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培训资料

2024-10-06

挑战杯培训资料(精选8篇)

挑战杯培训资料 篇1

挑战杯培训材料

“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专题讲座

一、2009年“挑战杯”最新动态

二、自然科学类作品的备赛要点

三、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的备赛要点

四、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的选题方向和学术要求

五、世博会专项竞赛说明 共青团山东科技大学委员会

一、2009年“挑战杯”最新动态

1、什么是“挑战杯”(1)总体介绍(2)竞赛宗旨(3)竞赛目的(4)竞赛方式(5)挑战杯的历史

一、2009年“挑战杯”最新动态

2、深入理解挑战杯工作(1)2009年,全国将在以往基础上增加30%的作品进入全国复赛.(2)参赛作品不在于本身科技含量有多高,在于有没有创新思路,有没有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实践思路.(3)作品强调自主创新,要有原创性.(4)尽量减少教师高技术含量的科研项目子课题(5)参赛学生学历倾向于本科学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在大赛评审中不占优势.(6)所有作品的评审将采取匿名评审的办法.一、2009年“挑战杯”最新动态

3、全面把握指导性文件主要包括:挑战杯竞赛章程、挑战杯评审规则、申报书填写规范要求

4、强化学术规范性(1)选题要有针对性,范围要小、要窄.(2)论文的撰写要精炼(3)作品外包装不需要豪华(4)问询答辩环节要抓住重点(5)申报书书写要规范

二、自然科学类论文作品备赛要点

1、什么是科学素质

2、目前存在的问题

3、细节处理方法

二、自然科学类论文作品备赛要点

1、什么是科学素质(1)有认识与理解一定科学概念的能力.(2)能跟上科学推理的基本水平,有科学思维习惯.(3)能较好的理解包含科技内容的政策或议题.(4)要具有较强的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中科院做刹车片测试系统

二、自然科学类论文作品备赛要点

2、目前存在的问题(1)作品在选择类别时不清楚.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作品不参加此项比赛(2)论文的字数不符合大赛要求国际会议演讲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所以,自然科学类论文的字数不要太多,突出重点和创新点.举例:硕士学位论文,字数太多,90%是抄袭的,主旨、创新点、作者定位都没有.二、自然科学类论文作品备赛要点

3、备赛细节的处理方法(1)自然科学类论文的引言要写清楚选题的想法.(2)论文的结论要简单明了,既要说明成功的方面,也要注明未完成的方面.(雾天消雾的研究)(3)一定要有创新点,评委在评审时会重点考虑.(4)数据查新时尽量找权威部门查,不能自己搜集一些数据算算就行了,论文要讲究严谨性.(5)论文中涉及到的专利、文章收录、作品试用等情况都需要相关部门开具证明.(6)论文中涉及到的具体数据要有误差分析.(7)作品在进入评委问询阶段时,作品作者要对答如流,而且回答问题要主题明确,层次清晰.制作的PPT要充分利用图表,避免大范围的文字描述.(8)科技发明制作类的作品的可靠性要强,不能光好看,不能轻易损毁.(9)论文的内容要确保:主旨、创新点、作者定位、真实.三、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的备赛要点

1、前期准备工作要求

2、撰写参赛论文的要点

3、准备作品展示和问辩的要点

三、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的备赛要点

1、前期准备工作要求(1)作品必须有鲜明的发明点和创新点,同时必须报送作品实物或模型.(2)注意好A类和B类作品的区别并慎重选择填报.(3)申报学科的选择最好参考作品的发明点和创新点所从属的学科类别.(4)作品技术指标尽可能量化,同时要明确技术关键,先进性要和国内外同类产品作技术对比,并附参考文献.(5)最好能预估发明和制作产品的市场前景.三、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的备赛要点

2、撰写参赛论文的要点(1)参赛论文是初评的唯一依据,重要性不可低估.(2)参赛论文不等于工作总结,切忌在论文中塞进做过的所有试验和得到的所有结果.(3)论文题目是全文最简洁的概述,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4)论文摘要必须言简意赅,准确交代论文工作的目的、方法和重要结果.(5)科学思维和新的思路是论文的灵魂,引用他人信息必须经过思考选择,要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6)论文的总体要求是: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内容切题;行文流畅、思路清晰;逻辑推理、科学准确.(7)掌握并应用多种表达技巧,比如图表、附录、加注等等,突出重点,展示主线.(8)要反复阅读和修改论文手稿,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锤炼并理清思路.三、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的备赛要点

3、准备作品展示和问辩的要点(1)作品展示和问辩是终评的重要依据.(2)问辩重点在考查作者对参赛项目的理解程度和参与情况,以及工作实际达到的水平.(3)展板版面设计应简洁鲜明,吸引观众.文字宜少,内容要精炼.(4)口头陈述的开篇应开门见山,尽快切入主题并突出创新点以吸引评委,促使其提出问题、展开问辩.(5)准备问辩的要点是吃透贯穿论文工作的科研思路,处理好立项依据、科学对策、技术路线、结果和讨论等几个环节的要点,反复试讲.(6)对提问要听清除,回答必须扣题,切忌答非所问.四、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的选题方向和学术要求

1、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的要求

2、如何进行选题和调查

四、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的选题方向和学术要求

1、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的要求(1)作品要具有实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注:《关于大学生感恩及亲情觉悟的调查报告》,切入点比较新,而且针对大学生群体,针对性比较强.(2)作品要有创新性,要有创造性思维《浙江省余姚市塑料产业发展及前景分析》(3)研究要采取建设性的态度《农村贿选调查报告》山西,全国特等奖《农业新型产业结构调查》南昌大学,全国一等奖(4)要搞团队合作《公交优先原则下我国轿车发展前景分析》五个人跑遍六个省市进行调查.全国特等奖

四、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的选题方向和学术要求

2、如何进行选题和调查(1)选题①题目要有吸引力,如:城市交通、小商贩、商场促销活动等.②题目要具体,避免空泛、夸大.《农村金融体系再构建研究》、《部分不发达地区经济现状研究》就太大,找不到切入点或者说作为学生完成不了.《城市路边摊现状研究-以广州市为例》则立意明确,有针对性,范围也比较小,便于调查研究.③选题要有创意《浅谈贫困大学生开发式扶贫》河南大学《出租车司机的卫生间问题研究》济南大学④题目要找指导老师仔细推敲⑤超出大赛范围的题目不要选.比如历史、文学等.四、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的选题方向和学术要求

2、如何进行调查(2)调查研究①调研型作品是获奖的绝对主力,题目要窄一点,小一点,调查要深入要透彻.《湖南煤矿工人安全问题》2年半时间,形成3800公里,深入30个矿区,采访500多名工人,拍摄1000多张照片.《中国民间组织的发展现状-反扒联盟》②采取实地考查、参观、访谈及问卷的形式.③调查方法和调查的过程要在作品里体现出来,让专家了解你所做的工作.④作品的结论要反复讨论,反复推敲.⑤作品的目标不要定的太高,要结合调查研究的实际,得出实际结论.《新农村视觉下大学生村官的生存现状调查》.题目挺好,但是不好深入调查研究,架势太大.四、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的选题方向和学术要求 本次“挑战杯”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

五、世博会专项竞赛说明

1、上海世博会专题介绍及参赛说明

2、“挑战杯”竞赛上海世博会专项竞赛参考题目

挑战杯培训资料 篇2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面对国内外新形势对政府公共服务及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大规模培训公务员、大幅度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远程培训以它独特的优势将在公务员培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公务员培训的发展趋势。

1.1 开展公务员远程培训的目的公务员培训既是法律赋予公务员的权利,也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及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

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国家公务员如何更好地履行政府公共服务及管理的职能摆在了我们面前。除了制度变革、制度创新以外,那就是要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公务员履行政府公共服务及管理职能的能力和水平。这就必须大规模地开展公务员培训。远程培训以传统培训方式不可比拟的特有的资源平台优势,使培训解决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并有利于实现个性化需求的满足。这为开展大规模的公务员培训提供了新的平台空间和更灵活、多样、有效的培训方式。“发展公务员远程培训教育,是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和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1)。2005年9月9日启动的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标志着远程培训被正式引入公务员培训。

1.2 开展公务员远程培训的意义

1.2.1 有利于促进公务员行为规范的实现

公务员远程培训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和分割,可以使公务员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2)。有利于公务员对政府公共服务及管理中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其操作程序等有一个统一的解读,减少甚至避免因理解或解读上存在的出入而在执行中产生偏差。既有利于维护公众利益,也维护了法律、政策的权威性、一致性。尤其对基层政府组织机构的公务员,远程培训更有利于帮助他们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1.2.2 有利于培训资源的整合,节约培训成本

各省市,甚至县一级都设有大同小异的传统的公务员培训机构。培训资源参差不齐且分散,培训成本很高,培训效果却并不理想,培训资源浪费严重。远程培训能够较好地整合分布在不同空间的优质培训资源,解决因低质同构化的重复设置、重复投入所带来的培训高成本问题。既节约了培训成本,还可以提高培训的效率和质量。

1.2.3 有利于提高政府转型期公共服务及管理的能力与水平

我国正处在转型期。各种新矛盾、新问题层出不穷,给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及管理提出了挑战。传统的培训方式只能在有限的范围里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实践进行探讨和研究,而且传播实践经验的速度比较慢,覆盖面比较小。转型期社会出现的问题往往有其相似性。传统培训的这个局限无疑延缓了对有效解决问题方法的借鉴和学习的速度,进而可能错过有效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和有效方式的借鉴而带来相应的系列不良反应。远程培训不仅可以及时地传递信息、整合资源、集思广益尽快解决问题,而且,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将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及过程中应该注意或可能发生的情况通过培训,使更大的范围、更多的公务员获取这些知识,甚至得到模拟的训练,从而激活他们面对新问题时的应对因子。另外,传统培训知识更新较慢。远程培训不仅解决了及时更新知识的问题,而且,还可以针对公务员职业的素质、能力要求提供系统知识以及灵活学习的方式。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训练,提高公务员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与水平。所有这些对培训资源受限的基层政府公务员素质、能力的提高都非常有利。

1.2.4 有利于提升我国政府在国际社会的竞争力及公共形象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对政府服务市场经济的职能、素质及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考虑国情,还要考虑国际环境、形势,考虑贸易关系国家、地区的环境与形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及时地为我国及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及管理。远程培训可以较好地满足这个要求,从而提升我国政府在国际社会的竞争力以及公共形象。

2 我国开展公务员远程培训的机遇和挑战

2.1 面临的机遇

2.1.1 转型期社会对进一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及管理能力与水平的迫切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社会进入了转型期。在这个转型期中,不仅政府公共服务及管理职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且,民众对公共服务及管理的需求在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素质、能力在提高。这迫切要求进一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及管理能力与水平。这为公务员远程培训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市场空间。只有将传统培训与远程培训结合起来,大力开发远程培训,才能较好地满足这个迫切要求。

2.1.2 实行激励竞争机制以及终身学习的大势所趋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考核规定》等法律法规的颁布,激励竞争机制被引入了公务员队伍。公务员将不再是一个保险箱。公务员必须不断地接受培训,才能较好地适应激励竞争机制的职业新环境;才能较好地满足社会不断进步对公共服务及管理的新要求。知识经济时代更要求我们的社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建立终身学习的机制。政府公务员要在这方面率先垂范。远程培训将以它特有的优势在公务员培训上占据先机,成为公务员培训和终身学习的重要形式。

2.1.3 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日益发达、完善,给远程培训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平台及条件

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为远程培训课程建设、教学方式设计与实现、互动平台建设等提供了越来越完善的技术支持和技术环境条件,如沙盘演练、角色模拟实训、多方适时研讨、实际问题解决方案设计的适时案例学习等。公务员的职业能力将在这个技术平台和环境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升。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还能为公务员远程培训的安全保障提供条件和支持。使我们在安全的环境下开展灵活多样的公务员职业能力培训。

2.1.4 打破行业阻隔后的培训师资资源,为远程培训提供了多视角的、激发创造性的活力

传统的公务员培训是由各级行政学院来完成的。行政学院的师资在长期较单一固定的培训模式下,较严格统一的思想观点和语境要求下,使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视角受到局限,加上师资中大多缺乏行政实践的经历,对如何建立解决问题的可行框架缺乏体会。这些都不利于新时期公务员培训目标的实现。自中组部放开干部培训市场后,各类行政学院外的社会师资站到了公务员培训的讲台上,发表各种观点、思想,引入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这些为训练公务员多视角地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和条件支持。在远程平台的配合下,这些有限的优质培训资源实现了有效利用的最大化。

2.2 面临的挑战

2.2.1 公务员培训资源协调、整合、共享的难度仍然不小

一是传统的培训资源与远程培训资源之间的协调。尽管电子计算机已经普及,但是,将其技术应用于学习,尤其是多种形式的学习,在公务员队伍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阻力。传统的培训方式比较容易进行人为地变通,而远程培训一旦进入系统,变通的空间就不大了。这对已经习惯了传统培训方式的公务员及其培训机构来说无疑都是一个挑战。远程培训以其独特的优势已是大势所趋,但是,它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的培训方式。有些培训项目采用传统的培训方式更有利于节约成本,并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比如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一些项目、较高层次的领导能力培训等。二是区域间培训资源的协调。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区域间培训资源整合提供了技术条件和支持。但是,由于利益原因,各地在公务员培训上都掌握着一定的资源,并积极想方设法扩大自己掌控的这方面资源和地盘。这对满足远程培训规模效应的客观要求是极其不利的。整合各地的公务员培训资源是必然要求。三是现有各类政府公务员培训资源的协调与整合。目前,在好些政府系统内已有自己系统的远程及传统培训体系,如税收、财政、公安等系统。尽管它们各自具有系统的行业特点,但是,由于覆盖面广,而且不仅有系统内专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还有公务员基本素质、能力培养的要求,将它们纳入大的远程培训系统进行资源整合,既共享大系统的培训资源,又保留自己子系统的行业特点,这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但是,安全保障问题及利益问题将可能成为资源整合、协调的主要障碍。四是行政学院的公务员培训资源与以高校为主的非行政学院的培训资源的协调与整合。我国的高校正在逐步涉足公务员培训。高校在理论资源和现有的远程教育资源上都比行政学院的强。尤其是中组部放开了干部培训市场以后,高校的这些优势对行政学院及党校的培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和挑战。由于高校的角色及办学定位,决定了它不可能象行政学院和党校那样对政府公共服务及管理实践以及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有更便利的环境和条件,有更多的涉足和积累。但是,高校凭借其在理论上的优势也不想轻易放弃公务员培训的这个大市场。竞争的结果使培训资源没有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甚至带来浪费。如何协调、整合这两类培训资源是公务员远程培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既不能使用行政命令,也不能完全市场化。

2.2.2 公务员远程培训课程资源开发及应用个性与普适性的结合

公务员素质及能力的培养既有共性的要求,也有个性的要求。培训课程资源开发如何较好地解决它们之间的结合,不仅关系到培训效果和信息的安全问题,而且还关系到培训成本。

2.2.3 公务员远程培训考核及其证书权威性的建立

在现有的公务员培训中,除了象全国性的一些基本能力培训考证(如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一些行业系统的考证(如司法系统的全国考试、财税系统的全国考证)是统一证书以外,其他的好多培训都是各发各的证书。如果遇到异地任职或转行业,证书是否获承认则全凭各地的规定。而且,对同一种的能力培养,不同行业系统之间的培训考核结果也不一定互通,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计算机职业资格证书和工业与信息产业部颁发的网络工程师资格证书、工业与信息产业部颁发的助理人力资源师证书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同一个证书,彼此之间是不能互通的。这既浪费培训资源,也使培训考核的权威性大打折扣。

2.2.4 远程培训理论与公务员培训相结合的实践

现在尽管说行政学院在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的实践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具有比高校更便利的环境和条件,有更多的涉足和更丰富一些的积累,但这些主要还是体现在传统的培训方式里。远程培训理论如何应用到公务员培训中,并将政府公共服务及管理的实践性更好地体现出来,通过现代培训手段和方式真正实现公务员能力和素质的提升,这对我国公务员远程培训来说,是亟待探索的一块“处女地”。它直接关系到公务员远程培训发展目的能否实现。

2.2.5 投资保障、培训的组织管理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

公务员远程培训系统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资金从何而来?资金来源的合法性问题?资金来源的保证问题?我们不可能再象以前那样靠行政命令、行政手段来解决培训经费问题,必须靠法律法规的制定来解决这个问题,并规范之。而且,也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远程培训从系统建设、课程设置、学习项目选择、考核管理与证书颁发、学习程序设置及管理、培训与职业发展,到信息发布、安全保障、人员配备等都进行统一规范。目前我们只有一个《国家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对适应公务员远程培训面临问题及其培训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这不是简单地增加几个法律条文的问题。它既要能适应公务员远程培训发展的需要,又要能适应我国公务员远程培训的特点要求。

2.2.6 培训系统技术支持,尤其是安全保障问题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远程培训不可避免地遇到网络安全问题。公务员远程培训更是如此。这是公务员培训内容在通用性以外具有国别性密级的必然问题。如何既能使公务员在远程培训中更真实地实现能力培训,又能保障国家信息的安全?这是公务员远程培训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

3 几点建议

机遇为实现发展目标提供了适时的空间,挑战则是实现发展目标必须跨越的障碍或必须解决的问题。挑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实现发展目标的动力。从上述公务员远程培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来看,对进一步开展我国公务员远程培训有如下几点建议:一是要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一个机构进行公务员远程培训的统领和统筹。中国人事人才培训网经过几年的发展在不断地完善、壮大,但是,在统领和统筹培训资源上仍有其乏力之处。二是建设及培训经费要纳入预算并严格对经费使用的考核、监督与审计,以法律形式来保证这一条的实现。因此,三是要尽快出台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实施细则。目前执行的《国家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四是依靠法律及公信度建立培训考核及其证书的权威性,并建立培训结果与公务员业绩考核、晋升激励、职业发展等挂钩的联通机制。

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新形势对政府公共服务及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大规模培训公务员、大幅度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时不我待。远程培训以它独特的优势将成为公务员培训的发展趋势。但是,开展公务员远程培训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关键词:公务员培训,远程培训,培训资源整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6年1月1日实施.

[2]《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2008年6月27日.

[3]张长伍,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远程人事人才培训发展.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4期(58-59).

[4]孙景涛,公务员远程网络培训浅探.成人教育,2008年11期总262期(78-79).

挑战杯培训资料 篇3

关键词:高校;非学历教育;培训;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非学历教育与人才所从事社会的工作紧密联系,其办学形式灵活多样,对发展中国人才需求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各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与层次比例越来越高的学历教育“两翼”齐飞,将是中国未来的教育形式。另外,非学历教育贯穿于工作后的各个阶段,教育重点和内涵都发生了很大转移,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学员组成和学员需求、教育培训运作方式都发生变化。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上看,学历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使我们拥有再学习的能力。而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掌握更多技能,更多的是需要通过一些非学历的教育与针对性的培训。学校也应改变原有的培训观念,将培训教育作为与学历教育并重的一项重要职能。从终身教育角度看,非学历教育应该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主体。由于社会对非学历教育的需要逐步扩大,因此高校非学历教育培训将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大力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是高校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另外高校的非学历教育培训由于诸多方面的因素,还存在影响其发展的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应根据社会需求开展对在校学生的非学历培训教育。

一、高校非学历教育具有的优势

(一)结合社会需求可充分体现自身专业及生源优势

目前,我国高校招生规模在逐步扩大,高校生源数量在培训项目的开发上占有绝对的优势。非学历教育的内容具有短期性培训性的特点,教育的内容可以针对某一个方向集中进行,但课程的设置应灵活,并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例如: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凡申请ISO9000、QS认证的食品企业,必须拥有2名以上持有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食品企业化验员、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工作人员方能进行认证。该证书也是海关食品检验、机场配餐、食品企业质检部门等工作机构聘用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之一。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结合自身食品相关专业优势,利用业余时间每学期举办一期食品质量检验员培训班,培训结束后统一参加发证单位举行的考试并获得证书,学生毕业后可持此证上岗。从职业前景来看,随着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市场对食品质量检验人员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参加此项培训,提高食品质量检测水平已成为高校食品专业毕业生职业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高校雄厚的专业师资力量是培训的核心保障

高校培训项目开发的核心优势是雄厚的教学与科研力量,尤其是各个高校所拥有的独具特色的优势学科,这是社会培训机构望之莫及的宝贵资源。在高校培训部门面向社会寻求教育培训项目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开发利用好本校专业学院的优势学科,在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上才能够创出品牌项目。例如,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培训部门利用食品相关专业的师资与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培训中心联合举办针对上海市食品相关企业食品质量检验员的培训,质监培训部门负责招生及管理,学校培训部门负责课程授课,目前已培训完成并取得证书人员约1,500多人。此培训项目得到了众多企业的认可,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三)依托高校便于开发精品培训课程

随着全国非学历教育的高速发展,全国各个地域培训机构的总数逐年增加,培训课程的质量已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精品培训课程应具备:高端化、国际化、综合化、个性化的特点。成熟的高校培训部门依托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和师资力量,相对容易形成精品培训课程,以品牌优势确定在培训市场的竞争优势。

二、高校非学历教育培训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有待创新,职责需进一步明晰

目前,高校非学历教育培训还未完全实行制度化管理,即建立完整的培训等级制度、档案保管制度、统计制度、学员管理制度等。质量是培训的生命,但培训的质量不局限在教学质量一个方面,而是包括培训产品的市场推广、教学支持、平台搭建、后续服务等市场与服务的方方面面。现在大多数高校的行政机构中均设立了校企合作处,或是每个院系由于教学需要,一般都在和相关专业背景的企业进行合作,这样就容易造成办班主体混乱,与外界企业联系比较分散,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口径,职责不清晰,容易造成很多管理上的疏漏,并影响学校的办学形象。

实行制度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培训登记制度、档案保管制度、统计制度、学员管理制度。首先,开发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软件系统,该系统包括学籍管理、教师管理、教务管理和考务管理等功能。其次,实现组织机构的高效性。高效的培训教育管理机制应是既有自己的独立编制,又有庞大的兼职人员。这种管理机制既能够保证管理人员的精简又可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再次,加强横向协作的高效性。积极开展与国内外院校的合作,开设各类课程班,协助学员完成学位课程培训。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培训机构正在积极探索并力争形成一套包括完整的培新等级制度、档案保管制度、统计制度、学员管理制度等新的培训管理制度。

(二)市场开拓途径单一

随着社会经济、产业和职业结构的变化,人们对知识与信息相关的培训要求也逐步强烈。例如,在金融投资培训项目中,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抓住了细分市场中的金融衍生品投资分析师培训项目;在炙手可热的营养师培训项目中,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细分出了儿童营养师培训项目;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针对食品专业开始一系列的培训内容,如食品质量检验员、营养指导师、ISO22000/HACCP内审员等,在师资培训项目的细分市场中,不少社会教育培训机构都开办了培训师培训项目等。目前,高校培训对象的主体大多以在校内学生为主,社会培训为辅;而就职业发展角度而言,社会从业人员根据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则需要强化某些方面的从业技能,这就需要培训机构给予及时的辅导和培训,而如何开拓社会市场也将是高校培训机构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高校培训绩效考核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高校教师在进行非学历教育工作的绩效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工作数量,教学工作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态度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目前高校非学历教育教学工作量大多采用市场化运营模式,即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主要从教学课时量和学生总人数两个方面考虑,客观上体现了教师工作数量的多少,以此作为发放教师薪酬的主要依据。

第二,教学工作质量是培训机构成立及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学工作质量应主要从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成绩两个方面综合考虑。为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应在培训期间不定期安排由专家组成的听课小组,随堂对主讲教师的课堂表现进综合、客观、全面地评定,确定授课教师教学水平是否达到学校规定标准要求。另外培训学生的成绩可直观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应综合考虑上述两种因素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确保高校培训机构的长远发展。

第三,教师作为授课的主体,其教学态度也是影响工作绩效的因素之一,培训机构应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授课教师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授课。

三、结语

培训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培训机构是建立在学习型社会,提倡终身学习的背景下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它在资源和自身专业上具备很大的优势,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高校培训机构应利用自身在知识培训领域的优势,更好地结合社会的需求,重视培训市场的开拓,重视培训课程的开发,力争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自身。

第十二届挑战杯培训讲座2奚广庆 篇4

——回顾与总结、汇报与建议

奚广庆

原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

一、新一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需要“挑战杯”

1、“挑战杯”大赛——当代中国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一个平台

A、“挑战杯”走过了22年头。现在参赛人数已达四百万上下。参加总决赛的院校400多所。还有港澳台及外国的一些院校参加进来。

第十一届参赛作品将由1100项增至140多项。

B、百年树人。人才培养不能急功近利,需要持续的长久的扎实的上作,成千上万的培养。

20年历程表明,人赛对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发挥着广泛、久远、积极的作用。

邓中翰是一个典型代表。同时,大赛的开展,还使高校里,涌现出一批热心和善于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学习锻炼的教师和学生骨干。

C、挑战杯大赛推动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到城乡企业社会广阔天地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中,和创新创业共舞,学习知识、动脑动手、开发科技、改造社会、服务人民,培养创新创业精神,锻炼实际工作能力,是当代大学生成长为迎接时代挑战、自主创新创业新的型人才的一个人舞台和推动力。

2、“挑战杯”大赛的一个亮点——哲学社会科学作品参赛活动

A.1993年,哲学社会科学作品列入大赛。参赛项目占全国总决赛的1/3上下。学科已经2003年起,作品开始设台展示,2007年扩展为二等奖以上作品,近百项。第11届参赛作品达到430项,343项作品进入决赛(特等

11、一等

28、二等70、二等234),参加展示交流活动。

社会科学的参赛活动,空前踊跃,不断扩大。一些传统的理工院校,都积极参加社会科学的参赛活动,而且还有一些理工科专业的同学社会科学的作品,并且取得不错的成绩。

B、列入大赛的六个学科:哲学、经济、法律、社会、教育和管理。请非高等学校的知名学者、专家进行网上的、会议的和面对面问辩评审的三轮评审。C、作品水平不断提高:选题贴近社会贴近民众贴近生活;调查丰富扎实深入,写作规范多姿多彩,闪烁思想创新光彩,团队协作精神高扬,学风扎实,充满人文关怀。

比如,第l1届大赛河南工业人学的获奖作品《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长效保障机制研究》,是一个发挥区位、学科优势、关注国家科学发展的比较成功的好作品。

第11届大赛中国人民大学的获奖作品《小额贷款公司制度研究——以苍南联信小额贷款股份公司为例》也是选题比较前沿、充满变革创新新气象的一个好作品。

第11届大赛南京师范人学的获奖作品《走进傻根们的心世界——关丁江苏苏南、苏北新生代农村进城务工青年价值观研究》是一个很好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充满关爱人民群众精神、非常打动人心的好作品。

第11届大赛华东师范大学的获奖作品《告别彷徨:待业大学生群体生存状态研究——基于上海的实证调查》,是独立思考、用新的思维、研究新的现象、提出新的观点的好作品。

第11届大赛浙江万里学院获奖作品《现代农业背景下农民生产技能培训需求意愿即制约因素分析——基丁宁波511个种养农户的调查》,在一份深入扎实开展调查、勇于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看法的好作品。

第10届大赛苏州大学的获奖作品《为流动人口孕产妇撑起生命保护伞一一苏州市流动人口分娩定点限价政策调查报告》,是一个不停留于坐而论道、勇于

并善于把自己的调研成果变为活生生实际的好作品。

第9届大赛北京大学刘增同学的获奖作品《浙江诸暨塑料产业集群的调查研究》,是一个勇于根据中国实际,大胆对美国学者波特教授的钻石理论提出修正的学术创新的作品。

第9届山西大学的获奖作品《谁动了民主的奶酪——关于山西河津市老窑头村230万竞选村官的调查》,是一个勇于冒着巨大风险、深入第一线、用第一手材料,揭露分析基层民主中腐败现象的宝贵调查报告。

D,事实告诉我们,当代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创新创业人才,都是在走向社会、参与实践、服务民众中成长起来的,已经形成全社会共识。清华大学的校训就有“行胜于言”的内容。重庆市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六个一”充分体现了这种精神。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2010年9月27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所作形势报告中也说道:古往今来,凡成事业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有志青年,要成就一番大业,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在实践中锻造思想、提高本领。这也是挑战杯的坚持的道路。

3、培养一代代创新型人才——国家发展的需要,时代变革的潮流,A、当代世界信息化全球化金融化的历史进程,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创新、变革、开拓、调整、重构透注于社会科技进步、发展方式、体制机制、思想观念等各个方面,形成了对人才的新要求,特别是需要具有知识宽广、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团队精神的、科技人和资本人合而为一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比如说,在自然科学,就是需要能够通过不断的创新发明,特别是系统性、集成性和团队性创新,把科技迅速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创造财富的人才。就是盖茨、乔布斯这样的人才,在中国就是李彦宏、张朝阳、邓中翰、郭台铭这样的人才。

最近看到上海交大党委书记和深圳企业家的争论:上海交大在离子膜和镁合金技术上取得突破。但是找不到合作开发的中国企业,而与外国企业合作的争论。值得思考。

从社会科学来说,就是需要能够不断创新经营方法、管理方式,善用资本,掌控人力资源,让高质量高效益的产品和服务以最快的速度打开局面、占领市场的人才。在中国就是柳传志、马云这样的人才。

20世纪90年代柳传志和倪光南的争论,也告诉我们需要加速培养新型人才的道理。

B、走上现代化全球化国际化发展道路的我国,提出2020年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宏伟目标,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制定了科教兴国和人才立国的战略和规划。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的新阶段。

C、我们传统的单一的僵硬的教育科研体制和人才培养方式,远远落伍于当今科技创新的潮流、时代变革的步伐、国家发展改革的要求,当今中国学术界的许多状况也令人担心和不满意的,必须进行创新变革。调查表明,我们大学毕业生到跨国公司就业率只有10%,原因主要在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欠缺。所以,胡锦涛同志2011年2月2l曰住中央政治局学习会上明确提出,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要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统一。重庆市最近出台了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八个一”(种100棵树、带薪实习一个月、到农村三进三同一个月、企业做工一个月、学军一个月、写一篇有价值的时候调查报告)指导性意见,就是一种大胆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创新举措。

22年的实践表明,“挑战杯”大赛的最大成功就在于适应国家需要和时代潮流走了一条培养创新创业新型人才的道路。

二、社会科学参赛作品成功的基本要素

第一、学好理论,掌握方法

不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开展一项研究的前提有两个:一是精通相关的知识和方法,二是对你的研究对象的意义有概括了解。

现代社会发展的一大优势,就是懂得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作用。理论是对实践的科学总结,能够给人们实践以正确的指向和犀利的武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这不是说要背诵大部头的东西。主要是掌握和运用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独立自主,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开放包容等等原则、精神和方法。我们提倡运用具有鲜明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理论理念方法作,为研究精神支撑和基本武器。一个作品,如果在某个方面能够很好运用和贯彻这些理论和理念,就会成为非常成功的作品。

还应当学习把握相关学科想理论和方法。跨学科选题的,理工的同学作文科题目的,都应当学习掌握作品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这中间包括有前人的和别人的认识成果,我们的作品只有吸收了人类文明的成果,才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二、注重调查,立足实际

社会科学研究是探索人类社会的发展逻辑和有效路径的学问。任何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新的认识、新的观点、新的创议,都是对丰富的生动的社会历史事实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不可能坐在书斋里凭空想出来。对社会事实和发展过程的深入系统真实的调查和把握,是一切成功作品的基础和源泉。

竞赛过程反复证明,越是奖项高的作品,越是调查作得扎实深入的作品。参赛同学到实际和群众中,开展调查,以对丰富的生动的社会生产、社会生活 的深入具体的了解、把握和研究为基础完成的作品,同时也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第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坚持独立之思考,自由之精神是一切学术研究的成功之道。在当代中国更是非常需要发扬这种精神。

我们的改革开放,建设现代化,.就是走人类社会发展变革创新的必由之路。所以必须不断了解当代知识创新,科技发明、人文进步的新进展,要认真学习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先进成果。拒绝学习是错误的有害的。

但是绝不能死搬硬套。中国是一个东方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平衡是世界所仅见的;人口比欧洲和南北美洲加起来还多;中国产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改革开放道路,是在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的,也是前无古人的。新的变化,新的事物,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层出不穷,比比皆是。科学认识和解决这些新的课题,既不可能从马列那里取得现成答案,也不能照搬照套西方的理论。我们应当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独立自主地研究新变化,总结新经验,回答新问题,用揭示当代中国发展变革逻辑、破解中国发展发展难题的理论来进行我们的调查研究。

第四、重在建设、经世致用

我们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广阔深刻伟人的社会变革。不能不经常遭遇许多复杂艰巨的问题、矛盾、困难、挑战和风险。

诸如城乡区域贫富差距拉大,上学就业看病养老困难,消极腐败现象蔓延,户籍改革滞后,农民工没有得到完全公正的对待,还有国际金融海啸严重的袭击等。

我们的作品一定要大胆揭露、切实批评、深刻分析、系统研究我们社会里的问题、矛盾、弊端、腐败丑恶现象等。但是一定要明白,这是科学发展改革开放进程中产生的并将在中国过程中得到解决的问题,一定要采取一种现代的

建设性的态度来对待它们。一个是坚持渐进的改造的路线,一个是重视制度完事和细节建设的路径。就是说,你的出发点和归宿,应当是为着发展完善我们的制度、体制、道路、模式,一定要找到问题发生的种种原因,着力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思路、方法、对策和建议。绝不能采取完全否定我们的道路和制度的态度,决不能丧失信心。

近来社会科学参赛作品中出现一种很值得提倡和鼓励的创新尝试,就是不停留于写写文章、发发议论的做法,尝试改变坐而论道、纸上谈兵的,努力发扬我们民族经世致用、行胜于言的传统,坚持理论密切结合实际的作风。社会科学不只是解释世界,更要改变世界。对自己调查发现的某个问题,哪怕看来是一个较小的问题,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展有关面的工作,找到解决问题的门路所在,使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这不仅表现了高度的历史创造者责任感、国家主人翁的精神,而且是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的学习、实践和历练的过程。

第五、团队合作、协同攻关

研究解决现代社会发展变革复杂难题的科研活动,一般是由一定目标联结起米、学科配置合理、分工团结协作的学术团队完成的。团队合作不但成功完成较大型的项目,同时能够锻炼学生的组织、领导、协调能力,从中培养领军人才。团队的活动,不仅要团结、合作、协同、互补,同时要有相互分工:、充分讨论、互相激励。这是挑战杯参赛活动的一个优良传统,要坚持它,弘扬它。

发挥团队优势,还有一条经验,就是近年来一些学校的团委,结合自己的情况,弘扬我们党优良传统,实施举校同力干大赛的作法。他们积极主动取得学校党委的领导和支持,形成一种巨大的合力,取得参赛的好成绩。一是获得学校各个有关部门的帮助和配合,二是人力建设发挥好学生科技协会的作用,三是聘请有关学科的教师组成相对稳定的指导力量,建设相关的基地和场所。这还有利于在学校形成一种学习创新、创业的氛围和平台。

第六、严谨学风、坚守规范

住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学界出现浮躁,炒作,不端,抄袭,剽窃等现象,难以完全避免。越是在这样情况下,越是要树立严谨扎实的学风,学习和坚守学术规范。在论文作品方面尤其要加以防范。挑战杯竞赛有一个好的机制就是始终坚持竞赛的公开和公示。

从人文社会科学来说,还要树立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情怀,形成深入实践、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的风气。这是克服学风不端的一剂良药。

三、参赛作品制作的几个环节

l、选题

——选题很重要。选好题目,就成功了一半。

最好的选题就是

1、反映新情况新变化,2、总结新创造新经验,3、研究新现象新问题的课题。

选题大有学问。我们的社会到处都有题目。关键是要有学术的灵感,要有经常的积累有宽广的视野,永不怠懈的追求。

——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学科的优势,实践的优势,学识积累的优势,资料的优势还有区位的优势等等。适合你及你的团队作的题目。

——题目要敢于独树一帜,立意要独出心裁;反向思维,出其不意;不人云亦云,盲目地跟媒体炒作走。

比如,河北工程大学的获奖作品《感恩父母 点亮亲情——关于大学生感恩亲情缺失的调查报告》,打破了传统人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开拓了研究的新的视角,深化了认识。

——题目一定不能贪大,要以小见大,会抓麻雀。

——一定要请教相关专业老师,听取指导。

——鼓励社会调查报告、社会工程学方面的选题。

2、调查

——社会调查是个大学校:能够深入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学会正确观察社会;能够实地体察民众疾苦,培养以人为本的精神:能够增强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能够学习掌握社会工作的方式方法。

——调查关键在作真作深作细,下真功夫,大力气,不怕苦怕累,不怕麻烦。选点应当有广泛性、典型性、丰富性等等。

——要设计尽可能周到细密的调查提纲,掌握运用多种调查的方式方法:问卷、访谈、实地考察、讨论式,案例以及文献查阅等。有时还需要再调查。这方面也鼓励创新,发展社会学传统的田野调查的方法。

一一近年一些同学把调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统一起来,我们叫它为社会工程学。就是使理论变为实践,取得了改变世界的成果。比如改善民生、提高效率效益、完善管理等等。

——调查报告对自己的工作过程应当有所叙述,以利于评审专家对你的作品判断。

——论文的写作,一定要认真收集前人的和别人的观点和资料,在全面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到的观点。严守学术规范,防止抄袭和剽窃行为。

山东大学第十届大赛获奖作品《城市农民工就业歧视探究——一个过程的视角》,这是一个人完成的作品。作者在2006年9月到2007你3月先后进行了21人次的专访,取得了第一手的个案材料,同时也广泛地研究了文献上的资料,重点是揭示这种就业歧视的根源:就业领域的孤岛化、通道的封闭化,市场领域,工资发放年薪化领取层递化,社会领域,社会保障裸体化、抗争权利贫困化,制度领域,政府的制度排斥和市民社会的非制度排斥。尽管这些分析不完全科学,但是他的研究思路是很对头的,不套进已有的理论,而是坚持从事实中来形成自己认识和观点。

3、研究写作

——写作首先是一个艰苦的费神的研究工作。要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所掌握的各种事实和资料进行梳理、筛选和分析,最好能够学习一下最重要的理论观点,提高作品的思想性,实践性、时代性,提炼一个有意义的主题,设计独具匠心吸引眼球的题目,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和内在逻辑,形成对事物的新认识、新结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对策等。最重要的是提炼出新看法、新认识,凸显出自己作品的创新点。

提炼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入学习理论,全面运用理论,从而形成新的见解的过程。.——这中间一定要充分的讨论,激烈的争论,反复的修改,交锋、碰撞才能产生思想的火花。使作品具有鲜明独创性、深刻思想性、强烈时代性。

——写作要紧扣主题,设计一以贯之的框架。就是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采取恰当的学术的形态展示出来。俗称精心地“包装”。

第11届大赛浙江一个高校的作品《义乌小商品物流体系分析及优化应用》,应当说选题是很好的,主题也定的好、调查也很有基础。可惜的是写作上出了纰漏,写散了。不是集中是系统总结义乌物流体系的优势、特征、作用、经验,而以很大篇幅脱离实际的用一种理想的物流体系模式来要求它,来否定它,说什么信息化水平低,运营无规则、沟通合作意识薄弱等。这是需要很好汲取的教训。

——不同的问题不同写法。反映新情况的,总结新经验的,回答新问题的,写法应当有所不同。

——不同学科也应当有不同的写法。

——一定要把自己的创新点(新情况、新认识、新建议等)写出来。

——论文写作一定有注重学术创新性,论证的科学性和严密性,遵守学术规范,知识产权。

——文字力求精炼、生动、有个性、有锋芒。

4、作品申报

作品申报前要研究一下有关规定。

——作品不要超出规定的八个学科:哲学经济、法律、社会、教育和管理。

文学,历史,政治,国际问题等作品不要申报。

——作品应当是由学生独立完成。指导教师的作用不超过1/3。

——你的作品申报哪一个学科也要注意符合学科的要求。要有一个合理的布局。

——要独出心裁地编辑与设计展现自己作品创新点、特色、价值的介绍和展板。

——作品的分量也要符合规定。论文8000字,调查报告15000字以内。

挑战杯培训资料 篇5

伴着秋雨,一年一度的远程培训再次启动,早就听说培训形式有了很大变化,心怀忐忑打开学习的平台,进入自己的工作室。几多迷茫,几多困惑,几多的茫然不知所措。全新的内容,全新的模式,全新的触角,所有这一切激发着老师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考验着大家的学习信心和耐心。

面对挑战,没有退缩,没有抱怨,有的只是积极探索,有的只是热烈讨论,相互交流着彼此的感悟与收获,很多的陌生变得熟悉,曾经的笨拙变得熟练。随着一个个的红圈圈变成了绿勾勾,紧缩的眉头也开始渐渐舒展,笑容慢慢爬上你我的脸。

是的,几天下来,感觉到这次培训真的完全不同与前几次,内容相当丰富,简直叫人应接不暇。电子学习档案的建立,思维导图的绘制,规化主题单元……有的原来一直用着却没有系统学习过,< ~ 课 件 >有的初次接触需要用心钻研。看得出这次培训,课程开发团队做了大量工作和充分的准备。是的,时代在进步,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在信息化的时代,多媒体、互联网应用到教学上已经不是新鲜事,为适应科学技术信息化和综合化的趋势,必须对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改革。今年的培训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学习到很多实用的东西,使大家对教育技术有了一个更确切、感性的认识,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熟练的将信息技术与实际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相信在本次培训之后,会涌现出一大批教学实践中的实干家,期待自己也有所斩获。

挑战杯培训资料 篇6

[德] 福尔克?伊德(Volker Ihde)

1.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本质

众所周知,所有经济领域的原则都是:一个产品的质量在各种情况下取决于所使用的生产因素以及尽可能地把这些因素加以最佳结合。其中从业人员的劳动素质起着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职业培训必须不断进行调整,以满足越来越高生产需求。一个先进的符合现实要求的,并且具有发展前途的职业培训无疑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反之,则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

由于时间的关系,在此,我不想就职业培训进行展开讨论。而只是就其本质进行简单介绍。双元制的本质在于,向年轻人提供职业培训,使其掌握职业能力,而不是简单地提供岗位培训。通过双元制培训的学生,可以胜任其职业领域里的所有工作任务(即其职业范围领域里的所有企业里的工作),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工作岗位的任务。同时,他们在掌握了业务能力的基础上,还学会大量基础知识以及有实用价值的社会能力,这样,其驾驭自已命运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就得到了大大的增强,为自已的人生道路作了坚实铺垫,可以更成熟、更出色地扮演其在社会中的角色。

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是如何进行的呢?它是在两个学习地点(企业和学校)进行的。德国的各个培训企业负责对年轻人进行双元制职业培训。培训前,企业与接受培训的年轻人必须签署一份培训合同,这是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唯一前提,该合同明确规定了双方所应履行的职责、权利及义务。比如,企业有义务按计划地培训年轻人;年轻人有权利,有义务接受培训,学习知识。

如上所述,“双元制”职业培训分别是在企业和学校里进行的。通常在企业里进行3至4天的实践培训,在学校里进行1至2天的理论培训。“企业与学校”这一培训比例始终贯穿双元制职业培训。除了这一“分散”培训模式外,还有一种“集中”培训形式,即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在某一段集中的时间内进行培训。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通常为三年。

企业里的职业培训是根据企业培训规章进行安排和组织的。培训规章明确规定了培训的最基本内容;职业学校的课程是按照联邦教学大纲设置的。企业和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充实基本培训内容。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培训规章和教学大纲适时进行修改和补充。

培训结束后,由各主管部门组织实施考试,考试是在委员会的监督下进行的。考试委员会主要是由企业、学校、工会和各行业的代表组成。职业培训规章和教学大纲的修改意见必经以上代表一致通过后,方可实施。州政府确保其实施情况。

企业里的培训费用由企业负担,包括培训费、培训资料费和学生每月补助费等等;学校里的培训费用主要由州政府负担。

2.德国劳动市场的发展趋势

将来,劳动力需求的结构会越来越多地受到经济产业中的服务产业以及各个职业活动或职业的影响。一方面,服务产业自身在不断壮大,另外,属于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工作也将不断具备服务的性质。越来越多的员工要么从事直接与顾客打交道的工作;要么从事企业内部的服务工作。在企业中各个部门以小“企业”而自居的程度在加强,它们把自己的工作“卖”给其他的部门。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同时有两个发展趋势:

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总的来说,对素质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一方面,这对受过专科、大学或一般高等大学教育的员工是有利的,要求不断加强大学教育中实践环节的目的是为了使毕业生能够很快具备工作能力,并且也期望缩短大学学习时间,企业能够有年轻的员工。另一方面,也对“双元制”职业培训毕业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传统的工业职业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就业前景愈来愈被机器所吞噬。不过,其它一些工作领域,如安装、编程、控制以及维修整套设备等同时在发展,它们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职业培训的内容必须不断地拓宽。企业也期望自己的员工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培训。

在商业管理领域,日常的重复性劳动和简单的事务性工作将逐步被机器所替代(引进信息技术等)。需要独立完成的工作、策划、协调、组织以及领导性质的工作越来越居于首位,但是只有在正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条件下才能完成这些工作。这表明了对服务性质的工作,特别是咨询工作的需求在增加。今天,我们已经看到,未来的顾客只有在购买前获得好的咨询并且保证有好的售后服务的前提下才会购买一件产品。另外,服务质量的好坏在竞争中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自动化代替人工劳动

那些未受过培训或只受过很少培训的员工与第上述描述的发展正好相反。据预测,这个群体的就业机会将从1976年的35%下降到2010年的10%。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越简单的工作越容易被机器所代替,因为机器不生病,不休假,也不生育,这只是其中的几个因素。尽管可以通过种种努力使更多的人接受好的教育,但不管怎么样,仍然会有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获得就业所需的技能和素质。这类群体需要特别的帮助。

需要更多的高等教育吗?

受过高等教育的员工在企业里越来越受到青睐。然而,由于高校毕业生的比率远远大于企业的需求,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高校毕业生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将来这一矛盾将越来越突出。据预测:2010年年轻人受高等教育的比率约为18%左右,这样毕业生可能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而如今这一比例已达到30%,远远超过企业的容纳量。这对于社会无疑是一种人才浪费,但是从个人发的角度来看又具积极意义。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开始总结经验教训,采取补救措施。下面我将介绍一些重要的有发展前途的职业培训措施。

3.加强以实践为导向的培训

如今,职业教育已无法涵盖企业对职业培训的要求,也无法完成企业所应承担的所有任务。不同企业对职业培训的要求也千差万别。另外,如今年轻人的观念已发生变化,没有人把在学校所学的专业作为自己终身的职业。除此之外,工作任务也不再是一承不变的、单一的了,而变的越来越复杂越具综合性。因此,职业教育必须顾及到这三方面的变化。新职业教学大纲的确立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制定教学计划不再单纯地从专业理论或能力的观点出发,而是认真地调查研究该专业究竟涉及到哪些行为领域。从中概括出有益于企业或有现实意义的普遍的行为活动。这样,我们就归纳总结出一个基本上面向企业的综合的学习领域。比如,工商技术界学习领域的界定可以是为了某个已明确的目的生产一个工件。为此首先得为该工件画一草图、行核算及确定材料。然后准备生产工具、确定生产程序。当产品完工以后进行检验。这整个过程的内容以往要设三个专业进行讲授,而如今这三个专业的内容被揉为一体。这就需要大量的沟通,特别要求专业结构甚至班级结构的通融亦或是解体。另外,某些学习领域可能还得加上母语课和外语课。制定教学大纲时,更多地从每个地区不同的经济特点出发。这样,以往每个州统一制定的教学大纲就渐渐地消失了。

同时发生变化的是教师在授课时所扮演的角色,他们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学生的“咨询员和学习指导员”的角色。学生在学习中所发挥地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大。一般地说,他们在学习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并自我监督(如工件产品等)。以这种方式组织的学习对学生大有裨益。通过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专业知识,同时也可以学到许多与人交往的社会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这一方法曾在德国北威州许多重要的工业职业里做过试点。结果发现还有两方面内容需要补充:一方面,行为领域应针对工作程序进行安排,另一方面企业与企业之间应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这一基础上学校与企业的培训才能更好地联系起来,培训中实际工作任务应放在首位。通过开展这试点工作,人们期待职业培训能够早日带来企业繁荣,同时职业教育本身也相应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提高职业学生水平、有效提高培训质量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大门向每个德国公民敞开着,每个想接受培训的公民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在其中找到培训位置,唯一的条件是接受培训的学生必须选择一家企业,并与之签定培训合同(而非工作合同)。由于各个企业的条件不同,所以培训水平也就各不相同。为了吸引那些能力强的年轻人参加职业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一起向他们提供所谓的“人才培训”。另外,外语培训、教学计划之外的专业技术培训以及国际实习等也属于“人才培训”的内容。从“人才培训”所提供的培训内容以及自主性较大的教学计划中可以看到德国灵活的职教政策。

对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也采取了相应的帮助措施,使那些从没有接受过培训的学生有能为接受培训;使那些已经开始接受培训的学生有能力顺利完成培训。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就各不相同,很具灵活性。

大型企业如汽车、化工、银行以及保险业等设有其特殊形式的培训内容。近期开发了越来越多的职业教育,这些职业教育一方面完成“双元制”培训,另一方面,与一所职业高等专业学校或者高校学习相结合。学生与必须与企业签定培训合同。一般地说,“企业部分的培训”是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的那个学期或在假期里完成的。这样,企业就可以对他们未来的员工有更好地了解,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并将其与企业紧密相连。这与以前的培训大不相同。过去,学生在完成培训后往往接受其它学习。而如今则不同,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他们可以带着实际问题到大学里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这样,这些学生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培训和大学学习,比以前的学生节约了大量时间。

通过长期实验北威州出现了一个新型培训,即定期培训。学校培训与普通教育相结合,按照这一模式,已为有能力的年轻人创造了许多有吸引力的培训项目,学生一方面可以在普通高校学习专业,另一方面,他们可以申请某一专业的职业培训,比如教育、外语通联、物理技术或者环境保护等等。教师可以边讲授理论知识,边传授与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另外,通过每周安排36学时的课程(远远多于一般课程),来实现这种“双重培训”。

更好衔接职业需求与培训内容

随着各个领域的不断发展,其需求也越来越多,于是产生大量新兴职业,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但是针对这些新兴的职业尚未有相应的培训。除了前面已提过的职业外,IT业以及一些工业金属业等也属于新兴职业。目前,象这样的新兴职业大约有20个,大部分是在休闲娱乐业、卫生健康业和咨询服务业等。另外,现有的职业也必须进行调整、按照新的模式进行结构改革。

联邦职教所目前正在与其它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制定有关培训需求、需求变化的预警系统,并投入使用。预警系统的建立可以通过诸多手段,比如通过分析求职广告、企业问卷、分析继续培训所需的内容等。

制定职业学习的新举措以及试点工作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目前的问题是,使用什么样的信息技术进行培训和继续培训。自学是方法之一,即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自学。另外,先进的媒体也可以作为一种补充学习培训形式,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

在此,举两个正在进行实验的模式。其中一个是多媒体和以网络为基础的职业培训。另外,银行业还做了进一步实验,通过网络,单独或者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培训教师也参加小组的讨论,随时解决问题,这样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针对这一学习形式,我们可用一新生词简而概之地称为“学习伙伴”。

第二个实验模式是,培训过程中,培训教师在“中心”接受培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是通过计算机进行的。

还有一个培训方式是根据时间安排的,这样,可将企业利益与培训更有效结合起来。具体地说是,根据企业情况,在相对空闲的时间里,比如冬天生产淡季安排人员到学校进行培训,提高在校学习的比例,或者利用节假日安排在学校进行职业培训。然而,这些培训举措并没有激起人们太多的热情。校方也认为这给他们带来许多棘手的问题,另外,年轻的学生们也不喜欢周六在学校里渡过。所以这些培训措施只是企业进行培训的一种措施而已,并不是一种好培训模式。

现在有一种新的尝试,借助于“模块”使职业培训更具灵活性,即学生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和个人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模块”一步步地进行学习,直到完成整个培训过程。这种培训方式增强了职业培训的灵活性。但其前景如何在德尚难预料。

挑战杯培训资料 篇7

高等学校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基本价值取向的, 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目前我国高校中仍然存在某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教学上主要以“满堂灌”、“填鸭式”单向灌输知识为主, 缺乏双向交流互动、启发式的教学, 忽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不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而教学管理在这一工作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作为高校管理核心的教学管理仍然把管理重点仅仅放在课堂内的教学活动中, 而忽视了课外科技活动为中心的创新能力培养对于教学管理的重要意义。基于以上情况, 培养创新型实用人才, 就必须推进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学管理体制, 为此, 必须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 更新教学管理机制, 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 培养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挑战杯”是一项科技创新活动, 以创新人才的培养为目标。“挑战杯”竞赛将其开展的过程与创新人才培养内容紧密衔接。如果能把教学管理改革和“挑战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二者有效的结合其来, 充分发挥高校教学管理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功能, 就将引起二者的积极互动和良性循环, 进而提升高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指导“挑战杯”竞赛的经验, 浅谈“挑战杯”对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需求。

1 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统一于教学管理之中, 是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根本途经

深圳大学每年提供专项经费用于“挑战杯”, 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并将其纳入到教学管理的正常管理范畴, 校一级由校团委负责, 制定相关政策, 落实资助经费渠道, 组织审定学生申请的科研项目。院系作为二级管理部门征集学生的提案和研究意向, 并在院内进行初评、筛选, 以资助有发展可能的项目, 并提供指导教师和实验场所。最后由团委组织专家评审, 选择优秀成果并推举为省级参赛项目;同时, 设立优秀指导教师奖, 用于奖励为指导学生参赛作品付出辛勤劳动的指导教师。

通过这一管理流程, 学校和学院的教学管理目的明确。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 也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 转变了教学观念, 由过去注重掌握专业知识转向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高校教学活动中,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刚进入大学校门的低年级学生同样需要接受系统的创新思维训练和创新意识的提升。如从本科一年级开始就开设由有经验的教师主持研讨课, 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通过开设研讨课程的学习模式,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了科研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在高年级学生的教育中, 为了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专心致志从事研究, 理论课程授课比低年级少很多, 开展“挑战杯”等以独立的科学研究为主, 让新生们依照自己的兴趣围绕主题查阅相关的富有见识的文献资料,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交流, 撰写学术论文和报告。

调查表明, 在各级各类创新活动中有所成绩的学生, 无一例外都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 而这种素质只能从多次的科研实践中产生, 在学校“挑战杯”获奖的同学中, 大部分从本科三年级起就参与到了导师的科研课题组, 他们表示, 不断的科研实践机会培养了创新意识和敏感的创造力, 是获得一系列创新成果的主要基础。根据这种情况, 教学管理者应采取相应的管理形式以适应各阶段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需要, 对不同的学生人群采取区别对待的方法, 使他们在自我提高的基础上得到更多的发展和进步。

3 改革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 建立本科生导师制

建立本科生导师制, 学院里大部分任课老师均为导师组成员。学生入学后, 每4~5个学生就分配给一名导师, 导师负责介绍本专业发展动态和科研情况, 培养学员科学的学习和思维方法, 解答学习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导师制的实施有利于低年纪同学尽快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打牢扎实的基本功, 为大学阶段的专业课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有利于高年纪本科生参加一定的科学研究, 提高实践能力, 促进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实施导师制后, 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和课题,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团结互助的精神

科研创新过程需要众多人员的团结互助, 携手前进, 共同进步。一个人单干不是一个学生科研工作者的风格。科研创新过程中困难在所难免, 一个人应付不来时, 团队成员可以协商, 可以共同解决。所以, 良好的科研协作精神与较强协调能力是一个优秀的科研人员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团队的团结互助精神应该在学生科研创新过程中充分的体现。因此, “挑战杯”科技活动鼓励学生以研究小组进行申报。

大学生作为新世纪的中国青年, 更应具有创新精神, 更应具有创新的思维与嗅觉。此外,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它不仅需要学生自主意识的提高, 更需要全体师生高度重视和积极的配合。积极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的前提。应当修订教学计划, 整个管理机制, 把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纳入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管理大系统之内。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学管理的一个基本部分, 不再依靠课外竞赛活动的牵引, 而成为一项贯穿于大学教育始终的长效机制, 并在不断的修正与发展中逐步完善。“挑战杯”实践证明, 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纳入教学管理机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管理方式。

摘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开展情况的研究, 探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对当代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挑战杯,创新能力,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段成芳.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管理改革——以“挑战杯”为个案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湖南农业大学, 2005.

[2]赵金华, 等.基于“挑战杯”平台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10 (10) .

奥巴马在美国大学办“挑战杯” 篇8

“校园变革先锋挑战赛”,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专门为年轻大学生设立的奖项,鼓励和表彰以创新方式解决社区问题的大学生们。只要是对自己校园或者社区做出贡献的社团都可以竞逐该奖项。评审委员会从1400多个申请社团当中挑选出15个,通过网络投票决出前五名。马萨诸塞大学的“永续农业社”以近60000票获得第一名。

No.1 永续农业(Permaculture Initiative)

大学:马萨诸塞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

创新:基本上每所大学都有草坪,但是草坪的打理和维护的确令人头疼。马萨诸塞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的大学生创立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前沿性可持续发展项目——将草坪开垦成永续经营的有机农田。如今,草坪不用来踢足球,而是用来种瓜果了。2009年成立以来,永续农业吸引了超过1000名志愿者参与,其中不仅有学校学生,还有当地儿童,他们开垦了三个社区示范性永续农田。大学生和居民一道在农田里耕作,已是该校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No.2 食物银行(Full Circle Food Pantry)

大学:阿肯色州立大学

创新:在阿肯色州立大学,饥饿必须得到救济,救济方法——建立食物银行!该项目由阿肯色州立大学的志愿行动中心发起,由大学生自己运营。遭遇“经济危机”的学生可在线向“食物银行”申请获得“食物援助”,以满足营养需求。申请者需先在网上填写申请表,申请表中附有种类各异的“菜单”,食物银行提供麦片、肉、农产品、化妆品等食物和生活用品。自2010年成立以来,食物银行帮助了2500余人。食物银行负责人强调,他们的帮助力图让受助者感到友爱与尊严,他们的宗旨是——营养身体、强壮头脑、互帮互爱。

No.3 地方借贷项目(Local Loans Project)

大学:格林内尔学院

创新:失业了,手中有点小钱,能做点生意。但是,生意很难扩大,因为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在格林奈尔,你可以从学生小额信贷组织中获得贷款。这是一项创新性的小额信贷项目,因为低收入家庭往往无法从传统渠道获得贷款。格林奈尔学院的学生小额信贷组织不但零利率或者低利率帮助在校大学生,还帮助当地居民,比如帮助他们支付车款;为在医疗中心接受治疗的病人寻找临时住所。自2007年成立以来,学生小额信贷组织为来自44个国家的200余人提供了37000美元的贷款。

No.4 为流浪汉捐餐(Swipes for the homeless)

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创新:美国大学校园多设有学生餐卡(Meal Plan)制度,即学生在学期初存入餐卡点数,吃饭时直接扣除点数。到了期末,即使没用完也无法退款,于是常会出现突击刷卡现象,不然,就只能让没有消费掉的餐数白白浪费。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华裔学生创立的该项目给了大学生第三种选择——把刷不完的餐数捐给流浪汉。这不但能够避免餐卡资源浪费,还能救助饥一顿饱一顿的街头流浪者。

No.5 理财思维 (Moneythink)

大学:芝加哥大学

创新:大学有形形色色的社团,却没有一家社团致力于“扫盲”。这里的“扫盲”,指的是清除“理财盲”。芝加哥大学经济学院和投资俱乐部的大学生,义务为当地青少年们当“朋辈辅导员”,培养他们的理财思维,提高金融素养,并传授创业知识。3年来,Moneythink培训了30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为1700多名高中生教授了金融素养和创业课程。值得一提的是,Money Think也开始进军中国。

按照比赛最初的流程设计,只有获得前五名的社团才有机会进入白宫,与奥巴马分享他们的创意;但是最后,白宫改变了主意,邀请了所有15支进入决赛的队伍。由于篇幅有限,在这里选择介绍6~15名中四所大学的创意。

No.6 打破陈规(Dream outside the box)

大学:密苏里大学

创新:对孩子们来说,无人陪伴玩耍的课外生活太过单调乏味了。2009年,密苏里大学一群大一学生给哥伦比亚地区孩子们带来了缤纷多彩的课余时间,每周,都会有两个社团的大学生通过“打破陈规”项目来到孩子中间,教授他们技艺,激发参与热情。大学生们带着孩子们玩的活动种类繁多,比如工程、击剑、会计、农业、模拟法庭、芭蕾、园艺,还有新闻。

No.10 教育平等项目 (SEE ACT 2012)

大学:密歇根大学

创新:低收入群体的孩子往往无法获得好的教育,一群大学生用实际行动来促进“教育平等”。2009年,教育平等项目在林肯高中小范围开展,传授孩子们关于美国高校入学考试的课程。2012年,平等项目将免费为400名学生提供高校入学考试的练习册和辅导材料,还有高质量的8周准备课程,其中70名学生将获得大学老师的指导,还有50名密歇根大学的学生作为助教。从2011年的数据来看,该地区孩子的入学考试成绩显著提高,有更多学生进入美国顶尖大学。

No.11 学生在教育改革中发声 (Students for Education Reform)

大学:普林斯顿大学

创新:教育改革一直是美国政府和学者们高调关注的话题,却鲜有学生自己的声音。普林斯顿两名大学生创立了“在教育改革发声”组织,支持美国60所大学的学生社团,为他们提供在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发声的机会。大学生们可以和当地官员和州立法者见面,表达大学生对于教育政策问题的观点。不仅如此,该组织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还创立了校园联盟,让大学生可以和有话语权的毕业生们联系,为教育变革献言献策。目前,这是美国唯一以让大学生在教育政策讨论中表达观点的组织。

No.12 绿色校园,为了一个持续发展的世界 (Green Campus, Engineers for a Sustainable World)

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

创新:小比赛也有大作用。为了提高学生持续用水的意识,加利福尼亚的大学生在9个学生宿舍之间开展了节约用水比赛。这场被叫做“水战”的比赛持续了31天,范围遍及9栋宿舍楼。学生平均用水量减少了14%,节约了89000加仑(约405吨)的水。为了实时监控大学生们的用水量和比赛排名,当地一家用水监测公司加入了“比赛”。

责任编辑:尹颖尧

上一篇:痛风发作后怎么快速缓解?下一篇:参加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