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指导

2024-10-26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指导(精选8篇)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指导 篇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

关键词:喜欢 观察 阅读 修改 评价

打开学生日记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让老师伤心的语句:“作文真让人头痛!”“我最怕上作文课!”上作文课,老师拿着作文批改手册走进教室,也常常传来这样非常不情愿或不耐烦的声音:“又要写作文了!”一篇作文布置下去,好多同学都在那儿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这些现象都足以表明,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文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他们又是多么害怕作文。然而,写作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不写不行。那怎样进行作文教学才能让学生不认为写作文是一种苦事、难事,能够文通句达地写出较好的习作呢?

首先,让学生喜欢作文。只有让学生喜欢上写作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写作难的问题。要想让学生喜欢作文,就应在作文教学中解放思想,冲破旧观念,让学生异想天开,让学生自由表达,让学生在作文的天地里自由采集素材。小学语文大纲作文提出的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写下来,练习写简单的记叙文、读书笔记、日记。教师在教学生作文时,不要过重强调文体,让学生自己选择,不管写成什么文体,能写好文章就行;更不能强调什么写作章法,不要

要求学生在某一篇作文中用比喻等手法,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因为他们想出来,写出来的文章不一定合乎写作章法,但内容、感受却是真真切切、感人至深的,我们不能因这篇文章的章法不合于要求而加以否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喜欢作文。

其次,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只有通过观察生活,写出来的内容才充实。让学生多观察。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自然得很。”《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各方面的素材,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丰富、庞大的“素材库”。这样,学生在习作时便不会感到无话可说,自然会下笔千言,有感而发,从而“乐于书面表达”愉快地习作。我在日常教学中便作了一些探索。

1、学生可以将课堂上获得的信息,同学或者自己的精彩发言,课堂上发生的点点滴滴记录在本上作为自己的感悟。

2、学生可以记录家庭生活场景,如亲友团聚、学做家务活以及和父母相处中获得的所感所知。

3、学生还可以记录社会生活中的见闻,上学放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及校园风采,也可以描绘校园四季景象,各类校园活动场景,以及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各种感人事件等。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用心观察生活,才能有好的写作素材。

再者,阅读与写作结合。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

1、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 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因此,“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基于这一认识,在阅读教学中,要依照大纲的要求,在阅读训练中渗透积累语言的指导。学生的语言库存量越丰富,思维的领域就越广阔,说话或写作文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时作出恰当的选择,准确地调用词句,从而组合出生动、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话语来。课堂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战场”,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方面指导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掌握积累的方法,指导多读多背,采用多种形式多读名篇课文,精彩的部分还要多品读,直到能背诵下来,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尽可能多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指导摘录词句,要求学生配备一本摘录本,指导学生把课文的好词好句录到本子里,做到笔记、脑记相结合。指导读读写写,三年级语文教材在讲读课文后的练习题中,列出十几个需要掌握的词语,或几个精美的词句,并提出读读写写的要求。教师

应安排时间让学生熟读、抄写,最好能默写下来。摘录在本子里的词句也要求多读熟记。

2、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练习作文的指导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因此,在阅读训练中要渗透作文练习指导。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而不是孤立的,效果才是显著的。

3、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情感。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咱们可以领会到人家的经验,接触到人家的心情。”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流溢着真挚情感的文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去感悟这些感情,培养他们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我在教学《可贵的沉默》一文时,便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回报他们的爱”这句话,并且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谈体会,说看法,及时给予正确的导向,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悟记在积累本上。在后来写关于家庭的习作时,许多同学以《我的爸爸》、《我的妈妈》为题,感情真挚地描述了他们是如何感受爸爸妈妈的爱,以后要怎样报答他们的爱。家长们在看了孩子们的习作后感慨颇深:孩子们真的懂事了!有人说,孩子的心灵是一片肥沃、空旷的土地,往里种啥便长啥。如有可能,我们何不种下一颗情感的种子呢? 另外,对写好的文章要善于修改

人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比较正确或接近正确。学生的作文也一样。要坚持学生的一次作文多次修改法。因为反复修改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识和写作上的提高。

指导学生反复修改时要注意他们文章中的语言表达能力:一篇文章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文字表达和语言描述是否严谨、流畅。当学生向你求教时,不能心烦。即时手头工作在忙,也要暂放一下,热情的给学生以耐心启发、指导,对学生不懂的问题给予讲解。通过指导学生语言来指导他们的思维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口语训练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加强。

当然,写好作文需要的不仅仅这些,还得天天练笔,积累经验,与此同时,通过多表扬,多评价,使学生感到自信,向着积极的方向不断前进,同时也在学生当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洒下辛勤的汗水,才会有丰硕的成果。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而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教育心理学》

3、《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上、下册

4、《作文概说》叶圣陶

5、《国文教学》叶圣陶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指导 篇2

作文的真谛是在厚实的积累下,迸发出灵动的火花,写出与众不同的文字。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通过读书可以了解前人积累起来的重要知识和宝贵的生活经验。读书,不仅要读文学书,还要读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所有书籍,尤其是文学名著。“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同志的名言强调了读书笔记在积累中的重要性,所以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头脑里储存了大量的好词、好句、好的表达方法,运用起来方便自如,文章的语言自然也就生动、有味了。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活是部渊博的“无字书”,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各地都有各自的语言特色,尤其民间流传的谚语、歇后语都是语言中的精华,积累起来,为“我”所用,文章语言自然也就丰富了。

二、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学生的生活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引导他们写自己的生活,不瞎编,不乱抄,不死搬硬套地模仿,放开形式,不拘内容,不受任何压力。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为教师应该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了解学生生活,抓住写作时机,创设写作情境,指导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作及时、客观的描述。

教师要求学生在科学课上带自己喜欢的玩具,学生如获“特赦”,特别兴奋。上课铃响了,他们的思想还逗留在玩具世界里。看到这儿,我灵机一动,这不是引导他们写静物的好机会吗?于是我要求他们把玩具都拿出来,放到桌上。我接着说:“你们可以自由组合,向你的好朋友介绍你的玩具的样子、颜色、结构、作用。介绍时,你要按一定的顺序,介绍清楚玩具的每个特点,让你的朋友也喜欢它。”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便热闹起来。他们或三五成群围在一起夸耀机器人的威武、神奇,或爱惜地抚摸着可爱漂亮的布娃娃,有的还让自己的遥控车跑起来……我一边欣赏他们的“表演”,一边指导他们说话要有条理顺序。最后,我给学生们总结到:“同学们,你们已经把自己的玩具向其他同学作了介绍,你们想不想把你刚才介绍的过程写出来,让老师、家长和更多的朋友看呢?”。直到下课,同学们还不愿停下手中的笔,再也没有咬笔头、皱眉头的了。平时生活中,我及时抓住每一个让学生练笔的机会,如雷阵雨来临前、中、后的不同感受,或是做贺卡、打雪仗等。不知不觉中他们悟出:原来作文就是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独特的感受。

三、教学生掌握多向探索的思维方法

小学生觉得作文难,就是因为思路打不开,没有掌握多项探索的思维方法。针对这个问题,我积极改革一件事情——只有一个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几十个学生一个标准的辅导方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创造性地进行写作。

我在指导以打雪仗为内容的习作时,就鼓励学生这样做:下雪了,我领着他们去打雪仗,让他们在疯闹中去亲近自然、感受生活。同样是打雪仗,有的着笔于雪团打在身上的疼痛,“我要使雪团小些,不要向同学脸上、头上砸,以免伤着自己的同学。”对同学的爱心跃然纸上;有的同学着重写比赛过程,总结打败对手的经验,明白骄兵必败的道理。结果,一篇篇见解独到、灵活多样的作文便呈现在读者的面前。通过这种多向思维的写作,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起来。

四、把作文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

传统作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讲台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第一课时教师讲,第二课时学生写;写人的文章就要写成记叙文,写景的文章就要写成散文……学生稍有“越规”便遭呵斥,学生思想压抑、思维狭窄,怎能把作文写活?教师应该放弃“唯我正确”的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生从心情压抑的情境下解放出来。把作文的自主权交还给他们,教师只指导具体的写作方法:如写人的文章,要从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写事的文章,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如从哪个角度下笔,题目的选定,材料、文体的选择,都应鼓励学生放开手脚,扩散思维,定准自己写作的侧重点。只要能充分说明文章预定的角度,什么材料、什么文体都可以,鼓励学生抒发自己的个性,写出自己的特点。

我在指导学生写“杨絮”时,就是用这种方法。春天,校园里的几棵杨树开花了,杨絮满天飞舞,煞是好看。课间,我领着学生来到校园,让他们观察杨絮的颜色、样子,要求抓住它们的特点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关于杨絮的文章。下午,一篇篇文章交到我的手里。有的写诗歌:“朵朵雪花满院飞,风儿吹它连成堆,太阳晒不死,家在杨树上。”有的写成散文,把杨絮比作杨树的胡子、棉絮、棉花糖。还有的写成寓言,抓住杨絮经风一吹,结成团的特点,寓示团结力量大的道理。有位同学的题为《杨树的胡子》的文章还在《小学生作文向导》上发表了。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篇3

【关键词】:作文 教学 语文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234-01

一、学法指导是提高学生作文教学质量的“活水源头”

(一)留心观察,写好日记。学生作文提笔难、内容空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养成留心生活、细心观察的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首先要求学生做生活中的细心人,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指导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去找素材。如到野外游玩;欣赏公园美景;参加义务劳动;参观商店、工厂;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观察一个人的表情,两个人的对话等。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及时启发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从而增强学生发现、捕捉生活的能力,把学生锻练成为一个小观察家,并且及时地用日记的形式记下来,写作的材料就能源源不断。

(二)扩大阅读,积累素材。阅读是作文的基础,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和写的关系是紧密结合的,读是基础,写是目的。读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积累写作素材;读能使学生积累词汇,提高表达能力。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我这里主要是想说说怎样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三)想象能力的培养

作文离不开想象,教师要善于唤起学生正确的再造想象和调动学生的创造想象。常见的想象语句运用方法有比喻式、夸张式、溯源式、再造式、幻想式、向往式等。如要求学生写作文《我的妈妈》,可从母亲的皱纹中想到这是岁月刻下的痕迹,想到母亲的含辛茹苦蕴含在皱纹与汗水之中。由此通过回忆想象写出具体事例,如穿上母亲密密而缝的布鞋感到温暖一点一点渗上心头,母亲用她至高无上的爱撑起一把温馨伞,为自己遮风挡雨等,这便突破了一般的回忆记叙手法。

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人的个性是人类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儿童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其个性特点是非常鲜明突出的,他们的创造潜能往往就贮存在这一独特的个性之中。重视儿童个性的存在和发展,根据个体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以此发掘创造的智慧和创造的潜能,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使学生的独特个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以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思考与探索,结合当代小学作文教学的诸多成功的经验,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期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能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衡量小学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作文教学活动中,习作过程本身就是学生主体思维、主体创作的过程,是学生启动积累、独立思维、组合加工的过程。要使习作凸现学生的个性,并通过习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教师要自始至终地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在尊重主体的志趣、思想、情感、性格等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挥和张扬,并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为今后的独创性学习充分发挥其创造潜能,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自主性学习的原则。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题目由老师指定,“写什么”不能逾越老师划定的范围;“怎么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定的几种模式;讲评作文也要按照教师确定的调子讲优评劣……长此下去,其结果,学生作文大都内容相近,写法相似,小孩说大人的话,失去了应有的儿童生活气息,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何谈能有所创新。更有甚者,要求学生听记所谓的“下水文”“范文”,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

(三)尊重原创性原则。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生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教材中还就学生习作做出了导向: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实际上,这里强调的是教师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也许那种充满童趣,成人无法体会或感受到的童真、童心、童乐、童语,对于教师来说是那样的浅显而直接,但我们要认识到:这是习作者主体的真实反映,是其认知、理解、情感、思想、语言等综合水平的集中反映,很多是其生活体验的独特感受。如果教师横加指责,或大刀阔斧地大修大改,必然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自信,从而抑制其个性的发展。日常教学中,那种因改得过多、过细而遭到学生不满的现象比比皆是。难怪学生中会传出这样的呼吁:“老师,请笔下留情,给我留点面子吧!”?

三、教给学生写作方法,读书与作文相结合

(一)加强指导,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把作文教学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每篇课文就是很好的范作,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提示学生注意人家是怎样开头、怎样搜集和组织材料、怎样谴词造句,怎样结尾的。哪些方法可以用在自己的作文里。

(二)要使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先进行充分备课,明确写作目的、要求,注意猎取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和事乃至周围环境。搞清哪些应详写,哪些应略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这样才有条不紊,条理清楚。教学时不至于匆匆忙忙、手忙脚乱。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写作技巧 篇4

语文写作是当今很多小学生和家长最为头疼的问题,很多小学生写不好作文,也可以说不会写作文,面对这一难题,我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提三点意见:

一、联系生活丰富选材

很多小学生不会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该写什么,这主要是他们经历太少,没有材料可以选择的原因。我见过这样的小学作文,关于写暑假生活趣事的:我的暑假很有趣,每天都玩得很开心,我早晨和小朋友一起玩捉迷藏,玩累了就休息一会,接着玩,中午和小朋友玩跳皮筋,我很会玩跳皮筋,小朋友们都没有我玩得好,我很开心,下午我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丢沙包,这个很好玩,大家都玩得很开心,我也高兴极了。

这样的作文在小学阶段见多不怪,很多小学生只会把自己一天中做过的事情罗列上去,而不知道如何把作文写好。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应该学会引导。比如说,在写一篇关于拔河比赛的作文之前,老师先带领同学们一起玩一个关于拔河比赛的游戏,让同学们亲身经历一下拔河比赛,当游戏结束后,老师再引导学生描述拔河比赛的场面,并引导学生说出参加拔河比赛的感受,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去引导学生写作,这样学生才有话可说。

二、积累词语丰富措辞

小学生在写作时还面临以下这个问题,很多小学生因为阅读量少,词

语积累不够,即使头脑中有东西可写,但由于词语匮乏,无法表达出自己的真正意思,从而偏离写作目的。

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该做的时尽量增加学生的词汇量,通过日常的词语积累增加词汇量,从而使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有话说得出。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增加好词佳句和优美开头与结尾板块,让学生自主地去积累一些好词佳句与经典开头与结尾。

三、合理引导日记写作

勤锻炼方能写出好的作文,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只有勤加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在这方面,很多教师会选择写日记或周记的方式加强小学生的作文写作,但在具体实施时,还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

很多小学生在写日记时也避免不了记流水账的思维模式,这时就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了。比如,大家爱吃妈妈做的菜吗?最喜欢吃妈妈做的哪道菜?为什么?大家写一篇日记和大家分享一下吧。老师可以通过这种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去描述一种食物,写出喜欢这种食物的原因,并具体描述这种食物的味道、色泽、形状、素材、做法等各个方面。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浅谈 篇5

山东德州陵县宋家镇麻坊小学 唐月勇

作文教学是小学阶段的一大难题,提起作文学生犯愁,教师也犯愁。学生犯愁如何去写,老师犯愁愁如何去指导,作文教学常常会令很多语文老师感到头疼,觉得很茫然。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觉得作文难写,没得写。“作文难”这几乎成了大多数小学中年级教学的通病。每当语文教师把作文题目写在黑板上时,大多数学生都免不了抓耳挠腮,过了半节课还在“望题兴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想: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丰富,课外书籍看得太少,知识面太狭窄,语汇太贫乏。尤其缺少细致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作为从教十多年的语文教师,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提高写作兴趣呢?

一、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任何文章都是生活的反映。我们不能把作文教学局限在课堂上,而应该让学生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这样的内容就充实,情感就真切,而且较容易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有一次,天就要下雨啦,我就领着学生带着雨伞走上街头,观察雨来前天气的变化情况和街上人们面对雨将要来临的情景。不一会雨下了起来,再让学生观察这时街上的景象,雨大时,天气的变化及街上的情景。这样一幅雨景就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回去以后我就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一切写下来,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无从下笔,无什么可写了。

2、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在写作有关春天的特征的文章时,有的老师局限于在教室里认真指导,详细引导;而有的老师却把学生带到校园或公园里,农村教师干脆带到附件的田野里,让学生尽情地玩,尽情地观察,学生有的采树叶,有的捉蝌蚪,有的摘野花,有的就在春风中做游戏,放风筝„„虽然浪费了一节课,回教室后,学生犹如妙笔生花,有写《找春天》的;有写《花瓣上的春色》的;也有写《草地上的春天》的„„一篇篇文 章千姿百态,从各个方面描绘出了春色的怡人,读起来让人如沐春风,心旷神怡.而在教室里指导的文章,却始终逃不出教师的指导痕迹,虽然也华藻用尽,却是感觉在读优美的文字,而体会不出春色的美好.所以说,在观察中让学生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学生自然乐写爱写。

二、从点滴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

1.注重平时的阅读教学,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作文要与阅读教学紧密配合。”所以,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低年级的用词说话、看图说话、还是中高年级的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的切入,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2.重视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也就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时,充分发挥学生说的这一优势,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学生说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说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习作的具体规定,提高审题能力。二是说自己的准备材料,目的是检查他们习作前的材料准备的情况。三是口头作文,在习作指导过程又分为说题目、说提纲、说作文。进行班内口头作文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3.在日常中加强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

遣词造句是习作的奠基石。遣词造句的基本要求:一是用词准确,二是句子完整。它的步骤是:①理解词义:理解词语表达意义,明确词语的运用范围,分清词语的感情色彩。②选择材料:选取一些新鲜的、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来写,用词要灵活,内容要丰富。③培养造句能力:一个完整的句子应当把话说的具体明白,让人一看就懂。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在平时加强以下两点遣词造句的训练。

4、只有在指导课上加强作文范例的剖析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那么怎样才能加强指导课作文范例的剖析呢?即从两个方面进行指导:①展示优秀作文,明确好 2 作文的标准。在指导课上,简要复习作文要求之后,展示优秀作文范例,对照要求,让学生讨论这篇文章是否符合这次习作的要求?你认为哪里写得好,从分析中使学生明白好作文的标准和自己要努力的方向。②分析作文的病例,明确病因。在作文指导课上分析作文病例要比展示优秀作文更重要,通过让学生阅读、分析、讨论、作文中的病例,使他们认识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怎样进行修改,同时反思自己的作文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加强作文范例剖析学生的作文质量一定会提高得很快。

三、“仿写”也是提高小学生写作的重要手段

首先,模仿是小学生写作的初级阶段。茅盾先生曾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的确,模仿是儿童的心理特点之一,任何学习都离不开模仿,特别是知识和经验都比较少的小学生,能够更直接快捷地通过模仿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因此,学生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都要以模仿为阶梯。在小学作文训练中,我们应该及时地为其提供适当的范文进行模仿,小学生语文课本中的阅读课文,就是为学生仿写做指南的。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有意识的把作者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迁移,经过练习运用而获得基本技能,形成一个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初级的模仿可以片断模仿和句式模仿为主。

其次,模仿是创造的基础和开端。可以说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科学家模仿蝙蝠在夜间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雷达;依照鱼在水中游动的原理发明了潜艇;又依照小鸟在天空飞行的样子而发明了飞机„„所有这些都是以模仿为前提的。学生模仿范文进行写作,是在对范文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他们的模仿,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有了自己的一些小小的创造,这里面已经包含有创造性应用的因素,因为他们用的是范文的技巧和方法,写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事情,就像学习书法一样,先得描红,临摹,由此来了解不同字体的特点,学得基本的书写知识和技巧,然后才能谈得上创新。写作文也是这样,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在其内容结构上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最后才能完整地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才能创造性地进行写作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学会“怎样写”。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 篇6

〈一〉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为了使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我认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展丰富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将学生优秀习作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其次,作文备课要有创意:要找出本次习作的有创意、有创新的部分,并把有创意、创新的思维作为激发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然后,指导要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注重学生日常观察能力的培养,注重日常的阅读教学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注重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注重日常学生谴词造句能力的培养,加强作文指导课范例的剖析。最后,改变以往作文评改的方式:建立一个新的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让学生也来参与自己作文的评改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评语要有新意和激励性。相信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一切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以学生为本,在不久之后许多学生一定会消除对写作文害怕的情绪。

〈二〉关键词:

写作兴趣、仔细观察、创新思维、口头训练、谴词造句、评改

〈三〉正文:

在小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发现学生们一谈到写作文,他们都很害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这正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感到最棘手的一大难题

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然而,小学生作文水平提不高、害怕作文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他们感到没有素材可写,或者有了素材但由于平时好词好句积累的量较少而感到无话可写。出现这种现象关键在于他们不善于捕捉素材,对于眼皮底下的好材料往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对于自己谴词造句的能力培养更是不重视。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然而,要教好学生的作文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也有一定的要求。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生怕学生写不好作文,教师从备课开始就从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等各方面着手考虑,在教学时将这些内容一一教给学生,并不考虑学生是否真正消化吸收。虽然我们语文教师花费了大量精力,效果仍然不理想。学生独立作文的能力大大削弱,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同时目前的作文教学,一篇作文从指导到学生习作,再到老师批改,最后到老师讲评,历经两周才能完成,这样不仅战线拉得过长,而且反馈信息慢,学生受到的效果必然低。另外,作文的批改总是由教师单方面完成几乎没有学生的参与,这样很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作文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老师一味地以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常常求全责备,使学生很少能在写作过程中体验愉悦和成功,所以很多学生谈“作”色变,视作文为烦事、苦事。把作文寄希望于教师的“指导”、课外作文选的参考和自己的凭空想象,东拼西凑,乱写一通,写出来的文章既不表“情”,又不“达”意,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问题,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也就是说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那么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呢?我将从以下四方面谈谈我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的研究。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开展丰富多样的 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2)我还积极鼓励学生自己

向报刊投稿。开学不到一个月,班级已有两位同学在《作文大王》上发表了自己的作文。当这两位学生拿着刊登着自己作文的书的时候,我大力地表扬了他们,在肯定他们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鼓励其他同学:他能发表,你们也能一定行!这不仅调动了发表优秀作文小作者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其他同学的写作积极性。(3)第三个做法是: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变成了铅字,漂亮、工整地从打印机打出,再配上美丽的、富有联想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评议,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言两语的流水帐”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二、备课要有创意

备课要有创意也就是说作文备课要和以往有所不同,小学语文教育大纲指出“作文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但是,在过去的作文教学中,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等方面几乎全是教师单方面的劳动:上作文课,在老师精心简短的讲解之后,立即让学生动笔,这时学生即没有心理准备,也没有内容准备,大部分学生把自己平日看到的有意义的内容抛在一边,去根据老师的要求凑合成文。这是作文教学费时效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在明确习作内容及训练要求的前提下,要找出本次习作的有创意、有创新的部分,并把有创意、创新的思维作为激发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重点,详细地设计好每一步教学步骤。例如,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S版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作文习作《同学之间》,其习作要求是:①根据题意写一件在同学之间的事,要写出真情实感。②内容要真实,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语句通顺、连贯。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要使学生把作文写好,必须把创意性、创新性作为备课的主思路激发学生的思维,那么,首先应该把(1)选材立意和(2)材料组织作为着手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四个问题:①“同学”你是怎样理解的?②同学和同学发生过很多事情,那么你能说给大家听一听吗?③在这些事情中,哪件事情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最有新意?④这件事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从这些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第一个设计的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其实,同学的范围是很广的:既指现在的同学也可指过去的同学;还可以包括校内同学和校外的同学,如在少年宫兴趣小组一起学习的同学等等。这样选材范围不是扩大了吗?第二个设计的目的也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说得越多,越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使作文有内容可写;第三个设计是在第二个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集中思维,目的是让学生从众多的事件中选择真实的,而且又比较新颖的材料,第四个设计是在前两个设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所选材料对文章中心的确定和挖掘。

为了达到组织好材料的目标,我在教学中又分别设计了三个问题,即①你打算怎样安排选定的作文材料?②除了这种写作方式外,还可以怎样安排你的材料?③你觉得采用哪种方式更有利于突出你所表达的中心?不难看出,前两个问题,可以较好地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三个问题则是在学生集中思维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中选优。可以说这种备课始终围绕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等思维规律,我认为这样的作文教学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这种备课充分表现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创意和独具匠心。

三、指导要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提高认识

小学生从家庭到学校,所见所闻是有限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然而,由于小学生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观察不细致,认识不深刻,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例如S版语文第十册第一单元的作文习作《一次的小实验》,要求选择你平时最感兴趣的小实验,按一定顺序把实验写清楚写具体,注意写出实验时人物的心情。但这次习作有一部分同学的作文写得不够理想,这显然就是因为学生日常生活观察不够仔细,平时实验做得较较少而造成认识水平较低、认识上的不足。因此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去认识事物、积累经验,通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这要在平日里多下功夫,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提高认识。平时,如果我们很注意教给学生仔细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注意抓住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味道,人物的衣着、神情以及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等方面的特点细致观察`````要求学生善

于思考,勤于积累,平时收听广播和收看电视节目,或者在生活中见到的有特色的情景,都要及时记下来,每天利用晨会和午会时间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讲讲“所见所闻”,学生学会了观察,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而且也提高了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

2、注重平时的阅读教学,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作文要与阅读教学紧密配合。”所以,在教学中要牢固树立阅读为写作服务的思想,在平时把阅读教学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无论是低年级的用词说话,看图说话,还是中高年级的读段、写段和写一篇完整的作文,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都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阅读中的作文知识有效合理的切入,通过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这一个个训练环节,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

如在教学S版语文第十册第一单元《三棵银杏树》时,让学生体会三棵银杏树静态的描写及作用之后,让学生练写《校园里的梧桐树》。梧桐树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十分熟悉的,但是有些学生笔下的梧桐树确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毫无文才可言,然而通过要求学生把凡是描写银杏树的句子能运用到描写梧桐树上的全部摘录下来,进行仿写,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又如在教学《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就要让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和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

另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要多开展读书活动,学写读书笔记。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注重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读书与作文相结合。在课内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在课外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读书知识进行广泛的阅读,鼓励学生把课外读物中的精彩片段或文章记录下来,模仿习作,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通过读书活动得到的学习效果:(1)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和作文素材,语言材料和作文素材一是来源于生活,二是来源于阅读。二者缺一不可;(2)积累思维材料。学生在读书中,凭借阅读材料,精心思维,思维水平和认识水平不断提高;(3)积累写作知识,如:文章条理清晰、主次、详略、开头结尾、过渡等。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不能抛弃作文知识的积累和作文能力的训练,要把作文与阅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阅读是输入,从语言文字入手,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表达的方法。作文是输出,要运用所学的方法用语言表达,抓住语言这个共同点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培养作文能力

3、重视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

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则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时,充分发挥学生说的这一优势,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学生说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说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习作的具体规定,提高审题能力。二是说自己的准备材料。目的是检查他们习作前的材料准备的情况。三是口头作文。该项结合习作指导过程又分为说题目、说提纲、说作文。说作文可采用个人自说、同桌对说、班内口头作文交流等多种形式。通过说不但解决了学生作文的内容问题,而且还解决了他们的语言表达问题。4在日常中加强学生谴词造句能力的培养

谴词造句是习作的奠基石。谴词造句的基本要求:一是用词准确,二是句子完整。它的步骤是:①理解词义:理解词语表达意义,明确词语的运用范围,分清词语的感情色彩。②选择材料:选取一些新鲜的、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来写,用词要灵活,内容要丰富。③培养造句能力:一个完整的句子至少是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这就是句子的主语部分。后一部分说的是“做什么”、“怎么做”或“是什么”这就是句子的谓语部分。一个完整的句子应当把话说的具体明白,让人一看就懂。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在平时加强以下两点谴词造句的训练。(1)句子结构要完整:结构完整是造好句子的前提。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有部分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或造句时说出的句子是不完整的。一个完整的句子不仅要能回答“谁在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更要能够回答“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怎么干?”或“什么时候,什么,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怎么干?”如果我们在平时就坚持不懈地强调句子的完整性,我相信学生写出不完整的句子的次数会大大下降。(2)内容要生动:文章是由句子构成,为了使文章生动句子的表达首先就要生动具体,必须加上适当的修饰语。如教学“抚摸”一词造句时,有学生说:“朝阳抚摸着土地”,就可以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在怎样的季节里,在怎样的天气条件下,朝阳如何抚摸着什么样的土地?”经过引导学生造出“深秋的早晨,薄薄的雾气正慢慢散去,朝阳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显然第二句要比第一句表达得更准确、鲜明、生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谴词造句能力的培养为习作打下牢固的奠基石。

5、指导课加强作文范例的剖析

只有在指导课上加强作文范例的剖析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那么怎样才能加强指导课作文范例的剖析呢?即从两个方面进行指导:(1)展示优秀作文,明确好作文的标准。在指导课上,简要复习作文要求之后,展示优秀作文范例,对照要求让学生讨论这篇文章是否符合这次习作的要求?你认为哪里写得好,从分析中使学生明白好作文的标准和自己要努力的方向。(2)分析作文的病例,明确病因。在作文指导课上分析作文病例要比展示优秀作文更重要,通过让学生阅读、分析、讨论、作文中的病例,使他们认识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怎样进行修改,同时反思自己的作文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总之,在指导课上坚持不懈地加强作文范例的剖析,学生的作文质量一定会提高得很快。

四、重视作文评改

小学生作文是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过程,即使是表达生活中平淡的事情,也是对学生一次极好的思维训练。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过程,都要给以积极的鼓励、激发,建立一个新的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一定要改变以往评改作文时间过长,教师单方面参与的状况。

在评改作文的过程中,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来改变作文评改的现状。(1)学生方面:叶圣陶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是属于作文的本人,体现了作文教学的改革精神,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表现。”然而在以往作文评改中只注重教师的单向评价,而忽略了学生自己的评价,学生才是习作的主人在学习中发挥着主体的作用。在评改学生作文时,教师可以采取两种方式①自主评改和②交互评改。①自主评改:学生写完作文后的第一读者应是自己,习作初稿一般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初学写作的小学生,他们在习作时尚未考虑到词语的锤炼、修辞的应用,但通过推敲,自己还是可以修改的。我们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自主评改的意义,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使他们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②交互评改: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合作相互评改,同年人之间,学生无拘无束,乐于交流,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一个小问题,他们也会争的面红耳赤。他人评价时,无疑能让自己大受启发,以广阔的视野对习作进一步修改;评价他人时,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鉴,吸取他人的闪光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既利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又使学生在自改作文过程中尝到了“自改成果”,产生了浓厚的写作兴趣,学生就愿去钻,乐去研,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活”起来。(2)教师方面:当前作文教学“费力多,收效少”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和评价上。①评价的随意性大,不够客观公正。许多老师在批阅作文时并没有客观的作出评价,只是凭借对学生的大体印象确定作文的好坏。因此有些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即使偶尔写了一篇好文章也往往会被老师所忽略,难得好评。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坚持精批、面批的原则。对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进行认真地批改,尤其对作文能力偏差的学生更要实行精心地面批,主要批出字、词、句段、篇及标点存在的问题,同时又要批改出学生习作中的好词好句和优美片段,写出眉批、段批和总批,使学生知道自己作文好在哪里,差在何处。只要坚持这条批改原则一定会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②教师给学生的作文评语太老套无激励性和新意。“什么内容具体、中心突出、语句通顺”这样的评语缺乏指导性和启发性,失去了批改的意义。还有的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支,配写出尖刻,过于偏激的评语,如“乱七八糟”“话都说不清”来打击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当同学看到这些评语时,当然随便把作文本扔到书桌上,因为学生看够了这些话,有的甚至厌恶这些话。如果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作文,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欢愉,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白自己的文章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应怎样努力,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因此我们在平时作文批改中一定要写好学生作文的评价,对于不同情况的学生写出不一样的评语。对于优等生,首先要肯定他所取得的成就,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提出使文章谴词造句更加准确、生动,布局谋篇更加严谨的高标准的指导意见。对于中等生要着重在其文章的各个方面能否达到习作要求上加以批改指导并多用商量讨论式的评语。如,一位学生在写春天的景色时,写了这样一句话,“春天是万物蓬松的季节,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在这句话中,“蓬松”一词用得不恰当,我先在旁边给他写出了“蓬松”的意思是:形容草、叶子、头发、绒毛等松散开。然后写出了评语,“你推敲一下,‘蓬松’在这里用得合适吗?换一个什么词更恰当呢?”当这个学生看到评语时,拿着作文本找到我,告诉我他知道了“蓬松”这个词

用的不当,应改为“复苏”,我给予了肯定。商量式的评语能达到一种和谐的民主气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以后作文遣词造句时注意推敲,做到用词准确。对于差生,也要及时的发现表扬其作文中的闪光处,如发现一字、一词或一段写得精彩,要画上记号,进行评点。凡是有一点一滴进步,就大大赞赏,“××,你的作文在大踏步前进!”相信在进行一番鼓励后了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一定会增强。总之,教师不能简单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要多用激励性的评语,使他们尝到写作的甜头,这样不但充分调动学生写好作文的积极性,也能提高学生的认识。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篇7

一、作文命题时要生活化和科学化

作文也是一种创作, 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同样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命题的生活化就是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 作文的命题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是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然而光考虑命题的生活化还是不够的, 因为对于写作文的小学生来说, 不一样的年级, 不一样的年龄, 不一样的心理结构, 不一样的认知能力都影响着对作文命题的理解。所以在给小学生布置语文作业时要考虑其适合相应年龄的题目, 不能太过抽象。这是就是作文命题的科学性。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 没有专门设置小学作文的课程, 都是在语文课堂上由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带而过, 在课后的学生作文作业中也没有做专门的作文辅导。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随机给学生布置作文作业, 学生也是在被动的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接受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 随之带来的是学生消极应付教师布置的作文作业。

针对以上问题, 我们应该改变上述应试教育, 让教师在作文作业布置中更贴近生活, 让学生在生活找到素材, 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逐步让学生养成关注现实的习惯, 让他们热爱生活, 乐于通过文字将真实情感表达出来。

二、任课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阅读, 积累语文知识, 扩大阅读量

从语文自身的属性上来看,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因为其既具有工具性, 也具有人文性, 二者集于一体。语文的教学主旨、课本内容的时代背景、课本的结构、教学选材的内容和丰富多样等, 这些都证明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要想写好作文, 首先是要鼓励学生多多阅读, 因为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同时阅读也是进行作文写作的基础, 写作又是阅读的目的, 二者相辅相成。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充分体现了阅读在作文写作中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 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多阅读, 积极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意识和阅读习惯, 逐渐地积累作文的知识素材。语文教师在鼓励学生多阅读时, 必须要考虑学生实际情况, 因为学生的理解力和接受力是阅读的障碍。这就要求教师在给学生推荐读物时要考察其内容是否来源于生活实际, 是不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是不是学生感兴趣的, 是不是超出学生接受力, 否则的话阅读、写作效果大大减弱。

在这里, 我们可以建议给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童话、古诗词和故事书来供学生阅读, 比如《安徒生童话》。而《水浒传》虽然为文学经典, 但是考虑学生年龄特点, 并不适合一些低年级的小学生阅读。所以教师在给学生推荐书时一定要谨慎。

三、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 其生活经历和经验比较少, 对于情感的表达, 很难熟练运用文字和组织语言, 小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所以写不好作文, 是可以理解的。无论是学习什么课程, 兴趣是最的老师, 这就要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 只要有兴趣, 就不怕做不成任何事情。那么, 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 积极引导克服写作的心理问题, 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欲望和动机。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到快乐, 使学生真正对写作文由“厌烦”转为“喜欢”, 并且变得希望用文字表达情感。

在教学中, 有很多能够证明兴趣是学生学习某一课程最好的老师的例子。一旦学生对某一课程有了兴趣, 那他自身的学习内在动力大大加强, 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有很大的提升, 随之而来的改变就是思维的活跃。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禁止教师用自己的思维来影响学生的思考。教师应该换位思考, 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作文学习, 来找到师生的思想共鸣。通过这些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语文作文欲望和动力。

四、突破以往的教育观念, 进行“鼓励”教育

教学实践证明, 多数好学生是被鼓励出来的, 这是目前被推行的教育方式。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 教师对于作文的批语基本一成不变, 非常简单, 有些教师一两句批语用好几年, 例如“比上一次有很大进步”或者简单的一个“阅”字。这就是以往的旧的教学方式里最大的问题, 换位思考, 谁看到作文上教师的评语来回是那么两句, 谁都会失去对作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最后导致学生失去写作能力。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 一定要发现学生文章的亮点和可取之处。不能只批评不当之处, 对于好的部分一定要标注, 并给学生一定的表扬和鼓励, 那怕是一点微小闪光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语文学习本身对学生的要求就高, 所以学习起来也就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作文的学习就更是语文学习的最难之处, 不论是教学还是学习更是一种挑战, 所以作文的教学之路是艰难的, 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改变观念, 转变教学方式, 抓住重点, 突出难点,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摘要:如何从小学教会学生写作文, 也就是写文章, 是小学语文教学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因为写作文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培养的关键学科, 同时, 关于作文的教学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它不仅是教师头疼的问题, 更是让学生挠头的学习, 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作文的特有内容和特点。笔者在本文中通过分析指出作文在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师

参考文献

[1]牟朝普.浅谈小学作文教学.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1 (9) .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个性;想象力;生活经验

一、作文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

作文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要求小学生用书面的形式,将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和经历,积极乐观、客观真实地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在训练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相信儿童的主体意识,采取引导和激励的评价作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所发展。

1.讲真话,述真事

小学作文一直局限在教师的讲授中,而这样的方式往往会禁锢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个性。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尽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身边的事,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从而呈现自己的作文风格。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尊重学生的表达方式,宽容他们不成熟的小缺点,在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中,让他们自己克服,能够在作文中呈现个性张扬的自己。

2.写真情,抒实感

真情实感是作文的血液,是作文拥有生命力的基础。所以,在作文训练中,要主张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看法和感受。作文指定范围,不命题,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寻找生活素材,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并能写出真情实感;作文重视表达方式,不限文体,不拘一格;作文不限字数,让学生学会用更加精练的词语进行语言表达,而不是为了凑字数,啰嗦拖沓;作文强调真情实感,不苛求必须是真人真事,因为小学生的阅历相对来说比较少,生活也较为单调,没有太多真实的事情可写,可以是動画片里的情节,书上的小故事等等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3.有个性,有新意

作文除了是自己的生活体验、真情实感之外,还应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悟。这一点就要求小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观察,教师则是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去感悟世界,从而能够将自己不同于他人的感受用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便是有新意的作文。

二、想象力的培养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

人们常说“童言无忌”,儿童天生就是浪漫主义的童话作家,他们知识面窄,但想象力丰富,对世界上事物的观察和解释,通常都是借助于想象。所以,训练学生写童话作文,不仅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而且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新意。

1.提供想象的情境条件,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童话可以体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一切活动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情感变化,范围较广,学生可说自己想说的,写自己想写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这为学生的自由想象提供了客观的条件和驰骋的空间,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学生的个性和想象才能得到更全面,更充分的发展。

2.讲究构思和个性表达

平铺直叙很难吸引人的注意力,所以,童话作文写作中,要训练学生应用多种表现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间接地映射出学生的性格、爱好等,实现作文的个性化表达。

3.要立足现实,合理想象

想象并不是天马行空,无边无际的漫游,而应该是立足现实,进行合理的想象,只有合理的想象才是有意义的想象,这一点儿童很难自己把握,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挖掘。

三、作文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

作为是生活的一种书面表示,它就像是生活点滴的一个符号,离开了生活,符号就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作文写作的前提和需要。同时,小学生的生活能力较弱,写作时与生活脱轨,从而出现了大量的仿写、抄袭的作文。要让学生能够写出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表达自己真实的喜怒哀乐。

1.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走在回家的路上,观察街道的变化,走在田野中,观察大自然的花草鱼虫等,观察到事物,就有写作的素材,在不断的观察和积累中,也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2.组织学生参与、体验生活

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组织一些小活动,比如联欢会,郊游,参观工厂,下乡劳作,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饲养小动物等,在实践中培养真实的感受。

3.指导学生描绘生活

对生活的描绘就产生了作文,在学生有了写作素材,掌握了表达方式之后,我们就要让学生进行自由地表达,不受课本和命题的限制,自选题材,自选内容,呈现多样化的生活,让作文成为传情达意的媒介,从而让写作文成为学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秀丽.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学周刊,2012(08).

[2]梁树文.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性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2).

[3]章玮.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3).

[4]吴立岗.小学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03.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

上一篇:《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试题答案下一篇:简报第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