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2024-10-21

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共8篇)

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篇1

党史教育: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

党史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精神,发挥党史教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不断探索党史教育方式,深化党史教育效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贯彻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精神 加强党史教学研究工作》中指出:“党史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精神,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2010年4月20日,全国普通高职院校已达1239所,占普通高校的51.3%,700多种专业,800万在校生,涵盖了一、二、三产业和新兴产业。高职院校要为国家培养出既有过硬的职业技能素质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一、基石:党史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始终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1.开展党史教育是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生活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给高职生带来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多样化。从总体上看,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当代高职生精神世界的主流。但是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部分高职生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错位,对社会、对自己的人生缺乏理想、缺乏信念,对党的认识比较模糊,对爱国主义精神缺失,对民族精神淡漠,对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估计不足,而以这样的精神面貌走入社会,将很难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更难以承担社会建设的重任。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高职生是一群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对高职生以党史教育为重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这就不仅要求高职生对党的宗旨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而且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有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对改革开放伟大历程的深刻认识。只有通过对高职生进行党史教育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才能使广大青少年从心底里认识党、热爱党,坚定党的理想信念,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永远跟党走。

2.党的光辉历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

党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是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发展壮大的历史。无论是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还是从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角度,党的光辉历史,都是最生动的教材,最宝贵的资源。没有党带领人民在近90年的奋斗中所进行的艰辛探索和谱写的壮丽史诗,没有党带领人民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取得巨大成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难以体现其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可以说,学习和了解党的历史,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倍加珍惜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努力从党的历史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智慧和开拓前进的力量。

3.党史教育是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往而知未来。江泽民同志在1998年10月给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一封信中明确提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一部蕴含和体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活生生的教科书。”将近90年的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既是一部伟大的革命建设史,也是一部壮丽的自身发展史,它展现了一个东方古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焕发活力,从困境中奋起直追、独立自主到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记录了党领导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流血牺牲、殚精竭虑的共产党人的光辉业绩和人格典范;凝结了我们党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中的酸甜苦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用这样的历史教育高职院校学生无疑极具教育启示意义,可以使高职生更系统、全面地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加深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发展中国、富强中国、振兴中国的唯一正确道路,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可以使高职生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建设情怀,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坚忍不拔的品格,铭记今天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从而弘扬革命传统;可以使青少年强化道德自律意识,积极塑造自身人格,提高精神境界,努力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提高思想道德,更好地投身社会实践。

二、构建:夯实党史教育基石,筑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厦

开展党史教育,是探索在新形势下怎样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地加强对高职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旨在加强对高职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奋斗史、共产党人信念等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党对高职生一代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让高职生了解党、了解党的事业、从心底里认识党、热爱党,并成为忠诚于党的事业接班人。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党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指出:“坚持把党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充分运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开展党史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各高职院校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以单纯的“说教式”、“强制式”和“灌输式”的党史教育模式。中共党史教育办公室主任俞俊生接受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说,很多青少年不同程度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唱高调、喊口号、搞说教的问题,教育效果不明显。毋庸置疑,党史的内容是严肃的,但学习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尤其是对当代高职生这样一个思维活跃的朝阳群体来说,他们有思想有追求,要求平等相待,因此要根据青年人成长的认知特点,把党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课程的主线、核心内容和教学重点,转变观念,改变原有的授课方式,不说教不命令不灌输,与高职生深入交换意见,把他们由被动的倾听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让高职生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获得知识,把被动学习逐步转化为主动学习。同时,根据青年人喜欢说理的认知特征,通过教与学双方的互动交流,问与答,相互启发,共同探索真理,从而共同认识共同提高。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潜心研习中共党史

如果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党的历史不了解、不清楚,不能从党的历史发展上阐述党的理论的发展变化,论中没有“史”,那么,只能使学生感到理论学习枯燥乏味,除了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外,很难真正有所收获。因此,要达到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教师本身必须要去学习研究党史。只有熟悉了解党的历史,才能讲清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也才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清楚地表述出来。因此,虽然学校不专门开设中共党史课,但教师却没有任何理由放松对中共党史的学习和研究。从这个意义上看,现有政治理论课教师有很大的研究潜力可以挖掘。对党史的学习和研究,是他们讲清讲透理论的客观前提,应当鼓励和支持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入研究党史。从价值上说,他们的研究远比一些专门研究机构重要,因为他们直接面对的是千百万青年高职学生,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对党的认识。另外,他们的研究动机一般情况下是从教学中形成的,研究成果也要回到课堂教学中来,作为教材的拓展和补充,所以他们的研究可能更新鲜活泼一些。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党史的研究,是整个党史研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提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应是中共党史的专家。

3.整合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教育活动

“校企结合”、“工学交替”、“教学做合一”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因此,各高职院校在加强政治理论课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党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还要依托相关的行业企业,加强校外党史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使学生在具体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不断加深对相关党的方针、政策的认识、理解和体验。通过“校企结合”、“工学交替”、“教学做合一”,把党史教育渗透在实习、实训、实验等各个实践环节,使学生在教育中实践,在实践中自我教育,从而不断增强高职院校党史教育的实践性。另外,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学生党支部在党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开展学生党团活动、社团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运用报告会、座谈会、知识竞赛、宣讲活动、读书活动等形式,开展党史教育,营造学习党史的浓厚氛围。坚持把党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国情,牢固树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重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化党史教育,精心组织夏令营、冬令营、革命圣地游、红色旅游以及各种参观、瞻仰和考察等活动,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之中。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集中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英模事迹,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

笔者认为,积极探索网上党史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党史教育更加丰富生动、富有成效。网上党史教育具有跨越时空、方便快捷的优势,集知识性、竞争性、趣味性于一体,让学生在娱乐休闲的同时也学习到了理论知识,较好地适应了青少年身心特点,符合当代青少年的兴趣。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媒体和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影响学生的重要力量。例如,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主办,中国青年网、中国共青团网血铸中华、民族魂网站承办的“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清明网上公祭活动己举办了九届,每年清明,无数学生网民都会用这种自发的、无声的方式向英烈们敬献鲜花,写下感言,表达深情缅怀和无限思念。

我们相信,通过党史教育,广大学生一定能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进一步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并在长期学习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升华;通过党史教育,广大学生一定能强化道德自律意识,坚定道德意识和信念,明荣知耻,扬荣弃耻,提升人格,敦化风气,使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通过党史教育,广大学生一定能把革命传统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继承和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为远大理想的奋斗中,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篇2

一、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内涵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要求在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优秀专业文化、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理念融合到专业技术教育过程中,培养政治素质硬、道德修养高、职业素养好、发展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形势与政策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融入优秀专业文化教育,形成学生现代企业和专业的文化理念和职业人文素质;融入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意识和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标准。

二、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现状分析

1. 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对独立,缺乏联系。

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政策》等课程完成[2]。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或专业导师[3]。专业知识教育主要由专业教学院系承担,主要任务是传授专业技能知识及专业实践。思政教育老师和专业教师隶属于不同的部门,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相互之间相对独立,缺乏相互联系,思政教育考虑不到专业特点和专业要求,专业教育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两者之间几乎没有交集。

2. 一些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学生积极性不高。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重视专业技能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在专业教育中没有具体的、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另外,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及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就行,从而提高专业教育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3. 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践教育环节,专业实践教学忽视思想政治教育。

一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课程教学基本在教室进行纯粹的理论教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很少,甚至没有,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仅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和培训,忽视政治素养、职业素养及职业道德的教育,特别是专业老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班主任及思政课老师的任务,与己无关,此时学生已在专业实践环节,思政老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结束,而且客观上他们很难参与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必要性分析

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教育部[2011]12号文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因此,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在教会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及职业道德水平,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与道德修养,具有不断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成长需要。

2.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适应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因此开展专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应该融入职业素养及职业道德标准教育,促进大学生人格塑造和发展,提升其社会就业适应能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升其政治素养、心理素养及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探析

1. 明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教育方针是要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除了具备高素质技能型,还要政治立场坚定、思想道德素质高尚、职业素养能力强。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明确育人的根本任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工作,必须融入学生培养各个环节,包含理论课教学、专业实训及工学结合等过程,并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基础,制定各个教育环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考核方法及考核目标。

2. 建设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育人环境。

建设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的育人环境,应成为学校教学部门、各职能部门及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辅导员的自觉行为。首先树立全员育人的理念,专业课老师、思政课老师及管理人员都应有能力、有责任、有义务德育育人。其次专业教育应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内容设计应聘请思政课老师、企业专家、辅导员和班主任共同参与制定。探讨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道德责任、科学精神、团结协作品格、爱岗敬业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优秀企业文化精神融入专业教育,挖掘和设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教育资源。最后,营造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吸收优秀企业文化、相应的专业特色文化,另一方面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

3. 加强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提高。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大部分毕于工科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熟悉。因此应根据专业特点对专业老师思想政治教育能力进行培训。首先,专业老师在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应熟悉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形势和政策,请思政课老师进行专题讲座,进行学习、讨论,党员老师要参加党课学习,熟悉党的教育方针。其次,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专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能力。

4. 加强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专业实践教学由专业老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承担,侧重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教育,而往往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专业实践教学在高职学生学习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该阶段形成的个人素养和职业习惯对其职业发展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在此阶段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挖掘和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思想教育内容,在此基础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的个人素养、价值取向、职业意识、岗位责任、质量意识及团队合作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渗透和教育。其次,要细化对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不仅要重视教学内容,而且必须加强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不同于课题理论教学,过程复杂,特征不一,因此需要细化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管理过程及考核指标,使学生在严格、完善的管理体制下进行学习,加强个人职业素养、职业习惯培养。最后,聘请思政课老师和专业老师共同指导学生专业实践环节,对学生专业教育过程的思想动态进行跟踪、引导和教育。

5. 发挥辅导员参与专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班级管理的主要组织者、实践者及协调者,同时辅导员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学生专业知识教育活动中,成为学生专业成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指导力量[4]。首先从制度上创造条件使辅导员参与所带班级的专业教学业务活动,了解和熟悉专业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其次,辅导员应不定期在其负责的班级听课,了解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和教育。最后,建立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交流和反馈制度,专业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对学习课程的反馈意见,以便融合修正教学方法和融合思政教育内容;辅导员了解学生学习问题及存在的困难,针对性地展开帮扶和引导工作,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

6. 建立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建立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和激励机制,一是建立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个人档案,记录学生、老师及企业指导人员思想政治教育概况及学生评教、老师评学、企业评议等资料,作为对老师及学生的考核依据;二是高职院校专业老师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既要有专业知识目标要求,又要有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成绩的考核要求,并与表彰先进、职称评审、年度考核挂钩,使老师自觉进行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教育。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涉及学校教育、管理多个部门和主体,需要专业老师、思政教育老师及职能部门人员协助配合,构建的融合路径应在实践中不断实施动态改进和完善,更好地发挥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作用。

摘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优秀专业文化、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理念融合专业技术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适应的需要。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需要明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建设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育人环境;加强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管理;发挥辅导员参与专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建立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12号)[Z].2011.09.

[2]束汉武.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探析—以高职院校轨道交通专业为例[J].教育理论研究,2015(08).

[3]陈晋旭.工科院校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探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篇3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成因;对策

人的素质诸要素中,思想道德素质居于核心地位,并影响和制约着人的其他素质,诚如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质也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加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1](P.897)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教育理念错位,重技能轻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严重

由于受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影响,高职院校无论学院领导亦或是专业教师还是学生普遍存在重技能轻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具体表现为学院领导对思政教育往往是停于口头,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学生和专业教师则对思政教育极度轻视甚至个别采取鄙夷的态度。为此,一方面专业建设资金投入不断扩大,而思政教育的资金投入极度缺乏,专业教师队伍不断扩大,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却严重不足,专业教学教改进行的如火如荼,而思政教育的教学教改却停滞不前。另一方面则导致处于大环境中的思政教师地位受不到应用的尊重,教学自信心缺失、教学成就感缺乏、教学动力严重不足、职业倦怠感与日俱增。

(二)教育队伍基础薄弱,教育理论成果贫乏

教育队伍指处于教育引导者地位的思政教师。由于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队伍绝大部分转型于原来的中职、技校、职工大学人员,文化层次整体不高。据一项对广西19所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调查显示,“在232名专职教师中,没有博士;硕士56人,占24.1;本科171人,占73.7 % ;专科1人,占0. 4%;其他4人,占1. 7%”。[2]而全国各省高职院校的师资情况与广西高职院校相比,基本也是大同小异。可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的文化学历主要是本科学历,高层次的硕士和博士还相对缺乏,文化学历层次的偏低制约着教师的智能结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从而影响思政教育的效果。而文化层次的偏低又带来了思政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的严重不足,粗制滥造现象比较严重;而处于受教育地位的高职学生比较注重时尚的元素,人文素质整体较弱,理论水平很低,甚至一些学生对自己国家的人文历史缺乏基本的掌握,对国家的现实国情也缺乏基本的常识了解,导致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无法进行有效的内容探讨和思想沟通。

(三)教育方法滞后,创新性不强,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够

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陈旧,基本沿袭传统的做法,即理论课教师大课堂灌输模式。大课堂灌输模式的缺点:一是人数过多,教育对象泛化,导致很多实践性教学环节无法正常进行;二是忽视了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多元化、文理科学生混合组班,人文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导致教学效果针对性不强;三是只重理论的灌输讲解,不注重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得学生产生学业疲倦感。

(四)教育内容特色性不强,与高职院校的特点结合不紧密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其对理论的要求不像本科院校那样系统全面,但局限于2005年思政课程改革方案影响,现各高职院校使用的是全国高校统一教材,具体做法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是必修课程,而《形势与政策》则作为选修课程。应当说全国统一教材理论性较强,知识比较系统化,内容也相对丰富,但正因为其理论性、系统性过强、内容庞杂、抽象,趣味性较差决定了它不适应学习基础相对薄弱高职学生的需要,同时产生了内容量过大和高职院校思政“快餐式”教学模式的矛盾,教学内容与学生自身实际和专业需求的冲突。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一)办学理念的偏差导致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高职院校将“以德为先”向“为以技能为先”的扭曲理解,现实表现为部分高职院校领导办学过程中急功近利,从个人业绩出发过分片面地强调短期经济效益,忽略长远社会效益,只注重专业建设和专业人才队伍的开发,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改革及教学效果缺乏足够的重视,对思想政教育过程形式化、过场化的现象视而不见、置若罔闻。

正因为上述偏差“思想”的存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边缘化中的常态化的特点。部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设纯粹是被动参与,课程体系的设置和相关机构和人员的配备、思想政治教育各项材料的准备和整理也完全是为了敷衍上级检查和教育部评估。显然,高职院校领导认知上的偏差、重视不够,行为上的贯彻不力,知行脱节,很大程度上动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地位。

(二)社会转型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转轨、政治体制深度变革、阶层结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关键时期,社会转型极大解放人们思想观念、促进道德主体意识觉醒的同时对我国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亦形成了挑战。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是思想文化的多元化,西方腐朽思想和中国封建传统余毒甚嚣尘上,对现实中的人们形成了强而有力的冲击,而市场经济体制内在包含的经济利益至上功利性原则不可避免的渗透于学生甚至是个别教师身上,拜金主义的滋生扰乱了部分高职学生和教师群体的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取向。而社会一些黑暗事件的高发态势则客观上造成了部分学生的理想信仰迷失,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的现实,理想和现实的反差造成了人们的多重道德困境。而随着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开阔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思维方式,拓展了其生活空间和人际空间的同时,也以其良荞不齐、雅俗共享的信息内容对大学生的身心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三)高职院校自身思想政治资源不足和制度短板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借近年我国高等教育强势发展的东风,高职教育发展也踏上了快车道。而快速发展的同时,高职思政教育资源不足和相关评价制度不完善的缺陷愈益凸显。首先是师资力量的缺乏导致思政教师任务繁重,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其次是高职院校教师自身素质不高,自身理论的把握不够导致教学成效的不足。而单纯以期末考试分数是否过关为标准的简单评价方式既没有真正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思想道德水平,也客观上助长了学生的投机取巧之风。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

(一)优化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优化的标准应该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知识结构的合理。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在保证编制到位的前提下加大思政高学历教师、科研和创新能力强思政教师的引进,为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理论基础打下坚实的人才队伍;其次,要注重交叉学科教师的引进,如心理学、法律、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专业老师的合理配备,完善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的学科体系;最后,高职院校应当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等。[3]为此,高职院校应投入相应的经费组织思政教师的专业培训、学术交流活动,以此拓展教师眼界、增强教师教学本领和水平。

(二)创新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涉及到政治、思想、道德、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4]目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普通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基本相同,理论性较强但没有突出职业院校的职业性和应用性特点,要提高教学效果,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除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授之外,更要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创新教育内容,比如根据高职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开展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创业教育和行业法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行业特点和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通过学习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端正自己的行为;根据当代大学生校园恋爱成风、心理脆弱、暴力事件高发的特点及时开展情感教育、生命教育、挫折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学生爱情能力;以生命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善待自己和他人;以挫折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生,锤炼学生的意志和品德。

(三)改革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的创新,首先高职思政教师要注重系统教学和专题教学的结合。即思政教师给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授的同时联系社会事件、社会现实和社会问题搞好专题教学,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观点和方法思考、分析问题。其次高职思政教师要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诚如江泽民同志指出:大学生“要健康成长,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要向社会实践学习,自觉地投身于火热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5](P.265)如组织学生开展社会道德现象调研活动、学生网络生活习惯及影响现状调研活动,并撰写调研报告;最后要求高职思政教师创新思政教育载体,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数字教学媒介提高教学直观性;利用党团义工活动,学生实习实训活动、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并结合其专业特点和优势开展社会服务,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增强其理论体验;充分利用网络,建立思政教育网络第二课堂,搭建方便师生交流的思政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先进人物和事迹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旋律对学生进行教育。

(四)加强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管理首先要求高职院校将思政教学和思政工作相结合。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领导从学院整体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构建学院党委领导下思政课教学部门、团委、宣传部门、信息部门、心理咨询部门及各系学生管理部门密切配合的教育教学联动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扩大思政教育覆盖面。其次要求思政课教师自觉参与到学生日常的管理活动,从日常管理中了解学生思想动向和实际需求,以提高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最后要求高职院校完善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结合考核方式,从完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和评价程序方面出发,既要学生过理论考试关,更要结合学生平时实际表现建立全面的学生素质档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思政教育中形成压力和动力,才能真正实现思政教育从学生被动教育向学生自我教育的转化。

参考文献

[1]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叶木全.高职思想品德探析与优化教育的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 (4).

[3]唐晨曦.高校思政课教学初探[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9,(6).

[4]王继辉.高职院校“思政课”初探[J].学科新视野,2007,(6).

[5]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教育[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

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篇4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逐渐完善,高职院校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也在逐渐发挥它的特殊性作用。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第一,实事求是的理念。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忽略了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理念,在思想政治、心理以及道德方面出现复杂的矛盾状态。所以,高职院校的老师必须贯彻实事求是的教育方针,把教育理论和教学环境充分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协调发展,充分体现科学的认识论和世界观,使理论回归实践,接受实践的考验,总结切合实际的创新性理论。第二,全面发展的理念。当代社会对人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综合素质有所提高,还要求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高职院校要坚持全面发展的科学性理论,要从学生的实际利益出发,培养全方位的人才,还要从学生的`自身因素出发,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针对学生在学习、择业、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学校充分发挥引路人作用,只有解决了实际问题,学生们才能投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的人才为目标。在现实社会中,实用型的人才要多于理论型的人才,所以,这就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路线与普通高等院校不同。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立足于学生的客观实际,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第二个特点是学生素质的不同。高职院校的招生标准是普通高等院校的最后一批学生以及对口生,这导致学生素质层次不同。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元素

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通过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特点,我们可以知道,高职院校的教育对象比较特殊,因为他们是高中或者是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因此只能通过高职院校来提升自己。所以,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使得高职院校学生们的素质参差不齐,加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难度。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的特殊性。高职院校除了教育对象比较特殊外,师资结构也比较复杂性。许多高职院校的老师都从中专转化而来,他们很多都只熟悉中专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高职院校的学生们缺少心理上的了解,不同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根本适应不了层次不同的学生。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认知上的特殊性。在我国的社会结构中,高职院校在教育层面存在严重的偏见,这不仅是因为人们对于高职院校认识不到位,而且社会也没有充分重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我国普遍认为高职教育是一种低层次、低水平的教育,这导致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独特性。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策略

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篇5

治教育的重要法宝、摘 要:

针对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高职院校不断发展壮大的新形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以学生的利益为根本,真正解放思想,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开创高职院

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关键词:

解放思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十七大党的报告深刻揭示了“解放思想”对于我们党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的重要意义,且进一步明确了“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密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创新发展理念、思路和举措,才能开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解放思想的必要性 1.当前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偏差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政治教育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保证。但在现实中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些教师甚至是个别主管领

过分强化了它的管理功能,忽视了它在其他方面的应有价值,极大地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二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政治意识、理想信念、自律精神,而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难以给学习者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和直接的收益,使得有些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可有可无,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专业学习、就业前途和为人处世中的作用三是受市场经济趋利性的影响及传统思想的束缚,有些人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历史传统上的政治课,认为是一门关于阶级、斗争、革命的学科。或者招聘毕业生时只看重技能、计算机、外语等资格证书,至于学生受没受思想政治教育、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如何从不看重。当前存在的这些认识偏差要求我们解放思想。

2.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当前在高职院校里有部分教育工作者长期囿于校园生活,对社会实际不甚了解,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缺乏关心,再加上平时不注重理论学习和研究,导致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只会讲大道理,采用简单粗暴、强制压服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严重脱离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现状、政治诉求、择业就业需要,对大学生所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也无法作出有说服力的解析和引导。随着现代信息技

“人灌”转变为时下的“机灌”。这种单向呆板的教育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同时,由于受主客观种种条件的限制,学生难得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接受的教育无法在现实中得到检验,也大大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要解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也要求我们解放思想。

3.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政治意识、理想信念、自律精神,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由于思想政治品德本身难以量化,考核机制的设置也存在不足,学校对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考核往往流于形式,考核内容趋于教条化。这种考核无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公正、客观的评价,容易使他们感到缺乏实际意义和价值,无法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甚至造成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偏见,从而大大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要建立科学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考核体系,同样需要我们解放思想。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解放思想的策略

1.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教育工作者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根据思想政治教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放弃权威思想,深入学生实际,深入社会现实;才能在教学上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和行为,赋予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根据当前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把新观点、新问题、新事物整合到教学中来,丰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2.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模式。我国正处在社会深刻变革、价值观复杂多样的时代,学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高职院校在师资和硬件上一时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针对这一矛盾,教育工作者只有解放思想,大力进行教育方法、渠道和模式上的改进,科学利用报纸、杂志、校园网站开辟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现代传媒和信息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搭建畅通的沟通渠道和平台,确保主体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3.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针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弊端,教育者只有解放思想,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武装自己,才能根据社会发展的变化,立足学生的主客观需要,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第一,改进教育的方法和手段。随着学生思维、观念的发展,教育者必须解放思想,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各种变

特点,把讲授法、案例法、情景模拟法、辩论法和问题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启发学生的思考,让教育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向上的成长过程。第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师在授课时应解放思想,在原有的课堂教学中增加各种实践环节,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将所受教育内化为自身素质,并转化为积极的行为。

4.变革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学生接受教育的态度,也势必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育者必须解放思想,变革现行的考核方式,用新思想、新理念、新价值观去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考核。一是静态考核和动态相结合。在考核学生所接受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即静态考核的同时,还必须结合学生因出身、经历等差异而产生的行为方式、思想认识上的不同,对学生平时的言行举止、思想表现进行考核,即动态考核。二是注重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教育者对学生的评价体现教育者的教育价值取向及其所倡导的教育风格,因而对学生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为此,教育者要解放思想,注重辨析、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并将其作为对学生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依据,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目的。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解放思想的途径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这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解放思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面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不了解、不熟悉的东西还很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新老问题可能会接踵而至,层出不穷。对此,我们在从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时候,可能会由于自身的理论高度不够而打不开思路,甚至会出现认识偏差或判断失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充分认识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随时跟踪学习和研究国内国际最新创新理论成果并取其精髓、为我所用,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理论学懂弄通。要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需要出发,加快知识与观念更新,完善知识结构,练就创新思维,革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发展的能力。

2.大公无私,以学生的利益为根本。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把国家、社会、学生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以大公无私的精神去适应新的环境,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真正解放思想。长期以来,部分教师把个人利益或部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拜金主义意识严重制约或束缚着他们的思想解放,使他们难以突破不合时宜的陈旧思想观念,缺乏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和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境界,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国家、社会特别是学生的需求和利益为根本,以解决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全面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学生的新期待,以大公无私的精神消除各种私欲带来的偏见和束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放思想,才能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中达成共识,从而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3.充分发扬民主。解决学生思想认识的问题,我们不能采用压服的强制,只能采用讨论说理的疏导。可以借鉴历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成功经验,用讨论的方式推进思想的解放。一是广开言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解放思想,就是要说真话、说新话,就是要对其现有的一些观点、理论、办法、机制和制度畅所欲言,充分讨论。二是不迷信权威思想。在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特别是学术问题时,不能搞一言堂,要允许争论,这样才能有不同意见和观点,才是真正的民主。三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对

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篇6

总结陈述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法学院的老师。今天我十分荣幸能够代表法学院在这儿对思想政治教育“铸魂工程”活动进行总结陈述,这是对于我们法学院铸魂工程工作的最大的认可和鼓励。

从2012年3月份学校出台了关于征求《北方民族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铸魂工程”实施纲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到这项工作具体安排落实下发到各个学院实施,历经了数月的准备,各学院申报,评审再到具体的实施项目,最后的总结,项目结项,从这短短的数月中我们看到了这项工程带给学院的变化。项目指导教师精心准备,辅导学生开展项目,进行社会调研;项目组的成员们,是我校的在校大学生,他们在此期间认真审题,领会项目意义,从每一个细节中学习和完善,最后成功的将我们法学院获得审批的项目圆满完成,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丰硕的成果!其中有法学院第五届大学生演讲与口才大赛,本次大赛不仅仅为全院同学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也为学院开展素质教育、灵活教育、实践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法律宣传进社区则是其中单独由班级完成的一个项目,法学11级2班的同学们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法律能力将法律文化的气息带进了社区,为社区的群众们解答疑难问题,同时也加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锻炼。我们还有将企业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带进学校,带进学生当中,让企业家和老师、同学们共同沟通,畅谈在企业发展、壮大中的相应法律问题。这些铸魂工程的成功实施不仅仅反映了我院学生的实践能力上的较大进步,也同时为学生在学习中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创造了机会!

北方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铸魂工程”的实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至少在法学院,我们的学生和老师都从中获得了有益的、宝贵的经验和收获。我想代表他们在此向启动并具体实施这项工作的学生工作部、学生处的各位领导和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感谢你们的精彩创意,感谢你们的积极配合,因为有你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们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今天,举国上下都在欢庆十八大胜利召开,北方民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铸魂工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正是对党十八大的献礼,铸魂工程今天的成功将会是我们取得更大进步的源泉,也必将是法学院在新一轮发展和改革大潮中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动力。铸魂工程的巨大成功,也是北方民族大学坚持落实“中卫”会议精神和任维桢校长重要讲话精神的成果。我相信,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际,在北方民族大学校党政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北方民族大学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当前,我校新一轮的铸魂工程已经实施开来,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它做得更好、做的更强,做成法学院的精品,做成北方民族大学的精品!

谢谢!

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篇7

关键词:朱熹,教育思想,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朱熹, 字元晦, 号晦庵,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世称朱子, 是继孔子、孟子之后最杰出的儒学大师, 也是德育方法的集大成者。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 十分重视个人道德和修养, 并有所发展、创新。其思想精髓即“克己”、“主敬”、“存养”、“省察”, 他的德育过程理论和德育原则对职业院校的教学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克己

“克己”无疑是对孔子“克己复礼”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核心就是战胜私欲。

一方面, 社会化生产要求整体精神。根据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观点, 不断细化的社会分工发展促进了生产力。现代工业区别于以往手工业的一个特点就是没有独立工序完成的产品, 都要由各工序操作彼此配合, 相互协作。流水线作业中个体的熟练程度会不断强化, 但如果仅突出自己, 并不能多创造效益。同理, 自己不能融入整体, 就会成为整个生产链条最薄弱的环节。

另一方面, 企业文化强调团队精神。企业需要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组织文化和组织精神, 组织成员从不同角度协作认同形成立体化的有机整体。没有完美的个人, 只有完美的团队。职业院校学生与其他高校学生相比, 除了入学成绩的差异, 更重要的是在行为习惯养成上缺乏自制力。人际交往是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 让学生在步入社会前适应集体生活, 培养集体观念, 学会与人合作, 克制自己以往的散漫和惰性, 应该是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点课题。这也就是自律, 其中包括自我控制和自我调整的能力。朱熹说:“己私既克, 天理自复, 譬如尘垢既去, 则镜自明, 瓦砾既扫, 则室自清” (见《朱子语类》卷四十一) 。应使学生明白, 自私自利, 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会损及班级、企业的整体利益, 是行不通的。针对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的特点, 在职业院校学生管理中更应着重强调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 让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增加集体的归属感和凝聚力。特别是在新生入校初期就应积极介入和引导, 初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在短时间内组织兴趣团队, 纳入学生社团, 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使学生学会合作, 懂得容纳他人。要指导学生做情绪的主人, 明白自己的情绪不当会影响团队。管仲曰:“善气迎人, 亲如兄弟;恶气迎人, 害于戈兵” (见《管子·心术下》) 。尽管当前人们作为社会人的本质呈现出多层次的复杂状况, 但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为人的本质逐步发展积累着愈来愈充分的条件, 为先公后私、大公无私创造了社会氛围。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作风建设日益加强的今天, “克己”并非以牺牲学生个性为代价, 要赋予其新的内涵。集体要保证个人的正当利益和权利、维护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应把“克己”理解成一种人生态度, 一种处世哲学, 一种生活技能。

主敬

朱熹说:“整齐收敛这身心, 不敢放纵便是敬” (见《晦翁学案》) 。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主敬”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 “敬”体现在精神面貌方面, 培养学生严肃、不放肆的道德态度。所谓“不放肆”, 即是严谨守纪的态度。所以朱熹说:“敬只是收敛来”, “敬只是此心自做主宰处”。即是把以往放荡的心收敛起来, 做一身的主宰, 培养自我支配的能力, 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克己”。精神面貌的敬体现在习惯养成上, 叶圣陶说:“教育往简单方面说, 就是养成好习惯。”要使学生在职业院校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乐于助人的习惯, 严格要求自己, 展示新时期高技能人才的风貌, 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同时在待人接物的态度上, 要恭敬周到, 尊敬师长, 关爱同学, 谦虚谨慎, 培养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 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这意味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要致力于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促进质量的提高。提高质量包括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应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必要的文化基础, 熟练的职业技能, 健康的身心素质。要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的全过程。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 更应重视加强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 突出以诚信敬业和社会责任感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重视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

第二, “敬”体现在学习态度上。朱熹十分重视“居敬持志”的功夫, 所谓居敬, 即要求读书要有严肃谨慎的、认真与精神专一的态度。贯穿在整个技能、修养提高过程的始终。专心一处才能目无全牛, 就是术业有专攻。怎样修炼“敬”的功夫呢?朱熹说:“只是内无妄思, 外无妄动”。所谓“内无妄思”, 即是存天理而去人欲, 是对潜伏的内心精神生活的控制;所谓“外无妄动”, 是显著的外在身体动作的支配, 即在容貌、服饰、态度、动作上都要整齐严肃。“坐如尸, 立如斋, 头容直, 目容端, 足容重, 手容恭, 口容止, 气容肃, 皆敬之目也。”只要能支配身体的动作, 便能影响内心和生活。外无妄动, 便自然内无妄思;内无妄思, 便自然外无妄动。他把这叫做“内外夹持”。他的主敬修养吸取了佛教“入定”的因素, 这是朱熹的理学教育思想的特点。

第三, “敬”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敬业精神上, 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敬业爱岗精神。对每一种工作都要忠于职守, 服从大局, 不能懈怠。孔子提出“执事敬”也是说办事情要严肃认真。我国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 无不以敬为外在的表现形式。举例来说, 我们到生物制药企业参观, 一般要求穿隔离服、戴头套、踏鞋套, 而员工进出工作场所更要淋浴换衣, 这固然是防菌措施, 同时也体现了“敬”, 可以使员工精神集中, 一丝不苟。

第四, “敬”就是要树立危机意识, 灌输新的就业理念和创业意识。“不爱岗就下岗, 不敬业就失业”, “今日工作不努力, 明日努力找工作”, 要为下一步就业和职业流动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主敬也是培养谨慎小心的道德态度。朱熹说:“敬只是一个畏字”。所谓“畏”, “如居烧屋之下, 如坐漏船之中”, 可谓是“警惕的态度”。知道害怕, 在某些场合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可以使自己有所戒惧, 不逾矩。正如我们讲安全生产重于泰山, 如果对自然有了敬畏之心, 就会减少环境污染;如果对生命有了敬畏之心, 许多安全事故就可以避免。

存养

孟子提出过“养心莫善于寡欲”、“操者存舍者亡”的思想。朱熹继承了孟子的思想, 他从“性即理”的思想出发, 认为提高道德修养必须把“心”存养起来, 收敛身心, 使精神集中。他说:“如今要下工夫, 且须端庄存养, 独观昭旷之原。不须枉费工夫, 钻纸上语。待存养得此昭明洞达, 自觉无许多窒碍, 焦时方取文字来看, 则自然有意味, 道理自然透彻, 遇事自然迎刃而解, 皆无许多病痛。”他以为人的心中交杂着物欲和义理, 人心有私欲, 所以危殆;道心是天理, 所以精微。因此, 朱熹提出了“遏人欲而存天理”的主张。朱熹承认人们正当的物质生活的欲望, 反对佛教笼统地倡导无欲, 他反对超过延续生存条件的物质欲望。认为“存养”就要收敛此心, 使它都安顿在义理上。“学者为学, 未间其知与力行, 且要收拾此心, 令有个顿放处。若收敛都在义理上安顿, 无许多胡思乱想, 想久久自于物欲上轻, 于义理上重。”所以, 他把存养和穷理联系起来, 探讨了天理人欲问题。

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正气”。作为个体, 继承和发展孟子存其心、养其性的道德修养方法, 要守住人们固有的道德观念。要教育个体逐渐学会在价值标准、行为规范、理想信念等方面采用明确的社会标准衡量、约束自己, 使其内化并与社会保持一致。我们可以不必是一个十分正统的人, 但也要秉承先人的传统, 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并推陈出新, 使自身富有时代气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作为德育工作者, “存养”就是要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有坚定的信念, 有高尚的志趣和追求, 这是相当重要的, 要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热心公益、见义勇为、生活俭朴、厉行节约、吃苦耐劳的品德。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 是产生思想的基础, 许多职业院校学生主动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积极参加无偿献血, 这些应该是德育工作者最感欣慰的事。

现实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氛围的优劣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个体不能脱离社会存在, 如果要改造人们的思想意识, 使之成为善良的人, 就必须改造环境, 因此, 应不断优化社会环境, 形成良好的社会机制和社会规范, 唱响主旋律,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时刻弘扬正气。

省察

对天理而言, 朱熹主张立志、主敬、存养;对人欲而言, 他则提出“省察”的供夫。他同意他的学生的看法:“凡人之心, 不存则亡, 而无不存不亡之时。故一息之顷, 不加提省之力, 则沦于亡而不自觉。”“省”是反省, “察”是检察。所谓“省察”的功夫, 就是要求学生对人欲之私在“将发之际”和“已发之后”进行反省和检察。朱熹的“省察”功夫, 即“求放心”的功夫, 即是随时清醒、谨慎从事, 把违反天理的言行压抑掉, 而且更要窒息这种思想在头脑中的任何萌芽。“省察”本心, 使心中的“理”永远保持通明, 这就是朱熹提出的道德教育与修养的重要任务。

朱熹说:“谓省察于将发之际者, 谓谨之于念虑之始萌也。谓省察于已发之后者, 谓审之于言动已见之后也。念虑之始萌, 固不可以不谨, 言行之著, 亦安得而不察” (见《性理精义》) 。“省察”可从两方面加以理解:

一方面, 是仔细考察, 不能偏听偏信。“弗省察而按实兮, 听谗人之虚辞” (见《楚辞·九章·惜往日》) 。对学生, 管理应贯彻到全过程, 从报名到入学教育, 直到毕业走向社会工作岗位, 甚至毕业后的调查反馈, 要求我们班主任在学生德育管理过程中深入学生的日常起居, 随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心理需求和思想动态, 要时时事事主动, 及时发现苗头, 正确引导, 果断处置, 防止造成严重后果。

另一方面, 是注意自省、内省。须小心谨慎防微杜渐, 就是在不良思想刚刚露头的时候, 加强自我反省检查, 把不良作风和习气消灭在萌芽状态;而在不良思想暴露之后, 则更深刻检查和改正自己的过失。朱熹说, 只要“一息之顷”或“一事之微”不注意省察, “则陷于恶而不自知”。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 做到曾子所说的“三省吾身”。要以尊重为前提, 淡化权威意识, 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差异;要以关爱为核心, 注意培养民主作风, 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 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 自觉率先垂范, 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 (见《江泽民文选》第二卷《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应为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适宜的机会条件和更多的选择, 在学生学习生活中起引导和顾问作用, 同时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以新目标激励自己、省察自己, 才能不断提高和进步。

诚然, 朱熹的教育思想是具有浓重的封建礼教色彩的, 具有其时代局限性, 但传统的“孝悌忠信”、“温良恭俭让”等儒家准则在新的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而得到肯定和弘扬, 值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以借鉴。除了共同的行为准则外, 朱熹的德育方法更是为了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而设计的, 鼓励人们多在内心上下工夫, 无疑对职业院校广大德育工作者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朱熹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大大地丰富和充实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宝库。因此, 认真研究朱熹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思想, 不仅是研究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重点, 也是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源泉之一。

参考文献

[1]张耀灿,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张立天.朱熹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3]王建军.中国教育史新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束景南.朱子大传[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

[5]米靖.现代职业教育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0.

[6]刘春生, 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7]李向东, 卢双盈.职业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 女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034-01

当代高职女大学生是特定的社会历史造就的一代新人。她们的出生和成长伴随着中国社会急剧变革,是中国经济建设发展最快、成就最大,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最为激烈、科学技术发展最为迅速、人们思想观念最为解放、价值观念最为多元化的时期;新时期的主客观环境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市场经济时代、信息时代、全球化趋势等,它们共同构成了大学生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背景和客观前提。她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也必然打上时代的烙印,与其他人相比较,既具有历史传承性,更富有鲜明时代感,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研究高职女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的目的在于有针对性地展开对高职女大学生的思想、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作用研究,并总结出特点规律。

一、针对思想的多样性实施全方位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及其多样而又复杂的。就其性质而言,有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就其作用性质看,有良性因素、消极因素,也有恶性因素等等。不同家庭的经济状况、家长的政治态度、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高职女大学生的政治素质与道德水准。所以,高职女生的思想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实施全方位教育。高职女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深入研究其特点规律,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来自经济发达地区家庭的高职女生,往往积极进取,但也容易产生享乐主义思想,因此要加强艰苦奋斗的教育;而在来自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地区的高职女生,则往往比较节约,生活简朴,但思想容易僵化、封闭,因此要帮助他们解放思

想。

二、针对思想的时代特征实施时效性教育

许多高职女大学生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有合理的利益追求。当前大学生求职就业的现状不尽如人意、需要改变的认识在高职女大学生中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个人利益色彩浓重的想法在高职女大学生中也不是忌讳的话题。其中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他们都比较看重物质层次的东西,反映从重“虚”到重“实”的变化,从过去的重“义”轻“利”到“义”、“利”并重,不少人甚至重“利”轻“义”。其中的相当一部分把大量的精力用于如何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上,更多地关注自身的物质利益,诸如炒股票、帮助亲友做生意也不鲜见。高职女生大多有过工作经历,信息获取手段和渠道增多,对于社会和生活有自己的理解,对自我价值期望较高。她们少有保守思想,关注自身的权益,民主意识普遍增强,过分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政治工作必须具有实效性,针对高职女生出现的思想问题,用党的创新理论进行引导和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女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可以说,既有同时性,又有独立性;既有顺序性,又有多端性;既有反复性,又有稳定性;既有系统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四个特点就决定了实施女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以科学的管理教育理念,系统分析高职女生的基本特点,并在掌握其特点之上,选择好管理手段,安排好教育内容。

三、针对思想的偏差缺陷实施补差法教育

高职女生的思想观念虽然总体趋势良好,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表现为人际关系的亲密程度下降、对集体的认同程度下降,对集体活动的热情不高,参与程度下降。羡慕各种明星、大款生活方式,喜欢摆阔气、讲排场、追求享乐的思想比较普遍,吃苦奉献意识淡化。少数高职女生对一些基本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深、理解不透,缺乏“度”的把握。有个别女生一心考虑个人考学、入党、学技术等问题;过多考虑个人问题、婚恋家庭。此外,高职女生正处在开始独立生活和工作阶段,阶段性问题也给其思想带来困扰。受文化知识水平、生活阅历和社会交往的限制,她们往往观察视野窄、接受信息量少,对自我认识参照点少,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自我。表现在对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认识的较大偏差,思想上普遍有压力。所以高职女学生的精神支柱,主要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自觉的奉献精神。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其精神支柱的核心之点。自觉的奉献精神,是高职女大学生精神支柱的本质特征。加强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其精神支柱,最重要的是帮助高职女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培养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相适应,与女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相一致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作者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感到本课题是一个有着重大意义的理论问题。通过此问题的研究,确实能给人以许多启发。这些启发对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理解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现有理论是非常有益的。二是深切感受到此课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实问题,本人虽已尽了最大努力,但仍感到驾驭此课题力不从心。知识的欠缺,资料的匮乏,思维层次的局限,严重影响了研究的深入,只能在现有条件下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因此,不敢妄谈本文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只不过对高职女生这个特殊群体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只要在某些方面能给人一点启示就达到目的了。

参考文献:

[1]国青松,武祥辉.主体性德育理念在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12)

上一篇:选派中小学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学前班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