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命题记叙文(共5篇)
如何写好命题记叙文 篇1
如何写好命题记叙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记叙文的基本要求,掌握命题式记叙文写作的方法。
(2)通过典型示例,掌握命题式记叙文的审题和选材技巧。
(3)能写好一篇“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2、过程和方法:
从审题和选材两个方面进行训练和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作文示范稿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20012年江西省语文中考试卷可以预测,今年中考作文同样写两种体裁,一是写命题式记叙文,二是写材料式的议论文。多年的写作实践告诉我们,写作,离不开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等环节。这节课,我们将进行审题和选材两个环节的训练,提高命题式记叙文写作的技巧。
二、作文教学指导与训练
(一)审题训练
1、课件出示文题:《带着微笑出发》
从上述文体中你获得了哪些写作信息?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及分组交流的形式,分条列出自已所搜集的信息。
3、师生交流,明确:
题目中的“微笑”是关键词,也就是题眼。“微笑”不仅指一种看得见的面部表情,更是指一种心态,一种涵养,一种品性,一种信念,一种胸怀„„所以写作时我们不能就“微笑”写“微笑”,必须表现出“微笑”的深层意义。题目中还有一个概念“出发”,“出发”强调的是开始或重新开始,它总是与目的联
系在一起,从“出发”到目的实现总有一个过程,所以“带着微笑”不仅在“出发”时,而且要关联或影响全程,只有这样把握,构思才有了创新的基础,文章才能凸现“微笑”的魅力,因此我们在审题时,一定要严密。
学生自由发言。
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审题要点。
(课件出示)板书:审题严密
①抓住题眼
②挖掘隐含信息
③审题要认真,不能贻误任何信息
师总:仔细审题是写好考场作文的首要环节,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4、结合以上审题方法,进行审题训练,出示文题:
⑴《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
⑵《我最想依靠的是你》(08年无锡市中考作文)
学生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大胆发表自已独特的见解。
师归纳:
这两个文题仅一字之差,有共同点:两个文题中“最想依靠的”是关键词,不同的是文题中“你”是写作的对象,第一个文题明确了写作的对象只能写人,第二个文题写作对象明显要广泛些,不仅可以写人还可以写物,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二)选材训练
选材,就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主题,使文章产生最好的效果。
1、选材方法
师:什么样的材料才是恰当的好材料呢?我们看能不能从语文课本中找些技巧:
(课件出示以下材料)
①《故乡》
写杨二嫂小偷小摸的经典片断,让人过目不忘;
②《背影》
选择父亲送我走时,描写父亲的背影,表现浓浓的父爱,感人之处,让人潸然泪下;
③《我的母亲》
写母亲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表现了母爱之伟大,让人身临其境
④《散步》
借散步这样的小事讲了一个道理: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体谅,这样,家庭才能和美,社会才能和谐。
2、学生探究学习,总结选材技巧:
(课件出示)选材要求:紧扣中心(准)
选材角度:富有新意(新)
真情实感(真)
小事入微(小)
巧妙入文(巧)
3、选材训练
如果以《带着微笑出发》为文题进行写作训练,你准备选择哪些材料?先同桌互相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4、课件出示范文(中考满分作文)
出示范文,请学生起来朗读,并让同学们当一回阅卷老师。如:假如你是阅卷老师,你会打多少分?并说明打分理由。
5、牛刀小试:
(课件出示)
以《带着微笑出发》为题,通过自已独特审题和选材方法,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要写出自已的真情实感!
三、总结
审题和选材是记叙文写作很重要的两个环节,这节课,我们以三个文题为依据,对两个环节进行训练,希望通过今天的交流,大家能够触类旁通,开拓思维的空间,从而写出令老师满意的优秀作文
如何写好命题记叙文 篇2
记叙文补写, 篇幅不长, 但分量不轻, 它既能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又能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还能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 进而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对作品的再造能力, 在注重素质和能力的教育大背景下, 其地位绝对不容小觑。那么怎样在片言只语间, 将看似简单的文字写文采飞扬、魅力独具呢?我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准备:
一、审读题干, 明确要求
记叙文的补写具有很强的“情境性”, 欲使其切合材料要求, 审题时必须全面审清题意、明确题干和提示的各项要求, 如:补入的位置、写作的对象、表达的方式、限定的字数等。同时, 我们还需明白补写的内容主要考查的是哪方面的能力。因为阅卷时, 正是根据各项要求的侧重以及达到各项要求的难易, 规定相应得分。比如:1998 年全国卷, 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小乐回到家, 看见自己的一只鞋已洗得干干净净地晾在门口, 但另一只鞋妈妈没有洗。
小乐穿着一双干干净净的鞋子上学去了。
要求: (1) 根据所提供的开头和结尾, 补写中间的内容。 (2) 补写部分要与所提供的开头结尾衔接得上。 (3) 补写200 字左右。
题目简短, 但设题者的要求却是一目了然:
1.写一段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记叙文片段, 侧重于记叙和描写;
2.应紧扣“洗鞋子”这个话题来展开, 要与材料提供的开头、结尾衔接;
3.用第三人称的方式, 写200 字左右的文字。
设题者的要求, 便是得分的关键所在。同学们在写作时, 要注意准确把握得分点, 把各项写作要求落到实处。
二、研读文本, 衔接自然
记叙文补写属于情境式作文, 必然受制于所给材料, 行文时并不能任我们肆意驰骋, 天马行空。因而, 行文之前, 我们应认真研读文本, 弄明白材料的大致内容, 然后再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依据, 来推导事情的前因后果、构思事情的来龙去脉、勾勒人景物的动人形态。
比如, 2014 年的湖南卷19 题, 请续写阿必“不肯睡觉”的文字。那么在行文前, 我们就要读懂原文, 明确人物的形象特点, 续写才有依据, 才能符合人物身份。像文中“阿必一脸狼狈相, 鼻子上抹着一道黑。问她怎么了, 她装作若无其事, 只说:‘我囫囵着跌下来的。’”短短几句中, 足可见阿必的可爱与天真;“每当佣人端上热腾腾的洗脸水, 她便觉不妙, 先还慢悠悠地轻声说:‘逃———逃———逃———’等妈妈拧了一下热毛巾, 她两脚急促地逃跑, 一迭连声喊:‘逃逃逃逃逃!’总被妈妈一把捉住, 她哭着洗了脸。”则充分地表现了一个两岁的小孩的那份稚嫩和顽皮。所以, 我们在补写必须尽力表现阿必的这些特点。
如果说与材料的前后连贯, 可以让补写做到行如流水;那么, 与生活的紧密相连, 则可以让补写的内容妥贴自然。补写的内容无论是人物、事物、情节, 还是人物活动和情节展开的环境, 还是有人物、事物和环境构成的完整的生活画面, 都必须符合生活本身所固有的一些规律, 这样才能使人觉得真实可信, 要合情合理。像阿必“不肯睡觉”, 如果光写阿必一人是难以表现出来的, 所以, 我们在行文时, 还要注意设题情景, 设置相关的对象, 让阿必不肯睡觉有见证者和参与者, 这样才更符合生活的逻辑。
还是就上面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这道题来说, 从给出的开头, 我们得知:同是一双鞋, 一只洗了, 一只没洗, 显然是不合情理的, 显然是违反常理的。妈妈之所以如此做, 有意为之的其目的是启发教育小乐, 自已的事应自己做。“但另一只鞋妈妈没有洗”, 一个“但”字, 揭示了其反常性。“没有洗”, 分明不是“忘了洗”或“还没洗”.暗示其中必有隐情, 这正是文章的立意所在, 即由小乐洗。可不少考生没有领会命题的含义, 导致思想性不强。
领会了这层含义, 这道补写题就容易完成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小乐纳闷了。眼前的两只鞋, 一只雪白的, 一只却灰不溜秋的。“平常, 妈妈总是将两只鞋洗得干干净净的让我穿啊!学校里的老师和小朋友还夸我最爱清洁呢!难道……?”小乐突然明白了。“原来, 妈妈是在告诉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要爱清洁就得自己动手。”于是, 小乐拿起那只没洗的鞋, 打好水, 放到盆里, 刷起鞋来, 一下, 两下, 三下……小乐忙得满头是汗。“原来, 刷鞋也是不容易的事啊!”小乐明白了平时妈妈给自己刷鞋是多么劳累。鞋刷好了, 虽然不如另一只洁白, 但小乐心里仍旧美滋滋的。
此外, 在记叙文的补写时, 我们还要不能忽视所补内容所处的具体位置:如果在篇首, 补写时就应注意衔接下文, 或与后文的某一点相照应;如果在篇尾, 就应注意承接上文, 或与前面部分的某一处相互呼应;如果在篇中, 则应注意瞻前顾后, 接榫自如。
三、叙中含情, 小中见大
叙述无情, 文章纵使华词丽藻, 读来也终寡然无味, 更不用说能打动阅卷的老师。我们要写出好的记叙片断, 在叙述客观的生活时, 就要有所寄寓;在记人叙事时, 就应饱含真情。所以, 有目的、有情感地对人物、情节、场景进行描绘, 哪怕片言只语, 也能亲切自然, 真实感人。像作者杨绛对阿必“不肯睡觉”的描写:“我在家时专管阿必睡午觉。她表示要好, 尽力做乖孩子。她乖乖地躺在摇篮里, 乖乖地闭上眼, 一动都不动, 让我唱着催眠歌摇她睡。我把学校里学的催眠歌都唱遍了, 以为她已入睡, 停止了摇和唱。她睁开眼, 笑嘻嘻地‘点戏’说:‘再唱 《喜旦娄》 (Sweet and low, 丁尼生诗中流行的《摇篮曲》) 。’原来她一直在品评, 选中了她最喜爱的歌。我火了, 沉下脸说:‘快点困!’ (无锡话:‘快睡!’) 阿必觉得我太凶了, 乖乖地又闭上了眼。我只好耐心再唱。她往往假装睡着, 过好一会儿才睁眼。”正是因为杨绛饱含着对这个顽皮机灵小朋友的喜爱, 所以描叙起来流畅而不失诙谐, 让人读后, 不禁莞尔一笑。
同学们要让补写的内容在精简的文字中出彩, 还要有精彩的描写。描写, 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把人物、事件、景物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 才能达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历历在目”“惟妙惟肖”的效果, 使人有亲临其境、如睹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见其色、如历其事的感觉。根据补写的对象的不同, 我们可以将描写分为:写人、绘景、状物三类, 每一类在具体描写时, 又有着不同的手法。
比如补写的是对人物的描写, 就可以从正面入手:采用工笔, 对人物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细加描绘;或者运用白描, 在三言两语间简单地将人物形象勾勒出来。也可以从侧面切入:通过与其它的人物的对比烘托、环境的渲染、情节的推动等方式, 来呈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如果补写的对象是景物, 那我们则可从景物安排的顺序 (远近、高低、内外等) 、景物描写的角度 (视觉、听觉、嗅觉、感觉等) 和绘景运用的手法 (拟人、比喻、对比、夸张、通感等修辞方法和烘托、渲染、动静、虚实、点面、情景等) 三方面入手进行描绘。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道题:
我打电话给水站要求送桶装水。过了好一会儿, 师傅才气喘吁吁地把水送到, 原来电梯停电了, 他是爬了十八层楼梯上来的。
我终于明白, 温暖人心的往
往正是细微处显示的一份善良。
要求: (1) 根据前后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补充出中间情节。 (2) 侧重对人物进行描写, 至少运用2 种描写手法。 (3) 200 字左右。
这道题的要求题干中已经交代得很清楚, 侧重对人物的描写, 而构思情节的重点在结尾处:“温暖人心的往往正是细微处显示的一份善良。”所以我们要描写的是细微处的善良如何温暖人心, 要在描写中带着对人物的赞美和对小善的褒扬之情, 这样更能打动读者, 也才能与结尾处的感慨自然地衔接起来。
总而言之, 无论是哪种描写, 若能掌握恰当的描写手法, 再加上精彩的动词、形容词的运用, 那么, 即使篇幅不长, 也能让补写的内容栩栩如生, 意蕴深刻。
如何写题记 篇3
设计题记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点化文题。
以题记来点示文旨,让读者对文章承载的思想内涵在“第一时间”内就感受到。
例如,北京考生写的《开端》,在文章的开头作者设计了一个简短而凝练的题记:
古人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余以为然。
作者用古人的名言做题记,既点出了文章的主题,又使文章沿着这一主旨向纵深发展,它是文章的灵魂,它是文章的“红线”,它是文章的主题曲……再加上文末一段对“开端”的形象贴切的比喻,使文章锦上添花,浑然天成。请看结尾段:
握住开端这一束馨香的花朵,那是弥足珍贵的开启成功的钥匙。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你就离上帝不远,离成功不远了。
又如湖南考生写的《最美丽的灯》,文章的开头有这样一个题记:
墨一般的夜,灯儿亮了,再不必彷徨,心也亮了。
文章写的是一位盲人夜间走路点灯的故事,看似不可理解的事,人们从中悟出生活的哲理,开头的题记点示了文章的灵魂:盲人的灯,是最美丽的心灯,“道德文明”是时代的主旋律,利人之举,常常也是利己之事,付出的同时,也会收益多多。不要吝啬上天多余的赐予,为心头的灯加一滴油,拨亮希望的光。
二、渲染气氛,交代原因。
如中考满分作文,《朋友,我要说声谢谢您》的题记:
缘,让我与你相识在桂花烂漫的九月;梦,又让我与你分别在烈日吐焰的六月。朋友,在与你相处的四个春去秋来的日子里,友情让我加倍珍惜。是你让我惨淡的日子变得精彩,是你让我发现了生活的美丽,是你让我骄傲的心得以让谦虚驾驭。一切的一切,让我追寻与你共同走过的脚印。
在这篇文章中,考生别具匠心地设置了一个题记,既渲染了浓浓的氛围,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调,同时又含蓄地交代了“我要说声谢谢”的原因,而且这一段题记句式整齐,富有文采,很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还如中考满分作文,《风雨之后是彩虹》的题记:
很难想象,世界上最美丽的蝴蝶竟然也是类似毛毛虫的东西破茧而出的。当然,在变成美丽的蝴蝶之前,她经历了数不清的痛苦和磨难。
文章写的是对初三学习生活紧张、艰苦的感悟和认识。题记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的理性思考,一方面又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激情,同时也是对这种生活的一种形象的概括。
再如获奖作文《这个秋天不再寂寞》的题记:
原以为,茂密的树林中会伸手不见五指,抬头仰望,在那层层叠叠的树枝之上,竟然射出万缕灿烂的阳光。
题记借助景物描写渲染了浓浓的氛围,暗示了文章主题。
三、设置悬念,吊人胃口。
如中考满分作文《种太阳》的题记:
“我有一个心愿,就是种太阳。……一颗送给南极,一颗送给……”小的时候我最爱唱这首歌。虽不知挂在天上的太阳要如何去种,更不知该如何去送……
我们说这个新颖脱俗的题记,有一种诱人的悬念感,吊起读者的胃口,激发读者阅读的欲望。
又如一学生以200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山东“大老本”徐本禹扎塞边陲,爱心支教的先进事迹为题材,以《那山,那水,那人》为题目,撰题记为:
一面是贫穷愚昧的小山村,一面是灯红酒绿的现代城市,这位刚毕业的“大老本”名校刚录取的研究生,将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四、诠释题目,阐发感悟。
设置题记,对文章的内容作具体的解释,同时也表露出对生活的感悟。
例如一位考生的作文《长大是一把双刃剑》的题记: 童年做着长大的美梦,长大了又做着童年的美梦。 这个题记实在太美了,它简练而富有哲理,更是道出了天底下不同阶段的孩子与成人真实心理,把“长大”这把双刃剑做了很精彩的诠释,是文章最亮丽的第一笔。 又如,学生满分作文《诠释生命》的题记: 倘若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啄木鸟,我要飞向美丽的大自然,做大树的仆人,为他们精心伺候,用生命来完成自己伟大的使命。 文章写了几个阶段生命的不同含义,字里行间表现出对生命的不懈追求,力求让生命永远散发出芳香,结出芬芳的果实。题记就体现了这种情怀和精神。
再如学生满分作文《生命之光》的题记:
人生之路是漫长而又曲折的,只要信仰之灯长明,终会勇气倍增,战胜挫折,笑对人生,奔向光明。
文章写的是“顾心霖女士”战胜挫折、取得成功的故事。这个题记既是对题目的诠释,也是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题记记叙文 篇4
当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总是抱着一份执着的心,因为它使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事半功倍。
从前有这样的一个古老的故事:有两人去登山远足,他们出门都准备好登山工具,以乐观的心态去挑战着有趣的任务,他们还不知道他们的任务是多么的危险和艰难。他们是同爬一座山峰,这山峰大约有1884千米,山腰穿过云霄,不知道离山间的距离还有多远,看起来让人心惊胆战,两人开始他们的登山旅程,一开始两人都不分高低只是一直的往上爬,谁也不让谁,因为两人之间只有一个胜利者。因为山峰又高又陡的缘故,他们的速度渐渐缓慢,两人都累得精疲力尽,只见他们脸色苍白,汗珠不断的从他们身上渗出来,他们因此而没有放弃,只是休息一会儿,再继续往上爬,他们不知道面前的路程更加艰辛,他们爬上了山腰上,他们的脸部有些抽动着,脸色比爬山是更苍白,连嘴唇也一样,即使这样,他们艰难的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过了很长时间,有一个登山者放弃了这次比赛,下来是连站的力气也没有,当他下山时,另一个登山者终于爬上了山顶。其实,放弃的那个登山者离山顶只有一小步,只要他需要几分钟的时间,爬几步的路程,忍耐几分钟,在坚持一下,他都能够爬上山顶。
只要敞开自己的心胸,勇敢去面对困难,才能打开心胸阔达执着的心,只要有坚持,才能取得自己的劳动成果,只有执着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完美罢了。坚持与执着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再往后的日子里,我更需要这两份心“坚持”和“执着”。
高中生如何写好写景记叙文 篇5
一、选择含义丰富的景物
写景记叙文, 写景不是目的, 而是通过写景来表达情感, 传达人生感悟。因此, 在写景记叙文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择含义丰富的景物来进行描写, 或者赋予景物以丰富或特定的含义, 以此来达到传情的目的。如在《别样的灿烂》一文中, 作者对选取的景物就赋予了一定的含义:
刚刚立冬, 可初冬的寒意早已笼罩下来, 原本在秋天里怒放的桂花也败了, 唯有点点枯黄的凋败之花还奋力占着枝头, 没有落下。我捧着一杯热茶站在院子里, 用手去拨弄着星星点点, 很快便在地上落了一圈, 显得毫无生机。我看着地上的桂花, 在茶水泛出的雾气中思绪飞远。
文章开头, 作者就选取了“毫无生机”的“点点枯黄的凋败之花”、落在地上一圈的败落之花, 这景物本身既是自然客观现象, 也有着别样的含义, 在文章结尾作者是如此揭示的:
我被手中已经微凉的茶水拉回了思绪, 看着地上那凋败的花朵, 又想到那一地的嫩黄, 那条摇曳的黄腰带, 渐觉出其中不一样的灿烂。正是因为时间之长, 那满树盛放之花我已记不太清, 可这落地之花, 那微酸之香我还清晰记得, 就是因为这种别样的震撼, 别样的灿烂吧。我呷了一口微凉的茶水, 一同呷这最后一抹微酸和最后一抹别样的灿烂。
在作者心中, 所看到的“满树盛放之花”已经记不清, 却始终对这“落地之花”、“微酸之香”记忆深刻, 这种对比就是为了揭示败落之花那种别样的灿烂, 让读者悟出其中深意, 而不单纯以景物观之。
二、寻找特定内涵的环境
写景记叙文还是以记叙为主, 写景为辅助, 文中还是有着具体的事件脉络。对于景物的描写, 要突出其中蕴含的深意, 必须借助叙述、描写, 为其寻找一个特定的展示环境, 这个环境往往对景物特定内涵有着非常直接的映衬作用, 使得景物内涵更加凸显。如文中为所写桂花, 描绘了这样的环境:
有一年, 也是深秋, 我随父母去某一游览区游览, 因时间之长早已记不清了。但那里也有这么一园的桂树, 密密地栽在山路的两旁, 树大叶茂, 果真有种遮蔽天日的感觉。树上开了满满的嫩黄, 一簇一簇的花聚在枝头, 相互拥着随风摇摆, 我沿着青石板的盘山小路上山, 竟有一种落日暮微的感觉。后来飘起了小雨, 雨不大, 却细而密, 凉意顿生。雨水打在桂花树叶上, 响声织成一片, 有些许雨水从繁茂的枝桠间漏下, 滴在石板路上, 竟相映成韵了。我的视线下移, 猛然间发现不知何时我的脚下已经被桂花铺就了一条嫩黄的花毯, 薄薄一层。
在写败落的桂花时, 作者在记叙中添加了“深秋”、“山路”、“小雨”、“青石板”, 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使得“败落的桂花”在雨水嘀嗒在青石板的山路上的韵律映衬下, 如铺在地上的薄薄一层嫩黄的花毯, 显得格外美丽、灿烂、辉煌, 这样就使得本该是衰败之花那样的动人、那样的美丽, 可以说环境的映衬很到位。
三、描摹带有寄寓的特征
写景记叙文中的景往往寄寓了某种特定的内涵, 因此在描写时, 需要借助描摹其中的特征来自然地展示其中蕴含的内涵。在具体写作中, 可以对景物实写, 以细节来传递其中内涵;也可以对景物虚写, 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 赋予景物更加现实的意义。文中作者二法兼用, 这样写道:
我低下头仔细地看着地上的花, 有许多已经被人踩得失了花形, 扁扁地压在地上, 和着雨水都有些泥泞之感, 但很快便被从树上飘落下来的花瓣重新覆盖, 将一切污迹全部掩去, 直到完全消失于天地之中, 连一抔护花的黄土都无法化作。
这一段是实写, 作者对落到地上的桂花进行了客观描写, 从形态特征上写出桂花的败落与受践踏的命运, 接着是虚写, 作者对桂花香味进行揣测与思考:
但当我再探下身子时发现, 它们还有花香!是的, 尽管早已躺在地上, 但还有花香在诉说它们的存在。它们不像还长在枝头的花那么招摇, 那么灿烂, 它们只是用花香, 那有点微酸的花香表现自己, 也许, 它们在怀念曾经的灿烂, 也许它们已经淡忘枝头的美丽, 但它们就像“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的梅花一样, 有着同样高洁的情操。
作者以拟人手法来代替桂花揣测落地后的内心, 联想到梅花, 赋予了落地桂花如梅花一样的高洁情操, 这样就将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涵揭示出来了, 只要情操高洁、情怀阔大, 即使沉沦泥土, 也可以别样的灿烂, 值得尊敬。
四、抒发合乎现实的感悟
写景记叙文中的写景, 最终还是为了抒发人生感悟而服务的。但是在抒发感悟时, 一方面要合乎现实, 不能无限度拔高;另一方面, 要将景物所表达的内涵与抒发的现实感悟有机结合起来。如文中, 作者是如此联系现实进行感悟的:
当我登上山顶, 坐在亭中向下看, 刹那间就被震撼, 何止是香!这些躺在路上的花早已成为这个游览区另一个独特的风景线。俯视之时, 已没有了破败的痕迹, 只见一条绵延的黄腰带盘在山间, 在雨水的浇灌下, 氤氲的水汽中显出朦胧之美, 充斥到鼻下的香气中, 那种酝酿之后的微酸是那么容易捕捉, 它们不再只是连护花黄土都不如的落花, 而是不输于盛放之花的别样之花。就像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者, 也许日常生活中谁也不会在意, 可是每当社会需要他们时, 地震、水灾、雪灾……一张张汇款单、一涓涓善流、一颗颗爱心都涌向了需要的人、需要的地方, 他们不也正是这灿烂的别样之花么?
作者巧妙地将败落的桂花聚集一起, 形成靓丽风景线, 散发芳香的景物特征, 联系到在灾难中底层平凡的劳动者汇聚爱心、无私奉献的现实上来, 对别样的灿烂作出了合乎现实的感悟, 自然而深刻。
【如何写好命题记叙文】推荐阅读:
《做个好命女》读后心得12-19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09-11
材料作文如何写记叙文05-21
中考记叙文如何写具体?11-27
记叙文如何写好细节10-06
记叙文如何写的深刻05-13
如何写好记叙文开头说课稿06-12
记叙文立意如何深刻05-12
命题记叙文如何审题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