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阅读质量论文

2024-09-09

提高学生阅读质量论文(精选12篇)

提高学生阅读质量论文 篇1

素质教育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质量

何长波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茄子河区龙阳中学)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在素质教育下,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我们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阅读教学的价值,要确保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借助问题情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进而在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能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阅读《安塞腰鼓》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质量,也为了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我选择了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首先,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文本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2)“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在文章中起着怎样的.作用?(3)“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思考贫困的农民哪里来的这么强大的力气?……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并借助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来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磅礴,进而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确保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实施对比阅读,锻炼阅读鉴赏能力

所谓的对比阅读就是要将两篇或者是两篇以上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阅读,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而且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以及语文素养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对比阅读的价值,同时,也确保学生在文本的阅读中陶冶情操、拓展视野。

例如,在语文教学时,我们可以将《中国石拱桥》与《桥之美》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对比两者的异同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中国桥梁建筑的伟大成就,进而也为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做出相应的贡献。而且这样的对比阅读还有助于学生对文本鉴赏能力的提高,进而确保学生在自主对比中找到阅读的兴趣,进而也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促使学生在高质量的阅读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同时,也为学生健康的成长做好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李金丽。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和作文的教学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36)。

编辑 董慧红

提高学生阅读质量论文 篇2

阅读, 就是以书面材料为对象、以信息获取为目的的过程。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是当代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大课题。但是, 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此目的呢?南宋诗人陆游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一语道破了实践的重要性。这里所说的实践, 也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人的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能力, 学生的阅读能力, 也只有在学生的自身阅读实践中才能逐步形成。以前的初、高中教材, 课文分为讲读课文 (占总数的43%) , 课内、课外自读课文 (占总数的57%) ;而现行新编的高中教材必修部分讲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比例各占50%, 选修部分有大量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 另外还有一些推介书目。新、旧版本教材的共同点就在于:要求学生自读的课文, 内容多、所占比例大。这正是为了给学生的自读实践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 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创造充裕的条件。然而, 不少语文教师却无视教材的这一结构, 对自读课文均一课不漏地细细讲授, 他们没有意识到正是这种善意的辛劳与过多的讲授, 挤掉了学生自读实践的机会, 削弱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与提高。要想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就必须根据讲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内容、特点、要求作详略讲授的处理, 按照先由教师“牵着走”, 再由教师“扶着走”, 最后让学生“放开胆子自己试着走”的教学过程, 循环往复, 使学生养成较强的阅读能力, 以达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与局部品读相结合

学习语文, 既要广泛涉猎, 又要精读细研。现代阅读教学论研究专家刘守立先生曾指出:“阅读心理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认识的心理活动的过程, 即浏览语言文字、形成整体印象, 然后揣摩文章的谋篇布局, 遣词造句, 最后再回到文章整体上去, 获得发展了的整体印象。”这段话说明了语文阅读教学首先必须有一个整体感知的过程,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学习文章的语言, 进一步理解课文, 对课文进行局部品读, 最后上升到对整篇课文的把握和领悟。这样, 也就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即“整体———部分——整体”这样一个认识过程。比如我们阅读《红楼梦》这部小说, 首先必须弄清楚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关系, 进而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典型环境, 然后才有可能读懂、乃至研究《红楼梦》。

品读文章, 是一种较为高级的阅读, 即边读边细细品味, 揣摩作品的意境、文笔, 分析语言运用, 理解词语, 体味语境, 形成语感。有时可以通过比较对照, 想象、联想, 朗读、诵读等方法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提高鉴赏文章的能力, 达到“积累、感悟、熏陶”的目的。

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能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学识的高低、事业的成败。良好的阅读习惯既包括读书态度方面的, 又包括读书技巧方面的。从目前中学生的现状来看, 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 就是要有恒心, 有毅力。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成功的第一块基石。然而, 中学生年纪较小, 情绪波动较大, 对阅读实践的热爱往往不能持久, 兴趣常常不能稳固。“持之以恒”, 一要始终对自读实践保持浓厚的兴趣, 始终坚持聚精会神地阅读;二要坚持利用工具书, 以此析疑解惑, 使获得的知识准确、清晰而牢靠;三要坚持写读书笔记或读书批注。

四、着力于抓好“三步阅读式”教学

古有“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的道理。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应首屈一指。因为通过阅读容易使认字识词、分析归纳、推理判断、联想认识、欣赏鉴别等一系列活动过程融为一体, 所以听说读写都要以阅读为基础。实施三步阅读式教学, 能使学生循序渐进, 获得知识和技巧。

第一步是课前预习阅读。它是一种感性认识过程, 不仅因为通过预习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实际, 确定教的起点和进度, 收到有的放矢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通过预习能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如阅读鲁迅先生的《故乡》一文, 预习时初步掌握线索 (以“我”回故乡的见闻为线索组织材料) , 结构 (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 两个人物形象 (闰土、杨二嫂前后变化及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 再通过课堂点拨、置疑, 对文章的理解便迎刃而解了。叶圣陶先生把课前阅读誉为“训练阅读的重要阶段”, 如果少了这一步, 光靠老师照本宣科包讲到底, 会导致学生昏昏欲睡,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第二步是课堂阅读。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这一步, 教师应了解学生预习得怎样, 可抽读中、差生, 即可得出预习效果, 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可导读讲解, 点拨启发。

第三步是课后阅读。这一步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除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外, 我们还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师生都要接受双向检验。古代鲁班学艺时, 师傅并不教他如何做, 而是先让他练好推、刨、砍的基本功后, 点拨要领, 然后让他拆去一幢宫殿模型, 再让他把宫殿复原。孟子云:“大匠予人规矩, 不予巧。”可见, 要培养学生四种能力, 关键在于阅读“练”。

三步阅读教学法, 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能力, 更重要的是把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位置摆正了。其效果是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增强了四种能力的培养。

古语曰:“授人以鱼, 供一餐之用;授人以渔, 则享用不尽。”因此, 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只要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并授之以法, 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 就一定能收到“师逸而功倍”的最佳效果。

提高学生阅读质量论文 篇3

【关键词】阅读期待 阅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84-01

教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是通过制造悬念,引导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兴趣这位最好的“老师”自然会督促学生进行探索和学习。这样,会保证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接触到一个词汇时,会对这个词汇进行理解,提出疑惑,进行设想。这一系列行为,使得阅读活动更加自主的进行。但是,学生对词汇处理兴趣的有无以及不同,就在不同程度上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产生影响。因此,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阅读期待”提高阅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一、适当的煽情

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阿莫纳什维利曾说过,衡量教师好坏的一条重要标准是你的学生是否有阅读的愿望。通俗的说,若一位教师的大部分学生不乐意阅读,那么他就不是一个好教师;若是他的大部分学生乐意阅读,那么他就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将自己的情感付诸于文章,充分利用自己的热情,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阅读就是发现美的过程,若这个过程缺少发现的兴趣,阅读就会毫无趣味。教师的适当煽情能够激发学生的发现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的深刻思考,使得学生更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学习中。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首先教师自己要对文章深层次的剖析,透彻的熟悉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文章的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正确的把握文章情感,分析人物心理,适当的引导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满激情,将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充分的融入授课过程中,一点一滴的渗入教学过程,尽可能多的调动起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积极性。在无形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引起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当然,教师应该注意凡事皆要讲究适度原则。因此,教师在煽情时也要注意,不要情感泛滥,要将自己最真挚的情感、最深刻的理解表现出来。这样,才最能打动学生,达到预期目的。

二、“寓情于文”

学生唯有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中,一点一点的咀嚼文章,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与作者达成契合。教师在授课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激发情感。学生的情感启动需要外力的推动,比如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等等,这些都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其产生期待,着迷于故事的起承转合,使学生初步产生了“阅读期待”。

其次,紧扣情感。学生容易对各种各样的事物产生兴趣,其情感处在在不断地变化中,情感在产生之后,可以稳定发展,也可以淡化消失。所以,教师在激发学生情感后,要进一步加紧其情感的巩固,牢牢地把握学生的情感发展状况。只有教师紧紧扣住学生的情感发展,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感受,学生的情感才能不断地发展。

再者,推动情感。学生产生情感后,不断发展,情感会大大高涨。教师应该积极留意学生的表情、声调、动作等,把握学生的情感走向,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的精彩片段,将学生的情感推动至高潮。

最后,抒发情感。在上一步中,学生的情绪达到高潮。此刻,他们迫切的想要将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学生们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学生的情感更加鲜明。不同的情感在学生之间相互碰撞,必定会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文章情感的把握。

三、允许存异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时,学生对文章的情感肯定多种多样。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经历不同的事情,因此对同一文章的阅读期待必定会有鲜明的个人色彩。每一位同学都会有自己切入的点,教师应该注意尊重每位同学的情感,对每位学生的情感耐心引导,予以肯定。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学生的积极性不被磨灭。

教师还应注意抓住不同学生的特殊性,因材施教。学生的经历、背景、性格等存在着诸多差异,仅用同一种方法无疑是错误的选择。教师在授课时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敢于抒发情感、表达见解,使每位学生都极大限度地激发潜能。

当然,授课中采取“阅读期待”的方法仅仅是一个开始,还在尝试阶段,教师应该在授课过程中应该积极总结,根据成效,不断改进自己的授课方法,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使“阅读期待”更好地服务于学生阅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赖国毅.弹拨审美心弦提高阅读质量[J].云南教育,2006.

提高学生阅读质量论文 篇4

开始认真读书,十八岁应该是一个起点。刚脱离学校走进社会,在为人处世上,心理上碰到了一系列问题,不适应。这应该说是那个年龄段的人所有的“通病”。反观自市,主要是源于一个字:空,头脑空空,两手空空。对此自己也感到很苦恼,但现在回想起来却很值得我庆幸:一个“空”字就找出了自

身素质的缺陷所在,并且急于想改变自己,而且在确立起目标开始就没走弯路,没跑冤枉路,而是走了一条捷径:读书。当时针对自己心理上的问题“恶补”了许多心理学及为人处世的书籍,除此以外,还让自己在空余时间阅读手头所有的文字作品。边吃午饭边读新闻和文摘;开着一些“无油无盐”的会议时悄悄地背唐诗宋词;下班后常去泡书店,有时站着就把一本与自己投缘的书读个大概;星期天常带着一瓶水到图书馆去浏览报刊杂志;每晚临睡前躺在床上读闲情小品。更多的时候,在台灯下坐得笔直,在自己新买的一本本书上作着标记、眉批和笔记,两三个傍晚就将一本厚厚的书读成几页笔记本纸。时间一长,单位里的一些大妈大嫂当面背后夸我:“瞧小伙子多有上进心,真有毅力,整天就是看书。”话也不全对,有毅力是假的,而应该说兴趣是人最好的老师。有一位先贤说过:“读书,是将生命中寂聊的岁月变成巨大的享受时光。”白天劳作再辛苦,在人群中头脑再烦乱,静下来一册书在手,头脑中就会变得一片清凉。一直到现在干旅游工作,有时一连许多天做接待任务,周旋在各色人等之中,读书时间少了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许多,但我最神往的还是在简陋的单身宿舍里度过的几年美好的时光--虽是简陋,但拥有心灵最难能可贵的宁静,拥有思想最真最大的自由。有时候,人对幸福生活的体验,需求其实是很简单的;冬日夜里,吃过晚饭,早早洗漱过,爬上我的架子床,钻进被窝里,床虽窄,但书、磁带、录音机却占了三分之一。扭亮自制的简陋的吊灯,抽出一本书,按昨天折好的页码继续读下去,枕边收录机音乐不断轻声缭绕(顺便说一句,读书的副产品是将我培养成一位古典音乐“发烧友”),使寂静的读书生涯变得有声有色。读到夜深人困,又将书折上页码,闭上眼睛,听万籁俱寂中,猫发出婴儿般的叫声站在屋脊上掀瓦片,老鼠在顶棚天花板上奔忙。屋外幽深的小巷里,手电光在一闪一闪的,有“城市猎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拎着一支鸟枪,打老鼠。一切声响都变得非常朦胧,而屋檐下的雨滴声却异常清脆,夜风吹着电线也异常尖利。黑暗中放一曲长笛曲《黑森林》或是黑管演奏的《旷野的风》,想一想那些此时还在为生计奔波的人,那些无家可归者,心里就感到一种暖融融的现世的满足。对此情此景,我写过一篇自己的《陋室铭》。

天道酬勤,经过我不懈的努力,我自修完相关课程,随后又考进旅行社,开始了我的导游生涯。

“而今迈步从头起”的我仍像几年前刚步入社会一样,再一次冷静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我现在是站在一个新的平台,新的起点上,要做一个优秀的导游,要不仅仅满足于说一些:“这条河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洞里有一位老神仙在种着石笋、石南瓜”,以至于讲一些“段子”,逗游客开心,挖空心思诱游客购物。在市场经济中各行各业的竞争都相当激烈,而最终胜出的大赢家一定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人。为了进一步充实自己,也为了实现以前的一个梦想,我借工作之便,开始了自费游天下的行程。

在港澳回归后,我自费到号称“东方之珠、东方赌城”去考察;在周庄、绍兴,我在乌蓬船悠长的浆声中品味“杏花春雨江南”;沿长江顺流而下听猿啼三峡,人歌五湖;在长江入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海口惊叹大江瀚海沉雄的落日;在新疆蓝色宁静的玛纳斯湖畔沉思冥想;在北京,专途去拜谒一代文学宗师曹雪芹的故居;……乘国际列车跨过十里冰封的俄罗斯原野,在圣彼得堡参观这座彼得大帝宝剑庇护下的英雄而苦难的城市;在音乐之都维也纳感受那充满花香和音符的空气;在巴黎参观卢浮宫,赛纳河畔的咖啡座上探询雨果、大仲马、莫泊桑、巴尔扎克等伟大作家的遗迹;在罗马仰望残缺的大理石建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多少人秉持的终生愿望。摆在我面前的有两本书,一本是文字,是千百年中一切人类先贤智慧的忠实记录者,另一本是天地,这本书是最直观的,超文字的,亿万年中人类及大自然的巨笔将一切文明遗产镌刻在这本巨书上。“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也不言,因为我感觉到自己身处其中的渺小,我在这两部巨著中无言地行走,用自己的思想对照两本巨著互为印证,甘做一个虔诚的朝圣者,向他们顶礼膜拜--用我的全部生命在我的有生之后。

提高学生阅读质量论文 篇5

四年级 柴艳

【内容摘要】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现在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所以,必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给予科学指导,提高课外阅读的质与量,并传授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书,同时积极评价,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并坚持经常读。

【关键词】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质量 关键 兴趣 指导 方法 评价 【正文】

众所周知,阅读题和作文在小学语文试卷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但小学语文试卷中的阅读题和作文通常大量失分,显而易见地暴露出了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究其原委,不是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而是我们平时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忽视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才造成了今天的这种状况。为此,突破了阅读和作文的教学质量,语文教学质量将大幅度提高。然而,课外阅读与阅读和作文的教学质量密切相关,抓好课外阅读可以对阅读题和作文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根据我个人二十年来在小学教语文的的经验,认为加强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次,我们年级也做了一培养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小课题。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

成。在家中,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榜样,家长很少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学校也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这一观念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 课外阅读脱节。另外,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也很狭窄,一说要买课外书,大部分的家长、学生买的是优秀作文集。学生课外阅读很少及古今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等。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便完事。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

那么,该怎样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呢?

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喜爱课外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课外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⒉ 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阅读。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

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因为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由于小学生关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学生容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他们才会对书感兴趣。

⒊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洗耳恭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道来,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巳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科学地推荐出相关的课外读物。

三、给予科学指导,提高课外阅读的质与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古人告诫我们多读书的益处。在平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要求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组织安排一些文学业余活动,让各年级的小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总量。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以讲一些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积累一些原始素材。到了三年级,让学生逐步接触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巴金等文学大师的短篇文章,并在班级中开展一些相应的文学活动,可以形式多样,内容自行设计,包括叙述故事情节,说感受,讨论问题等,加强学生对内容的记忆。高年级的学生,要求适当高一点,让其慢慢接触一些中国现代和古代的文学名著以及外国文学经典名著,为以后学生持续阅读打好基础。我们让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在于让其汲取更多的文学养分,而不是去增加学生学习以外的负担,并且目前,书市的书籍,鱼龙混杂,教师和家长要密切配合(可以致家长一封信),科学地指导学生选择那些适合自己年龄特点和身心健康的书籍来读,以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质与量。

因此:(1)要求学生有目的、有选择的读书。由于小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使得他们辨别事非的能力有限,在要求阅读时,要加以正确引导,不然学生凡是厚一点的书就看,看不懂的书也看,不该看的书也拿起来看,反正是老师要求让看。这样既加重了学生地负担,不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而且效果也不会好的。(2)让学生从开始读书便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每个学生都用一本专用的笔记本,在平时阅读中将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优美的修辞,好的用词„„可以摘录下来,在空闲时可以拿出来琢磨琢磨,以加深记忆,循序渐进,阅读中积累一些原始的东西。引导学生写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之类的,加强对内容的理解,也可以帮助学生恢复记忆。

四、传授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餐饭之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根据不同题材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度、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得读,一句一句的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就是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为了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以后,三种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竹子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的“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五、积极评价,让学生坚持课外阅读。

完善阅读能力的评价机制。学校要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时时感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要积极引导,适时激励把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调动起来。

⒈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周一国旗下讲话”、“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故事比赛”、“童话表演”、“文艺节目表演”、“小小读书讨论会”、“课本剧比赛”、“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读书手抄报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

提高学生阅读质量论文 篇6

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前所未有地提出“课外阅读”的重要地位。其中还明确规定了课外阅读的量:小学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这就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很高的要求。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觉得应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才能达到最终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积极主动去阅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弄清楚学生想要读什么。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为了完成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要求的阅读量,采取了很多措施。如规定每天读什么书,要求学生读了课外书后,填读书卡,摘抄很多优美词句,写读书笔记等。但教师往往容易忽略的是教师布置的阅读篇目是不是学生喜欢的,而且这样多的阅读作业,让学生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崔峦曾说过:“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对对阅读材料的认识及最后的结论更为重要。”因此,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阅读量的要求前必须先了解学生读阅读内容的要求。只有符合儿童心理的读物,才能真正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使他们在如饥似渴的阅读中增长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崔峦曾说过:“学生的阅读乐趣比对阅读材料的认识及最后结论更为重要”。因此,语文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阅读量的要求之前,必须首先了解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需求,这是提高阅读质量的前提。

那什么样的读物才是学生喜欢的呢?应该说,学生的阅读兴趣随年龄的变化、知识的增长 和阅历的增长而有所不同。如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他们不仅生活在现实世界,还生活在童话世界里,他们大多喜欢阅读能够引发他们美好想象的童话类作品。而中高年级学生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长,喜欢的阅读的作品类型不断丰富并呈现个性化倾向,有的甚至可以读懂部分中外名著或比较深奥的作品。如果教师不认真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尊重学生的阅读 需求,只是一厢情愿地把自己以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学生,那么难免会引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反感和排斥。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一个教师连学生自己选择课外读物内容的权利都试图剥夺的话,那么很难说这个教师在教学中能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就不能向学生推荐号的读物,因为我们有责任作学生阅读的引路人,而不是让他们在茫茫书海中去瞎撞。但是这种引领不是强加,如果把阅读比作采摘果实的话,那么我们是要引领学生避开那些有毒的或者他们根本无法摘到的果子,而走向那些成熟味美的果子。但是他们摘到的是苹果还是梨子,我们就大可让他们自由选择而不必去强求。

我们除了了解与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因为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正处于可塑性极强的阶段,他们的兴趣爱好在这个时期最容易受到人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利用好这个时期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1、加强课内指导,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旺盛,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学的或正在学的知识,引导学生从横向上和纵向上扩展阅读,借机点然他们求知欲望,使其既可巩固知识,又可进一步延伸拓展知识,使他们真正“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学习了台湾作家林海音的文章《迟到》,然后我给学生念她的小说《爸爸的花儿落了》,学生很感兴趣。趁机我问孩子们,你们还想读林海音的作品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非常想了解这位作家的事情,很快就在课外找到了她的小说《童年 冬阳

骆驼》,有的还找来了《城南旧事》,在班上传阅。真是让我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都是兴趣使然。

2、开展课外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对小学生而言,最喜欢也是最易被他们接受的莫过于多姿多彩的活动。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可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使他们享受收获与进步的喜悦。比如,每隔一段时间,在班上开展一次交流会,学生可把自己最近读的书讲给其他2学生听,可讲书中内容,可讲精彩片段,可朗诵,可谈心得体会。形式不限,学生畅所欲言。还可办手抄报,自制手鉴,演课本剧,知识擂台......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兴趣盎然,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

3、尊重学生个性,刺激阅读兴趣。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阅读特点,作为引导者的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固有思维,死板经验,以“推荐”为名,将自己的阅读个性强加给学生。应注重学生阅读资源的丰富与更新。如,现代作家杨红樱的小说和童话就很受现在的小学生欢迎,不少小学生都看她的小说》淘气包马小跳》、《五.三班的坏小子》等。又如,《夏洛的网》、《窗边的小豆豆》、《草房子》、《苏菲的杰作》这些现代气息很浓,贴近小学生生活,体现时代特色,所以小学生喜欢看。作为教师,首先要跟上时代,随时了解学生喜欢看什么书。其次,要尊重学生个性,做好一个正确的引导者,引导孩子正确理解看待书中的人物。这样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提高了。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 篇7

关键词:课文阅读质量,用“心”阅读,工具书,时间,指导课

阅读是人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学生学好所有课程的基础。阅读时,学生的原有知识同文章中承载的信息相互作用,建构文章的意义模式,这本身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普遍存在着囫囵吞枣、贪多求快的问题,使我们的课外阅读成了读了,就忘了;读了,说不清;读了,写不明等情况,个别学生的课外阅读收效甚微。下面将对这种现状进行探析。

一、教会学生用“心”阅读

小学生阅读与成人阅读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成人的阅读主要是为了获取社会生活的信息。小学生正处于学语言、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他们通过自主阅读活动,除了获取信息外,也是一个学习过程、思维过程。要引导学生变“眼读”为“心读”。

要用慧眼去捕捉,用心灵去感受,用生命去体验,咀嚼品味作品的思想内涵、人文魅力和出色的文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指导学生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读书与社会实践结合,这样, 学生的每次阅读都会有所收获。

二、合理运用工具书阅读

课外阅读与课文学习的不同,对于一些并不影响你继续阅读的字词,学生可以通过猜测跳读,或者联系上下文、看书中插图的方式来理解字词的意思。

如:《青铜葵花》中“不少新房,是用麦秸盖的顶,此时,那麦秸一根根皆如金丝,在阳光下闪动着令人眩晕的光芒。”学生在读到这一句时,对“秸”字不认识,但知道小麦是一种庄稼,能够猜测出“麦秸”是小麦植株的一部分,类似小麦秆,再联系下文“那麦秸一根根皆如金丝”验证了自己的猜测。像这样的字词,在阅读的过程中联系上下文读两遍能够理解的,就没有必要查词典,这样可以加快阅读速度。但有一些则不然,如果你不理解词意会影响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这还是有必要去查找词典的。如报纸上的一条新闻:“美国对别国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却讳莫如深。”“讳莫如深”这个成语虽然你查了词典还需要还原到文中去理解,反复读几遍才能理解得清楚,这时, 就需要慢下来去思考。还可以把词分别记下来,阅读后再去查词典。

当然,工具书不仅包括字词典,还有鉴赏辞典、百科全书、语法知识手册、年鉴、名录、地图等,这些工具书在小学阶段也都会有所涉猎,在适当的时候要指导学生学会使用。

三、适当固定课外阅读时间

固定课外阅读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比如,学生在校的集中阅读时间可以是早晨上课前及早读课,或是下午的课外阅读时间,每班学生在学校规定集中阅读时间内,都要有一名教师在班内伴读,帮助学生解疑释难,维持阅读秩序。为了扩展读书空间,学校最好在学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学生家长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学校的阅读计划,要求家长为学生创设优良的读书环境。通过学校与家庭的一般化的运作,学生有书可读,天天可读, 阅读习惯才能逐步得到培养。

四、合理开设阅读指导课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阅读时的盲目性、随意性,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一些常用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周或每两周必须从语文课中挤出一节作为课外阅读指导课。

阅读指导课一般要做:

(一)推荐优秀读物

根据学生阅读能力和基础,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

(二)读书方法指导

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因此,应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指导内容包括: 怎样选择书籍,怎样阅读一本书,如何做内容摘要,怎样在书上批注,怎样写读书笔记、读后感,利用“阅读参考资料”阅读,从而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要指导学生做“读书卡”。在阅读中,见到特别欣赏的语言片断,有了临时触发的感想,都应记录下来,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效率。

(三)优秀读物欣赏

让学生把阅读的书籍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部分通过表情朗读、配乐朗诵、背诵片断、格言及表演等方式表达出来,使大家在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如果我们的语文老师能够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就激发起孩子们读书的兴趣和热情,使之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孩子们都学会读书,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那将是我们语文老师最大的欣慰。

提高学生阅读质量论文 篇8

关键词:创设情境;情感体验;阅读;教学质量

课堂上,老师总希望看到学生由始至终都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中,课堂教学要有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成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文中的人物共鸣,与作者的情感同磁共振。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呢?

一、创设情境,在情境中体验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把教学内容演变成具体、可感知的情境,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具有文本、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的特点,能够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以强大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使学生身临其境,顺利投入教学情境中。因此,只有全身心投入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使生命获得真切的体验。

2.运用语言创设情境

教师可以用符合情境的、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事件发生的场景,叙述事情的经过,勾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等,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产生深刻的体验。例如,《假如》这课第一节的教学,为了让学生体会小树遭受寒风袭击的情景,我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听老师轻轻地叙述:“冬天来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刮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冻得……瑟瑟发抖。”在教师的叙述中,学生如身临其境,不由自主地表演着,通过换位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产生要帮助小树的强烈愿望。教师运用语言创设情境,学生披文入情,从而引发学生对小树的关心、同情。这样和作者的情感也产生共鸣,自然产生想用马良的神笔来帮助小树的美好心愿。

二、重视朗读,在自读自悟中体验

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悟文本,深入文本。在教《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时,可以这样进行:

师:是啊,太阳火辣辣的,小鱼就要被活活地蒸干了。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很痛苦,很难过。

生:他们想回家。

师:孩子们,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这次就请你读出他们痛苦、难过、非常想回家的感情,先自己读自己的。

师:谁来读?(师指名读)

生:“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就会干死。”

师:我听出了一些痛苦。谁还想读?(生再读这句话)

师:痛苦加深了!谁还能再痛苦些?

……

(生配乐朗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先引导学生从感知性的朗读开始,进而让学生想象小鱼的痛苦,再让学生以多种形式读,反复读,学生通过朗读时语气的选择、语速的变更、语调的起伏、语音的高低变化等,就能在读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

三、拓展文本,在补白想象中体验

文本中包含着许多意义空白,给学生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拓展文本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对文本进行改编,二是对文本进行续写。例如,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时可以让学生加上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改编成一篇记叙文。不管是改编还是续写都是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拓展,既可以深化学生对原文文本的理解,又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只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用一切情感因素,才能打开学生的情感闸门,活跃其情感因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语言与情感共生,文心与人心交融。也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国栋.阅读教学的理论困境.语文教学通讯,2007(5).

[2]郝毅.探析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科教文汇,2007(1).

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素质 篇9

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素质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课外阅读既能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义能促进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吸收.同时,学生在人量的课外阅读中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认识许多文字,提高了识字能力,从而更激发了阅读的兴趣.那么,对中、低年级学生应如何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素质,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昵?

作 者:陆楷杰 作者单位:启东市第一实验小学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英文刊名:ZHONGGUO BAOZHUANG KEJI BOLAN年,卷(期):“”(8)分类号:G252.17关键词:

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课学习效率 篇10

——浅谈高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把“传道”摆在首位,可见它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道”即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规律,才能事半功倍,学有所成。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充分认识到这点,把“道”放在教学的首位。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我们往往注重“教”而忽视“学”。古人云“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看来掌握正确方法比所得到的东西更重要,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学到想学的东西,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我觉得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尤为重要。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并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从而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如果单纯依靠课本中提供的知识,很难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和束缚其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做的工作。

一、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不是天生的特质,而是环境的产物。”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首先应在班级营造出多读书、读好书的读书氛围,在学生中形成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学习热潮,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新学期开学,教师可围绕“读书”主题,利用各班的学习园地、队角、知识窗等,开辟读书阵地,宣传读书活动的重要意义,调动学生参加课外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如:在教室里张贴学生自己书写的“和好书交朋友,你就如同一位伟人在交谈”的条幅;在名人画像旁加注学生喜爱的读书名言;在队角里悬挂班级“读书状元”的照片及简介;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学生们的读书体会、摘录的精彩片断等,提高大家对参加课外阅读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为调动全体学生参加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还应把读书活动与各种竞赛活动结合起来,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一些读书、演讲、书评和自办报比赛活动,使他们在课外阅读中体验读书的愉快,在竞赛活动中体验读书的乐趣。如:当学生们学习了课文——唐朝诗人李贺的诗《马》之后,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广泛收集李贺的其他有关写马的诗,并在中队里举行一次赛诗会,这样不仅会扩大和丰富学生对诗人李贺的了解,而且丰富了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的阅读和认识。

二、加强阅读指导,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

要使学生在茫茫书海中挑选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导。学生的摹仿力较强,他们常常会对课文中出现的文章类型、文章内容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因此,在选择课外书籍,特别是文学作品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加大与语文课文相关的书目,或与作文教学的需要结合起来。如:在开学初,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与课本相配套的课外阅读书目和要求,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期中后期,教师可围绕教学某一单元的训练重点,引导学 生阅读相关书籍,并邀请有关专家或作者,举行读书专题讲座,或举行小型报告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著,增加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重视阅读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科学地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不仅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重视读前指导。读前指导的目的在于通过反复的、经常性的指导,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方式。教师可根据课外阅读的计划,把阅读内容告诉学生,然后提出明确的要求,提示读书的方法,并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实行因材施教,以调动他们阅读的自觉性。第二重视阅读后的交流讨论。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教师可指导学生练习写读书笔记,以巩固阅读成果。读书笔记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摘录式。摘录书中的主要内容、精彩片断、优美词句等;一种是提纲式。根据文中内容编列提纲;一种是体会式。根据文章内容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评论文中的人、物、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举办一些读书笔记交流会、课外阅读朗诵会等,按照课外阅读提出的要求进行交流,利用学校的各种媒体,宣传学生阅读书刊的成果或经验,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抓住和利用学生阅读后产生的思想闪光点,借此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书是知识的源泉。只有当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课外阅读的时候,他们才会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只有当学生体验到课外阅读的乐趣时,他们才会对阅读产生积极性;只有当课外阅读成为一种乐事、趣事时,他们的学习才会由被动转为主动。班级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目的就是要提高 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课学习效率

——浅谈高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质量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质量;复述活动;讨论活动;解读;多媒体

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借助恰当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进而,使学生在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中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种活动入手对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进行论述。

一、复述活动的组织

复述活动是指将阅读的内容进行整理,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切记复述活动不是文本背诵,也不是简单地用一两句话概括中心思想,而是,要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表述出来,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而且,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地组织复述活动,要鼓励学生将自己阅读的文本,以故事的形式讲述给其他学生,这样不仅能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也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阅读《夜莺的歌声》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在基本内容讲完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复述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在复述活动时,我引导学生分别以“小孩子”“军官”两个角度进行复述。这样的锻炼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又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复述课外的文本,也就是说,以“讲故事”的形式将自己平时喜欢的文本在阅读课上讲述给其他学生,并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理由。比如,有学生讲述了《王尔德童话》《小公主》《秘密花园》《长袜子皮皮》《父与子》等等,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互相“复述”的过程中拓展知识面,丰富学生的大脑储备,而且,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讨论活动的开展

讨论活动在阅读教学中的开展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掌握文本的中心思想,提高阅读质量,同时,也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我会先引导学生明确一些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这样一来能够减少学生阅读的盲目性,二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例如,在阅读《文成公主进藏》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也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在阅读之前,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唐王向使者提出的第一个考验是什么?使者是怎样应对的?(2)唐王向使者提出的第二个考验是什么?使者又是如何解决的?(3)文成公主在进藏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在明确问题之后,进行自主阅读,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对最大化实现教学目标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而,也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重点句子的解读

句子解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质量,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展现文本价值,提高阅读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在文本阅读中,我们要组织学生对一些句子进行多角度的解读、思考,进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

例如,在阅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也为了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在学生阅读时,我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一些句子进行解读,如,“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等句子进行解读,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而且,对学生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借助多媒体阅读

借助多媒体进行阅读教学是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找到阅读的乐趣,进而,也为学生阅读质量的提高渲染好氛围。例如,在阅读《北京的春节》时,为了给学生营造阅读的良好氛围,也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在本节课的阅读时,我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些春节时的图片和视频,这样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进相应的情境中去阅读,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单独阅读的枯燥感,而且,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教学质量也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恰当地应用多媒体进行阅读辅助,以为学生阅读质量的提高做好铺垫工作。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借助恰当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进而,在促使学生获得良好发展的过程中语文素养获得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胡岗.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0(6).

利用“阅读期待”,提高阅读质量 篇12

一、适当煽情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教师要启发学生产生“阅读期待”,须对作品有深入的研究,深刻透彻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入剖析作品,进入角色,挖掘出创作时的匠心,力争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教师要唤起学生的情思,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跟老师一起去体会文章的意境、思想和情感。例如一些课的导语,尤其是一篇课文教学之始的导语,应该像诗一样精炼、感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一节课的结束语,特别是教完一篇扣人心弦的记叙文或抒情散文时的结束语,应在学生的心田留下情感的涟漪,达到课尽而情未了的效果,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新的欲望。

当然,教师要煽情,要动情,也不是任意地让感情泛滥,要以自己的独特、真挚、强烈、坦荡的情怀与学生见面,扣击学生的心弦,使自己、学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

二、驰情其中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座桥梁本身就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需要我们的“情感的王子”———学生主动投入、积极参与到阅读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挖掘出来,才能与作者会面,达成情感的契合。

启动情感。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那得需要外力的推动。这种外力须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如教学《月光曲》时,笔者以贝多芬的《月光》作为背景音乐,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部分,之后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首多么美妙的曲子!贝多芬是怎样谱写成的呢?

牵住情感。儿童的情感总是处于运动的状态,教师需倍加珍视,把握学生情感活动的脉搏,使其随着阅读过程的推进得到强化。只要教师巧妙地牵住学生的情感纽带,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浪必然会惭惭地涌动起来。

推动感情。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并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老师应从孩子的面部表情,从朗读的声调,从发言的措辞,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孩子心头涌动,这是阅读成功的契机,应及时把握,并顺势将阅读过程推进课文中的精彩片断和词句,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注意那些深浸着作者情感的词句,读出其神韵,达到推动学生感情的目的。

抒发情感。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说,想抒发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通过抒发,可以使儿童的情感更加明确。及时引导儿童抒发内心的情感,不仅是阅读的需要,而且也是儿童心理的需要。当学生对课文《月光曲》不仅仅停留在喜欢,而且有了深层的感悟时,他们对贝多芬就有了更深的敬慕。他们明白,正是贝多芬这样伟大的音乐家,才能创作出这样美妙绝伦的音乐,把穷苦兄妹俩带到了这样的光明美好的世界!此时就要让学生痛痛快快地去评,去赞美,进一步把情感推向高潮。

三、张扬个性

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产生感悟,必然会带有浓重的个性化倾向。同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学过的课程一样,但由于经历上的差别,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个体的心理差异,因此所体现出来的“阅读期待”也是千差万别的。每一位学生阅读时都有着自己注重的焦点。如有的想印证自己预想的结果,侧重于情节的发展;有的则仅是猎奇,关注是否能获得新奇的信息;有的想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对阅读的方方面面都有兴趣。作为教师首先应该保护好这宝贵的积极性,对学生这一倾向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理解。

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对课文内容的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即为提升语文素养而阅读,为提升个人的审美情趣而阅读。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时,教师更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应是多元化的、开放性的。“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时候读同一首诗或一篇文章,体会也不会完全一样。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中的“碧玉”,既可以理解为质地纯正的绿宝石,也可以理解为“小家碧玉”的美貌女子。

学生在情绪、兴趣、注意、思维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在传授学习方法时尽可能提供更多的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表达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通过阅读过程中空间的拓展,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了,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存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四、尝试评论

阅读教学中,应该引领学生走进其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教师应用自己智慧的火种,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在文本、教师、学生的相互对话中,让学生充分说出他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琢磨传神的词语。学生对语言的细致感受、揣摩、推敲,以至咬文嚼字,都是阅读过程所必需的。传神的词语,其精妙之处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如教学《梳羊角辫的小姑娘》时,学生提出文中“捡了半截油条”和“拣了最刻薄的话”中的“捡”与“拣”有何不同?通过琢磨,使学生感悟到张丽认为小姑娘是个斤斤计较的人,对小姑娘十分的不满。

玩味优美的句子。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这一段时,让学生看画面读课文,听曲子读课文,想贝多芬创作的经过读课文等,使学生的阅读期待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

收获阅读的成果。阅读课文后,还需在整体上对课文自觉地进行品评鉴赏,最终实现课文语言的内化。如读罢课文后,引导学生掩卷深思,从写作技巧、思想内容、知识信息等方面自觉地总结收获,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上一篇:残疾人的艺术作文800字下一篇:现在进行时复习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