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规划局

2024-10-07

厦门规划局(精选8篇)

厦门规划局 篇1

厦门市规划局关于《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补充规定

为加强规划管理,统一审查标准,针对近来在建筑方案审查中,概念不清、容易产生歧义的名词作如下补充规定:

一、关于阳台

《厦门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附录二:计算规则第3(4)点补充修改为:住宅建筑阳台,无论凹阳台、挑阳台、封闭式阳台、未封闭阳台进深不应超过1.8米,进深超过1.8米的,超过部分按水平投影面积的全部计算建筑面积和容积率。

二、关于露台

露台又称晒台,指供人室外活动的上人屋面或底层地面伸出室外的有围护无顶盖的台面。露台在建筑设计上应位于建筑底层或建筑顶层或建筑裙房屋面。

三、关于空调外机搁板

(一)居住建筑及办公、酒店等建筑的空调外机搁板的总宽度不应大于60CM;采用分户式中央空调的,空调外机搁板总宽度不应大于1米。空调外机搁板不得封闭,不得设栏板。

(二)每户空调外机搁板的投影面积不应大于2平方米。

四、关于居住建筑挑空空间

居住建筑中挑空的户内空间:除跃层住宅客厅可挑空外,其余均不得挑空。跃层住宅客厅的挑空面积应小于本套底层户内面积的30%。

五、关于建筑外墙及阳台外侧设施或构筑物

建筑外墙及阳台外侧不得设置除空调外机搁板之外的设施或构筑物,设置空调外机搁板的按本补充规定第三点执行。

六、关于凸窗

凸窗挑出建筑外墙部分的高度应小于2.2米,挑出外墙部分的窗台板总宽度不得大于0.6米,且窗台底面距本层楼板的高度应不小于0.45米,上下二层凸窗之间的楼层板不得超出建筑主体外墙。

七、关于“与其上盖相距三个层高以上的阳台、挑廊”及“上盖投影面积小于阳台、廊道围护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二分之一的阳台、廊道”

“与其上盖相距三个层高以上的阳台、挑廊”是指楼板与上盖相距三个层高(含三个层高)以上,挑出外墙并至少两面开敞的阳台、廊道。

“上盖投影面积小于阳台、廊道围护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二分之一的阳台、廊道” 应挑出外墙并至少两面开敞。

“与其上盖相距三个层高以上的阳台、廊道”与“上盖投影面积小于阳台、廊道围护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二分之一的阳台、廊道”在建筑设计上,每户仅可设置一处,且面宽不超过两个开间、进深不超过3米。

八、关于“凸窗挑出外墙部分的窗台板总宽度”

凸窗宽度不应大于开间的一半。

九、关于居住建筑所有类型的阳台、廊道、入户花园面积计算

本补充规定第七点的“阳台、廊道”及阳台、入户花园投影面积总量不应大于套内建筑面积的15%。

本补充规定适用于生效之日起尚未取得《建设项目方案设计批复》的建设项目。其中第一至第七点自发文之日起生效,第八至九点自发文之日起30日(即2010年2月18日)后生效。

厦门市规划局

二O一O年一月十八日

厦门规划局 篇2

关键词:智能电网,发展应用,规划研究

当代社会, 随着用户对电力的需求数量的不断增加、质量的不断提高, 电网与用户、电力供应企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原有的电网规划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要求。本文中, 笔者对厦门市智能电网的发展及规划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研究。

1 智能电网简介

智能电网指的是把先进的通信技术、信息化技术、计算机遥控技术、原有的输配电设施进行结合, 形成一个新的电网供电系统, 实现了电力供应的智能化。智能化电网在我国一些大中型城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提高客户用电的可靠性、安全性, 以及降低因为输电导致的电能损耗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作用。智能电网运用自动化控制技术、数字信息技术, 实现了从发电到用电等各个环节信息上的“双向化”沟通交流, 对于优化电力的生产、输送以及使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厦门市智能电网的发展和应用

厦门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高新技术广泛应用, 智能电网在实践中也得到逐步的应用。目前, 厦门市已经开展智能电网规划和建设并取得一定成果, 为电网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 厦门市已经建成了电网输电线路实时动态监测中心, 现役所有220千伏变电站的重要设备已100%安装在线监测系统, 电网实现主网、配网调控一体运行管理, 并于2009年正式启动厦门城市配电自动化工程试点建设工作, 2010年该工程通过国网验收。同时, 厦门智能电表安装工作有序开展, 全市配变终端自动信息采集覆盖率100%, 并建成全省首座中型电动汽车充电站。

“十二五”期间, 随着厦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 智能电网的持续发展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质量改善方面的作用也日渐增强。为了进一步普及智能电网的应用, 提高其在电网供电系统中的比例, 应该围绕调速、电力系统稳定器等参数进行研究, 探讨实现基于实测参数的机组统一运行的管理模型, 在此基础上, 开展核电、风电及其并网统一运行的技术方面的可行性。

3 厦门市智能电网规划分析

“十二五”时期是厦门市全面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港口旅游城市和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 凸显厦门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窗口”、“龙头”、“排头兵”作用的关键时期。电力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公共服务产业, 加快推进以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为重要特征的电力发展方式转变对于厦门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3.1 厦门市智能电网发展目标

厦门市智能电网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建立在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的, 依托坚强的电网和开放统一的信息支持平台, 以先进的网络通信、计算机信息和远程控制技术为手段, 形成具备强大的电网信息资源优化配置能力、高效的安全稳定运转水平、适应厦门市经济高效运转并促进洁净能源推广和电源多元化接入、智能化调度控制环境、适应全市电动汽车等新发展的新型电力用户服务要求的智能化电网。该目标的实施有助于实现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 并保证与其终端用户之间的便捷、高效互动, 保障全市电力供应更加优质、高效、可靠和安全, 满足整个厦门市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3.2 基于GI S的厦门市智能电网的规划

智能化电网的规划涉及到了电网本身的信息化管理、相关图像的处理以及地理信息的勘测、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传统的电网规划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智能电网规划的要求, 结合新的科学技术、利用新的手段对智能电网进行规划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建设坚强的现代化智能电网, 科学的电网规划设计手段是关键。为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等社会资源, 应在已成熟应用电网运行信息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基于GIS的城市电网空间规划系统GIS技术在电网规划应用系统, 为规划人员提供一个可以优化电网规划的决策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以下几项功能。

(1) 建立现状电网设备和规划电网设备以GIS地理信息为背景的操作平台, 完成与已运行的电网运行信息系统的接口, 可读取设备信息、电网运行状态、业务数据等相关资料, 为电网规划设计、可行性分析等提供规范可靠的源头资料。 (2) 提供规划设计的专用设备符号库, 实现相应的规划建模功能, 按编制年保存电网规划图形和数据, 并建立对应的电网地理接线图。 (3) 实现各种数据的查询、统计和报表功能。可对所有设备基础数据和设计文档进行查询, 自动形成所需的电子报表。 (4) 可将背景电子地图、电网在运和规划模型转化成PDA终端识别的地图和数据, 方便作业人员外出时的选线、选址工作。

建立基于GIS城市地理信息的智能化电网的规划系统可以为电网规划人员提供一套动态的、可视化的操作平台, 有助于规划人员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全面地、直观地掌握电网信息的变化, 从而实现电网的“智能化”管理。结合目前厦门市电网规划和发展的情况, 建立基于GIS基础上的智能化电网规划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基于GIS的城市电网空间规划系统将有效地帮助规划设计人员掌握现有电网和城市建设情况, 为规划设计提供充分的原始信息, 为规划决策提供科学的评判手段和标准, 提高电网规划设计水平和规划业务的管理水平。 (2) 基于GIS的城市电网空间规划系统可实现有效管理规划设计数据, 减少了重复建设和数据录入, 将提高电网规划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节约人力资源成本, 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3) 基于GIS的城市电网空间规划系统通过引入GIS城市地理信息, 可实现对电网的现实状况可以一眼掌握, 在设计时可以尽量综合利用已有的电力设施, 如电缆沟管等, 减少电网建设过程中对城市道路交通、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

4 结语

智能电网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电网发展的模式, 其在未来必将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 由于智能化电网系统的规划尚未有特别成熟的技术可以借鉴, 再加上不同地区的电网基础设施差别较大, 导致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智能化电网规划模式。厦门市智能电网的规划和发展主要应该围绕关键技术研究、技术标准以及体系建设、项目示范、产出效益分析等方面展开, 尤其是应该要特别注重提高“智能”在电网规划中的价值, 从而实现厦门市智能电网快速发展和建设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十方.欧美智能电网战略计划[J].中外能源, 2009 (6) :34~37.

[2]张征容.智能电网浅述[J].云南电力技术, 2009 (3) :28~32.

[3]寿颐如.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究展望[J].科技促进发展, 2009 (6) :35~39.

厦门出台会展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篇3

政策选摘:

一、会展产业集群界定范围

会展产业(会展业)是指直接从事会议、展览组织及为其提供服务的部门和行业的总称。会展业是属于服务贸易的范畴,由会展专业举办组织、会展场馆、会展设计搭建工程、会展服务四大基本行业部门要素构成。其中,会展专业举办组织是指从事会展资源开发、会展产品生产以及会展市场经营管理的专业会展公司、各类拥有会展举办权的机构和组织等。

二、厦门市会展业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将厦门市打造成全国会展名城和商务旅游会展中心,会展业成为厦门市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到2015年底,全市举办展览总面积达88万平方米;参加会议总人数达56.4万人次;会展直接收入达24.02亿元,会展行业收入约为50亿元。

发展重点。综合考虑厦门市发展会展业的优劣条件,确定以发展会议做大会议业为重点;积极发展展览业,做强展览业。会议业:以申办招揽国际性会议、大型国内会议为主,自主培育举办为辅。展览业:以自主培育专业展览为主,招揽引进为辅。

三、厦门市会展业发展举措

完善发展环境。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扶持政策措施,开展优秀会展评选表彰,发挥会展行业协会作用。

加强主体培育。提升会展主体的数量和质量:通过完善发展环境、大力培育会展项目等方面的工作,形成一批会展的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等企业主体,增加会展主体数量,提高会展主体的策划、组织、经营的能力和水平。培育会展龙头企业:要从政策扶持、项目培育、人才引进、交流培训等方面重点扶持和培育会展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会展业的发展。

大力培育和引进项目。大力申办招揽各类会议,做强现有专业展览会,培育新展览项目,招揽引进巡回展览项目。

加大宣传推介。开展城市整体宣传推介。加强与国际会展业界的联系和交流。拓宽会展业宣传平台。

拓展对台合作。要围绕与台湾产业对接规划,进一步拓展对台会展交流与合作,把厦门市打造成海峡西岸最主要会展中心城市、两岸会展合作聚集地、台湾企业到大陆参展的最主要城市。加强现有展览的合作。加强会展行业的沟通交流。吸引台湾机构在厦举办会议展览。

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鼓励会展企业引进会展项目策划、项目管理、工程管理等高层次的会展人才,并按照厦门市引进人才的政策提供相关的支持。

改进和完善发展机制,改进会展举办机制,建立会展业统计制度,完善会展项目评估体系。完善会展场所配套设施。

政策解读:

厦门英才学校景观设计总体规划 篇4

(草 案)

景观设计(含环境设计、雕塑设计等)在体现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欧洲众多城市将十六、十七世纪巴洛克时期的古建筑旁,又以现代材料和工艺兴建了流光溢彩的新型建筑和现代雕塑,形成奇异的后现代景观。我国的许多城市和新建的学校均导入了现代景观设计理念,通过精心细致、独具创意的景观设计,可以更好的体现一个学校独有的文化特色,增强学校的文化氛围,突出学校的人文内涵。因此,以迎接建校十周年为契机,对我校独有的文化特色进行梳理、强化,建立学校自己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内涵,进一步强化学校的文化氛围,使英才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迈上一个更高的平台。

一、现状分析

我校整体的建筑设计理念非常先进,太阳广场以及连接全校的回廊设计非常具有特色,整个建筑运用几何形造型和赭红的色彩,体现出现代感和时尚感。随着学校办学时间的累积,学校的不断成长壮大,董事会、学校领导、老师同学们的共同努力,英才学校已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化特色和人文精神,因此,以迎接建校十周年为契机,对我校独有的文化特色进行梳理、强化,引进现代景观设计理念,通过精心细致、独具创意的景观设计,建立学校自己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内涵十分必要,以便进一步强化学校的文化氛围,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使英才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迈上一个更高的平台。

二、设计理念

1、努力使“高品位、有特色、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在学校的景观设计中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用时代赋予的知识和造型能力,营造英才学校独特的艺术人文景观和氛围。

2、在设计理念上追求开敞空间与半闭合空间相结合的方法,与现有建筑的几何造型和赭红的色彩相和谐的雕塑和壁画,内容上强调与学校内在的文脉相联系,注重学校文脉的连续性,坚持创新与文脉的传承。

3、人们驻足留连与观赏、品味和领略学校独特的文化,两侧的景观与建筑交融和谐,柔和的雕塑作品、绚丽的色彩更加突出环境和人的亲和感

三、形象造型理念:

1、在公共区域(大门、延伸到太阳广场的台阶、太阳广场等区域),雕塑造型(包括圆雕、浮雕、壁画)上与学校现有建筑的几何造型和赭红的色彩相和谐,内容上强调与学校内在的文脉相联系,注重学校文脉的连续性。同时追求个性化和丰富性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受,坚持创新与文脉的传承。

2、学生休闲区域和活动区域(学校回廊两侧绿地、运动场边绿地、食堂及体育馆周围绿地等)注重轻松活泼、亲切而富有童趣的形象造型,全部采用学生作品的放大稿样,强调全校学生的积极参与,同时注重雕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性。

3、学校道路和公共区域的指示牌应清晰明了,现象造型和色彩富有艺术性、现代感。

四、设计构想

整个景观设计是包括一个主题雕塑的重点景观区和两条重点景观带以及重点围墙及地面装饰的景观链。整个景观设计注重文脉联系,追求创新与文脉的传承,亲切而富有童趣,强调景观的互动参与性。

系统分类

1、校训(大门处):长条型浅浮雕图案、文字阴刻或阳刻,突出文字的力量和厚重感。

2、主题雕塑(圆雕):能体现英才学校的独有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体现英才学校的传统文脉和创新追求,体现英才莘莘学子的远大理想和不懈追寻。造型以带座的半抽象不锈钢圆雕为主,以体现较为宽泛的内涵并与周围的现代化建筑和谐统一。本雕塑可在征集学生创意的基础上,由专家放样修改成型。

3、一个重点景观区(太阳广场四周):由6---8个带底座的浮雕沿太阳广场四周形成半闭合空间,可选取古今中外的著名学者1—2名制做成书本状的浮雕,并配上他们的格言警句教育学生。可用玻璃钢仿青铜制作,体现其古朴和金属质感,充分表现其空间感和光感。本浮塑人物可在学生中进行一次评选征集活动,在此基础上,由专家和学生共同放样修改成型。

4、两条重点景观带(1)连接全校的回廊两侧绿地:注重轻松活泼、亲切而富有童趣的形象造型,全部采用学生创造的作品,由专家和学生共同放样修改、放大稿样成型。可选择海洋主题、抽象主题、用放大了的实物作雕塑造型等等形式,圆雕、浮雕、装置设计、水景设计均可,颜色较为艳丽,追求童趣。

(2)运动场边绿地:注重雕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性,预计的两组浮雕和装置设计相结合的景观设计应强调学生的参与感。一组暂为陶艺板铺成的迷宫图,刻上脚丫及浮雕图案,吸引学生与雕塑的互动交流。另一组暂为国际象棋盘或中国象棋盘,并用玻璃钢制成较轻的各色棋子,吸引学生在其间玩耍、嬉戏。(3)食堂及体育馆周围绿地:浮雕壁画结合学生创造的作品,由专家和学生共同放样修改、放大稿样成型。

5、重点围墙及地面装饰:

地面墙面选用马赛克铺设壁画或用彩色墙漆画壁画,全部使用学生创造的作品,由专家和学生共同放样修改、放大稿样成型。

6、富有艺术性和现代感的指示牌:全校统一使用极具个性和艺术性的指示牌,注重色彩的搭配和中、小、幼学生不同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择不同的造型和色彩。

厦门规划局 篇5

(2011.9~2016.7)

一、学校概况

厦门市湖里区博林学校创建于2002年,为一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校舍占地面积6160平方米,学校建有图书室、实验室、语音室、物理实验室、生化实验室、微机房各一个,教职工81人,学历全部达标。学校始终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为教育宗旨,办学十年来,在校董事会的正确决策下,在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项工作长足发展。

二、学校办学理念和思路

(一)学校的核心理念是学校用于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经营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与原则,也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它经过学校的自觉追求,升华为学校一切行动的逻辑起点。学校的核心理念可具体为:

1、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以教师的主动健康发展”为本。

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为本。

3、教师具有主动健康发展的状态,才能影响学生成为一个主动健康发展的人,总的说我校的教育要走向“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这一办学方向,形成我校的特色。

(二)依法治校,以德立校,文化兴校

1、“依法治校”是学校发展的外部保证,是制度上的管理与约束,重在强制,体现的是法律。“依法治校”是依据法律、法规、规章来管理学校,体现的是一种法制精神与观念,从而规范办学行为。

2、“以德立校”是学校发展的内部动力,是道德上的规范与引导,重在教育,体现的是自律。“以德立校”强调道德教育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作用,突出德育工作的核心地位,以德育人。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必须努力提升师生的水平,为依法办学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3、“文化兴校”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源泉。以经营“目标 ”来凝聚人心,因为目标反映着学校文化发展的方向;以经营“理念”来提升生命价值,因为理念决定着学校文 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第1页

化发展的个性;用经营“制度”来激励创新,因为学校制度是学校文化的基本组件;用经营“环境”来体现人文关怀,因为环境诠释着学校文化的精髓。

三、学校发展目标

(一)战略定位

我校未来的战略定位:特色化、品牌化、现代化的,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家长承认、社会认可的特色学校。

(二)总体目标

1、提高“新基础教育”本土化程度,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规范化校园,提升家庭教育现代化。

2、提升学校教育内涵,塑造高素质学生群体,打造研究型教师团队,构建现代化管理模式,创社会知名的特色学校。

(三)具体工作目标

1、办学规模

经过十年的发展,2011年,学校教学规模已发展到38个教学班(其中小学32班,初中6班),教师80余人。未来5年,我校争取在现有规模上,办好、办精我校,在安全、教学、纪律、卫生、养成教育等方面形成特色,力争把我校办成一所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家长承认、社会认可的特色学校。

2、学生培养目标

培养真诚守信、基础扎实、兴趣广泛、会阅读、会合作、身心健康、有一定素养的现代中小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师发展目标

尊重学生、师德高尚、善于学习、理念先进、诚信求实、不断进取、乐于奉献、身体健康、身心愉悦。

4、课程与教学发展目标

新课程形成“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为主干的课程结构,具体地说我校要加强研究的力度,开展校本教研,扎实推进基础课程,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课程意识与能力,探索不同类型的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教育及发展功能,引领学生的个性发展。

5、学校管理的发展目标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完善民主管理程序,深化服务型管理,倡导细节化管理,构建激励主动发展的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并完善现代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形成现代化、规范化的学校管理体系。

6、校园建设的发展目标

进一步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对学校进行整体的形象设计,突显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学校个性,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提升现代校园环境管理水平,完善校园内的各个角落的人文环境。

四、具体的工作思路与措施

(一)抓制度管理

1、依法修订并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2、结合本校的实际状况制并完善教师的岗位评定方案,使之趋向完美。

3、依法建立民主管理机制,制定民主管理章程,并依章进行工作。

4、依法建立后勤保障制度,使学校的一切工作顺利进行。

5、依法建立学校的各项监督机制,逐步完善教工代表监督和党委会监督机制。

(二)抓活动管理

1、按要求开展好德育活动,利用校园的广播站、板报等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利用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德育活动。

2、抓学生的文明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制定活动方案,按方案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3、按《湖里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办法》的要求和我校的实际状况,开展教学、教研活动。

(三)抓队伍建设

1、搞好各级各类培训工作。抓好新任教师的入职培训,抓好教职工继续教育培训,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训。

2、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3、抓好教师的文化、业务考核工作,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四)校园文化管理

1、继续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给师生创造一个优雅、和谐校园环境。

2、硬化校园,建设校园,在现有条件下,建设好体育场地、篮球场地、乒乓球台、单双杠场地、沙坑等活动场地,尽量为学生的体育锻炼及课余活动提供活动场所。

3、抓好校园文化建设,搞好黑板报、宣传栏的建设。

(五)学校规模建设

未来5年,我校争取在现有规模上,办好、办精、办强我校,在安全、教学、纪律、卫生、养成教育等方面形成自身特色,力争把我校办成一所学生乐学、教师乐教、家长承认、社会认可的特色学校。

厦门游记作文:美丽的厦门 篇6

厦门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气候四季如春,引来了许多白鹭在这里生活,所以厦门也被称为鹭岛。

我们入住在白鹭洲公园内,白鹭洲公园里有一个很大的员当湖,员当湖湖面如镜,在微风的吹拂下微波粼粼,员当湖的中间有一座白鹭女神的雕像,白鹭女神身姿优美得跪在一块岩石上梳理自己的头发,肩膀上还停着一只可爱的白鹭。公园里有许多绿毯似得草坪和健身器材,是一个休闲的城市公园。

我们乘车去轮渡码头坐船到鼓浪屿,一路上,我看到厦门的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我们坐上了游览观光船,在海上观看鼓浪屿的全貌。我看到了鼓浪屿的最高峰日光岩和民族英雄郑成功的雕像,郑成功威武的屹立在海面上,与台湾岛隔海相望。

晚上,我们沿着环岛路去海边烧烤,环岛路上,明亮的灯光,热闹的海鲜大排档,装扮地比白天更美了,我们烤着美味的事物,尽情地吃了起来。

厦门规划局 篇7

目前,对城中村的概念,还存在种种不一致的认识。有的认为城中村是城市化过程中原农村区域形成的杂乱无序的建筑群落;有的认为城中村是指在城市总体规划区内仍然保留和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农村经营体制的农村社区;有的认为城中村是指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被纳入城市建设用地的村庄,等等。这些概念都只是从一个角度揭示城中村的特征,没有全面地揭示城中村作为一种居住形态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

所谓“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农村土地全部被征用,农村集体成员由农民身份转变为居民身份后,仍居住在由原村改造而演变成的居民区,或是指在农村村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农村土地大部分被征用,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的农民仍在原村居住而形成的村落,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

2 “城中村”的成因分析

“城中村”作为厦门城市的一个独特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

(1)特有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

在厦门城市化过程中,尽管许多村庄早已进入城区范畴,农用地被征用殆尽,村民收入也主要转向二、三产业,但这部分“农村”仍然保留着“村建制”,实行着村的行政管理,整个村庄以村籍为边界形成了管理上的“独立王国”和经济上的“利益共同体”,并与其强烈而盲目的牟利动机相结合,不断背离着城市化的目标和要求。其中,尤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宅基地政策为核心,是城中村土地利用出现无序化的最大源头,形成城中村的重要制度条件。

(2)“不彻底”的城市化政策。

在厦门城市化初期,为尽力降低城市发展成本,政府在对农村征地过程中采取了“半城市化”策略:其一,“征地不管人”的城市化政策。在以国家征用方式逐步将农村集体大部分土地转为国有并纳入城市用地的同时,多数村民并无同步转为市民而游离于城市体制之外,村民的教育、社保、医疗、就业等主要交由村集体统一负担,村民的生计仍主要固化在剩余集体土地上。其二,“分次征用”和“征八留二”的征地政策。一方面,政府对农村土地一般采取“分次征用”方式,同时,为解决征地后农民的经济出路,又采取“征十留一”的政策,希求安抚农民,使之能够分享土地增值的收益又无需增加政府短期的财政压力,正是这种看似“合理”的政策加上巨大的市场利益的驱使,激发了农民在剩余土地上进行无序开发的热情。由于征地时序不一、自留用地分布零乱以及政府规划滞后及监管措施不到位,大片稠密、杂乱、低矮的“城中村”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3)不断膨胀的“地下经济”。

所谓地下经济,即指国家工商税务许可之外的灰色经济或黑色经济。由于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和邻近大市场的特殊优势,城中村成为各类地下经济繁衍的“沃土”。加之基于土地集体所有制而导致的管理“失灵”,许多在城市管理中被排斥和打击的经济活动纷纷汇聚到城中村当中,以出租屋为“据点”,不断扩大其规模,也成为村民经济收益的一个重要来源。这样,在巨大共同利益的驱动下,“地下经济”为城中村带来了丰厚租金,城中村则为“地下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必要保护。

(4)规划滞后及对农村违法批地批建的纵容与默许。

在厦门城市化过程中,规划部门没有预测到城市扩张的速度和郊区农村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因而在城市规划中未能充分考虑城市的长远发展和土地的统一控制;而当混乱情况出现后,又没有及时加以解决和预防新的类似情况的发生。纵容了城中村的违法批建行为,导致村落建设严重背离城市规划标准及大量违章建筑出现。

可见,厦门城中村问题是传统体制性因素和政策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现象,集中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新旧体制交替和磨合中的各种矛盾,反映了城市化进程的不彻底性。因此,城中村的演变与改造,是城市化向纵深发展或向高级阶段推进的结果,是城市由初期的外延式扩张向中后期内涵式发展转变的必然趋势,其实质属于“内涵式城市化”或“城市的城市化”。

3 “城中村”存在的问题

“城中村”作为厦门城市化中一种独特的现象,在管理体制上,一方面它作为城市社区的组成部分,必须接受城市政府的领导,应当在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下运行;另一方面它属于农村社区,在土地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等方面必须执行农村社区管理体制,从而构成了管理体制的交叉性。城市与农村“二元管理体制”并行存在、共同发挥作用,构成了其“边缘社区”的特征。在人口构成上,由于村民、市民和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的混合构成,形成了界限分明的社会群体,不仅不同的社会地位使其出现了社会分层现象,而且高度集中的流动人口因为地缘、血缘、职业不同等原因,又造成了社会群体细分现象,出现了不同的“亚群体”。如以职业划分的垃圾村、网吧村、民工村等等。

“城中村”这种独特的地位和现象,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1)城市规划滞后,建筑密度太大。

有的“城中村”建筑密度达到70%,甚至达到90%,形成“一线天”、“握手楼”、“贴面楼”等独特风景。

(2)村民居住环境差。

由于房屋密度高、采光通风条件差、违法违章搭建与乱倒垃圾等脏乱现象突出,村容村貌普遍较差。

(3)用地管理混乱。

“城中村”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相互交织,宅基地、集体用地管理与建设混乱,违法违章建筑相当集中,住宅多以独家独户的传统家庭模式建筑而成,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4)基础设施不完善。

“城中村”的道路、供水、供电、电讯、排水、垃圾处理一般都不配套,各种管道、电线杂乱无章,排水排污不畅、内涝时有发生、垃圾成灾,卫生死角多,并且缺乏公共绿地与体育等设施。

(5)消防隐患严重。

“城中村”内街巷狭窄弯曲。消防通道严重不足或堵塞,外围道路又往往被店铺挤占,造成消防车难以进入。

(6)不正之风盛行。

制假售假、偷漏税、无证经营人员在“城中村”聚集现象较为突出,对正常的市场生产经营秩序冲击严重。

(7)治安形势严峻。

“城中村”出租屋聚居了大量缺乏有效管理的外来人口,成为滋生“黄赌毒”的温床,恶性事件屡屡发生。由于外来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成分复杂,甚至其中夹杂了一些负案在逃犯罪分子,流动人口成为主要犯罪群体,造成犯罪率迅速上升,严重污染了社会环境。

4 “城中村”改造安置的规划措施

“城中村”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不能单纯地把“城中村”村民的户籍从农业户口转为城市居民户口,而是事关城市化进程、“城中村”农民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大局。按照城市功能统一规划,对“城中村”进行彻底改造,使之尽快融入城市成为许多地方城市建设的重点工作。笔者认为,厦门“城中村”改造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以规划为龙头,加强土地规划、利用管理。规划是改造建设的龙头,要以城市总体规划,总体设计为基础,把“城中村”纳入城市规划管理之中,加大城市规划宣传力度。要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张贴城中村规划图,召开村小组会、村民代表会、村民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城中村改造的重大意义及城中村改造的方案、政策、规划等内容,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强化村民自觉改造意识,为城中村改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市民(包括“城中村”农民)支持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城中村是城市的一部分,其规划设计理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设计的要求进行,科学地编制城中村改造总体规划,同时要保障规划的效果和质量。

(2)”城中村“居民住房改造的统一化和产权的明确化,加强交流沟通,在不违反规范、规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村民的要求:(1)”城中村“的住房必须按城市规划统一改造,但”城中村“村民的安置不能等同于一般城市建设中的拆迁户,随意安置到城郊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应尽可能就近建造农民公寓进行安置。否则,由于安置地点过远,新区设施不配套,容易引起各种各样的矛盾,造成村民与政府的对立;(2)多次调查摸底,分析比较,征求村民代表的意见,对安置房户型设计,既充分考虑到安置户居住需求,又兼顾到其居住习惯、经济能力、今后用途及各级部门的安置房建设标准,做到大中小户型齐备,功能布局合理;(3)小区楼房朝向请村民代表根据安置房地块周边今后的发展规划及原村庄居住地习俗确认;(4)充分考虑到村民集群而居、交流沟通的需求,大部分楼房底层除部分管理用房外均架空,作为邻里交流活动的空间;(5)充分考虑到小车进家逐年递增的趋势,将安置房用地的地下空间基本用足,多设置停车位,能基本满足村民停车需要;(6)物业公司提前介入,在小区监控安防及地下室停车系统设置等方面提出较合理建议,作为小区配套设计的参照,使今后物业管理的硬件趋于合理;(7)注重小区整体景观设计,不管是楼房的装饰立面效果,还是小区园林景观配套设计均能多方案比较确认;(8)在村庄拆迁启动时,编制内容较为详实、图片精美的户型图册,注明每套户型相应的面积指标,通俗易懂,易于村民对照比较挑选。

(3)妥善解决”城中村“居民的就业和出路。”城中村“居民的就业,必须突破货币安置和招工安置的旧框框,实施开发性安置。开发性安置,是通过开放性项目的建设,增强社区居委会的经济造血功能来解决”城中村“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出路。这种安置方式,将农民置换”城中村“土地使用权获得的安置费,通过开发性项目的投资转化为生产性的物质资本,使”城中村“村民通过与生产性物资资本结合实现再就业,它兼顾了村民就业和长远的生活保障,能够弥补货币安置的某些缺陷,可以打消”城中村“村民转籍即失业的忧虑,使其避开只身进入劳动力市场竞争就业时在文化素质和技能方面的劣势。

(4)妥善解决”城中村“村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可以参照国外和国内发达地区的经验,建立面向”城中村“转籍农民的养老保障体系,彻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其具体做法是,通过村级集体经济提取部分土地补偿金和村办企业收入,用作养老保险基金,将该养老保险基金交给实力和信誉具佳的商业保险公司托管。商业保险公司为每个村民建立个人账户,该账户所有权归村民自己所有。村民达到规定年龄后,由保险公司负责养老金的给付,提倡以年金方式领取。该项做法已在厦门市”城中村“社区居委会中推广执行,效果显著。

5 结语

总之,对”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建设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总结目前城中村改造的做法,要特别注意防止将城中村改造仅仅局限于房屋形态的改造,忽视城中村社会形态的改造。有的地方城中村改造仅仅实现了统建,改变了一户一栋的建筑模式,但社区的封闭性仍然没有改变,依然是过去那个村,依然是过去那些村民,依然是一户村民拥有多套出租屋,租住房屋的依然是原来那些人。其结果是,房屋变漂亮了,基础设施也完善了,但居住结构和社会结构依然未变,社会面貌和社会问题可能依然如故。 因此,城中村改造要树立长远眼光,注意在进行房屋改造的同时,尽可能实现社会形态的改造,使城中村更好地融入到城市整体中去,以实现城中村彻底地城市化。

在快速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城中村问题也日益凸显。在繁华的都市里,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边,不时地兀立着一个个布局凌乱、拥挤不堪的建筑群落,极大地影响了城市的外观,也影响了城市管理。城中村里环境脏乱、市政设施不配套、治安混乱,造成了诸多的社会隐患和城市问题,构成了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严重障碍。有人说它是”毒瘤“,有人形容它是定时炸弹,也有人认为它是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最后的港湾和堡垒。因此,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城市建设的一大难题。

摘要:通过对"城中村"成因及存在问题的调研,提出相应的改造安置规划措施,可供"城中村"改造决策参考。

厦门规划局 篇8

郑开雄:海沧位于厦门西部,是厦门通向漳州、龙岩以及广东的门户,在资源紧缺的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转变的过程中,从区位上而言海沧是厦门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石”。自然要素也是海沧发展的重要方面,海沧拥有所有的地形地貌,山、海、湖、沙滩、森林等,海沧还拥有厦门唯一的天然沙滩。而正是这样的自然格局,迫使当时的技术条件必须顺应自然,也形成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的规划理念,并贯穿海沧规划始终。海沧的产业以化工为主,产业链长,附加值高,也吸引了多个台企。天然良港也是海沧的独特优势,作为厦门港的集装箱主港区,海沧近年来大力发展港口、仓储物流业,也进一步凸显了厦门港口城市的特点。

海峡旅游:在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海沧的城市定位是否发生变化?

郑开雄:海沧最初的定位就是一个新城,它具备两个功能,一个是生产的场所,另一个就是生活的容器。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政策对他的定位是对台及化工的功能。有了化工产业就有人,有人就有社区。所以你看海沧的房子具有一定的年代特征,比如,九十年代左右建的基本是为工业区配套的住宅。所以当时城市就由海沧新城慢慢形成,到2000年左右,开始慢慢形成宜居的新城。

海峡旅游:海沧真正从工业定位转移到居住上,转折点是什么时候?

郑开雄:应该也是在2000年左右。从“901”工程开始,海沧等待了王永庆十年未果,他看不清咱们的政策,投资信心不足。后来他想来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你已经错过这个时间点了。用地方面,我们有意识地去控制,比如原来的东孚镇,很多原先规划的工业用地后来都调整过来了。第一,海沧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不是以工业为主,第二,规划的工业用地地下有温泉,涉及到五条温泉断裂带。

海峡旅游:海沧未来的发展会是像香港或是新加坡这样的城市吗?怎么看待它和厦门岛内之间的关系。

郑开雄:我们正努力向先进地区和国家学习先进的造城理念,但实际上我们看,是不是每一个城市都可以或者能够成为香港或新加坡,实际上我们对它的定位第一是宜居,第二是必须有足够的就业机会。规划希望营造一个不是特别嘈杂但是又特别宜居的城区——海沧更适合这样的尺度。毕竟它的陆域面积只有184平方公里,连海域才200多平方公里,这样一个尺度范围内,我们不希望它复制厦门岛内的模式,我们更多的希望厦门本岛是海沧的镜子,而不希望海沧是厦门本岛的影子。

海峡旅游:海沧的生态是如何在规划中寻求保护的?

郑开雄:海沧历届的领导一直有这样的共识:像海沧这样的山地城区应该向香港学习。我们在去年也划定了70平方公里的生态红线,主要涵盖了山、海、水系、湿地、公园等,红线里的都不能动。对标香港,香港发展更紧凑,77%都是郊野公园,为的就是保持生态特征。海沧原生态的乡村,我们近年来也调整了规划思路,分析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在国内其他地区更多是简单粗暴的大量拆迁,路怎么直怎么顺,而我们在海沧的规划实践主张的是保护为主,尊重山体,尊重名木古树,尊重自然。

海峡旅游:我们在目前的规划上,能不能看到体现生态改造细节上的东西?

郑开雄:举个例子,岛内汛期下暴雨的时候,连百年老校——厦门大学都可以看海了,但是海沧却没有发生洪涝灾害。过后我们判断缘由,实际上跟尊重生态、尊重地形地貌是有很大关系的。规划在海沧南部CBD地区预留了1平方公里的内湖,平时作为景观水面,雨季来临便作为调蓄内湖使用。当预测到天文大潮和暴雨叠加时,提前把湖水全部放掉,关上闸门。一旦下大雨,内湖就可以起到足够的缓冲作用,而潮水也不会造成顶托,避免了城市“看海”的怪象。

海峡旅游:城市规划是否要考虑到在地文化?海沧的文化有什么特殊性?

郑开雄:海沧虽然是新城区,但一样拥有自己的文化——海洋文化。以前从海沧镇、马銮湾这两个地方都可以下南洋,而当时的月港(现址位于漳州海澄)是19世纪初中国最著名的对外出口商品的口岸,历史上也形成了本地崇商的海洋性格。马銮湾还没有填海造田时,在马銮湾南岸有个村子叫新垵村,历史上有很多下南洋回来的华侨乡贤修的闽南大厝,很多大厝的院子朝向大海,华丽的装饰透出闽南建筑风格和南洋风情。

海峡旅游:海沧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是否相融?

郑开雄:这几年来,海沧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是在慢慢融合的,这在以前并没有那么明显。像新阳工业区,能住十万的外来人口,所以外来的文化非常杂。治安不好管理,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帮派。但是换一种角度看,这也决定了海沧是一个相对包容的地方,为许多特区建设者提供了较低的进入门槛。正如深圳一样,既有杂糅之处,又呈现出多样化的活力。如果一个地方没有外地人,那么它可能就会按照原来的传统方式进行下去。

海峡旅游:现在全国有很多新区,相较之下,海沧的发展和建设处在什么阶段?

上一篇:豫教版小学三年级作文下一篇:南刘庄小学教学教研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