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的构成要素(精选7篇)
社会治理的构成要素 篇1
第一课 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第一节 社会财富增长之源
第二框 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B)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理解各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掌握读懂图表数据和动手制作经济数据图表的基本技能。
2.过程和方法:通过设计、分析和完善创业计划书,引导学生全面地分析问题;通过课外收集资料、课堂交流和探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形成较强的获取、分析、处理、表达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和处理资料,初步掌握分析经济数据图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领会各类生产要素的使用率都与人的素质有密切关系,感悟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科学、创新精神和节约意识。
二、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以研究型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任务布置分别上网收集并处理相关资料,制作简单多媒体课件。
2.教师准备:布置预习任务;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材料】复旦大学学生顾澄勇成功创业的故事(参见附件1)
师:提问创业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交流】略
师:这些就是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
【课题】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按座位4人1小组)从4人的各自的创业想法中挑出一个作为重点,撰写简要的创业计划书。
【实物投影仪展示】各小组的创业计划书。
一份学生的创业计划书(略
师:在创业过程中首要的条件是什么?
生:略
师:当钱用作投资时,他就有了另外一个名称“资本”例子中的50万就是资本。这是社会生产中的基本要素之一。
1、资本
师:开公司前预备的50万大家知道是资本,那们在筹备过程中,购买了电脑、网络设备、教学软件、摄像机等这些必备用品,他们还是资本吗?
生:略
师:结合例子说明资本的三态:货币、实物和产品形态。
【多媒体出示图表】2004年第二、三产业实际投入资本(参见附件2)
师:这张图说明了什么?
生:略
【师生共同归纳】在经济建设中资本来源多渠道。但目前主要还是国家投资。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开放,以吸收更多资本融入现代化建设之中。因为资本是一种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如果缺少资本或资本流通不畅,社会生产就无法顺利进行。
师:为什么选黄浦区某中低档办公大楼而不是高档办公大楼呢?
生:略。
师:点出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
2、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
师:解释土地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土地、水源、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
【学生交流】上网查询的有关土地资源的数据。
【多媒体出示材料】我国的土地资源(参见附件3)
师:我们为什么如此重视土地资源,耕地面积呢?
【学生讨论交流】略
【师生共同归纳】土地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任何一个行业和部门的生产必须借助于土地才能进行。但由于土地的沙化、水源的流失、矿产的开采,森林的过度砍伐等导致土地资源减少。土地要素具有不可再生特征。
师:选好址后,招募员工也是产业重要环节。因为劳动者是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之一。
3、劳动者的劳动
【学生交流】上网查询的相关材料
【多媒体出示材料】全国企业博士后广东占1/5(参见附件4)
师:博士后工作一直是广东人才发展战略中的重要部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财政先后投入专项资金过亿元,创下全国之最,种下了引凤凰前来的壮实梧桐。那么为什么广东如此重视博士后工作呢?
生:略
师:结合例子分析劳动包括体力和智力。特别强调其中劳动者的智力及综合素质在社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越显重要。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
师:公司经营过程中,经营要有特色。我们来了解一下海尔的经营特色。
4、经营管理
【多媒体出示材料】海尔的斜坡球体论(参见附件5)师:除了斜坡球体论你们还知道海尔的哪些先进管理理念与模式?
【学生交流】上网查询的相关材料
生:略
师:在社会生产中,对劳动、土地、资本等要素起组织、联结、整合作用的要素就是经营管理。结合例子突出企业家的才能。【师生共同归纳】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经营管理是现代社会生产的一个基本要素。
【学生活动】上网查找丰田的精益生产模式,耐克的虚拟组织模式,戴尔的直销模式,安利的传销模式,沃尔马的连锁、特许经营商业模式等等。
师:公司之所以选聘专业人员,看重的就是他们技术过硬。这也是社会生产的一个基本要素。
5、科学技术
【多媒体出示材料】 海信与“hiview信芯”(参见附件6)
师:读了上述材料大家有何启示?
生:略 【师生共同归纳】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师:分析科技的作用表现(1)促进劳动者的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2)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使有限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并使产品的质量更高,性能更优。(3)促使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实现清洁生产,使经济增长可持续的进行。
【学生活动】 上网搜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中我国企业科技活动现状。(参见附件7)
【教师小结】出示这五大基本要素。分析其中,劳动、土地、资本这三个要素的共同特点:看得见摸得着,称为实体性要素。经营管理是联结性要素。科技是渗透性要素。强调劳动者劳动的重要作用。每种要素都具有稀缺性,稀缺的要素应得到有效利用。必须依
靠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各类生产要素的使用率都与人的素质有密切关系,我们要提高自身素质。
【学生活动】选做P32“操作平台”,或P34“阅读与思考”,或P36“想一想”
四、学习训练与评价
选择配套练习册和学习导向中相关的书面练习以巩固知识。
课后学生讨论修改完善自己的创业计划书。相互交流自己创业计划中这五个基本要素及其重要作用。
选择较好的创业计划书进行年级范围内展示并交由相关人士实施。
附件:
1、复旦大学学生顾澄勇成功创业的故事
上海复旦计算机专业学生顾澄勇,2002年毕业时没有像他的同学一样选择在企事业单位工作,而是回农村卖鸡蛋,3年
来,他成了“阿强鸡蛋”的年轻负责人之一,业内的知名人士。
最近,上海市南汇区农委正在为他申报“中国农民十大杰出青
年”。小伙子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不但开发出了一种检查鸡
蛋质量的软件,还将鸡蛋做出了品牌。他在上海首创了鸡蛋“网
上身份查询系统”,顾客可在网上查询自己买的鸡蛋的各种消息,有了“身份证”的鸡蛋销量大增,同比增长了2.5倍。
2、2004年第二、三产业实际投入资本
[5]2004年末,全国第二、三产业325.0万个企业法人单位的实收资本总额为18.2万
亿元。在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实收资本总额中,由国家投入的资本8.7万亿元,占48.1%;集体投入的资本1.4万亿元,占7.9%;个人投入的资本5.1万亿元,占28.0%;港澳台投入的资本1.3万亿元,占7.3%;外商投入的资本1.6万亿元,占8.7%。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2004年)
3、我国的土地资源
我国耕地面积18.37亿亩,草地面积60亿亩,林业用地面积27.6亿亩,荒地面积16.2亿亩。我国耕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10%,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耕地资源短缺,人均占有耕地1.44亩,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5%。我国耕地面积仅2003年就减少了3750多亩,目前中国荒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约1/
5、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
4、全国企业博士后广东占尽1/
5全国企业博士后广东占尽1/5,450多名企业博士后全国第一。1987年前每年才引来一名博士后,近几年年年300多博士后栖息广东。群凤来仪刷新了广东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结构,培养了广东自主创新新生力量,颇具规模的博士后网络正在初步形成。今天,广东隆重纪念博士后制度建立20周年。20年前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倡议,邓小平同志亲自决策,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有幸成为最先试行博士后制度的省份之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广东已有55个流动站,81个工作站,积累博士后达2000多人,他们在广东大力走自主创新之路中挥洒聪明才智。
5、斜坡球体论
创立于1984年的海尔集团是20世纪中国出现的奇迹之一。十几
年间它借助于其卓有成效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国际知名的企业集团。斜坡球体论:海尔认为企业就如同斜坡上的一个球体,它由于受到来自市场竞争、内部职工惰性的影响,而产生向下滑落的趋势;为使它不再下滑,并且往上移动,就需要两个作用力:一个是支撑力,保证它不会向下滑落,这就好比是企业的基础工作;另一个是拉动力,促使它能够不断往上移动,这就相当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并且这两个力都是不可或缺的。
6、海信与“hiview信芯”
2005年6月26日,海信在北京发布了用五年时间埋头自主研发的“hiview信芯”并在随后成功大批量整机应用。“hiview信芯”意味着一颗真正的彩电“中国芯”的诞生,是中国彩电业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它标志着“年产7000多万台中国彩电数字芯片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就此结束”。海信的总裁周厚健:“如果一个芯片从成本上可以便宜四五美元的话,100万台就是四五百万美元„„海信2005年(彩电产销量)大概700万台,700万中我就是再保守100万台可以吧?10万片就可以赚钱,那100万片呢?所以它的经济意义很大。”另外“信芯”最终可能迫使国外芯片供应商降价,惠及整个中国彩电业。
7、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中我国企业科技活动
2004年末,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注3]中开展科技活动[注4]的有32924个,占11.9%。在大中型企业中,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所占比重为38.4%,小型企业中开展科技活动的占9.0%。在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中,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占71.6%、17.2%和11.2%,企业的科技活动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科技活动经费2402.1亿元,其中,用于新产品开发的经费965.7亿元,占40.2%。科技活动人员183.8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106.4万人,占57.9%。在科技活动经费投入中,代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为1104.5亿元,投入强度[注5]为0.56%。其中,大中型企业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954.4亿元,投入强度为0.71%。
社会治理的构成要素 篇2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 网络社会问题是被网民认定的一种具有病态性质的“公共麻烦”, 它的构成要素应该具备这样几个方面的条件:
1. 网络社会问题是在网络社会中产生的问题。
网络社会问题出现和存在的前提是网络社会。从网络社会问题存在的范围来看, 它是一种涉及到整个网络社会并与所有网民有联系的问题;并超越网民个人直接的网络社会生活的具体情境, 延伸到整个网络社会生活空间之中, 从而构成了广泛的网络社会关系。网络社会问题区别于传统社会问题的主要标志是它产生于网络社会中。所有的网络社会问题都与网络本身有着某种关联性, 其或者是以网络本身为对象如网络病毒就是对网络本身进行攻击的一种恶意行为;或者通过以网络为手段来实施在现实社会中发生的“越轨”行为, 如网络色情、网络欺诈等;或者是在整个网络化环境中凸显出来的社会现象, 如信任危机问题、信息安全问题等。总之, 离开网络这个特定的环境, 就谈不上是网络社会问题。
2. 网络社会问题不是人们头脑中的假想或臆测, 是存在
于网络社会中的客观事实网络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事实, 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即一种现象、一个事件、一种行为都十分具体。它是网络社会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的某种具有失范性质的非正常状态, 而不是人们在自己的头脑中随意作出的假想或臆测。“网络色情”是一种网络社会问题, 这是因为在网络社会中确实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色情活动。社区有“同城约会”、“两性空间”;聊天室有“第一次亲密接触”、“一夜情深”等等。以性为招牌的栏目更是充斥各大网站。关于性技巧、性挑逗、性心理、性爱宝典、一夜情、一夜性等词汇遍地都是。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一些视频聊天室利用摄像头, 让一些“小姐”在“客户”面前, 现场直播各种等级的有偿色情服务。一些网站, 甚至是备受关注的门户网站为了获取暴利, 不仅提供淫秽色情图片、录像、电影和文字, 还赤裸裸地进行网上“性交流”、“视频性交”。有的网站还公然在网上招嫖, 教唆、引诱网民进行淫秽色情活动。从网络色情对网络社会生活秩序所构成的干扰以及对其他网民所造成的物质、精神和心理上的损失等方面的客观事实来看, “网络色情”就是一种严重的网络社会问题。
3. 网络社会问题是网络社会中影响相当多网民的“公
共麻烦”, 它违背了网络社会中已有的网络行动规范和网络价值原则。网络社会问题是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一种“公共麻烦”, 而不是简单的“个人烦恼”。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认为, “个人麻烦”产生于个人性格, 发生在有限的生活领域内, 属于个人的私事, 它是个人感到自己的利益或生存条件以及所持有的价值观念遭受威胁时所产生的, 需通过个人的行动加以克服。“公共问题”却是涉及整个社会的问题, 是属于大众的事, 它超越了个人狭小的生活环境, 与全体社会成员或大部分社会成员生活密切相关。它对社会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网络社会中, 网民们只有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原则生活, 网络社会才能够正常运行。而网络社会问题恰恰违背了网络社会中已有的网络行动规范和网络价值原则。这一社会现象已经对网络社会正常的运行秩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或后果, 违背了网民们所公认的网络社会规范和网络伦理原则, 并且触犯和危害了网络社会中相当一 (下转265页) (上接258页) 部分网民的实际利益, 网络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或相当多的人都认为这种网络社会现象是“公共麻烦”, 且持否定态度, 认为该种网络社会现象不但“有问题”, 而且是“病态”的, 必须加以关注和予以解决。网络垃圾邮件之所以是网络社会问题是因为它在网络上日益泛滥, 它所侵害的决不是个人或少数人, 而是相当一部分网民, 已成为让众多网民头痛和烦恼的事情。它严重侵害了电子邮件用户的通信利益, 影响了电子邮件服务的正常运营秩序, 同时, 危害了互联网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成为互联网上的一大公害。
4. 网络社会问题具有普遍性, 所以必然引起公众的关注。
根据美国社会学家斯卡皮蒂的观点, 公共问题要成为社会问题,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 大部分人必须认为是社会问题, 如果大多数人认为某种社会现象的存在是一种不可避免的事实, 那就不是社会问题;第二, 大部分社会成员有改善某种社会问题的愿望, 并相信其可以通过社会的共同行动来加以解决。可见, 网络社会问题需要公众在主观上加以认定, 是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统一。网民主观上的普遍认定是判断网络社会问题的必要条件之一。网络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事实, 但如果人们并没有在主观上达成共识, 甚至不把它当做一种“问题”对待, 那么也不能称之为网络社会问题。网络犯罪是网民普遍关注的问题, 它与发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犯罪现象相比较, 可以说除了杀人、强奸、直接伤害等必须通过人们直接的身体接触才能发生的犯罪现象以外, 其他几乎所有的社会犯罪现象在网络上都已经有所体现。网民十分痛恨网络盗窃、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犯罪行为, 因为其具有普遍性, 所以引起了网民的极大关注。
5. 网络社会问题的形成原因及产生的后果具有社会性, 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加以控制。
导致网络社会问题出现的原因尽管在现象上具有个人或个体的特征, 但从本质上来看, 则是由于在网络社会建构与变迁过程中所出现的网络互动的关系失调、网络社会的规范脱节、网络社会的整合错位以及网络社会的功能障碍等社会性的原因所致。而从这些问题所造成的社会后果来看, 它的社会性非常明显, 涉及到了整个网络社会生活的范围, 相对它们的解决或消除也不是某个人或少数人能够办到的, 而是必须通过整个网络社会的集体行动和努力才能改善或控制。从控制渠道来看, 网络社会问题的解决或改善必须借助于政府和网民的力量, 如果只是通过少数人或某个专业部门的努力就可以改变某种网络环境中的社会病态现象, 那么这种病态现象还不能称之为网络社会问题。例如, 要解决网络犯罪问题, 仅仅依靠公安机关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它与整个网民的法律意识、网络从业人员的生活与生产方式都息息相关, 涉及到教育、文化、生产、管理等许多部门, 必须予以综合治理才能确有成效。
智慧政府治理能力构成要素分析 篇3
关键词:智慧政府;治理能力;构成要素
中图分类号: D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2-106-2
1 智慧政府治理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智慧治理研究背景
针对智慧治理这一新兴概念,经过了国内外的研究者们对其进行不断地探讨,人们对智慧治理的认識也逐渐深入,专业部门认为,将智慧治理应用于通过一国的城市信息系统,对城市中的公共建设和相关服务进行划分、管理、资金投入和结合运行。智慧治理通过网络把安置于城市中的智能化机器串联成物联网,实现物理化城市感知,其中还应用了云计算技术对所得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实现数字与物联网的结合,对小至城市大至一国运行的各个部门进行智能响应支持,智能治理就是将数字城市加上物联网。
1.2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1.2.1 缺少专项性、完整性
在针对智慧政府治理方面,由于相关专项性研究不足,信息资源少的原因,造成相应研究人员视野不够宽广,关注面只是“管中窥豹”,只了解其中的一小部分这样的情况,如在研究中仅仅表明了政府处于什么地位与发挥怎样的作用,或浅显地展示智慧政府运行方式,这样对智慧政府治理机制研究就还不够完整。
1.2.2 研究不够深入
学者基于整体性治理视角对整个智慧政府系统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视野,但需注意的一点是,不足在于仅仅基于对知识进行介绍,将共同点对比,而未展开研究与叙述,造成了虽然视野较大但是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出现。
2 治理能力构成要素分析
2.1 社会资源配置与利用能力
一国的发展应该在经济上体现出来,经济有了稳步发展,才有继经济发展成果使社会均衡。应在社会区域内,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然后将其高效利用,实现社会经济稳步发展,满足社会民众在经济需求意外的对社会的需求,让其合理地运用社会资源。这种治理能力包含着治理的内涵与方式,以及相应的途径和手段,若不能制定公共政策应对国家社会经济稳步增长,无法推进社会均衡发展步伐,则这个政府便是不负责任的。
2.2 维持税收及财政收支平衡能力
税收与财政支出的问题涉及一国是否可以稳定发展,对待基础性公共政策是否公平公正,税收可谓是一国经济的重中之重,税收若流失犹如大出血,在队公共财政收入造成不利影响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不公现象,国家对此绝对处于零容忍,因此国家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去防止税收流失的情况出现,税收问题也可以衡量出一政府在经济治理能力方面的能力。就公共财政收支平衡方面而言,政府首要问题就是决定能稳固本国经济发展的财政收支结构,避免财政流失。
2.3 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发展,对比过去的世界交流,现今世界各国间彼此依存度越来越高,世界经济也趋于一体化阶段,一些发达国家因为在技术与资本方面比一般国家在更早已经开始积累,进而这些国家拥有更先进的技术水平与信息资源,所以占尽优势,后发国家看见差距也纷纷迎头赶上,就这方面而言,国与国之间激烈的竞争也是良性的竞争,有益于解决在参与世界经济活动中,如何有效地避开对本国经济的不利影响,而去真正借助这样的趋势使得我国经济快速增长。
3 智慧政府治理结构与模型
3.1 支持智慧治理的技术支撑
3.1.1 数据提供平台:云计算
云计算属于分布式计算,是一种服务并且实现管理的平台,它的特点是随时随地都可以从资源共享中心获取需要的资源,十分便捷。在建设国家信息化道路中,可以利用此技术,将统一要求通过规定的信息机制将政务信息集中至云计算平台中,实现信息在政府间的自由流通。云计算平台通过资源共享来服务,共享分为P2C(供应商与客户之间共享),C2C(客户间共享),P2P(供应商之间共享)这三种共享方式。
在共享的过程中要注重政府信息的安全性,云系统数据中心需要实时监控以外信息外泄,以及注重建设平台的成本,形成一个整体无须再单独建立平台,这也是云平台的优点,比较节约资源。如图所示为云计算平台结构图(图1)。
3.1.2 算法支持:大数据
大数据来源于庞大的数据,十分广泛,数据大到轻松超出传统方式下的数据统计与分析能力,就好比全世界互联网一天所产生的数据总数可达800EB,需要用1.69亿张光盘才够存储这样庞大的数据。大数据的速度也是惊人的,将数据瞬间捕获并进行直接处理,避免了数据压力又提高了决策效率。大数据还具有多样性,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多样的数据结构。海量的数据所包含的价值是无穷的,但是巨大的数据不代表都是有用的,很多无关信息导致数据厚度不足,所以需要将获得的数据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利用。
3.1.3 物联网技术
早在2010年,国家总理温家宝就提出过物联网相关信息,认为物联网通过大量的信息传感设施把所有东西与网络连接,进行实时通信,实现智能化网络,物联网建立于互联网基础上而不仅是互联网,而是超出互联网的延伸网络。物联网具有全方面感应,将物体接入网络与智能化处理三个特征,达到通过识别利用各种二维码或传感器立马获取相关信息,将信息进行共享,再智能决策与调控的目的。
3.2 政府智慧治理的实现途径
3.2.1 完善相应法律,提供智慧治理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对隐私保护造成了威胁,互联网因为随时随地的特点令隐私所具有的地域和时间保护失去了原有的安全性,虚拟网络在这样的情形下显得不那么虚拟了,用户所具有的IP地址其实就包含着客户的个人信息。我国较其他起步较早国家的信息安全防范方面还不够完全,所以需要完善与新增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是要实事求是,也要注意解决好新老法律的冲突。
3.2.2 注重發展信息产业,稳固智慧治理根基
对于发展初期的企业,要注重对企业的政策扶持,在扶持企业时要加强推进创新体制,投资以鼓励企业创新,提升相应产业的发展,同时引进高素质人才与培养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相关战略,对于新技术研发成果需要及时进行专利的申请,保护好研究工作,并且鼓励技术研发,设立相应研究基金,奖励有贡献的个人与企业。
3.2.3 鼓励全民参与,建立良好政民关系
政府要积极做到将数据公开化、透明化,应及时通过互联网将公共数据信息发布,让民众可以更加了解政府,了解政府执行的公共事务,使民众主动配合政府进行的治理工作,通过互联网,民众的力量是巨大的,政府应该逐渐转化为以用户为中心点,加强互动,由封闭状态逐渐变成多元化的政府,不仅需要信息技术还需依靠各界力量,才能实现治理的目的。
3.3 智慧政府治理面临的挑战
3.3.1 治理观念和方式面临的挑战
虽说长期以来基于我国经济发展下已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治理方式,政府治理方式的特点即集中、统一化,这体现的是政府的权力统一与全能性,但是出现一些地方官员管权主义较重,对民众态度比较冷淡的现象,他们应对新兴事物接受较慢,信息处理能力也不尽如人意,他们通常靠以往的经验凭个人就做出了决策,没有经过实地调查,这样就无法了解全面的状况,也无法很好地解决公共事务。
3.3.2 治理体系面临的挑战
在治理实施过程中有极大可能涉及关于隐私的问题,但由于大数据时代缘故,隐私恰好都隐藏在了日常生活信息中,一旦民众的隐私遭到泄漏,那么会大面积地触动民众的神经,造成对政府治理的不信任与恐慌,会对政府的工作产生怀疑态度与不配合工作的行为。出现这样的危险状况,说明国家政府相应的保障措施还不完善,需要对当前的政策法规做出改变,改进法律以及颁布更具针对性的法律,在享受大数据时代的便捷性同时,更应兼顾政府与民众信息的安全,处理好民众与国家间的关系,这也是治理面临的挑战之一。
4 总结
2013年至今,我国的智慧治理城市已经达到150个,总体看来政府的治理能力构成要素是政府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治理能力,在智慧政府治理中对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应用起到推动发展作用。政府已初步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影响与智慧治理的巨大价值与回报,通过智慧治理理论进行对能力构成要素的分析。若想要达到智慧政府的目标,需要政府内部的转变与联合各界力量共同进行治理。
本文通过分析智慧治理能力构成要素,从而说明政府
品牌设计的构成要素 篇4
来源:品牌设计
品牌设计就是对一个企业或产品进行命名、标志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及推广、文化理念的提炼等等,从而使其区别于其他企业或产品的个性塑造过程。上知品牌设计公司为大家揭秘品牌设计有哪些构成要素。
一、产品形象产品形象是品牌形象的基础,是和品牌设计的功能性特征相联系的形象。潜在消费者对品牌设计的认知首先是通过对其产品功能的认知来体现的。一个品牌设计不是虚无的,而是因其能满足消费者的物质的或心理的需求,这种满足和其产品息息相关。当潜在消费者对产品评价很高,产生较强的信赖时,他们会把这种信赖转移到抽象的品牌上,对其品牌产生较高的评价,从而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品牌文化形象品牌文化形象是指社会公众、用户对品牌所体现的品牌文化或企业整体文化的认知和评价。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行为的集中体现,也体现一个企业的精神风貌,对其消费群和员工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品牌文化和企业的环境形象、员工形象、企业家形象等一起构成完整的企业文化。品牌背后是文化,每个成功品牌的背后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土壤,都有一个传达真善美的故事。
三、品牌标识系统品牌标识系统是指消费者及社会公众对品牌标识系统的认知与评价。品牌标识系统包括品牌名、商标图案、标志字、标准色以及包装装潢等产品和品牌设计的外观。社会公众对品牌的最初评价来自于其视觉形象,是精致的还是粗糙的、温暖明朗的还是高贵神秘的……通过品牌标识系统把品牌形象传递给消费者是最直接和快速的途径。
品牌设计的四大构成要素 篇5
品牌设计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呢?品牌设计来源于最初的企业品牌战略顾问和策划顾问对企业进行战略整合以后,通过形象的东西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后来慢慢的形成了专业的品牌设计团体对企业品牌形象设计进行有效的规划。企业的品牌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的考虑,融入各种必要的企业元素,其中关键的构成元素有产品形象、品牌文化形象、品牌标识系统以及品牌的信誉。
一、产品形象
产品形象是品牌形象的基础,是和品牌设计的功能性特征相联系的形象。潜在消费者对品牌设计的认知首先是通过对其产品功能的认知来体现的。一个品牌设计不是虚无的,而是因其能满足消费者的物质的或心理的需求,这种满足和其产品息息相关。当潜在消费者对产品评价很高,产生较强的信赖时,他们会把这种信赖转移到抽象的品牌上,对其品牌产生较高的评价,从而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品牌文化形象
品牌文化形象是指社会公众、用户对品牌所体现的品牌文化或企业整体文化的认知和评价。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行为的集中体现,也体现一个企业的精神风貌,对其消费群和员工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品牌文化和企业的环境形象、员工形象、企业家形象等一起构成完整的企业文化。品牌背后是文化,每个成功品牌的背后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土壤,都有一个传达真善美的故事。
三、品牌标识系统
品牌标识系统是指消费者及社会公众对品牌标识系统的认知与评价。品牌标识系统包括品牌名、商标图案、标志字、标准色以及包装装潢等产品和品牌设计的外观。社会公众对品牌的最初评价来自于其视觉形象,是精致的还是粗糙的、温暖明朗的还是高贵神秘的……通过品牌标识系统把品牌形象传递给消费者是最直接和快速的途径。
四、品牌信誉
品牌信誉是指消费者及社会公众对一个品牌信任度的认知和评价,究其实质来源于产品的信誉。品牌信誉的建立需要企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产品、服务、技术一样都不能少,并注重按合同规定的交货期交货以及及时结转应付账款等。品牌信誉是维护顾客品牌忠诚度的法宝,是品牌维持其魅力的重要武器,由此可见,品牌信誉和品牌设计对一个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商业广告设计从一个小小的形象设计就让人们记住,并且印象深刻,这就是最好的设计。
平面广告的构成7要素 篇6
2。正文
广告正文是说明广告内容的文本,基本上是标题的发挥。广告正文具体地叙述真实的事实,使读者心悦诚服地走向广告宣传的目标。广告正文文字集中,一般都安排在插图的左右或上下方。
3。广告语
广告语是配合广告标题、正文,加强商品形象的短语。应顺口易记,要反复使用,使其成为“文章标志”、“言语标志”。如“带博士伦舒服极了!”广告语必须言简意赅,在设计是可以放置在版面的任何位置,
4。插图
5。标志
标志有商品标志和企业形象标志两类。标志是广告对象借以识别商品或企业的主要符号。在广告设计中,标志不是广告版面的装饰物,而是重要的构成要素。在整个广告版面中,标志造型最单纯、最简洁,其视觉效果最强烈,在一瞬间就能识别,并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6。公司名称
一般都放置在广告版面下方次要的位置,也可以和商标配置在一起。
7。色彩
运用色彩的表现力,如同为广告版面穿上漂亮鲜艳的衣服,能增强广告注目效果。
社会治理的构成要素 篇7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系统,构成要素
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中,常常出现各种怪现象,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弄虚作假、大肆炒作、假冒伪劣的成果登上评奖的行列,一些评价活动疏于监督与管理,成果评价不是以成果的学术价值为出发点,而是以所谓的学术权威为评价准则,以名人效益为立足点,名人、有关系的人领取学术的最高桂冠。诸如此类的现象频繁出现,说明我们的成果评价活动存在着许多纰漏,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和加强。为此,本文从评价原则入手,着手确立科学公正的评价原则与目标,在此基础上,再从系统学的角度出发,将评价活动这一系统进行仔细剖析,分析组成系统的各个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诠释评价活动的本质与规律,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 评价原则
1.1 现实性原则
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一定要有它自身的现实意义,整个人类科学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只有符合人类社会发展需求的科学成果才能被人们理解、接受、掌握、应用,才能有生命力,因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必须紧跟时代的潮流,将社会科学发展目标与国家目标进行有机结合,对于国家亟须研究和解决的社会科学领域的重大现实问题能够提出独创性的见解或可操作性的建议,或者为培养社会科学优秀人才提出创新性方案和策略。
1.2 价值性原则
(1)学术理论价值。社会科学就是在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前进的,对较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正确的解释,找寻现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真谛,因此对基础理论成果的评价,学术理论价值是一个重要衡量标准。
(2)伦理道德价值。在人们的价值观中,伦理道德价值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一项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社会之中以后,可能会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着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规范。如果一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违背了社会大众普遍遵循的伦理道德原则,那么该项成果是很难被接受的。因此,一项成果所蕴含的伦理观、价值观是要与人们普遍认可的、经过历史积淀的、已经约定俗成的规范相一致,这样才能适用,才有可能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推广应用。
(3)社会经济价值。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可以通过给相关机构或部门提供建议、方案、方法,解决实际社会生产、生活问题而产生经济效益,也可以通过为人们提供知识、更新人们的观念,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素质、思想道德修养、艺术修养以及价值判断能力,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对于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可以量化的部分,可用价值量的大小来衡量研究成果的好坏,难以量化的部分,则可以通过其影响面、宣传面和贡献大小加以评判。
(4)生态环境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社会、自然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重要性,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与自然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可以通过影响组织机构的经济行为来影响生态系统,也可以通过改变人们的行为,进而影响到生态环境。因此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会对生态环境的变化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积极的影响应该是推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使人、社会、自然更加和谐相处。生态环境价值标准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一个评价标准。
1.3 创新性原则
评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一项重要标准是创新程度。只有创新才能在科研成果中总结出新的经验、规律,探索新的思路、方法,建立新的理论、学说,提出新的方案、对策,为新的实践及时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等。一项没有创新力的研究成果,只是重复别人已经提出的观点和方法,是毫无意义、没有价值的。所以,不同范围、层面、角度的创新对社会经济生活所起的作用不同,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也不同。因此,我们应根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创新程度的大小来衡量其价值。
2 评级系统的构成要素
评价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评价制度、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方法等。
2.1 评价制度
制度最一般的含义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许多情况下,制度也是某一领域的制度体系,如我们通常所说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文化制度等。制度最大的特点是规范性和程序性。制度对实现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岗位责任的法规化、管理方法的科学化,起着重大作用。制度的制定必须以有关政策、法律、法令为依据。制度本身要有程序性,为人们的工作和活动提供可供遵循的依据。
评价制度就是评价工作应当共同遵守的评价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评价制度是保障评价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是评价工作科学、公正、客观的基石。因此在评价系统中评价制度是最重要最关键的要素。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是评价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它包括评价准则的制定,评价程序的规范和监督体系的建立。评价准则就是要由政府相关部门颁布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评价主体的职责和权利、规范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建立严格的评价监督体系。
评价程序就是涉及评价工作各个环节的要点、工作步骤。从选择评价专家、评价方法,以及使用何种评价体系等等多方面体现评价程序的科学、规范与可操作性。
建立严格的监督体系。对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应建立严格的监督体系。首先应明确监督什么,即监督的对象。在这里,我们认为包括对专家的监督、对评价机构(包括政府评价机构和非政府评价机构)的监督,对评价程序的监督这三个方面。对专家的监督应当包括在评价结束之后公开专家组名单,对专家评价意见予以匿名公开,目的是使评价结果接受社会的监督。对专家评价的再评价,应建立如下监督机制:一是保持评审记录;二是对投票负责,正式签署投票意见;三是向社会公开评价意见;四是应集中发表评优成果;五是要充分重视专业协会、专业刊物的监督作用。对机构评价的再评价,也应鼓励评价机构的多元化与良性竞争,例如增加“学术声望”评价,以弥补其它刚性指标的不足。
2.2 评价主体
从哲学角度讲,主体是指对客体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实践的对象,为属性所依附的实体。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主体就是实施评价行为的机构组织,包括政府,也包括非政府评价机构。也就是说,评价主体不是单一的,是多元化的。多元化可以杜绝行政垄断现象的出现,有利于社会科学的发展。但是多元化也可能造成学科之间各自为阵,各种评价层出不穷、口径不一的局面。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产生,就需要对各种非政府评价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在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登记,予以统一管理;第二接受社会的监督,对评价活动和评价专家通过专业协会、专业刊物和网络的影响力予以监督;第三鼓励评价机构的多元化与良性竞争,例如增加“学术声望”评价,以弥补其它刚性指标的不足。
2.3 评价客体
客体是指存在于主体之外的客观事物,是主体的认识对象和活动对象。那么哲学社会科学评价客体就是各类型研究成果。包括书、论文、调研报告等。为了评价方便,一般将其划分成基础类研究成果和应用类研究成果,基础研究总体上是以主攻学科前沿的重大难题、探索创新知识、创建新理论的理性追求为其目标,这也是学科主体性的根基所在。评价基础类研究的主要标准主要是突出学术性和创新性;评价应用类研究成果的主要标准是研究成果能否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否为决策层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咨询等。基础研究常常耗时巨大,其价值也是潜在的;应用研究则常常是当下的,效益是显在的。对这两种性质迥然不同的研究,应设立不同的评价标准。
2.4 评价方法
哲学社会科学的评价方法总体讲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以同行评议为主,它是国内外学术界和行政管理部门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之所以广泛使用,主要在于它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特点相适应,因为哲学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表象都是与人的精神世界、价值观、道德观息息相关,因此评价一项社会科学成果质量的高低,内容的优劣,需要由从事同一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通过对成果的研读,感悟成果背后作者的价值世界、精神世界,由此判断成果真正蕴涵的学术性和思想性。然而同行评价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受评价者个体认识的局限,评价结果可能出现偏颇;受外界环境影响,容易出现学术评价腐败问题。为了弥补同行评议的不足,又纷纷出现了各种定量评价方法,如引文分析法、文摘法等,它们都是对同行评价的有益补充,目的是增加评价的量化成分,减少定性评价的不确定性。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要想做到评价结果科学、公正、客观,就必须在同行评议的基础上,辅以引文分析等定量评价方法,综合使用定性与定量的评价方法,才能获得比较客观公正的效果。
3 评价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在评价系统各要素中(见图1),评价制度是最基本最核心的环节,它决定着评价工作的客观公正性、评价的有效性。评价制度与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方法存在着双向作用的关系,评价制度规范和约束着评价主体、评价客体和评价方法,对评价主体的规范包括:明确评价主体的功能与作用,无论是政府评价机构还是非政府评价机构,都应当制定相应的规则条例,赋予其应有的权利,规范其评价行为,监督其评价过程与结果。对于评价客体而言,应当认识到评价客体的多样性,根据评价客体的特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另一方面,我们应该认识到,评价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评价过程中会不断的被修整被完善,因此,评价主体、评价客体和评价方法又对评价制度产生反作用效力,促进和影响评价制度向更加健全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评价制度、评价主体、评价方法都决定着客体的评价结果,是评价系统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只有明确了评价系统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我们才能在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上少走弯路、少出错误,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走向健康之路。
参考文献
[1]刘大椿.关于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问题的思考.伦理学在线 (原载光明日报2004-06-01) .http://www.ethics.com.cn/Html/Article/488.html.
[2]未知.试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7003144.1/.
【社会治理的构成要素】推荐阅读:
市域社会治理的做法09-09
社会治理的法治思维论文06-05
利益时代的社会治理论文08-25
社会治理的内涵及意义05-30
社会治理的重要性11-24
中国社会治理的现代化09-14
社会组织社会治理12-14
社会治理社会组织09-12
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05-18
基层社会治理智能化的思考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