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经济

2024-10-14

如何写经济(共12篇)

如何写经济 篇1

经济活动分析是企业对生产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进行系统研究,以指导企业改善经营、提高效益的常见的一种管理活动。 目前,发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已经常态化、制度化,每个季度定期召开一次。因此,写好发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就如何写好发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谈谈个人体会,以期抛砖引玉,为同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发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特点

发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是在明确的思想指导下,对企业经济活动状况所进行的研究和分析。这种分析,或是为了解计划执行的进展情况、或是为考查计划完成后的经济效益、或是为预测未来的发电市场变化、或是在分析中找出主客观有利因素或不利因素等,以制订未来的措施方案。因此,发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作为企业在管理中经常运用的一种应用文体,具有鲜明的写作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时间性、真实性、指导性和灵活性几个方面。

1.时间性。所谓时间性就是经济活动分析要迅速及时,不能拖延迟缓。这种时间性应该体现在计划制订之前、计划执行之中或计划完成之后。如果不是在这样的时机进行分析,那么,分析也就失去意义,不再具有任何应用价值,报告的时间性总是和实用性联在一起,并由实用性所决定的。

2.真实性。发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之所以具有现实意义的指导作用,就在于它以真实的材料,准确的数据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写发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必须尊重事实,从企业实际存在的具体情况出发,每一情况的说明,每一种论断,都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从各种具体材料中总结归纳出来。发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真实性,也是由它的实用性决定的。因为分析报告不仅要检查回顾已经完成计划的情况,还要指导未来,推动企业更好地开展工作。如果任意编造,不求实际,到头来只能欺人害己,决不会有任何实际指导作用。所以,我们在写分析报告时,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突出这种文体固有的真实性的特点。

3.指导性。发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不论其分析的目的和内容如何,总要带有一定的指导性,应该给人一种新的启发, 这样才能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求在写分析报告的时候,必须以国家宏观政策和行业最新发展方向为依据,了解情况,掌握信息,站在高处,统观全局,切实从发电企业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从事实中引出正确的结论,使得分析报告对搞好今后的企业管理确有指导作用。

4.灵活性。所谓灵活性,是指写发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可以不受时间,不受形式的限制。定期分析,不定期分析;事前分析, 事后分析;综合分析,专题分析,可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它不像工作计划,必须在开始之前制订,也不像工作总结必须在告一段落之后进行。这种灵活性还表现在篇幅可长可短,综合性分析报告内容较多,一般要写得长一些,部分分析报告内容较少,通常写得短一些。

从写作方法上看,发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既可以主要运用统计数字,辅以情况的分析说明,也可以只着重于因果联系的分析。还可以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边分析,边用数字说明,或边引数字,边对数字进行具体的剖析。

二、写好发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前的准备

1.明确目的,深入调查。编写发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都是为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的,而不是为了摆形式,应付领导。因此要明确目的,确定具体要求。在调查前最好拟定简单的调查提纲,以便有计划地搜集材料和有步骤地开展调查活动。调查提纲一般应包括调查目的、要求,调查的范围,调查的对象、项目和时间,调查的方式方法等等。有了具体的调查计划,就可以增强调查的主动性,避免调查的盲目性。

2.搜集资料,科学预测。进行发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必须广泛搜集和掌握资料,没有足够说明问题的资料,分析就会受到局限,写作时虽然不一定将所有的资料都用上去,但搜集和掌握资料却应力求深入、全面,多多益善,这样进行分析和写作时才会得心应手,有的放矢。

三、写好发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主要步骤

1.确定目的,制定提纲。发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总的目的要求是分析燃煤供应、发电成本、市场用电需求等环节。在每次分析前,应根据当前的用电负荷情况提出分析要求(比如:2013年2季度主要分析用电负荷变化情况,并对3季度及下半年发电市场做出预测分析),并依据要求制定分析提纲,分析提纲要求有目的要求、分析内容、报告负责人、完成时间等。

2.收集信息,分析资料。发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必须从企业的经营实际出发,对所要分析的经营情况的主客观条件有详细、系统、全面的了解。这就要求参与经济活动分析的人员平时重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积累,随时捕捉各种经济信息,并经常深入一线掌握真实情况;同时还要注意报纸、刊物的剪辑,了解国家经济政策、 行业发展趋势、用电负荷需求等情况。此外,还必须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经常对与发电成本有关的材料作进一步的深入了解。

3.对比分析,发现问题。在进行发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时, 经常做如下对比分析:(1)实际与计划指标对比、与考核指标对比,说明计划的完成情况,揭示背离计划的偏离值,为进一步分析提供方向。(2)实际与上期或同期对比,与本企业历史最佳水平对比,以观察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3)同一指标与其他发电企业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发现薄弱环节、挖掘潜力。(4)有关指标互相对比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对比以达到巩固成绩、揭露矛盾、寻找差距、 发现问题的目的。我们在以往的经济活动分析中,往往会出现只注重成绩不发现问题,即使发现问题也不敢揭露的现象,这些都属于不正常现象,实际上我们做经济活动分析的目标就是发现问题、揭露问题,否则就失去了分析的意义。

4.抓住关键,提高措施。通过对比分析,只能看出数量上、现象上的差异,不能说明差异的实质。因此,还必须深入研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找出主要原因和主要矛盾。首先,从差距着手, 按其发生的时间、地点、进行主客观因素分析,分析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析诸因素对计划或经营目标完成(下转第295页)(上接第293页)结果的影响程度,在相互联系中找出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因素,抓住问题的关键,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

以上是写好发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主要步骤,当然, 要写好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只掌握写作步骤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掌握分析方法和分析技巧。

四、发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1.数据分析法。该种方法在企业最常使用,这里只是提出三点应注意的事项:一是多采用表格形式进行分析比较,可以“一目了然”便于发现差距;二是注意计算的内容、口径的一致性;三是分清主客观条件,剔除客观因素,多分析主观因素,这样有利于比先进、找差距。

2.连锁替代法。该种方法是用来计算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发电企业经营标影响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分析计算,可以衡量各项因素影响、程度大小,有利于分清主要和次要原因,以便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主要注意事项:一是确定影响综合经济指标的组成因素;二是根据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安排各个因素的替代顺序。一般做法是先替代数量指标,后替代质量指标。

五、发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结构

任何文章都有结构。结构就是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是文章内容外在表现形式。一篇发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结构非常重要。结构安排得好,就会层次清楚,线索分明,材料衔接自然,表达富有条理,整篇文章就显得集中、完整、和谐、统一。安排结构,不单是一个技巧问题,作者的思想认识,分析问题的思路, 都要从结构反映出来。因此,只有不断增强逻辑思维能力,认真锻炼思路,才能提高安排结构的能力。

发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结构的基本格式:

1.标题。发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应有自己的标题,没有标题,别人就不知具体写的是什么内容。拟定标题应该名符其实,明确具体。即:标题要与内容相符,如《2013年第二季度发电量增加的原因》,从标题就能了解分析的内容。文题一致, 不偏不离。

2.开头。开头是文章的第一部分,是作者写作思路的起点。 人们历来重视文章的开头。直叙式是编写发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最常用的一种方式。这种文式是把最基本的情况和主要的事实以简明的文字写出来,从而给人一种概括性的认识。

开头的方式还有:提问式,结论式,对比式,评述式等,究竟采用哪种形式为好,要视分析的内容和目的要求而定。

3.正文。正文是一篇发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主体。这一部分是紧接开头而转入对基本内容或主要问题的分析或具体说明,它是开头的必然发展。正文写得好不好,分析得是否深刻, 阐述得是否明透,关系着一篇分析报告的质量。必须在这一部分花费主要的精力。要写好正文,必须按内容表达的需要,安排好段落和层次。正文的结构安排常用形式有:(1)并列式:各层次之间的意思是并列关系,也就是把几个各自独立的情况或想法并排在一起,从而由不同方面为说明一个基本观点服务。一般在综合或多项内容的分析报告中,常用这种形式。如:《××发电公司××年上半年经营情况分析》这篇报告就可采用将燃煤成本、厂用电成本、发电量等变化情况安排为三个并列的层次。(2)总分式:先总起来说,然后再分开说。在这样的结构中,先提出总的认识,然后再用具体事实分别从不同角度来证明这个总的认识这种结构形式,易于层层深入地把基本观点讲得深刻具体。如:《山西省上网电价发展趋势分析》一文,作者可先提出自己对山西省上网电价发展趋势的总看法,然后从不同方面来证实自己的想法。(3)连贯式:按活动发展变化的过程和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结构,各层次之间的意思就体现出连贯的关系。这种结构形式,有助于表现情况的发展过程,展示问题的来龙去脉。正文的结构还可以表现为另外的形式。 这些形式,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以把几种形式结合起来使用。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形式,都要从分析的目的和需要出发,合理组织和安排正文的内容。

4.结尾。结尾是文章的收笔。发电企业常用的方法是:一是总结全文、突出重点;二是展望未来,预测形势;三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四是自然收尾。

一篇短小的分析报告,只要把有关内容分析清楚,情况交代明白就行了,结构安排并不怎么复杂。而对大型分析报告,由于涉及的范围较广,运用的材料很多,就要合理组织、恰当安排。

六、结论

发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语言要求是:准确恰当,简洁明快,朴实自然。总之,要写好发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涉及的方面很多。比如,认识能力、政策水平、材料的多少、分析的态度、写作水平等。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处处留心观察,经常写作,才能不断提高我们发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水平,充分发挥经济活动分析在发电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基于经济活动分析已经成为企业对生产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进行系统研究最常见的管理活动之一。结合行业特点,介绍了发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特点,提出了写好发电企业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方法。

关键词: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数据分析法,连锁替代法

如何写经济 篇2

如何写实证经济学论文,这个题目很大,下面主要分两个层面讲写作论文的问题。第一部分为整体写作,第二部分为细节与步骤。

1.整体写作

之所以叫“整体”,是因为写经济学论文必须有通盘考虑,否则写出来的东西即使技术含量很高也难以发表。

下面主要讨论发表型论文(非学位论文),并且仅以实证研究为例。本段的重点是写作,故而所有技术工作全部列入前奏部分。

①前奏

实证的文章首先要有数据,没有数据一切都是虚构。所以,先把数据处理好。处理数据分两个基本步骤,第一为数据清理;第二为数据计算。

这里没有统一的标准应当如何处理数据,但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做好识别。技巧是,要么你借用比较成熟的理论模型,由理论模型到计量模型。这样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如果是自己构建计量模型,那么要自己严格按照统计和计量要求做,对模型的假设前提与限制有全面准确的理解。

②研究问题

假设所有模型构建、数据分析、稳健性检验都完成了,这个时候你要动笔写论文。在这个阶段,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搞清楚自己在研究什么问题!

其实,确认研究问题应该在处理数据之前,否则你很难想象连问题都不知道,你如何处理庞大的原始数据。我之所以把数据处理放在确定问题之前,主要是基于现实的情况。

如果我们确认了问题,但数据处理的结果不支持我们的预设问题,那么结果可能前功尽弃。所以,很多实证文章都是先做试验后确定论题的。

但是,一旦有了结果,你就必须严格界定自己的研究问题:

第一,你要用简洁但准确的经济学规范用语表达自己的问题。

第二,注意表述中问题的导向性, 确保读者看到问题不会疑惑。

第三,确认这个问题是新问题!

③方法论

当你有了实证结果又确认了自己的`研究问题是不是就万事俱备了呢?不,至少,在这个阶段,你还不能动笔写论文。

你必须要明白,论文的成功不仅仅依靠“完美”的实证结果!任何实证结果都像是大厨做出的菜,一位厨艺高超的师傅可以用普通原料烹制出美味佳肴。

所以,“完美”的结果有时候只能蒙外行,却不能欺骗审稿人。这里,我强调逻辑推理与阐述问题时的语言流畅性。不要小看这两个问题,用什么样的叙事结构去组织文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档次。

每个人有不同的方法论,但在这里应该大致上趋同。被普遍接受的方法无外乎是“提出问题,解释问题,阐述问题的重要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突出你的贡献”。

在论文主体部分,应当注意,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必须严格按照逻辑顺序,要有写“小说”的心态,做好铺垫,突出重点,善于总结。

时时刻刻注意论文的走向,并且确保读者(甚至是外行)可以通过你的引导轻松抓住文章的重点要点(即使他们未必理解所有经济学术语和计量方法)。

④提纲与计划

在解决了数据、论题、方法论之后,你可以开始制定计划。这种计划不是那种空而无物的标题式提纲,必须在每一个段落明确写作目的,明确所用模型(或其他方法)的假设与限制,明确写作的要点。

完成计划初稿后,不要动笔。两天之后修改计划。再两天之后交给其他人修改。一周之后自己再修改,与导师(或者其他有经验的同行)商议定稿。

⑤写作与发表

接下来,按照提纲扩充论文,具体步骤将在下一段中详细展开。论文完成之后,不要立刻修改。等两周,等自己把一些固有想法淡忘之后再复读论文进行第一次修稿。

将第二稿给同事修改,返回后再次修改。这个过程中可以举行研讨会或座谈会,一定要得到反馈意见。梳理和总结意见,进行第三(N)稿的写作。

严格地说,在大修改之后,应该再次做报告以确认修改是成功有效的。

隔一段日子,对论文重新进行修改,定稿。一般论文从初稿写作完成到投递刊物应该有3-6个月。投递之后,如果通过初审那么一般会要求作者再次修改(一次就刊发的稿子很少很少),那么接下来就是漫长的修改与等待了。

2.细节与步骤

一般实证论文分为:摘要、引言、理论框架、实证部分、总结五大部分,其中实证部分可以分为数据描述、实证模型、实证结果、稳健性检验。

最后写作摘要和引言,这是惯例。一般应该先写作理论框架,随后可以确定方法,然后解释模型的设定和数据情况,最后报告结果与稳健性结论。

引言部分应该包括(按顺序):

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方法选择、结果报告、文章结构安排。

①要提出问题,并且解释问题的重要性

②告诉读者现存文献研究到了什么程度,有什么局限,你的研究有何种贡献

③介绍方法,阐述清楚自己的研究思路

④简单明了地把结果或者结论告诉读者

⑤例行公事,要把后文的结构安排预告

不要在论文中单独出现文献综述部分,除非是学位论文写作,不然没有必要。没有人去看文献回顾,对于外行来说这就是天书,对内行而言这些都是赘述。

文献回顾的价值是突出自己研究的贡献,告诉读者你做了哪些前人没有做的工作。

如果我们仔细去看国内所谓顶级期刊的论文引言,有一些写得非常不好, 根本不符合基本的写作规范,也达不到引言的作用。

首先,读者不关心过于“宏观”的事情(比如,彩旗迎风、锣鼓齐鸣,xxx发表讲话),这种政治性高调在论文中没有意义。

其次,读者不关心学派之争,不要去批评某些和你不属于一个流派的作者。

最后,读者关心论文的方法和结果,但很多作者在引言里只字不提。

3.尾声

实证性文章的结果是报告参数,但其实这些参数的具体值并不重要。这话也许很矛盾,既然我们的工作是围绕着参数进行的,为什么具体值又不重要呢?

第一,这些参数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它们不是圆周率的pai值,也不是物理中的g值。就算你计算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又能如何呢?

第二,参数的解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学问题或者现象。从这个角度说, 解读比数字本身重要。

关于写好经济新闻的几个问题 篇3

经济新闻,在所有新闻报道中,被认为是比较难以驾驭的一种体裁,人们常说,经济新闻有三难,即难写、难懂和难以留下印象。这固然与经济新闻的专业性强、术语多、数字多不无关系,但根本症结还是在写作上。如果记者把新闻写得通俗一些、贴近生活一些、生动一些,那么读者怎么会难懂、难以留下印象呢?《华尔街日报》的一个主编说:“二流的记者能把事情向专家说清楚,而一流的记者则能把事情向一个中学生说清楚。”著名记者艾丰也说过:“怎样才算把经济报道写好呢?一个人困了,躺在床上,看经济报道,还愿意看,还能看得明白,那样,才算把经济报道写好了。”可是现在的经济报道却是“内行人不愿看,外行人看不懂”。要解决好经济新闻的“三难”问题,还应该从写作入手。

化专业为通俗。应该说经济新闻的专业性和写作的通俗性是一对矛盾体。如何化解,这就需要记者做好翻译,化专业为通俗,也就是说,要把比较专业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

艾丰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企业、政府三者的关系时,就用了一个比喻:市场是跑道,企业是运动员,政府是裁判。寥寥数语,就把一个抽象的经济学概念说得很清楚。

试比较下列两则报道,国内媒体曾这样报道一件事:沈阳某县气象站,不仅能准确地作出短期、中期、长期的气象预报,而且能作出超长期的气象预报。同一个消息,法新社是这样报道的:世界上大多数气象站能作出一天、两天乃至一星期的气象预报,而中国一个县的气象站却能作出更长时间的气象预报。法新社用一天、两天、一星期这类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概念,通俗地表达短、中、长期气象专业术语,多数读者都能看得懂和理解。而中国某媒体的报道却用短期、中期、长期这些气象专业术语,使读者理解起来比较费劲。

要把经济新闻和百姓生活结合起来,使普通百姓感兴趣。一条钢铁价格上涨的新闻,除了业内人士和经济专家外,一般读者不会太关心。记者大多也就事论事地报道它上涨了几个百分点,对市场有什么影响就了事了。但美国芝加哥《每日新闻》记者罗伯特·莱文却用大量事实,揭示钢铁涨价与普通百姓的关系,使本来很枯燥的新闻变成了大众关心的新闻。

《市场报》登载的现场短新闻《经济学家赶集》,通过经济学家赶集买了活鱼、擀面杖、挖耳勺三样东西,展示了繁华热闹的农副产品市场情况,反映了改革开放之初市场经济开始发展这一深刻而重大的主题。记者把这重大而深刻的主题隐含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而不是把干巴巴的理论生硬地灌输给读者,不仅增加了新闻的可读性,而且拉近了与普通百姓的距离。

经济新闻要有现场感,而非仅仅罗列一些数字,或者只报道结果。1993年,新华社记者采写的《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的消息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记者通过几个场景和两位高级代表的几段对话的描写,把现场的唇枪舌剑和谈判背后的钩心斗角刻画得十分传神。

1994年新华社记者苏会志、王进业采写的《菜价追踪》就是一篇很有特色的“亲历式新闻”,它抓住当时社会的热点——菜价高涨问题,顺源追踪,以记者的所见所闻层层剖析菜价上涨的原因——流通环节太多,起到了解疑释惑的作用。

运用对比手法。《从邮局看变化》成功运用了对比手法,消息从头到尾几乎贯穿了对比,而且对比很强烈,很有说服力。在概括对比之后,接着列举了很多事例进行对比,从邮局这个窗口小中见大,生动有力地说明了由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可喜变化。这种对比手法的运用,说服力强,读者易于接受。

在经济新闻中,要写人的活动。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的人的出现,可以使经济新闻“活”起来,“动”起来,这是增加新闻可读性的有效方法。有些经济新闻比较枯燥的原因就是只报道单纯的事件、政策、数字,就像人们常说的“见物不见人,见政策不见人,见数字不见人”。当然经济活动中写人,着重写经济活动中人的活动、人的思想、人的喜怒哀乐。写经济新闻人物,也与写别的人物略有不同,侧重写人物是如何进行决策和经营活动的。经济新闻中有了人的因素,就会脱离枯燥乏味,从而使人富有鲜明的形象,读者也就更爱看一些。

最受西方新闻界推崇的《华尔街日报》式的写法就是在新闻中融入人的因素。这种写法不同于我们所熟悉的倒金字塔法,它是从与某件事或某个问题有牵连的人入手,逐步转到主题,进而一步步加以展开。这种写法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兴趣。比如说,受众也许对某家企业的改革不感兴趣,但如果从一个被提升的年轻工作人员写起,这篇报道就可以吸引读者读下去。有些读者对养老金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摸不着头脑,但如果将一个中老年人作为一个例子剖析,读者就容易理解了。在经济报道中,如果借用《华尔街日报》的写法,能够将数字、机构和泛泛的问题减少,对化解经济报道的“三难”将大有裨益。

尽量运用穿插背景和解释性文字,帮助读者了解经济事件的来龙去脉、内在联系,从而从更广阔、更深层面理解新闻。由于经济新闻的专业性比较强,头绪也比较多,所报道的事件有时又与过去的某个事件有联系。一篇成功的报道就是要通过记者的梳理和联系,使对问题不甚了解的读者有了清晰、完整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成功的报道可以揭示表面现象背后的症结所在,这正是读者最需要的,这样的报道当然受到他们的欢迎。

《湖北日报》在《武汉百里长堤巍然锁大江》这篇消息中一开始就用了一个对比性背景材料:

本报讯长江汉口水文站昨21时提供的水位记录数说,江汉关水位此时达26.94米。

据历史记录,60年前的1931年,江汉关水位在26.94米时,汉口溃堤。

眼下,武汉三镇308公里的沿江大堤牢牢护卫住面临长江大汛的这座城市。

因为有了历史性的对比材料,这篇消息的主题升华了,新闻既赞美了武汉百万军民的抗洪精神,又歌颂了中国共产党英明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997年11月,《中国冶金报》报道宝钢获权威机构的认证——美国标准普尔公司对其作出正式评级的消息,《宝钢获世界权威机构“主权评级”》一文中,用了这样一个衬托性背景材料:据悉,标准普尔给宝钢的评级比日本最优秀的钢铁企业还要高一级。有了这样一个背景,宝钢在国际债务资本市场的地位,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消息的主题也得到了强化。

科学地运用数字,让数字为报道生辉。经济新闻数字多,这是不争的事实。多数经济记者对数字可以说“爱恨交织”。在很多情况下,不用数字说明不了问题,用多了或用了不合适则会给读者带来阅读困难,影响传播效果。英国著名科学家霍金在写《时间简史》时曾说:“多一个公式,少一千个读者。”虽然科学公式与数字不能完全相提并论,但这句话对在经济报道中科学、巧妙地运用数字很有借鉴意义,用好了可以为文章增色。

1999年新华社对外部写了一篇国庆特稿,叫“中国一日:数字与希望”,记者在大量占有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巧妙地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以“中国一日”串串形象鲜明且颇有说服力的数字,展示了新中国4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沧桑变化,以及人口众多、市场广阔的巨大潜力和压力。全文虽然列举了很多数字,但经过精心组织,却无堆砌之嫌,读者读来生动有趣又令人感奋不已。

在新闻实践中,一个为记者广泛采用的手法是,把单个的数据进行换算和折算处理。如《人民日报》的文章《战胜饥饿重在行动》,是这样处理数据的:

目前全世界每天因饥饿死亡的人数达2.4万,相当于每4秒钟有一个人饿死;据统计,穷国欠富国的债务高达2.8万亿欧元,相当于法国、英国和奥地利三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

报道将每天的死亡人数换算成死亡频率,突出死亡人数之多,比较容易让读者感受和认知。同样,将负债金额折算成几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更利于读者的直观理解。此外,将几个数字进行对比也是常用的方法,对比产生的反差,往往能产生强烈的效果。

现在媒体更多地用图表形式来处理成组的数据,比如用柱状图表示数据的横向或纵向比较;用圆形切割图表示数据的比例分布;用曲线表示相关经济领域数据的发展走势。这样处理数据更直观、形象,从而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作者系驻马店日报社副总编辑)

以创新思维写好经济新闻 篇4

从一定意义上说, 思维的质量决定了文章的质量。由于创新思维具有思维空间的开放性、思维主体的能动性和思维过程的思辨性等特点。在经济新闻写作中, 用创新的思维形式来看待新时期多元化的复杂的经济关系, 分析、研究新的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 可以更深入地发现新闻事实的本质和规律, 从而更有效地挖掘出经济新闻价值和经济新闻固有的服务功能, 提高经济新闻的实用价值, 为新时期的经济建设服务, 也是经济新闻获得发展的关键。在此, 本文就创新思维对经济新闻写作的指导作用作以下粗浅探析。

用开放的眼光看经济, 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

开放性的思维形式没有固定的框架, 在考虑问题时可以迅速地从一个思路转向另一个思路, 从一种意境进入另一种意境, 由于这种思维跨度的加大, 就能够从多方位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就更利于解决在新时期遇到的新问题。同时, 由于创新思维的发散性特点, 我们可以把一种经济现象与另一种现象甚至更多的事实联系起来, 以一种现象为中心, 发散到更多新闻事实, 思维空间的扩大, 使思维的深度与广度都得到相应扩展, 从而捕捉到更多的经济信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一个国家的经济新闻, 对于外部世界来说, 绝对是关于这个国家最主要的信息。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来写作经济新闻, 就可以把生产、流通、消费各经济活动环节联系起来思考,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分析我国经济、世界经济。并把各活动环节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 把这些分析结果充实到作品当中, 新闻的内容含量就会大大增加, 就能更好地把我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信息及时传递出去, 同时更好地接收外来的经济信息, 使经济新闻的信息含量增加。在写作手法上, 采用开放式的笔法, 用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 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经济新闻作品呈现给读者, 它的可读性就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例如,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是经济上的一场变革, 又是我国经济逐渐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 它对我国的经济体制、对老百姓的经济生活, 正在产生愈来愈深远的影响。以石油价格来说, 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会波及我国哪些行业的发展, 这些行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所处的地位如何, 这些行业的波动会给我国老百姓的经济生活带来什么影响等。新闻工作者必须用开放性的思维方式把各种经济现象作为研究的整体, 同时又善于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才能够从中挖掘出大量的经济信息, 并把这些信息融入经济新闻写作过程中, 并用普通百姓容易接受的表现形式传播出来, 让受众从新闻中获取急需知道而又不知道的情况, 其新闻的实用价值就会大大提高。

新华社2008年7月4日发表《“价格洼地”现象:考验中国智慧实力》的一篇报道, 文章中作者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为什么我国会成为全球价格洼地?它有哪些利弊?如何在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同时, 积极稳妥地理顺能源和粮食等价格, 保障民生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经济学家、政府有关部门的调查采访, 把专家对这一现象的分析研究结果和政府的相关政策进行解读, 及时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只要坚持既定的宏观调控政策, 积极落实各项抑制价格过快上涨的政策措施, 我国完全可以实现保持物价基本稳定、避免经济大起大落的目标。这样的经济新闻, 对稳定民心、稳定社会经济秩序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它的现实效用明显得到极大地提高。

以能动的眼光看经济, 提升经济新闻的服务功能

经济新闻服务功能的发掘程度, 取决于写作主体思维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创新思维活动是一种探索未知的活动, 这种思维活动充分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 大胆探索, 努力创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经济新闻必然要满足企业对市场信息的需要, 承担起企业和信息交流的责任与义务, 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在经济新闻写作时, 充分调动这种积极、能动的思维, 走出以往那种凭老经验看新问题的习惯, 改变那种仅仅停留在报道数据、事实等简单的、割裂的经济新闻阶段, 以能动的写作方式, 在内容和形式方面来增加经济新闻中的信息量, 及时地为企业传递更多有效的经济信息, 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服务。

在写作经济新闻时, 需要新闻工作者用企业家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经济, 以能动的眼光, 积极而密切地关注世界经济发展形势, 随时留意并密切关注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状况, 这就可以在经济新闻作品中向世界展示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 把国外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经济信息带给中国企业, 同时, 还能够透过国际经济信息的表象去把握和理解其内在的运行规律, 加强对经济新闻事件的分析、研究, 从国内经济间的联系、国内经济与国外经济的联系等多层面去进行分析与判断, 从而增加经济新闻的内涵, 为读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经济信息。 (1) 例如, 这次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和全球性经济的大共振。在这种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形势下, 我们在写作经济新闻时, 以能动的眼光, 透视经济形势, 观察国际市场, 对国际间发生的经济现象与中国目前的经济运行状况联系起来进行相关的分析, 预测经济发展趋势, 及时为受众解读国家的相关经济政策, 并把国内外权威机构和专家在经济领域里的观点看法, 及时地传递给受众, 就能为各个经济组织、企业领导者和决策者提供更有效的信息帮助。

早在2001年, 我国很多新闻工作者就已经意识到了经济新闻写作中的思维观念转变的重要性, 他们在采写经济新闻时注意积极地延伸观察的角度与深度, 把新闻事件背后的信息挖掘出来及时传递给读者。例如, 美国在“9·11”事件后, 受炭疽菌恐慌影响, 美国政府拨款15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采购抗生素药品。很多欧美国家的制药商抓住商机, 加班加点生产, 仍然供不应求。而我国的药品生产企业由于没有FDA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认证, 生产的产品无法出口, 就这样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机会。《文汇报》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 他们深入地对这一新闻现实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加入WTO, 固然可以减少高额关税等有形壁垒, 但欧美等国对进口商品所设的无形技术壁垒却依然存在, 各类国际市场通行证会对国内许多大宗出口商品生产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想使我国的商品真正地实现“全球通”, 关键是国内企业要适应国际标准和具备打破国外技术壁垒的能力。事实上, 其他行业也同样面临着进入国际市场“通行证”的问题。这样的报道, 无疑给我国生产企业做了很好的提醒和引导。

2008年6月20日, 中国经济报刊网刊登了《中国电路行业面临转型》的经济新闻报道, 作者在文章中把全球电子电路形势与我国的经济政策结合起来, 通过对国际市场形势及我国相关政策变化的分析, 结合我国电子电路行业目前的产品现状, 提示我国电子电路相关企业, 应该及时研制开发具有自己自主产权的新产品, 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这样, 我们的企业才能在以后的发展中获得应有的地位。像这样的经济新闻, 不仅仅就市场说市场, 在写作中把市场与环境、与政治结合起来思考, 把国家的经济政策、国际市场的动态信息及时地传递给企业, 实用价值也得到有效提升。

所有这些经济新闻, 都离不开写作者在新闻事实基础上的能动分析, 把主观的能动思维与新闻事实结合在一起, 不仅仅停留在新闻事实本身, 而是积极地发挥写作主体的能动性, 透过现象发现新闻背后的东西。增加了新闻内容的深度与厚度, 这样的经济新闻具有丰富的信息量和更强的可读性, 就能为我国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经济信息服务。

以思辨的眼光看经济, 揭示经济活动的本质规律

创新思维与定势思维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 定势思维往往成一种线性形式, 在考虑问题时只注重于某一方面而忽视周围与之相关联的事物, 而创新思维能够把某一现象和与之相关联的事实联系起来观察、思考, 并通过分析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 找到问题的规律和本质的东西。所以在经济新闻的写作中, 把新闻事实与周围相关联的现象结合起来, 把经济现象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结合起来思考, 就可以发现经济事实背后的实质, 发现经济发展的趋势与规律。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复杂经济形势下, 所有的经济活动与经济现象已经不再只是经济活动本身, 整个经济活动过程中, 同时要受到来自社会文化政治等不同方面的影响和制约。所以, 在经济新闻写作时, 将经济新闻与社会生活、文化背景、政治体制等各种社会关系结合起来, 就能使经济报道触及经济现象的深层次问题, 揭示经济的发展规律, 从而发现经济问题, 预测经济的发展方向, 经济新闻的内容就会深刻而有分量, 并体现出指导性作用。这样的经济新闻更具有经济时代价值, 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这方面, 很多新闻工作者走出了过去那种传统的就经济言经济, 只重视经济规模、投资规模、短期的经济效益以及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而忽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资源的保护与企业的生态成本这种单一报道方式。运用联系的眼光来审视经济活动, 把经济发展中相互关联的事实放在一起进行分析, 写作出具有很高参考价值的经济新闻作品。例如, 我国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 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 在中国正朝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道路前进的同时, 生产、生活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针对这一现象, 南方都市报在2007年派出数名记者, 历时数月, 走遍全国, 搜集大量第一手资料, 从当年的11月2日起, 推出《中国水危机》系列报道, 这些报道通过对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过程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的分析, 指出我们所面临的严重的社会、生态、政治问题。这就提醒了管理者, 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 更要注意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牺牲群众的健康来谋求短期的经济繁荣, 只有保护好环境, 我们的经济才能长期稳定地发展。这一系列报道, 可称为把关联思维与经济新闻写作结合的范例。新华社2008年7月6日《“成本倒逼”激发新一轮产业转移》分析了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重压下, 我国产业从东部向西部转移的过程中, 从产业布局、生态安全方面要注意在技术升级、节能环保的前提下的转移, 这样才能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也给了我们同样的启示。这些新闻内容, 都是改革进程中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 也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能否长期持续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写作时只有对某一经济现象与国家的整体发展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才能得以发现。这样的经济新闻作品, 给我们指明了经济发展方向, 具有典型意义, 因而对社会经济发展能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随时随地都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 需要经济报道及时给予科学的解释和理论的说明。 (2) 而新闻工作者的思维能力与思维水平往往决定着新闻作品创新的程度和整体水平。所以在新的经济形势下, 新闻工作者在思维创新的同时, 掌握必要的经济学知识, 运用多元思维把知识的触角伸向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等更为广阔的领域中, 去剖析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 去揭示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从而把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放到社会大背景中去透视, 以揭示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的意义与内涵, 就会有新的发现和创造, 让经济新闻成为经济发展与信息传播的桥梁, 写出符合经济发展时代要求的经济新闻作品, 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宋群:《经济新闻写作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 《中国记者》, 2007[7]。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怎么写 篇5

一是扩大审计进点会的范围,提高审计效率。

以往的审计报告主要以财政财务收支为主,以资金流向为主线,审计进点会主要涉及被审计单位财政部门。而新模板侧重宏观政策落实、重大经济决策执行等方面,涉及城建、民政、社保、民生各个方面,很多单位特别是乡镇涉及的部门有十几个,我认为开进点会时要统筹安排,扩大审计进点会的参会范围,力争进点会上向有关人员对审计工作进行全面安排,有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提高审计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增加审计基础资料,防范审计风险。

新报告模板需要大量的原始材料,需要采集大量的基础资料。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从会议纪要、原始会议记录入手,抓大放小,避免就账论账。要注重审查原始会议记录有关重大经济事项的研究和决策的`程序等是否合法合规,然后在账务中进行核实,看效果如何,有无决策失误、决策程序不合规和损失浪费等现象。其次从审计对象的责任主体入手,延伸审计其经济事项的经济活动及效果。根据三定方案上审计对象所在单位的职责范围,有的放矢的选择延伸的单位,并根据延伸单位的职责履行情况,反证其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及实施的效果。第三,审计实施中努力做到见账、见物、见果。审计组在实施审计中,除常规的审计账目外,对重大投资项目和惠民政策落实情况要深入现场、基层调查了解,取得第一手资料,掌握真凭实据。以充足的证据支持审计结果,确保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做到审计结果有用、能用、管用。

三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审计报告撰写水平。

作文如何写多 篇6

一、添加法:

所谓“添加”就是对一句话、一段文章或者整篇作品的前后、中间进行增补。也就是在原段比较短小、简单的情况下,添加一些修饰语或饱含感情的句子,从而使文章加长,达到“写多”的目的。其中包括:

(1)添加“枝葉”:

在训练时,可以找一些句段,添加适当句子成分,从而达到写多的目的。

例如,有这样一段话:“清明那天,我们把所有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就出发去扫墓。我们扫完一座又一座,最后筋疲力尽地回家了。”显得干巴巴的。可以对带的东西;扫墓的过程、筋疲力尽的具体情况做细致描写,添加修饰性的定语、状语,原来只有48字的段落,就能普遍写多到了200来字。

(2)添加情感:

添加并不等于简单的扩写,很多时候还需要添加情感。

比如这样一句话“今年清明节的前两周,雨不分昼夜地下,让人们心里很烦。”经过添加练习后可改为:“这几天,老天爷不知何故伤心,泪水不断。望着满天乌云;雨雾不散,走在泥泞不堪的道路上,人们心中未免烦闷,盼晴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显然,添加了拟人修辞和情感后,文段变长,字数变多了,也变生动了。

二、发掘法:

“发掘”,顾名思义指的是发现、挖掘,也就是抓住事物的某一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或追溯历史、或透过现象找出本质。

高中学生的世界观日趋成熟,思考能力也日渐提高。而高考作文的发展等级中也明确提出了“深刻”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在作文训练中提倡、指导学生深入思考,用“发掘法”把作文写多。

例如,有个学生这么写道:“前段时间,大家议论得最多的话题就是马家爵杀人案,他的罪行令人发指,让我深思。”运用“发掘法”尽量把文段写多,可挖掘出:“据报载,马加爵小学、初中一直是老师、同学们心目中的好学生。初中参加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还获得过全国名次。可上了大学后,城乡的巨大反差使他迷茫、困惑甚至自闭。因心理问题没能得到及时调剂、疏导,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所以,我们除了健康的身体外;还要学会多与人交流、沟通,调节好自己的心情,做一个心理健康的现代中学生。”这么一来,文段字数写多了,思想也有点深度了。

三、联想法:

在作文中,联想指的是从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报刊杂志、影视歌曲、名著名言、风土人情……中找到与所写事物有联系的人、事、情。是一种让自己的思绪自由驰骋,把作文字数写多的好方法。

联想古今中外的名人逸事是初中学生惯用的办法,在高中阶段,我认为应强调学生在以往基础上更上层楼——联想相关、相反、相似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不仅把作文写多,而且还能写得感人、精彩。

有这样’一句话:“美国华盛顿宇航博物馆的大厅里摆着一只中国风筝,在它旁边写着:“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通过联想,有学生写出了这样的文段:“‘最早、中国’这四个字深深地刺痛了我的眼睛。我似乎看到了鸦片战争的硝烟。中国人发明的火药,自己只做成爆竹之类的东西,而外国却用它做成了攻打我们的枪炮。同样,喜好玩乐的中国人只在风筝的花样上下工夫,美国人却得到启发,致力发展航天事业,早早登上了月球……想到这些,真令人心酸!”

四、想象法: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的确,我们没有翅膀,但可以让我们的心“飞”起来。

想象是“虚”的,是人脑主观创造出来的;而前面提到的联想是“实”的,由此物到彼物,想到的是客观实际的。

例如有一段关于舞蹈大赛的习作是这么写的:“区一中代表队出场了,只见女选手穿着粉色连衣裙,男选手白衬衣打底,外套燕尾服,跳起了精彩的交谊舞。”把这段显得过于平实的文字抽出来,用“想象法”写成一段精彩的范文:

“大红的帷幕缓缓拉开,一群粉蝶在花丛中悠然醒来,翩翩起舞,追逐嬉戏,让我如人仙境。忽而,一团黑云掠出,粉蝶受惊,四散而飞。定睛细看,却是一队云燕慕名而来:一身黑礼服,典雅高贵,雪白的腹底、绯红的脖颈。云燕们屈膝相邀,粉蝶们盛情难却,于是,相拥起舞,浪漫非凡。”

如何写串词 篇7

串词有以下几个特性。一是简短扼要。串词, 其作用是串联, 起到的是辅助过渡的作用, 如果冗长则会起到喧宾夺主的反作用。二是衔接巧妙自然。巧妙, 就是要善于发现前后的衔接点, 或是内容的相关或是形式上的一致;自然, 就是不生硬不做作。三是和谐得体。串词有时需要幽默诙谐, 可以活跃气氛调动情绪;有时需要典雅诗意, 可以提高文化品位, 那么如何写好串词呢?

一、联系节目与主题

撰写串词时, 我们首先要看串的内容, 如果所串的内容出现在节目的开头或结尾, 这类串词要把节目与活动主题联系起来, 如湖南卷试题:

例1.用饱含激情、简洁有力的语言, 为“青春万岁”大型文艺晚会的主持人写几句串台词, 引出下面的节目。 (不超过60个字)

下面请听大合唱: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我们看这一题, 要求串引出的节目是《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除了题干上为我们提供的这个联欢会的主题“青春万岁”外, 没有其他内容。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就必须从“青春万岁”这个主题来入手串引。比如:“青春是一树鲜艳盛开的花, 青春是一堆激情燃烧的火;青春意味着奉献, 青春意味着事业;青春写满活力, 青春歌唱年轻。”

二、联系节目与主体

这里的“主体”是指与节目或事件有关的个人或单位, 或是一般的听众, 如:

例2.电台计划播送旅游天气预报时, 在各条信息之间加上一些衔接的话, 以增加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性。请你在下面的天气信息之间, 为电台设计两段这样的话。 (6分)

海南三亚晴24-32℃

黑龙江漠河小雪 -22-4℃

云南大理多云转小雨12-24℃

这个题目为我们提供了三条天气信息, 串词写法可以有多种, 但题干上的主题是“旅游”, 可见这信息是为外出旅游的人们服务的, 因此从听众从游人的角度来串引是最佳的选择。如:“今天去三亚旅游, 如果能带上一些防晒物品, 会使您更加惬意。比起三亚来, 黑龙江的漠河却是另一派风光。飞舞的雪花会让南方的朋友欣喜不已。但请您一定多穿些衣服, 以防感冒。具体天气情况是……”这样的串词正是从这个角度来串引的。

三、联系节目与节目

这类串词出现的频率最大, 它一般是出现在节目的进行当中以便演员、节目上下换场, 或是播出内容的转换衔接。像青海卷基本就属这一类:

例3.为了使新闻播报更加平易自然, 编辑准备在每条新闻之间加上一些承上启下的话。请你帮助他们在下面三条新闻之间, 设设计计两两段段这这样样的的话话。。要要求求衔衔接接自自然, 转换巧妙。

1沈阳人要不了多久将有第二个“身份证”, 因为沈阳市公安局将把市民的指掌纹集中起来, 建立全民指掌纹数据库。 (《华商晨报》 )

2上海市灾害天气预警信号发布制下月开始实施, 凡遇有台风、暴雨、高温、低温等灾害性天气, 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将统一发布预警信号, 以便市民及时调整衣食住行等活动计划。 (《解放日报》 )

3发生在广东揭东县、湖南武冈市、安徽马鞍山市雨山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12师的4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已被扑灭, 昨天疫区封锁被解除。 (新华社)

这道题难度是比较大的, 因为新闻之间跨度大, 缺少联系, 我们要仔细研读材料, 努力寻找衔接点, 这个联系点可以是新闻的类别上的共同点, 如体育类、文娱类、时政类, 也可以是新闻性质上的共同点, 如表扬性、批评性、反思性, 或是简单的好消息、坏消息。还可以是对人们的某方面的共同影响, 如观念的更新、生活方式的变革等。一旦发掘出它们的共性, 我们的串词就成功一半了。如:

(1) 现代信息技术为公安系统提供了方便, 而生活在信息时代, 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变得更加方便了。据《解放日报》报道:

(2) 今天的好消息还不只这些。下边关于扑灭禽流感疫情的消息想必是大家更关注的。据新华社报道:

如何写摘要? 篇8

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有时也包括“其他”(不属于研究、研制、调查的主要目的,但就其见识和情报价值而言也是重要的信息)。编写摘要时不得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要排除在本学科领域中已成常识的内容,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摘要的篇幅为200~300字;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教学反思如何写 篇9

一、当前教师教学反思所存在的共性问题

1. 概念性反思, 普适理念的再阐述

“教学中, 我遵循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加深理解和体验, 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诸如此类的语句常常出现在教师的教学反思之中, 诚然, 这句话没有任何错误, 所阐述的也是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 符合新课改的理论观点。但是, 这句话作为普适性的理念, 放在每一课时之后作为教学反思都是符合要求的, 可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众话”。显然, 这样的教学反思针对性不强, 深刻性不够, 教师在反思过程中是没有经过主体积极思考的, 仅仅是对于一些常见的教育理论观点的再阐述。这样的教学反思看似具有专业词句, 却缺乏主体性认知, 只能称之为概念性反思, 概念性反思也是教师教学反思中常出现的问题。

2. 现象性描述, 问题的浅表式反映

“这节课, 我发现讲得太多, 要多引导学生自主思维。”“学生这节课理解得不够深入, 要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遇到问题, 相当一部分同学不知道如何解决, 应多练习, 逐步熟练。”反思中, 教师能够意识到自己课堂上的问题, 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以及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困难, 难能可贵。然而, 问题的发现, 仅仅是一种自我的感性评价, 如果仅仅满足于对于课堂问题的简单性呈现, 以及浅表式的认识, 不进行问题的深度剖析, 不能以科学的态度审视课堂、反观教学, 不寻求课堂问题的主动突破, 那么, 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就不可能得到多大的发展。因而, 局限于课堂问题的浅表式反映, 以及现象性描述的教学反思也是低效或无效的。

3. 笼统式总结, 过程的简单再现

“这节课, 我先让学生……再让学生……最后让学生……学生通过这节课明白了……掌握了……获得了……”这样的句式也常常出现在教师的教学反思中, 教学反思成了教师对于课堂过程的总结, 成了对于教学目标的回顾。从某一方面讲, 教师每教一课都要梳理一下教学的得失成败, 以及自己使用的方法措施, 但是诸如此类的过程性反思, 却容易陷入笼统式的误区, 给人以不分主次、不分轻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印象。过程性简单再现式的教学反思, 很难突出反思的深刻性, 面面俱到的结果也许就会成为“面面不到”, 这样的反思依然停留于教师对于课堂的感性回顾描述上。因此, 深度的教学反思需要教师对课堂深度诠释, 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由浅表式叙述转变为深层次剖析。

二、教师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一节课的内涵是丰富的, 因而教学反思的角度也是多方面的, 可以是对教材的再认识, 可以是对教学的再设计, 可以是对学生的再把握, 也可以是对精彩的再回顾, 对失误的再剖析。对于这些方面, 教师不需要面面俱到, 但要力求深刻, 需要从点上突破, 在深度上下工夫。如此, 才能突出教学反思的思维深度, 才能让教学反思真正成为教师主体性教学研究行为。笔者认为, 教师的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抓住精彩点, 总结有效教学经验

课堂中的精彩事件, 是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与课堂驾驭能力的综合体现。因而, 抓住精彩事件回放, 不仅可以让教师探索教学成功的经验方法, 而且可以树立教师的自信心, 使教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与满足。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应善于自我发现, 发现课堂中的精彩, 发现课堂中的成功, 发现课堂中的亮点, 并从理性的角度深度阐释成功的原因, 由此及彼, 由点到面, 从一节课的成功推及同类知识点的教学, 从而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借鉴。

2. 抓住生成点, 设想多重教学方案

课堂是教师、学生、教材多重作用下的综合性空间。教师的教学设计仅仅是教学的预案, 这种预案随着课堂教学的逐步推进也在产生着变化。课堂不可能是教学预案的简单再现, 而是教师引导下的情境生成。每一节课都有可能发生一些教师无法预知的教学事件, 课堂也是教师的预设与自主生成的统一体。对于课堂中的生成事件, 教师要及时采取应对策略, 然而, 这种应对并不一定是科学的, 也不一定是最佳方案。对此, 课堂中的生成事件应当成为教师反思的重要内容。因为课下时间充足, 教师可以从多维角度全方面思考、处理课堂生成事件的教学方案, 这样的教学方案不仅是教师教学思想的重要体现, 而且也是增强教师教学机智, 提升教师课堂应对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往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因为平时教学反思中的磨练, 对于课堂突发性生成事件的应对能力就会大大增强。

3. 抓住失误点, 深度剖析根本原因

课堂的失误原因是多方面的, 也许是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教学难点预设不够, 教学方法选择不当, 教学设计不科学, 学生认知基础有问题等。对于课堂中的失误, 教师不应当避而不谈, 而是作为研究的对象, 教师要敢于自我剖析, “问诊”课堂。从教学目标的把握、教材的前期处理、教学的设计预案、课堂的整体调控等方面逐个查找原因, 分析问题, 在研究失误、自我剖析中寻求科学的教学策略, 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4. 抓住疑惑点, 借助资料加强学习

课堂中, 教师疑惑不解的地方也可作为教学反思的重要内容。教师对教材的不理解、对学生的不理解、对教学的不理解等, 都可以在课后查找有关资料, 研读专业理论书籍, 找到合理的解释, 提高主体性认识, 进而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更具理性, 更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教学反思重要在于“思”, 教师要在教学反思中体现自己的思想。笔者认为, 只有融入教师主体性思考的教学反思才是有效的, 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要勤于思考, 善于思考, 正视教学反思, 理性进行教学反思, 将教学反思作为研究的方式, 作为科研的课题。如此, 教师的专业水准方能得到有效提升。

如何指导学生写好字 篇10

一、写字教学要细心

细心是写好字的前提。在我们每天接触到的课文和识字中的生字, 课本上都有写在田字格中的规范的例字。“察之者尚精, 拟之者贵似”。为此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细心观察, 学会分析, 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田字格中的例字, 静心研究字的笔顺、间架结构及主笔位置。如, 给出的例字是什么结构, 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是左窄右宽, 还是左宽右窄, 它的左右两边的高度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等, 这是对例字有一个大概的框架。有了骨架, 就要把血肉充实进去, 例字的某一个部位位于格子的哪一部分, 分散在具体哪个小格中, 所占的比例又是多少。这样一来, 这个字的基本模型就搭建出来了, 基本“拷贝”不会走样。最后, 还要勾勒出经脉。那就是找准每个字的关键笔画所在位置, 如, 哪一笔在横中线上, 哪一笔在竖中线上。有了这样一个间架结构, 把字写漂亮应该问题不大。

二、写字教学要耐心

耐心是写好字的准则。从观察例字到为学生范写例字, 教师要放下师者的高姿态, 蹲下与学生共同学习。在同学生细心观察的基础上, 耐心的听学生观察的结果, 一笔一画的范写在黑板上。指导学生的过程中, 我们教师更需要有耐心。低年级课本上的生字教学采用“临描结合”, 在描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描写的生字, 掌握结构特点, 位置摆放。随后临写, 教师要耐心地巡回指导, 必须根据情况“下水指导”, 手把手教, 让学生找到手感。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我们教师要有耐心, 更要要求学生有耐心。而学生的耐心需要我们教师的指导和鼓励。写字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枯燥的过程,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 让学生为了写字而写字, 耐心地观察、临描、比较, 总结写字经验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写字教学要有恒心

恒心是写好字的方法。写字是一项长期的训练, 只有反复指导, 反复练习, 才能为学生夯实基础。而持之以恒的教学需要我们教师摈弃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的单一教学与练习。而应采取多种方法强化, 从不同角度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课堂上, 我们采用板演、用实物投影仪等手段展示学生习作。课后, 我们在教室办学生作业专栏, 将他们的作品上墙“公开发表”, 比比谁上榜次数多。这样学生就可以经常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 了解自己在班中的位置, 而且时常能听听同学生的建议。这样的竞赛虽无物质鼓励, 但同学们依旧兴致高昂, 使学生真正心领神会。

四、写字教学要有齐心

齐心是写好字的帮助。要养成一个好的写字习惯是非常不容易的, 学生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 良好的写字习惯不能靠几节写字课。我们要让学生的习字由课内向生活延伸, 要求学生写字, 在课内与课外一个样、校内和校外一个样。我们要经常向家长宣传学生良好写字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要求家长积极配合, 与老师通力协作, 齐抓共管, 对学生每一次的家庭作业都能认真检查。教师也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最近的写字情况, 请家长关心、帮助学生习字。

如何写回信 篇11

注意:1. 不要直接将汉语提示译成英语;

2. 可适当增加情节,以使短文连贯;

3. 字数:140词左右。

Dear Wang Yan,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ope my advice is useful and wish you success! 

Yours,

Li Ming

[思路点拨]

1. 这是一篇要求以回信形式撰写的书面表达,因此,要特别注意信件开头与背景材料,即来信内容的衔接。出于礼貌,在回信的开头首先要表示“收到对方的来信非常高兴”。其次,按照西方的礼节,对于对方大学毕业,应该表示“祝贺”。

2. 转入正题,也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如加上Now I'd like to give you a piece of advice for...就可以避免短文内容在层次上的脱节。

3.向他人提建议时,应避免让对方产生你是在居高临下地说教的感觉。拉近双方的距离更易于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因此,可以采用as you know, as is known to us all等表达方法。

4. 根据该篇书面表达的特点,在谈及东方人的价值观时,以采用直接引语的表达手法为宜。直接引语会让读者在读此文时,产生共鸣,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5. 在写西方人的价值观时,最好避免再用直接引语的表现手法。一是与上面的表现手法相同,显得写作手法太单调;二是公司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问,然后应聘人员答,直接引语过多,会使读者阅读起来非常吃力。因此,在写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站在

第三者的角度,对事实作一个客观的叙述。

6. 将东、西方人价值观的差异加以对比,是为了向对方提出建议。由于前面的铺垫比较到位,故在提建议时一定要简洁,不能重复已经提及过的内容。

7. 全文切忌写成一段。这样文章的层次感不强,读后也难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根据背景材料,全文可以分为五段:

① 礼貌和客套语;

② 谈及东方人的价值观;

③ 阐述西方人的价值观;

④ 建议对方如果遇到相关问题应该怎样回答;

⑤ 表达自己的希望和祝愿。

[例文]

Dear Wang Yan, 

Glad to have received your letter. I should first say congratulations to you for your graduation from college. 

Now I'd like to give you a piece of advice for your interview in a foreign company. As you know,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ifferences between us and foreigners lies in the view of value. We easterners often think, “I have just graduated from college without any working experience, so I will be very grateful to be given a job. I don't mind what job I will do and how much money I will get.” 

But in the west, employers want to find a person who should be suitable for the position. They don't understand why his employee doesn't mind what he or she will do. 

So you'd better remember this difference and ask for a position suitable for you if you are asked such a question. 

Hope my advice is useful and wish you success! 

Yours,

如何写好作文 篇12

关键词:作文,积累,观察,立意

作文, 就是写文章。作为一名教师, 如何教会学生写文章, 学生怎么才能写好一篇好文章, 既是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也是学生头痛的事。每个学生作文时, 都想写一篇了不起的作文, 可就是写不出来, 那我们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呢?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点想法。

一、作文要学会积累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 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 考场凭发挥”, 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1. 语言方面要建立“词汇库”。

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 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 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词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 并做好读书笔记, 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 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 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 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 说话就能出口成章, 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2. 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 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刮肚, 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 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 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 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 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样, 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3. 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 或立意不深刻, 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 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 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 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 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 格言警句等。

总之, 作文要加强积累, 建立好“词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 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 且要不断充实、扩容。

二、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

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 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 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 就要多观察, 学会观察, 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 从中猎取你作文时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对一些看似不大实则很有意义的事情产生兴趣, 注意观察起因、过程和结果;你要留意校园花坛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变化它的颜色, 学会刨根问底, 弄清这些变化的来龙去脉;你要走向社会, 同更多的人接触, 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 要思索一些东西, 随时将它们汇入自己思想的长河。

三、意高则文胜

立意, 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图。那么文章在立意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 立意要正确正确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义, 所谓正

确就是要保证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观点正确, 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符合我国基本政治原则, 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 能给人以积极的启发。

2. 立意要专一。

“作文之事, 贵于专一, 专则生巧, 散乃人愚。”无论多么复杂的事情, 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 如果既想说明这个问题, 又想阐述那个观点, 东拉西扯, 必然立意不明确。其实, 想面面俱到肯定会面面不到位, 况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 与其“贪多嚼不烂”, 不如集中笔墨表现一个中心, 即使是通过数件事来表现中心, 也要做到紧贴中心行文, 目标始终如一, 着墨于材料与中心的结合点, 使材料蕴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3. 立意要新颖。

文章最忌随人后, 人云亦云, 新颖的角度是作文创新的核心。立意新颖要求跳出陈旧的框框、不按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原有的心理定式进行立意构思, 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目中所蕴涵的另类内容, 避开他人所常写, 写别人所未写。即使同一写作对象, 总是可以从许多角度切入, 只要我们打破思维的定式, 站在时代的高度, 避“俗”求“异”, 多角度、多侧面思考, 或联想、或扩展、或类比、或逆向, 发人之所未发, 就能在五颜六色的天空里构筑属于你的最美的彩虹。

4. 立意要深刻。

立意的深刻是指确立的主题不是人所共知的肤浅的道理, 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挖掘出更深层的意蕴。

5. 立意要巧妙。

在习作有限的文字内, 要表现较为深刻的思想, 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 从生活中的一斑一点、一枝一叶去再现生活的全貌, 从一个点、一个片段、一个瞬间、一个现象入手, 对社会、对人生进行描述和深思, 即立意要大处着眼, 小处落笔, 角度虽小, 却能小中见大, 平中见奇。

上一篇:扬琴伴奏能力培养下一篇:课程整合技能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