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创意,我们不能替消费者做决定

2024-05-30

做创意,我们不能替消费者做决定(通用2篇)

做创意,我们不能替消费者做决定 篇1

没人可以替你做决定

十八岁以后,我的路我要自己走。

记忆中,这是我对我爹说过较狠的一句话。

说完这句,我和他都愣在原地,谁也没吱声。

老实说,我一直都不是一个太叛逆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做过大逆不道的举动。

我没有像别的孩子那样,辍学不念到军队当兵,也没有拿着父母的钱任意挥霍,更没有说走就走背着吉他去流浪。

高中时的我,像其他的学霸一样,所有的决定都是父母做主,包括穿着,包括朋友。

但报考志愿的时候,我和家里人发生了剧烈的冲突。

按我爹的想法,我应该贴着分数报,尽可能报一个分高的理工科,毕业好找工作,一副理所应当、耀武扬威的气势。

而我自己,偏偏在高考前厌恶了理工科,发了疯一样,一心想报文科专业。

我不知道当时哪儿来的勇气,也不知道这决定是否妥当,总之发报考单的当晚,我赌气说了那样一句话。

过了一晚,第二天当我真正翻开志愿单,发现从提前批,到第一批、第二批全是选项的时候,我开始认怂了。我渐渐从任性之中恢复了理智。

所以等真正涂写志愿的时候,我跟我爹说,我还是填你给我选的学校和专业吧。

本以为他会因为我的顺从而高兴,至少也得小酌一杯,但他没有。

当着我的面,他拿起两本厚厚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慢慢地用牛皮纸包上,捆好,然后走进卧室,放进书桌抽屉里,收起。

末了,他郑重地对我说:从今往后,你的事情你自己做主吧。

一直“被决定”的我,突然之间听到这话,最直接的反应不是兴奋,而是胆怯、心慌。这种态度,和赌气时说出“我自己的路我自己走”时完全不同。

再看我爹,眉头紧锁。他说,想了几天他也想清楚了,就算最后帮我填好了志愿,可最终上大学的那个人是我;他无法替我承担。

剩下拉锯式的交谈细节,都记不太清了,反正我当时的确是很无助,也对他的撒手不管表示了极大的不满。但没有办法,志愿马上要交,我必须从抽屉里拿出“志愿填报指南”,用了一整晚的时间,尽量把第一、第二志愿全部填满。

即便到头来,我仍按我爹苦心调研的结果填报了志愿,但那仍是我大学以前,做过最重大的决定了。看起来有点荒唐,有些残酷,却令我终身难忘。

我承认,在那件事以后的一年多的时间,我是记恨于他的。

我无法理解他莫名其妙的撒手不管,更无法理解,他竟然真的把我十八岁以后的路,完全交给我一个人走。

大学我说我要买吉他,他不干涉,说只要我可以坚持学下来就成。

我说我想投钱炒股票,他不过问,只提醒我记得留些钱吃饭就好。

甚至有一次我和别人约架被他知道,他也没有管我,只是淡淡地提醒我,成年人犯罪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如此明了,深刻。

当时我的心态,多少有些赌气的成分。但随时时间推移,他越是这样,我倒越可以认清现实,做事也变得谨慎起来。

因为我知道,再也没有一个人,可以帮我出面做主,再也没有一个人,可以替我承担结果。任何事情,必须要自己来扛。

随着自己慢慢成长,当一次次独自判断、理智分析后的决定让我尝到甜头的时候,我开始感恩他当时的果断。若不是他那时放手不管,我仍要大费周章,在社会上多走些弯路的。

的确,做决定的时候,我们都希望有人可以给我们一个理由,有人支持,哪怕有人反对也是好的。我们并不是真正想要听取对方的意见,意见在这个时候并不是很重要。我们更多是需要一个命令,以及可以和你一起承担结果的人。

然而,是不是非要有这样的人出现,听到了鼓励的话,你才肯鼓起勇气去选择?有时等到了这个可以和你共同承担后果的人,最终的局面,又有谁可以替你收摊?

当读者让我帮他选择的时候,我通常回复:我可以帮你分析,但决定仍是要靠你自己。

暂不说情感问题变化多端,即便是职业的情感专家,也无法从你的只言片语中获得解决的问题的有效方法,而是即便我帮你做出了一个决定,最终的事态也需要你来面对和承担。所以,这并非敷衍。

我更希望我的故事,可以给你提供一些视野和经验,于生活之外,让你看到解决问题的另一种可能。

我在北京有一个唱民谣的朋友,至今徘徊在各个酒吧,默默无闻。

他说背着吉他北上,绝大部分原因,是当年一起玩音乐的朋友都特看好他,也呼吁他过来闯荡。

可当他发现偌大的北京,竟听不到他一声高歌的时候,他才发现,怂恿自己过来的那帮孙子,没一个能站出来帮自个儿喊两声。

没有人可以替你做决定,除你之外,皆是旁观者。那次,我是彻底懂了。

我们何时替父母做决定 篇2

第一次是小伙子单独来看房,当然小伙子一人说了不算,约好第二次看房带上老妈和丈母娘。二老都在湖南。让我意外的是,这一家人真是雷厉风行。两天后的周五晚上,我接到中介公司的电话:俩妈刚到北京,要来看房。好吧,这样的热情总是让人无法拒绝。

特别要说的是小伙子的“小女友”。小女友在俩妈盯着房子的时候,只盯着自己的手机。第二天,一直到交完订金,未来的婆婆递过协议书,姑娘也只是瞟了一眼:你们定吧。

接下来还有很多手续要走,比如做资金监管,比如面签,小女友都没有出现。当然,我也没有悉数到场,只是小伙子很健谈,我很快拼凑起他们的信息:婚房是两家各出一半首付,俩妈是全权代表;在5月,俩人会在老妈选下的良辰吉日去领结婚证;因为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双方父母支持他们生两个孩子,第一个随父姓,第二个随母姓。

我能想象,两位老妈在返程的火车上,一定欢欣鼓舞:搞定了一桩大事。至于下一桩大事是什么,她们估计已经在谋划了。

俩小年轻的不谙世事让我想到自己被“包办”的日子。

老爸喜欢说起,他替我做的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就是报考大学。报考志愿表都已经由学校统一交上去了,老爸一个转念,非要取回来重新填报。那种坚持,当时的我都不太能理解。

他还替我做过许多决定。比如,高中时喜欢我的一个男生被老爸挡在门外,老爸似乎比现在高大许多,那个男生突然就显得弱小而没有立场。还有转学。我是不乐意转学的,在老爸的威逼利诱下,我还是收拾收拾书包,离开读了4年的小学。那个时候我直接就相信老爸的决定是英明的,老爸也无比笃定,觉得自己就站在正确那一边。

老爸对我的绝对影响止步于结婚。

我们生活在两座城市,相隔千里。很快,老爸就知道,他所掌握的信息不再全面,他的生活经验也不再能够胜任“家庭智囊团主席”这个职位。每当我们征求他意见的时候,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决定”。出于习惯,我还是会在事前问一下老爸,事后做一下情况说明。

等我长到30岁的时候,发现老爸更喜欢站在儿女的后面。在机场,像小朋友一样紧紧跟着你,在被检出一瓶水一把小刀的时候,显得有点抱歉。在医院,被护士医生怠慢,你挺身而出后情况逆转,他立刻变得好踏实。老爸对这个世界的“隔”,你看在眼里之后,很自然地就冲到了他的前面。

就在刚刚过去的那个年头,我替父亲做的最大的决定跟疾病有关。当你突然对一些医学专业术语脱口而出的时候,那么通常很不幸,就是你的家人中招了。关于父亲心脏上的毛病,医生列举了各种可能,你吃透了,其实很容易做出适合的选择。而麻烦常常是,你首先被风险吓住了,变得不再理性。父亲在这件事上,给予了我们做儿女的无限信任。

我也同时替老妈做决定。比如什么样的装修风格更符合趋势,比如哪款电饭煲可以预约煮饭,比如什么样的衣服会不太有年龄感。老妈不再打击我,她觉得我的意见无比权威。我小时候她可不是这样,当我站在橱窗面前对一件衣服赞叹不已的时候,她一定会说,难看死了。至于真的难看还是假的难看无可考,总之,我的意见一点也不重要。

终于轮到我替可爱的老爸老妈“做决定”。诸如关于旅行,关于居所,关于理财,关于选购一些比较重要的东西。

我发现,当你很慎重地说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们通常要反抗。你说,老爸,你必须戒烟,他会给你无数的反例,告诉你抽烟的人一样可以活得很健康。当你很认真地提议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们通常不置可否。你说,多出去旅行,你看别人父母的生活态度。俩人都不干了:这是我们自己的事儿,不出门不也好好的。但是,当你只是提出一些“仅供参考”的建议,同时明确表达自己的倾向,并且对他们接下来的举动持无所谓态度的时候,他们反而最听你的。

有点像我6岁女儿的逻辑。

举棋不定的时候,允许你给几个选项。在想做和不想做之间,有一个弹性地带,当然只听符合自己意愿的。当你说“你自己决定吧”,这个时候她才真正关注你的意见。而当你处心积虑想要影响她的时候,她会提出严重抗议:妈妈,你给的选项太不全面了!

上一篇:语文高考作文名人名言素材下一篇:六好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