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及风险防范管理规定模版(通用8篇)
合同及风险防范管理规定模版 篇1
合同及风险防范管理办法
合同及风险防范管理办法
1.总则
1.1为保障XXXXXX公司及依法订立并履行经营活动中的各类合同,规范合同管理行为、防范经营管理风险,提高管理效能,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1.2公司及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标的金额在人民币xx万元以上的合同及协议,适用本规定,包括房地产买卖类、房屋租赁类、建设工程类、中介类以及其他类型的合同。
标的金额不足人民币xx万元的上述合同及协议,可以参照执行本办法。有关劳动人事合同不适用本办法。
1.3 公司及各子公司均应遵守本办法规定。
1.4公司内部职能部门、分支机构不得以部门和分支机构的名义对外签订合同。各子公司内部职能部门、分支机构不得以部门和分支机构的名义对外签订合同。1.5对于合同管理工作中接触到的商业秘密,公司员工负有保密义务,并按照《公司保密管理规定》执行。
2.合同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责
2.1公司及各子公司实行合同主办部门负责制,即由合同主办部门负责合同的谈判、起草、签订、履行、变更解除、争议解决、统计归档等事务。
主办部门负责人可以指定专人作为合同的主办人员,合同主办人员应对合同业务全过程涉及的信息资料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负责。
合同及风险防范管理办法
主办部门负责人应当指定本部门的兼职合同管理人员,负责合同档案管理和合同情况统计工作。
对于重大合同,以及公司领导或主办部门负责人认为有必要组成项目小组的,应当组成以合同主办人员为主,吸收法律和财务等人员参加的项目小组,在主办部门负责人协调下开展工作。
2.2 合同主办部门主要职责为:
2.2.1负责合同前期准备工作(包括调查核实合同相对方的主体资格、资信状况、履约能力、公司背景等);
2.2.2主持合同谈判工作,负责撰写各类谈判纪要;
2.2.3拟定合同草案等相关文件,按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完成合同的送审、会签手续; 2.2.4按照审核部门的意见完成合同的修改工作,如主办部门认为不应采用审核意见的,应作出书面说明;
2.2.5负责办理合同订立、变更、终止等手续以及督促合同相对方完成规定的合同登记、公证或备案等特定手续;
2.2.6负责合同履行,及时解决履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进行合同履行情况的动态管理;
2.2.7建立部门合同管理台帐、统计、整理和收集合同资料、按公司及各控股子公司的档案管理规定保存移交合同档案和有关资料; 2.2.8配合法务部门处理因合同引发的相关诉讼或仲裁。2.3 法务部门主要职责为:
1、参与重大合同的前期准备和合同谈判,就相关法律问题提供意见;
合同及风险防范管理办法
2、协助主办部门草拟合同文本及其他文书;
3、审核各类合同的合法性、有效性,提出法律意见;
4、协助处理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根据需要对合同变更、终止提出书面法律意见;
5、负责处理合同引发的相关诉讼或仲裁;
6、负责合同定期统计、动态分析工作,并督促主办部门做好合同台帐登录工作;
7、负责联系公司外聘法律顾问,协调处理合同相关事项。
8、监督检查合同的订立、履行情况,就合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2.4 财务部门主要职责为:
2.4.1审核合同当事人的财务资信状况;
2.4.2参与重大合同的前期准备和合同谈判,就相关财务问题提供意见; 2.4.3对准备签订的合同文本中涉及财务的事项进行审核会签;
2.4.4督促、协助主办部门及时办理合同约定的款项收付及资产交付,当出现未按合同约定收付款项、交付资产等履约异常情况时,负责会同主办部门做出财务分析,并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时报告公司,做好早期预警工作; 2.4.5配合合同主办部门办理合同变更、终止及争议处理等事项。
2.5 对准备签订的合同,公司其他职能部门应当根据合同具体情况履行审核会签职责。公司审计监察部依其职责对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全过程进行审计、监察。2.6公司应定期对各控股子公司的合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3.合同的前期准备及谈判
合同及风险防范管理办法
3.1主办部门应就下列事项组织专人或项目小组,进行研究、分析,形成初步方案。3.1.1合同预期目标、技术要求、合同相对方当事人的选择方式(如招标、比选等); 3.1.2财务预算及市场情况;
3.1.3合同相对方当事人的资信调查,包括:
3.1.3.1当事人主体资格,公司法人营业执照、相关专业资质;
3.1.3.2当事人公司经营状况、有关财务报表、资产状况、财产抵押等情况; 3.1.3.3履约能力、信誉和资信等级、以往业绩; 3.1.3.4经办人(代理人)授权文件等。3.1.4合同谈判的总体策略、合同文本框架。
3.2主办部门应在正式谈判之前与对方当事人就合同签订的意向和内容进行磋商。根据需要,法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可分别就法律和财务事项提供意见。
3.3合同主办部门或项目小组应在做好充分前期准备的基础上开展合同谈判。每一次重要谈判应编写谈判纪要。
3.4合同经过谈判,达到预定目标的,合同主办部门可与相对方当事人协商单方或共同拟定合同草案。
合同附有其他附件的,也应一并完成附件的谈判,并应与主合同同时拟定。合同设定担保(含保函)的,应一并完成有关担保条款或担保合同的谈判,并及时办理与担保相关的法定手续和审批程序。
4.合同的审批和签订
4.1合同主要条款达成一致,合同主办部门认为已具备签约条件的,应按规定程序报
合同及风险防范管理办法
请批准。报批时应提供下列材料: 4.1.1《合同会签表》; 4.1.2合同文本及相关附件;
4.1.3签约相对方资信状况证明等相关资料;
4.1.4合同审核会签部门认为有需要的,合同主办部门还应就该合同项目的概况、签约理由以及需要特别说明的事项等作专题书面说明; 4.1.5合同审核会签部门要求的其他相关资料。
4.2合同主办部门、法务部门、财务部门及其他审核会签部门应对报审合同内容按本部门管理职责提出明确具体的会签审核意见。
如审核会签部门认为合同背景不清或者资料不全,可能影响审核工作的,应当通知主办部门说明或补充。
合同审核会签部门在审核合同草案时,发现存在重大错误、遗漏或其他不妥之处时,应在《合同会签表》中明确提出修改意见,需要退改时,应连同全部文件退还合同主办部门。
4.3合同主办部门应根据会签审核意见,进行修改并提出反馈意见。对意见不一致的,由法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并负责对合同文本的定稿确定最终处理意见。4.4经审核无异议的合同报公司法定代表人审定签署。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法定代表人可以书面授权公司分管负责人审定签署有关合同。4.5 公司及各控股子公司可通过办公自动化(OA)执行本章前述各条规定。4.6涉及公司重大事项的合同应根据相关规定报公司有决策权的机构(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批准后方可签订,或者在合同中约定合同经公司有决策权的机构批准后方可
合同及风险防范管理办法
生效。
4.7对重大交易合同,经合同主办部门、法务部门及其他审核会签部门协商,可引入外部专业机构(指独立财务顾问、法律服务机构、审计评估机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等)参与谈判、设计交易结构、审阅合同条款。
外部专业机构的聘请,按机构类别分别由合同主办部门、法务部门或其他审核会签部门办理。
4.8对重复使用的合同,可由合同主办部门拟订格式合同样本,公司法务部门对格式合同样本定期实行一次性法律审核。
4.9合同经批准后,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和修改。
合同主办部门申请加盖合同印章时,应核对确保盖章文本与批准文本的一致性。4.10合同签订一般应使用公司公章或合同专用章。
公司公章和合同专用章的使用及保管适用《公司印章管理规定》。
4.11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公证等手续或合同当事人认为需要公证、见证的合同,合同签订后应当办理批准、登记、公证、见证等手续。
4.12公司所执合同正本份数原则上不应少于两份,其中主办部门留一份归档,其余一份送交财务部门备案。法务部门应留存合同电子文档或合同复印件备查。
5.合同的履行及争议处理
5.1合同签订生效后,主办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按约履行合同义务,对合同履行期限、验收、交付、资金、入帐、工程进度、时效等内容做好动态管理工作,并督促签约相对方按约履行合同义务。
合同及风险防范管理办法
5.2在合同履行中,若发生下列重大事项的,合同主办部门应及时告知法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并提出应对措施:
5.2.1合同因一方或双方业务变化、履约能力变化而需要作重大变更; 5.2.2对方当事人发生歇业、合并、分立、解散等重大事项; 5.2.3对方当事人提出转让全部或部分合同权利或义务; 5.2.4发生合同争议纠纷; 5.2.5对方当事人违约或可能违约;
5.2.6对方当事人对公司提起或将要提起诉讼或仲裁; 5.2.7发生不可抗力事件;
5.2.8发生其他与合同有关的重大事件。
5.3合同主办部门应当于每年年底前对本部门主办的合同签订和履行情况进行统计,制作合同签订和履行情况表报送法务部门汇总。法务部门应当对公司年度合同签订和履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制作《公司合同签订和履行情况统计及评价表》。
5.4合同履行过程中如需变更、转让和终止的,合同主办部门应当及时告知公司相关部门。
合同的变更、转让与终止程序按照合同的签订审批程序进行。
5.5合同发生争议纠纷时,合同主办部门应负责与对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并及时告知法务部门。
5.6合同争议纠纷经协商仍无法得以解决,合同主办部门应会同法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分析、研究,提出处理方案,并报送公司负责人或有决策权的机构进行决策。
合同及风险防范管理办法
5.7法务部门负责处理进入司法程序(包括诉讼、仲裁)的合同法律纠纷,合同主办部门及其他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并提供相关证据资料。
5.8 如经合同主办部门和法务部门协商,认为案件确有必要外聘律师办理的,由法务部门统一委托。
6.合同信息管理及归档
6.1合同主办部门作为合同动态管理的实施部门,应建立合同统计制度,指定专职或兼职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合同档案资料统计、管理,对已生效的合同文本及相关权利证书进行登记、保管。
合同主办部门还应对合同的履行情况、变更情况、纠纷情况等进行动态管理和统计。6.2合同主办部门应将合同及与同一合同有关的所有资料归集到一起进行整理,定期移交档案管理部门。
与同一合同有关的资料主要是指合同附件、补充合同、合同会签表、审核会签部门书面意见、会议纪要、其他书面材料等合同相关文件。
合同归档按照《公司档案管理规定》及《公司文件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
7.附则
7.1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公司经济损失的,由公司根据事实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并视情况根据法律规定要求相关责任人员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合同及风险防范管理办法
7.2各控股子公司可按照本公司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并报公司备案。7.3本办法在施行过程中具体条款由公司法务部门负责解释。
7.4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公司已颁布的规章制度中有关条款的规定与本办法规定有不一致的,以本办法规定为准。
合同及风险防范管理规定模版 篇2
合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合同是企业通向市场的桥梁和纽带, 桥的一端是出售产品或服务的企业, 另一端是购买产品或服务的用户或顾客。对某一具体企业而言, 这种作为“卖方”和“买方”的两重身份都拥有, 并且时刻在交替重叠, 即企业在出售自己的产品或服务的同时, 又在购买他人的产品或服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市场经济就是“合同 (订单) 经济”, 企业驰骋市场、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份额 (市场占有率) , 也就是寻求订单、希望得到更多订单的过程。交易是通过合同来实现的, 而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本身是用来交易的。可以说, 合同是企业的“命门”, 企业要练就金刚不坏之身、东方不败似的盖世武功, 就必须千方百计护住自己的“命门”, 花大力气、下真功夫搞好合同管理, 防范和化解合同法律风险。合同管理一般经过合同策划、调查、初步确定准合同对象、谈判、拟定合同文本、审核、正式签署、分送相关部门、履行、变更或转让、终止、纠纷处理、归档保管、执行情况评价等环节构成。可以将合同管理划分为四个阶段:合同准备阶段, 包括合同策划、调查、初步确定准合同对象、谈判、拟订合同文本、审核等程序;合同签署阶段, 包括正式签署合同、将合同分送相关部门等程序;合同履行阶段, 包括合同履行、变更或转让、终止、处理纠纷等程序;合同履行后管理阶段, 包括合同归档保管、执行情况评价等程序。
一、企业合同管理的总体要求
1. 建立分级授权管理制度。
企业应当根据经济业务性质、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层级安排, 建立合同分级管理制度。属于上级管理权限的合同, 下级单位不得签署。对于重大投资类、融资类、担保类、知识产权类、不动产类合同上级部门应加强管理。下级单位认为确有需要签署涉及上级管理权限的合同, 应当提出申请, 并经上级合同管理机构批准后办理。上级单位应当加强对下级单位合同订立、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2. 实行统一归口管理。
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指定法律部门等作为合同归口管理部门, 对合同实施统一规范管理, 具体负责制定合同管理制度, 审核合同条款的权利义务对等性, 管理合同标准文本, 管理合同专用章, 定期检查和评价合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促进合同的有效履行等。
3. 明确职责分工。
企业各业务部门作为合同的承办部门负责在职责范围内承办相关合同, 并履行合同调查、谈判、订立、履行和终结责任。企业财会部门侧重于履行对合同的财务监督职责。
4. 健全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
企业应当健全合同管理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 开展合同后评估, 对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 应当追究有关机构或人员的责任。
二、企业合同存在的风险
1. 轻信口头协议, 不签订书面合同现象突出。
不少企业仅凭对方的电话、电报、发货通知就进行交易、盲目轻信口头协议, 一旦对方失信便纠缠不清引发纠纷的情形时有发生。分析对方不签书面合同的原因, 既有出于信任对方的可能, 也有图省事的可能, 这往往给居心不良分子一方有可乘之机。现实中因双方未签订书面合同, 致双方在合同结算中相关条款不明, 引发争议的极多。
2. 合同签订行为不规范, 致使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不具体。
许多企业在经济交往活动中, 也注意签订相关合同, 但却不使用内容规定的格式合同文书, 签订的合同条款过于粗略, 出现合同条款约定不明确, 不完善, 权利表述模糊。这样的合同极容易陷入欺诈圈套, 引发合同纠纷。《合同法》第12条规定,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 一般包括以下条款: (1) 当事人的名称、姓名和住所; (2) 标的; (3) 数量; (4) 质量; (5) 价位或者报酬; (6) 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7) 违约责任; (8) 解决争议的方法。现实中对合同条款的约定不详, 较为常见的情况是签订合同时根本不约定履行期限、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的条款。另一种情况是即使约定了违约责任条款也徒有虚名, 如仅约定一方违约时, 另一方应依据《合同法》承担违约责任, 按要求承担违约责任的具体约定又还给了《合同法》。在约定争议解决的方式时, 有些约定既适用诉讼方式, 又适用仲裁方式;有些约定选用的仲裁方式解决但选定仲裁机构不明确或不存在, 还有些在约定选用诉讼方式时违反了《民事诉讼法》关于级别管辖或专属管辖的规定等。
3. 企业往往只注重经济合同局部化管理, 看重合同的签订而缺乏全过程的合同管理。
有些企业在签订经济合同前, 没有组织有关专业部门对合同标的、质量、价款、汇率、企业自身能力、付款条件等进行全面综合有效地评估, 而匆忙签订经济合同, 结果在经济合同的履行过程中, 往往力不从心, 结果导致合同不能顺利履行, 使企业最终遭受经济损失。某些企业对经济合同的相关证据保存不善, 当企业经济合同发生纠纷时, 往往有效证据不足, 使企业丧失对自身的维权。同时, 也没有很好总结合同全过程管理, 对企业今后的合同管理, 难以提供指导性意见。
4. 企业风险意识淡漠, 管理人员对控制风险的知识缺乏, 不能有效控制风险, 造成合同管理失败。
有的企业, 在签订合同前, 没有对对方资信进行全面调查, 而签订合同后, 致使上当受骗;有的对合同条款缺乏反复推敲、致使在履行合同中, 给对方留下空隙可钻, 合同纠纷难以解决, 有一些企业虽然对合同风险比较重视, 但往往不得要领, 企业管理者在处理突发事件中, 对合同诈骗和纠纷束手无策, 一般以报案和诉讼为作为重要手段, 或者自食其果。有的企业为了避免合同诈骗。也采取了一些担保措施, 但具体实施中, 往往得不到完全满意的担保赔赏。
5. 缺乏诚信经营理念。
有的企业在经营中, 不顾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以丢失信用为代价, 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 在合同的执行中, 表现为不按合同规定的有关条款执行, 或不能按期交付货物, 或不能保证标的质量, 或不按期支付货款等。
三、企业加强合同管理及法律风险防范对策
1. 对合同签约主体资质进行识别性审查, 做到法律风险的事前控制。
对签约相对方进行资信审查是为了排除不适格的交易主体, 确保合同合法和避免产生法律风险, 也是确保合同有效履行的第一道防线。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 各市场主体的动态变化极为频繁, 特别是目前的内外经济环境, 国际市场持续的低迷, 必然会使很多公司的履约能力受到影响甚至引起变化。所以对交易对象的资信情况严格审查, 并及时跟踪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主办合同的管理人员认真开展签约单位的资质调查, 及时掌握交易客户的现状, 做好建档及动态维护, 严把合同资信审查关。确认对方单位有相应的履约资质和履约能力后, 再与其签订合同, 对资质档案要及时更新维护, 否则无法从源头防范经营风险。通过对签约主体资质审查, 以识别合同订立的合法合规性、签约主体资格、资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关证件的有效性, 做到法律风险的事前控制。
2. 采用格式文本, 加强条款的审查力度, 可以有效地防范法律风险的发生。
书面合同可以使当事人双方能够准确地理解合同规定, 避免不必要的争执, 便于管理。同时也为将来万一发生纠纷时提供了原始的文字证据, 为及时解决提供方便。企业的合同主办部门在订立书面合同时应当优先采用国家或行业颁布的格式合同文本, 因为此类合同示范文本是经过专业法律人员和有关部门业务骨干集中集体智慧编订而成, 其内容严谨、完备, 不仅防范合同风险, 提高工作效率, 也大大减轻了企业法务人员审查合同的繁重度。为此, 企业一方面要扩大合同示范文本的宣传和使用范围, 另外一方面企业专业法务人员也要指导业务人员正确使用, 严格各选填项的填写, 对个别内容确需修改的, 须加盖合同专用章以完成双方确认, 避免留下纷争。使用非合同示范文本的, 应当由专职法务人员审核。努力实现法律工作从服务型向管理型, 从事后救济型向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型的根本转变。
3. 加强授权代理制度。
对企业职工合同签订授权的管理与控制是防范合同风险的重中之重。由于企业不可能将所有的合同签订都集中于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上,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企业往往是给那些驻外的销售代表或者驻外的销售分公司预先给与相当数量的盖有企业公章的空白介绍信或者盖有企业公章的格式合同, 以方便其在适当的时候签订合同。这其实就是企业的一种授权行为, 但是法律风险常常就出现在这里。由于授权的不规范就会很容易产生无权代理或表见代理行为。如何规范公司职工的授权代理行为, 杜绝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的发生是执行授权代理制度的关键。无权代理即未经授权而为的行为、超越代理权的行为和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 法律规定无权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被代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规范授权代理的做法是:不要预先发出盖章的空白介绍信和空白合同书, 如果必须这样, 企业必须严格控制, 应在空白介绍信中明确规定该销售代表可以签订合同的具体项目、金额上限, 以及该销售代表有权独立签订合同的时间期限。在他们的职务停止或者调整岗位后, 一定要确保将原先预先给他的空白介绍信、授权委托书和空白的盖有企业公章的格式合同及时清理、上缴, 同时务必以最快的速度书面通知和他有业务往来的关系客户。如果已经发生了无权代理, 公司可以权衡利弊及时选择行使追认权和拒绝权, 比如无权代理签订的合同对公司不利, 应坚决拒绝追认, 做法上只需要在相对人进行催告时不作任何表示即可。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 但是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 该代理行为有效, 企业要对该代理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因此我们务必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种可能构成表见代理的情况:企业对外声明授予某人代理权, 而实际上并没有授权的;知道他人以自己的名义从事经济活动而不做否认表示的;将本企业的公章、合同专用章、以及盖章的业务介绍信和空白合同书交给他人的;授权委托书中授权不明的;代理权消灭后未及时收回授权委托书的。
4. 违明确约责任条款。
应当注意审查对方起草的合同中有无不平等的违约责任条款和加重我方责任的违约责任条款。公司起草签订合同中必须明确约定对方的违约责任, 而且应与公司订立合同的目的能否实现为标准。比如最近我公司一件技术转让合同中, 由于没有明确约定对方提供的技术资料不能通过审批取得新药证书时的违约责任, 造成我们无法直接向对方索赔。《合同法》虽然规定一方违约, 另一方可以向其追索违约金和赔偿金, 但如果合同中没有明确违约金的数额, 法院就会视为双方当时放弃违约金权利, 而不予支持。对赔偿金计算方法作出明确约定, 有利于以后发生争议后迅速确定赔偿金额。我们经常会看见合同中关于违约责任的如下约定:双方应严格履行本合同, 如一方有违约, 则另一方根据法律规定追究其违约责任。这样的约定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必须明确在合同中约定对方违约赔偿数额或者如何计算经济损失的标准、方法, 这样一来一旦对方违约将直接以这些标准追索赔偿, 如果不足以弥补我公司损失时再举证实际损失的大小。
5. 要妥善保管好合同的原件以及双方履行中往来的全部书面记录。
合同的原件保管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但是合同的履行的必要条件, 更是索赔的最直接最有力的原始证据。如果企业把合同的原件弄丢, 则会多企业索赔造成非常被动的局面, 甚至会导致无法进行索赔。许多合同的内容是企业不愿意公开的, 也有些合同中会涉及到商业秘密或者技术秘密。对这些合同的保管, 格外显得重要, 建议可由签订了保密协议的人员负责保管。
6. 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合同风险, 通过放弃或者终止与该风险相关的合同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根据规避的程度和方式, 可将合同风险规避策略进一步划分为完全拒绝承担、逐步试探承担和中途放弃承担等三种策略。完全拒绝承担合同风险策略是指通过合同风险评估后, 企业直接拒绝承担某类或某个合同风险。如通过对某企业进行合同调查和合同风险评估后, 认为该企业长期经营管理混乱、财务状况不佳、产品或服务质量不高、商业信誉不好等, 合同风险很高, 就不能与该企业签订合同。逐步试探承担合同风险策略是指通过合同风险评估后, 虽然认为某种或某个合同风险很大, 但又不宜采取完全拒绝的方式, 则宜采取分步实施策略, 规避部分风险。如通过合同风险评估后, 认为与某公司开展业务往来风险很高, 但该公司提供的产品又是本企业急需的, 则可采取此种合同风险规避策略, 先与其签订标的金额较小的合同, 通过逐步接触和合同履行进展情况, 再逐步增大标的金额。中途放弃承担合同风险策略是指因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或对方发生违约行为等, 企业中途终止合同的履行, 控制合同风险的扩大和发展。如在合同履行过程中, 因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或者对方存在违约行为, 本企业继续履行合同义务, 将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和风险, 则宜采取此种策略。
7. 风险降低、分担与承受。
风险降低是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 准备采取适当的合同控制措施降低合同风险或者减轻合同损失, 将合同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建立和实施合同内部控制, 是降低合同风险的主要方法。风险分担是企业准备借助他人力量, 采取合同业务分包、请专门担保公司担保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 将合同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根据分担方式不同, 可将合同风险分担策略分为合同风险分散、请担保公司担保等方式。合同风险分散就是指将一个标的金额大的合同拆分成标的金额较小的合同, 与不同单位签订合同, 将风险分散在不同的空间, 以减少企业遭受合同风险损失的程度。如与不同的供货商签订同一种原材料的采购合同、与不同的客户签订同一种产品的销售合同等。请担保公司担保就是指对风险较大、企业难以控制的合同, 请专门的担保公司进行担保, 一旦发生合同风险, 则可从担保公司获得一定的补偿, 以弥补合同损失的方式。一般的, 对于涉外、外贸合同, 可请实力强、经验丰富的涉外担保公司进行担保。风险承受是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合同风险, 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 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合同风险或者减轻合同损失的策略。一般的, 对于标的金额小, 或者能够即时结清的合同, 可以采用合同风险承受策略。
摘要:合同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的桥梁和纽带, 同时也是产生纠纷的根源。现今社会商业活动错综复杂, 也决定了合同内容的复杂多样性。在合同洽谈、签订时应充分考虑合同的潜在风险性。因而企业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搞好合同管理, 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最基本的要求。合同履行并非总能一帆风顺, 如果发生纠纷或者出现不能正常履行的情况, 面临着如何进行合同救济。合同救济行为不当, 同样可能在这个阶段发生法律风险。从依法管理合同, 有效预防法律风险的角度出发, 对加强合同管理与法律风险防范进行研究。
关键词: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对策
参考文献
[1]财政部CPA考试委员会.经济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3.
合同及风险防范管理规定模版 篇3
【关键词】 建设工程劳务分包合同管理风险防范
随着中国的入世,我国建设行业的发展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驻中国,他们凭借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技术给我国的建设工程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国内建设工程企业要想提升自身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必须提高劳务分包合同管理的水平。但在现实生活中,劳务分包合同的管理存在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设工程企业的健康发展。对管理劳务分包合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1. 建设工程劳务分包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1.1劳务分包合同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很多建设项目在施工之前,不太注重对劳务分包合同的监督管理,缺乏一整套严密的合同监督管理制度。对于劳务分包合同的签订与执行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没有体现出劳务分包合同监督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与法制性。劳务分包合同的授权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流程不明确。有些劳务分包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对于一些应该执行的手续不能够及时地执行,管理部门缺乏相关的审查与评估。一些建设单位在遇到一些劳务分包合同的时候,没有余力进行监督与管理,就将监督管理的责任委托给有关监理企业。但当前这些监理企业的设置往往是不规范的,对于劳务分包合同的监督管理的力量是不足的,无法肩负监理劳务分包合同的责任。另外,有些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过分地重视财务预算管理与媒体公关,比较轻视对劳务分包合同的监督与管理,导致劳务分包合同管理风险的发生。
1.2劳务分包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法律意识比较薄弱
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劳务分包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的法律意识比较单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劳务分包合同内的文字措辞相对不严谨,合同中的条款不完整,不利于合同的执行与监督;二是双方当事人对有关劳务分包合同的法律法规相当陌生,缺乏正确的认识;三是劳务分包合同中的一部分条款有失公正;四是劳务分包合同中的一些条款在可以变更的地方没有得到有效地变更;五是一些工程的承包商不想自己担责任,就利用其他建设承包商签订的合同来套用当前劳务分包合同规定,形成合同风险。
1.3劳务分包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低
劳务分包合同由于所涉及的法律条文比较多,专业面比较广,作为劳务分包合同管理人员来说,需要丰富的法律知识与专业知识来支撑。但目前很多劳务分包合同的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扎实,也缺乏相关知识的培训,只是简单地把合同管理看成是一种日常管理工作,没有意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劳务分包合同管理的风险。
2. 防范管理劳务分包合同风险的方法
2.1健全劳务分包合同的监督管理机制
国家相关部门依据劳务分包合同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合同的监督管理机制。首先要设置专门的劳务分包合同管理部门,设置专门的岗位与专业人员对合同进行实时的监督与管理;其次要制定严格的劳务分包合同监督管理制度与规定,并制定严格的处罚制度,对于违反有关规定的合同双方当事人要给予严厉地处罚,规范他们的工程建设行为,从而达到降低合同风险的目标。
2.2规避劳务分包中的转包风险
建筑工程当遇到转包情况时,承包全部工程的转包人要把任务转给转承包人,这其中有工程任务的经济责任、劳务作业责任以及合同管理责任。而劳务分包的情况是劳务作业的发包人把工程的劳务作业分包给作业承包人。要想防止劳务分包合同被认定是转包合同,需要注意以下内容:首先要明确好既定的承包人对承包工程要承担项目管理机构派出的义务。项目管理机构要具有匹配承包工程规模、复杂技术的技术管理人员以及经济管理人员。这些技术负责人、工程项目负责人、质量管理人、财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等需要和本单位签订过合法聘用合同,并且是本单位的人员。合同要明确出约定承包人需要对工程施工承担组织管理、工作协调、施工方案制定、质量检查责任等相关的合同义务,此外约定的承包人还需要提供设备、施工大型机具等义务,这些施工设备、施工大型机具要属于合同承包人自有或者是合同承包人租赁的,租赁施工设备、施工大型机具的人员不能是劳务分包人。
2.3规避劳务分包工程分包风险
要想防止劳务分包合同误认为是工程分包合同,需要做的以下内容。首先是劳务分包合同有工程劳务的标的,劳务分包只能用在工程用工上,合同任务还有有劳务属性。合同的任务要按照规定资质的企业范围或业主应许的类型进行归类,这其中劳务内容要通过劳务工作量的状态表现出现。其次还要注意劳务分包合同里的工程单价要和劳务活动对应,结算依据是工费和工天。约定承包人的管理义务以及技术指导义务要进行明确,劳务分包方没有工程技术管理以及工程管理的义务。劳务队伍不能自行组织工程项目的质量检验以及试验检测。承包人通过合同承诺的施工设备、施工大型机具要由承包人所有或者是承包人租赁,租赁施工设备、施工大型机具的人员也不能是劳务分包人。
2.4强化专业知识的培训,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素质
要提升劳务分包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就要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首先,企业在招聘合同管理人员之前,要制定相关的招聘规则与要求,在新员工入职之前,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意识与素质;其次,企业要对合同管理人员定期进行专业知识与时事信息的培训,提高他们辨别违法行为的能力与水平;三是企业可以在本企业内部实行岗位竞聘制,对于企业内部的优秀员工,要给予充分的信任,选择他们担当合同管理人员;四是要将劳务分包合同管理各方面的责任与义务进行划分,明确每一个合同管理人员责任范围,对于工作积极认真的人员,要给予适当的奖励,提升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结语:
在二十一世纪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加强对劳务分包合同的管理对促进建设工程单位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劳务分包合同的管理不再是企業管理中的一个简单的问题,它已经演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风险管理问题。对于工程合同管理中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细致地研究,找出产生风险的原因并提出正确的解决措施,是当前建设工程单位必须面临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刘文高.建筑企业劳务分包管理研究[J].建筑经济,2008(03).
[2] 封金财,王炳生.施工企业劳务分包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08(04).
[3] 温冉,佘立中,杨锋杰.基于CCPM技术的大型集群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实证分析[J].建筑经济,2008(S1).
[4] 段培鹤.施工企业劳务分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09(07).
[5] 陈良华,吴大勤.建筑施工企业承建工程项目“游说行为”双向效应研究--基于信息租金理论(information rent theory)的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
涉外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 篇4
文:孙荣达 杨亚丽
《孙子兵法 谋攻》中曾言:“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一点同样适用于涉外合同法律风险防范之中,合同在签订之初就应该通过“谋”略,未雨調缪,将可能发生的风险消除在未然之时,从而通过合同的签订,保证自身利益能够实现最大化,使合同在履行过程中,我方一直占据有利地位。在合同发生纠纷之时,才能够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本文通过总结涉外合同风险并分析风险防范的措施,来展开全文。
一、涉外合同的定义和特征
(一)涉外合同的定义
所谓涉外合同,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合同,即合同的当事人、合同的客体或者产生、变更、终止合同关系的法律事实中任何一个具有涉外因素的合同。
(二)涉外合同的特征
1、涉外经济合同具有涉外因素,涉外因素是指:合同主体,一方或多方为外国人(含港澳台),这里的“人”包括法人、其他组织和自然人。
2、行为或法律事实发生于境外。
3、涉外经济合同一般涉及承运人、外国银行、海关、商检、保险公司等多个部门;从合同订立到履行要涉及本国法、外国法、国际
法等一系列法律规定。
4、涉外合同种类繁多。涉外合同既包括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涉外借款合同、涉外工程承包合同、涉外劳务合作合同,也包括对外加工装配合同、补偿贸易合同等,其中涉外买卖合同最为常见。
二、涉外合同中法律风险及防范
(一)、信用证“软条款”的风险及防范
1、信用证“软条款”的定义
信用证的“软条款”是指不可撤销信用证中规定有信用证附条件生效的条款,或者规定要求信用证受益人提交某些难以取得的单证,使受益人处于不利和被动地位,导致受益人履约和结汇存在风险隐患的条
款。
2、“软条款”常见的类型
信用证规定必须在货物抵达目的港经买方检验合格后方才付款。在此种情况下,信用证项下银行的付款保证已无从谈起,实质上将信用证付款方式改成远期承兑交单的托收业务,卖方承受了全部收汇的风险。
无明确的保证付款条款,或对银行的付款、承兑行为规定了若干前提条件。如明确表示开证行付款以买方承兑卖方开立的汇票为条件。这样,当买方拒绝承兑卖方开立的汇票时,银行就拒绝付款。或者表示货物清关后才支付、收到其他银行的款项才支付等。
(3)有关运输事项如船名、装船日期、装卸港等须以开证申请
人修改后的通知为准。
(4)设置不易被察觉的陷阱,使卖方难以取得合格的单据,从而保留拒付的权利。例如在海运单据中规定将内陆城市确定为装运港。
(5)信用证前后条款互相矛盾,受益人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单单一致。
3、信用证“软条款”的防范措施
(1)慎重选择贸易伙伴,注重对开证进口商的信用审査。进口商设置软条款的主要目的就是控制信用证的议付,实际上已经把银行信用转化成了进口商自身的商业信用风险,因此选择具有良好信誉的进口商能从一定程度上避免软条款的现象。
(2)建议进口商开立信用证条款应简洁、清楚。笔者认为,最简单的、条款清楚、简洁的信用证就是最好的、最不容易出现问题的信用证。条款简洁、清楚的信用证对出口商来说,审核简便,理解清晰,不容易出现条款理解上的歧异和误差,因此也不容易出现软条款。
(3)尽量不接受带有“软条款”的信用证。不得已接受时一定让对方将其内容如实告知自己,看自己能否做到,能够做到的努力去做;否则,一定要求对方修改信用证。
(4)注重审单人员的培养。笔者接触过很多类似的案例,对于那些生产型出口企业和一些中小型外贸企业来说,目前严重缺少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导致业务人员或者对信用证完全不熟悉的人员在从事信用证单证工作时,往往是出现软条款后无法识别,导致法律风险产
生,最终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加大对企业内部审单人员的培养,是长期防范信用证风险的一个重要措施。
(二)、无单放货的风险及防范
1、无单放货的定义
通常是指承运人(实际承运人或其代理人,或其他负有凭正本提单交货的义务人)应提货申请人的请求,凭其提供的副本提单(和/或保函〉交付货物,而无法再向持正本提单的人交付货物的行为。
2、无单放货的风险
无单放货最大的风险在于承运人将货物交给非提单持有人,真正的提单持有人无法提到货物。
3、防范措施
(1)对买方的资信进行调査。在出口业务中,外贸企业一定要首先对买方的资信进行调查审核,选择资质好信誉高的企业作为自己的贸易伙伴。在签订合同时,尽可能选择对己方有利的支付方式,比如预付货款方式,选择信誉高的银行作为信用证的开证行,并采用D/P方式成交等。
(2)采用电子提单。它是一种利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对海上运输中的货物所有权进行转让的程序。国际海事委员会制定的“电子提单规则”第9条规定:“„„交货时,只要收货人出示有效文件,经承运人核实后即可放货。物权所有人凭承运人给予的密码向承运人发出交货指示,承运人凭该交货指示放货。”
(3)谨慎选择贸易术语。出口方企业尽量签订GIF或CFR合同,2001年2月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发布了《关于规避无单放货风险的通知》,指出,目前有60%-70%合同中货运代理人与进口商串通搞无单交货,使我国出口企业货款两空。因此,建议外贸企业在签订出口合同时应尽量签CIF或CFR,力拒FOB合同。
此外,还可以通过采取凭银行保函交货、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和使用海运单的方式,来避免无单放货的风险。
(三)链接条款的风险及防范
1、链接条款的定义
本文的“链接条款”是笔者对一些涉外合同文本中包含某些网络链接地址情况而给出的定义。一些涉外合同条款并没有在合同中规定具体内容,而是给出一个网络链接,然后规定合同相对方应该按照网络链接中规定的内容,履行相应的义务。通常给出链接条款的一方是处于强势地位的出口商,例如微软、谷歌以及苹果公司等。
2、链接条款的风险
链接条款的风险主要在于链接中的内容一般是这些强势公司的网页中的内容,随着网页的更新,链接中的内容页随时改变。这样会使一个涉外合同变成一个内容在随着网页内容的更新而时时变动的“动态合同”。由此而导致的风险就是这些内容在不断发生变化,加大了对合同相对方履行合同的难度,可能稍有不慎,就会违约,甚至违约行为发生后,都无法察觉自己已经构成违约。
3、链接条款的防范
链接条款的法律风险在实务中,笔者一般建议合同相对方在签订
合同的同时,将合同签订时的链接条款打印出来,作为确定的纸质文本,附于合同正文之后。这样就能避免合同内容随着网页内容的更新而时时发生变化的情况出现,使合同的内容固定下来,这样就不会使相对方因为链接条款中内容变化而对合同履行无所适从。
三、结语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量的增多,涉外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必然会更加凸显。只有充分重视涉外合同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去化解风险,才能真正做到“伐谋”的境界。
孙荣达,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法律硕士,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国际业务部负责人。
杨亚丽,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部律师助理。
文档出自: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法律顾问专刊》
合同及风险防范管理规定模版 篇5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我们的主要做法是认真传达学习省市工商局关于加强“双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今年我局因超标准收取会员费致使_名同志受到行政处分的实际,进一步在班子成员中统一了思想,一致认为工商机关具有人财物的支配管理权,拥有行政执法权,在具体管理上稍有不慎极有可能出现漏洞,产生不廉洁现象,和导致执法风险。实施“双风险点”防范管理,有利于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有利于提高干部职工反腐倡廉,预防潜在执法风险的自觉性,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干部。
为切实做好双风险点的防范管理工作,我局成立了“廉政风险点”和执法风险点防范管理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各副局长为副组长,办公室、监察室、法制股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安排部署双风险点的查找、把关、实施方案、防范措施及制度、机制的制定和落实。县局监察室负责双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考核,各分局、机关各科室指定专人负责,各单位负责人对该项工作负总责。形成了上下联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突出重点,认真查找廉政风险点和执法风险点。在双风险点的查找上,我们突出财务、人事、行政执法、行政审批四条主线。一是对拥有以上权力的单位以股、室、分局为单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自查,限时上报。然后由防范领导小组根据各单位上报的双风险点进行审核把关,相互借鉴、查漏补缺。二是_次召开副股级以上干部会议,查找疏漏。三是学习先进,促进工作。在开展此项工作中,我们主动向河间市局和市局监察室请教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并把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拿来为我所用。
在上工作的基础上,领导班子共同审核把关,确定每个单位岗位双风险点。全局共确定廉政风险点__个,执法风险点__个,基中:行政许可审批、行政执法、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一级风险点__个,涉及行政许可受理、个人和企业荣誉审批等二级风险点_个,涉及档案管理等三级风险_个。
三、结合实际,制定防范措施。查找双风险点,目的是进行有效防范,关键是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我局通过单位和个人自查,股级以上干部集体讨论,最后局领导集体决策等程序,对排查出的双风险点,制定了项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防范措施。
一是进一步完善细化原有制度规定,为使防范管理措施更有针对性,我们根据梳理出的双风险点,逐项完善规范、细化原有的制度规定,力求做到双风险点防范在制度、机制上不留空白。如:我局在内部会议公开方面一直是薄弱环节,通过这次风险点梳理,我们制定了《××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局务公开实施办法》,从组织领导、公开内容、公开时限、公开形式和公开程序以及监督保障和责任追究都进行了规范和细化。在重大案件集体会审上,我局完善了大案集体会审制度、规定万元以上案件必须经案件审核委员会集体讨论、集体决策,从而有效防止了人情案和以案谋私的发生。
二是因地制宜,不断创新防范措施。按照从政必备的人品、能力修养等素质和要求,针对干部职工思想上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经过信息采集、筛选归纳和风险评估,每周确定一个主题,在县局网站机关、分局内部公示中予以发布,启迪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指出如果一旦发现某种错误行为,将依法依纪受到某种处分,从而使干部职工自觉做到认认真真的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我们的这一做法沧州日报予以了介绍。
四、强化督导,力求防范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制定了《双风险点防范管理工作考核方法及考核标准》、《从政提醒制度》等规章制度,从制定机制上确保双风险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是强化公开,主动接受内外监督。在内部公开上计划在县局网站专门开辟局务公开版块,由办公室负责每月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公开,随时对万元以上大宗物品采购情况进行公开。对外公开上利用注册大厅及各分局的触摸屏、电子显示屏将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和行政收费的依据、标准、结果等内容全部对外公开,做到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三是加大监察力度,及时纠正查处违规违纪行为。今年,我局为监察室配备了录像笔,指定监察室、办公室不定期对各单位县局重大决策的落实情况,重点工作的开展情况,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的执行情况进行明查暗访,每季度向一把手报告一次暗访情况,对轻律违纪人员给予批评教育,对严重违规违纪人员依法依纪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合同及风险防范管理规定模版 篇6
周律师,您好!
2015年5月20日,我与某化妆品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合约,岗位为质检员,入职一年后,由于我在工作空闲时,用公司的电?X查看了一些与工作不相关的网页,被部门领导发现上报到公司人事部,人事部主管便以上班看和工作不相关的网页,严重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为由与我解除了劳动合同,我回忆起在刚进入公司时的新人入职培训中,公司并未提及不能在上班时间看其他网页等要求,现因为这样的原因被开除,我实在感到很冤枉,请问律师,公司以该理由这样辞退我是否合理,我该如何维权?
读者:陆先生
陆先生,你好!
根据你的描述,你们公司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下称“《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即“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来解除与你的劳动合同。但是,与此同时你们公司应当依法举证证明你存在违纪的严重性,即公司应当就解除合同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充分举证。如无法充分举证则公司会因此违法解除合同而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一、如何认定“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一)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是否严重,应当由用人单位来判断,但也应该符合本单位一般职工的判断。如果因为解除劳动合同引发的劳动争议,还应该接受劳动仲裁机构的审查。
(二)《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重要前提是,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必须合法有效。
只有符合这两个条件,用人单位才可依据规章制度解除劳动合同。综上所述,陆先生所在的公司应当根据劳动法律法规所规定的限度和本单位的客观情况在规章制度中予以明确说明,并应当做到公平合理。
二、用人单位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解雇员工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一)法律风险
1.用人单位规章没有公示的法律风险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本案中,陆先生所在的公司在新人入职培训中并未告知陆先生“不能在上班时间看其他网页”属于严重违反公司规定,因此,如果规章制度没有依法公示告知的或没有向职工本人依法告知的,则用人单位需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
2.用人单位需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风险
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本案中陆先生在上班时间看和工作不相关的网页是确定的事实,但陆先生的这一行为是否属于“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呢?根据日常经验,偶尔的“上班开小差”充其量也只属于是一般的违纪,本案中,公司将一次“上班开小差”行为定性为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对劳动者来说过于苛刻。
3.劳动者可能主张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风险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赔偿金。本案中,陆先生若与公司协商要求回到原岗位继续工作的,公司应当立即恢复其工作,若陆先生不希望继续在公司工作下去的,则可以在一年内通过公司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的途径,要求公司按照经济补偿金两倍的标准向其支付赔偿金。
(二)风险防范
1.用人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的内容须具合法性
这是保证规章制度适用的基础,《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公司制定规章制度的依据,规章制度的内容不能与现行的法律法规相抵触,相抵触的部分无效。法律有明文规定的,企业依法律的规定,制定出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细化、具体的规章制度,对于法律无明确规定以及法律没有禁止性规定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据劳动法律立法的基本精神以及公平合理原则出台相应的适合自己公司的规章制度。
2.规章制度应当经过公示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公示的方法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的界定,实践中可以通过组织学习、培训、考试、制作员工手册的方式告知劳动者。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对用人单位最稳妥的方法是让员工签字确认已全部知悉该规章制度并同意遵守。有些企业通过公告栏或企业内部的网络来进行期.章制度的公示,但实际上,这种形式的公示在仲裁诉讼中将会很难举证。
三、总结
建筑企业合同风险防范与管理 篇7
建设工程施工是建设项目在完成工程设计和施工招标后进行建筑产品生产的最后实施阶段,具有投资大、周期长、涉及面广、管理难度大的特点。签订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对发包人和承包人双方都十分重要。
1 合同风险的分类
合同风险是合同中的不确定因素,是客观存在的。由于建设工程合同所具有特殊性、合同履行的长期性、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建筑工程的特点和法律环境与社会环境,存在发生损害合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利益的可能性。按照风险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
1.1 客观风险
客观风险是指合同双方都无法控制或干预,来自客观因素所造成的风险,包括自然风险、政治风险、市场价格风险、意外事故等。
自然风险主要包括不利的自然气候,如台风、地震、沙尘暴以及不利的地质条件,如软粘土、古墓、膨胀土等,这部分一般在合同的不可抗力条款中进行说明。
政治风险主要是指社会动乱、发生战争、税收政策等的调整,造成对工程合同履行困难或是工程成本增加。
市场价格风险主要是指市场经济下,由于受到宏观经济或是国外相关因素或通货膨胀等影响,造成材料价格暴涨或暴跌,使工程成本上升或下降,合同价格严重偏离工程的实际价格,造成了承包商的价格风险。
1.2 主观风险
主观风险是指由于合同当事双方的行为所引起的导致一方或双方受损的风险。主要包括工程变更风险、时效风险、交易风险等。
工程变更风险对于承包商而言,主要是由于发包商的变更造成工程量减少或增加带来利润的减少或增加。
时效风险是指因为在执行合同过程中,由于发包人对于洽商变更资料延时签证或不予确认造成了建筑企业索赔困难,而没有相关条款的制约影响了合同的顺利实施。
交易风险对于合同双方都存在。承包商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业主付款风险或是信用风险,发包人的风险就是承包商的质量风险、工期风险或其它违约失控而蒙受的损失。
2 合同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合同风险客观存在,但能通过人为因素避免或转移。在相当多的国内施工合同中,业主利用有利的竞争地位和起草合同条款的便利条件,在合同协议中通过苛刻的条件转移合同风险的承担责任。而承包商一般为了承揽工程,在合同协议中对自身权利不能据理力争,而是受制于业主,很容易被业主牵着鼻子走,增加了履行合同的风险性。由于承包商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必须加强合同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工作。
2.1 建立合同风险管理组织
防范建筑工程合同风险,组建以工程经济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法律顾问等为主的合同管理机构非常重要。现今发包方在拟定工程合同对一般都聘请造价事务所或专业工程咨询机构,在合同谈判实施方案中一般含有对承包方反索赔或不公正的明示条款,故建筑企业在合同谈判中必须拥有与之相匹敌的专业力量,机构人员必须掌握我国现有的有关建筑工程的法律法规,掌握国家经济政策和标准工程类合同文本的使用。
在合同谈判阶段,机构人员要从法律法规、质量、进度、造价以及预防不可抗力上认真研究该工程的特殊性,如该工程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工程的设计文件是否完整、双方对重要事件的合同条款文字理解出现不一致时如何解决等,结合具体的赢利目标,对发包方的不合理要求,本着追求最大利益的原则,做到态度友好、据理力争。在签署合同时,条款要严密完整,文字要精确恰当不留漏洞。执行合同时,要积极处理风险后果。
2.2 加强对工程信息的管理
严格审查发包人资质等级及履约信用,了解资金来源情况,将不合格的主体排斥在合同的大门之外,将导致合同伪装的坑穴和风险隐患排除在外,为将来合同能够得到正确、及时地履行奠定良好基础。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等级,承包人承包的项目应当是经依法批准的合法项目,违反这些规定,将因项目不合法而导致所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因此必须应先审查建设单位是否依法领取法人营业执照、取得相应的经营资格和等级证书,审查工程项目的合法性,其次还应对发包方的履约信用进行审查。
2.3 加强对招标文件的评审
目前招投标工程的招标文件包括合同条款,投标时必须对招标文件进行实质性响应,其中包括全面接受合同条款。在招标文件评审时应当对合同进行风险评价:合同条款是否不全、不完备、不具体;是否缺乏对业主的权利限制性条款和对承包商保护性条款;是否存在业主转移风险现象等。在对招标文件评审后,应考虑合同风险带来的影响,决定在投标报价中是否加入风险费用,甚至考虑是否放弃本次投标以避免风险。
2.4 充分利用签约前谈判减少合同风险
虽然招标文件包括合同条款,而且承包商在投标文件中已经接受合同条款,但一般在签约前与业主谈判时,承包商可将合同条款中不完备、不具体或者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业主一般会同意修改完善合同。承包商签约前谈判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合理沟通、陈述利害,说服业主修订某些过于苛刻的或本来不合理的条件,增加保证承包商权益的条款,使合同比较优惠或有利,风险减少,合同双方责权利关系比较平衡。
2.5 加强实施阶段的合同管理
执行合同时,积极处理风险后果也是防范建筑工程合同风险的重要内容之一。合同管理应当贯穿整个工程承包建设过程。风险发生后,应启动应急计划,认真研究,找出实际结果和预测结果的差异,并用货币量来衡量,分析其造成的原因,采取有效手段加以补救。注意按合同要求的时限履行义务,公正地处理索赔,严格现场签证制度,确保合同风险最小化。
3 采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的注意点
目前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普遍采用建设部与国家工商局共同制定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GF-1999-0201)示范文本。该文本由协议书、通用条款、专用条款及合同附件四个部分组成。仔细阅读和准确理解“通用条款”十分重要,因为这一部分内容不仅注明合同用语的确切含义、引导合同双方如何签订“专用条款”,更重要的是当“专用条款”中某一条款未作特别约定时,“通用条款”中的对应条款自动成为合同双方一致同意的合同约定。
采用示范文本时应当注意:合同是否完整无误,包括合同文件的完备和合同条款的完备;工程概况是否详细,有无歧义;合同工程、质量标准是否能够完成;合同签字盖章是否合法有效;合同文件组成及解释顺序是否合理;发包人派驻代表、监理工程师、项目经理的职权是否明确;发包人工作是否详细,有无免责条款;承包人是否承担了本应由发包人完成的工作;合同价款与支付是否合理,有否有不明确之处;双方违约责任是否对等、合理、详细;不可抗力因素是否考虑齐全;工程有无担保,担保形式是否可行;补充条款是否合理;保修责任是否合理,有无扩大保修责任;保修金返还时间是否明确;合同条款有无与招标文件其他部分不一致之处。
4 结语
合同风险存在于建设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在不可避免合同风险时应采取防范措施,制定相应的预防计划、灾难计划、应急计划,通过合同风险有效防范,对合同实施有效管理,保障工程顺利实施,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终目的。
摘要:建设工程合同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按照风险的来源大致可分为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合同风险是合同双方必须共同承担的,建筑企业合同风险防范与管理工作贯穿于投标、签约、实施等阶段。结合工作实践,论述了建筑企业合同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措施。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合同风险,防范与管理
参考文献
[1]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32-251.
企业合同风险管理与防范探究 篇8
【关键词】 企业合同 风险管理 防范
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有哪些?企业应该如何防范合同风险?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就这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1. 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管理不好合同,就管理不好企业。合同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因此,管理者应该时刻具备风险意识,在日常合同管理中应当注重防范五个方面的风险:
1.1避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防止合同无效的风险。
1.2避免合同主体资格的不合法和意思表达的不真实,防止对方利用合同诈骗的风险。
1.3避免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或者遗漏主要条款,防止合同权利残缺的风险。
1.4避免未签订合同、未经授权对外签订合同,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风险。
1.5避免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企业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的风险。
2. 合同风险的防范措施
合同风险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源头之一,不能控制合同风险,就不能避免企业经营风险,从而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利益损害,所以应当尽可能地防范合同风险,主要措施有:
2.1充分了解《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合同法》从合同的含义,订立合同的基本原则,合同的形式,合同的生效、无效等与合同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比较系统、详细的规定。另外,我国调整合同关系的法律规定,除《合同法》之外,还有大量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企业在对外签订合同过程中一旦违反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就会导致合同的无效,造成巨大的损失。
2.2企业在签约前应充分了解、调查并评估对方当事人资信状况。企业在签约前必须要求对方当事人提供经过当年年检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授权委托书、生产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对设计、施工队伍还应要求提供相应的资质等级证书。企业业务部门经办人对上述证件复印件应留存备查。对标的额巨大的合同,必要时,企业业务部门应派专人实地调查、了解对方当事人的资信情况,包括对方的商誉、财务状况、技术设备、管理水平、人员构成等。
2.3合同尽量采用书面形式。目前我国法律认可的合同形式有口头、书面和其他三种形式。口头形式优点在于方便快捷,缺点在于发生合同纠纷时难以取证,不易分清责任,一般仅适用于能即时清结的合同关系。书面形式比口头形式复杂,在当事人发生纠纷时举证方便,容易分清责任,也便于主管机关和合同管理机关监督、检查。所以,最好通过书面合同的形式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减少风险的发生。
2.4使用合同示范文本,明确约定合同条款。签订合同时应当尽可能使用国家推行的合同示范文本,以保证合同条款的完备。同时,经办人应认真填写合同中所列明的每个条款,尤其应当明确约定标的物及其数量条款、质量和包装条款、付款方式和时间条款、交货方式和时间条款、违约责任条款,以及明确违约金和赔偿金的计算方法,注意用词严谨,避免语意模糊。另外,需注意定金和订金的区别、定金与违约金两者不能同时适用,等等。
2.5及时行使法定抗辩权。我国合同法中规定,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可分为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三种,对于降低交易风险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履行次序,企业作为先履行一方,有足够证据证明对方出现财务危机或濒临破产等情况,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如企业作为后履行一方,在对方未先履约或履行不符合约定时,可以行使先履行抗辩权;如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履行次序,双方互负的债务均已届清偿期,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或对方履行不符合约定时,可以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
2.6合同争议解决方式应具体明确。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所以,在选择“诉讼”的方式来解决争议时,建议进行“协议管辖”。在签订合同时,双方一般比较友好,比较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如果事先确定了管辖法院,就不必在事后因管辖问题发生争执而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了。另外,如果合同双方约定以仲裁的方式解决合同纠纷的,那么要明确约定一个仲裁机构,而且该仲裁机构必须客观存在,否则将导致仲裁条款无效。
2.7加强对合同专用章的管理,做到专人负责、专章专用。对外签约不宜使用业务印章,应使用合同专用章。合同专用章保管、使用宜由专人负责。合同专用章原则上不得外携公出,禁止出租合同专用章,禁止在空白介绍信、空白合同书、信笺或任何空白纸上加盖合同专用章。每次使用或外带,应经法定代表人授权批准并进行登记备案,完善用章手续。
2.8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体系,严格合同审查规则和程序。企业要实现订立合同的预期目的,合同管理人员应对企业内部各部门起草的合同做认真的推敲,进行审查把关,审查合同的标的、内容、主体等方面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查合同的内容是否属于国家允许、鼓励经营的范围,还是被限制或禁止的范围;审查合同条款是否齐全、完备、严谨,以保证所签订的合同合法有效、切实可行。合同审查人员审查时,有权询问与合同谈判、签订的有关情况。若发现合同有不符合要求的有权及时提出審查意见,并要求委托代理人或经办人员修改或纠正,以符合合同谈判、签订、审查的各项要求,从而杜绝合同隐患。
2.9实行合同全方位的动态管理。要充分发挥合同管理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救济”作用。法律事务部门有权介入重大合同签订前的资信调查、实质性谈判和正式签约、审查以及合同履行、争议解决的诸阶段、全过程的动态活动。企业应制订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及《合同专用章制度》、《合同审查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配套制度,使企业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规范化、程序化。
2.10加大对合同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促使各级管理人员真正做到自觉依法办事。企业应制订《合同考核办法》并将其纳入企业经济责任制考核序列之中,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企业法律事务部门根据工作布置,每季度末重点对有关业务部门所签订、履行的各类合同进行抽查,发现问题要求上述业务部门整改;如未能整改又不能说明正当理由的则按《合同考核办法》处分。
参考文献:
[1]吴江水.完美的合同[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
[2]张远堂.公司合同管理操作指南[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合同及风险防范管理规定模版】推荐阅读:
承揽合同的风险及防范07-02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10-04
新法背景下劳动合同订立的法律风险及防范10-17
企业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的法律风险及防范05-14
劳务合同风险防范06-16
劳动合同风险防范案例08-27
合同法律风险的防范05-14
防范买卖合同风险的办法09-05
【法务】公司股权转让合同的风险防范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