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建议工作材料分析

2024-08-29

检察建议工作材料分析(精选8篇)

检察建议工作材料分析 篇1

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开展现状调查分析及完善工作机制建议

发表时间:2007-5-10 13:34:00 阅读次数:513

所属分类:法学研究

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开展现状调查分析及完善工作机制建议

[内容摘要] 民行检察工作在维护司法公正、司法权威和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前,民行检察工作既面临着良好发展机遇,又面临着巨大挑战。对民行检察工作的现状、制约因素进行透视,民行检察工作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全面完善民行检察工作机制。

[关键词] 民事行政检察

现状

工作机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当前民事行政案件越来越多,并且案件愈加复杂。公正地解决各种民事行政纠纷是社会的减压阀,是文明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屏障。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司法领域影响公平正义实现的司法腐败现象依然存在。司法腐败已成为当前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制约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新时期,社会各界对检察机关民行检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促进民行检察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对于维护司法公正,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当前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开展现状

2000-2005年检察机关民行检察案件办理情况[1]

提出抗诉 案件数(件)

提出再审检察建议案件数

(件)

息诉

案件数(件)

提出检察建议件数

(件)

2000 16944------

2001 16488------

2002 69392----15189

2003 13120 3316 53581--

2004 13218 4333 53581--

2005 12757 5192 50951--

从上表可以看出:

一是对生效的民事行政裁判进行抗诉是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主要方式,各级检察机关民行检察部门办理了大量的抗诉案件;二是在民行检察工作中越来越重视对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启动再审程序工作方式的运用,从2003年起提出再审检察建议的案件数逐年上升;三是民行检察工作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加注重做好息诉工作,高检从2003年起把息诉案件数列入工作报告,可见高检对息诉工作的重视,说明高检已把息诉工作作为衡量民行检察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

为了开展好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检察机关在尝试开展提起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积极开展办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严厉查处司法裁判不公后面的职务犯罪行为,探索民行执行监督工作试点。在高检院的指导下,各级检察院的民行部门都制定了必要的工作制度,有些人民检察院特别是县市级检察院在制度上也有很多的创新;机构建设和人员配置等硬件建设情况也有所改善。[2]

由此可见,我国民行检察工作开展10多年来,各级人民检察院认真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维护司法公正,积极开展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受理了一大批申诉案件,经过审查,通过抗诉和建议法院自行启动再审程序等,相当数量的案件得到了改判,保证了民事行政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保护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尽管民行检察工作在不断发展,但民行检察工作机制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民行检察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二、民行检察工作机制面临的困境及引发的问题

(一)民行办案力量机制层面的问题

在现有民事行政检察法律制度框架内,民行办案力量及其组合模式已成为制约民行检察工作发展的瓶颈,必须对现有民行办案力量进行整合。当前,民事行政办案力量机制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民行办案力量主体素质与时代需求存在差距。目前民行检察监督案件越来越纷繁复杂,对法律的适用能力及证据的审查分析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求民行检察干警具有更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然而,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目前民行检察办案力量还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要。主要表现为:(1)人员配置不合理。人员配置不合理在中西部基层检察院尤为突出,在中西部基层检察院,民行检察部门一般为1-2人,且年龄结构偏老,严重制约了民行检察工作的全面有效开展。如隆回县检察院民行科现只有干警2名,2004年共受理民行申诉案件16件,立案审查14件,其中提请抗诉13件。2005年提请抗诉8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6件。除了抗诉工作外,还要做大量的法制宣传、息诉工作、材料工作等。因此,民行检察干警工作负荷重。(2)民行检察办案人员素质相对欠缺。当前民行检察办案人员基本上是从刑检工作转到民行工作来的,基本上是通过办案培养的,很少是从律师队伍或是法官队伍直接引进的,部分民行检察干警民行法律素质相对较低。由于检察机关民行案件相对法院民行案件来说数量相当少,民行检察干警在实务中接受锻炼的机会相对较少,因而对依靠实务途径积累办案经验构成了制约,而民行案件特别是民事案件是法院审判的主要业务,案件数量相当多。因而,从事民行案件审判的法官,在实务中有更多积累经验的机会,实务水平可能会更高。笔者认为,检察机关作为监督机关,法律监督者的水平应当比受监督者的水平更高,监督才会更有力。

二是民行办案力量不合理内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民行办案力量低水平利用。目前,检察机关检察官分类管理制度尚未建立,使得部分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的民行检察官承担着所有本应由检察事务官或检察行政人员去完成的繁杂而对专业素质要求相对较低的内勤工作,以人力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率为视角来分析,这是对人力资源使用的一种浪费,也加剧了民行办案力量的稀缺。(2)不合理的频繁轮岗引发民行办案力量不合理内耗。(3)受办案机制的影响,民行办案力量不合理重复消耗。[3]

(二)立法层面的问题

我国法律对民事、行政诉讼活动进行监督的范围、方式和权限只作了一般的概括性法律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共270条,其中直接涉及民事检察的立法仅5条,占不到法条总数的2%,具体的法律条文也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五条、一百八十六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四条作出了检察机关对民事、行政诉讼案件进行监督的一般规定。在《民事诉讼法》中,总则的规定和分则的规定也不相一致,总则规定检察机关对民事审判活动有权进行监督,规定的范围较广泛。但分则,只规定了检察机关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进行抗诉。这导致民行检察监督的范围狭小即“事后监督”,从而产生司法不公现象。另外,立法没有赋予检察机关抗诉中向人民法院的调阅卷宗权与调查取证权。可见,现行关于民行检察法律条文具有过于简陋、概括与缺乏操作性的特点,制约了民行检察工作的开展。

(三)民行检察工作方式方面的问题

新时期,民行检察工作在构建社会和谐社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检察机关民行部门积极探索开拓民行检察工作新的工作方式,以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当前民行部门基本上把抗诉数作为年终目标考核的一项最重要内容,把抗诉数达到一定的标准作为评优的条件,片面注重抗诉工作,而忽视其他工作方式的运用,提出抗诉是检察机关的监督方式之一,并不是检察机关监督职能行使的全部,以片面追求抗诉数作为考核目标,会导致民行部门片面追求抗诉数而忽视其他工作,影响监督职能的全面履行。在民行检察工作中,除了运用抗诉这一工作方式外,应该综合运用再审检察建议、工作检察建议、息诉、法制宣传及与法院建立相关联系制度等工作方式。

(四)办案机制不合理,司法成本膨胀,办案效率低下

当前,民行检察监督需要投入相当的司法成本,司法效率方面确实存在许多问题。其一,办案力量组合模式存在问题,从立案到审结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花费大量的办案时间。根据民诉法规定,一个申诉案件的办理,大多需要经过提请抗诉和提出抗诉的两级检察院的审查,甚至个别的还需要建议提请抗诉环节,仅在检察院的审查阶段,就需两到三级检察院,办案周期长是不言而喻的,每级检察院又要经过案件承办人审查,民行部门负责人审查,院领导审查等环节,涉及到的人员也很多。并且,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的的生效判决有权提出抗诉,由此导致了上级人民检察院,尤其是省级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案件严重积压的“倒三角”现象。对于抗诉案件,下级人民检察院向上级人民检察院提请抗诉后,如果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而同级人民法院将案件发回下级人民法院重审时,在司法实践中,上级人民检察院的做法是指令提请抗诉的下级人民检察院出席法庭,这也产生了诸多重复劳动。其二,民行部门片面注重提请抗诉或提出抗诉,而不注重检察建议或其他方式方法在民行检察工作中的运用。因此,导致民行检察效果欠佳、办案效率低下、司法成本膨胀等。因此,在当前民行检察工作中,民行办案力量主体应该牢固树立减少成本,注重效率的理念,培养“迟来的公正就不是公正”的意识。另外,在现有民行检察法律制度框架内,应该对民行办案力量组合模式及办案机制进行整合重构,以最大限度地解决当前民行检察成本高、效率低下的问题。

三、完善民行检察工作机制的建议

(一)整合民行办案力量

民行办案力量整合的价值目标定位应该是以办案力量整合为途径,以提高民行监督能力为核心,从而达到维护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实现民行检察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民行办案力量整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整合民行专长人才到民行部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兴,才能事业旺。民行检察工作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人才。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发展观,整合民行法律专长人才到民行部门,坚持走人才强检之路,这是推进民行检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时代选择。一是要把民行法律素质良好的检察人才从本院其他部门调到民行部门;二是要从检察系统外引进民行检察人才,有条件的地方要制定各种优惠措施,引进高层次、专家型民行法律人才,年龄可以打破目前公务员招录不得超过35周岁的限制。三是要建立民行检察人才库,以便民行检察人才缺失时能及时得到补充。

(2)建立盘活民行人才的管理机制。一是要建立民行人才培训机制。培养一批精通民事行政法律、法规、涉外法律、熟悉WTO规则、会外语,会使用现代化办案工具的检察专门人才,提高民行检察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民行检察人员服务大局的意识。二是要建立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三是要积极推行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以解决目前民行办案力量低水平利用的问题。

(3)查办职务犯罪办案力量的整合。2004年9月,高检院赋予民行检察部门查办在办理抗诉案件过程中发现的审判、执行人员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权。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要从反贪、渎检部门抽调或临时抽调侦查业务能力强的干警充实到民行检察部门。上级院要明确专人负责侦查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加强案件线索管理,要积极探索合理调配各级检察院办案力量的工作机制。

(二)法律规范层面的完善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和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精神,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应当是全面的、全方位的。而现行的法律实质上限制了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法院的法律监督。因此,要从立法上赋予检察机关完整的民行案件抗诉权,将监督的对象界定为诉讼活动,才能充分发挥民行检察法律监督的职能作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同时,立法应该赋予检察机关在民行检察监督中享有向法院调阅卷宗权、调查取证权。对抗诉程序,立法要详细规定,增强具体性、明确性、操作性。

(三)拓展监督方式

在现阶段,民行检察工作不能只是单纯的围绕民行抗诉这一业务进行,要积极探索民行检察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中国民行检察制度依靠行使抗诉权“单腿支撑”的局面必须予以改变,必须走一条从单一监督模式转向全方位“网络化”监督模式的道路。在开展好民行抗诉工作的同时,做好息诉工作,要积极探索民行公益诉讼,要积极查办裁判不公后面的职务犯罪等。总之,在监督方式上,要敢于创新,有针对性地运用多种监督方式增强监督的实效。

(四)重构办案机制

针对现行民行抗诉制度抗诉周期长、效率低下、司法成本膨胀等问题,应该改革办案机制,笔者认为,改革办案机制有以下几种实现途径:一是在现有法律框架内,由上级检察院直接在下级检察院任命上级院民行检察员,代表上级院办案。上级院在下级院直接任命本院民行检察员,这样可以解决民行抗诉案件中产生重复劳动、司法成本大、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目前,西部某州正在尝试推行这一制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效果良好。二是通过立法,在修改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时,建立由生效判决的同级人民检察院直接提出抗诉的制度,或者在保留现行的只有上级人民检察院才有权对下级人民法院生效判决提出抗诉的制度基础上,就抗诉案件的审级,建立起“同级抗、同级审”制度,消除目前司法实践中法院大量案件裁定甚至函转原审法院审理的状况,减少再审过程中的中间环节。[4]三是运用再审检察建议。

当前,民事行政检察工作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检察机关要紧抓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认识民行检察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突破制约民行检察工作的瓶颈,改革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机制,促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注释:

[1]参见http:///site2006,2001-200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邵世星、安晓玉:《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现状与发展思考》,《人民检察》2005年第8(下)期第48页.[3]魏慰.周贤华:《民行办案力量整合研究》,《贵州检察》2005年第3期,第40-41页.[4]王鸿翼、杨明刚,《民事行政检察的执法理念:兼论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中若干有争议的问题》,《人民检察》2004年第8期第10页.

检察建议工作材料分析 篇2

一、近五年来检察建议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五年来, 盐城市民行检察部门共发出各类检察建议775件, 采纳681件。其中建议法院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再审检察建议, 发出245件, 采纳167件, 采纳率68%;对人民法院审判活动存在的违法情形或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提出的检察建议, 发出53件, 采纳53件, 采纳率100%;对法院执行活动进行监督的执行检察建议, 发出451件, 采纳435件, 采纳率96%;其他督促履行职责类、改进工作类检察建议等工作性检察建议, 发出18件, 采纳8件, 采纳率44%。

二、目前检察建议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检察建议采纳率不理想, 监督效果欠佳

最高检对提出再审检察建议的程序作出了比抗诉程序更为严格的规定, 即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必须经本院检察委员会决定, 并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备案。③部分基层检察院为规范监督程序, 提高检察建议的权威性, 对发出的其他类型检察建议也作出提交检委会讨论决定。但目前, 检察建议的监督效果更多取决于法院单方面的态度, 缺少法律保障, 再审检察建议对法院的约束力明显不如抗诉。

1.实践中存在人民法院对检察建议不予回复的现象。部分法院对检察建议的重视程度不够, 接受监督的积极性不高, 对收到的再审检察建议和其他检察建议不在规定的时间内回复检察机关, 既不与检察机关主动沟通, 又不给检察机关回函, 最后不了了之。④还有部分法院在收到检察建议后, 仅口头与检察机关沟通, 作口头答复, 不符合《若干意见》中规定的书面回复形式。如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检察院办理的于某因与高某、卞某健康权纠纷一案, 该案件审查终结后, 于2013年2月21日对该案作出响检民再建〔2013〕7号民事行政检察再审检察建议书, 并于2013年2月27日向响水县人民法院送达了再审检察建议书, 法院签收后未及时对该建议书作出处理并给予回复。2013年9月9日响水县检察院依据《若干意见》以及《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规定 (试行) 》的规定, 向响水县人民法院发出响检民 (行) 〔2013〕014号检察建议书, 建议法院对本院响检民再建〔2013〕7号民事行政检察再审检察建议作出处理, 并将处理结果在收到本建议后一个月内书面回复本院, 响水县人民法院仍未予回复。

2.检察建议采纳率不理想。再审检察建议不必然启动再审程序, 而是由人民法院决定是否需要再审。⑤对于再审检察建议案件, 人民法院是由审监庭或立案二庭审查, 既充当立案庭, 又充当审判庭的角色, 往往越过程序性审查, 直接审查案件实体问题, 进而判断案件是否能够采纳, 没有区分采纳及再审结果两个步骤进行审查。对一些明显有错误的案件, 人民法院出于对考核和维持既判力的考虑, 往往也不采纳再审检察建议, 而是采取不进入审判监督程序的体外循环方式进行调解处理或者以院长发现提交法院审委会讨论自行进入再审程序。如赵某与盐城某公司劳务合同纠纷案,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人民检察院于2013年7月31日向滨海县人民法院发出滨检民建再 (2013) 1号再审检察建议, 滨海县人民法院未在3个月内回复检察院。2013年11月5日, 滨海县人民法院作出 (2013) 滨商监字第0003号民事裁定书, 裁定书载明“经本院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认为, 该调解书确有错误, 应予再审。”该案是经检察院调查收集固定了相关证据后, 向法院发出的再审检察建议, 法院不采纳也未提及检察机关的检察建议, 而直接以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方式启动了再审程序, 严重打击了检察人员的办案积极性, 削弱了检察机关的权威。

(二) 检察建议运行机制不规范

《若干意见》及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对检察建议的文书格式、接收机关及跟踪监督机制均未有规定。关于文书格式, 因缺乏统一的文书格式, 导致实践中做法不一, 文书制作上的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检察建议的权威性。关于接收机关, 目前在法院和检察院之间未能形成完整的衔接机制, 实践中检察机关发出的再审检察建议送达法院后, 法院内部立案庭与审监庭之间存在相互推诿的现象。其他检察建议发出后缺少明确的接收机关, 部分人民法院是由立案庭统一接收检察建议, 分流到审监庭、执行局、办公室等部门, 但是否回复和整改情况无法跟踪。关于跟踪监督机制问题, 遇到法院或其他单位对检察建议不予回复或不予采纳, 检察机关便无其他跟踪监督手段, 使检察建议的监督难以落到实处。对一些执行监督检察建议和工作性检察建议, 即使进行了回复, 也大多流于形式, 提出的整改措施不具体不可行, 或实践中不落实, 使得检察建议达不到预期的监督效果。对于这种被“采纳”的检察建议, 实际整改情况如何, 监督效果如何, 检察机关缺少跟踪监督的机制和手段。如我们提出的工作性建议, 法院立案庭受理后分给职能庭, 职能庭又将此分给原办案承办人, 承办人将此置之一边, 既不向检察院回复, 也不向庭长和分管院长汇报, 根本达不到监督的效果。

(三) 各地各类检察建议工作发展不平衡

目前, 各地检察建议工作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从检察建议的类型来看, 运用较多的仍然是再审检察建议, 审判活动监督检察建议、工作性检察建议发出较少, 执行监督检察建议发出数量可观, 但质量不高。执行监督是民行检察多元化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 主要手段为检察建议。但目前执行监督工作还未能深入, 发出的检察建议多为监督虚假诉讼而延伸出来的中止执行检察建议, 对执行活动中存在的深层次的违法行为未能充分履行监督职责。从地区分布来看, 大部分基层院民行部门都积极运用检察建议作为监督手段, 但也有少数基层院民行部门检察建议发出数量较少, 未能充分发挥检察建议的作用, 加之法院对检察建议采纳率不高, 致检察机关发再审检察建议积极性不高。

三、完善民行检察部门检察建议工作的相关建议

(一) 增强文书说理性, 提高检察建议的质量

质量是案件的生命线。办案过程中, 如果不讲求办案质量, 片面追求发出检察建议的数量, 监督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提高检察建议的质量, 也是提高检察建议权威性的重要手段。一是增强检察建议的说理性。严格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及适用法律, 做到证据分析透彻、法理阐述深入、逻辑论证严谨, 准确指出违法情形, 提出的建议意见切实可行, 力争使所发出的检察建议有理、有据、有节。二是规范办案程序。参照办理抗诉或者提抗案件的有关规定, 严格规范内部办案程序, 在受理、审查、集体讨论、拟稿、签发、送达等各个环节严格执行程序。三是加强业务水平。有针对性的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练兵和业务培训活动, 加强办案工作流程培训, 完善受理程序、法律文书说理等制度, 进一步提高民行检察干警的法律监督能力。

(二) 加强沟通交流, 建立检察建议工作的衔接机制

一是要加强与人民法院常态化的交流沟通。交流对修改后《民事诉讼法》的学习体会, 新民诉法仍未明确检察建议的法律地位, 从维护司法公正的角度出发, 尽量消除人民法院对检察机关监督的抵触心理, 谋求在执法思想上的求同存异。二是建立检法两院检察建议工作的衔接机制。针对检察建议工作, 加强与人民法院的沟通、协调, 力争形成会签文件, 以文件的形式明确检法两院间的衔接程序。建议由省院与省高院以联合发文或会议纪要的方式, 对检察建议工作的流程和衔接机制进行统一规范, 指导全市范围内的基层检察院、基层法院。以防检察建议如泥牛入海, 流于形式。三是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检察建议的监督效果。向同级人民法院发出检察建议后, 检察机关民行部门要与法院相关承办人保持联系, 及时沟通, 全面掌握案件在法院审查的进展情况。如未在规定时间内回复的或拒不整改的, 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督促法院及时回复并作出整改。⑥对于人民法院长时间不回复检察建议, 或者对正确的检察建议拒不采纳的, 可以向人大、政法委、上级法院、上级检察院等领导部门通报, 同时人大、政法委有关部门督促法院给予答复。对于采纳的检察建议, 也要不定期抽查回访, 以确保建议落到实处。

(三) 平衡各项工作, 提高各项建议的数量和质量

各基层院应因地制宜, 积极挖掘本地工作的特色和亮点, 充分发挥各地各项检察建议工作的优越性, 争创品牌。同时应注意不能盲目追求数量, 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 确保每一件检察建议都有法可依、有理可循。市院要做好带头工作, 积极指导各基层院开展民行检察工作, 对各地检察建议的得力做法要及时总结, 并加以推广宣传, 使全市民行检察部门的检察建议工作更加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谈剑秋, 邵怡.新民诉法背景下民事检察建议的运用与制度完善[J].黑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1.

检察建议工作材料分析 篇3

关键词:民事检察;再审检察建议;适用

一、准确认识再审检察建议的特性

1.简化性

再审检察建议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案件的同级审理,具有简化诉讼程序、提高司法效率、缩短办案周期、实现司法便民等优势。抗诉的程序较繁琐,要经历(建议)提请抗诉、抗诉、法院审理等多个环节,而上级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又常常被发回基层法院重审,这导致办案周期长,诉讼资源重复使用,而且还增加了当事人的诉累。再审检察建议则只需要由检察机关提出书面检察建议,同级法院便可启动再审程序,时间短、程序简化,能及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办案效率、维护司法公正。

2.高效性

受审级管辖的制约,上级院的民事检察部门承担了过重的办案任务,越是到高层,抗诉案件就越集中,这种“倒三角”形的办案结构,给民事检察工作发展带来了难以克服的矛盾,容易造成案件大量积压,延长诉讼时间。而再审检察建议,减少了提请抗诉、提出抗诉、及法院指令再审三个环节,简化了再审程序,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3.灵活性

首先,对于检察机关建议法院再审的民事案件,如果法院因主观原因不愿接受并启动再审程序的,下级检察机关仍可使用抗诉权,提请上级检察机关抗诉。其次再审检察建议能使民事检察工作格局从“倒三角型”向“金字塔型”的结构转变,从而使上级检察院摆脱办案压力,更多的案件由基层直接消化解决,又能强化下级检察院特别是基层检察院的民事检察权,调动基层检察机关的工作积极性。

4.全面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具体的再审请求范围内或在抗诉支持当事人请求的范围内审理再审案件。”运用抗诉权启动的再审案件要受检察机关抗诉内容的限制。而再审检察建议能够使法院主动启动再审程序,从而避免抗诉“抗什么审什么”、“不抗不审” 的局限,能够使法院对案件进行再次全面审查。

二、准确把握再审检察建议的适用范围

1.适用再审检察建议的案件首先是属于符合抗诉条件的案件

根据《民诉法》第二百零八条规定,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民诉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这与《民诉法》规定的检察机关应当提出抗诉的案件的范围是一致的,也就是说适用再审检察建议的案件首先必须符合抗诉的条件。

2.适用再审检察建议的案件必须是法律规定的同级法院可以再审的案件

我们适用再审检察建议的案件必须是至少可以再审的案件,而且是可以由同级原审法院再审的案件。

3.实体性抗诉事由的案件可以考虑适用再审检察建议

对于证据不足、事实认定错误、适用法律错误等存在实体性问题的案件可以适用再审检察建议。这类案件由于存在一定的争议性,因此检法双方有商讨的必要性,可以优先适用再审检察建议。而对于虚假诉讼、虚假调解、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以及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的行为等情形,因其严重违反了法定程序,达到了应当据此否定生效判决之既判力的程度,检察院应当表现出应有的强势,对这类案件应当通过抗诉程序启动再审,没有任何商讨的余地,不应适用再审检察建议。

三、对再审检察建议适用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1.准确把握再审检察建议与抗诉的关系

作为法定的检察监督手段,检察建议与抗诉既有相同点,也有区别。相同点表现在两者适用范围上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包括启动级别不同,产生结果不同。检察机关提出抗诉,法院应当启动再审,而检察建议不必然启动再审。检察机关要准确理解法律规定,把抗诉与检察建议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发挥两种监督手段的优势,做到不偏不废,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2.重点突出在服务保障民生及对国家、公共利益造成损害的案件中的作用和效果

对于劳动合同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买卖合同纠纷、财产权属纠纷、相邻关系纠纷、环境污染侵权纠纷等涉及民生、国家及公共利益的民事案件,對其处理要更加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以有效保障民生和维护国家、公共利益。这些诉讼往往涉及了案件当事人的最根本权利以及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故提高此类案件的诉讼效率、更快的实现程序救济,达到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法律、社会效果,具有重大意义。而民事诉讼中的再审检察建议制度,恰好能够缩短诉讼周期、提高诉讼效率,更快、更好的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更简捷的方式实现司法公正。因此,在适用再审检察建议的监督方式时,要利用该优势特点,在保障民生和维护国家、公共利益领域发挥其独特作用。

3.规范、健全适用再审检察建议的程序,对适用再审检察建议案件的办理过程,全程进行控制性审查

检察建议工作材料分析 篇4

——门源县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很高兴作为本次会议发言单位,与大家进行交流和沟通,感谢州检察院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相互学习和进行交流的平台。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介绍一下我院近年来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开展情况,不妥之处恳请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

民事行政检察以“解决合理诉求、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司法公正、促进和谐稳定”为工作内涵,涵盖了作为三大诉讼的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两大诉讼的内容,在人民法院审理的各类案件中,民商事案件、行政案件占有很大的比例。如何积极有效地履行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法律监督职能,为维护司法公正,建设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课题。尤其就目前而言,民事行政检察业务工作相对于其他检察业务起步晚、起点低,基础薄弱,现行法律就检察机关如何履行民事行政法律监督职能只有一些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可遵照执行的具体详尽的法律规定、操作规程和运行机制。为积极有效地开展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在海北州人民检察院的正确领导下,根据我院的工作实际和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在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拓展民事行政法律监督范围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通过几年的努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显现出一些自身的特点。

一、案件办理情况 2006年至今,我院共受理审查申诉人不服人民法院民事判决裁定申诉案12案24人,其中,借款合同纠纷5案15人;民间借贷纠纷1案2人;财产纠纷2案2人;人身损害赔偿3案4人;劳务合同纠纷1案1人;受理申诉后,立案审查11案23人,终止审查1案1人,息诉6案8人,向上级人民检察院提请抗诉5案15人;再审后改判4案14人,申诉人开庭前撤诉1案1人。

二、主要做法

(一)探索创新,积极作为,不断提升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近年来,我院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2006年9月我院制定出台了《门源县检察院民事行政案件申诉指南》,指南载明了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受案范围、申诉要求、申诉条件等内容,为解决当事人的合理诉求,提供了具体明确的诉讼途径。2007年底,我院与县人民法院共同制定出台了《门源县人民检察院、门源县人民法院民事行政检察与审判工作联系制度》,该制度内容包括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检、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民事执行活动实行监督等内容,该制度的形成有利于司法工作机制高效有序运行。

为进一步规范我院民事行政检察服判息诉工作,2008年初,制定出台了《门源县检察院民事行政案件息诉工作暂行规定》,该规定包括息诉工作的原则、方法、工作程序、基本规范等内容,是今后我院开展息诉工作必须遵循的工作规范,使民事息诉工作 不断趋于规范化。2008年上半年制定和设计了《民事行政申诉风险告知书》、《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书》,实行告知制度,有利于民事行政案件申诉人及早知晓申诉过程中自身的权利、义务,充分预见民事、行政申诉过程中的风险,便于申诉人在行使权利时进行合理选择。

建立督促起诉工作制度。2009年底制定出台了《门源县检察院督促起诉工作制度》,设计了八种开展督促起诉必备的法律文书。2010年4月13日,我院与国有资产管理机关、国有企业、有关部门和单位召开了门源县检察院民事督促起诉工作联席会议。会议的召开使大家明确了对检察机关民事督促起诉工作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了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法律监督职能,并就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国有资产安全、保护公众利益等方面达成了共识,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民事督促起诉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的工作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有力地推动了我院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发展,为服务人民群众,服务本地经济建设大局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海北州人民检察院的大力支持和县委、人大的充分肯定,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同时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确保案件质量,树立检察权威

我院在办理每一起民事申诉案件时,认真审查,反复研究,充分论证,力求找好切入点,加强抗诉说理性。在提请抗诉案件的“准”字上下功夫,在“会”字上求方法,在“敢”字上显权威,确保案件提请抗诉后获得改判,保住了案件质量这条生命线,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近年来,凡是提请抗诉后再审的案件均获得改判。

2007年3月23日,我院接到杜辉昌、李辉、宋贤胜等10人不服门源县人民法院关于判决杜辉昌等10人承担宋贤锋在门源县信用联社贷款30万元本息连带责任的申诉。此案申诉人中有林场职工,有教师,有经济条件十分困难的农民,涉及人员广,诉讼标的大,且近几年门源县信用联社因借贷关系而引起的与借款人、保证人之间的诉争较多。鉴于本案的特殊情况,我院立即决定受理此案,进行审查。经审查后认为符合立案条件,我院及时做出了立案审查的决定。后对有关事实、证据进行了必要的调查核实。在立案审查、调查过程中,贷款人门源县信用联社提出反驳意见,认为10名保证人既然签订了保证合同,意思表示明确,保证人应当承担归还贷款本息的连带责任,检察机关的做法不利于保护集体经济组织的权益,影响了信用联社的商业信誉,在上级政府指示充分保护集体经济组织合法利益政策背景下,这种做法不符合政策要求,并通过有关渠道打招呼、说情甚至施压。而人民法院也认为原审判决判定10名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于法有据,检察机关的做法是吹毛求疵。但我院办案干警在院党组的大力支持下,冲破阻力,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查证和还原了该案的事实真相:

2003年12月18日,宋贤锋从门源县信用联社申请贷款30万元,因未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于2004年12月26日又向信用联社申请贷款30万元,贷款期限为10个月,准备以“新贷还 旧贷”。贷款前宋贤锋先后找杜辉昌、李辉、宋贤胜等10人,要求为其贷款提供保证,称该笔贷款共找了保证人30名,现已疏通好了信用社方面的关系,只是办个手续,没什么风险。信用联社营业部工作人员在办理和审批该笔贷款过程中,没有对各保证人的经济状况进行调查,同意杜辉昌、李辉、宋贤胜、朵平、张志财、赵彦福、“李明”以个人工资,李志忠、赵永刚、裴建明、陶德寿、宋贤智以个人家庭财产为宋贤锋贷款进行保证。并在以上各保证人前往联社营业部办理贷款保证手续时,明示此笔贷款需有30名保证人保证才能办理。在申请和办理该笔贷款过程中,宋贤锋骗取仙米林场职工赵彦福的工资证明,身份证复印件,又虚构一名为李明的人,私自刻制了旱台学区的财务专用章,同办理贷款工作人员伪造了谈话笔录、保证书、授权书等,将二人作为30万元贷款的“保证人”。宋贤锋于贷款到期前变卖财产后出走。2006年6月信用联社将宋贤锋及12名保证人列为被告,向门源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判决宋贤锋承担偿还贷款本息的责任,李辉、杜辉昌等12名保证人承担偿还贷款本息的连带责任。门源县人民法院于2006年8月18日缺席判决宋贤锋承担偿还信用联社贷款本息30万元的责任,李辉、杜辉昌、宋贤胜、朵平、张志财、赵永刚、陶德寿、李志忠、裴建明、宋贤智承担偿还贷款本息的连带责任。

关于承担宋贤锋在门源县信用联社贷款30万元连带责任的判决,申诉人提出该判决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不当。经过审查发现,申诉人的焦点集中在贷款保证合同存在瑕疵,应否认定 有效和无效的问题上。我们认为:尽管该保证合同存在瑕疵,但当事人为借款人提供保证的意思表示真实,十个保证人均向信用社提供了个人身份证明,填写了保证书等,十个人不能完全推脱保证责任。如果只在保证合同的瑕疵问题上争论意义不大,不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们发现,除该案中的保证合同确实存在严重瑕疵外,信用社的工作人员在办理该笔贷款业务过程中,还存在违规失职等很多问题。人民法院的原审判决没有考虑贷款人的严重失职和重大过错行为,不根据过错责任原则,全面考虑、综合评定,而简单地将所有责任和风险判决由各保证人承担,属适用法律不当,判决显失公正。申诉人的部分申诉理由成立。我院认为,门源县信用联社应当承担一部分民事责任,并依法向海北州人民检察院提请抗诉,州检察院经认真审查后,认为我院的抗诉理由成立,遂向海北州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此案再审后获得改判。再审判决门源县信用联社自行承担三十万元贷款的利息损失五万余元。在办理此案时,我办案人员不仅注意案件的细节问题,还根据我国民事法律的立法精神和原则,找准了抗点,抓住了切入点,观点明确,说理透彻,态度坚决,使得该案提请抗诉后获得改判。

在海北州人民检察院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多起民事抗诉案件在身后获得改判,在社会引起很大反响,引起审判机关对民商事案件质量的高度重视,人民法院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加大调解结案力度,民商事案件的审判质量明显提高。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裁定申诉不断减少。高 质量的民事抗诉案件,不仅树立了检察机关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的权威,而且强化了检察机关与审判机关的沟通与协调,增强了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主动性。

(三)既讲监督,又讲配合,不断拓展监督范围

公正的判决应当以公正的执行作为最圆满的结局。执行是民事诉讼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是人民法院判决确定的当事人权利义务最终落到实处的关键环节。执行活动是否公正依法有效地进行,事关法律的严肃性,事关人民法院的执法公信力,事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我们根据《门源县人民检察院、门源县人民法院民事行政检察与审判工作联系制度》的规定,本着审慎、稳妥的态度,对人民法院的民事执行活动进行临场监督。去年至今,我院先后对人民法院的10起民事行政执行案件活动进行了现场监督,执行标的达10万余元。通过对人民法院民事执行过程的监督,既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促进和保障了人民法院正常的执行活动,维护了审判权威,进一步拓展了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监督范围,收到“一举多赢”的社会效果。

(四)抗诉与息诉并重,办案与服务并行

做好息诉服判工作,实行息诉说理制度。对于不符合提请抗诉条件的案件,力求认真细致地做好当事人的思想疏导工作。向当事人宣传有关民事行政法律知识,讲解有关民事诉讼程序、规则、要求,并对案件进行会诊和评析,答疑解惑,做到以法明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结案时向当事人送达不提请抗诉理由说明书,说明书力求言之有物,论之有据,闻之有理,讲究逻辑性,强化说服力,最终达到息诉服判的目的。

如:我院于2010年1月4日受理申诉人马德良与被申诉人沙阿舍离婚一案,经审查核实:申诉人马德良与被申诉人沙阿舍于2002年结婚,婚后生育一女儿,因感情不和,沙阿舍于2009年2月向门源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决与马德良离婚,婚生女由沙阿舍扶养,马德良支付扶养费。门源县人民法院经审理后判决:准予沙阿舍与马德良离婚,婚生女儿由马德良抚养,抚养费自理,马德良给付沙阿舍经济帮助款3500元。申诉人马德良不服,以判决显失公正为由向我院提出申诉,请求提请抗诉。

经我院审查认为:门源县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的确存在一定问题,既判决由申诉人马德良抚养婚生子女,抚养费自理,又判决其给付沙阿舍经济帮助款3500元。根据法律规定,父母双方都有抚养子女的义务,申诉人与被申诉人离婚并未造成被申诉人生活困难,且被申诉人很快出嫁,找到了生活出路,被申诉人在判决生效后向人民法院就3500元经济帮助款提出强制执行申请,申诉人不服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诉。很明显,该案的争议焦点是应否判决申诉人给付被申诉人经济帮助款3500元。鉴于此案诉讼标的较小,案情简单,争议不大,办案人员对申诉人进行思想疏导,希望他能息诉服判。申诉人表示如果对方放弃强制执行申请,本人愿意放弃申诉。承办人员又对双方当事人做了大量工作,并与人民法院原审承办人员进行沟通,指出该判决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原审承办人员配合我院办案人员对被申诉人再作思想工作,讲明利害关系。最终被申诉人提出撤销强制执行申请,放 弃了原审判决确定的3500元经济帮助款的请求权(其余部分维持原判),双方达成了执行和解,最后县人民法院作出终结执行此案的决定。此案的成功办理,既维护了法院判决的严肃性,节约了司法资源,又体现了司法和谐的原则。

(五)推行人性化的办案方式,实行民事行政检察服务承诺制。在办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时,注重照顾特殊群体,对年老体弱、身患残疾、经济困难的申诉人,采取上门办案、实地回访等形式,使这些特殊的申诉人享受更大的便利,减少他们在维权过程中的诸多不便。近几年来,我院所办理的民事行政申诉案件,从未发生过缠诉、重复申诉、涉检上访等现象。

(六)坚决服从党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我院党组高度重视和支持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检察长经常性地向县委、县人大介绍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职能和作用,汇报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开展情况。去年年底我院就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向县人大常委会和部分人大代表进行了专题汇报。人大领导和代表对我院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尤其是对民事执行监督工作和督促起诉工作的开展,表示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当地党委和权力机关对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几年来,在海北州人民检察院的正确领导和我院党组的高度重视下,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深知我们的工作离上级院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着很大差距,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如:民事行政申诉案件线索匮乏;行 政抗诉案件一直处于空白;干警的业务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发展的需要,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民事行政检察部门技术装备滞后,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民行检察工作的需要。以上问题的存在,有各方面的原因。如:近三年来,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3件,今年元至七月份无行政案件;近几年人民法院加大调解结案力度,据最新统计:2010年元至7月份门源县人民法院判决结案率仅为15%;民行科现有办案人员三名,只能使用内网一台,尚未达到人手微机一台的基本需求。在主观方面,尽管在民事行政检察职能的宣传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宣传方式单一,方法不够灵活,效果不佳,群众对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知晓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1、积极办理行政抗诉案件,力争解决行政抗诉案件空白的问题。

2、采取有效措施拓展案源,不断拓宽民行检察监督新领域。

3、根据我院制定的《民事督促起诉工作制度暂行规定》,积极稳妥地开展督促起诉工作,切实保护国有资产、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年内力争办理一至两件民事督促起诉案件。

4、规范和强化民事执行活动监督,切实保障正确裁判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5、尝试对民事调解案件进行监督。办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时,树立调解优先的理念。

6、在门源县四镇八乡设立检察联络点,逐步推行以民事行政检察为主的联络员制度。

我院将以这次召开的全州第一次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在海北州人民检察院和院党组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准确把握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法律监督属性、职能定位和基本要求,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坚持以抗诉为中心的多元化监督格局,创新工作机制,明确监督范围,规范监督程序,强化监督效果。充分发挥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在服务民生、保障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为门源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做出积极的贡献。

检察院反贪工作汇报材料 篇5

**县人民检察院属于全省基层检察院分类考核中的c类院,县型小,案源不足,成案率低一直是多年困扰反贪工作的难题,连续几年来,**院的反贪工作任务完成得很不理想,每年立反贪案件在三件左右,没有完成省院确定的反贪基准数。

去年12月以来,在新任检察长张玉明的带领下,我们全力克服各种困难,在侦查思路上不断进行新的调整,仅用了4个月的

时间,就立反贪案件4件4人,全部提起公诉,完成了省院确定的全年的反贪提起公诉基准数任务,提起公诉的反贪案件审判机关已经全部做了有罪判决,打破了**院几年来反贪工作开展不

够理想的工作局面,创下了**院反贪工作的新纪录。

一、领导靠前指挥,全力排除办案过程中的各种干扰

在反贪案件查办过程中遇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干扰是共同存在的问题,这些压力常常是反贪干警们顶不住的,各类干扰是导致案件流产的重要因素。能不能有效排除干扰,关键看领导,领导靠前指挥,做反贪干警的坚强后盾,干警们才能增强信心,振奋精神,才能不断加大查案的力度,才能不断提高办案的效率。在反贪工作中,我们坚持领导靠前指挥,亲临办案一线,具有丰富反贪工作经验的检察长张玉明同志亲自挂帅指挥,同反贪干警一起研究案情,谋划查办思路,解决办案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当办案过程中遇到阻力时,院领导始终站在最前头。在查办案件过程中,院党组紧密团结,上下形成铁板一块,使各类办案过程中的干扰因素无处插针,保证金了案件侦查的顺利进行,有

效的提高了案件成案率。在加强对反贪工作的领导,有效排除各类干扰上,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争取县委的理解与支持。在改革过程中不断的会出现新的问题,职务犯罪也会出现新的动向,对新问题引发的新的职务犯罪的查办中有时会冲击到全局工作,如果简单的就案办案,缺少大局意识,很可能对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有些机械的执法活动得不到地方党委的理解与支持,但是应该看到的是,各级党委对反腐败的立场是鲜明的,决心是坚定的,只是在有些时候在查办职务犯罪上缺少沟通,才会产生误解,无形中增加了办案过程中的压力。在查办职务犯罪上我们能够坚持服从县委的领导,将反贪工作与县委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就查办职务犯罪工作,张玉明检察长经常与县委领导沟通意见,灵活的处理全县发展大局与查办职务犯罪的关系,得到了县委的理解与支持。在全县经济条件极差的

前提下,县委县政府对检察院给予了极大财力物力支持,反贪办案设施,办案经费得到了很好的保障。二是全力顶住各类说情探风。在反贪工作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所谓嫌疑人亲戚朋友的熟人,这些人总想通过各种关系探听案件的进展情况,稍有不慎,很可能导致犯罪证据转移、销毁,嫌疑人与相关人翻供、串供,一个本来能够成案的线索最后查不实,立不住。院领导带头强化办案纪律,在遇到各类说情探风时主动回避,在办案期间安排办案干警统一吃住,尽量少与外界联系,有力的做好了案件的保密工作,从院党组成员到一般干警,全部做到案件查办过程中不打听,非主管领导不过问,嫌疑人的亲朋故交的来访全回绝,有力的保证了办案过程中上下一心,思想统一。三是亲临一线指挥协调。在本所办的四件案件中,每当案件遇到困难的时候,检察长和主管检察长都亲自出面协调,认真组织处理好办案的各个环节,处理决定一些办案

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保证了干警在办案中方向明确,方法得当,办案效率得到很大提高。由于领导靠前指挥,认真谋划办案,全力排除办案过程中的各种干扰,反贪干警精神振奋,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保证了案件查得实,立得住,诉得出、判得了。

二、认真分析线索,全力寻找案件突破口

**院每年的举报案件线索在20条左右,举报线索中有一些是本院曾经多次查否的案件,案源严重不足,以住的工作中尽管我们做了大的初查工作,但是收效不大,有些举报人为了能够引起办案机关的重视,对所举报事件进行片面夸大,更有的为了泄私愤,甚至编造事实,这些在反贪工作中会经常遇到。认真分析案件线索,理出哪些是真实的,哪些线索易于突破,哪些线索隐藏着更大的问题,是查办案件的关键。对于得到的每条案件线索,我们都认真进行线索分析,召开分析会,对线索举报的事

检察建议工作材料分析 篇6

发腐败的风险。***区率先试行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正是突破了传统思维和习惯做法,将风险防控理论和质量管理方法应用于反腐倡廉建设实践,将预防腐败工作落实到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具有很强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体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正在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推进,是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积极探索,是新形势下建立健全预防腐败机制的有益探索,为有效预防腐败开辟出一条新路。

一、围绕中心工作,确立具有检察机关特色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模式

作为检察机关,开展此项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检察工作,体现检察机关特色。崇文区检察院确定了“贯穿一个主题”、“抓好两个环节”、“立足三项建设”的总体工作思路,将廉政风险防控放到“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立足于业务建设、队伍建设、规范化建设,在工作中牢牢把握查找风险点和制定防控措施这两个关键环节,使廉政风险防控的具体措施与检察工作主题协调统一起来。在健全工作机制、制订实施方案的基础上,采取层层动员、集中学习、网上宣传、重点讲解、交流研讨等形式,将学习教育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不断深化干警对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认识,为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科学评估,界定廉政风险并制定防控措施

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重点是查找廉政风险点,并据此制定防控措施。只有认真排查廉政风险、制定防控措施,加强监督管理、考核防范结果,不断完善操作规程,才能实现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基本作用。崇文区检察院切实抓好计划方案、贯彻执行、检查考核、调整修正“四个环节”,做到岗位职责明确、主要风险清晰、防范措施有针对性。

首先,紧密结合实际,查找了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可能发生腐败行为的风险点。以检察权、人财物管理权相对集中的部门为重点,从梳理办案流程入手,逐一查找各个办案环节的风险点,并将这种做法延伸到检察事务工作,梳理查找检察事务环节的风险点,分析风险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为开展廉政风险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其次,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围绕排查确定的各类风险点和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着力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上下一体、左右联动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第三,加强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和监督。根据排查确定的各种风险内容和不同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通过信息监测、定期自查、上级检查、社会评议等方式,对廉政风险防范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价,逐步建立健全监督检查、考核评估、纠错整改和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不断取得实效。

三、夯实基础,建立廉政风险防控的制度防线

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要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内部监督制约等工作机制有效衔接,确保形成教育、监督、制度的最大合力。***区检察院在完善内外部监督制约机制上下功夫,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与绩效考核工作、检务督察工作、规范化管理工作、职业信用档案管理工作有机结合。针对存在廉政风险的环节和问题,进一步完善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健全检察人员执法档案,确保执法办案管理、评价、考核更加科学有效。深入推进检务公开,整合党内监督、人大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资源,及时发现新的廉政风险点,不断完善管理监督机制,确保各项权力受到有效监督制约。

检察建议工作材料分析 篇7

量刑建议是指人民检察院对提起公诉的被告人, 依法就其适用的刑罚种类、幅度及执行方式等向人民法院提出的建议, 实际庭审中, 公诉人根据相关证据, 综合考虑各种从轻、从重、减轻等情节后提出量刑建议。然而对于涉及人身伤害的公诉案件, 公诉人也仅根据公安机关鉴定机构或社会司法鉴定机构做出的鉴定结论, 如轻伤、重伤等, 作为综合评估的量刑情节之一。鉴于法医鉴定的专业性强、涉及面广, 包括医学、损伤学、精神病学等学科知识, 公诉人不可能、也无法综合考虑受害人受伤的原因、治疗的过程及愈后的情况作为量刑建议的依据。

以鉴定结论均系轻伤为例, 如同样是四肢长骨骨折, 是一次打击还是多次打击形成, 不同的主观恶性在量刑建议时是否需要考虑?锁骨骨折自然愈合和胸部损伤引起气胸、血胸经临床对症治疗愈合, 受害人承受不同的痛苦程度、经济代价在量刑建议时是否需要考虑?面部损伤后留有明显瘢痕和外伤致鼓膜穿孔, 损伤愈后对受害人的生活影响轻重程度在量刑建议时是否需要考虑?

仅根据鉴定结论, 不考虑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及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 违反了依法建议的原则;仅根据鉴定结论, 不从案件的实际情况出发, 不客观、全面的审查证据, 违反了客观公正的原则;仅根据鉴定结论, 不综合考虑其他详细情节, 不能充分体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也不能达到社会效果和法治效果相统一。

怎样发挥检察技术门类中的法医鉴定职能, 做好法医鉴定工作与开展量刑建议工作的结合, 为检察机关开展量刑建议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笔者认为检察法医应做好如下工作:

一、紧抓案件源头, 注重文证审查

对涉及人身伤害的案件, 检察机关可以发文的形式, 要求公诉部门对拟作证据使用的法医鉴定结论, 一律送到技术部门进行合法性、科学性、客观性、规范性的审查;并明确规定, 没有技术部门的审查意见, 一律不得讨论并作出最终处理决定。法医人员也应主动、积极与公诉部门加强联系, 及时沟通, 在案件诉讼期限内通过审查法医鉴定结论、查看医疗病历、商请专家阅读影像资料等方式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二、紧跟案件进展, 详细了解案情

法医在接手公诉部门委托对专业性鉴定进行审查的案件后, 不能就鉴定而审查鉴定, 应当结合阅读卷宗材料、聆听公诉人讲解等方式充分掌握案情, 理清受害人受伤的来龙去脉,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随时跟踪受害人伤情愈合状况, 必要时可以直接向加害人、受害人了解详实过程, 为公诉人量刑建议提供充分的理由及依据。

三、积极出庭作证, 给予公诉人专业支持

江苏省检察技术办案流程中规定了检察技术鉴定人有出庭就检验鉴定事项接受质询的义务, 然而对进行文证审查的技术人员是否需要出庭没有明确规定, 笔者认为, 对于涉及人身伤害的案件, 由于法医学涉及的学科专、术语多, 法医人员进行文证审查、掌握受害人伤情并提出对量刑建议有影响的意见后, 应当积极参加庭审, 协助公诉人对辩护方质证量刑证据的答辩, 以保证量刑建议能被庭审机构顺利采纳、运用, 争取量刑建议的最佳效果。

检察建议工作材料分析 篇8

[关键词]检察;建议;社会;管理;创新

一、檢察建议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的作用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态势,运用新的管理方式、管理方法来解决社会和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协调问题,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检察机关作为政法机关的重要成员之一,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是党和国家在新形势下赋予的使命,只有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管理创新的丰富内涵,充分履行检察职能,更好地运用法律监督手段,才能真正融入和参与到社会管理创新的格局中。

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执法办案是其生命线,也是其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然而,执法办案不是社会管理的全部,检察机关必须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并合理延伸,才能更加主动地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各级检察机关积极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不断地丰富参与的途径和形式,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积累了较好的经验,为贯彻落实“三项重点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为促进法律正确实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过程中,结合执法办案,建议有关单位完善制度,加强内部制约、监督,正确实施法律法规,完善社会管理、服务,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一种重要方式。检察建议通过督促被建议对象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堵塞漏洞,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延伸。检察建议具有法律监督和服务社会的双重性质,既包含有法律监督的内容,又不是适格的法律监督形式和法定的监督职权,它同时满足于辅助法律监督目的的实现,弥补法律监督手段的不足和服务社会,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两种需要。[1]检察建议针对性强,所发现的问题和漏洞为被建议对象平时所忽视,通过督促其建章立制、加强管理,可以直接有效地解决其存在的问题。检察建议的性质决定了其在社会管理的大格局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成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要途径。检察建议在检察机关实行至今已30年,一直以来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方式。据统计,全国检察机关每年向有关单位发出检察建议达17000多份,解决了社会管理中存在的大量问题。

二、检察建议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法律依据,参与社会管理的社会认同感不高

检察机关的侦查权、批捕权、公诉权、抗诉权等权能是法律明确赋予检察机关的职能,而检察建议作为检察机关的一项延伸职能,一般认为,其法律依据却比较原则,主要依据我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刑事诉讼法》第二条、《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一条、第四条关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的规定。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第三十三条第二项规定“检察官提出检察建议或者对检察工作提出改革建议被采纳,效果显著的,应当给予奖励”,但这只能认为是鼓励检察官积极提出检察建议,并不能说明检察建议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虽然《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规定(试行)》对检察建议的原则、对象、内容、范围、程序等方面作了规定,但这只是内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检察建议”一词至今未出现在国家的基本法律规定中。对检察建议的立法缺位导致了检察建议缺乏法律属性的基本特征,即检察建议没有法定性、职权性、程序性、约束性,不能与检察机关依法实施的其他法律监督职权相提并论。

由于缺少法律依据,检察建议难以被公认为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明确体现,其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的单位和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认真对待和解决检察建议中所反映的问题,而个别单位认为这只是一纸“建议”,是否接受该“建议”以及如何处理是被建议对象内部的事,导致对检察建议置之不理,检察机关提出的管理措施无法落到实处。

(二)制作不规范,遏制其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

检察建议作为检察机关向被建议对象制作并送达的正式文书,特别是其发现并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其制作过程应十分严谨,内容应十分详实,并且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提出的措施应明确具体、有可操作性,才能为被建议对象所接受,才能发挥检察建议应有的作用。然而,检察建议制作不规范的情况在实践中较为突出,具体表现在(1)从检察建议的内容看,由于制作前没有作认真调查、分析、研究,有的检察建议官话套话偏多,问题指向不明确,改进措施不具体,无法直接指出问题的要害,使检察建议流于形式;(2)从检察建议的文书格式看,有的篇幅过短,缺乏说理性;有的又篇幅过长,针对性不强。

(三)缺乏强制性,无法体现参与社会管理的权威性

由于法律没有赋予检察建议强制性,也没有对不接受或执行检察建议的法律后果做出规定,所以,被建议对象对检察建议可以选择接受或不接受,检察建议的法律后果具有不确定性。法律没有规定被建议对象或部门有接受和采纳检察建议的义务,也没有规定不接受或采纳检察建议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规定(试行)》第八条的规定:“被建议单位对检察建议没有正当理由不予采纳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其上级主管机关反映有关情况。”该规定实际并没有赋予检察机关终裁性的权力,至于上级主管机关会作何处理是不确定的,上级主管机关若对检察建议也置之不理或许可被建议对象的不采纳行为,检察建议也无法体现出其权威性。

(四)缺乏监督落实机制,无法实现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目的

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表现,然而在实践中,有的检察机关只重视检察建议的制作,在送达被建议对象后没有积极主动跟进被建议

对象是否复函以及检察建议的采纳情况。检察建议的目的是通过被建议对象接受和采纳检察建议,以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堵塞漏洞。如果检察机关自身对检察建议发出后不监督落实,不仅不能体现该项工作的严肃性,更不能要求被建议单位重视检察建议,也无法实现检察建议所预期的参与社会管理的目的。

三、解决检察建议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推进立法,赋予检察建议法律效力

当前检察建议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和认同,根本原因是立法上的缺失。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发展的今天,由于国家的基本法律没有赋予检察建议法律效力,导致作为检察机关延伸职能的检察建议成了“无源之水”,检察机关在推进检察建议工作时底气不足。因此,从立法上正式赋予检察建议法律效力是当前检察建议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首要条件。当前,应抓住法律修改的契机,将检察建議纳入立法规划中,在接下来《刑事诉讼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法律进行修改时,使检察建议法律化,从基本法律制度上保障其具有法律力。

(二)提高质量,规范检察建议的管理

规范检察建议的管理是保证检察建议的质量、提高检察建议的采纳率、树立检察建议的权威性的保障。规范检察建议的管理,应从的各个环节抓起。首先要从思想上正确认识检察建议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只有正确认识到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的一扇窗口,有助于树立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检察建议。其次是在制作检察前做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具体案件的特点、手段、规律进行分析,务求切中要害。再次要加强检察建议制作的规范化,提高检察建议的质量。要严格按照《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规定(试行)》第六至十条对检察建议工作的各项规定制作检察建议,并在审批程序、制作格式等方面对检察建议作出明确规定,建立检察建议的说理制度,使被建议对象主动接受和采纳检察建议,真正实现检察建议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三)加强落实

建立检察建议的配套制度检察建议工作的关键在于被建议对象采纳和落实检察建议的内容,然而检察建议在送达后,若被建议对象置之不理,或者只是敷衍了事,检察建议则丧失了本身的意义所在,建立检察建议的监督落实机制尤为重要。首先要建立检察建议的跟踪回访制度,明确规定检察建议送达后,由检察官回访被建议对象,跟进检察建议的采纳和落实情况。其次要建立检察建议的宣传制度,加强检察建议的宣传工作,对检察建议取得的成效进行及时和广泛的宣传,使有关单位了解和支持检察建议工作,共同督促被建议对象加强管理,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实质进展。

[参考文献]

[1]杨书文.检察建议基本问题研究.人民检察,2005,(9).

上一篇:海事局如何建设“阳光海事”下一篇:竞聘小学教师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