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2024-07-28

综述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共12篇)

综述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篇1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 目 缆线机器人的机构设计及仿真 姓 名 专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 号

指导教师

郑州科技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二○一六年四月

目 录 引言..........................................................................................................................3 2 国内外机器人研究成果..........................................................................................4

2.1 国外机器人研究成果...................................................................................4 2.2国内机器人研究成果....................................................................................8 3 总结........................................................................................................................10 参考文献....................................................................................................................12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超高压大容量输电线路越建越多,线路走廊穿越的地理环境更加复杂,如经过大面积的水库、湖泊和崇山峻岭,给线路维护带来很多困难。而且在严冬及初春季节,我国云贵高原、川陕一带及两湖地区常出现雾凇和雨凇现象,造成架空输电线路覆冰,使线路舞动、闪络、烧伤,甚至断线倒杆,使电网结构遭到破坏,安全运行受到严重威胁。在紧急情况下,寻道员用带电操作杆或其它类似的绝缘棒只能为很少的一部分覆冰线路除冰,人工除冰有很高的危险性。

在国外,一些国家的地理与气候情况与我国相似,甚至一些国家的情况更加恶劣,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提高高压输电线除冰的效率,减少损失,维护人工的安全,开发一种可以替代或部分替代工人进行除冰作业的新型设备一直是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热点。因此,研制安全有效的除冰机械以代替人进行导线除冰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实用意义。国内外机器人研究成果

2.1 国外机器人研究成果

从20世纪80年代末,国外已经开展了巡线机器人的研究。而除冰机器人是比巡线机器人更复杂的机电一体化结构,目前国内没有技术成熟的除冰机器人。

1988年,东京电力公司的Sawada等人首先研制了具有初步自主越障能力的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巡检移动机器人,如图2-1。当遇到杆塔时,该机器人利用自身携带的导轨从杆塔侧面滑过,待机器人夹持轮抱紧线塔另一侧的地线后,将弧形手臂折叠收起,以备下次使用。机器人携带的导轨约100kg,由于自身质量过大,对能源的要求较高。其携带的损伤探测单元采用涡流分析方法探测光纤复合架空地线铠装层的损伤情况,并把探测数据记录到磁带上[1,2][1],由于存储量有限,巡检完一段距离的线路后就需要读出数据,实际应用受到了限制。

图2-1 OPGW巡检机器人

1989年,日本NTT公司的Shinichi Aoshima等人研制了一种由多个独立单元组成的机器人。如图2-2所示。机器人采用了“头部决策,尾部跟随”的仿生控制方式,类似一个蛇形机构,由六对左右对称、相互联接的小车组成,每个单元小车有两个电机,一个用于行走驱动,另一个用于控制联接前后小车的旋转关节的关节角;左右小车采用具有自保安功能的磁锁机构联接,磁锁机构用永久磁铁将左右小车牢牢锁紧,使两车橡胶驱动轮抱住馈电电缆,由行走电机驱动沿电缆平稳爬行。当机器人遇到分支线、绝缘子等障碍物时,每对小车

上磁锁机构中的电磁铁通电,顺次将磁锁打开,机器人再改变两侧旋转关节的关节角,使左右小车分开,小车依次通过障碍物后,控制两侧旋转关节使左右小车合拢,电磁铁断电,磁锁再次锁紧,机器人恢复正常行走状态。该机器人本体的缺点是驱动关节较多,能耗大且控制复杂。

图2-2 蛇形巡检机器人

美国TRC公司1989年研制了一台悬臂式巡线机器人,如图2-3所示。在架空线路上主要以爬行的方式运动,携带相关设备可以执行电晕损耗检查和绝缘子、压接管等视觉检查的任务,将探测到的故障数据经预处理后传给地面。当该机器人遇到杆塔时,还采用仿人攀援的方法从塔的侧面越过杆塔

[1,3]。

图2-3 美国TRC悬臂式巡检机器人

由日本Sato公司生产的电力线损伤探测器也采用了单体小车结构,如图2-4所示。能够在地面人员的遥控下,沿电力线行走,利用车载探测仪器探测线路损伤程度及准确位置,将获取的数据和图片资料存储在数据记录器中。地面工作人员可回收复查,进一步确定损伤情况。探测器不具备越障功能,遇到线路附件等障碍物时便可自动停止前进。该损伤探测器于1993年赢得Shibusawa大奖。

图2-4 日本Sato公司生产的巡检机器人

加拿大魁北克水电研究院的Serge Montambault 等人2000年开始了HQ LincROVer遥控小车的研制工作,如图2-5所示。该机器人起初用于清除输电线上的积冰,逐渐发展为用于线路巡检、维护等多用途移动平台。第三代原型机

52结构紧凑,仅重25千克,驱动力大,抗电磁干扰能力强,能爬的坡,通信距离可达1千米。小车采用灵活的模块化结构,安装不同的工作头即可完成架空线视觉和红外检查、压接管状态评估、导线和底线更换、导线清污和除冰带 电作业,已在工作电流为800A的315KV电力线上

[8]进行了多次现场测试。但

[9]是,HQ LincROVer无越障能力,只能在两线塔之间的电力线上工作。目前,研究组正在开发具有越障功能的自治移动小车,试验结果表明,新一代HQ LincROVer能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跨越障碍物,巡检范围达4KM

[1,4]。

图2-5 HQ LincROVer遥控小车

2002年,巴西米纳斯邦联大学的Mario F.M.Campos等人也研制了一种多功能巡检机器人,如图2-6所示。该机器人采用缆车结构,通过安装不同的设备,能实现线路巡检或在线路上安装、移除航空预警球等多种功能,但这种机器人也不具备越障功能,只能在两杆塔间的线路上作业,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1,5]。

图2-6 预警球安装作业机器人

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这些国家先后开展了巡检机器人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两个杆塔之间巡检的机器人技术一室相对成熟,有些已

达到产品化的程度。

2.2 国内机器人研究成果

相比于国外,国内对巡检机器人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开展相关研究的机构也不多,90年代末,国内的一些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也开始了巡检机器人的研究工作,并已经研制出多种机构类型的巡检机器人样机。武汉大学和山东大学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在“十五”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的支持下,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武汉大学与沈阳供电公司、中科院自动化所与山东大学等同时开展了对架空输电线巡检机器人的研制工作。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山东大学所研制的机器人采用了三臂结构,如图2-7所示,能在线路上行进,并可自主跨越线路上防震锤等障碍物,但机器人结构重,耗能多,作业控制复杂[1,7][1,6]。武汉大学设计的机器人采用了双臂结构,如图2-8所示,可利用臂上的滚轮在线路上行驶,并具有一定的越障作业的能力,但该设计方案以相线作为机器人的作业路径,相线上相对复杂的环境给机器人的作业控制带来了困难,且机器人在相线上带电作业的危险性较大

[10]。

图2-7 山东大学研制的三臂式巡检机器人机械结构

图2-8 武汉大学研制的双臂式巡检机器人的机械结构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设计的高压线巡检机器人

[11]

多选取相线作为巡检作业路径,与选取地线作为作业路径的机器人设计方案相比,相线的作业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1)机器人悬挂在相线上时,处于带电作业状态,危险性高。(2)巡视检测的范围小,视野窄。

(3)相线的悬垂弧度较大,机器人在相线上运行时更能耗时耗能。(4)机器人在相线上运行,容易损伤线路。

(5)相比于地线,相线上的温度较高,一些线路故障段的温度可达100C以上高温[12]

,机器人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会影响机体和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13]。

(6)突遇雷电时,相线上运行的机器人容易产生放电现象,影响机器人本体的安全性[14]。总结

高压输电线路是当今社会经济的生命线,对其有效的监督和巡查是电力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了解输电线路的组成对巡线机器人的研究设计起着重要作用,输电线路中的各种附属设备对巡线机器人的在线行走起到了阻碍,因此,在巡线机器人的越障结构设计中,必须考虑这些金具的特点和结构,机器人在线路上行走时,不仅要能够跨越这些障碍物,而且还要保证线路的安全

[15]

。随着对巡检机器人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轻量化、操作简单化和越障高效化等方面。

通过以上对高压输电线路和巡检机器人作业环境的分析,也对巡检机器人本体机构的设计提出了要求:

(1)高压线巡检机器人的结构和重量

巡检机器人以输电线为作业路径,在高压线路上移动来完成线路的检测任务,机器人本身以及所携带的设备重量都将由线路承担,高压线本身的承载能力有限,根据电路部门提供的技术要求,高压线的负载不应超过200kg然,机器人本体的重量应低于这个标准。

(2)高压线巡检机器人本体机构的功能和设计要求

机械结构是巡检机器人能否适应高压线路的环境、完成作业要求的关键。巡检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应满足以下设计要求:

① 移动能力:能在坡度较为平缓的线路上以稳定的速度快速移动,并能保障机器人本体的安全,沿线移动是巡检机器人的基本作业要求。

② 爬坡能力:线路存在着弧垂效应,因此即使在水平地面架设的线路都存在着一定的坡度,此外,在山区环境中,坡度将更为陡峭,如塔架分别位于山

55顶和山谷,该档距段的线路坡度可能超过

[17]

[16],显,因此,巡检机器人应该具有一定的爬坡能力。

③ 越障能力:越障能力的大小影响着机器人的作业范围,因此是巡检机器人机械机构设计的重要指标人移动的各种附属设备。

[18],所设计的机械机构应能跨越线路上的阻碍机器 ④ 承载能力:机器人悬挂在线路上,所承载的重量除自身机械机构的重量外,还包括控制系统和检测设备的重量,机器人本体还应提供足够的空间用于携带控制系统和检测设备。

在比较现有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我提出并设计一种新的适合高压输电线作业环境的机器人本体机构,从最初的机构剑突到具体的运动机构,并阐述该机器人机构本体主要部件的构成和功能作用,利用三维软件和CAD技术给出机器人的实体模型和零件图,并对机器人巡检作业和越障过程给予规划和分析,总结当前的主要工作,分析不足,并对进一步的设计工作提出展望。

参考文献

[1] 张运楚,梁自泽,谭民.架空电力线路巡线机器人的研究综述[J].机器人,2004,26(5):467~473.[2] 王吉岱,谢永,王凤芹.高压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机械本体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8):124~126.[3] 周风余,吴爱国,李贻斌.110kV输电线路上的巡检机器人[J].中国电力,2008,41(3):32~35.[4] 易辉,崔江流.我国输电线路运行现状及防雷保护[J].高电压技术,2001,6(27):44~45.[5] 舒印彪,胡毅.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与带电作业[J].高电压技术,2007,6(6):1~5.[6] 何晓柏.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7] 耿欣,周延泽.巡线机器人的爬行方案设计[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2,(4):19~21.[8] 朱兴龙,王洪光,房立金.一种自主越障巡检机器人行走夹持机构[J].机械设计,2006,23(8):11~13.[9] 刘桂珍,王怀奥,王立权.高空爬行机器人的机构设计[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5),634~636.[10] Yi Jiyao,Li Zong.Grade ability and anti-slippery principles forfull-wheel driving vibratory rollers[J].Chinese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2004,2(1):41~45.[11] Tavakolim,Zakerzadehmr,Vossoughig.A hybrid pole climbing and manipulating robot with minimum DOFs for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applications [J].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5,32(2):171~178.[12] 王灿星.输电线路维护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6):264~265.[13]Brostrom E.Ice

storm

modeling

in

transmission

system

reliability calculations.http://,2007-06-14.[14] 罗隆福,赵志宇.高压架空输电线路除冰方法综述.大众用电,2009,(02):23~28.[15] 蒋兴良,易辉.输电线路覆冰及防护.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24~25.[16] 黄新波,孙钦东,丁建国等.基于GSM SMS的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系统.电力自

动化设备,2008,(28):72~76.[17] 百度.输电线路-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2010~3~23.[18] 吴功平,戴锦春,郭应龙等.具有自动越障功能的高压线巡检小车.水利电力机械,1999,(01):46~49.

综述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篇2

1 故障现象

联合捷然DROS-50AD产水量下降。

2 故障分析

近期发现联合捷然DROS-50AD产水量下降。检查过程中发现一级反渗水压力为150 psi (1 psi=6.89 kPa),调节二级反渗水压力调节阀(二反回水阀)至关闭状态,二级反渗水压力最高只有90 psi。由此可见一级反渗水产水量不足,导致二级反渗水产水量下降。

测试软化水水质正常,在软化水水质正常的情况下导致一级反渗水产水量不足的原因可能为一级反渗膜有无机盐沉积,需要对一级反渗膜进行酸洗脱钙[2]。

3 处理过程

对于反渗膜无机盐沉积清洗,首选清洗剂为柠檬酸。柠檬酸对于清洗无机盐垢(如碳酸钙、硫酸钙、硫酸钡等污垢),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铁、锰、铜、镍、铝等)及无机胶体十分有效。

一级反渗膜清洗过程如下。

3.1 准备

(1)将水机切换至一级反渗状态。

打开V5阀,关闭V0阀,进入操作系统,选择“一反运行”。

(2)调节阀位,构成密闭循环回路。将V8阀切换至冲洗状态。关闭电动球阀电源(QS6),用六方扳手将电动球阀排水完全关闭。完全打开一级反渗膜压力调节阀(一反回水阀),二级反渗膜压力调节阀。关闭进水V11阀。

3.2 清洗

清洗采用2%的柠檬酸,调节pH值为2~4。

3.2.1 计算柠檬酸用量

配水器容积:120 L;膜壳(带膜):28×3=84 L;一反泵及管道约10 L;总容积为:214 L;柠檬酸(100%粉末)用量约为4.3 kg。

3.2.2 配制清洗液

取柠檬酸(100%粉末)4.3 kg,加入5 L反渗水中,充分搅拌。

3.2.3 加入清洗液

进入控制系统,点击“一反运行”,点击“启动”。水处理一级反渗正常工作后缓慢加入配制好的清洗液。加入时注意测试配水器中清洗液pH值,控制pH范围在2~4以内。

3.3 浸泡

水处理循环15~20 min后,控制pH值在2~4以内。关闭水处理系统,清洗剂浸泡2 h。浸泡期间可开机循环3~5 min,保证反渗膜的充分浸泡。

3.4 冲洗

3.4.1 排空清洗液

清洗液浸泡2 h后,打开V1阀,排空配水器中的清洗液,关闭V1阀,打开进水V11阀、打开V12阀向配水器中注入软化水,待配水器内注满水后关闭V12阀。

3.4.2 冲洗

打开排水电动球阀电源(QS6),进入控制系统,点击“一反运行”,点击“启动”,进行自动冲洗。

冲洗2 h左右测试配水器及取样口无残留后再冲洗2 h,以保证透析用水的安全。

3.5 复位

打开V0阀,关闭V5阀,将V8阀切换至制水状态。进入操作系统,选择“双反运行”,点击“启动”。缓慢关闭一级反渗膜压力调节阀,将一级反渗膜压力调节至150 psi,缓慢关闭二级反渗膜压力调节阀,发现完全关闭时二级反渗膜压力可上升至130 psi,水处理产水量恢复[3,4]。

4 小结

《西部论坛》参考文献格式说明 篇3

一、正文中的标注

(1)正文中参考或引用了有关文献的地方用“(著者名,出版年)”标注,著者包括个人和机构,中国人著者标注姓名,外国著者只标注姓氏;若有多名著者,只列第一著者,空半格后加“等”或“et al”。如:(李小兰,2008)、(张国民 等,2006)、(Skinner,2001)、(Nonaka et al,1995)。正文中已提及著者名,则在其后的“()”内只需著录出版年。如:杨大勇(2007)……

(2)引用同一著者同年的多篇文献,在出版年后标注a、b、c……区别。如(Skinner,2001a)、(Skinner,2001b)。

(3)一处同时引用多篇文献,各文献间用分号隔开。如(孙洁 等,1999;李立,2002)。若多篇文献为同一著者,各文献出版年用逗号隔开。如(李小兰,2005,2008a,2008b;李立,2002)。

(4)多处引用同一著者的相同文献,在各处均应标注;若为需要标注不同页码的专著、学位论文、报告等文献,则在括号后用上标标注页码,在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则不著录引文页码。如(Evans,1983)914、(Evans,1983)25。

二、文后参考文献表的组织与格式

各参考文献不编序号,在文后的排列顺序为:首先按文种集中,一般以中文、日文、西文、俄文、其他文种为序;然后按著者字顺(汉语拼音、英文字母)排列;同一著者的文献按出版年排序。各类文献具体著录格式如下:

报纸文章:著者.出版年.文章题目[N].报纸名称,年月日(版数,即文章在报纸的第几版).

期刊论文:著者.出版年.文章题目[J].发表刊物,卷(期数):文章起止页码.(无卷数的,可省略)

专著:著者.出版年.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引用参考部分的起止页码(整体参考时不需起止页码).

论文集析出文献:著者.出版年.文章题目[M]∥论文集著作权人.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析出文章的起止页码.

会议论文:著者.出版年.论文题目[C]∥论文汇编著作权人.论文汇编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引用论文起止页码.

参考工具:著者.出版年.文献题目[K].出版地:出版者:引用参考部分的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著者.出版年.论文题目[D].出版地:出版者:引用参考部分的起止页码(整体参考时不需起止页码).

标准:主要责任者(任选). 出版年(任选).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出版地(任选):出版者(任选).(任选是指若查不到可省略)

专利: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公告日期或公布日期.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编号[P].

网络文献:著者.文献发表或更新年.文献题目[OL].网站名,(发表或更新年月日)[引用年月日].网址.

其他文献:著者.文献发布或发表年.文献题目[Z].其他需要著录的内容.

文献综述内容及格式要求 篇4

专 业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成 绩

目 录

一、课题基本情况说明 ……………………………………

二、查阅资料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撰写论文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小 结 ………………………………………………………

文献综述编写说明

一、课题基本情况说明

我的毕业设计开题题目是,指导教师是,该课题属于领域,主要研究内容为:(1);(2);(3)。。。目前研究现状是,研究意义,课题拟定完成计划为:。

(字数100~150字)

二、参阅资料问题及解决方法

按照课题拟定计划,我于至(时间)进行前期查阅资料,主要查阅途径包括、

,共获取资料有:(1)作者,文章名,出处。。。。;(2)作者,文章名,出处。。。。;

(3)作者,文章名,出处。。。。。。目前获取的资料价值:,还需进一步搜集的资料:。

在参阅资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包括:查阅资料途径较少。。。。。;解决方法:

比如指导教师提供部分资料、利用同学在其他学校查阅资料。。。。

(字数200字左右)

三、撰写论文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总结前期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按照课题拟定计划进行撰写论文工作,论文拟定撰写提纲:。初稿于完成,指导教师的意见为,预审稿于完成,指导教师的意见为,定稿于完成。英文翻译材料包括和,分别摘自和,已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顺利完成翻译工作。

在撰写论文工作中,主要遇到的问题包括:比如科技语言的运用、论文逻辑思路的梳理等等。。。。,解决措施:比如指导教师的帮助等。。。。

(字数200字左右)

四、实习总结

(可以是实习过程中的思想意识的提高、技能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本次实习的认识等)

(字数100左右)

格式说明:

1、页面设置:纸张大小A4,其它默认;

2、正文:宋体,小四;

3、章次标题:宋体,三号,加粗,居中,与上下正文间均空一行;

综述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篇5

测控专业毕业实习报告

——文献综述

题目: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测控2008-1

指导教师:

文献综述格式及页面设置

一、标题(小四黑体)

正文(小四宋体)

格式——段落——1.5倍行间距

二、标题(小四黑体)

正文(小四宋体)

格式——段落——1.5倍行间距

三、标题(小四黑体)

正文(小四宋体)

格式——段落——1.5倍行间距

页面设置:上、下2.54厘米

左3厘米右 2.5厘米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毕业设计论文规范,要求15篇以上。

文献综述的引言(范文) 篇6

包括撰写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

二.文献综述的正文

包括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以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

三.文献综述的结论

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四.文献综述的附录

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格式排版说明:

1.文献综述做成word格式文档打印(A4纸)

2.标题 四号字 居中

3.作者信息 小五号 居中

4.摘要 五号字 行距为1.5倍

5.关键词 五号 左对齐

6.正文 五号字 分段落书字 行距为1.5倍

7.参考文献 五号字 左对齐 行距为1.5倍

8.注释 五号字 左对齐 行距为1.5倍

9.参考文献的序号以(1)、(2)……的形式进行标注

学术论文格式与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篇7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学术论文以及其它类似文件是主要的科技信息源,是记录科学技术进步的历史性文件.为了统一这些文件的撰写、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便于处理、储存、检索、利用、交流、传播.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7713-87中有关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摘录如下: 论文格式

1.论文格式——题目:题目应当简明、具体、确切地反映出本文的特定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字,如果题目语意未尽,用副题补充说明。2.论文格式——作者:署名的作者只限于那些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研究工作、做出主要贡献,并了解论文报告的全部内容,能对全部内容负责解答的人。其他参加工作的人员,可列入附注或致谢部分。QQ:***

3.论文格式——摘要: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有数据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摘要一般200-300字.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QQ:***

4.论文格式——正文:论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等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如图1,图2-1;表2,表3-2;附注:1);文献[4];式(5),式(3-5)等.具体要求如下;

4.1论文格式——图: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无量纲可以省略),坐标上采用的缩略词或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4.2论文格式——表:表应有表题,表内附注序号标注于右上角,如“XXX1)”(读者注意:前面“”引号中的实际排版表示方式应该是“1)”在“XXX”的右上角),不用“﹡”号作附注序码,表内数据,空白代表未测,“一”代表无此项或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

4.3论文格式——数学、物理和化学式:一律用“.”表示小数点符号,大于999的整数和多于三位的小数,一律用半个阿拉伯数字符的小间隔分开,不用千位擞“,”,小于1的数应将0列于小数点之前。例如94,652应写成94 652;.319,325应写成0.314 325。应特别注意区分拉丁文、希腊文、俄文、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标明字符的正体、斜体、黑体及大小写、上下角,以免混同。4.4论文格式——计量单位:论文中使用的各种量、单位和符号,必须遵循国家标准GB3100-82,GB3101-82,GB3102/1-13-82等的规定.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QQ:***一律采用国际通用符号。没有相应符号的非物理量单位可使用中文(如“件”、“台”、“人”等),它们可以与其他单位的符号构成组合单位(如“件每秒”的符号为“件/S”)。参考文献格式

4.5参考文献的格式:论文参考文献的写法应按下列次序——著者/题名/出版事项,由于论文的参考文献品种繁多,择其主要示例如下: 谭炳煌,1982.怎徉撰写科学论文.辽宁人民出版社,59 Guinier A,施士元译,1959.X射线晶体学.科学出版社,148 Pettetssen S, 1941.Introduction to Meterclogy.New York, McGraw-Hill, 200-210 即著录书的著者的姓和名的首字母(中国人的名不缩写),出版年,句点,书名,句点,出版地点,出版者,特定页码。

李薰,1964.十年来中国冶金科学技术的发展.金属学报,7:442 Bachmann W , 1973.Verallgemeinerung and Anwendung der Rayleighschen Theorie der Schallstreuung.Acustica, 28(4):223-228 即著录论文的著者的姓和名的首字母(中国人写全姓名),出版年,句点,论文题目,句点,期刊名缩写,卷(期):页(每卷编连续页码的期刊不写期)。

参考文献编写格式 篇8

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版。

王卫东,《现代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年版。

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操作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3月第一版。

刘仲文著《人力资源会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张文贤主编《人力资源会计制度设计》,立信会计出版社

中国会计学会主编《人力资源会计专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美]弗兰霍尔茨著《人力资源管理会计》,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美]加里、S、贝克尔著《人力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美]查尔斯、亨格瑞著《成本与管理会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加]斯科特著《财务会计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

[美]马歇尔著《会计信息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高伟富著《人力资源会计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刘永泽著《高级财务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李海波著《新编企业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

赵书和著《会计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顾爱春著《会计法规》,科学出版社

夏恩著《会计与控制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翟文莹著《试论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基本问题》,现代财经,.3

徐勇、岳欣等《关于我国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探讨》,对外经贸会计,1999.12

曹世文著《试探人力资源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财会月刊,1999.8

徐国君、刘祖明著《人力资源会计研究述评》,财会通讯,1999.11

张磊、陈伟著《略谈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问题》,财会月刊,1999.8

袁晓勇著《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若干问题》,财会通讯,1999.11

安明硕著《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几点思考》,财会月刊,1999.11

]芦杰.关于中专财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科设置的构想[J].中国林业教育,2000,(02)

《会计电算化理论与实务(上册)》作者:潘锡品

《会计电算化理论与实务(下册)》作者:李立志|页数:

《会计电算化理论与实践》作者:陈文军等编著|

《会计电算化精选工具软件详解实务2000》作者:刑实鉴编著

《会计电算化理论与实务》作者:彭家生|

[1] 芦杰. 关于中专财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科设置的构想[J]. 中国林业教育, 2000,(02)

[2] 牛莉侠. 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01)

[3] 董丽晖. 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践能力的课堂因素分析[J]. 甘肃农业, 2006,(09)

[4] 陈兴霞, 曹军, 费淋淇. 浅析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仿真模拟题库建设[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

[5] 杜思晓. 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研究[J].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08,(10)

[6] 刘秋月. 会计电算化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构思与实践[J].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Z1)

[7] 王健. 加快林业企业会计电算化进程的建议[J]. 绿色财会, 2006,(09)

[8] 包准, 程宝华. 做好林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几点体会[J]. 绿色财会, 2006,(09)

[9] 高俊杰, 张东红. 种子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之我见[J]. 种子科技, 2008,(02)

[10] 丁丽娜. 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问题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03)

[2]牛莉侠.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01)

[3]董丽晖.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践能力的课堂因素分析[J].甘肃农业,2006,(09)

[4]陈兴霞,曹军,费淋淇.浅析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仿真模拟题库建设[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5]杜思晓.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研究[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08,(10)

[6]刘秋月.会计电算化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构思与实践[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Z1)

[7]王健.加快林业企业会计电算化进程的建议[J].绿色财会,2006,(09)

[8]包准,程宝华.做好林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几点体会[J].绿色财会,2006,(09)

[9]高俊杰,张东红.种子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之我见[J].种子科技,2008,(02)

[10]丁丽娜.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3)

注释、参考文献格式规范 篇9

注释:

1、丁有宽.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52.2、岑波平.随文练笔请不要随意而作——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略谈[J].新课程学习,2009,(4):18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4、乔晓娟.叶圣陶写作教学观与当今小学作文教学[D].苏州大学,2008:3.参考文献

[1]吴忠豪.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2]何凤茵.小学作文起步难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语文论坛,2007,(8):21-23.[3]杨柳.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Sarah K.Clark, Cindy D.Jones, D.Ray Reutzel.Using the Text Structures of Information Books to Teach Writing in the Primary Grades[J].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2003,(4):265–271.

论文参考文献详细格式 篇10

[2] 辛西. 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

[3]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468-471.

[4]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所,1983.

[5] 冯西桥.LBB分析[R].北京: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院,.

[6] 石柱,何新贵. 优序法在软件评价中的应用[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 23(2): 45-46.

[7]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 -12-25.

[8] GB/T169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S] .

[9] 王明亮.关于中国期刊标准

1.论文格式与参考文献格式

2.参考文献格式学位论文

3.英语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4.论文参考文献书籍格式

5.学术论文格式与参考文献格式

6.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要求

7.日语专业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要求

8.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9.护理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详细解读

中文文献参考格式 篇11

一:专著、论文集、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二: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如:[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l.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38(3):358-361.

三: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468.

四: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4]赵天书.诺西肽分阶段补料分批发酵过程优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

五: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如:[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1998-12-25(10).

六:电子文献

[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例如:[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1998-08-16/1998-10-01.

[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1.参考文献中文格式

2.中文参考文献格式

3.中文参考文献

4.参考文献格式

5.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6.文献综述格式参考

7.标准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8.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9.2017关于本科参考文献的格式

参考文献格式与举例免费 篇12

一、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期号):起止页码.举例:

[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1):56-58.二、专著类

格式: [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举例:

[2]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三.报纸类

格式: [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举例:

[3]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1998-12-27(3).四.论文集类

格式: [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

[4]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五.学位论文类

格式: [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

[5]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 1983:1-7.六.网络文献类

格式:[序号]作者(或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或载体类型],电子文献可获得的网址,发表或更新的日期,作者引用日期.

举例:

上一篇:佛经诵读本下一篇:我心中的宝藏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