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十条政策解读

2024-09-07

健康扶贫十条政策解读(共10篇)

健康扶贫十条政策解读 篇1

健康扶贫政策解读

1、国家健康扶贫“三个一批”:国卫财务发〔2017〕19号 大病救治一批;慢病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

大病救治一批:扩大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覆盖面,确定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为专门的救治医院,对罹患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儿童白血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儿童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7种(9种)大病患者进行集中救治。

慢病管理一批:持续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免费健康体检,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规范化健康档案。

重病兜底保障一批:巩固落实“两保、三救助、三基金”医保扶持政策,减轻贫困患者医疗负担,兜牢贫困患者网底。

2、四川健康扶贫“五大行动”

(1)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扶持行动。(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①完善贫困患者精准识别,分类管理。第一类是能一次性治愈的,第二类是重病需要住院治疗的,第三类是一般慢性病需要长期居家门诊治疗的。

②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常住人口签约100%)③优先落实“十免四补助”医疗扶持。开通绿色通道,先诊疗后结算。

④“两保三救助三基金”医保扶持。确保这些群众的医疗费用中个人支付占比小于10%。

⑤精准实施分级诊疗。

⑥有效控制费用。(乡镇卫生院禁止使用自费药械和贵重耗材)(2)贫困人群公共卫生保障行动。(让贫困人口“少得病”)①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②加强传染病防控和卫生监测。③加强慢病规范管理。

④加强健康生活方式养成。(五进五讲、五洗五不做、三适量、三加热、三勤做)

(3)贫困地区医疗能力提升行动(让贫困人口“看得上病”)①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能力提升。

②县级综合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达到二级水平。达标卫生院、达标卫生室。

③促进优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贫困地区。(城乡对口支援、大病集中治疗、远程医疗、巡回医疗和义诊活动。)

④基层卫生履职尽责:技术大练兵、设备使用率提升、健康管理全覆盖。

(4)贫困地区卫生人才培植行动(“看得好病”)①推进人才增量提质(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②开展大培训(乡村医生培训)。③青年人才服务贫困地区。

④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村医乡聘)。⑤健全卫生人才激励机制。

(5)贫困地区生育秩序整治行动(防止因“超生致贫”)与政府协调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落实避孕节育措施。

健康扶贫医保报销政策

域内住院

域内医疗机构住院,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个人支付控制在10%以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阆中市内医疗机构住院的,在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政策报销后,剩余住院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由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按政策给予倾斜支付,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个人支出控制在10%以内。域外住院 市外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按照普通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政策报销。

11种慢性病病种:①糖尿病并发心脑肾合并症;②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存在轻度、中度运动障碍、智能障碍,生活可以自理);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失代偿(心功能Ⅰ到Ⅲ级);④高血压Ⅱ期以上合并心脑肾损害(通过药物保护靶器官而且服用降压药能够控制血压);⑤甲亢病伴心脏损害(心功能Ⅰ到Ⅲ级,碘[131I]化钠治疗除外);⑥银屑病(轻度);⑦帕金森氏综合症(生活可以自理者);⑧癫痫(部分性发作,常规脑电图检查有广泛异常,发作间歇期存在脑功能障碍);⑨过敏性哮喘(非急性发作期);⑩慢性肝炎活动期(轻度、中度肝功能损害);⑪重症肌无力(Ⅰ-Ⅱ型)。

21种门诊重大疾病病种:①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恶性肿瘤晚期药物镇痛治疗、恶性肿瘤病人的内分泌治疗、恶性肿瘤病人门诊药物灌注治疗、既不能手术又不能作放化疗的恶性肿瘤病人使用抗癌药物的姑息治疗);②肾脏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门诊血透或腹透、慢性肾功能衰竭未达到透析指征的药物依赖治疗、IgA肾病的药物维持治疗等肾脏疾病);③器官移植术后服用抗排斥药;④支架置入和心脏换瓣术后的抗凝治疗;⑤再生障碍性贫血;⑥帕金森氏综合症(重度运动障碍,生活不能自理者);⑦慢性肝炎活动期(重度肝功能损害);⑧各种伤病引起的全身瘫痪(存在重度运动障碍、智能障碍,生活不能自理);⑨精神分裂症;⑩抑郁症(重度,住院治疗后需门诊长期服药人员);⑪系统性红斑狼疮;⑫结核病抗结核治疗;⑬肝硬化失代偿(B超提示:脾大、门脉高压、腹水);⑭强直性脊柱炎(重度运动障碍);⑮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⑯重症肌无力(Ⅲ-Ⅴ型);⑰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关节畸形(Ⅲ级、Ⅳ级);⑱干燥综合症;⑲多发性硬化脱髓鞘疾病(存在重度运动障碍、智能障碍,生活基本不能自理);⑳甲亢病伴心脏损害(碘[131I]化钠治疗);㉑银屑病(中度、重度)。

民政医疗救助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市外住院医疗费用按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大病保险政策予以报销后,剩余部分按25%比例救助;门诊医疗费用按自付金额10%比例救助。救助金额每年累计不超过5000元。

卫生扶贫救助基金

救助范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上年10月至当年9月市内门诊和市外住院医疗费用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民政大病救助后个人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的按每户每年500-5000元实施救助。

十免、四补助

十免:免收一般诊疗费;免收院内会诊费;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提供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免费开展贫困人员白内障复明项目;免费提供妇幼健康服务;免费巡回医疗服务;免费提供基本医保个人缴费;免费实施贫困孕产妇住院分娩服务;免费药物治疗包虫病患者。

四补助:对手术治疗包虫病患者按2.5万元/人给予补助;对0-6岁贫困残疾儿童进行手术、康复训练和辅具适配按3万元/人给予补助;对晚期血吸虫病人按0.5万元/人给予补助;对重症大骨节病患者按700元/人给予对症治疗补助。

健康扶贫政策解读

1、健康扶贫是什么?

健康扶贫是通过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实施疾病分类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等手段,让贫困人口能够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防得住病,确保贫困群众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报销,大病有救助。

2、健康扶贫要为贫困户做什么?

由镇村医务人员与所有贫困户签订协议,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户家庭

成员重点帮扶。宣传健康扶贫政策,根据所患疾病类型提出相应的治疗建议和康复指导意见。总的来说就是指导贫困户没有病如何防病,得病了到哪里治疗,治疗后如何报销,得病后能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3、如何界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户? 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或长期慢性疾病,医疗费用支出报销后,个人自付费用超出家庭的负担能力,导致家庭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贫困线家庭标准的人口。

4、分级诊疗是什么?

参保群众得病后先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如果乡镇卫生院看不了就应当给患者开转诊单,转往县级医院,县级医院看不了开转诊单转往市级或省级医院。没有转诊单报销比例降低10%以上。但急诊、孕产妇、危重病患者、65岁以上老人、5岁以下婴幼儿、重大传染病、急性感染性疾病等不用转诊单。

5、三个一批:

大病救治一批;慢病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

6、五大行动:

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扶持行动;贫困人群公共卫生保障行动;贫困地区医疗能力提升行动;贫困地区卫生人才培植行动;贫困地区生育秩序整治行动。

7、两保、三救助、三基金: 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域内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民政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医药爱心扶贫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重大疾病慈善救助基金。

8、“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五进:进村庄、进学校、进家庭、进夜校、进电视广播。

五讲:讲卫生习惯、讲疾病预防、讲看病就医、讲减免政策、讲自我保健。

五洗:洗手、洗澡、洗漱牙、洗被褥、洗衣服(物)。

五不做:鲁莽驾驶、乱扔垃圾、不卫生丧葬、不洁大小便、饮高氟砖茶。

三适量:劳动适量合理、饮食适量多样、烟酒适量节制。三加热:食物煮熟、生水烧开、隔夜食品加热。三勤做:打扫卫生、通风祛湿、除“四害”。

健康扶贫政策明白纸 篇2

一、医疗救助实施依据

根据《廊坊市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救助实施细则(试行)》廊人社发〔2017〕249号、《廊坊市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廊卫发〔2017〕112号、《关于做好贫困人口慢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廊卫发〔2017〕144号、《廊坊市城乡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工作方案》廊卫发〔2017〕40号文件实施。

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1、对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慢病患者实施签约服务,力争在2017年底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签约服务全覆盖,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中的慢病患者“应签尽签”。

2、实施贫困慢病签约患者分类管理,开展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慢病管理、健康咨询、中医干预等服务。家庭医生团队按约定的服务包项目和频次提供服务,动态掌握签约对象健康情况,并根据病情及时转诊,引导其合理就医。

三、农村贫困人口7种大病专项救治

组织对“健康扶贫管理数据库”里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经民政部门核实核准的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和低保对象中,罹患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儿童白血病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7种大病患者进行集中救治。

2018年底,7种大病集中救治要覆盖到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和农村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以及农村低收入家庭中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父母。

四、城乡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

1、实施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贫困患者(以下简称“参保贫困患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患者、60周岁(含)以上老年人和低收入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父母,因医疗自付费用过高导致家庭无力承担的患者(因患者造成家庭基本生活困难且个人自付合规医疗费用超过家庭前12个月总收入50%以上的),各县(市、区)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群等贫困群体。

2、实施机构。参保贫困患者所在县域内的定点医疗机构(含公立及社会办医定点医疗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在显著位置张贴相关流程图。

3、实施时间。分批实施,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等3类人群于2017年实施“先诊疗,后付费”;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患者、60周岁(含)以上老年人和低收入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父母,因医疗自付费用过高导致家庭无力承担的患者(因患者造成家庭基本生活困难且个人自付合规医疗费用超过家庭前12个月总收入50%以上的),各县(市、区)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群等贫困群体,根据提高医疗保障救助水平工作推进情况,适时实施“先诊疗,后付费”。

4、主要内容。在县域内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符合医保规定住院条件,持社会保障卡(或按当地医保就医规定的身份证明)、有效身份证件和扶贫部门出具的贫困证明或民政部门出具的低保、特困等相关证明(证件)办理住院手续。医疗机构审核无误,患者无需交纳住院押金,直接住院治疗。患者出院时,只需向定点医疗机构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按规定报销数额后的自付医疗费用。

五、医疗保障救助政策

(一)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

农村建档立卡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负担,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

1、门诊特殊疾病起付线

农村建档立卡人员具有门诊特殊疾病待遇资格的,取消起付线。

2、门诊特殊疾病待遇

农村建档立卡人员具有以下门诊特殊疾病资格的,提高至以下待遇: 终末期肾病、恶性肿瘤放化疗、白血病、重症精神病报销比例提高至90%;高血压(Ⅲ期高危及以上)、风心病、肺心病、心肌梗塞、各种慢性心功能衰竭、脑血管后遗症(有严重功能障碍)、慢性中重度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肾炎、糖尿病(合并严重并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严重肢体功能障碍)、系统性红斑狼疮、癫痫、精神障碍、活动性结核、帕金森氏病等疾病报销比例提高至75%。

3、住院起付线

农村建档立卡人员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起付线降低50%。

4、住院报销比例

(1)、农村建档立卡人员按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关规定,在统筹区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合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高至90%。

(2)、农村建档立卡人员需前往统筹区外医疗机构就医的,经参保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批准,仍按原政策规定报销。

(3)、农村建档立卡人员未在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办理备案手续,转往统筹区外医保协议医疗机构住院的,合规医疗费用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报销比例为30%,自付部分不享受《实施方案》关于大病保险住院报销、住院医疗救助、重特大疾病住院医疗救助等报销救助政策。

(三)、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

1、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起付线

取消农村建档立卡人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起付线。

2、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

农村建档立卡人员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提高至50万元。

(四)、医疗救助政策

1、门诊大额慢性病医疗救助。农村建档立卡人员具有门诊特殊疾病资格的人员,在规定的门诊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合规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按政策报销后,合规医疗费个人年自付部分超过1000元以上部分,由医疗救助资金按70%的比例救助,救助累计限额不超过2万元。

2、住院医疗救助。农村建档立卡人员住院费用(含同次门诊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报销后的自付医疗费,由医疗救助资金按80%的比例救助,累计最高救助限额7万元。

健康扶贫十条政策解读 篇3

村民注意了,村民注意了!跟大家说一下咱们省的健康扶贫政策,这几个政策对咱们老百姓来说都是好事儿,以后咱们看病报销的更多了,花钱更少了!如果你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更要听仔细了,不怕你了解,就怕你不了解!

第一个好事儿:

如果你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后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用里面,自己负担的那部分,政府帮你出钱,不用你自己再掏钱了!听清楚了,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是已经完成审批流程,建立了贫困档案,并获得贫困卡的贫困家庭。

第二个好事儿:

如果你是参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后在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看病报销的更多了,花钱更少了!除了基本医疗保险,还有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看病负担减轻了!

另外,如果你是按照规定从咱们这转到咱们省的别的地方看病,那么出院的时候带着发票,等回来以后,到医保中心还能按照省里的政策再报。

要是没有按照规定去别的地方看病的,通过基本医保,只能报销30%,其他待遇就享受不了啊!

第三个好事儿:

如果你是参保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供养人员和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有这9种病可以集中(专项)救治。

这9种病是: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尿毒症、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心病、乳腺癌、宫颈癌。

听好了啊,再重复一遍: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尿毒症、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心病、乳腺癌、宫颈癌。

这9种病,原则上在县医院治。第四个好事儿:

有一部分人在县域内住院押金都可以不用交啦!这部分人是:符合医保住院条件的参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特困供养人员和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员。

但是去看病住院的时候,你要带上社保卡、身份证和扶贫手册或低保证、特困证等证件。

然后和他们签订“先诊疗、后付费”协议,然后就可以不用再交押金,直接住院看病!

第五个好事儿:

只要与村医和乡镇卫生院医师签约,就能享受看病就医、健康咨询和健康指导等服务。以后再有个头疼脑热的找他们就行了,他们可以教大家怎么预防,怎么吃药,怎么看病,怎么住院、转院,怎么预约医院专家!大家一定要积极签约呦!

最后重点强调一遍啊,看病和住院的时候,一定要主动出示扶贫部门出具的贫困证明和有效身份证件,亮明身份,这样你才能享受到上面的这些好事儿!

新国十条解读 篇4

新“国十条”

现代保险服务业转型新蓝图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国务院提出相关意见,要求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三农”保险,推进保险业改革开放,全面提升行业发展水平,完善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支持政策。

意见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保障全面、功能完善、安全稳健、诚信规范,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努力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保险成为政府、企业、居民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的基本手段,成为提高保障水平和保障质量的重要渠道,成为政府改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工具。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保险密度(保费收入/总人口)达到3500元/人。保险的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对比2006年版有“国十条”之称的《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意见》被业内称为新版“国十条”。这是时隔8年,国务院以‘顶层设计’的形式,明确保险行业在经济社会中地位,将极大推动我国保险业的发展。

项俊波主席解读新“国十条”

保险新“国十条”出台给予保险业前所未有的支持,但未来的路得靠保险公司自己走。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新“国十条”培训大会上指出,现在外部政策的舞台已经搭好,关键是保险公司能不能把这台戏唱好!新“国十条”提升了保险业的行业地位,首次提出现代保险服务业的概念,并将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从行业意愿上升为国家战略,还明确了保险业的战略目标等。“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系统完整性强,内容含金量高,落实要求力度大。”在谈到新“国十条”出台过程时,项俊波认为这实属不易,因为新政出台经过了多部委、保险机构、专家等各方面多达十几次的反复讨论和修订。

现代保险服务业转型新蓝图

新“国十条”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重点突出、力度空前。一是提升了保险业的行业定位。推动保险业加快发展,已经从行业意愿上升到国家意志,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一环。二是明确了保险业的战略目标。要使保险成为政府、企业、居民风险管理和财富管理的基本手段,成为提高保障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渠道,成为政府改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的有效政策工具。三是拓宽了保险业的服务领域。新“国十条”提出要促进保险服务业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保险机构参与健康服务业产业链整合。明确要以商业保险为平台,建立财政支持下的巨灾保险制度。提出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创新支农惠农方式。要把与公众利益关系密切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责任等领域作为责任保险发展重点。四是丰富了保险业的政策体系。根据行业发展需要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包括税收政策、财政政策、用地保障政策、监管协调政策等,并对鼓励政府购买保险服务提出明确要求。五是深化了保险业的改革开放。明确了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包括加快建立现代保险企业制度,全面深化寿险和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保险市场准入退出机制改革,加快完善保险市场体系。提出了对外开放的主要任务,包括鼓励中资保险公司“走出去”,为我国海外企业提供风险保障,通过国际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努力扩大保险服务出口。确定了行业基础建设的重点内容,包括要加快建立风险数据库,组建资产托管中心、资产交易平台、再保险交易所、防灾防损中心等基础平台,加快发展再保险市场,充分发挥保险中介市场的作用。

强调要按照新“国十条”的要求,将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现代保险服务业的立足点。一是找准结合点,明确保险业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攻方向,根据市场化改革的走势、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势和社会治理创新的形势,进一步开拓创新。二是紧扣着力点,围绕保险业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点领域,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产业支持、制度支持和技术支持。三是突出侧重点,构建以保险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保险创新机制,构建领域广泛、体系完善、诚信规范的保险服务机制,构建鼓励创新、营造环境、科学审慎的保险监管机制。只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金融稳

现代保险服务业转型新蓝图

定的原则的保险创新,保监会都予以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维护保险市场的安全和稳健。

要高度重视保险市场风险防范工作。一是切实增强防范保险业风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保险风险的来源更广泛、叠加更明显、交叉更复杂,给保险风险防范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有更强的政治意识和风险意识、更强的市场约束、更快的反应速度。二是高度关注当前保险市场的主要风险点。在经济金融形势十分复杂的情况下,持续跟踪偿付能力风险、公司治理风险、保险资金运用风险、高现金价值业务风险、满期给付和退保风险等,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点带面,统筹防范,守住底线。三是加强保险风险的综合防范。着眼于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大局和保险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完善保险业风险防范体系。着力构建企业、市场、监管三位一体的风险防范格局,形成制度、技术、人员三措并举的风险防范体系,完善事前、事中、事后三环紧扣的风险防范机制,确保利益相关者和保险消费者得到保护。

未来,保险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完善金融体系、改善民生保障、创新社会管理等多方面发挥作用,农业、养老、健康和巨灾等方面的保险产品将不断创新,保险资金将更大力度向民生倾斜。

新“国十条”无疑成为保险业收到的一份政策大礼,不过这份大礼能否改变目前保险业存在的问题,备受关注。谈到保险业目前存在的问题,项俊波用了很大篇幅谈经营风险,他强调目前保险业一定要防范发生系统性风险,面对市场上的金融风险,险资不能成为最后接盘者。

谈到目前保险市场上的主要风险因素,项俊波明显提高了话音。他认为,保险市场目前的偿付能力风险、公司治理风险、险资运用风险、高现金价值风险四方面仍堪忧。

其中,少数公司滥用房地产来增资,虚增偿付能力存在潜在风险。项俊波介绍,截至目前,有33家保险公司持有融资性房地产,其中15家采取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包括3家财险公司、12家寿险公司。这15家公司投资性房地产成本244.1亿元,但今年一季度末账目价值合计达到493.4亿元,增值额达到249.3亿元。

现代保险服务业转型新蓝图

一旦房地产市场下行,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必须亮红灯。日前,保监会已对采取公允价值计量房地产的项目进行整顿。

同时,项俊波还对目前中小保险公司的治理乱象明显不满。他一一细数这方面的风险,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内部人采取竞占挪用、违规关联交易、非法转移保险资产、或者将保险公司作为满足控制其他业务的投资工具;股东之间或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因控制权争夺或其他重大分析出现分歧,导致股东大会无法召开,董事会无法正常换届等严重损害公司声誉的现象。目前,保险资金还存在资金错配与流动风险等。

项俊波要求,各地发现上述风险要及时汇报,否则将追究保监局、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一把手”的责任。此外,项俊波还强调,对于大病保险、农业保险这些政策性强的保险,一定要杜绝账外支付、套取费用等。“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能出现这方面的风险。”

专家、保险业内人士解读新“国十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新国十条”最大的意义在于保险地位的上升和明确了保险的地位,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保险业是推手。但与此同时,业界亦希望相关配套具体措施的落地。”多位业界人士分析这次保险业的新国十条蓝图的敲定是在传递鲜明的信号,保险业已经不再是狭义概念上的保险,而将会以一种全新的定位与方式融入服务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建设的大格局中。

其中,责任保险、农业保险、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巨灾保险等险种将会成为新“国十条”单列条款。李克强说:“老百姓有安全感,社会才有安定感,国家才能稳定发展。”是的,政府必须要让老百姓有安全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政府和老百姓是相辅相成的,谁都离不开谁。

时隔8年,国务院再次以“顶层设计”的形式,推动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新国十条”的最大意义在于从国家层面解决保险的定位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制度,将其纳入“两个现代化”建设,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融合与互动。为了更好地发挥作用,明确了一系列行业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

现代保险服务业转型新蓝图

这次的国十条,在运用保险机制创新公共服务一项中,涉及到积极探索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开展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以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责任等为重点,开展强制责任保险试点;鼓励发展治安保险等新兴业务。

解读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 篇5

第五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解释】本条是关于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双方义务的规定。

劳动合同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结束后,劳动合同中约定的权利义务结束,但是原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仍应履行有关法定义务。在劳动合同法制定过程中,有的意见反映,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有的用人单位刁难劳动者,不开具有关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扣押劳动者档案,对社会保险问题含糊其辞等。有的意见提出,实践中有的劳动者不辞而别,有的则不办理工作交接手续,导致用人单位有关工作陷人混乱,影响正常的生产活动。有的意见认为,在很多劳动争议案件中,由于劳动合同文本的缺失,导致了劳动关系难以确认,劳动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很难证明,案件难以处理,建议做出相应规定。本条主要是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而规定的。

一、用人单位有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证明的义务

根据劳动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都必须履行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证明的义务,这包括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依法终止劳动合同、在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依法责令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等情形。用人单位出具证明的时间是在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同时。规定用人单位有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证明的义务,主要是考虑便于劳动者办理失业登记。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失业保险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失业后,应当持本单位为其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及时到指定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登记。根据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用人单位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证明是进行失业登记的必备条件,因此劳动合同法不仅将失业保险条例中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及时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的义务上升为法律义务,而且还规定了法律责任。在第八十九条中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二、用人单位有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的义务

在实践中,用人单位扣留劳动者档案,不明确告知劳动者社会保险缴纳情况比较普遍,因此劳动合同法做了专门规定。首先是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是用人单位的一项法定义务,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履行。其次为有关手续办理规定了时间限制,必须在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之日起十五日内办理完毕。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按每一名劳动者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法草案曾规定:用人单位在三十日内履行上述义务。在修改过程中,考虑到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劳动者还要等上三十天才能办好档案和社会保险手续,这对导地就业的劳动者而言,成本过高。同时也考虑到办理有关手续有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改为了十五日,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日”不是指工作日,但最后一天是节假日的,将有关规定顺延至下一工作日。

三、劳动者有按照双方约定,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办理工作交接的义务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时,不能一走了之,还必须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即按照双方约定,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办理工作交接的义务。之所以规定劳动者有办理工作交接的义务,主要是考虑到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为了保持用人单位相关工作的有序、顺利进行,不至于因为劳动者换人后有关工作前后衔接不上,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工作交接主要包括公司财产物品的返还、资料的交接等。

四、用人单位有在办理交接手续时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义务

在劳动者办理交接手续的同时,用人单位应当及时支付经济补偿。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二条规定,对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由用人单位一次性发给。对于用人单位不及时发给经济补偿的,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了法律责任: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经济补偿;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五、用人单位有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的义务

健康扶贫十条政策解读 篇6

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为“大气十条”),为落实这一 政策,环保部会同有关部门细化分解梳理了近期需要完成的22项 政策 措施,包括6项能源结构调整 政策、10项环境经济 政策、6项管理 政策。这22条 政策近期国务院将审议,审议通过后将全力以赴抓好落实。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介绍2013年环保工作进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翟青指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以后,环保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概括起来大体上有以下几项:

第一,明确责任。把责任分解落实,环保部做了三件事情:一是把“大气十条”的要求具体细化到实施细则中,对京津冀及周边六省(区、市)提出了细化的要求。二是会把“大气十条”的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三是和全国31个省(区、市)签订目标责任书。第二,细化配套 政策。环保部会同有关部门细化分解梳理了近期需要完成的22项 政策 措施,包括6条能源结构调整 政策,主要是气代煤和洁净煤的扩大使用等6个方面;10项环境经济 政策,主要是价格 政策、税收 政策、投资 政策 等10个方面的经济 政策 ;6个方面的管理 政策,主要是考核办法、节能环保标准等等,一共22项。这22条 政策近期国务院将审议,审议通过后将全力以赴抓好落实。

第三,区域协作。一是组建了环保部牵头的部际协调机制;二是协调配合组建了北京市牵头的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三是上海市牵头建立了长三角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

第四,进一步完善了监测预警体系。根据“大气十条”要求,环保部会同中国气象局就重点区域,特别是京津冀地区重污染天气的监测预警问题进行了详细安排部署,明确了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和基本要求。到目前为止,已经向京津冀协作机制以及京津冀各地市通报下发了20多份信息,较好地指导了这些地方就重污染天气的预警问题开展工作。另外,还下发了重污染天气的应急管理意见,要求地方做好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采取妥善的应对措施,尽可能减缓重污染天气的影响程度。

健康扶贫十条政策解读 篇7

—XX村小学“百人宣讲团”活动

9月13日,在XX村大操场准时举行上饶县教育系统“百人宣讲团”教育扶贫政策宣讲报告会,参加宣讲有XX小学XX校长以及XX全体教师、XX中学XXX以及中学的教师。

(插入图片)

活动开始,由宣讲员xxx宣读《上饶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资助政策》、为保证不落下一个孩子,国家建立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其中包括“学生资助政策、贫困特征的认定办法、申请评审办法、档案建立”等四大方面。

(插入图片)

宣读结束之后,全体宣讲员认真为每一位老百姓解读宣传内容,同时也仔细回答每一位父老乡亲的咨询,为每一位父老乡亲解除疑惑。做到扶贫政策落户,人人知晓。我校也充分利用宣传资源将教育扶贫政策撰写在宣传栏上。我校的目的就是要把教育扶贫各项工作做得更实、更细,让政策宣传落实到户。

(插入图片)

健康扶贫十条政策解读 篇8

为贯彻落实县健康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山东省健康扶贫实施方案》配套文件的通知要求,对我镇建档立卡的贫困患者实施分类救治、救助和管理,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上级领导部门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安排部署,针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一人一档,精确到户、精准到人,核准因病致贫的家庭和病种,突出重点人群、重点病种,防治并举,分类救治。

二、救治对象及范围

最新动态调整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成员,2016年主要以全省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数据基础上的人员。

三、工作步骤及要求

(一)精准筛查核实

在调查基础上,再进行精准核实筛查。筛查以村为单元,首先调查建卡贫困户花名册以及建卡贫困户患病情况花名册,其次是卫生院扶贫医疗组按花名册对因病致贫贫困户所患疾病进行筛查核实,然后按国家调查病种分类确定疾病名称(按疾病诊断规范要求书写病名,如高血压病三级 很高危)。再以自然为时间段,对再次精准筛查确认为患大病且无力承担医药费用者纳入住院、手术治疗救助范围;对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大疾病患者(如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肿瘤、终末期肾病、严重多器官衰竭、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白血病、地中海贫血、白血病、脑瘫及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重症外伤及其后遗症无第三方责任者等)需在家庭进行康复治疗的纳入居家康复治疗范围;对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精神病(轻型)、肺心病、冠心病、慢阻肺、肺结核、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和其他疾病的缓解期纳入管理性治疗或健康管理范围。

(二)精准建档立卡

由卫生院规范完善农村建卡贫困患者档案资料,一是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患者精准筛查救治工作台帐》,按村、按户、按人建立一对一档案,并完善个人档案。

(三)精准分类救治

1.对短期内或一次性能治愈的,以村为单位,在卫生院进行集中治疗。需县级医疗机构支援的,由卫生院向县级医疗机构申请,县级医疗机构根据情况组建相关专业专家组及时支援;需转诊的,到卫生院办理转诊手续,按分级诊疗原则转诊。2.对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一旦手术时机成熟,由卫生院及时转县级具有手术能力的公立医院给予救治。

3.对国家确定的9种大病患者进行集中救治。凡涉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房间隔缺损、儿童先天性心脏室间隔缺损、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这9种大病的乡镇务必及时将患者患病基本情况、治疗情况、治疗意愿等书面报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科,医政医管科组织县内专家按诊疗路径确定诊疗方案,明确治疗医疗机构,及时实施救治。

4.对通过筛查需居家康复治疗的,由卫生院确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采用“1+2”方式进行康复治疗,即确定1个基层卫生院或村卫生室负责治疗,明确1名干部和1名医生进行帮扶指导,卫生院或村卫生室治疗时必须如实记录、登记。

5.对慢性疾病、其他疾病加重或突发重大疾病的,由院扶贫办或由镇、村、组干部、帮扶人指导到医疗机构及时住院治疗。

6.对需住院或手术治疗的贫困大病患者,由所在村干部和帮扶联系人负责指导到医疗机构就医。

(四)精准管理随访

对慢性疾病和其他疾病的缓解期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健康管理和管理性治疗,定期免费为其开展健康体检,因人而异实施健康教育、慢病监测、定期随访、用药指导等一系列干预措施。如实填写《贫困患者随访表》并存入健康档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专门的班子和专人负责健康扶贫分类救治工作,制定工作方案。

(二)建立救治救助机制。贫困人口医疗救治遵循“分级诊疗、分类救治”的原则。设立贫困患者就医综合窗口,实行“先诊疗后结算”、“两免两减半”机制,减轻贫困人口看病就医费用负担。

(三)抓好宣传工作。及时宣传我镇健康扶贫工作的成效,强化健康宣传和健康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四)规范资料管理。卫生院及村卫生室要做好建卡贫困患者档案管理,妥善保存建卡贫困患者的病案资料(病历、医嘱、各项检查结果、病程记录、处方等)以备查验。

精准扶贫政策 篇9

(一)1+17 “1” 《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一个目标,就是要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17:

1、《饮水安全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2、《贫困村动力电覆盖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3、《交通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4、《农村危房改造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5、《异地搬迁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6、《生态环境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7、《产业培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8、《电商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9、《教育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10、《卫生扶贫计划的实施方案》

11、《贫困乡村文化场所建设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12、《社会救助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13、《小额信贷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14、《劳动力培训支持计划的实施方案》

15、《干部人才支持培训计划的实施方案》

16、《全省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力量整合和加强管理的实施办法》

17、《全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的考核》

(二)531 在贫困村这个层面

5:指实施道路畅通、安全饮水、农电提升、农田改造和危房危窑改造、五大工程

3:指每个贫困村至少发展2个产业专业合作社和1个资金互助协会,1:指每个贫困村实施一个主导产业。在贫困户这个层面

5:就是每个贫困户每年种植5亩以上全膜玉米,3:就是山川塬分类推进,在山区户均栽植3亩山地苹果或养殖30只基础母羊、种植30亩饲草;在塬区户均发展3亩标准化果园;在川区户均扶持发展3栋蔬菜大棚,1:就是每个贫困户年均劳务收入1万元以上。

(三)1236 紧紧围绕“一个核心”和“两不愁、三保障”,全力实现“六大突破”。1.紧扣持续增加收入这一核心。确保扶贫对象年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水平2个百分点。到2016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到2020年达到12000元以上,进一步缩小与全国的收入差距。

2.做到不愁吃、不愁穿;无论丰年灾年,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都有可靠保障,吃穿条件有明显改善,基本实现家里有余量,手头有余钱。

3.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三个保障。到2016年,所有片区县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到91%以上;完成“空白村”卫生室建设,建制村标准化卫生室覆盖率达到80%;80%的贫困户危房得到改造到。到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到95%,建制村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所有农户住无危房。

4.实现六突破

(1)在基础设施建设。到2018年所有贫困村通沥青(水泥)路、通班车。到2016年,贫困地区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0%以上;解决现有1.84万户8.3万人的无电问题,实现动力电到所有贫困村。到2020年,贫困地区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适宜地区沼气、太阳能灯清洁能源得到普及。

(2)富民产业培育。到2016年,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劳动者有增收技能,农民从非农产业中获得的收入超过50%。到2020年,初步建成种养加、产供销协调推进的多元富民产业体系。

(3)易地扶贫搬迁。到2017年,力争对有搬迁条件和意愿的23.7万户112万人完成搬迁,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4)金融资金支撑。到2016年,实现金融机构对空白乡镇的全覆盖。到2020年,新增存款可贷资金85%以上用于支持当地发展,形成覆盖所有贫困村的多元金融服务体系。

(5)公共服务保障。到2016年,50%的建制村有标准文化活动室;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新农保和临时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确保所有困难群众生活标准进一步完善,确保所有困难群众生活标准高于国家扶贫标准;新农村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到2020年,基本实现每个片区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建制村有综合性村民活动中心,农村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20项教育扶贫政策 篇10

——20项惠民政策织密教育扶贫网

2015年10月16日

“十八大以来,教育部采取超常规政策举措,精准聚焦贫困地区的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每一个孩子,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先后组织实施了20项教育惠民政策措施,实现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普及、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学生资助体系、教师队伍建设、民族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升等领域的教育扶贫全方位覆盖。”在教育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谢焕忠传递出来的信号,让在场媒体在我国第二个扶贫日、世界第23个消除贫困日到来前夕,纷纷将目光聚焦到“教育扶贫”的主题上。

2012年,十八大闭幕不久,总书记到河北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专门讲了这么一段话:“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

2015年教师节前夕,总书记在给“国培计划(2014)”北师大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中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在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的同时,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词,着眼于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地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全力推进教育扶贫全覆盖。

面向未来

今年夏天,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引发全国上下的集体聚焦。因为这是一项惠及广大乡村教师、亿万乡村孩子的民心工程,通过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等关键举措,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着眼未来,面向未来,是教育扶贫全覆盖各项政策举措的一个鲜明基调。

从2011年开始连续实施两期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央财政已投入700多亿元,支持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截至2014年底,中西部地区幼儿园数量比2009年增长77%,是东部地区增速的四倍;中西部地区在园幼儿数量比2009年增长65%,是东部地区增速的两倍。

在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政策规划中,中央财政安排补助资金640亿元,带动地方财政投入800多亿元,惠及3000多万名农村贫困学生。

一项对贫困地区6至15岁男、女生营养健康状况的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各年龄段平均身高、体重、平均成绩都有不同程度提高。这一结果对我国2011年开始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无疑是个积极的回应。截至2015年6月,中央和地方已累计安排资金1443亿元,全国超过1/3的县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210万名农村学生。

今年初,在总书记的亲自关怀下,教育部会同9个部门共同编制了《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规划》将680个连片特困县从出生开始到义务教育阶段结束的 农村儿童作为实施范围,重点围绕健康、教育两个核心领域,加快实现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对儿童关爱的全覆盖,确保贫困地区的孩子生得好、长得好、学得好,以超前规划、着眼未来的姿态,编就一张保障贫困地区儿童成长的安全网。

民生底色

本世纪初开始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曾伴随着广袤乡间随处可见的“标语”深植于一代农村学子的心间。

随后,“农村”二字的消失,赋予了这项政策更多的民生内涵,也让政策的阳光洒向更多生活在城市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已免除学杂费的基础上,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农村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农村学生免费配发汉语字典。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

在高等教育阶段,目前已经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体系。

在国家学生资助体系逐步完善的进程中,普通高中、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三大领域一度“缺席”。然而,从2010年到2012年,连续3年,一年一进阶,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三大领域全部纳入国家学生资助体系——

2010年,开始实施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资助面约为20%,2014年495万名学生享受资助;

2011年,开始实施学前教育资助政策,地方政府对普惠性幼 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中央财政予以奖补。2014年,各级政府资助幼儿382万人,资助资金51亿元;

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补助生活费政策,这一政策已对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学生实现了100%全覆盖。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覆盖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比较完整的学生资助体系,从政策上保证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刘玉光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援助帮扶

据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副司长何光彩介绍,经过十几次提高“三包”标准,西藏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三包”政策(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覆盖了从学前至高中阶段所有农牧民子女和城镇困难家庭子女,年受益学生达52.5万人,资助金额达15亿元。在毗邻西藏的南疆,喀什、和田、阿克苏、克尔克孜四地州则实现了14年免费教育,覆盖了学前两年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年受益人数190万人,资助金额超过50亿元。

重点帮扶、定点援助,成为近年来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一道风景。

四次全国教育援藏工作会议的直接“成果”,是投入资金5.95亿元,17个省市实施的148个教育援藏项目,涵盖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师交流培训、贫困生资助等。而到2014年19个援疆省市实施的386项教育项目,则以双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培训各级各类教师14万人次,派出支教教师3000余人。

此外,无论是2010年教育部正式启动的对新疆、西藏高校开展的团队式对口支援,还是已成功办班多年的内地民族班政策,都给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新疆与内地省市中小学“千校手拉手”活动全面启动,不仅新疆1584所中小学与援疆省市中小学建立“手拉手”关系,疆内1200余所学校之间也建立了“手拉手”关系。

探索教育扶贫、人才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等精准扶贫模式,也是教育扶贫政策的实践选择。

直属高校定点扶贫政策推进过程中,44所科研实力最强、以理工科院校为主的直属高校已累计投入资金和物资折合5.3亿余元,承担4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定点扶贫任务。(记者 柴葳 万玉凤 10月15日发自北京)

【相关阅读】

20项教育扶贫政策

第一项政策是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从2011年以来,已经连续实施两期,中央财政已投入700多亿元,支持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截至2014年底,中西部地区幼儿园数量比2009年增长77%,是东部地区增速的四倍;中西部地区在园幼儿数量比2009年增长65%,是东部地区增速的两倍。贫困地区适龄幼儿接受学前教育权利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第二项政策是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2013年开始实施,力争用5年时间使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基本达标。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安排补助 资金640亿元,带动地方财政投入800多亿元,惠及3000多万农村贫困学生。

第三项政策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自2011年,国家按照每生每天3元(2014年11月提高到4元)标准为片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截至2015年6月,中央和地方已累计安排资金1443亿元,全国超过1/3的县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210万农村学生。监测表明,贫困地区6-15岁男、女生各年龄段平均身高、体重、平均成绩都有不同程度提高。

第四项政策是学前教育资助政策。从2011年起,地方政府对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中央财政予以奖补。2014年,各级政府资助幼儿382万人,资助资金51亿元。

第五项政策是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寄宿生生活补助)。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已免除学杂费。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农村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农村学生免费配发汉语字典。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中西部地区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天4元、初中生5元。

第六项政策是普通高中学生资助政策。从2010年起国家实施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资助面约为20%,2014年495万学生享受资助。

第七项政策是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补助生活费政策。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并给予全日制正式学籍 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生每年2000元的国家助学金资助。这一政策已对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学生实现了100%全覆盖。

第八项政策是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目前,高等教育阶段已经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体系。

第九项政策是西藏15年免费教育和新疆南疆四地州14年免费教育。西藏实现了15年免费教育,“三包”政策(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覆盖了从学前至高中阶段所有农牧民子女和城镇困难家庭子女,年受益学生达52.5万人,资助金额达15亿元。新疆南疆四地州实现了14年免费教育,覆盖了学前两年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年受益人数190万人,资助金额超过50亿元。

第十项政策是教育援藏、援疆政策。教育部召开了四次全国教育援藏工作会议,组织17个省市实施了教育援藏项目148个,投入资金5.95亿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师交流培训、贫困生资助等。教育援疆工作以双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到2014年19个援疆省市实施教育项目386项,投入资金85亿元,培训各级各类教师14万人次,派出支教教师3000余人。

第十一项政策是新疆与内地省市中小学“千校手拉手”活动。在新疆和援疆省市各民族学生中广泛开展“心连心手拉手”活动,新疆1584所中小学校与援疆省市中小学建立了“手拉手”关系,结对学生146.8万人;疆内1200余所学校之间也建立了“手拉手”关系。

第十二项政策是四川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从2009年,四川组织藏区初中毕业生和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到内地优质中 职学校免费接受3年中等职业教育,每年1万人左右,每生每年7000多元。已惠及藏区学生近5万人,其中87%以上来自农牧民家庭,学生初次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

第十三项政策是内地民族班政策。内地西藏班已办班30年,累计招收初中生4.64万人、高中生3.45万人、中职生0.84万人,为西藏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各级各类人才。内地新疆班已办班15年,累计招生高中生7.1万人、中职生1.02万人,为新疆培养输送高校毕业生1.3万人。

第十四项政策是少数民族预科班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少数民族预科班自1980年举办,到2014年,累计培养少数民族学生40万余人,被誉为“造就少数民族专门人才的金色桥梁”。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2006年实施,截至2014年,累计为培养高层次骨干人才近2.7万人,缓解了西部民族地区人才严重匮乏的状况。

第十五项政策是职业教育团队式对口支援。2012年,东部地区10个职业教育集团与滇西10市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对口帮扶滇西职业学校发展,并协助对口合作市州制订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打造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等。2014年,建立17个东中部职教集团与西藏和四省藏区17个地州的职业教育对口帮扶机制。

第十六项政策是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自2012年起,在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本科一批为主的招生计划,面向贫困地区实行定向招生。到2015年,招生规模从1万名扩大到5万名,实施区域从680个连片特困县扩大至包括国贫县在内的832个贫困县,招生高校覆盖所有“211工程”学校和中央部属高校。专项计划共录取学生18.3万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近两年连续增长10%以上。

第十七项政策是对新疆、西藏高校开展团队式对口支援。2010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高校团队式对口支援工作,共成立了42所高校参加的6支对口支援团队,支援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和西藏藏医学院。

第十八项政策是直属高校定点扶贫。由44所科研实力最强、以理工科院校为主的直属高校承担4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定点扶贫任务,统一纳入新十年定点扶贫工作体系中。经过近3年的努力,探索出教育扶贫、人才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等高校精准扶贫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各校已累计投入资金和物资折合5.3亿余元。

第十九项政策是《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这个规划是在总书记的亲自关怀下,9个部门共同编制的。《规划》将680个连片特困县从出生开始到义务教育阶段结束的农村儿童作为实施范围,重点围绕健康、教育两个核心领域,加快实现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对儿童关爱的全覆盖,确保贫困地区的孩子生得好、长得好、学得好,编就一张保障贫困地区儿童成长的安全网。

上一篇:公司组织摄影大赛通知下一篇:天有不测风云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