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的三种境界和三个层次(共6篇)
执行力的三种境界和三个层次 篇1
执行力的三种境界和三个层次
执行力的三种境界
做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其所具备的执行力应有三种境界,分别是“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正确”、“把事情做圆满”。每一种境界都需要中高层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管理能力以及见识、经验等来支撑,而且要求越来越高,相对应的就是对企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如果中高层管理人员执行力的境界不高或不好,直接结果就是劳命伤财耽误时间,从而给企业发展带来阻碍,甚至危机。
首先,做正确的事情。这是中高层管理人员执行力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首要达到的境界。做正确的事情,就是要求在开始做时,工作的方向导向就把握得很到位,做出来的工作规划计划没有偏差和失误,否则就会造成差之毫厘,缪之千里,后面做得再正确也是徒劳,反而损害更大。举个简单比方:本来要去北京,结果我等却往广州方向前往,这是南辕北辙;其实经费有限制,我等却谋划头等舱机票,这是异想天开;近期正遇高铁瘫痪,我等按之前惯例执意选择高铁出行,这叫自以为是,都属于没有做正确的事情。
因此,做为中高管理人员,做正确的事情就需要认真研究分析公司领导者的战略构想和意图,把握其中的重点和要点,并根据现实条件和状况,结合现有的资源和能力,拟定出可行性方案和计划。
其次,把事情做正确。这是中高管理人员执行力的第二个境界,也是最容易出现各种各样问题的阶段。把事情做正确,就是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和方案,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组织实施,逐一实现各个阶段性任务和目标。举个简单比方:要去北京到中央电视台上节目,我等也拟定出可行性出行计划,可是一出门就有人走失找不见、到了北京只会人家听不懂的宁波话、迷路却找不见也买不到北京地图、路上分开打几辆的士人员又走散、不断有人要找厕所耽误很多时间、背包被偷没了通讯工具、开销出现超支……结果就是没把事做好,错过节目录制时间,无功而返。
因此,做为中高管理人员,把事情做正确需要在既定的工作规划基础上,进行人员的组织分工、必需的训练和宣导、必备资源的整合和备选、阶段性回顾和总结、因地制宜进行优化调整、必要的评估和奖惩等。
第三,把事情做圆满。这是中高管理人员执行力的最高境界,也是任何企业都最期望和需要的,同时也是要求最高。把事情做圆满,简而言之就是自动自发、没有任何借口、善始善终,能够基于现实的状况和条件,灵活整合和运用现有的资源,把现有的能力发挥至极致,锁定目标,不达目标誓不罢休。如同电影《斯巴达300勇士》:影片中展现最深刻的就是强大的执行力,国王列奥尼达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命令希腊联军的主力迅速撤退,以保存实力。自己亲率300名斯巴达士兵面对潮水般汹涌而至的50万强大的波斯敌人奋勇迎战,一不恐惧、二不怯战,在不成功则成仁的精神感召下,他们用长矛猛刺,把长矛都折断了,又拔出佩剑劈砍,把佩剑都砍断了,斯巴达的勇士们杀退了敌人四次猛烈的进攻,最后斯巴达300勇士全部壮烈牺牲,用鲜血唤醒了世人,并将此精神永传后世。柳传志称联想为“斯巴达方阵”,王石称“万科要成为斯巴达加雅典的企业”,任正非号召华为学习“亮剑”精神,这些就并非偶然。
因此,做为中高管理人员,把事情做圆满一定是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明确既定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并形成共识,有效选配和组织训练有素的员工,充分整合和积蓄必要的资源和能力,竭力发挥每个员工的所长,并灵活有效地组织实施,在过程把控的基础上以结果为工作导向。
执行力的三个层次
做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其所创导或引导的执行力组织氛围应有三个层次,即个人执行力、团队执行力、组织执行力。这三种层次的执行力所涵盖的组织范围越来越广,同时所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果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创导或引导的执行力层次越低,那么其所给企业发展带来贡献价值就会越低。
首先,个人执行力。这是最基本的层次要求,否则就是不符合企业用人标准。个人执行力,不言而喻,就是说中高层管理人员做为组织中一份子,其个人所具备的执行力。比如:一些人嘴上说的是天花乱坠、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很容易赢得别人绝对信任和美好期望,可是本职实际工作却是乏善可陈、纸上谈兵;还有些人是说的一套做的一套,计划的一套实际的又是一套,如同一些贪官污吏喊反腐倡廉嗓门比谁都大,其实贪的不比谁都少,这种人是口是心非、心猿意马;还有一些人是不顾实际,按图索骥,把其他行业企业现成的东西生搬硬套来用等等,这些都代表没有什么个人执行力,另外也存在一些个人执行力较弱的问题。
因此,中高管理人员提升个人执行力,首先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敏于行纳于言;其次要贴近现实,结合现状,不断创新;最后就是提升个人的时间管理、计划管理、5S管理等基本管理能力。
第二,团队执行力。这是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应该共同追求并达到的执行力层次。团队执行力,不再仅强调个人,而是中高层管理人员所带领或管辖的整个团队成员所展现出的整体执行力。如果缺乏有效引导和约束,整个团队如同一盘散沙,这个往东、那个往南、还有停滞不前,这个飞快,那个迟缓,就无从谈及团队合力。比如:有些团队刻意追求明星员工、追捧个人英雄主义,最后整个团队其他成员处观望消极状态;还有些团队,内部管理混乱不堪,管理者凡事拍脑袋随意恣为;也有些团队管理者,担当甩手掌柜,神龙见首不见尾,内部工作很少过问等等,这就没有团队执行力。
因此,中高管理人员提升团队执行力,首先是重要工作制度化、复杂工作流程化、重复工作规范化,要建章立制;其次,选派合适的人并放在合适的位置,让其发挥其所长,要知人善任;最后就是事前计划、事中督导、事后考评,实行全过程管理。
第三,组织执行力。这是中高层管理人员力求达到的执行力最高层次,组织执行力的提升能够给企业发展带来强劲内动力。组织执行力,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来讲,意味着升华到企业的高度,强调自身带领或管辖的团队与企业内部其他不同团队之间的互动、协作、配合。如果组织执行力做得不到位,直接展现出的就是部门本位主义、企业内耗、企业官僚作风、大企业病等,给企业发展带来严重的制约,甚至致命的打击。比如:一些企业财务部门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坚持己见,不顾客观特殊的条件和状况,对业务人员差旅费用过分克扣,造成业务人员纷纷离职;一些企业总部职能部门,对市场一线部门的紧急请求,漠然置之、敷衍搪塞、优柔寡断,结果造成贻误商机、信用危机等等,这些都不算是有组织执行力。
因此,中高管理人员提升团队执行力,首先培养和强化团队成员的内部服务意识,要有大局观,致力于不断提高内部员工满意度;其次利用或构建跨部门沟通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其他部门团队的需求,以便更好的配合和协作;最后对于重要的跨部门协调协作工作要建立联席会议制,由更高一层管理者甚至公司高层领导参与其中决断。
综述
执行力是永不能回避的企业发展课题,无论国外500强企业还是国内民营企业,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研究探讨并献计献策,并且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者、职业经理人、普通员工都纷纷加入学习和改善。
通过执行力主题的学习和领悟,使我们明白要在 “做正确的事情”基础上“把事情做正确”,并力求“把事情做圆满”;要在“个人执行力”的基础上致力于打造“团队执行力”,并进一步升华为“组织执行力”,只有这样才是真正为企业持续稳健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并且才能称为一个有价值的员工。
1和0的思考:人生的三种境界 篇2
从“1”出发,在“1”后面添上若干个“0”,还能再回到原点,回到这个“1”,在“1”和“0”之间,进退自如,收放自如,这个人才算得上出神入化。在历史和现实中,我们最常见到的有三种人生境界。
第一种境界中的人可能占大多数。他们常常只是停留在“1”上,守着这个“1”,就是添不上“0”。比如一个种地卖菜的,他总在种他的一亩三分地,卖菜,种一生,卖一生,到老都在种地、卖菜,直到他的儿子还子承父业,继续种地、卖菜,停留在“1”上。
第二种境界就高了一层。他从赚到第一笔钱、找到这个“1”开始,就持续不断添“0”,添到3个5个、8个、10个。简单来说,人生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找到这个“1”,第二个环节就是添上“0”。这个道理很朴实,这两种人做买卖都行,添不上“0”或添上3个5个都足以安身立命了。还有一种能人境界,可能就是大将军境界了。他一旦找到“1”,似乎能添上无数个“0”,积累巨大的财富,这就是能人经济。但是,尽管这种人能积累起巨大的财富,却常常受不了意外打击,很可能突然垮掉。不管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的冲击,对他都可能是灭顶之灾。比如科龙集团、德隆集团、三株口服液等大企业都是如此。
第三种境界的人就出神入化了。他们从“1”开始,添上若干个“0” ,仍然可以返璞归真,过普通人的生活。钱对他而言是身外之物。如春秋时代越国的范蠡,从越国功成身退后,散掉资财,隐姓埋名到齐国做买卖;10年后富可敌国,再次散掉;到了别处,再过10年,又是富可敌国,仍然散掉。他三次聚财三次散财,最后和西施泛舟太湖,不知所踪。这才是“进可兴国、退可富家”的大英雄,“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自古以来,多少人从“1”开始,没有添上一个“0”;多少人在“1”后面添了若干“0”,最后越走越远,回不来了,甚至忘了自己是从哪儿来的了。成功的喜悦之后,往往开始了不着边际的幻想。拿破仑登上阿尔卑斯山顶,以为自己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大,结果兵败滑铁卢……
改革面对的三种力量和三个着力点 篇3
一种是来自社会各层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深化改革的内部动力。有没有这种动力?我认为有,而且动力比较强劲。最近一段时间,各地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透过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看到本质的东西,那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变革不合理体制的愿望,相当强烈。社会的脉搏是“人心思进”而不是“人心思退”。这股内在的力量之所以强劲,这和当前改革的态势有关。经过四分之一多世纪的改革,虽然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但是改革的任务远没有完成,无论是农村土地制度还是国企(特别是央企)产权制度,无论是政府管理制度还是社会信用制度,都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至于垄断性行业改革、国有商业 银行改革、国有事业单位改革等,有的至今尚未“破题”,有的则刚刚开始。即使是已经建立的“基本框架”也并不十分牢固。从“宏观调控”暴露出来的问题来看,传统经济体制的“劣根性”及“惯性运作”,比原来估计得要严重得多。现在已进入,距 年只有5、6年时间,如果不加大改革的力度,不仅原定于左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使之基本定型化的目标难以实现,而且可能会冷落群众的改革热情。现在需要因势利导,将群众的积极性引向改革发展大局。
二是中国进入WTO“后过渡期”之后面临的外部压力。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国内经经济体制改革已不再是封闭的、与世隔绝的事情。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由此走上了一条现代市场经济的“不归之路”,不管你自觉还是不自觉。有鉴于此,需要积极、主动地改革现有的企业制度、市场制度、分配制度和政府管理制度,以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接轨;并尽可能增加体制的应变性。到12月11日,中国“入世”届满三年。从201月1日开始,将进入入世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后过渡期”。要看到,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仅对相关产业带来影响,更重要的是对经济体制带来影响,尤其是对政府体制带来影响。这种进一步开放的趋势将会强烈地“倒逼”改革。面对这种外部“倒逼”的压力,这就要求,加大改革的力度,以加快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在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利益的同时,使之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不然,将难以避免“体制性摩擦”。
第三股力量是来自新老既得利益集团中“障碍力量”的阻力。“既得利益集团”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多层次的范畴,不能简单对待。一方面,对其合法利益当然要保护,但另一方面,对其中的一小部分人对改革的干扰也不宜小视。既然分析“阻力”,我侧重分析第二个方面。在传统体制下,资源高度集中的模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同时,近年来还产生了一些新的利益集团。这些新的利益集团和原有的利益集团并存和交叉,形成相当复杂的利益格局,并对政策的制定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能否摆脱和冲破新旧利益集团中这部分“障碍力量”的束缚、干扰和阻挠,是改革能否打开新局面的关键之所在。
分析这三种力量,就是要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和把握,在下一步改革中,如何顺应、依靠改革的内在力量,如何借用改革的外部力量,如何冲破改革的阻碍力量,在此基础上把改革继续推向前进。
改革的三大着力点
加大改革的力度,用改革的精神推进体制改革,必须明确思路,突出重点。根据笔者的研究,下一步改革,建议把握三个着力点,这就是:利益调整、政府转型、产权创新。
第一,以利益关系的调整作为改革的切入点。
改革是利益关系的调整。哪里利益关系出现严重失衡,哪里就是改革的锋芒所向。当今中国利益关系最需调整的是城乡关系问题。要把农村体制改革放在基础性位置。20的农村改革是有成效的,这一点笔者曾有所论述,下一步应在农村土地制度、税费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和粮食流通体制方面继续深化改革。特别是在土地产权制度、流转制度和保护制度方面,取得实质进展。要赋予 农民产权性质的土地使用权,确保其抵押权和转让权。有关土地不准抵押、不准转让的条款,与土地制度改革的走势可能有矛盾,要有战略眼光。与此同时,围绕调整利益关系,对城镇劳动力就业制度(特别是农民工进城就业制度)以及整个社会收入分配制度深化改革。
分配里边有一个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我仔细分析了有关文件和材料,发现里边有三种提法同时并存 :一是只提“注重社会公平”,回避“效率优先”;二是“继续坚持效率优先、注重兼顾社会公平”;三是?既不侧重强调“坚持效率优先”,也不侧重强调“注重社会公平”,只提“合理兼顾效率与公平”。同一组文件和材料里头有三个主张同时存在,很有意思。至于我个人是另外一种见解,我在205月提供的研究报告中建议采用如下提法:“企业效率优先,社会注重公平”。现在我依然认为要坚持“企业效率优先”,不要否定这一命题;同时强调“社会注重公平”,当然社会注重公平也要事实求是,防止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第二、以政府转型及政府自身的体制改革作为整个改革的“关节点”。
这是下一步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症结”。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与政府职能的定位失误――或越位,或错位,或缺位有关。尤其是对于“政府主导型”的经济模式,通过这些年实践的检验,要做新的反思。推进政府自身的体制改革,当前的中心点是推进政府职能的转换。基本的思路应该是由“经济管制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型”政府,即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上来。关于公共服务的内容,我已在另文阐述,不再重复。围绕这一中心点,重点抓投资体制特别是“审批制度”的改革和打破“行政性垄断”。同时加大反腐败的力度。这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同时也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交汇点。
第三、以产权制度创新作为改革的支撑点。
现代产权制度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支柱。要注意:产权不仅包括企业的产权,而且包括国家、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广大自然人等多层次的产权。从总体方略出发,在这些层次中,下一步要紧紧抓住国企业产权包括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国企业产权改革,一向重点地区来推进;二向重点行业包括基础设施领域和公用事业领域推进;三向重点企业特别是中央所管的企业推进。根据我的调查,现在大体态势是,小型国有企业改制大约在八成―八成半之间已经完成,中型企业我估计是五六成,大型企业,特别是中央的国有企业还没有明显进展,“一股独大”的局面没有完全改变,国有资本比重太高,与中央指出的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产权改革目标有很大的空间。当然中小企业也要抓紧改革,不要走回头路。我在年中小企业国际论坛讲过,对违规或不规范的问题可以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予以纠正,不宜通过“大讨论”的方式来解决,不要刮“清算风”,但要打击腐败行为。要注意平衡好、协调好置换国有资本的四种经济力量即外资、民资、管理层、职工之间的关系。在这里,要看到,置换国有大型企业和国有中小企业的资本力量是有差别的。如果说,国有大型企业改制可以借助“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的话,那么,中小企业国企改制的主要着力点,不应放在“国内外战略投资者”,而应放在中小民营资本、国企经营者资本和企业内部的`职工资本上。从这个意义上,中小企业MBO和职工入股方式不应否定。针对社会上对产权改革的非难,要坚持国企改制的方向,不要动摇和后退;同时要注重规范操作,排除腐败势力的干扰。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现在已经启动两家银行的股份制改制,下一步继续推进其他国有银行的改制,并以国有银行改革带动整个金融体制的改革。
总之,下一步的改革,应以调整利益关系为出发点、以政府转型为关节点、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为支撑点,当然最终以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落脚点。如能在以上三点取得突破,则会大大加快经济的市场化进程。
要摆脱既得利益集团中某些“障碍力量” 的束缚
推进体制改革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关键在于摆脱既得利益集团中某些“障碍力量”的束缚和对改革的阻挠。改革开放以来,原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庞大利益集团的利益受到了较大的削弱,但在一些改革尚未攻坚的领域,其能量依然较大,在新的条件下,他们会以新的形式来顽强地表现自己。同时还应看到,近年来还产生了一些新的利益集团。他们中的一小部分人,既反对倒退回计划经济体制,也不赞成继续推进改革,极力维持目前这种不甚协调的利益格局和处于“胶着”状态的局面。这些新的利益集团和原有的利益集团交叉并存,形成相当复杂的利益格局,并对政策的制定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当改革进入深度市场化、国际化新阶段之后,能否超越这些利益集团是一个关乎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尽管他们中的一些人对改革的掣肘未必是很自觉的,但是对改革却造成很大的阻力。在改革中,要以极大的勇气来冲破某些利益集团中“障碍力量”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而对改革形成的干扰和阻挠,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抓落实的三种境界 篇4
3月15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同志的文章《关键在于落实》,全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如何围绕当前和今后的工作狠抓落实进行了深入阐述和精辟论断。“关键在于落实”,是成就党的事业的根本保障,更是对全党同志的具体要求,应当成为我们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指南。
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内同志大多是肯抓落实、能抓落实的,但因为每个同志的思想觉悟、认识水平、能力素质各不相同,因而在落实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层次和境界,值得我们深入分析、认真对待、不断改进。
被动应付抓落实。这是抓落实的第一种境界,虽然也是抓落实,但层次较低,属于敷衍应付型,上级催就抓一抓,领导问就动一动,常常是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方案代替执行、以通知代替督促;或者是嘴上说道说道,手上比划比划,路上溜达溜达,桌上吃喝吃喝。这样抓落实大都浮于表面,蜻蜓点水,不求过得硬、只图过得去,不求工作实效、只图蒙混过关。其后果是蒙蔽了领导,糊弄了群众,影响了干部作风,荒废了党的事业。
按部就班抓落实。这是抓落实的第二种境界,也是抓落实的普遍状态,主要表现为能够履行肩负的职能职责,但循规蹈矩,只顾埋头拉车、不擅抬头看路;能够执行上级和领导指示,但照本宣科,只甘当传声筒、不愿做扩音器;能够推行文件和会议精神,但生搬硬套,只会依葫芦画瓢、不会结合实际求创造。这样抓落实往往唯书唯上不唯实,求快求稳难求是,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由于思维的僵化、行为的固化、过程的模式化导致工作没创意、没激情、没特色,也不是我们所倡导和追求的。
主动创新抓落实。这是抓落实的第三种境界,也是最高境界,其典型特点是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准确研判形势,紧密结合实际,勇于探索,富于创造。这样抓落实,一是要科学谋划,理顺工作的先后主次,分清任务的轻重缓急,谋定而后动。二是要真抓实干,认认真真地推进工作,踏踏实实地解决问题,招招求实效。三是要开拓创新,勇于在复杂局面中探索新途径,敢于在困难条件下寻求新突破,把创新贯穿于落实工作的全过程。四是要坚持不懈,咬定目标不放松,一步一个脚印,知难而进,迎难而上。这样抓落实,才能推进党的事业发展,赢得群众的认可拥护。
班主任的三种思想境界 篇5
由于工作需要,这学期我又重新回到教学一线,教数学同时带一个班的班主任,内心有压力也有期待,回忆自己这些年来班主任工作的经历:零一年开始带我的第一届学生,那时新婚不久的我生活没有什么负担,全身心的扑在学生上,但因为缺少经验和方法,走了很多弯路;第二个阶段是在我歇完产假后,腰间盘突出手术之前的那一段,那时的自己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处理学生问题时也懂得策略了,但由于很多因素的困扰,对学生的关心少了很多,现在从新登上“主任”宝座,内心压力几许,期待几许。
回顾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也把身边的班主任们的工作方法和效果拿来审视,我觉得班主任工作的成效如何,幸福感几许,与班主任给这一职务的角色定位有直接的关系,总结起来,本人认为有以下三种:
一、关注惩罚
此种境界下班主任把自己定位抓小偷的警察(履行的程序是发现、逮捕、定刑、治罪)、或是捉老鼠的猫(履行的程序是发现一只捉一只,消灭一只),用不变的程序处理各不相同的学生问题,这种一通围追堵截下来,教师筋疲力尽,可是效果并不好,学生淘气的脑神经被反复刺激后愈加发达,结果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会使工作更难做,这种恨铁不成钢式的教育往往得到的结果与我们的教育目标是背道而驰的,于是一味的惩罚不是办法,可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却埋下了危险的隐患,班级管理应该象大禹治水那样因势利导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二、关注策略
此种境界中的班主任不再只拥有热情,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也讲究方法和策略,处理问题也比较稳妥,不会轻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在处理问题上不再象第一类班主任那样有些“楞”,但是工作中有些班主任用情较少,(班主任
)把学生看成是个人的劳动对象而已,在学校层层量化、环环扣钱的评价机制作用下,对问题生心生厌恶,虽然表面上还带着微笑,话语间也处处为学生着想,其实心里早就抱定想办法把他们赶走的念头了,有时还会用些“欲擒故纵”的手段为问题生凑条件,已达到早些赶走他们的目的,这种境界下的班级管理一般还算稳定,但是,随着问题生一个个的离校,新的问题生立即产生,班级管理进入非良性循环,同时,学生一旦看穿班主任的这种心思,她们就对这个老师便不再信任了,就算话说得再漂亮,事情处理的再周到,其教育效果也很难突破。没有真爱的教育是苍白的!
三、关注期待
此种境界下的班主任把自己定位为义工,把学生看成是需要帮助的人,特别是问题生,会得到他们更多的关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思想上的困难是这些班主任最快乐的事;他们把自己定位为医生,越是问题学生越能受到他们的悉心关怀,这种思想境界下,班主任内心少了些许浮躁,少了些许功利,用一颗仁爱之心去帮助每一名需要帮助的同学。有了这种心态,师生关系必定和谐,即使有时教育方法不是十分恰当,教育效果也是很好的。
学习杨善洲同志的三种思想境界 篇6
一是坚守。杨善洲同志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他的坚守精神非常难能可贵。要像他一样坚守理想信念,坚守政治立场,坚守精神家园,坚守党的事业。
二是淡定。杨善洲同志心胸宽广,能官能民,有官职没官气,级别越
高境界越高,权利越大贡献越大。要像他一样淡泊名利,对权力、对党纪国法的敬畏心,对组织、对父母的感恩心。
三是力行。基层认干不认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像他一样身体力行,沉到第一线,不做表面文章,说干就干,干就干好,工作一抓到底,不见成效不罢休。
【执行力的三种境界和三个层次】推荐阅读:
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07-07
浅谈领导力和执行力07-30
执行和调整09-19
如何提升部门执行力和凝聚力08-20
执行力和责任心的心得体会10-01
遵守和执行政治纪律07-12
以凝聚力和执行力为议题论电力公司发展07-17
营销计划、执行和控制概念05-24
安新强战略规划和执行大纲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