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部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4-07-08

农村部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共11篇)

农村部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1

2008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县政协抽调部分政协委员,由提案法制委员会牵头,组成三个调研小组,在主席、副主席的指导下,深入乡(镇)、村、组、农户及县直相关部门,通过走访调查、座谈讨论、查阅相关资料、现场交流等方式,对全县农村部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一、基本估价

自国家扶贫

政策在我县实施以来,我县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目标,以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为载体,按照“政府统筹、资金捆绑、综合开发、整体推进”的原则,扶贫政策在全县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扶贫政策的落实促进了经济指标的增长。随着国家一系列扶贫项目的实施,特别是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的全面推进,截止2007年底,全县gdp达到3.676亿元,比2003年的1.879亿元增长95.64%;实现财政总收入2687万元,比2003年的1411万元增长90.4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83元,比2003年的1468元增长48.71%;粮食总产量达2345.4万公斤,比2003年的2233.5万公斤增长5.01%。贫困人口的住房、衣着、食物结构等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二)扶贫政策的落实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建设。2003年以来,全县累计新修便民桥涵118座,全县公路总里程达576公里并率先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能公路;累计新建人畜饮水工程102处,解决了66个行政村中的2.85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新修灌溉管渠道40公里,新修和改造基本农田2150亩;实施“三建三改三化”1100户,累计建沼气池1880 多口;仅2007年实行贫困户迁移扶贫安置就达381户1596人,民众的基本生存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

(三)扶贫政策的落实促进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截止2007年底,全县863名五保户全部按国家政策标准享受供养补助金,其中两所区域性敬老院集中供养五保户220人,农户分散供养643人;全县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3092户6616人,月发放农村低保补助金29.5万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建立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对特困户、五保户实行医疗救助。救助体系的建立和落实,使特困、五保人群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助,确保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

(四)扶贫政策的落实促进了支柱产业的形成。全县已建成生猪产业示范点479个,生猪饲养量达18万头,农民人均饲养量达3.7头,生猪养殖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占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比重分别达27%、25%。生猪产业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650元,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为30%;同时,引导农民发展魔芋、绞股兰、中药材等特色经济,种植面积达5.1万亩,80%农户从产业中受益。

(五)扶贫政策的落实促进了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全县农村中小学校舍全部得到改造与改建,学校文化、体育、实验等教学设施逐步完善,全县改造和维修危房面积19098平方米,投入改造资金1160万元,新建校舍面积17000平方米;2007年,全县全年共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费9992人次44万元,免除义务教育杂费14810人次158万元,补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费3520人次63万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启动,2007年,全县参合人数达45143人,参合率达91.43%;计划免疫率达95%,产妇住院分娩率达86.82%。

二、存在的问题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我们虽然感到全县扶贫工作虽然卓有成效,但也发现了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一是安居工程存在部分乡镇摸排不细的问题。在摸底过程中,部分乡镇主要摸排了五保户、低保户及滑坡地段的危房,疏忽了摸排一般贫困户中的危房,致使部分贫困户无法享受到安居工程优惠政策。

二是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落实不全面,学校操作不规范,透明度不高,有部分中小学生应享受而未能享受。

三是“雨露计划”的落实普遍存在招生难、就业难的“两难”问题。

四是扶贫重点村建设存在规划缺乏前瞻性或规划执行不严的问题,建设内容单一,建设标准不高,村容村貌变化不大,整体效果不太明显。

五是农村低保政策落实存在部分乡镇按户平均分配的“户保一人”和不讲政策讲人情的“人情入保”问题。

六是信贷扶贫资金落实过程中,金融部门受以前扶持产业回收资金困难的影响而抬高贷款门槛,致使扶贫项目难以得到信贷扶贫资金的及时有效支持,使得产业发展步履艰难。

七是扶贫产业支撑、增收路子不多,少数搬迁群众失去土地而又无致富项目,由高山“富裕户”变为低山“

贫困户”,出现“因搬返贫”现象。

八是就业培训未真正落实、受教育水平依然偏低,大多数在家务农人员,对现代农业新技术接受能力有限,对拓宽增收门路、创办实业信心不足,滞留于传统农业,收入难以提高;外出谋生者大都身无技艺,只能从事简单体力劳动,停留于非农“打工仔”行列。

三、对扶贫工作的建议

综合本次

调研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县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基础差、财力底子薄、经济和社会发展动能不足以及全县贫困人口还有1.8万人(其中低收入人口9600人,绝对贫困人口8400人)的实际,我们建议在今后一段时间的扶贫扶贫政策落实过程中,继续坚持“政府统筹、资金捆绑、综合开发、整体推进”的原则,以“兴致富项目、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为目标,以整合扶贫资源、用好用活扶贫资金为抓手,着力实施“1234”工程。

(一)突出一个中心。以实施扶贫战略为中心,将扶贫重点村、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科学制定和实施扶贫规划,实行项目规划到村、扶持对象到户,资金安排到村、项目覆盖到户,帮扶措施到村、领导联系到户,通过努力,实现“推进一个村、脱贫一个村、巩固一个村、提高一个村、致富一个村”的目标。认真搞好易地扶贫、生态移民和安居工程,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自筹自建、适当扶持”的原则,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确定亟待易地搬迁的对象,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迁居方案,积极稳妥地推进,确保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让贫困户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生存状况。

(二)突出两个重点。一是狠抓增加农民收入的产业化扶贫。按照“产业扶贫、整体推进、成片开发、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通过“政府扶持、龙头带动、大户支撑、农户参与”的框架和“科技扶贫、资金支持、业主实施、合同约束”等措施,大力扶持发展产业基地环节和加工销售环节的两个市场主体。集中相当份额的财政扶贫资金,重点扶持生猪、中药材等产业上规模、上档次,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农户增收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二是狠抓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的扶智式扶贫。着手实施智力、科技扶贫,真正做到“扶贫又扶智”,通过大力扶持发展职业教育、开展科技扶贫和劳动力技能培训,继续走“培训技能—外出就业—增收脱困”和“培训技术—就地创业—增收脱贫”两条路子,教给农民新形势下的谋生本领和发展经济的实用技术,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加强农村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围绕结构调整和优势特色产业开发,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办好科技示范基地,发挥基地的聚合、辐射、示范作用;同时,加强科技服务,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技术优势,对农业生产进行全程跟踪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三)完善三大机制。一是完善扶贫投入机制。发挥扶贫资金“引子”作用,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城市工商资本进入扶贫开发领域。充分发挥乡镇实施扶贫政策、用好扶贫政策的积极作用,给乡镇一定的灵活权、实施权;用好用活“一事一议”制度,全面落实农民义务工投入,充分发挥贫困群众在扶贫开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二是完善项目组织机制。按照“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行政手段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县级支持与镇乡投入相结合、农民自主与各方帮扶相结合”的原则,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农村市场经济发展需求,集中较大份额的扶贫资金,采取“龙头连大户、大户带贫困户”的模式,扶持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扶持龙头企业、扶持大户发展、帮带贫困户。三是完善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在项目计划上,严格审查把关,瞄准对象,突出重点。在资金安排上,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大力推行公告、公示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在项目实施上,认真推行项目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按进度县级报帐制,确保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扶贫效益。

(四)落实四项责任。一是认真落实领导责任。继续实行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制,实行“县级领导联乡、部门联村、乡镇分块作战”的工作氛围。二是认真落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坚持“四不变”原则,即帮扶对象不变、帮扶政策不变、帮扶部门不变、扶贫资金不变,做到各级领导、各级部门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职责分明,责任落实。三是认真落实帮扶目标管理责任。按照“定点到乡、帮扶到村、惠及到户”的要求,将帮扶工作的重点转向贫困乡、贫困村。统一组建的帮扶集团,一定几年不变,做到帮扶项目、帮扶资金、帮扶人员和脱贫时间四落实,不脱贫不脱钩。同时,加强与对口支援省市扶贫集团的衔接,争取更大支持。四是认真落实督促检查责任。建立健全推进扶贫开发督查制度。组织专门班子,经常深入乡、村督查指导,确保扶贫开发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农村部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2

一、种粮“三项补贴”兑现情况

(一)政策执行和发放程序。

1.政策执行情况。赤壁市严把“三道关口”,确保将“三项补贴”发放到位。一是严把资金分配关。根据湖北省财政厅有关规定,会同乡镇、村组对受惠对象进行审核和公示确认后,再将资金按要求分配到人。二是严把资金审核关。乡镇财政所负责核对受惠对象户名账号等信息,市财政局对各项基础数据的合理性和逻辑性进行审核后,委托银行将资金划入户主的“一折通”账户。三是严把资金监督关。构建了多层次的监督机制:资金发放前,乡镇财政所将受惠对象姓名、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等,在镇、村、组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广泛接受群众监督;资金发放后,市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每年对“三项补贴”资金发放情况开展一次拉网式检查。

2.发放程序。按照“财政统发、国库集中支付、审核权不变、高效便捷”等原则和“资金一户管、资金一折发、服务一站办”的模式,对“三项补贴”资金实行市级统发,把资金拨付简化为“财政局~代理银行~受惠对象”3个环节。全市建立了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依托、以监管制度和工作流程相配套的“一折通”发放系统,把“三项补贴”纳入“一折通”系统管理,减少了资金转拨程序,缩短了资金在途时间,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二)面积核实、公示,统计上报情况。

1.面积核实情况。“三项补贴”资金是否发得准,关键是对种植面积的核定。近年来,赤壁市采取了惠农补贴面积审核责任制。“三项补贴”面积的核定,由各乡镇政府负责组织经济发展办公室等机构分季节(早、中、晚)、逐户对农户种植面积进行登记、核实,汇总填写《粮食补贴面积农户分户登记表》后,经农户本人签字认可,由乡镇财政专管员签署初审意见,再由乡镇人民政府加盖公章上报市农业、财政部门,由农业部门负责全市粮食补贴面积的审核、汇总。

2.面积公示情况。各乡镇财政所对各农户申报的补贴面积对照二轮土地延包资料,做好审核工作。并对所有农户申报的农作物种植面积,通过《农民补贴网络信息系统》生成每个村组的村民补贴情况公示表(包括补贴面积、补贴资金),加盖乡镇政府公章后,由财政所专管员在村(场)内公示7天,公示表不允许交村干部代为公示。

3.统计上报情况。各乡镇财政所按户填报相关数据表格,以村组为单位汇总,经组长、村主任、驻村乡镇干部审核签字,并加盖组、村公章,由乡镇财政所收集汇总,经财政所主任、主管农业乡镇长、乡镇长审核签字,汇总乡镇数据,加盖财政所、政府公章,将电子和纸质表格报市财政局相关股室审核。市局商贸股负责粮食直补和综合直补、农业股负责良种补贴的审核。审核无误后,再通过全省财政系统内网汇总上报省财政厅相关业务处室。

二、种粮“三项补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种粮补贴变成了土地补贴。从调查情况看,各镇几乎是把种粮补贴按承包耕地面积平摊到户,种不种粮一样得补贴,耕不耕种一样得补贴,有承包地的农户一户不少地得补贴。一些乡镇把种粮补贴政策当成了国家对所有农民的定量补助,不种粮的农民把补贴政策当成了额外收入,种粮农民心里不平衡、不服气。

(二)种粮补贴赶不上农资上涨。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资金3项相加,每亩仅111余元,对人均耕地在1亩左右的赤壁市而言,农民年人均仅补助百元,根本起不到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作用。加上近年化肥、农药、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涨价过快,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三项补贴”。

(三)补贴面积与实际面积之间有出入。在土地承包中,由于土地肥力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赤壁市部分乡镇的耕地面积是以耕地等级计算产量,以产量折算面积,农户承包面积少于实际面积。在征收农业税时是按面积计征,一些乡村为少交农业税,统计上报时进行了逐年下调,拉大了与实际面积的差距。同时,修建道路、农用设施、建设用地、退耕还林等占用了部分耕地,但没有在耕地面积中减出。

(四)政出多门,难以管理。目前,“三项补贴”因为管理单位不同,发放依据、要求不同,形成了“一补一发”的现象,既增加了行政成本,又增加了监督检查的难度。

三、进一步完善种粮“三项补贴”的建议

(一)广泛深入宣传。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层层宣讲动员,把国家对种粮农民“三项补贴”的政策宣传到户,彻底纠正基层干部把种粮“三项补贴”当成“天上掉馅饼”、见者有份的观念,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国家实行种粮补贴是鼓励农民多种粮、种好粮、多增收的政策措施。

(二)提高补贴标准。在国家不能大幅度提高粮价的客观条件下,针对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国家应对“三项补贴”的标准再提高,以解决农资价格涨幅大大超过国家对种粮农民补贴的问题。

(三)核实补贴对象。按照“谁种粮、谁得补贴,不种粮、不得补贴”的原则,对种粮补贴农户和种植面积实行动态管理,每年确认一次。财政部门要加强与农业、统计(农业普查办公室)、粮食等部门沟通核对,确保数据准确,使农民种粮补贴及相关信息数据得到农民认可。

(四)改进补贴方式。种粮补贴最好以种子、农膜、肥料等实物兑现到户,这样可避免得补贴不种粮,降低种粮成本,促进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利于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五)整合归并补贴。建议上级财政及有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将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一种补贴,因为其操作程序都一样;将“粮食两补”、良种补贴归口管理,这样不仅可以大大节省人力和物力,还可以减少差错。

(作者单位:湖北省赤壁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农村部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3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推进精准扶贫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和资金规范使用,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举措。笔者通过对自身扶贫驻村点工作进行总结后认为,地方精准脱贫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政策落实和资金使不到位,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创新机制,切实加大扶持力度,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认识不足。很多贫困户因文化素质相对较差,思想相对保守,脱贫致富主观意愿不强,对扶贫政策理解不全面、不深入、不透彻,不同程度的存在“等、靠、要”思想,有田不种、有事不做,等救济、靠救济、要救济,养成了懒、散的习惯。

二是识别困准。精准识别是保证扶贫工作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扶真不假的重要前提。但现行的识别标准是以农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多少而定,而可支配收入的渠道和途径多而杂难以核算,且有的农户是因懒致贫,不是因病、因残等特殊情况致贫,造成了识别困难。三是自身不力。贫困户大多老弱病残,自身发展能力不足。部分贫困户虽有五保金或低保金,但如果不组织创收仍达不到脱贫目标。而组织创收,又因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不足不能增收,脱贫难度大。四是制度缺陷。有的扶贫制度只有原则性规定,对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的使用对象、使用范围、监督管理等方面没有作出具体要求,导致资金和项目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或者撒胡椒面,未能瞄准靶心,效果差。

五是投入不足。制约脱贫的因素很多,如水、电、路、技术、市场、信息等。虽然有些问题得到了解决,但还存在薄弱环节。加强和改善薄弱环节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目前的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缺口大。

六是统筹不力。扶贫开发工作与农村其他建设项目缺乏有效衔接,工作联系、项目对接、资金整合等相互之间协调不够,社会帮扶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部门之间合力不够,不少是各自为阵,没有形成扶贫开发合力。

二、对策建议

一是提高认识。扶贫工作中“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要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既送政策、送温暖,更送志气、送信心。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只有切实发挥贫困户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二是创新机制。专项扶贫措施,包括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以工代赈、产业扶贫、就业促进、扶贫试点、革命老区建设等,要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通过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实行“点菜式”扶贫、“一户一策”,并集中力量大力推进,切实做到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三是加大投入。逐步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促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贫困人口发展能力。项目资金到村到户要精准,专门瞄准贫困人口,避免撒胡椒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扶贫攻坚规划和重大扶贫项目为平台,整合扶贫和相关涉农资金,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

四是完善信贷。增加财政贴息资金,推广小额信用贷款,改善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扶贫养殖基地和种植基地、残疾人扶贫基地等经营组织的金融服务,切实解决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脱贫增收资金不足的问题。

五是形成合力。建立和完善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制度,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注重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户、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各方支持与贫困户自身努力结合,汇聚扶贫开发强大合力。

农村部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4

一、我镇农村土地承包基本情况

二、全镇农村承包土地承包法律政策贯彻落实情况

(一)农村土地承包法贯彻情况

(二)延长土地承包期后续完善工作情况

(三)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情况

作为土地经营权流转双方,当地农户和外来游耕户关系融洽,免征农业税后,双方未发现突出矛盾。目前,我镇外来游耕户共39户,113人,分别来自云南、广西等地,本地搬挝户有11户,39人,分别来自xx、xx、xx等镇边远地区。由于我镇各村委会对外来游耕户和本地搬迁户与当地农户在土地流转方面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土地承包者与当地群众未发生突出的矛盾冲突事件。

(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

(五)机动地预留和管理情况

目前,我镇各村委会村民小组没有机动地预留情况。

(六)征地补偿费分配使用管理情况

我镇农村土地管理工作严格按国土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操作,做到规范化。而部分土地征用按上级国土部门要求,依法征用。部分土地征用,服务于我镇经济建设大局。在土地征用工作中,我们认真处理好征地补偿费分配这一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在征地补偿费分配工作中,我们建立起一套分配使用管理制度,做到民主管理。应发给农户的全部全给农户,应上墙公示的及时上墙公示,做到办事透明、公开,群众非常满意。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在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仍有部分土地丢茺,主要是那些自然条件差的土地,但近年来,由于我镇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土地出现求大于供现象,丢茺土地呈逐步减少趋势。其次是由于机构改革后,镇经营人员较少,且具兼职较少,对土地承包法律政策的指导和跟进管理未能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承包经营工作的开展。

四、今后工作设想

坚持以“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抓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有关法律政策的贯彻落实,全面推进我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工作。

(一)加强领导,将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落到实处。

要建立起在镇委、镇政府统一领导下,镇农业办,经管站及各村委会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全镇各级共同参与的这行机制,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力度,切实抓好我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工作。重点抓好二轮土地承包期后续完善工作,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等各项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村土地承包法》深入人口

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拉横额、贴标语等传播媒介广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环保宣传活动。通过举办相关业务人员培训班,逐步提高干部群众对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意识。

(三)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土地承包经营工作

结合本镇实际,在工作中不断摸索一条适合本镇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工作制度,把握好土地承包经营的原则,要有利于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坚持平等、自愿、依法原则,不断完善和规范好各方面业务工作,杜绝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四)建立组织机构,规范办事程序

全镇要建立健全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构,进一步完善负责土地承包经营工作的日常管理和指导工作机制。各村委会农村土地承包按法律和政策确定的职责范围,统筹直辖市,加强配合,村社集体,经济组织要切实维护土地经营农户的合法权益,确保我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工作顺得进行。

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调查问卷 篇5

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叔叔阿姨:

您们好!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民生问题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为了调查惠农政策的实施是否真正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我们组成实践团队开展此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不用填写真实姓名,大约耽误您五分钟的时间,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您的回答将代表众多数人意见,相信您会认真完成!

谢谢您的支持和配合!

华中农业大学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调查组

2011年7月2日

说明:请在每题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打√,或者直接在中填写。

一、您的基本情况

性别:□ 男□ 女

年龄:岁

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专、小专或技校)

□大学本科及以上

二、对相关政策的认知情况

当地您知道的已实施的政策有:

一、农业生产类

种粮直接补贴水稻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油菜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生态公益林补贴退耕还林补贴

二、社会保障类

农业综合(水稻)保险能繁母猪养殖补助资金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农户住房保险补贴。

三、救灾救助类

各种救灾、救济类补贴。

四、设施建设类

农村公路建设补贴农村能源(沼气池)建设财政扶贫补助农村人饮工程补贴农网改造补贴

五、特定群体类

计生补贴、移民补贴、教育补贴、退伍军人补贴、农村低保及五保补贴

六、日用商品类

“家电下乡”彩电、电冰箱等指定家电品种的补贴

您对各类政策的了解程度: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了解较少完全不了解

1、农业生产类

2、社会保障类

3、救灾救助类

4、设施建设类

5、特定群体类

知道一般不知道

1、您是否知道国家停止征收农业税○○○

2、您是否知道农村合作医疗○○○

3、您是否知道国家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 ○○○

4、您是否知道粮农补贴○○○

5、您是否知道农机补贴○○○

6、您是否知道家电下乡○○○

7、您是否知道养老保险制度○○○

三、对相关政策的满意程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1、您是否知道国家停止征收农业税○○○○○

2、您是否知道农村合作医疗○○○○○

3、您是否知道国家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 ○○○○○

4、您是否知道粮农补贴○○○○○

5、您是否知道农机补贴○○○○○

6、您是否知道家电下乡○○○○○

7、您是否知道养老保险制度○○○○○

四、相关政策及普及

1您觉得当前农民负担重不重?

A不重 B没有以前重 C负担还是很重的2、您获取国家最新惠农政策的常用途径(可多选)

A电视、广播B报纸、杂志C网络D村负责人的宣传 E亲戚朋友

3、你们村委是如何宣传这些政策的?(可多选)

A开集体大会B逐户宣传C板报宣传D发放宣传小册子等文件E4、您对合作医疗的看法

A很好,很满意B定点医疗机构少C医院价格高D报销比例小

5、您觉得家电下乡政策给您和您周围的人切实带来了实惠吗?

A是的,很实惠B跟以前一样C不需要,没买过D不实惠

6、您所在的村负责人对国家农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大吗?

A很好B一般C不宣传

7、村负责人对国家政策的落实积极吗?

A积极B还行C很敷衍D置之不理

8、村里发放的财政补助及时到位吗?

A很及时B一般C老是拖D不足量

9、您打算通过何种方式养老?

A子女养老B政府养老C自己养老D养老保险

关于就业政策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篇6

关于就业政策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就业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完成市定就业再就业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县有关部门的配合下,经过共同努力,扎实工作,我县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按照晋人社明电[2009]15号文件精神,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就业政策落实情况

《就业促进法》实施一年多来,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们积极贯彻中央、省市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本着“帮企业、促就业”的原则,大力推进职业培训、组织进行创业培训、支持帮助困难群体等成效明显,就业形势基本稳定。1,按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有关文件:关于实行《再就业优惠证》制度的通知(保劳就字

[2004]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通知(保编办[2008]11号),关于王琦、韩瑞东等同志任职的通知(保劳社局发[2008]9号)等。文件的出台,对加快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截至今年6月底,全县新增城镇就业855人,享受社会补贴人数为779人,使用就业资金80.5万元;享受岗-1-

位补贴人数为627人,使用就业资金171.19万元。组织创业培训420人,成功创业71人,提供就业岗位431个,实现自谋职业233人。

3,就业资金筹集、支出及结余情况。2008年筹集合计467.37万元,由上级财政转移支付462万元和利息收入5.37万元构成。2009年1至9月份资金筹集324.72万元,上级财政转移支付323万元和利息收入1.72万元两部分组成。2008年资金支出合计314.97万元,包括职业培训补贴支出

1.4万元,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支出272.57万元,岗位补贴支出41万元,滚存结余953.45万元。2009年1至9月份,本资金支出251.69万元,包括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支出80.05万元,岗位补贴支出171.19万元,滚存结余1026.48万元。

4,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情况及工作开展情况。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明确全省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工作职责的通知》(晋劳社厅[2007]108号)等文件要求,我们于去年10月份,在全县14个乡镇(街道)都建立了劳动保障所,配备了36名工作人员,并统一制作了印章,落实了机构、编制、场所、人员、经费、工作六到位。今年6月份,全体乡镇劳动保障所人员参加了全市组织的任职、发证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目前各乡镇劳动保障

所工作正常,运转良好,为我县全面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着力加强职业培训。截至今年6月底,全县职业培训382人,职业介绍43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内。劳动法律法规岗前培训16002人次,再就业培训382人,实现再就业855人。农村劳动技能培训完成530人,技能鉴定完成201人。

6,做好小额贷款启动工作。根据中央、省市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的要求,我们成立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协调小组,做到了组织健全,办事机构人员落实。截止今年上半年,全县直接扶持了73人自主创业,并带动了430人实现就业。

7,做好困难就业群体救助工作。仅去年一年,我们开发了就业岗位信息3000余个,安臵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83人,其中“4050”困难就业人员250人,并为他们免费提供职业介绍、登记、指导服务。几年来,我们共帮助510名各类就业困难对象实现了就业,实现了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对从事个体经营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229户企业减免收费350多万元。今年又开发公益性岗位90个,用于安臵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转变择业观念是促进就业是实现再就业的前提。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一些人的观念落后,眼高手低,存在着等、要、靠的依赖思想。应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扶持政策送到就业困难群体的手中。

2,小额担保贷款工作进展缓慢,成效不大。绝大多数下岗失业人员存在着“担保难、还款难”的问题,亟需解决。

农村部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7

市委老干部局:

根据*老干字[2012]**号文件精神,现将我校老干部政策执行落实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各级有关文件要求,全面部署老干部工作。我校共有退休老干部25人,其中副县级干部2人,高级讲师7人,科级及科级以下干部16人。设有老干部党支部1个,老干部工作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专职干部,由校办公室具体落实。我校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对老干部工作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关心和支持,各个阶段对老干部的走访慰问,校领导都能做到先一步考虑,先一步安排,先一步落实。及时研究解决老干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切实把老干部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二、政策落实情况

(一)认真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确保老干部政治坚定,思想常新

1、切实抓好老干部党支部建设。从配齐配强老干部支部书记入手,安排威望高、口碑好,热心于老干部工作的老领导担任党支部书记。经常组织老干部支部学习有关文件,传达重要会议精神,通报校主要工作情况及重大事项,在组 1

织学习十七大精神和深入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学习宣传杨善洲等活动中,我们都请老干部参加。学习十七大报告的新内容、新提法、新亮点。让老干部们通过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保证政治坚定,思想常新。

2、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办法,与全市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将活动指定书目为每位老干部送书上门,对在外地的老干部采取邮寄学习书目、笔记本等形式,组织开展老干部开展自学活动,记好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和理论文章。此外,我校还经常结合各种纪念活动和重大事件举办形式多样的报告会,座谈会,有教师节座谈会,庆祝建党90周年专题形势报告会、十七大精神专题党课等,都邀请老干部参加。座谈会上,让老干部畅所欲言,注意倾听老干部意见,确保老同志思想稳定,使老干部们的思想始终与党同步、与时代同步。

(二)全面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确保待遇到位,服务到位

生活待遇是的落实是老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根据各级有关文件精神,在老干部工作上认真贯彻执行。

1、坚持和完善老干部政治待遇的各项制度,加强老干部情况通报、走访慰问、开展重大活动。在重大节日,每年春节校领导都坚持到老干部家中走访慰问,特殊情况随访老

干部,党组领导逐户走访,看望慰问老干部生活。在生活上关心爱护老干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对身体有病的老同志,校领导做到及时探望,生活上给予帮助,并送上慰问金。

2、完善和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的保障机制。落实提高老干部医疗待遇政策和建立健全困难老干部帮扶机制,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机制。积极落实老干部经济待遇,我校历来坚持按照政府批准的规范津贴补贴标准和执行时间,及时足额发放给老干部。每年组织老干部参加市直单位组织的健康体检活动。

3、精心组织退休老干部搞好文化活动。我校每年为老干部个人订阅价值300元的报纸杂志,校图书馆阅览室每天对老同志开放,安排专人进行服务和管理。我校还鼓励老干部上老年大学,学习书法、健身操、戏曲等课程,并报销学费,确保老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三、存在不足和今后打算

十七大以来,我校老干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在老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形式略显单调;二是老干部优势作用发挥不明显。针对以上问题,今后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继续加强学习,提升我校老干部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准确把握各级关于老干部工作的最新指示

和要求,进一步提高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本领;二要坚持制度落实。老干部学习、座谈、走访慰问、定期汇报等制度是老干部支部建设、老干部思想文化培养以及政治、生活待遇得到有效落实的基础,我们要继续大力做好制度落实工作,确保老干部工作顺利高效开展;三是要充分发好老干部这笔巨大财富。要定期征求老干部对我们工作的意见。一方面要注意听取他们对我们工作的意见,为我们的工作出谋划策,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以后的工作作出的新的贡献。

特此报告

中共**市委**

农村部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8

一、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方面

(一)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政务服务业务办理系统统一接入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

政务服务事项通过一体化平台运行,网上可办事项数1020项,网办事项数占比79.75%;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涉及国家秘密等外,所有政务服务事项是否实现100%网上可申请。

(二)政务服务大厅建设运行情况。持续实施“三集中,三到位”工作机制,在前期已入驻的基础上,将邮政快递服务集中到大厅,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方式,为企业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逐步实现群众和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办成所有事”的目标。目前,入驻中心部门22个,进驻政务服务事项589项,其中行政许可事项251项、公共服务事项338项,事项进驻率达97.51%。同时,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和“一次性告知制”,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增强了机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升了机关效能和服务质量,进一步规范落实了相关制度,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三是政务服务限时办推进情况。根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划转至我局,按照“一窗受理”模式,我局设立了工程建设审批窗口,为企业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但截止目前,未有企业群众进行审批事项办理;

根据事项划转方案,不动产登记业务仍由原单位实施。

四是服务企业办事便利化情况。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采取“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模式,对市场准入事项采取一窗通办,通过州市场主体监管部门协助平台及时转递和无障碍交换登记数据,确保相同信息一次性采集、全方位共享,实现申请资料从“反复提交”向“一次性提交、部门流转、一档管理”转变,避免让企业重复办理信息登记、重复提交证明材料,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政务大厅制定统一的用水制度,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名称预核,企业的备案申请、简易注销登记、股权出质登记等事项,免收手续费,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当场办结;

对各类企业的设立、变更登记事项,办结时限由法定的10日内缩短为3日内。

二、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方面

一是行政审批和许可事项的清理承接情况。整合政务资源,打破部门藩篱,持续推进职能部门权力运行由分立模式向相对集中模式转变,根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对划转事项进行摸底调研,将市场准入、文卫教育、交通运输、民生保障等领域,19个部门的167项事项分三批划入行政审批局行使,实现行政事项高度集成、人员大幅精简、流程最大优化。

农村部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9

(岑溪市第二中学 2014年11月)

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为了迎接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开展2014年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进一步加强我校国家助学等资金管理,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开展2014年学生资助政策落实情况检查工作的通知》(桂教资助【2014】19号)文件要求,我校认真组织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把贯彻落实国家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作为学校重点工作来抓

学校高度重视国家资助政策的落实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秦伟副书记为副组长,各年级领导和班主任为成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助学资金的评审发放工作;学校设立了专门的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统筹规划和具体实施各项学生资助工作,制定和完善各项帮困助学制度;学校分管领导定期召开资助工作例会,听取意见、提出问题,商量对策。由于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机构健全,责任明确,机制完善,确保了我校资助政策的贯彻执行,确保了学生资助资金按政策按时、足额、准确发放。

二、加大宣传,为落实国家资助资金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学校通过校园报、广播站、宣传栏和宣传手册等多种载体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特别是在校园里张贴学生资助相关政策,并在适当位置及时公布学校各项资助信息,确保所有学生知晓国家的资助政策和助学资金的评审程序。二是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助学资金评审前,组织各年级领导和班主任等参加认定和评审工作人员集中学习相关各类文件。三是通过开办宣传栏、板报、征文比赛、主题班会等学生活动,勉励学生自强不息、奋发成才、感恩社会。

三、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管理和考核工作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执行国家资助政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学校根据国家资助政策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合理的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将校内认定与校外家访有机结合,收到良好效果。

(1)“两级认定,两榜公示”法。即班级评议与公示、学校考核与公示。通过此方法,确保了认定过程的公正、公开、公平和合理性。

(2)困难程度分类法。将困难学生根据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设置成A、B、C三个类别,其中A、B两类分别为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和困难学生,占全校学生人数的20%左右;C类为一般困难学生占全校学生人数的30%左右。

(3)实地走访法。为了解决极少数学生认定难问题,学校组织由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政教处等负责人以及各年级老师组成的走访小组,对当年认定是否为贫困生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家庭走访。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级复查工作。等级复查分为定期复查和不定期复查。定期复查为每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后两周启动。不定期复查由班主任不定期地随机抽选一定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核实。定期等级复查重点对象为本学年注册的新生,一般结合学生半年来的学习成绩、日常行为表现进行。等级复查结果作为下年度资助和本年度资助调整的依据。

3.对贫困生实行动态管理,对已经建立的贫困生档案,根据等级复查结果进行适度调整,档案调整包括提高档次、降低档次、撤销档案三种情况,切实遵循“弘扬正气、促进学风、扶贫与励志相结合”的原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调整主要采取班级民主投票,班委会、学生代表评议的方式,由全班同学对已建档贫困学生是否调整档次进行投票,以参加评议学生50%及以上投票表示同意作为档次调整的必

要条件,并结合班委会、学生代表、任课教师意见后确定调整档次,对经过上述程序需要进行档次升降或撤档的学生由班级评议小组审核后报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备查。今年调整国家助学金学生的名额和资金,将其助学金用于资助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真正做到了一手抓资助,一手抓育人;一手抓经济扶贫,一手抓精神扶贫。

4.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教育。一是组织获国家资助学生撰写诚信、感恩征文;二是鼓励获国家资助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或社会工作(义务劳动、文明示导、志愿服务等各类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激发学生斗志,使其树立“艰苦奋斗、知难而进、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意识,常怀感恩之心,坚守诚信之本。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

1.贫困学生认定难度大。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不能如实说明家庭情况,班主任也不能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工作中不易把握。

2.资助名额有限,致使少数贫困学生暂时不能享受资助。

五、进一步规范国家助学资金评审工作

1.根据国家以及自治区资助政策精神,学校及时出台《岑溪市第二中学贫困生资助方案》等措施,形成了完整的国家助学金申请、评审及管理工作机制,切实做到了资助与育人的有机结合,确保了国家助学资金的资助效力和效能。

2.学校在对各年级安排助学资金指标时,实行按年级人数比例一次分配,无预留机动指标,不存在直接制定到某一学生这种情况。各年级在评审时,也不存在“以票取人”、“一言堂”或“学生轮流分年受助”情况。助学资金均结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级认定情况进行评审,并考虑学生道德品质、学习表现、日常消费等情况,切实将指标落实到真正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做到了名额分配的科学、公平、合理

3.学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及助学资金评审发放期间,对各项评选结果实行学校、班级公示,设立咨询、投诉电话,接受广大师生监督。

六、切实做好国家助学资金的管理和发放工作

1.中央财政和自治区财政应负担的各类助学资金已经足额及时到位,并已及时、足额发放到学生手中。助学资金发放前,认真核对受助学生姓名及金额。助学资金到达学校后,学校在第一时间组织发放。

2.我校按照国家规定对国家助学资金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不存在截留、挪用现象。

资助工作是一项爱心工程,惠民工程,也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不会因贫困而失学”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全面覆盖,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家庭宣传政策,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经济状况,一如既往地严格执行政策,使资助工作真正惠及到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子女,让领导满意、家长满意。

农村部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10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落实情况自查工作报告

为进一步推动“一定三有”政策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贯彻落实,调动农村牧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完善党组织领导的嘎查村级民主自治机制,按照旗委组织部要求,我镇认真展开“一定三有”政策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落实情况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一定三有”政策落实情况:

1、我镇严格落实镶黄旗组织部“一定三有”政策的具体文件,制定了嘎查党支部书记、嘎查长、副嘎查长、团委书记和妇联主任的岗位职责,并建立了嘎查党支部书记和其他嘎查干部的考核制度,岗位职责于2010年秋下发到我镇全部21个嘎查,考核制度已经于2010年起严格执行。

2、我镇21个嘎查按照每人每月800元标准落实了嘎查支部书记和嘎查长的基本报酬,绩效评估与嘎查集体经济收入挂钩,报酬待遇正常增长体制我镇严格遵守旗组织部的相关要求执行。

3、未建立嘎查党组织书记养老保险制度。

4、我镇严格遵守嘎查村党支部书记离任生活补助制度,从2009年起,对在21个嘎查任职15年以上的退职主要干部,实行终身补贴政策,具体标准为15年--29年的月补助200元,30年以上的月补助300元。

5、我镇严格落实旗委组织部嘎查党支部书记政治成长激励制度。

6、我镇已经统筹解决21个嘎查嘎查长,副嘎查长报酬待遇问题,其中嘎查长的待遇是每人每月800元标准,副嘎查长的待遇是每人每月600元标准,嘎查团委书记和妇联主任的待遇没有落实。

二、关于“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落实情况:

1、我镇认真学习旗委组织部“四议两公开”相关文件,并将文件下发至全镇21个嘎查。

2、我镇21个嘎查均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3、截止2011年9月底,我镇利用专题报告会,嘎查干部培训班等形式开展“四议两公开”专题培训6次。

4、截止2011年9月底,我镇每个嘎查平均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决策8次,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决策最多的嘎查昆都仑嘎查达到13次,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决策最少的嘎查羊房沟嘎查也已经达到5次。

农村部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11

专项检查报告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有关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减轻农牧民群众的负担,及时发现和纠正减轻农牧民群众负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根据革吉县基组办有关文件要求,我驻加布村工作组对加布村2010年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检查内容

针对农牧民群众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任务,我工作组及时调整农牧民群众负担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加强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决执行和落实减轻农牧民群众负担的各项惠农政策措施,积极督促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1、村干部待遇,罗马村共有村干部人,2010年共落实村干部工资元

2、一孩、双女奖励,2008年加布村共有4人,按照每人补助720元,落实奖励资金2880元,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为5人,落实补助资金3600元。

3、计划生育辅助,2009年计划生育辅助共有三人(低保一人),落实补助金共计500元,2010年共有11人,其中低保户共有四户共补助1200元,剖腹产一户补助300元,其余补助100元,落实补助金共计1900元。

4、良种推广补助,2010年共推广良种443亩,每亩补助59元,共落实补助资金26137元。

5、农机购置补助,2010年加布村共有7户购置农用机械7台,每台政府补助7770元,2010年共落实农机购置补助资金54390元。

6、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加布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为49人,2010年共落实补助资金33460元,其中A类人员为6人,每人补助1070元,B类人员5人,每人补助772元,C类人员38人,每人补助610元。

7、“三老”人员补贴,加布村“三老”人员共三人,每人补助1500元,2010年共落实补助资金4500元。

8、动物防疫补助,加布村动物防疫人员共有4人,2008年和2009年每人补助856元,落实资金3424元,2010年每人补助1200元,共落实补助资金4800元。

9、村医补助,加布村共有村医4人,2008年和2009年每人补助410元,共落实补助资金1640元,2010年村医为2人,每人补助2400元,共落实补助资金4800元。

10、养老保险补贴,2010年养老保险人员为28人,每人补助660元,落实资金18480元。

11、农村基层党组织保障经费,加布村基层党组织一个,保障经费1300元,其中村委会800元、村支部500元。

12、教育“三包”政策,2008年为54人,2009年为62人,2010年为69人。

13、中等职业免费教育,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为都为6人。

14、卫生人员培训,2009年培训人员为2人,2010年培训人员为2人。

二、主要做法

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我驻加布村工作组对加布村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逐项进行检查,核实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认真总结监督检查工作情况,确保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扎实开展。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我驻加布村工作组把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摆在了突出位置,明确工作规范,落实责任分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认真检查,务求实效。这次检查重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我驻加布村工作组紧紧抓住落实责任这个关键环节推动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按职责将任务逐一分解,明确分工,明晰责任,为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三)纠防并举,注重预防。通过监督检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监管制度,研究制定配套措施,创新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工作机制,完善各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制度,不断提高强农惠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上一篇:商业贿赂案例下一篇:冬季大练兵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