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中融入的法兰西文化

2024-10-01

浅谈英语中融入的法兰西文化(通用11篇)

浅谈英语中融入的法兰西文化 篇1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重视和投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高职院校作为社会各行各业应用型人才的主要输送基地,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较为直接的联系,而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和国际的不断接轨,各种产业对外交流和贸易规模都在不断扩大,这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英语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来说,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形成一定认识,能够帮助其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一、高职院校中融入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从人类文明出现起,这两者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当前,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愈加明显,各行各业的对外交流都正变得越来越频繁,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于高职院校学生也是如此。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有一个阻碍因素就是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所以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灵活运用英语能力中的重要问题。只有通过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文化教育,让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更好的提升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现状

从当前的高职院校院校英语教学情况来看,文化教育依然不尽人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大纲中,并没有就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提出具体的要求。第二是在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课本中,绝大多数内容都是一些具体的学科知识点,对于英语国家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识等相关内容并没有能足够体现。第三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文化教育。这些都说明目前高职院校对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从教学观念、教学课本、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三、如何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引入文化教育

(一)改进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实现文化教育的融入,需要做到几点,首先是要在上课之前,根据课堂上要教学的内容,准备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化内容,或者是根据课本上已有的涉及到文化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拓宽,使之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课堂模块。其次是在文化内容的导入中,要注重文化内容要和日常交际的需要有关。第三是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年龄层次、认知能力等特点,选择比较适合其接受和消化的文化教学方式。第四是要加强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

(二)创造途径让学生感受异国文化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当多创造一些途径让学生感受异国文化,首先是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收集一些和英语国家相关的电影、小视频、音乐、图片等,在课堂进行播放,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了解和体验到异国文化,同时也能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是可以通过举办一些英语文化活动,如英语晚会、圣诞之夜等,来为学生模拟一种英语国家的`文化环境,加深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认识和运用。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当前,绝大多数中国学生都不太容易获得和英语国家直接接触的机会,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大多是通过阅读文字材料、观看国外电影、欣赏国外音乐等途径获得,而通过这些途径,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西方国家的人们在语言、行为、风俗、价值观等内容。因此,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英语课本中文化相关内容缺失的情况,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从互联网、报刊杂志、文献等资源中主动接触和英语国家相关的文化知识,来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国家文化的掌握。虽然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但是并不能走入引导学生崇尚西方文化的误区。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在进行文化教育过程中应当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对不同文化的正确认识,着重让学生认识到文化没有优劣之分,了解西方文化,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学习英语,而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建设祖国、振兴祖国。

参考文献:

[1]尹锡荣.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教学[J].合肥大学学报,,(6).

[2]薛红果.从中西文化差异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2).

[3]罗海燕,杨红英.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09,(31).

浅谈英语中融入的法兰西文化 篇2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美文化

长期以来, 语言传授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授课方式。重视词汇记忆、语法规则教学、基本听、说、读、写训练是传统英语教学的主要特点, 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大缺陷就是忽视了语言背后蕴藏的文化 (高伟2014) 。机械的学习虽然也能使学生会说英语, 但是在与外国人交流时就显得比较生硬, 其主要原因就是在英语教学中忽视了对英美文化的导入。

一、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 英美文化渗透少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授课的随意性比较大, 通常采取讲解教材知识、观看影视作品等方式来进行英语教育。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中西文化差异及英美文化没有得到重视, 大部分教师和学生仍习惯性地运用中式思维来学习英语。两种语言代表着两种文化, 而用一种文化的思路来联系两种语言, 不主动学习英美文化, 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通病。同时部分英语教师对英美文化缺乏系统的学习, 更不必说在英语教学中向学生完整地教授英美文化知识。根据以上分析, 英美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渗透较少的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

(二) 教学模式单一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单一, 视听说、读写译课程流于形式, 学生在进行这两种课程学习时根本不能感受到两者的差异, 只是在教师的带动下被动学习。

(三) 学生因文化差异而理解困难

中西文化的不同显而易见, 这两种文化在交汇时难免会发生矛盾。我国的高校由于没有英美文化的深入研究与传播, 致使了解英美文化的师生数量都极其稀少, 大部分学生依靠中式思维并不能完全理解英文在英美文化中的含义及其多样性。这样一来, 学生必然会在学习英语时产生诸多困惑, 在学习中难以理解比较地道的词汇、句子、篇章。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而这些都与文化有关, 也就是说, 不了解英美文化, 就无法深刻、准确地掌握英语知识。学生记不住单词的多层含义, 字母、词汇在学生眼中如乱码一样不能理解, 这就造成学生难以理解词汇所在的句子的含义, 阅读相关的文章时也会感到艰涩难懂, 这些问题也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

二、中英美文化融入的必要性

(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具有文化性, 语言的构造表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如果学习外国语言而不懂外国文化, 那么只是学习了这一语言的皮毛而不能理解外语的真正含义, 在运用外语的过程中也必定漏洞百出。由于地域和行为模式的不同, 所以文化具有差异性与多样性, 因此, 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 必须重视中英美文化的导入。中英美文化的差异性表现在很多方面, 如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语言的文化属性是语言交际的思维基础, 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语言的文化属性, 那么将会严重制约语言的学习效果 (邹娜2014) 。重视中英美文化导入, 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英语语言背后所蕴藏文化的认知程度, 从而掌握英语语言的文化内涵。

(二) 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要求

现代大学外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能力与社会文化能力为教学目标。学生在进行外语学习时, 必须同时提高社会文化方面的三种能力, 即语言能力、语用能力、扬弃贯通能力, 这三种能力密不可分。只有语言能力, 语言学习者与鹦鹉学舌无异;只有语用能力、语言能力, 却在学习运用过程中不会贯通使用, 无异于一台僵硬的学习机器;只有举一反三, 将三种能力融会贯通, 才能让一个学习者在学习外语的道路上一往直前。

三、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英美文化的融入途径

(一) 引入文化背景知识

在英语教学中导致学生对英语词汇、句子、语篇不能融会贯通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这就需要我们从词汇、句子、文化这三个方面来深入探究英美文化的内涵, 以便对英语教学和学习起到辅佐的作用。英汉词汇、句子、语篇, 随着文化背景知识的不同而具有独特、丰富的涵义。文化因素决定着词汇、句子、文章的社会涵义, 如何正确使用、在什么场合使用都与文化息息相关。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时, 在遇到两种文化相互碰撞时要及时准确地解释给学生听, 帮助他们理解内涵。若是对英美文化完全不了解, 那么在使用时就容易造成尴尬的局面, 甚至产生不必要的误会。这些词汇、句子、语篇在不同场合有不一样的含义和意义, 即使同样的句子也会因为场合、对象的不同而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由此可知, 我们必须在背诵词汇、理解句子和文章时, 注意了解其文化内涵, 以达到最优的效果。

(二) 加大英美书籍阅读量, 帮助理解

在英语教学中, 部分学生对英语词汇、句子及文章感到枯涩难懂、理解吃力, 而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大部分因素就是理解不到位。解决这一问题的捷径就是加大英美书籍的阅读量, 从阅读的书籍里找到英语真正的用法, 理解其中的语义, 掌握其中的文化背景, 以英美的文化背景为切入点, 了解英语语义, 这也会帮助学生的英语学习。阅读量上去了, 学生就掌握了许多的词汇、句子, 对英文文章的理解程度也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在无形中也了解了英美背景知识, 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以文化背景为前提, 轻而易举地克服英语学习中的重重困难。

(三) 参加社会活动

社会活动对于英语的学习也是一项具有帮助性的内容。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 学生之间的不断交流, 有助于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以“英语角”为例, 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与英语有关的社团活动。学生在与他人进行英语交流时, 可以更好地将英美文化渗透到英语学习中来。

(四) 通过互联网进行英语交流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 互联网逐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流行开来,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各项学习。通过互联网进行英语学习和交流, 是现阶段学生比较常用的途径之一。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同外国友人进行交流并向他们学习英语文化, 锻炼自己的读写译、视听说能力, 而与他人的直接交流的方式也使学生更为直接地接触到了外国文化, 学习到了英语知识。

结束语

针对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研究, 我们不难发现英语教学中存在很多的短板。例如, 英语教学的单调性、僵硬性, 源于课堂教学不能很好地与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相结合, 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甚至丧失英语学习兴趣。我们在发现这些问题时, 不仅要充分认识在英语教学中导入英美文化的重要性, 还要不断地完善教学方法, 利用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文化背景、学习英语知识。

参考文献

高伟.2014.英美文化导入教学在大学英语互动式教学中的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1) :358-359.

浅谈英语中融入的法兰西文化 篇3

关键词:中国文化、大学英语教学、重要性、融入

中图分类号:H319.3

引言

由于对英语教育及文化教学的重视,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多都使用的是原滋原味的国外原版的教材资料。在课堂学习中也只注重的是介绍国外习俗及文化,造成学生只学习外国文化,淡化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不知道如何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的问题日渐显著。因此,解决大学生不会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问题,促进大学生文化及交际的双向学习,使之拥有良好的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

1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现状

现如今,外语教学研究者和教育者认为文化教学是目前外语教学中必不可缺的部分,因此,文化教学在我国外语教育界备受关注。但是由于研究的不够彻底,我国教育者只是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理解为是学习科目的文化教学。一直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基本都是围绕着西方文化展开的,介绍的都是西方国家的文化知识及背景,而忽略了对中国文化及其英语的表达方式的介绍。而且在英语教学中,教学者总是认为学好西方文化就能提高学习成绩,只是在一味地强调西方文化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甚至在课堂教学或是英语教材中涉及到的中国文化相关知识的内容也是十分的少,对中国文化极为不重视。

2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学习存在的问题

2.1对文化教学理解片面,阻碍中国文化学习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尽管提出了对文化教学的重视,但是很多的教学者往往是把文化教学理解为科目文化的教学,于是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对于西方文化的教学极其重视,无论是在考试中,还是在教材中中国传统文化几乎没有涉及,造成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缺失。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教学者并没有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用英语表达的学习,因此造成学生在国际交流中的“失语”现象。由于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文化教学对于轻中文教学、轻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导致学习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缺少起码的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失去兴趣及认同感,只知道一味的去膜拜迎合外来的文化观念,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失去国际话语权,从而阻碍中国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2.2对语言教学目标理解片面,阻碍中国文化学习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为了在教学上有立竿见影的教学成果,教师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和通过率,学生也盲目的为了去考取一个英语等级证书,有一个能够证明自己英语水平的证明,而盲目的进行英语学习。现在的英语学习都将重点放在听说读写上,大多数的教师就对学生说学好了西方文化,对提高你的英语学习成绩有帮助,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把教学的目标放在了学习成绩上,而将中国传统文化看成是耗时又耗力的无用学习。

但是我们都知道,当初提出英语学习的初衷,就是为了在国际交流中能够很好的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开创中国文化在国际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但是由于对于语言学习目标理解的片面,教师和学生只重视学习成绩,学习者不会用英语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很好的翻译出来,从而阻碍了中国文化的传承,阻碍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间的传播。

3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的重要性

3.1正视文化教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

由于我国教育者和学习者在文化教学中过多强调西方文化教学,造成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不深,不知道怎么用英语去表达,在国际交流中,中国学生不能很好的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出去。而加強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势必会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加强我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将中国文化传播学习落到实处,加强学生对母语文化知识的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国际交流,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3.2实现跨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和平等性原则

目前,由于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对目的语文化学习的过度强调,让很多学生摒弃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学习,误认为学习外语就是要全盘吸收西方文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学好外语;甚至还有一些学生认为西方文化比中国传统文化更好,从而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这些在文化上的偏见和歧视,都是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学习严重失衡所导致的。因此,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实现跨文化交流的双向性和平等性势在必行。

3.3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口语来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于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学好中国文化,在与外国友人交流的时候,就不会因为自己不知道如何表达而产生自责和自卑的情绪,而是,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与外国友人侃侃而谈,同时在于外国友人交流的时候,有助于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缩短国家之间的文化差距,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主要职责。在平时交流中,我们与外国人的交流,不仅只是谈论西方文化与习俗,还要将自己民族的文化介绍给外国人。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在进行西方文化教育的同时,还应注重中国文化的教育,将中国文化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以便于更好的将中国文化传播出去。

参考文献:

[1]李倩,孙晓.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207-209.

[2]曹迪. 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的思考[J]. 教育探索,2013,12:26-27.

[3]胡争艳. 浅析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 科技创新导报,2014,21:155.

浅谈英语中融入的法兰西文化 篇4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能承载文化信息的组成部分。一个社会的文化特征通常会由其词汇体现出来。同时,词汇教学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把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是非常有效而可取的办法。

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可以列举出与所讲词语相关的中国文化内容。例如,当讲到“elect”一词时,教师就可以相应地引出“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国务院总理”等的英语表达;根据“representative”可知道如何表达中国的“三个代表”;通过“eve”可引出中国的“春节”;从“pyramid”到“秦始皇兵马俑”;从“opera”到“京剧”;从“religion”到“老子”和“道教”等等。这种教学法可贯穿于整个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因为词汇涉及的面很广,这样就可以更多地让学生接触中国文化,掌握中国文化内容的英语表达。如此日积月累,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意识和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教学法需要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敏感度,掌握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以及它们的英文表达。由于词汇涉及的文化内容可能会相当广泛,所以教师要掌握好度的问题,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从中选取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加以介绍,以免影响正常的英语教学。

1.2 在篇章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

英语教学中,课文是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西方文化的重要渠道。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环节,将中西方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加以介绍,使学生能直接体会到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例如第四册第四单元课文A的题目是“无名英雄―职业父亲”。如今,职业父亲在美国社会中越来越受到轻视。父亲的重要性被人们所忽视。与职业母亲相比,职业父亲们一方面默默地为家庭奉献着自己,同时他们也在承担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因此他们是无名英雄。这不由会让我们想起朱自清的.《背影》。《背影》是学生都耳熟能详的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父亲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背影》中的父亲形象,借用张培基先生的英文译本,组织学生讨论东西方文化中父亲形象的异同。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如何用英语表达一些中国著名的文学作品,同时也会大大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1.3 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讨论前,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先进行小组讨论,再由各组选派代表将讨论结果进行总结。例如:在讲解第一册第二单元课文B时,内容中涉及到美国的一些代表性食物“汉堡包”、“三明治”等,相应地我们可以将中国食物中具有代表性的“馒头”、“花卷”、“粥”、“面条”、“馄饨”、“油条”、“豆浆”、“包子”、“饺子”等的英文表达介绍给学生。根据中西方饮食的不同特点,可组织学生就“中西方饮食哪个更利于健康?”、“你更喜欢哪个?”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就相关话题进行讨论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英语教学手段。讨论中学生面对自己的同学更能畅所欲言,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和中心,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跃,非常有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角色扮演可以锻炼学生根据不同场合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这种方法主要是对日常生活中典型情景的模仿。例如:第四册第二单元课文B讲的是“文化差异”。故事是关于作者在俄罗斯由于文化冲击所造成的尴尬经历。一天,在晚宴后,为了向女主人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作者为女主人剥了一个香蕉送给她,女主人微笑着接过来,作者因此误认为为女士剥香蕉是一种礼貌行为。但事实却不然。在俄罗斯,男士为女士剥香蕉意思是这位男士对她有好感。这种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文化冲击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会造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在讲解这篇文章时,可以组织学生以短剧的形式表现一些常见的中西方礼仪,如见面与分手时的礼仪,称呼别人的礼仪,表达赞美及应答礼仪,表达感谢及应答礼仪,餐桌礼仪等等。通过对这些典型生活情景的模仿与对比,学生能亲身体会到并能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在文化教学中,对比和比较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对比和比较,学习者能够有意识地直观认知两种文化的异同,从而能更好地理解本国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以往的文化教学中,我们往往更多地强调两种文化的差异。然而很多学者认为,过多地进行差异对比不利于培养学习者客观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态度。文化的共性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因此在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不仅要区分“异”,更要看到“同”,培养学生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平等的文化交流意识。例如:第二册第一单元课文A向读者介绍了牛津大学。教学中,可以分别从建校历史、学生、学院的组成、教学科研体制、学位授予、奖学金的颁发和各自的使命等多个方面将其与北京大学进行比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更多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并能正确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特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在各大学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大学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多种教学手段的同时运用无疑会对教学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例如,在第一册第六单元讲到课文B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到互联网上搜索有关中国“功夫”的知识以及它与拳击的不同之处。鼓励学生更加活跃地参与大学英语的学习,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中国文化的意识。

2 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2.1应坚持适度原则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具有一定英语语言知识的应用型和交际型人才,因此将中国文化融入其中只能作为英语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绝不能把英语课堂变成中国文化的讲堂。中国文化只能渗透并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之中。融入中国文化并不意味着转移英语教学的核心,而是进一步深化英语语言教学。教师应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和精心安排,遵循适度性原则,在正常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框架中融入中国文化。

2.2 应坚持文化平等原则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应该受到其他民族的理解和尊重。没有一个民族的文化可以凌驾于其他民族之上。教师在教学中的文化对比绝不可以带有哪个文化更好的倾向性和个人的感情色彩。只有坚持平等的文化原则才能实现平等的文化交流。在开放的世界背景下,要培养学生树立开放、平等、尊重、宽容的跨文化态度,以便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2.3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中西方文化的热情和兴趣。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实现所有中国文化与大学英语课堂的结合,更多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在课堂外完成的。而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终生进行中外文化学习的意识。

3 结语

进入新世纪,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缩短文化距离,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新时代的迫切需求。跨文化交际中,当我们与外国人交往时,我们要做的往往是要介绍自己的东西而不单纯是谈论西方的文化与知识。因此只有对双方文化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才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这就需要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能够顺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出中西文化底蕴深厚的实用型交际人才,更好地承担起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Kramasch, C. Language and Culture [M].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2] Samovar, L. A. & Porter, R. 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3] 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学研究,,(1).

[4] 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教育出版社,.

[5] 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6] 许力生.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浅谈英语中融入的法兰西文化 篇5

【摘要】数学作为一种文化走进小学课堂,融入数学教学实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共鸣。本文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累积的经验,从构建数学文化课堂教学目标体系;营造数学课堂文化教学氛围;数学文化内涵三个维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教学;策略

一、构建数学文化课堂教学的目标体系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体系的教育,就是要通过数学使学生在知识教养、情感教育、智能发展、数学审美和数学文化观念等方面得到发展。数学文化课堂教学目标体系的建立要充分体现数学文化的科学价值与数学文化精神价值的融合。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文化课堂教学的目标体系应构建为:教养性目标(知识技能)—认识价值;发展性目标(过程方法)—实践价值;教育性目标(情意审美)—美学价值。

在知识与技能教学中,适时介绍知识形成的背景和过程,及发展原因和条件,学习数学家探求数学奥秘的精神。在方法和过程教学中,要有意提炼、感悟数学中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情意审美要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和审美因素,让学生会意数学的辩证法思想,接受道德教育,浸润数学文化的雨露,品位数学文化的甘甜。

二、营造数学课堂文化的教学氛围

(一)倡导教学民主

教学民主能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气氛下,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加深对数学文化的情愫。教学中,教师亲切、鼓励的眼神,细微传神的动作,热情洋溢的表扬,都能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做学生的朋友,要“用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教师学识的厚积薄发、人格魅力,以及对数学文化的感受和对教学美的追求,都会影响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数学文化素质的提升。

(二)强化自主活动

学生自主活动,就是要把思维的空间、研究的时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潜质得到充分地开发。新教材呈现出学生周围世界和现实生活背景下丰富的有趣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自由发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文化在生活中的价值体现。

(三)创设学习情境

数学作为一门艺术学科,蕴涵着许许多多有趣而美妙、独特而神奇的知识奥秘,教师要积极地开发和应用,把情趣盎然的数学文化内容生动有趣地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品位、去享受,无疑是一种乐趣。如小数性质这一知识,几乎没有什么历史文化背景,教学中笔者创设一个学生动态展现知识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感悟到数学文化的魅力。

三、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策略

(一)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

教学中从数学史的领域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体会到数学的博大精深和人类的智慧与文明,让数学文化滋润学生的幼小心田,成为数学学习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如教学“分数的认识”时,让学生打开课本看幅图,说说有关分数产生的情况。分数是在分物体得不到整数结果时产生的。我国古代用算筹表示分数,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和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后,分数就变成现在的表示方式了。这足以说明有了数学家的不懈努力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分数的表达方法也就愈来愈简洁。

(二)展示教材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角》时,笔者从现实素材中挖掘出了很多角的应用事例:1.照相机的标准镜头和广角镜头,可以改变拍摄的范围。一般的标准镜头拍摄的范围在45度到50度之间,而使用广角镜头,可以扩大拍摄范围;2.放风筝比赛时,规定用30米长的线。比哪个风筝放得最高,只要把每根风筝线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分别量出它们与地面所形成的角的度数。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3.看幼儿园滑梯的角度,一般是多少度为合适呢?根据询问专家,得知一般滑梯的斜度在40到56度之间为宜。

(三)让学生了解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

数学与自然科学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光是按照直线方向传播的;植物的叶片是按“黄金比例”来排布,这样可以更好的通风、采光;大雁迁徙时的排阵夹角是54°44′8″,从空气动力学角度去分析是为了减少空气阻力;蜜蜂构造的蜂房是最佳、最好、最省的建筑,每当提起它总令人拍案叫绝,也让世界上最优秀的建筑大师惊叹不已。

数学与人文科学更是亲密无间。美国发射的“阿波罗号”飞船接受了华罗庚教授的建议,带上了数学中用以表示“勾股定理”的简单明快的数形图案升上天空,去寻觅地球以外的文明,期待着有一天能与外星人进行一次亲密接触,并产生数学交流。

(四)让学生欣赏、理解和创造数学的美

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去创造数学的美,在创作实践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如给出一张长方形纸,要求剪去一个角,求还剩几个角?能否只剩一个角呢?(从一角到对角沿着弧线剪开)

另外,让学生写数学故事、数学小论文、猜数学谜语、编写数学儿歌,参加一些数学知识竞赛、数学智力游戏,做一些数学小剪报,都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参考文献】:

1、《数学文化概论》,胡炳生,陈克胜安徽人民出版社;

2、《数学文化欣赏》,邹庭荣,武汉大学出版社;

3、《数学文化学》,郑毓信、王宪昌、蔡仲,四川教育出版社;

4、<<数学文化与数学课程>>,张维忠,上海教育出版社;

浅谈英语中融入的法兰西文化 篇6

摘要:

本文针对当前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忽视文化教学等问题,从语言、文化、教学的关系出发,通过自身在第一线教学工作的实践,提出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必要性和重要价值,并提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 : 语言 文化 中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基本功能是传递人类之间的信息与情感,帮助人们进行交际。而语言与文化又是密不可分的。因为语言不仅仅是符号系统,它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不了解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就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永远运用不好语言。

一、语言、文化与教学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这里所指的文化,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音乐、文学、美术等,而是广义上所指的: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俗、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从语言的特征和功能以及文化的范畴和内容来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并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语言是文化的符号,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纪录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而不同民族的文化又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其语言的发展。正如L.A.White 所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个民族的文化在其语言中表现得最为全面和完美。语言总是在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完整地、协调得反映文化,并将其固定下来,世代相传,成为民族文化与知识的载体和集体经验的储藏器。”

(二)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不同的文化通过不同的语言来反映。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跨文化交际,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应抱着这个目的去进行英语教学。鉴于语言与文化有着如此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在跨文化的交往中,如果我们没有对文化知识的深入了解,只局限地以自己母语文化中所形成的个中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习俗观和世界观去和外国人交往,必然会形成不同文化观念在某个话题或论点方面的冲突和不快。

二、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有助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谈到中西文化差异,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邀请别人参加宴会或某种活动,时间由邀请方确定,被邀请者视受到邀请为一种荣幸,一般都会按时赴约。而在美国,邀请别人参加宴会或某些活动被视为占用别人的时间,需要双方协商有关的时间。因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风俗传统。在美国收到别人的礼物应当面打开表示对别人的礼貌、尊重,而在中国当面打开礼物是不礼貌的行为。所有这些说明了,在日常学习中,要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就必须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二)理解英语文化背景有助于阅读。英语的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要读懂一篇文章,除了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文化背景知识。

实践表明,在语言难度小时,阅读英语作品有困难主要是因为文化意识的缺乏。这一点许多英语学习者深有体会。因为英语作品的作者对文章的背景文化一般都比较熟悉,材料中词语的运用以及文章意义的表达都自然得体,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但是读者不一定了解这些文化背景,这就容易出现读者认识每一个单词,却不能理解文章意义的情况。

(三)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的介绍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西方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感受异国风情。如在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Book 3中 Festivals 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英语节日的由来及一些节日的风俗,引导学生将之与中国的节日比较。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呢?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进行尝试:

(一)词汇渗透。

作为语言基础的词汇,在语言交际中起着主要的作用。词汇的意义与文化关系最为密切,文化载荷量最大。不同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不同,对相同的事物或经历也会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比如说“龙”在中国是神圣,吉祥和权力的象征,是中国人的精神图腾;而在西方的圣经中,龙却是凶物和罪恶的象征。因此英美报刊中对“亚洲四小龙”的翻译是“Four tigers of Asia “,而不是学生所理解的“Four dragons of Asia”。又如中国人一般形容人笨用“猪”,而西方人却说as stupid as a goose。汉语中用“眼红”表示嫉妒而英语却用“green with envy”表示等等。

(二)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已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内容应体现教材的本质内容,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沟通教材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推动教学展开。例如同学们在学习中发现,美国人经常称赞别人,被称赞的人一般表现得受之无愧,当仁不让,与中国人的普遍做法迥异。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这说明了美国人彼此之间表达意思直截了当,反映了美国人坦诚、直率的性格,(三)模拟角色。

模拟角色就是根据教材的内容,由教师组织安排,以学生为活动中心,让学生担任主角或自选角色,采用演讲、情景游戏或剧本表演等方式表演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话语的理解,加深对话语含义的认识。由于大多数中学生没有或较少有机会和英美人士接触和交流,他们只能将课堂作为操练和运用的英语的主要场合。例如,人教版高一英语中有一篇文章“Body Language”,通过让学生表演来加深印象,更多的体会文化差异,并在课下让学生自己手机相关素材,进行对比补充,全面了解文化差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性的交际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四)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让学生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让学生阅读相关外语原著和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来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也可以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和录像等手段给学生直观的感受。鼓励学生去找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

四、总之,文化知识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文化具有民族性、独特性,是变化的。

离开英语文化,要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英语是不可能的。因而,英语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加深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在学习运用外语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维,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方保军.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素质.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3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71~473

浅谈英语中融入的法兰西文化 篇7

按照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理论, 交际本身就是一个双向的行为。基于此,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 在跨文化交际中, 交际的一方如果不能向外介绍自己的母语文化, 这种交际就不能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是交际一方语言文化的输出, 还必须有另一方语言文化的输出。因此,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 既能了解且熟悉对方文化, 又能详尽地向对方介绍自己的文化, 这才能被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倘若只是一种文化的单向输出, 必然会造成文化输出的不对等现象。

1 当今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现状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 既是文化的载体, 又是文化的镜子, 反映特定的文化现象。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得文化教学必然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 所以, 在学习目的语的同时, 也必定要学习目的语的文化, 只有这样, 才算是真正学习一门语言。

然而, 在实际的跨文化交流中, 我们经常发现, 学生对于各种反映中国文化或者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的英语表达却不尽如人意。以英语为例, 学生们熟悉目的语的“面包”、“热狗”, 却不知道怎么用英语介绍我们的“稀饭”、“花卷”;学生们喜欢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 却不太了解中国的春节、乞巧节的习俗, 更别提能用英语将这些具有浓厚中国文化意境的词语或者典故, 如清明节、愚公移山等表达清楚。由此闹出的笑话也不胜枚举。比如, 把“麻婆豆腐”翻译成“Bean curd made by a pock-marked woman”, 把“富贵不能淫”翻译成“be rich, but not sexy”。

南京大学从丛教授曾经撰文指出, “许多中国青年学者虽然具有相当程度的英语水平, 但是在与西方人交往的过程中, 始终显示不出来自古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有些博士生有较高的基础英语水平, 也有较高的中国文化修养, 但是一旦进入英语交流语境, 便会立即呈现出‘中国文化失语症’” (从丛, 2000) 。在这种情况下的跨文化交际只能是单向的交流, 绝对不能被称作为是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更是违背了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反思这一现状, 我们不难发现当今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即目的语文化教学与母语文化教学间严重失衡的问题。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 都只是一味重视目的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导入, 而轻视或是无视母语文化的学习。长此以往, 必定造成学习者对于母语文化的漠视以及掌握能力的欠缺。

2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分析

2.1 从教师与学生方面分析

从教师方面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指导者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纵观当前的英语教师队伍, 他们的专业知识都相当过硬, 能够很好地担负起对学生专业的英语知识的教授。然而就母语文化的学习来看, 有多少人具备一定的母语文化功底?有多少人接受过用英语来表达母语文化的系统学习与自主学习?有多少人具备在英语学习中教授学生学习母语文化的意识?因此, 教师本身母语文化意识淡薄, 母语文化能力欠缺是造成教师不能很好担当文化教学中母语文化学习引导者的重要原因。而教师一味地重视目的语文化的教学, 对母语文化却采取轻视甚至是无视的态度, 也从客观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观。

从学生方面看, 学生虽然从出生起就融入于母语文化的氛围之中, 但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他们却从小被灌输英语的重要性。母语的学习随着高中毕业而结束, 可英语的学习却还要在大学、研究生得以继续。在这种形势下, 学生必定会更加重视英语的学习, 而对母语及其文化的学习却会渐渐地淡出他们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英语老师在课堂上继续忽视对于母语文化的教学, “如果一味地学习目的语文化而忽略母语文化, 势必导致学习者形成不正确、不平等的文化价值观” (刘育东、周迎, 2009) , 从而导致母语文化失语现象的产生。

2.2 从课本内容方面分析

分析学生从学习英语开始所使用的教材的内容, 从幼儿园的英语教材到大学英语、甚至是英语专业的教材, 基本上全是在介绍目的语文化, 而对于中国文化的介绍十分少见, 几乎为零。而市面上用英语讲解中国文化的书籍也不多见, 学生即使想学, 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料。母语及母语文化从教学内容上被边缘化, 也是导致英语教学中轻视母语文化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3 如何加强母语文化的学习

如上所述, 当今的外语教学存在着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严重失衡的问题。因此,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改变这一现状, 就是广大外语教师必须着手解决的。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加强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学习。

3.1 加强师生母语文化学习的意识

态度决定行为。所以, 教师与学生都应该树立正确的母语文化学习意识, 提高对母语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只有这样, 才能让师生不再一味地重视目的语文化的学习, 而忽略对母语文化的学习。

3.2 教学内容的改变

当今的文化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以目的语文化为重点。对于母语文化, 要么一笔带过, 缺乏系统的讲解;要么则是干脆不讲, 让学生误以为外语教学中文化的学习仅仅是目的语文化的学习, 客观上错误地引导了学生。因此, 笔者认为, 教师在文化教学中, 除了讲授目的语文化以外, 还应系统讲授母语文化, 尤其是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 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 知道如何去用英语介绍自己的母语文化。此外, 教师还应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对比, 培养学生的“文化创造力”。学生方面, 学生应改变过去只读英美文学、英美国家历史、地理等内容的问题, 除了英语国家的文化, 还要多读读有关中国哲学、历史、文学等各方面的经典著作, 尤其是此类著作的英文版本, 以此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并能在跨文化交际中, 将中国文化更加全面、准确地介绍出去。

3.3 教材内容的改变

当前的英语教材, 其内容几乎全是以英美为背景, 很少有涉及到中国文化。因此, 在英语教材中加入、加大中国文化就应该是不容置疑的事了。这些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 可以是外国人写的介绍中国文化的文章;也可以是中国人自己用英语写的介绍中国文化的东西。通过这种直观的学习, 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还可以再次证明母语的正迁移作用, 从而坚定学生学好母语文化的信心。

4 结语

本文分析了当今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教学现状及其成因, 也探讨了母语文化的重要性, 并指出母语文化教学应该是外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 如何针对当今英语文化的教学现状, 提出有建设性的修改方案, 从哪些方面加强并完善英语教学中对母语文化的教学, 真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这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

摘要: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交际教学法理论的盛行, 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同, 成为外语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然而, 综观当前的外语教学, 文化的教学更多的是对目的语文化的教学, 而母语文化教学的分量却相对较轻, 甚至为零。本文拟从当前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现状出发, 分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 并探讨母语文化对于外语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外语教学,目的语文化,母语文化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 2000-10-19.

[2]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浅谈英语中融入的法兰西文化 篇8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文化教育 初中英语教学

由我校一名骨干教师执教的公开课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第5单元 “Why do you like pandas”第一课时,教师个人素质不错,整个课堂环环相扣,活动丰富,教师设置了很多活动包括 “Memory Challenge”,“Pairwork” 以及自拍学生视频做听力练习等,学生兴趣很高,效果也很好,对于功能句型Why questions及其回答Because…操练相当到位,一堂课下来基本的单词、短语及句型掌握效果极好,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堂课很精彩,然而却少了一些东西。正如我们一位资深英语专家在评课时指出不能把英语课上成单纯的语言课。这堂课讲了很多的濒危动物,那么教师在讲述这些动物时,是否可以加入一些关于这些动物的简单英文介绍,诸如现有数量,生活习性,唤起学生们对这些濒危动物的保护意识呢?

我们常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教学离不开文化的传递。笔者曾在大学任教三年,在大学英语课程里,有效地导入文化教学是常态。然而中学英语不像大学英语会有专门的英美文化课程来系统介绍英美文化,当然对于中学生而言,英美文化的了解程度也不需要那么高。但如果学习语言仅仅是停留在积累单词、短语和句型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中所表现的英语国家的思想、文化等也很重要。那么如何在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使学生对中美文化的差异有个粗浅的认识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呢?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中学英语文化意识五级标准,即“了解英语交际中常用的体态语,如手势、表情等;恰当地使用英语中的称谓语、问候语及告别语;了解英语国家的饮食习俗;对别人的赞扬、请求、致歉等做出恰当的反应;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等;了解英语国家的人际交往习俗;了解世界上主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了解世界上主要的节假日及庆祝方式;关注中外文化异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能初步用英语介绍祖国的主要节日和典型文化习俗。”这说明我们国家还是很重视学生的文化意识的。

在西方,关于文化的最早定义来自英国人文学家E.Tylor,他说:“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及习惯的复杂整体。”(Tylor,1871)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正如美国教育家H.Seelye指出的那样,没有必要去给别人未作的文化下定义,只要保持文化范围广阔,不管怎样下定义都可以,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可行和得到实施(Seelye,1974:22)。

对于初中生而言,在英语的虚席过程中,老师可以考虑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导入文化教学:

一、认真挖掘教材在教材中渗透文化教育

教材是文化教育的载体。教材选材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基本围绕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人教版七上教材Unit 1 My name is Gina.为例,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如何打招呼及介绍自己姓名。中国人在与较为熟悉的人打招呼时常问对方“去哪儿?”或“吃过了吗?”如果你把这些问候直译为英文“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had dinner yet?”那会让英美人感到茫然,困惑,甚至引起误解。比如你问“Where are you going?”对方的心里极有可能反应为“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再比如你问“Have you had dinner yet?”对方不会认为这只是客气的寒暄,而 认为这是真的要请他吃饭了。

我们在教学中要适当给学生普及这些背景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知道如何正确打招呼了。

二、通过课堂教学言传身教

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平时一言一行不妨来点“西化”。比如无论何时跟学生碰面都用“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早上/下午/晚上好。) How are you(你好吗?) Nice to meet you.(很高兴见到您/你)”来打招呼,与他们寒暄时也以问天气为话题。在学生任何时候帮助老师的情况下都说thank you,因为在英美国家他们的礼貌即使在家里,即使别人只是为自己做了一件很小的事也要致谢。晚辈帮助了长辈,长辈也要致谢。再比如圣诞节到了,英语老师可以放一些圣诞歌曲,或者有关圣诞的小视频给学生看看,让他们在了解圣诞节的过程中,学习有关圣诞的英语。

三、在课上多向学生介绍中西方文化习俗行为规范的异同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Unit 10 单元阅读文章 Birthday Food Around the World 为例,这篇课文介绍了中西方在庆祝生日时所持食物的不同。西方人过生日通常会买蛋糕插上蜡烛许愿,如果能一口气吹灭所有蜡烛愿望就能实现。在英国,人们有时会在生日大脑里藏一颗糖,吃到了糖的小孩子是幸运的。而在中国传统生日食品中是长寿面以及鸡蛋寓意长寿和新生。笔者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先布置了学生回家查找各国是如何庆祝生日的,在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地介绍了很多国家庆祝生日的传统习俗。如:在加拿大,人们喜欢在寿星的鼻子上面涂奶油寓意滑滑的坏运气抓不住。在墨西哥,生日那天要尽早向寿星祝贺,以图吉利。所以寿星常常会在凌晨被朋友叫醒。不同国家过生日的方式不一样,收礼物的方式也不一样。西方人喜欢当面打开并致谢,而中国人则不好意思当场打开。在荷兰过生日的人不仅会收到礼物还会把自己的礼物分给别人。通过对这些传统习俗的理解,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加强了。

四、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英语课外跨文化活动

笔者就曾给学生布置了假期作业,拍一些照片记录你们家是如何过年的或者你去了哪里旅游等到开学回来,每次上课前5分钟用于展示他们的成果,通过这样的分享自己见闻的办法组织大家进行文化欣赏和文化讨论,学生们深感受益。同时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组织学生搞文化参观或者听文化讲座,比如我们就曾请过一些外籍教师给学生们做一些有趣的简单的关于他们在自己国家生活的讲座。当然也可以让学生多多欣赏英文电影,阅读符合他们水平的英文刊物、报纸直接感受异域风情。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文化教育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慢慢地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学生的教育讲究“润物细无声”,点点滴滴,潜移默化。有效的文化渗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增强文化意识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Seelye,H.N.1974.Teaching Culture:Strategies for Foreign Language Educators.Skokie,III.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 and 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

[2]Tylor,E.B.1871.Primitive Culture:Researche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Mythology,Philosophy,Religion,Language,Art,and Custom.London:John Murray.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陈琳,王蔷,成小唐.全日制义务教育实验稿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浅谈英语中融入的法兰西文化 篇9

地方旅游文化一般指与特定区域相联系的文化,它形成的基础是当地自然环境,能够很好地将不同地区的人类发展历史以及文化内涵体现出来。地方文化包括历史文物、文化遗迹、古典建筑、文化艺术、风土民俗、工艺特产、风味佳肴等。这些与当地自然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 英语范文关于文化

★ 融入职场范文

★ 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建筑业中的应用论文

★ 将地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实践活动

★ 高考英语文化作文范文

★ 我的法兰西岁月观后感

★ 钢琴音乐教学中融入采茶音乐策略研究论文

★ 室内设计中现代中式风格的融入实践论文

★ 端午节文化的英语作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篇10

摘要: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用方块汉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而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学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一些语文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中华传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正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这是育人的需要,也是现实的需要。

关键字:中国传统文化;

语文;

融合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人文精神的底蕴,是塑造中华魂的优秀素材,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将语言文字、民族文学与传统文化三者有机结合,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精神文明之柱,对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的魂,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之东方的基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我们育人之师所肩负的重任。

在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用方块汉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这是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且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令人担忧的学生的文化现状

从自己授课与平时与学生的交谈了解中发现,现在许多学生不能正确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价值,有的学生甚至缺乏起码的常识。这种现象让我感到了深深的担忧:

现状一:许多学生天天嘴边哼唱流行歌曲,却对语文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句名篇知之甚少,晚自习的时候,同样也发现许多学生应付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后便开始翻看一些网络小说,漫画等等,却对中国古典名著近而远之。

现状二:现今学生许多不知道元宵节在正月,也不知道端午吃粽子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已不敌外来的情人节、圣诞节;传统食品汤团、粽子、水饺不如肯德基、麦当劳。每年到了圣诞、平安夜、西方情人节的时候,学生们总是非常兴奋,互相赠送礼物,放学后相约聚餐,可对于传统的节日,学生们却只是停留在要放假,可以休息的层面上。

现状三:如今有的学生连写信的格式、称谓都不知晓;有的学生在写作文时,不会使用成语,更别说是名句了;有的学生对阅读古籍文献、对对联更是感到困难;有的学生认为像范仲淹、文天祥这样的人是呆子,或是杜撰的;有的学生甚至对中华传统文明中的讲仁义、讲诚信等传统美德嗤之以鼻。甚至在一次月考阅卷过程中我发现,在一道关于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施耐庵的《水浒传》的锁具语言运用题目中,竟然有些学生将《红楼梦》和《水浒传》的作者都搞混淆了!这样的错误真是让我对学生的语文文化修养大吃一惊。

现状四:近年来商业文化、快餐文化的泛滥。使网吧、卡通书、娱乐周刊、武打电影、影星歌星纷纷走进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他们被这样的社会文化包围着、浸染着,被喧嚣、浮躁的社会心理影响着、干扰着。他们迷恋于武侠小说、言情故事和武打影视片当中,尤其是网络的出现,更多的青少年空暇时间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漂流,以致不懂得起码的做人道理,不懂得起码的尊老爱幼;对自己的父母轻者出言不逊,重则跳楼恐吓,离家出走。他们中有些人只知道周迅,不知道鲁迅;只知道谢庭锋,不知道雷锋;只知道陆毅,不知道陈毅;只知道张柏芝,不知道毛润之„„

面对学生这样的现状,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也非常心痛,一直在思考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现状,结合与同事的交谈以及网上相关资料的查询阅读,觉得自己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传统节日熏陶中了解传统文化

利用语文研究性学习或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实践。如端午节来临之际,可以引导学生自主了解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以及与哪些著名的人物有关?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你知道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吗?指导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整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进行交流、展示,评出优胜小组。另外还可以建议学生自己动手试着包粽子,给节日增添了无限的情趣。走近屈原、选艾叶、佩香囊、吃粽子……,一个传统节日,学生从查询资料到实践体验,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在平时上语文课时,我也在有意识的将这些传统的节日穿插进去讲,既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加强了他们对传统节日风俗的回顾,这样的语文课堂生趣盎然,这样的文化传承意义深远。

二、在古诗文教学中走进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万口传诵,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优秀的古诗词不仅情理趣兼备,易于诵记,而且能启迪人的心智,对学生培养语感、发展能力和提高文化素养都有其独到的作用,可让每个学生受益终生。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就精选了许多优秀的古诗词。从《诗经》中给中的“氓之蚩蚩”到《项脊轩志》中的“多可喜,亦多可悲”在每天时让学生反复诵读这些古代经典著作,同时选择性的背诵,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古代文言趣事,相关背;一方面是不增加学生额外的负担,另一方面是留有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想象,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到相同的诗句留有比较、感悟、体验的空间。由于高中生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较好,只要上课认真,再加上学生自己运用工具书,即使遇到难以理解的读句,当他们真正树立起学校的兴趣时,也会积极主动的去查询解决,从而达到逐渐培养古诗词课兴趣的目的。

三、在学习成语故事中感受传统文化 成语是我国独特的文化,它的出现常常和一个个充满故事性的精彩情节相生相连,极易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高中语文课程虽然授课安排较为紧张,但在具体的授课中我发现:无论是现当代的文章,还是古代文言经典,中间都会涉及到一些成语,比如李密《陈情表》中的“臣生当殒首,死当结草”中的“结草”,涉及到成语“结草衔环”,比喻报恩等等,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紧张的授课之余,可以穿插一些课文中涉及到成语,讲解它们的意义,相关背景灯,一方面可以调节语文课堂的气氛,给学习“换换口味”;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得到积累、提高。

除了这些,这学期高二语文组举办的“中华成语大赛”等,采用看图猜成语,一人比划一人猜等形式,也是激发学习语文学习兴趣,积累传统文化的较好途径与手段。

浅谈英语中融入的法兰西文化 篇11

关键词:传统文化  班主任  落实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202-01

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简称,以儒、释、道三家的主流文化为载体,是中国老祖宗留给其子孙后代的无价之宝。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有责任传承和弘扬,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义务在学生中大力提倡并鼓励同学们积极落实。

1 传统文化是民族瑰宝

一个家庭有家风,一个学校有校训,一个企业也有其企业文化,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凝聚着众多优秀儿女聪明智慧的优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三家为主流文化,为历朝历代所用,并为治国安邦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其中有3个已不复存在,唯有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当今的世界舞台上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上半年习近平主席出访欧洲,每到一处在讲演中都努力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参观当地孔子学院,旨在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20世纪70年代,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其著述中反复提到,拯救21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这足以说明传统文化在中国现阶段的重要性,也正在向世界展示着它的魅力。

2 班主任要做传统文化的实践者和落实者

多年来,作为班主任,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培养的是一种应试型的人才。而传统文化更注重一个人品德的培养。当今社会更需要的是品学兼优的人才。传统文化的内容恢宏,而其基础就是儒家的《弟子规》,《弟子规》全篇1080个字,说了113件事,看似简单,却把做人的日常行为准则做了详细的规范,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就从《弟子规》开始。在早读的时间里每天抽出十分钟,首先带领同学们读诵,在两周的时间里要求同学们会背,一个月后我们就开展了关于学习《弟子规》的主题班会,对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我就为同学们讲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落实活动,并且告诉孩子们《弟子规》不是简单的用来学习的,而是要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学校首先落实的是尊敬老师,在形式上我们把每堂课前的向老师问好改为向老师行鞠躬礼,实际上培养的是谦卑自己和恭敬老师的态度。每当同学之间出现问题,我们就用《弟子规》中的内容来检查反省,《弟子规》中说到:“兄道友、弟道恭”,以此为主题,在同学们之间开展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活动,独生子女缺少的就是与人相处的能力,这项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们感到非常欢喜。同时要求学生把《弟子规》的小册子带到家长手里,与家长一起学习,利用开家长会的机会,与家长进行沟通,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没有想到,家长反应非常强烈,他们纷纷提到孩子们通过学习《弟子规》在家里的变化,在家不再顶撞父母,有的还主动帮助妈妈干活,孩子虽小但是懂得孝顺父母了,家长一致要求老师把《弟子规》的学习坚持下去。开展《弟子规》的学习将近一年的时间了,孩子们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课任老师都感受到了班级所发生的变化,《弟子规》不是简单对学生的规范,在圣贤人面前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弟子,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规范,作为班主任老师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一起做,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非常大,老师看学生的目光变得慈祥了,学生的心变的柔软了。这也许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吧。

3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我们要转变教师的育人的理念,不再簡单的为了应试而教,在教书的同时应更多的关注孩子们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古人云:读书志在圣贤,在传统理念和现实生活发生激烈碰撞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带给孩子们怎样的价值取向?在当今的社会物欲横流,人们变得异常现实的情况下,那么儒家的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义、礼、智、信”、这些做人的准则是不是我们不再需要?想一想如果没有了孝道会出现怎样的社会问题?整个社会没有了“信”会怎样?不知“耻”的人是什么样的人?有一位教授曾说过:“礼节是人与人之间最优美的距离”。传统文化是我们整个民族的瑰宝,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不能断掉,我们要继承下来,作为老师我们要弘扬下去。“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义礼智信”是对我们做人的要求,那么《群书治要》、《四库全书》就是治国安邦的法宝。曾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人世纪,中国人会领导整个世界,那么中国是用武力征服世界吗?是靠经济和科学技术吗?都不是,有一位智者说过:“中国人领导世界,靠的是中国的文化”,这个影响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必定会带给世界的稳定与和平,中国的文化不但是我们本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

作为老师,我们要把民族文化的根深深的扎在孩子们的心里,春天播种,秋天就会有收获,孩子们今天坐在教室里,明天就会走向社会,我们不要错过施教的机会。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我们有一份责任。

上一篇:保护我们的地球五年级作文500字下一篇:我的性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