书(或定标书);
3、投标书及其附件;
4、招标书;
5、本合同条款;
6、标准规范及其有关技术文件;
7、图纸;
8、工程量和设备材料清单;
9、工程报价单或预算书;
10、双方有关工程的洽商、变更等书面协议或文件;
11、现场工程师有关通知及工程会议纪要;
12、工程进行过程中的有关信件、数据电文(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自身条款内容可以看出,招投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合同的谈判过程,在双方对提出条件进行修正后达成一致,招标人向投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当中标通知书到达投标人时,双方的合同即行成立。如果双方没有对生效的时间作出明确的约定,这时合同也已经生效,对双方具有约束力。之所以现实操作过程中发承包双方在完成招投标后还根据《招投标法》的规定再行签订一份承包合同书的行为,是与我国的建设工程市场管理现状有关的。主管部门为了备案时的方便往往要求,建设单位在备案时提交的备案合同为其编制的所谓示范文本,随没有规定为强制使用,但是现实是不使用所谓的示范文本,一般办不成备案。甚至在现实中为履行合同承包单位提交的履约保函也要求使用所谓的示范文本并且要求备案同时拒绝接受对示范文本条款的修改。通过分析香港一些大型工程咨询公司编制的工程施工合同,我们可以看出,其最终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就是整个招投标过程中所有文件的归集并装订成册,并没有内地这种再行签订一个文本(即名称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而他们归集的文件一般也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示范文本中所列举的合同组成文件内容。既然合同的组成文件已经反映了双方的权利义务,没有必要在签订一个所谓的“书面合同”。《招投标法》第四十六条“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的规定其实是一条没
有实际意义的规定,或者说是为有关主管部门扩大行政权力创造借口的规定。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原被告双方之间存在两份合同。在没有相应证据证明存在无效的情况下(有关法律法规仅规定,给予行政处罚的情形,并不能因此否定合同的效力,除非相关条款明确规定合同无效。),这两份合同都是有效的合同。因此,本案的焦点是,具体应按照那一份合同结算并支付工程款?按照合同法原理,后签订的合同对先签订的合同有有不同约定的一般以后签订的合同为准,除非双方在合同中对合同效力的先后有明确约定。正常情况下,双方应该按照招投标过程中形成的合同条款履行合同进行结算。从案件证据证明的事实来看,双方已经对其中的五栋楼按照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进行了结算并支付完毕工程款(保修金还没有到支付时间),说明双方在实际履行时,又以实际的履行合同的行为改变的合同适用效力的先后顺序。也就是说,双方实际的意思表示是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来进行结算。
法院在判决理由中,规避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效力进行认定,本人认为并无说服力。合同履行完毕是一个法律层面问题,合同是否有效是另一个法律问题。原告在诉讼请求中明确要求认定合同无效,法院应对合同的效力进行审查认定,即使双方当事人均没有对合同效力提出异议,法院也应依据职权对合同的效力进行审查,因为合同效力的有无决定着判决的法律依据。即使最终的实际结果对当事人来讲是没有区别的,但作为依据以及理由应具有说服力。另外,双方在完成招投标后没有签订所谓的备案合同并不是认定双方应依照哪一个约定进行结算的理由。虽然没有签订备案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但并不能否定合同的效力,最多只是牵涉到行政处罚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探究双方在签订两份合同后,双方真实的意思是要按照哪一份合同的约定来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因此真正的有效判决理由应该是,双方在实际履行时,以实际行为改变了招投标条款中约定的条件,仍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的结算条件进行结算。
建筑工程施工案例 篇2
一、监测与信息化施工
1.监测——利用专业设施和技术, 观测基坑自身的边坡、支护和支撑结构以及周边建 (构) 筑物的变形 (位移) 情况, 以量化观测对象可能存在的风险。最常用的监测数据是水平位移量和位移速率。
2.信息化施工——将监测结果对比基坑勘察、设计认定施工过程的基坑相应设施可能发生的变形量, 预估基坑施工和维护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 指导后续的施工行为, 实现工程的最优化运行, 避免出现险情和事故或降低其损坏和伤害水平。现场最常见的两类用法:
(1) 在靠近边坡的土方开挖过程中, 依据上层土方开挖产生的边坡水平位移量来确定下层土方一次开挖的深度。
(2) 如果边坡水平位移总量接近或超过规范的限制值, 要进行险情报警;短期的水平位移增量过大、过快时, 要及时撤离相关人员。
二、工程案例
1.案例1工程位于武昌洪山广场附近, 实际采用了边坡桩锚支护。土方开挖完工后边坡变形很快趋于稳定, 随后1~2个月里, 尽管还下了几场小雨、中雨, 边坡观测到新增变形量甚微, 建设单位决定暂停监测工作。在2010年8月一场暴雨的次日上午, 其某段边坡的坡顶出现开裂, 恢复监测的结果显示, 冠梁上监测点的水平位移量超过了规范允许值, 且快速增大, 施工单位迅速组织边坡上方临时建筑中的人员撤离, 当天中午基坑大面积滑坡 (情景如图1) , 该段边坡的冠梁、10余根支护桩折断。
2.2015年初夏的几场大雨后, 汉口后湖的案例2工程B坡段水平位移加剧, 且支护桩排出现了严重的倾斜, 被新设的斜撑勉强撑住。当被质疑靠近边坡的个别工程桩可能存在断桩情况 (如图2) 时, 该工程重新对该区域工程桩进行了检测, 在强调其无折断、过大桩偏位的同时, 却将原设计的承台基础改为整体筏板基础。而与其相隔整个小区的A坡段却无此幸运, 被发现在过去的数月时间里, 边坡部分监测点的水平位移总量大于120mm, 只因未发生滑坡和支护桩严重倾斜, 在没有对工程桩重新测桩的情况下, 强行浇筑了所有承台和大部分底板。
3.同年初夏的几场大雨期间, 位于汉口三金潭立交桥附近的案例3工程, 其靠近武汉大道的坡段也出现了水平位移过大的现象, 由于得不到相关单位的重视, 最终导致冠梁开裂 (如图3) , 大幅度增加了工程抢险的难度和投入。
三、出事原因分析
1.案例1是因为地源热泵安装工程延误了底板的浇筑, 因而未做原设计中连接底板和冠梁的斜撑;为了方便其它施工工序, 还省去了冠梁的角撑;施工单位未清除冠梁以上的旧房屋基础, 还在其上建了临时用房, 一层堆积大量的设备、原料、器材, 二层以上住民工。暴雨使旧房基内的化粪池发生破裂, 引发了房基的倾覆, 还软化了下层锚固锚杆的土体, 加之坡顶的重载, 压断了冠梁和支护桩。
2.案例2工程的建设单位为降低工程成本, 无视软土区域锚杆锚固作用差的历史教训, 用锚杆加单排桩的结构取代了原设计的双排桩支护。在接到边坡水平位移过大的报警时, 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直至支护排桩开始内倾时, 才疏散相关人员, 设置斜撑, 在坡顶卸除土方。
3.查看案例3的远视图片 (图4) , 会发现工程也未按原设计要求施工双排桩的“满打”, 增大间隔的外排桩只打到了角撑与冠梁连接处, 呈应力集中状况的弯矩超过了该处冠梁的承受能力, 引发了严重的结构损伤。
四、反思信息化施工的问题
1.“量值甚微”萌生的麻痹思想
建筑基坑的服役期大多在数月至两年之间, 有的可能长达上十年。按规范要求, 其边坡变形量应控制在限定值之内 (如湖北省一级基坑监测点的水平位移要求≤40mm) , 有的工程边坡 (服役期内的) 水平位移总量甚至可以低于20mm, 即边坡变形稳定后, 月变形增量常常是微乎其微, 所以“量值甚微”应是基坑工程质量良好的必要条件, 但绝不是充分条件。与之相应的常识性错误就偏偏发生在案例1工程, 作为没有经历过基坑滑坡事故的建设单位和总承包单位, 看到土方挖到底了, 雨也下了, 边坡变形情况也稳定了, 边坡各观测点的月水平位移增量又确实“量值甚微”, 经不起这一定量结果 (对不深入了解相关技术的人) 的诱惑, 萌生了麻痹思想, 从而推测日后的基坑工程不会再有险情了, 甚至还做出了暂停监测的错误决策。
2.对于优化的曲解
翻阅工程的监测成果, 不难发现案例2和案例3在土方工程施工完毕后, 也都有过一段边坡变形稳定期, 此时基坑施工单位会不失时机地索要工程款, 在粉饰完工的支护工程时, 还会利用“量值甚微”的监测结果给以证实。而另一方面, 有些工程的建设单位和总承包单位由于对其投资的项目持有强烈的乐观情绪, 认定所谓“信息化施工”就是只要当实际监测结果好于原设计的设想结果时, 即可以“优化”施工方案了——省去他们认为不必要的工序 (如加斜撑、加固边坡等) , 并庆幸自己的偷工减料行为 (未施工角撑、双排桩) , 将质量隐患遗留到恶劣天气来临之时。由此可见, 曲解缘于立场的错位, 正确的优化立足于监测结果与丰富实践经验的结合, 而曲解的优化来源于短时的监测结果和盲目乐观投资情绪的共同发酵。
3.观测结果的功能局限性
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单位可以根据挖出土方的性能与勘察结果的对比, 以重新确认工程的地质条件;也能依据卸土后对支护桩或连续墙的观察以确定支护工程的施工质量;当然更会用分析监测数据来判断基坑边坡的稳定性。但是, 观测结果都存在着局限性, 表现为时期性、准确性和表面性。前述的“常识性错误”即发生在时期性问题上, 前期边坡的监测数据增量甚微, 表示边坡在测量以前的变形稳定, 不能预示随后的极端天气来到时边坡无险情;准确性会显示测量人和测量仪器产生的误差, 但也可能表现为误差越大, 增量数值越小, 这是由于测量人故意减小无规律偏差的结果;表面性意指边坡的内在特性不会以监测数据、观测结果等形式表现出来, 如案例1那个极具危害的化粪池平时无水、不渗漏, 监测、观测结果都不显示它的作用, 所以各类监测、观测手段基本不具有透视性, 不是万能的工具。
4.信息反馈的归宿
最简单的信息化施工功能就是报警, 如一级基坑的边坡 (多指冠梁上监测点) 水平位移量达到了35mm时, 监测单位要及时向总承包单位和建设单位报警。但是, 为什么案例2的A段边坡水平位移超过120mm, 却得不到工程项目负责人的重视呢?其答案之一是边坡未出现倾覆, 其二是信息接收方无视水平位移过大的危害。基坑支护工程虽只是一项辅助工程, 却为工程桩提供了保护功能, 一旦水平位移过大, 靠近边坡的工程桩就可能受损, 相关单位应及时组织重新测桩, 评估其质量风险, 再行抢浇承台和底板, 才能保证主体工程质量。因此, 信息化施工能否顺利实施, 还要取决于信息接收方对待信息的态度和需求。
5.补救过程的信息化施工
对比原设计, 三个案例都存在着严重的偷工减料行为, 尤以案例1的后果最为惨痛, 其“沿用旧房基”问题在老城区改造的工程中极为常见, 原因是施工场地狭窄, 坡顶另有大用。专家们普遍认定其不会引发重大险情, 但必须实施三项措施, 一是施加内支撑;二是预先处理旧房基中的地下空腔;三是在冠梁上再增设一道挡土墙 (如图5) 。但是, 这些措施显然不能用在 (如案例1) 有过大和过快边坡水平位移的工程, 由于在时间上与信息不匹配, 此处的监测数据信息只能起“报警”、“组织撤离”作用。如果边坡变形 (像案例2、案例3工程那样) 呈低速增大, 有时间实施各类边坡加固措施和求教专家的指导, 就能采取“信息化”手段来使用监测数据信息了, 它们既是制定补救措施的依据, 又能反映措施实施后边坡变形受到遏制的程度, 可见这个完整反馈了措施有效性信息的边坡治理过程即是广义的信息化施工。
五、结语
1.监测数据反映的“量值甚微”只能说明测量之前的边坡变形稳定, 既不能以此简化必要施工工序, 更不能据此推断基坑工程日后不会发生险情。
2.应该正确认识支护体系对基础工程的保护功能, 当边坡发生严重变形时, 要采取重新测桩等手段, 评估基础工程的质量。
建筑工程施工案例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事故类型;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0-0067-03
建筑施工属事故多发行业,建筑施工的特点是生产周期长、工人流动性大、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操作多、劳动繁重、产品变化大、规则性差、施工机械品种繁多等,且是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虽然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总体状况保持稳定,主要表现在:一是事故总量下降,二是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减少。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事故总量仍然较大,二是死亡人数下降幅度趋缓,三是部分地区形势严峻,四是较大及较大以上事故还时有发生。本文将对多年来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并进行总结分析,为有效遏制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提供指导。
1 建筑结构引发事故的统计分析
排架结构是建筑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工业厂房建筑的常用结构类型,而预应力大跨结构则多受报告厅、体育馆等对空间需求大的建筑物青睐,办公楼、居民建筑以及图书馆等公共建筑多采用框架或框剪结构,部分还使用剪力墙结构。由于公共或民用建筑中多采用框架结构和大跨度结构,所以其引发事故的可能性比较高,大跨度结构引发事故的发生率为27.9%,框架结构引发事故的发生率为34.6%(事故统计详见表1)。
2 建筑施工中常见事故类型的统计分析
建筑安全事故的类型可参照在建筑安全事故后人员所受的伤害程度及经济财产的损失程度来划分,即为普通事故、较严重事故、重大事故与特大事故。重大事故判断依据如下:
(1)构筑物、主体结构及建筑物严重倒塌。(2)建筑物基础超出限定范围并出现不均匀的沉降现象;建筑物出现倾斜现象;建筑主体结构开裂、强度不足,对建筑结构稳定性、安全性及其使用周期均造成严重影响,并存在永久性且不可修复的缺陷。(3)对建筑物系统和相关设备使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例如建筑设备严重变形、隔热效果和隔声效果较差等。(4)由于收集的事故资料中,很多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方面资料都无法取证,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大多都无据可依。
大跨度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与高层建筑或者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区别在于:大跨度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主要分为四类,即坍塌类、严重变形类、开裂类及其他类(如表2)。而高层或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主要分为五类,即坍塌类、严重变形类、开裂类、表面缺陷类及其他类(如表3)。从表2可知,大跨度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中,坍塌类和严重变形类安全事故比例较大,坍塌类占48.3%,严重变形类占34.5%。从表3可知,高层或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中,坍塌类和开裂类安全事故比例较大,坍塌类占37.4%,开裂类占33.3%。主要是由于大跨度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跨度相对较大,变形控制难度大,且混凝土本身具有容易开裂性质。
3 事故发生时间段的统计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时间段可分为两部分,即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其发生时间段事故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表3所示。从表2可知,不管是大跨度混凝土结构,还是高层或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除了开裂类安全事故之外,其他安全事故发生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几率高于建筑工程使用阶段。其中大跨度建筑混凝土结构占69%,高层或多层混凝土结构占62.7%。主要是因为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工序较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且施工周期较长,施工质量难以控制,容易遗留下许多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所以变形严重、表面缺陷、坍塌等安全事故均发生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而混凝土裂缝形成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开裂事故通常发生在建筑工程使用阶段。
4 事故产生原因的统计与分析
4.1 设计方面的原因
4.1.1 地质勘查错误。由于建筑工程在地质勘察上出现严重错误,不能将建筑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清楚反映或者不能及时发现建筑工程中存在的不良地质状况,导致地基基础在设计时出现误差,建筑结构严重失稳、主体结构开裂,甚至出现严重倒塌现象。
4.1.2 工程设计错误。在设计时,未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或者直接套用同类施工图纸,导致工程内力分析或者荷载分析出现严重误差。例如,某建筑物倒塌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建筑梁柱承载力严重不足导致的,其南北方向边柱的轴压比值为1.53,超出了规定比值0.9,而中柱轴压比值则为2.82,也是超出了规定比值0.9。其配筋、地基、底板等承载力都不能承受上部结构荷载量。
4.1.3 构造处理不当。施工单位对建筑构造要求不够重视,采取的构造处理措施不合理。例如,框架结构的梁柱配筋未能达到配筋率的最小值,混凝土强度未能达到工程规程要求,框架梁柱上的节点未设置箍筋,梁端也未设置负筋,填充墙内也未设置有相应的拉结筋,锚固长度不符合要求。
4.2 施工方面的原因
4.2.1 施工违反设计。未能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对于特殊性的建筑构造也未能按照规程要求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临时使用设施也未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搭设。例如,某建筑未能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导致工程质量较差,建筑中柱配筋率仅达到规定的70%,而边柱配筋率仅达到规定的60%,而框架柱基底面积承载力未能满足规程要求,混凝土强度不足规程标准的二分之一,导致整个建筑物需全部拆除。
4.2.2 施工现场混乱。由于施工现场管理较为混乱,导致很多违章施工现象的产生。大多数施工现场人员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对施工安全事故遗留隐患不够重视,也未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的产生。
4.2.3 施工材料低劣。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质量较差,因为入场前未进行严格质检,导致不合格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例如,某综合建筑楼倒塌事故中,经过分析了解到,该建筑楼采用的混凝土强度仅为10.2MPa,而最低甚至达到6.1MPa。对其钢筋进行检测,发现大多数钢筋都不合格。
4.2.4 人员素质较低。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未经过正规的培训和考核就上岗,很多人员对建筑工程施工知识了解甚少,不具备上岗就业资格。
4.3 使用方面的原因
图1 事故施工方面原因分析结果柱状图
图2 三个方面原因事故对比结果分布图
4.3.1 使用功能改造。使用功能不符合工程设计规程的要求,任意增减建筑工程使用荷载量,最终导致建筑物使用功能受到严重破坏。例如,某厂房由于机械故障,产生气体在屋面形成冰块,而其荷载量超出了设计规程的4倍,导致厂房屋面严重坍塌。
(下转第17页)
(上接第68页)
4.3.2 建筑结构改造。施工人员未经过准确运算,就对建筑物结构进行任意改造,如,在上部结构上增层;任意设置洞口或者减小结构处的承载力等。例如,在某建筑物接层施工中,未对接层进行有效计算,未对地质资料进行严格审查,也没与地质资料核对,盲目设计施工造成倒塌。
通过对各类施工安全事故产生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后,可以针对不同安全事故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事故监督和控制措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再次产生。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不是单一性的,也可能由设计、施工、使用三个方面原因导致。所以,对三方面导致的安全事故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具体如图1、图2所示。
由统计结果分布图可以看出,在导致事故的三方面原因中,施工原因占的比例最大,为59.5%,这与前面的事故发生阶段统计分析结果相吻合。在设计原因当中,设计方案不合理占到68.3%,这主要是事故中设计方往往没有对具体工况加以详细分析,随意套用图纸造成的。同时,方案的不合理也为日后其他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在施工原因中,违反设计与规范以及现场管理混乱这两种因素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42.0%和27.3%。而在使用原因中,擅改结构因素所占比例(57.9%)略大于改变使用功能因素(42.1%)。
5 结语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在框架结构的事故最多,且在施工阶段的事故也较多。而从事故类型来看,坍塌事故与变形过大事故最多。最后就事故原因而言,施工原因所占的比例最大,为59.5%。总体来看,设计原因中的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原因中的违反设计与规范以及现场管理混乱,还有使用原因中的擅改结构和改变使用功能,是引发事故最常见的原因。
毫无疑问,本文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为今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有助于工程界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更加有效地监督管理,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曹英波.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统计分析[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0,(5).
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篇4
一、事故简介
2007年5月30日,安徽省合肥市某市政道路排水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一起边坡坍塌事故,造成4人死亡、2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60万元。
该排水工程造价约400万元,沟槽深度约7m,上部宽7m,沟底宽1.45m。事发当日在浇注沟槽混凝土垫层作业中,东侧边坡发生坍塌,将1名工人掩埋。正在附近作业的其余7名施工人员立即下到沟槽底部,从南、东、北三个方向围成半月形扒土施救,并用挖掘机将塌落的大块土清出,然后用挖掘机斗抵住东侧沟壁,保护沟槽底部的救援人员。经过约半个小时的救援,被埋人员的双腿已露出。此时,挖掘机司机发现沟槽东侧边坡又开始掉土,立即向沟底的人喊叫,沟底的人听到后,立即向南撤离,但仍有6人被塌落的土方掩埋。
根据事故调查和责任认定,对有关责任方做出以下处理:施工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等4名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施工单位董事长、施工带班班长、监理单位法人等13名责任人分别受到罚款、吊销执业资格证书、记过等行政处罚;施工、监理等单位受到相应经济处罚。
二、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沟槽开挖未按施工方案确定的比例放坡(方案要求1:0.67,实际放坡仅为1:0.4),同时在边坡临边堆土加大了边坡荷载,且没有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导致沟槽边坡土方坍塌。
2、间接原因
(1)施工单位以包代管,未按规定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施工人员缺乏土方施工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
(2)监理单位不具备承担市政工程监理的资质,违规承揽业务并安排不具备执业资格的监理人员从事监理活动。
(3)施工、监理单位对施工现场存在的违规行为未及时发现并予以制止,对施工中存在的事故隐患未督促整改。
(4)未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第一次边坡坍塌将1人掩埋后盲目施救,发生二次塌方导致死亡人数的增加。
三、事故教训
1、以包代管,终酿惨案。这是一项典型的以包代管工程。施工单位对所承包的工程应加强安全管理,做好日常的各项安全和技术管理工作,加强土方边坡的定点监测、提前发现事故险兆。
2、深度超过5m的沟槽,施工前应组织专家论证,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放坡,执行沟槽边1m内禁止堆土的规定。
3、监测不力,救援不及时。加强对沟槽施工边坡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施工单位应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应按照预案在统一指挥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抢险。
四、专家点评
这是一起由于违反施工方案,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缺失而引起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事故的发生暴露出施工单位以包代管,监理单位不认真履行职责等问题。我们应从事故中吸取教训,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沟槽施工采取自然放坡是土方施工保证边坡稳定的技术措施之一,必须根据土质和沟槽深度进行放坡。深度为7m的沟槽施工属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工程,不但要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而且还应进行专家论证,并建立保证安全措施落实的监督机制。
2、按规定对土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及安全技术措施交底,提高其应急抢险能力。总包单位应按照规定制定“土方施工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发生事故时,统一指挥、科学施救,才能避免事故扩大。
3、落实工程总包、分包、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督管理责任。严格按照相应资质等级,从事施工、监理活动。
河南省郑州市“9.6”模板支撑体系
一、事故简介
2007年9月6日,河南省郑州市航海路与中州大道交叉口北100米处,富田太阳城商业广场B2区工程工地发生一起天井顶盖现浇混凝土的梁、板、柱模板支撑体系发生坍塌事故,造成7人死亡,1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596.2万元。
富田太阳城商业广场B区工程为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15993.56平方米,工程造价11800万元,发生事故是B2区地上中厅四层天井的顶盖,原先设计为观光井,后建设方提出变更,2007年6月22日,设计单位下发变更通知单,将观光井改为现浇混凝土梁板柱。
B2区中厅四层天井模板支撑体系施工方案于2007年8月10日编制。8月15日郑州市某劳务公司工地负责人刘某在没有见到施工方案的情况下,安排架子班按照常规外脚手架搭设方法开始搭建,28日基本搭建完毕。9月4日上午,建筑公司项目部施工员张某,该公司安全员陈某,劳务公司负责人杨某,监理张某对B2区中厅四层天井模板支撑体系搭设情况进行验收,认为合格。
9月5日上午8点,项目部施工员史某、监理张某、劳务公司负责人杨某等人再次对搭设情况进行验收,认为合
格。10点钟,甲方驻工地代表焦某组织,总监代表尹某,建筑公司工程部经理,技术负责人张某,项目部执行经理赵某,项目部施工员史某,劳务公司负责人杨某和陈某等人对搭设情况进行验收,当时提出脚手架架体稳定性不好,需继续加固。下午,杨某和陈某等人对支撑体系进行了加固。9月6日早饭后,陈某带领5名架子工继续加固支撑体系。7点钟左右混凝土班长张某通知准备打混凝土。8点张某在没有给工人进行技术交底的情况下,带领23名工人上到B2区裙房四层顶,准备为中厅四层天井顶盖梁板柱进行混凝土浇筑,因混凝土未到,8点30左右劳务公司工长张某在工地又问项目经理能不能浇筑混凝土,项目经理说可以,随后张做了分工,并安排杨某先浇中厅顶板,再浇四周顶板,最后浇中厅的大梁。9点左右,总监代表尹某在医院电话了解到模板支撑体系没按要求进行加固,当即电话通知现场监理于某下发工程暂停令,于打印好后签上总监的名字,交给项目部的资料员王某,王收到后代签了项目经理名字,便把工程暂停令放在项目经理的办公桌上离开,9点30左右,模板支撑体系加固完毕,杨某看了以后对陈某提出了立杆间距稀了,应在梁的下面增加立杆。陈某回答增加立杆不好往里顺杆,要加立杆时间最少两天,杨没在说什么,这时泵车已到,10点钟开始打混凝土。中午工人轮流吃饭,14时左右,项目部工长张某,发现钢管已经弯了,模板支撑体系已经变形,立即用
对讲机向杨某汇报,杨某通过对讲机叫张某让工人加固,张立即跑到楼顶看到工人正在浇筑,立即让工人停止操作,赶快下去,但工人不理,14时25分左右正在干活的工人只有3名跟张某向东跑,刚跑出不到2米就听见轰的一声,中厅四层天井的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了。此时正在B3区的陈某听到响声后立即跑过来,看到中厅四层天井模板支撑体系坍塌就立即拨打了110、120电话,并向相关领导汇报。
事故发生后市领导立即赶到现场,启动了应急救援预案,成立指挥部,调集200名武警战士,200名消防官兵,300名公安干警以及800多名民工和100名医护人员对现象进行搜救。同时紧急调来有关建筑专家、技术人员和专用搜救设备,制定了科学的抢险方案,采取了有效措施进行了搜救。对抢救出的伤员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此次事故共造成7人死亡,1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596.2万元,是一起生产安全较大的责任事故。
这起事故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了处理。
(一)对项目部执行经理、工长、安全员、劳务公司负责人、总监代表、监理等8名管理人员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项目经理被吊销资格证书并给予经济处罚。项目监理被吊销资格证书,终身不予注册。
建筑公司工程部经理、安监部经理、公司技术负责人等
被撤职处理。
其他10多名各级管理人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和经济处罚。
(二)对单位的处罚:
建筑总包单位、劳务公司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一年,并按规定给予经济处罚。
监理公司暂扣监理资质证书一年,并按规定给予经济处罚。
二、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劳务公司在没有施工方案的情况下,安排架子班按常规的外脚手架支搭,导致B2区地上中厅四层天井顶盖的模板支撑体系稳定性差,支撑刚度不够,整体承重力不足,混凝土浇筑工艺安排不合理,造成施工荷载相对集中,加剧了模板支撑体系局部失稳,导致坍塌。
2、间接原因
(1)劳务公司现场负责人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预兆没有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让工人立即撤离,现场指挥失误。
(2);劳务公司未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未按规定对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培训,未向班组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建筑公司对模板支撑体系安全技术交底内容不清,针对性不强,而实际未得到有效执行。
(4)项目部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未认真组织整改、验收,安全员在发现重大隐患没有得到整改的情况下就在混凝土浇筑令上签字。
(5)项目经理、执行经理、技术负责人、工长等相关管理人员未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搭设完毕后未组织严格的验收,把关不严。
(6)监理公司监理员超前越权签发混凝土浇筑令,总监代表没有按规定程序下发暂停令,对下发暂停令后,工地仍未停工的情况下,没有及时的追查原因,加以制止。监督不到位。
三、事故教训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坍塌的事故,近几年来应该发生的不少,从这些事故发生的情况看,不外乎是施工人员不按施工方案执行,或者没有方案就组织施工。从目前情况看,如果严格按照方案施工,基本上都能保证安全,但劳务公司负责人在没有见到施工方案就违章的指挥架子班按脚手架的常规做法施工,这是教训之一。
从事故经过看,这起事故并不是突然发生的紧急状态,从发现支撑体系变形到倒塌有半个小时的时间,但工人安全意识差,没有自我保护意识,不听从指挥,如果从发现支撑
体系变形以后,人员立即撤离现场,就不会造成严重的伤亡事故,所以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这是教训之二。
在施工程序上安排不合理,没有严格的按照施工方案的程序执行,而是由工长口头上交代,先浇筑中间板,后浇筑梁的方法。造成局部荷载加大,对本已无法承受压力的支撑体系加快变形,最终导致整体坍塌,这是教训之三。
四、预防对策
1、严格执行相关的规范、标准、从新编制施工方案,并严格按编制、审核、审批制度,把好技术方案关,同时严格组织实施。
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正确处置和随时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并正确的处理。
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按要求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把好现场安全监督关。
4、加强特种工的培训,保证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防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发生。
5、严格执行施工方案的操作程序,对主要部分用书面形式进行传达,对施工人员就新的施工方案内容进行培训。
五、专家点评
从这起事故的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操作人员未见施工方案就组织搭设模板支撑体系,把
施工方案变成了一个摆设。
2、未按要求进行验收,前面几次验收都认为合格,最后一次验收认为不稳定,需要加固,既然发现隐患,在隐患没有消除之前就进行混凝土浇筑。
3、施工管理人员对工艺不了解,盲目的安排施工造成工序不合理,施工过程没有管理人员指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
4、当发现模板支撑体系变形后,施工人员不听指挥,不及时的撤离现场,表现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差,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必须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建议:
1、对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专项施工方案要遵守建质【2009】87号文件的规定,编制的方案必须按编制、审核、审批的程序进行严格的把关,需要专家论证的必须进行论证,并按专家提出的意见修改后实施。施工方案是指导施工的纲领性文件。必须贯彻到施工班组的作业人员。
2、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对于这类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支搭过程要指派专人负责指导,从基础垫板、布杆、间距的控制、剪刀撑的设置,螺栓的扭紧力度等细节要严格的把关,严格执行方案提出的要求,保证体系符合方案的要求,把隐患消灭在支搭过程中。
3、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特别是专业性较强的专项工程,要求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对危险性较大的工程要有专项的应急预案,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演练。一旦发现危险,有序的迅速撤离,把损失降至最低。
4、把好最后一道关,支搭完成后一定要按照施工方案组织验收,验收过程中提出的隐患必须认真的组织整改落实,不要怕麻烦,存在侥幸心理,对隐患习以为常,事故往往就出在麻痹大意中。
5、要认真的执行规范、制度,应该说我国现行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企业的规章制度,都比较完善,但真正的落实到实处的不多,大都成为摆设或墙上画。特别是企业如果都能按规范、制度落实,人人都按自己的责任去做,事故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
案例十九:河南省郑州市“09.06”模板坍塌事故
一、事故简介
2007年9月6日,河南省郑州市富田太阳城商业广场B2区工程施工现场发生一起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造成7人死亡、1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596.2万元。
该工程为框架结构,建筑面积115993.6m,合同造价1.18亿元。发生事故的是B2区地上中厅4层天井的顶盖。
2原设计为观光井,建设单位提出变更后,由设计单位下发变更通知单,将观光井改为现浇混凝土梁板。
该天井模板支撑系统施工方案于2007年8月10日编制。8月15日劳务单位施工现场负责人在没有见到施工方案的情况下,安排架子工按照常规外脚手架搭设方法搭建支撑系统并于28日基本搭设完毕,经现场监理人员和劳务单位负责人验收并通过。9月5日上午再次进行验收,总监代表等人提出模板支撑系统稳定性不好,需进行加固。施工人员于当日下午和次日对支撑系统进行了加固。6日8时,经项目经理同意,在没有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情况下,混凝土施工班组准备进行混凝土浇筑。9时左右,总监代表通过电话了解到模板支撑系统没按要求进行加固,当即电话通知现场监理下发工程暂停令。9时30分左右,模板支撑系统加固完毕。10时左右开始浇筑混凝土,14时左右,项目工长发现钢管和模板支撑系统变形,立即通知劳务单位负责人,该负责人马上要求施工班组对模板支撑系统加固,班组长接到通知后立即跑到楼顶让施工人员停止作业并撤离,但施工人员置之不理,14时左右模板支撑系统发生坍塌。
根据事故调查和责任认定,对有关责任方做出以下处理:项目执行经理、监理单位现场总监、劳务单位现场负责人等8名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施工单位法人、项目经理、劳务单位法人等14名责任人分别受到吊
销执业资格、罚款、撤职等行政处罚;施工、监理、劳务等单位分别受到罚款、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停止招投标资格等行政处罚。
二、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劳务单位在没有施工方案的情况下,安排架子工按常规的外脚手架支搭模板支撑系统,导致B2区地上中厅4层天井顶盖的模板支撑系统稳定性差,支撑刚度不够,整体承载力不足,混凝土浇筑工艺安排不合理,造成施工荷载相对集中,加剧了模板支撑系统局部失稳,导致坍塌。
2、间接原因
(1)劳务公司现场负责人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险兆没有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让施工人员立即撤离的指令没有得到有效执行,现场指挥失误。
(2)劳务公司未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未按规定对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培训,未向班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施工单位对模板支撑系统安全技术交底内容不清,针对性不强,而实际未得到有效执行。
(4)项目部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未认真组织整改、验收,安全员在发现重大隐患没有得到整改的情况下就在混凝土浇筑令上签字。
(5)项目经理、执行经理、技术负责人、工长等相关管理人员未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对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完毕后未组织严格的验收,把关不严。
(6)监理单位监理员超前越权签发混凝土浇筑令,总监代表没有按规定程序下发暂停令,对下发暂停令仍未停工的情况下,没有及时的追查原因,加以制止。监督不到位。
三、事故教训
1、从近几年来发生的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坍塌事故案例中可以看出,施工人员不按施工方案执行,或者没有方案就组织施工是造成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这起事故看,如果严格按照方案施工,可能就能保证安全,但劳务单位现场负责人在没有见到施工方案就违章的指挥架子班按脚手架的常规做法施工,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2、从事故经过看,这起事故并不是突然发生的。从发现支撑体系变形到倒塌有30多分钟的时间,但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差,没有自我保护意识,不听从指挥,如果从发现支撑系统变形后,人员立即撤离现场,就不会造成严重的伤亡事故。
3、在施工程序上安排不合理,没有严格的按照施工方案执行,而是由工长口头交代,采取先浇筑中间板,后浇筑梁的方法。造成局部荷载加大,导致本已无法承受压力的支撑体系加快变形,最终整体坍塌。
四、专家点评
这是一起违反施工方案擅自组织施工而引发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事故的发生暴露出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上管理不严,施工技术管理松懈、监督检查不到位等问题。我们应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技术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是指导施工的纲领性文件。这起事故中的施工人员在未见施工方案也没有安全技术交底的情况下,随意组织搭设模板支撑系统,反映出施工单位技术管理存在严重缺陷,施工方案形同虚设。为赶工期,现场负责人心存侥幸,未按要求对模板支撑系统进行验收,在消除隐患之前进行混凝土浇筑。这起事故提醒施工单位要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和标准,编制施工方案,并履行编制、审核、审批制度,同时严格执行施工方案的操作程序,对主要部分用书面形式进行传达,对施工人员就新的施工方案内容进行培训。
2、加强监督检查。这起事故集中反映出施工管理人员对工艺不了解,盲目的安排施工造成工序不合理,施工过程没有管理人员指挥。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按要求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把好现场安全监督关。
3、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当发现模板支撑系统变形后,施工人员不听指挥,未及时撤离现场,表现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差,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从发现模板支撑系统架体变形
到整体坍塌有三十分钟时间,若施工人员能够听从指挥及时撤离现场,完全可以避免出现如此惨痛的人员伤亡。这起事故警示我们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正确处置不安全因素。
案例三:
XX省XX市“10.10”塔式起重机倒塌事故
一、事故简介:
1、事故发生的时间:2008年10月10日10时20分左右;
2、地点:张家店沣水镇刘家村建筑工地;
3、事故经过:
2008年10月10日10时20分左右,进行10号楼顶层混凝土作业施工,田某(无塔式起重机操作资格证)操作
QTZ-401型塔式起重机向作业面吊运混凝土。将装有混凝土的料斗(重约700公斤)吊离地面时,发现吊绳绕住了料斗上部的一个边角,于是将料斗下放。在料斗下放过程中塔身前后晃动,随即塔机倾倒,塔臂砸到了相邻的幼儿园内儿童。
4、伤亡情况:造成5名儿童死亡、2名儿童重伤,田某轻伤,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万元。
5、事故级别:这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三级重大事故)。
6、有关责任者的处理情况:
1)嘉隆公司出借单位资质并将建设项目承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相应资质的个人的行为,违反了《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仅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和《建筑法》第六十六条“建筑施工企业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的规定,导致事故发生。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二项之规定,给予嘉隆公司处以4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2)刘某,嘉隆公司董事长。公司主要负责人,该公司出借施工资质、违法转包行为,违反了《建筑法》第二十六条“禁止建筑施工企业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的规定,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责任。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二项之规定,给予刘某处以上年收入的40%罚款的行政处罚。
3)李某,嘉隆公司总经理。公司主要负责人,该公司出借施工资质、违法转包行为,违反了《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规定,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重要责任。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二项之规定,给予李某处以上年收入的40%罚款的行政处罚。
4)刘某,嘉隆公司副总经理。公司分管施工合同、投标、质量等方面工作的负责人,出借单位施工资质,与刘家村及无资质的施工队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承包合同》,违法转包套取利益,违反了《建筑法》第四十四条“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依法加强对建筑安全生产的管理,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伤亡和其他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的规定,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责任。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二项之规定,给予刘某处以上年收入的40%罚款的行政处罚。
5)杨某,施工队负责人。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借用他人施工资质承揽工程,不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使用不具备塔吊安装资质的个体安装队伍安装塔吊,未按规定对塔吊进行验收,使用不具备塔吊操作资格的人员操作塔吊,违反了《建筑法》第十四条“从事建筑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
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并在执业资格证书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第二十六条“承包建筑工程的单位应当持有依法取得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内承揽工程”的规定,对事故发生负有直接责任。依法追究杨某刑事责任。
6)田某,施工现场负责人。签订虚假《承包合同》,招用无资质塔吊安装队伍,使用无塔吊操作资格的人员,未组织制定塔吊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对施工现场管理不力,违反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垂直运输机械作业人员、安装拆卸工、起重信号工、登高架设作业人员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第三十五条“施工单位使用施工起重机械,应当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使用”的规定,对事故的发生负有直接责任。依法追究田某刑事责任。
7)靳某、邹某,建设单位负责人。使用无资质施工队伍,未办理住宅楼建设项目规划、建设等手续即开工建设,使用无资质监理单位,工程合同虚签、倒签、管理混乱,违反了《建筑法》第七条“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例》第十条“建设单位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时,应当提供建设工程
有关安全施工措施的资料”;第七条“建设单位不得对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提出不符合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要求”的规定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责任。建议给予其党纪处理。
8)孙某,监理单位施工现场监理人。未取得监理资质,擅自承揽监理业务,伪造他人公司印章,签订虚假《工程监理补充协议》,违反了《安全生产法》第六十二条“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机构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并对其作出的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结果负责”以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例》第十四条第三款“工程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标准实施监理,并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承担监理责任”的规定,对事故发生负有直接责任。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9)王某,塔吊安装负责人。不具备塔吊安装资质,承揽工程。对塔吊未尽检查责任,违反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例》第十七条“在施工现场安装、拆卸施工起重机和整体提升脚手架、模板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以及《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第十条“从事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活动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资质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在其资质许可范围内承揽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的规定,对事故的发生负有主要责任。给予其处以6万元的经
济处罚。
10)张某、董某,沣水镇长、副镇长。对辖区内大量存在非法建设项目直至取缔不力,履行安全管理职责不到位,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领导责任。分别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引咎辞职。
11)张店区、淄博市建设、城管执法、教育部门的有关责任人负有不同责任,分别给予引咎辞职、撤职、行政警告处分。
7、工程概况:
该工程建设单位为刘家村村民委员会;施工单位为淄博嘉隆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总承包贰级资质)。2008年9月11日,嘉隆公司与刘家村村委会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承建刘家村10号居民楼建筑面积4441平方米,合同造价355.21万元。因此时杨某组织的个体施工队已经开始该居民楼工程的施工,嘉隆公司与刘家村村委会将合同签订时间签为2008年6月10日。同时,嘉隆公司与杨某签订承包合同,将该工程进行了整体发包。
杨某施工队是个体施工队伍。经常借用他人施工资质承揽工程,2007年前曾借用淄博庄园建筑有限公司资质承建了刘家村1-5号住宅楼。后来庄园公司因故不再出借资质。2008年6月,该施工队在明知没有施工资质的情况下继续承揽了刘家村10号住宅楼建设,为应对主管部门检查,杨某打电话给嘉隆公司副总经理刘某,商谈借用嘉隆公司资质。2008
年9月11日,杨某安排田某(杨的内弟,该项目施工经理)找到嘉隆公司借用施工资质,嘉隆公司在未对该项目进行审查的情况下与刘家村补签了一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建设单位(刘家村)自2004年开始实施旧村改造工程。目前在建的9号、10号两栋住宅楼均未办理立项、规划、建设等审批手续。
工程监理人孙某(《工程监理补充协议》签订人),施工现场监理人。2005年9月前担任淄博泰山监理有限公司经理。2005年4月孙某以泰山公司经理身份与刘家村签订该村3号、5号住宅楼《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对工程实施监理。
2005年10月,孙某离开泰山公司自己成立一家建筑设计公司。2008年6月,刘家村10号住宅楼开工,建设单位在不了解孙某已不再担任泰山公司经理职务的情况下,要求继续由泰山公司实施工程监理,泰山公司对该项目进行审查后,发现建设项目手续不全,因此没有接受监理委托。
在泰山公司不接受监理委托的情况下,孙某不愿放弃对该工程的监理,便伪造、使用淄博鲁鑫建设监有限公司的技术专用章(不能作为合同、协议用章),刘家村在没有审查鲁鑫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与孙某的关系及资质的情况下,签订了《工程监理补充协议》,负责施工现场监理。
塔吊安装人王某在不具备安装条件和资质的情况下,组织安装了发生倒塌事故的塔吊,塔吊安装属个人违法行为。
二、原因分析:
1、事故发生的技术、管理原因:
未按规定对塔式起重机进行日常保养维护。管理失控,缺失对关键部件的检查,存在重大隐患。
2、直接和间接原因:
1)直接原因:塔式起重机塔身第三标准节的主弦杆有一根由于长期疲劳已断裂;同侧另一根宽度为140毫米的主弦杆存在旧有疲劳裂纹,实测为110毫米。该塔吊存在重大隐患,安装人员未尽安全检查责任。2)间接原因:
(1)使用无塔吊安装资质的单位和人员从事塔吊安装作业。安装前未进行零部件检查;安装后未进行验收。
(2)塔吊安装和使用中,安装单位和使用单位没有对钢结构的关键部位进行检查和验收。未及时发现非常明显的重大隐患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3)塔吊的回转半径范围覆盖毗邻的幼儿园达10米,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4)塔吊操作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无证上岗。
(5)建设、城管执法、教育主管部门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到位,没有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责任,对辖区存在的非法建设项目直至取缔不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力。
三、事故教训:通过原因分析,总结该事故应吸取的教训;
1、建设单位要依法办理并完善有关行政审批手续,按照招投标规定,使用有资质、有技术力量、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是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确保工程的安全与质量。
2、各施工单位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管理,消除事故隐患。
3、各有关单位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规范其中机械设备的制造、安装、使用、检验、操作和日常检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4、各级政府和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严禁无资质施工单位进入建筑市场,杜绝建筑行业重大事故。
四、预防对策:针对事故原因和事故教训,明确指出需要在技术管理、施工管理和安全管理及执行法规等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1、建设单位要依法办理并完善有关行政审批手续,按照招投标规定,使用有资质、有技术力量、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是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确保工程的安全与质量。
2、各施工单位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管理,消除事故隐患。
3、各有关单位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规范其中机械设备的制造、安装、使用、检验、操作和日常检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4、各级政府和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严禁无资质施工单位进入建筑市场,杜绝建筑行业重大事故。
五、专家点评:分析、点评事故的主要问题,依据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及规范规程,提出防范事故的要点措施。
这是一起典型的责任事故。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无视《安全生产法》、《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家的法律法规,违反客观规律;政府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未履行监管职责,行政不作为。发生事故是必然的。
防范措施:政府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吸取教训,依法实施监管责任。各责任单位应加强遵纪守法意识,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案例二十八:山东省淄博市“10.10”塔机倒塌事故
一、事故简介
2008年10月10日,山东省淄博市某居民楼工程发生一起塔吊倒塌事故,由于施工地点临近某幼儿园,造成5名儿童死亡、2名儿童重伤,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万元。
该工程建筑面积4441㎡,合同造价355.21万元。施工单位与某私人劳务队签订承包合同,将该工程进行了整体发包。该工程的监理通过伪造、使用某监理公司的技术专用章(不能作为合同、协议用章)承揽到此项工程的监理任务。
事发当日,塔机司机(无塔式起重机操作资格证)操作QTZ-401型塔式起重机向作业面吊运混凝土。当装有混凝土的料斗(重约700㎏)吊离地面时,发现吊绳绕住了料斗上部的一个边角,于是将料斗下放。在料斗下放过程中塔身前后晃动,随即塔机倾倒,塔机起重臂砸到了相邻的幼儿园内,造成惨剧。
根据事故调查和责任认定,对有关责任方做出以下处理:施工队负责人、施工现场负责人、现场监理等5名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建设单位负责人、塔吊安装负责人、施工单位负责人等14名责任人受到行政或党纪处分;施工、政府有关部门等责任单位分别受到罚款、通报批评等行政处罚。
图17:山东省淄博市“10.10”塔机倒塌事故
二、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塔式起重机塔身第3标准节的主弦杆有1根由于长期疲劳已断裂;同侧另1根主弦杆存在旧有疲劳裂纹。该塔吊存在重大隐患,安装人员未尽安全检查责任。
2、间接原因
(1)使用无塔吊安装资质的单位和人员从事塔吊安装作业。安装前未进行零部件检查;安装后未进行验收。
(2)塔吊安装和使用中,安装单位和使用单位没有对钢结构的关键部位进行检查和验收。未及时发现非常明显的重大隐患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3)塔吊的回转半径范围覆盖毗邻的幼儿园达10m,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4)塔吊操作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无证上岗。(5)建设、城管、教育等主管部门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到位,没有认真履行安全监管责任,对辖区存在的非法建设项目取缔不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不力。
三、事故教训
1、建设单位要依法办理并完善有关行政审批手续,按照招投标规定,使用有资质、有技术力量、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是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确保工程的安全与质量。
2、施工单位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管理,消除事故隐患。
3、各有关单位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规范其中机械设备的制造、安装、使用、检验、操作和日常检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4、各级政府和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严禁无资质施工单位进入建筑市场。
四、专家点评
这是一起由于塔吊安装单位无资质施工且未严格履行验收手续而引发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事故的发生暴露出该工程在大型机械设备管理上存在严重的缺陷和问题。我们应认真吸取教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参建各方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规。这起事故中建设、施工、监理单位无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总包单位违法将工程转包给无施工资质的施工队,建设、监理单位监督不到位。惨痛的教训再次要求施工单位要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管理,消除事故隐患;建设单位要依法办理并完善有关行政审批手续,按照招投标规定,使用有资质、有技术力量、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确保工程的安全与质量。
2、加强机械设备日常维护保养管理。事故塔机标准节主弦杆断裂这一现象,充分暴露了设备日常管理、维修保养
不到位等问题。目前建筑业市场发展较快,一些大中型机械设备逐渐开始由规模较小的租赁单位,甚至由劳务队伍管理,造成设备日常维护不到位,直接导致了很多设备带故障运行。这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3、强化政府监管职责。各级政府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严禁无资质施工单位进入建筑市场。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规范起重机械设备的制造、安装、使用、检验、操作和日常检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三、北京市海淀区“2.21”坍塌事故
(一)事故简介
2006年2月20日,某施工单位对北京市海淀区某仓储用房工地中的一栋南北长24m,东西宽5 m,高9.2 m的三层轻钢结构外挂水刷石板活动房进行拆除,至21日上午已将三层屋面板及二、三层墙板拆卸,剩一层墙板及一、二层顶板未拆。午饭后,施工单位32名作业人员继续进行拆卸作业,13时左右,临建房屋在拆卸过程中突然发生倒塌,造成3人死亡,16人受伤的重大伤亡事故。
施工总承包单位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等级由一级降为二级,安全生产许可证被暂扣90天;劳务分包单位被停止投标资格90天,并建议将其主项砌筑作业分包
资质等级由一级降为二级;停止监理单位的投标资格60天,提请建设部吊销该项目部项目经理职业资格证书,5年内不予注册。事故涉及的其他责任人员被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理。
(二)原因分析
1、技术原因
(1)临建用房拆卸作业前未制定技术方案;安全技术交底内容中虽提出加设剪刀撑作为拆卸过程中钢架的临时固定措施,但未明确加设剪刀撑的位置、数量、方法等具体事项,使得安全技术交底不具可操作性。
(2)作业人员在拆卸临建用房过程中,未遵循规程所要求的先安装件后拆卸、后安装件先拆卸的原则,且在未按安全技术交底要求对房屋钢架采取加设剪刀撑临时固定措施的情况下,三层房屋同时进行拆卸作业,导致房屋水平失稳,最终酿成事故。
2、管理原因
项目经理不具备项目经理资格;现场管理混乱,以包代管;工程监理末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1)总承包单位在中标后,将该工程的项目经理换为只有项目经理培训证、末取得项目经理资质证书的白某,从而使该项目主要领导者在不具备资格的情况下,组织管理项目部工作。
(2)现场管理混乱,安全管理不到位。项目部只对劳务队一名工长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而末按规定向劳务队伍的作业人员直接交底,致使作业人员在不了解作业程序和危险因素的情况下盲目作业;拆卸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不到位,对发现末按安全技术交底要求从上至下逐层拆卸、末加设剪刀撑的临时固定措施、三层房屋同时有人进行拆卸作业等严重违章行为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制止。
(3)现场监理人员末履行监理职责。现场监理人员发现作业人员进行临建用房拆卸作业后,未履行监理责任,既没有向施工单位提出制定施工方案及相关安全技术措施要求,也没有制止施工单位的严重违章作业行为。
(三)事故教训
这是一起由于未按要求制定技术方案和操作不规范引发的重大责任事故。
1、劳务分包单位在该项目的劳务队负责人,在未落实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情况下,盲目指挥作业人员进行临建用房拆卸作业,对事故发生负有直接责任。劳务队架子工长负责临建用房拆卸工作,末落实安全技术交底要求,对事故的发生亦负有直接责任。
2、总承包单位该工程项目负责入,在不具备项目经理资格的情况下组织工程施工,从技术措施到现场作业疏于管理,对事故的发生负有直接责任;总承包单位项目土建工长赵亮,负责临建用房拆卸作业安排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发现作业人员未按安全技术交底要求加设剪刀撑作为临时固定措施后,未能立即要求作业人员停工整改,对事故的发生亦负有直接责任。
3、总承包单位总经理违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规定,明知白某不具备项目经理资格而末予以纠正,对事故的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总承包单位项目安全员,在临建用房拆卸现场检查过程中,发现作业人员未按安全技术交底要求加设剪刀撑的临时固定措施后,未要求作业入员停工整改,对事故的发生负有直接安全管理责任。总承包单位
项目技术负责人对临建用房拆卸作业末组织编制技术方案,对安全技术交底审查不严,未对作业现场实施技术指导,对事故发生负主要技术管理责任。
4、监理有限公司现场总监,在临建用房拆卸作业中,没有履行监理职责,对事故发生负有监理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依据事故原因分析,上述人员受到相应责任追究和处理。
(四)预防对策
1、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要求,加强对作业人员宿舍、办公室等临建用房的安全管理,进一步落实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加强对建筑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使其了解掌握相关标准、规范的内容和要求,并贯彻到日常管理工作中。
3、加强对已实施的标准、规程的宣传,规范涉及危险性较大的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和要求,以提高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的针对性。
4、加强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通过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保证安全技术交底内容必须落实到每一位参加施工的作业人员,使其知道施工中安全技术措施的具体内容以及如何保证其实施。要进一步落实技术部门的管理职责,明确安全技术交底中技术部门负责监督落实的内容和管理责任,加强安全与技术部门在现场管理中的协调与配合。
5、进一步明确总包单位对工程分包队伍,特别是对劳务队伍的管理职责。通过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着力解决
“以包代管、只包不管”的问题。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实做好对劳务人员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和考核工作。
6、施工作业现场要配备足够数量的安全、技术、质量等专业管理人员,明确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加强对作业人员施工过程的管理,发现各类事故隐患要立即监督整改。同时,要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失职和违法、违规行为。
(五)专家点评
这起事故因施工作业人员在拆卸临建用房时,未能按“先安装件后拆卸、后安装件先拆卸”这一基本原则进行拆卸作业,再加上未按安全技术交底要求加设剪刀撑作为临时固定措施,使得这一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故得以发生。追究其根源,主要在于管理混乱,以包代管。项目经理不具备项目经理资格难尽其责;土建工长,项目安全员、项目技术负责人、现场总监亦严重失职。一是末组织编制临建用房拆卸作业技术方案;二是技术交底不符合要求,达不到让每位参加拆卸作业的人员知道施工中安全技术措施的具体内容,以及如何保证其实施这一目的;三是总包单位、劳务分包单位、监理单位均疏于监管。看似简单的工程往往隐藏着危机,这一事故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案例八:北京市海淀区“02.21”临建房屋坍塌事故
一、事故简介
2006年2月21日,北京市海淀区某仓储用房工程施工
现场的临时活动房在拆除过程中,发生坍塌,造成3人死亡、16人受伤。
该活动房南北长24m,东西宽5m,高9m,是一座3层的轻钢结构外挂水泥石板活动房。当日,该工程总承包单位安排的施工人员已将3层屋面板及2、3层墙板拆除,仅剩1层墙板及1、2层顶板未拆。午饭后,32名施工人员继续进行拆除作业,13时左右,该房屋在拆除过程中突然发生坍塌。
根据事故调查和责任认定,对有关责任方做出以下处理:项目经理、土建工长、劳务队负责人等4名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总包单位主要负责人、现场总监理工程师、项目技术负责人等6名责任人受到记过、警告、留厂察看等行政处分;总包、分包、监理单位分别受到降低施工资质等级且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90天、停止投标资格90天、停止投标资格60天等行政处罚。
二、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1)临建用房拆卸作业前未制定专项方案。安全技术交底内容中虽提出加设剪刀撑作为拆卸过程中钢架的临时固定措施,但未明确加设剪刀撑的位置、数量、方法等具体事项,使得安全技术交底不具可操作性。
(2)施工人员在拆卸临建用房过程中,未遵循规程所
要求的先安装件后拆卸、后安装件先拆卸的原则,且在未按安全技术交底要求对房屋钢架采取加设剪刀撑临时固定措施的情况下,3层房屋同时进行拆卸,导致房屋水平失稳,最终酿成事故。
2、间接原因
(1)总承包单位在中标后,将该工程的项目经理换为只有项目经理培训证、未取得项目经理执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而使该项目主要领导在不具备资格的情况下,组织管理项目工作。
(2)现场管理混乱,安全管理不到位。项目部只对劳务队一名工长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而未按规定向劳务队伍的施工人员直接交底,致使其在不了解作业程序和危险因素的情况下盲目作业。拆卸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不到位,对发现未按安全技术交底要求从上至下逐层拆卸、未加设剪刀撑、3层房屋同时有人进行拆卸作业等严重违章行为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制止。
(3)现场监理人员未履行监理职责。现场监理人员发现作业人员进行临建用房拆卸作业后,未履行监理责任,既没有向施工单位提出制定施工方案及相关安全技术措施要求,也没有制止施工单位的严重违章作业行为。
三、事故教训
1、总承包单位负责人违反《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
例》规定,委派不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担任项目经理;总承包单位项目安全员,在临建用房拆卸现场检查过程中,发现作业人员未按安全技术交底要求加设剪刀撑作为临时固定措施后,未要求施工人员停工整改。项目技术负责人对临建用房拆卸作业未组织编制技术方案,对安全技术交底审查不严,未对作业现场实施技术指导。
2、总承包单位项目负责人,在不具备项目经理资格的情况下组织工程施工,从技术措施到现场作业疏于管理;负责临建用房拆卸作业组织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的土建工长,发现施工人员未按安全技术交底要求加设剪刀撑作为临时固定措施后,未能立即要求施工人员停工整改。
3、劳务分包单位的劳务队负责人,在未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情况下,盲目指挥施工人员进行临建用房拆卸作业。架子工长负责临建用房拆卸工作,未落实安全技术交底要求。
4、监理单位现场总监,在临建用房拆卸施工过程中,没有履行监理职责。
四、专家点评
这是一起由于违反施工技术规范、施工管理混乱而引发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事故的发生暴露出施工单位从技术措施到作业管理存在严重缺陷等问题。我们应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强化落实安全技术规范。建设工程应加强对施工人员宿舍、办公室等临建用房的安全管理,进一步落实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同时加强对《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的宣传和贯彻落实,规范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安全技术交底的内容和要求,以提高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的针对性。
2、切实加强安全技术管理。通过加强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的管理,保证交底内容落实到每一位施工人员身上,使他们掌握施工中安全技术措施的具体内容,以及保证措施得到实施的方法。同时,要进一步落实技术部门的管理职责,明确安全技术交底中技术部门负责监督落实的内容和管理责任,加强安全与技术部门在现场管理中的协调与配合。加强对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使其了解并掌握相关标准、规范的内容和要求,并贯彻到日常管理工作中。
3、进一步明确总、分包管理责任。总包单位应进一步明确对分包单位,特别是对劳务分包单位的管理职责。通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着力解决“以包代管、只包不管”等影响安全生产工作的普遍性问题。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实做好对施工人员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和考核工作。
4、依法配备安全管理人员。施工现场要依照《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
备办法》(建质[2008]91号)等有关规定配备足够数量的安全、技术、质量等专业管理人员,明确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发现事故隐患要立即监督整改。同时要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管理、施工人员的失职和违法、违规行为。
装修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案例 篇5
一,装修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案例
案例1 IN422011 施工顺序的确定 【背景材料】
某装饰公司承接了某公寓装饰装修工程后,在其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了: 施工展开程序
(1)先准备后开工;(2)先围护后装饰;(3)先室内后室外;(4)先湿后干;(5)先面后隐;(6)先设备管线,后面层装饰.2.室内首层装饰工程的施工顺序
清理,放线→安装门框→墙面石材→水电管线安装→地面石材→安装吊顶龙骨→安装纸面石膏板→安装灯具,喷洒头→安装踢脚,饰板,门→局部顶墙涂料→清理验收.【问题】
上述施工展开程序中错误的是哪几项 写出正确程序.上述室内装饰工程施工顺序中有何错误 写出正确的顺序安排.案例2 IN422014 施工平面布置图的安排 【背景材料】
某单位工程装饰装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如例图2-1所示.【问题】
平面图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麽
指出例图2-1不合理的布置,应如何修改
案例3 IN422012 组织机构的确定和劳动力的配备 【背景材料】
某装饰公司承接了一单位工程装饰装修任务,经过研究确定了装饰装修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并确定了编制程序如下.编制内容 工程概况 施工部署 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各种资源需要量计划 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编制程序: 熟悉审查图纸,进行调研→计算工程量→编制施工进度计划→设计施工方案→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编制各种资源需要量计划→确定临时生产,生活设施→确定临时水,电管线→计算技术经济指标.【问题】
上述装饰装修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缺少什麽内容
上述编制程序有何错误 请写出正确的编制程序.案例4 IN422012组织机构的确定和劳动力的配备 IN422013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选择 【背景材料】
某施工单位受建设单位委托承担了北方某饭店室内装修工程项目的施工任务,并签订了施工合同.工期为2003年10月1日至2004年4月30日.建设单位口头提出,要求施工单位3日内提交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中的部分内容如下.编制依据
招标文件,答疑文件及现场勘查情况.工程所用的主要规范,标准,规程,图集:《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20209-95),《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工程概况 施工部署
内装修工艺流程图: 施工方案及主要技术措施 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 木作施工要求和方案 地面石材工程
墙面干挂大理石施工方案 涂料工程 裱糊工程
装饰木门施工技术要求及施工方案 油漆工程 地砖粘贴工程 地毯工程
5,施工工期,施工进度及工期保证措施 6,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7,项目班子组成
8,施工机械装备及人员装备 9,消防安全措施 【问题】
你认为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中有哪些不妥,为什麽
你认为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有无缺陷 请补充完整.内装修工艺流程是否合理 请给出正确的施工工艺流程.二,IN422020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进度控制计划案例 案例5 IN422021 单位工程综合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背景材料】
某装饰工程项目分三段施工,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分为: 吊顶3天/段→顶墙涂料2天/段→铺木地板1天/段.施工流向为:Ⅲ段→Ⅱ段→Ⅰ段.【问题】
1.绘制时标网络计划(双代号)2.计算各工序的时间参数
3.当项目进度计划实施到第7天结束时,检查发现第Ⅱ段吊顶,第Ⅱ段顶墙涂料正待开始,第Ⅲ段顶墙涂料刚刚完成,第Ⅲ段木地板正待开始.试在时标网络计划图上标注实际进度前锋线,并分析所检查的结果是否正常.案例6 IN422022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背景材料】
某装饰公司承接了一写字楼室内装饰工程项目.该工程包含门窗,吊顶,地面,轻质隔墙,饰面砖,涂饰,细部等装饰分项工程及相应的水,电安装工程.例表6-1表示了该工程各项工作间的逻辑关系及作业时间: 【问题】
编制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标出关键线路.若增加资金投入15000元的情况下,可完成下面任何一项任务:(1)减少活动5的时间2天;(2)减少活动3的时间2天;(3)减少活动7的时间2天.如果工期每缩短一天,可节约10000元.请问应该选择哪几项工作来实现最短工期的目标
案例7 IN422023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优化 【背景材料】
某办公楼的室内外装修工程,现场情况如下:结构工程完成,屋顶防水,设备管道,室内隔墙及门窗未做.施工时间在冬季,室外环境温度为-3℃,室内温度为2℃.施工要求:内墙做法是一层为中级抹灰和普通抹灰,标准层为裱糊工程,顶层为高级抹灰;会议室为木制清漆;各层均有吊顶;外墙采用干粘石做法.【问题】
根据上述工程的情况,请确定室内装饰工程的施工顺序,及各种抹灰工程所要求的室内外温度,并指出哪些做法不宜.案例8 【背景材料】
某钢筋混凝土大板结构的建筑,内隔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在设计无要求的情况下,其抹灰工程均采用了水泥砂浆抹灰,内墙的普通抹灰厚度控制在20mm,外墙抹灰厚度控制在40mm,并加入函氯盐防冻剂,窗台下的滴水槽的宽度和深度均不小于6mm.【问题】
在上述的描述中,有哪些错误,并做出正确的回答.案例9 【背景材料】
南方某综合性写字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中一层为办公室,二层为多功能厅,经常进行各种会议和文艺演出活动,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声问题,一层办公室吊顶采用双层石膏板,二层楼面采用木龙骨双层木地板,中间舞池部分采用现制水磨石楼面.在施工过程中,吊顶的次龙骨间距控制在600mm,面层板与基层板的接缝重合,并在同一根龙骨上固定,石膏板采用多点同时作业固定.二层多功能厅楼面,木地板部分采用50mmX50mm木龙骨中距400mm做防腐处理,18mm厚松木毛地板,背面刷防腐剂45°斜铺,上铺卷材防潮一层,50mm×18mm长条硬木企口地板,背面刷防腐剂,中心舞池部分采用现浇水磨石楼面.【问题】
根据上述的描述,请指出施工做法的错误,并给出隔振,隔声应采取的正确做法,画出楼面木地板,水磨石的构造图.案例10 IN422014 施工平面布置图的安排 【背景材料】
某室内隔断墙为防火墙,高5m,外贴釉面砖,采用通贯系列轻钢龙骨安装两道,石膏板横向铺设与沿顶沿地龙骨固定,沿石膏板周边固定螺钉间距400mm,螺钉与板边缘的间距20~25mm,石膏板离地面10mm.在贴釉面砖之前,将板缝用嵌缝腻子嵌填密实,釉面砖在冬季施工时,在温水中浸泡1小时晾干后用掺入不大于水泥重量20%的石膏水的水泥砂浆镶贴.施工须分两端施工,每段施工自上而下进行.砖的排列两侧各有一行非整砖,电气面板处用非整砖拼凑镶贴.【问题】
在上述的施工过程中,哪些做法是错误的,请指出并改正.案例11 IN422023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的优化 【背景材料】
某室内墙面,门窗油漆工程:工程基体为木制品,采用聚酯清漆,进行高级清漆做法.施工时,木制品含水率14%.施工工艺如下: 磨砂纸→润粉→磨砂纸→第一遍刮腻子→磨光→刷油色→第一遍清漆→拼色→磨光→第二遍清漆→磨光→第三遍清漆→磨光→第四遍清漆→磨光→第五遍清漆→磨光→打砂蜡→擦亮.【问题】
上述描述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指正.案例12 IN422039 幕墙工程 【背景材料】
有一施工队安装一大厦石材幕墙,石材原片进场后在现场切割施工.施工队进场后首先以地平面为基准用水准仪和50m皮卷尺进行放线测量;在安装顶部封边(女儿墙)结构处石材幕墙时,其安装次序是先安装中间部位的石材,后安装四周转角处部位的石材;在施工中由于库存不够,硅酮耐候密封胶采用不同于硅酮结构胶的另一品牌,其提供的试验数据和相容性报告,证明其性能指标都满足设计要求;施工完毕后通过验收,施工质量符合验收标准.【问题】
施工队进场后放线测量的基准对不对,为什麽
放线使用的测量仪器和量具是否正确,为什麽
顶部封边(女儿墙)结构处石材幕墙的安装顺序对不对,为什麽
硅酮耐候密封胶的采用是否正确 硅酮耐候密封胶除了提供常规试验数据和相容性报告外还应提供什麽试验报告
案例13 IN422039幕墙工程 【背景材料】
有一施工队安装一大厦玻璃幕墙,其中一处幕墙立面,左右两处各有一阳角.由于土建施工误差的原因使得该立面幕墙的施工实际总宽度略大于图纸上标注的理论总宽度,施工队采取调整格的方法,将尺寸报给设计师,重新修订理论尺寸后完成安装.在安装同一层面立柱时,采取了以第一根立柱为测量基准确定第二根立柱的水平方向分格距离,待第二根立柱安装完毕后再以第二根立柱为测量基准确定第三根立柱的水平方向分格距离,依此类推,分别确定以后各根立柱的水平方向分格距离位置.防雷用的均压环与各立柱的钢支座紧密连接后与土建的防雷体系也进行了连接,并增加了防腐垫片作防腐处理.在玻璃幕墙与每层楼板之间填充了防火材料,并用厚度不小于1.5mm的铝板进行了固定.最后通过施工验收,质量质量符合验收标准.【问题】
由于土建施工误差的原因使得该立面幕墙的施工实际总宽度略大于图纸上标注的理论总宽度,施工队所采取的处理方法对不对 在考虑安装部位时应注意些什麽
同一层面立柱的安装方法对不对,为什麽
在有开启扇的地方,其相邻两根立柱的水平方向分格距离在安装时是负公差还是正公差 为什麽
防雷用的均压环连接形式对不对 为什麽
整个防雷体系安装完毕以后应作哪方面的检验 其检测数据多少为合格
防火材料的安装有无问题 防火材料与玻璃及主体结构之间应注意什麽
三,IN422030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案例 案例16 IN422031抹灰工程 【背景材料】
某饭店进行职工餐厅的装修改造,工程与2003年11月30日开工,预计于2004年1月15日竣工.主要施工项目包括:旧结构拆改,墙面抹灰,吊顶,涂料,墙地砖铺设,更换门窗等.某装饰公司承接了该项工程的施工,为保证工程质量,对抹灰工程进行了重点控制.高级抹灰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例表16-1.项次 项目
高级抹灰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 1 表面平整 4 用2m直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2 阴阳角垂直 2 用2m托线板和尺检查 3 立面垂直 3 4 阴阳角方正 2 用200mm方尺检查 5 分格条(缝)平直 ――
拉5m线和尺检查
为防止墙面抹灰开裂,需要以下措施: 抹灰施工要分层进行
对抹灰厚度大于55mm的抹灰面要增加钢丝网片以防止开裂 对墙,柱,门窗洞口的阳角做1:2水泥砂浆暗护角处理
有防水要求的墙面抹灰水泥砂浆中掺入一定配比的外加剂,施工前进行试配.【问题】
题中所示高级抹灰的允许偏差有无错误 请指正.防止墙面抹灰开裂的技术措施有无不妥和缺项 请补充改正.抹灰工程中需对哪些材料进行复试 复试项目有哪些
冬施条件下,对墙面抹灰工程施工要有何种技术措施
根据《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2001)第4.2.4条规定,抹灰工程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表面的抹灰,应采取防止开裂的措施.当采用加强网时,加强网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为____.A.50 50 B.100 100 C.150 150 D.200 200
6.根据《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2001)第4.2.10条规定,滴水槽的宽度与深度为____.A.5×5 B.10×10 C.15×15 D.20×20
7.小型砌块填充墙与混凝土梁,柱,剪力墙,预埋管道等不同材料交接处,均应沿缝长度方向加铺≥200mm宽钢板网,用射钉将钢板网绷紧,钉牢,做饰面前用建筑胶水泥浆涂刷钢板网(饰面做法随墙面).请将例图中空白处填写完整.四,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案例 五,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案例 案例30 IN422051合同的变更管理 【背景材料】
建设单位与东方建筑装饰工程公司签订了高档公寓的装修工程施工合同,合同工期5个月.【问题】
六,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案例 七,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案例
案例39 IN422070 掌握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背景材料】
某装饰公司承担了某商城的室内,外装饰装修工程,该工程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地上6层,地下1层.施工项目包括围护墙砌筑,抹灰,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地砖地面,门窗,涂饰,木作油漆和幕墙等.在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中标注了: 材料存放区
施工区及半成品加工区 各类消防器材存放区域
场区内交通道路,安全走廊(设明显标志)总配电箱放置区,开关区放置区 现场施工办公室,门卫 各类建筑机械放置区
为运送施工材料,室外装有一部卷扬机.检查时发现操作卷扬机的机工未在,而由一名工人正在操作机械运送一名工人和一车砂子上楼.施工单位在现场的消防通道处堆放了一些施工材料,如水泥饰面砖等,现场消防通道宽度2mm以供人通行;临时供电采用三级配电二级保护,采用漏电保护开关,设置分段保护,合闸(正常)供电的配电箱未上锁,在现场临时照明用电为220V.而在室外脚手架上做玻璃幕墙骨架焊接的一操作人员,既无用火证又无操作证;在木门加工制作处正在使用中的电锯无保护网.室内有一自动扶梯尚未安装,预留洞周边未见保护设施.在三层一房间内,工人正在铺贴地砖,现场昏暗.工人将一碘钨灯灯头放在已做好的吊顶龙骨上用于照明;而在室外脚手架上做玻璃幕墙骨架焊接的一操作人员,既无用火证又无操作证;在木门加工制作处正在使用中的电锯无保护网.【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案例 篇6
一、背景与问题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承担2008年奥运会后向北京供水的重要任务,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并于2008年9月开始向北京供水。但是,作为南水北调总干渠重要附属工程的防护林工程还没有施工。2009年初,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河北段防护林工程开始招标。该工程南起石家庄古运河北至北拒马河,经过河北省境内石家庄、正定县、新乐县、曲阳县、定州市、唐县、顺平县、满城县、易县、涞水县等十个地县,全程约200km,共分三个标段。由于该防护林工程是南水北调绿化第一次招标,吸引了国内100多家园林绿化企业参与,黄河园林公司中标石家庄标段,标段长57.426公里。防护林带布置在渠道两岸渠堤坡角线外侧,每侧宽8m,左、岸需要种植乔灌木25.5万株,合同金额683.8万元。
二、因素分析
(一)该工程招标相对滞后
该项目评标结果公示时已经是3月上旬,我们进场施工的时间是3月15日,当时的气温已经达到25℃以上,已经错过了苗 1
木种植的最佳季节。
(二)施工区域线路狭长,施工条件恶劣
该标段施工战线长度接近60公里,跨石家庄市新华区、正定县和新乐市三个县级行政区、十几个乡镇,地方关系复杂。施工区域与外部全部由防护网隔离,出入口少,个别地段甚至几公里只有一个出口。区域内没有水源,而且渠顶道路只有3米多宽,洒水车辆只能单向行驶。并且右岸渠顶道路的柏油路仅5公分厚,不准10吨以上洒水车辆通行。
(三)交叉施工严重
标段范围内的总干渠由15家国内大型水利水电施工单位负责施工。由于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担负着奥运期间向北京供水的政治任务,赶工期现象十分普遍。因此,15个渠道主体标段都还在进行尾工施工。渠道右岸设计有35千伏专用高压线路,在同一区域也正在施工。按照正常施工顺序,防护林施工基本不具备进场条件。
(四)施工区域安全形势严峻
在2008年供水期间,京石段发生了近10起溺水死亡事故,我们施工期间虽然渠道内没有水,但是每个倒虹吸中都有水,而且在养护期间还要向北京供一次水,安全值守任务艰巨。
(五)工程成本风险大
该项目近60公里的防护林投资683万元,每公里造价仅11万元。而且,在2009年春季,绿化苗木市场价格变化较大,合同内种植的苗木价格、特别是垂柳价格上涨幅度很大。如果不能保证一定的苗木成活率,将给项目带来极大的成本风险。
(六)设计变更多,变更相对滞后
为确保工期,我们进场后就立即组织苗木。但是,原设计中的小青杨已经属于淘汰品种,市场上没有苗源。渠道右岸原设计的是垂柳和馒头柳,但是由于右岸有35千伏专用高压线路,这两个树种不能满足高压线下净空要求。在我们将这些问题提出后,设计变更出来时已经进入4月份,当时的最高气温已经接近30℃。
三、对策与成效
(一)组建精干、高效的项目领导班子
由于该项目是园林公司第一次到省外施工,而且是南水北调的首批项目。公司决定由我全面负责该项目的施工、协调工作,统一协调资金、人员、材料,选派精干人员组建施工项目部。
(二)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由于时间太紧,我们采取各项工作同时展开。一边与各交叉作业施工单位协调解决进场问题,一边确定作业队伍,同时安排人员分别赴各苗源地采购苗木,抢抓施工机遇,督促设计变更,尽可能的将苗木种植时间提前。
由于该工程种植季节较短、施工线路长,在工程施工时,为缩短工期加快施工进度,结合该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全部施工地段按照渠道主体标段划分为六个施工段,分别为S1-S5、S6-S7、S8、S10-S11、S12、S13-S14,设立六个分部,安排六支施工作业队伍同时施工,确保年度施工任务的完成。在缩短工期的同时,每个点或段安排专业质量控制人员,处理好质量和进度的关系,坚决杜绝片面追求进度的现象。
(三)重点解决浇水水源
能否解决新植苗木的浇水问题,已经成为该项目成败的关键。经过充分、反复的实地踏勘,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浇灌方案。利用防护网外侧当地的灌溉机井,将机井的水通过当地的田间渠道输送到施工区域,在每段施工区域内设立多处集水池,用小型汽油泵将水从集水池中分别输送到苗木种植区域,个别没有机井的地段以及应急地段,安排洒水车浇水,保证了当天种植、当天浇水,较好的保证了苗木成活率。
(四)建立高效的苗木供应体系
该工程苗木种植时间仅20天左右,时间非常紧迫,必须确保苗木供应。我们采取的措施是,由市场部负责统一苗木的购置。现场人员统一向苗源地人员发出该批次苗木数量、到场时间等信息,确保该段各类苗木同时到场、同时种植、同时浇水。这样既节约了劳动力,又能保证苗木及时浇水,极大提高了苗木成活率。
四、启示
(一)各级领导的重视是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保障
由于防护林工程施工季节性强,为保证在最佳种植季节完成施工任务,中线局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施工协调会,协调各
方关系,为施工单位解决实际困难,资金支付及时顺畅,有力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建管部门的领导多次到施工一线协调渠道主体、35KV线路等交叉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在施工中帮助协调各方关系,在施工的各个环节高效办理各种手续,保证了工序有序开展。在养护期间,运行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保证了苗木后期的养护工作。
(二)发挥沿线地方群众的优势,是工程顺利进行的前提 该工程由于施工用水,用电,交通均需通过地方协调解决,因此在施工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利于施工现象发生,我方通过做多方调查,采取地方问题地方人员解决的策略,让具有相关能力的地方群众出面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使一系列问题很快得以解决,为工程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建筑工程施工案例 篇7
目前三维动画一直在以迅猛的速度发展, 其制作功能也在不断完善。三维动画以其独特的制作方式, 逼真的质感, 绚丽的色彩, 迷人的光效, 奇异的变形, 强烈的动感令人叹为观止[1]。
近十几年的时间, 从影视片头开始向电视、电影、军事、航天、机械、医疗、交通、建筑、园林、教学、网络、游戏等行业渗透, 并在其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三维动画正在快速地成为计算机图形革命不可忽视的力量[2]。
笔者长期从事三维动画的制作与教学工作, 2005年底参与了贵州电建二公司三维数字模型施工工程的系统管理项目, 负责三维数字模型的建模和三维动画的制作。下面就以一个吊装动画和一个锅炉房管道建模为例阐述三维数字模型与三维动画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效果。
二、设计总体目标
基于三维数字模型施工工程的系统管理总体目标是:创新管理技术手段、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益和效率。
三、三维吊装动画
三维数字模型应用系统最直接的应用效果是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完整的、高度集成的项目设计信息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 工程管理人员可以直接获取原设计信息和将设计信息再加工获得的施工管理信息, 对原设计信息的再加工是工程管理人员对设计信息的深度需求和利用, 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体现。
三维模型的动画模拟在实际工程运用中可以反映出复杂的工程结构及物体的运动, 例如在吊装作业中能够直观反映出整个吊装过程吊物所要行走的路径、吊物的形态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由此可以发现吊装施工方案的不足之处, 起到优化吊装方案的效果。
以1#锅炉钢结构大板梁吊装为例:在锅炉大板梁吊装中, 现场在锅炉左布置一台FZQ1380塔机, 最大起吊能力为63t, 在锅炉右布置一台7300履带吊, 最大起吊能力为47t, 由于大板梁单件最重达78.6t, 大板梁的吊装作业只能采用双机抬吊的方式, 而处于弱式的7300履带吊起升高度有限, 在参与双机抬吊时, 其副臂将与钢结构发生干涉。
通过对1#炉大板梁吊装三维模型动画模拟, 我们发现了整个吊装过程中最危险的干涉点, 吊物运行的路径上需要缓装的钢结构梁也一目了然, 由此确定了缓装的钢结构数量、吊车的布置位置以及行走运动路线, 检验了吊装方案的可行性。
通过对三维数字模型的综合运用, 专业施工人员在编制施工方案前期就对施工结果和在同一区域内各专业交叉施工的真实情况有了直观的了解, 提高了编制施工方案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组织施工时就可以避免由于施工方案的不准确性和由于交叉作业影响而出现的返工、安装缺陷、安全隐患等问题, 从而使我们缩短了施工周期、减少了施工返工率、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
在实际施工中技术交底是必不可少的, 使用三维数字模型系统在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可以更直观、更清楚、更准确的表达交底内容, 帮助施工人员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方案要求, 被交底人可以减少因信息传达错误而给安装工作带来的种种问题, 减少施工返工率、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
四、三维数字模型
二次设计是工程施工单位重要的施工技术工作之一, 设计依据主要是设计单位设计的系统图以及设计手册、规程、规范等。以600MW机组工程为例, φ76以下的热力系统管道、电气热控桥架和热控管路设计是二次设计的主要内容, 施工技术人员根据设计依据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设计, 并在三维数字模型系统平台上将设计结果进行反复校验和修改。
例如锅炉紧急放水与定期排污二次设计管路在校验时发现在16.5m层上方与送粉管道干涉;锅炉房辅助蒸汽管道在K4排柱7.4m层与热工二次设计的电缆桥架干涉;汽机润滑油系统二次设计管道布置不合理等等, 都在三维模型系统中被及时发现, 并对原设计进行了相应的修改, 直到设计合理为止。此项目工程在三维数字模型系统平台上共设计出三个专业120册图纸。三维数字模型系统的使用不仅提高了二次设计的合理性及安装工艺性, 也为管道标准化定置提供了保障, 减少了制造、安装成本和管理费用。
五、结束语
三维数字模型系统, 由于其众多的优点, 在贵州电建二公司所承建的工程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贵州电建二公司各个层次的管理人员从三维数字模型系统推广和应用中, 看到的不仅仅是它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现了多少干涉点、解决了多少实际技术问题, 更大的收获是让管理人员们发现了新技术应用的管理思维, 拓展了企业的管理思路。新技术的应用需要利用系统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来管理, 新技术的应用也必然带来管理的变革, 没有对基于三维数字模型施工工程的系统管理, 新技术的应用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
通过这一过程, 大家更深刻的认识到, 提高施工工程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创造经济效益的途径不是唯一的, 只要不断的努力探索, 就能找到更多、最好的途径。三维数字模型系统应用对企业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使企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大大加快。
摘要:三维数字模型应用系统最直接的应用效果是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完整的、高度集成的项目设计信息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 工程管理人员可以直接获取原设计信息和将设计信息再加工获得的施工管理信息, 对原设计信息的再加工是工程管理人员对设计信息的深度需求和利用, 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体现。三维数字模型系统, 由于其众多的优点, 我们到的不仅仅是它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现了多少干涉点、解决了多少实际技术问题, 更大的收获是让管理人员们发现了新技术应用的管理思维, 拓展了企业的管理思路。
关键词:三维数字模型施工工程,三维动画,吊装作业,三维数字模型
参考文献
[1]陈尚春编著.3ds max5动画制作专家之路.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6
《地暖施工设计说明》案例解析 篇8
关键词:施工设计 地暖工程 采暖系统
DOI:10.3969/j.issn.1672-8289.2010.09.025
一、 工程概况
东方广场住宅楼一期1~19号楼,建设地点为河北省唐山市,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含普通住宅楼及花园洋房,小区内设有幼儿园。
二、 设计范围
室内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分集水器以下部分)。
三、 设计依据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国家行业标准JGJ142-2004。
《住宅建筑采暖分户控制、热表计量技术规程》DB13(J27-2000)。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技术规程》河北省建设标准DB13/T(J)28-2000。
《东方广场住宅楼一期工程地暖设计施工招标文件》及相关建筑图纸文件。
四、 设计参数
1、冬季供暖室外设计温度:-10℃,冬季室外最多风向平均风速3.0m/s。2、室内计算温度:卧室、起居室、餐厅、书房均为20℃;厨房14℃;卫生间22℃。3、地面材料:卧室、起居室、餐厅、书房均为木地板,其他按瓷砖考虑。4、采暖耗热量指标为60.6W/㎡,墙体传热系数0.92W/㎡.K,门窗传热系数2.7 W/㎡.K,屋顶传热系数0.64 W/㎡.K。
说明:1、查取规范规定数据时,要综合考虑该工程具体地理位置的气象参数及最近几年的实际供暖参数。保证设计的精确性。2参考规范的同时以甲方要求为准。3、考虑了家装的普遍趋势。4、根据甲方提供的房屋性能参数确定。
五.采暖设计
1、本图尺寸:管长、标高以米计,其它以毫米计。
2、该工程设计为集中供热地板采暖系统,热媒供回水温度为:60-50℃,供回水温差为10℃,设计平均水温55℃。按连续供热设计,入口装置设于室外地沟内,可参见河北标准DBJT02-26-2000J冀00N01 18页《热水采暖入口装置》施工。
3、供暖系统形式:分户式双管系统,户内为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每户预留热计量装置的位置。
4、地板采暖系统中,房间的盘管采用回字形布置方式,地面上的固定设备和卫生器具下,不应布置加热管道。
5、地板表面设计温度为 24-26℃,管内热媒流速不低于0.28m/s,单回路设计水流量不低于200kg/h;截止到分集水器前阀门处供回水压差小于30Kpa。
说明:采暖设计中按照房间热负荷的需要考虑户间传热,供暖方式等因素确定盘管间距,进行盘管图绘制时要根据成形盘管图二次调整盘管间距确定最后方案。盘管图的绘制中首先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同时考虑分室控制和水力平衡,最后是美观性。当分室控制和水力平衡相冲突时,最大程度的保证分室控制,局部用来调节平衡,即主管控制室温,从管调整平衡。(如下图)回字型的盘管方式使地板散热更加均匀,充分提高了地板采暖的舒适度
六、施工材料
1、加热盘管管材:采用日泰PE-Xaφ20×1.9。
2、分集水器规格:回路数≤5,采用FSQ-DN25-φ20铜制分集水器;回路数>5,采用FSQ-DN32-φ20铜制分集水器
3、绝热层材料:采用厚度为40mm低密度发泡水泥;沿墙伸缩缝采用厚度为20mm聚苯乙烯膨胀伸缩板条;填充层伸缩缝采用厚度为10mm聚苯乙烯膨胀伸缩板条;填充层采用厚度为40mm,1:2.5-3水泥砂浆。
说明:1、管材一般由设计方建议,甲方指定,规格及壁厚根据工作压力确定。常用地暖管材还有PE-RT、PB管。
2、通过水力计算得到流量后确定分水器规格,
七、施工要求
1、加热盘管每个环路为一根管,中间不允许有接头,加热盘管于发泡水泥绝热层上以钢丝卡固定于绝热层上,每个弯曲部位设两个固定管卡间距在0.2-0.3m之间,直管段不大于0.7m设一个固定管卡,加热盘管弯曲半径不应小于8d,若弯曲半径小于8d时,180°弯做法如下:
2、分集水器的安装见“地板采暖分集水器安装详图”。(略)
3、地板采暖安装参见“地板采暖地面做法详图(略)
4、绝热层施工要求:室内除阳台外均采用低密度发泡水泥(AIR-MORTAR),其质量技术指标应符合:
5、管道系统施工要求:室内地板采暖的施工应在建筑封顶后或室内土建装修完成后,与地面施工同时进行,并不宜冬季施工(环境温度不低于5℃);施工过程中不允许重压已铺设好的管道;
安装间断或完毕的敞口处,应随时封堵;系统正式通水前,先对采暖主干道及户内加热管的每一通路逐一进行冲洗,至出水清净为止;主干道打压后再与室内集配装置接通,以防赃物进入。
(1)、地板采暖区域整体施工面积超过30平方米或长边超过6米时,水泥砂浆填充层应设置间距小于6米,宽度等于10毫米的伸缩缝,缝中填充厚度为10毫米聚苯乙烯膨胀伸缩板条。
(2)、在水泥砂浆浇注前首先需设置伸缩缝位置,在加热管穿越伸缩缝处及过门口处加装长度≥150毫米的φ25波纹伸缩套管
(3)分集水器部位管道及管道间距<100毫米部位需要加装φ25波纹隔热保护套管。
6、地暖填充层施工要求:浇注厚度为40毫米,1:2.5-3水泥砂浆填充层。
7、室内地暖管道系统试压:浇注水泥砂浆填充层之前和水泥砂浆填充层养护期后,应分别进行两次系统水压实验。冬季进行水压实验时,应采取有效的防冻措施,或进行气压实验,系统的水压实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实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且不應小于0.6MPa.
(2)水压实验之前,对试压管道及构件应采取安全有效的固定和保护措施。
(3)水压实验的步骤:
A,经分水器缓慢注水,同时将管道内气体排除。
B,充满水后进行水密性检查。
C,采用手动试压泵缓慢加压,升压时间不得小于15分钟。
D,升压至规定实验压力后,停止加压,稳压一小时,观察压力下降不大于0.05MPa,且连接部位不渗、不漏为合格;并要求在保持该压力的情况下浇注填充层。
8、地板采暖系统未经调试,严禁运行使用。
9、调试时初次通暖应缓慢升温,先将水温控制在25~30℃范围内运行24h,以后每隔24h升温不超过5℃直至达到设计水温;调试过程应持续在设计水温条件下连续通暖24h并调节每一通路水温达到正常范围。
10、凡本说明未叙之处,均需严格按照国家行业标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2004及《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2-2002执行。
作者简介:
【建筑工程施工案例】推荐阅读: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例08-30
建筑工程案例分析10-06
建筑施工数据分析案例05-26
某装配式建筑施工案例07-03
工程施工管理建筑工程05-29
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06-27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06-08
建筑工程施工建议06-14
建筑工程模板施工06-30
建筑工程施工监测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