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品牌简介

2024-05-20

李宁品牌简介(共8篇)

李宁品牌简介 篇1

李宁品牌简介

 李宁公司成立于1990年,经过二十年的探索,已经逐步成为代表中国的、国际领先的运动品牌公司。李宁公司采取多品牌业务发展策略,除自有核心李宁品牌,还拥有乐途品牌、艾高品牌、新动品牌。此外,李宁公司控股上海红双喜、全资收购凯胜体育。 李宁公司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体操王子”李宁先生在1990年创立的体育用品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李宁公司已逐步成为代表中国的、国际领先的运动品牌公司。2004年6月在香港上市,李宁公司经历了中华民族企业的发展与繁荣。

 李宁公司作为国内体育用品行业的领跑者,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更积极承担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资助希望小学、援建灾区、关爱艾滋孤儿、并且长期支持旨在提高贫困地区体育教育事业的“一起运动”公益培训项目,利用自身体育资源优势为共建和谐社会出力。

 李宁牌商标的含义整体设计由汉语拼音“LI”和“NING”的第一个大写字母“L”和“N”的变形构成主色调为红色造型生动、细腻、美观,富于动感和现代意味,充分体现了体育品牌所蕴涵的活力和进取精神。有3个含义

 1。就是L的变体

 2。红旗,象征胜利

 3。旗面像个对勾

李宁品牌简介 篇2

1990年5月李宁公司宣布成立, 经过市场淬炼, 李宁公司经营的“李宁”在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已经具备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其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在我国体育品牌之首。但在这几年的经营过程中, 消费者与公众对其品牌的认知与李宁公司要塑造的品牌形象出现了偏差。这种偏差给李宁公司的发展带来了隐患。

(一) 李宁品牌定位在消费者心中出现错位

从李宁公司曾经使用的广告语, 不难得出在品牌宣传时, 李宁公司没有树立持续的、一致的品牌形象。如李宁公司曾使用的广告语有“中国新一代的希望”、“把精彩留给自己”、“我运动我存在”、“世界之美世界共享”、“出色, 源于本色”、“一切皆有可能”等。

在广告口号的不统一性的角度, 广告创意的个别性, 使消费者对李宁品牌的定位理解为“亲和的、民族的、体育的、荣誉的”, 而李宁公司自1997年以来所努力塑造的品牌定位是“年轻的、时尚的”。从而使李宁品牌定位在消费者心中出现错位。

(二) 品牌错位对李宁公司的影响

1. 品牌错位让企业产品失去市场竞争力

在2001年的一份调查显示, 李宁公司经调查发现现有消费群与公司的目标消费群不完全同质。现有消费群是14-45岁等距分布, 24-30岁为主, 二级城市中等收入, 大众化而非运动消费。而李宁公司的目标消费群为14-28岁, 学生为主, 大中城市崇尚新潮时尚和国际流行趋势的消费者。

当目标人群与现有消费群存在的差异原因在于消费者对品牌定位存在一定误解。当品牌定位长期与目标人群背离时, 产品品牌将会模糊不清, 从而失去企业产品的品牌形象和明确的品牌标识。最终会让消费者远离该品牌, 从而降低李宁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2. 品牌错位会让李宁企业失去生命力

从1999年起, 李宁公司就将“品牌国际化”提到了战略议程, 品牌国际化势在必行。然而消费者对李宁品牌的理解定位成“亲和的、民族的、体育的、荣誉的”, 这种定位将影响国际市场的开拓。

开拓国际市场必须关注国际市场消费者对该类产品的需求偏好点。品牌定位应该以需求偏好点来设计以及传播, 才能获得国际市场的市场份额。而这种民族性的定位理解会很大程度上制约企业市场的拓展。

(三) 李宁品牌重塑的方向

李宁公司需要立刻扭转消费者对李宁品牌内涵的理解, 要即时的将“亲和的、民族的、体育的、荣誉的”品牌定位转变为“年青的、时尚的”。

要淡化李宁本人对李宁品牌的影响, 这种“民族性”的商业标签不利于李宁公司开拓国际市场。

要选择明确的目标市场群体14-28岁, 以学生为主体, 塑造“年轻、时尚”的品牌定位。

要选择正确的促销方式和方法, 宣传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品牌的定位。

二、由李宁品牌看企业品牌成长的维度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不具有独立的实体, 但它最原始的目的就是让人们通过一个比较容易记忆的形式来记住某一产品或企业。因此, 品牌必须有物质载体, 使品牌有形化。品牌的直接载体主要是文字、图案和符号, 间接载体主要有产品的质量, 产品服务、知名度、美誉度、市场占有率等。企业品牌成长也需要考虑上述因素。

(一) 企业品牌成长的内涵

企业品牌成长可以简单概括为随市场环境的变化, 企业的产品品牌定位应随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发展, 充实品牌个性, 对接目标顾客的品牌情感, 从而保持市场竞争能力。

在李宁公司的成长历程上来说, 早期李宁品牌受李宁本人影响很大, 在消费者心里李宁公司是“体操王子”的代表, 是荣誉、民族的象征。

但这种品牌形象不应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李宁国际市场的开拓、国际品牌入驻中国市场、各运动品牌激励竞争以及外部环境———消费者情感偏好会发生转移, 李宁公司“荣誉、民族”品牌形象已经不适合开拓市场的需求。因此李宁需要品牌重塑, 即表现为品牌是需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调整的, 也就是指品牌是在营销环境的变化中不断成长。

李宁公司目前的品牌形象定位在“年轻、时尚”、“一切皆有可能”。

(二) 企业品牌成长的策略

企业品牌成长的维度在这里是指品牌成长的途径。企业品牌成长的维度本文主要从三个大方面谈起。一个品牌的品牌价值是其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综合体现。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培育也是品牌成长的维度, 在注意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培育的同时, 还要注意品牌的时间维度, 即让品牌有持续的品牌生命力。

1. 品牌知名度的塑造

品牌不是企业说出、做出品牌名称及品牌标志就可以, 它一定是消费者认同的, 要让品牌能够成功对接目标消费者的消费情感。这种被认同的价值是由很多元素组合的, 是需要时间的, 因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利益价值认同, 通过公关等手段塑造, 也是目标消费者的心理情感的价值认同。

企业品牌知名度的提高以得当的市场促销为途径。尤其促销广告的介入,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去让消费者知道该企业的产品。值得关注的是广告媒体的选择需要根据产品特点、媒体特点、广告预算等多个方面考虑, 当媒体确定之后, 知名度得到最大提升的关键点在于广告创意的选择和表现。在进行广告宣传的同时还要辅之以其他宣传手段, 如营业推广、人员推销等多种形式。

2. 品牌美誉度的塑造

企业产品让消费者知道该产品, 即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对于品牌的塑造和成长来讲是远远不过的。只有要让消费者对该产品满意、形成对该品牌的忠诚度, 才能提高企业产品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以产品创新为魂、以品质卓越为依, 进行市场开拓。企业创新以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为前提, 时刻关注目标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变化, 当消费心理产生变化时, 使企业开拓新品牌新市场的最佳时机。

品牌美誉度的塑造可以通过符合消费需求的产品设计、过硬的产品质量、完善的产品服务来完成, 也可以通过公共关系来塑造良好的企业和产品形象。如李宁公司经常赞助国际、国内、校园等范围的体育活动。

3. 品牌持续能力的塑造

品牌的持续能力主要是指品牌的生存时间的长度, 在我国的品牌中有很多以前很知名的一些企业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 或只是昙花一现。中国的一些中小企业的寿命周期仅为3-4年。

如何才能让品牌能够生存更长的时间, 这是企业需要密切关注的。在某一段时间内某品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并不是代表着品牌可以长期的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品牌存在时间的维持和延续主要体现在, 企业要关注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 尤其是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企业要随着营销环境的变化调整企业产品品牌的定位, 调整品牌定位的宣传角度和途径。

三、品牌成长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 品牌成长需多方位共同培育

品牌的成长与延续, 需要企业在塑造企业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基础上, 要随着营销环境的变化调整品牌定位, 三方面缺一不可。如果只注重品牌知名度的培养, 很可能会成为中国的第二个“秦池”!只注重美誉度的培养, 很容易培养出企业的“营销近视症”, 品牌最终会淹没在众多的竞争品牌当中。

(二) 品牌成长的培育方法是多样的

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持续能力塑造的方法是多样的,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与产品特点选择最佳的品牌塑造方法。要在企业营销策略中的———产品、定价、分销、促销多个方面齐抓共管, 实现企业品牌与企业产品的基业长期。企业忽略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可能会导致企业产品的千里之堤, 毁于一旦!

(三) 品牌定位调整不可过于频繁

李宁:品牌洋务运动 篇3

2005年12月9日,李宁公司(HK2331)成交量骤然放大至1870万股,而前一交易日还不到100万股。顷刻之间,李宁股票下跌近8%,当日收盘于5.25港元。对于上市以来一直较为坚挺的李宁股票来说,如此放量下跌实为罕见,市场上顿生猜测。

事隔三天,12月12日,李宁公司发布紧急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李宁以每股5.586港元价格出售了1680万股,套现近1亿港元,其所持股权由38.67%减少至37.03%。而本次套现所得款项将“主要用作培育年轻运动员及中国体育之发展,并非牟利性质”。

消息一出,李宁公司股价马上回升走稳。2006年1月18日收盘于5,9港元,为上市以来之新高,较其2.15港元的发行价已上涨超过170%。市场分析人士称,中国体育市场的广阔和李宁公司的高成长性是投资者对其看好的基础。

据专家们预测,到北京奥运会召开的2008年,整个中国内地、香港、以及台湾的鞋业市场总值将达到25亿美元,从而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鞋业市场。在这一背景下,李宁公司营业收入从2002年的9.58亿元增至2004年的18.78亿元;2005年上半年又增长40%,达到11.04亿元,净利润则增长42.6%,达到7831万元。一个服装品牌的绝对利润额,已超过诸多百亿年销售额的知名家电品牌。

从1990年创立,历经15年挣扎拼杀,李宁如今已成为中国体育市场本土第一品牌。昔日的体育明星在商业上所创成功,李宁堪称中国第一人。但在面对北京奥运会这一巨大发展机遇时,李宁公司丝毫也不轻松,毕竟最强劲的竞争对手是国际巨头耐克和阿迪达斯。

2005年8月,阿迪达斯以40亿美元代价并购锐步,业内老二和老三的联手直逼此前优势明显的老大耐克。在奥运会这个不能放弃的良机前,阿迪达斯在2005年初最终赢得北京奥运会官方合作伙伴的资格,其代价是13亿元,而李宁公司报价为10亿元。看似一步之遥,但从实力较量上李宁堪称拼死一搏,颇具孤注一掷之豪气。

差距绝不仅仅是资本实力。同所有的中国体育用品品牌乃至中国所有服装品牌一样,在与国际大品牌对中国本土市场的“国际竞争”中,李宁公司不得不做“国际化”。但李宁品牌的国际化目前的现实意义,仅限于以自有品牌在本土市场上战胜国际对手。

遥想当年,李宁凭借个人技能在国际体操竞技场上打败了所有国际对手,成为中国体育界真正站得住的主流竞技项目的世界明星。但如今李宁是要率领一家公司去打拼国际市场,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个人小技。而且,尽管中国服装鞋帽铺天盖地于全球市场,但并未赢得主流地位。也许,中国体育用品会应验中国体育界那句名言——“经过几代人努力才赢了世界”,但赢者可能已非李宁,就像运动员“运动生命”的短命一样,中国企业生命周期20年不衰的已凤毛鳞角。

李宁公司的国际化策略始于1999年,当经过最初几年的高速发展后,在营业额达到6亿~7亿元时遇到了瓶颈。此后,李宁公司从SAP引入AFS服装和鞋业解决方案,在公司内部建立起一套高度集成的ERP系统,并在市场战略、广告传播、财务等各个领域聘请专业顾问公司协助完成整体战略,其中包括IBM咨询公司及李奥贝纳(LeoBttmett)广告公司。

2001年11月,李宁首家海外品牌形象店于西班牙桑坦德开张营业,当时其目标为“到2004年,国际市场能占销售收入的20%”。但这一目标最终落空,2005年上半年,李宁公司来自国际市场的营收仅占1.3%,这比2004年同期的2.4%还要低。

就在2004年年底,李宁公司对国际化策略作出调整,决定“先打造国际品牌,再开拓国际市场。”“这种做法与其他中国企业的低价倾销方式不同,我们希望先提升品牌的附加值。”一个佐证是,在2005年1月,李宁公司成为NBA官方合作伙伴,一年后又签下了NBA现役球员达蒙·琼斯作为代言人。

而在2004年中期上市后,李宁公司尽管手握数亿现金,但在国际化以及并购扩张的路上愈发小心。2005年中,李宁公司将旗下主要特许经营意大利KAPPA品牌的北京动向卖给前执行董事陈义红,转而获取了法国户外品牌AIGLE在中国的独家经销权。

据李宁公司方面称,原因是KAPPA品牌的特许经营权2007年到期,双方未能就长远合作关系达成一致,而与AIGLE则签下了50年合资合作协议,“要将目前用在发展短期特许权业务的资源集中于开发自有品牌,或通过收购或与国际知名品牌长期合资合作达到多品牌业务目标”。

这一转变正合引入IBM咨询带来的最重要的意义,即帮助李宁公司明确了战略——“未来能成为专业体育用品领域的强势品牌”,其目标是到2018年能进入全球体育用品5强,成为在全球赛场上最具影响力的品牌之一。

李宁运动品牌的形成 篇4

品牌创始人简介:

李宁,奥运冠军,男,原中国体操队运动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南泗乡人,祖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中国著名男子体操运动员。他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先后摘取十四项世界冠军,赢得一百多枚金牌,198,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举夺得三金两银一铜,是中国单届奥运会上获得奖牌最多的运动员。因此被誉为“体操王子”。198,年退役后,李宁以其姓名命名创立了“李宁”运动品牌。

李宁运动品牌的创立:

赞助亚运会

1990年,在三水起步。创立之初即与中国奥委会携手合作,1990年8月,“李宁牌”运动服被选为第十一届亚运会圣火传递指定服装、中国国家代表队参加亚运会领奖服及中外记者的指定服装,“李宁牌”伴随亚运圣火传遍全国。

随着亚运会的举行,李宁牌以迅猛的速度霸占人们的眼球,用其频繁的出镜率打入广大消费者的脑海中,使品牌形象迅速在消费者中奠定基础。随着亚运会成功打出品牌知名度。1991年,李宁公司开始全面经营李宁牌运动服装、运动鞋。并于1993年,李宁公司率先在全国建立特许专卖营销体系。经过2年的成长,李宁公司参加天津“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订货量占总成交额的一半,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跑者。

李宁运动品牌的发展:

与国际接轨,进军国际市场

1992年,李宁牌装备被选为第二十五届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指定领奖服装、领奖鞋,结束了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使用外国体育用品的历史。

1996年,李宁公司赞助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二十六届亚特兰大奥运会。1998年4月,李宁公司与美国杜邦公司(现英威达公司)合作,引入CoolmaxR面料。

1999年,李宁公司与SAP公司合作,引进AFS服装与鞋业解决方案,成为中国第一家实施ERP的体育用品企业。

2000年6月,李宁公司成功赞助法国体操协会成功,李宁牌产品成为“法国体操队唯一比赛及领奖装备”。

2000年,李宁公司赞助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第二十七届悉尼奥运会,“龙服”、“蝶鞋”被各国记者评为了“最佳领奖装备”。

2001年,李宁公司与意大利及法国著名设计师签约,产品设计走上专

业化和国际化的道路。

随着李宁在各种世界级体育大赛中的赞助和频繁的出镜率,加之与国外品牌的合作,李宁逐渐在国际运动品牌中奠定了基础,在国际上拥有了一大批消费者,在领跑了国内运动品牌数十年后,成为了真正的国际知名运动品牌。

李宁运动品牌形象:

赞助慈善,树立品牌形象

1998年8月,中国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李宁公司向江西、安徽、湖南、湖北、东北等地赈灾600万人民币。

2001年12月,李宁先生出任“中华骨髓库”“爱心大使”。

2003年12月,李宁公司向、江西、、、、湖南等、洪水灾区捐赠物资,价值一千万人民币。

2008年5月,李宁基金会及李宁公司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249万元

在支持慈善事业的同时,李宁还不断为中国的体育发展做出贡献。

1997年,李宁公司在佛山建成了李宁体操学校,这是第一家由企业投资建成的体操培训机构

2003年11月,“李宁杯全国大学生五人制联赛”在北京、天津、上海等13个省市正式启动,同时嘉年华活动在全国启动。

2003年11月,E-POS项目正式启动,标志着李宁公司开始全面启动渠道管理信息系统宁公司与中国国家U18男子篮球队签约,为中国男篮出征2008奥运会培养人才,李宁公司也开始进入篮球专业领域。

2003年12月,李宁公司与经济管理学院和商学院合作,联合开设了首个中外合作体育管理硕士项目,为2008北京奥运培养优秀的体育管理人才。

2007年4月30日,李宁公司与携手推动支持中国农村体育发展,与乡村体育教师“一起运动”。

李宁运动品牌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忘为中国的社会事业做出贡献,给中国国内的运动品牌做出了积极向上的引导,做出了龙头旗帜的表率。使其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让消费者在拥有李宁产品的同时拥有了一种优越感、自豪感,使品牌价值在消费者眼中得到了升华。

李宁运动品牌广告语:

李宁,一切皆有可能

李宁在各类电视台广告中打出广告语“李宁,一切皆有可能”,使其口号深入人心,在每个消费者的脑海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消费者在购买时拥有一种信任感,在长年累月的广告轰炸中使消费者在购买时有一种认同感,给消费者一种心理暗示,李宁就是最棒,一切皆

有可能。

结束语:

李宁运动品牌在经历了数十年的积累和发展,不仅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留下了良好的形象,也在国际运动品牌中取得了自己的地位,形成了李宁自己的品牌形象,让消费者在听到看到李宁时,就自然联想到李宁运动品牌。李宁,一切皆有可能。

李宁品牌简介 篇5

摘要 “李宁”这两个字,既代表了一名卓越的体操运动员,在我国体育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也代表着一个优秀的国产体育品牌,同样创造了许多商界神话。2011 年,由于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下行,和由北京奥运会所带来的对未来的盲目乐观导致过度订货和生产,李宁公司遇到了空前危机。2011 年底,李宁公司以 20 亿元人民币获得 CBA 联赛自 2012-2013 赛季起 5 年的赞助权,2017 年又成功续期。李宁公司采取了哪些策略,具体进行了哪些推广,取得了什么效果,是否达到预期,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文认为李宁品牌赞助 CBA 联赛具有品牌底蕴、资源和产品上的优势,但在自身的品牌定位与经营状况上处于劣势。CBA 联赛本身的发展、国家在政策上的支持与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是重要的外部机遇,强大的竞争对手,高昂的赞助费用与前任赞助商的影响都是李宁品牌赞助 CBA 联赛的挑战。李宁公司把重心放在了对 CBA 重点俱乐部球迷观众的品牌展示与产品体验上。通过 CBA平台,加强与自身品牌的关联度,从而加强其品牌专业性,最终使消费者产生消费行为。因此,在李宁公司赞助 CBA 联赛的策略中,品牌展示与产品体验是核心。

关键词:李宁公司;CBA 联赛;赞助;品牌推广

目录 一 绪论.......................................................................................................................................5(一)

研究背景.................................................................................................................5(二)

研究意义.................................................................................................................5(三)

研究方法.................................................................................................................6 1、文献资料法...........................................................................................................6 2、SWOT 分析法.......................................................................................................7 3、案例分析法...........................................................................................................7 4、逻辑分析法...........................................................................................................7 二 体育赞助型营销概述..............................................................................................................8(一)

体育赞助型营销的定义...........................................................................................8(二)

体育赞助策略的硏究...............................................................................................8(三)

李宁体育赞助营销研究概述....................................................................................9 三 李宁体育赞助 CBA 联赛营销策略 SWOT 分析....................................................................11(一)

李宁公司赞助 CBA 联赛竞争优势分析..................................................................11 1、品牌底蕴优势......................................................................................................11 2、资源优势.............................................................................................................12 3、产品优势.............................................................................................................12(二)

李宁公司赞助 CBA 联赛竞争劣势分析..................................................................13

1、品牌定位 .............................................................................................................13 2、经营状况.............................................................................................................14(三)李宁公司赞助 CBA 联赛机遇因素分析...................................................................14 1、政策机遇.............................................................................................................14 2、CBA 联赛带来的机会..........................................................................................15 3、健康意识提高带来的机遇....................................................................................16(四)李宁公司赞助 CBA 联赛威胁因素分析...................................................................16 1、挑战竞争对手......................................................................................................17 2、赞助金额过高......................................................................................................17 3、先前赞助商影响大..............................................................................................18 四 李宁体育赞助 CBA 联赛营销问题分析................................................................................19(一)

缺乏营销意识,签约球员开发力度弱....................................................................19(二)

赛事质量缺乏稳定性.............................................................................................20(三)

缺少整体规划,定位不准确..................................................................................21(四)

忽视赛事产权保护.................................................................................................21 五 完善体育赞助型营销提升品牌效应的对策...........................................................................23(一)

李宁加大资源整合,充分开发赛事营销................................................................23(二)

李宁注重人才培养,更新赞助营销理念................................................................24(三)

完善品牌定位,吸引更多消费群体.......................................................................25(四)

政府完善法律制度,为赞助营销保驾护航............................................................25 1、建立法律体系......................................................................................................26 2、加强普法宣传......................................................................................................26

3、完善仲裁机构 ......................................................................................................26 4、建立体育法庭......................................................................................................26 结论...........................................................................................................................................27(一)

结论..............................................................................................................................27(二)

展望..............................................................................................................................27 参考文献...................................................................................................................................28

一 一 绪论(一)研究背景 在世界体育赛事的赛场上,中国己经无可争议的称谓一个金牌获取量大国以及体育强国。相比较成绩的优异的国家在体育产业发展方面我国处于落后的位置。一个强国,体育产业应该占据全国 GDP 比重稳居前十,而我国体育产业仅仅占到 GDP 的 0.7%,体育赛事的政策松绑无疑使得体育产业迎来了新的春天。自 2014 年 10 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消费的若干意见》(下文称《意见》),意见明确了体育产业的重要性,指明了体育产业是未来体育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体育赞助是体育产业中极为活跃的经济因素,是联合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赞助的发展过程中,体育营销作为市场营销领域内一种重要的营销方式,在贸易领域的商业活动、产品和品牌的推广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企业希望借助丰富的体育资源来与消费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达到推广企业产品和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目的。

对于李宁公司而言,需要对赛事赞助的策略及效果进行评估。李宁公司,作为最能代表我国本土体育用品公司的品牌之一,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领跑国产体育用品行业,然而,当北京奥运会的光环退去后,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下行,整个体育用品行业集体进入了“寒冬期”,作为行业内一直以来的佼佼者,李宁公司首当其冲,自 2010 年起,连年亏损,从市场占有率及利润率方面来看,逐渐失去了“国产第一运动品牌”的竞争力。2011 年底,在安踏与 CBA 联赛的赞助合同即将到期之际,李宁公司先后击败了耐克、阿迪达斯和安踏等其他体育品牌,以 5 年共 20 亿元人民币的“天价”获得了 CBA 联赛 5 年的赞助权,这意味着李宁公司每年需要向 CBA 支付 4 亿元的赞助费。回望过去,2004 年,安踏成为 CBA的赞助商,当时的赞助金额为 3 年 6000 万元。合同到期之后又续约了 5 年,但赞助金额依旧维持在平均每个赛季 2000 万元。8 年后,在李宁接手 CBA 联赛的赞助权时,这个数字翻了 20 倍。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李宁公司这次的大手笔已经引起了各界关注,而如今,李宁公司作为 CBA 的官方战略合作伙伴迎来了续期 5 年的新的赛季,李宁花费了巨额赞助费,具体到底做了些什么,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十分值得我们研究。

(二)研究意义 2014 年 10 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消费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到 2025 年体育产业的整体规模要超过 5 万亿元,成为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中坚力

量。由此给体育赞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2017 年 10 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的建设,加快体育强国,就要把体育产业融入到大格局中去谋划,深化体育改革。体育理念焕然一新,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共同协调,统筹发展。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断更迭,新媒体应运而生。对于电视、报纸、刊物以及广播等传统的“旧媒体”而言,互联网和手机作为交流工具以新媒体的方式展现出来,被广大观众称为“第五媒体”,并且迅速延伸到体育领域。受世界媒介格局的影响,中国的天平开始向以互联网为代表、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一方倾斜。商业性体育赛事营销是目前我国体育赛事发展最迫切需求的营销方式,细化体育赛事将各个项目进行分析创立新的营销方式从而促使体育赛事赛事盈利最大化。以往我国的体育赛事因为种种原因收入与实际支出严重不符,休育赛事更是一种奢侈品导致很多企业望而生畏。通过研究能够打消李宁投资的后顾之忧更是为企业带来新的创收方式。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出我国李宁公司原有赛事营销问题为后来的休育赛事营销提出了建议,促使我国之后的体育赛事营销策略完善,在实际操作中更是提出值得借鉴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与案例分析法,论文写作之初查阅了大量与李宁体育赞助赛事营销相关文献,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了案例分析法将近年来李宁体育赞助赛事营销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最后运用了定性分析法,将赞助赛事营销通过营销结构收入各个项目营销方式进行总结最后得出结论。

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从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互联网、中国知网、赛事论坛资料等多种途径查阅与论文相关的文献资料。以“体育赞助,赞助营销策略和整合营销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资料涉及领域包括市场营销学、体育营销学、目标管理学等,并且购买了《体育赞助——双赢之策》(蔡俊五、赵长杰著,2001 年)、《体育赞助导论》(杨晓生、程绍同著,2004 年)、《体育赞助攻略》(俞诚士著,2007 年)、《体育赞助的发展与管理》(张大庆著,2009 年)、《亚运掘金——广州亚运会赞助营销历程》(方达儿著,2010 年)、《体育赞助的产权制度研究》(刘金利著,2010 年)、《体育赞助营销对品牌资产的影响》(李建军著,2011 年)、《体育赞助》(沈佳著,2012 年)、《体育赞助关键成功因素研究》(李屹松著,2014 年)、《体育赞助》(杨晓生、程绍同、沈佳著,2017 年)等从 2001-2014 年正式出版的有关体育赞助的 10 本书籍,以期为本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撑。查阅国内外有关体育赞助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归纳和整理了李宁企业的实际案例资料,分析李宁赞助大型体育赛事赞助所采取的营销策

略的特点,探讨兼具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的赛事赞助整合营销策略。

2、SWOT 分析法 本研究采用 SWOT 分析法则是对李宁企业赞助 CBA 联赛分析,包括对它自身的优势因素(S)、劣势因素(W)、机会因素(0)、威胁因素(T)进行分析,并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

3、案例分析法 本研究以 CBA 联赛赞助品牌李宁为例,通过对李宁公司对 CBA 联赛所运用的营销策略进行深入研究,重点对李宁公司在 CBA 联赛所采用的一系列整合营销策略等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并对其成功经验进行整理,为我国体育用品企业赞助大型体育赛事提供借鉴意义。

4、逻辑分析法 运用分析与综合、归纳和演绎的逻辑分析方法,结合文献的相关分析,对李宁赞助 CBA联赛的整合营销策略进行归纳整理,提高民族体育品牌赞助发展之路。

二 二 体育赞助型营销概述(一)体育赞助型营销的定义 我国学者蔡俊五、赵长杰的论述为“赞助是一种由企业和公益事业单位之间以支持和回报的等价交换为中心的,平等合作,共同获益的营销沟通手段。体育赞助是赞助的一个分支,它是以体育部门和体育活动为对象的赞助,职业体育中的赛事主要以联赛本身为对象进行赞助。

马宏霞、汤丽萍等在《体育营销学》一书中提出体育赞助是赞助者(企业)与被赞助者(体育组织、社团、活动、体育明星等)之间以广泛的体育行业为媒介,以投入和回报的“等价交换”为中心,协商合作、共同获益的营销沟通过程,是赞助者和被赞助者双方资源重新配置的深层次合作。

尹剑春在《体育赞助及其效益评估问题的述评》一文中指出,依据赞助对象的不同,体育赞助可以分为体育比赛赞助、组织团体赞助和个人赞助。其中,体育赞助的大部分资金都花在了体育比赛的赞助上,因此本文研究体育赛事的赞助效果评估意义深远。

根据上面专家学者对于体育赞助的表述我们基本可以将李宁公司赞助 CBA 联赛表述为:李宁公司对 CBA 联赛提供财力及物力支持,从而获得具有排他性的使用 CBA 联赛相关标识、运动员、场馆等资源的权利,从而达到增加销量、提升品牌认知度的目的的一种商业行为。

(二)体育赞助策略的硏究 在中国知网上以“体育赞助策略”为关键字进行检索,共检索硕博士论文 139 篇,其中可以为本研究使用的 21 篇。沈佳在其博士论文《体育赛事赞助目标和策略研究》中指出,国内外学者对于体育赛事赞助策略的研究主要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讨论如何去管理赞助的决策和执行两个方面。

首先在赞助的决策过程上,Masllerman(2004)从战略的高度认为体育赞助决策应包括目标市场定位、建立联系、权益利用、效果评估四个阶段。而 BeechandChadwick(2004)则更多的从企业达成营销目标的角度明确了赞助管理的阶段:回顾企业营销计划和目标;明确企业赞助目标并排序(企业或品牌目标);根据确定的赞助目标及顺序选择相应的赞助评估办法;搜索并选择赞助提案;赞助方案执行;依据企业的目标进行赞助效益评价。耿力中(2016)认为,赞助商赞助决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大致有四个主要因素,即产品吸引力、环境压

力、赞助方特质和被赞助商特质(见图 1)。产品吸引力包括体育赛事产品的特征和企业产品的特征两个方面。赞助企业在做赞助营销策略时,应考虑企业品牌其产品与体育赛事之间的匹配程度,并且要关注赛事的影响范围、关注度、曝光度等因素。

(三)李宁体育赞助营销研究概述 李宁公司在 2014 年的公司年报中,公布了 2014 年赞助的大型体育赛事,我们看到,李宁公司除了赞助了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以下简称 CBA)之外,还赞助了中国校园篮球四级联赛,可以说在篮球赛事层面上,基本做到了“包揽”。在中国知网以“李宁赞助 CBA”为主题关键词进行搜索,只检索到 16 篇,其中真正讲李宁赞助 CBA 的只有 7 篇,这 7 篇均为期刊和报纸文章,由此可见,李宁赞助 CBA 这一商业行为更多的是新闻价值,尚没有人拿它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调查,从侧面也再一次说明了本研究的重要意义。

马钱在《云南经济日报》中的《李宁赞助 CBA 年均 4 亿,危机四伏能否翻身?》一文中指出,中国体育运动品牌,有史以来最大金额的赛事赞助计划出炉,陷入危机的李宁能否借此扭转颓势?李宁对 CBA 的赞助合同为期 5 年,总金额达到了惊人的 20 亿元人民币,平均每年 4 亿元。中国体育运动品牌,有史以来最大金额的赛事赞助计划出炉,陷入危机的李宁能否借此扭转颓势。

记者郭朝飞在文章《李宁预计今年盈利大幅下跌,赞助 CBA 进行“第三次创业”一文中指出。2012 年 11 月 12 日,李宁公司对外公布的公告显示 2012 年第四季度李宁牌产品订货总订单金额将有双位数下降,预计 2012 年销售收入与 2011 年比较会出现负增长,今年上半年及全年的盈利将大幅下降。在此背景下,李宁公司对外公布了两条关乎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消息。第一,公司将乐途(Lotto)特许经营期限从 20 年缩短至 10 年;第二,并成为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装备赞助商的合作备忘录,协议为五个赛季。分析人士表示,赞助 CBA对李宁来说是一个利好,李宁开始了的第三次创业。文中指出李宁公司的某位负责人表示,“CBA 有良好的品牌价值和商业价值,赞助 CBA 将有助于加大李宁品牌与篮球的连接度,推动篮球业务的增长,这是一项重要的战略选择。”该负责人说,现在与 2008 年签订协议时

相比,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缩减乐途特许经营期限是公司聚焦核心业务的战略举措,对公司今年会产生一次性的损失,但是将会大幅减少未来的财务负担。文章将李宁赞助 CBA比作是李宁公司的第三次创业,1990 年李宁创办是首次创业,2004 年上市后进行的一系列扩张可以视作是第二次创业。本次在全行业都处在萧条状态下而选择进行一次如此大的营销,完全可以说是第三次创业。

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 CEO 张庆认为赞助 CBA 对李宁来说是一个利好举措,李宁公司抓住了一个稀缺的营销资源,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美誉度。但同时 CBA 治理结构还不完善,能否完全保障赞助商利益还不确定。如此大的机会摆在李宁面前,其研发推广体系、服务保障体系也将受到考验。从目前检索到的关于李宁赞助 CBA 的文献来看,业界普遍的声音是认为赞助金额过高,超过了 CBA 联赛本身的实际价值,而李宁花费如此高额的代价能都取得预期效果,大多数人持怀疑态度。

三 三 李宁体育赞助 CBA 联赛营销策略 SWOT 分析 SWOT 为英语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4 个字的首字母组合。优劣势分析主要着眼于企业自身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主要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其对企业可能的影响方面。2002 年普华永道公司曾做过一个全面评估以帮助李宁集团明确自身核心竞争力,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主动和全面的集团发展、业务和信息技术战略,以及管理框架等。普华永道调查报告认为李宁品牌之优势是知名度较高,尤其在中国国内市场,同时还具有亲和力。调查报告也认为李宁品牌具有缺乏清晰市场定位、产品线过长、市场细分模糊、按市场分类产品不多、特别缺乏明确的文化内涵等劣势。但距离上次普华永道对李宁公司的全面评估己经过去了 20 多年,商界瞬息万变,如今本研究再次利用 SWOT 分析对李宁赞助 CBA 联赛进行详细分析。

(一)李宁公司赞助 CBA 联赛竞争优势分析 1、品牌底蕴优势 目前来看,李宁品牌旗下的各品类产品,在与国际知名体育品牌相比较中,由于创建时间较短,品牌底蕴不够深厚,相关的推广策略和营销活动也不够成熟,因此总体来说,品牌优势并不明显。但对于其他国内竞争品牌而言,还是有着比较明显的品牌优势,李宁先生作为公司创始人,因其本身的名人效应,对李宁品牌的影响力显然是巨大的,他在运动员时期所创造的辉煌成就和无可比拟的社会影响力也必然会带入到李宁的品牌属性中去,他传递的是中国人的文化、拼搏的精神和一直引以为荣的骄傲,这种人性的渗入,极大的增加了品牌的内涵,提高了竞争力。虽然李宁公司虽然逐渐地将李宁牌去“李宁”化,且在销售额上,李宁品牌早己不再稳居第一,但 20 年来的积累,李宁品牌己经深深地烙印在了中国消费者的心中,从品牌忠诚度来说,李宁品牌依然是国人心中的“国产第一品牌”,CBA 联赛前身是中国篮球甲 A 联赛,在 2005-2006 赛季更名为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英文简称 CBA,是由中国篮协举办的本土篮球职业联赛,因此在赞助本土职业联赛 CBA 中,李宁公司的品牌底蕴优势比较明显。

CBA2012-2013 赛季自 2012 年 11 月初开始,李宁正式作为 CBA 联赛官方战略合作伙伴,之后的 5 年内,赞助 CBA 联赛成为李宁公司内部最重要的项目,直接影响公司全年的销售业绩,而从 2012 年开始,全年营业额下滑趋势明显减缓,2013-2014 年就己经止住下降,实现增长,而毛利率方面更是从 2012 年开始就有了明显回升。本研究截稿时还未发布2015 年年报,但根据半年报(中报)中数据显示,2015 年上半年己经实现了营业额 36406680

千元的业绩,正常来讲,2015 年较 2014 年营业额会实现增长。从 2012-2014 连续 3 年的年销售额及毛利率的变化来看,李宁赞助 CBA 联赛,在公司业绩层面,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资源优势 正如在“品牌底蕴优势”中所说的,CBA 联赛毕竟是中国的本土篮球联赛,是在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及中国篮球协会领导下的代表中国甚至亚洲最高水平的篮球联赛。在与阿迪达斯、耐克等国际体育品牌相比较中,李宁公司无疑具有一定的本土资源优势。首先李宁本人作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杰出体操运动员,在中国体育届,无论是管理层层面还是运动员层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其他国际品牌和国内品牌所无法比拟的,而这种资源优势在体育赞助中往往起到关键作用;其次作为本土国产品牌,对于中国国情相对于其他洋品牌而言也更加了解,基于此,也更容易做出更符合中国运动服装市场规律的决策。因此,赞助 CBA 联赛,李宁品牌具有资源优势。

3、产品优势 李宁先生本人虽然是体操运动员,但在李宁公司各个品类总销售额中,篮球品类产品的销售额是比重最大的,因此是李宁公司最重要的产品,也是久经市场考验、非常受消费者认可的产品。几年前,李宁的高层曾向当时的篮协掌门人李元伟抱怨,李宁所有的运动装备中,卖得最好的是篮球鞋,失去 CBA 联赛这块阵地实在可惜。因此对于赞助 CBA 联赛,李宁公司拥有完善的篮球品类产品生产线,减少了公司内部自身因为赞助策略而需要调整产品格局的成本。而在与国内其他体育品牌篮球品类产品销售的对比中,李宁品牌则仅次于安踏及匹克,而需要指出的是,超过李宁,占据篮球鞋销量第一的安踏,正是在李宁之前,CBA 联赛8 年的官方赞助商。因此,对于李宁品牌来说,重夺 CBA 联赛赞助商资格,对于企业自身来讲,是一次“救赎”,李宁品牌完善的篮球品类产品生产线与设计、科研部门将会取得 CBA联赛赞助商的一大优势。

库存方面,李宁算是该 4 家企业中的佼佼者,不但存货与去年相差甚微,在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上还较去年减少了 2 天。而其余三个品牌在这方面就不那么好看了。不仅存货波动大,周转天数也见长。其中,安踏存货较去年增长了 66%,从 2016 年的 12.95 亿元增加到了 2017 年的 21.55;平均周转天数增加 14 天。特步存货则是去年的 1.56 倍,从 4.6 亿元增长到了 7.18 亿元;平均周转天数增加了 24 天。361 度较去年上升了 50%,从 5.41 亿元增长到了 8.14 亿元;平均周转天数增加了 13 天。

(二)李宁公司赞助 CBA 联赛竞争劣势分析 1、品牌定位 2010 年 6 月 30 日,李宁公司对外公布更改之前一直使用的商标,及宣传语AnythingisPossible(李宁,一切皆有可能),变为新的商标,新的宣传语 MaketheChang(李宁,让改变发生),并明确将主要消费人群定位在“90 后”群体。然而,由“换标”所引起的一系列负面反应,也出乎李宁公司的预料。调查显示,李宁公司最忠实的消费群体定位在 35-40 岁,而新的商标及宣传语却明显“放弃”了老客户,重心非常明确,直指 13-26 岁的“90后”群体,李宁公司相应的从产品设计到宣传推广策略都开始偏向更为年轻的 90 后群体,这样一来,年长的忠实消费者找不到品牌认同,对于李宁产品的忠诚度开始慢慢下降,最终导致购买量的下降,而李宁公司想要抓住的年轻的“90 后”群体,其生长环境己经是中国加入 WTO 前后,整个市场更为开放,理念更为先进,产品更为贴合年轻人的一些国际体育品

牌,诸如阿迪达斯、耐克等已经进驻中国,并凭借着其多年的品牌积累与营销策略迅速抓住了中国一线城市的年轻消费群体,因此这些年轻人对李宁品牌并不认同。所以,由此次更换商标及市场定位所带来的一系列不良效果将会成为未来李宁赞助 CBA 联赛的劣势。

2、经营状况 2012 年 6 月 12 日,李宁公司公告表示 2012 年第四季度李宁牌产品订单金额两位数下降,预计 2012 年销售收入较 2011 年可能录得负增长、今年上半年及全年的盈利大幅下跌。其中,鞋产品订单金额跌幅达双位数,服务产品订单金额则跌超过 2096。全年新产品订单金额较去年为高单位数百分比下降。李宁公司表示,根据订货会结果,管理层预计 2012 年销售收入较 2011 年可能录得负增长。实际上,从 2011 年李宁业绩就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2011 年李宁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89.29 亿元,较上年减少近5 亿元,全年盈利大减 65.296,至 3.86 亿元人民币。出现如此大的经营问题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外部原因,受 2008年北京奥运会影响,开幕式上李宁先生“漫步”鸟巢一周最终点燃圣火,备受世人瞩目,无论是李宁先生本人,还是他所掌管的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都大大的出了风头,甚至调查显示,有绝大部分人因为李宁先生为北京奥运会点燃奥运圣火而误认为李宁品牌是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再加上北京奥运会的影响,导致国民健身热情高涨,对运动服装的需求也水涨船高,因此 2008 年前后,李宁公司的销售额及利润都达到了新的高度,然而李宁公司的高管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在奥运光环影响下的不符合一般市场规律的增长,因此在制定公司今后的发展目标与策略时,难免受到当时超高的业绩的影响,而随着北京奥运会闭幕,人们的运动健身热潮也慢慢褪去,对运动服装的消费也逐渐趋于理性,销售额的回落是必然结果。内部原因则是上一条中提到的自身品牌定位的失误,导致丢失了原有的忠实消费者群体,又没有抓住新的 90 后消费群体,也必然会导致其业绩的快速下降。管理层对未来的盲目乐观,导致李宁公司大量增加产品订单,却又卖不出去,导致大量积货,于是不得不降价处理,关闭门店,而这是对品牌极为不利的做法,因此一步步进入恶性循环。所以对于现阶段的李宁公司,经营状况堪忧,公司利润持续下降,对 5 年 20 亿赞助 CBA 联赛如此大规模的商业赞助活动,实在是一个劣势。

(三)李宁公司赞助 CBA 联赛机遇因素分析 1、政策机遇 2014 年 10 月 2 日,国务院发布了《2014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发展目标:“到 2025 年,基本建立

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消费需求愈加旺盛,对其他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提升,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 5 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体育产业的核心是体育赛事,篮球运动在中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CBA 联赛作为国内甚至亚洲水平最高、关注度最广的篮球联赛,在《意见》所规划的体育产业的未来中,与足球的中超联赛将会成为国内最重要的职业联赛,而日前中超联赛刚刚与体奥动力公司签订了价值 5 年 80 亿元的推广合同,由此看来,李宁品牌赞助 CBA 联赛的 20 亿元并不算“天价”,CBA 联赛的商业价值还有更大的上升空间,因此,在《意见》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影响中,李宁品牌正确把握住了政府导向和市场发展趋势,取得了 CBA 联赛 5 年的赞助权,而这 5 年将会受到政府关于体育产业方面宏观调控的积极影响,对于李宁公司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机遇。

2、CBA 联赛带来的机会 CBA 联赛如今已经走过了第 20 个年头,自 2005-2006 赛季取消了冠名赞助商并正式更名为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之后,CBA 联赛迅速发展,无论是技战术水平还是影响力上,己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亚洲顶级篮球形赛,且在逐年上升中。尤其是 2011-2012 赛季,首先是2011 年 NBA 劳资纠纷,谈判无果,最终以 2011-2012 赛季,NBA 无休止停摆的结果收场,因此 NBA 的犬多球员一时面临无球可打的局面,这对高水平运动员竞技状态的保持是非常孑利的,在球员经纪人与 CBA 俱乐部的积极运作下,有许多 NBA 球星陆续登陆 CBS 联赛,包括中国球迷非常熟悉的前要命的火箭队友特雷西·麦克格雷迪,JR.壁密斯,肯扬·马丁,威尔逊.钱德勒,当然还有我们更熟悉的阿联,也回到了广东宏远俱乐部,甚至连科比都尝试在停摆期来 CBA 联赛试水,不过由于其睡身与湖人队仍有合同在身,不符合中国篮协关于NBA 外援进入 CBA 的相关规定因此并未成功,但从侧面可以看出,虽然 CBA 联赛目前不管是从技术水平、勇赛管理还是商业开发上都远不及 NBA,但它就像中国的经济一样,在稳步的增长{这里有 3 亿篮球球迷,这是谁都不会忽视的巨大市场。其次,在 2011-2012 姜季,北京金隅队成为了赛季黑马,一路力克强敌磕磕绊绊杀入总决赛,在总铁赛中又以 4-1击败联赛霸主广东宏远,成为了继八一、上海、广东之后第 4 支获得总冠军的球队,且在之后的 3 年中,两夺总冠军,4 年 3 冠建立北京王朝后:CBA 的影响力与关注度更是进入了新的时期。因此,CBA 联赛本身的发展,对于赞助商李宁公司来说,是个不可多得的机遇。

3、健康意识提高带来的机遇 进入新世纪以来,得益于我国综合实力的迅速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质的飞越。体育说到底还是要建立在雄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精神享受。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只有当生活富足的时候,才会有时间和金钱去发展个人爱好、注重身体健康。如今中国经济继续稳步增长,人们对于从事体育运动,加强身体健康方面的诉求也随之水涨舶高,尤其是近些年,有关雾霆、食品安全等关乎老百姓身体健康的报道和关注越来越多,健康问题也成为了现阶段民生的第一大焦点问题,而从事体育锻炼,则是保持健康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而根据 2017 年《中国家庭健康大数据报告》的数据显示,2017 年居民健康观念出现了向好的变化趋势,国民健康生活意识增强,被访者希望获得能够改善自身不良生活方式及习惯的健康干预服务的比例为 81.8%;积极预防的健康理念已深入人心,在被问及哪个因素对健康更为重要时,93%的被访者都选择了“积极的健康管理方案”。因此,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于从事生产体育服装的李宁公司来说,是不可多得而又必不可少的外部机遇。

(四)李宁公司赞助 CBA 联赛威胁因素分析

1、挑战竞争对手 诸如阿迪达斯、耐克这样的国际体育品牌巨头,旗下拥有豪华运动明星资源及强大的设计和研发团队,进入中国市场至今的销售业绩也表明,中国本土体育品牌尚不具备与之抗衡的能力。而他们虽然并没有像安踏和李宁那样获得过最高等级的联赛赞助商资格,但在 CBA联赛中,耐克拥有易建联、丁彦雨航、王哲林等签约球星,并为朱芳雨、王仕鹏、韩德军等球星购买了穿鞋权,在 2014-2015 赛季前,还是 CBA 联赛指定官方用球的品牌,因此,在CBA 联赛中,李宁同样要做好与国际体育品牌竞争的准备。而本土竞争对手中,安踏在丢掉 CBA 联赛之后,选择成为了 NBA 官方市场合作伙伴,无论是从专业性还是影响力来看,NBA 都优于 CBA;而另一个竞争对手匹克,则选择与国际篮联签约,成为了国际篮联全球合作伙伴,拥有使用国际旗下篮球赛事,诸如男篮洲际锦标赛、男篮世界杯等赛事资源的权利。因此对于李宁而言,与本土两大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将会成为其最大的挑战。在市值方面,安踏以 1030.87 亿港元稳坐中国第一体育用品公司的宝座。相当于 6 个李宁,11 个特步和20 个 361 度;比李宁、特步和 361 度市值总和还多出 700 多亿港元。就算在全球范围内,安踏也已挤进前三,前两位分别是众所周知的运动巨头耐克和阿迪。

2、赞助金额过高 2004 年,安踏成为 CBA 联赛的赞助商,合同期为 3 年,赞助金额 2000 万元人民币,到期后又续约 5 年,赞助金额依旧维持在每年 2000 万元人民币。而李宁与 CBA 的赞助金额高达 5 年 20 亿元,相当于每年李宁要向 CBA 联赛支付 4 亿元的赞助费,跟 8 年前的安踏相比,这个数字翻了 20 倍。而且这只是取得 CBA 联赛官方战略合作伙伴这一资格所花费的费用,根据体育赛事赞助一般规律,在取得赞助商资格后,后期用于集体推广的费用与前期的赞助费基本为一比一,因此对于目前财务状况并不好的李宁公司来说,很有可能会遇到现金流的危机和挑战。

3、先前赞助商影响大 在李宁成为 CBA 联赛赞助商的前 8 个赛季,安踏分别与 CBA 签约了 3 年和 5 年,双方有过长达 8 年的愉快合作,而安踏也正是依靠着与 CBA8 年合作的辛勤耕耘,完成了对“老大哥”李宁公司的超越。在本人对 CBA 联赛 10 家俱乐部市场部负责人的调查问卷结果来看,安踏赞助 CBA 的 8 年间,其工作得到了 CBA 重点俱乐部相关人员及球迷的肯定,从这点来说,李宁公司接手后,如何摆脱“前任影响”,改变球迷及相关受众心目中已经形成了的品牌关联,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四 四 李宁体育赞助 CBA 联赛营销问题分析 基于以上研究接下来我们对体育赛事营销收入结构单项进行总结,从而对我国体育赛事营销进行分析。体育赛事是作为一种建立在市场营销理论基础之上集合多方资源整合营销的一种崭新的营销模式,其结合了市场营销理论以及体育经济理论于一体。休育赛事营销过程中将其独有的服务特色进行营销,其本身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商品交换过程。根据之前的分析与认知我们运用市场营销理论,在体育赛事营销观念方面进行不断创新,挖掘赛事营销的本质与核心,在传统营销理论基础上创建新的营销模式,将互联网营销体验营销等与提议赛事营销建立内在联系,合理分配资源利用资源充分做好筹资、媒体传播、体育赛事、赞助商之间的良性循环。

在过去的几年中,李宁公司赞助 CBA 联赛总体来讲达到了预期,得到了联赛、球迷的大部分好评,但仍有许多地方可以做的更好,下面就结合业界、学界专家访谈与本研究,简单评价李宁公司赞助 CBA 联赛 3 个赛季以来的所做工作的优点与不足,以及从李宁公司与CBA 联赛两个角度出发,对李宁公司今后如何更好的通过赞助 CBA 联赛,联赛如何更好地维护赞助商权益从而达到双方共赢提出建议。从体育制度的改革以及国家政策的放宽体育赛事承办审批制度来看除了政府机构之外的机构参与到体育赛事承办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目前我国体育赛事承办依旧受之前传统赛事体质的影响,赛事经营营销理念落后。通过之前对赛事结构收入的分析总结出如下几点问题:(一)缺乏营销意识,签约球员开发力度弱 以广告投入为例,之前研究过程中广告定价策略中提及的梯度定价。虽然定价标准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更多企业考虑的是企业投入巨额的广告费用是否能够收回成本或者后的利益。在此前提上赛事主办单位需要的是主动出击通过大量数据引证以及相关案例分析鉴定企业对此方面的投资,但是我国在此方面主办方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与企业的沟通使得市场变成一滩死水。因为商业性赛事在我国发展相比较欧美这些体育大国而言仍然差距很大,而商业体育在我国更是一个新型转变过程且扔处于发展中阶段。将体育赛事作为一种商品进行营销其营销理念陈旧是不争的事实,甚至很多主办方仍然依据计划经济赛事的营销手段进行营销,这种手段过于简单也不具科学性。赛事宣传以及媒体广告投放盲目、赛事相关配套服务被忽视致使消费者流失、一缺乏成熟的市场操作以及缺乏展业的市场营销机构和人才等等都能够直接的确定赛事是否营销成功。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湛莉老师认为,李宁公司签约了 CBA 中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如

辽宁队的郭艾伦、赵继伟、贺天举,北京队的孙悦、方硕,福建队的赵泰隆等,但对这些签约球员资源的使用上,李宁公司做的并不好。首先,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80%的大学生并不知道 CBA 联赛中哪些球员是李宁签约的,从侧面说明李宁公司在签下这些优秀运动员后,并没有相应的进行推广和曝光;其次,对于这些签约球员的利用也基本只是停留在发布包含李宁产品的个人微博和重点比赛时进行球迷签售等常规活动;最后,由于李宁公司并没有为旗下签约球员设计签名款球鞋,而是与其他非签约球员一样,穿着李宁的赞助款篮球鞋,因此在比赛中并没有体现出李宁签约球员的特殊性。

(二)赛事质量缺乏稳定性 大量的专家、学者、媒体认为,5 年 20 亿元赞助 CBA 联赛对于李宁公司来说有些得不偿失,但(02014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将整个体育产业提升到了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高度,体育产业的核心是体育赛事,CBA 联赛作为国内甚至亚洲水平最高,关注度最广的篮球联赛,其商业价值在今后的发展中还有更大的上升空间;2015 年中超联赛与体奥动力公司签订了价值 5 年 80 亿元的推广合同,现在看来,李宁公司 5 年 20 亿元赞助 CBA 联赛的策略是非常正确的。

但是通过近些年我国体育赛事变迁来看,CBA 更靠近NBA 模式发展更具职业化了,足球职业联赛更是一举晋级为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且在亚冠赛场名利双收,其余各类联赛更是如火如茶的举办如兵乓球、排球、羽毛球、体操等等。然而反观我国运动员素质、球场暴力、裁判黑幕以及球迷的骚乱行为直接对体育赛事良好的形象进行摧毁,降低了消费者对待比赛质量与价值观的认同,这一切都是对赛事营销方面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同时其开展的活动与主题延续性较差。2012-2015 年,3 个赛季以来,李宁公司每年都为推广 CBA 项目设立新的宣传语。2012-2013 赛季为“主宰这一秒,看我的”,2013-2014 赛季为“主宰这一秒”,2014-2015 赛季为“放开打”,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传媒系教师刘亚平认为:每个赛季都有一个新的推广标语,这对于加深球迷与消费者对李宁品牌的新鲜感是有好处的,但从品牌本身的传播深度来说,是弊大于利的。原来李宁品牌的宣传语“李宁,一切皆有可能”,经过十几年不懈地坚持与推广,早己经做到了家喻户晓,但 2010 年后,李宁公

司对外宣布使用新的商标及宣传语,目前来看,效果并不好,CBA 项目的宣传语也是一年一变,而且有些变化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L 匕如 2012-2013 赛季的“主宰这一秒,看我的”改为 2013-2014 赛季的“主宰这一秒”。除此之外,我们从李宁公司在广东宏远俱乐部所做的相关品牌推广活动可以看出,3 个赛季以来,在推广广度和力度上,都呈逐渐减弱的态势,因此并不能保持延续性,而体育赞助恰恰是非常需要时间来积累的,因此到目前为止,李宁公司赞助 CBA 联赛的相关工作中,活动与主题在延续性上不够。

(三)缺少整体规划,定位不准确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传媒系体育营销课刘亚平老师指出:到 2015 年末,李宁公司赞助 CBA联赛己经来到了第 4 个赛季,纵观这 4 个赛季,李宁公司利用 CBA 联赛赞助商的身份所进行的相关品牌推广活动,并没有一个整体的合理的 5 年规划,主要表现在预算上,体育赞助有一个 1:1:1 的理论,即企业花了 1 元钱取得了赛事赞助商的资格,就相应的也要花 1 元钱用于媒体推广,还要花 1 元钱用于线下推广,目前来看,李宁公司花费 20 亿元人民币取得了 CBA 赞助商的身份后,并没有足够的资金用来做媒体宣传和线下推广,而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并没有一个合理的分配,导致从第一个赛季开始到现在,相应的线下推广活动力度和覆盖面都呈下降趋势,这对维持品牌传播热度积极不利。

除了 CBA 联赛以外,李宁公司也赞助了初高中篮球联赛、大学生篮球联赛、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等校园篮球赛事。如何更好地利用不同层级的篮球赛事资源以达到品牌推广的最大化,是摆在李宁公司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 2014-2015 赛季,李宁公司开始尝试将 CBA与校园篮球相结合,以 CBA20 周年和复古球衣为载体,在广东、北京、山东、江苏等地策划并实施了相关学生活动,成功地将职业联赛与学生联赛相结合,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如何将赛事资源更好地整合并加以利用,今后将是李宁公司赞助 CBA 联赛的新方向。但是与其他营销相比,李宁体育赞助营销起步较晚,赛事产品缺乏准确的定位性。李宁体育赛事经过商业包装之后以一种商业产品的形式进行营销,营销之初就应明确消费群体以及其消费能力。李宁体育赛事营销不仅仅是寻求巨大的销售机会更是在消费者中发展或维持与赛事相关体育产品的形象。

(四)忽视赛事产权保护 以转播权为例,我国数字点数的发展以及宽带技术的普及使得更多人能够通过互联网媒体观看体育赛事,但是互联网转播权相关法律制度并不完善;导致大量网络媒体机构肆意进行侵权,在侵犯了对互联网转播权进行买断的商家利益的同时也阻碍了互联网转播权交易的发展。

《品牌》杂志简介 篇6

《品牌》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山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管,山西省品牌协会主办月刊。1988年创刊,现已成为关注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品牌建设的权威杂志。各领域理论研究最新动向,科技创新最新成果;致力于为国家机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科教人员等发表科研成果及学术研究提供专业平台。国内统一刊号:CN14-1289/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1009。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

杂志栏目:

品牌战略,品牌管理,企业文化,经济纵横,思政研究,法学论坛。

来稿要求:

1、文稿要求主题突出,观点鲜明,论据充足,数据(资料)可靠,层次清晰,逻辑严密,文字简练,文稿一般在2200字符-8000字符。(每版2200字符)

2、文稿内容必须包括作者简介,中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历或学位、工作单位、从事主要专业及研究方向以及联系方式等信息。

3、若来稿属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名称及其编号,将酌情考虑优先发表。

4、摘要应直接写出研究目的,简述过程与方法,明确列出结果与结论,具体说明文稿的创新点。中文摘要200字左右。

5、参考文献最好引用参考在本刊已发表过的文章。著录格式顺序为:序号、作者姓名、文题(或书名)、期刊名(外文期刊可用标准通用缩写,不加缩写点)、年、卷、期、页码,如属专著,要在书名后加版次、出版地、出版单位及时间。

6、凡在本刊上发表过的文章,其版式、版权均属于《品牌》杂志社所有,其他单位或个人未经本刊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采用。本刊所载的文章在向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机构报送时,不再征求作者意见。

7、本刊坚持诚实守信,请作者不要一稿二投或一稿多投,(限于本编辑部人力)未录用文稿一般不退回,请作者自留底稿。若3个月未见本刊录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文稿一经录用出版后,赠送作者当期刊物2本。

需 要 发 表 加 号 联 系 详 谈,先 发 后 付,安 全 诚 信

李宁公司品牌营销研究 篇7

一、李宁公司品牌营销策略现状

李宁品牌是由“民族牌”开始走向成功, 在营销策略上选择向国际化升级、多种明星代言、差别化营销、赛事营销的策略, 取得较好成绩。李宁公司能够获得成功, 与其在公司成立之初所采取的品牌营销策略是分不开的, 李宁公司率先在我国开展了体育营销这种品牌营销策略, 通过赞助各种体育赛事扩大品牌影响力, 从而大幅度提升了产品销量[2]。在李宁公司发展的20多年中, 可以说其品牌营销的主要策略依然是体育营销, 但是随着体育企业数量的增多, 体育营销这种方式也被广泛的应用, 李宁公司的体育营销优势已经不再明显。同时, 在体育营销发展的几十年中, 观众和消费者对于体育营销这种方式本身也产生了一定的审美疲劳, 这种营销方式所起到的作用也呈现出一种下降的态势。由此可以看出, 李宁公司的品牌营销策略在当前已经出现了一些不适应当前市场需求的情况, 虽然近年来李宁公司在品牌营销策略上也不断进行调整, 但是从结果来看并没有实施较好的品牌营销策略。从李宁公司的业绩也可以看出, 近年来李宁公司的业务增长缓慢, 并且销量下行压力持续增大, 这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另一方面, 与李宁公司的品牌营销策略不当也不无关系。

二、李宁公司品牌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

从李宁公司的品牌营销策略现状来看, 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分别是市场定位不准确、核心产品不明确、品牌价值优势不明显等等。

1. 市场定位不够准确

市场定位不够准确是当前李宁公司品牌营销策略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 李宁公司在发展初期能够获得巨大成功, 一方面在于其品牌营销策略符合当时的市场环境, 另一方面也在于其市场定位的准确。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 运动幅度的市场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 李宁公司原有的市场定位策略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3]。便如在消费人群的定位上, 李宁公司主要针对的便是青少年人群, 这一市场定位在当时是正确的, 也符合运动服装的消费人群特点。近年来李宁公司在市场定位方面也做出了一些改变, 如将针对消费人群的年龄进行了调整, 改为主要针对青年和中年消费人群市场。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 这种市场定位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效果, 而且从李宁服装的设计和营销策略来看, 与其市场定位转变的配合并不十分良好, 这也是降低李宁公司市场营销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从李宁公司的市场营销策略来看, 市场定位不准确还表现在品牌定位不准确方面, 关于要打造何种的运动服装品牌, 李宁公司尚无准确的策略, 这也可以看出在其品牌营销策略方面的决策是存在一定矛盾的。

2. 核心产品不明确

同时, 从李宁公司的品牌营销策略来看, 缺乏核心产品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李宁公司的运动服装是其主营业务, 但是其运动服装无论是从设计上, 还是从营销上都没有体现出主推的核心产品。这一点对于运动服装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对于任何一家运动服装企业来说, 都应当尤其核心产品, 要形成具有较强差异性的产品特色。如果缺乏明显的产品特色, 就会造成同质化严重的现象, 进而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程度, 甚至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因而从李宁公司的产品营销策略来看, 核心产品不明确这一问题所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从品牌定位方面也不利于突出李宁公司品牌的核心价值[4]。而且从李宁公司当前的产品定位中, 甚至能够感到一些混乱, 一方面李宁公司的部分产品延续传统的运动风格, 另一方面又融入了大量的时尚元素, 这就使得其产品核心设计要素不突出, 给消费者造成一种混乱的感觉。从而在品牌营销策略实施中, 也可能会因为产品定位归于丰富, 而“无从下手”。

3. 品牌价值优势不明显

李宁公司可以说是我国运动服装领域的“老大哥”,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保持着行业领域第一品牌的位置, 但是随着国内运动服装企业的增多, 如安踏、鸿星尔克、匹克等公司的快速发展, 给李宁公司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另一方面, 耐克、阿迪达斯、彪马等国际知名运动服装公司也纷纷重视了我国市场的开发, 加大了市场进军力度, 这就使得李宁公司品牌在整个运动服装领域处于一种不下不上的尴尬位置。从品牌价值来说, 同耐克、阿迪达斯、彪马等公司相比, 李宁公司的品牌价值还比不上这些公司, 并不具有竞争优势, 即使是在国内市场而言也是如此。而在国内运动服装品牌中, 由于受到安踏、鸿星尔克、匹克等公司的冲击, 李宁公司的品牌优势也不再明显, 甚至有被国内运动服装品牌超越的趋势。从这一角度来看, 李宁公司当前的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都处于一种十分危险的境地, 虽然李宁公司作为我国运动服装市场中有着雄厚的基础, 但是随着运动服装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这种基础也在不断被削弱。特别是由于近年来李宁公司在产品设计、品牌营销方面的策略不当问题, 更加进一步加深了这种问题的影响。

三、解决李宁公司品牌营销策略问题的对策

针对李宁公司在品牌营销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 分别从市场定位、核心产品、品牌价值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1. 进行更加准确的市场定位

首先, 对于李宁公司来说, 在品牌营销策略制定中应当进行更加准确的市场定位, 从李宁公司近年来在市场定位方面的转变可以看出, 效果并不明显, 有此可见李宁公司在市场定位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因而在市场定位中, 应当针对市场需求进行准确的调查, 区分不同消费群体的运动服装需求特征, 仅仅以年龄为消费群体的判断依据是并不科学的, 还应当纳入一些其他的判断标准。同时, 在进行市场定位后, 其产品设计风格、营销策略、品牌经营策略等等都应当进行适当的调整, 如果只是单纯的调整市场营销策略, 是很难得到消费者认可的。在服装产品的平面展示和宣传上, 也应当体现出明显的市场定位特色, 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推出相应的产品, 在同一款产品中同时融入时尚元素和运动性是很难取得较好效果的[5]。应当充分体现服装产品的差异性, 例如, 针对运动人群的服装产品就应当突出其运动性, 包括面料、款式、设计要点等等。而针对年轻消费群体的服装产品, 就应当重点突出其时尚元素。

2. 制定核心产品战略

核心产品战略在运动服装领域是非常重要的, 便如耐克和阿迪达斯, 虽然他们的运动服装也十分丰富, 但是从其产品来看, 核心产品特色依然是十分明显的, 并且十分注重运动性特点。因而李宁公司在品牌营销策略中也应当制定出相关的核心产品战略, 结合其市场定位, 推出核心产品, 而在核心产品的设计和营销方面也应当采取更加适宜的策略。核心产品的推出应当针对适当的消费人群, 可以在市场营销中采取更加精确的营销策略, 例如, 如果推出主打运动性能的服装产品, 就可以选择一些知名运动员为代言人, 更加注重于其运动性能宣传。如果推出主打时尚元素的运动服装, 就可以重点突出服装的青春活力、时尚、潮流等特点。总之, 制定核心产品战略, 推出自己的核心产品对于促进李宁公司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种核心产品也成为了李宁公司品牌价值中的一部分。

3. 提高品牌价值

品牌价值的提高对于李宁公司的发展来说无疑是首要的, 在运动服装领域, 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都体现在品牌价值上的竞争, 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知名运动服装品牌的产品在产品设计和质量上未必比国内一些公司的产品要好。然而耐克、阿迪达斯等公司的产品之所以能够在售价上大幅度高于国内运动服装品牌, 并且保持可观的销量正在于其较高的品牌价值。因而对于李宁公司而言, 在当前的运动服装市场情况下, 要获得突围并且谋求更大的发展, 就应当积极提高品牌价值, 重视品牌营销, 积极利用各种手段。例如可以通过网络平台, 积极开展电子商务, 在拓宽市场渠道的同时也能通过网络营销来提高其品牌价值。在品牌营销的过程中, 应当更加注重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 积极应用体验营销, 这是提高李宁公司品牌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结束语

李宁公司作为我国一家知名的运动服装企业, 其品牌经营策略在企业发展初期是较为成功的, 也成功推动了其发展, 但是从当前李宁公司的发展情况来看, 这种品牌营销策略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在李宁公司的品牌营销策略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市场定位不准确、缺乏核心产品、品牌价值优势不明显等等, 这些问题对于李宁公司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因而针对这些问题积极进行改正, 紧跟当前的市场情况变化, 进行相应的品牌营销策略调整, 这对于提高李宁公司的品牌价值和促进其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冬继峰.李宁品牌和安踏品牌营销策略分析及启示[J].中国商贸, 2011, 15:21-22.

[2]李代勇.浅析李宁公司品牌营销战略[J].中国商贸, 2011, 23:16-17.

[3]赵维良.李宁公司品牌再定位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2, 09:35-36.

[4]赵宇.李宁公司的品牌战略转型及建议[J].商场现代化, 2013, 03:82.

从3C战略看李宁品牌重塑 篇8

李宁公司的品牌重塑战略有何成功与不足之处,今后应注意哪些问题?基于日本战略大师大前研一提出的3C战略模型,我们对实施品牌重塑战略前的李宁公司做了全面分析,提出了李宁公司品牌重塑战略的理性思考,并与李宁公司实际实施的品牌重塑战略进行了比较,目的在于总结该公司在品牌重塑过程中的得与失,以资李宁及其他实施品牌战略的企业参考。

3C战略三角形

日本战略大师大前研一提出的3C战略三角形(图1)认为,成功的战略至少有三个关键因素,即公司自身(Corporation)、公司顾客(Customer)和竞争对手(Competition)。只有将公司、顾客与竞争者整合在同一个战略内,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才能更好存在。因此,在制定战略时,企业应充分利用其相对竞争优势去更好的满足顾客需求,努力与竞争对手形成绝对的差异化。对于关键因素——企业,力求最大化企业的竞争优势,尤其是与企业成功息息相关的功能性领域。对于关键因素——顾客,它是所有战略的基础,公司首要考虑的应该是顾客而不是股东或者其他群体的利益。如果顾客需求与公司需求不能实现匹配,就将危及公司的长期生存。此外,还需要考虑第三个关键因素——竞争对手。如果竞争者不能更好地匹配企业与顾客二者之间的关系,公司同样也会处于不利境地。总之,企业的竞争优势,可以通过在采购、设计、制造、销售及服务等环节的差异化实现。而一个好的战略必须使公司自身、公司顾客和竞争对手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匹配,并动态地把握它们的演化趋势,企业才会有机会去赢得这场利益战争。

李宁公司实施品牌重塑战略前的战略三要素状况

李宁公司成立五年后迅速成为中国本土体育用品的第一品牌,市场占有率连续七年居第一位,但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品牌急速扩张后,却遭遇了发展瓶颈。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到2000年,公司一直未能突破成长上限,销售收入从1996年的6.7亿元降到1999年的5.23亿元,市场份额不断下降,深究其原因如下。

企业自身

李宁公司自身存在的问题有:①品牌定位不清晰。长期以来公司主要采取跟随国外领导品牌的跟随战略,产品定位和广告主题诉求不断变化,品牌和市场缺乏战略性思考,李宁品牌定位也在“运动”和“休闲”之间摇摆不定。②品牌缺乏文化属性。在经营品牌时, 李宁公司忽略了品牌文化的打造,没有形成独特的品牌文化。③品牌个性不鲜明。在消费者心目中,李宁品牌的个性总与体操王子——李宁的形象连在一起,即“亲和的、民族的、体育的、荣誉的”,而非公司奋力打造的“青春的、热情的、时尚的”品牌个性。④产品品质有待提高。李宁公司的产品运动属性较弱,科技含量、创新和提高运动表现方面均落后于竞争对手耐克与阿迪达斯,并成为消费者不喜欢李宁产品的首要原因。

但李宁公司也有其优势,主要表现在:①品牌认知度高,经过十来年的发展,李宁品牌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忠诚度,在消费者心中具有认知优势。②公司的公共关系网络比较广,凭借李宁个人的影响力和公司十年来所积累的实力,李宁公司建立了非常广的公共关系资源。③分销网络完善,李宁公司拥有全国最大的分销网络。

公司顾客

目标顾客错位。公司所定位的目标顾客是年龄在14~28岁之间,学生为主,大中城市,喜爱运动,崇尚新潮时尚和国际化流行趋势的消费者,但实际购买的消费者却是年龄在18岁到45之间,居住在二级城市,中等收入,并非体育用品的重度消费者。

新进顾客逐渐减少,李宁品牌的忠诚消费者大多是李宁的崇拜者,对于新一代年轻人,“李宁”的吸引力渐渐失去,而他们才应该是公司的目标消费者。

顾客需求已发生巨大变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的消费能力已大幅提高,对体育用品的功能性、专业化、个性化要求更加强烈。

竞争对手

中高端市场,国际品牌相继进入中国,其中耐克与阿迪达斯在体育用品行业处于绝对领导地位,其品牌影响力、产品功能性和时尚性、运动资源、产品形象、市场推广,都优于处于挑战者地位的李宁公司。但由于他们在中国仍然沿用欧美成熟市场的运作方式,从而影响了其在中国的发展进程。而且耐克和阿迪达斯价格昂贵,市场主要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而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缓慢。

中低端市场,以安踏为首的晋江体育用品军团,打破了李宁品牌在中国体育用品民族品牌中一支独秀的格局。虽然李宁仍然处于体育用品民族品牌领导者地位,具有更强的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更高的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但这些本土品牌凭借更低廉的价格吸引了为数不少的消费者,在三级市场已经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

总之,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对手日益强大,中低端市场的新进入者又越来越多,顾客需求明显变化,以及李宁公司本身所固有的问题,使该公司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调整品牌战略,实施品牌重塑工程已经迫在眉睫。

根据3C战略三角形队李宁公司品牌重塑战略的理性思考

品牌重塑又称为品牌再造,指在已有品牌的基础上,从品牌战略的高度对品牌进行重新调研、重新评估和重新定位,通过品牌创新,最终获得品牌持久竞争力的一系列过程。品牌重塑是企业适应重大环境变化,并在变化中寻求、保持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著名品牌资产管理大师Kevin Keller认为,要重塑品牌,往往需要做很多变革,比如改变品牌要素、重新定位品牌、建立更能令人信服的差异点——即创建品牌识别,使品牌更加符合现代潮流,更加符合现代用户的心理,或者更具有现代品牌的个性,进入新市场,赢得新顾客,并配以新的营销方案来改善构成品牌联想的力度、美誉度和独特性。

由于目标顾客错位和竞争状况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李宁公司必须重新定位品牌和目标市场。在运动用品主力消费者中,15~25岁年龄段消费者占据了一半左右,同时也是李宁品牌非忠诚用户和潜在用户的主要构成者,而且他们的年平均消费水平远高出其它年龄段的消费者。但是,年轻消费者对李宁品牌的偏好度相对其它品牌仍然偏低,价格是他们目前选择李宁品牌的主要原因。15~25岁的消费者喜欢新奇、充满变化和挑战的生活方式,希望购买与众不同的产品,彰显自我。另一方面,大部分消费者从事体育活动的诉求点都希望通过体育体验成功的感觉,突出自我,并且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而且消费者对于运动产品的专业性的重视程度在提高,特别是年轻消费者,对产品科技的重视程度明显要高于年长的消费者。

必须注入品牌文化、塑造品牌个性,全面提升品牌形象。主要竞争对手耐克和阿迪达斯都有其独特的品牌文化,而品牌文化在品牌塑造中尤为重要。

作为中国本土体育用品第一品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李宁品牌国际化情理之中,这样既可建立李宁品牌的国际形象,又可在耐克等世界知名品牌相对薄弱的国际市场寻求在国际市场发展的空间。

发挥渠道优势,加大科技投入,通过母子品牌方式,将品牌向高端延伸,既提升品牌附加值,又在耐克和阿迪达斯相对薄弱的国内高端市场分得一杯羹。相对其他本土企业,李宁公司具有科技优势,并借助全国最大渠道,在中低端市场构筑针对安踏等本土品牌的有效防御体系。

李宁公司实际实施的品牌重塑战略

李宁公司从2000年开始启动品牌重塑,其间2000年到2002年是思索和探索阶段,为此,公司调整了管理层,引进了诸多专业人才,再造了组织结构,设立了专门负责的品牌重塑部门。2002年,在IBM的介入下,李宁公司对业务优势、产业环境以及公司历史的战术成功进行了系统分析,使公司很快明确了发展方向,是年底,李宁公司正式确立了公司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及业务发展战略。其中,使命是“以体育激发人们突破的渴望和力量!致力于专业体育用品的创造,让运动改变生活,追求更高境界的突破”。愿景为“全球领先的体育用品品牌公司,为了实现公司国际化,公司在2008年之前需在中国市场增强公司国际化竞争力。到2018年,进入体育用品世界5强,公司国际市场业务份额占总体业务20%以上。成为体育品牌管理公司,将使用多个品牌覆盖不同的客户和区域,两个以上主流运动项目处在市场的强势地位。”2003年公司正式实施品牌重塑战略。从此,李宁公司进入了专业化发展阶段。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李宁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战略措施。

针对李宁品牌

品牌重新定位。2002年,李宁公司确立全新的品牌定位:即“专业化、时尚化、东方特色和国际化”,走上了体育用品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其广告诉求改为“李宁,一切皆有可能”。

提高产品价格和品质。增加研发投入,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功能性价值,同时提高产品价格,把产品推向高端。

改变品牌推广模式。李宁公司将品牌推广的靶心由原来的普通消费者转向了国家级运动队。根据耐克的“金字塔式”的推广思路,李宁将自己原来的“草根营销”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公司将营销的重点放在专业化的体育营销上,通过冠名赞助体育赛事来推广品牌,并逐渐增多对国际顶级体育赛事(与阿迪达斯争夺2008北京奥运会TOP赞助商,最后败北)和国外体育队(赞助那些参加2008北京奥运会的非洲国家代表队)的赞助,同时加大与体育明星特别是NBA球员的合作。

实行多品牌策略。目前李宁公司拥有“李宁”、“艾高”、“SHAQ”等多个品牌,还成为著名乒乓球品牌“红双喜”的控股公司。

品牌国际化。早在1999年,李宁公司就提出过“品牌国际化”,现在更把品牌国际化提高到战略高度,制订了先品牌国际化、再市场国际化的策略,最终提升李宁品牌的国际化形象。

针对公司顾客

对市场进行了细分,重新确定目标顾客。李宁通过对自身产品特点和消费者的分析,把目标顾客群体调整为15~25岁之间的年轻人,这类消费者更加追求时尚和运动,并按照产品的功能性,对顾客的年龄、性别等进行细分,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牢牢抓住最核心的顾客。李宁将大学生确定为最核心的消费群,集中公司资源,努力成为中国大学生运动的最大赞助商。

争取高端客户。2003年下半年,李宁正式涉足高端体育专业用品市场,与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厂商展开了高端客户的争夺。

针对竞争对手

确定差异化业务领域。自2002年起,李宁公司致力于生产5类体育用品:跑步、篮球、网球、足球和健身。在中国市场,定位与跑步相关的品牌还高度分散,品牌集中度不高,这为李宁公司提供了机会。跑步被李宁公司确定为最重要的差异化业务发展领域。

实施价格区隔。李宁产品的价格比国际知名品牌低30%~40%,但比安踏、双星等本土品牌高出50%。在高端市场上加紧技术通关和技术创新,与世界顶级品牌的同类产品相比,通过价格优势抢占市场份额,打造“人有我廉”。在中低端市场上,国内品牌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劣于李宁品牌,但价格相对较低,李宁公司利用其在质量和技术上的优势,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打造“人有我精”。

发挥分销渠道优势。李宁公司的分销网络在一级城市维持现状,针对耐克和阿迪达斯尚比较薄弱的二、三级城市,公司通过优化资源, 在确保原有门店的继续经营的前提下,加快开发新的特许加盟店,以比竞争对手更完善的分销渠道实现李宁公司在中国主要城市的同步发展。

李宁品牌重塑战略的得与失

通过实施品牌重塑战略,李宁公司成为了一家在本土品牌中居于绝对领导地位、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影响力的专业体育用品公司,销售额和利润也保持高速增长,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喜好明显提高,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得到大幅提升。品牌重塑过程中所明确的专业化战略发展方向、清晰的品牌定位、专业化的体育营销,是李宁公司重新步入快速发展通道的成功所在。

但李宁公司在品牌重塑中也存有隐患:①品牌的专业性领域尚未形成。可能由于品牌重塑战略实施时间不长,短期内李宁品牌还没能形成如耐克与篮球、阿迪达斯与足球般的核心特色,因此,李宁目前就只能成为国际大品牌的拾遗补缺者。②品牌文化塑造力度不够。李宁品牌特色并不明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李宁公司对品牌文化塑造的投入有待加大。因为当产品质量不再存在技术“瓶颈”时,品牌文化将是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③品牌国际化战略过快过重。李宁公司一心想成为国际品牌,先品牌国际化,试图通过品牌国际化拉动国内市场。但是,这里必须注意两点:一是综观中国公司国际化进程,由于经验不足,失意者居多,二是由于资源有限,过快过重的国际化会分散企业精力与资源,最后反而可能得不偿失。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就是,在中国本土高端市场,李宁公司已然被国际品牌所超越。

上一篇:向农家贵老师学习心得下一篇:美容行业现状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