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随春来散文

2024-10-10

桃之夭夭随春来散文(通用7篇)

桃之夭夭随春来散文 篇1

桃之夭夭随春来散文

走进春日,心绪一直沉浸在春色中。

早晨去郊外晨练,不觉路过一片桃树林,粉红色的桃花正盛开着,一个挨着一个,迎着明媚的阳光吸引着过往的路人,路过的人拿出手机纷纷在拍照留影。娇嫩的花瓣,如同是一个个少女青春脸上飞出的红韵。伫立在这片桃林前,凝思许久,一朵朵红色的花儿就像是青春女子的笑脸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以致成为一份春天的记忆。

写到桃花,在古人就会写到女人。《诗经》里有诗句为证: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倘若我们今生能在桃下有一份人生的相约,我想那恐怕就是一份最美的记忆吧?

又是一年好时光,十里桃花醉人红。伫立在这片桃林前,欣赏着这一朵朵桃花,便不觉让我想起一个人,虽然我们未曾见面,亦只是通过文字相识相知的,但是,却桃花般走进我春天的视线里,一样也走进我的文字里面,这可以说是我今生一次桃花之约,自此每每写到关于春桃的文字时,这个人总渗透在我的情愫里,有怀念,有想念,有思念,有牵挂……

对于这个在我心里如桃的人,我只知道她是一个人音乐老师,喜欢文字,钟情于公益事业,热情大方,今天路过这片桃林,面对盛开的桃花,不觉让我想起这个人,远在他乡,这个春天的故事里的那个人是否与我一样还等待着桃花盛开的时节呢?

去年路过此门中,桃花不觉相映红,不见去年人,桃花依旧笑春风。我想,时光如同是一个个熔炉将我们人间的情愫燃尽而化成灰才甘罢休吧?

面对这惹眼的桃花,微风飘过脸面,想起这人间的无奈,欣喜之余,不觉有一份忧伤爬在心头,一份春天的孤独便在心里隐隐作祟而叫人心不安。

一生最美的相遇就是对的人在对的时间相遇,遗憾的就是君生吾死,君来我去,对的人在不对的时间相遇,那份人生的无奈将是什么样的滋味,我想,在人生的路上,多数人都会尝到其中的味道的,有的人放在心里,而有的人则在心里盛不下而已。放在心里的人不等于放弃,而是一份搁置与沉淀的过程,多少年回味,一样的味觉不会改变。盛不下的人,就拿出来暴晒,直到变成夏日里灿烂的废墟。我主张前者,至少这样适应目前的游戏规则。倘若抛弃了这人间的世俗来还原这份人生的遇见,我倒希望自己是这春天里的小鸟,小河里的小鱼,大山里的老鹰,自由自在的做自己,给自己做主。

倒春寒,扯住人们对春天的期盼。积蓄一冬的力量,放佛从桃树的枝头上拼搏而出。熙熙攘攘的桃花,在树的枝头,一行行,一列列,有的胆怯,含苞未放,用花萼裹住自己偷看着这春天的路人,生怕遇见自己的故人;有的则落落大方,敞开自己的心怀,努力把自己妩媚的情怀展示在路人的眼前,唤起人们的思绪。

碧桃树下感流年,桃花的花期不长,亦不名贵,但是对于桃花的偏爱自古都有。桃花的清丽在于她旖旎的花朵,娇滴滴的花盘,如同是田间裹着红围巾的少女,这份人生,只有时光能给予,即便我们人类有多少完美的智慧,都无法摆脱大自然的规则。四月下的桃花,无论在绵绵的春风里,还是在细细的春雨中;无论在忙乱的城市里,还是在寂静的乡村;无论在干燥的沙漠,还是在多雨的深林,桃花的高贵就是在于清新而不艳俗。桃花的眼里始终是一份清澈的爱意,我想,这就是她敢笑春风的缘故吧?

对于桃花的美,不只在其绽放的花盘上,就连她的枝条一样亦美不可言。春天吹来暖暖的.风儿,桃树的枝条开始慢慢的变青色,与枝头上镶嵌着粉色的花儿一起起舞,轻轻的摇摆身姿,像青春少女曼舞者春天的诗篇,迷恋着行人的心思。

好想在这春桃前面痛饮一场,将自己的理智打败,放纵在这桃花前,我的心思醉在这盛开的春桃前,无限的遐思从眼前一直跑到江南的一个小镇,跑到一个盛开着桃花的地方,那是一场情感怎样的逐鹿?小桥,流水,雨巷,油纸伞,在这一刻都变成清秀的文字而从我的心里走来,我仿佛看到一个打着油纸伞的女子从这桃花丛中走出来,从我的身旁经过,一直走向正在淋雨的雨巷,她是谁?我不由得在心里问着。

这一生的相遇是否在短时间内相约,又恍惚在岁月里不曾遇到。就在我处在极度疲惫质疑的状态时,后便被人推了一下,我才回到眼下,在我的周围站着许多人,我被一个男子推了一下,因为我挡住了他给一个漂亮女子照相的线路。我下意识的向旁边闪了一下,那个女子冲我微笑一下,我明白,是他们对我的一份感激吧?

桃花的美在于她别于其他的聪慧,她不眷恋于春深似海的芬芳之中,而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自己的精彩毫不保留的献给春天的人们。当人们沉湎于她的色泽与柔情之时,就抽身而去,化成一叠叠落红,让人们在兴奋之余跌落于一份离愁的落红之中。

桃花近日随流水,洞在清晰河边处。桃花,落红,爱花的心,在红尘滚滚的世间里却是一世的眷恋与牵挂,好来今年的落红还没看到,那份忧伤却在心尖驻留。

离开那片桃花地,我还继续走着,因为我们的日子还在继续着……

20XX.4.23

春来散文 篇2

晌午时分,乍暖还寒的阳光中透着一种薄凉简静的好,微微仰起脸,能触摸到阳光洒落在眼睫毛之间的清明温暖。

春,到底是来了。

屋外的柳条发了芽,嫩嫩的,让人心旌荡漾起来。玉兰也悄悄萌出了花苞,欲语还休地俏立枝头,像在等待心仪的男子。

时间过得真是快,快得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就春意扑面了。

很久没有再写文章,越往深里写,越发现自己文字的肤浅与慌张。有时,写作的瘾来得急,来得难收难管,铺开纸张后,下笔却艰涩起来。对着这素白寡淡的纸,像一个拙劣的画家,满园的春色曼妙,满腔的气象万千,笔下却画不出一朵。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说到底,自己对生活的体察与理解就像空中楼阁,少了脚踏实地,没有扎下根。再读雪小禅的文章,文中写道: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读到此句,幡然醒悟。从此,收了心浮气躁,把头低到尘埃里,安静肃然地在时光中慢慢走,慢慢体味。

心沉了下去,生活便有了温度。小火熬了蔬菜汤,在咕咚咕咚地冒泡,西红柿与青菜漂在汤里,红绿相映,生了人间烟火的喜悦与自在;低头擦地,拖把一下一下擦在地面,有光阴在屋内徘徊;幽幽的小路,枯枝静静地躺在路边,弯身捡起,插在花瓶里,家里有了简静之气;下班回家,门还未打开,便听到孩子们欢快地在屋内嚷着妈妈,妈妈,迎接我回家,心情顿时变得明亮起来。

生活处处皆是情,揣着这份情,开始舒叶吐花,自内而外,有了芳香与喜悦。修心,要的是时间的打磨,待磨出了光泽,会感觉整个春天都是为自己而来,会安静丰盈地接收它的深红与浅红。

身体一直不太好,前两天哥哥打电话嘱咐说,冬去春来,冬藏春发,要保重身体。

闻言,心中一凛,冬去,春来,冬藏,春发啊。

说起哥哥,总有羡慕,家族里的那些优良基因,似乎都遗传到了他身上。天生的一手草书,写得龙飞凤舞,聪明敏捷的头脑,学医得心应手。去年给我发来照片,他与香港歌星奚秀兰的合影,说奚秀兰慕名前去找他调理身体。看着他们的合影,心中一阵欢喜,哥哥的春天终于来了。

确实,来得青绿宜人,美不胜收。

有时他给我发微信说把某位患者连医院都无法治愈的病,他给治好了;或是告诉我某患者握着他的手,热泪盈眶地说他是救命菩萨;或是与某博士正在研发一款治疗眼睛的仪器等等。

看着他的微信,我欣欣然笑着。多好呀,哥哥的春天盛开了,满园的烂漫,满鼻的芬芳,热烈到了浩荡的.架势。我称赞他,你真牛。他呵呵一乐,说,这叫苦尽甘来。

苦尽甘来,听后,心中忽地生疼,有什么东西哽咽在心头。

当初,他跟著名中医牛浩利老师学脏腑推拿,手累得变形了,动一下疼得汗珠子直冒,胳膊累肿了,肿得让人不忍目视,可他还是日日咬着牙,弯下腰,一遍遍地学下去。衣服刚换上,就累得湿透了,汗珠顺着脸颊淌到脖颈,又隐没到衣衫里,一串一串,像无声的泪,默默地流出来,又渗了进去。学拨筋疗法时,用胳膊肘拨筋,拨得多了,肘外生生地磨出了一个硕大的突起,像是长了一个瘤,突兀得让人心惊肉跳。妈妈看了揪心地疼,眼泪掉下来,劝哥哥别那么卖命,可他微微一笑,愣是凭着一股狠劲,浇灌出了自己的春天。

他对自己真是狠啊,牛浩利老师也说他狠。他一辈子收了四个徒弟,哥哥是最不要命的一个。我还记得他给我看胳膊肘外磨出的那个突起时,笑得云淡风清,可我分明从他的淡然中看到隐藏着的坚忍,属于一个男人的坚忍。这坚忍里,滴滴都是苍凉的血汗,让人心痛,让人心疼。

黄昏,我坐在阳台静静发呆。夕阳的影子斜斜地照进来,洒在枝叶缠绕的花草。那绿萝和吊兰长得最是旺盛,一大片一大片铺开了长,鲜绿的叶子映着暖暖的日光,简直醉人。

我拿出手机,拍下来,给哥哥发过去:哥,春天来了。

春来无声抒情散文 篇3

春天会来,一定会来,但在冷雨横飞,天寒地冻的时候,谁也不清楚,春天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在我们的记忆里,春暖花开是避免不了的,但没有等到那一天到来的时候,只有心想着,这雨怎么停了,风怎么改向了,云怎么散了,太阳怎么出来了,河水怎么清了,太阳怎么出来了,邻居老奶奶怎么坐在阳光下,纺她的老麻纱了。这一切很美,令人向往,却已湮灭再这风雨里,已经远离我们,再也不会回来。因此,每次从远方回到湘南故里,我就沉浸于往事。才多少年啊,看见那些黄土地,那些石山,一切如故,才多少年啊,村庄已经改变,老奶奶已经不再抽棉纺纱,成了留守儿童的守护者,而那些逐渐老去的父辈,却送别了儿女,在独守村庄。村庄在长大,矮的房屋在长高,人在变得华丽,却掩不住荒凉。田野在荒芜,小河在枯死,道路在变宽,人在变得寂寞。每次走在村庄里,我心里都充满期待,那些门里,伸出一颗脑袋,招呼一下。或者在乡道上,与一挑着担子的乡亲迎面相逢,他放下担子,我放下行李,打个招呼,点一支烟,彼此目送别离。这一切历历在目,却已成为永恒。永恒一旦不可触及,就成为生活中巨大的遗憾。

我已经逐渐习惯遗憾,就像我们这一群人,民工,在都市里被遗忘一样。没有谁在乎我们,在都市里,我们像家乡原野的野草一样低贱。当然,也有被尊重的时候。人一旦“被”什么的时候,我们眼眶里保留的只有委屈。面对现实,我们毫无办法,民工成军的时候,为工厂为资本为建设为社会主义祖国服务。民工在找工作的时候,民工子女在接受教育的时候,民工在寻求权益保障的时候,民工在为未来呼喊哭泣的时候,没有人在乎,没有人怜惜,没有人相助。我们离开家乡经历的,我们所拥有的那些屈辱,我们低廉的标价,没有招来这异地的一丝尊重。很多时候,那些雇主把我们等同于机器。我们是大丈夫,能屈能伸,从挑沙工,挑砖工,拾荒者,卖唱者,操作工,一点一点的,改变这这个陌生又繁华的世界,直到我们离去,令这些所谓的发达地区,突然感受到了空虚。没有我们,这些地方像我们的故乡一样,会荒芜,会落后,会被淘汰,会被人遗忘。

在感受到这些力量的时候,我们已经老了,六0后,七0后,像偏西的太阳,在向着黑夜坠落。八0后,九0后,已经有了不同于我们当初的选择。他们踩在我们的肩膀上,开始发声,有个性,有追求,有区别,不再像我们当初,为了一个容身之处而任劳任怨。我们需要这一种冲击,社会需要这一种挑战,惟有这样,资本、企业、制度才会考虑到我们的存在。我们已经饮下了很多的血泪,踏平了太多的太多的挫折,已经不能再开创新的局面,但我们不保守,不放弃,不责怪,愿意承担和消化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但我们已经累了,或许在这个社会,或许在这个世界,不仅仅是我们从农村出来的这帮离乡背井的人累了,还有许多的场景,因为我们的疲倦而进入冬天。冬天,一个休生养息的季节,我们放下工作,开始向着家乡的方向迁移。无论离家多久,无论双亲老迈,家是灵魂不变的归宿,父母是最贴心的依靠。而在天气变冷的季节,家成为异乡人几乎唯一的牵挂和寄托。

建筑会改变,家永远不会改变。

时间会随人老,家却不会变。

当我拉着行李,悄悄进了村,进了房子的时候,我领略到的,是父母的责怪。他们怨我,怎么不会提前同志他们,让他们到路口接我。这让我羞愧,父亲母亲啊,我怎么会是客人呢?出了门的孩子,当然可以自己回家。而父母言语里的温暖,真实的只能让他们的孩子能懂。一壶开水,一声问候,邻居一听说,也聚拢来,问寒问暖,瞬间洗去旅途的疲累。世间有什么比这中融洽更美好的关系?惟有此时,惟有此景令我热泪盈眶。当年我回来的时候,身无分文,他们不嫌弃我,今天我拖儿带女回来的时候,他们欢迎我。无论我贫穷富贵,无论我没落崛起,他们都一如既往,对我不抛弃,不嫌弃,不谄媚。他们就是他们,我的农民父母,我的农民兄弟,他们永远不会把物质放在亲情前面。我觉得,所有的家,都蕴含着春天。这种春情,不会因为任何外部力量而做改变。这让我肃然起敬,我简陋的家,或是我繁华的家,他们不会因为外部的变化,而在本质上做调整。家的这种不变的温暖,让所有的游子都魂牵梦萦!

湘南的冬季,永州司马柳宗元曾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句。

冷雨纷飞,我们窝在家里,静等天晴。

门前有一棵奈李树。这是一种外来物种。湘南本土的李子是“猪血李”,顾名思义,这李子成熟的时候,色如猪血。从外面引进的奈李,成熟的时候,颜色深红,只是个头比本地的.猪血李小一半,但个数却不止多一半,因此,产量丰收,受到当地百姓的喜爱,房前屋后都栽。桃花红,李花白。春天的村庄,红白掩映,生气勃勃。我们窝在火盆边烤火,等待晴天的时候,父亲说:你们别烤火了,出来看看,奈李树冒白了。冒白,就是奈李树花蕾儿开始酝酿,得到春的信息后,在一粒稻米大小的苞尖上,冒出一丝白色来。我们跟着父亲出来,在那棵撑开像一把伞一样的奈李树下,我们在父亲的指导下,在那些稻米粒大小的芽蕾尖上,找到了那些刚冒出来的白色。时代饿,春天来了,无声无息的来了,百花齐放即将开始,但转瞬我又心生感伤。春天来了,我又要离开。所有的农民工在春天来临的时候,都要离开家乡。我点燃一支烟,天地潮湿,但我已经隐约感觉到一种温暖从云朵缝隙间放射出来。一种自然的力量已经在身边的空气里弥漫开来。春天,一个多温暖的名词,现在要化为现实!

父亲说:春天来了,要动一动了。

我无言,我的行动,就是收拾行李。

望向原野,还是一片寂静的萧条。但我已经发现,春天来了,那些蕴藏在地里的生机,再过几天,就再也隐藏不住,要冒出大地,要和春天的暖风唱和了。我多想留下来,这是我的土地,这是我的家乡,这里有人世间最美好的风景,最宝贵的亲情,可我要离开!我想起一首歌,时下最流行的《春天里》的两句词: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在那时光里

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

请把我埋在在这春天里”

春来野菜香优美散文 篇4

竹林寺的竹子泛青了,招隐寺的杜鹃红了,八公洞的林子也绿了,山林间不时地看到三三两两的城里人拎着篮子提着袋子,拿着铁铲、小刀,领着小狗,哼着小调在河岸边土坡前寻觅着什么。大家在大自然中不仅仅收获了野菜的清香,更让压抑了一冬的心情在天高云淡中得到释放。所以在竹林间不时地看到孩子们追逐着、嬉戏着,在春风中尽情地撒着欢。

说到挖野菜,从小我就对野菜顽强的生命力有着很深的印象。

在故乡挖野菜,首先得能找到野菜生长的地方。野菜一般生长在荒郊野外河岸沟边、山洼里或者田埂上,特别是坟茔地最多,长得也旺,就连行人常踩的乡村道路旁以及边沟上也生长着野菜。

记忆中野菜发芽返青也分先后,最早的是野蒜,这是一种有着葱一样辣味的蒜科野生植物。“三月三,野蒜朝天钻”,三月的春风已刮,休眠一冬的小蒜就耐不住一冬的寂寞,顶着上一年枯萎的黄叶冒锥儿。刚开始,人们只能凭着枯萎的黄叶寻找到它,等到新叶钻出后,就容易找到了。那时,各家各户一个冬季的主食几乎全是杂面窝头,只有到了开春,才能吃到用野蒜做馅的包子,包子馅里虽然没有肉,但味道还是很鲜的。再过几天,婆婆丁、芦蒿、野芹菜、荠菜、马兰头便开始发芽,于是,苍白了一冬的餐桌上便添了几分绿色,用野莱做馅、做酱、做汤,家家户户厨房里常飘出野菜的香味。

野蒜大批钻上天的时节,也正是柳条返青柳芽初绽鹅黄色的时候,田野里的油菜花也招摇灿烂起来。挖野菜的孩子们总要采上一大把招摇开放的油菜花,或者折一枝娇艳的桃花呀杏花呀,小心翼翼地带回家,插入清水瓶中欣赏几天。也有手巧的折几枝柳条做柳笛,演奏一支只有自己才懂的曲调。在这脆生生、清亮亮的柳笛声里,童年的记忆已是一片春光了。

挖野菜的真正乐趣不仅仅是满足了孩子们贪玩的愿望,也使我们增长了不少知识。比如野蒜味辣解表热治伤风感冒,婆婆丁味苦败火去毒,三月的荠菜胜仙丹等等。

离自己挖野菜的日子,转眼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虽然镇江一年四季在菜市场上都能买到芦蒿、马兰头、香椿芽之类的野菜,但那是农民们用温室种出来的,几元钱就能买上一斤,吃到嘴里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或许,缺少的是那用钱也买不到的、挖野菜时的那种惬意的心情吧。

清明乡村春来早散文 篇5

晨曦微露,我就起床走出了家门。昨夜一夜春雨,晓风微冷,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泥土的气息,还混合着春花的芬芳。

走到了村头,路边春草茂盛,新绿、翠绿、青绿、墨绿,一簇簇,一堆堆,拥拥挤挤的,像婴儿伏地摇摇晃晃起身,像兄妹调皮嬉闹,你搭我的胳膊我蹬你的腰。两边新山布谷声声,小鸟叽叽,斑鸠咕咕,一声野鸡的唱鸣,点破了濛空。一只鸟儿长笛,一只鸟儿短琴,热闹欢快,只是瞅不见鸟儿的影子。青杨浓烟,春风不剪,绿叶自成碧玉芽,树下并无狂风骤雨打落的一推残红乱缤纷,桃花依旧精神地笑着春风,楚楚怜人的模样。一树树的梨花白舞着风,一朵朵梨花瓣微带雨,一支支红梅俏争春。这样美丽的.春景,怎舍得匆匆掠过?

这时,路边的门吱呀一声打开了,门里跳出了两个提篮挂筐的红衣小丫头,十二三岁的模样,笑盈盈地招呼我一起去河边捡拾地软。知河边荆棘下苔藓窝里藏着很多黑莹莹黄晶晶的地衣,等着一只只纤细的手指捉了它们,端上红漆方桌上。我微笑着招了招手,看着两个红色的背影手拉着手蹦蹦跳跳远去了。

能端上桌的何止是这地衣,不用求远,走过屋后,下个小坡,一片片蒲公英迎风招展,碧翠欲滴。这个季节的蒲公英,天涯地角都是它们的,那庞大的阵势压倒了桃李。顺手扯一把软碧的野苕藤、生碧的芨芨菜,用开水焯了,用蒜末香油一拌,此味最是清欢了。

这时,一群摇铃的白羊从我身边“踢踏踢踏”地走过,赶羊人在羊后摔着响鞭,坡上有牛铃声呼应。一拃长的芳草浅沒上了山蛇路,羊儿跳过路口,奔涌攀爬着,一会儿就隐没于苍绿中了。

山上梯田地边一树树白杜鹃开得荼靡,花事正繁忙。堨畔边核桃吐着新绿,刚萌生的核桃花就像绿松塔,耸立枝丫间,枝的顶端架着盆大般的鸟窝。新翻的地湿濛濛的油津津的,几只从村子里跑出的狗儿在地里闹架着,满地拓印出梅花烙,特别有趣儿。

身下一河春水向西流着,绿莹莹的细波,蓝莹莹的水流。河水浅处,几群黑蝌蚪顺流游玩着;波光影处,几条小鱼儿正互相串着门,倾吐着心事。

跳过列石,走在一条土路上,有架子车压过的浅浅车辙。大大小小的车前草长在路旁,绿意葱葱。地里的麦苗一行一行长着,好像一幅幅深青深青的油画块。

走了不远,只见路上放着一架子车,一对老人在地头正拔着草。

我走过去吟笑着说:“叔,姨,干活干得早啊!”

姨回话:“趁着凉快,拔一会儿草。”

我问:“咋苗没出齐?”

姨回话:“去年入冬洒的籽,刚出苗,有些被草压着还没出来呢。”

我说:“人勤地不懒,今年肯定会有个好收成的!”

姨说:“开春下了两场春雨,墒饱的,草好拔。今年雨水好,苗长得胖。只要夏季不旱,就不怕了!”

叔说:“咱们这空气好,养生啊,你多走走哦!”

我回应:“叔说的没错,咱们这就是天然氧吧!”

拉了一会儿话,告辞了,向前走着,一块一亩见方的苜蓿地边下窝着一滩小涧水,流出一泓溪水,溪水两岸夹柳芦苇丛生,水中有绿油油水草漂浮,三个小男孩蹲在涧水边垂杆钓鱼。我悄悄地走了过去,孩子们并没有注意到我。走到地尽头,水忽而不见了,蜜蜂嗡嗡地绕着小野花飞舞着,煞是美丽。

拐过大弯,桃花寺的黛瓦白墙、红檐翘角,在翠松绿柏中十分醒眼。寺门前一位穿青衣女道人在清扫寺门下用青石铺就的石阶。

寺门正对一木板铺的吊桥,走上去,桥就摇呀摇,摇过了桥,来到了另一村的村前广场,看见一家三口正在放风筝,爸爸在前面跑着,突然向空中投掷了风筝,妈妈在后面一边跟着走一边放着线,孩子一边倒退一边仰着头,一只蓝猫风筝飞了起来,越飞越高,孩子手搭着凉棚大声喊道:“我看不见了,妈妈快收线,小心风筝短线飞了!”妈妈说:“好,我收一点,你来放!”孩子跑来接过妈妈手中的线缓缓地放着,蓝天白云下,一只美丽的风筝,悠悠地飘飞着……

此刻,村子上空青烟袅袅,有泼水声,有唤鸡声,空气也活泛了起来。

关于春去春来的散文故事 篇6

七月天,骄阳似火。秦岭山脉翠绿的枝叶被烈日烘烤得无精打采,恹恹欲睡。但它们生生不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花开花谢,像是在等待,又像是在守望,守望一段无果的爱情。

阿伟就是在这样的天气下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寻到人闲谷静,小桥流水,翠竹青青相拥的一户旧宅人家。

伯父伯母款款热情地招待了他。阿伟自我介绍一番,但见伯母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惆怅与忧虑。顷刻间,一杯绞股蓝茶递上,淡淡的清香弥漫整个屋子,就像阿伟初恋的女友清纯,亮净,彻骨。

屋内清凉宜人,简单朴素,却干净整齐,一尘不染。经过一番攀谈,阿伟了解到伯母的女儿——春,远在广东打工,离了婚。

谈及此事,阿伟发觉伯母的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却不曾流出来,努力地克制自己。但精神状态甚好,丝毫看不出窘境困扰而表现出脆弱痛苦的一面。想必世事无常的生活历练得伯母坚强如铁。伯父寡言少语,偶尔说一两句,总是默默地抽烟,垂耳聆听。

大致了解伯母女儿的境况之后,阿伟在伯母的再三挽留之下还是凄楚作别。他不想再次剥开老人尘封已久裂痛的伤口。

2

火车上,阿伟给春发了短信。不多时,收到回信。阿伟惊喜万状,就像饥饿已久的小鹿找到一处碧绿的青草地。短短十分钟,六七个回信,看得阿伟仿佛嗅到春温润芳香的气息,看到春清秀如花的脸庞。春回信说她十分感动。十多年了还记得她,此生缘遇,毕生足矣。

又问她爸妈是否好好招待,这么热的天,这么远的路,辛苦了。她真的特感动,真是天降祥瑞,铁树开花。却不曾提她遭遇婚变而郁闷的痛苦之事。

在阿伟的记忆中还是当年柔弱小巧,满面桃花的春。岁月的捶洗让春已成熟坚强,不禁让他心头些许欣慰。

后来春直接打电话过来,十几年了,阿伟又听到春熟悉且陌生的声音,如莺婉转,似燕呢喃。阿伟兴奋得竟语无伦次。春在那头问这问那,热情高涨。

阿伟的心如同荷塘里荷叶上的一只青蛙跳进泛绿的湖水,在太阳的映射下荡起色彩斑斓的涟漪。

恍惚间,阿伟看见春就坐在他的对面,双眸如水,微笑着,看着他,如村夜般安静,平和。

火车进了隧洞,信号不好。又出了隧洞,信号时有时无。阿伟恋恋不舍,无可奈何地挂了电话,连忙回复,车入隧洞,信号不好,抱歉,回头联系。

望着窗外绵延起伏的山脉,阿伟恰似山谷中清清的泉水在碎石杂草中穿梭流。

3

一切都是陈年往事。

十几年前,确切地说应该是十七年前。阿伟认识春也是在春青春烂漫的十七岁。

他们在一所技校学习相识。在当时的班级里,春是安静的姑娘,骨子里却透出淡淡的竹香,就像她老家房前屋后青青的竹子柔韧坚强。春是那种朴素纯纯的美,美得如同冬季田野上覆盖着洁白绵柔的雪。

阿伟擅文笔,又帅气,令得春仰慕不已。书信频繁,阿伟才知春亦是李清照般才女,愈是欢喜不尽。从春碧波荡漾的眼眸中阿伟读懂了春情窦初开的少女情怀,便情不自已,矜持地享受这温润甜蜜,令人心悦的感觉。短短几天书信往来,阿伟跌入了爱情幸福的漩涡。

他们相恋了。

在学校里,校纪严明,不准学生之间谈恋爱。阿伟和春只好书信传情,书信相约。少男少女轰轰烈烈的爱情他们彼此做得天衣无缝,无人知晓。有时,阿伟沉思,是上天的安排,是今生的情缘,配合得如此默契。彼此默默地陶醉在这份如花烂漫的初恋情感之中。感觉对方就是今生要等待的人。

春总是以借书还书为由,书中包藏柔情蜜语,约定见面的时间地点。

晚饭时间,阿伟收到春的约书,在校外一家音像店门口见面,欢喜不尽。一切完毕,阿伟早早在那里内心暖暖的等待春翩翩而至。音像店正播放着周华健的《花心》,优美的旋律让阿伟感觉此歌就是唱给他俩的。

祝婚词:桃之夭夭 篇7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偶读《诗经-周南》,《桃夭》琅琅,言辞吉祥,仿佛亲临一场婚礼,听主持人祝词铿锵。由此而忽发奇想,觉得世上职业有百行,行行都有其滥觞。如果忽略职业的虚美应景,《桃夭》确实可以看作祝婚词的榜样。

有趣的是,我们发现,女子之美,人们总爱用“人面桃花”来赞美,那种红里透着白,白里透着红,白又不是太白,红又不是太红,而是深一分则太红,浅一份则太浅的恰到好处,如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言说的那样。起初以为是,始于唐代诗人崔护《题城南旧庄》,一段妩媚风流而略带遗憾的爱情萌动,一个凝固为成语的丽人形象,镌刻入岁月的褶痕,令人颔首,神往不已。

人面桃花,外在之美,成为择偶的标准之一,这与现在讲的眼缘颇为一致,即首先要来电。除此,更重要的标准是“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这是一种融入家族、家庭、丈夫的长效规范。与“人面桃花”瞬间的惊艳相比,可能蕴含更持久的亲和力。当然,一个“宜”字,需要的是德、才、器、识的综合素质。

内外皆修,秀表慧中:由古及今,择偶标准的统一性,体现着婚姻的严肃与审慎。

上一篇:说出你的爱观后感300字下一篇:幼师个人师德培训学习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