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指导反思与收获(通用11篇)
教学指导反思与收获 篇1
教学指导反思与收获
反思
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对教材知识的深浅程度把握还不到位,所以在教学设计的活动中显得十分平淡,没有层次感,没有体现出知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深入的感觉,学生学起来也没有探索和深入的感觉;
本教学设计中我采用的教学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仍然是教师占主导,给学生自由探索自主学习的空间较少,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在最后对板书设计的理解还比较单薄浅显,板书设计只关注到了例题的呈现,忽视了对知识的概括和提炼,对学生的帮助不大。
对于学情的预设还是浮于表面,有一种想当然的感觉,没有真正的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学生会怎么回答,可能会有什么想法,都没有深入学生的想法去思考,不过这一点也是因为接触太少,所以难以用小学生的思维来回答问题。
在教学的每一个活动的时间安排上,并没有考虑得很周全,特别是学生注意力的起伏这一方面,关注得较少,只是简单的考虑到了这个活动会花多长时间,一节课一共多长时间。
收获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关注学生注意力的起伏和持续。
一堂课什么时候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什么时候又是学生比较走神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注意力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际的上课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时间的调整。
只有了解了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活动时间。
关于教学机智,在这一方面需要教师在长时间的实践中进行提升。
要多向老教师学习,向专家学习。
关于笔记的指导,数学的笔记更加地体现核心和总结。所以可以在板书上用一个板块呈现核心知识,帮助学生学习。
关于板书的运用方面,如果有学生在课堂中发现或者提出了与本课教学内容无关的观点或者现阶段学生不需要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在板书中设计一个专门的“发现板块”,用来记录学生的发现。
并且要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发现行为,让数学变得有趣,开拓学生的思维。
教学指导反思与收获 篇2
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分层设计, 注重学生差异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每节课重点探究1-2个问题, 问题要有层次, 最好为有梯度的小问题合成探究性问题。
2.鼓励学生参与导学案设计。
3.在语境中设计导学案。
4.在练习中掌握词汇, 培养语感。
5.主体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方便学、有利学。
6.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讨论中学习的内容, 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内容,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导学案”的使用原则
对学生的要求:
1.课前是学生的预习提纲。
2.课堂上是学生的学习笔记。要及时思考并做好修改和记录。
3.课后是学生的积累本。学生应将 “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 装订成复习资料, 并对学习中遇到的东西进行反思积累。对教师的要求:
1.上课前一天发导学案, 指导学生预习。课前批改导学案, 了解学生完成情况。
2.课堂教学时首先引入内容, 然后提出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展示, 教师精讲点评。
3.课堂上要求教师引领指导学生讲解。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 灵活进行调控,
三、使用导学案的一些感受
1.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参与的多了, 特别是小组讨论和小组展示环节更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也使学生从一个旁观者, 成了学习的参与者。
2.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以前上课效果并不理想;使用导学案后绝大部分学生都在努力的学习, 经过一段时间他们的成绩有明显提高, 一些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有所提升。
3.教师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使用导学案上课老师讲的不是很多, 但是在课前却需要精心准备学案, 分析学生完成情况, 搜集资料, 设计问题。课前准备不足就会出现问题, 所以对老师的要求会很高。
四、使用导学案中的一些体会
1.课堂讨论的内容要有探究性。
(1) 讨论的内容一定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课堂讨论中教师适时、适度点评及引导。
(3) 组建讨论小组时应使各组间力求均衡, 便于竞争。。
2.精讲、精练、精批。
3.重视师生课后反思。
4.做好学案反馈, 了解学生是否掌握重难点。
五、对学案教学的困惑
1.探究问题时, 有的同学并没有真正投入到讨论中去, 缺乏认真严谨的态度。
2.导学案完成并不是很认真, 出现一个小组中很多雷同的卷子, 抄袭很严重。
3.一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在小组交流中不但得不到同组学生的鼓励和支持, 反而得到的是嘲讽, 造成时间越久这些学生就越胆怯。
4.展示的同学相对固定, 有些同学不想进行展示, 比较畏缩。
六、学案教学收获
1.学案教学是对教材的整合和归纳“学案导学”的使用, 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 而是从易到难, 由浅入深的进程, 这样能帮助学生解决很多问题。
2.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导学案”的使用, 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 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真正解决了问题,
3.学案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 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
实施学案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 有利于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 学案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 也不是唯一的教学模式。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教学, 不断开拓进取, 更新教育观念, 推进学案教学,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定会结出硕果。学案教学虽然有一些困惑, 但是, 事实证明, 学案的使用的确可以消除大多数学生的茫然, 增强学习兴趣, 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并且使之成为学习的辅助工具。我们坚信, 通过"学案教学"的日益成熟, 一定会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和发展, 为他们今后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炜.导学案的基本模式及使用要求[M].东北师大出版社.2009 (1) .
学案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收获 篇3
【关键词】导学案 新课程理念 自主学习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益低的教学状况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益。如何把教学变成以学生为主,教师是启发者和引导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因此我们要探究学案教学的利与弊。
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分层设计,注重学生差异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每节课重点探究1-2个问题,问题要有层次,最好为有梯度的小问题合成探究性问题。
2.鼓励学生参与导学案设计。
3.在语境中设计导学案。
4.在练习中掌握词汇,培养语感。
5.主体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方便学、有利学。
6.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讨论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导学案”的使用原则
对学生的要求:
1.课前是学生的预习提纲。
2.课堂上是学生的学习笔记。要及时思考并做好修改和记录。
3.课后是学生的积累本。学生应将 “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并对学习中遇到的东西进行反思积累。
对教师的要求:
1.上课前一天发导学案,指导学生预习。课前批改导学案,了解学生完成情况。
2.课堂教学时首先引入内容,然后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展示,教师精讲点评。
3.课堂上要求教师引领指导学生讲解。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
三、使用导学案的一些感受
1.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参与的多了,特别是小组讨论和小组展示环节更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也使学生从一个旁观者,成了学习的参与者。
2.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以前上课效果并不理想;使用导学案后绝大部分学生都在努力的学习,经过一段时间他们的成绩有明显提高,一些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有所提升。
3.教师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使用导学案上课老师讲的不是很多,但是在课前却需要精心准备学案,分析学生完成情况,搜集资料,设计问题。课前准备不足就会出现问题,所以对老师的要求会很高。
四、使用导学案中的一些体会
1.课堂讨论的内容要有探究性。
(1)讨论的内容一定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课堂讨论中教师适时、适度点评及引导。
(3)组建讨论小组时应使各组间力求均衡,便于竞争。。
2.精讲、精练、精批。
3.重视师生课后反思。
4.做好学案反馈,了解学生是否掌握重难点。
五、对学案教学的困惑
1.探究问题时,有的同学并没有真正投入到讨论中去,缺乏认真严谨的态度。
2.导学案完成并不是很认真,出现一个小组中很多雷同的卷子,抄袭很严重。
3.一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在小组交流中不但得不到同组学生的鼓励和支持,反而得到的是嘲讽,造成时间越久这些学生就越胆怯。
4.展示的同学相对固定,有些同学不想进行展示,比较畏缩。
六、学案教学收获
1.学案教学是对教材的整合和归纳 “学案导学”的使用,使得教师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讲教材,而是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进程,这样能帮助学生解决很多问题。
2.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既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真正解决了问题,
3.学案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
实施学案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学无定法、教无定法,学案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唯一的教学模式。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教学,不断开拓进取,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学案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定会结出硕果。学案教学虽然有一些困惑,但是,事实证明,学案的使用的确可以消除大多数学生的茫然,增强学习兴趣,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且使之成为学习的辅助工具。我们坚信,通过"学案教学"的日益成熟,一定会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和发展,为他们今后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炜.导学案的基本模式及使用要求[M].东北师大出版社. 2009(1).
《收获成功》教学反思案例 篇4
年龄:17岁籍贯:湖北
学校:秭归县职教中心班级:04机电(1)班
辅导时间:2005年10月16日—2006年5月10日
个案来源:2005年10月16日早餐时,该生用铁撮箕把他人砍伤致其住院,班主任调查时他极不配合,态度恶劣,并威胁受伤者。班主任将其移送到学校心理咨询室。
二、主要问题概述(由班主任送来的案主以前写的11份检查,以及班级民主生活小结归纳。)
1.该生自我约束力差,组织纪律观念淡漠,常有、抽烟等恶习,曾多次打架。
2.作为学生却不把学习当回事,即使是专业课也无所谓,经常无故迟到,动辙请病假在校外瞎逛,考试时睡觉或在试卷上写歌词,成绩无法统计。
3.性格异常,易冲动,并有自残行为(曾用小刀在手腕上划出血痕,并留有一道道伤疤)。
4.屡教不改,在班级中影响极坏。2005年6月曾因打群架等违纪行为而受到记大过处分,班主任建议学校开除该生。
三、背景资料
(一)家庭背景(案主姑姑到校讲述)
父:39岁,纸厂下岗职工,无业游民,吸毒,亲戚避之如瘟神,系案主的法定监护人。
母:36岁,与案主的父亲于三年前离婚,已改嫁,是案主目前的主要经济依靠。(案主母亲结婚时还未达到法定婚龄)二人离婚时,孩子判给了父亲。
案主平时与奶奶生活在一起,但奶奶总是抱怨儿子不争气,媳妇心狠,孙子可怜,对案主有些溺爱。另据了解,案主初中只读到初三的前半学期,后半学期装病在社会上混,参加中考时只凑了个人数。
(二)社会背景
1.社会环境
案主居住地系移民前老县城,曾是该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相对于班内其他学生来说,知识面开阔,接受新鲜事物多,比如网络、社交等,但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家教的匮乏、隔代亲的溺爱、破碎的家庭造成其心理与社会格格不入,社会的阴暗面被其心理放大,社会抵触情绪严重。
2.学校环境
学校系职业教育学校,生源主要来自于农村山区,绝大多数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同时专业课教师在管“道”方面稍有欠缺,故对于案主来说,不良习惯尤其是初中阶段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状况并没有改善。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心理的不成熟使得案主越陷越深。少数没有主见的学生的盲目追随使得案主更加放纵,违纪的时候能有心理满足,吆五喝六的感觉能让他忘掉家庭的不幸。
四、个案诊断
(一)需要的不满足
1.归属和爱的需要的不满足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提出的人类五种基本需要之一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它是在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出现的高一级的需要。
对于案主来说,破碎的家庭造成其父爱、母爱需要得不到满足。相反,父亲的游手好闲、母亲的改嫁抛弃,更加造成其心理压抑,就像迷途的羔羊一样孤独无助。
在爱的需要缺失后,无家可归的他急需对群体的归属满足,个别学生的追捧使他与群体之间的距离更大,绝大多数学生的厌恶助长了他与群体的对立情绪,故行为放纵就不难理解了。
2.自我实现需要的缺乏
由于案主初中就没有念完,学习成绩一塌糊涂,文化基础知识不足,专业课的学习就更加艰难,学习中无成功体验使得他无处宣泄情感。相反,作恶之后的快感刺激他变本加厉,纪律的约束对他来说完全不起作用,受处分之后使他变得更加无所顾忌。
(二)性格特征的异常
案主所出现的易冲动,伴有、打架不计后果、自残行为等都表现出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以及理智特征的异常,心理与行为存在较为严重的障碍。
五、心理辅导与矫正过程
辅导策略:一是在一定程度上使其需要得到满足,二是矫正其性格特征中的非正常特征。
(一)开家长协调会
时间:2005年10月16日
参会家庭成员:母亲、姑姑、案主、班主任
会议内容归纳:
(1)听取家长意见:母亲痛哭近半小时,要求再给学生一次机会;陈述案主小时候聪明、听话,现在自己生活不易,并对案主父亲声讨(目的是唤回案主的良知,使其学会理解和宽容)……
小组合作的收获与反思 篇5
一、基础知识检测需要合作学习。
学习第五课《再塑生命》时,四班听写基础知识后收起来,回来批了一节课,把小测反馈给同学们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了,无法实现当堂达标的目标,也打断了学生及时课堂巩固的学习热情。于是二班再上这堂课的时候,听写完了以后小组互换批改,两分钟后统计出达标小组和不达标的情景,及时强调易错字形,当堂改正,学生印象深刻,乐意理解。
二、解决难点问题时需要小组合作。
闻一多先生的《最终一次演讲》是一篇演讲辞,需要引导学生经过品味语句来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其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印象深刻:
“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学生在品味这个句子时,有从句式特点入手的,也有从修辞角度研究的,起来表述时答案众说纷纭。第一个班级授课的时候,我都直接肯定了他们不一样的答案,并且顺势帮他们梳理出品味句子的几种不一样角度。第二个班级授课的时候,这个句子的赏析也出现了争论,这个时候我改变了策略,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讨论,三分钟后,小组代表起来发言,明确了这个句子从句式特点上来说是设问句,从修辞角度上来谈是反复,并且说出了表达的作用。最终一个小组还联系以前所学课文,补充梳理出品味句子的角度能够从句式,修辞,关键词等方面综合研究,这个合作的契机是准确的,所以智慧的生成是灵动的。
三、解决开放性习题时最好需要合作学习。
此刻有许多练习题是开放性的,这类题目答案多样化,言之成理即可,但学生往往研究问题单一,想不到多种答案,这时,我们就能够采用合作学习。例如:在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中,设计了一个问题: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由于学生的经历太少,所以这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集中大家的智慧,就会想出多种答案。在这时学生寻求答案的思维是发散的,智慧的火花在合作学习中闪耀。
由此,掌握契机,适时进行的合作学习能够激励同学高效学习,建立合理的小组评价及奖励机制也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进行的重要依据。
合作学习研讨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景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能够是自我的也能够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对小组的活动情景进行评价,分阶段在小组内对每个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进取、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我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进取主动、团结友好,尤其要异常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必须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否进取参与。例如:学生课堂表现,个人作业、日清、周清,单元过关要及时总结并给奖励,奖励喜报。奖励机制为等级式,晋级奖励。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评选。被评为“优秀个人”,“优秀小组长”奖励喜报。
幼儿园培训反思与收获 篇6
昨天我上了《我和妈妈在一起》这节语言课,故事里的多多是一位年纪和我们班的幼儿差不多大的小男孩。那在他的身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小朋友一定会很好奇,一定会很关注在这个小男孩身上发生什么事?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儿童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在这节语言课上,我们开展了丰富又行之有效的语言教学活动,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扩展幼儿的知识,提升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
每节的语言课只要是让有幼儿多说,用完整的语言去表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这节语言课中,我先是让幼儿用他们的眼睛里看到的来讲述,使幼儿喜欢自己去看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通过老师的引导,我们班的小朋友都能够自己说出故事的内容来,虽然他们有些说的跟故事的内容不一样,但是能够大胆的去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幼儿我们够会给以表扬,同时鼓励其他幼儿大胆的站起来说。
我觉得语言课以今天这种形式来上真的挺不错的,充分的让小朋友表达的自己的想法。同时感到语言课就是要让小朋友多说,大胆的去说。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不仅能帮助幼儿发展语言,并且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
最后这节课的语言教育课堂的气氛也听不错的,小朋友对故事也比较的感兴趣,故事的内容也非常的有趣,小朋友都能够通过故事的图片去想象故事的内容。
幼儿园培训反思与收获2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难忘的拥抱节呢?” 幼儿纷纷举手回答说:“因为大熊改正了缺点,有了好朋友。” “小动物原谅了大熊,和它还是做了好朋友。” “那我们小朋友有没有做错过事,有没有和小朋友闹过矛盾呢?现在你们原谅他们了吗?如果你已经原谅了他,那么就轻轻地走过去和他拥抱一下,亲一亲。” 幼儿在音乐声中,和同伴抱一抱,亲一亲,有些幼儿都感动地哭了出来。 现在的幼儿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为龙为凤、骄横霸道,与小朋友相处也是自私自利、不懂谦让。常常看到有的孩子做错了事情还不知悔过,从而失去更多朋友。为了让孩子们学会交往、善待朋友,我设计了《大熊的拥抱节》这一活动方案,让幼儿在欣赏故事的同时,知道霸道的行为会让自己失去很多朋友,使幼儿领悟到“知错就改”还是会得到朋友的原谅的,以此教育幼儿要珍惜友谊,与同伴友好相处。 本活动中PPT的运用,给了幼儿一个惊喜,他们听故事时特别专注,加上班得瑞的音乐背景,使故事听起来特别有感染力。讲述表演环节幼儿轻松地就掌握了故事内容,而且对角色表情、语气拿捏得也很准确。在为大熊想办法、改正缺点的时候,看到有的幼儿,恨不能把各种好事都说出来让大熊去做,我理解了他们的良苦用心,最起码一点:孩子们是善良的,是具有同情心的。以至于后来“大熊打开门,看到小动物们全来了”,小朋友们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说明孩子们都是渴望友情,需要友谊的。最后,让幼儿自己过一个拥抱节时,我听到了这样的声音“上次是我不对,我不该抢你的玩具,你能原谅我吗?”“当然原谅你了,我们还是好朋友呀!”说完,他们又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我想,看到这一幕,我们这次活动的目的是圆满完成了。
幼儿园培训反思与收获3
本次活动我上内容是《按一种特征分类》。上完课后,老师同学们都对我的这次活动提出了一些问题,而我自己通过回看上课视频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活动的反思:
1、严重超时。小班的上课时间一般在15分钟左右,而我本次活动的时间却用了半个小时,比规定时间多出了一半。而导致超时的原因有两点:导入部分的手指游戏做了太久,有大概6分多钟;二是教具准备得不够完善,用双面胶把水果贴在纸上面之后是非常难撕下来的,我们大部分的时间主要耗在了撕水果上面;三是我事前没有给幼儿一个示范让幼儿把水果贴在哪里,导致了许多幼儿一直在上面拿着水果的图片在没有胶的地方一直拍。
2、课堂秩序比较混乱。由于叫幼儿上来撕水果时没有讲明要按秩序上来,导致幼儿是一窝蜂上来的,所以造成了一个比较混乱的场面。
3、没有把情境完全贯穿始终。活动中我设置了一个情境是小象的水果店,我是要模仿小象的声音来给幼儿讲的,但是由于到后来过于兴奋了,就把小象的声音给忘了,用回了我自己的声音。
4、与幼儿的熟悉度不够。由于我们当天来得比较晚,所以我们一来到幼儿园就开始上课,还没有来得及跟他们熟悉。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他们对生人是比较胆怯的,所以当我在组织活动时,许多幼儿并没有很好的配合我的活动。
5、没有留意到幼儿们需要休息。当教室里的活动结束后我就带着幼儿出到室外打算和他们一起玩游戏了,而没有考虑到幼儿已经上了这么长时间的课了,他们已经很疲劳了。还好当时张园长在我旁边提醒我。这对我以后的教学活动也是次教训。
6、没有注意到幼儿的已有经验。比如我的水果中有一样水果是桃子,或许是幼儿对桃子并不多见,也或许是我的图片上的桃子画得不够形象,很多幼儿并不认得这是桃子。
7、没有考虑到该年龄层幼儿生理发展的特点。我们教的班级虽然是小班,但是他比正常小班幼儿的年龄阶段要小半年,所以我们的幼儿是偏小的,生理发展上是与平常我们所接触的小班的幼儿是不同的。这个年龄层的幼儿手指发育得还不是很好,所以在玩手指游戏的时候有些幼儿的手指是无法完成的。
8、没有很好的启发幼儿思考。这次活动我并没有完全的按照我写的教案来上,漏了一个很重要的启发幼儿思考的环节,就是让幼儿思考这些水果除了按照种类、颜色分还可以怎么分。
9、没有很好的顾到全班幼儿,课堂上比较依赖积极的幼儿。班上有几个比较活跃的幼儿,而我每次提问都是让几个幼儿来回答,从而忽视了那些比较文静的幼儿。
这是我一次非常宝贵的上课机会,为此我也做了很多准备,虽然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是我从中也收获了很多,给我未来的教学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幼儿园培训反思与收获4
我们在进行主题活动《春天来了》的过程中,很多孩子表现出对春天发生的自然现象很感兴趣,但是图片和老师的讲解已经不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和兴趣了,于是在设计这个教案时,我就注意到这几天的天气,一向是以晴好的天为主,所以我就设想了在室外上这个活动。开始上课时,我就很神秘地对孩子们说:“这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外面上课,你们想不想去?”安排孩子在草坪阴凉的地方坐好以后,我就引导孩子说“你们抬头看看,春天的天气好吗?”孩子们都说“好”,我套用歌曲的歌词第一句话“春天天气真好”引导孩子说话,我说“公园真好看,你看到公园里哪里好看?”引导幼儿说出“花儿都开了,杨柳树枝对着我们弯弯腰”。同样的方法我又引导孩子们说出第二段的歌词“蝴蝶姑娘飞来了,蜜蜂嗡嗡叫,小白兔儿一跳一跳又一跳”。之后我就对孩子们说“春天真好,老师把刚才你们说的话,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我把歌曲完整的唱一遍后,问“孩子们歌曲里你听到了有什么?”当唱第二遍时就请孩子们跟着老师轻轻的唱,这时我用很慢的速度再请孩子一齐轻轻的唱,同时请孩子们跟我做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最后我就请配班老师放歌曲《春天》的录音磁带,我就领着孩子们一边围着草坪学蝴蝶飞,一边唱。不知不觉中一节课就在
我和孩子说说唱唱做做中结束了。由此次活动后我发现:
(1)充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发挥其用心性、主动性。活动开始,就请幼儿去户外有阳光有树荫的地方,使得孩子对这个活动很期盼。透过老师的提问和引导,孩子们会很欣喜的看到,原先歌曲中的资料竟然是平常看到的东西,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而且活动用心性也提高了,不是一节普通的音乐课所能到达的效果。而教师的作用也不再是简单的教授知识的人,而是孩子们的玩伴,就在旁边适当引导,把孩子说的话整理一下,然后编成完整的歌曲。
(2)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幼儿边玩边学。蓝天白云,红花绿草,暖暖的阳光使孩子沉静在大自然的和谐中,身心能够放松。老师改变以往的教育者的身份以同伴出此刻孩子面前。时而用神秘的声音,时而用欢快的声音吸引着孩子。给孩子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没有顾虑的边做边唱,不怕说错,不怕唱错,能开心地跟着老师唱起来做起来就已经到达教学目的`了。
(3)选取适宜的环境很重要。
到户外上音乐课对于我们托班的孩子来说还是存在必须的困难的,虽然大部分的孩子能够做到有始有终上完课,但是一小部分的孩子容易出现自由走动涣散的现象,所以除了要请配班老师做好配班工作外,场地的选取也很重要,要避免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人和物出现,这样才能到达教学目标。
幼儿园培训反思与收获5
小朋友你们知道九月十日是什么节日吗?(教师节)那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庆祝这个节日呀?有的幼儿说画一幅画、有的幼儿说做一些漂亮的手工、还有的幼儿说我想做一串五彩的彩旗等等。孩子们你一声我一声地在发表自己的想法,接着我说:那好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用五彩的纸制作一串串漂亮的彩链好吗?幼儿们异口同声地说:好!就这样我们的活动制作友谊彩练开始了。
评价分析
《纲要》在艺术领域的内容要求及指导要点中就明确指出:“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些基础上,能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们充分感受到制作彩练的快乐。正如在活动时,我能捕捉到孩子的发展需要时,及时“出手”,采用让幼儿自由粘贴的方法,给孩子大胆想象和学习表现的机会,适时适当地使教学处于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这样的“出手”才能真正有效地支架孩子的“学”,才能有效地促使孩子的个性化的发展。我们要“放手”的是单纯重视技能和追求结果,在必要时,找准介入点,把握好最佳时机,以最适宜的方式,果断地“出手”吧
所思所悟:
通过这个活动,我获得以下启示:首先,在绘画教学中,我们提倡“放手”,也推崇“出手”。“放手”是指给幼儿应有的自主权,为幼儿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和心理氛围,尊重幼儿个性化的艺术表现天赋和表现方式,放手让孩子想象和创造。但放手并不是放弃老师的指导,否则幼儿在自主表现中常常会出现茫然或处于困境,正如本案例中的孩子无法游刃有余地表达各种不同姿态的长颈鹿一样,如果长此以往,幼儿的作品就会依赖于原型符号的自然呈现,那么对孩子的发展就起着延误的作用。其次,教师的“出手”要把握好时机。也就是在幼儿认知发生冲突的关键时刻,教师就要对孩子的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与适宜的指导。
认识粗细(数学)
活动要求: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
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
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
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
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
1、出示小棒
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
(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
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
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
1.幼儿操作任意排
2.提问
(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
(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
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中班美术活动大青虫课后反思
这次我的艺术组的跟进式研讨活动,得到组内的老师热心的帮助,前一周五的教研组活动上组内老师就将我设计的教案展开讨论,听取了我的说课,老师们对这堂课的活动环节和材料准备上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比如原先设计的是用4种材料:棉球印画、手指印画、用彩泥捏出大青虫、用瓶盖画圆片剪下拼贴等,路过、小小心愿、木歌林语提出瓶盖印圆再剪下拼贴时间过长,最好选择其它的材料。最后讨论用三种材料:手指印画、棉球印画和手工纸中的大青虫。结束环节艇艇远航提出了配上音乐(毛毛虫音乐)让孩子们根据音乐学一学大青虫扭动身体的动作,那些花儿建议活动过程要设计情境,让孩子们学得跟有趣。接下来几天我又对教案进行修改,还得到了家长游于斯的热心帮忙,看了我的教案后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孩子们对大青虫不同形态的掌握可能有困难,可以用磁铁或实物投影摆出大青虫的造型,丰富学生对大青虫动态的把握与了解。
在试教时没有给孩子们观察大青虫不同动态的图片,所以孩子们印画出的大青虫形态单一,基本上都是身体直直的。七尾鱼提出了画范例,上面画上大青虫的几种动态,不需要画出大青虫的头部,就用简单的几个圆组合体现大青虫的几种动态。还有一个就是材料的选择上选用的手工制作大青虫这一方式时间还是很长。所以婉心明月、鱼儿提出手工制作效果很好,但是时间长,可以事先将大青虫一个个圆片剪下,在活动中就提供剪下的图形,只要进行拼贴。拼贴的背景纸选用黄色卡纸,也符合冬天的特点,黄色的草地,更突出大青虫。
周四第三节课是我的美术活动展示,效果较好,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在中午的说课评课中,组内老师和西瓜豆豆给我的课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我也将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出和不足进行了反思:
一、成功的地方:
1、在本次美术活动中,孩子的探索欲望很强,操作积极性很高,每种方法他们都很想试试,活动中,情绪非常好,脸上始终都洋溢着快乐的微笑。从孩子的表情和话语中我知道:他们已经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2、根据幼儿讲述的大青虫的动作用磁铁在黑板上摆出大青虫的动态这个方法比较好,让孩子们有直观的方式掌握大青虫的各种动态。
二、不足的方面:
1、操作时使用的圆片是用的手工材料大青虫,色彩比较好看,效果可能会较好。但是第一次试教时是让孩子们自己剪下再贴,时间很长,所以这次我就把手工材料上的圆片剪下让孩子们只要贴出大青虫的动态,选择圆片粘贴的孩子操作方法不明确,头和触角粘贴在哪个位置不知道,还有身体圆片怎么连不清楚。所以这个效果不好。我想还是自己用绿色纸剪出圆片再让孩子们进行拼贴并用油画棒添画上眼睛触角要简单一些,效果也会出得来。
2、第二环节试教的时候我先是自己讲解,示范的是棉球印画,示范完了提示幼儿说还可以请小手食指来帮忙,请了一个孩子上来示范手指印画,再让孩子们讨论画得怎样,哪里不好,引导他们说出一节一节的身体要连起来。试教完重新修改教案的时候是想着先让孩子讨论用手指怎么帮忙,并请个别幼儿上来进行手指印画,引导孩子们通过看、说逐步掌握圆形连接的方法,再由教师讲评一下,哪里不够好的教师再亲自示范一次再强调一下印象会更深一些。但是今天上课时也并没有这么做,就直接自己开始讲解示范,所以虽然我今天操作前有提醒过孩子们身体一节一节要紧紧地连在一起,但是效果比不上叫个孩子上来示范要好。所以出现了有的幼儿没有把两个圆点结合在一起,画得比较凌乱,虽然在操作指导中也有个别提醒过,不过还有的没有改过来。
教学指导反思与收获 篇7
(一)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二)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三)通过对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使学生认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小数的读、写、小数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识小数。
1. 创设超市“社会小调查”情境。多媒体展示:超市调查情境图。
师:昨天,老师去超市购物,看见两个小朋友拿着笔和本子在记录着什么。出于好奇,我就上前询问了一下,原来他们在做“社会小调查”———了解一些商品的价格。我看了看,发现他们是这样记录的———
多媒体展示:两张记录单。
师:看得懂吗?(懂)你更喜欢哪张记录单?说说你的看法。
师:是呀,这两种记录各有所长,不过小女孩的这样记录单更简单、明了、方便,很值得我们研究。
多媒体展示:凸显以“元”为单位的记录单。
2. 初识小数,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5.98、0.85和2.60这三个小数。
师:老师把这些数提了出来,像(5.98、0.85、2.60)这样的数,我们叫做———(小数)。
师: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多媒体展示:小数点变红。
师:“.”叫做小数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小数的知识。
板书:小数的初步认识。
(二)认识小数。
1. 小数读写学习。
(1) 读小数
师:这些小数你会读吗?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师:谁来读一读。
(学生指名读, 再读的同时指导要注意的地方)
多媒体展示:即时展示三个小数的读法。
(2)写小数
师:我们已经会读这些小数了,那这些小数是怎么写的呢?让我们动手来试一试。
板书:5.98元、0.85元、2.60元。
2. 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现实意义建构。
师:谁知道, 这些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分别表示多少钱?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
板书:5元9角8分、0元8角5分、2元6角0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这些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小数点的左边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几分。
3.小练。
师:从大家的发言中,看得出来你们已经懂得用小数表示价格的方法,那我要考考你们了。你能把下面的价格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吗?
多媒体展示:几元几角几分的题目,并适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答案。
4. 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现实意义构建。(1)生活举例
师:通过钢材的研究,小朋友们对价格的小数记法已经很清楚了,那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小数呢?
(学生畅所欲言, 说出自己在哪里见过小数, 老师加以肯定。)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动物界的小数信息, 一起来读一读吧。
多媒体展示:书上第91页的第2题。
师:看来,小数不仅可以表示价格,而且还可以表示身高、体重、速度、路程……生活中的小数真实无处不在!说到身高,你们了解自己的身高吗?想知道李老师的身高吗?(想)我的身高是1米63厘米。
板书:1米63厘米。
师:猜猜李老师的身高1米63厘米,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
师:小朋友们猜得非常准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李老师的身高1米63厘米为什么能用1.63米表示。
(2) 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多媒体展示:标有1—10的米尺。
师:这是一张1米长的尺子,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每份是1米的几分之几?
多媒体展示:1分米长的线段和1分米字样。
师:1分米师1米的几分之几,也就是几分之几米?
师:对了, 1分米是1米的, 也就是米。米写成小数是0.1米。
多媒体展示:1分米=米=0.1米。
多媒体展示:3分米长的线段。
师:这一段是3分米,那3分米等于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呢?
多媒体展示:3分米=米=0.3米。
师: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0.7米吗?上来指一指。
(3) 感知“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师:小朋友们,面对同样的事物,我们只要换个角度,就会有新的发现。
多媒体展示:标有1—100的米尺。
师:现在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的长度是多少?(1厘米)
师: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0.01米)
多媒体展示:1厘米=米=0.01米。
师:3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米)用小数表示呢?(0.03米)
多媒体展示:3厘米=米=0.03米。
师:那18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呢? (0.18米)
板书:18厘米=0.18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结:小数点前面的数表示几米,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多少分米,小数点右边第二位表示厘米。
板书:米、分米、厘米。
5. 巩固小练。
师:现在知道老师的身高1米63厘米为什么能写成1.63米了吗?
多媒体展示:丽丽测量身高的情境。
师:有位小朋友在测量身高,我们去看看。
师:丽丽的身高是1米20厘米,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是多少米?
师:如果有位小朋友的身高是1.42米,那是几米几厘米?(1米42厘米)
做一做:
1元是10角,7角是()元, 还可以写成()元。
1元是100分,7分是()元, 还可以写成()元。
1米是10分米,5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1米是100厘米,55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小数的古今表示法比较: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在我国古代小数是怎么表示的吗?一起来看看。
多媒体展示:P94的古今小数。
师:你觉得用哪种方法表示小数点比较好?
(三)总结延伸。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小数,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师:其实,关于小数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让我们在生活中多观察,挖掘更多关于小数的奥秘吧!
五、教学反思
备这节课,自己总觉得不知道该把教材挖多深,老教材中的这节课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的介绍及小数意义的介绍,而新教材中却把读法和写法给“模糊”了,难度降低了许多。只要求学生会读,没有特别地指导写法,还要求不能脱离现实背景(主要以价格和长度单位)抽象地学小数。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差不多按照教学书中的过程来进行教学,也谈不上什么创意。
课上好后感觉在教学小数的读法、找生活中的小数(课外资料)、小数在价格表示中的含义,这几个环节,学生学得还比较扎实。但在教学长度单位中的小数含义时,设计比较牵强,学生对分数与小数的关系理解也不够透彻,以至于在找一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及后来的两位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时,学生不能讲出。课后想想,是否可以这样设计:把元角分和长度融合在一起,在价格中就安排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教学,然后针对发现的规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长度单位中可以这样,或者为什么应该这样?引起学生的思考,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其利用以前学过的分数知识帮助解释,达到认识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的目的。
在设计时,还针对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安排了相对应的练习。这个练习做过后,对本节课难点的突出,肯定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可时间不够,没来得及做。现在回想一下,也想不起什么地方可省,由于高度集中精神,以至于上课时自己讲了些什么现在也记不得了。
挑战和历练并存,收获与反思同行 篇8
【关键词】资源建设;课程基地;综合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2-0054-02
【作者简介】杨静娟,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江苏常州,213000)教師,江苏省小学综合实践特级教师,高级教师。
一、基地建设基本概况
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建设项目于2013年12月被评为“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本项目建设涉及两个校区,平冈校区为项目学校,双桂坊校区为共建学校,项目简称“2136工程”,即:两室一馆三区六小社团。
平冈校区的建设项目有两室:劳技创新室、数字化学习室;一馆:消防体验馆;三区:安全体验区、培植实践区、“家乡的味道”民俗微街区;六小社团:小布艺社团、小编织社团、小木工社团、小烹饪社团、小卫士社团、小种植社团。
双桂坊校区配套建设的项目有:改造“劳技创新室”、建设“数字化学习室”、新建“课程研发与师训中心”、成立“以名师工作室命名的教师培训基地”。
经过近两年半的努力,项目建设硬件设施与环境改造工程已经完成,目前已经投入使用。软件建设正在逐渐建设与完善之中。为了优质完成建设任务,课程基地软件建设任务已经纳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新三年主动发展规划。
二、基地建设实施策略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学校采取的建设策略主要有:“借力——借东风”策略;“引资——求共赢”策略;“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策略。
1.“借力——借东风”策略。
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常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课程基地建设能有如此快的进展,首先得益于市、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常州市钟楼区政府对此项目予以最大力度的支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拨付了经费,这给予了建设学校极大的支持和鼓励。相关建设部门也给予政策倾斜,工程实施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多开绿灯”,“走绿色通道”,赋予了学校自主建设的一定权限。同时,常州市教育局也做“推手”,在常州市平冈小学举行了“2014年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申报培训会”。在会上,学校对课程建设情况做了专题介绍,既讲经验,也谈方法与策略。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助推了基地建设的速度。当然,学校各方面重视也离不开。校长、副校长、教研组长等均扎实地参与到课程基地的建设中,同时又汇集其他管理者和教师的智慧,多次倾听大家的意见,反复论证,积极推进,有力地助推了课程基地的建设进度。
2.“引资——求共赢”策略。
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光靠项目申报获取的90多万元建设费用是不够的。因此,学校积极争取社会多方支持。首先,学校争取到了常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常州市应急中心、常州市消防支队、常州市“乐当家”服务中心等的大力支持。他们为我们提供了近20万元的资金支持,帮助我们建设完成了“安全体验区”,提供了“研究体验馆”的部分设施设备,如消防支队提供了价值八万元的大型消防逃生体验充气设备,供全校师生体验;常州市应急中心提供了民防安全体验、家居安全体验设施设备及给予学生模拟体验的触屏软件等。同时,他们也给予我们建设建议,让我们原有的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其次,我们争取了常州市民俗文化研究会的支持。他们给我们送来了常州民风民俗的一整套资料,帮助我们把脉现有方案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同时,也积极支持我们在初步建成之后开展一次常州市民俗文化推进会,以扩大基地的辐射影响力。第三,学校争取广告设计公司的支持。通过招投标,学校确定了恢宏公司来进行文化设计与制作。为了切实贯彻学校的意图与办学思想,学校对他们进行了办学理念与办学思想的宣讲与培训,并赠送给他们学校出版的文化专著《学会分享》,让他们能够全方位了解学校。每次的设计都要反复论证,反复修改,努力达成意图。随着一次次的磨合与锤炼,现在所呈现的基地建设项目设计不仅把脉了学校的办学思想,领会了学校的建设意图,而且比较好地体现了我校“人人都是吸纳的树,个个成为分享的源”的价值追求与教育哲学的表达,使项目建设在校园中既有特色,又不突兀,体现了物化环境的和谐。
3.“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策略。
在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2136工程”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易难”问题。我们选择了“先易后难”的策略。
(1)简易容易复杂难。以“两室一馆三区六小社团”来说,相对简单的是“安全体验区”、“培植实践区”、“六小社团”、“劳技创新室”、“数字化学习室”等的建设,因为功能相对单一,且基础设施比较好。而“研究体验馆”、“民俗文化街区”的建设相对复杂,不是简单的买个设施设备能够解决的,它需要渗透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思想、育人理念、价值追求的准确理解,同时又要找到合适的方式呈现理解,相对来说,这方面较前者来说是比较难的。现在虽然工程全部结束,但回想起来,我们觉得,当时我们选择这样的策略应对纷繁复杂的工程还是比较明智的,因为,一方面保证了在工程的进展上不浪费时间,同时也为复杂工程的展开留存了足够斟酌、思考的时间,为整体工程的高质量完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硬件容易软件难。在“2136工程”建设中,既涉及硬件的添置,更涉及软件的开发、利用。相比较而言,作为硬件设施设备的采购、环境文化的布置要容易些,而真正难的,是每个室的“资源整合”“微课程开发”“体验软件”的选择及开发。目前,我们的硬件采购、配置均已完成,软件制作、选择也已开始启动,学校结合相应的一些活动,虽已经积累、制作了部分素材,但离我们建设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接下来我们要重点突破的工作,就是认真组织师生结合研究活动,开展相关软件资源的搜集、整理、开发、制作与利用工作。
(3)环境容易文化难。根据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136工程”的方案,“营造教学环境,打造特色文化”是目标追求。目前,我们正在努力营造教学环境,这一点相对而言容易些。而难的,是特色文化的真正渗透。常州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学校特色文化是分享。我们的课程文化是给学生一段难忘的分享经历。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是让每个孩子在以“经历、体验、探究、实践”为核心要素的实践性体验分享中成长。这样的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在硬件基本到位的基础上,我们将在课程领域、活动领域等全方位打造,真正提升课程品质。
三、基地建设取得成效
教学反思-坚持就有收获(精选) 篇9
现象:下午听李冬娥教授讲“易”眼看世界,主要内容:
一、“易”眼是什么眼,二、什么是周易,三、“周易”看世界,四、“易”眼看世界,五、“易”眼看命运。这么一堂介绍中国古哲学书籍的课,一开始我就听得昏昏欲睡,根本就听不进去。
分析:听不进去的原因有三:一是本来就难理解。周易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内容丰富,有人研究一辈子也预测不了未来。二是没有基础。课前没有做好相关知识的准备与理解。三是没有吃苦学习的意识。喜欢听故事,不喜欢听道理;喜欢形象,不喜欢抽象。
干预:为迅速改变状态,一是进行自我暗示,作为初中数学老师,经常遇到个别因为种种原因连简单的乘除运算都不会的学生,基本上他们听数学就是一窃不通,但他们仍能坚持一节又一节,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想想,我现在只要坚持一节课,一定要挺过来的!二是不服输,在刚开始任教时班上有一个学生叫邓云,作业做得很认真,结果错的多、对的少,但每次做错了都会想办法订正,还经常主动温习以前做过的题目,到期末考试时照样能打90分。我想,他的学习过程一定经历着痛苦,我为什么不能做得和他一样好。
初中生活一个月的收获与反思 篇10
赵乙
47号
进入新的中学已有一个多月了,在这短短的一个月中,我在这里每天都过着不一般的生活,每一天都过得新鲜、有意义,有着许多收获,同样,在这期间,我也有着许多值得我反思的地方。
首先,值得我反思的地方是我的动作。我的动作速度小学里就十分慢,爸爸妈妈说了我几十遍,我仍旧是改不掉这坏习惯,现在上了初中后,我就尝到了许多苦头。早晨,我必须很早起床,才能赶在六点五十前到校,就算这样,还经常是全班倒数几个进教室的。中午打饭还时常得排很长的队。夜自习时,作业虽然能全部做完,但是总是在第三节课时做完的,一直不能做课外拓展,落后别人一步。再过一个月,我一定得改正拖拉这一坏习惯。
其次,是我的学习方法值得改进。小学时,默写生词是老师给我们画好后让我们再背,而初中却不同,老师让我们自己找生词抄了再默,结果我第一次抄生词时没认真抄,默得很差。小学呢,老师给我们布置好许多作业,做完就好了,初中则是老师不会布置太多作业,也不说什么,都不闻不顾了,那些空余时间就都有我们自己安排学习了。我虽然也自主学习了,但还是没那种强烈的意识去做这项工作,仍旧没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我得在下个月努力了。
考试方面我也得加油了。数学方面,我的计算经常要出错,题目时常抄错,有时试卷量多了,我还可能来不及做。我做题得格外小心、仔细了,速度也得提高了。英语上,我的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经常出错,选择题也是。很多都是我没读完整条题目就做题造成的。所以,我得大量练习这类题目,并在做题前认真读完整条题目。语文我得多阅读课外书目,有了更大的阅读面,我才能更好做题。
在这一个月中,我也收获满满。首先是宋老师要求的每天跑三圈操场。我从一开始的来不及按时进教室,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已经可以早到教室了。在新的班集体中,我也认识了许多新的伙伴,并交了一些新朋友,我们相处地十分愉快,互帮互助,团结友爱。
古诗文教学的体会与收获 篇11
一、注重朗读,培养语感
叶圣陶曾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敏锐的感觉。”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佳作,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必要途径,也是培养语感的一种重要方法,而朗读是接受和领悟语言、培养语感最直接、最重要的方式。朗读不等于死记硬背,但也不能只是“蜻蜓点水”式的朗读,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
首先,朗读宜多种方式并举。单一的诵读方式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甚至会导致对古诗文产生厌恶情绪。因此,教师宜采用齐读、范读、分组读、分教色读等多种方式并举。对一些优美篇章,如郦道元的《三峡》、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还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配上背景音乐,更有利于学生体会作品的内涵及感情,从而达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通过多读,充分调动学生感觉、知觉、联想、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从而感受到语言的情味及旨趣。
其次,古诗文朗读还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如,教学《泊船瓜洲》时,从“一水间”“只”“数重山”等词语,体会出靠家近——应该还,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胸中无限情;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唱;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让学生体会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以及浓烈的思乡之情。
再次,营造诵读氛围。由于古诗文比现代文难朗读,所以,很多学生认为诵读文言文是件苦差事,提不起兴趣,采用的方法往往是死记硬背。在古诗教学中,要让学生注意古诗朗读的基本技巧,如,停顿、重音、语速等明确相对应的符号,如停顿“/”,重音“·”,延长用“——”等。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孩子们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通过对古诗不断深入的理解,让学生动手动口,给古诗加上各种朗读符号,自己练读,再同学间互读,接着全班试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音韵节奏,领略是的音乐美,并发挥想象感受诗的意境。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练习朗读,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朗读水平,还能加深他们对诗的内容的理解。
最后,还可以经常举行古诗文朗诵会,并对朗读较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对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扶植。还可以采用“比一比,看谁背得快”“比一比,看谁背得多”的形式进行比赛,以赛促读。此外,教师也可以加入到诵读的行列,师生齐背,同甘共苦。上述方法,既为学生创造轻松的诵读环境,又让学生体会到诵读的快乐。
二、反复吟咏,从感性意象到达理性领悟
学习古诗必须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首先要使学生对诗歌充分感知,通过诵读,在头脑中想象,逐步形成诗歌所表达的整体形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道理就在于此。感知阶段过后,则要使情景完美统一,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上升到对诗歌的理性认识。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兼及写景与记事两个方面,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十句重在送别,但送别又始终不脱离雪景。全诗用了四个“雪”字:送别前的雪,饯行时的雪,送别时的雪,送别后的雪。一幅幅鲜明的画面,犹如电影的远镜头、中镜头、特写镜头,交替使用,错综多变,波澜起伏,点染出塞外风光的绮丽,为读者熔铸了美好的意境。为了启发学生想象,不妨设计如下提问:“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一下子抓住了什么特点?一个“卷”字刻画了什么景象?一个“折”字使我们看到了什么情景?一个“即”字则又道出诗人怎样的心情?一连串的问题,打开了学生想象的翅膀,使他们看到了一幅边地漫天大雪的壮丽景象……通过这些形象,感性认识就由此及彼上升到了理性认识。教师可根据诗中的“胡裘”“锦衾”“角弓”“铁衣”皆军幕中实有事物,展开提问:诗中是通过胡裘、锦衾这些高级御寒品似乎失去防寒作用,角弓被冻硬以至无法控制,都护的铁衣冷得难以着身来表现边地的奇寒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说明了什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诗中的描写加以补充扩展,渐入诗的意境,从对自然景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悟出哲理。
三、新知与旧知相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以前所学的古诗文大多印象不深,背诵不出来,即使能背诵出来的,也寥寥无几,远未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要改变这一局面,教师除了督促学生多诵读,培养诵读的习惯外,还应采用新知与舊知相结合的方法。即在教学过程中,把一些题材相似的古诗文或同一作者的作品联系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推及其他。如,在教学《三峡》时,便可结合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以旧带新,学生背诵这首诗的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又如,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可以让学生背诵以前学过的一些送别诗,做到“温故而知新”。
四、适当拓展延伸
在古诗文的教学中,适当地由课内拓展延伸到课外,力求“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如,教学《扁鹊见蔡桓公》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韩非子》中的“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像这样短小精悍而又富于启发的文言短文,只要对个别不易理解的词句作注释,学生便能理解其中大意。又如,教学陶渊明的《饮酒》一诗,可引导学生阅读《归田园居》一诗,再将两首诗进行比较、归纳,作者鄙视名利、安贫乐道的品德及操守便体现了出来。学生一旦读懂这些古诗文的原始“版本”,自然就对古诗文阅读产生兴趣,便会为之付出努力,那么古诗文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还要培养学生摘抄引用的习惯,把课内外的一些名言佳句摘抄下来。学生在摘抄及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积累,这些名言佳句一旦牢固储存在记忆仓库里,并能随时提取运用,将会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王东明.引领孩子踏上古诗文诵读之路[J].考试周刊,2008(9).
【教学指导反思与收获】推荐阅读:
《努力才会有收获》教学反思10-16
半天收获一箩筐数学教学反思07-08
读书指导课案例与反思11-23
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的反思05-08
课外阅读指导课《Golden House》教学反思09-27
作文教学与指导05-14
教学设计与指导06-02
阅读教学与朗读指导08-13
文本教学与写作指导09-13
作文指导与作文教学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