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号和公司简介的翻译

2024-05-09

商号和公司简介的翻译(共3篇)

商号和公司简介的翻译 篇1

《公司法与近代商号的出现》读书笔记

众所周知,公司已成为我们这个正在进行着经济全球化这个伟大创举的世界的主力军,所有国家都重视公司的健康创立与发展。本文便是通过丰富的资料整理出中国公司与公司法的发展进程,为我们生动地展现出他们的前世今生。

这篇文章的第一、二段,便是介绍了中国近代商号出现的三条途径以及对应着这些途径的近代商号的例子。这样,可以让我们有一个对近代商号出现的前瞻性的大致印象。由此,在第三段中,作者便开始提出了公司的概念,并且充分地对比了商号与公司之间的区别。也是通过这样的对比,阐述了随着年代的发展,对公司的阐述日益的精确。由于这样的进程,中国的公司法便在1904年出现。

作者经过前三段的铺垫,开始在第四段中介绍公司法诞生对中国政坛和社会的重要作用:“1904年的公司法重新界定了国家与商业的关系„„商人们对付这些风险的办法是寻求保护。”在这一段当中,我们能够认识到公司法出现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对于中国公司法的产生背景及经验,作者将之与西方的发展历史作出了比较,并且得出了中国的情况与17世纪和18世纪大部分时间欧洲的经验一样的结论。为了说明这一个观点,作者给出了例子“在欧洲,贸易特别是大规模的长途贸易)也是有国家垄断的„„才被承认”。并且,作者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不是法律使商业公司得以存在,而是普遍存在的持股行为为何故公司奠定了现实的基础。并不是法律引导社会潮流,而是法律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承认了社会的变

化。”由此可以看出,公司法的出现并不是一开始公司的出现就出现了,而是由于公司的诞生迫使了公司法的诞生。

谈完了公司法的诞生条件以及公司法在中国诞生和在西方诞生的相似性。作者在接下来的一段谈到了中国与西方的不同。指出了中国对比西方政府和法律制度所欠缺的有关合股公司运作的经验,并提出了“假如中国没有工业化,这一差别不会马上转变为经济实力”的观点。同时,作者在这一段告诉我们,由于“有些工业(特别是运输业)的投资要求„„国家也需要大规模增加税收”,所以,资本市场因这些要求而发展。因而,当“‘公司’在中国出现的时候,它也是在先死的背景下被接受的,这是不足为奇的”。

接下来的这一段当中,作者边开始介绍中国公司诞生的历史了。作者提到中国公司的历史开始于洋务运动,并且,中国公司在这发展期间,由于存在着中国社会中的种种的原因,不断阻碍着中国公司的发展:“多次有人向官僚提出允许设立公司的建议,但都没有结果。”对比的结果,则是“西方商人按照西方法律以公司发行股票的方式在中国机子,却极其成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容闳在1867或1868年向中国官府提出了第一篇有关成立公司的建议,并在这个有关船运业的建议使用了“公司”这一词,并得到了当时中国实际上的外交部总理衙门批复和接受。但是却被提出了相对苛刻的条件,“轮船的所有者必须是中国国民”。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受到了不少的障碍。即使是这样,轮船招商局还是在1872年建立起来了,核定的资本为1000000两,并在1882

年增加到2000000两。这一个“官督商办”的企业,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因而具备了相当的与外国轮船公司竞争的资本。

作者在接下来的一段提到,因为国际经济的趋势使然,促进了在19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投机热潮的扩展。由于这样的原因,中国的公司制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虽然有人认为公司制度对中国社会风气无足轻重,但是,中国公司却让中国的商业活动得到了一系列变化和发展,“首先,到1870年代,在中国沿海已能进行公司注册„„确实有许多股金是通过私人的联系筹措而来的。”但是,作者提到“70年代到80年代投资方式的转变很容易被夸大”。并且用了“一直都很成功的买办徐润”这一个例子。因此,进入1890年后,还在轮船招商局总办任上的盛宣怀一直在积累着财富。但是被传统束缚的态度并未有所改变。股份制也未能想西方接轨,因为这样,股份市场的演变出现了矛盾的趋势。并导致19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在投资制造业的问题上出现了危机,如作者所提到缫丝工业的发展。由这些内容可见,我们可以清楚知道,政府控制何故公司并非主要问题,于是,这一段作者便就这个结论做出了例子的说明。并且,在下一段提到历史学家的观点“历史学家还经常提到家务战争后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列举了当时的最接近真实的情况。也因为这些原因,使清政府接受改革,令到整个法律架构被彻底检讨与完善,造成了在下一段所提到的新一轮发展。

正由于此,作者便提到了1895年至1911年这十几年间中国经济

积极性的高涨与前十几年比较有许多不同,例如“少数高级官僚作为大量商业架构庇护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张之洞接替了李鸿章,但没有人解体张之洞了。”意味着自由市场接替庇护制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广东蒸汽缫丝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过去落后的生产技术得到了发展。

接下来,作者便介绍了第一家私人所有和经营的机器厂的诞生与发展使。介绍了这些机器厂的拥有人以及这些机器厂所筹集的资金规模。机器厂的建立速度,在1895年以后以同样的趋势继续下去,但是资金规模还只是很小很小。说明了资金筹集的艰难以及当时法律的还不完善。他们的发展依靠的最主要还是自己的财力。而1895年的放松管制,便是令到私人投资的规模的得到大力的发展。接下来的例子我们都能够清楚感受到这一种突然间的改变。

正如作者所说,这一次的逐步改变正由于这样的原因容易去解围一次突然的与过去的断裂。当时,虽然发生了改变,但是在某些方面依然未得到很好的改变。如“新的政策并未能终止官员个人卷入私人企业的事物。„„都在继续以官督商办的模式发展工业”。这一结论的例子,我们能够再这一段接下来的内容中理解得到。

通过上一段所提到的原因,某种程度的士绅与官员合谋,也能够得到很好的理解。例如,张謇的大生纺纱厂建立,便是很好的例证,也反映了这一趋势。但是,作者在下一段提到了“上段所描述的工业企业,其集资规模都不可与中国铁路建设所需求的资本相比。”为什么?相信这段接下来的广东新宁铁路的例子能够很好的解释给我们

知道。

于1900年代初,集资需求的不断发展,推动了股票市场的诞生。而西方人,则是推动这一发展的幕后主角。他们当时认为法律是开放中国贸易的选择,于是便向中国施压,从而令到中国在这些压力下推动着商业法律的立法进程,为近代中国文化的成功转变作了很好的铺垫。这法律改革的压力来自哪里呢?作者提到,一部分来自及中国沿海的西方人。并给出了这一压力形成的前前后后。由于那一次的道台事件,直接导致了1902年的马凯条约特意提到了中国人持有西方注册公司股份的问题,强迫清政府对法律的改革。

而对于中国法律对中英商约如此明显的回应,却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看来,中国法律的改革,已经到了被人看成是理所当然的地步啊。但是,这个法律的改革,却有了很好的运作,不少中国商人和西方商人都能够通过法律来解决纠纷,并且,资金的筹集越来越得到发展,并开始出现公司的组织。所以,1904年的公司法,是公司发展一系列事件中的最重要也是最后的意见。在这法律之后,清政府终于承认了公司法人和有限责任。属于中国的公司法以及公司,终于在这些**中确定下来了。但是,由于诞生初期,中国人对这个概念还不是很熟悉,所以并未引起大量公司注册的情况出现,以及筹资方面还由于中国人的观念尚未凝固而发展缓慢,一直到民国,这一步还是没能很好的做到。

商号和公司简介的翻译 篇2

商号, 即商事主经商的字号, 或称为企业名称。商号作为公司特定化的标志, 是公司区别于其他的重要标志, 是公司具有法律经营权的表现。一旦商号经工商局登记、注册后, 就具有商号权, 便可以用在商品包装、合同和挂在牌匾等商业上, 其专有使用权不具有时间限制性, 只有在该注册的厂商销亡而消失。有些厂商中, 某些图形、文字既是用来当做商号又是用来当做商标。但大多数的厂商的商号和商标还是区分的。一般来说, 商标和商事主的产品是相关联的, 而商号则是与生产该产品的厂商或与经营该产品的特定厂商相关联的。

目前我国对商号权没有明确的规定, 但是《民法通则》里对企业名称有明确的保护规定。

商号权具有人身权属性, 与特定的商事主的身份和人格有密切相关, 和主体同生同灭。商号权具有财产精神权属性。商号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具有专用性和排他性。商号权人可依法使用自己的商号, 有权禁止他人擅自盗用、冒用或重复登记, 另外还有权对他人侵害其商号权进行司法诉讼请求赔偿。对于商号权可以设为抵押、转让或许可使用。

商号的法律要件包括消极要件和积极要件。在消极要件方面, 共有五项:一是不能用数字以及汉语拼音字母作商号, 除外文名称外;二是禁止使用部队的番号, 社会团体、群众组织、党政军机关、政党的名称;三是禁止使用国际组织、外国地区或国家的名称;四是不得误解或者欺骗公众;五是不能有损于社会和国家的公共利益。积极要件主要包含两项:一是要求商号具有显著特征, 二就是商号“应当由两个以上的字组成”。

二、目前商号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现状

目前我国对商号知识产权的保护相对还比较弱, 在实际应用中的确产生了一些因商号问题引起的纠纷。商号权在理论上已得到验证和公认, 但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商号权的保护上还存在欠缺,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 商号的登记记录管理不完善

我国对商号没有登记记录, 只对整体的企业名称进行登记注册管理。企业名称采取局域登记记录管理, 由每个行政局域的工商行政管理作为登记管理, 并负责该管辖内的企业注册登记管理。依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 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商企业的登记注册;国家工商总局主管应负责对全国企业的登记注册工作这个企业名称的区域注册登记形式, 极易形成不同行政管辖内出现相同商号的的现象。

(二) 对商号的法律保护粗疏零散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相关的商号权保护法, 已经建立的法律规定也只是表面性的, 将商号置于企业名称权中进行保护, 多见于《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通则》、《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等的相关法律法规中, 没有形成完整的法律保护系统。通过查阅《民法通则》, 可以看出, 里面所涉及到的企业名称专项法规及相关司法解析, 都没有提及商号、企业名称的相关规定, 所以商号的法律保护、性质、地位等相关司法解析模糊不清。因为现行的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商号权作为独立民事权力的法律效力, 使得商号权和商标权的冲突不成为法律意义上的“权利”间的冲突, 影响了目前对商号权能否认定为“在先权”被阻止在后商标获得登记、注册的法理困难。我国对商号权的不规范管理, 也是引起商号权纠纷的原因之一。

(三) 对商号和商标实行分别立法和管理的制度使商号权与商标权容易发生

我国商号主要被国务院颁发的行政法规《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调整, 而商标主要被《商标法》调整。商号和商标的保护是并列进行的, 实际实行中容易产生冲突。比如在商号的确权的执行上, 由于我国企业在名称登记前并没有与商标挂钩进行联检, 在确权过程中也没有公布异议流程。因此也会产生一些人善意或恶意地将他人的知名商标登记为自己的商号也是“合法”的现象。即使《商标认定和管理规定》对这种情形进行了矫正,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两者的产生冲突的概率, 但是有些问题还是没法解决。所以修订后的《商标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在申请商标注册时不得与他人之前的合法权益相冲突, 但对于那些在先权利可以阻止的商标却没有规定。

三、商号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完善

从上文对商号权保护的现状分析, 我们能看出, 立法层面的原因和管理体制层面的原因造成了我国商号权法律保护薄弱。因此, 我们要以下这两点进行完善, 措施如下:

(一) 结合我国的发展形势的现状, 在商号权的立法层面

上, 考虑将商号权的法律保护内容增加, 将商号权的法律地位明确

我们能从《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民商法》两个方面来实现商号权的保护, 确定商号权的法律位阶从基本法的高度, 增加关于商号权的内容在民商法中, 将商号权作为与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平行的知识产权。调整商号的权利行使过程、取得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 明确知名企业商号专用权的法律保护范围、商号的商号权和概念, 适时制定单行的商号法。我国《民法通则》、《反不正当竞争法》、《公司法》等都涉及商号权的规定, 因此制定单行商号法要注意与现行有关法律的关系协调, 与这些法律的关系要注意妥善处理, 维护法律体系的统一。应由单行商号法和民商法调整和规范同一领域内的商号权问题, 用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其他知识产权与商号之间 (如商标与商号、企业标识logo与商号) 跨领域以及各类商号 (如域名与企业名称, 企业名称与字号等) 之间的混同。另外, 从正面确定商号权, 摒除商事主体行政干预商号权过程, 应置于不同商事主体平等的竞争地位, 遵循市场经济基本法则制定单行商号法。

(二) 在商号的管理体制上, 我们可以借鉴全国统一审査制针对商标申请

我国《商标法》统一审查、统一管理商标的申请注册, 也就是, 即由国家商标局对全国范围内的商标注册申请负责受理, 同时统一审查申请注册的商标, 商标局能不批准和之前注册商标类似的商标注册申请。这样可以让国家对商标的统一管理更加方便, 对侵犯他人在先权利现象, 也可以事先预防。同时, 对不同行政区域的企业在全国范围内拥有相同商标现象也可以避免。在对商号的注册登记管理上, 我们也可以考虑采取相似的措施。如: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都对商号进行登记注册的同时, 对这些商号考虑借鉴在法律程序上商标法规定的异议撤销程序, 实行全国联网, 统一审查、统一检索, 这样很多企业在不同行政区域内拥有相同商号的现象才可以避免。

(三) 采用适当的方式, 解决商标权与商号权的冲突

可以采用司权利并存时的法诉讼救济方式以及司法诉讼救济方式、行政确权环节的优先权方式解决商号权与商标权冲突。“在先权”原则有条件地适用, 明确商号权与商标权作为“在先权”的具体范围, 完善商号权和商标权的确权程序制度。将企业名称在全国、全省联网检索体系的基础上, 建立商标注册与企业名称的交叉检索制度, 特别是商号的登记、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交叉检索制度。同时, 企业在发展和经营中, 也应当着力提高保护本企业商号权和商标权的意识。具体分析, 一方面, 当企业营销网点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扩大时, 要尽快申报名商标, 从而取得相应的法律保护;另外, 企业在依法注册后, 发现商号权或商标权受到侵犯, 要及时通过法律或行政途径解决。

四、结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国际和国内市场不断扩大, 商号的作用会越来越受重视, 重视对商号的保护, 是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不可缺少的方面。只有不断地完善商号权的相关法律法规, 才能更系统地完善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系统。

参考文献

[1]王彬才.我国企业名称权与商标权冲突的解决[N].人民法院报, 2003-09-14.

[2]郭德亮.论商号的知识产权保护——由“欧美大地”案所引发的思考[J].电子知识产权, 2004 (1) .

[3]蔡永民, 麻剑辉.商标权与商号权的权利冲突及解决途径[J].法学家, 2002 (4) .

[4]廖畅德.商号法律问题之我见[N].法制日报, 2001-03-25.

我国知名商号的法律保护理由 篇3

(一)知名商号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知名商号凝聚着企业经营者长期的投入和劳动,其知名度在市场优胜劣汰的规律中不断积累起来,并逐渐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知名商号企业生产的产品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信赖,所以知名商号能够拥有更多的市场占有量。

此外,知名商号承载着企业良好的商品质量和市场信誉,是企业商誉的象征,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二)保护知名商号是保证交易安全的需要。

知名商号作为一种商业标志,具有很强的识别性,消费者在选择商品及其服务时,不可避开地受到企业品牌的影响。

企业之所以拥有自己的“品牌”,实际上正是企业知名商号的作用,是消费者给予信赖的结果。

保护企业知名商号就是在保护消费者的信任,更是保证交易安全的需要。

保护知名商号是为消费者的交易提供更加规范的市场秩序,更好地发挥知名商号对消费者购物的指导作用,凸显商号的“知名”特征,同时接受消费者的监督和市场的考验,从而维护交易安全。

二、我国保护知名商号存在的理由

(一)立法层级太低

立法层次较低具体体现在调整商号权法律关系的法律文件主要是级别为条例的《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条例》。

[1]通过分析我国对知名商号的保护目前状况,现行法律对知名商号的保护仅停留在原则性规定或示范性规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均分散在部门规章或地方性法律文件,其适用效力不及法律的权威性,并且地方性法规的适用因地不同,各地的规定得不到立法的完善和统一,在法律的权威和操作性方面都不利于知名商号的特殊保护。

(二)知名商号保护的范围受限

我国目前的商号保护有两个特点:第一,商号专用权局限于商号领域,在商标、域名等其它领域没有保护商号专用权的明确法律规定。

第二,在商号领域,商号的专业权仅限于“辖区内”和“同行业”。

这种目前状况是导致知名商号侵权行为泛滥的主要理由。

鉴于知名商号所蕴涵的巨大经济价值,对知名商号加以特殊保护,便是要突破这两个限制,对知名商号实施跨商号领域、跨辖区、跨行业的.保护,即一旦被认定为知名商号,不论其行业是否相同,其他企业均不得再次使用该商号,以免造成消费者的误解。

(三)缺少知名商号的认定机制

知名商号通常与“老字号”、“驰名商标”等概念混淆,究其理由就是知名商号没有相应的认定机制。

根据《“中华老字号”认定规范(试行)》的规定,中华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的《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中关于驰名商标的定义是“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

根据定义很难严格区分知名商号、中华老字号及驰名商标,结合知名商号的保护体系明晰认定标准、认定方式以及认定程序等,从而构建知名商号的认定机制。

三、知名商号的立法保护倡议

(一)构建知名商号的认定制度

1、知名商号的认定标准

首先,结合知名商号的商誉状况以及公众知晓程度,关注其全部产品与服务之和在市场中的占有率;其次,注重商事主体的自身实力,以及在同行中的地位和知名度,例如业内龙头企业或知名上市公司的商号;第三,商号的产生日期及其持续使用的时间,这关系着商号的影响力;第四,商品销售与服务的地域范围,这是决定知名商号的覆盖率的关键要素;

第五,商号所有人对其商号的宣传程度,该商号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地域范围等,以及企业在广告等宣传中是否突出企业名称和商号;第六,商号代表的商事主体所持有的驰名商标的数量也是重要的评判标准之一。

2、知名商号的认定方式

知名商号的认定方式分为依申请认定和依职权认定,也可称为主动认定和被动认定。

依申请认定是指发生权益纠纷前,行政主管机关依据商号所有人的主动申请,在规定的工作日内对其商号是否为知名商号作出认定。

依职权认定是指在权益纠纷发生之后,应申请人的请求,有关认定机构对其商号是否为知名商号作出认定。

主动认定与依申请认定相类似,但要注意的是,商号的所有人可以主动申请保护其知名商号权益,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也可以根据国家利益或管理工作的需要主动认定某知名商号。[2]

3、知名商号的认定机关

从认定的机关看,知名商号应采取两级认定。

具体而言,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商号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地方知名商号由省一级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定,以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层级对知名商号实行不同强度的保护。

如果该商号在一省范围内知名,应由省级机关认定为省级知名商号.如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则由国家级机关认定为国家级知名商号,与企业是“地方企业”还是“中央企业”无关。[3]

4、知名商号的认定程序

(1)在依申请认定的知名商号中,申请人即商号的所有人,在认定知名商号时,应提交能证明该商号具备知名商号条件的相应证明文件,即根据知名商号的认定标准提供充分的证明材料;

(2)认定机关收到申请后,若材料不足,应当告知申请人一次性补充完整材料;

(3)认定机关受理申请后,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在认定时应当征询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

(4)在依职权认定的知名商号中,认定机关应当根据上述认定标准评判商号的知名度并制作认定材料,同时征询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

(5)认定完成后,还应将认定结果通知有关部门及申请人,如果商号被认定为知名商号,还应将认定结果予以公告;

(6)认定为知名商号,需进行公示并备案,建立知名商号数据库。

(二)规范知名商号的保护范围

第一,商号的保护存在地域性理由,知名商号有国家级和省级之分,应根据不同级别突破地域性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省级知名商号在全省范围内所有行业实施商号保护,国家级的知名商号应在全国范围内所有行业实施商号保护,并且将保护范围延及商标、域名等其它商业标记。

第二,为实现知名商号的跨行业、跨地域保护,应建立全国统一的知名商号检索系统,建立全省以及全国范围的知名商号数据库,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及各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应定期对数据库进行更新与维护,突破现行的地域限制和行业限制,实现全国资源共享,这样使得其他企业再使用与知名商号相同或近似的商号进行登记时,计算机系统能够自动识别。[4]

第三,知名商号的保护以维护其良好商誉为核心,若一个知名商号丧失商誉,则应撤销对该知名商号的认定。

法律应规定相应的撤销条件,例如知名商号的申请者,提供弄虚作假或伪造的证明材料骗取知名商号的认定;企业经营过程中有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有严重违法行为、受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行政处罚的行为等都应导致知名商号的撤销。

参考文献:

[1]张炜达.谈商号权法律保护的目前状况及完善[J].商业时代,(5).

[2]倪彬.我国驰名商号的法律保护[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3]夏旭.论知名商号的法律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3.

[4]程燕.驰名商号保护若干理由探析[J].知识产权,2004(1).

上一篇:《yw》教案及其反思下一篇:白帝镇白帝小学2015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