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2024-09-24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共11篇)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中共中央转发〈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精神, 为完善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 加强政法干部队伍建设, 全国公安院校开始于2008年进行了政法干警招录培养试点工作, 即从大学毕业生和退服军人中招考人民警察。这样一种改革, 也给从事警察培养的全国公安院校带来了一个新的课题:那就是如何对招录体制改革试点班的学生 (以下简称“体改生”) 进行管理和教育, 尤其是“体改生”与公安院校以往培养的学生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比如说年龄差异大, 受教育背景差异大, 社会经历差异大, 社会关系也远比以往的学生要复杂。而作为从事教育培养工作的公安院校要在二年的培养期内, 不仅要培养“体改生”掌握从事基层政法工作的法律知识与专业技能, 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树立忠“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信念。湖南警察学院从2009年开始从事“体改生”的培养教育工作, 迄今为止已招录了三批学生,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在此谈一谈自己感受, 供大家商榷。

二、以“忠、真、智、勇”为主线,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是公安教育的灵魂与不可或缺的内容。湖南警察学院是湖南唯一一所培养警务专门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院。学院在长期的办学中形成了教学、科研、实战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政治首位、注重养成、贴近实战、服务公安”的办学特色。在公安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坚持以“忠、真、智、勇”为培养主线:忠, 是指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和忠于法律;真, 是指认真、求真、唯真和鉴真;智, 是指机智、睿智、理智和明智;勇, 是指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奉献和勇于牺牲。在“体改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我们同样坚持以“忠真智勇”为主线, 开展多种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以严格的警务化管理为基础, 辅之以耐心细致的谈话式沟通教育

公安院校“体改生”培养的是基层公安民警, 因此在教育和管理中, 必须要坚持严格的警务化管理。尤其是在“体改生”群体中, 来自于地方院校的毕业生居多, 他们在以往的大学教育阶段, 往往没有接受过类似严格的管理模式, 个人的纪律观念与作风相对较弱。我们要在二年的培养期内帮助他们实现“地方院校大学生”到“人民警察”的转变, 严格、规范的警务化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 思想教育工作毕竟是“做人”的工作, 而“做人”的工作往往又是最复杂的。针对地方院校和其他社会生源学生的思想实际, 在开展严格的警务化管理的同时, 必须要辅之以耐心细致的谈话式沟通教育。特别是针对80后、90后学生的思想特点, 不能一味采取“严格”的教育模式, 要善于观察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与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沟通, 逐步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困惑与误区。

2、加强班级党建工作, 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与一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区别的是, “体改生”群体的党建工作是十分重要。因为, “体改生”中入校时党员的人数远远高于一般大学生。以湖南警察学院2010级体改生为例, 432名体改生中, 党员占到了48%。因此, 加强对广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是“体改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个重点。因为很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 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对整个体改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将会起到极大的助力作用。反之, 则会造成我们教育和管理上的障碍。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我们在“体改生”群体的党建工作中, 尝试着在班级建立支部, 同时又成立以学生报考地市为依托的党小组管理模式, 坚持“每月一次”的民主生活会制度, 充分利用支部和党小组这个平台, 将对学生的警务化管理与党员的争先创优活动结合起来, 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同时, 依托支部和党小组, 培养和吸纳入党积极分子, 形成了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 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绩。以湖南警察学院2010级体改生为例, 无论是在深圳的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安保工作, 还是在湖南2011年春运安保等工作中, 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都发挥了重要的表率作用, 得到了深圳市公安局和学院的肯定与表彰。

3、充分利用现代化交流手段,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新时期的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 崇尚自由, 追求平等与尊重的特点。如何在严格警务化管理过程中, 将“警务化管理的共性”与学生的个性协调一致, 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学生入校之初, 我们就引导学生建立了以区队为单位的班级QQ群和“飞信”, 作为学生相互之间交流以及老师和学生交流的一个平台。我们发现, 很多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往往比较沉默, 在与老师面对面交流时具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但是在“网络平台”的交流中则比较活跃, 思维也比较敏捷, 与老师同学的沟通也相对比较容易。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要求所有管理老师积极申请加入学生的QQ群, 并在QQ群交流中以和学生平等的态度参与学生的讨论, 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事实证明, 在这样一种网络平台的交流中,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往往比较激烈, 但同时老师也往往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

4、充分利用多种宣传平台, 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

从人的天性来讲, 得到他人的肯定与赞誉, 是人在自律化管理中的一种催化剂。通过及时的肯定与表彰, 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看到进步的方向, 另外一方面也是活生生的思想教育的素材与事例, 往往更加具有说服力。作为“体改生”群体, 因为他们在年龄上和思想意识上远比刚刚高考进入大学的学生思想要成熟, 期望得到社会与公众的认同心也较强, 为此, 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要善于利用学院的网站、报纸、学院社团的社刊、宣传板报、指导员讲评、大队讲评都多种形式对学生成绩及时予以肯定与表彰。

三、对“体改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体改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是目前全国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具体的方法上还有很多, 但是无论是那种方法, 笔者认为, 有下列一些问题是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要加以注意的:

在执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中, 要注意自身教育的方法和态度。

警务化管理强调的是学生的整齐划一与服从意识,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在具体的工作方法上就可以简单。学生毕竟是来受教育的,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矛盾和冲突本身也是很正常的, 光讲纪律、规则, 不讲或者不善于讲道理, 严格的警务化管理很难成为学生的自律。另外在学生和指导员之间, 虽然有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但是尊重学生的人格, 注重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也是作为管理者不可或缺的。

第二, “人性化”管理必须以不违背警务化管理标准为前提。

近年来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 “人性化”管理作为一种时尚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笔者不反对“人性化”管理, 但是个人认为“人性化”管理应该是在不违背学院既有管理制度的前提下。作为“体改生”实行严格的警务化管理是培养人民警察的必需, 我们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 切忌以“人性化”管理为借口突破既定的管理制度, 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第三, 建立一支高素质管理队伍, 是“体改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证。

由于“体改生”自身的复杂情况, 对从事“体改生”管理工作的指导员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因此, 从事“体改生”管理工作的群体, 本身必须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公安专业知识, 具有较强的牺牲和奉献精神, 并善于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同时, 指导员队伍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摘要:全国公安院校自2008年以来实行招录体制改革, 从大学毕业生和退伍军人中招收人民警察进行为期二年的培养。这也给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 研究和探索适合招录体制改革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招录体制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田娟:《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下学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 《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第S1期。

[2]王卫东:《政法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6期。

[3]黄亦飞、欧阳梓华:《公安院校体改生的特质分析及教育管理对策》,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篇2

第一章

第一条

为适应新形势下公安消防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要求,规范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教育大纲》,制定本大纲。

第二条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公安消防部队中进行的理论武装和思想引导工作,是党对公安消防部队实施思想政治领导的基本途径,是加强部队全面建设、完成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部队战斗力、有效履行新时期公安消防部队职能使命的重要保证。

第三条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确保党对公安消防部队的绝对领导,确保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确保有效履行新时期公安消防部队职能使命,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消防官兵,引导官兵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始终保持坚强的革命意志和旺盛的战斗精神,真正做到“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

第四条

公安院校应强化警察角色教育 篇3

【关键词】警察权;角色矛盾;警务社会化

一、警察角色剖析

要明确警察角色的内涵,首先必须对警察一词进行定义。对于从事警务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国外普遍称之为警察,而国内则一般称之为公安。因历史发展和社会认识不同,各国对警察的外延设置也有所差异。国外警察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层面来讲,警察机关包括一般警察机关和特殊警察机关。从狭义层面来讲,警察机关仅指一般警察机关,这基本等同于我国人民警察法规定的公安范畴。从比较法的角度来讲,相对于公安而言,警察是一个普遍认可的学术和法律概念。但广义层面上的一般警察机關与特殊警察毕竟在警察权的运行方式上有很大的区别。为了确保学术概念研究的一致性,并针对我国国情,本位采用狭义层面上的警察词语,即仅指代公安范畴领域的警察。

在明确警察一词的前提下,我们再来界定警察角色的内涵。理论界一般从警察法学和社会学角度对警察角色进行研究,且研究的成果比较丰硕。不过,理论界对警察角色的认定也存在很多误区。笔者认为警察角色具有三方面特征:一是警察角色是一种表现性角色而非功利性角色,即以表现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为目的的社会角色,而不是以获得经济上的效益或报酬为目的;二是警察角色是一种规定性角色而非开放性角色,及警察角色的权力和义务是明确规定的;三是警察角色是一种自致角色而非天赋角色,即警察角色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获得,而非先天赋有。

二、警察角色教育功能定位

1.警察角色教育决定警察角色转换成效

在我国,大部分警察院校的学员毕业后就进入了警察队伍,从警察院校的学生直接转变为实务部门警员,不可避免会遇到角色转换问题。角色转换的结果直接关系到警察职业建设的成效,如果这些学生已经确立了良好的警察角色意识,就能顺利实现角色转换,确保角色扮演成功,进而推进警察职业建设有序发展。

2.警察角色教育引导警察建设方向

警察是掌握强制力的国家力量,必须明晰角色定位,才能确保警察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坚实力量,而不至于因权力滥用导致公民合法权益受侵犯。在法治建设进程中,政治教育主要蕴含在法治教育当中。不过,警察角色也并非仅仅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应从执行法律、服务群众等方面对警察进行全方位角色教育。

3.警察角色教育规范警察权运行

规范警察权运行是警察角色教育的最终落脚点。警察权如果不被有效制约,容易侵犯公民合法权益。在我国治安案件查处纯粹是行政治罪、刑事案件处置缺乏诉讼构造的背景下,明确警察角色,有利于规范和调整警察行为,将“权力关在笼子里”,确保警察权的运行不背离法律预设目的。

三、警察角色教育存在的困境及危害

警察角色教育呈现出一些发展困境,一是警察院校教育中技战术等实战方面的知识较多,而警察角色教育基本处于空白;二是警察角色教育基本上停留在打击犯罪、为人民服务等宣言性口号上,指导性不强。三是个别新警员或警察学员受西方警察中立性理论的不良侵蚀。

警察角色教育三方面困境导致民警产生角色认知矛盾,一是角色中断,即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的现象;二是角色不清,即不知道警察的职责与任务,对警察角色的定位不清晰、很模糊,导致工作消极、不作为。三是角色冲突,多种角色集于一身,对警察新型角色认知不清。四是角色失败,警察角色扮演者无法成功进行表演,未满足职能要求。

四、完善警察角色教育的路径选择

1.明晰警察角色内容

警察角色应包括四个方面:警察是执法力量,而非单一的阶级专政工具,阶级专政的功能应蕴含在执法当中;警察是执行法律、维护秩序、服务群众等多元角色的合一,而非打击犯罪战士之单一角色;警察是警务工作程序主体之一,而非唯一主体;警察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的法律人。

2.拓展警察角色教育渠道

一是在警察院校学员公安教育中加大对警察角色方面的教育,防止预备警官向正式警员转变时产生角色中断。二是在新警入职培训中增加角色教育。对军队转业或从非公安专业院校招录的警员进行角色教育,防止出现警察角色认知不清、冲突甚至失败的问题。

3.强化警察行为文化建设

就公安院校教育来讲,强化警察行为文化建设,主要是在立足课堂教育、完善制度建设和有序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加强政治建警和从严治警,强化警务化管理和养成教育,及时预控与人民警察格格不入的行为和习惯。

参考文献:

[1]徐文星.警政革新与警察裁量权之规范[M],法律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第26页.

[2]许林飞.公安院校必须强化警察角色意识教育[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第86页.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篇4

从广义上说, 公安院校的法学教育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非法律专业的公安法学教育, 我国绝大多数公安院校都存在这种形式;另一种是面向公安系统内部的法律专业的法学教育, 该种形式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为代表, 其单独设立了法学专业;第三种是面向社会的法律专业的法学教育, ①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非公安专业法学本科。本文所讨论的是第一种。目前, 受上述两项变革的影响, 公安院校法学教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步, 但是公安院校的法学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来说,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法学教育在公安院校中地位尴尬

长期以来, 法学教育在公安院校中, 都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一方面, 法学教育被视为不可或缺的基础课程, 是所有公安院校都必须开设的课程, 另一方面法学在大多数公安院校中并没有作为一个专业而存在。有研究表明, “除法学以外的公安专业, 法律课程普遍开设的不成体系或严重不足”。②这样, 法学系教师所上的都是其他系的专业基础课程, 如刑法学是治安系、刑侦系等的专业基础课程, 更令人尴尬的是, 上哪几门法学课程以及上多少学时都是由这些系部说了算。由于不是教育部严格规定课时的通识课, 这使得法学教学始终受制于“他人”:如三大部门之一的行政法③在多数公安院校中长期被设置为36个课时, 课时严重不足;如刑法的课时常会为各种课程“让道”而被任意调整;而作为法学基础课程的民法学在公安院校中都是被作为选修课开设, 甚至很多专业都不开设等。这就造成了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的“支离破碎”, 难以形成体系化。

1.2 法学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佳

受整个法学教育改革以及公安院校培养模式的影响, 近年来公安院校也越来越重视法学实践教学, 几乎所有的公安院校的法学教学计划中都安排了实践教学。然而, 公安院校对何谓法学实践教学及其内容却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或是套用警察战术、刑事技术等公安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 将实验室教学与室外教学等同于法学实践教学;或是不顾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的特点, 全盘“抄袭”普通院校的法学实践教学等。这种做法使得公安院校的法学实践教学多因无法践行或不符合教学规律而流于形式:如有些公安院校设置了到当地法院观摩法庭审判的法学实践教学内容, 但是由于经费开支、法庭审判与公安法学教学内容的不太契合等多方面原因, 而经常被取消;如有些公安院校开设了到公安法制部门进行实践教学课程, 也由于公安法制工作的涉密性、阶段性的特点以及学生人数众多等原因而使得教学起不到应有之效果。

1.3 公安院校缺乏契合公安法学教育的法学教材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近年来许多公安院校对教师选用的教学教材质量进行了严格的把关。如要求教材必须是三年内出版的, 以保障教学内容的时效性;要求教材必须是部颁教材或获奖教材等, 以保障教材内容的权威性等。然而, 在选用法学教材时, 我们却发现找到一本适合公安法学教育的教材是十分困难的。目前, 公安院校所选用的法学教材主要有两类, 一是普通院校所编著的法学教材, 如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等,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这类法学教材多是侧重于从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角度进行编著的, 对公安法制的特点及内容等介绍的较少甚至没有;二是某些“专门”为公安法学教学所编写的教材, 如公安行政法理论与实务、公安刑事诉讼法理论与实务等, 但是这类教材多是在普通法学教材基础上的“小修小补”, 并不是真正围绕公安法制特点编写的教材、创新性不足、教材更新也较慢。教材方面的不足, 客观上阻碍了公安法学教育的高效开展。

2 公安院校法学教育不足的成因解析

2.1 国家对警察从业资格缺乏法律素质方面的严格要求

随着,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进程的不断进步, 国家对法律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与此对应的是, 国家对从事法律职业的资格要求也日益严格, 如从事法官、检察官、律师的职业必须要通过号称“中国第一大考”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 国家在招录警察时却缺乏对其法律素质方面的硬性要求, 一部分基层公安部门的法制民警没有法学教育背景, 甚至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这一点折射到公安教育中, 就是公安院校就法学教育重视程度的严重不足。

2.2 公安院校人才培育目标的转向

长期以来, 公安院校被视为我国“预备警官”培育的摇篮, 其职业化教育的倾向十分明显。然而, 随着我国公安民警招录体制的变化以及我国升级为本科的公安院校的日益增多, 警院的毕业生已经不是像以往一样都能成为人民警察, 再将公安院校的培育目标仅仅定位为“预备警官”已经不合时宜。公安院校法学教育必然要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 如法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育目标等都要随之进行调整。然而, 由于公安院校人才培育目标的转向尚未完成, 因此公安院校法学教育仍呈现出一些不合时宜之处。

3 公安院校法学教育改革之建议

实际上, 公安法学界早已意识到公安法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并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2003年9月27日至9月29日, 首届“全国公安法学教育改革研讨会”在武汉举行。会议从公安法学教育的现状及认识、公安法学教育的定位、公安法学教育的改革等多个角度对公安法学教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④此后, 全国各界针对公安法学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不断进行, 但是从总体上来说, 效果并不显著。为了推动公安法学教育改革顺利开展, 笔者认为我们必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3.1 转变教育理念, 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在法学教育中具有坐标的作用, 它制约着法学教学的其他方面。以往, 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的目标是为公安机关培养“懂法”、“用法”的“预备警官”, 侧重的是“法学技能”培训。我们必须转变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的“法律工具主义”倾向, 加强学生“法律信仰”之养成, 将之培养成为自觉践行法律、忠于法律、主动维护法律权威的“法律人”。

3.2 精选法学学科, 优化课时设置

我们在选择讲授哪些法学学科以及安排该学科课时时, 一是要遵守法学教学的一般规律, 保持其阶段性、体系化;二是要结合公安工作的特点, 多安排与之契合度高的课程;三是要根据授课专业的特点, 适当调整开设的法学学科及其课时, 如治安专业应多增加行政法学的课时, 应开始民法学等;四是课程的设置权应放给系部, 特别是要尊重授课教师的意见。

3.3 沟通教学实战, 优选师资队伍

为了解决公安院校法学教师多缺乏基层警务工作经验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增加法学教师队伍的流动性, 定期从公安法制部门选拔有实务经验的民警到教学部门, 选派法学教师到公安基层;其二加强教学与实战的交流, 一方面多请实战部门的民警来警院讲座, 另一方面也多安排警院法学教师多给实战部门讲座、调研;其三, 建立法学教师的定期进修、培训制度, 鼓励他们多钻研科研工作, 以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

3.4 精炼理论讲授, 落实实践教学

公安院校法学教学应实现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偏废任何一方都是不可取的。一方面, 我们应该精研法学理论讲授, 精选授课内容, 使其源于我国法律 (特别是公安法制) 实践, 又能够指导学生进行法律活动;另一方面, 我们必须将根据公安工作的特点以及各学院的具体情况, 来选择实践教学的方式、内容等, 使其能够落到实处, 真正起到促进教学之目的。

3.5 结合公安实战, 精编法学教材

为了推动适合公安院校法学教育的优秀教材的尽快出版, 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尝试:其一, 公安院校应重视及支持法学教材的编写, 将之作为专项工作来抓, 配置专门经费, 并适当放宽主编的职称、学历等条件, 以充分调动法学教师编写教材之积极性;其二, 应赋予教材编写者充分的自主权, 不受现有普通院校法学教材体例、内容等的限制, 使其能够根据公安实战之特点, 编著出真正适合公安教学的法学教材;其三, 应保证法学教材的编写者为从事公安法学教学的一线教师, 因此只有他们才更了解学生所需、公安教学之特点、不足等等;其四, 可适当吸收一些从事公安法制工作以及其他公安实务工作的民警来编写教材等。

3.6 灵活考试方式, 激发学习兴趣

考试内容及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以往以记忆知识点为主的考试方式, 容易出现“学得好不如背得好”等现象, 不利于鼓励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我们必须要改革考试制度:一是将教学与考试紧密结合起来, 使教学的内容、重点在考试中有所体现, 如采取实践教学法, 就应该将该教学内容在考试中反映出来, 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及兴趣;二是赋予教师更自由的出题权, 使其能够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灵活安排考试方式及内容, 做到教学与考试的相互促进。

摘要:公安院校法学教育伴随着我国法学教育改革以及公安民警招录体制之变革而发生着或多或少的变化。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 这种变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甚至是“赶鸭子上架”, 这就造就了公安院校法学教育中的诸多乱象。为了推动公安院校法学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我们必须拨开这些迷雾。

关键词:公安院校,法学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教育

注释

1参见王云生.论公安法学教育教学模式的优化[J].公安教育, 2013 (2) .

2程华.公安法学教育的现状及改革设想 (上) [J].公安教育, 2003 (5) .

3行政法在公安法制工作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如治安管理、交通管理、户政管理、消防管理、出入境管理等公安职能的依法行使都离不开行政法。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篇5

第一章引言

1.1选题背景

1.1.1社会现实背景 1.1.2部队教育实践 1.2研究现状

1.2.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研究目的 1.4研究意义 1.4.1理论意义 1.4.2实践意义 1.5思路方法 1.5.1研究思路 1.5.2研究方法

1.5.2.1文献资料法 1.5.2.2调查研究法 1.5.2.3比较研究法

第二章 公安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基本内涵

2.1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含义 2.2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内涵 2.2.1坚持先进性

2.2.1.1坚持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 2.2.1.2用科学理论武装官兵头脑 2.2.1.3紧跟时代脉搏保持先进性

2.2.2把握规律性

2.2.2.1按照内在规律抓教育 2.2.2.2围绕中心工作抓教育 2.2.2.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2.3注重针对性

2.2.3.1把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特点研究透 2.2.3.2把服务使命任务的方法途径弄清楚 2.2.3.3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条件摸准确

2.2.4强化务实性

2.2.4.1弘扬求实创新科学精神和作风 2.2.4.2求真务实是科学性的内在要求 2.2.4.3在丰富信息化手段中求实创新

第三章公安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分析

3.1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的重要作用

3.1.1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3.1.1.1思想政治教育为部队战斗力生成提供内聚力 3.1.1.2思想政治教育为部队战斗力发展提供扩展力 3.1.1.3思想政治教育为部队战斗力提高提供进取力

3.1.2思想政治教育是部队全面建设的重要引擎

3.1.2.1思想政治教育为部队全面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3.1.2.2思想政治教育为部队全面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3.1.2.2思想政治教育为部队中心工作提供服务保障

3.1.3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干部素质的内在要求

3.1.3.1提高干部政治素养的内在要求 3.1.3.2提高干部专业技能的内在要求 3.1.3.3提高干部实践经验的内在要求

3.2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进展 3.2.1思想政治教育的法规制度逐步健全

3.2.1.1逐步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法规 3.2.1.2逐步健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制度

3.2.2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问题逐步澄清

3.2.2.1揭示了公安消防部队的历史使命 3.2.2.2拓展了公安消防部队的职能任务 3.2.2.3阐释了公安消防部队的总体要求

3.2.3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趋于形成

3.2.3.1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概念逐渐清晰 3.2.3.2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创新成果丰硕 3.2.3.3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试点日益深化

3.3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不足

3.3.1.1政治教员主动提高自身的施教能力不够 3.3.1.2主动按纲施教增强教育的质量效果不够 3.3.1.3主动探索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办法不多

3.3.2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3.3.2.1未针对灾害的人类共性特征确立教育目标体系 3.3.2.2未针对教育对象的认知特性增强教育的说服力 3.3.2.3未针对灭火救援特点发挥教育的服务保证作用

3.3.3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佳

3.3.3.1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不好 3.3.3.2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不高 3.3.3.3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佳

3.3.4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不强

3.3.4.1未能全面体现消防职能现代化转型的时代特征 3.3.4.2未能满足建设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的时代要求 3.3.4.3未能全面适应新世纪官兵思想意识的时代需要

3.4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根源 3.4.1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征认识不清

3.4.1.1教育对象的职业特点认识不清 3.4.1.2教育对象的价值追求甄别不清 3.4.1.3教育对象的追求目标定位不准

3.4.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设置不切实际

3.4.2.1消防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不够

3.4.2.2灭火战斗精神教育的内容不多

3.4.2.3消防实践特色教育的内容不足

3.4.3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方法仍不够先进

3.4.3.1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创新不够

3.4.3.2消防实践特色的教育方法不足

3.4.3.3现代先进科技手段的运用不多

3.4.4政治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偏弱

3.4.4.1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人才队伍紧缺 3.4.4.2政治工作专业教育的规模层次不够 3.4.4.3政治干部加强自我学习的动力不足

3.4.5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未形成完整体系

3.4.5.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不够系统 3.4.5.2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教育教材 3.4.5.3消防实践特色理论认识有待统一

3.4.6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受多种因素影响

3.4.6.1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保障机制乏力 3.4.6.2思想政治教育结合部队实际不紧 3.4.6.3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客观环境制约

第四章增强公安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实证分析

4.1检讨报告引出的话题——树立科学的思想教育理念 4.2网络教育赋予的启示——用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效益 4.3问卷调查引起的反思——增强教育内容体系针对性 4.4户外教育带来的实效——创新适合消防特点的形式 4.5从查记录看笔记谈起——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估机制

第五章增强公安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对策思考

5.1.增强公安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基本途径

5.1.1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根本保证 5.1.2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关键环节 5.1.3部队建设科学发展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重要引擎 5.1.4有效履行使命任务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强大推力 5.1.5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可靠保障

5.2增强公安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具体对策 5.2.1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5.2.1.1设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业机构 5.2.1.2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投入 5.2.1.3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长效机制

5.2.2科学构建内容体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5.2.2.1重视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5.2.2.2突出战斗精神培育内容 5.2.2.3强化教育内容的职业性

5.2.3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5.2.3.1创新适合部队遂行任务需要的教育方式 5.2.3.2灵活运用传统的和现代先进的教育方法 5.2.3.3变集中学习教育为统分结合与随机启发

5.2.4大力拓展教育空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5.2.4.1利用社会丰富的教育资源 5.2.4.2发挥警营文化的教育功能 5.2.4.3弘扬消防铁军的典范精神

5.2.5着力强化主导作用,在提高教育者素质上求突破

5.2.5.1提高思想认识,自觉更新知识结构

5.2.5.2增强理论素养,努力提高施教能力 5.2.5.3注重言传身教,始终树立良好形象

第六章公安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评价体系

6.1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评价的原则

6.1.1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6.1.2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6.1.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统一的原则

6.2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评价的标准

6.2.1政治性标准:具有科学的指导理论 6.2.2有效性标准:能够有效地指导实践 6.2.3战斗力标准:能够促进战斗力生成 6.2.4时代性标准:能够适应变化的形势

6.3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评价的实施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篇6

关键词:现代化消防铁军;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打造铁军”中的重要性

1.培育过硬的战斗精神。战斗精神的培育是打造铁军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战斗精神的基本途径。要打造一支英勇善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消防铁军,必须要加强官兵战斗精神的培育力度。在打造消防铁军中,要紧紧围绕坚定政治信仰、强化铁军意识这个根本,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苦乐观、荣辱观,提升官兵思想素质、铸牢精神支柱、凝聚军心鼓舞斗志,切实打牢官兵高举旗帜、履行使命的思想基础。

2.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官兵人生的指路明灯。部队官兵只有理想信念坚定,才会在任何困难面前不退缩,各种诱惑面前不动摇,复杂环境中不迷失方向。建设现代化消防铁军,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基础。在打造铁军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把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弘扬公安消防精神,忠诚履行职责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官兵思想认识,铸牢军魂意识,为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消防队伍提供可靠的政治信仰和精神支柱。

3.塑造钢铁般的纪律作风。思想教育贵在经常,重在养成。在打造消防铁军工作中,将经常性思想工作贯穿于执勤训练生活中,把灌输教育着力点放在解决执勤训练生活中的倾向性问题和官兵各种现实思想问题上;将经常性思想工作与经常性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在执行一章一法、练好一招一式、规范一言一行中抓养成,在日常养成中培养官兵吃苦耐劳、敢于拼搏、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和纪律意识,确保经常性思想工作切实有效。

二、打造消防铁军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1.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目标性原则。在打造铁军的工作中,思想教育的目标要与“打铁”工作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培养和打造一支具备过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消防铁军,而思想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铁军精神,它是部队的灵魂,是部队建设的核心思想。思想教育只有严格遵循这个目标,才能实现思想教育在打造铁军工作的最终目的,才能发挥其部队建设生命线的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当前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年轻消防官兵们,大部分是80、90后出生的一代,独生子女多,接触的新生事物多,受网络、媒体等影响,思想观念多元化,个性意识强,集体意识相对薄弱,吃苦耐劳和顽强拼搏精神较缺乏。传统的艰苦奋斗、爱国奉献难以在官兵的价值理念中生根发芽。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具有科学性。一方面用科学教育方法使他们容易接受和认可,不会产生抵触情绪,尽快从内心接受“铁军”精神,从而使工作顺利开展;另一方面科学的教育方法可提高工作的效率,使广大官兵在日常训练和工作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打铁”精神,提高了思想工作的效果。

3.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系统性原则。思想教育部署不是一盘散沙,要具有系统性,在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不同时间段都有不同的安排。如根据义务兵、士官和干部三个层次人员不同的工作分工和思想特点,分层逐级进行有针对性的政治教育,引导全体官兵树立“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念。把实现个人理想与发挥作用、服务部队统一起来,爱岗敬业,尽心尽责。教育形式充分运用大众传媒开展教育,通过开展读报、评报、影评、视评多种形式,特别是组织观看反映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战斗专题节目,增强全体官兵的历史使命感和荣誉感,锻造钢铁意志。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要具有广泛性。要充分开展群众性自我教育,引导官兵发掘训练尖兵、业务骨干,调动战士自我参与教育的积极性。通过开展“向身边人学习,讲身边人的事”、“干部战士同学习、同讨论、同交流”等活动,使教育达到入耳、入心、入脑的效果,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典型示范的导向作用,使全体官兵深刻理解打造消防铁军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自觉投入执勤训练,培养顽强作风。

4.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可行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场合下,教育的方式、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否则就是教条。因此,思想教育一定要具有可行性。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不同的要求。如对义务兵要重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苦乐观和遵纪守法观念,养成消防战士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当好兵,尽好义务。对士官要重点引导他们充分认识自身的地位和作用,把实现个人理想与发挥作用、服务部队统一起来,爱岗位,勤学习,当骨干。对干部要重点引导他们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站在全局看问题,自觉把个人奋斗和部队建设联系起来,勤政为民,尽心尽责等。

只有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遵循了上述原则,在坚持高度统一的原则下,以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消防部队的“打铁”工作就会持续高效健康开展。

三、打造消防铁军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加强教育引导,培养“铁军”战斗精神。战斗精神的培育是打造铁军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战斗精神的基本途径。而以往的一些教育,往往存在目标“不切实际”,内容“泛泛而谈”,形式“照本宣科”等问题,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我们要着力改进战斗精神培育内容,采取多种手段,增强教育的实效。

抓内容保质量。重点抓好爱国奉献、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教育,努力培树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导官兵深刻认知履行新使命的政治性和艰巨性,立足灭火、抢险作战复杂多变的特点,自觉投身学习训练,切实增强履行使命的能力和素质。

抓创新求落实。探索“依托网络授课、利用视频督导”的远程教育模式,实现教育的开放式、启发式和交互式。充分运用各种资源,采取个人阅读、干部串讲、战例剖析等方法,引导官兵从战斗实践中了解消防部队的优良传统和战斗作风。

2.注重环境熏陶,塑造纪律严明、士气高昂的队伍。一支铁的队伍必须要有严明的纪律、高昂的士气。当前,一些官兵缺乏干事创业的热情,缺乏为实现共同目标群策群力的态度,缺少良好的纪律观念和扎实的工作作风,这与打造铁军的要求是相悖的。要塑造一支纪律严明、士气高昂的队伍关键要靠点滴养成。

在从严治军中培育。建立完善“工作规范化、管理精细化、考评层级化、激励多元化”的经常性管理模式,增强管理的科学性。坚持从“严规章、守纪律、正军容、规言行”入手,培育官兵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用铁的纪律统一全体官兵的意志和行动,保证上级命令指示畅通无阻贯彻执行,确保一声令下,敢打必胜。

在战斗环境中熏陶。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富有浓郁战斗气息的警营文化,建好部队军史馆、荣誉室、俱乐部,突出打造消防铁军的内容,在营区和训练场所设置宣传橱窗,浓厚练兵氛围,使官兵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和激励。

3.注重心理健康,提高官兵承受和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练兵之法,当先练心。”灭火战斗、抢险救援,都与艰苦、紧张、困难、危险等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官兵在执行任务时,常常要承担很大的心理负荷。因此,我们的官兵应当养成勇敢、大胆、沉着、顽强、果敢、机智、坚韧等健康的心理品质,具有较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耐力”。我们要像重视身体素质一样重视心理素质培养。

一方面,注重效果,扎实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制作编写心理教育专题教案和课件,建立心理健康网站,搭建网络疏导平台,把教育内容与执法、执勤、训练、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合起来,通过目标的一致性和内容的融合性达到同频共振的教育效果,从而使官兵提高心理调控能力,学会化解日常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削弱和排除消极的心理因素。

另一方面,立足实际,积极开展心理行为训练。结合常用的器材装备,结合执勤训练、灭火救援中经常遇到的场景,巧妙构思训练内容,将一系列心理行为训练纳入到经常性业务技能的训练科目之中,进一步增进官兵之间的信任度和亲密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使官兵养成良好的行为应对模式和认知模式,积淀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所必需的心理素质。

总之,要将打造铁军队伍、培育铁军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长期性任务,通过教育引导、心理疏导、典型激励、环境熏陶等多种途径,在学习中养成、在训练中磨砺、在实战中锤炼,使部队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为圆满完成灭火救援任务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篇7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公安院校大学文化的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公安高等院校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渠道。公安高等院校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主旨就是要突出忠诚观的教育和培养, 培养学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意识和政治品质, 政治性是公安高等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 也是公安高等院校大学文化与一般大学文化相比的特色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公安高等院校所倡导的“政治建警”战略中, 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是公安高等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影响着公安高等院校大学文化的发展方向。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这为高校大学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高校思政课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其重要作用就在于通过向青年大学生系统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通过宣传和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公安高等院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 完成高等教育任务的一项根本措施和基本途径。公安高等院校的大学文化建设, 要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属性和原则, 并能充分展现社会主义公安文化的精髓, 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政治保障。校园文化以其开放性、适应性的特点与社会密切联系, 社会上最新的思潮与时尚都会敏感地被校园文化所接受。近些年来, 西方敌对势力把我们作为潜在对手进行遏制的战略图谋始终没有改变, 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始终没有改变, 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 他们不断调整策略、翻新手法, 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进行思想渗透。在国内,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 东西方文化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着碰撞, 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等特点。特别是随着社会矛盾不断增多, 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和社会不正之风不断侵蚀, 以及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等等, 都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很大影响, 困惑不断增多, 难以正确抉择。公安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同样承受着来自社会和外界的冲击和影响, 同样出现了一些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抓紧解决的问题。近几年, 一些公安高等院校先后发生了学生参与非法宗教活动、学生自杀、在校或刚毕业就出现违法犯罪等问题, 这既反映出当前公安高等院校一些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宗旨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 也暴露出部分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1]因此, 公安高等院校务必要深刻认识当前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把这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根本之本抓紧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加强公安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实施, 有利于公安高等院校育人质量的稳步提升, 有利于保证公安高等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保持不变。

(二) 公安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发挥自身特长, 通过全方位参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活动, 推动了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觉悟的提升, 为公安高等院校大学文化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智力资源。

公安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包括教职工和学生两大群体, 而学生群体由于其人数众多, 在教育中的地位最为重要。公安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 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来, 通过参与策划、组织或者直接通过讲授辅导等各种形式, 帮助广大教职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就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通过思想政治课课堂的教育教学, 对学生进行直接的教育和引导之外, 还应将课堂教学进行延伸, 通过主动参与学生的一系列日常教育管理活动, 来发挥其自身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从而发挥思政课教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和作用。当前公安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活动主要有如下方式:一是参与学生的党团活动。学生的党团活动是学生发挥自身主体作用, 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发展的重要组织载体, 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 也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环节。为了提升学生的党团活动质量,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适当参与其中, 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引导和帮助, 引导党团活动向更高层次和更高境界发展。二是参与学生例行政治学习。日常政治学习是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形式。这种形式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具有一脉相承的作用。这种学习方式相比思政课, 具有灵活性、便捷性的特点, 可以有效弥补思政课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日常政治学习虽然不是思政课教师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但是思政课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理论优势, 主动协助学校设计政治学习计划, 并亲自参与到学生政治学习过程中, 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想政治引导。通过直接参与常规政治学习, 将思政课有机延伸到课外, 有利于更好地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三是参与学生日常管理。公安高等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 这对学生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公安高等院校学管人员和学生的联系十分紧密, 其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的影响较大。思政课教师除了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 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也应发挥自身的特长, 通过担任班主任或兼职学管人员, 帮助学生解疑释惑, 促进其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和发展。四是通过担任学生社团指导教师, 指导学生社团活动, 引导学生社团组织健康发展, 推动公安高等院校大学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学生社团组织是具有共同理想、追求和爱好的学生组建的非正式业余团体组织, 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载体, 也是衡量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指标。学生社团种类繁多, 公安高等院校的学生社团受到了众多公安学子的推崇和喜爱。从课题组的调查来看, 公安高等院校学生社团的参与率还是相当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生的社团发展中也可以大有可为。公安高等院校需要设立大量的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学生社团, 比如毛泽东思想社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团、辩论协会、军事爱国者协会、哲学社团等等, 这些社团可以有效弥补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缺陷和不足, 更好地拓展公安高等院校学生的视野, 启迪他们的思维。思政课教师通过参与这些学生社团, 指导学生的社团活动, 把课堂上的理论知识, 变成了学生的生动实践,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思考理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同时通过指导学生社团, 也重新搭建了一个思政课教师联系广大公安学子的桥梁和纽带, 通过社团这一中介,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进一步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警察职业,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充分发挥社团的德育功能。

二、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创新和改革

公安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广大思政课教师在公安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地位特殊, 公安高等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离不开思政课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贡献。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公安高等院校大学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我们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发展, 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一) 教学内容上, 进一步突出警察忠诚意识的教育和培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和教学应始终把忠诚的理念贯穿于各门具体课程教学之中, 借助各门课程不断引导学生认识作为未来人民警察应肩负的神圣使命和职责。除了在四门必修的课程中灌输这一理念之外, 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应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坚持必修课和选修课齐头并进, 努力开设系统的与警察忠诚教育相关的选修课程, 使必修与选修之间相互支撑、相互补充, 为人民警察的忠诚教育提供重要的载体。围绕公安高等院校的忠诚教育, 可以开设的选修课程十分丰富, 如“警察伦理学”、“中国革命史”、“警察政治学”、“警察哲学”等等具体课程。在忠诚教育中, 防止采用简单的说教方法, 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善于运用公安系统的先进典型案例, 以案说法, 将鲜活的典型人物带进课堂, 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提升忠诚教育的效果。

(二) 教学方法上, 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一,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思政课的特点就是理论比较抽象、概括, 理论与学生的感官经验之间有着较大的距离, 学生不易理解课本的内容。如何突破理论教学中的这一困境, 是所有思政课教师首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抽象的理论是对现实的总结和升华, 任何理论都是对现实的一种提炼, 反过来又会指导人们新的实践。所以在公安高等院校的思政课的理论教学中, 我们一是应坚持案例教学法, 在讲解理论知识时有机融入现实中的案例, 让生动的案例充分展现理论的魅力, 进一步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善于发现和运用公安系统的典型案例, 包括正面的案例和反面的案例, 教学中能以案说理, 一方面增强教学的生动性,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公安意识和公安观念。二是在教学中应充分重视社会实践环节的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社会实践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实践可以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进行有机衔接, 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所学的理论知识, 同时通过社会实践也可以有效地弥补单纯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 对课内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拓展, 更好地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社会实践的形式可以有很多。比如理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参观, 教师可以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安教育基地, 带领学生集体参观, 并现场进行讲解,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公安事业的直观感受。社会实践另一种重要形式就是让学生带着思政课中的问题, 到实践中进行实际调查研究, 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方式的实施需要任课教师事先设计实践调研的完善方案, 并根据方案对实践调研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指导。实践调研是学生带着问题, 走进工厂、农村、社区、公安机关实际了解情况, 收集资料, 并在此基础上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完整的分析, 最终得出实践结论的过程。思政课的实践调研和课堂理论教学形成了有机互补, 二者相互支撑、相互关联, 构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统一整体。第二, 坚持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 已经证明了其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在现代社会依然需要继续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功效和优势。同时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 我们也应学会利用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需要的技术手段, 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课程网站、个人教学主页等形式, 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网络, 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功能,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通过网上丰富多彩的内容以及师生间网上交流, 营造网上网下互动、课内课外互补的育人环境。恰当运用多媒体、网络等先进的教学手段,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还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答疑解惑, 帮助教师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第三, 不断丰富课堂的学生活动和参与方式。公安高等院校严谨的纪律作风容易使课堂变得沉闷, 学生的主体作用容易被忽视, 从而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尤其要注意避免以上现象的出现。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新多种学生参与方式,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讨论和辩论教学形式, 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主动思考, 锻炼提高他们的自我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自觉地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入探寻,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警校学生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

(三) 在课程考核方式上, 应坚持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的统一。

考核是对整个教学效果的全面检测, 同时也对以后的教学发挥着引导作用。考核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我们必须认真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具有自身的特殊要求, 应能体现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的统一, 知识考核和思想道德素质考核的统一, 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的统一。因此,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考试内容设计上, 要更加侧重于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改变过去那种以考核知识点为主的内容设计。可以结合公安特色, 拟定一些能解决实际问题, 具有探索性、研究性的问题, 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试方式上, 可由单一的封闭式考试向灵活的开放式考试转变。考核成绩综合期末卷面与平时成绩, 增加平时考核成绩的权重。这种形式的调整, 可以促进学生认真听课、主动发言、积极实践, 从而在提高学生政治素质的同时,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应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 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忠诚意识和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品质。

三、结语

总之,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公安高等院校大学文化的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公安高等院校大学文化的建设水平。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完善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教学体系, 为培养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的未来人民警察, 为公安高等院校大学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公安院校公共安全教育改革浅析 篇8

一、加强对公安院校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一) 是应对当前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的客观需要

国际经验表明, 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 社会面临着“高度风险”。当前, 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正处于快速增长的特定区间, 也处在公共安全事故多发期。同时, 由于特有的地质构造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 我国也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且作为发展中国家, 我国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薄弱, 发生灾害后人员伤亡大, 财产损失多, 社会影响力大。加强对公安院校学生公共安全教育, 使他们提高防范意识, 学会防护知识, 增强自救能力。还可以发挥他们的宣教作用, 去影响其他公民重视公共安全, 推进全民公共安全素质的提高。

(二) 是实现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公安院校作为未来警察的摇篮, 是培养公共安全管理人才的基地。公安院校培养的是懂得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掌握公安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适应新形势工作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人才。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 除加强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公安基础知识教育培养外, 还要强化对公安院校学生的公共安全素质教育, 培养合格的预备警察, 以充实到各级公安机关, 提高公共安全事故的处置能力, 增强公安机关的战斗力, 履行公安机关维护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

(三) 是满足公安院校学生今后工作需要的迫切要求

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或危害后果的形成, 与人的安全行为、安全意识、安全知识有极大的关系。警察在公共安全事故面前如何应对、如何处置, 都影响着事件的发展变化。如警察在持枪用枪方面, 在处置火灾、爆炸、毒气泄漏等突发事件当中, 不注重自我保护或处置不当, 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事件, 屡见不鲜。所以, 加强对公安院校学生的公共安全教育, 提高他们的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任务紧迫而艰巨。

二、当前公安院校公共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教育内容不成体系

从当前公安院校课程设置来看, 没有专门就公共安全教育设置相关课程, 公安院校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内容是零散的、偶然的、不系统的。治安专业开设有《危险物品管理》、《安全防范技术》、《消防管理》、《事故对策学》等相关课程, 但从讲授内容来看, 侧重于法律法规、事故预防、公安机关在管理当中应履行的职责等内容, 而从公共安全这个角度来讲, 在处置中如何应对、如何救援、如何进行事后心理干预, 涉及的内容不多甚至空白, 而非治安专业, 在公共安全素质方面的专门学习和训练就更少。另外, 公安工作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不断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造成教学内容较为滞后。

(二) 对公共安全教育认识不足

由于公共安全教育没有开设单独的课程, 其中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多门课程, 一些老师对公共安全教育的认识还不够重视。有的认为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宽泛而空洞, 没有什么好教的;有的认为公共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性教育, 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 课堂教学所起的作用不大。公共安全教育的相关课程, 不管在是课时安排、师资配备和课程建设上, 与其他课程仍在一定的差距。

(三) 实践教学相对薄弱

近些年, 公安院校对课程实践教学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研究, 在教学计划当中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 依然相对薄弱, 主要体现在:一是实践教学理念比较滞后, 认为实践教学就是实验演示, 在教学当中只演给学生看, 并不要求学生做;二是对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实验室和实训室基础设备缺乏, 没有建立实践教学的专业平台;三是实践教学课程大纲、实习指导书不够规划和齐备;四是实践教学课程考核体系不健全。这些因素导致了公安院校公共安全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缺陷。

(四) 评价方式比较简单

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就是采用单一的考试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这种教育评价方式在公安院校依然十分盛行。单凭一张试卷就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做法简单易行, 便于操作, 但局限性也十分明显:只能检验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而检验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实战技能。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知识面、业务技能和应对公共安全事故的处置能力, 也无法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得到正常发挥, 难以实现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改革公安院校公共安全教育的思考

(一) 更新教学内容, 扩展学生知识面

开展公共安全教育, 不能因循守旧, 一成不变地讲授书本知识, 应根据公共安全形势的变化, 结合最新的法律法规, 向学生传授最新知识和实用的技能技巧。如《危险物品管理》课程教学当中, 应增加“持枪、用枪安全”、“爆炸事故处置”、“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等内容, 对新出台的《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和《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 也应向学生进行介绍。《消防管理》应讲解“日常火灾预防”、“火灾事故救援与处置”、“火灾逃生”等内容。《事故对策学》要结合近期发生的地震、洪水、雷电等事故, 向学生传授紧急避险知识和应急处置方法。向学生传授新颖、实用的学习内容, 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 在危机关头临危不惧, 坦然面对。

(三) 创新教学方式, 提高教育效果

创新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手段, 是公共安全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强公共安全教育改革, 应该坚持传统手段和现代方法相结合、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提高实习的实效性。

一是在课堂教学当中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式教学、专题讲座等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可以选用最近发生的典型案例, 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 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增强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如通过对美国弗吉尼亚校园枪支案件进行分析, 对比中美枪支管理制度有什么不同, 了解我国人民警察开枪的时机、枪支使用中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通过对汶川大地震当中成功的逃生和救助个案进行讨论, 使学生掌握如何认识地震前兆、避震自救应注意哪些要点、抢险救援怎样开展。通过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 能活跃课堂气氛, 增进师生间的交流, 也可以推动教学相长。

二是利用多媒体课件,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人的学习过程具有渐进性和重复性, 在学习过程中人对学习的知识总会产生遗忘。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对不同的学习材料进行识记, 遗忘曲线是不同的。要防止遗忘量越过界限, 一是学习材料要新颖、直观, 能深化学习者的认识;二是要定期、反复地进行学习, 使记忆间断活化, 从而增强人的警觉性。所以, 在教学当中, 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用清晰的图片、逼真的动画和引人入胜的视频来讲授教学内容, 加深学生记忆, 避免遗忘。同时, 相关课程教学当中, 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衔接和联系, 通过反复刺激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是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著名教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在‘做’上教, 乃是真教;在‘做’中学, 乃是真学。”[2]公共安全教育实践教学首先要加大投入, 构建齐备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其次要充分利用实验室、实训室和实习基础等实践教学平台, 按照完善的实验大纲、实验设计方案、实验要求, 着手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另外, 还可以利用参观安全防范新产品展示会、安全防灾教育馆的契机, 向学生介绍当前最新的安全防范产品, 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安全防范和紧急救援知识, 将课堂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

(四) 创新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也是衡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传统教学评价方式侧重于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 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动手创造的能力, 也限制了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对公共安全教育评价模式进行改革, 可以采用笔试与口试相结合、记忆与应用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方式。对需要识记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基本原理等知识, 可以采用闭卷的形式进行测试, 打出实际的分数;对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 根据实验要求让学生进行操作, 评定等级;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 要模拟事件现场, 设计特定情景, 让学生身临其境, 进行现场演练和紧急处置, 以考核学生的紧急应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并进行全面评价。最后, 在以上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 从而满足公共安全教育教学评价的公正、客观和全面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金磊“.国际减灾日主题启示我国校园安全文化教育[J].安全与健康.2006 (, 11) .

浅谈对公安院校学生的廉政教育 篇9

公安队伍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和维护稳定的专门力量, 在公安队伍中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 是提高队伍战斗力, 切实肩负起“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 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三大历史使命, 服从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因此, 公安教育在这场具有法治意义的廉政教育中必将走在最前列。2006年公安部出台的《中国公安廉政宣言》, 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了神圣的使命, 为了牺牲的战友, 中国警察, 宁愿清贫, 永不贪赃。以我廉洁, 守护正义。从警一日, 清廉终生。”这是对所有从警人员提出的职业道德要求, 更确切地说是“清正廉明”的要求。作为兼具着教育性与体制性特色的公安院校, 担负着为公安机关培养、输送和深造高级人才和有生后备力量的重要任务, 是公安民警加强思想政治修养、塑造其优良政治素质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在公安廉政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先导作用。

一对公安院校学生进行廉政教育的必要性

公安院校是公安机关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它不同于一般的普通院校, 其主要任务是为公安队伍输送合格的人才。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和特点, 决定了公安院校必须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反腐倡廉教育上起点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更高, 使公安院校成为合格公安人才成长的“摇篮”, 成为远离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净土”, 成为“育人铸剑”的熔炉。因此, 在新形势下研究公安院校大学生反腐倡廉教育问题对于未来的“执法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丰富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公安院校学生的廉政教育是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廉政教育对学生在日后的工作生活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学生的思想基础如何, 廉政意识如何, 对他们将来从事工作将会产生重要影响。现在其所接受的廉政教育将决定其建立何种廉政观。时代的进步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紧密结合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生活, 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 如何在公安院校开展廉政教育是当今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有助于增强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公安院校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也是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他们一生的影响很大。廉政教育能够以潜移默化的形式, 培养学生的的精神品格, 锤炼他们的意志品质, 帮助他们自强、自立、自信、自助, 使他们在学习期间养成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培养的良好品质。正因为公安院校学生所处在这样的年龄段, 如果使用了合理的教育方式和新颖的教育内容, 公安院校生的廉政教育所能产生效果将会非常的显著。这对于增强公安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有助于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

纵观国内的公安院校:当前培养教育的对象主要有二:一是学历教育, 学生主要是从高考中录取, 学习形式也与普通高校相仿, 只是毕业学生中的一部分优秀者通过相关考试后会进入公务员队伍, 成为国家政法行政系统的主干力量;二是职业培训, 对象为本系统已取得公务员身份的干警, 有新招录干警上岗前入门培训, 干警警衔晋升培训以及干警其它相关政治, 业务培训等。近来, 部分公安院校根据国家有关指示精神, 在积极进行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即在警察体制高职高专院校应界毕业生中和军队士官人员中, 按照公务员干警招录方法录取一批品学兼优的学员入校就读, 学制两年, 这部分学员身份入校后即明确为警察身份, 属于“招生即招警”。

由上述可见, 公安院校所培养教育的对象, 要么是具有公务员身份的警察, 要么是国家未来政法系统行政人员警察一类, 其身份特征为公务员干警, 国家行政执法人员。从这个意义上讲, 公安院校廉政文化教育水平如何, 学生的思想品德好坏, 很大程度影响着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

良好的廉政意识是自觉遵守职业纪律的思想基础, 激励着人民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积极追求公正、廉洁、为公、爱民的价值目标和理想境界, 使警察在执法实践中, 不徇私情, 不畏权势, 敢于执法, 从而树立起警察良好的执法形象。只有通过公安院校学生的廉政教育活动才能使学生们逐步形成良好的廉政意识, 有助于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公安院校廉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人都认为学校不是企业和政府部门, 不存在腐败滋生的土壤, 廉政文化只是针对领导干部, 与高校师生相去甚远, 由于认识不足, 很容易造成对学校廉政文化建设内容照本宣科。对公安院校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统一。一些师生认为廉洁教育与自己无关, 只是学校领导和行政管理部门的事, 开展教育是多此一举。

2教育形式过于单一, 取得的效果并不显著

目前对公安院校学生的廉政教育主要还是以灌输式的教育为主, 形式比较单一, 学生对廉政教育学习缺乏兴趣, 难于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然而, 在课堂教育中要想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就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 灵活运用各种形式, 力争形式多样, 不拘一格。

3教育内容陈旧乏味, 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公安院校廉政建设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在公安院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教育过程中, 不能做到与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 仅仅进行法制教育, 忽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三加强公安院校学生廉政教育的有效措施

1从把握教育全局的高度普及学生廉政文化

加强对公安院校学生廉政教育的重视程度, 要通过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对师生员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在我国, 廉政教育通常都是在成人当中开展, 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提前对他们进行廉洁教育十分必要, 也非常重要。他们正处于身心发育、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很容易受腐朽现象的侵蚀, 而且这种不良意识一旦形成, 以后就难以纠正。加强大学生廉政观建设不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本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而且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的廉政意识, 对于我国的廉政建设具有非同凡响的积极意义。而公安院校的学生又不同于普通学校的学生, 作为未来公安战线上的重要人才, 必须具备不同于常人的崇高品德, 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成为一名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合格的人民警察。对公安院校的学生开展廉政教育是针对公安院校的学生的特点展开的廉政教育, 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国的廉政教育理论。要针对公安院校已经出现的一些腐败现象, 提高全民的认识, 要意识到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关系到千家万户, 关系到全社会的每一个公民。公安院校要抓住现在的良好契机, 要正视不良文化的挑战, 制定廉政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长远规划, 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弘扬廉政思想, 增强廉政意识, 倡导廉政道德, 营造廉政文化氛围

2打破陈旧教育模式, 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

以往的廉政教育方式老套, 学生往往只是被动的接受, 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其重要性, 因此一定要改变教育方式, 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让学生真正地加深廉政思想, 达到教育的目的。提高学员在廉洁从警道路上的自我成长能力, 是确保学员始终廉政的关键所在。

一是提高学员自我认知、评价和反思能力。组织学员开展廉政座谈、知识竞赛、征文比赛、诗歌朗诵会、演讲歌曲比赛、摄影书画展和板报黑板报评比、专题讲座等, 深化学员对廉政的认识, 引导学员充分认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认真自我反省, 强化积极思想行为, 克服消极思想行为。二是提升学员自我体验能力。组织学员积极参加献爱心救助活动、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观看反腐倡廉影片等, 使学员切身体验廉政的力量, 促进廉政知行统一。三是增强学员自我调节控制能力。把讲授廉政理论知识与讲授心理学知识结合起来, 把讲授心理学知识与心理行为训练结合起来, 教育引导学员强化廉政观念。

3更新传统教育内容,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祝春林在公安院校党风廉政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提纲《切实加强公安院校党风廉政建设》里指出“要丰富和发展警察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内容, 增强生动性、实效性, 注重学生警察意识的培养和警察素质的塑造, 使作为预备警官的公安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警察权力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对公安院校学生进行廉政教育要坚持内容创新, 适应现代警察廉政文化建设的科学化。要从现代警察廉政价值观的确立、廉政形象的塑造、警察廉政法规制度体系的建设、廉政文化氛围的营造等方面建成一个系统的工程, 科学地确定内容。”

参考文献

[1]沈天舒.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社会化探析[J].惠州学院学报, 2009 (2) .

[2]唐自政, 何抒然.对当代大学生廉政教育的现状和路径的思考[J].皖西学院学报, 2009 (4) .

[3]姜小平, 李庆达, 邱爱辉.高校廉洁教育体系的构建[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4) .

[4]罗任权, 丘艺宏.高校廉洁文化新论[J].嘉应学院学报, 2009 (5) .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篇10

关键词:公安,现役院校,教育经费,效益评价

公安现役院校是融“政治性、公安性、军事性、专业性”为一体,为培养适应部队现代化建设和公安现役专门人才而设置的学校。近年来,随着公安现役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作为支撑院校发展的教育经费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育经费作为一种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投资,与其他经费投资一样要有预期的目标和效益。本文结合公安现役院校教学规律和办学特点,从发挥其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角度出发,探讨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效益的评价体系,以更好地促进公安现役院校建设与发展。

一、教育经费的涵义及效益评价的理论基础

教育经费也称教育资源投入,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部门根据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投入教育领域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它是开发智力、发展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在社会各种类型的产品和劳务中教育经费是一种公共产品,其性质表现为教育收益外部化和不断形成社会收益,因存在收益外部化,需要政府成为教育投资的主体,并不断扩大教育经费投资额,但是通过什么方法才能科学评价其管理和使用效益呢?这需要构建评价体系,以寻找差距和发现问题,更好地提升公安现役院校办学水平。

教育经费使用效益评价应立足于投资效益理论,投资效益理论是指教育以培养人的特定活动和行为为目标,需要投入一定的社会劳动资源,包括资金、技术、人力等,并有望得到回报。现实中评价投资效益通常采用综合分析法,即对总体现象首先进行单因素评价,然后加总评价其整体效益,具体内容包括:设置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标准和条件、将各项指标与评价标准进行对比、汇总各项评价指标并形成综合评价数据,以客观、全面、系统地反映院校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二、公安现役院校教育经费使用效益评价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公安现役院校因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及其承担培养公安现役部队专业人才的特殊使命要求,决定了其教育经费使用效益评价体系构建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公安现役院校人才培养具有政治性。

公安现役院校培养的是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思想组织观念、纪律作风严明、专业知识过硬、业务技能精湛,能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和作风优良的边、消、警现役军官干部,其对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较高,这种特殊的人才培养使命决定了其人才培养目标的严肃性和高度政治责任性,对其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效益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性。

(二)公安现役院校教学管理具有特殊性。

公安现役院校除了完成地方一般院校教学工作外,还需承担学员军事化训练和军警技能培训任务,融“教科研”与武警部队建设为一体。从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来看,除了保障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外,还需承担部队作战训练、军官培训和各项应急支援支出,其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具有特殊性,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具有现实性。

(三)公安现役院校经费管理具有公共性。

从社会三次产业分工来划分,公安现役院校属于社会公共消费领域,不能直接产生社会经济收益,其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实行自上而下的单向分配结算制度,因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具有一定的军事保密性,对其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很难真正做到向社会全面“公开化”,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效益评价体系,这对加强教育经费监督与管理具有必要性。

(四)公安现役院校教学发展具有社会性。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公安现役院校各项改革工作也在紧密锣鼓不断推进,军警民融合是最终发展趋势。随着公安现役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国家对其教育经费投入也逐年增多,亟需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经费管理使用效益评价体系,对于提升公安现役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等具有迫切性。

(五)公安现役院校教育经费评价具有可行性。

国家对公安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目前公安现役院校教学评估工作基本趋向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发展,为建立教育经费使用效益评价体系提供了实践基础。同时,高校财务运行体系不断完善和财务信息化发展为加强公安现役院校教育经费使用效益评价等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基础保障,具有实践可操作性。

三、公安现役院校教育经费管理使用现状分析

(一)教育经费配置简单。

公安现役院校教育经费目前配置采用的是“基数加发展”的拨款配置方式,即由财政和上级主管部门根据教学规模、供给人数核定拨款基数,而没有参照其实际工作需要和发展绩效,这种教育资源配置方法过于简单,容易出现资源与业绩相脱钩等问题,导致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出现平均分配财政资源现象,甚至发生配置错位、浪费和低效等问题。

(二)教育经费编制粗糙。

公安现役院校教育经费预算编制虽然遵循“零基预算”,但基本上是由各预算执行单位上报预算数字,再由上级审核下达预算执行数,其编制基数多是参照以前年度预(决)算数字,并在当年财政发展计划和单位财力基础上作增减调整,缺乏对教育经费编制效益的跟踪评价,即这种预算编制缺乏精细依据和科学标准,容易导致预算编制与实际执行不符。

(三)教育经费结构失调。

公安现役院校与地方其他高校相比,存在办学历史短、发展起步晚、学科建设慢等问题,虽然国家给予的教育经费投入在逐年增多,但保障行政公务开支占了很大比重,而用于教学、科研投入比例相对较低,教育经费支出结构的不合理性,导致其在学科建设、师资培育、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相对滞后,直接影响了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益。

(四)教育经费效率不高。

当前,公安现役院校一方面存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不能有效满足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需要,另一方面教育资源浪费和闲置现象也存在,如建立的实验室开放程度不够,购进的仪器设备设施使用效率不高,造成了有限财政资源的浪费。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制度建设滞后。目前公安现役院校教育经费管理基本是沿用军队财务管理模式运行,其财务制度也大多是套用军队相关财务规定,不能完全适应当今公安现役院校教学管理和自身发展需要。从其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特点来看,除了保障日常教学活动外,还应着力于公安学科建设、专业发展和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应当有区别于军队财务管理之处,但目前缺乏一套科学、完整、有效的教育经费管理保障制度,不利于推进公安现役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二是监管系统落后。目前公安现役院校对于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多是注重事后审计监督,而忽视事前控制和事中审计追查,其财务联网审核报账系统还未全面开通,全程监管系统落后。而且缺乏一种全程、有效、全方位的财务监管机制。三是评价体系缺失。当前公安现役院校对于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效益评价仅停留在年初安排多少预算,年内完成相应支出和决算,只要不超标或是无违纪违规问题,其资金运行效益基本得到认可的这种初级评价方式上,与现代教育管理和科学化发展还存在距离。所以,亟需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公安现役院校教育经费使用效益评价体系。

四、公安现役院校教育经费使用效益评价体系构建

对于公安现役院校教育经费使用效益评价,因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主要从使用原则、指标设计和措施保障等方面构建。

(一)使用原则。

公安现役院校教育经费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教育经费使用应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能够全面反映公安现役院校办学特色和教学活动实质内容。二是总体性原则。公安现役院校教育经费使用是一个完整的多变量输出系统,能够综合提升公安现役院校教育事业整体发展水平和实力状况。三是实践性原则。公安现役院校教育经费能够满足实际教学和学校建设任务需要,其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体现公安现役院校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发展的特殊性及实践应用性。四是动态性原则。公安现役院校教育经费使用能够因地制宜、适时变化和动态完善,不断适应教学改革和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

(二)指标设计。

公安现役院校教育经费效益评价需要以动态管理为对象,以提升资金效益为核心,主要从综合实力、教学保障、科研发展、基础建设、社会服务和提升部队战斗力等方面设计指标评价其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状况。

1. 综合发展评价。

该类指标主要反映教育经费支撑公安现役院校办学能力和发展实力状况,其评价指标有:拥有固定资产规模、图书馆馆藏图书、在校学生人数、财政拨款占总支出比例、年总经费收入增长率等。(1)拥有固定资产规模。主要计算两个指标,一是拥有各类固定资产的数量及价值,即全校固定资产总量大小;二是在用固定资产占全部固定资产总量的比例,它反映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2)图书馆馆藏图书数。主要反映公安现役院校拥有各类馆藏图书和建立数据资源检索库等,可用来评价其信息资源对教学、科研工作的支撑度。(3)在校学生人数。统计折算各类在校学生人数,本专科生按照1:1比例折算(含部队在职进修学员),硕(博)士生按照1:2比例折算。其反映了公安现役院校教学规模和受益对象发展状况,它是评价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一个基础支撑数据。(4)国家财政拨款占总支出比例。指学校当年收到财政拨款数占总支出数的比例。财政拨款是公安现役院校办学资金的主要来源,此外还有地方捐助和学校自创收入等,它们是教育经费的有益补充。该指标反映了教育经费的缺口程度,同时也是学校获取综合财力的一种体现。(5)年总经费收入增长率。指学校总经费收入较上年增长的比例,该指标反映了学校教育经费保障能力发展程度。

2. 教学保障评价。

该类指标反映了教育经费对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保障程度,评价指标主要有:(1)生均培养费。指当年教育事业费支出与在校生总人数的比值,反映了生均投入教学成本,是评价公安现役院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数据。(2)教职工人均教育经费。指学校当年总经费收入除以在编教职工人数,即每一个教职工年平均享用的教育经费资源。该指标反映了教育经费的普及能力和运营效率。(3)教学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指学校当年教学活动支出占总经费支出的比例。教学活动支出主要包括教学材料、教学管理和教学服务等各项支出,它反映了教育经费对教学工作的保障程度。(4)教学支出年增长率。指当年全部教学活动支出较上年的增长比例,该指标从动态角度反映了学校教学规模增长和发展趋势。

3. 科研提升评价。

关于科研提升的评价指标主要有:(1)获取科研经费能力。指学校当年获取各类科研项目资助(包括纵、横向课题立项经费),它是评价学校科研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2)教师人均科研经费。指学校当年科研经费总额除以在编教师人数,它反映了学校人均获取科研经费能力。(3)科研活动投入年增长率。指当年科研经费投入较上年增长的比例,该指标反映了科研发展程度。(4)实验室建设规模。指投入各类实验室资金及建设规模状况,该指标反映了学校科研实践发展情况。(5)完成科研成果量。以完成各类科研成果量与投入相应科研经费进行比较。统计科研成果量时需要折合相应系数,如专著可视其出版社级别系数分别定为5、3、1(即一级、二级和三级出版社),研究报告系数定为3、2、1(即分别被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市级部门采用),发表论文系数定为3、2、1(即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若获取专利可根据专利等级参照相关规定确定系数。该指标主要反映科研经费投入产出效益状况。(6)科研成果获奖情况。以获奖科研成果数与完成科研成果总量比较,统计各类获奖科研成果数时需要依据获奖级别参照上述折合系数进行加总,它反映了科研经费产出优秀科研成果比例情况。

4. 基础建设评价。

该类指标主要反映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增长潜力,评价指标主要有:(1)基本建设投资占总投资比例。即学校当年基本建设投资占总投资额的比重,该指标反映了学校当年投入基本建设的规模状况。(2)基本建设投资年增长率。即当年基本建设投资额较上年基本建设投资额的增长比率,该指标反映了学校建设规模增长速度。

5. 社会服务评价。

社会服务评价主要通过组织官兵、学员参与地方社会实践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所做出贡献程度进行综合分析评价。(1)现役官兵学员服务地方社会实践情况。即组织现役官兵学员参与地方军民共建、结对帮扶、应急救灾和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主要以参与活动的人(次)数和受到地方政府的表彰为评价依据,它反映了公安现役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力。(2)退役官兵学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情况。指服役期满退役的学员和官兵参与到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及其所做出的贡献程度,它反映了教育经费支撑公安现役院校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效益状况。

6. 提升部队战斗力评价。

提升部队战斗力是公安现役院校办学宗旨,主要通过向公安现役部队培养和输送合格、优秀学员数量及其所做出贡献程度来考核评价,评价指标主要有:(1)优秀、合格学员占比。指向部队培养和输送合格、优秀学员占毕业学员总数的比例,它反映了教育经费支撑人才培养质量的效应程度。(2)毕业学员立功获奖比例。指毕业学员在部队立功获奖比例,该指标反映了教育经费支撑部队建设的效应程度。(3)公安现役院校综合排名。通过对上述各项指标划分权重和赋值,综合评价其在同类公安现役院校中的排名情况,以反映教育经费支撑学校整体发展状况。

(三)措施保障。

一是规范制度化建设。这是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的基本要求,需要立足公安现役院校特殊的教育教学规律,建立相应的经费管理制度和使用办法,它是有效保障工作绩效和提升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基础。

二是推进信息化发展。加强和提升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效益还需要从信息化建设入手,全面推进信息化服务工作,强化院校内部财务信息系统建设,做到及时、快捷、全面、准确掌握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为开展科学评估和效益提升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三是强化全程化监控。公安现役院校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效益应强化全程化监控工作,即将广大教职员工和学员纳入评价主体,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等融为一体的监控流程,使其为公安现役院校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提升提供监督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剑萍.加强公安现役部队财务监督工作的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07,(7).

[2]张兆亮.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6).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篇11

1 科学性原则

1.1 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优化

一些院校提出“优化内容、加强应用、反映现代”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这其中的“优化内容”应用于公安院校成人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中主要包含两大方面, 一是对一些专业学科保持固有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变, 而从专业教学内容中精选出重点、难点, 对思路和方法进行优化和重视, 同时向新兴的前沿知识拓展;二是改变并重新构建一些专业学科的专业知识结构, 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吐故纳新, 以适应专业学科新的发展和成教学生对急需知识的诉求。而“加强应用, 反映现代”, 主要指专业学科要加强实践性和应用性, 要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手段, 充分体现专业的科学知识和严谨的科学原理。

1.2 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注重课程和课时的科学编排

公安院校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进行设置和优化。当今我们所处的社会和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 是一个科学极其进步的时代, 违法犯罪行为也已经日益趋向高科技和高信息化。这对我们公安干警的知识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当今学科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互相影响制约越来越多, 越来越深, 公安院校成教学员在专业知识的更新、专业知识的拓宽和深化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合理地编排课程科目, 均衡地配置课时比例, 科学地设定课程次序, 实现各课程科目之间的优化组合, 对各学科知识的衔接和关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而形成更加科学合理, 更加有利于公安专业人才知识体系构建的公安院校成人教育课程体系,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为成教学生再次回到工作岗位中提供更加广阔的知识面和更强大的竞争力, 使他们在面对未来的高科技和高信息化犯罪行为时拥有更加科学的办案手法。

2 成人特色原则

2.1 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注重体现公安不同专业的职业方向

公安院校的成教学员在地方公安机关的不同岗位有着不同的工作任务、技术和分工, 他们在成人教育培养之后还是要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中, 他们的学习目的非常明确和专一, 他们往往把此次学习与工作和自身未来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对获得本职工作中急需的知识有着强烈的诉求。那么, 针对他们的岗位职责任务和技术技能分工的不同设置课程体系是十分重要的。要敢于打破学科为主的设置观念, 使课程体系的设置侧重于职业化, 突出不同专业技能的培养, 同时强化职业化和理论知识相结合。课程体系既要体现出学科的专业属性, 又要与岗位职业技能紧密相关, 使学生通过此次成人教育真正提高职业层次、工作能力和道德素养, 并可以适应未来岗位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坚持按需施教, 学以致用, 达到成人教育服务岗位职业的目的。

2.2 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公安院校的成人教育学生们在他们之前的工作中已累计了大量的实战工作经验, 他们的动手能力很强, 如果在课程设置中基础理论过多, 知识量过大, 反而会打消成教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影响知识的吸收和教学效果。所以, 在课程体系设置和安排教学内容时, 应尽量减少基础理论性的知识, 尽量增加实践教学, 既要考虑到现实工作的需要, 又要考虑到未来工作的需要, 对这些成教学生在公安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从理论知识上进行总结、归纳和升华, 使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教学得到充分体现, 使基础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公安办案的实践中去, 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2.3 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易于成教学生的自学

公安院校的成人教育中, 自学的内容和成分比较多。成教学生的学习策略和风格也更倾向于自学, 具有更加开放和灵活的学习方式。所以, 多安排自学环节, 淡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学习, 从而增强成教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采用学分选课制,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和对不同专业知识的诉求来选择课程进修, 使学生在学习进度和时间上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和空间, 更利于他们有针对性地自学和学习。

2.4 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注重适应岗位职业的新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手段不断应用于公安实践工作中。因此, 公安院校成人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要与时俱进, 尤其是刑事科学技术和法医学、法化学等技术层面要求极高的专业, 要坚决摒弃过时的东西, 吐故纳新, 将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手段应用于课程内容中, 让成教学生通过学习和培训了解到现如今公安专业发展的新情况、新进展和新形势。但同时局部地调整教学内容一定要适应基本的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 不断加强学生与教师对新事物的研究探讨, 使得双方在知识理论上达到共识。

3 专业特色原则

因此, 公安院校的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和优化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 要不断强化公安专业人才的政治立场和道德品质, 加强政治理论课、职业道德教育课、形势与政策理论课和警察意识养成课等, 注意提高公安专业人才的思想道德素养。把军事化管理和公益性质的劳动安排到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中去, 用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的系列讲话精神武装学生的意识和观念, 从课程理论的高度上坚定公安专业人才对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信念, 从而坚定他们的政治立场。

(2) 从我国公安院校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 要使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得到有机的结合, 也就是说, 在课程体系建立和优化时既要处理好专业视野的“宽”与专业能力的“专”的关系, 要建立出公安院校自己的课程体系新特色出来。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而言, 高等教育最根本的目标是育人。首先高等教育要做的是通才教育, 也就是要做到专业视野的“宽”, 这是培养学生有能力走向社会并全面发展的关键, 即对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高等教育最重要的责任。通才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们宽阔的知识面、高级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 通过多门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技能的教育和训练, 达到高校基本属性的培养目标, 但容易与社会实践脱节。而高等教育更要做的是专才教育。专才教育偏重培养学生的实用性知识, 即传授学生们与社会和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和能力, 强调职业培训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们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专业知识面毕竟狭窄, 学生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所以, 高等教育的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各有利弊, 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才是最利于学生教育和培养的。尤其是公安院校, 专业方向性极强,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做到既重视通才教育, 又重视专才教育。在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体系基础上, 增设更多的公安专业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充分体现出公安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的特色性, 使学生在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上都得到优质的教育和培养。

4 个性化培养原则

每一个来公安院校成人教育学习的学生的学历基础、思想素质、能力水平和对急需知识的诉求是不同的, 单一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无法满足不同学生对来学习的不同需求的。想要在教育和培养中充分兼顾各个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兼顾到各个不同学生的不同的特长和发展前景,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多样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是非常重要的, 即公安院校成人教育课程体系设置要遵循个性化培养原则,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课程体系设置要多样化。公安院校应开设大量的课程来供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例如, 侦查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物证技术方面的课程, 物证技术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法医学方面的课程, 经济犯罪侦查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治安方面的课程来学习等等, 也就是除了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之外, 成教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其他课程。

(2) 课程体系设置要多元化。即公安院校对成教学员开设的同一门课程可以分为不同的层级。面对不同学历程度和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内容不同、深度不同、重点不同、学时和学分不同的课程。也就是对有些学生, 这门课程要深度理解和学习, 而面对有些学生, 这门课程可以只做了解和参考学习。

(3) 课程体系设置要模块化。即公安院校对成教学员开设的不同课程可以分成若干个知识模块, 从而构成一个个具有不同特色的知识模块, 以供不同需求的学生选修。可以把不同的章节和部分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划分成新的不同的几大模块, 又分别作为不同的教学内容或者研究专题进行授课。可以根据不同教师对不同专门课题的研究特长来划分不同模块, 也可以聘任公安机关的业务骨干和专家来学校讲学或讲座。例如, 学校可以设置一个名为“激情杀人命案侦破”专题, 里面融合了犯罪学、犯罪心理学、现场勘察学、物证学、侦查学、法医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 把每一学科涉及此专题的知识单独拿出来形成单独的模块, 然后将这些单独的模块整合成一个整体的专题学科供成教学生选修。

摘要:本文以课程体系建设为着眼点, 通过对成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进行分析, 在突出成人教育与公安专业两大特点的基础上, 明确当前公安院校成人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 通过探讨, 给出解决公安院校成人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成人教育,课程体系,公安

参考文献

[1]王一博.论成人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1) .

上一篇:中学美术教学艺术下一篇:数学和科学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