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就业创业的措施

2024-10-15

促进就业创业的措施(共9篇)

促进就业创业的措施 篇1

1、提高劳动者素质

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有条件的地方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开展各类在岗和在职培训,着力提高我国劳动者的就业水平和业务素质。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2、提供宏观的就业环境

积极引进外资,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西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东北,振兴老工业基地;在中部,提出了中部崛起。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提供了相当多的就业机会。

共青团中央实施的“彩虹工程”对于那些有志于创业的青年大学生们无疑又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共青团中央采取了几项具体措施:一是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4083个,提供见习岗位121646个;二是与银行监会合作,提供农村小额贷款,以创业带动就业;三是团中央与省团委两级团组织全面建立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基地,解决创业资金瓶颈问题。

3、开展职业技术培训

统计资料表明,截止到底,全国共有技工学校3167所,在校生191万人,面向社会开展各类培训220万人次:就业训练中心3465所,社会培训机构17350所,全年开展培训1071万人次。

在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方面,国外有很多成功的例子。韩国职业技术教育在其快速工业化的进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韩国政府成功地调整了技术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体系以满足不断变化着的工业需求。在各种国家考试中获得资格证书的人都视为具有获得学士学位的同等学历资格。韩国职业教育在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的确,韩国的经济实力由于其高水平的职业教育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特别地,由于职业教育为个人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通过事业的发展而提高了个人的生活水平,职业技术教育对于个人和国家的发展都越来越重要了。

影响: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共同主办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网上质询周,这是有关部门面向高校毕业生开展就业政策宣传的又一重要举措。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国务院以及有关部门和地区以空前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参加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积极吸纳高校进入重大科研项目等,各项措施含金量之大、覆盖面之宽所未有。

大学生就业工作事关千百万的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与和谐,我们要冲学识实践科学发展关的高度,认真分析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国家通过各种政策、手段渠道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给大学生提供和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的发展,经济的继续发展与腾飞。

促进就业创业的措施 篇2

针对商务管理专业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目的性强、有创业欲望的特点, 我院在促进就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是根本原因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整体状况很不乐观, 劳动力市场尚需时间消化、吸收超量供应, 大学毕业生的供给量大大超过人才市场的需求, 其供给量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 对于高职生而言就业形势更不乐观。

就业定位不准确制约着高职生就业长期以来, 我国地域及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济不发达地区特别是乡村地区很难吸引或留住大学毕业生。据教育部对部分高校毕业生择业行为的调查, 期望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的学生高达66.7%, 仅有6.37%和2.59%的人选择内地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 至于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几乎没有人愿意去。从地域角度分析, 对就业地域的选择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职生的就业, 许多高职生不愿回家乡就业, 更不愿去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就业, 这导致他们的就业面很窄。另外, 有些高职生眼高手低, 不愿去基层就业, 而金融危机导致相应岗位缺乏, 高职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相比大学本科生而言要弱, 使得高职生就业更加困难。

就业意愿与就业能力的矛盾限制了高职生就业用人单位要求就业者具备动手能力、适应沟通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及时间管理能力等;要求就业者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希望就业者能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及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商业道德, 而这些能力恰是目前高职生所缺乏的。毕业生的就业意愿与就业能力的矛盾, 从根本上限制了高职生就业。

促进高职生就业的措施

(一) 强化就业指导, 找准求职定位

从学生进校开始就开设就业指导课程, 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 提高求职技巧, 调整就业预期。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不愿去基层的想法, 我院开展了“全面了解自己, 找准求职定位”活动, 引导学生分析自身的能力特长与职业兴趣, 理性认识自己的工作能力, 选择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相应岗位;引导学生在校期间就制定职业规划, 为今后发展早做准备。

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 是进行职场定位的主要依据。为了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 我院请心理学教师给学生做心理测试, 使学生对自身的心理特点有所了解;在实习实训中, 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特长和兴趣安排职位, 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到很多职业技能;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一起关心学生, 利用一切机会与学生沟通, 使学生愿意和教师交朋友, 便于教师对学生求职定位进行指导。

一味地追求“高成”则难以实现就业, 而盲目“低就”也不利于学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在找准定位之后, 还要及时提醒学生在求职时要规避容易被裁减的部门, 使学生在就业方面加强针对性。我院毕业生从事人力资源、市场调查和营销、电子商务及经营管理的占大多数, 个别为家族企业工作的学生也做得风生水起。我院分析了在上海和其他地区就业的利弊, 指导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和条件选择合适的就业地区, 2009年, 商务管理专业有多名学生在中小城市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还有许多学生回乡就业, 分别在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航空公司等部门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总之, 只要适当地调整心理预期, 转变就业观念, 就会为自己争取到更好的就业机会。

(二) 加强技能培训, 完善实习实训制度

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就业和立足岗位的先决条件, 为此, 我院采取加强技能培训、完善实习实训制度等措施,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使学生的就业能力得以提高。

在学生技能培训方面, 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使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保障;通过建立符合人才培养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 强化实践能力训练和创新意识培养, 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通过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校内建立实训中心, 在校外建立合作教育实践教学基地, 使学生在校期间便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与生存能力。

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我院在大三第一学期实施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实训方式, 前10周在校内, 通过市场调查、项目策划、市场营销和投资分析、公共关系等课程模块进行校内实训, 并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来校作实训指导;后10周去咨询公司实训, 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为其以后的实习和就业打好基础。在大三第二学期开展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实习活动, 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实习机会, 使其积累工作经验, 工作能力得到提高, 为就业创造条件。有的学生通过在咨询公司实习找到了相应的工作;有的学生通过市场调查实习毕业后顺利找到了相应的工作, 甚至有的学生尚未毕业就已经成为某外资企业市场调查部门的主管;有的学生由于在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店里实习, 毕业后被聘为门店经理;有的学生到银行及证券公司实习, 最后都找到了相应的工作。

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我院对公共关系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 除了正常的教学之外, 增加了情境教学, 以小组为单位, 要求学生自定题目安排相应的情境, 然后自编自演, 学生和教师一起评议,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锻炼了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学会了社交礼仪, 为以后顺利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我院对学生开展了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教育, 以使学生成为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员工。用人单位对我院商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很满意, 有实习机会和工作岗位时都会主动联系, 使我院学生的就业渠道越来越宽。

(三) 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通过自主创业带动就业

自主创业是高职生解决就业问题的另一个有效途径。为了帮助准备自主创业的毕业生顺利实现创业理想, 我院在这方面也作了有效尝试。首先, 在学生自主创业前及时提醒其充分认识创业风险, 做好承担失败的准备;其次, 引导学生认真做好市场调查, 寻找市场需求, 选择合适项目;再次,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能力;最后, 鼓励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开展合适的经营活动, 为毕业后创业积累经验, 打下基础。

我院2006级商务班的学生在校学生会的支持下开办了学生超市, 积累了丰富的创业经验, 毕业时有4个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 与居委会合作, 成立了全市连锁经营的“学生之家”, 帮助双职工家庭照看和辅导子女, 受到双职工家庭的一致好评。2007级商务班的学生利用自己具有水晶供货渠道及丰富的水晶知识的优势, 以寝室为单位建立起“水晶小屋”, 利用课余饭后时间向同学宣传水晶知识, 借此推销水晶首饰。在推销水晶首饰的过程中, 学生学到了课本上所没有的营销知识, 为以后就业打下了基础。

(四) 引导学生继续深造, 渡过就业困难时期

我院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家庭经济状况, 一是建议部分学生继续深造, 鼓励学生参加自学考试。部分学生在三年的时间内已经考完10门左右课程, 有一个学生在二年内基本上完成了本科课程的学习。二是鼓励学生参加全日制专升本考试, 教师利用自身在知识和人脉方面的优势, 给学生提供了很多建议和信息, 使学生专升本考试成绩优良。三是建议学生成立学习小组, 互帮互学, 形成你追我赶、热爱学习的可喜局面, 部分学生正在为考研做准备。

2009年是高职生就业较为困难的一年, 如何应对现实成为国家、社会、学校、用人单位及毕业生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 高职院校只有想方设法,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才能使高职生就业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在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对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使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形势下, 高职院校可采取强化就业指导、找准求职定位, 加强技能培训、完善实习实训制度, 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引导学生继续深造等措施, 提升高职生的就业能力, 促进学生就业。

关键词:金融危机,高职生,就业指导,求职定位,技能培训

参考文献

[1]杨伟国.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N].中国教育报, 2008-11-28.

[2]杨小琼.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硕士生论文, 2007.

促进就业创业的措施 篇3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广东省省政府接着召开会议贯彻全国会议精神,副省长宋海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

宋海指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各地政府、各有关部门加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支持力度,各高校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大学生经过有效指导后更加主动地面对挑战,现阶段我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已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根据各高校上报的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我省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有就业意向的比例为24.75%,专科毕业生为54.40%,研究生毕业生为45.50%,已经基本达到往年同期水平。

宋海要求,各地各部门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中,要突出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细化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措施。二是加大对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引导力度。三是鼓励骨干企业、科研项目单位和高校发挥积极作用,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四是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体系和服务平台建设。五是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的政策措施。六是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深圳政府出台五大政策促进毕业生就业

3月17日,深圳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下发《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将通过岗位补贴、培训补贴、青年见习政策等十项惠民政策促进就业。

实行职业介绍补贴政策。失业人员通过中介机构推荐就业,用人单位与失业人员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且正常履行3个月以上的,按每人500元标准给予职业介绍补贴。毕业两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同样的职业介绍补贴。

实行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失业人员和毕业两年内未能就业的本市高校毕业生参加定点培训机构技能培训和岗位适应性培训的,每年享受一次技能培训补贴和岗位适应性培训补贴,一年内参加同一工种上一等级技能培训合格的,可再次享受技能培训补贴。本市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可参加3个月以上、12个月以内的预备制培训,培训期间取得相应职业资格的给予培训和技能鉴定补贴。

实行青年见习政策。对30周岁以下、持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失业人员和本市新成长劳动力,提供3个月以上、6个月以内免费见习培训,其间每月给予800元补贴,并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对接收见习学生的企业,按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大力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将高校毕业生纳入创业扶持重点对象,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的,可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收费减免、创业资助、场租补贴、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

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全市人事、劳动部门举办的公益性专场,全部免费向高校毕业生开放。“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可按规定享受就业援助政策。

我省将建立劳动者终身技能培训体系,力争到2015年实现全体在岗职工接受一次以上技能培训的目标。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刘友君认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珠三角地区要“加快完善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网”的战略目标,赋予了广东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创新方面可以先行先试的权利,珠三角将成为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创新实践的试验区。因此,珠三角地区将率先构建促进平等就业体系和全民技能提升体系。

刘友君表示,到2012年,要实现全省技工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100万人,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年培训规模达600万人次,技能劳动者占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5%,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重达到25%。并将建立适合不同劳动者终身技能培训需求体系,加快建设与产业升级转型相匹配、相协调的熟练的技术工人队伍,力争到2015年全体在岗职工接受一次以上技能培训。

广东省首批大中专和技工院校创业培训师出师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目前全国最关心的话题,而大学生就业难的瓶颈之一就是大学生毕业时相当缺乏就业和创业的指导。近期,广东省劳动保障厅突破了此瓶颈。

由省劳动保障厅举办的全省首期大中专和技工院校创业培训师培训班在韶关圆满结束。全省13所大中专和技工院校的27位教师参加了培训,顺利结业并获得中国培训就业技术指导中心颁发的SYB师资《职业培训证书》。通过此次培训,我省27名大中专和技工院校教师基本掌握了创业培训课程的知识和授课技巧,顺利通过了《创业计划书》的撰写、试讲和理论考试三个考核环节,成为我省大中专和技工院校创业培训教师。上半年,省职业训练局还将继续举办两期民办职业技术学院和职业培训学校的创业培训师资班,该批教师将为青年学生讲授创业培训课程,指导青年学生自主创业。这也是支撑广东省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和储备计划,推动人力资源培训配置的重要行动。

中山市六项措施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

针对当前就业形式严峻的状况,中山市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促进大中专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对城乡青年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扶持、补贴奖励等作出明确规定,市财政安排预算2500万元用于促进就业支出。有关部门制定了支持就业、创业的配套办法,如毕业生可免费享受青年见习计划培训服务等。

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由劳动保障、人事、共青团等部门组织的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制定青年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指导、督促各地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

三是推进青年创业工程。从2008年起,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安排青年创业启动资金150万元,并动员各方力量壮大青年创业基金,为有创业意愿、创业潜力和创业计划,但缺乏资金的35岁以下本市户籍青年提供贷款贴息,贷款额度为3万至10万元。组织青年企业家担任创业导师,对获得创业基金的青年进行一对一结对扶持。同时,鼓励各镇区建设创业孵化基地,综合运用收费、场租等优惠政策,对创业人员给予扶持。

四是继续深化校企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毕业后仍未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及失业青年提供6个月的见习岗位。市劳动保障局联合有关部门在全市建立首批40个“中山市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确保每个镇区有1家企业为青年见习的平台。

五是积极实施就业援助。定期在相关媒介发布最新人才需求信息和需求预测,举办公益性人才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

六是营造就业创业氛围。从3月起,在《中山日报》开设“促进毕业生就业’,专版,每周两期刊登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最新政策措施,报道大学生成功就业创业的典型。

促进就业创业的措施 篇4

一、加强政务服务支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一)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对疫情期间涉及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办理备案、规划、建设等审批手续,实行预约代办服务,由行政审批局牵头,落实专人跟踪服务,及时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二)放宽商品房预售许可申请条件。允许企业在投资达到20%时即可申请办理预售许可,县房管局按程序尽快完成审核,待项目投资达到25%时立即发放预售许可证,减少企业等待时间。

二、补贴疫情防控投入,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三)实行防疫物资财政补贴。对按要求复工复业的县房地产在建项目(不包括市重点项目)采购的疫情防控物资,纳入县财政支持范围,由县财政按照企业实际购买物资的50%给予补贴,最高补贴不超过3万元/户。

三、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减少企业融资成本

(四)适度延长企业信贷期限。引导在乐银行机构支持房地产企业适度延长信贷期限,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缓解企业资金流动性困难。采取有力措施帮助房地产企业渡过防疫困难期,保障个人住房贷款有序投放;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到期还款困难的企业可予以展期。

四、用足用活政策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五)延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缴费时限。在政策措施执行期间,房地产开发企业受疫情影响,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确有困难,可以书面承诺以预售资金作为担保,申请延期至办理施工许可证以后,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之前缴纳。

(六)实行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差异化缴存。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要求,在2020年6月30日前,新开工房地产开发项目,允许暂缓缴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开发企业和施工承包企业未发生过拖欠工程款、农民工工资,没有其他不良行为和黑名单记录,已经签订《建设项目工程款和工资款分账管理协议》,对工资专户资金拨付申请、审查程序、资金数额、支付方式等已明确约定,并委托银行对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资金监管、落实了实名制管理制度,可免缴农民工工资保证金。

(七)适度延长企业缴税期限。受疫情影响确有特殊困难而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业企业,由企业申请,依法办理延期缴纳税款,但延期最长不超过3个月。

(八)适度延长企业交房期限。因疫情影响造成房地产开发项目延期复工,不能按期竣工的,竣工交付时间可相应顺延,顺延时间不计违约责任。

(九)严格执行预售资金提取条件。将商品房预售资金按照5:5的比例划分为重点监管资金与一般监管资金。重点监管资金支取按照节点控制的原则,对单栋房屋建筑工程完成进度设定为主体½、主体封顶、节能验收备案、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备案5个节点。达到节点前申请比例最高不得超过:30%、30%、20%、10%、10%。

五、鼓励支持购房置业,合力应对疫情影响

(十)实施差异化置业补贴。对赴鄂抗击疫情人员及其父母、子女,参与疫情防控获县级及以上表扬的人员及其父母、子女,农民工,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和外地来乐就业创业人员购买商品住房和营业性用房给予置业补贴。各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擅自提高房屋销售价格或减少企业售房优惠政策,侵占或变相侵占置业补贴。

(十一)鼓励企业出台售房优惠政策。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确保我县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可结合自身实际,出台售房优惠政策或奖励,引导潜在购房户理性购房。

吉林将推措施促进毕业生就业 篇5

记者从17日召开的吉林省就业工作会议上获悉,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吉林省即将推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29条措施。

据悉,这29条措施都将结合吉林省实际做较为细致的`规定,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意见。其中包括将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任职计划”和实施“大学生充实社区服务”项目,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并按规定参加有关社会保险,所需资金由省财政和当地政府共同负担。

“一村一名大学生任职计划”从起先行试点,用3年时间每个行政村安排一名高校毕业生协助村委会工作。在村工作期间,每人每月补助不低于700元的生活费。

“大学生充实社区服务”项目具体为,今明两年每个社区选派一至两名高校毕业生从事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聘用期间,每人每月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补助生活费。

29条措施还包括,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试行见习雇员制度等措施。

促进就业创业的措施 篇6

在金融危机不断蔓延、企业吸纳接收能力普遍下降,毕业生总量持续攀升的多重压力下,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快速就业,金州区政府决定拿出万元资金,保证金州区生源的高校毕业生当年全部实现就业,并在近日召开的金州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提出八项措施。

一是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区财政按照每名大学生每年50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期限为2年;对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给予最高额度为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扶持。鼓励各类企业全年吸纳100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二是在上年基础上,再选派120名高校毕业生充实农村中小学、乡镇卫生院和农业科技站,并享受“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同等待遇。

三是区政府从财政列支500万元建立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用于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四是对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照人均不超过5万元、总额不超过50万元的标准给予小额担保贷款;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

五是在城区6个街道建设100个创业亭无偿提供给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首批建成30个),同时采取一对一就业指导、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帮扶措施,确保金州区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当年全部实现就业。

六是再建10家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使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总数达到20个,保证全年进入基地见习的毕业生人数达到500人次。见习期间,由见习单位和区财政按城镇最低工资标准提供700元/月的基本生活补贴。

七是20全区各机关、事业单位招聘人员要重点考虑高校毕业生,至少拿出90%的岗位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其中,事业单位招聘要拿出40%的岗位,机关公务员招考要拿出至少50%的职位用于安置服务期满的“一村一名大学生”。

促进就业创业的措施 篇7

关键词:就业,措施,熵权,TOPSIS

0 引言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其就业问题关系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随着大学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据统计,近六年来,全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人数从2002年的l45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1200万人,增幅8倍。从2005年开始,每年增幅分别为21%、22%、20%和13%。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的毕业生总量将达到2600万。未就业大学生人数不断增长,这不仅加重了社会的就业负担,而且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稳定持续发展。激烈的就业竞争导致了现代大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无疑对其身心健康发展、能力技术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拓展都有消极的影响。

从国内的角度看,目前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未就业人群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因而大部分学者关注的焦点是大学生如何提高就业率,如何通过合理有效的途径,整合多方资源,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这些研究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的影响因素。文献[1]编制了大学生就业焦虑诊断问卷,对多个区域的代表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对就业焦虑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特质焦虑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到就业焦虑的影响因素。(2)关注学生的择业心理和就业观念及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文献[2]探讨了职业期望内部维度与就业满意度的关系以及人口特征变量在职业期望对就业满意度影响过程的作用,并构建了全程化大学生职业期望指导模式。(3)大学生就业障碍及应对措施。文献[3,4]分析了与求职相关的因素,并给出分析结果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国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定性地研究关于毕业生就业风险的规避上,主要是法律保障、政策激励:文献[5]中指出,就业立法是西方国家解决就业风险最为常见的政府措施。就业立法基本上都是以实现充分就业、保障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以及保护失业为前提的。在当前毕业生数量庞大,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失业的情况下,欧美各国都实施了积极地就业激励政策,这对缓解毕业生就业严峻形势是非常必要且有效的。因此,从现有研究来看,存在如下不足之处:(1)当前,有关就业市场与机会、大学生个人素质等校外因素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对于高校内部的就业措施的研究却相对较少,而通过各高校的对比进而改善就业措施的研究更不常见。(2)目前对于高校的就业指导研究基本都局限在主观性的定性辅导上,很少进行科学的定量研究,也没有将研究结果作为就业指导的依据,容易导致就业指导工作的低效率和资源浪费。

基于以上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有必要单独地对高校的就业保障措施作进一步的分析,确定各项措施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程度,并通过高校之间的横向比较,进而为各高校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建议。

1 高校就业措施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的确定

1.1 评价步骤

高校是毕业生走向社会前的唯一培训机构,更应肩负这一任务,大学生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高校教育的“产品”,这种“产品”的“销售”状况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不论是从社会责任感的角度、还是从自利的角度,高校都应该重视大学生的培养和就业指导环节,为大学生提供职业倾向测试和技能技巧培训,并收集就业信息,积极筹办针对性较强的专场招聘会。同时,还要为已毕业但未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服务和帮助。

高校促进就业措施的评价包含以下三步:步骤一:根据实际调查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步骤二:运用熵权法进行指标体系赋权。步骤三:借助TOPSIS法对高校进行总排序。

1.2 评价指标的确定

经过对2009年毕业生的电话访问及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老师的咨询,确定了六项会影响毕业生就业的高校就业因素指标,分别是:就业指导讲座、就业心理辅导、模拟招聘会、学校声誉、社会实践和专业设置,均在问卷调查中有所体现。

就业指导讲座:大学生毕业找工作应该说都是第一次,没有任何的亲身经验,因此必要的用人单位信息、面试技巧、交际能力、做事与处世技巧及公关能力是很有价值的。高校通过聘请就业指导专家甚至公司的面试官现场为学生指导,对于学生来说帮助很大。

就业心理辅导: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有的学生可能屡屡应聘受挫,从而产生比较消极的就业态度;有的学生甚至不敢递投简历不敢出门应聘;此外,还有一些学生自身期望值过于高,不面对目前的就业现状,盲目地追求不可能达到的要求。这些心理障碍都是制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应在每届毕业生找工作期间加强这一方面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模拟招聘会:面试往往是毕业生面临的最大难题。对于第一次去单位面试的学生,由于紧张或者害怕等等因素,面试过程可能不尽如人意。高校通过组织模拟的招聘会,为学生提供一个练习的平台,不失为一项保障措施。

学校声誉: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有优势,而毕业于实力相对弱一点的学校的学生在竞争同样工作的时候,可能会因为学校声誉这一因素而被淘汰。

社会实践:大学生就业的不利之处之一就是缺乏工作经验和动手能力。高校不仅应当督促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将其列为学生评优评奖之列,更应该利用其资源,为学生提供各方面的实践实习机会。

专业课设置: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要力求符合社会分工的要求,课程设计要加强实践操作,缩短大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再培训过程,将理论知识与社会需要进行充分的相互渗透,避免用人单位排斥毫无经验的大学毕业生。

1.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确定权重的方法主要有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包括专家咨询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最大的缺陷是人为因素太多,结果容易和客观规律产生大的偏差。客观赋权法有熵权系数法、主成份法和因子分析法等。客观赋权法主要是通过评价指标样本自身的相关关系和变异程度确定权重系数,赋权的原始信息应当直接来源于客观环境,可根据各指标所提供信息量的大小来决定相应指标的权重系数。利用熵值法估算各指标的权重,其本质是利用该指标信息的价值系数来计算,其价值系数越高对评价的结果贡献越大,在高校就业措施评价方面,重要的是分析各高校的就业措施的与众不同之处,从变化和特点处分析差异,因此,可以采用熵值法进行指标权重的确定,赋权步骤[6]:

(1)在有m个评价指标,n个被评价方案的评估问题中,形成原始数据矩阵:

(2)经规范化处理后得到矩阵R:R=(rij)m×n

rij为第i个评价对象在第j个评价指标上的标准指。

对于正向指标(数值越大越好的指标),

对于逆向指标(数值越小约好的指标),,其中rij∈[0,1]

(3)定义fij为矩阵R第i个被评价对象第j项评价指标下的指标值权重,则:,令Hj是第j项指标的熵值,有

2 基于TOPSIS法的高校就业措施评价模型

T0PSIS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是一种简捷有效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它方法以靠近理想解和远离负理想解两个基准,作为评价各可行方案的判据,是系统工程中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的一种常用决策技术,能够全面、合理、准确地对某几个评价对象(或指标)进行优劣排序,可用于效益评价、决策、管理等多个领域。考虑到在高校就业措施评价中,一方面需要确定被评价对象的优劣顺序,另一方面,需要明确高校就业措施的差距和不足。而TOPSIS方法可以提供与理想方案和负理想方案的距离,比较适合此情景下的评价。TOPSIS法的计算步骤如下[7]:

假设评价问题有n个评价方案ai,(i=1,2,…,n),有m个评价指标fj(j=1,2,…,m),并假设各个指标为效益型,即指标属性值越大越好。若有其他类型指标,可以转化为效益型。设评价矩阵为X=(xij)m×n,指标权重向量为W=(w1,w2,…wn)。

步骤1:多指标综合评价中,由于各个评价指标的单位不同、量纲不同、数量级不同,因此会影响综合评价的结果,甚至造成综合评价的失误。为了统一标准,必须对所有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用向量归一化法对评价矩阵X=(xij)m×n作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矩阵:

步骤2:计算加权标准化矩阵。

步骤3:确定理想解和负理想解。

步骤4:计算各方案到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

到理想解的距离是:

到负理想解的距离是:

步骤5:计算各方案的相对贴近度。

步骤6:按相对贴近度的大小对各方案进行排序,相对贴近度大者为优。

3 实例分析

3.1 基础数据及评价分析

研究中,我们的调查选取了南京的5所大学作为评价对象。从高校类型来看,包括了综合类、理工类、文科类;从专业类别来看,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理学、自动化、计算机等20多个门类。通过设计、发放和回收问卷,收集了研究所需要的各类数据。基于熵权的TOPSIS法,对各高校的就业措施作了一个横向的评价分析。在问卷中,将该项问题设计为排序题,根据每份问卷的不同排序,对各指标的分值进行加总平均,可以得出如表1的初始评价表。

由于建立的均为正向指标,所以根据表1及标准化公式,可以计算出其标准化后的数据矩阵(即决策矩阵R):

利用熵权法计算公式,可计算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w1=0.12,w2=0.29,w3=0.18,w4=0.08,w5=0.11,w6=0.22。

学校在指导毕业生就业的问题上任重而道远,毕业生所在院校对毕业生所做的就业指导与服务越到位,就越有利于毕业生在毕业之前顺利落实就业。因此,分析各指标的权重及各学校的就业措施效果,将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各高校也可针对自己学校的处于劣势的指标进行加强,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用向量归一化法可得到标准化矩阵Y,

计算机加权标准化矩阵V=(vij)m×n=(wjyij)m×n,有:

分别确定理想解为:

因此,各院校到理想解和负理想解的距离分别为:

即,格院校的相对贴近度为:

从整体上来说,一本类院校的校内促进就业的措施实施的效果好于三本及专科类院校。各高校学生对自己所在院校的促进就业的措施及其相关因素对自身就业提供的帮助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A、B、C、D、E。出现上述结果,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在于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有较大区别;其二在于各院校在各指标上的得分差距较大。在调查的六个指标中,由熵权法赋权的结果是就业心理辅导指标、专业课设置指标以及模拟招聘会指标的权重最大,而就业指导讲座、学校声誉及社会实践的指标权重相对较小。出现以上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毕业生就业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将会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学校内的就业心理辅导一方面针对性比较强,另一方面与社会上的辅导机构相比,也是毕业生更容易获得的资源。其次,毕业生就业的首选是与自己所学专业相一致的单位,专业课设置地越合理,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顺利就业。再者,模拟招聘会的开展不仅使毕业生接触到更多的招聘单位,更能增加毕业生的面试经验。然而,关于就业的指导讲座已在校内外普及,所注重的也只是理论上的就业技巧,远不及模拟招聘会能带给毕业生亲身的实战经验;学校声誉也已不再是能帮助或制约就业的主要因素,因为招聘单位越来越注重的是应聘者的个人素质及能力;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也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重视,各个高校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因此实践实习的经验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比较各院校在各指标上的得分可以发现,总体水平最高的A大学在各个指标上显示出了绝对的优势。以就业心理辅导这一指标来说,通过我们实地的进一步随机访问,我们发现,其他几所高校也设有心理辅导中心,但并没有对毕业生提供很大的帮助。像C大学,心理协会和心理指导中心开展过很多活动,甚至每年都有心理健康月,但在就业这一方面却没有实际的起到很大的作用。此外,在社会实践这一项指标上,A和C也有比较突出的优势。暑期社会实践以及大四的社会实践是在校大学生最好的实习机会,能否把握住这个机会一方面在于学生自身,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校的组织及倡导。以C为例,每年的6月份,即临暑期开始前的一个月左右,学校会组织双向招聘会,社会上的各家企业与学校签订协议为学生提供暑期实习机会,通过递投简历及面试成功的学生就可以与企业签订协议,获得实习机会。各学院也会召开实践动员大会,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开展各项实践活动。

3.2 对策及建议

高校采取的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措施实施效果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情况。基于上述的分析,高校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促进就业机制:

3.2.1 优化就业心理辅导效果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就业心理辅导对就业的影响权重最大,而经过实地调查显示,很多院校仅仅设有心理辅导机制却并未针对毕业生就业的心理问题提供切实的帮助,各高校对于心理辅导未落实到实处。高校是解决毕业生心理压力及障碍的最佳场所,必须加强就业辅导的力度并优化其效果。

3.2.2 丰富社会实践内容,逐步与就业单位接轨

研究显示社会实践对就业的影响没有我们通常认为的那么重要,这似乎有悖常理。经过进一步的访谈发现,很多高校硬性规定学生每学年必须实习一次,并计入学分。因此,学生只是抱着完成学分任务的态度参加实习,有的甚至只是托关系盖章就算完成了实习。高校需要改变这种强制性的实习,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机制,提供相关专业的多个实习单位供学生选择,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切实从实习中获取有助于就业的经验。在这一方面,C大学采取实践表彰总结的形式值得借鉴。

3.2.3 培养具备优秀个人素质的学生

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以及用人单位需求的逐步改变,学校声誉不再是就业的金钥匙,单位越来越注重的是应聘者的个人素质是否符合其要求。这一变化给一批985、211院敲响了警钟,要保障学生的成功就业,必须加强监督和管理,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3.2.4 组织大学生创业项目对接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意向进行自主创业,但目前学校方面很少开展有利于学生创业的活动。因此,高校应该争取开设创业基础辅导课程,举办大学生成功创业典型报告会,经常开展大学生与企业的交流活动,设立创业设计大赛及创业项目基金,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4 结论

高校是人才高度聚集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就业措施的好坏关系到社会的安稳。论文提出了高校就业措施评价指标体系,用熵权法设定了指标权重,以南京高校为例,利用TOPSIS法分析比较了五所高校的就业保障措施的差距,并提出了若干措施。但论文尚未对这些措施的效度进行检验,下一步的研究将基于系统动力学对政策进行仿真及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晓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焦虑预测因素分析[D].苏州大学,2005,25-27.

[2]刘雪莲.大学毕业生职业期望对就业满意度的影响研究[D].四川大学,2007,54-63.

[3]朱姝、姚磊、李燃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2008:76-79.

[4]蒋海彬,张超.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01-103.

[5]Nunn,L E,Ehlen,C R.Developing Curricula With A Major Emphasis InEntrepreneurship An Accounting Perspective[J].The Journal of AppliedBusiness Research,2001,17(4).

[6]王卓甫、张怡.基于熵权加权法的工程评标模型[J].科技管理研究,2010,(03):47-48.

促进就业创业的措施 篇8

关键词 基层;就业;医学专科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6-0111-02

近年来,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医学专科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城市医院对医学生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学历要求高,一般三甲医院要求研究生学历[1]。滞留在城市的医学专科毕业生有的担任医药代表,有的在私立医院打工,甚至部分医学专科毕业生放弃本专业,从事在城市易于生存的销售工作。医疗保险覆盖全民化使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患者就诊率增多,需要大量的医学专科人才充实基层卫生服务[2]。

本文选取某医学专科学校278名学生做专项调查,分析医学专科生的就业观念和求职意向,旨在引导更多的医学专科生到基层卫生机构工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 2014年4—6月,笔者及团队选取某高等医学专科学校的278名医学生进行基层就业问题专项调查。被调查的278名学生均为当年应届毕业生,其中男生55名,女生223名;年龄22~25岁,平均年龄(23.1±0.64)岁;临床医学专业97名,护理学专业151人,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公共卫生等其他相关专业30名。所有学生均支持并自愿同意接受本次调查研究。

方法

1)提前自制《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医学生就业意向调查表》,包括以下内容。

①个人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籍贯、家庭成员及主要收入来源、所学专业等。

②毕业后就业意向:是选择毕业后立即就业,还是选择继续深造;择业时对就业地点、就业单位级别、起始薪资待遇期望值等。

③对目前医学专科生就业形势及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认识?大城市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哪个更适合你?是否愿意到基层卫生机构就业?到基层卫生机构就业能否实现个人理想?有多大发展空间?是否愿意长期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等等。

2)本次调查样本采用整群抽样法,提前对每一位被抽取学生进行详细解释,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请学生多多配合。问卷发出后,对学生有疑惑的地方加以解释,并保证不泄露学生个人信息。调查问卷收回后,由专人进行整理,并将数据输入电脑Excel表中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n)或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医学专科生对基层就业的看法 本次调查共发放278份问卷,所有问卷全部收回且均为有效问卷。在被调查的278名医生专科生中,123名学生认为基层就业薪酬待遇低;99名学生认为职称晋升等发展机会少;46名学生认为基层工作条件差;31名学生认为基层生活条件差;27名学生认为基层就业社会地位低,甚至影响家庭组建;88.05%的学生择业时会首先考虑到大城市或中小城市发展。

专业因素与基层就业 278名学生中,临床医学专业中,28.87%的学生表示绝对不去基层就业,71.13%的学生表示可以考虑;护理学专业中,94.04%的学生表示绝对不去,仅5.96%的学生可以考虑;其他相关专业,26.67%的学生拒绝,73.33%的学生可以考虑。护理学专业不愿到基层就业的比例明显高于临床醫学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P<0.05),见表1。

起始薪资待遇与基层就业 在起始薪资待遇方面,月薪在(1500~2000)元时,1人(0.04%)非常愿意去基层就业;(2000~3000)元时,84人(30.22%)非常愿意去基层就业;(3000~4000)元时,185人(66.55%)非常愿意去基层就业;4000以上时,253人(91.01%)非常愿意去基层就业。各起始薪资段学生愿意到基层就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影响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学生到基层就业意向有两个大的因素。

一是学生自身因素:年轻人都向往大城市的生活,更希望能留在大城市工作和生活;大城市医院级别层次高,晋升、深造几乎多,更能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大城市医院工作环境好,医疗技术设备精良,医生职业地位高。

二是政府因素:一方面,在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就业引导,没有从思想上教育学生扎根基层进行医疗卫生服务;另一方面,政府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投入不足[3-4],部分偏僻基层医院环境差,医务人员生活质量差,设备落后,甚至还停留在靠听诊器诊断的基础上。

本研究调查278名医生专科生就业意向,影响其到基层就业的主要原因分别是薪酬待遇低(123名)、职称晋升等发展机会少(99名)、工作条件差(46名)、生活条件差(31名)、基层就业社会地位低(27名)。

其中,临床医学专业71.13%的学生表示可以考虑。临床医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毕业后在临床实践工作中能学到很多课本上无法掌握的东西,对年轻医生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大有裨益。绝大部分有志向的年轻医生还通过边工作边学习,得到进一步提升的机会[5]。

护理学专业中94.04%的学生表示决定不去基层医院,可能是因为护理专业绝大部分都为女生,对职业的成就感低。另外,大城市医院对护理学的要求相对不高,护理学专业的就业相对容易。

本研究还显示,起始薪资待遇与学生愿意到基层就业比例呈正相关。月薪4000以上时,91.01%的学生表示愿意去基层。数据说明虽然学生仍热衷于大城市、大医院,但在待遇提高的同时,并不完全排斥基层医疗单位。

综上所述,学校应加强引导,积极培养学生基层就业意识,依照国务院《关于引导和鼓励医学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6],鼓励高等医学专科学生到基层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另外,政府应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加强对基层的资金投入,改善基层卫生服务医疗环境和工作生活环境,吸纳并留住更多青年人才到基层卫生机构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医学生就业难、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这两大社会问题[7]。

参考文献

[1]王建国,黄小蕾,张福华,等.新医改背景下高职院校临床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

33(5):743-745.

[2]何国珍,向阳,张远芝,等.基层就业导向下医学专科生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10(13):8-9.

[3]徐宛玲,王凤枝.医学专科生就业状况及对医学教育的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36-37.

[4]王帅,苏维.西部某医学院校医学生基层就业意向及原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222-3224.

[5]敬媛媛,阴新强,何蔺,等.川北医学院医学生毕业后基层就业意向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3):

286-295.

[6]季彬彬,江群,管素叶.新医改视角下医学生基层就业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

50-51.

促进就业创业的措施 篇9

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问题的思考

作者姓名: 王 茜

单 位: 济南市长清区劳动就业办公室

通讯地址: 济南市长清区峰山路84号

邮政编码: 250300

E—mail: wangqian2006jiayou@126.com

联系电话: ***

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问题的思考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业促进法》也明确了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法理地位。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安国之策,也是社会和谐之基;创业是经济活力之源、社会进步之翼,也是扩大就业的倍增器,抓好创业带动就业意义十分重大。本文第一部分先从认清形势出发,提高对创业带动就业重要性的认识,进而分析和阐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第二部分进行现状扫描,分析当前就业形势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存在的原因。第三部分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创业与就业理论为基础,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对策建议。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发展之基,抓好创业带动就业意义十分重大。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一、认清形势,提高对创业带动就业重要性的认识近几年,虽然金融危机影响逐渐减弱,但因我国劳动适龄人口的绝对量及占总人口的比重仍将持续增长,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压力仍然很大。考虑我国实际情况,“以创业带动就业“是一条既有效增加就业、又积极鼓励创新的良性发展道路。扩大创业培训,提升劳动者创业能力,让更多城乡劳动者实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可以稳定就业局势,为扩大就业和解决其他民生问题提供了动力源泉。

纵观近几年国家出台的有关就业的政策法律法规,像是2003年《中小企业促进法》、2005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07年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政策的提出;2008年《就业促进法》:国家倡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十七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及10月13日国务院最新又确定的9项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措施,从所得税减半、征收范围扩大、提高营业税起征点等方面进一步扶持鼓励创业。这一系列的信号表明,整个国家就业政策的大方向就是鼓励扶持创业带动就业。

创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在目前经济结构下,提倡创业带动就业,不仅可以给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永久动力,而且可以有效缓解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创业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个人财富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千千万万个就业机会和岗位。有资料显示:一个人成功创业一年以上,可以带动3-5人以上就业。中国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498万户,个体工商户38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站GDP60%,上缴税收占全国53%,出口占全国68%,创造75%以上城镇就业岗位。

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现状扫描及存在问题

一、农村失业问题严重,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有待解决。我国近些年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大量耕地的被占用,造成了农村大批劳动力资源的闲置,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安置成为就业的一大难题。

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成了新增的矛盾。由于大型院校不断的进行扩招,每年有大量毕业生急需就业。专业设置与社会的脱节、就业条件的要求过高等原因造成了大批学生的自愿性失业。

三、创业教育滞后,全民自主创业观念落后,创业动力不足,创业意识不强,创业热情不高。有些人虽有创业的欲望,但缺乏创业的勇气,不想、不愿去艰苦创业,存在“怕”的心态、“难”的情绪、“守”的观念。大多数劳动者没有接受过创业教育,自主创业意识低,创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大。相当一部分城乡劳动者对市场经济和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多,即便是作为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高校毕业生,也普遍缺乏相应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迫切需要加强创业教育。

四、缺乏创业的支持系统。大部分创业人员对于创办什么项目拿不准,找不到合适的创业目标。有好的创业意图,但对市场不了解,不敢投资,或得不到可靠的信息,盲目投资,结果失败了,这些人就迫切的需要政府的创业指导。

五、是部门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创业扶持政策落实还不到位。在某些情况下执行比制定显得更为关键。一旦缺乏强有力的贯彻实施机制,再好的政策和法规也将是一纸空文,形同虚设。近年来,上至国家下至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推进创业促进就业上,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政策含金量非常高,扶持力度非常大,发挥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执行不到位等原因,部分城乡劳动者对创业的政策还不够了解,扶持政策落实效果不太明显。

另外有些新的扶持政策刚刚颁布,在办理过程中因情况复杂,手续流程尚处于探索阶段,手续繁琐,政策门槛高,如小额贷款政策规定,担保人必须是事业单位或公务员。一个地区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有限,不是所有需要贷款的人都有这方面的人脉关系,所以最需要贷款的人反而因各种政策等方面的限制贷不上款,政策的“门槛”无疑会让相当一部分人望贷兴叹。而且必须是创业成功后作为流动资金困难时解决融资问题使用,很多人咨询的目的都是想作为创业启动资金,政策的制定跟人们的实际需求不配套。

三、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是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通过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和扶持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一、结合就业援助活动,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要继续开展多项就业援助活动,通过协调,为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返乡创业农民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以鼓励他们自主创业。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的人才资源,是最有潜力的创业群体。应积极组织有创业愿望的大学生参加培训,激发他们的创业潜质。符合规定条件的,可分别享受小额担保贷款、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并提供咨询指导。

二、完善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

(一)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创业意识,建设创业文化,使更多的劳动者乐于创业、敢于创业;发挥社会各方面支持和推动创业工作的积极作用,营造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加强舆论引导,弘扬创业精神,树立一批创业典型,特别是面对失败不屈不挠成功实现再创业的典型,营造崇尚创业、竞相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和谐创业环境和良好舆论氛围。对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

(二)强化政策扶持,促进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扶持劳动者创业。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细化操作办法。多渠道筹集安排资金,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展开。要针对经营成本上升以及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的情况,兼顾行业稳定发展和结构调整升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扶持、保护创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鼓励创业企业扩大就业规模。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劳务输出地区要积极探索完善相关扶持政策。

(三)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扩大就业和创业铺平道路。要认真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建设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任务。加快构建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创业认识,形成浓厚的全民创业氛围。

扩大宣传,增强全民创业意识,培养全民创业精神。做到广范围、大力度宣传,借助广播电视、网络平台等新闻媒体的力量,开设专栏、专版,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创业的优惠政策、成功典型,大力弘扬勇于创业、乐于创业、善于创业的精神,要转变思想观念,坚决破除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怕苦畏难的消极思想。通过政府和各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引导广大群众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多种形式就业,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并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扶持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四、要强化创业教育和培训。

[1]创业教育和培训最重要的是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要把能力提高作为评判创业教育培训的核心指标。

(一)扩大培训范围。把培训范围的重点由前期的失业人员扩大到以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军队退役人员等为重点的创业培训,逐步将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城乡劳动者全部纳入创业培训范围,提高全民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二)创新培训模式。充分发挥现有创业培训机构的平台作用,广泛开展创业培训“进社区、进校园、进乡镇、进工厂”活动,引导和鼓励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和各类民办教育机构,积极开办创业教育,开设创业指导课程。提升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潜在创业能力。积极开展创业实训活动,通过组织准备创业的人员参加模拟创业和见习活动,提升其创业能力。

(三)提高培训质量。从规范培训标准、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培训模式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创业培训的质量。定期组织开展教师培训进修、研讨交流活动,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和配备,提高教育水平。采用案例剖析、知识讲座、企业家现身说法等多种方式,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开发推广创业培训技术,不断提高创业成功率。

五、拓宽创业融资渠道,加强资金投入。

[3]

[2]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支持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探索抵押担保方式创新,对于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有利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项目,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提供融资支持。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贷款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并进一步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创新农村贷款担保模式,积极做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鼓励利用外资和国内社会资本投资创业企业,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立各种形式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和促进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全民就业创业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创新举措,推动就业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注释:(1)[1][4]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 中国广播网 2008.11.6(2)[2][3]龙门市就业办

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现状

新浪网

2010.12.29 参考文献:(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新华网

2007.10.24(2)冯进峰、李珊珊 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若干思考 现代经济 2009年(第八卷第二期)132(3)林强 创业理论及其构架分析 经济研究 2001(9)

上一篇:马仁奇石春游作文下一篇:作文论文以情动人路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