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游戏

2024-10-17

民族传统体育游戏(共10篇)

民族传统体育游戏 篇1

民族传统体育游戏

顶罐走

用头顶水罐是朝鲜族妇女生活中一种习俗。顶罐走既是一种民俗展示,也是一种负重竞走。游戏时可用象征物体代替水罐。

雪地走

相传满族妇女在雪地走为了不湿鞋,把鞋底垫起一定的高度,久之就穿着这样的鞋走路,每逢节日,人们就用这种形式别有民族风趣的“雪地走”比赛。类似竞走,赛速度,赛耐力,比赛距离根据对象而定。

走矮子

蹲着走路叫“走矮子”,是古代戏班子里武丑常表演的动作。孩子们作为一种游戏学练走矮子,还比赛看谁蹲得低,走得远,说明腿力好,为了走得稳走得远,孩子们还自创很多动作,如边走,双臂边前举、上举,胸前抱肘,扶胯或背手等很多花样。

踩马夹走

水族男童喜欢玩踩马夹,这种游戏活动雨后地面泥泞、行走不便时进行。马夹的制作简单,形似“高跷”,两根直木棍长至肩下,距下端30厘米处,在圆木棍的两侧削切两个凹槽,再将两根约20厘米长的短木棒,在一端破开,分别横夹住长棍的凹槽,并用铁丝或麻绳系牢,一副马夹便制成。游戏时两手握木棍上端,两脚踏在短棒上即可行走。

学踩高跷走

踩高跷是我国流传已久、难度较高的民间游戏,每逢年节,庙会都有大人表演。孩子们效仿大人学踩高跷,利用一定难度的棍木或罐子,并在木或罐子上系一条松紧的带子,把脚穿在带子下面踩着小罐子就走起来。开始站立不稳,还需手扶墙或木棍帮助,熟练后,不但能走还能舞动、转圈等。

踩铁锹走

孩子们跟随大人下田去劳动,自找乐趣,玩的开心。两把铁锹立起来,两手分别抓住把端,两脚依次往铁锹上一站,有的两脚蹬地一下子跳上,就一步一步地往前移动,还可比赛看谁走得稳,走得远。

走石过河

将几块转头和石块搬放在河中当作过河桥,是小孩子们仿效大人过河时的方法作为游戏玩耍。大家都小心翼翼地踏着石头走,怕的是一不小心两脚落在水里。在旁围观的孩子,又喊又笑,还拍手助兴。

踩高跷

这是流传民间的娱乐活动。高跷的高度以游戏者实际水平而定。娱乐时,把双脚踩在可落脚的木棍上,在锣鼓等乐器的伴奏下,时而进退,时而跳起,时而旋转。不仅行走自如,而且还能进行各种谐趣的技巧表演。

踩绳走 踩绳走是一种花样走路的游戏。沿着绳走直线、横着向侧走、双脚交叉走、仿蜗牛形走,或两手扶地走,走时两臂随着自然摆动或侧平举,走得又稳又有节奏。

蜈蚣上下梯

这是一种模仿性的儿童游戏。集体前后抱腰,仿效蜈蚣走路,平地走,向上、下走,既要协调步子统一,还要不散架。

棍子蜈蚣

棍子蜈蚣是模仿性游戏。排成一路纵队,两手体侧(或两腿间)同握一根棍学蜈蚣走路。

好朋友接力是排成一列横队,两手体前同握一根棍,向前走或跑均可,绕过前边一定距离,再返回,赛合作、赛速度。

搬运轮胎

小孩搬轮胎走,这是一种负重游戏。有一人搬运、二至多人搬运,走直线、走曲线,通过障碍走均可,走的距离自定。

猴子抬轿子

港、澳小孩喜欢化妆游戏模仿小动物玩耍,猴子抬轿子类似负重走,二人前后肩上担一木棍,中间盆里装上一定质量的物体,二人动作要一致,走的既要协调还要统一。

民族传统体育游戏 篇2

1 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内涵以及与之相近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1.1 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及其内涵

民族传统体育是指特定的民族在一定的范围内开展的、从传统社会沿袭下来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的、对人体生理特征进行改造的各种身体活动的总称。它前面有两个限定词, “民族”是第一个限定词, “传统”是第二个限定词, 它首先是民族的, 然后才是传统的。它是即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传统性的体育活动。如果平常单独说“民族传统体育”或者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话, 应该理解为:它既包括了国内的, 也包括国外的, 不能只局限于国内的, 应该把它延伸到国外的民族传统体育中去, 虽然在国外人的认识中, 他们没有“民族传统体育”这一说法, 但在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中, 它是存在的。这有利于将国外的与国内的进行比较性研究, 更有助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现在在研究中通常把“民族传统体育”默认为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比如, 题目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的研究中, 作者所研究的就是对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 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产生一种误解, 影响了后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拓展性认识, 是不利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的。应该在“民族传统体育”前面加上“我国”或者“中华”二字来进行限定会更加贴切一些。因此, 民族传统体育应包括国内民族传统体育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和其他国的民族传统体育 (可称为其为“国外民族传统体育”) 。

在周伟良主编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一书中, 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定义为:在中国近代之前产生、发展, 由中华民族世代实践并流传或影响至今的体育。他还提到:“由于上古时代我国华夏民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 居四方之中, 故名为“中国”, 亦称为“中华”, 后来又出现了“中华民族”的概念, 用来指代中国各民族长期形成的民族集合体[1]。由此可知,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专指国内的“民族传统体育”。它包括武术、舞龙、舞狮、风筝、高脚马等在我国各民族产生和发展的, 并对现在产生一定影响的体育项目。

1.2 民族传统体育相近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在很多文献和著作中, 还会看到“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这几个常见和主要的与“民族传统体育”相近似的概念。民族体育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独有的, 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共同体所创造和享用的特殊的体育文化。如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一项民族体育, 乒乓球是英国特有的一项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相对现代体育而言的, 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向现代体育转型。如乒乓球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 他是英国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 现在已经被国际化了, 属于现代体育的范畴, 传统体育首先是一个或几个民族的, 然后才是传统的。民间体育相对于宫廷体育或者是官方体育而言的, 是指在民间产生和发展并广泛流传的体育活动的总称, 它无高度组织化、制度化。民俗体育, 顾名思义是指人们用来庆祝某一节日的体育运动, 如抢花炮就是我国侗族和苗族用来庆祝丰收体育活动, 另外端午节的划龙舟, 春节的舞龙舞狮都是民俗体育的代表。

2 民族传统体育学的概念内涵、学科性质及其上属、平行、下属学科之间的关系

2.1 民族传统体育学的概念及其内涵

民族传统体育学是一门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以世界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 以田野调查和理论思辨为研究方法, 以探索各民族体育发展规律、促进传统体育现代化为目的的应用性学科[2]。要理解此概念的内涵, 需要重点理解一下几点:第一, 其研究对象是“世界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现象和规律, 而不仅仅是我国的传统体育活动规律和现象, 因此如果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就不要把国外的给忽略掉, 否则你的研究是不完善的, 并且会影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和发展, 这是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工作的人所必需要铭记和弄清楚的问题。第二, 它的研究内容包括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文化以及与本民族或地区、政治、经济、教育及其生存、发展和变迁的关系,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与地域和民族特点的关系。第三, 它的研究目的在于发现和探寻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遗存和文化积淀, 探究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价值和各民族的传统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生活的浓缩点, 折射出的各民族发展的轨迹;挖掘、探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及其规律;研究传统体育 (项目) 与现代体育 (项目) 2个不同文化系统的密切联系;研究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国乃至世界各民族范围所起的社会作用及其价值, 为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第四, 它的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研究、探索民族传统体育理论、实践问题和规律是其主要的任务和宗旨, 为民族传统体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其研究方法体系由其方法论、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3个层次构成。

2.2 民族传统体育学学与其上属、平行、下属学科之间的关系

1997年研究生专业目录修订, 将体育学作为一级学科, 下设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4个二级学科。民族传统体育学借助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来丰富自身学科特色与体系, 对拓展体育学的学科领域和完善体育学的基本理论与原则起到重要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学既是民族传统体育学在体育运动领域中的渗透与拓展, 又是体育学在民族传统体育学中的体现与延伸[3]。

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这3门学科的理论也同样适用于民族传统体育学所研究的领域, 如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的教学与训练就需要运用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理论与方法, 武术及其他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能量消耗及供能特征也需要运动人体科学的知识来解释, 同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及其人文精神也是体育人文社会学所要研究的内容。由此可知, 民族传统体育学是一个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学科, 它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需要依赖于其他3个二级学科的知识做辅助, 其他3个二级学科的研究范围内也包含着民族传统体育学所要研究的对象, 他们是相互渗透的。

民族传统体育学又设立了以武术为主的3个下属学科, 也可称之为三级学科:武术、传统养身、民族民间体育。健身气功、太极拳都属于传统养身的范畴, 太极拳也属于武术中的一种拳术, 也是一项民族民间体育项目, 它们都是民族传统体育学所要研究的内容。

3 结论

综上所述, 可得出以下结论: (1) “民族传统体育”包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和“国外民族传统体育”。 (2) 可将“民族传统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间体育”、“民族体育”按大小顺序进行排列, 即:“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 (3) 民族传统体育是各种身体活动的总称, 民族传统体育学是一个学科,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体育学所要研究的内容。 (4) 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是体育学下设的4个二级学科, 民族传统体育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需要依赖于其他3个二级学科的知识做辅助, 其他3个二级学科的研究范围内也包含着民族传统体育学所要研究的对象, 他们是相互渗透的。 (5) 武术、传统养身、民族民间体育是民族传统体育学下设的3个专业, 也可称其为三级学科, 我们常提到的健身气功、太极拳都可归属于这3个三级学科中的内容。

摘要: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思辨等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学”相关概念的关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辨析, 完善了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学科理论体系。结果表明:“民族传统体育”包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和“国外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是各种身体活动的总称, 民族传统体育学是一个学科,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体育学所要研究的内容;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是体育学下设的4个二级学科, 他们相互依赖, 相互渗透等等。

关键词:传统体育,概念,相近关系

参考文献

[1]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1.

[2]王亚琼.民族传统体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1.

民族传统体育与跳跃投掷类游戏 篇3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跳跃 投掷 游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6(c)-0136-02

跳跃是人体利用自身的能力,通过一定的运动形式,使人体腾越更高的高度或跨越尽可能远的远度,进而实现生产、生活和娱乐活动的需要。这是一项速度与力量相结合的身体练习,其游戏的锻炼价值是提高练习者跳跃的技巧,增强下肢力量和心肺功能,发展速度、灵敏。投掷起源于早期人类渔猎劳作,人体以自身的运动把手持的器物投掷出去,要投得又远又准才能射中猎物,这是一项技巧性高又与力量相结合的身体练习。游戏的锻炼价值是发展练习者的上肢爆发力,提高练习者投掷的技巧与命中率。不同的游戏项目都具有各自身体的、心理的、社会的教育价值。[1]

1 徒手跳游戏

1.1 跳骆驼

跳骆驼,骆驼是早期北方少数民族交通的运输工具。跳骆驼类似跳马,是古代战时当与敌人短兵相接时,便于飞上敌骑的擒拿技术,后演变为少儿跳背的竞技游戏。[2]游戏时,七八个儿童按一定间隔站成一排,彼此之间前后间隔2~3 m,向同一个方向弯腰低头双手抱膝,这就是一个骆驼。站在最后的儿童依次助跑并分腿跳过前面装扮做骆驼的同伴,跳到最后自己也以弯腰低头双手抱膝的姿势成为领头的骆驼。随着一个个儿童完成跳跃。于是整个骆驼队就一步步走向远方。跳骆驼不仅是提高跳的技巧,发展了弹跳力、速度、灵敏和协调性,还增强了团队观念。增进团结友爱和社会交往能力。

1.2 跳门坎儿

跳门坎儿最初是一个京剧舞台动作,它难度较大,需有一定的体力和技巧,多为单人跳,后演变为一种民间跳类游戏。游戏者原地跳起,在空中瞬间,用右手勾住左脚,然后右脚从左腿肚上方跳进跳出,左右手脚可交换。

1.3 跳铁门坎

跳铁门坎是一项集体游戏项目,深受少年儿童的喜欢。游戏时有两人相对坐地,两脚相抵两手相握扮门坎。作门坎人由其他孩子依次纵身跃过。两只手渐渐升高,直至不能跳过为止。没有跳过去的,换做门坎,重新开始游戏。

1.4 跳花盆

跳花盆也是一项集体游戏,一般为3人游戏,两人扮花盆席地而坐,首先伸出一只脚,跳跃者横跨而过;其次第二只脚跟架在第一只脚尖上,跳者越过;最后加上一只拳头或加上五指张开的手,小拇指立在第二只脚尖上,跳者用力弹跳越过。

2 持器械跳游戏

2.1 跳板

跳板是我国朝鲜族妇女在节日常举行的表演性游戏,它是以蹬跳为特征的全身运动游戏。在跳板比赛主要赛高度,赛技巧。练习与参赛时可以手持扇子、圈、花环等进行跳花圈或在腾空瞬间变换各种花样的展示。

2.2 跳竹竿

黎语称“卡洛”,属于舞兵游戏。游戏轮流击竿和跳竹竿,击竹者每4人一排对面跪、蹲站均可,每人双手各握一根竹竿的两端,在音乐或锣鼓伴奏下,有节奏地将手中竹竿一分一合、一高一低(8根竿两端各放根枕木)击打枕木,发出呱哒的声响。跳竿人随着竹竿的分合、高低,灵巧优美地跳跃其间。

2.3 搭井台儿

搭井台是一种在女孩间流传的民间游戏,一般四人参与,游戏者手位手成圈,似井台的样子,都举左腿搭在左手上。然后用右脚有节奏地跳动或转着圈跳,边跳边唱儿歌,唱完一段或转完一圈再换右腿搭手上,换脚跳。

2.4 夹包儿跳

可夹包或夹小石头跳,小包都是自己用小布块里边装上沙土或大豆缝制而成的。游戏时,参与者用两脚尖夹住包,原地跳起用力将包甩出去。大家轮流着玩,谁夹抛得远,谁为胜。

3 投准类游戏

3.1 打瓦

打瓦在我国满族民间流传甚广,是一项传统的抛掷游戏。游戏时,在相距40~50步的地方立一块砖高的方石,参加者手持一块瓦片,从远处用力抛击方石。在比赛时,规定每人打瓦次数,以打倒的方石次数多者为胜。[2]

3.2 古朵

古朵由藏族牧羊人劳动休闲时的一种游戏发展而来。原为牧羊人在一条软鞭头上拴住一小球,然后用旋转甩动方法击中牲畜。后演变成一种旋转投远、投准活动。游戏中,在一定距离处用几根小木棒垒搭起来上面放一个球,游戏者用古朵甩出的球把球打掉,而下面的小木棒不动。[3]

3.3 穿藤圈

穿藤圈最初是我国海南岛人民为训练捕杀山猪的技能以标枪穿藤圈的练习,后逐渐演变为一种竞技游戏。藤圈直径80 cm,用红藤制作。穿标多以竹制,后端拴有绳索。游戏时一人持圈向前抛滚,持标枪人向滚动的藤圈投掷,要求标枪从圈中穿过。

3.4 叉草球

叉草球由赫哲族的叉鱼活动演变而来,赫哲族人捕鱼经验丰富,只要见水中冒出一圈圈水纹,就知道鱼在水下吃食,便用代尖的竹竿迅速插下命中。后来少年儿童模仿大人叉鱼的技巧,在草坪上以滚动的草球类似鱼在水中游耍,去叉草球。

4 其他投掷类游戏

4.1 打响鞭

打响鞭游戏在我国青海一带的土族、汉族中十分流行。响鞭类似赶牲口的鞭子。鞭长约3 m,鞭把是约30 cm长的圆木棍,相传青年男子相约到村子高处打响鞭是为驱赶妖魔鬼怪,久之演变一种打响的趣味游戏。打响鞭靠臂力将鞭抡起,向逆时方向旋转,然后在空中猛地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一种猛烈地转动,发出叭、叭的清脆声响。

4.2 哆毽

哆毽在侗族普遍开展,类似汉族的踢毽,但不用脚,而是用手打。以打得高、远,接得稳,落地少为胜。可以单打、对打,或围成圆圈集体打。技艺高超者一口气可以连续打毽约600~700次,打法多变,身姿优美,时而凤凰起舞,时而“海底捞月”,时而“鹞子翻身”等,场面十分精彩,极具观赏价值。

4.3 鸡枞陀螺

鸡枞是蘑菇的一种。陀螺似蘑菇,因而叫鸡枞陀螺。陀螺以硬质木头制成。玩时先用细绳套住陀螺,用力拉,将陀螺先在地上旋转起来。技巧高超者从胯下或转身把旋转的陀螺投放于地。比赛时以转得时间长为胜,或以陀螺冲撞比赛,碰撞次数和旋转时间长者为胜。

参考文献

[1]文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综合分类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122-123.

[2]王雪.方棋和打瓦在中学体育课程开发中的价值研究[J].宁夏教育,2016(5):73-74.

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 篇4

一 空竹的历史: 抖空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曹植写过一首诗《空竹赋》;宋朝时期,宋江写过一首七言四句诗:“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宵,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挈漫徒劳”。

2明代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卷二中记述了空钟(空竹)的制作方法及玩法。3清代坐观老人在《清代野记》中写到:“京师儿童玩具,有所谓空钟者,即外省之地铃。两头以竹筒为之,中贯以柱,以绳拉之作声。唯京师(指北京)之空钟,其形圆而扁,加一轴,贯两车轮,其音较外省所制,清越而长”。一个小小的玩具,有这么许多文献可证,足以看出它亦是中华悠久文化的一个细胞,而且京华空钟,或曰空竹,是全国最佳者了。4嘉庆时前因居士《日下新讴》竹枝词云:

杨柳抽青复陨黄,儿童镇日聚如狂。空钟放罢寒冬近,又见围喧踢毽场。

诗后注云:“京师旧日谚云:„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死,踢毽子。‟至今犹然也。空钟截竹为之,高二三寸。实其两端,旁开一孔,中心贯挺,挺出筒外,绕以长线,一手持线急抽,乘势脱放,就地旋转,嗡嗡有声,为放空钟。”所说 “空钟”,就是“空竹”,所谓钟者,因为抖起来声音嗡嗡作响;如单空竹(一头圆扁,一头尖,如葫芦尖),抖转之后,倒放在地上,即旋转不停,更嗡嗡作响,如钟声余韵。更有一种小的,两头尖,如前面注中所说“中心贯挺”,“乘势放脱”等等,这就好像放陀螺一样,不能抖,只能绕上绳,一抽一放,这后来北京叫作“风葫芦”。再有“钟”,“竹”音近,而且空钟圆筒、圆盒、竹制,所以又叫作“空竹”了。

5康熙时柴桑《波京杂记》云:京师儿童有抖空钟之戏,截竹为二短筒,中作小干,连而不断,实其两头,窍其中间,以绳绕其小干,引两头擞抖之,声如洪钟,甚为可听。柴桑所记,更为明确,是“抖”而不是“放”,竹筒是二而非一。如用现代物品来比拟,则其形状如举重运动员之杠铃,或练臂力之哑铃耳。两则记载,所说并非同一形状。北京叫空钟、空竹,外地叫地铃、扯铃。但以北京的最好。

竹枝词注解中所引的谚语“杨柳儿青”云云,那在刘侗《帝京景物略》“春场”中就已引用了,可见这首儿童歌谣,最晚也还是明代的产物呢。迄今也有四五百年的历史。

抖动空竹时姿势多变,使绳索翻花,做出“过桥”、“对扔”、“串绕”、“抢高”等动作,也有以壶盖等器具代替单轴空竹而游戏的。抖空竹的技巧颇多,有“仙人跳”、“鸡上架”、“放捻转”、“闷葫芦”、“满天飞”等诸般名目。抖空竹是我国汉族民间传统的杂艺游戏活动,流行全国各地,尤其北方为盛行。清代,抖空竹已发展成受人欢迎的杂技节目。杂技艺人们在原有花样的基础上又创作出许多新的花样和高难技巧。表演时与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伴奏音乐融成一体,更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在发展过程中,艺人们不仅是表演抖车轮式的双头空竹,又设计出陀罗式的单头空竹,而且还可以把茶壶盖、小花瓶等器物作为抖弄的道具进行表演。而最使人称奇的是,民国初年在天津又出现了一位以酒葫芦为道具的民间艺人,他练就“乐手串”、“腰串”、“骗马”、“抛高”等许多高难技巧,而最叫人叫绝的是他的最后一招绝活,把酒葫芦高高抛起之后再以手中空竹竿准确地插入葫芦口内

抖空竹在中华民族文化渊源中既古老又新鲜,深得人民大众喜爱的一种集娱乐性、健身性、技巧性、灵活性、表演性,同时又具有收藏价值的物品。无论作为玩具,还是作为体育器具,空竹都可称的上是难得之物。二.空竹的名称

空竹的叫法,因地而异,北京还叫空筝、空钟,其他地方的叫法各异,如:空竹、空筝、空钟、闷葫芦、风葫芦、天皇皇、响簧、地笼、翁响器、嗡子牛、擦风玲、篌、洋得乐、提放、扯铃、响铃、抖转转、天雷公、抖牛、抖嗡等。三.空竹的种类

从目前空竹的结构、规格、功能以及原材料有所不同,其分类如下:(一)按空竹的结构来分,其种类如下:

1、单轴空竹--一个轴连接一个发声轮;还可分为单轴单轮、单轴双轮

单轴三轮、单轴多轮。

2、双轴空竹--在一个轴的两端各连接一个发声轮;还可分为双轴单轮、双轴双轮、双轴多轮。

3、双轮空竹--在发声轮的中心两侧各连接一个轮;还可分为单轮、双轮、多轮。

4、楼子空竹--无论是单头空竹、双头空竹或是双轴空竹,凡是连接多个发声轮(2个以上),均为楼子空竹,如:单轴楼子(目前最多加到九层);双头楼子(目前最多加到12层):双轴楼子(目前最多3层)。

5、地轴空竹--一个发声轮中心贯穿一根棍,另配有一根线绳及-个打孔的竹板。

(二)按规格来分:大小尺寸有几百种规格,其最小的直径才有2公分,最大的可达40公分以上,但经常用的空竹(练习或表演)一般都用10公分至13公分的。过小的空竹可练技巧;过大的空竹可练臂力,练腰劲,练腿劲。

(三)按制作的原材料来分,种类如下:

1、竹木结构空竹:是用粗竹杆裁割与木材相组合成的,这是最传统的做法。其优点:发出来的声音悦耳好听,其缺点:强度差,易损坏。

2、塑钢、塑木结构空竹: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新材料,如用ABS工程塑料注塑而成,然后再与金属轴或木轴连接,其优点:质量基本一致:使用寿命是竹木结构宁竹的3倍左右。

3、玻璃钢(环氧树脂+玻璃丝布)与木材结构空竹:

其优点:声音宏亮,强度高,韧性好,使用寿命长,一般是竹木结构空竹的3倍至5倍。

4、塑胶+金属结构空竹:是利用橡胶或是改性塑料制成与金属轴连接,其优点:不易损坏,使用寿命更长,但无声(国外生产的),国内生产的虽然有声但很小。(四)按功能来分:

l、练习表演空竹:即是一般规格的空竹。

2、工艺品空竹:具有两种功能,即可以抖着玩,又可以观赏收藏。

3、电子空竹:抖起来即有彩色灯光,又有音乐。四.空竹的健身功能

(一)全身运动,促进四肢的协调能力

抖空竹的动作,看上去似乎是很简单的上肢运动,其实不然,它是全身的运动,靠四肢的巧妙配合完成的。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刚柔并用,有力量性练习,有持久得耐力锻炼,快时如闪电雷鸣,慢时如蜗牛行走。

当双手握杆抖动空竹做各种花样技巧时,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下肢的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加之颈椎、腰椎都在同时不同程度的运动着。以至带动身躯的前后、左右的移动、转动,两臂的舒张、收缩。脚步的跟随,这样的巧妙配合才能完成即定的花样动作,经过反复的锻炼,从而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提高四肢的协调能力,促进人脑的发育,提高灵敏性,还可以延缓衰老,起到健身强体的作用。(二)提高视力,促进智力的发展 抖空竹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做各种花样时,眼睛始终都要注视着空竹在空间旋转位置的变化,随时反映给大脑,做出正确的判断,准确无误的完成花样动作,所以双眼和脑神经在抖空竹的过程中会不断受到锻炼和提高,尤其是在蓝天白云下眼球不停地转动,这能起到提高视力的作用。

抖空竹的技能,要高于其他一般竞技项目。我们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大脑是调节与支配人体所有器官活动的枢纽,人类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是提高各个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按照需要统一起来,因此,抖空竹做各种花样技巧时就能促进前厅大脑发育,提高他的机能,尤其是青少年经常参加此项活动效果更佳,可不断的增强精神集中的能力,更快的接受新事物,提高学习成绩。

(三)抖空竹对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的保健作用

抖空竹时的花样技巧,动作都要舒展到位,我们知道人体各部位的骨骼肌肉的周期性的收缩与舒张是可以加强静脉的血液循环,肌肉的动作保证了静脉的血液回流,我们的体会在抖空竹时,心情舒畅,呼吸自然,就会加强血液循环,从而促进人体各器官的组织供血,供氧充分,物质代谢也得到改善。因而使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现象得到缓解。

(四)抖空竹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在我国 一千八百多年以前华佗的理论:“人身常动摇则谷气消,血脉通,病不生,人犹户枢不朽是也”。由于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提高,可以改善其他系统的机能活动,因此,抖空竹运动对胃肠道消化系统起着机械性的刺激作用,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能力的作用,预防便秘,这对老年人更为重要的。我们可以把抖空竹比做保健体操,使同学们保持精神愉快,心情好,食欲好。五.空竹深受中学生的喜爱

民族传统体育的休闲价值 篇5

摘要:伴随着工业社会的来临,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现代化发展阶段,休闲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

本文运用社会学、文化学的知识和方法,从休闲背景出发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休闲价值,认为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诉说世世代代各族人民的生活、习俗、智慧和追求的独特身体文化语言,经过几千年的继承与发展,已经发展成为集强身养心、繁荣经济、促进社会和谐、体现中国传统文化浓郁人文精神等多种价值为一体的体育活动,其本身具有的“休闲”特征,更使其成为满足休闲时代人们需求的休闲体育活动生力军。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论文提纲 篇6

ABSTRACT 第4-6页

绪论 第9-11页

第1节 体育及体育新闻的起源与发展 第9-10页

体育的起源与发展 第9页

体育新闻的起源与发展 第9-10页

第2节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历史变迁及现状 第10-11页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 第10-11页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变迁 第11页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 第11页

第1章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媒体 第11-16页

第1节 少数民族体育与媒体的关系 第11-13页

传媒推动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 第11-12页

少数民族体育促进媒体的发展 第12-13页

少数民族体育与媒体优势互补、借力共赢 第13页

第2节 少数民族体育新闻的概念及特征 第13-16页

少数民族体育新闻的概念 第13-14页

少数民族体育新闻的特征 第14-16页

第2章 少数民族体育新闻报道的意义 第16-20页

少数民族体育新闻报道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普及 第16-17页

少数民族体育新闻报道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第17-18页

少数民族体育新闻报道有利于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 第18页

少数民族体育新闻报道有利于民族各项事业的发展 第18-20页

第3章 少数民族体育新闻报道的历史及现状 第20-37页

第1节 报刊对于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的报道 第20-30页

报纸对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的报道 第20-27页

杂志对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的报道 第27-30页

第2节 电视对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报道 第30-31页

第3节 网络对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报道 第31-34页

少数民族网站简介 第31-32页

有关少数民族运动会的网络报道 第32-34页

第4节 广州民运会 第34-37页

广州民运会前期宣传准备充分 第34-35页

各类媒体对广州民运会的报道 第35-37页

第4章 少数民族体育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第37-48页

第1节 少数民族体育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第37-43页

竞技特点突出 民族文化缺失 第37-38页

报道内容片面 报道元素单一 第38-40页

政治倾向严重 报道形式陈旧 第40-42页

报道内容缺少统筹规划 第42-43页

第2节 少数民族体育报道的解决对策 第43-48页

要加强少数民族体育与民族文化的有机联系 第43-44页

要以受众和运动项目为导向 第44-45页

报道要以市场为导向 第45-46页

建立一支素质完备的报道队伍 第46-47页

坚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报道路线 第47-48页

结语 第48-50页

参考文献 第50-53页

民族传统体育游戏 篇7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少数民族众多, 共同居住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伴随着不同少数民族在其自身产生、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孕育了绚丽多彩各具代表特色文化的同时,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也经历了一个从产生、发展到不断壮大的过程。以往, 少数民族先民们为获得更多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猎物, 或者是掠夺其他部落的财物以及防备其他部落的侵扰, 或者是在祭祀活动中作为娱神的重要手段在特殊的场合进行展示以及为了向心爱的姑娘展现自身独特的魅力等原因, 使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经历了近千年岁月的洗礼后依然焕发出勃勃生机。很久以前, 远古先民们就掌握了如何使用弓箭, 许多神话人物, 如后羿起初就是以射箭闻名, 后来逐渐被人崇拜成远古大神之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1]射箭作为当时少数民族先民们在狩猎、自卫等行动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被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同胞采用, 同时又由于各种各样不同的具体原因, 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射箭又各具特色。当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 射箭已经渐渐失去了往日的作用, 逐步演化成为一种各族同胞喜爱的体育项目。特别是自1953年在天津成功举办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来,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遇到了一个绝好的历史发展机遇, 射箭也必须顺应这股强劲之势加快自身的发展。

二、不同少数民族射箭运动分述

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而言, 有些项目是几个甚至是几十个少数民族共有的, 但不同的少数民族在开展此项活动时其规则各有各的不同。[2]在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 射箭占有重要的地位。射箭在我国多个少数民族之中广泛流行, 是一项古老的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浓厚民族特色的运动。射箭除汉族以外还有许多少数民族使用, 珞巴族、侗族、锡伯族、纳西族、布依族、保安族、藏族、满族、黎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裕固族、蒙古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中都有悠久的用箭历史。

珞巴族的射箭在该族的男子一生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该族的弓箭与长刀是该族男子中重要的信物。自从男孩一出生, 邻居、亲友表示祝贺时就要送上亲手制作的弓箭, 从此弓箭就成为该男子永不离身的作为狩猎、防护的重要武器, 直到该男子去世也要作为陪葬品伴随死者。

侗族的射箭主要是看参加者的箭谁射得更远。该族使用的弓其制作材料主要是竹子和麻绳或者棕绳, 箭是选择坚硬的芦苇并在前头加上一小节削尖的竹片制成。比赛时, 在一片开阔的场地上选择好比赛地点后, 画一条笔直的线作为比赛的开始线, 以箭射的远的选手为获胜, 有时侗族的射箭比赛也以射准比输赢。

锡伯族的射箭早在其先民在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聚居时就是该民族主要的狩猎形式。锡伯族的男子一生都与射箭有着紧密的联系, 男孩一出生家中的长辈就会用红线制作小的弓箭作为见面礼, 从此之后往往就与其终生相伴。直到明末清初, 清王朝为加强自身的军事力量, 特别重视对能骑善射民族的拉拢, 部分锡伯族男子就加入到清军中。在此过程中一部分随军队迁徙也促进了该族射箭的推广。清王朝灭亡之后, 射箭虽然退出了战争的舞台, 但是锡伯族同胞仍然没有扔掉射箭, 而是将其演变成为了一种展示力与美的运动。

纳西族的射箭是该族重要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 它的产生主要与该民族游牧的生活方式以及为获取更多的猎物有关, 同时在古代社会牧民的牛羊有时会遭到盗贼的偷窃, 这时射箭就成为防身自卫重要有效的工具之一。自枪支传入纳西族以后, 弓箭的使用逐渐减少, 但是在部分山区, 弓箭依然是重要的狩猎工具。新中国成立以后, 弓箭主要作为一种强身健体的手段或者是祭祀等特定时间而进行的仪式。

布依族的射箭主要是以土墙、草人、食物为主。射土墙是以参赛者射中点箭头落点最集中者为取胜;射草人主要是要射中草人躯干、头部多着为取胜;射食物时则目标的放置随意性较强, 但仍以射中更远处的食物或者是射中更多的食物为获胜。无论是哪一种形式, 获胜者都会获得无上的光荣, 受到父老乡亲的爱戴。

保安族的射箭比赛通常在冬季进行。该族制作使用的弓时, 将粗壮的竹竿劈开压制成长度适合的竹片, 一般是使用2~3片竹片叠在一起, 弓的两角上还要套上动物的角以增加弓的射程。该族使用的箭, 箭头呈三角型的铁制箭头, 重量可以达到半斤以上。这样制作的弓箭射程可以达到150米~200米。藏族的射箭是该族传统体育活动之一, 主要在西藏自治区流行, 据传藏族的射箭已有近400于年的历史。在藏族重要的望果节上, 射箭是必备的项目。箭靶是15厘米~20厘米的方形物, 吊于半空, 射程30米左右, 比赛开始时, 箭靶放开自由下落, 这时比赛者拉弓射箭, 每人射两箭, 每射中一次得到一条哈达, 射不中可罚酒也可以罚水一杯。

满族的射箭与狩猎和军事有着密切的联系。满族的射箭在明末清初的战争年代对于争夺天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清朝建立以后, 统治阶级为了保持军队的战斗力依然对射箭高度重视, 射箭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

黎族的射箭独具本民族特色, 弓箭自身的重量就达到200多斤, 主要用途是狩猎与自卫。在黎族中有不懂得射箭就不是黎族好男儿的族规家教, 可见射箭在黎族同胞心目中占有怎样重要的地位。黎族男子自小就开始射箭的练习, 每到节庆以及闲暇时间就会进行射箭比赛。比赛时通常将食物高高挂在树上, 射中多着为胜。更绝的还有用鸡作为目标的, 此时是以射中鸡的眼睛为获胜。

鄂温克族的射箭通常在节日、祭祀日、吉日进行。该族的射箭在目标靶位的选择上有活动靶与死靶之分。活动靶主要就是射箭参与者或者是当时的比赛方随机选择的目标, 主要有鸟类、鼠类等, 这对选手的能力是更大的考验;死靶主要就是固定的器物。

达斡尔族的射箭在该族族人早期的狩猎中就占有重要的地位。达斡尔族也是一个擅长骑射的少数民族, 该族的男子们也是自小时起就进行射箭的练习, 是一项必须要掌握的技能。现在达斡尔族的射箭已经演变成为一种本民族重要的体育比赛, 多在重大的节日与特殊时刻进行。比赛时以用毛毡制作的环靶为目标, 将其固定在适当的位置处, 以射中次数多着为获胜。

裕固族的射箭也有独特之处。自古以来, 该族同胞为了可以在艰苦的环境中更好地生存下去, 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射箭本领, 在不同民族之间的战争、获取猎物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在裕固族传统的婚礼上也要进行射箭。当新郎迎娶新娘, 新娘在走进新郎家门的时候, 新郎就向新娘轻轻地射三箭, 射箭的部位要在新娘的腰以下, 射中则大吉大利。新郎在婚礼前为了这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三箭, 通常会进行努力的练习。现在裕固族的射箭也主要是在这样的婚礼上才可以见到。

蒙古族的射箭作为蒙古族传统的“男儿三艺”之一, 历来就是蒙古族勇士们必须精通的本领, 这也是衡量他们有没有真正勇气的标准之一。蒙古族的射箭最大的特点就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射箭也是那达慕大会的主要内容之一, 也在农闲、节日、婚庆等吉日进行。该族射箭一个突出的贡献就是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专业运动员, 为我们国家争得了荣誉, 这也是一名蒙古族射手一生的光荣。

彝族的射箭一般在节日、庆祝丰收时举行。弓的制作主要选择坚硬且韧性好的优质木材为主料, 为增加弓的弹性常常在弓的背面贴上竹片, 在内侧镶上牛角片, 再用丝将弓缠箍四遍并漆上油漆。弓弦用麻搓成四道一股。箭主要有须箭、练习箭两种, 须箭用于作战打猎时用, 练习箭用于射击比赛。

三、不同少数民族形成相同射箭运动的原因

民族传统体育是从民族共同体文化中剥离与凸显出来的一种文化形式, 它反映了一个民族长期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共同的文化心态, 或谓民族文化心理结构。[3]纵观以上主要使用弓箭的少数民族, 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 虽然各个少数民族之间使用弓箭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 但是在形成射箭这项具体运动时, 一些相同或者相近的内因与外因起了重要的作用。回溯射箭运动的起源, 在古代社会射箭是作为获得猎物的主要装备, 是当时生产水平的代表器械之一。部落男子在获取猎物的过程中, 猎物多者就占有了更多的生产生活资料, 日常生活用品较同部族的其他人就更加充实, 逐渐成为部落之间敬仰的对象, 箭也就不再是仅仅作为狩猎工具, 而成为用箭高手日常佩戴的饰物, 用来展示自身的捕猎技巧, 以此来证明他可以让家人过上比其他人更幸福的生活。其次,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以及阶级的出现, 在部落的相互征战过程中, 弓箭又是一件极具杀伤力的武器, 可以在保证自身相对安全的情况下更有效杀伤对方。在生生不息的民族繁衍过程中, 不精通射箭就会受到人们的轻视, 射箭也被作为教育下一代的重要手段被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之后, 明代由于火器的发明, 弓箭逐渐失去了昔日的作用, 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弓箭基本上退出了现代战争的历史舞台, 而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休闲娱乐方式。总结各少数民族射箭运动形成的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地域环境因素。

我国地势总体呈现西高东低, 少数民族同胞们又多生活在边疆地区, 这些地区大多有着高山、密林、大泽, 生活条件相当艰苦。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 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对现有的工具进行改造, 或者进行发明创造, 射箭作为一种更加有效的工具应运而生。

2. 生产力差异因素。

在古代由于阶级的出现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的民族就有可能较早发明使用更加先进的劳动工具。又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 原有手段捕获的猎物与耕作获得的作物无法满足生存的需要, 射箭就成为当时生产水平的代表产物之一。

3. 民族迁移因素。

很多少数民族历来就是逐水草而生, 民族的迁移性很大。在这样一个大规模的迁移过程中,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同的项目就有了从一个地区传播到另一个地区的机会, 就有了在更广阔的区域展示的机会, 不同少数民族之间不同的体育表现形式就有了可能形成相同体育项目的机会。

4. 战争因素。

天下大势,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我国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在不断的统一与分裂直到现在的大一统、大繁荣, 战争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少数民族同胞在追随统治阶级建功立业的时期, 弓箭是其随身携带重要的作战武器之一。在此过程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同胞们相互学习射箭技艺, 不断提高自身的射箭水平。

5. 相近的文化因素。

我国境内虽然少数民族众多, 不同的少数民族之间由于各种具体原因产生了不同的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但是, 各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又有部分的相同。如各少数民族都有祭祀仪式, 在这种重要时刻都要进行一些活动, 而这些活动的某些相似性, 经过岁月的积淀就有可能形成相同的体育项目。

6. 民族融合因素。

民族融合是不同少数民族形成射箭运动的另一重要因素。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样的过程中, 不同民族之间的思想意识、生活习惯等等方面都会不可避免地发生碰撞, 相互吸收、相互影响。

四、结束语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经过几十年不断的发展, 虽然还面临许多问题, 但是, 不可否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已经走上了规模化、正规化之路。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不断胜利举行, 都取得了让人振奋的成绩。当下, 对不同少数民族形成相同体育运动的原因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以及西方强势文明席卷全球的背景下, 对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增进民族认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加强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有着更加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宇红, 马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养身保健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1.

[2]陆中午, 吴炳升.体育大关[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6:1.

民族传统体育游戏 篇8

摘 要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改变长期以来呆板的教学内容,丰富中职体育的教学资源。而且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场地和器材的要求不高,开展这类项目不但可以减少学校的经费支出,同时还可以缓解场地、器材不足的压力。另外,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中职体育日常教学中,还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文化,增加民众团结,增强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 民众传统 体育 中职体育 日常教学 措施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充分的体现出了各民族自身的特征以及价值取向,代表着各民族人民的精神品质。我国的民族众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类型多样,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都具有体育性、传统性、民族性、趣味性、艺术性、竞争性,它们集健身、艺术、娱乐、风俗于一体,不但简单易学,而且还具有活动形式多样、运动量适当等诸多特点。就目前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现状而言,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强,教学效果不明显,远远达不到终身体育教育的目标。鉴于这种情况,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较适合在日常教学中推广民族传统体育,将其融入中职体育教学中,不但可以弘扬民族精神,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民族传统体育在新时代的价值。

一、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中职体育日常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丰富中职体育的教学资源

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但可以弘扬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还可以丰富教学资源,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增添新的元素。民族传统体育多为有氧运动,对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器官的生理机能、强健人体肌肉组织、增加关节的灵活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修身养性”和“强身健体”是民族传统体育的核心思想,这也为将其融入中职体育日常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现在很多学生都对常规的体育项目非常了解和熟悉,但是对各民族的传统体育却知之甚少。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丰富了教学资源,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二)能够帮助中职学校节约教育经费

常规的体育项目教学对教学设备的要求颇高,中职院校必须要配备足够齐全的教学器材才能够开展体育教学,这会在无形中增加中职院校教育经费的投入。而民族传统体育所需的教学器材简单易做,投资少,比如踢毽子、摔跤、跳绳、拔河等等,有些体育项目甚至根本不需要体育器材就可进行,比如太极拳等。若在中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推行这类民族传统体育,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健学生的体质,同时还可以解决学习经费不足的问题,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

(三)有助缓解中职学校场地不足的压力

众所周知,常规的体育项目对体育场地的要求严格,比如篮球必须要有篮球场、篮球架以及篮球,羽毛球必须要有羽毛球场、球拍等。但对于目前很多中职院校来说,这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不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而民族传统体育对体育场地的要求较宽松,只要有空旷的区域,就可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比如跳橡皮筋、风筝等,这是常规体育项目所不具备的优势。由此可见,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推行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势在必行。

二、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中职体育日常教学的主要措施

(一)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一般情况下,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必须要对学校的场地、当前教学条件以及办学能力进行仔细研究和分析,最重要是要做到“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就地选材、选场,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和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目前很多中职院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都能满足要求。对于学校来说,在选择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时,必须要充分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并结合本校场地、设施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分析所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可行性。同时,还要选择大家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否则便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湖泊、河流发达地区,可以选择龙舟作为体育教学项目之一;草原地区的赛马运动、摔跤比赛等。

(二)教学得当,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意义

对于教学而言,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仅只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是弘扬我国民众文化的重要方式。民族传统体育是经过长期发展而被人们记住的艺术表达形式,其中蕴含着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和内涵。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将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特点相结合,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意义。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是现代体育教学的补充,同时还对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其强身健体的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民族传统体育还具有常规体育活动不具备的功能,比如养生、民俗传播、娱乐等,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及人文水平的提升亦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另外,民族传统体育不仅仅只是一项体育运动,同时其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在教育改革的新时期,民族传统体育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推动教学改革有着不可小视的推动作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教育中,体育教学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体育类职业院校而言。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载体,将其与中职体育日常教学相结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卢梅英.关于引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到体育课堂教学的实践——以旅游专业为例[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3(2):121-12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实施方案 篇9

一、指导思想:

为促进民族团结,发展民族体育,构建和谐芷江。争取在省、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取得优异成绩,为芷江增光。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二、成立领导小组:

长:龙文忠(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

副组长:唐光金(县教育局副局长)

张绍发(县体育局副局长)

杨敦植(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张大垠(芷江三中校长)

成员:田明凡

蒲中川

杨国和

张小明

李良秋

杨铁钢

三、各队教练员名单:

秋 千:杨国和(三中教师)高脚竞速:张小明(三中教师)蹴 球:李良秋(三中教师)板鞋竞速:杨铁钢(三中教师)陀 螺:蒲中川(职中教师)射 弩:

四、运动员选拔方面:

按照《芷江侗族自治县常务委员会会议纪要》工作安排,每期招收25名优秀运动员。各队根据项目特点选拔运动员。选拔时间为2008年6月1日―――6月15日。在选拔运动员期间,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县教育局分别派人协同教练员到各学校选拔运动员。

五、运动员管理及补助方面:

经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党组研究决定,每年向芷江三中拨5万元人民币。运动员补助由芷江三中负责。

(一)、凡是被招入的学生运动员:

1、确保进入芷江三中学习,并与其它三中学生同等待遇。

2、必须接受芷江三中的管理。

3、学生生活补助费每年不少于1000元人民币。对学习成绩好,服从安排,训练成绩优秀的学生可突破1000元人民币。

4、训练和学习过程中,不听安排与管理的学生可直接退回。

5、对在省、市民运会获得好成绩的学生,给予就读芷江一中学习。

(二)、凡是被招入的社会运动员:

1、由教练员负责管理。

2、训练补助由芷江三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造册发放。

六、学校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纳入正常教学计划,每月用3――4节的时间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并各队利用每周星期二、三、四业余时间进行技能、技术方面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90分钟左右。

七、运动场地维修、器材购置、医药费、学生保险费由县民族宗教事务局进行预算与支出。

八、教练员补助:

为更好的激励教练员训练热情、科学、有效的工作,给予教练员平时每次训练20元的训练补助费。集训期间每次训练30元的训练补助费。

九、目标与任务:

为在省市民运会取得好成绩,打造一支能吃苦,能打硬仗,能夺取奖牌的教练员队伍,并在训练过程中逐步形成制度化,经常化。市民运会目标:团体总分第一、金牌总数第一。省民运会目标:力争团体总分第二、金牌总数第二。

民族传统体育游戏 篇10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文化产业;传播

随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其产业结构逐渐朝着具体化、清晰化的方向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我国文化产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而这一影响作用的实现都需要传播的手段来实现。纵观西方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西方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除了有西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物质保障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便在于他们更重视对其的传播与宣传力度。因而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应该分析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就其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当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保守僵化思想观念的制约

长时间以来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之下,在高度集中的行政体制的影响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便显得过于保守,在社会、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其传播与发展呈现出了滞后性。因而,在其传播与发展的道路上,亟需改变传统的传播观念,要能够较好地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是我国社会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运用各种传播手段,组织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及相关赛事来对其进行广泛的传播。

1.2、缺乏合理的产业结构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当前,其发展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很好地做到从产业的整体角度作为出发点,来对其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及优化,从而使其在竞争当中的优势以及特色没有凸显出来,制约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持续、全面的发展。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就应该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形式,要以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对其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融合,以当前市场取向为指引以优化各项资源配置,使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品能够得到延伸,能够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精神价值以及经济价值。

1.3、缺乏健全的产业管理体制

在举国体制以及计划经济的影响之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也是在政府的调控指引下发展的。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就应制定一个健全的管理体制。首先在加强政府监督的前提下,还需根据该产业当中各个层面以及意识形态关联度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指导;其次,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条文,制定一些有利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产业传播与发展的政策,从而使其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最后,应该建立一个与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产业管理体制,以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朝着市场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1.4、缺乏完善的产业政策

在完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政策方面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对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该做到积极保护、合理开发并且有效利用;其次,要不断促进开放,除政府参与传播之外,还应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其中,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力量,广泛地吸引社会资金,使其实现双赢;最后,还必须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体育文化传播与发展的经验,走上一条外向型产业发展之路。

1.5、特色体育文化产品有待开发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人文差异,不同民族也表现出不同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在宏观上全面把握以及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前提下,还必须要在微观上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品进行挖掘、开发、宣传,使其作为一种微观力量,来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

1.6、缺乏优秀的专业人才

毋庸置疑,专业人才资源对于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但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却存在着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因此,为了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培养出一批既了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又熟悉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业务,同时还能够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的创新型人才。

2、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传播与发展的对策分析

2.1、有效运用现代传播媒介进行传播

现如今,随着大众传播的不断发展,传播媒介也在不断丰富,因而首先必须做好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搜集整理工作,然后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传播媒介对其信息进行广泛传播。通过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指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正确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观。

2.2、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与大众传播的融合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产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也必须遵循大众传播学的社会功能。当前大众传播学主要具有四大功能,分别为社会协调、环境监测、文化传播以及娱乐四个方面。在推动二者融合的进程中,应该从社会整体以及宏观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多项学科理论、充分运用多种传播媒介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相关信息进行传播,从而构建出一个跨学科、跨产业、跨媒介、跨地区的综合性体育文化产业集团,在此背景之下来促进其经营理念、运作机制、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改革,使得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能够朝着一个科学、有效、有序的方向健康发展。

2.3、培养出国际化的专业人才

当前的国际竞争,最根本的便在于人才的竞争,为了改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专业人才缺乏的现状,我们不但需要努力培养人才,还需要大力引起人才,并且努力留住人才,要防止人才的流失。因而我们需为这些专业人才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因而需建立一个合理的利益机制,并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条件。首先,需建立一个合理的人才评估机制,要通过提高工资福利待遇的方式来留住人才,提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人才的社会地位;其次,还需加强对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以培养出既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信息,又善于经营管理,同时还能够处理相关法律事务的国际化人才队伍。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传播与发展得以顺利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总而言之,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当中,人才因素是一大关键性因素。

2.4、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

当今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任何社会行为有法律法规的约束才能够得到更为有序地开展,因而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传播与发展道路上也必须要建立并且健全同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要以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实际为基准,还需同国际体育产业、国际体育服务业以及国际体育市场的规则相接轨,在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时,在开展国际性体育服务的时候遵守国际惯例。

2.5、加速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品生产企业的改革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品生产企业,在面对国内外的竞争压力的时候,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及时转变生产经营思路,做到科学管理,加大科学技术含量,做到规模化经营,对产业结构以及产品结构进行合理地调整,努力缩小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产品与国际体育产品之间在技术标准、质量、营销等多个方面的差异,不断扩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品的国内市场份额,并且积极向外出口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品。

3、结语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它是同人类社会文明共同衍进与发展的“新兴产业”,它也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它是以民族传统体育无形资产作为产业核心,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当中所蕴含的体育精神以及物质产品进行传播及开发,从而创造出相应的精神价值以及经济价值。加强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传播,不但能够更好地传播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同时也能够促进我国民族特色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之间的融合也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教育系统安全简报下一篇:网络安全检查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