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材料科学(共10篇)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 篇1
谋学网
16春学期《材料科学导论》在线作业3
一、单选题(共 8 道试题,共 40 分。)
1.旧石器是。
.人类制造的第一种原始材料.是人类最早的合成材料.原始的石头.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工具 正确答案:
2.晶体的宏观形貌可以是。.一维的.二维的.三维的.上述所有 正确答案:
3.从 出发,开发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实现材料的高性能化和复合化,达到材料生产的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材料的结构.原子、电子尺度.材料的加工工艺
.设计、材料和工艺一体化 正确答案:
4.天然矿物原料一般杂质较多,价格较低;而人工合成原料。此外,对环境的影响也是选用原材料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纯度较高.价格也较高.难以得到.以上所有 正确答案:
5.材料内部的结构与材料的化学组成及外部条件密切相关,因此材料的 与其化学组成及外部条件也是密切相关的。.形状.性能.结构.应用
谋学网
正确答案:
6.一个原子最邻近的、等距离的原子数称为。.价电子数.原子团.晶体结构.配位数 正确答案:
7.范德华键是永远存在于分子间或分子内非键结合的力,是一种。.相互吸引的力.相互排斥的力.具有决定性的力.非常强烈的键合方式 正确答案:
8.离子键是化学键中最简单的类型,离子键常发生在 之间。.非金属元素.正电性元素.负电性元素
.正电性元素之间和负电性元素 正确答案:
16春学期《材料科学导论》在线作业3
二、多选题(共 2 道试题,共 10 分。)
1.高分子材料在电子电器与信息产业中,主要应用在: 等。
.电子电器绝缘件.电器设备结构件.电子元件封装件.以上所有 正确答案:
2.硅酸盐矿物原料主要有: 原料。.粘土类.石英类.长石类.碳酸盐类 正确答案:
谋学网
16春学期《材料科学导论》在线作业3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根据加热温度的高低可分为高温熔融法和低温熔融法两类;制备高分子化合物的本体聚合和熔融聚合是典型的高温熔融法。.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2.公元前7000多年古希腊遗址中出土的青色玻璃球,标志着人类已学会玻璃的制造。玻璃,迄今仍极大地丰富着人类的生活。.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3.材料科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从原子、分子的层次上阐明各种材料的组成、制备工艺、分子或原子结构与性能间的相互关系。.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4.从先秦出土的玻璃器物可以看出,中国的玻璃制造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5.1839年Gooyr发现橡胶硫化,奠定了橡胶硫化理论基础,并使橡胶制品生产和使用得到了广泛应用。.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6.从树上下到地面、开始直立行走的人类祖先;为了生存、抵御猛兽袭击和猎取食物,逐渐学会使用和合成制造材料,如:木棒、石块等。.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7.可靠性是与性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高性能的材料如果可靠性不高就等于低性能。缺少可靠性自然也就谈不上其他因素。.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谋学网
8.小亚细亚的赫梯人约在公元前1000年开始了人工炼铁。.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9.1986年超导陶瓷的出现,使超导体的T获得重大突破,即在液氮温度下的复相材料中观察到了超导性。.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10.Gs及其相关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作为微波器件材料和光电子材料有着特殊功能。它既可以作为半导体的微波固体振蔼源及激光光源,又可以用作微波和激光探测器,在光纤通讯、全息图像转换及光存储方面有着广泛用途。.错误.正确 正确答案: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 篇2
一、大学生消费群体的消费特点
(一) 总体消费水平偏高, 两极分化倾向明显。
《2004年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显示, 我国大学生年平均消费至少在1万元以上, 而同期我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2, 936元, 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也只有9, 422元。对武汉市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中, 58%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总体消费水平偏高, 52.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校消费水平比家里人的消费水平高, 68.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水平与同学比差不多。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低的大学生也出现了消费偏高的情况。有调查显示, 17%的学生在300元以下的基本生活保障线上艰难地维持学业, 9%的同学月消费达到1, 500元以上, 尽情享受, 随意消费。300元以下和1, 500元以上的消费差距足以说明大学生之间消费水平两极分化倾向明显。
(二) 消费结构不合理。
一是饮食消费偏低。按中国一般城市的平均物价水平, 学生每月的净饮食消费应在300元左右。但有调查显示, 83.7%的同学饮食费用却在300元以下。有的女生为了成为“骨感美人”而控制饮食, 也有不少学生选择廉价的饭菜是为了将那些省下的伙食费去玩网络游戏;二是人情消费多, 恋爱支出过度。大学生们过生日、得奖学金、入党, 请客吃饭是常事。办过生日或奖学金宴请消费的占被调查人数的24.3%, 每场宴会平均消费200元~350元, 足够一个普通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48.7%的在校大学生谈恋爱, 约会时用餐、送恋爱对象玫瑰等礼物, 都要花钱, 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的恋爱支出为100~200元, 最少的也有50元, 最高的甚至达到500元;三是整容、手机、上网、看电影、旅游、健身这类时尚性、娱乐性的消费较多。有的播音专业女生的整容费用就达数万元。有手机的大学生很多, 有电脑的大学生也不少, 但80%以上大学生的电脑是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三) 消费行为聚群倾向明显。
57.9%的学生认为“社会”对自己的日常消费最具有影响力, 81.8%的学生认为周围同学对自己的消费行为有影响。大众传媒不断翻新的花招, 商家火热煽情的促销与铺天盖地的广告, 刺激了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在从众、暗示和舆论的影响下, 大学生消费行为产生了“聚群效应”和“消费潮汐现象”, 一个新产品、新品牌在大学生消费市场会在某一个节点呈现突然的高峰, “手机热”、“染发热”、“网游热”、“考证热”便是典型的表现。
二、大学生消费群体的不良消费倾向及其影响因素
尽管大学生消费群体的消费主流是比较现实、比较理性的, 但其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良消费倾向。
(一) 大学生消费群体的不良消费倾向
1、炫耀消费、攀比消费成风。
“80后”、“90后”的当代大学生, 观念更新快, 彰显个性, 追求时尚, 渴望引起他人的注意和同龄人的羡慕。媒体大力宣传消费主义, 营造了一种消费至上、享受生活的社会环境, 给思维活跃、模仿力强但辨别能力差的一些大学生带来了强烈的刺激和诱惑, 强化了其追求时尚、炫耀消费、攀比消费的心理。在他们眼中, 新潮服饰、高档手机、笔记本电脑已不再只是消费品, 而是一种“消费符号”, 是身份和自我形象的象征。炫耀型消费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消费的攀比。当那些炫耀式的“领袖人物”带来了最新的消费时尚潮流时, 好胜心强和爱面子的大学生便会竞相效仿和攀比。有条件的及时跟着消费, 没有条件的也“打肿脸充胖子”, 甚至有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炫耀消费、攀比消费欲望而不惜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
2、盲目消费、超前消费与消费的“洋化”倾向。
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 随意性很强, 储蓄、理财意识薄弱, 消费具有盲目性。其一, 日常消费金额没有定数, 从未思考过钱是怎么花出去的;其二, 有了钱就大手大脚的花, 将几个月的生活费一起花掉, 接下来只能过拮据日子, 要么向家里求援, 要么向同学东挪西借;其三, 在该买什么与不该买什么上没有主见, 看到别人买啥自己也“随波逐流”, 结果是钱花掉了, 对自己却没多大用处。
一般意义上的超前消费通俗地说就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而大学生消费的超前性是指大学生的消费水平超出了大学生当前的承受限度。大学生是用父母的钱来消费。大学生年平均消费超过同期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 连大学生自己也认为在校消费水平比家里人的消费水平更高, 这就充分显示出了大学生消费的超前性。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还有较明显的“洋化”倾向。例如, 当问及如果选购“手机”是倾向于“国货”还是“洋货”时, 选择“国货”的为16.4%, 选择“洋货”的为29.3%;有12.7%的学生在同学聚会时宁愿选择“西餐馆”;对“圣诞节”等洋节日的花销, 几乎所有的被调查学生都没有表示异议。
(二) 大学生群体不良消费倾向影响因素
1、大学生自己及其家庭方面的原因。
大学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上大学前, 家长为了让他们集中精力学习, 从来不要求他们考虑家庭经济问题, 所以许多大学生没有理财的过程和经验。上大学后远离家长独立生活, 在不正确的消费观的误导下, 不会有计划地开支, 钱花完了就会向家里要。现在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家长从小对其消费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政策。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 会为大学生的高消费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 使他们有优越感, 而那些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则把孩子当成未来的全部希望, “再穷也不能穷孩子”, 一听说孩子在学校没钱花了, 也会想尽各种方法立即给孩子钱。
2、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一方面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拓展了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范围、消费空间;另一方面人们生活方式、观念发生的巨大变化, 大大刺激了大学生群体对生活质量的期望和消费欲望, 致使大学生群体消费中出现了炫耀消费、攀比消费、盲目消费、超前消费等不良消费倾向。
3、高校消费教育缺位, 使消费主义在大学校园里有了市场。
消费教育是指以提高消费者素质为宗旨, 有目的、有计划地向消费者系统传授消费知识、消费经验、消费技能等内容, 并对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产生影响的教育活动。我国高校长期忽视消费教育, 针对大学生消费教育的理论研究也严重滞后。大学生消费教育不仅没有系统的教材, 也缺乏稳定的教师队伍。大学生认为, 我不偷不抢又不骗, 花自己口袋里的钱, 想怎么就怎么花, 谁也管不着。高校的不少领导和教师也认为, 只要学生不偷、不抢、不骗, 即使学生追求高档消费也是他们彰显个性的选择, 没有必要去评价、干预。所以, 在大学校园里, 消费仍被看成是个人的私事。高校消费教育缺位, 这就使得消费主义在大学校园里有了可乘之机。
消费主义是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表现为现实生活层面上的大众高消费, 它常常是由商业集团以及附属于他们的大众传媒通过广告或其他各种文化艺术形式推销给大众。消费主义已进入我国人民的生活中, 并不断地拓展其影响。大学生是一个有一定文化资本的特殊群体, 他们有很强的接受能力, 但在生理、心理上还很不成熟, 抵制能力很弱, 加上他们急于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易于被大众消费形式所吸引。高校消费教育缺位, 消费主义便乘机渗透进大学生消费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以消费教育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
要消除大学生群体的不良倾向消费, 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消费教育。社会、家庭要尽到应尽之责, 高校更应当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对大学生进行消费教育的责任。高校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教育, 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消费教育的内容要全面。
消费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消费观教育, 也应包括消费知识教育和消费能力培养。在消费观教育方面, 既要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从思想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消费观, 引导学生理性消费、科学消费、适度消费、文明消费, 杜绝盲目攀比消费现象, 也要通过对大学生实施社会责任、生态意识教育和绿色消费教育, 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消费与社会持续发展、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关系, 提高社会责任感, 争做绿色消费者。消费知识教育主要包括消费观念教育, 以常用消费品的选择、评价、鉴赏、使用、维修与保护等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品常识教育, 以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保护组织、消费者保护法规为主要内容的消费权益与保护教育。而消费能力培养, 不仅要培养大学生对消费品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做出理性判断的价值判断能力, 还要培养大学生对自己支付能力的理性分析能力和自主消费能力, 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支付能力有计划、合理地进行消费, 尽可能减少家庭经济负担, 不要被商家富有诱惑力的促销手段冲昏头脑, 也不要盲目跟随其他消费者攀比消费。
(二) 消费教育的方式要多样化, 重体验式教育。
其一, 寓教育于活动。可以开展“节约型社会”、“如何理财”等讲座、论坛、辩论赛, 也可以举行“大学生理财模拟比赛”、“大学生科学消费模拟比赛”, 在各项学生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灌输“勤俭节约”、“科学消费”的意识, 指导学生科学、合理消费;其二, 多采取“体验式”教育方式。可以多向学生介绍西部等贫困山区人民的生活状况, 适当地组织学生深入贫困地区体验生活, 感受落后地区的生活状况, 引导学生的对自己的消费模式进行反思。也可以利用寒暑假, 鼓励或组织更多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或社会兼职, 让学生感受到钱财的来之不易。2008年暑假某高校开展的50元钱15天的“生存体验”活动, 对于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和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都很有意义, 也值得其他学校借鉴;其三, 加大“感恩”教育的宣传力度和学习深度。宣传正面的典型例子, 并对学生中出现的盲目浪费、忘本等不良现象及时提出适当的批评和合理的建议。
(三) 多渠道地帮助大学生缓解其消极的消费情绪。
要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和合理引导, 及时注意大学生在消费时产生的心理偏差和不良情绪。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学、思想政治课、消费者行为学等课程或其他一些易于为同学们接受的小品、海报等形式进行讲解和宣传, 让大学生们了解现有的消费误区和由此导致的不良后果, 进而更新消费观和金钱观, 还可以通过一些专题讨论, 让大学生们在思想的碰撞中形成合理的消费观念;另一方面可以组织一些力量, 深入调研本校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 从中发现问题。对于消费方面已产生心理困扰的同学, 应给予适当的心理辅导, 让其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调节自己的心态, 宣泄不良的消费情绪, 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大学期间的学习和自我提高上, 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个人发展。
(四) 塑造良好的校园消费文化, 自觉抵御消费主义的消极影响。
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 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 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学校要主动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消费教育的职责, 教师要起示范作用, 抓好学生良好消费习惯的培养, 促进师德建设、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共同发展, 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理性的消费行为营造和谐的氛围, 自觉抵御消费主义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童玉英.武汉市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6.29.
[2]赵燕平, 连伟.消费社会对大学生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的影响[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6.2.
[3]刘英侠.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J].现代商业, 2007.12.
[4]朴玉丹, 唐志丹.在校大学生消费状况分析与思考[J].时代金融, 2007.2.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 篇3
学院以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中国科学院选键化学重点实验室和安徽省高等学校先进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等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得到了国家“985工程”专项经费和世界银行贷款的资助,目前软硬件均具国内先进水平。
近五年来,学院共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2项,其中“纳米非氧化物的溶剂热合成与鉴定”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复杂化学体系中重要非线性问题和研究”获安徽省2003年度自然科学一等奖。一批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自然》、JACS和PRL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先后承担了一批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科院重大项目和重要方向性创新项目,每年科研经费逾2000万元。“化学反应人工控制”、“先进功能材料和应用技术”、“可再生洁净能源”等项目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学院具有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权,在2002年4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化学列一级学科第三名。化学物理与无机化学为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和有机化学为省重点学科。学院有8个博士点以及相应的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化学与材料科学从学士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设有化学、材料化学、材料物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本科生入学后,前期按学院组织基础课教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专业。本科毕业生基础扎实,85%以上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其余主要在中国科学院及国家部委有关研究所和著名公司、企业工作。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考研复试经验 篇4
1.可以查看调剂网站上相关导师的介绍!材料加工2属于钢冶,是钢冶在招生。(因为数学1和数学2的问题)
2.上大材料学院网站上教授名录中了解相关导师的研究方向,钢冶老师一般都是与钢铁的冶炼或电磁冶金有关!相关导师为:鲁雄刚、丁伟中、翟启杰、张捷宇、任忠明等。而材料加工1一般与汽车用钢、钢材方面研究有关!相关导师为:吴晓春、朱丽慧、李麟等。
3.建议积极联系导师,写邮件、短信、电话为主,注意礼貌。由于老师比较忙,可能不能及时回复,这个也需要体谅!
联系导师是整个复试乃至决定是否能被录取的关键。导师名额有限,一般博导可以招3名学硕1名专硕,其中可能有2名学硕名额已经为直研所占,所以请复试的同学千万注意这方面。在钢冶和材料加工2复试报到时就要填写你所填报的导师,该导师手中有无名额基本决定你能否被录取,(假如你填报的是大导师,他可能会把你给小导师带,仍然挂他的名字)所以在复试之前务必了解清楚。这个希望学弟学妹引起重视,联系导师很关键!
二、复试笔试准备
1.复试科目可查看学校规定的相关复试科目。认真复习,真题不是很清楚。
2.关于相关复试参考书目有2本的问题
就是出20道题,10道出自书A,10道出自书B,让你选作。
3.材料加工2和钢冶的复试笔试考题比较基础,如出以材料科学基础为例,基本考察的就是晶向晶面的作图、相图、强化类型、形核自由能条件等等,记得不是太清楚了,比较基础,多看看相关书不成问题!
材料加工1的复试笔试情况基本同上,题目为选择、简单、计算、开放型题目。都是基础题,希望学弟学妹认真准备。
三、复试英语面试
材料加工2和钢冶:
用英语进行一些家常事的对话!比如自我介绍、自己的大学生活、为什么来读研、未来的打算等等!口语为主(钢冶考不考专业英语不是很清楚,可以考虑准备,万无一失)材料加工1:分为2种
1.专业英语的考察,看一篇文章,读、讲讲文章大意。
2.自我介绍,口语家常!
四、复试专业面试
复试专业面试一般考察3个方面:
1.原理、实验方法、意义等在复试前弄清楚。
2.大学时的专业课一些考得较好的、科目名字较为生僻的都会成为老师们了解的热点。
3.关于的考察
在面试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
五、关于分数线和本科学校
1.复试分数线来说:
材料加工1分数相对材料加工2和钢冶要高一些。
从调剂分数来讲,材料加工2和钢冶由于招收人数接近是材料加工1的2倍,所以分数也低不少,所以调剂材料加工1的同学假如分数不是很给力的话,可以考虑调剂材料加工2。(去年材料加工1调剂分数貌似350算挺低的了)
不过分数并不是决定你能不能上的关键,它只是你能不能来复试的门槛,关键在于你在复试中的表现。
2.本科学校:相对来说985和211的比较占优势,特别是985。不过复试被刷的211不在少数。
其他相关信息可关注研友分享精华帖中复试篇关于材料学院的相关资料,希望各位学弟学妹都能顺利读研!
考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2数学二
4.840物理化学(二)或841普通物理(二)或842材料科学基础
5.固体物理或量子力学或无机化学或材料科学基础或物理化学或固态相变或金属材料学(复试科目)
备注:
1.可以跨学科报考本专业:欢迎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凝聚态物理、应用物理、微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化学、高分子、金属材料、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凝聚态物理和物理化学等专业考生报考。
2.复试科目不得与初始科目相同。
3.联系方式:郭昀:021-56335357(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一);李谋成:021-56334167(材料学二);闵永安:021-56334194(材料加工工程一);钟云波:021-56336048(材料加工工程二)
我们的复试按照复试安排来,是3天,第一天上午体检政审,下午专业课笔试;第二天英语和专业综合面试;第三天上午通知最后总分排名及录取名单,并填写导师自愿和一些录取相关的手续。先说一下专业课笔试吧,我选择的是【固体物理】,总共考了12个大题,怎么说呢,除了前5个问答题是固体物理教材上的内容,其余的计算题基本上就是【材料科学基础】上的,是由于这两门课程太相关的缘故吧。不过考的确实很简单,也许比他们期末考试还简单吧,所以呢,我希望考研过了初试的同学不要紧张,你过了初试就证明你已经成功了一次,为什么不能再继续勇敢下去,继续追求下一个成功呢。考完交卷后就觉得自己肯定能行的,做的还可以。第二天的英语和专业综合面试,由于我们的人比较多,分为两批进行的,我是上午英语面试,下午专业综合面试。上午的英语面试,我进去就坐着,啥也没说,把里面面试的老师看着,等着他们问我问题呢,觉得自己好傻,啥都不会说了。那几个老师问了我很多问题,有几个还没有听懂,全都英文的,而且不同老师说的英语发音也不同,有时候很难辨别的,虽然我的英语不好,不过大致也能听出来的。出来后,几个复试的同学就说:你怎么进去这么久啊?我自己都不觉得呢,在里面就像没有两分钟,一出来才知道过了15分钟。专业综合复试其实也挺简单的,只要你没有跨专业,你的本科学校是211,985,录取你那是肯定的,毫无悬念啊。我本科学校西华大学,只能说是一般的二本学校吧,那老师问我她的前身是什么,我说四川工业学院,结果还是没有一个听说过,呵呵,像这样一所不出名的学校,他们怎么会知道呢,虽然我是一自愿的,由于这些原因被刷的可能性也就变大了,更何况我还是跨专业的。我本科学的是理科:物理学,考的是工科:材料学。所以我还是劝要考研的同学,跨专业也不好,如果要跨专业,也要找那些不歧视跨专业的学校,这样心里也会好受一些。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 篇5
本课程组是一支具有高层次知识结构、老中青结合、青年人突出的教师队伍,团队成员大都有国外留学经历。其中教授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10人中具有博士学位者8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1人。该师资队伍的主要成员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历,其中曾人杰教授和董炎明教授的教龄在20年以上。课程组成员近5年作为负责人或主要合作人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学科专项基金等多项省部级项目。教学、科研的一体化,使得课程组在材料科学基础的授课中对学生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课程组成员的情况如下:
刘兴军 教授,博士生导师,男,46岁,1988年毕业于中国东北大学,1988-1998年在中国东北大学任助教、讲师、副教授,1995-1998年就读于日本东北大学并获博士学位,1998-2000年在日本新能源工业技术研究机构任高级研究员,2000-2004年在日本东北大学任副教授。现为厦门大学材学院院长,厦门大学材料设计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市高性能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973项目、教育部高校重大培育基金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福建省科技重大项目、留学回国人员基金以及横向课题等多项课题。已在“Science”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论文被引用300多次。曾获中国侨联科技创新人才奖、APDIC Best Paper Award、国际金属组织竞赛荣誉奖、日本金属学会技术开发奖、日本金属学会金属组织佳作奖、日本铜合金协会优秀论文奖、国际电子封装会议优秀论文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科协首届青年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等奖项。
董炎明 教授,博士生导师,男,61岁,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78–1981年就读于北京化工学院高分子系并获硕士学位。1981–1994年在湘潭大学任讲师,副教授。1987年公派到英国剑桥大学材料系做访问学者,1988年任英国伯明翰大学化学系荣誉研究员。2001年日本福井大学材料学院客座教授。目前是厦门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主持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点与硕士点的日常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863项目(副组长)、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国家留学回国人员基金以及横向课题等多项课题。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著作四本,论文140余篇,其中SCI和EI收录的有60余篇。曾获国家科委颁布的国家科技成果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
曾人杰 教授,博士,男,62岁,1970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1987-1989年在英国Sheffield大学做访问学者,1989-1994年在英国Leeds大学攻读研究生,1994年获博士学位。主持过国家基金、省基金以及多项横向基金,参加多项国际研究项目。著《无机材料化学》;2次获省自然科学著作出版基金资助;03年省鉴定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04年获省教学成果(个人)二等奖;被北师大、中科院硅所、浙江师大等10多个校、院、系采用;《大学化学》2003, 18(3)发表署名文章:推荐一本好书——《无机材料化学》。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冯祖德,男,57岁,博士,教授,厦门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纳米科技中心常务副主任。于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获硕士(1986)和博士学位(1990),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医学院博士后(1992-1996)。主要从事生物医学材料、材料电化学和材料微结构方面的研究工作。已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国防973项目专项、国防预研基金、国家发改委科技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在内十余项省部级以上课题,均已进展顺利/圆满完成。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正式发表论文97篇(其中为SCI、EI和MEDLINE收录44篇,被引用117次),申报发明专利10项(其中2项已授权),专著《骨矿与临床》(副主编),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46篇(其中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和大会特邀报告5篇)。一项科研成果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两项科研成果分别通过国家机电部和教育部鉴定(分别为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
王翠萍,女,45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中国东北大学,1996-2001年就读于日本东北大学并获博士学位。2001-2004年于日本东北大学任研究员。现为厦门大学材料设计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厦门市高性能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厦门大学特聘教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简称JST)与厦门大学间的国际合作项目、国家教育部重点项目和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等的研究工作。已在“Science”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论文被引用100多次。曾获得APDIC Best Paper Award、国际金属组织竞赛荣誉奖、日本金属学会技术开发奖、日本金属学会金属组织佳作奖、日本铜合金协会优秀论文奖等奖项。
周忠华,男,43岁,博士,教授,1990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1994-1998就读于日本三重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8-2007任日本东芝陶瓷研究所主任研究员。现为厦门大学材料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材料、特种石英玻璃等。研发的空气净化陶瓷材料已经应用于动车组空气净化。
林国良,男,56岁,副教授,198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80--1997在厦门大学化学系任助教、讲师、副教授,1997--现在厦门大学材料系任教。
马云庆,男,38岁,博士,副教授,1994年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1994-1999在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任工程师,1999-2003年在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并获材料学博士学位,2003-2005年在韩国延世大学冶金与材料工程系进行博士后研究,2005年至今作为厦门大学引进人才在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06年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马氏体相变及记忆合金,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福建省青年人才项目、国家留学回国人员基金以及多项横向课题;参加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防预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如Acta Mater., Appl.Phys.Lett., Scripta Mater.等)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1项。目前文章共被引用近百次,其中他引72次。
陈远志,男,34岁,博士,讲师,2005年毕业于美国Kentucky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在厦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无机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材料表征技术在物理,化学,能源,环境等方面的应用等。主讲过无机材料化学、材料化学导论、纳米材料制备与表征等课程。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 篇6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研究各种材料成形的工艺方法、质量控制以及材料成形的机械化和制动化。是集材料制备与成形及过程自动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本专业培养冶金及装备制造业需要的材料成形科研、生产及管理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基础课及专业课的学习,掌握材料成形的基础知识,具备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的能力。
主要课程: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原理及零件、金属学及热处理、电工与电子技术、材料成形力学、材料成形理论与工艺、材料成形机械设备、微机原理与计算机应用、材料成形过程控制及自动控制理论等。
毕业生适应范围:本专业的毕业生适合工业企业、科研和设计单位以及高等院校,从事与材料制备与成形有关的科研、教学、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此外,本专业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尤其是适应未来信息社会快速高效发展的能力,使毕业生掌握一定的新材料、新能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计算机等诸多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学生的就业面大大拓宽,符合未来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要求。本专业毕业生遍及冶金、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交通、建筑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社会需求量大。同时,毕业生可报考各高校和研究部门的研究生,品学兼优者可直接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解析新南威尔士大学科学馆 篇7
2007年,作者参加了东南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联合教学活动,并借此机会获得去新南威尔士大学短期交流的机会。新南威尔士大学(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简称UNSW)建于1949年,位于澳洲最大的城市悉尼市的近郊,面积38 hm2,学生人数居澳洲大学之首,接近1/4的学生都为国际学生。在参观过程中,该校开放、自由、现代化的校园规划和建筑风格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该校的主要建筑多由澳大利亚本土设计师设计,总体布局疏密有致,建筑造型简洁明快,体现了校园建筑的本体文化。院系系馆各具特色,个性突出,容易辨识,但同时又相互协调,相互照应。其中最具特色的建筑就是由澳大利亚MGT Architects设计,并获得2000年RAIA公共建筑Zelman Gowen爵士奖的“智慧之树”科学馆(见图1)。
校园建筑是兼具物质和精神双重特性的文化产物,不仅具有物质价值,还应具有相应的非物质价值。因此,本文不仅从校园环境、空间、结构材料等建筑角度,同时也结合“智慧之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及其体现的校园文化,具体分析新南威尔士大学科学馆。
2 设计概念
建筑的功能包含新南威尔士大学最主要的仪式大厅,大部分学生的毕业仪式即在此举行。设计力求展示新南威尔士大学向上
的精神,并且创造一个自然聚集的场所,使之成为大学及其社区的一个正式的中心。设计者出色而简洁有效的处理了设计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从基地环境条件看,如何处理好基地与校园两条主轴线和东西两侧近两层高差的关系,从设计要求的体量上看,与中央大道两侧的建筑系系馆、罗伯特·韦伯斯特楼相比,较小的建筑体量,如何解决体现建筑的中心地位,突显它的人文精神的难题。从校园空间结构看,这个中心如何成为校园网络的关键一环,介入校园空间,激发和带动校园物质空间环境和学生的行为活动。
最后的设计结果表明建筑风格自由、大气,作为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一个主要的仪式建筑,科技馆无疑成为大学引人注目、富有诗意和象征意义的焦点。这是由于设计者近乎完美地处理了复杂的设计条件和将所有矛盾统一于“智慧之树”。“智慧之树”下的大台阶步道延续校园轴线,同时解决了两侧的高差;位于轴线正中的“智慧之树”本身参差向上的钢树干玻璃轻盈的漂浮于整个校园的厚重之上,远远的就能见它从沙石贴面的实体像基座一样把建筑锚固在场地之中生长出来,成为校园的中心。最后,“智慧之树”与大台阶步道一起形成的中介空间成为校园结构和生活的催化剂(catalyst),带动和激发了周边的建成环境,深受学生的喜爱。以下则具体分析设计概念是如何细致精准地落实到这些难题的。
3 基地
基地所处环境复杂,不仅位于校园两条最主要的平行轴线相错处,而且需要处理极大的高差。建筑师接受了这个难题和挑战,并抓住机遇,将已有条件完美地融于建筑之中。
轴线从西校门起始,法律系系馆、应用科学系系馆、建筑系系馆等建筑分列两侧,不断升起的坡道更加突显了方向性、神圣性,体现了大学力求向上的精神。设计者选择了将带有戏剧夸张性的树形结构正对轴线,这些高大开放的形式升向天空,形成建筑的中心,同时也是校园中央大道的一个中心。从空间和视觉上都对校园入口轴线做了一个很好的收尾,同时也点明了“智慧之树”的含义,表现了新南威尔士大学对于智慧、科学和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主题(见图2)。
树形结构下开放的人行走廊穿过建筑,通向一个公共的广场,使轴线上的中央人行大道终结在一片小树林当中,并与东入口轴线相连。同时,公共走廊通过多级踏步将广场和中央大道连接起来,举重若轻地解决了高差问题。重要功能空间分列于空间走廊两侧,分别面对广场和中央大道设有出入口。
4 形态和空间
为体现建筑的控制地位,设计师创造性地使用了树形结构支撑起中央人行走廊上空的玻璃顶。结构的形态酷像树形,从主干到枝杈的钢结构撑起由钢和玻璃及薄木片组成的树冠。阳光被过滤之后均匀的洒下,婆娑的树影就像在一颗自然的树冠之下。半公共的围合空间和高耸的高宽比带来向上的飞跃之感,开敞而透明,进取而积极(见图3)。
树形结构形成了大厅戏剧化的、充满活力的空间,北面是严肃的仪式大厅和音乐剧场空间,南面是多功能用房,学生的毕业典礼就在这里举行。室内设计上,似风帆的帐幕漂浮在顶部,呼应着飞腾的智慧之树,细细的木百叶使进入室内的太阳光变得柔和,同时对环境和节能的要求也很好地做出了回应,所有材料和结构表达协调一致。
无论东西两侧,虚空间的介入都有效地衬托了两边锚固的砂岩形象,又突显了智慧之书的轻盈,暗示了萌生改革和进取的精神。虚的公共空间和夯实的仪式化空间产生的虚实之间的对比和相互映衬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建筑体现了澳大利亚炙热阳光之下的优雅和国际化,与阳光海滩般的印象和谐统一,透明和厚重,锚固和升华代表了新南威尔士大学和澳大利亚的独特精神内涵。
5 中介空间和建筑介入
科学馆最具特色的空间是中介空间(in-between space),许多建筑师,例如阿尔多·范·艾克夫妇,黑川纪章和屈米都对这种空间有所研究。总的来说,中介空间是介于建筑和环境,内部和外部,公共和私密之间的领域,起到建筑与环境连接和过渡的作用。
科学馆中,穿越建筑的连续大台阶成为建筑两边的步行交通的一部分,精致细腻的钢和玻璃的树冠覆盖在大台阶上,模糊了这种空间的性质,同时作为建筑和校园空间将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正是这种空间填补了校园设计的空白,实现了自下而上(bottom-up)的建筑介入(architectural intervention)。交通结构上,中介空间完善了校园网络步行结构;空间关系上,中介空间除了成为校园空间的联系纽带,还作为建筑的“隐形”门厅,扮演建筑最重要的半公共空间的角色(见图4)。在校园生活上,带动了主轴线的大台阶和后部公共小广场的人气,成为校园的激活器。
6 结语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科学馆,不仅与校园环境和谐统一,并且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形态对校园内涵做出了完美的诠释。因此,建筑不仅从物质上成为整个校园的核心,并激发了学生追求真理,自由向上的求学精神,也是表达大学建筑文化性的杰出案例。
参考文献
[1]聂建鑫,陈向清.澳大利亚RAIA获奖作品选(1996年~2002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学习借鉴,促进大学科学发展 篇8
高等教育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与管理
于志刚(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全面了解了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与管理的经验。澳大利亚目前共有39所大学(其中2所私立大学:邦德大学和澳大利亚圣母大学),2008年公立大学在校学生约120万人。一个时期以来,澳大利亚联邦及州政府把高等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对高等教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出台了旨在增强大学办学自主权、保证大学教育质量、提高大学国际竞争力的一揽子改革计划。这些改革计划中不少对中国的大学具有借鉴作用。
文小芹(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在最近20多年的时间里,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办学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攀升。自2004年起,英国《泰晤士报》依据一所大学被其他大学或单位引用的研究成果数量、教职员与学生的比例、吸引外国留学生的能力以及该大学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全球市场的影响力等因子,每年对88个国家的1300所大学进行排名,推出了全球大学前200强排行榜。根据2007年的排行榜,澳大利亚的39所大学中,有13所大学进入世界前200强。进入前200强的大学数量紧随美国、英国之后。由此可见,当今的澳大利亚大学在全球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办学成就和影响力令世人瞩目。
薛忠文(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与法律基础。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由大学、联邦政府、澳大利亚学历资格评定框架署、澳大利亚大学质量保障总署、州或地区政府、外部学术团体等六部分组成。在这一体系中,大学是一切工作的对象,州政府、联邦政府、学术团体和行会都对大学提出了自己的质量要求,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形成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大学自身坚持严格的学术标准来保障教育质量;州政府通过立法手段来实现对大学质量的监督控制;学术团体和行会根据学术或者技术标准对大学提出要求;非常值得注意的是联邦政府对大学质量的濂督行为,联邦政府一方面直接通过提供资金支持的经济手段来控制大学,另一方面又通过数据监测、方向规划、信息反馈、科研规划等行政措施来监督大学质量。澳大利亚学历资格评定框架署属于认证系统,主要负责学校注册和国家奖励资金的解释说明。以上机构和大学之间不断交流反馈,最终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赵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特点。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无论是政府还是大学,都意识到高等教育质量在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意义;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市场上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社会各界普遍要求高等教育质量更加公开,以使公众对国家高等教育的质量有所了解,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
叶世满(厦门大学校长助理,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高等教育评估的内外结合。澳大利亚非常强调高校的自治权,原有的高等教育评估体系以高校的内部质量保证为主,即强调高校的一种“自我认证”,以州和地区与外部专业组织的评估为辅。大学的内部质量保证主要由大学内部的学术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负责,包括对新课程和研究项目的评价和定期审查;对各系、院、所和研究中心的审查;学生对教学的评估;校外督察员审查高级学位论文和荣誉学位论文;对毕业生和雇主进行调查,以了解毕业生的满意率及毕业生在应聘时是否达到了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毕业生在工作中的适应性。
作为以地方分权管理教育的国家,澳大利亚注重高校自身的内部评估,这样不仅会避免政府对高校自治的过分干涉,也可以使大学保持自身的特色。
高校的自愿参与。各个高校的这种积极主动地自愿参与高等教育评估的行为会激发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高等教育质量的切实有效的提升。
高等教育教学过程质量监管的启示
董立军(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助理):尽管高等教育评估不直接与经费挂钩,澳大利亚政府建立了以教学状况为依据的拨款机制,通过教学、基本技能、整体满意度、学生进步、学生数的保持、就业率等方面的数据综合测评学校的整体教学状况,并据此拨给教学经费。
澳大利亚政府重视建立奖励机制。为了提高大学教学质量,澳大利亚联邦教育、就业部于2004年8月专门成立了澳大利亚大学教学委员会,近年来,该委员会支持了许多高水平的教学改革项目、奖励了国家级成果和国家级优秀教师。
澳大利亚政府已经跟踪所有大学5年的教学质量数据,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库,毕业生满意度、就业率、师生比,乃至课程质量数据等为各个学校进行内部评估与改进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澳大利亚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并有相应的法律支撑;建立了一个相互均衡的评估机构框架和一套完整的评估制度内容。诸多方面的成绩值得我国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时所借鉴。
涂善东(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培育监管主体,明确主体责任和义务,保证其权益全面、准确地确定监管主体,明确他们的义务和责任是建立完整质量保证体系的前提。实际上,监管主体应是受益主体,应是投资主体。他们应包括政府、企业、高校、家长及受教育者。因为只有各方参与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在互相监督的前提下使大学的质量及质量标准让各受益方满意。当然就我国目前情况看,培育主体,让各方主体都有能力参与其中还需要一个过程,但从各国经验来看这恐怕是一个必经之路。
从单一的政府评估向有社会中介机构、院校自身、企业、学生等多元评估转变,建立起权威的、公正的、科学和有效的并具有反馈功能的评估体系将是我国今后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改革的目标和完善系统结构功能的必然选择。
高等学校应该借鉴企业质量管理的经验,像企业界那样增强自主意识和质量意识,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同时,也应制定质量方针和明确各项工作质量标准,建立必要的评估机构和教学信息系统,加强对教学过程评估和监控,形成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我国目前评估指标整体结构尚待推敲,具体观测点有些难以操作,致使评估效能大大降低。因此,应该加强高等教育质量理论研究,在国内外公认的框架内,结合各受益方的需求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连续性的能科学、真实反映教育质量的指标,确保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和监控相对稳定,而不是跳跃的,不是某一时段的。
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提升我国高等教育
的国际化程度。特别是高等学校要以更加自信、开放和积极主动的姿态面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努力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适应全球竞争的需要并促进师资水平的提高。
赵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流的国际合作。近10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澳大利亚大学国际合作的步伐明显加快,招收国外留学生的规模迅速扩大,对提升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声望和国际竞争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澳大利亚人口数量稳定,难于满足其大学对生源的需求,扩大招收外国留学生也是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大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一些学科的发展必须国际化,吸收国际高质量的生源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同时,大量外国留学生给学校和澳大利亚带来的巨额收入也是可观的。这些很值得我们借鉴,在大众化教育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不但要满足国内人口素质提高的需求,更要参与国际的竞争。目前,国内的许多高校均处在转型时期,即由教学研究型向研究型大学转变,广泛的国际合作和吸引大量的国际学生就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可能建成国际意义上的研究型大学。
高等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许京军(南开大学副校长):澳大利亚是目前世界上高等教育较发达的国家。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通过效仿英国大学模式和不断吸收美国、德国等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澳大利亚一直将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战略的基石,特别注重发挥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澳大利亚国家经济结构从传统产业向知识产业转型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澳大利亚经济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正如现行的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改革纲领性文件——《我们的大学:支撑澳大利亚的未来》开篇所言:澳大利亚在21世纪的地位将完全依赖于我们的大学在进行批判性思考,承担世界级研究和将国家精神传递给子孙后代等方面所具有的能力。
在考察中,我们感叹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在思考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发展中有特色性的、规律性的、可借鉴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胡万义(东北林业大学党委副书记):从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进程的推进,澳大利亚政府以经济领域的发展为先导,以提升国际市场的经济竞争力为目的,对高等教育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统一规划和制定高等教育发展战略。2003年5月发布了《我们的大学:支撑澳大利亚的未来》,作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蓝图,通过一揽子改革计划确立和支撑了高等教育作为国家优先发展领域的战略地位。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改革始终围绕提升如何更好地满足国家未来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需求展开,即使在政府换届的情况下改革所秉持的价值观也未动摇,这可以说是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
成金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这些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和统一规划,不仅满足了社会发展和公众的需求,而且为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有序竞争提供了保证。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 篇9
助
典
型
材
料
我叫xx,出生于xxxxxx。家中兄弟姐妹三人,哥哥目前在xx大学读研究生,姐姐今年刚刚大学毕业。
小时候,爸爸是一名煤矿工人,但是,一段时间的煤矿危机让他不得不选择下岗。这对一个以种地为生的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从此,爸爸每天的工作就是帮别人盖房子,有时候进城,就是所谓的“农民工”。爸爸每天打工,妈妈就在家忙着种地。一个女人,每天背着一个孩子,牵着一个孩子,下地干活去。这是村里少有的一道“风景”。虽然辛苦,但爸妈从来没有动摇过让我们辍学的决心。
初学时,哥哥姐姐已经在读高中,每月的生活费也在不断增加,这让爸妈的眉头皱的越来越紧。但是,我们三个都很争气,每次考试都拿奖状。当我们把奖状交给爸妈的时候,他们的眉头立刻就舒展开来,我们的成功就是他们最大的骄傲!
初中毕业,我考上了实力最好的高中,紧接着,哥哥姐姐也上了大学。生活的担子越来越重,爸爸腿上的青筋也越来越大,越来越粗,而妈妈也不得不在邻庄的厂子里打工。每天吃完饭就去忙地里活,一个夏天瘦了十几斤。
高中三年,每次暑假,我都是负责地里的农活,每天给妈妈做饭,给爸妈洗衣服。爸爸的衣裤被烟灰烫了好几个洞都不舍得扔,妈妈也是穿我和姐姐的旧衣服。逢年过节,俩人就没添过新衣服。我和姐姐剩下生活费给爸爸买了新外套,他都训斥我们乱花钱。其实那里是怪我们乱花钱,而是怕我们吃不饱、穿不暖。
高考,我却伤透了爸妈的心。第一年,只考了个大专。复读后,考上省内一所三本——就是我现在所在的学校——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虽然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但在农村,人们的思想还是很封建的,村里的大叔大伯都劝爸妈不要让我上学了:“三本,多贵!还是个女孩子!”面对昂贵的学费,爸妈说了最朴实却也是最让我感动的话:“只要你想上,砸锅卖铁,也会让你上!”
进入大学,我申请到了我人生的第一次补助——国家助学金。当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爸妈时,隔着电话,我依然能从他们的声音中听到、感受到他们的喜悦。虽然有了助学金,但我还在课下做了兼职,有时候是家教,有时候是传销,虽然辛苦,但只要想到爸妈欣慰的笑容,我就觉得这么做值得。兼职挣钱并不多,但加上助学金,已经足够我的生活费了。能减轻爸妈的负担,我非常自豪。
大一暑假回家,爸爸去车站接我。刚下车我就哭了,不是因为回家了开心,而是心疼。因为我的爸爸,为了挣钱每天在太阳下晒了将近12个小时,已经完全成了“木炭”。那个暑假,爸爸每天出去给人家盖房子,妈妈去邻庄的厂子干活,我则呆在家里。高中同学都羡慕我暑假可以呆在家里,不用出去打工。我笑笑,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爸爸烟筹得越来越多,而妈妈忙的每天只吃两顿饭。我不出去打工,是想让爸爸多休息一会,让妈妈多吃一碗热饭。我想要的,只是爸妈有个健康的身体!
每次给爸妈打电话,他们都会问我钱是否够花,我也总是回答够花。爸妈已经50多了,我知道他们挣钱是多么不容易,而且,我和哥哥每年的学费都要两万多,这对他们来说是笔“巨款”。既然现在不能挣钱养活他们,那么,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他们的负担也是可以的。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和哥哥姐姐从小就跟着爸妈下地干活。看着同龄人都在树荫下玩耍,尤其是男孩子,而我和姐姐两个女孩子却在烈日下流着汗,我想起一句话:“年轻时,儿子以父亲为荣;年老时,父亲以儿子为荣”。想到这句话,我就暗下决心:今后不但要让我的爸妈以我为荣,而且要让以后我的孩子也以我为荣!
爸妈常常教育我们“人穷志不穷”,这也是我和哥哥姐姐三人共同的座右铭。从小到大,我们三人都是村里人教育自家孩子好好学习的榜样,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而这,也是爸妈引以为荣的地方。
这次申请助学金,就是希望自己能减轻他们的负担,就是希望自己不再是他们的负担,就是希望他们可以在这寒冷的冬天不再冒着大雪出门挣钱,就是希望他们不再这样没日没夜拼命的挣钱······
附:
大学班级总结材料 篇10
在大一一年中,该班表现突出,同学团结友爱,学习气氛浓厚,并积极参与校、院组织的各类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以下将是在不同方面对该班各个情况做总体概括。
一、思想建设
该班思想建设成熟,有马列主义学习小组,班级同学思想先进,要求进步,关注时事政治,该班同学全部提交入党申请
1、名师班主任见面会:大一期间,班级定期召开名师班主任见面会。每次会议都是全员参加,每一位同学都认真聆听班主任马忠森教授的教导,与马教授做交流;每年教师节该班超过一半的人都回去吉大二院拜访马忠森教授,聆听马教授的教诲。
2、定期召开三班家庭会议:班会内容不定。主要是班级班委会成员针对近期班级和同学出现的问题,开展班会,提高大家思想觉悟,解决班级近期出现的问题。
3、党团建设:该支部共上交了43份入党申请书,并有8名名党员(2名预备党员)。通过推优确定有9名重点入党积极分子和26名一般入党积极分子。此外,该支部积极向大家宣传党的基本方针政策,近期组织宣传了党的群众路线。
4、社会实践:2011年4月5日本班10余名同学组织前往长春市南湖公园进行清明节扫墓活动;2011年4月中旬班级十名同学一起同梁路光教授进行了净月潭之行活动;2011年和2012年7月中旬,本班共计4名同学参加了“冀梦韶华,寻根之旅”牛眼沟村支教社会实践活动;2011年暑假期间,本班全体同学在各个医院进行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5、青年志愿者活动:班级43名同学,30多名同学参加了青年志愿者活动,并且班级中3名同学参与组织过志愿者活动,如:吉大一院导诊义工志愿者活动,明德路小学志愿者活动,关爱特殊儿童志愿者活动,爱心送药活动,普阳街道志愿者活动,长春市中心血站,图书馆义工等活动,总工时超过150小时。
二、组织建设
该班组织建设健全,并积极参与校、院各级学生组织,表现优异,并得到了领导和老师的认可,并以团支部为单位参加校、院各类活动,成绩突出。
1、团校学习:本班有一名参与组织学院团校学习,并且班级全体同学积极参加团校学习。除此之外,本班在团支书组织下不定召开团支部大会,宣传思想、表扬优秀团员事迹,商议部署支部相关工作。
2、主题团日活动:班级超过2/3同学参与了主题为“薪火相传坚定信念,担当责任砥砺青春”的团日活动。2011年4月中旬班级同学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到三所学校进行经验交流。此次活动展现了白求恩医学院学生的风采,为白求恩医学院树立了良好的公益形象。
3、民主评优:班级所有班委会成员都由班级同学民主评选;班级学代会委员都由班级同学民主评选;班级任何重大决定都会在班委会成员带领下,由班级同学讨论决定。
4、学生干部情况:
现1人担任临床医学院团委书记,1人担任临床医学院学生会主席;
担任过白求恩医学院团委副书记1人;
累计担任过学生会及团委部长4人,白求恩医学院学生会副部长13人,担任过校级社团组织副部长6人,阳光志愿者协会5人,校MM协会1人,校学生会1人,校社联4人。
三、学风建设
该班学习气氛浓厚,在班内形成“帮扶带”小组,1、班级组织的一系列优良学风建设活动,如:评选魅力宿舍、学习交流会、分小组讨论、集体自习、自愿晨读、模拟考等,使同学们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努力向理想奋进。
2、成绩分析:班级学习委员针对班级同学的成绩,做出相应分析。并将同学分成相应小组,进行互帮互助学习。
3、竞赛成果 :该班级有两名同学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
4、成绩排名情况:学年排名前10名该班有5人,学年排名前50人该班有21人,该班成绩优越,得到了老师们好评。
5、四级情况:该班四级通过率为93%,超过四级口语线人数达到9人。
6、奖学金获奖情况:国家奖学金1人,一等奖学金3人,各种其他奖学金共计31人次。
四、科研动向
1、班级:该班所有同学均参加了2013年暑假科研训练,成果显著。
2、个人:
四、班级获奖
1、班级:吉林大学“薪火相传坚定信念,担当责任砥砺青春”主题团日活动三等奖;
白求恩医学院“薪火相传坚定信念,担当责任砥砺青春”主题团日活动特等奖;
白求恩医学院2010-2011年度假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白求恩医学院长学制“感恩社会健康新理念”文艺比赛最佳团队奖;
2、个人:吉林大学首届阳光公益项目创意大赛一等奖一名;
吉林大学首届阳光公益项目创意大赛二等奖两名;
吉林大学网球公开赛三等奖一名;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两名; 吉林大学2010年军训优秀标兵四名;
白求恩医学院2010-2011年度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一名; 白求恩医学院2010-2011年度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六名; 白求恩医学院2010-2011年度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报告八名; 白求恩医学院“爱我吉大,展我风采”新生演讲比赛优秀奖一名; 白求恩医学院2010年“畅想杯”英语演讲比赛优秀奖一名; 白求恩医学院“show your voice”配音大赛优秀奖一名;
白求恩医学院2010年第二届读书活动“书画缤纷,青春飞扬”书画展二等奖两名;
白求恩医学院2010年第二届读书活动“书画缤纷,青春飞扬”书画展三等奖一名; 白求恩医学院2011年辩论友谊赛最佳辩手一名。
五、其他方面
1、该班不仅积极参与各种学校、学院组织的活动,还积极参与过社团活动其中包括:吉大轮滑社,信望爱志愿者协会,吉大武协,紫焰戏剧社,中华文化研究会,国学晨读社,吉大桌游协会,吉大心理协会,飞扬羽协,吉大动漫社,粤韵社。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推荐阅读:
东北林业大学理学院2011年开展的时代精神教育活动的相关材料10-18
东北大学05-26
东北农业大学07-27
东北大学论文答辩07-02
东北林业大学农业08-24
东北大学信息学院简历09-28
毕业论文东北大学10-05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07-14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部08-16
东北农业大学花卉学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