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民宿经济(共10篇)
如何发展民宿经济 篇1
发展民宿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十年前,四都乡作为松阳县整乡搬迁的下山脱贫乡镇,不少农户下山搬迁到县城周边生活,村里的房子、田地、山林被大量闲置,乡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十年后,四都乡大力发展精品民宿,一些贤才能人返乡创业,乡村重新焕发新活力。调研组针对四都乡基层党组织如何利用民宿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课题,展开深入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四都乡是松阳典型的山区乡镇。2014年以来,该乡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地理气候、生态资源和乡村优势,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精品民宿建设。截止目前,全乡共有中高端民宿、农家乐27家,床位283张,餐位1500余个,共接待游客50余万人,四都山居民宿的集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增强。
一、四都乡民宿经济发展的成效与启示
(一)品质引领,政府主动作为。
一是高起点,开展规划设计。引进国内外知名团队参与规划建设,先后与清华大学、哈佛大学等团队开展紧密合作。如平田村26幢民居由多个知名学院的团队联合设计施工。在政策处理之初,村两委干部主动参与难题破解,村民思想不通,实行党员联系户包干制度落实;村庄建设进度延缓,村两委干部齐上阵,确保按时完工。
又如,2015年8月第一家精品民宿“过云山居”试营业,三年多入住率稳定在90%以上。业主与村集体良好互动,多次参与“主题党日”志愿者服务,为村民送上寒冬里的暖阳;2017年以来,南京先锋书店、云夕酒店、榔树民宿综合体等先后入驻四都,期间,村主要干部全程参与,营商环境和谐。
先锋书店
二是强整合,建设基础设施。四都乡统筹整合,全域谋划,结合六边三化三美、五水共治、传统村落保护等工作,整合资金,在道路建设、村庄环境整治、自来水提升、污水治理等方面优先考虑民宿发展村的配套建设,加大政府投资力度。2014年以来,共投入政府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村庄和民宿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三是优保障,提供高效服务。如何利用民宿发展助推村集体增收,四都乡陈家铺村、西坑村、庄河村走出了一条盘活存量资源的道路,将村闲置房产、土地、山林等统一租赁到村集体,为客商提供优质资源。做好政策处理和要素保障工作,主动对接民宿项目建设各阶段存在的难题破解,形成乡、村、民宿三方联动模式,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
(二)内涵发展,民宿共建共享。
一是立足当地,深挖特色。坚持高品质的规划设计,现已营业的过云山居、云端觅境等除了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也充分展示了在地文化,挖掘和突出当地文化元素,乡村特色,在保留中创新,在创新中显品质。
二是发挥优势,融入乡村。一方面通过举办萝卜节、乡村音乐节、乡村论坛、艺术沙龙等风格各异的活动以及与村民共过传统节庆等形式,进一步融入农村、农民。另一方面村两委邀请设计师、专家等参与村庄建设,为村庄发展把脉,聘请了王维仁、张雷、叶胜海等7人为乡村振兴顾问。
三是注重长效,打造品牌。重视民宿自身文化品牌的建设,积极研发符合民宿特色的logo、伴手礼等,开展员工服务、礼仪等培训,组织参加管家、厨师比赛等。
(三)强村富民,助推乡村振兴。
一是民宿带动“双增”。四都民宿已初步形成了以江苏、温州、上海、杭州等城市为主的客源市场,民宿经济进一步壮大,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500余人,间接带动相关行业就业1000余人,村集体年增收40余万元。
二是民宿促进产业。通过民宿的健康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新成立香榧、番薯、果蔬等村级合作社4家,全乡生态循环农业、文化产业、全域旅游等发展势头良好。
云端秘境
三是民宿改善乡风。随着优秀人才的乡村回归和深入参与,“乡村振兴”讲习所孕育而生,社会治理格局发生新变化,文化修复、人心修复于无声处改变着乡风民风。
调研组也发现四都民宿发展存在一些短板,如民宿的融合度不高,“民宿+文化”、“民宿+农业”等深度挖掘不够,功能比较单一,缺乏与生活习俗、生态资源、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民宿的同质化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自然景观类似,文化特色相同,不能充分体现民宿主人独特气质、内涵,“故事分享”不多。
二、四都乡民宿经济发展的建议
根据四都乡民宿旅游开发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调研组提出如下发展策略。
一是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乡村民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应始终放在“乡村振兴”和“三农”战略的大背景下谋划,否则就丧失了生命力。下一步,要树立与村集体、村民共融共生的发展意识,最终于村集体之间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二是深化一二三产融合。要鼓励民宿业主树立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行业特色、空间要素、民俗文化的深度融合意识;要加强对当地原汁原味的人文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做好“民宿+文化”、“民宿+农业”等文章。
通过五年的探索和发展,四都乡在民宿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坚持以党建引领村庄发展,在城乡融合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文化复兴、生态环境保护、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治理有效等方面走出了乡村振兴的“四都模式”,为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迈出了新步伐。
如何发展民宿经济 篇2
遥想当年的联产承包解放了中国乡村的第一产业,乡镇企业的发展,培育了第二产业;而今民宿的整合,实际上意味着乡村三产的腾飞。而且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提到,旅游不是简单的第三产业,是覆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所以,激活沉睡资源,发展民宿经济,对于现今的广大乡村而言,既是一次重塑“旧我”的寻根过程,又是一个打造“新我”的创新之举。
一、民宿是什么
1. 民宿的定位
一股民宿热正在中国大地兴起,这是新现象,但是严格的说是个老题目。民宿一词源于日本,后来被台湾引用,大陆转用,因通俗而流行,因发展而通行。我国历史上并没有这个词。
民宿是非标准住宿,所以第一要研究和酒店的区别,第二和农家乐的区别,把这两个区别找准了,定位就清楚了。酒店可以说是一种城市型的代表,农家乐完全是小微,是原子化、碎片化的,但是民宿不同,民宿是一种整合,一种提升。
第一,民宿姓民。借助民间闲置设施,利用民间资金建设,为民众的新兴需求服务。
第二,民宿在乡。利用乡村环境,追求乡村意境,超越传统乡村,提供新型生活方式。所以说到底,民宿提供的是一种新型生活方式,超越了城市的生活,超越了紧张的工作,也超越了农村的传统生活,创造了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
第三,民宿非宿。住宿是主体功能,但不是唯一功能,多元化感受,深层次体验,根本在于差异化。
第四,民宿与城。民宿是城市的延伸,现在多数民宿都是城里人建设,城市人享受,日常休闲,乡村度假。下一步,也会形成城市的民宿。
2. 民宿的特点
民宿第一个特点是民间和文化,是乡村的家,所以民宿一定要有家庭感,如果说一栋民宿,一二百间客房,这叫乡村酒店,不叫民宿。第二个特点是规模小,服务细,设施舒服,环境适宜。虽然单体规模很小,但是可以小聚大,照样可以聚集成为大的项目,造成客观的感受就是舒适、适宜。第三个特点是环境引人,生活留人,情感动人,口碑来人,所以民宿一定要有好环境。
二、为何要大力发展民宿
当前,民宿形成发展热潮,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中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这是民宿的基础因素,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后期,甚至进入了后工业化时期,在这个时期必然追求更高的生活方式。
第二,从单一观光到复合发展,是民宿热的推动因素,国家旅游局谈到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实际上就是一个推力。
第三,城市生活的短缺,空气污染是民宿热的刺激因素。
第四,中小资本的大批进入,叫积小为大,是民宿供给的主导因素,不要认为民宿的门槛低,实际上民宿的资本门槛低,可是运营门槛不低,运营成本严格说下来是高于城市酒店的。所以就需要积小为大。
第五,三农格局的改变,现在资源很多,闲置房屋空心化,是民宿发展的可能因素,由此决定中国的民宿无论从需求侧精准角度来看,还是从供给侧改革角度来看,都将长期持续发展。
但是现在有以下几个主要障碍。
第一,模式障碍。小的局限,说起来进入成本低,但是运行成本高。物料、能源、人工、市场、品牌,客源周转,都难以顺畅。这是现在摆在民宿面前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第二,制度障碍。因为项目小,处乡村,基层为主。所以现在既定法律法规不可能及时调整。既缺乏理论支持,也缺乏政策支持。
第三,社区障碍。一是乡村变化,我们原来说农民很淳朴,那是进入市场之后就发现开始变了,实际上是因为市场意识刚刚萌芽,还没有完全成熟。二是社区环境不足,缺乏生活氛围,缺乏商业便利。所以说民宿不是简单的住,必须得有民享,怎么享?晚上想出去散散步,街道里深一脚浅一脚,想出去喝个小酒,喝个咖啡,找不到一个地方,晚上只能憋在屋子里,这样肯定不行。
第四,技术性障碍。缺乏专业人才,缺乏物料保障,缺乏基础设施。很多不是体制性的障碍,就是基础性的障碍,这些缺乏就需要一点一点补足,尤其需要基层政府一步一步突破。
第五,观念性障碍。做大做强与做精做细,民宿尤其需要工匠精神,现在缺乏旅游工匠精神产生的土壤。民宿应该是手艺人的民宿,要培育民宿的手艺人。
三、如何发展民宿
第一,群模式。一是实体群,构造民宿体系。二是网络群,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化,移动终端。在每一个点上形不成,但在一个面上、在一个域上,可以聚集,最主要的就是靠现代技术,也契合城市人的习惯。三是民宿联盟或协会,形成组织化来突破现有的模式障碍。
第二,制度化。设立上下线,管理有弹性,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实际上民间的活力极大,只要有一点弹性,给一点空间就发展起来了。
第三,法制化。法制是基础,但不是全部。提倡契约精神,是基础保障。但是还有一个方面,叫乡规民约,乡规民约原来是乡村自治的基础,现在变成乡村管理的一种高端形态。实际上到今天为止,乡规民约还在发生非常大的作用,所以要通过法制化的基础和乡规民约的提升,来促进整个发展。
第四,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现代解读,传统资源,现代产品,传统产品,现代市场。如果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处理不好,不把客人吓跑,也会把客人憋倒。传统乡村到晚上是没有什么活动的,所以一方面,要把传统文化挖掘最大化,另外一方面要引入一部分现代元素,使客人能够待下来。
第五,绿色建设。原生态着眼,次生态着手,泛生态着力,深生态着心。这里不能片面强调原生态,要把握好关系,用绿色理念建设绿色产品,实现绿色消费。
第六,市场延伸。民宿休闲对应周边,民宿文化对应中程,民宿度假对应远程。不同的市场距离有不同的诉求,也有不同的产品提供,契合人性,自有文化性,才有商业性。
第七,业态丰富。小而精,多功能,社区借助,小镇模式。所以不能满足于村子里有几栋民宿,因为这只是一种初级的满足,真正的满足应该是多功能的。比如说欧洲的很多乡村度假的民宿,村子旁边有一个骑马场,孩子过来训练一个礼拜,终身骑马,可以一边度假一边骑马,一边游山玩水,形成综合性的体验。更重要的是晚上干什么,把晚上的事情解决好,才能够有最终的吸引力。
浙江民宿经济发展研究 篇3
【关键词】 民宿经济 发展 研究
浙江省是旅游大省,文化大省,经济强省,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基础,近几年浙江省朝着旅游强省方向前进的同时,绍兴也朝着旅游大市的方向迈进。浙江省的住宿业发展也非常迅速,各种住宿业态在浙江发展均十分迅速。“民宿”作为住宿业的一种业态早已存在,相对较为集中的如乌镇民宿、西塘民宿和西湖民宿等,但是民宿业在浙江乃至全国的发展一直是障碍重重,非常缓慢,究其原因,普遍类似,绍兴民宿的发展也仅处于起步阶段。从发展现状看,过分依赖景区,过分集中,量多质轻,同质经营等是浙江民宿经济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1.浙江省民宿经济的发展现状
1.1依赖景区:我省的民宿基本上都集中在景区周边,如乌镇、西塘、西湖等景区。不是著名景区的地方基本上没有民宿,这反映了目前民宿发展对景区的严重依赖性。
1.2过分集中:我省民宿从区域特点上看,过分集中在杭州、嘉兴和嘉善的著名景区周围,同时这些景区周边不到1平方公里的地方往往集中了几十乃至几百家的民宿。
1.3量多质轻:如此数量众多的民宿,因为景区的文化主题的原因,往往导致民宿本身没有文化特色,而是景区的文化特色贯穿在民宿中,使民宿主体数量众多,但单体民宿客房数量非常少(一般是3间左右客房),使大部分民宿经济完全是作为经营者的一种生存手段而存在。
1.4同质经营:众多的民宿过分集中在同一个区域,通常受景区的影响,使民宿的主题类似,客房布局类似,周边环境类似,经营者经常出现价格竞争,使行业的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
2.民宿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2.1缺乏规范
2.1.1缺乏部门管理和引导
浙江省乃至全国的民宿到底归谁管理,至今未有明确。民宿经营者目前有不少是非法经营,装修几间民房,有人要住就出租,没有营业执照,也没有管理部门。导致消费者一旦和经营者发生纠纷,根本无法投诉或处理的现象。另一方面,因为无明确的职能管理部门,也使民宿在发展中缺乏引导。经营者不晓得如何经营,既缺乏行业的认知,也缺乏管理经验,摸着石头过河,导致民宿发展缓慢。
2.1.2缺乏人才培养
浙江省的民宿经营者大部分是农民或者郊区居民,文化程度和管理水平本身就偏低。由于无人管理和引导,所以在人才培养上基本是个空白。就算对现有的民宿经营者的组织培训都非常少,高校对这个民宿现象的研究也是聊聊无几,使民宿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远远跟不上民宿经济的发展。
2.1.3缺乏业务培训
笔者曾经去多个民宿参观考察,发现经营者对于服务和管理的理解非常的淳朴,经验主义占的比重比较大。对住宿业务的理解也比较肤浅。在如何使住店客人住的更舒服,更舒心上不知如何思考和开展。
2.2缺乏个性
2.2.1有文化,无主题
前面也已经提到,浙江省的民宿目前很多是受周边景区文化的影响,有一定的文化氛围,但缺乏主题建设。笔者在走访绍兴、西塘众多的民宿中发现,大部分民宿表现出水乡古镇的文化,但就单体民宿而言,却无明确主题。如果经营者能在水乡古镇文化背景下,突出民宿经营者的“桥”、“水”、“家具”、“名人”等主题,既可与其他经营者开展差异化经营,也可使民宿经济个体具备了可识别性。
2.2.2有主题,无文化
有些经营者简单的将主题强加于民宿之中,但因为缺乏专业设计和发展思路,使民宿主体表现不出民宿该具备的文化,就好像一个暴发户带了很多金银饰品一样,有金银的主题,但表现不出层次和文化。
2.3缺乏安全感
2.3.1设施设备
民宿因为自身规模的限制和改造的原因,大部分在设施设备上比较陈旧或简陋。大部分民宿不具备消防、卫生等设施设备,使民宿的舒适性上大打折扣。
2.3.2安保措施
首先,消防安全是个重要问题,西塘和绍兴的民宿大部分是木质民房,一旦发生火灾,民房中基本上没有配备灭火器材,消防车的进出都是个问题,住宿客人有着很大的消防安全隐患。其次,从隐私的角度讲,木质楼房的根音比较差,上下楼梯均会影响其他人的休息。一旦方式盗抢等,经营者如何保障住宿者的安全也是民宿经营者最担心的问题。
2.4缺乏规模
2.4.1体量小
因为民宿大部分房间数量很少,难以达成规模效应,当然规模大就不是民宿了。正因为规模小,所以往往导致经营成本高,为了降低成本,经营者就会选择降低品质来换取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从而使民宿的品味下降,也容易限入与其他民宿个体的恶性价格竞争中。
2.4.2无抱团
民宿经营者因体量小,主题或文化也各不相同,往往各自为政,这也使得民宿在经营过程中力量单薄,在安全控制、成本控制、管理控制等多个领域势单力薄,无法与星级酒店,甚至与社会旅馆都无法抗衡。一旦在某个区域发生安全事故,会使整个行业受到严重打击。
3.浙江省发展民宿经济的建议
3.1落实管理部门,保证合法经营
管理部门的落实是当前民宿发展中最关键的问题,如果无管理部门,就意味着民宿无法改变散、乱、自发经营的局面。落实管理部门后,不管是旅游局或者工商局或者饭店业协会都可以在有序管理的前提下,促进民宿业的合法经营,而不是非法经营。
3.2加强职能部门引导,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在职能部门的引导下,通过培训和管理,提升民宿业的服务和管理水平。职能部门或者行业协会通过对民宿经济个体的培训,有助于提升其管理水平。同时可以通过职能部门的引导,使民宿经济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自身的特色,提升民宿的经营利润,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
3.3加强人才培养,促进民宿发展
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引导下,民宿经济通过与旅游类院校的合作,促进专业化人才培养的力度,使民宿经营管理者中出现高学历的管理人才,尽快使民宿脱离单纯的经济现象而成为住宿业的一个分支。
3.4加快文化与安全的融合
在保证民宿经济个体文化主题的背景下,提升住宿环境的安全系数。如安装必要的消防设施、安保设施等,使民宿的住店客人得到在星级酒店中同样的安全感。
3.5抱团经营,促进经营规模
抱团经营是民宿经济发展中的必然。例如,建立区域统一的民宿网站,统一的民宿管理机构,统一的民宿品牌(以区域命名),通过抱团经营,降低经营成本,促进销售力度,使民宿的周末现象逐步减轻。
3.6分级经营,促进发展速度
当民宿有专门的管理职能部门后,分级经营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如,根据一定的标准,将民宿分为不同的等级(类似于星级酒店的不同星级和商务酒店的不同花级)。分级经营对于消费者和经营者来讲都是件好事,既让消费者得到明确的消费选择,也可以提升经营者的经营利润。
总之,目前浙江省的民宿经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也是从现象到行业的转变阶段,需要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引导规范和努力。浙江省具备发展民宿经济的良好条件,有理由也有责任在中国率先发展好民宿经济,使民宿经济得以健康、快速的发展。
※本文为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重点课题《绍兴民宿经济发展研究》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显成.我国乡村旅游中民宿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6).
[2]胡敏.乡村民宿经营管理核心资源分析[J]. 旅游学刊. 2007(9).
[3]邹开敏.民宿:休闲度假旅游的一种探索--以江苏周庄为例[J].乡镇经济. 2008(8).
[4]七月.台湾民宿 梦想中的原乡味道[J]. 两岸关系. 2008(11).
[5]民俗节慶遗产与旅游经济发展[EB/OL]. 江南民宿旅游网,http://www.17756.cn/show.aspx?TID=989, 2011-11-30.
如何发展民宿经济 篇4
规范?
独家
民宿如何取得合法的营业执照?民宿如何获得资金支持?民宿如何规范?这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悬在民宿从业者的头上。好在,破解民宿发展困局,各地政府纷纷亮剑!困局在很多地方,民宿已成为当地一道重要的风景线。与饭店的制式化服务不同,民宿多以“慢生活”、“家服务”、“趣体验”取胜。与主人家“同一屋檐下”,被认为是最能贴近当地人生活的方式,萍水相逢也能让旅客多交些朋友。而且,民宿的住宿价格便宜,每间标间每晚的价格在百元左右,有的甚至推出床位费,每床每晚四五十元。这相对星级酒店每晚最低两三百元的住宿费,有很大的竞争力。民宿经济不仅给农民带来丰厚的收入,让美丽经济和绿色发展为农民带来美好的生活,更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带来金山银山的梦想变为现实。民宿经济让许许多多仍以自然自给为主的乡村,变为兴旺活跃的市场。民宿经济完全把农村自然资源转变为市场优势,真正实现让农村转变为景区,让农业转变为商业,让农民转变为老板。这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无疑是农村、农业、农民三者经历的一次伟大变革。然而,一方面,政府非常支持开设民宿,旨在吸引更多旅客,让旅客体验当地民俗、民风,为激活旅游添砖加瓦;另一方面,由于证件问题,许多民宿无法光明正大地进行推广,经营上也受到很多制约。据了解,开办家庭旅馆的证件有消防安全许可证、特种行业许可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其中最根本的证是消防安全许可证,这是申办其他证件的起点。只要拿到这本证,后期即可办理其他相关证件。以福建为例,《福建省家庭旅馆消防安全基本条件》(以下简称《基本条件》)规定:“
一、建筑结构及耐火等级:家庭旅馆及其所在的主体建筑的结构应为砖混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同时规定:“经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家庭旅馆,列入发证管理;对经整改仍达不到《基本条件》的,坚决予以取缔。”实际上,能够达到消防安全要求的,可谓凤毛麟角!另外,民宿的行业标准也亟需出台,可是连“民宿”的定义尚且含糊不清,到底该如何规范呢?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破解民宿发展困局近年来,大鹏新区游客日益增多,2012年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由于经营资格的许可不再前置于商事登记,民宿呈现出更快的发展速度。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新区实际经营的民宿数量已接近800家,已经成为深圳东部滨海旅游的特色之一。然而,由于新区民宿主要依托原农村的自建私房发展起来,这些自建私房尚未办理产权登记,建筑物质量安全和消防安全手续不完备,民宿难以取得正常经营所需的卫生、餐饮、治安等许可证照,游离于政府监管体系之外,存在建筑质量、消防、食品、治安管理等四个方面的安全隐患,也给市容市貌、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如何发展生态经济 篇5
选修课论文
课程名称生态信息学
论文题目如何发展生态经济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2011年5月9日
如何发展生态经济
————公益创业
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
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生态经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即包括物质代谢关系,能量转换关系及信息反馈关系,又包括结构、功能和过程的关系,具有生产、生活、供给、接纳、控制和缓冲功能.过去的二三十年,中国企业经历了高速发展期,其中许多企业的发展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
如今,当“生态”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一些优秀企业举起了生态经济转型的大旗。现代商业模式应当与生态经济共同转型,实现公益与收益的并行,达成生态环保与经济利益的“双赢”,将消耗企业成本的简单公益行为,真正变成一种可赢利的投资行为,转化为企业积极的竞争优势。
那我下面就谈谈现在很热门的生态经济模式——公益创业。所谓的公益创业就是社会组织(企业、非盈利组织等)在经营过程中,将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创造性地融合的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非营利机构采用创造性的商业运作模式提升其社会价值,二是企业通过创造性地满足社会需要而提升其价值。
公益创业主要就是指这一类。但是即使是创办非营利组织,也可以应用商业机制和市场竞争来产生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实现公益创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经营所得
不是为个人谋取利益,而是将所得造福社会。
社会公益创业是最近新兴的事业,是区别于商业创业的事业。
商业创业,已经是妇幼皆知,简单说来也就是拿钱生钱。也就是用一定的启动资金去圈钱。它的目的性就是创造经济价值。
而社会公益创业则不然,其是一些人基于社会使命和责任感的要求,为谋取公众社会利益的创业行为。
社会公益创业指个人或者社会组织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是一种面向社会需要、建立新的组织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社会活动。公益创业强调创业的社会利益的兼顾以及非盈利组织的创业。
公益创业的由来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就已经开始了创业培训,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而且已经形成了模式,也拥有系统的教材。如曾于2002年获得美国教育图书出版界最高荣誉“金灯奖”的《创业培训课程》。中国公益创业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中国的公益创业起步比较晚。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还在解决温饱和发展的问题,所以就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然后走进共同富裕。”现在已经有10%人富裕起来,70%的人步入小康。已经具备了发展公益的土壤。土地有了,但还是荒地。值得庆幸的是已经有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人士注意到了这一点,开始在一定范围内的小开垦。
这里我举壹基金为例。
壹基金的运作更像一个公司,整个管理、人事、公关、市场、业务、财务等,完全按照企业运营的方式来架构。为壹基金提供服务的咨询、公关、审计公司,都是世界一流的。麦肯锡、贝恩、奥美、德勤等等。
唯一差别是壹基金以公众效应、大众利益为目标,而不是以挣了多少钱为考量。可以说壹基金用公司的运营模式,融入了公益的内涵。
举一个例子说明壹基金应用商业机制和市场竞争来产生经济效益。
2009年8月27日,壹基金携手汇源集团在北京宣布战略合作。汇源集团向壹基金一次性捐助100万元善款,今后消费者每购买一瓶汇源果汁,将会有一元钱以汇源代捐的形式捐赠给壹基金。所有善款将用于双方共同关注的儿童、教育等领域。
当然,壹基金的运营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也曾经受一些误解,正如壹基金计划执行主席周惟彦所说“懂的人会说你是公益创投,不懂的人会说你是在洗钱。”公益组织以企业化行为发展在中国似乎没有前车之鉴。而国外的公益组织的基金95%的钱是可以拿去做其他产业投资的,只要拿5%就做公益,就已经是一个发展正常的公益组织。所以公益创业理念的推广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公益创业作为一种生态经济的表现形式,自然给社会和人们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党和政府一贯重视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方针,确定了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在转变就业观念、倡导自主创业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将创业限定在开公司、办企业等商业创业模式上,应当看到,公益创业同样大有可为。
公益创业是一个泊来概念,也译作社会创新、社会创业或公益创新等。牛津大学公益创业研究中心认为,公益创业具备“公益性”、“创新性”和“市场导向性”三大特点。“公益性”意味着维护公共利益;“创新性” 意味着新思想的产生或新模式的创建;“市场导向性” 表明了其绩效驱动、竞争性和前瞻性。由此可见,公益创业,是指在社会使命激发下,个人或社会组织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利益的创业活动。
公益创业拥有庞大的社会需求。据民政部统计,我国有城市低保人口2200多万、农村
低保人口2620万,每年有近8000万灾民需要救济,同时还有6000万残疾人需要实施救助。随着中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小政府、大社会”的日渐深入,一部分由国家供养、提供准公共产品的事业单位将改制为民办公助的非营利组织,从而为弱势人群提供服务。转型时期庞大的社会需求将为公益创业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公益创业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据亚洲基金会调查,美国51%的医院、46%的高校、86%的博物馆、90%的艺术团体和58%的社会服务组织以非营利组织形态存在。中国非营利组织在服务业中的就业比重为0.34%,而世界平均水平为10%。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公益创业将为大学生就业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公益创业的低风险和高成功率有助青年大学生获得成功。
当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正在转变观念,将就业目光投向自主创业。但是,受社会和自身条件等因素制约,高校毕业生在商业领域的创业成功率并不高。但是对有意投身公益创业的大学生说,假设有两组各10个年轻人,在同样的学识条件和同样的热情投入下,第一组选择商业创业,第二组选择公益创业。结果是第一组成功者可能只有1到2个,而第二组成果者可能有8到9个,甚至可能10个全部获得成功!原因在于,商业竞争有排他性,你死我活,投入热情与成功率难成正比;公益创业目前竞争性较低,过多的是共同呵护发展,而且,公益创业的投入热情与成功是成正比的。
我国社会公益领域发展晚、发育慢、能力弱、人才匮乏,急需大量的青年创业者和专业人才。随着非公募基金会等第三部门的迅速崛起,非公募基金会财力资源与草根组织服务资源的优化整合,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生态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一个青年人施展才干的大舞台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如果把开发中国的社会公益资源比作挖井,这口百米深井现在或许才挖了3到5米,越来越多的资源正在深处等待人来挖掘。
为帮助青年大学生解决就业、创业难题,需要改进目前的学校教育方式,公益创业是必然存在的趋势。
如何发展民宿经济 篇6
韩承金 张朝文
循环经济是一种产业与产业之间的调剂,它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生产——消费——二次资源”的闭合循环过程,使得所有的物质和能量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持续的循环和利用,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的“三赢”。地方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着手从以下三个方面抓起。
1、抓大循环经济发展,即抓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经济发展,建成产业链,形成农业、工业、商业互动与互补。
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单一产业为多种产业结构并存,这是地方经济发展中抓大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湖北夷陵区黄花乡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加速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第一步:在高山区种植茶叶,先后以背马山、杜家坪、登岭等村为中心开辟茶园,目前,全乡建立4个茶叶基地,开辟茶园4千多亩。第二步:在丘陵地带大面积种植柑桔,全乡种植柑桔2万亩,年产柑桔6千多吨。第三步:发展药材、桑蚕、蔬菜三大特色产业,目前,已建成中药材基地1000亩、桑蚕基地1000亩、反季节蔬菜1000亩。抓乡镇企业发展,创建工业强乡。湖北夷陵区黄花乡素有“建材之乡”的美称,建材产业主要涉及水泥及其制品、墙体材料和石材加工等三个行业,现在已拥有弘洋水泥、朗天建材、光大陶粒等龙头企业,仅采矿和制造等建材企业就近40家。
黄花乡坚持“空间布局园区化、优势产业集群化”原则,以“做大水泥、做好石材、做强页岩”为目标,2009年力争再新增1-2家规模企业,新上1个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个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个500万元以上的项目。
开发旅游产业,打造精品旅游兴乡。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历史文化景观,湖北夷陵区黄花乡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近20年来,黄花乡已开发白果树、情人泉、悬棺岩,古兵寨等自然景区和人文景区。2009年,黄花乡已启动晓峰旅游景区沿线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推进景区提档升级,完善与景区相配套的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全年实现接待游客40万人次,门票收入10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4000万元,安置劳动力就业200人以上的目标。
2、抓小循环经济发展,即抓产业内部的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做到零排放,在家家户户建沼气池,开发农村能源资源、提高自然资源的循环使用率和改善农村居住卫生条件方面,湖北夷陵区黄花乡也给我们提供了可参考的信息。黄花乡现有沼气池2800多口,2009年,黄花乡再次扩大沼气池项目建设规模。
开春以来,黄花乡规划再对两个村和550户农户进行“一池三改”,同时,成立了“一池三改”项目工作专班,黄花农技中心及时安排了4名技术员负责沼气项目日常工作。截止目前,黄花乡组织施工队伍20余名,拖运水泥450吨,放线开挖280余口,动工浇固水泥200口。
3、抓产品深加工,建立精品工业园。
湖北夷陵区黄花乡率先走出粗放型产业经营,稳步迈进精细化管理。90年代中期,砍掉了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乡、村两级石灰窑,今年,又取消了70年代修建的高排放的水泥厂。截止目前,新建两座页岩砖厂,一个“三无”水泥厂和一个陶粒厂,一个年加工100万平方米石材的新型建材工业园石材加工区首家企业竣工投产。2009年,计划建精品果园2000亩、高效茶园1000亩。
贫困山区如何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篇7
一、在劣势中谋求比较优势
**境内沟壑纵横,山高坡陡,土地瘠薄,种粮是个弱项。近年来,**县集中精力发展收益高、市场潜力大的优势农产品,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一是面向市场,找准优势;二是规模经营,放大优势;三是提质增效,叫响优势。在发展优势产业,调优经济结构时主要把握几点:其一,政策调动;其二,龙头带动;其三,科技推动;其四,投资拉动。
二、变对抗性农业为适应性生产
**的耕地90%是坡耕地,过去尾随平原搞粮食,埋头发展粮食农业,由于气候干旱,结果年年受灾减产。近年来,**抓住“特”字作文章,培育适应秦巴气候的特色产业,寻找农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一是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本地产品促特色。二是优化品种结构,形成规模效益。特色农业需要规模支撑,结构调整只有形成与自身特色相适应的规模,才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三是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推特色,特色农业也就是质量农业、竞争农业,必须在提高产业质量上作文章,在增加产品科技含量上下功夫。四是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创特色。
三、变提篮小卖为产业化经营
优势产业、特色农业达到了一定的规模,靠提篮小卖也会出现“卖难”。千家万户的农民要紧贴市场,就必须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经营产业化,增强特优产品的竞争力。一是发展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各种产业协会等民间组织,架起生产与市场的桥梁。二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培植“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进规模经营,建立企业与农民之间的良性利益联合体,共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三是切实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通过各类龙头企业的带动,形成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不断优化和促进农产品优质化、专用化。
四、变孤身创业为内引外联
山区经济基础薄弱是不争的现实,在经济发展中,片面倚重内因,难免“先天不足”,过分依赖外因,就会“等、靠、要”。加入世贸后,我们和外面世界的距离近在咫尺,这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了机遇。贫困山区首先要向内挖潜,利用好劳动力和资源这两大优势,弥补资金的不足。其次是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外来资金、人才、技术,为山区腾飞加油助力。通过股份、租赁、买断等多种形式,引进著名企业到**投资。近两年,**共引进资金6亿元,解决了山区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五、在破旧除弊中释放生机
检察机关如何服务经济发展大局 篇8
服务经济发展大局,是政法部门的中心工作。一切工作要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发展大局这个中心展开。检察机关在履行检察监督职能的同时,还有自侦职能。充分发挥检察工作职能,服务经济发展大局,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检察工作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
检察机关服务经济发展,主点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发挥检察监督职能,预防打击经济领域犯罪。
1、在检察监督过程中,坚持法律效果、经济效果、社会效果三统一原则,在保障法律效果的同时,努力实现经济效果的最大化。在司法执法过程当中,在法律框架范围内优先考虑执法司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例如:对经济案件审查批捕的过程中,在法定时效内,尽量减少因犯罪嫌疑人的到案,而产生的合法经济效益的损失。
2、在自侦工作中,预防和严历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对金融诈骗、制假贩假、欺行霸市等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同时依法监督执法各部门在经济活动中不做为、乱做为、行贿受贿等犯罪行为。保障政府对经济发展依法管理。
二、发挥法律人才优势,服务经营主体。
1、发挥检察机关法律专业人员优势,开展送法到机关、送法到企业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经济风险评估预测等服务,促使企业依法守法经营,健康发展。
2、培育经营主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将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项目引入本地,为客商打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提高投资环境的软实力。
三、加强自身清正廉洁,维护市场经济公平正义。
1、检察机关承担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职责,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市场经济要求有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只有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才能促进市场经营主体健康好展,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检察机关要以“立检为公、执检为民”为宗旨,不断提高自身的清正廉洁建设,提高检察公信力。
2、加强检察官自身的廉洁建设,深入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活动,提高检察官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严格执行各项禁令,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杜决和严厉打击检察工作人员违法违纪行为。
四、提高队伍建设水平,加强服务经济大局能力。服务经济发展大局,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会对检察机关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新的课题。只有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水平,提高队伍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素质,才能保障检察机关严格履职,适应要求,服务发展。
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县域经济 篇9
--关于湖南省溆浦县民营经济发展状况的思考
“我们吸收外资,允许个体经济发展,不会影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这一基本点.相反地,吸收外资也好,允许个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也好,归根到底,是要更有力地发展生产力,加强公有制经济.”[1]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广大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发展民营经济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扩大劳动再就业和活跃地方特色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溆浦县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大力实施民营企业强县、富县的主体战略,该县依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托优势、扩大规模;确保质量、做大做强”的总体思路,使全县民营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稳步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 发展企业百家争鸣
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大力招商引资,最大限度地盘活资源、资产、人才,巧借外力求发展。去年来,该县通过采取“以诚引商,以情感商,上门招商,以商引商”等形式,先后有厦门明达玻璃有限公司、孝忠轧钢拉丝厂、福菊硅业化工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落户溆浦,总投资达2.6亿元。截止到2004年12月底,全县注册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17500余户,上规模民营企业达131家,从业人员2.6万余人,目前全县民营经济已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北低庄、南龙潭、西江口、东桥江的农村集镇经济发展链,行业遍及运输、房地产、加工、冶金、运输、水利、化工、养殖、仓储批发、服务等20多个领域,初步形成了多行业、宽领域全方位的发展格局。
二 发展产业百舸争流
县内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已分别达到2300万元,5250万元,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规模民营企业,已由2001年的3家,发展到现在的31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税收过1000万元的1家,产值达1000万元,税收过100万元的4家,产值过500万元,税收过50万元的26家,涌现出厦门明达玻璃有限公司、怀化文理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培康硅业化工有限公司等一批市场前景广阔的知名民营企业。
三 调优产业结构合理
该县在经济发展层次上不仅经营规模发生了质的变化,而且经营的产业产品也不断调整优化,整个县域经济结构逐步走向合理化,不少民营企业还通过自主开发,与科研院所合作,与优势企业联合等到形势,积极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使市场竟争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如厦门明达玻璃有限公司在2004年被列为省级重点科技型扶持项目,怀化文理生物化工有限公司被列为2005年怀化市重点扶持项目,该厂生产的皂素产品远销于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产品供不应
求。近年来,通过积极参与国企改革,该县民营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发展壮大,今年1--9月,全县民营经济总量达48569万元,民营经济上交税金3750万元,占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66.3%,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县经济增长,财政增收的新亮点,同时,民营经济为社会提供了多层次,多功能的服务,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去年,全县共安置下岗职工2410人,其中民营企业就安置了1350人,约占再就业人数的56%,此外,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居民进入县城和农村集镇经商,从业,落户,目前该县城市化水平已提高到28%,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化建设进程。
溆浦县在发展民营经济上,主要是围绕“转变观念、多予少取”做文章。首先在转变观念上县委、县政府先后组织5批共160多名县、乡(镇)干部赴广东、珠海、温州、天津等地考察参观,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经验,并在全县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全县人民统一了对发展民营企业重要性和紧迫感的认识。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制订并出台了《溆浦县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的决定》、《溆浦县关于加快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暂行办法》和《溆浦县关于保护外来投资者合法权利的若干规定》并专设了优化经济环境的县长热线等一系列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发展上坚持不限制发展结构,不限制发展比例,不限制开业条件等原则,放宽企业登记、注册资金和经营方式的限制,降低准入门槛,并在用地,办证,税费,信贷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重点扶持,另外对发展民营经济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健全县级领导和部门领导联系制,实行“一家企业,一名领导,一套班子”,对办民营企业等事项,实行“一个窗口服务,一站式审批,”,并要求一次性办结所有相关手续,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能,对一些投资较大的民营企业,县委、县政府领导亲自出面,组织协调,另一方面切实维护民营企业主的合法权益,为民营经济保驾护航。今年,在对重点民营企业实行挂牌保护的基础上,又推行了 “统收分拔”的政策,实行“多家费,一家收,分头拔”的方法,对民营企业出现的经济纠纷,做到有案必查,查因必有果,严肃处理损害私营业主的违法犯罪行为。去年,该县累计发放扶贫贷款近7000万元,重点扶持厦门明达玻璃有限公司、怀化文理生物化工有限工司、培康硅业化工有限公司等20余家骨干民营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和实施技术革新项目,有力地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
虽然该县民营经济获得了暂时性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民营经济在发展规模、发展速度,经济总量上均存在较大差距,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还很多,主要是少数部门、单位和个别的领导个人对党中央关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引导和支持民营经济”[2]的指示精神还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到位,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还不顺畅,针对民营企业的管理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发展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政策、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经济要发展政策应先行,要着力清理废除和改革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政策规定,制订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法规和举措,实行公正公平、公开效能的办事原则,本着“彻底放、放彻底”的原则,进一步放宽民营经济的准入门槛,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符合环保要求的都应允许民资经营;凡是允许外资经营的都向民营开放;凡是国有、集体资产退出的领域,都让民资进入;同时,在民营企业的项目审批,土地征用,劳动用工,产品评质定级的问题上,在引进高科技管理技术人才,接受大中专毕业生及其办理工作调动,户口迁移和子女入学等应与国有企业同等对待,此外,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采取合理兼并、吞并等手段壮大企业本身的经营规模。
2.完善管理健全服务
针对目前民营企业内、外管理存在的散、乱和无序现象,必须进一步理顺民营企业的管理体制,要规范地方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引导管理,进一步加强职能部门如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等服务部门的权限及职责,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一方面负责民营经济的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的宣传落实,引导民营经济调整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规范民营企业经济行为。另一方面负责监督并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促使民营经济快步走上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轨道,同时,要建立健全统一的社会保障机制,尽快将正在实施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
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涵盖到民营企业,并督促民营企业更多的积累社会保险基金。
3.优化发展环境、拓宽融资渠道
如何发展民宿经济 篇10
(2015年5月11日)
2015年我市经济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十强。围绕经济建设档案局边调研边总结工作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档案事业服务经济发展的档案工作思路。
一、目前我市档案工作情况
1、精益求精,促进业务水平上台阶。
以档案面向业务工作为中心,紧抓全市各机关、乡镇、社区等单位的档案室建设,大力推进全市档案业务工作规范化。局工作人员主动到各立档单位与其档案员及主管领导进行联系,了解掌握全市各单位今年的档案工作动态。每年对全市各单位进行档案工作年检年审,已检副科级以上单位93个。每年指导市各个单位的档案室规范建设。指导、协助各单位整理文书、人事、会计、学籍、水利普查等各门类档案。
2、强化宣传,坚持依法行政。
加强宣传,大力提高社会档案意识。一是通过工作会议、宣传栏、悬挂横幅、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对档案工作的职责、内容、工作动态进行宣传;二是给合创先争优“1+1”联村活动深入群众进行宣传,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并召开座谈会,让群众清楚知道档案部门的承诺事项及档案工作能解决的具体问题;三是抓好档
案刊物征订工作,积极发行专业刊物。
完善程序,推进档案行政执法。一是对我市档案行政执法依据进行清理,进一步明确权责;二是全局人员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力争做到执法程序不违法;三是坚持依法行政,结合档案年检年审工作对全市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开展档案执法检查,对5个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督促更正。四是对档案鉴销工作进行监督,做到程序合法。
3、强化管理,完善档案馆业务建设。
加强内部管理,确保档案安全保管。严格按照“十防”要求,认真落实库房安全保管措施,做好库房内外安全检查,每日登记室内温湿度,及时调节库房内部环境;每半年定期清点档案,理清全宗号和案卷号;足额投放库房内防虫药物100盒,防止档案霉变、虫蛀,对破损档案及时进行了抢救恢复。并新配备档案安全消防员一名,进行专门的消防安全业务培训,进一步加强了档案库房消防安全工作。
优化服务,提高档案利用效果。去年以来我局已取消所有现行档案工作收费,档案馆全程免费为群众服务,全年接待社会各界档案利用者850人次,查阅企业用工、山林权证、劳资、人事任免、“三线”铁路建设、民办教师等档案1250余卷(册),取证361次,解决了大量的实际问题,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4、认真学习档案工作先进人物事迹,大力弘扬无私奉献、忠于职守、甘于寂寞、精益求精的精神,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硬的档案干部队伍。
5、加强重点档案抢救保护工作。今年已对馆藏重点档案全部进行了清理除尘,并抢救已破损重点档案30卷。同时及时上报各项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保护资料,积极申请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保护经费。
二、我市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档案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档案工作是一项枯燥乏味,繁琐单调的工作,再加上没有成就感、缺乏挑战性,从事档案工作的同志积极性不高.并且在目前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现实面前,档案部门由于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也不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部门,因而容易为社会各界所冷落;另一方面,档案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也没有完全同步,这种现象就更加造成了社会档案意识的淡薄。
2、档案规范化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档案部门的一个职责,就是对本单位各业务部门材料的形成、立卷、归档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我市大部分单位的这一职责履行得比较好,但也有个别单位的效果不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
个别单位档案员不十分了解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对归档工作重视不够;对业务部门负责立卷归档不理解;归档材料不完整,组卷不合理,特别是附件、批复不全,部分属归档范围的资料没有归入档案部门保管。
3、档案工作视野有待进一步开阔
目前,档案工作人员局限性比较大,没用积极了解所涉及工作领域的状态及发展动态,没有实现由单一专业型向多样复合型转变。
三、我市档案工作今后的工作思路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以便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建设。
(一)强化提高档案意识,建章立制。
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档案,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同时为社会发展储备和提供大量信息及素材资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档案意识:
1、健全档案法制,提高社会档案意识。一是加大档案法律法规的普及力度。二要制定具体配套的规范,以档案法律法规为行动准绳。三各档案部门应充分发挥各主管部门和司法机关的配合支持作用,加大执法力度。
2、扩大档案宣传,提高社会档案意识。让档案和档案工作,走出封闭,走向市场,走近领导,走进社会,走到家庭,势在必行,加强档案宣传工作则是重要途径。
3、加强档案部门自身建设,提高社会档案意识。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紧密联系工作的大局,加强档案的开发利用,发挥档案的社会、经济效益,是推动档案事业发展、提高社会档案意识的强大动力。
(二)加强业务指导,完善档案部门职责。怎样才能加强档案业务指导,并切实发挥其作用呢?
1、加强档案业务指导,必须有领导的鼎力支持
只有领导了解重视档案管理社会经济效益的特点,才会重视档案工作。档案部门的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通过各种形式向领导同志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得到领导对档案工作的理解支持。
2、加强档案业务指导,必须有约束力的制度
加强档案业务指导,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有利于档案业务指导、有利于档案管理的制度。加强档案业务指导,关键是制度落实。目前关于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文件、规定不少,但关于违反规定后如何处理,处理的量化标准却没有。造成部分单位的业务指导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起到“指导”应起的作用。所以说如果违反档案工作的规定,并造成一定的危害和影响,就
应该否决;要使档案业务指导确有成效,必须有明确、有约束力的规章制度作前提,必须提高档案部门的威信,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实观一票否决权。
3、加强业务指导,必须稳定档案队伍,提高人员素质。
一是要相对稳定档案干部队伍,没有特殊理由,档案人员一般不要随意调动。对于要求调入档案部门的人员,组织上要严格考察。优先用那些热爱档案工作、有相当文化水平、相对年轻的同志到档案部门工作;二是各级领导和组织要关心和支持档案工作,多为档案部门办实事,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帮助档案人员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大力宣传、表彰无私奉献、热爱本职、努力钻研业务的档案人员;四是对档案人员要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增强管理能力,定期组织档案人员外出参观学习,接受新信息。
(三)丰富馆藏,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服务功能。
先要使馆藏档案资料内容丰富,充实,全面反映我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以及民族特色。我们要扩大档案接收范围,整合档案资源,确保重要档案资料的有效保管和集中利用,为丰富档案馆馆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把征集和接收反映当地风俗民情、人文地理、经济发展的特色档案作为档案馆建设的工作重点,多渠道开展征集工作,以便充分发挥其功能。具体做法如下:
1、是成立机构组成专门班子开展特色档案的征集和接收工作,多渠道进行档案征集工作。
2、是周密制订征集方案,确定征集和接收的对象和目标,确保征集工作质优高效。
3、是广泛收集档案资源,积极主动参与市内外重大活动重大项目的拍摄以及资料征集工作,开展特色资源的抢救保护。
4、强化地方特色档案征集工作,首先征集反映特色与发展历史的照片进馆收藏:其次通过发布公告,上门走访征集入馆:最后还可以采用代管、托管、寄存等方法征集入馆。
(四)提高档案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档案人员的社会形象。
1、强化行政主导、加大宏观管理力度,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服务到哪里的理念,要紧贴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进一步提升档案工作服务大局的水平和能力。
2、强化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企业、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主动积极为新工作领域、新形成的社会组织以及需要建档的各类人群提供档案管理服务,积极推进网上查询和跨馆查阅方式的普及,提升档案工作服务社会的能力。
3、进一步优化档案人员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努力培养一支既熟悉档案业务又懂现代化管理和信息技术的人才队伍。
4、提高服务质量,档案局要加快档案数字化步伐,建立专题
数据库,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利用服务;
5、设置档案便民服务窗口和档案查阅室,全面提升档案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水平;开展档案利用“微笑服务”,对查阅利用者热心接待、耐心解答、细心调阅和免费查阅、免费取证、免费复印、免费咨询“四免费”服务,为利用者提供温馨的阅档环境和便捷服务;按照档案利用中实行接待群众“无距离”、受理查档“无推托”、档案查阅“无积压”、服务对象“无投诉”、查阅过程“无差错”的“五无”工作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切实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五)改善档案事业发展环境,确保档案工作的高效运转
1、争取政策支持,改善发展环境
档案部门办事,要注意把握时机,乘势而上。要多讲对策措施,少谈设奖,要清晰表述我们打算做什么,做后会产生什么效益。以此获得政策法规,以解决档案部门所面临的诸多困难。政策出台后要紧紧抓住政府政策依据跟踪落实,争取兑现到位。
2、档案部门的作为依靠自身优势来发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档案的利用需求,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理念。
3、爱护、留住培养、鼓励能人有作为。
(六)领导加强学习,立足本职,着眼全局
1、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实现干部素质结构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从而大胆改革创新,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新审视档案工作,用科学发展观的眼光仔细研究档案工作,以改革创新的
精神全力做好档案工作,不断开阔工作视野,拓展工作领域,完善工作举措,推动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发展民宿经济】推荐阅读:
浙江民宿经济发展研究06-28
如何加快经济发展09-23
浅析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08-20
税收如何更好为经济发展服务07-29
区乡镇如何应用循环经济原理发展地方经济05-24
王显政:经济新常态下煤炭行业如何发展06-01
2018关于如何发展农村经济的调研报告08-28
如何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