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座谈会挑发言稿

2024-09-26

挑战杯座谈会挑发言稿(共1篇)

挑战杯座谈会挑发言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参加此次座谈会,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也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一直以来对我们共青团工作的支持与鼓励。2012年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已圆满落幕,回顾近一年的工作历程,作为此次竞赛的组织方,我们在为取得成绩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的同时,也深感有必要把此次竞赛工作带给我们的启发和思考做一梳理总结。下面,我将向大家简单汇报一下我们关于竞赛工作的经验与体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我们的经验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理念明确、思路清晰。自学校主体东移以来,学校先后召开第一次党代会和五届一次教代会,把推进“质量工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两次会议及相应的研讨和实践,赋予了团学工作新的内涵,使共青团服务青年成长的工作有了明确的理念,也有了灵魂和指导思想。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正是基于明确的理念指导,校团委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按照“搭建平台、典型示范、积极引导、重在普及”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高素质人才的脱颖而出搭建广阔平台。此次在全国竞赛取得的优异成绩,就是全校上下长期注重素质教育,贯彻人才培养战略理念,坚持内涵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是建章立制,保障给力。校团委把学生科技活动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抓手。我们清楚的认识到要营造学生科技氛围,提高师生参与率,加强制度保障,提高组织管理水平是关键。为此,我们重点抓了宣传动员、立项申报、过程指导、结题评审、成果展示等五个环节。校团委自2008年以来,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有关学生科技活动的规章制度,内容涉及科技活动的宣传、组织管理、活动阵地管理、激励措施等方面。目前,学工部为学生获奖提供了物质奖励;教务处也为老师提供了绩效计分奖励。尤其在2012年7月,我们在征得学校领导的同意后,草拟了《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意见稿)》,(办法已完成第二次修改,正在征求学校领导审阅),进一步明确了组织实施、条件保障单位和部门的职责,对于指导教师,参赛学生分别从教学工作量、奖励评优、学分认定、免试保研等方面确立了激励措施。这些都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基础。

三是注重基础,积累经验。注重科技活动的普及和经验的积累,是我们近几年在科技创新活动不断前进的源泉。基础方面,我们主要从二个方面着手。一是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节。常态化、届次化、坚持了14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节,使校内科技活动规模日益扩大,参与人数持续增加,活动影响不断加强,作品质量明显提高。二是坚持校内比赛与省级、国家级竞赛接轨。尤其是挑战杯竞赛中实行的“一项赛事,四项进程”制,即学院预赛,学校复赛,省内选拔,国内终审制,促使每届“挑战杯”系列竞赛活动,我校都有千人组队、百件作品参赛,为学校参加“挑战杯”等大型竞赛活动的选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焚膏继晷,春华秋实,搞竞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我校第一次组织参加挑战杯竞赛至今已整整16年。从最初只有几件作品获奖到如今不断刷新省赛、国赛获奖成绩,16年的组织与参赛经验教训功不可没。尤其是2010年我校第一次承办陕西省第五届挑战杯竞赛,更是为我们积累了弥足珍贵的赛事组织经验。正是多年的积累与沉淀,成就了我们今日在国家级比赛中斩获大奖的突破。

四是注重表彰、指导得力。每一年我们都会和教务处、学工部共同举办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表彰大会,对获奖师生进行奖励表彰,调动广大专业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另外,在学生的参赛中,我们非常注重发挥团学干部队伍的作用。虽然团学干部队伍不是专业教师,在专业技术领域上可能没有办法帮忙,但是在学生动员、选题指导、过程督促等方面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我们统计,在今年省级获奖的16件作品里,指导教师共计31人,而团学干部就有14人。仅他们参与指导的作品就有9件。团学干部的参与为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优秀成绩的取得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最后,再一次感谢学校、学院各级领导的支持,感谢指导教师和同学们的密切配合,如果没有你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也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同时,也希望学校能加大对科技活动经费的投入力度,尽快出台更具体、更完善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激励制度,全面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水平。

新年即将来临,在此,我也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幸福吉祥;祝愿我们学校的各项事业再创辉煌!谢谢大家!

上一篇:毛概辩论资料下一篇:浅谈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