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规章制度

2024-10-06

制造企业规章制度(精选8篇)

制造企业规章制度 篇1

薪资制度——机械制造企业

一、工资制度及分配形式

职工全部劳动报酬由6部分构成:

1、底薪即基本工资。

伖辜*

实际是纵横交错的岗位等级工资制。纵向分为十六等,一等最低,十六等最高,每个岗一般只对应一个等,分别为:

一等:试用期人员

二等:工人一般工种

三等:工人重体力和技术岗位 办事员

四等:工人高技术岗位 办事员

五等:工人技术能手 主办

六等: 副科长

七等: 科长

八等: 副经理

九等: 副经理

十等: 写字楼员工 经理

十一等: 总监

十二等: 协理

十三等: 总经理助理及副总经理

十四等: 总经理助理及副总经理

十五等: 总经理

十六等: 兼任董事的总经理 横向上每等确定若干级,由于“级”是可以依据职工年资每年升的,因此,“级”数实际上可以多达几十个,只要不升迁职务(岗位),又完成了本岗位任务,每年都可用升“级”来增加工资。级差大小因“等”而异,“等”越高级差就越大。

?底薪的支付

a、定等定级首先依据职工所在职务、岗位、工种,初定岗位(职务)或新提升职务一般都定对应“等”的一级;其次看职工在岗位上的业绩及表现出来的才能,有些可以直接定较高的“级”。

b、底薪按实际状况支付,缺勤时相应扣减底薪。

c、底薪也可用“超产奖”形式加发。生产工人超过劳动定额,折算为工时,并按每小时的底薪数额加发超产奖。

?运行机制

考虑4个因素:A、物价上涨情况;B、职工年资增长;C、公司效益提高;D、个人业绩。

一般将A、B、C三因素综合考虑,做为提高底薪标准的依据;D作为个人升级的依据。如′′年公司根据效益情况决定增加10%的底薪,其中A、B、C三个因素占7%,用以提高工资标准;D占3%,可供90%的人升一级,5%的人升二级,5%的人不升级。

2、浮动工资

浮动工资按个人底薪的40%作基数,实际分配中按百分考核情况拉开差距。百分差核分为出勤、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劳动纪律、安全、文明生产、爱护公物、节约等八项指标。为100分,分为三个档次:(1)71分至100分,按实得分同比例发浮动工资;(2)50至70分,只发50%浮动工资;(3)低于50分或任何一个单项指标考核为0分,不发浮动工资。

3、加班工资

节假日加班,按底薪日工资的300%发加班工资,其他时间加班按200%发。

4、全勤奖

职工当月无任何缺勤、迟到、早退,按二天的底薪日工资水平发给全勤奖。

5、年终奖 一般职工实行年终三薪,即12月多发2个月的底薪和浮动工资;评上先进者再给奖励,其中评上三等奖发′′元,二等奖′′元,一等奖′′元,评上全公司十佳员工者加发′′元。

以上五项合计,1991年全公司职工平均月工资水平800元,其中底薪加浮动工资为人均600元。

(四)保险福利制度

除按劳动部门规定每月投保外,公司还实行了公积金制度,实际是一种企业补充劳动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劳动保险的综合。

公积金的提取分为:(1)自积金,即职工每月按当月底薪加浮动工资的5%计算;(2)公给金,即公司按职工年资不同,分别按职工月工资的10-15%计算。公积金本金及利息除用于职工退休的补充养老金外,还用于病休、工伤至死残等的补充保险。

公司其他福利制度有:(1)每人′元标准的免费工作午餐;(2)免费医疗;(3)职工婚丧喜庆的礼品等。

二、员工薪资办法

1、本公司为使员工资格、职位、主管职称、薪资结构、叙薪归级、薪资计算明确化,使薪资作业有统一标准,特制定本办法。

2、本公司员工职位职称,叙薪归级,薪资计算,除人事管理办法另有规定外,悉依本办法办理。

3、本公司员工资格职位分为十四等,主管职称分为六阶,分述如下:

3-1资格职位体系:

3-1-1 一等

3-1-2 二等 工人、助理员

3-1-3 三等 工人、助理员、助理技术员

3-1-4 四等 工人、办事员、技术员

3-1-5 五等 工人、主办、办事员、技术员、助理技术师

3-1-6 六等 主办、助理技术师、专员、经理助理

3-1-7 七等 专员、经理助理、技术师 3-1-8 八等 专员、经理助理、技术师、高级专员

3-1-9 九等 高级专员、主任技术师

3-1-10 十等 高级专员、主任技术师

3-1-11 十一等 高级顾问

3-1-12 十二等 高级顾问

3-1-13 十三等 总经理

3-1-14 十四等 总经理

3-2主管职称体系:

3-2-1 一阶 组长及同级主管

3-2-2 二阶 车间主任及同级主管

3-2-3 三阶 科长及同级主管

3-2-4 四阶 经理及同级主管

3-2-5 五阶 副总经理及同级主管

3-2-6 六阶 总经理

4、各单位资格职位,主管职称之任命、晋升、应受编制之限

制。各单位编制由人事部门另订

5、员工薪资结构:

5-1薪资名目如下:

5-5-1底薪

5-1-2效益浮动工资

5-1-3加班费

5-2说明: 5-2-1底薪:

依据职等、职级核定底薪,详细如附件

(三)员工底薪薪级表。

5-5-2加班费:

依实际加班时数乘以工资率再乘上加班之权比数。

(1)写字楼人员年内事假15天以下不扣工资,超过15天部分需扣工资;

(2)严格管理写字楼人员加班,加班时间年终结算,扣除事假以外的加班时间计发加班费;

(3)科长级以上(七等不含六等)不支加班费。

(4)车间主任(六等以下,含六等)事假扣工资,加班发加班费。

(5)效益浮动工资:

效益浮动工资基数最高为员工底薪的40%,依公司营运状况及作业员工作绩效核发。

6、员工职别等级审批权限。

6-1 副总经理以上人员的等级由总经理评定;

6-2 部门主办(六等)以上人员(含主办)的等级由主管副总经理评定,报总经理批准;

6-3 办事员的职别等级由人事部与部门经理评定,报主管副总经理批准;

6-4 工人的工种等级由部门经理与车间领班评定,报人事部批准。

7、员工薪资计算办法详见所附“薪资计算办法”。

8、员工之考绩及本薪调薪,由员工考绩办法另定。

9、员工叙薪归级办法另定。

10、试用人员工资等级:

10-1工人:一等一级

10-2写字楼人员: 10-2-1高中以下(含高中)

刚参加工作:二等一级

参加工作一年以上:二等二级

10-2-2中专以上(含中专)

10-2-1-1刚参加工作

中专毕业:三等二级

大专大学毕业:四等三级

研究生毕业:四等三级

10-2-1-2参加工作一年以上:

中专:四等一级

大专大学:四等三级

研究生:五等一级

10-2-1-3参加工作三年以上:

大专大学:五等一级

研究生:五等二级

11、员工薪资每月发放一次,于次月十日发给。

12、薪资之计算自到职之日起算,未满一个月者,按其实际服务日数比例计算,离职者给付至离职日,因故停职者,即日停止薪资,其薪资于下次发薪日发给。

13、以上薪资办法,须经总经理核准后公布实施,其修改亦同。

(附件)

薪资计算办法

1、薪资计算方式可分为现场人员与幕僚人员两种不同方式。

2、现场作业员:

2-1 依工作评价,将所从事工作作职务归级。(参考 "职工底薪薪级表”)

例:贴商标工为二职等,装配工为三职等,氩弧焊工为四职等。

2-2 核定底薪:

2-2-1新进员工:依“职工底薪薪级表”底薪叙薪归级

2-2-2 现有员工:

(1)如其底薪低于最低本薪时,由调整其底薪至最低本薪

(2)如其底薪高于最低本薪时,则维持其现有底薪

2-3加班费:

底薪/204′加班小时数′2=加班费

2-4 效益浮动工资:

2-4-1暂按原考核办法评分计发,待新工资方案实施后依实际情况研究改善。

2-4-2现场作业员如工作绩效连续三个月低于标准产能者,则被认定不适合该工作,应考虑调换工作或予以资遣。

3、幕僚人员

3-1 底薪依其职务评价,将其所从事工作叙薪归级。

例:张某某4等2级技术员底薪为400元。

3-2 加班费,年终结算扣除事假以外的加班时间同现场作业员计发。

3-3 效益浮动工资

暂按原考核办法评分计发,待新工资方案实施后依实际情况研究改善。

三、薪资管理标准

1、本公司为使员工资格、职位、主管职称、薪资结构、叙薪归级、薪资计算明确化,使薪资作业有统一标准,特订本办法。

2、本公司员工职位、职称、叙薪归级、薪资计算除公司人事管理办法另有规定外,悉依本办法处理。

3、本公司员工资格职位体系分述如下:

3-1管理职位体系

3-1-1班组长级 3-4科员职位体系

3-1-2车间主任级 3-4-1文员

3-1-3科长级 3-4-2科员

3-1-4经理级 3-4-3主任科员

3-1-5总监级 3-5 作业层职位体系

3-1-6总经理级 3-5-1工人

3-2技术职位体系 3-5-2工人技师

3-2-1技术员 3-6专家职位体系

3-2-2助理技术师 3-6-1专家

3-2-3技术师 3-6-2高级专家

3-2-4主任技术师 3-6-3特委专家

3-3幕僚职位体系 3-7顾问职位体系

3-3-1专员 3-7-1顾问

3-3-2经理助理 3-7-2高级顾问

3-3-3高级专员 3-7-3特委顾问

3-3-4特委专员

4、各部、分公司资格职位、主管职位之任命、晋升应受编制之限制,总体编制由公司人力资源委员会制订,报总经理核定。

5、员工薪资结构

本公司从业人员薪资结构含义如下:

5-1底薪

5-1-1依“职务价值”制定给付范围,在此范围内再依学历、年资、能力、绩效等核定固定薪资

5-1-2底薪以每年六月调整一次为原则,职务晋升不受此限。

5-1-3调整依据:个人绩效与贡献程度

5-2津贴

5-2-1管理职位津贴

5-2-2技术职位津贴

5-2-3幕僚职位津贴

5-2-5生产作业员工职位津贴

5-3奖金

5-3-1全勤奖

5-3-2年终奖

5-3-3绩效奖

5-3-4超产绩效奖

5-4加班费

6、各类人员薪资构成

6-1管理人员、幕僚人员、技术人员、科员薪资构成如下:

6-1-1底薪

6-1-2职务津贴

6-1-3绩效奖 6-1-4全勤奖

6-1-5加班费

6-2薪资构成说明

6-2-1底薪依职等、职级核定,详细如附表-员工底薪工资等级表

6-2-2加班费依实际加班时数乘本人底薪再除月法定工作时数204计算,但司职七等以上不支加班费。

6-2-3写字楼人员年内事假15天以下不扣工资,超过15天部分需扣工资。

6-2-4严格写字楼人员加班管理,加班时数年终结算,扣除事假以外的加班时间可计发加班费。

6-2-5车间主任事假扣工资,加班计发加班费。

6-2-6绩效奖按月度计发,基数最高为员工底薪的40%每月度必须依工作绩效考核成绩核发。

6-2-7职务津贴依职位体系分别拟定,但科员无职务津贴.6-2-8全勤奖最高为底薪的4/51,月度全勤者可计发。

6-3作业人员薪资构成如下:

6-3-1底薪

6-3-2车间津贴

6-3-3工种津贴

6-3-4绩效奖

6-3-5加班费

6-3-6超产绩效奖

6-3-7全勤奖

6-4辅助作业人员薪资构成如下:

6-4-1底薪

6-4-2绩效奖

6-4-3加班费

6-4-4全勤奖

6-5生产作业人员薪资构成说明:

6-5-1现场作业员工

1)底薪依工资等级表核定

2)车间津贴依表4给定

3)工种职务津贴表5给定

4)加班费

加班费=底薪?204′加班工时′1.5

5)超产奖

超产奖=底薪?204′超产工时

6)全勤奖为底薪的4/51,全勤者得领

6-5-2辅助作业人员

辅助作业人员指除生产、品管、机修、物管以外的作业员工,辅助作业人员无工种津贴和车间津贴,其它说明同上,但辅助作业人员核定底薪时定等定级相对较高。

7-1写字楼人员

7-1-1试用人员工资等级

1)高中以下(含高中)

刚参加工作二等一级

参加工作一年以上 二等二级

2)中专毕业以上(含中专)A.刚参加工作(参加工作一年以下)

中专毕业三等二级

大专毕业四等一级

大学毕业四等二级

双学士、研究生毕业 四等三级

硕士研究生毕业 四等四级

博士研究生 四等五级

B.参加工作一年以上,三年以下

中专毕业四等一级

大专毕业四等三级

大学毕业四等四级

双学士、研究生毕业 四等五级

硕士研究生毕业 五等三级

博士研究生 六等一级

C.参加工作三年以上

大专毕业五等一级

大学毕业五等二级

双学士、研究生班毕业五等三级

硕士研究生毕业 五等四级

博士研究生 六等三级

7-1-2经试用三个月期满,考核合格后可转正,转正人员的工资等级在试用工资基础上调一级.7-1-3技术职位人员受公司编制限制,每评聘一次,以评聘职位调整工资等级及职位津贴。

7-1-4管理、幕僚人员依据总经理任免通告调整工资等级及职位津贴。

7-2辅助工人

7-2-1试用人员工资等级

1)高中以上(含高中、职高、技校)

刚参加工作 二等一级

参加工作一年以上 二等二级

参加工作三年以上 三等三级

2)中专毕业

刚参加工作 二等二级

参加工作一年以上 二等三级

3)大专以上毕业

刚参加工作 三等一级

参加工作一年以上 三等二级

7-2-2试用三个月满,考核合格可转正,转正工资在原基础上调一级。

8、员工薪资每月发放一次,写字楼人员次月十日前发给,作业员工考虑到核算劳动定额及运作于次月二十日前发给。

9、薪资之计算自到职之日起算,未满一个月者,按其实际服务日数比例计算,离职者给付至离职日,因故停职者,即日停止薪资,其薪资于下次发给日发给。

10、本薪资办法须总经理核准后公布实施,其修改亦同.

制造企业规章制度 篇2

关键词:企业,制度体系建设,体系融合

1 概述

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在不断的变化, 大型装备制造型企业要想占得市场先机, 不仅需要保持技术上的先进性, 更要增强管理软实力, 通过加强管理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实现战略目标。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规章制度就是企业管理系统的核心, 任何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制度。纵观各企业制度的发展历史, 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手抄本制度, 到与信息化相结合的现代化办公系统, 在企业长期的发展历程中, 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企业为了快速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越来越多地将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中。而无论是企业日常管理要求的落实, 还是管理机制变革, 最终都要落实到制度和流程上。建设一套既能保证日常经营管理的运行, 又具有可拓展性的制度体系, 是企业保持平稳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2 制造型企业制度管理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提高自身运营效率, 不断对自身管理进行优化。随着管理方式的较大变化, 部分指导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制度已经不再适用, 为了使制度指导实际工作, 不断出台新的制度, 忽视了这些新出台的制度与原有制度的系统融合。于是出现了制度之间的相互抵触和重复现象, 影响了制度的完整性、规范性和有效性。而近年来不断涌现的体系认证, 如目前多数制造型企业内部运行的质量保证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等, 这些体系标准以及依据标准所建立的体系文件, 在规范和提升企业专业管理水平的同时, 也冲击了企业原有的制度体系, 影响了原有制度体系的系统性, 各体系都从某一个专业管理角度对企业的行为进行了规范, 但又不能涵盖企业管理的全部, 相互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重复和抵触, 加重了制度与执行“两层皮”现象。

企业的管理系统是一个整体, 包含生产、质量、测量、安全/环境、能源等要素, 这些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 它们共同存在, 都是企业总体管理的一部分, 单独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的重要性, 都有悖于企业管理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因此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探索建立良好发展的制度体系, 是任何一个企业持续、稳定、高效运行的基础保障。

3 制造型企业制度体系建设方向

3.1 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系统。

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应该在企业内部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 对企业运行中的各项制度进行统一管理, 在培训和监督方面统一执行。这种集团式的管理模式有利于企业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从而对企业的经营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所以可以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 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对企业的运行进行统一管理, 提高执行力, 从而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系统逐渐完善。

3.2 发挥计划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制度体系整顿工作量大, 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保证制度体系整顿工作的持续开展, 科学合理的计划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详细的计划编制下, 企业的一切运转都需要按照计划执行, 减少工作的盲目性, 确保各项工作都能够按照预定的计划逐步实施, 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计划的编制为工作进度与质量的考核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对于参与计划的所有人员都会起到监督和约束的作用, 既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依据, 又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制度体系整顿工作可采取“立项、实施、评审”的推进模式。由各专业体系管理部门提交制度体系整顿计划, 强化节点控制, 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制度管理部门定期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并协调计划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年末汇总并考核, 确保计划的有效执行。

3.3 将专业管理体系要求融入企业内部管理。

任何一个专业管理体系都是要求企业内部管理的某些环节必须满足某些要求和标准, 并未要求必须有一套独立于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的文件。因此, 为使体系与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协调运行, 企业在进行体系认证的时候,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标准要求融入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模块, 如标准要求“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 并持证上岗”, 应将此要求纳入人力资源管理模块中的“培训管理制度”中, 同时对相关岗位职责进行补充和完善, 这样就使标准的要求真正落实到了企业内部管理系统中。企业再进行其他体系认证时, 应将多个标准进行对比分析, 对于相同的要求, 不必额外建立冗余重复的管理文件;对于不同的要求, 应在原有的管理模块中进行增补, 避免不同管理文件之间的抵触。这样既满足了体系认证的要求, 又健全了企业内部管理, 有利于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

3.4 通过评审保持内部管理系统的适应性。

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应该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不失灵活性, 应当随着企业各方面情况的变化而适时做出调整, 因而对企业内部管理系统, 尤其是制度体系的有效性、充分性和适用性进行评审是非常必要的。科学而有效的评审结论能够为制度体系持续改进提供正确的方向。企业应每年对内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充分性和适用性进行评审。应通过建立统一的管理评审指标体系的方式, 保证评审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建立指标体系的方法是找出影响企业内部管理系统运行的各相关因素, 如: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战略目标的调整、组织机构与职能的调整、经营范围的变化、技术变革导致生产流程的变化、企业新管理平台的应用、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更新等。评审时可将所有影响因素归类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依据指标对专业管理体系进行打分, 最终对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充分性和适用性做出评价, 并提出下一年度制度制定或修订计划。通过建立指标体系的方法进行内部管理系统的评审便于操作和汇总, 减少评审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4 结论

制度体系具有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性, 协调企业各部门的协作效果, 增强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保证企业持续、稳定、高效运行的重要作用。而制度建设是从制度制定、制度的跟踪执行, 到制度的评审和再造创新, 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动态管理过程, 做好制度建设工作不仅是健全和完善企业制度体系本身的需要, 更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1]梅峰.论企业制度管理和激励机制的科学性[J].经济师, 2010, 4:245.

[2]晏超.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管理的关系初探[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2:76-78.

制造企业规章制度 篇3

【关键词】工业企业;财务;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1.内部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战略目标,通过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有效的梳理企业内部流程的漏洞,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供保障;第二,合规目标,企业的运营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内部控制与企业运营相互作用,使企业平稳发展;第三,资产目标,实现资本增值是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企业内部控制是保护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第四,报告目标,企业通过内部控制来提高信息报告质量,从未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企业信息;第五,营运目标,企业实施内部控制以求提高自身经营管理的效率。

2.内部控制的基本假设

任何一种理论都需要有其自己的假设条件,研究内部控制理论同样也需要一些前提假设条件,主要包括内部控制主体假设、内部控制风险可控假设、内部控制的不串通假设、内部控制有效性假设等。

3.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至少应遵循如下一些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等。

4.内部控制构成要素

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控制监督等是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第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实施企业内部控制的根本,主要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内容;第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全过程即为:设置目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第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具体要点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第四,信息与沟通,及时准确的收集、提炼管理活动所需信息是内控工作的关键内容,内控工作中的信息传递与沟通包括信息系统、反职务犯罪机制、举报制度等;第五,有效的监督可以幫助企业发现管理中的缺陷,改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5.现代企业常用的内部控制手段

现代企业常用的内部控制手段包括:第一,内部牵制制度,即对企业重大事项及现金收付的处理均经过两人以上的相互核对、相互临督,防止过程中出现舞弊事件;第二,内部核对制度,内部核对包括账账核对、账证核对、账实核对,通过核对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第三,资金集中管理,企业实行资金集中管理能够加强对费用成本、资金流出的监督和控制;第四,内部管理控制,既对企业内部非会计性质的经营管理活动所进行的控制,在过程中不断完善、优化流程;第五,内部审计,即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及公司管理制度要求,对集团内公司或公司内部门及岗位的工作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和评价。

二、目前工业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控意识薄弱

无论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事业单位组织都在强调内部控制,但是部分工业企业还是缺乏对内部控制的深刻理解,内控意识薄弱,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将财务控制和内部控制混为一谈,员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预防更是知之甚少,甚至有人认为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给企业的运转划定了无用的条条框框,会影响到企业的高效运转。正是因为企业的内控意识薄弱,所以企业才无视制度的存在,致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漏洞百出,甚至出现严重的风险事件。

2.内控制度不健全

一些企业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一些企业虽然有内部控制制度,但控制本身过于形式化,其中的部分条款已经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求,没有及时的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现状来进行修订,制度要求本身也不够细化且缺乏针对性。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管理者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就是财务制度,只要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就完成了内部控制工作。但企业内控制度不仅仅只是财会上的控制,它覆盖到企业的各个生产运营环节,从公司的治理结构到各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确立,不能仅仅依靠财务部门来完成,企业任何一个部门以及人员都应该既扮演监督者又扮演被监督者的角色。

3.内控制度未得到有效执行

一项制度能否得到有效的执行是其关键所在,制度缺乏有效的执行就会缺乏刚性,也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力。部分企业总体呈现出粗放的管理态势,首先是部门间职责的确定没有明确的流程体系,部门间的协同能力取决于部门负责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其次,一些工业企业绩效管理呈现出随意性和平均性;最后,无实质性的问责制度,制度不能被有效的执行。例如,某企业每个季度都要做一次风险内控周期性检查,并且也都把检查结果在公司范围内通报,然而企业一直没有指定与之配套的奖惩措施,违反内控制度的人并没有受到任何处罚,致使每次检查都是同样的问题,员工也感受不到公司制度的严肃性,企业内控管理流于形式。

4.会计监督控制不完善

有学者对会计工作做出定义,会计工作就是对过程的控制和思想观念的总结。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也赋予了会计人员监督职责,会计工作既要维护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又要为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而服务。但是如果企业会计人员仅仅局限于会计核算和报告,自己没有参与管理的意愿,那么就很难形成有效的会计监督,只能按照领导的意图办事,致使会计控制失效。例如:某企业很不重视财务部门,其他部门对财务部在资金管理、报销付款、内部借款等方面提出的要求置之不理,甚至认为会计行使监督职能,支出其问题所在是故意刁难,一段时间以后,因缺乏企业领导的支持,会计人员也不再愿意对企业财务控制进行监督,会计监督控制完全失效。

5.内部审计控制效果差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一方面要对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实施进行监督;另一方面要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但从目前实际工作情况来看,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整个工作的开展及工作结果呈现完全按领导的意图行事,审计功能完全丧失。一些内部审计机构在公司的地位较低,缺乏权威型,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出现被审计部门不配合、不理解的情况,导致很多人员不愿到审计部工作。另外,有的企业根本就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设置专门的审计机构,配备专门的审计人员,甚至从未幵展过内部审计活动。

三、完善工业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建议

1.强化内控意识、优化治理结构

工业企业的管理者要对内部控制有一个正确的理解,重视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将内控工作视为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有序进行的重要手段,企业内部要积极开展内控文化宣传,强化全员内控意识,使全体员工都参与到内控工作中,将规避风险、完善流程、强化内控视为自己的责任。此外,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者的职责,特别是要发挥出监事会的监督功能,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监督机制,打通上下沟通的信息渠道,确保令行禁止,避免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

2.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一项长效工作,企业要构建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有效的识别并评估企业内部风险。工业企业要根据环境变化持续改善管理制度、财务制度,授权制度),并使财务管理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最大程度的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事件的发生,确保企业资产安全。此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要符合自身的实际需要,实现内控工作成本效益最大化。

3.内部绩效考核,落实内控制度

绩效考核的实施决定着内部控制是否能够执行到位,企业要周期性的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坚持企业自查和外部中介检查相结合,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要和企业管理者的年终考核奖惩挂钩,做到奖惩分明,有错必纠,保障企业制定的一系列制度要求都能落到实处。

4.授权会计监督,内控全员参与

内部控制本身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工作,企业应定期对各部门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业务能力、职业道德进行培训,以增强企业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和道德水准。此外,企业管理者要给会计人员充分的授权,解决会计人员遇到问题不敢管、不愿管的問题,最大程度的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

5.加强内部审计,消除舞弊行为

内部审计机构仅对股东和董事会负责,企业任何人员不可对内部审计工作强加干预,最大程度的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坚决制止和纠正各种腐败行为,加强经营活动监管,提高经济效益确保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晓燕,程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改进建议〔J].商业会计,2009(9):16-17.

[2]谢晓燕,程富.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开展(J].财会月刊,2009(9)下:59-60.

钢结构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篇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司成本核算工作,保障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完善公司报价核算体系,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多依据支撑,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财务部门为成本核算管理的牵头部门,但是成本核算不仅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事情,而是公司各部门、全员共同的事情。成本核算需要采购供应部门、、行政管理部门、生产技术部门、生产车间等多部门的配合;成本核算结果需要成本管理部门和各车间班组的自我评价和时间的验证,以不断提高成本核算水平。

第三条 成本核算制度是公司经营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生产经营管理部门应结合本制度完善内部管理流程,明确责任,确保制度的贯彻实施。

第二章 各部门在成本核算管理中的主要职责

第四条 成本核算是成本和费用管理的基础,各部门应认真组织学习培训,帮助综合管理人员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基础数据记录。

第五条 各部门应根据生产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下列各项数据记录:

(一)物资部应详实记录材料物资方面的原始数据,要能反映材料的收、发、领、退等物流过程、明确原始配料料耗。主要包括原材料、辅材、备品备件、办公用品、劳保用品。原材料领用要区分材料明细、工程、塔型、领料班组其他材料领用区分班组,明确金额。

(二)人事行政部要提供全体人员工资方面的原始数据,应能反映部门(班组)员工人数、调动、考勤、工资、工时、有关津贴等项记录,水、电、气消耗的原始记录、车班、快递、通信、接待、差旅费用明细表

(三)技术部应做好配料及技术放样方面的原始记录,可以反映产品材料构成、各工艺工作量等项的记录。

(四)生产部统计人员应做好生产方面的原始记录,反映产品从材料投入至验收入库的过程,包含每日出勤人数、出勤工时、投入产出数量、。

(五)设备部应提供设备使用方面的原始记录,反映设备验收、维修时间、调拨、报废的情况,如固定资产验收单、固定资产调拨单、在建工程转固验收单等,并做好固定资产卡片和固定资产台帐的登记工作。

(六)安质部应做好安全检查、质量检查的原始记录,包含班组工伤数量、产生费用、各班组返修、报废塔材重量。

(七)财务部需提供能分摊到班组报销费用汇总表、班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汇总表、车间、部门(班组)财务费用占用表。

第五条 各部门应设置兼职管理原始记录的机构和人员,统一规定各类原始记录的格式、内容、填写、审核、签署、传递、存档等要求,保证原始记录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第六条 准确计算成本,客观反映班组实际成本。对于已实际发生的生产成本,必须及时、准确地归集和登记;对于尚需发生的成本,应进行科学、合理地预计。应当划清当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不同成本核算对象之间成本的界限。不得以估计成本、预算成本或计划成本代替实际成本。

第三章 生产班组成本项目

第七条 成本项目包括薪酬、辅助材料领用、备品备件领用、办公用品领用、劳保用品领用、报销费用、报废产品费用、料耗费用、行政性分摊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占用资金财务费用。

(一)薪酬,指计件生产人员的薪酬;

(二)材料领用,包含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办公用品、劳保用品领用的费用。

(三)报销费用,指为达成生产经营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报销费用。

(四)报废产品费用,指各班组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图纸改动造成的报废产品核算的费用。

(五)料耗费用,指各班组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下料、工艺要求等造成的材料消耗费用。

(六)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指班组所辖设备、厂房的折旧费用。

(七)占用资金财务费用,指班组所生产产品在制造过程中滞留造成的财务费用。

(八)辅助部门分摊费用,指辅助生产部门为保证主要生产业务进行而发生的费用,按照提供劳务、产品所占的比例分配到班组。

(九)职能部门分摊费用,指为保障生产任务有序进行而参与管理的部门、人员产生的费用,按照参与管理的关联性分配到班组。

第八条 生产各班组的成本费用出辅助部门、职能部门分摊费用外,其余项目由生产统计部门归口统计,薪酬数据来源由人资部门提供,材料领用数据由仓储科提供,报销费用数据由财务部提供,报废产品费用由质检部门提供,料耗数据由生产部自行统计:料耗=当期产成品/(上期材料结存+当期材料领用-当期材料结存),固定资产折旧及财务费用由财务部提供。

第四章 辅助生产部门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第九条 辅助生产部门主要是指为了完成主链条生产任务而提供劳务、产品等辅助工作的部门,公司辅助生产部门有以下几个班组和科室:计划中心、生技室、放样室、机修班、理化中心、质检组、仓储科、转运科。

第十条 辅助生产部门成本费用设如下科目:薪酬、辅助材料领用、备品备件领用、办公用品领用、劳保用品领用、报销费用、折旧费用、财务费用。

第十一条 辅助生产部门成本费用由辅助部门归口统计,薪酬数据来源由人资部门提供,材料领用数据由仓储科提供,报销费用数据由财务部提供,固定资产折旧及财务费用由财务部提供,费用分配按照和主营生产任务链条的相关性、提供的劳务数量、产品数量确定分配比例。

第五章 职能部门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第十二条 职能部门主要是指为了保证生产任务有序进行、维持管理公司生产经营秩序的部门,主要有以下几个部门:总经理工作部、人事行政部、财务部、销售公司、安全科、采购部。

第十二条 职能部门费用设如下科目:薪酬、辅助材料领用、备品备件领用、办公用品领用、劳保用品领用、报销费用、行政性分摊费用、折旧费用、财务费用、水电气费用、车班、快递、接待、通信、差旅、原材料采购、螺栓采购、锌锭采购费用。

第十三条 职能部门成本费用由各职能部门归口统计,薪酬数据来源由人资部门提供,材料领用数据由仓储科提供,报销费用数据由财务部提供,固定资产折旧及财务费用由财务部提供,职能部门成本费用的分配按照参与主营生产任务链条管理的相关性确定分配比例。

第六章 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及节点

第十四条 每月20日扎帐后,物资部、行政办公室、车间班组要协助财务人员按照公司《盘存管理制度》对所辖物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职能部门、辅助部门及时统计完善相关工作数据,并于25日下班前形成各部门月度工作汇总表格(见各职能部门、辅助部门工作例表。)

第十五条 生产部门要指定专人,根据财务、仓储、人事行政、质检、安全提供的数据完成各班组消耗数据报表,包含班组人员薪酬、辅料、备品备件、劳保用品、办公用品、报销、折旧、财务费用、安全损失费用、报废用品费用统计表,手工线、自动线、制管线、板加工组需根据盘存数据计算料耗率,并核算料耗损失费用,核算公式为:料耗率=当期班组产量/(期初材料库存+当期领料-期末材料库存)*100%*当期班组产量*材料价格。(例表1)

第十六条 辅助部门要指定专人,根据财务、仓储、人事行政、质检、安全提供的数据完成各科室消耗数据报表,包含科室人员薪酬、辅料、备品备件、劳保用品、办公用品、报销、折旧、财务费用。(例表2)

第十七条 职能部门要指定专人,根据财务、仓储、人事行政、质检、安全提供的数据完成各科室消耗数据报表,包含科室人员薪酬、辅料、备品备件、劳保用品、办公用品、报销、折旧、财务费用,安质部需提供班组安全费用产生明细,行政人事部提供水电气、车班、快递、接待、通信、差旅等行政费用明细,能分配到具体班组必须分配到班组,采购部门需根据当期原材料、锌锭、螺栓采购的平均价格核算出当期原材料、螺栓、锌锭的使用费用。

第十八条 上述数据统计完成后,由成本核算部门形成辅助部门成本分摊表,职能部门成本分摊表,进而形成各生产班组成本构成表。

第七章 成本分析

第十九条 成本核算部门应当根据成本核算情况,每月编制成本核算报表,提供成本分析报告。成本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为:成本分析的单位、分析的时间范围、分析内容三方面构成。重点以表格数据为基础,对各班组成本进行同比、环比对比,分析材料价格、人工效率、塔型结构对班组成本的影响,并从影响成本诸要素的分析入手,找出影响成本升降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控制成本或降低成本的措施,以供领导决策参考。

第二十条 定期召开成本分析会议。通过分析找出原因,采取措施。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制度由*******成本分析部门负责解释。

制造企业规章制度 篇5

总则一、二、三、第一章:人事管理制度。

一、公司所有在职员工,必须将个人资料交与行政部管理。

二、公司有权辞退不合格的员工,员工同样有辞职的自由,但均须按本制度规定履行手续。具体如下:

①合同期内员工辞职的,必须提前30天向公司提出辞职报告,由有关部门签署意见和批准,在员工办理好各项工作的交接手续后,予以辞职。同时结清工资等。

②公司辞退合同期内员工,应提前30天通知员工,员工须配合公司做好有关交接手续,如确有需要辞退无重大过失的员工,应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经济补助。

③员工工资为月结算,于每月30日发放。

第二章:考勤和请假制度。

一、本公司均实行夏令八小时,冬令八小时工作制。夏令上午:7:30-11:30,下午1:00-5:00.;冬令上午:8:00-11:30,下午12:30-5:00。因生产需要加班的必须配合生产加班,加班时间:18:30-21:30。如有变化,由厂方另行通知。无特殊情况拒绝服从加班要求者,记三级过失一次。

二、本公司上下班实行打卡制度。早上上班、中午下班、下午上班、下午下班以及加班都须按本公司规定时间打卡(午饭在公司吃的员工也必须打卡)。晚上加班的下班打卡时间依据实际下班时间打卡为准。

三、① 上班时间已到而未到岗者即为迟到,未到下班时间而提前离岗者即为早退。迟到或早退5分钟以内,罚10元;5分钟以上30分钟以内,罚20元。(因特殊原因,行政部有记录的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②工作时间未经领导同意而私自离开工作岗位者,即为擅离职守,擅离职守30分钟以内,罚款20.③迟到、早退或擅离职守超过30分钟按旷工处理,超过半小时不足半天按旷工半天计算,超过半天不足一天按旷工一天计算,旷工均以三倍扣除相应工资。

④迟到、早退、擅离职守月累计超过3次(包括3次)少于5次,记一级过失一次;累计超过5次(包括5次)少于10次,记二级过失一次;超过10次(包括10次)记三级过失一次。

四、本公司员工上下班均应亲自打卡,若有替代打卡,委托他人打卡者各记一级过失一次。

五、员工上下班忘记打卡者,最迟不能超过第二日,需持本部门主管签批的签卡证明单到行政部办公室签卡,否则按请假处理。签卡1次扣除10元,签卡2次者扣除30元,签卡3为维护本工厂正常的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并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厂规章制度。本制度适用于浙江品管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所有员工,全体员工必须遵守。本规章如有未尽事宜,则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条款执行。本规章制度的解释权归浙江品管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所有。

次按旷工半天处罚(公差签卡除外)。

六、迟到、早退人员不论时间长短都要打卡,此条款由门卫负责监督执行,若有拒绝打卡者以旷工论处,并记二级过失一次。监督不严者记一级过失。

七、因公出差应事先出具由直属主管签批的出差证明,交行政部备案方可,因特殊情况不能事先办理相关手续的,在回公司后最迟不超过次日凭签卡单办理签卡手续,否则按旷工处理,并记一级过失一次。

八、公司的签卡事务统一由行政部负责,其他人员签卡将视为无效,若因此造成不良影响者记一级过失一次。

九、计时人员(月薪资者)原则上一个月休息1天,休息天由公司安排,不得自由安排)旷工1天扣除3天薪资,旷工半天扣除1天半薪资(均以3倍扣除计算方式),计件人员按生产任务安排休息,如有生产任务未上班者,按旷工处理;旷工1天按当月平均工资3天扣除,以此类推。

十、请假1天以内的由车间主任批准,2天以内的由厂长批准,超过2天以上必须经过总经理批准,因特殊情况不能事先请假者,要在上班后及时补办手续(如病假单等),否则按旷工处理。

十一、所有请假和旷工都应交与行政部统计。

第三章:员工日常工作生产秩序管理制度。

一、遵守岗位职责,工作中不离岗,不串岗。

二、在公司时间内,如无本职工作空闲者,应服从有关领导安排的一些能力范围内的事,并且保质保量地做好。如有抗拒领导,不服从安排者,记三级过失一次。

三、员工未经过相关领导同意,不得将公司物品私自带出公司,违者记二级过失一次。

四、将孩子带到公司的员工,应带好孩子,让孩子在公司看书或者写作业休息,不得大声喧哗或嬉戏打闹,违者记一级过失一次。

五、生产车间管理制度

①不准在车间、生产区抽烟,违者记一级过失一次。

②禁止醉酒后或带情绪进入车间,违者记一级过失一次,造成不良后果的,记二级过失一次,情节严重的,记三级过失一次,特别严重的可以予以开除。

③工作时间应集中精力,不得打闹,串岗,大声喧哗,说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违者记一级过失一次。

④生产人员必须认真工作,保质、保量、高效地完全工作,如因个人生产过失导致材料浪费或产品不合格的,公司可以根据情况酌情处罚。

⑤车间实行前、后工序交接检查工作,各工序完工后自检无误才能流入下一工序,接到上一工序完工产品流入必须检查仔细,如有问题及时提出。如因没做好检查工作造成不良后果的,厂方可根据情况酌情处罚。

⑥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节约,严禁浪费,出现问题产品须登记备案。填写事故记录单。⑦成品应有相关质检负责人质检合格后,方能打包入库或发货。

⑧生产员工需要拿取材料需到本部门主管处开取领料单方能到仓库领料,违者无故闹事者,记二级过失一次。

六、仓库管理制度。

①仓库必须保证整齐,整洁,有序,保证放料取料有处可寻,发料及时。违者记一级过失一次。

②仓库物品必须归类明确,贴好标签摆放,东西不得混杂放置。违者记一级过失一次。

③材料仓库取料必须凭有关部门的领料单才能发放,不得私自取料。违者记一记过失一次。④仓库进料取料做好记录,进出明确,并定期盘存,确保仓库物品数量准确,材料充足。违者记一级过失一次。

⑤二楼成品仓库成品家具必须摆放整齐,并定期打扫,擦拭。产品数量做好记录。违者记一级过失一次。

七、办公室管理制度。

①各办公室应保持安静,严禁高声喧哗,打闹嬉戏,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违者记一级过失一次。

②工作时间内,非工作需要无关人员不得在他人办公室长时间逗留,闲聊,违者记一级过失一次。

③不准用公司电话打私人电话或信息电话,不得占用公司电话过多谈论与工作无关之事。违者记一级过失一次,并根据相应情况进行赔偿。

④工作时间内禁止在办公室内食用有刺激性气味的食品及零食,违者记一级过失一次。⑤办公桌应保持整洁,重要文件应注意保密,办公座椅不得随意摆放,离开半小时以上应将座椅在桌前放正,违者记一级过失一次。

第四章:公司环境管理制度。

一、工厂内部必须保持整齐,整洁,规范有序。不得堆积有碍卫生的垃圾,污垢,纸屑、木屑等。

二、公司仓库物品必须分类,摆放整齐,仓库保持整洁。

二、生产车间管理制度。

①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杂物等,违者记一级过失一次。

②所有工作相关工具应整齐安放固定区域,不得随意乱丢,乱放,违者记一级过失一次。③所有材料,半成品,成品都应整齐安放在固定区域内,不得杂乱堆放,违者记一级过失一次。

④各工序生产区域内的工具,机器等应合理定时进行保护,保持整洁,不得有污垢等堆积,违者记一级过失一次。

⑤各个生产区域内,必须至少每天打扫一次,保持整洁,如检查到不整洁整齐的,记一级过失一次。

⑥各部门下班离开前,必须检查本生产区域内卫生情况,保证干净整齐后(视线范围内,必须无明显杂物,灰尘,木屑等),才能离开,离开前关闭电源,违者班组长记一级过失一次。如有员工不服从班组长安排的,记二级过失一次。

⑦生产车间内共工区域,按各生产部门下班前轮流进行打扫,如检查到未打扫干净的,班组长记一级过失一次,如有员工不服从班组长安排的,记二级过失一次。

⑧如借用他人场地进行工作生产的,离开前必须打扫好使用过的场地,整理好器材,违者记一级过失一次。

三、办公室环境管理制度。

①员工应自觉维护办公场所干净,整洁。严禁随地吐痰,乱丢纸屑等废弃物,严禁堆放杂物,违者记一级过失一次。

②办公桌面应保持整洁,整齐,文件等物品应摆放整齐有序,不得桌面杂乱堆放,违者记一级过失一次。

③在使用传真机或复印机后,所产生的废纸等应及时处理,禁止堆放在传真机或复印机上,违者记一级过失一次。

④办公室内保证每天至少一次打扫,垃圾桶内不得长时间堆置垃圾,应及时处理,违者记一级过失一次。

⑤员工下班前应保证办公室整齐整洁,关闭电源方能离开,违者记一级过失一次。

⑥办公司走廊区域卫生由每个办公室打扫自己对应位置,保持整洁,违者记一级过失一次。

第五章:奖罚制度。

一、所有罚款都应由行政部开罚单,员工签字确认后方能生效,若有员工无理抗拒,不服从管理的,公司将严肃处理。

二、所有罚款将在月末统计后于员工工资中扣除。

三、一级过失:罚款20.二级过失:罚款50.三级过失:罚款100.月累计一级过失超过3次追加二级过失一次,累计二级过失超过3次追加3级过失一次。若有屡教不改或者情节特别严重者,公司可以实行强制开除。

四、公司每月将分别在办公室和生产车间选取一名优秀员工,给予一定经济奖励。

五、公司每季度将选取一个先进班组,班组每位员工给予一定经济奖励。

六、公司年终将选取一名优秀班组长,由公司保送至有关学院或培训机构进行学习培训,回来后提干。

生产制造过程业务会计制度设计 篇6

一、生产制造过程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

生产制造过程业务的开展实质上一种从货币资金到原材料、生产设备,再到加工中的在产品,最后形成库存商品的资金循环过程。

为了生产出符合用户需要的产品,减少商品库存,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实现良好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生产制造过程业务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

(一)建立生产制造计划控制制度

生产制造计划控制是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业务内部控制的起点,也是对生产制造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依据,它又可以分为确定生产需要和制定生产制造计划两部分。

1、确定生产需要

对制造企业而言,确定生产需要是一种重要的决策行为,决策不当就会造成生产资源的浪费和企业财务状况的恶化,因此它必须由企业最高管理当局或其授权的人员进行决策,根据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明确决策责任。

2、制定生产制造计划

确定生产需要后就可以制定生产制造计划。由于生产制造计划的制定约束企业生产投入的多少,并影响未来产品的销售情况,企业在制定生产制造计划的过程中应注意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尤其应注意与销售计划的协调一致。

在制定的生产制造计划中,除了标明产品投产数量、生产开始日期、产品完工日期、质量标准以及生产单位(车间)等内容外,还应尽可能准确地估算出产品生产所耗用的材料、工时和生产成本,从而为生产制造过程的实际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二)产品成本核算控制制度

如何将产品制造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耗费正确及时地归集和分配到各种产品中去,提供产品成本核算资料,并监督各项生产费用发生的合理性,严格控制不应该发生的生产耗费,降低产品成本等,所有这些都必须依靠设计并执行健全的成本核算制度来实现。

产品成本核算控制制度一般由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的控制制度构成。

1、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控制制度

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控制制度是成本核算控制制度的基本条件,是成本核算控制制度有效

运行的重要前提。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控制制度主要有:

(1)建立和健全有关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制度,并建立合理的原始凭证传递流程

企业中反映材料耗费情况的原始记录主要有材料的领料单、退料单、月末根据领料单和退料单汇总编制的材料费用分配表、材料盘点溢缺报告单等;反映人工耗费情况的原始凭证主要有出勤记录、产量工时记录、根据出勤记录和产量工时记录编制的工资结算表等;除此以外,辅助生产车间生产费用按一定的方法在各受益对象之间的分配表、基本生产车间间接费用按一定的方法在各成本计算对象之间的分配表、废品损失的计算表、产成品和自制半成品的交库单等也都是重要的反映生产耗费的原始凭证。原始记录上要正确填写业务内容;数量、单位和金额;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等。原始记录应及时传递,不得积压。成本会计部门要汇同其他相关部门制定原始记录的传递程序,以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2)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完善定额管理制度

利用定额,可以查明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量与定额的差异及其原因,明确责任人员,同时定额的制定有利于企业实行例外管理原则,对产生重大差异的重点管理,能抓住显著的、突出的问题,解决生产中发生差异的关键问题,从而加强成本的控制,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

定额既要先进,又要切合实际。一般采用平均先进的定额,即经过努力多数人能达到,并应随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定期修订,如果某种定额与实际的差异经常在5%以上,就应及时调整。各种定额制定后必须认真执行。

(3)制定内部结算价格和内部结算制度

采用内部结算价格在企业各部门、车间之间相互进行结算,可以明确经济责任,简化和减少核算工作,并便于考核厂内各单位的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

常以生产制造的标准成本或成本加成的方法或市场价格来确定内部结算价格。合理的转移价格必须为转出和转入双方都能接受,必须对转出和转入双方都有利,必须同时有利于企业整体。

企业制定的内部结算价格应相对稳定,由企业统一颁布,各部门、车间遵照执行。内部结算价格应根据市场的变化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予以修订。

2、成本责任控制制度

成本责任控制制度就是通过设置成本费用责任中心,明确该类责任中心的成本控制目标,并将成本控制目标作为考核其成本责任或管理业绩完成情况,实施奖惩的一种成本管理制度。

成本责任控制制度所确定的成本控制目标要以各成本费用中心的可控成本为依据。所谓可控成本是指符合下面三个条件的成本:

(1)责任中心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了解将要发生的成本;

(2)责任中心能够对发生的成本进行计量;

(3)责任中心能够通过自己的行为对成本加以调节和控制。

成本的可控与不可控是相对而言的,它与责任中心所处管理层的高低、管理权限的大小以及控制范围的大下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企业来说,所有的成本都应被看作可控成本,而对于企业内部的各个管理层次和责任中心来说,则既有其各自的可控成本,又有其各自的不可控成本。

企业在进行成本责任控制制度设计时,一项核心工作就是要解决相对于某个责任中心而言其可控成本的数额,并以此为基础确定控制目标和责任奖惩。

3、成本核算方法控制制度

成本核算方法控制制度主要表现在如何根据企业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正确选择成本核算方法。企业生产特点对产品成本核算方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成本计算期的选择、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等三个方面。

企业采用何种成本核算方法计算产品成本,除了考虑生产特点外,还必须结合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从而确定出适合企业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的成本核算方法。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成本信息的需求方面,需要的成本信息越多、越详细,越及时,成本核算对象就应越具体,成本计算期就越短。

例如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企业,在成本管理上为了分析和考核每批产品成本的水平,就有必要分批计算产品的成本。

在多步骤生产企业,成本管理上为了加强各生产步骤的成本责任分析和考核,往往不仅要求按照产品品种提供产品成本信息,而且还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以便为分析和考核各种产品及其生产步骤的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提供资料。

但是在多步骤生产企业,如果企业规模较小,在成本管理上不要求提供每一生产步骤的成本资料,只要求计算每种产品的成本,这时就可以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而在制造技术比较先进,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成本管理要求提供与作业相关的成本信息,这时就需要采用作业成本核算法进行成本计算。

企业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核算方法的影响是多方面,这也决定了每一种成本核算方法都有自身的适应范围。

二、实际成本会计制度和计划成本会计制度

成本会计制度是企业组织和处理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业务的规范,是生产制造过程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和方法的重要体现。

企业通过设计生产制造过程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和核算方法,形成成本会计制度,为企业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和经营决策服务。

(一)实际成本会计制度

实际成本会计制度是以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进行成本核算的一种成本会计制度,它强调在“实际费用”基础上进行成本核算与控制。这里的“实际费用”是指构成产品成本的料、工、费的实际消耗数量,如原材料实际消耗量、生产工时实际消耗量等,而在价格方面,如原材料单价、小时工资率、小时费用率等,则既可以采用实际价格,也可以采用计划价格,但最终必须以价格差异的形式将计划价格调整为实际价格,从而满足这种制度在“实际费用”基础上进行成本核算与控制的要求。

采用实际成本会计制度,可以有根据地对产成品和在产品进行估价,为企业编制财务成本报表提供资料。实际成本会计制度是任何制造企业都必须执行的一种制度,是企业进行成本核算与控制最基本的类型,同时也是计划成本会计制度的基础。

(二)计划成本会计制度

计划成本会计制度的重点在于控制生产费用的发生,但它也必须提供产品实际成本的核算资料。

制造企业规章制度 篇7

当前, 中国装备制造业 (Chinese Equipment Manufacture Industry, CEMI) 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关键阶段, 产品附加值低、配套能力差、产业集群程度低、产业链条短、产品技术含量低、国企比重过大等问题正深刻的影响着CEMI的竞争力。“次贷危机”引发的市场萎缩又对其提出了新的挑战。“拐点灾难性”的论断 (经济发展速度增长的峰值和谷值通常被称为“拐点”) 和“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 (市场竞争的一切结果都是帕累托最优的) 使人们面对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无所适从。然而现代经济学分析日趋抽象, 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等充斥着科学主义的观点占据了话语霸权, 制度被假定为完善的和对经济绩效无摩擦的, 由此设计出的提高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方法忽略了市场, 确切的说是忽略了支配交换过程的制度安排。长此以往, 只能不断的加深理论和现实的裂痕。事实上, 制度对于经济绩效的提高是重要的这一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明。提高CEMI的竞争力需要从现实出发构建与理想状态相配合的制度体系。

在CEMI竞争力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中, 一般很少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国内对CEMI的研究过于偏重规范和质的分析, 而国外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则偏重实证和量的分析。

樊纲 (1996) 认为, 竞争力的概念最终可以理解为“成本”概念, 即如何能以较低的成本提供同等质量的产品, 或者反过来, 以同样的成本提供质量更高的产品。该理论从比较成本的角度评价产业的竞争力。金碚 (2001) 认为, CEMI竞争力归根结底是一个产业组织问题, 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是培育和增强CEMI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和决定性条件。路江涌 (2006) 认为区域间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和产业区域聚集的外部效应使促进产业集群成为提高CEMI竞争力普遍采用的方法。这一点可以从许多地方业已形成的围绕某个装备制造业产业建设的产业群得到印证。国内学者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了一系列CEMI通过产业集群、组织结构设计等来发挥低成本的比较优势来提高竞争力的方法, 对于改革开放30年来该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应当说这些学者的研究是十分难得可贵的。同时由于专注于竞争力本质上规范层次的理解和前提假设忽略了现实中制度和交易费用的因素的原因, 导致国内研究缺乏操作层面的梳理, 在实践中难以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具体化的指导。

世界经济论坛 (WEF) 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 (IMD) (1995) 两个权威机构提出财富理论, 强调产业竞争力核心的内容是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 创造财富的能力是产业竞争力强弱的最基本的体现。哈佛大学教授波特 (1998) 提出, 企业的竞争力是该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波特从要素 (资金、技术、劳动力) 、市场、企业内部管理能力以及环境等方面研究获取竞争力的途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维兹 (2007) 的机制设计理论为制度如何为提高经济绩效发挥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总的说来, 国外制造业竞争力的研究偏重实证和量的分析, 并且研究对象为制造业而并不针对装备制造业, 因此可供中国直接借鉴的经验较少。

我们认为, 提高CEMI的竞争力不仅需要从宏观上指出其发展方向, 提出加快自主创新、摆脱进口依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也需要对产业发展必须的制度环境进行分析, 在微观操作层面进行梳理, 在实践中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出具体化的指导, 克服目前研究的科学性有余、人文性不足的缺陷。同时, 对国外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跟踪, 可以为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提升CEMI竞争力策略提供中观层面的建模思路和微观层面的实证技术, 促进该研究的进一步经验化、具体化。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2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制度分析

人类的相互交往, 包括经济生活中的相互交往, 都依赖于某种信任。信任以一种秩序为基础, 要维护这种秩序就要依靠各种禁止不可预见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的规则, 我们称这些规则为“制度”。制度既是社会长期磨合的结果, 也是人们有意识创立的规则, 它能有效抑制人们可能产生的机会主义行为, 并由此成为一种引导人们行动的手段。因此制度使他人的行为变得更可预见。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 当以往的制度均衡中出现获得收益的机会, 并且与其制度变革的收益超过变革成本时, 制度变革通常会发生。经济改革作为一种主动的制度变迁, 其初衷当然是试图通过引进新的制度安排, 改变原有的制度均衡, 从而获得制度变迁的收益[1]。如果说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市场资源的分配, 那么制度就是另一只看不见的手, 决定着经济的绩效。

2.1 微观层面制度创新分析

提高装备制造业竞争力, 技术创新无疑是很重要的, 所以有必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 (制度) 来促进技术创新的实现。好的制度能够促进创新, 反之则遏制了创新。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制度有以下特征:高积累性、高专用性、低可能性和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装备制造业技术的集成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技术制度的高积累性。装备制造业较强的资产专用性决定了技术制度的高专用性。装备制造业技术上的高度连续性决定了技术制度的低可能性[2]。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过程中, 企业创新是企业在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和提高竞争力水平的基本途径, 而知识资源在企业生产率提高和财富增长中的日益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创新的主要源泉[3]。实施知识管理会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知识按照可视程度可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又是重点。因为隐性知识是隐藏在人脑中的知识, 所以应该建立分享的激励机制来鼓励员工把自己的知识分享出来。激励机制是装备制造业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 激励制度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知识管理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可以建立面对面似的分享知识的方法。

2.2 中观层面制度耦合分析

制度耦合是指, 制度系统内的各项制度安排为了实现某一确定的功能和目标, 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从不同角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趋于一致。或者说在给定的资源存量等条件下, 现存的制度集合和制度安排的任何改变都不可能增加社会的总收益和增强制度集合的功能, 整个制度系统处于“稳定”的状态[4]。装备制造业制度耦合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装备制造业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是否耦合;政治制度与支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制度是否耦合;各制度子系统内部各种制度安排间是否耦合。装备制造业制度耦合是一种制度系统高度有序、各种制度安排之间协调一致、配合默契的状态, 它是制度配置的最佳形式。但是, 在实际中, 制度系统并不总是处于耦合状态中。按照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维茨的激励相容的理论, 只有制度耦合的情况下, 预期的激励效果才会实现。

2.3 宏观层面制度环境设计

2008年下半年, 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爆发, 中国经济三大引擎之一的出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了帮助企业应对困难, 帮助整个国家经济维持正常的运转, 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产业振兴规划。2009年2月4日国务院通过了《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但是, 与此对应的实施细则还没有出台。自主创新、首台首套、配套件等这些在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中特别明确的方面都应该尽快明确发展方向和政策、资金支持力度, 这将为装备制造业企业制订下一步发展规划奠定基础。一方面企业要利用好这样的政策支持的机会, 另一方面国家《规划》实施细则的制订也需要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摸着石头过河”常常被称作“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战略”。如果站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和现实的高度上看, 这一观点确实值得商榷。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对我们分析经济活动和解释为什么经济活动的绩效存在明显差异具有巨大的意义。在《规划》细则的制订中要充分的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果, 同时考虑到制度之间的兼容性。

3 结论与建议

一切的经济现象背后都是经济制度在起作用。制度决定着经济社会人的行为和经济绩效, 只是不同的经济问题有不同的表象而已。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问题表面上是因为中国旧有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的路径依赖效应、发展时间短而相对于跨国大公司基础薄弱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缺乏等等。实质上是因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有效制度的缺乏。这些制度既包括微观的内在管理制度, 也包括宏观上产业所处的外在的制度环境。要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利用制度手段。有了有效的制度, 其他所有的问题都会在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得到解决。最近面对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 不少装备制造业企业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进行合并或重组。这种合并或重组的“造大船”运动是否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上看, 这取决于市场的交易成本高还是企业内部运营和管理的成本高。现在简单地给出结论未免过于武断[5]。那么一个经常被人们假设为零成本的交易费用应该被我们重新的进行审视。在正交易成本的视角下研究提升装备制造业的策略才更接近“真实的世界”。

参考文献

[1]蔡A.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J].中国社会科学, 2008 (6) :101.

[2]张保胜.基于微观技术制度的技术创新问题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 1996 (12) :13-15.

[3]王家斌, 邵慰.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知识管理模式研究[J].商业研究, 2008 (11) :117.

[4]李志强.制度配置状态:制度耦合、制度冲突与制度真空[J].经济师, 2002 (4) :33-34.

制造企业踏足拉美 篇8

格力:走向海外从巴西开始

格力公开资料显示,其自主品牌已经进入了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菲律宾、澳大利亚、巴西和俄罗斯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至今,格力空调产销量连续10年领跑全球,用户超过3亿。在海外市场的成功,是格力引以为傲的一大亮点。

可以说,巴西是格力打开海外市场的第一站。目前中国白色家电风靡拉美,空调季节销售的互补性是格力进入巴西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国内领军空调企业,格力已在拉美市场站稳脚。资料显示,格力进入拉美市场可追溯到1998年,当时格力空调已经进入巴西各大超市。3年之后,格力在巴西玛瑙斯自由区投资3000万美元建设的生产基地正式投产。

据悉,巴西对在本土设立的工厂是有优惠的,比如对于本国生产的产品给予特别的减税或者免税优惠。格力将先进的技术和制造工艺也带到了巴西工厂,以核心技术来提升产品的高附加值,避免了与韩国品牌及本国品牌的价格战。

目前,格力空调在巴西的销售网点已经遍布巴西20多个州,代理商达到300多家,并设有300多个服务网点。在当地生产,在当地销售,削减了格力的物流成本,也为格力海外盈利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格力在巴西最先打开市场的是家用空调产品。在进入巴西市场初期做市场调研时,格力就发现,当地大行其道的都是我国已经淘汰的窗机。为了避免在中低端市场的激烈竞争,格力直接切入了高端市场,在巴西投放分体式空调,取得了成功。

目前格力空调是巴西销售价格最高的空调产品之一,市场占有率稳居巴西前三名。

华为:本地化建设在巴西扭亏为盈

华为CFO孟晚舟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表示,华为在巴西市场已结束数年亏损,在2014年岁末扭亏为盈。

“扭亏为盈”看似简单的四个字,背后凝聚了华为在巴西市场多年的艰苦奋斗。资料显示,巴西华为成立于1999年,至今已有17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市场占有率空白,到如今成为众多巴西电讯公司的主要产品供应商,并在巴西推出自有品牌智能手机,华为愈发风光。

梅花香自苦寒来。孟晚舟说,巴西复杂的经营环境,让无数的外资企业都往而兴叹。乔布斯生前曾立下帮规:“决不在这片不可能让外资盈利的土地上开设苹果店。”华为也不例外,在巴西摸爬滚打,遭遇了连续数年的亏损。

如今,华为在巴西电信设备市场的份额已经达到约40%,并宣布将继续提高在当地的市场份额。

华为坚持在巴西实施本地化建设,注重研发和技术创新。华为不仅与当地通信商展开合作,在当地实现制造,而且在巴西培养了大批压研发人员,为高质量地开拓当地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华为在巴西还非常注重环保,不断创新工艺,降低其产品的碳排放。据悉,目前华为已在巴西建立了多个绿色基站,并采用点对点的绿色通信解决方案进行节能减排。

目前,华为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应用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超过1/3 的人口在海外市场,华为为各大国际体育赛事提供保障服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间,华为成功为巴西四大主流运营商Vivo、Tim、Claro和Oi提供了量身定做的通信保障服务。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开进拉美

创立于1995年的比亚迪,目前拥有IT、汽车和新能源三大产业。2003年,比亚迪从IT电池领域进入汽车制造业,推出了自主品牌汽车。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比亚迪披荆斩棘,收获满满。目前比亚迪已在美国、欧洲、埃及、俄罗斯、印度、韩国、日本、巴西等国家和地区设有分公司。

近些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加速开进拉美,吉利、力帆、比亚迪等纷纷登上拉美大陆。2014年7月,比亚迪宣布于巴西投资设立首座电动大巴工厂,并成立研发中心和原型车制造中心,首期投资达到2亿雷亚尔(约5.4亿元人民币)。这是比亚迪在拉美地区首度投资成立的第一家工厂,标志着比亚迪立足巴西、进军拉美已正式拉开帷幕。

据了解,自2012年10月在巴西成立分公司以来,比亚迪一直致力于推动当地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就比亚迪在巴西投资建厂,比亚迪总裁王传福表示,之所以选在坎皮纳斯市设厂,正是看中了该市在清洁能源技术上的创新及领先地位。这点与比亚迪非常吻合,作为全球新能源创新技术的领军企业,比亚迪将把绿色纯电动大巴与环保的铁电池技术首先带到巴西。

其实早在2013年,比亚迪推出的新款“秦”电动车就已经登陆拉美市场。比亚迪在哥伦比亚打造了南美洲规模最大的纯电动车队,比亚迪e6和电动巴士等几款新能源车也被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等城市采用。

谁的路途都不是那么平坦的。在巴西建厂之前,比亚迪也经历了从寻找当地销售代理渠道,到在墨西哥、哥伦比亚和巴西建立分公司的漫长积累过程。

上一篇:地方病防治工作汇报下一篇:公司迎新员工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