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综合实践的教学反思

2024-10-20

关于综合实践的教学反思(共11篇)

关于综合实践的教学反思 篇1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是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共同的挑战。我很有幸成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直接参与者,有机会和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一道成长。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需要坚持学生的自主性,但相信指导者的作用还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在刚进门的时候。

一、作为实践者,我身先士卒。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尤其是中国最古老的春节,有关它的来历,习俗等浸透着我们中国文化的底蕴。恰逢寒假将至,于是,我们就抓住这一时机尝试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抓手,率先开展了“过大年”春节文化研究活动。

为了保证研究的质量,事先我帮学生设计了一幅图画式综合活动资源卡,并为家长送上了“爱心小帖子”,提醒家长从查(通过上网、查书籍、翻日历等方式查找“春节的来历”、“各民族的年俗”)、访(通过访问身边人的方式了解“生活的今昔对比”和“春节的礼仪、讲究”)、记(通过书写记忆的方式记录能收集到的“春联”、观察发现谁过年不休息)、算(通过精打细算,指导学生“压岁钱怎么花”,并算算都有哪些“庆祝春节的方式”)、做(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创新)等方面提示,帮助孩子开展调查。尽管困难重重,学生们均在开学时上交。纵观整个调查问卷,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填写的资料内容丰富,卷面干净整洁,颜色搭配合理。剩下的则有的内容空洞,有的涂抹杂乱。我想可能是由于孩子的家庭情况不同,家长的文化层次不同,因此引导帮助的水平不一样,搜集的资料质量肯定就不一样了。于是,我在交流时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模拟网络的信息查询,渗透了一些搜集资料,整理的方法。

尽管我们的资料搜集并不是最完备的,活动设计并不是最科学的,但自主探究,自主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兴趣十足,不同层次都能有收获。为此,我们坚持着。活动下来,我们发现学生是喜欢这门新课程的。

二、作为选题人,我不断反思着。

传统的节日是人们通过对自然的把握而形成的,包括固定的节期和特定的文化活动,春节、元宵、清明……都是通过历史传承下来的,有几千年的历史,这些节日有的.表达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纪念,有的是配合农业生产和劳动生活的,有的来源于神话传说,有的传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总之,这些传统的节令风俗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及道德风貌等,其中有许多中华民族珍贵的生活史料,是历代民众共同创造的精神文明的沉淀,我们应该继承传统节日中的精华,这才是中华民族的‘根’。

三、作为参与者,我们一同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进入新一轮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的课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无可避免地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他比任何一个学科都考验教师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在综合实践活动确认学生个体的理解、想象和创造,在学生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不断表达个人见解的过程中鼓励他们,引导他们不断地探求真理。整个过程中,不仅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参与其中,而且更调动了教师全情投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展现自己才华,发挥自己潜能的空间,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是教师不断成长,进步的源泉。在活动中,我发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师的我们,知识面更广了,对问题的认识更深刻了,我们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从普通教师到骨干教师的蜕变。我们和学生一起努力着、享受着这样的成长历程。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实是参与者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断成长的过程。在课程实践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的无穷魅力: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多元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新知,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教师的各项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张扬,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一个个新的生命在实践中生成。迎着初升的太阳,怀着收获的渴望,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期待。我们相信虽然尝试的过程不会一路平坦,但一定会阳光普照。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二)

首先,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学生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

其次,要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最后,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实施学生生活中的教学。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学生应该在生活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三)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既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综合实践活动课”自提出后已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实践证明通过活动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探索这门课时,我知道了“综合”包含着以下几层含义,即:目标综合,内容综合,方法、形式综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目标上看,不是单纯从知识着眼,而是从人的发展着眼,着力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各项基本素质,其旨在使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联络社会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孩子们通过实地调查、采访、查阅资料、讨论、设计创作、义务宣传等,不仅在认识了各种交通安全标志的基础上设计了各种校园安全警示标志,更深刻地认识到标志在人们生活中起到的巨大作用,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活动使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得到充分发挥,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增强,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具体表现在:

1、由于活动是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因此,在活动中同学们都能积极参与。从学生的汇报过程中可看出,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都能树立了自信心,都充分地展示了自我。

2、在活动中,学生能积极主动、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学习,学习热情高涨,并体会到合作学习、互助提高的乐趣。

3、在活动中,学生重视了收集信息并形成初步地处理信息的能力。

4、学生已懂得关注生活,懂得了发现他们生活中的问题,并知道这些问题及困惑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解决。

5、通过这次活动,学生的责任感明显得到加强,现在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安全常规的意识增强了。

活动也提示我们今后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注意:要开展好一次活动,教师要了解好这方面知识,这样更有利于指导学生而且活动要力争取得家长的支持,以保障活动时间、安全。另外,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兴趣的持久性上下功夫,想对策,针对活动实践中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充分地帮助。教学方式寓道理的认识于游戏活动之中,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游戏竞猜、模仿交警叔叔指挥交通、玩交通安全棋,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了交通安全标志,学会了交通安全规则,懂得上学路上要注意安全,珍爱生命。

总之,我们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过真生活”,学生只有在他们能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正在过的生活基础上,才能过更有意义的生活。《安全教育》课只有真正走向生活,才会使学生受到真教育。

关于综合实践的教学反思 篇2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动漫专业,教学反思

吉林省通化市青少年宫是通化市直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基地,顺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开展各种专业的实践活动。动漫专业自创立以来,一切运转正常,受到学生欢迎,学校、家长、社会认可。在动漫实践课堂上,学生了解动漫的基本知识,掌握制作的基本技巧,通过学习使用电子手绘板、压感笔,绘制自己喜欢的动漫形象,完成简单的动漫作品,充分体验创作与创新的乐趣。为更好地发展动漫专业,我们经常听课评课,交流研讨,想方设法地开展好教学工作,主要反思如下。

一、在教学组织方面

1. 为积累经验,完善教学,动漫专业积累完成三个记录本: 《动漫专业教师随笔》《动漫专业学生随笔》《动漫教室维护记录》。

第一本《动漫专业教师随笔》在第一时间里真实地记录了动漫专业教育教学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怎样解决的,教学过程反思,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进,教学设计及班级管理方面的设想及执行情况,点滴积累真实验证了动漫专业的发展轨迹,为今后的教学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新到专业的教师更快适应动漫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经验积累。

第二本《动漫专业学生随笔》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记录的真实感受,实践体验和完善建议。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学生的反馈和意愿,有的放矢地为今后教学的细节完善提供参考借鉴,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让动漫教学更加符合当今学生的实践需求。翻看学生随笔,看到学生的进步和对动漫的热爱,让我们教师倍感欣慰,我们力求让每个同学都有一次难忘的实践之旅。

第三本《动漫教室维护记录》,准确记录了各项设施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管理情况,维修和维护情况,课堂教学中常见问题的出现和应急处理办法,实践课上常见故障的排除,为将来顺利的开展教学,积累了很多实际经验,也为避免出现类似情况提供良好的解决办法。

2. 为学生更加牢固的记忆所学知识,我们制作了知识点提示卡,学生可以按照提示卡内容独立操作,教师对所教知识一目了然。

3. 一整年每批学生都签订设备使用责任书,对号对名检查,确保设备的数量和质量,物品使用实行责任追究制。

二、在教学方法方面

现今的动漫艺术无论是在内涵上还是技术手段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造力的培养尤为突出,因而必须建立崭新的培养目标、教学理念、教学结构和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内容和评价体系,从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动漫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改进了如下教学:

1. 通过实例教学,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分层解决能力

在上课前准备一些漂亮的动漫实例,实例中包括课堂教学要点,让学生先欣赏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带着学生分析实例,把动漫效果进行分解,变成学生熟悉且易于掌握的一些“小”动漫效果,然后教师再逐一对这些“小”效果进行详细的操作讲解,这样一来学生的思路就清晰了,操作起来也比较容易。

对于到青少年宫动漫实践室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来说,他们有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对于FLASH大都第一次接触,也从没用过手绘板和压感笔,因此学会使用工具和软件是首要条件。但教学的重点并不在操作技巧上,而是动漫效果分析上,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只要学生学会了如何分析动漫效果,那么不管他今后遇到什么样的动漫,都可以通过分析后,把看上去复杂的动漫简单化并且制作出来。

学生在学习一个具体动漫效果的过程中,不仅对新知识点印象深刻,还可以通过复习以前的知识,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科知识更加系统化。

在掌握制作动漫基本技巧和分析实例的基础上,为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学过程会带上拓展部分。拓展部分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不可轻视,对于操作性很强的动漫实践,就更不能缺少这一环节。动漫制作中拓展的要求及实例设置必须要恰当,比如讲解引导层的使用时,在学生掌握了引导线是一条两端开放的不规则线条以后,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个拓展问题: 如果要做一个地月系运动效果的话,该怎么做引导线? 这时学生肯定说,画个空心椭圆就行了! 可实际学生在亲自做了之后就会发现另一个疑问,引导线可不可以是封闭的曲线? 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中依靠自己发现问题,并且想办法在实践中找寻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创造能力。

2. 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主要内容

只有在思维上先有创造性,才能谈及在能力上有创造性。在教学中,应坚持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引导,同时注意思维方式的迁移,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学过程采用阶段式,每阶段运用不同的主题教学法,培养创造能力。主题教学法不同于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结果的教学模式,而是更多的强调主题研究的过程。教师在每个教学阶段给出一个主题,由学生自行搜集整理资料,研究分析,讨论问题,动手实践,完成主题。学生在完成主题的过程中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 想象寻找、分析、绘制。学生首先要通过观察、联想、回忆等确定主题完成的内容。通过寻找一个切入点来搜集资料,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分类。通过资料的分析,讨论并解决遇到的问题,通过动手实践,绘制完成主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积极主动的。而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的不止是引导作用,更多的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向不同的个体方向发展,体现个人鲜明的个性,从而创作出不同形式的作品。

适时的阶段性小结,一方面,是对学生阶段性成绩的肯定,学生知道自己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可以让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走得更远; 另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了解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从而更好地制定下一阶段性目标。

3. 通过学生反馈,不断修正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创造力

在动漫制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会驱使他们去做一些老师没谈及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是疑问,也可能是一些特殊操作,甚至于是老师都还没注意到的。如果老师能看到学生的这些发现,这对教学是很有帮助的。人们都知道一个道理: 达到同一个目标可以有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可是你知道的方法就一定是最便捷的方法吗? 这可不一定!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就有可能发现你意想不到的东西。因此,多听听学生的,会启发我们的思维,开阔我们的思维空间。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发现,不断修正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能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漫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动漫技术,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造能力,做出源于自己内心的、漂亮的、美好的作品!

关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反思 篇3

2.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陷入尴尬的成因

关键词:语文 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育创新的标志之一,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它集中反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具有独特的课程价值和目标追求。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是基础课程,因此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尤为重要。它不仅能为学科综合知识的整合提供有益平台,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拓展和延伸;而且提高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等社会实践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增强了适应社会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塑造学生富有人格魅力的形象,培养了学生性情、风度和气质……总之对学生各个方面素质的发展都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随着综合实践活动的不断开展,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深入人心,语文的综合性活动一改以往枯燥沉闷的气氛,学生讨论之声争执之声此起彼伏,课堂上思维大碰撞,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可惜,这些场面并不是时时出现,大多出现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和观摩课上。更多的时候,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流于形式,要么不开要么草草走过场,课程也还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语文书上的活动素材则沦为老师考试前要求学生强化记忆的知识短文。在现在考试题目不断转型变化的今天,学生遇到相关的综合实践题型就傻眼了,基本选择不做,即使做也问非所答或者泛泛而谈。自然的,得分率也相当的低,学生的能力培养也得不到相应的提高。这就与综合实践活动,与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原因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教学素材的繁杂化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初中语文共有16个语文实践活动:《漫游语文世界》、《探索月球奥秘》、《追寻人类的起源》、《黄河,母亲河》、《戏曲大舞台》、《马的世界》、《《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说不尽的桥》、《莲文化的魅力》、《献给母亲的歌》、《科海泛舟》、《到民间采风去》、《青春随想》、《好读书,读好书》、《关注我们的社区》、《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这16个语文实践活动分散在三个年级六本教材中。仔细研究一下,素材的发散性很大,涉及的方面不纯粹是文学(单纯属于语文范畴的的只有《漫游语文世界》、《莲文化的魅力》、《好读书,读好书》),还包括历史(《追寻人类的起源》)、地理(《黄河,母亲河》)、生物(《马的世界》)、社会(《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到民间采风去》、《关注我们的社区》)、建筑(《说不尽的桥》)、艺术(《戏曲大舞台》)、科技(《科海泛舟》、《探索月球奥秘》)、人生(《青春随想》、《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献给母亲的歌》)。

涉及的领域多而大,内容也很繁杂,系统性也有所欠缺,时间却很短(平均一个学期要完成三个综合实践活动)。本来综合性活动就不是一节两节的课程就能实施的,它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去进行实践、探索,更何况内容这么庞杂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笔者认为应该把其中的内容进行再筛选和再整合,形成一系列系统化领域化的新专题。学生和老师每个学期只需开展一次综合性活动,进行一方面的专题探究,这样既能使教师学生的精力不至于过分分散,又能使研究更充分更深入,使综合性活动落到实处,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教师地位的摇摆性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即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所以,教师角色不单是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评价者。

但是,有的老师却误解了新课程的理念,以为学生为主体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从选定主题、搜索资料、信息整合到交流评价,全部由学生自己去完成,老师成了“甩手掌柜”。这样没有任何把关得出来的所谓探究结果或结论是没有太大价值和意义的。

而有的老师在唯分数是从的考试制度下,在时间就是分数的利益驱动下,不愿意把时间过多地放在这些眼中并不太有价值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但是考试又有相关的题目,怎么办呢?于是老师自己就查找资料、创造题型、闭门造车为学生炮制一系列的“标准答案”。这样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成了老师个人的综合实践活动,成了考验老师对信息搜集、筛选、整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老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如何?老师应不应该讲?应该怎样讲?每个语文老师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应确立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作用,这样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健康、积极、有效地开展起来。

三、学习方式的尴尬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综合性学习”“阶段目标”部分的叙述是:“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 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4. 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从这段叙述不难看出,综合实践活动重在“活动”“体验”“讨论”“调查”“搜集”,重在活动本身,重在活动的过程。因此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备受推崇,其中以小组合作为代表的合作学习被教师们广泛采用。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活动和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和启迪。但有些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不少,合作学习的效率低。说是合作探究,但是有很多时候基本上是基础较好、思维活跃的学生“一统江山”,制定计划的是那三两个学生,搜集资料的是那三两个学生,采访调查的是那三两个学生,总结评价的还是那三两个学生……一大群基础薄弱、成绩滞后的学生只是在旁边插科打诨、袖手旁观甚至无所适从。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真正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学生人数并不多。

这样的合作探究到底要不要?不合作又违背综合实践活动的初衷和理念,可是合作又不能调动所有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动手实践能力。怎样从这样尴尬的学习方式中摆脱出来,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实际操作中要重点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作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评价者的老师应该衡量评价不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适时对学生的内部分工进行干预,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共同的提高。老师制定的学生评价标准也应因人而异,不尽相同。学生完成了活动后,素质好的学生与素质差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都能得到较高的评价,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和积极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是阶段性的课程,它是一个长期、艰巨、系统的教学活动。我们如果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真正开展起来,对语文教学一定大有裨益,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学素质以及各方面的能力都会有相应提高。

参考文献:

综合实践教学反思 篇4

学校开设综合实践课程以来,我们三个教师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供我们借鉴和参照,因此我们基本都是边实践边总结,这其中我们也有许多的困惑和疑问。我们发现学生基本上都是按照教师课前设计的思路和过程来实施的课堂学习和探究,即使有同学提出令其他同学意想不到的问题时,这些问题基本上也是教师课前通知学生提前准备的内容。这里我们不仅想到: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综合实践课程吗?这难道不是自欺欺人吗?这与综合实践课程标准不是背道而驰吗?针对这一现象,我进行了教学反思和总结:

一、调动家长,争取支持。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点之一,它强调的是体验教育,也就是孩子们的直接经验。让孩子们走出教室,在广阔的天地里进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光靠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如果把家长调动起来那将是一个相当有利的群体。为了对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有进一步的了解,我又做了一份调查问卷。反馈是比较好的。首先,家长们非常认可我们这门新兴的学科,支持率也逐渐上升。

二、指导同学们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科学合理的活动方案是活动有条不紊开展起来的关键。教会同学们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对培养孩子们做事的目的性、计划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指导同学们制定活动计划时,我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了指导:

1、学会根据同学的特长来进行分工。

2、采取的活动方式要有可行性、安全性、实效性。方案的设计要在同学们的能力范围。也就是说,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3、方案设计要具体化。将时间、地点、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一一细化,便于在活动中有章可循。

4活动方案的设计要围绕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教学反思 篇5

一、领导重视,机构落实;即校长一把手要真正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新课程改革中最大的亮点闪亮起来;同时,建立健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课程实施小组,配齐师资,职权分明。

二、课题引领,主题分明;确立一个学校整体层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课题,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让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成长。

三、强化研训,立足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离不开教师,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方面的专业素质,将直接影响到这门课程是否得以落实,立足校本,强化研训,无疑是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向深入的重要途径。

四、凸显综合,注重实践;综合实践活动,重在实践,落在活动,基础在综合。不要拘泥于某一学科,某一个固定的内容,因此国家并没有制定统一的教材。学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如学校所处环境、地理位置、学生来源、家长素质、学校及家长学生的社会关系等等,确定适合本校学生发展、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校本教材。然后逐步落实,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中,参与到活动中,在实践和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激励情感。

五、课时到位,评价跟进;学校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提供必要的课时保障,同时对课程、对教师、对学生都建立起一套相应的监控、管理、评价体系,用制度来激励和约束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

综合实践教学反思 篇6

反思之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有人说:学校课堂不仅是知识和实践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是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可能有挫折、失败,也可能要花费学生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天空没有留下痕迹,而我,已飞过”。有了认知过程,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便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的价值等的认识就可能有了进一步发展。教育在于培养人,在于促进人的进步,培养人的智慧,发扬人性,提升人的精神,促进人的价值体现,所以我们要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这次“家乡文化之旅”活动课教学,我们不仅提高了学生进行探讨研究提高学生的能力,更让学生获得丰厚的人文修养——对家乡古今优秀历史文化的了解、积累,对各个领域的探索,对社会的关心,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活动前,学生了解了家乡的人文、地理、历史,了解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民间习俗。因此,学生们阅读了一些相关的书籍,走访了一些知情的老干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这个准备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吸收、积累本土优秀文化,丰富“内存”的过程。一个乡村会有多少民间文化,学生带着好奇与疑惑到民间采风,他们在名不见经传的剪纸艺人精湛的技艺面前叹为观止,他们面对那些大字不识几个却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出一串一串优美动听的故事的老人面前全身心地折服,进而深深地爱上了家乡的民间文化。一张散发着墨香的小报,一幅剪纸艺术展版,一个简单的电子演示文稿,学生平生第一次像电视工作者那样选景、拍摄、解说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探索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

学生们走进社会、走进生活,了解了很多平定的传统文化与传统习俗,与很多百姓交流,明白身边司空见惯的生活原来也蕴涵着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朴素的乡音更和我们的精神生活、和我们的文化构建紧密相连。在长久习惯了在课堂里通过文本阅读来学习的学生来说,他们觉得耳目一新,原来课外的很多东西其实也是我们构筑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学生们以全新的视野来重新审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民风民俗以及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的观念与做法。交流时,学生虽然是在倾吐,但同时也是再一次地学习,他们在反复咀嚼、品味这些璀粲的文化。多一次讲解,就多一些个人对语言,对文化的感悟和积淀。潜移默化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了加强。

在这此活动中我惊喜地发现,学生丰富的情感、明朗的态度、令人深思的价值观,伴随着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发言,汇成一股清泉汩汩流淌,流进学生的心田,也流进我的心田,这使我深深认识到,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天堂,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充分地展示自我吧!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中才能拥有一方明净的天空。

反思之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新课程强调: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以更多的发展和表达的机会,教学要发扬民主,提倡“群言堂”,倡导多向信息交流。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空间更加广阔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随之得以更加充分的发挥,学生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家乡文化之旅”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空间,在整个过程中,他们主动的与人交流,能够更快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在此,我设法为学生搭建了一个真正开放的交流平台,把时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例如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民间故事收集小组将收集整理出来的优秀民间故事制作成手抄报,谚语警句格言归纳小组将采集的谚语警句归类编辑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民间剪纸艺术欣赏小组制作成果展示版,风土乡情小组拍摄制作“平定乡村风情”录相片。在课间或教室一角进行展示,让全班同学观看。这些让学生、教师、资料三者形成整体,让三者交流、碰撞、沟通。学生可以挑战权威,学生也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创造了“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学生或独立整理一个美丽的传说,或合作编辑一张小报,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来,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得到了增强。为了在展示中获胜,小组成员间相互帮助,

团结协作,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心灵得以放飞。

学生进行了现场游览平定民间风情的活动,学生自己解说、吟诵、写作、创造“采风”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交流,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在活动中,学生在感受每一个环节和过程带给他们的快乐和享受,同时他们在回顾活动整个过程的时候更加兴奋,并且能够学到知识技能,受到启发。课堂已不单纯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也不再是一个个学生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知识的回收站,而成为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对话交流,在交流研讨中进行思维碰撞的场所。学生通过交流,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使学生内在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让他们在创造中取得成就感,置身于快乐之中。

此次“家乡文化之旅”活动课教学中,还有很多几个人协作才能完成的任务(如小品表演、广告设计等),这样的交流有意识的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这次实践活动,使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学习能力、观察思维、语言表达及创造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样的课堂,也让我自己收获了很多的快乐。我和几位同学骑车到乡村去走访民居的时候,我们谈了很多关于建筑、关于学习、关于人生、关于未来很多话题,只有在这些无拘无束的开放的谈话交流中,我才真正了解了我的学生,这些东西是我们平时无法从日常教学中来获知的,我觉得这才是师生之间真正的交往,在这样的交往中,我们都在共同经历一种生命的成长。

反思之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所以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孩子去“展示自己”。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在校学习只完成文化知识的积累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也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让教育走出课堂,让校园、家庭、社会共同发挥教育功能,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所以我们要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我们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给学生带来了广阔的学习及展示的空间,通过自主选择活动内容或方式,自主组织人员,搜集人信息,采访人士,展开活动,获得一手资料,最后以说、写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口际交际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各种实际生活能力,为自己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这次“家乡文化之旅”的活动中选题时,我帮助学生拟定了平定人有什么信仰和禁忌,你知道哪些平定的传统节日和旅游景点,平定在婚嫁寿诞等方面有什么传统习惯等十个学生感兴趣的课题让学生有选择性的研究。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可以从家乡文化以及自我认识方面、自己的真实生活中自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自主的研究,因为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培养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

我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发现其实做好的选题就是来自孩子自己兴趣领域的选题,让孩子做自己真正喜欢的研究和探索,学生的参与度是最高的。而老师要做的就是指导孩子如何从他熟悉并喜爱的领域中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如何开展有效的规范的研究探索工作;我不赞同有的教师在帮助学生确定活动主题的时候,往往是选择教师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供学生选择,只能引导学生围绕这些主题来开展活动,结果活动主题受限制,学生活动的方式也相应受到局限。这样的活动主题往往不利于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方式,统一制定研究主题,实际上从根本上已经否定了对学生主体的关注。学生并没有改变被动的地位,仍然是由老师或者学校的指挥棒操纵下的一个音符,他们要奏出的是老师编排的乐曲而非孩子们自己的天籁之音!

相应的学生的成果展示也有很大的开放性:采访笔记、活动日记、新闻通讯稿、小评论、摄影作品、实物介绍词、宣传册、民俗文化展等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进行,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其实在这一课的全程不管是主题的生成、活动的实施、还是交流与总结,都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都有很大的开放性。这样才能充分相信学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在活动的实施阶段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交、选择、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在汇报交流阶段可以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学生在整个活动中所需材料和知识,除了在教师帮助下获取外,学生也自己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比如:进行实

地考察或现场调查,综合运用有关图书资料,查阅电子资料或直接上网获取信息。在学生在开放性的环境中,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鼓励学生努力探寻自己的目标。

关于综合实践的教学反思 篇7

本节课是《农村中学化学课与综合实践课的整合研究》课题开题会上的一节观摩课。渤海中学的张春生老师在设计《化学与资源、能源的利用》这节课时, 在人教版下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课程资源把学生的直接体验和社会实践有机地整合起来落实到化学教学的课程目标中,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 通过专家讲解、实地考察参观、上网搜集材料、课堂交流、设计实验、归纳总结等多种学习方式, 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中的化学,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让学生在生产、生活中感受探究活动过程, 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这样的整合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也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下是张春生老师的教学纪实以及我们对本节课的感想和体会。

教学过程:

1. 专家讲座。

请学校所在地的玉米加工厂———黑龙江省镜泊湖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太吉集团的技术专家为同学们讲解玉米的用途。

专家: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都与我们熟悉的玉米关系密切。第一, 我们现在穿的衣服是纯棉的或化纤的, 现在的化纤多数都从石油中提炼出来, 将来的发展趋势是用玉米淀粉经过化学合成纺纱织布, 大家将来穿的衣服是用玉米做的, 同学们如果饿了, 可以把我们的衣服吃了。 (学生哈哈大笑。) 第二, 同学们知道, 我们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是淀粉, 我们吃的很多食品中都含有玉米淀粉, 如火腿肠和一些膨化食品等。第三, 我们现在盖房, 修路用的重要材料之一是水泥, 将来我们将用玉米淀粉合成材料去替代水泥做建筑材料, 用玉米淀粉合成材料去做高速公路的路面, 防滑耐磨。这些都是玉米进行深加工后的产品。 (学生听了都很吃惊。通过专家讲解玉米的用途, 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对玉米深加工充满了好奇和神往。)

2.实地参观。

带领学生到太吉集团实地参观, 边观看边听技术员讲解各种设备的用途和化学原理, 以及深加工生产出的各种产品及用途, 并将整个参观过程进行录像。

(学生看了玉米生产出的各种产品后再次受到感染。)

3.材料搜集, 知识梳理。

通过实地参观、采访、查阅和整理相关资料, 学生将所见所闻进行梳理形成汇报材料。

4.表达交流, 认识提升。

师:通过专家的讲解、现场参观、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 同学们对玉米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玉米生产过程中有关资源、能源的利用都有了新的认识, 下面进行汇报交流。

(第一组学生将玉米加工产品绘制成图表展示, 组内同学根据自己的学习所得进行汇报。)

生:玉米经过化学加工, 可以生成蛋白质,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复杂化合物, 是人体细胞构成的基本物质, 是机体生成和修复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

生:玉米还可以加工出维生素C, 维生素C参与人体各种新陈代谢, 增强机体抵抗力。

生:还可以生产葡萄糖, 糖类是食物重要组成部分, 葡萄糖在人体内酶的作用下缓慢氧化转换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供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恒定的需要。

生:还有乙醇, 乙醇可以医用消毒, 还可以作燃料, 现在汽车用的燃料就乙醇汽油, 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能源危机, 也起到了环保的作用。

生:玉米芯可以加工成木糖醇, 玉米叶可以作纺织品, 玉米的茎叶可以生产饲料和燃料。所以玉米有软黄金之称。

师:回答得很好。哪个小组对玉米加工的流程进行了调查?

(第二组学生将参观活动的录像进行了剪辑, 用大屏幕展示玉米加工的简单流程进行汇报。)

生:玉米加工的过程主要是:玉米粒→浸泡罐→磨碎→打浆→分离→产品。

生:在玉米粒浸泡, 磨碎的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 打浆, 分离, 制成产品的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生:生产过程中用硫磺和水浸泡。

生: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水, 经过使用后的水, 我们应当称之为废水、污水。这些废水、污水不经过处理会产生不良的后果。我家生活在渤海集团附近的拐角村, 我家有个鱼池, 曾有一段时间, 太吉集团的废水未经过处理就排放, 这废水随河水进入鱼池中, 造成了鱼大量死亡, 经济损失严重。

生:我家就在这附近, 未经处理的废水进入我家稻田里, 造成了水稻的减产。别人家的水稻亩产可达1 300~1 400斤, 我家的却只有800斤左右, 加工出的大米在市场上的价格也远远不如别人家, 用这种米做出的米饭色泽和口感要差很多。

生:我家住在太吉集团附近, 夏天的时候, 工厂排放的污水没经过处理, 我家都不敢开窗户, 因为一开窗户就会闻到难闻的气味, 我骑车上学的路上也会闻到这种气味。现在工厂的污水经过了处理, 我们现在闻不到那种难闻的气味了。

生:硫酸造成了水质的酸化。我们测量了水样的酸碱度, 结果PH≈2, 我们可以用熟石灰来降低污水的酸性。

生:工厂排放的污水中还含有蛋白质残渣, 腐烂后就会产生难闻的气味。这些蛋白质残渣不经过处理就排放, 还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治理呢?

生:把废水中的蛋白质提取出来做饲料, 既可以使废水中的蛋白质重新得到利用, 又可以保护环境。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同学们都有切身体会, 在太吉集团的废水没经过处理就排放的那一段日子, 确实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造成了危害, 也对我们周围的环境造成了污染。现在好了, 太吉集团的废水处理设备投入使用, 我们附近的河水越来越清澈, 我们周围的空气也越来越清新, 再也闻不到难闻的气味了。

师:同学们还知道, 在工厂生产的过程中还要用到大量的燃料, 哪组的同学太吉集团燃料情况进行了调查, 请汇报一下。

(第三组利用所收集的图片进行汇报。)

生:渤海集团在生产过程中要了用到大量的燃煤, 正常情况下每天要燃烧掉180吨煤, 这些煤燃烧后会向空气中排放大约7.2吨的二氧化硫, 照这样计算每年要向空气中排放2 628吨二氧化硫。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而这只是我们附近的一个小工厂, 我们上网查阅有关资料, 每年全世界排放的二氧化硫达一亿五千万吨, 其中80%来自于煤的燃烧。二氧化硫大量排放到空气中不但污染了空气还会产生酸雨。我们小组的其他成员对二氧化硫大量进入空气后产生的危害也进行了调查, 下面请他向大家汇报。

生:二氧化硫气体可以对人体的呼吸道造成伤害, 引起呼吸道疾病;二氧化硫溶于雨水还会形成酸雨, 降落地面导致土壤酸化, 导致农作物减产或树木枯死 (用大屏幕展示搜集到的图片) , 也会污染水资源 (导致鱼虾死亡) , 腐蚀建筑物。 (展示图片。)

师:听到以上数字, 看到以上图片后, 同学们现在有什么感想?

生:化工生产要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 我们经过查阅资料, 进行计算, 根据我国煤、石油、天然气的储量和年消耗量, 煤的开采还可以维持112年, 石油可以维持10年, 天然气可以维持51年, 就是说当我们30岁左右时, 石油就已耗尽, 所以我们应该合理使用现有能源, 并努力开发新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地热、海底可燃冰等。

生:化工生产要燃烧大量的煤, 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污染了空气, 化工生产过程中也会排放大量的废气, 对我们生存的环境造成污染, 所以在使用燃料时应对燃料进行脱硫处理, 减少二氧化硫向空气排放, 工厂的废气也应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师:好, 你们在这次活动中还真是收获不小, 请谈一下感受吧。

生: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知道了玉米经过加工可以制成很多产品, 如淀粉、乙醇、乙酸、蛋白质、葡萄糖, 尤其是玉米纤维和建筑材料, 真没想到我们非常熟悉的玉米有这么多用途。

生:利用自然界现有的资源或能源通过化工生产可以生产出多种产品, 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 提高生活质量。

生:我要好好学习化学, 丰富知识, 长大以后服务农村, 改善农村环境、生活条件, 提高农作物产量,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师:以上同学说的都很好, 同学们也意识到了我们的生活正在受到资源匮乏, 能源危机, 环境污染严重的威胁, 让我们用一句话作为这节课的结束语:“爱护资源, 保护环境, 人人参与, 共创美好家园。”

反思:

一、化学课与综合实践课整合在整合课程资源及转变教学方式上具有多种优势, 是对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尝试, 也是对课改理念的一种践行

1.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学生在整个活动中所需材料和知识, 除了在教师帮助下获取外, 学生自己可通实地考察或咨询、通过相关的实验、运用有关图书资料或直接上网获取信息, 这些途径都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明确了自己的责任, 培养了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 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也在自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得到了发展。

2. 明显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 更多的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通过任务驱动,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学生体验、探究、发现性学习。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 而是走到“幕后”成为一名“导演”, 在实践活动中和学生同学习、共成长。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赋予学生社会责任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使学生学得快乐, 学得自由, 体验着在做科学中学科学的乐趣。

3. 促进了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化学课与综合实践课整合使课程的内容具有了很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学科知识相互交叉、相互渗透, 远远超出教材的范围。教师在整合课程资源时不仅要熟悉教材、把握“课程标准”, 还要收集处理多方面的信息;这个过程迫使教师不断更新本专业知识,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注意对平时素材的积累, 逐步学会应对各种新的情况, 掌握处理各种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实施中教师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 针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兴趣爱好、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确立所要整合的课题。

2.

教师要对整个活动内容进行周密的计划和安排, 对活动的实施进行精心的组织,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拔和督促才能使活动得以正常开展。

3. 教师需要关注和保护学生的热情, 同时要与家长沟通, 争取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关于慕课教学实践的反思 篇8

2008年诞生的“慕课”如今已经成为席卷全球的教育热潮,国内、国外、大学、中小学对其的研究不计其数,取得很多丰硕的成果。在2014年的一轮教学实践中,笔者在自己所带的初一(13)班展开了慕课教学,发现了慕课教学的利弊。为了进一步推进慕课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对实践过程总结反思如下。

一、慕课教学深受学生喜爱,但还需设计得更合理、有趣、方便。

(一)设计问卷,调查学生的慕课学习情况。

在实施了慕课教学实践后,为了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笔者决定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学生的慕课学习情况。问卷内容大致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对慕课教学感到有兴趣与否、是否会参与在线讨论和提问、对学习效果是否满意、是否提高学习效率、上网环境如何、是否喜欢慕课,等等。

(二)实施问卷,展开分析:深受喜爱,但还有陌生感。

笔者在“介词”慕课课程讲授完一周后(虽然上课时间只有2天,但学生会多次观看学习),将调查问卷发给参加慕课教学的初一13班,实发50份,回收50份,但有两个学生填写不规范,所以有效份数是48份。学生的基本情况:1.本班学生男女人数较为均衡;2.觉得自己英语成绩在上等和中等的占87.5% ;3.觉得自己自学能力强的只有觉得自己自学能力弱的一半,一般来说,初中生年龄还比较小,学习自觉性不够,符合正常范围; 4.大部分学生觉得慕课学习是积极有效的,但是提高幅度并不是很大,学生还是更喜欢给他们新鲜感的慕课教学,而不是传统课堂教学;5.要学生在网上进行发言提问,他们还有些不习惯,提问的人数并不多(共18个),积极讨论的更少,如果对他们多些鼓励、多实验几次,可能会好转;6.学生愿意和不愿意再次进行慕课学习的比例几乎一样,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对这种模式还比较陌生,不知道继续学习是否会影响成绩,需要慢慢改变。

二、慕课学习可以反复看,拓展了知识面,但是还需加强指导。

(一)用访谈调查慕课的学习效果:可以反复看。

访谈,就是研究性交谈,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尤其研究比较复杂的问题时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

笔者决定采用一对一访谈,邀请2名学生(1男1女),女生成绩较好,男生成绩中等,访谈步骤如下:①设计访谈提纲;②恰当进行提问;③准确捕捉信息,及时收集有关资料;④适当做出回应;⑤及时做好访谈记录。

笔者在2015年1月18日对两位学生进行了访谈,笔者的问题主要是:用慕课进行学习后的感受是什么?你觉得慕课还有什么要改进的地方?更喜欢老师用慕课教学还是课堂教学?在家里看视频吗?平台使用起来有什么问题吗……

1.访谈对象:冯心怡(女)。访谈记录:慕课教学方式很新鲜,在视频上看到老师感到很有趣。上课前先用它预习了一下,再进行学习好像更好学了。用慕课进行上课和在课堂上上课没有什么区别,都会认真听讲。但没有在网上提问,操作起来有点不习惯,有的地方需要指导一下比较好。觉得慕课拓展了知识面,是学习的好帮手。在家里又看了一遍,网上资源太少,希望能多有一些课外知识。

2.访谈对象:翁凯(男)。访谈记录:网上上课方式挺有趣的,拓展了知识面。在网上提问了一次,老师很快就回复了,不懂的地方反复看了视频。这种方式提高了我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希望多一点慕课课程。网站使用起来没什么不方便的。上课时容易走神,自觉学习能力不够。不少同学上课时不认真看电脑。

(二)总结比较教学实效:略有提高,尚需指导。

13班进行慕课实践教学,14班采用传统课堂方式教学。要说明的是,这两个班级人数一样、英语成绩也差不多。在“介词”这一知识点讲解完后,笔者对两个班级进行了测验,13班的平均成绩为91.73分,14班的平均成绩为90.52分,进行慕课实践的13班分数略高于未进行实验的14班。慕课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教学效果增强程度不大。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在慕课教学设计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达到举一反思的教学效果。

三、慕课学习颠覆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但尚需改进完善。

慕课学习有利有弊,学生不是很熟练,如果想知道学生对慕课的感受是什么,让学生写下他们的慕课学习体验不是很好吗?笔者与语文教师商量,让学生课程结束后的那周周记以“我的慕课学习体验”为题,写一篇200字至300字的小作文。

浏览学生的作文后,笔者发现,学生对进行英语慕课学习的感受是五花八门的。主要有:喜欢慕课的教学方式,很新颖;操作起来有点不习惯,有的地方需要指导一下比较好;上课时容易走神,自觉学习能力不够;网上资源太少,希望能多有一些课外知识,等等。

四、如何反思“我”的教学?

下面用问题的方式列出八个重要的教学行为,可以用来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一)你多久问一个问题?一般在什么时候提问?

这个问题是为了让我们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提问次数和提问时机。我们经常会高估自己的提问频率,而实际发生的和学生交流的次数要低于自己的想象。另外,有时候尽管会提问,但脑子里还在想后面还有好多内容要讲……有时候也会在即将下课的时候提问,尽管这时候学生一心想尽快下课离开教室。

(二)你会等待多久?

研究表明,大多数教师在两项动作之间的等待时间是2到3秒,也许因为等待时总是觉得时间过得比较慢,但等待是有价值的,是在给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

(三)你是否鼓励正式回答问题前的思考及分享?

如果为学生提供一些反思的机会,可以提高他们后续参与活动的表现。

(四)你移动吗?

你会从讲台后走出来吗?你是否会走到学生中间?

(五)你是否邀请学生参与进来?

当你走动的时候,你是否和学生有眼神接触?如果你微笑并看起来很放松,那种眼神就是没有威胁的。很多学生也许不会看你,但是有一些一定会,这时候你就可以鼓励他们和你交谈。

(六)你认真听学生的发言吗?

当学生在说话的时候你在干什么?你是否会看着发言的学生?是否会通过点头或语言表示你听明白了?在学生发言的时候,一定要全神贯注地听。学生发言后可以引用学生刚才的发言,证明你专心听了。这很重要,这是一种示范效应,能帮助学生学会聆听。

(七)你有没有明确表达对学生发言的重视?

你会在教学过程中引用之前学生的回答吗?你是否会说明为什么这个回答是好的?你是否会通过把这些回答写在黑板上表示非常重视学生的回答?你是否会告诉学生你通过某同学的回答也学到了东西?

(八)你会有意收集学生对于课堂活动的反馈吗?

你是否会了解学生在课堂交互活动中的收获?比如他们是否通过其他学生的发言学到了东西?他们对课堂交互活动的看法?

总之,慕课是一项颠覆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它的成熟需要技术和理论的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对它进行研究改进和完善。

综合实践课教学反思 篇9

本节课教学思路很清晰从观察屋顶的横梁和柱子引出课题《抵抗弯曲》,引出研究抵抗弯曲能力跟哪些因素有关,接着设计实验研究纸梁的抗弯曲能力跟纸梁的宽度与厚度的关系,分析数据发现厚度增加能大大提高纸梁的抗弯曲能力,再回到生活中的横梁使学生明白横梁为什么要立着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纸的宽度、厚度与抵抗弯曲能力的实验。难点是对科学实验变量的识别与控制和运用曲线图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对于重点的把握,我注重学生实验前的充分探讨,大部分学生都顺利发完成实验,发现了纸的宽度、厚度的增加都能提高纸梁的抗弯曲能力。 对于难点的攻克,我却花了比较多的心思。科学的课堂应该是科学探究的课堂,在科学探究中学生是主体,在上这个课之前,我也曾经跟学生一起来探讨对比实验中的定量和变量问题,发现单纯的探讨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造成我牵着学生,淡化了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而“玩”是孩子的天性。基于这个原因,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这样一个挑战环节:在讲台上用两个磁带盒和一个纸条搭了一个横梁,请学生上来挑战,在老师搭的横梁的基础上只改变一个条件,让自己做的横梁比老师做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同时在挑战过程中认识到了影响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因素,为后面变量定量的控制奠定了一个基础,教学难点就自然攻破了。

这个课我着重于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和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宗旨是体现科学探究体现学生主体性。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几个问题:1、挑战环节虽然起到攻克教学难点的作用,但所花的时间可以稍微缩短,上来挑战的学生两个就够了。2、电子白板的运用的确让课堂更加生动,为师生互动搭建了桥梁,但我只让三个小组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写在白板上而忽视了其他小组的实验回报。3、在挑战环节时间缩短的前提下课堂中的两个实验都可以让学生参与。同时这堂课也让我知道在以后课堂中应该关注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变得生动、充实、有效。

综合实践保护水资源的教学反思 篇10

《节约用水——珍爱水资源》的教学反思

三年级 杨媛

面对充满变数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师要保证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组织有序的教学活动,完成起来的确不是很容易的事。课堂,承载的不仅仅是知识,它还承载着一种教学艺术,让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习,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境界,实现这个目标,教学设计致关重要。

根据教学设计,我将本课内容稍做调整,可以说是将信息技术与水资源情况整合的一堂课,全课以“水乡—水资源”内容为载体,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将知识综合应用到实际生活。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同时自主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最后互相交流成果。

一、谈‘可取’

1、本课要求学生在已经基本掌握信息搜索、保存等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从教育的观点来看,学生既要学会信息技术技能,又要学习服务于生活实践的知识,教学内容选择生活中贴近学生的,人文性强的课题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水是生命的源泉,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水,水是自然赋予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这一课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希望通过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方法来认识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地球上有丰富的水;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水的短缺的问题,使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布置任务让学生根据选题搜索资料的环节,我特地设计了多个的实践活动选题提供给学生参考,让 1 信息技术学科

学生能在多方位多视角去了解和探究问题。

2、设计的引入很突出,对比性强。由美丽的江南水乡到令人发指的水污染情况,美丑的极端对比,让学生在视觉和心理都产生了强烈的震惊,教师再引导学生从游秀丽江南水乡想到对水资源的保护,进入本课研究的课题。

3、利用在线互动的教学网站服务教学课堂,教学网站上有全面的学习导航:帮助学习的“知识锦囊”,师生交流的“你说我说”,交互评价的“人气榜单”,知识巩固的“在线检测”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协作,学生完成网上搜集水资源保护的资料,并用表单提交的方式填写任务完成的资料展示表,最后成果网上展示,即时又直观。

二、谈‘不足’

1、难以准确把握时间。由于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水平差异还是比较大,在各个环节上可能把握不好时间,尤其是最后的任务完成时间和作品评价时间有点仓促,解决的办法只能把引入部分的内容尽量精简。

2、前期准备资料不够,这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比较好,但我感觉课前的一些水资源资料准备不够,更充分更丰富的资料能让学生有更大的兴趣和积极性。

3、学生作品评价是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我在评价这环节有点匆匆收尾的感觉,对作品内容评价不够全面性,包括参与的态度,获得的体验情况,实践 信息技术学科 的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创新精神等发展情况。其次,我评价手段的不够多样性,单纯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对其它同学评价不是很积极,而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也不可能做到对每个学生的评价,往往是代表性的。所以今后要鼓励同学之间的互评,引起学生重视和积极投入。

三、谈‘收获’

课堂已不单纯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也不再是一个个学生张开口袋等待灌注知识的回收站,而成为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对话交流,在交流研讨中进行思维碰撞的场所。

1、侧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学生在整个活动中所需材料和知识,除了在教师帮助下获取外,学生自己可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比如:进行实地考察或现场调查,综合运用有关图书资料,查阅电子资料或直接上网获取信息。因此,信息技术课中每学期中开展一次综合性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开放性的环境中多渠道获取、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了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在活动中,学生可掌握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科学探究、自主体验、实践操作。学生在操作中学会观察、分析,在实践中体现创新精神。这种教与学的过程,能更好地使我们完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能力与方法的培养,情感与态度的熏陶。

2、注重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学生 信息技术学科

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作为促进者,教师在活动中并不清闲,应积极地观察、认真地引导,善于捕捉最佳的契机,推波助澜,激发并保持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乐学善学。师生之间是互动的、合作的关系,共同投身于问题的研究过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因而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鼓励学生努力探寻自己的目标。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与反思 篇11

[关键词]语文教学综合实践教学目的教学方法

近两年来,我校语文教研组对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对其课型的结构、特点和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重视和好评。在此,将我组教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方面所做的探索做一梳理和反思,以期推动今后的教学研究工作。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明确

在设计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我们确定高一年级重在激趣、积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高二年级重在积累、运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高三年级注意做到统筹兼顾、系统安排,重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每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都应该有一个集中鲜明的主题。活动中各项内容的选择、各个活动程序的设计都应该紧扣活动主题,突出重点、不枝不蔓。切忌把综合实践课搞成表面热闹而收效不大的“大杂烩”。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充实

新教材每一个单元都给我们设计了比较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训练材料,我们可以选择使用。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适合高中生阅读的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科技读物,广播、电视节目,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电子音像资料,网络资源,以及学生身边鲜活的现实,都可以经过筛选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可以说,只要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且又符合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认知水平的素材,经过精心设计都可以演绎出生动有趣、具体实在的语文综合实践课来。我们曾经开展过的语文综合实践课有以下几种类型:(1)结合课文内容、巩固语文知识。如开故事会,办手抄报。表演课本剧,给课文配图画,举办辩论赛,读书知识竞赛等。(2)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关注生活中的语言发展。如收集赏析优秀的广告词、影视歌曲,搜集整理永嘉风土人情、民间故事,深入社区做“错别字普查”等。(3)贴近学生生活与思想,关注学生成长中热门和焦点的话题。如当代流行歌曲欣赏,怎样看待“追星”现象?谈高中生“早恋”现象,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调查,“上网”面面观等。(4)继承传统文化、学习民族语言。如现代汉语成语系列活动、语文楹联系列活动、唐诗宋词系列活动、格言集锦、谜语竞赛、诗朗诵等。(5)结合重大节日、传统节日,开展纪念性语文实践活动。这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和开展,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新颖

寓教于乐,启智于趣,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特征。综合实践课的形式要新颖多样,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觉投入,从而在活动中主动感受、体会和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场地、时间、规模都应不拘泥于传统的班级教学形式,教室、图书馆、操场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课外活动、课余时间节假日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课的活动时间:既可以是全校性的大规模活动,也可以是年级组之间的较量,还可以是小组间的擂台或巾帼不让须眉的比拼。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木渲染活动的气氛,增强活动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另外,教师调控、引导、激励的手段方式也要不断变化,要注意兼顾和激发中差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各展所长、各有所得。活动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样,才能激发学生在生活大课堂中积极地进行语文学习的实践,努力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准备——充分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游戏,不能只满足于表面上的热闹,更不能单凭教师一时心血来潮,盲目、随意地进行。活动成功的关键主要在于活动前的准备,学生实际操作、判断分析、综合整理和独立工作、协调配合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是在活动的准备阶段逐步得到培养的。教师只有认真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活动有序进行并取得成功。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是总策划和总编导的角色,但不可面面俱到、包办代替,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教师也可以对学生提出要求而不做具体指导,而只在学生遇到困难或适当的时候进行恰当的点拨、引导,起指导参谋作用,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要避免教师完全放任自流和过分干预两种情况。在整个活动的准备过程中,教师既要与学生平等参与,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适时地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尽可能多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保持一种跃跃欲试的良好状态,进而进发创新的热情和研究的欲望。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结构——合理

一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也须讲究课堂进程的疏密有致、张弛有度。一般来说。开端要激越,以利于调动学生兴趣:中间部分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起伏穿插、富有波折,以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结尾部分要紧凑有力,使结构完整并突出主题,给学生留下想象和回味的余地。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应一线贯通、环环相扣,注重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又有所侧重。如我校有位教师在上《莲文化的魅力》语文综合实践课时,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第一步,赏莲。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各种莲的画面,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和教师适当的解说,帮助学生形成对莲的感性认识。第二步,画莲。观看了娇艳动人的莲花,教师适时地鼓励学生把自己心目中的莲花画下来,可以每个小组合作画一幅,也可以每组选一个画画功底较好的同学执笔、其他同学协助完成。以上两个步骤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为下一步“说莲”做了铺垫。第三步,说莲。这一步难度逐渐加大并将活动逐步推向高潮:(1)说说莲的功用;(2)选取学生画莲的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并由本组代表描述画面内容、简述作画意图;(3)学生出示自己搜集整理的关于莲的诗文、对联,在组内或组间进行交流。(4)选取部分名联、名句在全班展示。并请搜录者进行赏析。(5)归纳总结莲所代表的形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6)请学生尝试为自己的画配诗(最好是学生自己创作),并选取佳句在全班展示。第四步,学生谈体会,教师作总结。几个教学环节一线串珠、珠珠相映。主题鲜明、层层推进。是一个认知上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能力训练由低到高、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不仅兼顾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且进行了一次良好的传统文化的审美熏陶。

上一篇:勾践的故事下一篇:写华山游记的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