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检测题-季羡林《幽径悲剧》(精选2篇)
语文检测题-季羡林《幽径悲剧》 篇1
检测题
基础题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漠(mò)然 傍(bàng)湖 B.潋(liàn)滟 涉(shè)及 C.浩劫(jié)嗅(xiù)到 D.摇曳(yiè)愚氓(méng)2.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8分)
(1)因为天天见面,也就司空见贯,对它有点漠然了。()(2)留在我记忆中的只是一点映象:这一条平平常常的路是有来头的,不能等闲视之。()
(3)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蔚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
(4)我隐隐约约听到古藤的哭泣声,细如蚊蝇,却依稀可辩。()3.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句式相似,并运用比喻等修饰方法。(6分)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绿意。
仿写:
4.用下边的词语造句。(8分)(1)萧索„„
(2)林林总总„„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8分)
(1)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
青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
鲁殿灵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一条平平常常的路是有来头的,不能等闲视之。等闲视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每到春天,紫色的花朵开得满棚满架,引得游人和蜜蜂猬集其间,成为春天一景。
猬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的含义。(6分)
(1)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给我印象很深,让我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
()
懦(nuò)者 猬(wèi)集 玫瑰(guī)万斛(hú)(2)茫茫燕园中,只剩下了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它成了燕园中藤萝界的鲁殿灵光。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
7.课文的三、四、五小节写景很有特色,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仿照这样的写法,以“校园一角”为题,写一段50字左右的写景短文,要恰当运用一些修辞方法,能写出景物的特色来。(5分)
8.阅读语段,完成后面的习题。(16分)
这一条路在燕园中是极为幽静的地方。学生们称之为“后湖”,他们很少到这里来的,我上面说它平平常常,这话有点语病,它其实是颇为不平常的。一面傍湖,一面靠山,蜿蜒曲折,实有曲径通幽之趣。山上苍松翠柏,杂树成林。无论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不知名的小花,从春天开起,过一阵换一个颜色,一直开到秋末。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林中小鸟,枝头鸣蝉,仿佛互相应答。秋天,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饱含浓烈。几乎让人不辨四时了。
小径另一面是荷塘,引人注目主要是在夏天。此时绿叶接天,红荷映日。仿佛从地下深处爆发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向上,向上,向上,欲与天公试比高,真能使儒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染力。
不管是在山上,还是在湖中,一到冬天,当然都有白雪覆盖。在湖中,昔日的潋滟的绿波为坚冰所取代。但是在山上,虽然落叶树都把叶子落掉,可是松柏反而更加精神抖擞,绿色更加浓烈,意思是想把其他树木之所失,自己一手弥补过来,非要显示出绿色的威力不行。再加上还有翠竹助威,人们置身其间,决不会感到冬天的萧索了。
这一条神奇的幽径,情况大抵如此。(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几段文字。
(2)这几段文字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着手的呢?每个方面写景有什么特色呢?
(3)选段第二节写景有什么特色呢?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4)“无论春夏秋冬,总有翠色在目”,请从文中找出有关写夏和冬的语句来说明这点。
夏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题
1.本文写的是“幽径悲剧”,具有强烈的悲剧效果,那么,这种悲剧效果是怎样得到表现和加强的呢?
2.本文描绘了幽径藤萝之美和置身其中的情味,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这是全文的中心,理解本文的中心,应该注意哪些内容,请联系课文内容谈一谈。
3.本文的语言精练、纯粹、通俗而雅致,联系课文中的语句,谈谈你对课文语言特色的理解。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D 2.(1)“贯”改为惯(2)“映”改为“印”(3)“蔚”改为“慰”(4)“辩”改为“辨” 3.示例:我不是挺立在天地之间的巨人,而且茫茫人海中的一个平凡的人——为社会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4.(1)示例:汽车进入山区,远远便可看见山边横着几个萧索的村庄。(2)示例:在林林总总的动物中,我最喜欢的是充满灵性的燕了。5.(1)比喻高的地位(2)这里指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3)像平常一样对待(4)比喻众多 6.(1)显示了藤萝在幽径中的不寻常地位,激起了读者对藤萝的强烈兴趣。(2)说明藤萝无论是在作为客观世界的燕园,还是作为主观世界的“我”的心灵,都占据着不可替代也无可替代的地位。7.提示:既要写出你所在校园景物的特色,又要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且要运用课文中以不同季节为中心的描写方法。8.(1)写幽径四季之美。(2)是从“山上”“湖中”两个方面写景物的美。写山上之美,按时间顺序从“春天”到“夏天”,再写到“秋天”,突出“总有翠色在目”。写湖中之美,着重表现夏天的“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3)这一节是在分写山上与湖中春、夏、秋三季景象的基础上,合写冬天景象。作用是表明隆冬却并无“萧索”之感,更突出幽径的浓烈的勃发的生机。(4)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人们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冬天:不管是在山上,还是在湖中,一到冬天,当然都有白雪覆盖。
综合题
1.(1)浓墨重彩的描绘与酣畅淋漓的抒发相结合。(2)文章着力描写了藤萝的美,不仅外在美,而且有内在美,藤萝愈美,被毁坏后,悲剧也就愈突出。(3)着力描写藤萝被毁的惨状,令人触目惊心,使人欲哭无泪。(4)美被愚氓毁灭,十分可悲,发人深思。(5)对悲剧的气氛反复渲染,增强了悲剧效果。能答出三点以上,并且语言表述清楚,等第是优;能答出三点以上,但语言表述不够准确的,等第是良;能答出一二点,且语言表述简洁明了的,等第是中;所答内容两点以下,且语言表述不清,等第是下。
2.应该注意两点。一是藤萝很美,而且兼具真、善、美;二是文章矛头所指,既是“十年浩劫”,又不仅是“十年浩劫”。十年浩劫毁灭燕园其他地方的藤萝和一些古丁香树,而这棵古藤萝则毁灭于“文化大革命”已结束十余年,这就有了更深的揭露意义,意味着必须消除愚昧,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才能使真、善、美得到维护和弘扬。能答出两点内容,且语言表述准确到位,等第是优;能答出两点内容,但语言表述不够准确,或只答出其中一点,但语言表述准确到位,等第是良;只答出其中一点,且语言表述不够准确,等第是中;所答内容与要点无关,且语言表述不够准确,等第是下。
3.本文语言精练、纯粹,通俗又雅致。能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谈自己对课文语言特色的理解,且语言表述流畅清楚,等第是优;能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谈自己对课文语言特色的理解,但语言不够流畅,表达不够清楚,等第是良;能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句,但没有谈出自己的理解,等第是下。
语文检测题-季羡林《幽径悲剧》 篇2
幽径悲剧
执笔人: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2、描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学习过程:
1、板题示标
2、学生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① 挑生轮流朗读课文,比谁读音准确,声音洪亮,能运用普通话。②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潋滟____ _____
猬集_______
虬干______ ....万斛_________
毛骨悚然___________
愚氓_________ ...③ 解释下列词语 潋滟--------猬集--------万斛--------毛骨悚然-------愚氓--------林林总总-------月白风清-------
3、自学指导一
边大声朗读课文,边思考下列问题,理解课文内容。5分钟后看谁能正确回答,下面开展自学竞赛。① 作者眼中的幽径是什么样子?作者写幽径有什么作用?
② 幽径之中古藤萝起初是什么样子?后来变成了什么样子?什么原因造成的③ 作者由藤萝所产生的感情有哪些变化?
4、自学指导二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后比一比谁回答的最完整。
①作者在文中通过藤萝被毁,表达了什么看法?
②文中哪些是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5、引导更正、讨论、归纳、总结(兵教兵)
6、当堂训练
阅读“从此以后„„它只有哭哭泣泣。” ① 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② 第五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③ 你认为第4、5段之间是并列关系吗?为什么?
④ “每年春天„„愚氓之手。”你怎样看待“愚氓毁美”之事?从中悟出什么道理来?
⑤ 下列三个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1)我不敢„„毛骨悚然。
(2)此时,„„情趣呢?
(3)于是,„„哭泣„„
【语文检测题-季羡林《幽径悲剧》】推荐阅读:
初三语文检测题10-25
中考语文复习检测题06-14
语文六年级期末检测题09-25
五年级语文上册检测题10-22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题答案10-11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单元检测题08-01
人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检测题12-16
宁德市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语文试 题答案08-22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