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复习资料

2024-09-08

学前卫生学复习资料(共8篇)

学前卫生学复习资料 篇1

《幼儿学前卫生学》辅导

绪论部分

绪论部分需要弄清的两个问题 一个概念:

学前卫生学:是研究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如何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科学,也是幼儿师范学校的一门重要学科。

为什么要学习“学前卫生学”? 儿童各个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心里也未发育完全,对外界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弱,自我保护能力差。做好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学前儿童的健康水平,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前卫生学的主要任务。第一章 人体概述

一.人体的基本形态:人体从外形上看,分头、颈、躯干、四肢等几部分。二.人体基本结构(这是本章重点)人体结构从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掌握这四个概念:

● 细胞:是人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进行生理活动的功能单位。

● 组织:许多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结合起来,构成人体的组织。根据组织的形态和功能可以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要了解不同组织在人体的分布和功能,如上皮组织在人体外表面或衬在体内各种管腔的内表面,具有保护、分泌、吸收的功能。书p3-5)● 器官:不同组织经发育分化并相互结合构成器官。(对照课本5页图,了解人体主要器官的名称、位置)● 系统: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构成。(下一章我们要具体学习人体八大系统)三.人体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这两种调节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体液调节(如内分泌腺)受神经调节控制;另一方面,体液调节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四.人体的化学成分(了解)四种含量最高的:氢、碳、氧、氮。五.人体的新陈代谢。

概念:新陈代谢指生物体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自我更新的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方面。简单地说:同化作用是将外界物质转化为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并储存能量;异化作用是分解生物体的物质以释放能量并将废物排出体外。

第二章 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学习本章要掌握的要点: ●人体八大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 ●学前儿童八大系统与成人不同的特点 ●保育要点。

(本章是全书的重点部分。知识比较系统,理论性较强。大家要认真掌握。)第一节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的组成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是人们从事劳动和运动的主要器官。它构成人体基本轮廓,能支持体重,保护内脏。

一、骨骼

骨 由骨膜、骨质、骨髓构成。骨膜是一层结缔组织,有营养骨的作用,骨膜内的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有重要作用。骨质包括骨松质和骨密质。骨髓填充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里。幼儿的骨髓全是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人的骨髓腔里骨髓变成黄色(脂肪组织),只有当大量失血或患败血症时,黄骨髓能恢复造血功能。骨的成份:有机物和无机盐。有机物有韧性和弹性。无机盐使骨坚硬变脆。儿童骨中有机物较多,韧性和弹性较好。随着年龄增长,骨中无机盐不断沉积,骨硬度加大。

骨与骨的连结叫骨连结。(分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有的骨连结为直接连结,例如颅骨;有的骨连结为微动连结,例如脊椎骨;有的骨连结可以活动,叫关节,例如,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等等。(观察教材8页的图,了解关节的结构)

二、骨骼肌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附着在骨骼上,可以受意识支配,又称随意肌(有的肌肉组织是不受人的意识控制的,如肠道的平滑肌)。

三、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1)幼儿骨骼发育的特点

①骨膜较厚。骨骼在不断加长、加粗。受损伤时,恢复也比较快速。②全是红骨髓

③有机物多,无机盐少,骨化尚未完成(儿童几种主要骨的发育特征)颅骨(颅骨的骨化最晚在婴儿12-18月已完成,幼儿园里很少遇到。)腕骨没钙化好:腕骨共8块,出生时全部为软骨,以后逐渐钙化,到10岁左右才能全部钙化(根据腕骨的发育情况可以测试骨龄)。所以婴幼儿的手劲儿小,为他们准备的玩具要轻,精细动作时间不宜过长。脊椎骨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

上述生理性弯曲是随着婴幼儿动作的发育逐渐形成的。但要到发育成熟的年龄,这些生理性弯曲才能完全固定下来。在脊柱未完成定型以前,不良的体姿可以导致脊柱变形,发生不该有的弯曲,脊柱的功能也将受到影响。

骨盆还没长结实:婴幼儿的骨盆和成人不同,还没长结实。在蹦蹦跳跳时,要注意安全。比如,幼儿从挺高的地方往硬地上跳,就可能伤着骨盆的骨头,使骨盆变形。

足弓的作用一是增加人站立的稳定性;二是保护脚底的神经和血管,减少地面对身体的冲击力。④关节的特点 关节窝较浅,柔韧性大,但是牢固性差。容易引起脱臼。(2)肌肉的特点:一是肌肉收缩力差,容易疲劳;二是大小肌肉群发育不同速。

四、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育要点

(保育要点是根据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来的,所以可以有针对性的记忆。)1.培养儿童各种正确的姿势,预防脊柱和胸廓的畸形。(幼儿应注意做到十个字:头正,身直,胸舒,臂开,足安。)2.合理组织户外运动和体育锻炼

营养和阳光是婴幼儿长骨骼所必需的营养(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可制造出维生素D)。另外,适当的运动也是骨骼发育的重要条件。

组织活动时应注意:①全面发展动作 ②保证安全,防止伤害事故。(勿猛力牵拉婴幼儿的手臂,防脱臼;避免从高处跳下,保护骨盆。)3.供给足够的营养,保证蛋白质,矿物质的摄入 4.衣服、鞋帽应宽松适度

作业指导:本节课概念比较多。课后的几道思考题就是本节的主要内容的复习。

(通过“运动系统”的学习,我们可以小结一下这八大系统的学习方法:每一系统,大家都要掌握这一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幼儿的发育特点,保育方法。这些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的。找到学习规律,就能够比较容易的理解和掌握。本章后面几节的内容请大家就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学习,这里只提示大家要求掌握的知识的大纲)第二节 循环系统一、血液循环系统(一)血液的成分及主要功能

1.血浆——运输血细胞、营养物质和废物 2.红细胞——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3.白细胞——吞噬入侵身体的微生物和人体本身坏死衰老的细胞,淋巴细胞具有免疫功能 4.血小板——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二)心脏的结构及主要功能:(三)血管的分类及主要特点 1.动脉 2.静脉 3.毛细血管(四)血液循环 1.体循环 2.肺循环

二、淋巴系统 1.淋巴管 2.淋巴液 3.淋巴结 4.扁桃体 5.脾脏

三、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特点(一)学前儿童血液循环系统的特点

1.学前儿童血液的特点:(1)血量相对比成人多,年龄越小,比例越大。(2)血浆含水分多,含凝血物质少。(3)红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量不稳定。(4)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小,肌体抵抗能力差。2.学前儿童心脏的特点:(1)心脏相对大于成人。(2)心排血量较小。(3)心率快。

3.学前儿童血管的特点:(1)管径粗,毛细血管丰富。(2)血管比成人短。(3)血管管壁薄,弹性小。(4)血压低。

四、学前儿童循环系统的保育要点(一)防治贫血(二)服装宽松适度(三)动静交替、劳逸结合(四)科学组织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五)合理营养(六)预防疾病

作业指导:课后第二题:血液循环的过程是什么? 答:血液借助心脏节律性搏动,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最后返回心脏,这是总血液循环。总血液循环又分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排出→主动脉及各级动脉→全身各部组织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排出→肺动脉→肺泡壁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第三节 呼吸系统一、概述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1.呼吸道

(1)鼻:保护呼吸道和肺(2)咽:呼吸和消化的共同通道

(3)喉:是气体通道也是发音器官(注意会厌软骨的作用)(4)气管和支气管:属于下呼吸道,分泌的粘液有益菌和抗病毒作用。2.肺: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二)呼吸运动(三)肺的通气量

二、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特点(一)呼吸器官的特点

1.鼻腔:富有血管,没有鼻毛,易感染 2.咽:耳咽管较短,宽,平直

3.喉:喉腔狭窄,粘膜柔嫩,富有血管和淋巴

4.气管和支气管:管腔较狭窄,柔软、缺少弹性组织,较干燥,易发炎 5.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肺泡量较少,易被粘液堵塞(二)呼吸运动的特点 1.呼吸量少、频率快 2.呼吸不均匀

三、学前儿童呼吸系统的保育要点(一)培养良好的呼吸卫生习惯(二)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三)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四)严防异物进入呼吸道(五)保持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六)保护声带 第四节 消化系统一、概述: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一)口腔 1.牙齿 2.舌 3.唾液腺(二)食管(三)胃(四)小肠(五)大肠(六)肝脏(七)胰腺

二、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特点(一)口腔

1.牙齿:乳牙牙釉质薄,牙本质脆软,牙髓腔较大,容易患龋齿 2.舌 3.唾液腺(二)食道(三)胃

(四)肠:

1、吸收能力较强。

2、消化能力较差。

3、肠的位置固定较差。(五)肝:相对较大,肝功能不完善,解毒能力较差(六)胰腺

三、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保育要点(一)注意口腔卫生(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四)保持愉快情绪并安静进餐(五)饭前后不做剧烈活动(六)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第五节 泌尿系统一、概述 1.肾脏 2.输尿管 3.膀胱 4.尿道

二、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特点 1.肾脏 2.输尿管

3.膀胱:尿总量较多,储尿功能差,年龄越小,每天排尿次数越多 4.尿道:短,黏膜柔嫩,弹性组织发育不全,尿路黏膜容易损伤和脱落。

三、学前儿童泌尿系统的保育要点 1.供给充足的水分

2.养成学前儿童定时排尿的习惯 3.注意清洁卫生,预防尿路感染 第六节 神经系统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神经系统的组成 见课本30页图示)(一)中枢神经系统 1.脊髓 2.脑

(二)周围神经系统 1.脑神经 2.脊神经 3.自主神经

二、神经系统活动的方式

(一)反射(名词):反射是人体对外界和内部各种刺激发生的反应。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二)条件反射(名词):人类后天获得的,在生活过程型ü欢ㄌ跫纬傻模诜翘跫瓷浠∩辖⑵鹄吹母呒渡窬硕

三、大脑皮质活动的特性(一)对侧支配

(二)倒立分布且皮质区面积与功能相关(三)睡眠(四)动力定型(五)优势原则(六)镶嵌式活动原则

四、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特点(一)脑量增长迅速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顺序——先皮下,后皮质

(三)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 1.兴奋过程占优势 2.条件反射建立少

3.第一信号系统发育早于第二信号系统(四)脑细胞的耗氧量大(五)可利用的能量来源单一

五、学前儿童节神经系统的保育要点(一)注意用脑卫生(二)保证充足的睡眠(三)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四)合理营养

(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第七节 感觉器官

一、眼

(一)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1.眼球壁 2.内容物(二)视觉的形成(三)屈光不正

(四)学前儿童眼球的特点 1.眼球前后距离较短 2.晶状体弹性大

(五)学前儿童眼的保育要点 1.科学用眼 2.科学采光 3.预防眼病 4.注意安全

5.培养和发展辨色能力

二、耳

(一)结构与主要功能 1.外耳 2.中耳 3.内耳(二)听觉的形成(三)学前儿童耳的特点 1.外耳道骨化不完全 2.咽鼓管短、宽、近水平位 3.耳蜗的感受性强(四)学前儿童耳的卫生 1.预防损伤 2.预防炎症 3.避免药物的影响 4.发展听觉

三、皮肤(一)皮肤的构造及功能 1.皮肤的构造 2.皮肤的生理功能(二)学前儿童皮肤的特点 1.保护功能较差 2.调节体温的功能差(三)学前儿童皮肤的保育要点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注意衣服卫生 3.不用刺激性化妆品 4.经常参加户外活动

四、鼻、舌(一)鼻(二)舌

第八节 内分泌系统一、概述(一)甲状腺(二)脑垂体(三)胸腺

二、学前儿童内分泌系统的特点 1.脑垂体分泌的生长素较多 2.缺碘影响甲状腺功能

3.幼年时胸腺发育不全会影响免疫功能

三、学前儿童内分泌系统的保育要点 1.供给学前儿童科学合理的膳食 2.制定和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 本章的学习要点

一、生长、发育、发育成熟的概念及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

二、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

三、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四、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及测量 第一节 生长发育概述

一、生长、发育及发育成熟的概念

生长是细胞的繁殖和增大,表现为各组织器官大小、重量、长短的增加。发育 指组织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发育成熟是指发育过程达到一个比较完备的阶段,标志着个体在形态、生理、心理上全面达到成人水平。

二、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的特点(一)胎儿期(二)新生儿期(三)婴儿期(四)幼儿前期

(五)幼儿期或学龄前期(六)学龄期 第二节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

一、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

二、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程序性

三、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包括:

1、生长发育速度不均等;

2、身体各部分生长速度不均等;

3、各系统生长发育不均等

四、个体差异性

第三节 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一、遗传因素

二、环境因素

1、营养

2、体育锻炼

3、疾病

4、生活制度

5、其他因素 第四节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指标及测量评价

一、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一)形态指标

1.身高(2-12岁身高估算公式:年龄×5+80cm)2.体重(1-10岁体重=年龄×2+8kg)3.头围 4.胸围 5.坐高

(二)生理功能指标(三)心理指标

二、体格发育的测量方法

三、体格发育评价

第四章 学前儿童生活保健制度 本章学习要点

一、使学生熟悉合理的生活制度对幼儿生长发育的意义

二、掌握幼儿一日生活各主要环节的组织及卫生要求 第一节 学前儿童生活制度

一、安排合理生活制度的意义(一)有利于学前儿童生长发育(二)有利于学前儿童养成良好习惯

(三)有利于保教人员更好的安排教育教学活动

二、制定一日生活日程的原则(一)根据年龄特点安排各项活动(二)动静结合,不同类型活动交替进行(三)根据家长工作需要安排入园离园时间(四)结合季节变化适当调整

三、执行生活制度的注意事项(一)严格执行(二)家园同步(三)个别照顾(四)预防为主

四、学前儿童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卫生要求(一)进餐(二)睡眠(三)盥洗(四)如厕(五)教育活动

第二节 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制度

一、体格检查制度(一)学前儿童体检

1、入园前体检

2、定期体检

3、晨午间的检查(一问、二摸、三看、四查)

4、全日观察

二、预防接种制度

三、隔离制度:

1、患儿隔离;

2、可疑病儿隔离

3、加强对发病班的观察

四、消毒制度

五、环境卫生制度 第五章 学前儿童营养卫生 本章学习要点

一、营养素的概念、分类及各种营养素的功能和食物来源

二、掌握幼儿膳食的配制原则

三、托幼机构饮食卫生要求

第一节 营养学基础知识和学前儿童的营养需要

营养素(名词):指能够维持机体基本生理活动、提供机体活动所需能量,并能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饮食中的化学物质。

一、热能:人体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和日常劳动、运动等,均需要做功而消耗一定的能量,这种能量又称热能。

儿童热能消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维持基础代谢(二)活动所需(三)生长发育所需(四)进食的特殊动力作用(五)排泄的损失

二、蛋白质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

1、构成和修复机体组织

2、承担或参与调解生理功能

3、供给热能

必需氨基酸:人体内不能自然合成,必须依靠食物中蛋白质来补充以维持人体需要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三、脂肪

脂肪的生理功能:

1、构成机体组织

2、供给热能和储存热能

3、保护和支持机体组织

4、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5、参与调解生理机能

6、增加饱腹感

四、糖类:分单糖、双糖和多糖

五、无机盐(矿物质):钙 铁 锌 碘

六、维生素 分脂溶性(A D E K)和水溶性(B族 C)(要知道各种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生理机能,缺少某种会引起什么疾病)

七、水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膳食

一、膳食配置的原则

二、膳食计划(一)选择食物品种(二)计算食物数量(三)确定烹调制备方法(四)建立膳食制度(五)编制食谱(六)膳食评价

三、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一)按时定位,餐前准备(二)细嚼慢咽,专心进餐(三)饮食定量,控制零食(四)饮食多样,不能偏食(五)讲究礼貌和卫生

第三节 托幼机构饮食卫生要求

一、食品卫生

二、厨房卫生

三、炊事人员卫生

第六章 托幼机构安全教育及常见意外的处理 本章学习要点

一、安全措施和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掌握一些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第一节 安全措施和安全教育

一、安全措施

二、安全教育

第二节 常见意外的处理

一、小外伤

二、脑震荡

三、惊厥

四、出血(一)鼻出血(二)创伤出血(三)内出血

五、烧伤、烫伤

六、晕厥

七、异物

八、脱臼

九、眼外伤的处理

十、煤气中毒的急救

十一、中署、冻伤的处理

(呼吸停止的急救处理,必须掌握口对口吹气的人工呼吸法,还要知道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

学前卫生学复习资料 篇2

一、传统《学前卫生学》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分析

中职教育原先的学科课程的教学大多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 重点放置在理论教学上, 而忽视实践教学及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发挥, 所造成的弊端在《学前卫生学》这门课程中也普遍存在, 具体表现为:一是重理论而轻实践。 具体教学中, 教师主要的教学模式是通过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 强调的是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记忆, 而忽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加之学前卫生学课程本身内容较为抽象, 难于理解和记忆, 这种刻板、枯燥的教学模式无疑对教学没有帮助, 反而可能引起学生厌学的逆反心理;二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 教学手段单一、刻板且落后, 无法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适应;三是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他们将来从事幼教保育工作打基础, 理论的学习主要目的就是服务于实践。 学生真正渴求的是实践能力的提高, 而不是单纯对理论知识的记忆。 然而从中职教学现状看, 教学重点存在本末倒置的问题, 尤其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不足;四是评价手段单一, 无法真实有效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和能力。 传统模式下, 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 所采取的方法主要是围绕教材内容以闭卷考核形式考核学生, 并最终以学生闭卷考试的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指标。 这种评价方式极为片面, 一方面容易导致教学陷入学生为考试而学习的尴尬局面, 另一方面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毫无助益。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 对中职教育学前卫生学课程的改革刻不容缓且势在必行。

二、《学前卫生学》课程的改革实践探索

1.贯彻以能力培养为本的中职教育理念

中职教育的理念原则在于“理论有用, 能力为重”, 对于学前卫生学课程的教学, 也应当对此项理念原则有效贯彻和落实。 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应当立足于中职教育的特色要求, 在此基础上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教学中, 为了培养学生具备幼教的素质和能力, 可以通过邀请当地幼儿园资历深厚的教师和幼教专家来校进行幼教岗位分析与指导, 帮助学生确定岗位能力和技能, 从而帮助学生确立更为具体的岗位目标。

2.结合实际对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1) 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 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保教育儿的能力。 对此, 理论教学的重点应当以应用为目的, 理论知识教学在确保“必需、够用”的前提下, 可以有所取舍。比如学前卫生学教材中包含的一些“纯理论”知识, 对学生工作实践无关紧要, 这些可以大胆删除。 同时, 应当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和整合, 做到有章法、有秩序。 如教学体系可以分为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三大框架”, 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幼儿健康与保育、幼儿生理特点与卫生、幼儿常见心理问题及矫正、 常见疾病及意外的预防处理、 托儿所的卫生制度等“五个模块”。 通过对理论体系的改革, 有助于形成集知识传输、能力培养及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一体的教学结构, 对促进师生互动、学生参与等都大有助益。

(2)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中职教育的根本目的, 也是学前卫生学这门课程的主要目标。 教师在教学设置上, 应当侧重实践教学, 如在教学时间安排上, 要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 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 尽量做到每一节实践训练课都有具体的目的、内容和步骤, 以引导学生有序进行学习实践, 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做法是:教师先对实训内容进行集中讲解, 提示学生注意事项, 然后引导学生独立操作, 再由教师检验学生实训结果, 并将最终结果记入课程期末成绩总评当中。 通过这样, 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的操作技能。

3.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所存在的弊端在前文中已经详细提及, 对此, 要想有所改变, 势必从教学手段与方法上进行改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 应当大胆创新,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根据实践经验, 学前卫生学可采用的创新且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直观演示法, 主要针对涉及学前儿童卫生、人体结构解剖等内容的教学时采用。 比如在讲授血液循环和呼吸运动时, 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对知识进行动态直观演示, 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二是现场教学法, 主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使用。 比如教学“幼儿健康检查”这节内容时, 就可以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实地观察, 协助保健教师对幼儿进行晨间检查。 通过现场观看、学习, 不仅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而且有助于知识的内化;三是情景教学法, 主要是针对处理关于幼儿应急突发事件等, 通过情境创设, 模拟突发事件现场, 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 掌握相应的急救知识与技能。

4.实施过程化的考核评价方式

闭卷考试的方式主要检验的是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 所考核的结果极容易产生偏差, 出现“高分低能”现象。 对此, 教师应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评价, 合理设置考核事项和分值, 诸如课堂表现、实训成绩、调查报告及期末考试等, 并将实训事项作为考核的重点事项, 以此强化学前卫生学的整体考核效果。

参考文献

[1]麦少美.学前卫生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1.

学前卫生学分层教学效果探究 篇3

摘 要 针对学前卫生学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采用分层教学可以很好地予以解决。因此,积极研究引进分层教学模式,通过相互结合、融会贯通,推进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重大变革。

关键词 学前教育;卫生学;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9-0121-02

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学前卫生学是与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并列的三大核心重点学科。该学科向来以知识点繁多、操作性较强的特点让学生望而却步,然而又应用极其广泛。基于学前卫生学这一学科的特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纷纷研究分层的教學模式,希望可以通过一种新颖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该学科所讲授的知识,并使其得到准确的实践应用。

1 分层教学简介

分层教学模式又称分组教学或能力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具备的能力水平以及蕴藏的潜力,有倾向性地将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进行区别对待,在教师的适当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下得到更好的发展。分层教学模式通常按照学生的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进行不同水平的分组。一般分层具体包括5个步

骤:1)了解存在的差异,分类别建组;2)针对差异化,分类别目标;3)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4)实行阶段性考查,分类别考试;5)发展性评价,使学生不断提高。

该教学模式的优势主要包括三点:1)可以充分照顾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2)可以消除学生间的智力歧视,更加便于学生认可;3)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竞争机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可以向更高层次迈进,形成良性的学习氛围。

2 学前卫生学教学发展现状

学科教学内容广泛且陈旧,学生缺乏参与意识 学前卫生学这一学科的学生多为文科生,而作为交叉学科,其涉及面较广,包括解剖、卫生学等理科知识,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对于学前卫生学的学习缺乏基础知识的了解,使得学习兴趣大大减少,参与意识下降。同时,这一学科的编排内容理论性较强,缺乏系统性,且与其他学科相互重叠。松散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忽视对这一学科的学习,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临极大的挑战。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前卫生学教学中,因为讲授内容的烦琐,使得教师只注重书本知识的讲解,往往忽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就导致学生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长期以来,学生不但对知识点知之甚少,而且学习的兴趣也大大降低,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没有及时的信息反馈,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这一学科的教学。

缺乏实践性教学,学生不能学以致用 学前卫生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帮助学生了解儿童卫生保健知识的同时,也为学生将来从事相关工作与研究提供专业技能和能力保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讲授时长过多,而实践课程较少,忽视了学科的实践性应用。同时,各类操作器材和场地也得不到满足,失去学科存在的意义。

3 分层教学在学前卫生学教学中的具体操作应用

确定学前卫生学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 这是分层教学实施的第一个步骤。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自身的能力进行整体排名,按照从高到低将学生依次分成甲、乙、丙三个不同的群体;然后根据学生的意愿以及将来想要从事的领域进行适当调整,打破原班级的界限,采取不同的上课时间点开展分层次教学。

制定学前卫生学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 在课程标准、教学计划的大前提下,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群制定适合本群体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例如:甲群体着重全面发展,根据学生的程度可以加快教学的步伐;乙群体注重专业知识的讲解,帮助其从事研究领域积累更多的知识;丙群体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加强具体的操作培训等。

强化教学的组织管理 积极采取不同的教学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强化不同群体的组织管理,严格要求课堂纪律,实施考勤制度,教师要积极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做出及时调整。

改革课堂教学 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进行适当的课堂教学改革,适当加入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真正做到差异化教学、因材施教。

实施发展性评价机制 积极通过学业水平考试以及能力测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优异性对群体进行及时调整。同时通过这种评价机制反馈分层教学的实施成果,方便教师及时改变教学内容,以更好地适应教学需要。

4 学前卫生学分层教学的预计实施效果

学前卫生学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两者的相互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预计实施后会产生极佳的效果。

提高教学内容的适应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分层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分为不同的群体,教师根据学生特点改变教学大纲,转变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学前卫生学课堂枯燥的氛围,有利于教学内容改革,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需要。同时,因材施教,不同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业。

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突出学生的地位 分层教学以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意愿为依据,使教师开始注意到学生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出发,让教育更加体现人性化的特点。不同的学习方向和层次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同层次之间的学生勇于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多,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自主表达能力,学习兴趣大幅上升,促进学习的自主性。

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分层教学背景下,差异化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之间差异化的具体情况逐一选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有助于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另外,这种差异化的存在也会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形成一种良性竞争机制,激发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不断努力,向更高层次迈进,提高学习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5 小结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模式在学前卫生学教学中的合理利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益处清晰可见,这种差异化的新理念在未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会得到普遍利用。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差异化的存在,进行因材施教,不断进行探索创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逐步适应新课标的改革,适应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共同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将来创业就业做好充足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陈志勋.浅析初中化学分层导学的课堂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2(11).

[2]徐立堂.初中化学分层递进式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2(4):120-122.

[3]张春芳,钱桃英.案例教学在高职院校“学前卫生学”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职教论坛,2014(32):73-75.

学前卫生学试题及答案 篇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12=24分)

1.对幼儿运动系统特点阐述错误的是( )。

A.小肌肉发育早,大肌肉发育晚

B.幼儿骨骼富于弹性

C.骨骼处于骨化过程中

D.肌肉容易疲劳,但消失也快

2.乳牙共20颗,于( )出齐。

A.1岁半左右 B.2岁左右 C.2岁半左右 D.3岁左右

3.( )是指视力低下,但查不出眼睛有器质性病变。

A.斜视 B.斜眼 C.近视 D.弱视

4.下列哪种家教类型不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危害( )。

A.奢望型 B. 专制型 C.自流型 D. 说服型

5.水痘属于( )。

A.肠道性传染病 B.虫媒传染病 C.呼吸道传染病 D.医源性传染病

6.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可生成(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7.( )应做为热量的主要来源。

A.脂肪 B.碳水化合物 C.维生素 D.蛋白质

8.增进抗龋齿能力的最主要微量元素是( )。

A.钙 B.氟 C.磷 D.维生素D

9.在六种营养素中,( )应做为热量的主要来源。

A.蛋白质 B.碳水化合物 C.脂肪 D.矿物质

10.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周星期一工作和学习效率相对较低

B.星期三和星期四学习和工作效率是一周中最高的

C.幼儿园上午一般可安排语言、计算、常识等学习内容

D.每日14―15点是一日工作效率的第二个高峰期

11.狂犬病最突出的症状是( )。

A.“恐水” B.烦躁 C.抽风 D.惶恐不安

12.传染病的传染源不包括( )。

A.病人 B.受感染的植物 C.受感染的动物 D.病原携带者

二、填空题(每空1分,1×15=15分)

1.循环系统是一个密闭的、连续性的管道系统,它包括_______、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_______。其中,________是指生来就具备的本能,是较低级的神经活动。

3.我们将6岁以前这段时期分为胎儿期、______期、乳儿期、______期、幼儿期等五个时期。

4.健康教育的途径有________进行,参加卫生活动和在________中进行。

5.夜盲症与缺乏维生素____有关,它属于_____溶性维生素。

6.利用自然因素锻炼的原则有循序渐进原则、_______原则、个别照顾原则和________原则。

7.幼儿的各种心理过程带有________性和不随意性,抽象概括能力和随意性刚刚开始发展。

8.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________和易感者。

9.1792年________提出废除对精神病人的约束,被视为心理卫生运动的首创者。19比尔斯写了一本名叫________的书,呼吁全社会制止对精神病人的非人待遇,并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对错,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1×10=10分)

1.健康儿童的体温在36C―37C,如果腋探超过37.5C就是发烧了。( )

2.当某些刺激重复多次以后,这种顺序和时间就在大脑皮质“固定”下来有了规律,这是大脑皮质的优势规律。( )

3.向心律是指胎儿的发育是由头至下肢。( )

4.糖类因为所含氢和氧的比例与水相同,故又名碳水化合物。( )

5.碰一下新生儿的手,会引起他的全身运动,这是神经纤维尚未髓鞘化,刺激传导引起的分化现象。( )

6.微小气候是指室内小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 )

7.因母乳量不足,用牛奶、奶粉等代替一部分母乳,称为人工喂养。( )

8.一度烧(烫)伤伤及真皮,局部除红肿外,并有水疱,疼痛剧烈。( )

9.一般以坐高的1/3来确定桌椅高差。( )

10.在幼儿教育阶段,要将性教育作为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

四、回答题(第1至2小题各4分,第3至5小题各5分,6小题6分。4×2+5×3+6=29分)

1.解释名词:健康教育

2.简述学前儿童遗尿症的原因。

3.简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4.简述婴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

5.简述幼儿游戏的卫生要求。

6.简述幼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五、论述题(1小题,1×12=12分)

试述乳牙有何作用?怎样才能使孩子有一口健康的乳牙呢?

六、案例分析题(1小题,1×10=10分)

某儿童,每逢周日晚上,想到第二天要上学,即精神紧张、不安。周一早晨上学时显得胆怯,想不去学校,经父母再三劝说答应去学校。可一到学校就设法逃走,不肯进教室,并诉说头痛、腹痛、恶心等身体不适。而一到周六、周日等节假日则无以上症状。

请回答:(1)该儿童患了什么病?

(2)阐述如何运用相应的行为疗法给予矫治。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2×12=24分)

1.A 2.C 3.D 4.D 5.C 6.D 7.B 8.B 9.B 10.D 11.A 12.B

二、填空题(每空1分,1×15=15分)

1.心脏 2.反射 非条件反射 3.新生儿 婴儿

4.结合课业 日常生活 5.A 脂 6.一贯性 全面锻炼

7.具体形象 8.传播途径

9.比奈尼 或 比奈尔 《自觉之心》或《一颗失而复得的心》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对错,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1×10=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回答题(第1至2小题各4分,第3至5小题各5分,第6小题6分。4×2+5×3+6=29分)

1.以卫生科学为主要内容(1分),以健康为目标的教育称为健康教育。(1分)对于幼儿来说,健康教育就是要教给他们有关健康的知识,使他们知道一些保护自己身心健康的知识,(1分)从而影响行为习惯,加强自我保健能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1分)

2.学前儿童遗尿症的原因:

(1)婴儿期缺乏训练,造成持续性的遗尿状态;(1分)

(2)幼儿智能发育迟缓,不能预先告知排尿,或是无法控制;(1分)

(3)独自排尿后发生的.遗尿,属继发性的。这种情况往往是有心理原因造成的;(1分)

(4)特别神经质的幼儿对周围状况的一种敏感反应,出现尿频现象。(1分)

3.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具有特异性病原体;(1分)

(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1分)

(3)具有地方性和季节性;(1分)

(4)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性。(1分)

(5)病程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1分)

4.婴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

(1)神经系统发育迅速:(1分)

(2)容易兴奋,容易疲劳;(1分)

(3)需较长的睡眠时间;(1分)

(4)脑的耗氧量大;(1分)

(5)脑细胞能利用的能量来源单一。(1分)

5.幼儿游戏活动的卫生要求:

(1)游戏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智力、情绪和身体技能的发展;(1分)

(2)游戏应尽量在户外进行;(1分)

(3)避免幼儿负担过重;(1分)

(4)注意安全;(1分)

(5)使幼儿有愉快的情绪。(1分)

6.幼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1)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1分)

(2)生长发育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1分)

(3)生长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1分

(4)身体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均衡的,但又是统一协调的;(1分)

(5)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1分)

(6)每个儿童的发展有他自己的特点。(1分)

五、论述题(1×12=12分)

要点:(1)乳牙的作用:

①咀嚼食物,帮助消化(1.5分);

②影响孩子的音容笑貌(1.5分);

③有助于正常发音,使孩子口齿伶俐(1.5分);

④对恒牙的顺利萌出有重要作用(1.5分)。

(2)使幼儿有一口健康的乳牙,必须做到:

①充足的营养和阳光(1.5分);

②适宜的刺激(1.5分);

③避免外伤(1.5分);

④漱口和刷牙(1.5分)。

因此,要加强对孩子乳牙的保护。

六、案例分析题(1×10=10分)

(1)该儿童患了“学校恐惧症”。(2分)

(2)可运用系统脱敏法进行矫治。(1分)

a、在该儿童情绪好的时候进行(1分)

b、分成五个等级按步骤矫治:

第一步:获取儿童的信任,带孩子在学校附近散步数次;(1分)

第二步:带孩子进入学校进行娱乐活动,注意选择儿童感兴趣的活动;(1分)

第三步:带孩子进入教室进行娱乐活动;(1分)

第四步:到校上课,参与学习活动,但不布置任务(如作业等),教师不给予批评、惩罚;(1分)

第五步:到校上课,参加学习及其他活动,布置较少的学习任务,并渐次增加,直至不再惧怕学校。(1分)

卫生-教案学前班 篇5

1、课题:卫生

2、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卫生;

2、以儿歌的形式让同学们知道如何讲卫生;

3、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讲卫生的意识

4、授课对象:学前班

5、授课学时:1

6、授课老师:教育学院10教育技术1班许丽思

7、教学形式:讲授、唱歌、小奖品(贴纸)

8、教学准备:提前在黑板抄写歌词、准备歌曲

9、教学过程:(1)自我介绍:“小朋友们,上次我们已见过面了,有谁还记得老师叫什么名字吗?老师姓许,以后大家可以叫我许老师”(2)导入(不讲卫生的反面教材):“小朋友们,刚刚老师在来上课的路上听了一个很奇怪的故事,大家想不想听啊!想听的要坐好了哦,”

《不讲卫生的小猪 》

以前,有一只小猪。很不讲卫生,不刷牙、不洗脸、不洗澡......有一次,它自己去饭馆吃饭,大家都嫌小猪脏,可小猪一点都不在意。猪妈妈对它说:“孩子,你别再这么不讲卫生了。”可小猪一直都不改。

又一次,它又自己去饭馆吃饭,这一次顾客把鼻子都捂起来了,可小猪还是一点都不在意,可小猪还是没改。

当小猪第三次去饭馆吃饭的时候,它浑身臭兮兮的,一只小鹿忍不住对它说:“快滚出去,我们这里不欢迎不讲卫生的人。”小猪急冲冲地跑出去,不小心跌了嘴啃泥,小猪爬起来继续跑,又绊了个嘴啃泥,它越跑摔得越脏,原来顾客在小猪家的路上撒了很多的泥巴,小猪这回真成了一只泥巴猪了。小猪想:大家为什么不喜欢我呢?小猪边跑边想。到家后,它问妈妈:“妈妈,大家为什么都不喜欢我?”同学们猜猜猪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说:“孩子,因为你不讲卫生,所以大家不喜欢你。”

从此,小猪变得很干净,每天都刷牙、洗脸、洗澡......,大家都很喜欢它了,小猪也很高兴。

(3)卫生(wèi shēnɡ)是什么:卫—卫护、维护;生—生命、生机。即:卫护人的生命,维护人的健康。“同学们,你们的本子在哪里啊!”老师喊:一二三,看谁把本子拿出来最快,(板书:卫生,并带领同学读卫生,教如何拼写)把这两个字写在你们的本子上,下节课老师会检查看你们会不会写哦

(4)如何讲卫生:利用歌曲教会小朋友如何讲卫生,A播放儿歌:小朋友们,现在把你们的本子、笔放在书包里,老师喊:一二三,看谁最快,最快的有奖品哦;

B带领小朋友读已抄写在黑板的歌词:“小朋友们,这黑板上有哪些字是你不会读的吗?”(带领同学读,并讲解歌词意思,教会同学一些简单的讲卫生习惯,)C除歌词内容外,可适当补充:

a、勤剪指甲:解释为什么并去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指甲。

b、刷牙:刷牙也得讲究正确的方法,否则不但不能保护牙齿,反而会损坏健康的牙齿。全班一起练习正确的刷牙动作。

c、勤洗手:“双手每天要碰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很多细菌,要是在吃饭前不洗干净,吃饭时把细菌吃进肚子里就会长出虫子来。有虫子,就要去医院打针吃药了,小朋友们,你们怕打针吗?怕的话就要多洗洗手才健康哦,现在比比谁的小手最干净”,教正确洗手方法。d、早晚洗脸:“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不爱洗脸的孩子,总是脏兮兮的,一张“花猫脸”,这样很不好看,你们喜欢跟他玩吗?(不喜欢)所以你们要早晚洗脸啊!干干净净,漂漂亮亮,才能让大家喜欢你啊!”

e、不准随地吐痰,不得随地丢果皮纸屑。穿戴整洁、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不喝生水。

D教唱《讲卫生》儿歌:太阳眯眯笑,我们起得早。手脸洗干净,刷shuā牙不忘掉。饭前洗洗手,饭后不乱跑。清洁又卫生,身体长得好。E教跳舞:“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新歌,叫(讲卫生),同学们都很聪明,一下子就学会了,那么现在大家站起来一边唱一边跟着老师跳舞好不好啊!跳得好的老师有奖品哦!”(若有充足时间可带领同学边唱边演绎歌词的内容)(5)结束语:“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歌啊!(讲卫生)那你们都会唱了吗?那下节课老师来上课。你们就唱给老师听好不好啊!好了,现在老师要给上课乖的同学奖品了!”

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 篇6

第一章 教育的基本概念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性活动。

2.学校教育的定义: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的活动。

3.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物资。(P5)

4.教育的功能:所谓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本身所特有的对个体或社会所产生的功用或价值。一般地这种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期望层次、潜在层次和现实层次。(P9)

5.现代教育的特征(P10)6.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教育民主化、教育现代化。(P12)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 1.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2.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组成。适宜的物质环境利于儿童的生长发展。3.对儿童最具影响力的精神环境(P16)4.经济与教育的关系(P16)5.政治对教育的影响(P18)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1.学前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实践对象是学龄前儿童。

2.儿童发展的定义: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P28)

3.与儿童发展有关的因素(P29)(1)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

柏拉图:<<理想国>>

格塞尔:“成熟势力学说”

“双生子实验”(2)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

孔子:“性善论”“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

洛克:“白板说” 华生:“教育万能论”

4.个体发展的特征:规律性、个别差异性、阶段性。(P35)5.儿童生理的发展包括哪些?(P37)

儿童身高体重的生长、儿童骨骼与肌肉的生长、儿童牙齿的生长、儿童神经系统的生长、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儿童感觉器官的发育。6.儿童心理的发展包括哪些?(P41)

智力的发展、语言(词汇、语法、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发展、情绪情感及社会性的发展。

7.美国教育学家认为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三种作用模式:维持、促进、诱导。(P47)

8.我国的现代教育观认为,为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应该明确以下观点:(P47)(1)儿童是学前教育的主体;

(2)因人而异地对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教育;(3)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发展适宜性”要求;

(4)游戏室幼儿期的主导活动和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形式;(5)家园配合,协调发展。第四章

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1.学前教育的起源(P51)

氏族社会时期、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军事民主时期。2.奴隶社会的幼儿教育(P53)

(1)古埃及的皇族子弟要进入宫廷进行学习,教师由富有经验的僧侣、官吏、文人、学者担任,国王也亲自授课,学习的内容除了做游戏、听故事、习字书写、学习初步知识外,还要被灌输说教,模仿宫廷习俗和礼仪。

(2)古希伯来的家庭教育认为,父亲是一家之主,是家庭祭司,幼儿教育的内容主要有诵读经典和参加宗教活动;会堂教育认为,无论大人小孩,应经常到会堂聚会和做礼拜,倾听教士宣读圣经和上帝的教诲。

(3)古印度的幼儿教育是与种姓制度和宗教神学密切联系的,始终被浓厚的神学说所统治。

(4)古希腊有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3.近代学前教育思想(P58)

夸美纽斯:对0-6岁儿童进行了专门研究,提倡循序渐进原则,代表作:《夸美纽斯教育论著全集》《世界图解》《母育学校》,其中,《母育学校》是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洛克:“白板说” 《教育漫话》

他的教育内容有德育、智育、体育。卢梭:提倡自然主义教育观(遵循儿童的自然成长规律),他把人的发展和教育分为四个阶段(0-2岁的婴儿期,通过触摸四周的物体进行学习;2-12岁期,以形象记忆为主;12岁到15岁期,培养认知、学习、劳动等能力;15岁到成人期,进行道德教育)

裴斯泰洛齐:主张自然教育,倡导爱的教育 代表作:《爱弥尔》 《林哈德和葛笃德》 福禄贝尔:“幼儿教育之父”

在勃兰根堡开设德国第一所幼儿学校,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他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的教育价值,为儿童设计了恩物(活动玩具材料)代表作:《人的教育》 儿童发展三段论:“自然儿童”—“人类儿童”—“神的儿童” 儿童的四种本能:活动、认识、艺术、宗教(前三者的本能归宿)4.现代学前教育思想(P69)杜威:“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倡导“儿童中心论” 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蒙台梭利:她认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敏感期。(P74)皮亚杰:提出发现式教学法、认知发展理论,把儿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1岁、形式运算思维阶段11-15岁)

加德纳:多层智力观(音乐智力、空间或视觉智力、运动智力或身体智力、人际智力、内在智力或内省能力);幼儿的完整学习(全面发展)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和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儿童潜在的发展水平)两者

之间的距离。

戈尔曼:情感智力理论,在《情感智力》中提到EQ,“孩子未来成功与否,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 5.我国学前教育思想家(P92)

陶行知:我国著民的人民教育家,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创办者,他认为幼稚教育是根本之根本,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反对“教死书,死读书” 代表作:《创造的儿童教育》 《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 《幼稚园之新大陆》 张雪门:我国现代著民幼儿教育家,认为幼稚园教学应做到做学教合一、教学与教法融为一体、自由自动教学。陈鹤琴:“我国幼儿教育之父”,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他认为教师应具备的条件是,政治思想方面、业务修养方面、教学技术方面、优良品质方面、幼儿园的惩罚。第五章 学前教育目标 1.教育目的:通过教育过程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P104)2.我国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教育方针、社会发展的需要、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P104)

3.学前教育面临的的社会发展的需求是什么?(P105)

(1)培养全面素质;(2)重视培养竞争意识、竞争道德、竞争能力;(3)重视培

养幼儿开阔的眼界、宽广的胸怀、开放性的思维习惯;(4)重视培养创新精神。4.我国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内容):德育目标、智育目标、体育目标、美育目标。(P108)

第六章 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游戏

1.定义: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

游戏的特点:自发自愿的、自由自在的、愉快的、充满幻想和创造的。(P110)2.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P111)(1)促进儿童认知发展;(2)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3)有利于儿童情绪发展;(4)有助于学前儿童身体的锻炼和成长。

3.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创设游戏环境、指导和促进游戏的开展、观察和评估游戏。(P122)

第七章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1.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P130)(1)独立自主性原则 内在含义:培养儿童学会依靠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进行活动;让儿童了解和认识独立自主性。

基本内容:生活方面、动作方面关注环境、待人接物、学习的自主性。(2)发展适宜性原则

两个层面的含义:年龄适宜性、个体适宜性。(3)保教结合原则

良好的工作伙伴与师生关系是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P144)

达到师生良好关系的基本条件:真诚、接纳与信任、深切的了解。达成师生良好关系的基本做法:消除幼儿教师的恐惧、让幼儿学会如何尊重他人。(P146)

(4)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所应注意的事项:教师的素质很重要、因地制宜地使用综合性原则、不可为综合而综合。(P151)(5)启蒙性原则

学前启蒙教育的内容:品德方面、智力方面、体能方面、美的启蒙教育。(6)活动性原则

如何实施活动性原则?(P156)提供活动机会和环境;鼓励儿童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活动是多样的;活动不是装饰品。

第八章

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 1.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P161)

直观形象法、游戏化法、语言法、移情训练法、角色扮演法、环境体验法、行为操练法、发泄法、表扬鼓励法、批评惩罚法。第九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1.家庭的社会功能:(P199)

繁衍后代功能、经济功能、教育功能、休息娱乐功能。2.家庭的教育功能:(P201)

教导基本的生活技能、教导社会行为规范、指导生活目标、培养社会角色、形成个人性格。

3.家庭教育的特点:(P202)

率先性、密切性、丰富性和生活性、多样性、终身性、深刻性。5.影响家庭教育的家庭因素:(P204)

家长职业和文化程度、家庭文化、家庭经济、家庭结构、家庭气氛、子女人数、家长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家长期望。6.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P207)

和谐的生活气氛;整洁优美、时有变化的环境布置;安全的、无危险隐患的环境 ;属于儿童的天地。7.家长育儿守则:(P212)

(1)做好榜样:务必对儿童的要求身体力行、完善自我,道德高尚、自身缺点

不宜回避。

(2)尊重儿童:重视尊重儿童、满足儿童生理和精神需要、、耐心对待儿童。(3)理智的爱:对孩子有要求,不一味迁就、控制情感,掌握分寸、增长儿童 的爱心。(4)规矩明确。(家长应该怎样建立规矩?教会儿童做好自己生活的事、懂文明礼貌、不打扰他人、关心环境、遵守社会生活秩序)

(5)步调一致:夫妻双方互相配合,对儿童进行一致的教育、两代教育之间保持协调一致。(6)适当回避。(原因:由于叫停成员年龄、知识和需要的差异很大,对家庭责任承担上不同、对问题和事物的理解上也有很大悬殊,为了儿童健康成长,为了家庭生活的幸福和睦,儿童应该适当回避。)

8.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细心观察、满足兴趣、动手多练、游戏学习鼓励成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导之以行、巧用提示、公平适度、做轻松父母。(P222)

第十章

托儿所(含托儿班)的保育和教育 1.托儿所的性质:福利性、保教性。(P229)

托儿所是3岁前儿童的集体保教机构,设乳儿班(10个月或1岁以下),小班(1岁左右-1岁半),中班(1岁半-2岁),和大班(2-3岁)。

2.托儿所保育和教育的原则:(P234)

寓教于养,保教并重;个别教育为主,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适应婴儿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婴儿的发展。

3.托儿所的选址:选择地势平缓、空气新鲜的地方;宁静的环境;有托儿需求的社区。(P236)

第十一章

幼儿园教育概述

1.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幼儿园是对周岁以上学龄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幼儿园的年龄对象是3-6岁。2.我国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现状和未来):(P258)

(1)师资队伍不稳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2)幼儿园的质量参差不齐,高质量的幼儿园仍为少数;(3)市场经济下幼儿园的一些不良倾向。

3.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P265)(1)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2)尊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3)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4)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5)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6)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7)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第十二章

幼儿园各年龄班的特点 1.幼儿园小班(P270)对象:3-4岁幼儿。

特点:动作迅速发展;幼儿对教师有很强烈的依恋感情,并向往得到教师的赞赏和认可;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行动容易受情绪支配;喜欢模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开始关注同伴,社会性得到初步发展;语言发展快,爱说话;感知觉发展迅速,观察力有待发展。

出现幼儿不适应现象的原因:环境的巨大变化、家庭的因素、幼儿自身个体与以往的经验。

2.幼儿园中班(P291)对象:4-5岁幼儿。

特点:运动机能进一步发展;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强烈的好动活泼;交往能力有所发展,能自动结伴交朋友;游戏能力发展很快,游戏情节丰富;认识能力提高;词汇增加。

3.幼儿园大班(P302)对象:5-6岁幼儿。特点:身体发展迅速,动作协调;语言能力增强;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逐步加强;责任感增强;好学乐问;个性初具雏形;社会性有很大发展。4.学前班(P313)

定义:学前班是以学龄前1-2年的儿童为教育对象的教育组织形式,它是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形式。

学前教育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P314)

(1)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体质;(2)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3)注重发展幼儿的语言和一般认知能力;(4)注重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5)注重培养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5.混合班(P319)

定义:混合班是将年龄相差在12个月以上的学前儿童编排在一个班级里学习、生活、游戏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分为双龄班、三龄班和多龄班等。

特点:科学安排一日生活作息表;分层分组教育,促进原有水平的提高;发挥混龄优势,让儿童教育儿童。

第十三章

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的相互配合

1.托幼园所与家庭的差异如何体现:(P322)

目的性和计划性、教育对象、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2.托幼园所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原则:(P324)

(1)尊重家长和他们正确的育儿方式;

(2)注重教师与家长及家长之间的相互作用;(3)开拓家长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3.家长对托幼园的心态可以分为:希求期、忽略期、需求期。(P326)

4.托儿所、幼儿园家长工作的主要形式:家长会、家访、家长学校、咨询活动、开放日制度、家长接待日、家长委员会、电话联系、书面联系。

第十四章

幼儿教师和保育员 1.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P341)

纯真美好、教育效果的长期性、幼儿教师的劳动是精神生产、多重角色。

2.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素质:(P342)

幼儿教师的心理品质(执着的事业心;自信、自尊;意志坚强;聪慧的认知能力;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良好心态;合作精神和能力;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个性品质)、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爱心、观察力、沟通能力、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科研能力、写作能力、自学能力、意外事故的急救和处理能力)。3.保育员的职责:(P353)

(1)负责本班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

(2)在教师指导下,管理幼儿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

(3)在医务人员和本班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4)妥善保管幼儿衣物、药物和本班的设备、用具等。4.保育员应具备的素质: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P354)第十五章

社区学前教育

1.社区的定义:社区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的人群从事经济政治、科学文化活动,并由此构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小社会。

2.社区教育起源于丹麦。社区教育的真正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3.国外社区学前教育(P359)

美国的“提前开端计划”

澳大利亚的社区学前教育

4.发展我国社区教育的意义:(P362)

树立大教育观,促进儿童的发展;城市社区教育具有极大的可能性。5.当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各种形式:

幼儿园、学前班、幼儿班、流动幼儿园、巡回辅导班、游戏点、学前教育基

学前卫生学复习资料 篇7

一、案例教学法的简介

案例教学法也称为个案研究法,简单地说,它是一种把案例融入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把实际中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案例,交给学生亲自分析研究,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思考能力、判别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它可以很好地把实践和理论联系到一起,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案例教学法强调针对某一个很具有典型的案例进行有目的的分析,因此贯穿的一个主题就是“你要如何做”,学生分析的结果应该是最切实可行的。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做到把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课程内容完美地结合,那么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详细介绍教师如何把教程材料和实际工作结合,恰到好处地运用案例教学法。

二、案例分析法与学前卫生学的结合

(一)适当案例导入,增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只有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足够的兴趣,才能很好地激起学习的热情,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恰当且有趣的案例导入完全可以很快地激起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得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学前卫生学”的讲课教师课前对案例的充分准备很重要。教师通过对学习学前卫生学专业学生的深入接触与了解,确定适合他们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有目的地对学习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这样的学习资料具有实用性和适用性,然后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选择,选出最适合本堂学习内容的案例资料。选用的教学案例是真实的,必须是在我们的生活中确确实实存在的生活案例,而且案例还要具有启示性,使学生可以在案例中有自己的想法,从而分析问题并提出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对案例进行合理的解释,实际角色分析案例

学前卫生学的学生一般以记忆理论知识为主,且理论知识繁琐广泛,所以学生记忆这些知识相当困难。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典型且生动的案例进行分析,将抽象不易懂的医学知识转换成形象的案例,就会使学生很容易理解。有了恰当的例子,还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让学生像当事人一样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案例分析法的展开工作可以这样进行,首先,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把案例发给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下有充足的时间去预习并思考;然后,在课上,教师要使学生很快转换角色,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拿出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要勇于创新。

(三)案例考核,事后点评

每个学生的经历、学习能力与水平各不相同,所以对待同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想也会不同。在现实的生活中,每个问题的答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由很多种可能的解释组成的。当然,案例教学法也是一样,运用案例教学法分析之后,教师要对该案例的讨论进行适当的点评。点评案例可以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新的解决方法,达到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去分析、解决问题,使得学生不断取得进步。这个环节十分重要,不仅要对学生的优点给予点评,还要对学生的缺点进行剖析,有时教师可以引用多个案例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分析。

把案例分析法融入学前卫生学的课堂中,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课堂进行一定的改革,融入案例分析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案例分析法也使教学更接近生活,这种结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的质量。

摘要:学前卫生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就是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对研究学前儿童的全身心的健康有很大的帮助。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第一学年必修的一门基础课,该门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也较广。主要研究了如何把案例分析法和学前卫生学巧妙结合。

关键词:案例分析法,学前卫生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琰.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学前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探索,2014(2).

[2]赵洪.案例分析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幼儿园组织与管理课程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4(2).

学前卫生学复习资料 篇8

【关键词】微课 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 课程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B-0078-02

近年来,建立于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微课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学校的课程教学中,深得广大教育者和学者们的青睐。《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这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为该专业学生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提供了专业的卫生保健、保育教育知识和技能,对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充分了解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在该课程教学中应用微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析如何有效地将微课应用于该课程的具体教学当中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一、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该课程的内容多,涉及面广,教、学任务重,尤其随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招生的不断扩大,该课程的教学现状更是不容乐观,主要问题体现在:

1.学生多,师资少,教学设施不配套,教学质量难以保证;2.教学方式手段陈旧单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3.课程内容多而广,课堂教学任务重、效率低;4.实训场所和器械有限,实训实操受制约,阻力大成效低;5.学生自身原因(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养成不好),影响学习效率等。上述这些现象和问题,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而影响到合格幼儿教师的培养。

二、将微课应用于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因而,将微课应用于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教学不仅切合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同时,也在极大程度上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一)将微课应用于该课程教学可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内容少,资源容量小、构成“情景化” 的特点,所以它能够充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方便学生随时随地下载、重复播放使用,使得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更具个性化,更能激发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便于学生自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将微课应用于该课程教学可更好地促进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实现有效教学。要制作出优秀的微课,首先要求教师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更充分地研究学情,灵活地处理教材,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这在无形之中迅速提升了教师的教职素养;其次,微课使得教师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更强,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课程教学效果。

(三)将微课应用该课程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校教学设施以及教学信息化的建设。由于微课使得学生的学习不再受学习时间地点的限制,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教学设施相对不足给教学带来的影响,同时,微课的制作与使用,使得学校数字化的教学资源更丰富,有效地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的建设。

三、微课在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要充分发挥微课在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在引导学生做课前预习中应用

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可以初步理解学习的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听课效果,是上课做好接受新知识必不可少的准备过程。但是,让当下的中职学生对着课本主动地进行预习,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前找准预习要点,精心制作好微课并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微课视频从而达到预习的效果。例如,在进行“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这一内容的教学前,教师可将因卫生保健工作做得不到位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做成微课呈现,通过直观的动画视频,学生很容易便能理解在幼儿园做好相关的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性,掌握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要点,并能激发学生自主去探索“幼儿运动系统的发展特点”,大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二)在教学过程中应用

将微课应用于《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的课程课堂教学之中,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1.在新课导入中应用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导入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尽快地全身心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微课作为一种动态性的视频资料,直观形象,画面动感性强,而且具有针对性,所以,教师可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利用微课创设情景,设疑引思,激趣导学。例如,在进行“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防治”这一内容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将幼儿在园发生“手、足、口病”并迅速漫延的过程制作成微课,直接在教学的导入环节中播放,通过对工作情景的创设,学生很容易便了解传染病是如何发生和漫延的,并会产生“为什么传染病会产生?为什么会传播感染?”等一系列的疑问,从而起到设疑引思、激趣导学的作用,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在实训操作的教学过程中应用

(1)利用微课创设幼儿园的工作场景。为了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得到社会实践性的模拟训练,实训操作教学要求在与实际工作等同的环境里进行。然而,许多中职学校由于受到设施不足等种种条件的制约,实训课大多数是在教室中进行的,学生无法去感知幼儿教师或保育人员的工作场景,实训操作效果大打折扣。所以,为了达到实训操作的目的,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来帮助学生构建幼儿园的工作场景。例如,在“儿童体温测量”项目的实训操作中,由于缺乏真实的工作场景体验,学生在模拟训练时往往只对“一抬二夹三抽四读数”这四个动作进行机械操的模练,“幼儿”这时便成了乖巧听话的“木头人”,这跟幼儿园的真实工作场景完全是相反的,这样实训出来的学生,往往到了真实的工作情景中便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所以,教师可通过微课把幼儿在接受测温时的种种真实反应呈现出来,让学生懂得在该种情景下教师的处理技巧,这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实操能力是十分有帮助的。

(2)利用微课示范演示实训操作的技能技巧。在实训操作过程中,有些项目的操作训练是比较复杂的,这时,如果教师现场示范演示,一方面耗时比较多,另一方面学生往往很难全部记住,再者,如果班级人数多的往往有很多学生看不清,这样势必会影响实训的效果。这时,教师可以将项目的具体操作要点作分解,并制作成微课让学生随时观看,操作练习。例如,在“胸外心脏按压”项目的实训操作中,教师可将该操作分解为四个要点:①如何仰卧平放;②如何找准按压点;③如何按压;④如何与人工呼吸同时进行。这样一来,学生对整个过程的操作便了然于心,即使再不清楚,还可以重复播放学习,实训的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三)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中应用

课后及时地进行复习,有利于对所学的知识巩固记忆,同时也能起到加深理解、温故知新的作用。然而,让当下的中职学生对着课本或枯燥的习题来主动地进行复习,几乎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可以把《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包括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内容制作成为微课及时提供给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使用,以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自主复习的兴趣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R].2010

[2]林秋雪.浅谈微课在中职中专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上)》,2013(10)

[3]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4]周青政.微课程的内涵、特征及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健康教育教案《我和皮球做游戏》及教学反思下一篇:人力资源的部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