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发展(精选12篇)
厦门发展 篇1
1 前言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渐加强, 港口之间的竞争趋于火热化, 厦门港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的主要枢纽港, 面临着很大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做大做强厦门港, 更好地加快其海峡西岸龙头大港的建设和提升国际地位, 研究厦门港的发展战略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 为厦门港的发展找到出路, 并指出其在建设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①从港口群、港口联盟的角度研究。王鸿鹏 (2002) 认为在闽台贸易中, 应该充分发挥高雄港和厦门港的龙头港作用, 在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 建设台湾海峡区域港口群[1]。②从港口竞争和合作机制的角度研究。陈祈懿 (2008) 在综合分析了上海港的内外部条件之后, 提出要提升上海港的竞争与合作能力, 要从功能和级别上进行差异化分工, 并以协会和战略联盟等形式来增强港口的竞争力[2]。
2.2 国外研究现状
①从港口发展战略角度研究。Sophia Everett (2005) 在着重分析港口竞争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港口进一步发展的远期战略计划和近期战略实施方法, 这为港口战略分析的理论提供了更多依据[3]。②从港口经济腹地角度研究。Tai-Yong Tan (2007) 分析了新加坡和印度加尔各答港口是如何依靠其港口经济腹地发展起来的[4]。
众多国内外学者对港口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成果, 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港口的运营提供比较丰富的理论借鉴。但是比较少人基于海西经济区建设和应对长三角和珠三角港口群的竞争角度来研究厦门港。而本文这是基于这个角度,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 对厦门港的发展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 并且提出了比较可行的发展对策。
3 厦门港发展现状分析
3.1 港口设施设备及通航条件
厦门港是我国东南沿海著名的天然良港, 水深-14米, 有144个生产性泊位。在设施设备上, 厦门港拥有50台桥吊, 龙门吊89台, 门机41台, 堆高机18台。2011年, 厦门市完成港口固定资产投资26.68亿元, 比上年增长32.3%。厦门港的航线数量多, 航运事业发展迅速。
3.2 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
厦门港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呈连续增长趋势, 港口的发展状况良好, 有较大的发展潜力。2011年, 厦门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为582.42万TEU, 货物吞吐量为13930.52万吨, 同期分别增长24.4%和25.5%。其中国际中转吞吐量为33.88万TEU, 是全港集装箱吞吐量的5.8%, 创下了厦门港新的国际中转业务记录。
3.3 区港联动
厦门港未来的发展目标主要是要发展成外贸为主, 散杂货为辅的国际化大港口。为了更好地建设厦门港, 厦门政府提出要实行“区港联动”机制, 把保税区的优势和港区的优势结合起来[5]。这项制度为更好地把厦门港建设成为国际性大港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4 临港工业的发展
临港工业的发展能够让港口的产业链朝着优化的方向发展。为了更好地和周边地区进行合作以及更进一步加强与台湾省的产业、市场需求等对接, 厦门港大力发展临港工业。
4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厦门港发展评价
4.1 评价方法的选择
主成分分析法是在最大限度减少原有指标信息的前提下, 通过利用线性变换把原来复杂的多个变量转化成较少的几个彼此独立或者不相关的综合性指标[6]。利用主成分分析法, 可以将港口复杂的指标归类, 找出全面反映港口发展的综合性指标。因此, 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来研究港口的发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2.1 港口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把主成分分析方法应用到厦门港发展策略的探索中, 指标体系的设计是关键[7]。在选择指标体系时, 应该遵循科学性、可行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的原则来选取指标。
4.2.2 评价对象的选择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厦门港的发展策略, 因此选取了福州港、泉州港这两个与它临近的港口作为评价对象。同时, 厦门港与台湾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也把高雄港作为本文选取的评价对象。为了对厦门港的发展有更深的了解, 本文还选取了上海港、宁波港、深圳港、广州港这四个在我国排名前列的港口来找出厦门港发展的优点和不足。
4.2.3 指标体系的选择
港口的内外部条件对港口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港口的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能够加快港口的发展。在港口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上, 除了自由港的政策水平用定性的分析方法, 其他的指标都是从统计年鉴的资料来获取。
4.3 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分析
4.3.1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利用SPSS19.0软件为了使分析的结果更具合理化, 先消除量纲的影响, 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减少分析的误差, 标准化后的指标数据如表1所示。通过检验得到KMO=0.78, 显着性Sig=0.00, 小于0.5, 这说明评价厦门港选取的指标适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4.3.2 特征值和累计方差的分析
在主成分分析法的分析中, 最主要的是确定主成分的个数, 通过SPSS19.0的计算, 求得主成分的选取结果如表2所示。前四个主成分的特征根>1, 满足累计百分比达到85%以上的要求。
资料来源:2011年各省市统计年鉴、2011年中国港口年鉴、各个港口港务局的数据
4.3.3 主成分载荷的分析
由表3可知, 海岸线、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腹地GDP自由港政策水平在第一主成分中具有较高载荷, 说明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了港口内外部条件的内容;泊位数、通关费用、泊位生产能力在第二主成分中具有较重要的地位;航道水深、集装箱吞吐量年增长率在第三主成分中的载荷值较大;代表港口集疏运能力的直接公路密度在第四主成分中有较高的载荷。从分析中可以看出, 本文选取的四个主成分可以反映所有指标的全部信息, 因而说明可以利用这四个主成分所代表的信息来代替原来的指标信息。
4.3.4 各港口的综合排名分析
各个港口的排名见表4所示。
4.4 结果分析
4.4.1 各主成分的分析
根据表4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和表3初始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来分析。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40.71%, 说明第一主成分对最终评价的结果影响较大。厦门港港口发展策略时要充分重视其经济腹地的经济建设, 改善影响其集装箱吞吐量和货物吞吐量的因素, 以及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 并提高港口的自由化水平。在第二主成分中, 泊位数、通关费用、泊位生产力的载荷系数较高, 分别为0.789、0.812、0.719, 说明这些指标和第二主成分的相关程度较高, 而这些指标代表了港口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港口的停靠能力。在第三主成分中, 航道水深、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率对应的载荷系数分别为0.796、0.870, 说明港口的发展潜力对厦门港的发展影响比较大。在第四主成分中, 直接公路密度具有较高的载荷, 方差贡献率为10.907%, 说明城市的集疏运体系对厦门港的发展很重要。
综合上面各个主成分的分析结果, 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厦门港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经济腹地的GDP建设、自由港的政策水平、港口的经营管理能力和集疏运体系的完善这几个方面。要从全方位提高厦门港的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 应该重视这些方面的建设。
4.4.2 各个排名的分析
根据表9各个港口的排名, 找出厦门港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从最终总排名来看, 在研究的各个港口中, 厦门港处于中等水平, 低于第一名的上海港0.767分, 说明厦门港应该向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港口借鉴先进经验, 把这些互相竞争的港口当成伙伴, 进行优势互补, 互相学习, 相互合作, 最终实现强强联合。从分项来看, 厦门港在代表港口内外部条件和政策水平的第一主成分中, 排名第五位, 这说明厦门港应该加强自由港的建设力度, 改善条件, 吸引国内外船舶到厦门港中转或者卸货, 提高港口的吸纳能力。
厦门港在代表港口经营和停靠能力的第二主成分中, 比南部沿海的港口和海峡东岸的高雄港的经营管理能力更好, 这说明良好的经营管理能力能够为厦门港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可持续的动力。
从代表港口发展潜力的第三主成分来看, 厦门港随着港口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 港口的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 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应该继续拓宽厦门港的航道水深, 保持其不断发展的趋势。
厦门港由于发展空间的限制, 铁路、航空港的发展比较快, 但是铁路的建设力度不是很大, 在代表集疏运体系的第四主成分中处于倒数第三名, 这不利于厦门港拓展货源腹地和进口货物配送中心的建设, 因此, 厦门港应该加强集疏运体系的建设。
5 厦门港的发展对策
为了把厦门港建设成为外贸为主、散杂货为辅的国际化大港口和对台三通、对外交流的主要窗口, 根据前面建立的指标对厦门港的实证分析, 针对分析结果得出的结论, 结合厦门港发展的现状, 对厦门港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5.1 发挥厦门港增长极作用
海西经济区有可能发展成为中国第四个经济增长极, 而厦门港是海西建设的龙头港、增长极。厦门港的发展能够以乘数效应加快其他地区的港口发展。对于厦门港来说, 其应该利用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 充分发挥港口资源好, 经济发展劲头大的优势, 促进经济腹地的建设, 为港口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5.2 实现港口间的协同发展
厦门港的发展应该要与省内其他港口进行协调合作, 与省外一些港口合理分工, 整合资源, 避免资源的浪费。要充分发挥东南沿海龙头港的优势, 与福州港、泉州港等省内港口协调发展, 通过补贴或者激励的方式鼓励港口周边的货物到厦门港中转, 找到与这些港口可以合作的领域, 以联盟的方式来进行合作, 共同推进港口的发展。另外, 厦门港可以通过以东南沿海港口群的整体形象来加强与周边港口群的合作与发展, 在区域里形成整体优势, 更好地实现协同的发展局面。
5.3 加快自由贸易港区的建设
目前, 厦门港设有象屿保税区, 实行区港联动的机制。厦门港应该加强港区联动机制的建设, 争取早日实现保税区和保税港合二为一;扩大保税港的功能, 使仓储物流、商品研发等能够在保税区仓库里面进行。努力将厦门港打造成为自由港, 用宽松和富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加快厦门港的发展。
5.4 加快集疏运网络体系的构建
厦门港应该加快开发中西省份的经济腹地, 这是厦门港取得绝对性竞争优势的关键。要扩展内陆的货源, 厦门港需要加快集疏运体系的建设, 加强公路、铁路等的建设投入, 建设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5.5 加强海峡两岸的交流与合作
发展厦门港与台湾各个港口的临港产业对接, 加大合作的范围, 加强厦门港和台湾港口的交流与学习, 加强与台湾的人才交流, 通过留学、参观学习等方式来促进港口管理人才的培养, 提升厦门港口管理以及服务水平。
摘要:港口在21世纪的全球运输网络中有重要地位, 它主要作为综合交通枢纽和货物与旅客的集散地, 港口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把厦门港打造成国际化大港口, 增强竞争力, 提升它的国际地位以及加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作用, 有必要对厦门港进行研究。文中正是基于这个研究目的,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这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对厦门港进行研究, 力求找到最适合厦门港发展的策略。文中通过建立指标, 对影响厦门港的发展因素进行研究, 找到厦门港发展的不足之处, 以及今后的发展中应该重视的地方, 这对指导厦门港的发展有比较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厦门港,主成分分析法,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王鸿鹏.厦门港与高雄港行业现状及合作发展前景[J].水运管理, 2012, (12) :1-3.
[2]陈祈懿.上海港竞合策略[J].水运管理, 2008, 30, (2) :1-3.
[3]Sophia Everett.Policy making and Planning for the Port sector:paradigms in conflict.Maritime Policy&Management, 2005, 32, (4) .
[4]Tai-Yong Tan.Port cities and hinterlands:A comparative study of Singapore and Calcutta.Political Geography, 2007, 26, (7) :851-865.
[5]刘刚.“区港联动”政府监管机制初探[J].商品储运与养护, 2007, (05) :1-5.
[6]徐金河.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港口吞吐量内在影响因素研究[J].水运工程, 2010, (01) :1-4.
[7]姜霞.区域交通运输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
厦门发展 篇2
写在前面的话:本文是厦门博看文思笔者从事IT工作中的一点感悟,标题起的很大,但是思路想法未必完全正确,通篇文章无采访无佐证,仅是个人的一点个人观点,欢迎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从1998年至今,中国的IT道路经过了一个精彩纷呈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成就了中关村的发展,成就了众多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崛起,如果您经历了这个过程,您的人生中一定会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然而,过去的事情毕竟已经过去,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很多的经验教训,但是这些经验教训只能成为自身发展创业过程中的一些指路牌或者警示钟,真正想要走向成功,必须要对一个行业的发展产生相对正确的预估,只有这样,才能在发展中找到方向,然后获取到比较大的成功。
青岛、厦门:地方双雄的发展之路 篇3
厦门软件园短期的的发展目标是,十二五期间软件信息服务业产值翻两番,2015年行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厦门市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围绕这一目标,厦门软件园在发展模式上,以结合厦门的区位优势、城市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现状和目标为基础,立足海西对台湾省的各方优势,突出自身特色,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和服务措施,建构招商服务、人才服务、技术服务、融资服务、物业服务五大服务链。
同时,厦门软件园还抓住”海西经济区建设、厦门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实施以及两化融合、三网融合、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厦门软件服务业创新发展机遇。
目前,园区已经入住规模以上软件企业550多家,知名企业有建行总行厦门开发中心、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中国电信动漫运营中心等,园区还拥有易联众、美亚柏科、三五互联等5家上市公司和美亚柏科、吉比特等四家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2012年,软件园二期完成销售收入263.77亿元,同比增长30.84%。国地税实现总收入8.33亿元,同比增长24.9%。
此外,厦门市于2011年12月在岛外集美新城规划兴建占地约12平方公里的软件园三期。“除具备软件园二期的主要功能区外,软件园三期还增加了“闽台云计算产业示范区”、物联网/北斗导航产业区、电子商务区、知名企业自建区。目前,软件园三期的起步区30万平方米的6栋研发楼已经建成, 2013年6月份交付企业使用。目前,软件园三期已核准入园企业142家,其中 10家企业自建研发楼。
和厦门不同,青岛软件园则希望借助软件业打造出一个一体化的产业新城。
5月30日,青岛软件科技城规划发布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会上,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副主任尚立群表示,青岛市于2012年明确以建设“青岛软件科技城”为产业发展核心载体,按照“城市化发展、板块化布局、专业化运营、一站式服务、信息化驱动”的发展思路,努力打造集产业发展、创业孵化、应用示范、支撑服务、国际合作、生态宜居于一体的产业新城。
青岛软件科技城规划总面积30.5平方公里,规划延展区14.5平方公里,具有建设用地储备资源充沛、具备快速开发运营条件等鲜明优势,计划用5-10年时间全面建成国际化、智慧型、生态型的科技新城,将成为青岛市软件产业发展的主体区域和核心区、山东省面积最大的软件专业园区。
尚立群表示,在产业规划上,明确“2+2+1”模式,即以工业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云计算和物联网为主导产业,以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为新兴产业,以信息技术服务为基础产业,重点聚焦、整合资源,大力推动产业集聚升级和规模发展的紧密结合。
在空间布局上,按照“中心辐射、圈层推进、点块结合”的战略布局,发挥青岛高新区区位条件和地理资源优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营,形成新兴产业集聚区、信息技术服务集聚区、工业软件集聚区、电子商务集聚区、配套产业集聚区、国际合作区、研发中心集聚区等七大产业板块,和蓝湾服务中心、蓝湾商业区、蓝湾学院、蓝湾人才公寓等双翼服务为支撑的发展格局。
在平台建设上,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社会互动”的思路,计划投资5亿元,分期建成“青岛市软件与信息服务公共研发平台”。按照“三网融合、网业分离”模式建设园区全光纤网络,搭建云模式基础通信网络“云通道”。面向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共性需求、专业特色以及软件城重点发展产业要求,推进软件测试服务子平台等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专业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厦门货运代理企业发展研究 篇4
(1) 石制品在厦门出口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2009年3月6日-3月9日, 第九届中国 (厦门) 国际石材展在会展中心举行, 这是厦门市继中国投资洽谈会和对台交易会之后的又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展会。
(2) 虽然这波金融危机对珠江三角洲以及厦漳泉三角洲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 部分工厂倒闭, 进而影响到厦门地区的出口量, 但在这些地区的服装、鞋子、箱包以及工艺品等轻工产品仍然在厦门出口货物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3) 进口货载在这几年内没有太大变化, 主要有地中海和中东地区特别是沙特伊朗进口的石材, 欧美进口的废纸, 还有从台湾进口的塑料米等。进口这几年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但是厦门地区的贸易仍然以出口占大部分, 主要是闽赣及内陆地区的货物。
2 厦门货代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 佣金制度动摇, 经营面临困难。
国际货运代理业本身就是一个中介行业, 赚取佣金是它的主营收入, 交通部在这方面也作了相应的规定, 但是由于货代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 船东不断地调低佣金比例, 甚至取消了近洋航线的佣金, 使得这块收入下降, 甚至为零, 这对中小货代企业具有很强的杀伤力。中小货代企业的另一收入就是作为无船承运人拿运费差价, 但现在航运市场上运费几乎透明, 老货主对哪一航线, 哪种船舱, 每一集装箱所需费用了如指掌。因此所谓的差价也差不了多少, 所以佣金制度的动摇, 佣金下调使得企业面临经营困难, 甚至危及其生存。
(2) 企业规模小、服务单一, 缺少核心竞争力。
厦门的货代企业众多繁杂, 且专业化程度不高, 容易陷入市场局部混乱之中。从货源、网络、功能、管理、服务、业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真正实力超群、具有竞争力的寥寥无几。经营规模小、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竞争能力低是绝大多数货代企业经营状况的最好写照。
国际货代应是一个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行业, 发达国家的跨国货代公司早已发展到了门对门服务。但厦门的货代业务范围长期以来一直局限于订舱、报关、转运等环节的简单劳务, 功能单一, 服务面狭窄。行业放开之后竞争日益激烈将是我国货代行业的大势所趋, 中小货代企业在竞争中, 没有优势, 为了抢占客户, 只能采取降低服务价格, 有的货代企业甚至放弃吃价差, 倒贴钱给货主, 这种恶性的价格竞争, 将使那些缺少竞争力的中小货代企业生存困难, 面临倒闭。因此, 厦门的中小货代企业应重新调整定位, 进行整合与升级。
(3) 资金规模小、融资能力不强困扰企业。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 讲求的就是规模效益。为了扩大企业规模, 企业需要增加投入, 但是厦门的中小货代企业存在资金规模小、融资能力不强的问题。那些国有控股的国际货运企业或大型的货代企业, 它们可以采用职工持股, 或利用自己的品牌、信誉吸纳民间资本的做法, 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加速资本集中。但对于中小货代企业, 它们缺少品牌, 缺少信誉, 它们中有的是挂靠大企业, 有的是几个人合伙, 凑足企业注册资金, 有的甚至是采取借资, 一旦企业成立就抽资, 这些货代企业的规模是可想而知的, 企业的信誉也就无从保证。这种小规模的货代企业, 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很难生存下来的。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 保证厦门本土货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有必要对目前散乱无序的货代行业进行全面的整顿。
(4) 厦门物流业人才短缺。
简单地说, 物流管理实际上是一个策划的过程, 就是以最小的成本满足客户的需求, 在我国这样的人才还比较少, 厦门地区的物流专业人才更是奇缺。以厦门甚至全国目前的现状看来, 从事货代行业的一大特点就是进入门槛不高, 高级物流人才匮乏, 缺口较大。从长远来看, 未来5年这种缺口还会进一步扩大。
根据调查, 206家企业当前紧缺人员数量为1604人, 其中、高级人才需求712人;未来1—3年内所需人才为3195人;3—5年内共紧缺6195人。根据市工商局注册的物流及相关企业近2000家推算, 预计到2010年, 厦门市物流人才缺口将达到几万人。
(5) 厦门的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 为符合现代供应链管理的需要, 灵活应用信息科技往往是致胜关键。因此, 利用信息技术追踪货物、库存管理电子化, 都是急需研究的课题。同时, 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管理系统还没有完善。存在企业有没有通过ISO9000、ISO14000等体系认证, 有没有质量保证系统, 企业的货损、货差率能不能降到最低等问题。物流行业的整合速度远远慢于制造业的整合, 毕竟多数制造业企业都有在全国范围内销售产品而产生的物流需求, 但却找不到全国意义上的物流服务供应商。
(6) 厦门物流企业的网络有待进一步健全。
物流是一种网络经济, 网络不完善或不健全, 业务开展就会受到制约。目前厦门本地的货代行业有一个特点, 就是中小型货代往往只局限在追求短期利益, 甚至只是做做差价赚取佣金, 根本不愿意花成本完善自己的网络系统, 不少货代根本没有自己的网页或内部工作系统。而一些已成规模的大型货代, 却只有在诸如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核心站点设立一个主页, 在不显眼的角落标注上厦门地区的负责人以及联络方式, 仅此而已。这种现状其实可以表明厦门物流行业虽然起步不算晚, 但市场结构并不成熟, 竞争混乱, 大多数货代认为健全的网络服务并不能在短期内迅速提升公司的绩效, 因此漠视网络环境的建设。厦门物流行业的网络健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3 厦门货代企业的发展方向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 大量的外资货代涌入, 国外的货代企业以其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雄厚的资金、遍及全球的网络、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等在行业竞争中占有绝对的优势, 货代行业将出现优胜劣汰的局势, 一些势单力薄的货代企业将被淘汰出局。面对“强敌”压境的态势, 厦门的货代企业, 尤其是中小型货代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
(1) 停止内战, 加强联合, 提高竞争力。
近年来, 航运业联合、合并、收购、重组之势风起云涌, 船公司及大型的货代已为中小货代企业做出表率。大企业尚且如此, 何况中小型企业。中小型货代企业要有长远的目光, 应牺牲某些局部利益, 停止内战, 加强联合, 寻求共生, 避免陷入孤军奋战、分散经营的局面。
有人提出中小货代企业可以通过“以中型货代企业为龙头, 以特许加盟连锁经营为支持”的经营模式来帮助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其实还可以再上一档次, 即采取以大型企业为龙头, 让中小型企业以特许加盟连锁经营的方式, 来全面发展厦门的货代企业, 整体提升厦门货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货代行业符合特许连锁经营的操作特点, 它可以通过规范一系列操作, 要求加盟者共同遵守, 使特许方与被特许方在经营管理理念保持一致。特许经营模式给特许方和被特许方双方互惠的机会, 特许方无需资金投入, 即可壮大规模, 受特许方可以得到大企业的支持与扶植。厦门的中小货代企业可以尝试这种经营模式, 整合企业, 以缓解融资问题, 在不增加资本投入的前提下, 扩大企业的规模, 从而全面提高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 拓展企业的服务范围, 向物流业进军。
目前, 厦门一些大型国际货运企业已实现了转型, 2003年有6家物流企业进入全国百强行列。但是, 中小货代企业的经营模式, 仍停留在传统模式, 有必要进行转型。中小货代企业经过优化整合, 上规模之后, 就需拓展服务范围, 追求更大的利润源。“物流”是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发展的行业, 政府在政策及配套措施上都给予一定的保证。物流的根本产品是服务, 货代企业的本质也是服务, 综合物流的精髓无非是货运企业经营理念的创新、服务功能的延伸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贷代企业要向物流企业转型, 需具备一定的条件, 首先企业必须有集中稳定的货源;其次必须有完善的配套设施, 能提供综合性服务;第三必须具备成熟强大的网络信息系统;第四拥有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目前, 厦门很多中小货代企业尚不具备上述条件, 但它们必须接受物流的经营理念, 有转型的决心。只有这样, 才能具备长远的发展眼光, 才愿意牺牲短期、局部的利益, 实现货代企业在货源、人才、资产等方面的整合、重组、优化, 组成新机构或新实体, 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3) 走中外合资合作之路, 促进企业规模经营。
外资货代企业的进入, 对中小货代企业来说既是压力, 又是一个发展契机。外资货代企业有很多优势, 如具有雄厚的资金、成熟的网络、优秀的管理经验等, 但它们刚刚进入我国, 对我国的国情和现状不太了解, 急需得到本土企业的帮助。中小货代企业可以与同国外有一定实力的货代开展合资、合作经营, 走合资合作之路。在合作的过程中, 企业可以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 改善货源结构, 拓宽服务网络, 提高管理水平, 从而达到扩大经营规模、壮大竞争实力的目的。
(4) 采取联盟、合作的办法, 完善网络建设。
使联盟企业的网络资源能够共享, 同时也有利于节约成本。在“强敌压境”的今天, 厦门的中小货代企业面临一定的困难, 生存的空间受限。在这波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 能够生存下来的货代一般来说都是有相当稳定的货源以及比较先进的企业架构。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在资金相对充裕的情况下, 这些货代可以参考快递公司的网络站点建设模式 (当然, 由于业务的差别, 货代的站点分布远不需要像快递公司一样密集) 。可以尝试先从局部地区做起, 逐渐改善自己的网络, 尽快使自己的服务实现电子化。除了电子商务的诸多优势以外, 网络服务的完善也可以为货代企业做大做强, 在未来的长期发展中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做好铺垫。随着时间的推移, 势必有一部份小型货代会被淘汰, 剩下的货代企业可以逐步将网络资源共享, 发挥优势避开劣势, 完善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部分实力比较弱小的中小货代企业还可以借助网络进行整合、优化, 甚至被大型货代兼并。
摘要:通过对厦门物流行业及相关政策环境的分析, 探讨厦门货运代理行业的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供可供参考的应对举措。
厦门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篇5
近年来,厦门市遵循“海西森林城市,温馨宜居厦门”的建设理念,以构建“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乡一体、稳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和建设“美丽宜居厦门”为目标,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在不影响封山育林总体效果、不引起水土流失、不破坏森林植被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下生态休闲游及林下种植,推动林下经济发展。本文拟从厦门市林下经济发展概况、主要发展模式及困难进行阐述,并对促进厦门市林下经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发展模式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林上产业。林下经济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厦门是个林地资源总量规模较小的城市,2014年全市林地面积665.1574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42.3%,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基础保障。北部山区作为厦门市的生态屏障,涉及林地面积约530平方公里,占厦门市林地面积近80%。厦门市政府于2013年底制定了《厦门北部山区“百姓富、生态美”行动计划(2014-2017年)》,《行动计划》要求实行封山育林,提升森林质量,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同时鼓励、扶植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种植经济价值高的草药作物等;鼓励林农创办“森林人家”等类似“农家乐”的经营性场所,参与建设森林公园,带动周边林农就业,增加林农的收入。因此,厦门市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主要以林药、林下生态休闲游及两者复合发展为主。
㈠林药+林下生态休闲游模式
林药立体种植和生态休闲游模式相组合,能充分发挥有效的林地资源,让企业的效益实现最大化,相比单一的开发模式,企业投入较高,但收益率更高。厦门鹰君药业有限公司在森林公园内建设起500亩林下仿野生附生种植基地,实现在松尾林上种植铁皮石斛,林下种植三叶青、草珊瑚、灵芝等中草药。基地按青少年中草药科普基地、画家写生基地、音乐茶座三个主要功能区域进行规划,建设成为林下种植、生态养殖、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游发展模式。目前,鹰君药业已开发出了铁皮石斛鲜枝等铁皮系列产品,并通过多种销售渠道,将这林下经济“活宝”—铁皮石斛全面推向市场。
㈡林药模式
充分利用果林及森林资源,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因地制宜引导林农“家门口就业”,盘活遭“废弃”的龙眼林,大力推广铁皮石斛、金线莲等林下特色中草药植物立体种植。同安汀溪镇古坑村村民叶阿腾在龙眼树上种铁皮石斛,盘活了大量闲置龙眼林。同时,还开辟了立体种植模式,在林下搭建种植体系,即顶部种台湾百香果,底部种铁皮石斛,在树下阴凉处套种金线莲,利用有限的林地,创造出最大效益。据初步计算,通过这种立体种植模式,亩产可实现10万元到15万元。
㈢林下生态休闲游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厦门旅游型城市的快速发展,森林生态休闲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公园91座,其中森林公园4个、镇村森林公园4个、各类型山体公园20多个;2014年又启动建设4个郊野公园。同时,厦门市大部分山体都已经建成或者规划建设森林生态休闲旅游场所,森林人家、农家乐等旅游休闲服务业发展方兴未艾。同安区汀溪顶上乡村度假区,占地面积5000多亩,拥有万金湾国际露营地俱乐部、顶上国际山地车俱乐部、六度庐民宿、农牧体验、“森呼吸”户外等项目,解决当地村民直接就业21人,临时就业每月超过100人次;同时,与村集体实现有效配合,为村民搭建销售农特产品平台,增加村民收入,间接解决村民就业。在“顶上人家”乡村游的带动下,村民办起农家旅馆,成立了农家乐民宿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已经成为了闽南一带游客们休闲度假的胜地。
㈣山野菜种植模式
厦门市北部森林保留着原生态自然景观,造就了山野菜种植的优良环境。厦门绿为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海拔700多米的汀溪半岭村林下首期种植台湾山苏(鸟巢蕨的一种)300亩。公司在林下灌木区翻耕土壤种山苏,在林间遍布微喷灌系统,极大地降低森林火险。据统计,引种的山苏亩产利润可达1.5万元,三年内种植规模有望达500亩,至少带动农户50户,实现村民一起致富。
二、林下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㈠资金、基础设施、安保人员不足
厦门森林公园建设在全国已处于领先地位。但因其范围与体量大,资金投入大,因此存在不同程度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企业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前提,再加上种苗、人工等种植成本,前期资金投入较大。同时,由于开发地是开放式森林公园,面积较大,为预防种植的产品被破坏,需要大量的安保人员。据厦门市小坪林场工作人员和鹰君药业基地负责人介绍,鹰君药业与小坪村签订了3000亩的林地租赁合同,十年租金支出48万元;从山上铺设水管引到松树上、喷灌设备、种苗等投入每亩80000元,前期开发500亩,约投入资金4000万元。同时,虽然小坪森林公园山顶有个人工蓄水池,但在旱季也存在用水紧张的问题,因此解决水源问题也是当务之急。再者,基地进行立体种植,各种中草药长势喜人,为防止随意破坏、偷摘等行为的发生,需要大量的安保人员进行巡逻。
㈡分布散、规模小,龙头企业带动效果不明显
厦门主要林地资源分布在同安区、集美区、海沧区、翔安区,受林地红线及森林资源功能定位的制约,林地资源较为分散,无法大规模开发。同时,《行动计划》(同上)还处于试点阶段,大部分企业也是近两年才开始投资开发林下经济,因此,带动周边农户效果还不明显。
㈢开发产品相对单一
据了解,目前厦门市林下种植品种主要是铁皮石斛、金线莲等价值较高的中草药,与全省各地一致,种植品种显得相对单一。同时厦门林下生态休闲游的经营模式相对单调,仍然保留在简单的门票收入、休闲农庄餐饮与住宿接待上。具体表现在产品相对单一,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特色不够突出,旅游发展定位不明确。
三、建议及对策
㈠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政府各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省级农民创业园、龙头企业、森林人家等项目的政策倾斜,对发展林下经济的企业进行资金扶持。同时,采取灵活的资金渠道与融资方式,引导大型企业参与开发和经营,并发挥其骨干带头作用,延伸产业链,带动林下经济向集约型、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农民采取集资入股、产权入股或以村组集体经济组织为龙头,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开发林下经济,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㈡统一规划打造特色品牌
打破区域限制,由市级相关部门统一规划,根据现有森林资源特点,发展与之相匹配的项目,杜绝重复,重点培育和打造林下精品,建设成为集林下种植、生态养殖、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复合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以点带面,辐射推广,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创收、增收。
㈢突出主题、拓展产业链、丰富产品开发模式
充分利用森林资源挖掘产品内涵,增加产品多样性,增加参与性和互动性,突出主题、特色,从根本上提升产品层次与品质。积极开发产业上下游产品,以进一步丰富产品开发模式,扩大盈利空间。
执笔:林云联(国家统计局厦门调查队,厦门市长青路191号劳动力大厦7楼)
厦门市区乒乓球俱乐部发展与研究 篇6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9-000-01
摘 要 通过对厦门市5家乒乓球俱乐部的分析与研究,了解在这些运营机构有何问题,分析这些问题所产生的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最终解决问题来促进厦门市乒乓球俱乐部更健康地发展,让广大乒乓球爱好者更好地加入到运动大军当中,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及身心健康,每天打球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
关键词 乒乓球 俱乐部 发展研究
一、乒乓球俱乐部的成员的基本情况。
(一)俱乐部成员的年龄段学历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运动者以中年人为最多,青少年则以培训方式占一小部分,中年人多因为在这一阶段经济水平较为稳定且身体各器官系统较为成熟。高学历的运动者占到半数以上,高中学历及以下学历的运动者占不到三分之一,高学历者会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知道有一个好的身体就可以不断地创造出新的价值,能够把在大学学到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伸展到社会工作当中来。同时高学历的运动者会通过乒乓球运动来缓解工作及社会带来的压力,在挥汗如雨的场景中尽情的愉悦身心,结交更多的朋友满足情感的交流。
(二)乒乓球俱乐部成员的组成
在厦门市5家乒乓球俱乐部的调查发现以会员模式为多,占到近三分之二,加入会员的成员可以享受各项优惠活动,如固定的球桌、价格的打折等等;还有三分之一的成员主要是临时买票或赠票来参加乒乓球运动的,这些成员以临时结伴或对乒乓球运动的首次体会组成;还有一小部分是以以上两种方式组合来进行活动健身的。乒乓球俱乐部的经营者应当注重优惠多多的会员制模式,达到两者互惠双赢的经营目的。
(三)乒乓球俱乐部运动者的健身理念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乒乓球运动者到俱乐部一是为了提高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乒乓球技术水平,这一部分的人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主要他们觉得在俱乐部可以通过确切有效的锻炼来增强体质。另外,运动者的健身理念还包括了通过运动减轻压力、挥汗如雨愉悦身心和运动情景,这些理念促进俱乐部经营者应增加与乒乓球配套的各类健身器材和乒乓球教练来指导运动者锻炼。还有一小部分觉得在运动中进行人际交往或陪朋友参加体育锻炼的理念对于俱乐部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消费人群。
(四)乒乓球俱乐部运动者对体育场馆的要求
体育场馆设施对于乒乓球经营者是其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普及乒乓球爱好者运动及提高他们竞技体育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厦门的5所乒乓球俱乐部的调查中感到不太满意的占近一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场馆是一些旧工厂改造而来的、地处偏远、光线不足、地面较滑、球桌质量差且数量少等方面的问题。经营者要留住这部分运动者及提高他们的打球热情需要积极地改善其提供的场地设施。
二、乒乓球俱乐部的教练员的基本状况
(一)俱乐部教练员的讲课时间和学历水平
在5所乒乓球俱乐部平均有6-7名教练员,大部分来源于一些退役乒乓球运动员下来的和体校乒乓球专业的人员在兼职执教,这些兼职教练员由于工作时间的原因,大都是利用下班后的空闲时间进行每周的授课,每周平均执教次数是5次课左右(时间基本是控制在一小时内)。这样就造成了运动者由于受教少,练习时间短,没办法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训练。5所俱乐部的教练员35名的学历调查中,高中学历占的比例最高达22人,这与他们的主要来源有关,大学学历最低只2人,专科及初中的有11人。因此,厦门市乒乓球教练员的学历是比较低的,这些教练也是表达他们需与时俱进,不断的增强自身的执教水平。
(二)俱乐部教练员讲课方式及收入状况
由于5所俱乐部兼职教练员大部分是乒乓球专业人员,他们的讲课方式主要以集体授课和个体训练为多见,其次是以个别辅导的讲课方式,乒乓球运动者希望教练员能够跟他们多陪练。由于俱乐部的设备设施以及经费的限制,多媒体与教练员亲身示范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几乎没有,导致教练员的教学是较为辛苦的。乒乓球教练的收入是各不相同的,大部分乒乓球教练的收入是40-50元每小时,专业队的退役人员或者是带队水平高且拿过优异比赛成绩的教练员可以拿到80-100元每小时。由于所得报酬较低,因此在教学当中应付了事的比较多,运动者的激情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三)乒乓球俱乐部经营模式的状况
厦门市乒乓球俱乐部现在经营模式主要是会员制和非会员制两种,会员制的最直接好处就是可以有稳定的运动者,固定的经济收入。5所俱乐部的经营者有3所是乒乓球专业人员,他们既是经营者又是教练员,可以根据运动者的需求来最大化满足他们,又可以及时有效调整讲课时间及授课方式。但是也存在着一个问题,他们的管理水平有限缺少专业的经营理念和系统的管理模式,容易使其经营模式单一化,不能根据社会的健身需求来做调整,缺乏与其他俱乐部的交流交往。
三、结论
(一)厦门市乒乓球俱乐部的成员主要是以成年人且学历较高的会员为主,一部分是以培训班进行训练的青年人。这些运动者注意到健康的重要性,他们的健身理念还包括了通过运动减轻压力、挥汗如雨愉悦身心和运动情景,希望有更好的条件场馆设施来为他们服务。
厦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分析 篇7
1 厦门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必要性及意义
厦门地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之间, 是海峡两岸大三通的最前沿, 拥有通往世界各地的远洋航线及国内航线148 条, 是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交汇枢纽。厦门城市发展目标是要把它建设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现代物流系统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厦门市作为“海西”建设的中心城市, 其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1.1 厦门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必要性
1.1.1 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厦门自身经济崛起的需要
厦门经济的发展和崛起, 既依赖于传统第一、二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和拓展, 继续在做足做大做强原产业的同时发展新兴工业产业, 拓宽产业链, 开展部分海洋农贸产品的深加工, 加强化工产业、机械制造、石材交易、光电产业等发展的同时, 也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和拓宽, 旅游、商贸、物流、会展、餐饮等第三服务业正在积极快速发展, 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它也是保障其他服务业和传统第一、二产业能否顺利开展和进行的关键。加强发展城市现代物流业, 也就等于是在加强城市的经济发展。
1.1.2 周边及厦门地区人民生活生产的迫切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生产水平的不断改善, 人民对生活质量、状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断向社会提出更高的要求。逐步改善并不断提高人民当下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 需要从各方面进行努力。物流作为承载改善这一状况的服务领域之一, 加快物流市场发展也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1.1.3 区域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
第二、三产业发展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及全区内社会资源的合理调配使用, 要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全球化的经济贸易趋势和物资流转模式要求厦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 加强厦门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就显得十分的必要。
1.2 发展现代物流业对厦门城市发展的意义
1.2.1 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厦门城市整体竞争力
现代物流业最突出的作用是会普遍降低商品交易成本。一个结构稳定、高效运作的物流网络一旦形成, 就可以减少网络成员之间的摩擦和交易成本, 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 为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物流成本, 从而提高企业和区域中心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1.2.2 发展现代物流业能有效地扩大就业率
它不仅能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化解了社会矛盾, 而且又能增加地方税收的收入, 从而促进区域中心城市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1.2.3 厦门发展现代物流业, 有利于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
厦门发展现代物流, 有利于与国际物流企业增多交流的机会, 吸取他们先进的技术, 带动厦门本土物流企业的发展;并且有利于国际上加深对厦门的了解, 吸引外资, 促进厦门整体经济水平。
2 厦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厦门物流市场正处在不断开拓与发展壮大之中, 将起着不断促进厦门经济发展的作用。大力发展厦门的现代物流业, 尤其是以国际物流为重要依托的对外贸易, 将促使厦门经济实现飞速发展, 更好更快地融入到国际贸易圈中, 实现厦门经济的全面现代化和全球化。
2.1 厦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2.1.1 厦门现代物流业拥有先天优势
厦门拥有港口优势、企业优势和众多物流园区及强大的物流运输网络等硬件基础。厦门港对接台湾, 航线线路遍布海内外, 是享誉全球的重要港口。作为海峡西岸的一个重要深水良港, 港区夹于长三角港口群和珠三角港口群及台湾西岸港口群的中间, 可以说是南北船只过往的咽喉要道, 内外物资进出中国大陆的主要隘口之一, 这奠定了其在海上经济交通和海上军事战略的绝对地位。有利的流通条件让它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上优势明显, 再加上如今不断完善的陆上公路、铁路交通网络和空港的建设等, 进一步加速和改善了该区域的流通环境, 更能为货物的进出口提供良好的服务。
2.1.2 物流园区数量持续增加
厦门市绝大部分物流企业都分布在东渡—象屿—航空港保税物流园区和海沧、杏林及浏五店等四大物流园, 以及农产品、工业园区、汽车及配件、建材和医药等五大物流配送中心内。厦门港物流园区数量持续增加, 并已经拥有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物流企业。目前东渡—象屿—航空港保税物流园区、海沧物流园区已建设运行。厦门市物流发展水平应超前于多数行业, 领先于其他城市, 才能体现其“支柱产业”的带动作用。要体现“支柱”就得针对厦门存在大量传统物流企业体制的问题, 实施相对应的策略促进这些企业进行发展、创新, 跟上时代的步伐, 培养出辐射功能强劲的本地大型物流企业, 并带动小型企业的发展, 这样能起到缓和国际物流企业带来的竞争力度。并要求对物流园区合理规划, 避免盲目浪费资源。
2.2 厦门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厦门现代物流的发展过程尽管取得了不少成就, 但从总体而言, 厦门目前大多数物流企业仅提供单一功能的运输、仓储和配送服务, 很少能提供综合的物流策划、组织以及深入企业生产领域进行供应链的全程管理, 厦门物流业发展总体水平距离现代物流还有差距。如今, 一些外国企业正虎视眈眈进入国内市场进行市场分割, 物流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近几年国外的物流企业争相抢滩我国, 马士基、伯灵顿等国际一流的物流企业相继在厦门设点发展, 但他们的投资规模不大, 因而未能起到一个物流公司引来一批相关企业, 进而形成地区物流优势, 带动本地物流发展的作用。从企业因素分析看, 厦门还相对缺乏辐射功能强劲的超大型物流企业。
在我国, 物流园区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各地都在规划自己的物流园区。厦门也推出了四大物流园区, 其中东渡—象屿—航空港物流园区、海沧物流园区已全面启动, 这些都体现了市政府对于扶持物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对物流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经过多年发展, 厦门物流企业对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比如现代包装技术、自动化货物搬运技术在一些物流企业已有应用,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带动现代物流企业正在向信息密集型发展, 而条形码、EDI、网络这些用以处理大量信息的技术和手段, 尽管在一些物流企业中开展得较早, 但普及程度远远不够:条形码仅局限于大中型企业, EDI的应用范围相对集中在进出口企业与海关、商检等管理部门。由此可见, 促进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 已成为厦门物流企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厦门物流企业物流专业人才相对缺乏, 物流企业人员素质偏低, 对物流专业知识的了解不够完善, 导致物流企业很难发展壮大;厦门物流企业发展不平衡, 没有很好地起到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3 促进厦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3.1 引进“超一流”大型物流配送中心, 推动物流业实现跨越式大发展
物流的发展将最终体现于大量先进物流企业的成长。而现代物流“一体化”的特点使物流相关企业间的相互依赖和互补性增强, 超大型物流企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越来越突出。一家“超一流”跨国物流公司的全球或全国性物流配送中心, 往往能吸引一大批物流相关企业围绕在它周围, 作为其客户或合作伙伴, 客观上起到推动该地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的作用。
3.2 增加物流园区数量的同时注重质量
物流园区建设应该加强政府主导, 避免资源浪费、轻重不分。在各地大力发展物流产业的背景下, 各地物流园区层出不穷, 难免出现一些滥竽充数的企业。其中不乏冒物流园区之名, 行房地产开发之实的情况。因此不仅要对园区的开发商抬高门槛, 也要对想进入园区的物流企业抬高门槛。物流园区的建设需要几个必要的条件, 首先要有经济圈, 要考虑当地的经济总量和社会物流总额, 要有足够的论证;其次是交通方便, 参考当地的交通规划, 能否达到方便快捷, 是否有多式联运的基础;再次要有消费群体, 比如厦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 可以通过人流来促进物流。
3.3 提高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率
信息技术对物流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 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现代物流业已经走向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谁能在物流管理上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强, 谁就能处于领跑地位。新的管理手段, 新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厦门物流企业来说是提升自己市场竞争能力的最有力手段。尤其在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还有待加强, 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很好地应用在物流管理上, 进而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 从而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3.4 多渠道培养物流人才, 加强政府的人才建设引导作用
目前厦门在物流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都作了很多工作, 但人才培养上政府引导和扶持的力度应该更大一些, 没有大量优秀的物流人才, 现代物流城市也就无从谈起了。笔者暑假期间参加了由厦门市教育局和厦门物流协会牵头组织的现代高级供应链管理研修班, 通过这种学习模式, 深刻感受到厦门市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已经高度重视, 只是在手段上还应当更加多样化, 可参考国外一些物流高速发达的国家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吸收整合一些优质资源, 培养出一批适应新时期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人才。在外来物流企业带来竞争冲击的同时, 积极面对, 争取与他们的合作机会, 从中吸取先进的技术或引进人才。并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培养更多的物流人才, 为物流市场创造更多的人才资源。
4 总结
厦门正在雄心勃勃的创建现代物流城市, 并且厦门物流发展基础良好, 物流被列为全市三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要跟国内、国际一流的物流城市比, 找出差距, 按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去规划、去建设。要有更超前的意识、更宏伟的目标、更大胆的设想, 争取用十年或二十年时间, 建设成一个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物流中心城市。依靠厦门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 依托以港兴市,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为加速海西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摘要: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被企业视为“获取利润的最后一块黑大陆。”厦门作为沿海城市, 发展物流首先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地理优势, 其次还具有对外开放和对台优势。现代物流业对厦门市经济的提升作用不容忽视, 并成为厦门建设“海西”中心城市中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环节。文章通过对厦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厦门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对如何避开误区, 走一条实实在在、既符合现阶段厦门市情和我国国情又顺应国际经济潮流的城市物流发展之路的建议。
关键词:厦门现代物流,发展分析,建议
参考文献
[1]王鸿鹏, 许岗云.厦门构建对台物流基地的可行性[J].集美大学学报, 2006 (1) :79-80.
[2]刘永红, 李惠君.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我国现代物流业[J].物流科技, 2008 (1) :130-131.
[3]张东升.试论加快发展区域中心城市现代物流业的战略意义[J].中国科技纵横, 2010 (20) :215.
[4]佚名.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竞争力的三个重要方面[EB/OL]. (2013-08-23) [2013-10-15].http://info.jctrans.com/xueyuan/wlyt/20138231961381.shtml.
[5]杨捷.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4.
厦门市非营利组织发展探讨 篇8
一、非营利组织的相关概述
(一)非营利组织的概念
非营利组织在全球范围的兴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人口、贫困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发现仅仅依靠传统的政府和市场两级还无法解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一种回应,非营利组织迅速成长并构成社会新的一级。非营利组织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美国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政治学博士布莱西教授使用综合分析方法,从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出发,给出了非营利组织的五大评定标准,即组织性、民间性(或私有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他认为,非营利组织必须是民间自发产生的,而且必须以慈善募捐或会员会费为资金来源,是社会选择而非营利发动。清华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所长王名认为,非营利组织是指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公益性或互益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关于非营利组织的概念国内外众说纷坛,笔者认为可以将非营利组织理解为:以服务大众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志愿性和自治性的正式组织。
与非营利组织概念相关的,还有在我国称呼比较普遍的“非政府组织”(包括“社团组织”、“公共慈善组织”、“志愿组织”、行业学会等),在其他国家还有“第三部门”、“独立部门”、“草根组织”、“免税机构”等叫法。这些概念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非营利组织的性质和特点。由于定义上的差别,不同国家在对非营利组织范围的理解上存在一定差异,在法律上对非营利组织的界定范围也不尽相同。
(二)非营利组织的特殊作用
非营利组织能够对经济社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的有,在解决就业等方面已经成为重要的途径,也能够弥补社会结构的残缺与福利供给不足,在社区服务、养老助残、教育文体、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等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另外,非营利组织具有市场、政府无法替代的特殊动能。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性及其体现出来的社会机制,使得它能集社会力量于一身,致力于市场、政府顾及不到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有效满足市场、政府所不能给予的社会需求。
第一,有效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人不仅仅是经济性的人,更是社会性的人,需要情感的寄托,有与人交往的渴望。这些利益主体在强烈的归属感觉的支配下按照地缘、兴趣、志向等组成不同类型的非营利组织,满足了各自心理与社会需求。
第二,有效满足特定群体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众所周知,公共物品因具有不可分割性和排他性,只能靠非市场的力量来提供。政府虽说是提供公共物品的主体,但它提供的服务只是满足公众无差别的需求,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多元化需求与偏好,只有靠非营利组织来补充。
第三,有效满足对边缘性社会群体的救助,比如穷人、失业者、老弱病残妇孺等等,这些弱势群体构成了一个社会的边缘性社会群体。
二、厦门市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
(一)厦门市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情况
由于民间非营利组织更符合国际社会对非营利组织的理解,并且由于其中规模较大、组织较为完善的多已在民政部门登记,统计资料较为齐全,因此,这里仅就已登记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情况作简要分析。
1.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已具一定规模
近几年来,厦门市的民间组织发展很快,目前已登记的民间组织有1 780个,单位和个人会员总数30多万。根据厦门市民政局的统计资料显示,至2005年底,全市共有民办非企业单位367个。其中,市级单位48个(教育类3个、卫生类1个、文化类4个、科技类15个、体育类8个、劳动类16个、其他类1个);区级单位319个(教育类301个、文化类2个、科技类2个、体育类1个、民政类13个)。近年民政局没有再次进行统计,但总体来说,非民办组织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厦门爱乐乐团、厦门市莲花医院、厦门英才学校、厦门康桥中学、厦门城市现代舞团、厦门市新商贸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厦门市鹭达视光学职业培训学校、厦门市迪杰特传媒与教育科技研究所、厦门市海沧区老人大学9个民办非企业单位联合倡议,自觉践行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责任,进一步树立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良好社会形象,促进民办公益事业的发展。至2005年底,市、区两级的社会团体596个。其中,市级社团424个、区级社团172个。在424个市级社团中,行业性社团91个、学术性社团145个、专业性社团33个、联合性社团155个。另外比较知名的非营利组织厦门市慈善总会自1994年10月成立以来,围绕“安老、助学、助孤、帮残、济困”宗旨,积极开展各项慈善救助。
2. 非营利组织呈快速增长的势头
数据显示,1996—2009年间,厦门市非营利组织的数量不断增加,各类非营利组织的数量都有所增加,其中民办非企业单位增长最快。民办非企业单位已经成为厦门地区非营利组织的主体力量。
3. 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从事教育、社会福利和卫生活动为主
厦门市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活动范围已涉及众多领域,但以教育、社会福利和卫生活动为主。这一点和全国的大部分地区的非营利组织形式是很相似的。
(二)厦门市非营利组织发展面临的问题
1. 非营利组织的被认知程度偏低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市的非营利组织有了很大发展,但其规模、总量都处于较低水平。相比台湾地区,差距较为明显。非营利组织在台湾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大部分的非营利组织都是民间办的,它们与居民的关系很密切,可以更灵活、更有效率地适应和满足居民的需要,从而也减轻政府负担。而在厦门大部分市民只能对一些大型的非营利组织较为熟悉,对其他一些慈善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非营利组织处于较陌生的状态。
2. 非营利组织的专业化程度不够
专门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对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非营利组织在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以及文化娱乐等广大社会领域都有所涉及,这就要求非营利组织成员应该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而大部分人还停留在非营利组织只要有心参加就行的阶段上,大部分为兼职人员,这样精力投入也不够。非盈利组织只有更专业化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发展,为海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比较坚实的经济基础。
3. 非营利组织本身也存在一些缺陷,要限制其消极因素
厦门市的非营利组织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握非政治性。在发达国家的非营利组织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服务型的,即做善事、扶贫助残这些工作,这一类在中国发展没有问题;另一种是倡导性的,在我国可能会比较敏感,把握不好的话,就区分不了是政治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很可能是开始放,出了问题后再一刀切。其次要把握非营利性。现在很多名义上的非营利组织实际都在营利,一些人创办民间组织也是为了小金库。另外,宗教也一定不要介入,在发达国家宗教组织与非营利组织也是分开的。
三、促进厦门市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非营利组织的市场营销力度
在厦门市,事实上有很多白领愿意做志愿者,却不知道找谁,要在哪里做,这需要非营利组织自身的引导与整合。在现代社会,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一样,同样面临着机构成本与竞争者的压力。非营利组织在面对筹资困难、信任危机时,很有必要开展市场营销,为公众与组织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以争取更广大民众的理解、支持与合作。非营利组织可以利用市场营销的理论和方法提升自身的知名度,进而提高其被公众认知的程度。
(二)加强对非营利组织成员的相关培训
非营利组织要完成使命,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赖于组织成员的贯彻和执行。非营利组织需要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由于非营利特性,非营利组织更需要重视对组织成员进行培训。厦门市的非营利组织应该在认清使命的基础上积极运用宣传教育的手段,使组织成员真正地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另外,由于受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非营利组织成员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较低的情况下,没有合理的人才流动和专业化培训会使非营利组织人才缺乏的问题雪上加霜。因此,应加强对组织成员进行宣传和培训教育,并通过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段的运用改善现状中不足的地方。目前大量从事社区活动的非营利组织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的要求,获得相应的支持。
(三)结合厦门本地历史文化传统,加强交流合作
厦门与台湾有着特殊地理、历史、人文渊源关系,同时又是改革开放度最高的经济特区,拥有对台、环境、港口等独特优势,是台商投资的热点城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中,厦门将起到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牵引作用,厦门的独特的闽南文化可以让厦门非营利组织与台湾非营利组织更加容易交流合作,进而学习到台湾非营利组织运作的先进经验。因为台湾整体素质和精神状态有着较高的水准,很多人将服务于社会看成是一件有意义且光荣的事。而厦门是全国最早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地区之一,经济外向度较高,人文优势明显,形成了开放包容、虚心吸纳、思辨敏锐、敢闯敢试等为特征的闽文化资源,适当引导民众通过加入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与建设,可以使得其自身素质在非营利组织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争取国际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援助
目前,国际非营利组织每年向发展中国家同行提供大量资金,并且还为他们提供道义和技术上的支持。厦门市非营利组织也应当利用这个大好机会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交流,这样可以更好地借鉴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先进管理理念,改进组织内部管理,同时使国际社会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厦门市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情况,树立厦门市的良好形象,增加其对厦门市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援助,这些都将推动厦门市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注:本文数据来源:厦门民政局网站,福建省民间组织信息网.
(五)丰富筹资举措
筹资的渠道除了上面提到的争取国际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援助外,还可以适当地增加些经营性收入。长期以来,一直有观点认为非营利组织不应该有太多的经营性收入,认为非营利组织的主要资金来源应当是捐赠收入。但实践证明,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来源大部分是经营性收入。一般认为,非营利组织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不超过50%即可。在香港,非营利组织中经营性收入占到收入的40%以上。非营利组织还应争取政府的财政支持。《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和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险成本》中提到,国外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于私人收费的占47%,来源于民间捐赠的占10%,来源于公共部门的占43%。公益捐赠是非营利组织与其他类型组织相区别的特点,也是非营利组织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厦门市非营利组织还应加强本身的制度建设,采用民主化和规范化的工作方法,保证公开化和透明化的资金运作,让人们了解非营利组织的宗旨和目标,唤起人心底的社会责任,增加公益捐赠。
参考文献
[1]陈萍,梁新潮.福建非营利组织的构建与发展[J].福建行政学院报,2007,(3):93-96.
[2]李超.非营利组织的市场营销[J].科技创业月刊,2005,(12).
[3]孙倩.美国的非营利组织[J].社会,2003,(7).
[4]刘雪,张阳.中国就业问题成因探源[J].经济论坛,2004,(4).
[5]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厦门概况[EB/OL].http://tieba.baidu.com/f?kz=243407760.
[7]罗宗美,张春霞.谈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5,8(1):21-26.
厦门市移动商务发展及应用分析 篇9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电子商务活动的日益丰富, 人们不再满足于电子商务的传统形式, 越来越多的企业或个人因职业发展或商务拓展的需要, 希望能及时获取商务信息, 随时随地地进行商务沟通, 一种新的电子商务模式———移动商务正在兴起。根据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 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393.1亿元, 同比增长97.5%。其中, 移动电子商务爆发式增长, 在整体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中的占比增至30.5%, 发展良好。作为新兴的商务模式, 移动商务在全球的发展起步不久, 在世界各城市发展程度参差不齐, 在发展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此探讨移动商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对移动商务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厦门市为例, 分析探讨厦门市移动商务发展过程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移动商务的概述
随着移动商务的兴起, 近十年来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 但到目前为止对移动商务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袁雨飞等人认为“移动商务是那些依托移动通信网络, 使用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通信终端和设备所进行的各种商业信息交互和各类商务活动”[1], 他们认为移动商务不是传统电子商务的简单延伸。“移动商务是指在网络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支撑下, 在手机等移动通信终端之间, 或移动终端与PC等网络信息终端之间, 通过移动商务解决方案, 在移动状态下进行的、便捷的、大众化的、具有快速管理能力和整合增值能力的商务实现活动”[2]。
移动商务在商务活动中以应用移动通讯技术、使用移动终端为特征的一种创新商务模式。具有不受时空限制、更好的个性化服务、可识别性、信息资源获取的便利性、基于位置的服务、支付的方便与快捷性等特点。
二、移动商务的模式
移动商务是企业依靠移动技术、通过移动网络向客户提供内容和服务, 从中获得利润的商务活动。在移动商务活动中, 不同的参与者、服务内容和利润来源所形成的商务模式也就不一。下面就对几种移动商务模式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 通讯模式
移动通讯是移动终端用户最基本的需求, 也是移动商务中最基本的应用和服务。而通讯模式就是无线网络运营商为移动用户提供移动通讯服务, 用户根据自己所享受的服务 (包括语音和信息服务) 交纳服务费, 运营商获得利润的商务模式。如图1所示, 在这种商务模式中, 主要的参与者就是无线网络运营商和移动终端用户, 主要服务是语音和短信服务, 而利润则来源于用户交纳的服务费。
(二) 信息服务模式
移动商务中另一种比较常见的服务是信息服务, 包括实时信息服务、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以及紧急信息服务, 因此产生了一种基于信息服务的模式。信息服务模式就是指移动客户通过预定自己所需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商务信息, 经过无线网络运营商的连接, 缴纳信息服务费用, 享受信息服务的模式。在信息服务模式中, 移动客户是利润的主要来源, 无线网络运营商会以佣金等形式获得内容服务提供商的利润分成。具体过程如图2所示。至于用户交纳预订费的方式可根据无线网络运营商提供服务的不同和客户个人偏好进行选择。
(三) 广告模式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广告为内容提供商获得高额利润提供了有效途径。由于移动设备的屏幕小, 与有线网相比就需要目的性更强的广告。移动客户所需信息服务很多时候都需要相关属性 (所在地天气、交通、附近景点与吃住等) 比较敏感的信息, 因而产生了广告客户与移动客户之间的广告模式。广告模式是广告客户以内容提供商和无线网络运营商为媒介, 把广告信息发送给移动客户的过程。具体运作模式如图3所示。在广告模式中, 移动用户是利润的来源, 由内容提供商再与无线网络运营商来进行利润分配。内容提供商通过将广告信息添加到发给移动用户的内容和服务中, 获得广告费。而无线网络运营商通过为内容提供商提供无线传输服务获得通信费或利润分成[3]。
(四) 销售模式
销售模式是指以产品/服务提供商为主体, 借助门户/接入服务提供商和无线网络运营商把产品和服务信息发送给移动客户, 移动客户根据个人或企业需求进行产品的购买和服务的定制, 产品/服务提供商创造利润的过程模式。过程如图4所示。在销售模式中, 移动客户是利润的主要来源。产品和服务提供商以向移动客户销售产品获得利润, 门户/接入服务提供商以向产品/服务提供商提供无线网络接入获得信息服务费, 无线网络运营商通过向门户/接入服务提供商提供信息服务获得服务费和移动用户支付的通讯费, 而第三方则是通过向产品/服务提供商提供服务支持 (付费支持) 获得佣金。
(五) 移动工作者支持服务模式
所谓移动工作者支付服务模式就是指移动工作者通过运营商享受企业提供的服务和信息, 并反馈信息给企业, 运营商从企业获得服务费用的一种运营模式。如图5所示, 在移动工作者支持服务模式中参与者包括企业 (内容提供商) 、无线网络运营商和移动工作者。无线网络运营商通过向企业的移动工作者提供移动支持服务获得服务费用, 移动工作者则是移动服务支持的对象, 而企业则充当类似于内容服务提供商的角色。但不同的是, 内容服务提供商是借助于移动工作者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进而提高经营效率的方式获得回报的。
三、厦门市移动商务应用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移动商务在厦门的发展可以说遵循了一般国内城市移动商务发展的规律, 都是以移动通信技术建设为基础, 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为提前, 使得移动商务在厦门的发展也经历着从初步的单纯短信应用到现在的WAP (无线应用协议) 、移动游戏、移动娱乐等全方面的应用。虽然厦门市移动商务应用有了不错的发展和施行, 但由于地域和自身发展特点, 厦门市移动商务在发展过程中必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局限性。
(一) 安全问题
尽管移动商务给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优势和便利, 但安全问题仍然是阻碍移动商务进一步推广应用的瓶颈。安全问题是制约移动商务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这里的安全问题不仅有移动终端的丢失或盗窃问题, 也有移动通信网络带来的问题。目前, 厦门市移动商务应用过程中安全问题还没得到很大的解决, 无论是无线传输中的网络的安全, 支付系统的安全, 商品配送系统的安全, 还是移动终端的装置安全问题, 都有待进一步改进。
(二) 基础设施问题
从总体上来讲, 我国的移动通信技术实施相对发达国家来讲还处在3G阶段, 带宽较小, 带宽成本高, 时延较大, 不能充分满足移动商务发展的需要。虽然厦门市正在建设3G网络, 但是3G网络还没有全面地施行。加上用户使用的移动终端一般都不能满足3G网络的功能需求, 这阻碍了移动商务的发展。因此厦门市要发展移动商务, 首先要做好3G网络建设, 鼓励手机生产商加大移动终端 (像3G手机) 研发力度, 让大部分人用得起支持3G业务的移动终端, 这样才能推动移动商务的发展。
(三) 资费问题
由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厦门市的垄断性, 从而使得手机上网资费和话费收费都比较高, 对移动商务的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像移动旅游通、掌上物价通等系统的使用, 用户都要通过移动网络或者移动电话来进行操作。加上中国移动业务经营中存在强定制、偷定制和诱定制等不规范行为, 产生很多用户抱怨自己费用不合理的问题。因此资费问题同样影响着移动商务在厦门市的发展。
(四) 消费理念问题
目前, 从传统的电子商务消费方式到移动商务模式, 还需要一个过渡阶段。虽然厦门市移动商务实施项目都很先进, 基础设施做得也不错, 如移动掌上通、旅游通、无线城市建设等项目, 给市民的生活带来了新鲜和稀奇, 但在现实生活中不会真正去用。加上用户对移动商务的意识还很淡薄, 觉得没这方面的需求。因此, 用户的消费观念急需改变, 这样移动商务才能发展下去。
(五) 企业参与问题
厦门市移动商务发展存在着以政府部门应用为主导, 企业参与少问题。现在的发展, 主要是厦门市政府和运营商合作, 开发利民项目。真正的盈利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移动商务带来的巨大商机, 只有少数的酒店、旅行社等用来发放广告。移动商务要带动厦门市经济的发展, 政府就要鼓励和扶持企业, 让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
(六) 移动商务的业务模式有待完善
在厦门市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现有和即将推广的移动商务服务, 主要还是以推式服务和拉式服务为主。所谓推式服务, 是区别于自助餐式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 主要用于公共信息发布, 包括时事新闻、天气预报、股市行情、旅游、招聘等信息, 属于一种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拉式服务主要用于信息的个人定制接收, 包括航班信息、影院安排、娱乐信息 (图片、音乐下载) 等。而移动商务可以提供的最常用的交互式服务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厦门市现阶段的业务模式一般都是拉式服务居多, 还有少量的推式服务, 交互式服务除了手机在线游戏外却非常的少。
四、厦门市移动商务应用发展相关对策
(一) 推动政府信息化, 加快制定移动商务相关法律及行业标准
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普及, 树立了各级政府高效办公、透明管理的新时代形象, 同时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也可以很好地为市民和企业起到带头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宣传和推广了移动商务发展。法律法规不仅要保护移动运营商的利益, 还要保护普通消费者的利益。移动商务相关法律和行业标准的制定, 规范了移动商务行业的运作, 打击不法行为和不规范行为, 保证了移动商务应用中的安全, 让商家和用户放心使用。当然法律法规的制定是一个长期过程, 对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应该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
(二) 规范移动运营商的资费标准, 打击乱收费和强制性收费问题
由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厦门市移动运营商具有的垄断性, 收费标准很多情况下很不合理, 严重打击了用户的使用信心。因此厦门市政府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规范资费标准, 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经济环境, 让用户用得放心。随着3G时代的到来和厦门市3G无线城市的建设, 厦门市的资费问题必将作为一个重要议题由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专门的论证、规范和监管, 到时用户的利益将得到充分的保证。
(三) 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移动商务的发展离不开日益成熟的移动通信技术等基础设施的支持, 只有做好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 才有了发展移动商务的前提条件。因此厦门市政府可乘着3G无线城市建设之际, 做好移动通信建设规划, 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项目融资, 做好基础设施投资建设, 加强资金监管和人力物力分配, 为移动商务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 建立移动商务示范工程, 提高政府的倡导能力
通过建立移动商务的示范工程, 提高企业管理层及公众对移动商务的认知程度, 推动企业和市民参与移动商务, 扩大移动商务市场的规模。厦门市政府可以通过建立移动旅游通或者移动商街等具有代表性、发展比较好的项目, 重点扶植, 加强宣传工作, 让市民和企业认识到移动商务的优越性和便利性, 从而使他们慢慢接受进而参与其中。
(五) 丰富移动商务服务内容, 扩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由于我国整体的移动商务都还处于初级阶段, 除了在短信服务应用的比较广泛外, 其他方面的服务开展得比较少。即使在已经开展的WAP应用服务中, 大部分还是用来浏览新闻、查看股市等业务, 而像交易、支付等比较有深度的服务应用开展少。厦门市移动商务同样也是如此。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 就必须增加服务内容, 丰富服务方式, 扩展服务深度, 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只有这样, 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商家, 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厦门市移动商务的发展。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电子商务活动的日益丰富, 移动商务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 影响着人们的商务活动。本文在介绍移动商务概念、特点和应用模式的基础上, 结合实例应用从安全、基础设施、资费、消费理念、认证、企业参与、移动商务应用、移动商务业务模式等八个方面分析了厦门市移动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并根据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移动商务,商务模式,移动通信网络,对策
参考文献
[1]袁雨飞, 王有为, 胥正川等.移动商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126-140.
[2]王汝林, 姚歆, 杨立平.移动商务理论与务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117.
[3]王燕, 高玉飞.移动商务价值链与商务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 2006, (03) :63-66.
[4]张润彤, 朱晓敏.移动商务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5, 14-16, 331-332.
[5]代文峰, 王玉珍.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现状与问题研究[J].办公自动化, 2008, (06) :23-24.
[6]夏竞辉, 陈鹏.TD:花开“无线城市”—厦门移动“无线城市”建设纵览[J].中国电信业, 2008, (10) :22-25.
厦门蔡氏漆线雕艺术及发展 篇10
关键词:厦门蔡氏漆线雕艺术,工艺变革,特点,发展
2006年5月20日, 文化部正式批准厦门 (蔡氏) 漆线雕工艺, 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漆线雕艺术一时引起了全国乃至国际相关领域的高度关注。漆线雕工艺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 可以考证的历史有三百余年, 这门手工艺是用金箔、彩绘和漆线来装饰制作神佛雕像, 一般被称之为妆佛 (在闽南民间的话语中, 佛的含意很广, 举凡佛祖、菩萨、道教神明和民间信仰神明, 都称为“佛”, 所谓“妆佛”, 就是指装饰包括民间信仰神明在内的各种神明) 。漆线雕做工精细雅致, 风格古朴庄重, 形象生动逼真, 画面栩栩如生, 堪称艺苑奇葩, 中国一绝。在不断的探索中以其灵活的制作手法, 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文化认同力得以开创和发展。
2012年5月、7月, 笔者曾先后两次赴厦门, 对“厦门唯艺漆线雕艺术有限公司”, 和“厦门蔡氏漆线雕艺术馆”进行实地考察。在前人已经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就手头所掌握的资料对厦门蔡氏漆线雕艺术及其发展做简要的论述。
一、厦门蔡氏漆线雕艺术的工艺变革
蔡氏漆线雕诞生于明末清初泉州府同安县马巷镇, 至今已经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在蔡氏漆线雕的发展历程中, 曾经历了二次重要的工艺革命, 使得蔡氏漆线雕最终完成了艺术蜕变, 迎来大发展时期。
1947年, 漆线雕百年老字号“西兰轩”迁到港口城市厦门。这重塑了蔡氏漆线雕工艺的未来。新中国成立以后, 破除四旧, 严令禁止封建迷信活动, 漆线雕佛像不再生产。停业两年后, 蔡氏兄弟以出口创汇为理由向政府申请恢复生产。终于在1951年, 蔡氏漆线雕以个体经营的方式继续生产佛像, 往东南亚地区销售。然而传统的生产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实的需要, 应时代的需求, 蔡氏漆线雕第十一代传人, 蔡文沛老先生大胆推陈出新, 创造出一系列用漆线艺术表现的历史人物和神话人物新作品, 把传统的妆佛技艺应用到生活中, 为漆线雕工艺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天地。蔡文沛先生完成了蔡氏漆线雕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然而随后而来的文化大革命, 使正常的生产秩序遭到破坏, 漆线雕被完全禁止生产。直到1972年, 正值而立之年的蔡水况大师回到漆线雕创作的工作中来, 他不但善于开拓表现题材的新天地, 而且也善于发掘工艺材料的新方向。他潜心创作的以少数民族少女打乒乓球为题材的《业余爱好者》, 送到福建省参展, 受到一致好评。之后他完成了《郑成功》、《孙悟空三大白骨精》等一系列优秀作品。获得成功后的蔡水况大师并没有因此而满足, 经过反复的推敲和大胆的尝试, 终于在1973年他首创的将漆线龙纹直接表现在瓶、盘、蛋壳上, 使之成为独立的漆线艺术品, 也使中国漆文化增加了一个全新的符号。于是, 蔡水况大师完成了蔡氏漆线雕艺术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蔡氏漆线雕工艺史上的二次重要变革, 不仅仅是对传统艺术式样的丰富和发展, 更是一种蜕变, 即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产生了颠覆性的变革。然而, 传统的精神和工艺手法却并不因此而消亡, 反而更见纯粹, 更加强盛。正是这种强大的艺术魅力引起笔者极大的求知欲, 去更深入的探索蔡氏漆线雕本身存在的艺术价值。
二、厦门蔡氏漆线雕艺术的特点
漆线雕工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 无论是创作题材、作品风格、加工工艺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首先, 漆线雕的故乡在闽南, 由于地理因素的影响, 闽南地区大量的保留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历史文化与宗教信仰。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信仰。作为佛像制造的重要工艺, 漆线雕得益于闽南地区民间信仰的繁盛而产生, 借助其广泛传播而广为流传。闽南民间信仰成为漆线雕创作的主要题材, 民间信仰的人物成为漆线雕造像的主要对象, 经过几代人的传承成为一整套神佛造像系统。虽然后来随着漆线雕技艺的不断创新和改革突破了妆佛这一领域限制, 然而其工艺手法、造像体式、装饰纹样, 依然呈现出闽南民间佛像的影子。不论是用于塑造民族英雄的体式, 还是用于装饰少数民族少女的服饰纹样, 甚至是盘结于杯、盘、蛋壳上的动植物形象, 都取材于闽南民间信仰神佛的造像。因此漆线雕艺术, 具有浓厚的地域性, 深受闽南民间信仰文化的影响。
其次, 漆线雕作品最主要的风格就是线条的运用和金彩交错的表现。漆线雕作品中的线条, 经过精心的盘结, 每一条线本身都具有表现力, 不只是图案的附庸, 正如中国书画当中的线一样, 具有独立的生命体。“错彩镂金, 雕绘满眼”经常被人们用来形容漆线雕作品, 而这八个字, 恰恰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一个理想境界。与其他的工艺美术相比, 漆线雕作品特别的喜气富贵、华丽大方, 在市场上广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正是因为它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价值观, 体现中国美的理想。
另外, 漆线雕艺术是手工的艺术, 每一件漆线雕作品都凝聚了手工艺人们的心血, 是他们思想情感的表达, 是手工艺赋予了漆线雕作品灵魂。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 在漆线雕艺人眼里, 他们能轻易的辨认出, 一件产品是出自哪位艺人之手, 每一个细节的精微处理, 都赋予作品不同的艺术风格。
三、如何保护及发展厦门蔡氏漆线雕艺术
1、培养人才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模式较为单一, 人才的培养周期长, 且缺少培养计划及理论知识。所以, 找到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其重要代表之一的厦门蔡氏漆线雕也不例外,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 蔡氏漆线雕就放弃了家族式传承模式, 把工艺技巧公布于世, 积极寻找愿意学、有灵气的年轻人拜师学艺, 蔡氏漆线雕第十三代传人中, 就有以王志强为代表的很多外姓弟子。另外笔者在厦门考察时了解到, 近年来厦门蔡氏漆线雕与厦门市中小学, 每年都会联合举办各种活动, 做到了学习传统工艺从娃娃抓起。在采访厦门唯艺蔡氏漆线雕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平先生时, 他谈到, 厦门蔡氏漆线雕在人才培养方面, 正在走“校企联合办学”的路子, 借助专业院校的力量培养漆线雕人才, 而这种模式将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才培养探索出一条新路。
2、规范产业化
厦门蔡氏漆线雕工艺申遗成功以后,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为蔡氏漆线雕走产业化道路创造了条件, 在保护好的情况下合理利用, 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 是蔡氏漆线雕工艺走出困境寻求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此, 蔡水况大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种技艺完全靠国家来支持是不行的, 大量的去生产, 可以培养学徒, 继续发展的希望比较大, 对地方文化的贡献也比较大。但简单的产业化也是不行的, 那样漆线雕工艺就面临着经济价值和传统制作工艺之间的矛盾。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前提是尊重, 传统手工艺产品应该走高、精、尖的市场路线, 用高品质的原料、精湛的手工艺, 融入精神内涵, 增加手工艺品的文化附加值。
3、完善保护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国家有法律、政策的规范和保障。正如笔者在厦门采访蔡氏漆线雕第十二代传人蔡水况大师时, 蔡大师提到:我们需要政府为我们搭一个骨架, 我们自己去
>> (上接第56页)
参考文献
[1]黄曾恒, 庄南燕.蔡氏漆线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9.
[2]黄曾恒.蔡氏漆线雕工艺的历史演变、现状和发展[J].中国生漆, 2011 (1) .
[3]蔡水况.漆线雕艺术[J].上海工艺美术, 2003 (1) .
厦门发展 篇11
關键词:厦门民俗文化;创新;时代感;继承;保护
一、厦门民俗文化的现状
民俗文化的形成是草根文化不断进展的过程,是在人们的深层心理结构处于原始混沌、似开非开的状态下萌发而生。这些包罗万象的草根文化很多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厦门民俗文化遗产都来源于草根文化,与农耕、海洋、通商口岸相联系,与闽台文化渊源相联系,以一种原始隐喻的方式赋予了神性的敬畏之感。如表现对自然亲和力和膜拜感的送王船习俗、厦金风狮爷信仰、闽台妈祖信仰、保生大帝信仰、池王爷信仰、崇拜白海豚为“妈祖鱼、镇港鱼”信仰、莲山大人信仰等等,这些老祖宗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维护和培育人们的生态意识,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说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健身、休闲、娱乐方式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那么厦金宋江阵、五祖拳、拍胸舞、车鼓弄、南音、答嘴鼓、莲花褒歌、高甲戏、歌仔戏、荷叶说唱、皮影戏、方言讲古、闽南童谣、中秋博饼、蜈蚣阁、闽南婚嫁习俗、厦港疍民习俗、拜天公习俗等厦门老百姓所喜爱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不但愉悦了身心,更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
近年来,随着各种文化的繁荣发展和相互渗透,人们对“洋味”产生了过度的崇拜和向往,时尚刺激的摇滚、街舞,通俗流行歌曲等,逐渐占领了人们的精神领域,成为年轻人的娱乐主流。
尽管民间、学术界或政府方面均做出了一系列拯救措施,倾注很大关注和热情,但许多民俗艺术仍日渐式微,有的到了频临“灭种”的境地,像北管、十番、大广弦、嗦啰连、八音阵、答嘴鼓、顺口溜、闽南语讲古、荷叶说唱、锦歌、彩扎等等,基本都是靠老艺人勉强支撑,愿意参加传承的年青人并不多。正如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田青所说“在中国,每个一分钟都可能有一位老艺人,一门手艺或一首民歌消失,每秒钟都可能有一幢老房子被拆掉”。厦门民俗文化尽管“家底”丰厚,却仍处在夹缝中苦苦挣扎。
二、厦门民俗文化要在继承与保护上下功夫
民俗文化,是一种朴实的美、粗犷的美并带有若干杂质的美。民俗文化要复兴、健康有序发展,除了依靠持有者努力保护外,还应抓好五个方面:
(一)发挥政府宣传部门主导作用,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尤其是民间力量参与进来,依托优秀民间文化遗产,借助丰富民俗文化品牌,挖掘、整理、恢复优秀传统项目,营造浓厚的重视民俗文化的良好氛围。
(二)把保护传承工作的历史重任向娃娃延伸,利用教育部门导向作用,从娃娃抓起。厦门市同安区积极发挥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在中小学校授牌建立民俗基地,如华兴学校民间武术宋江阵演示基地、华兴学校民间技艺舞龙培训演示基地、西柯丙州青少年南音培训演示基地、尚音艺校闽南童谣培训演示基地及东山中学闽南语合唱培训演示基地等,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中得到了美的熏陶,拉近了与民俗文化的距离,传统艺术在青少年中得到传承,获得新生力量。
(三)建立厦门民俗文化主题大公园,建造历史名人雕塑群,展现古代行政区域的风土民情,让更多的人了解厦门历史,了解厦门民俗文化。
(四)着眼提升旅游品牌,打造“非遗”文化产品。面对厦门旅游热的到来,厦门完全有条件开发、培植、发展本土特有的“非遗”项目,并转化为系列的文化产品推向市场。比如南音和褒歌这样的“非遗”项目,可以借鉴丽江纳西古乐模式加以保护、弘扬和利用,成为开辟旅游者厦门之行必选项目,形成具有规模的文化产业。通过构建民俗文化旅游演出平台,让每个参与“非遗”的活动者,既是“非遗”项目的持有者、保护者,更是经济效益的受益者。
(五)搭建厦门民俗文化交流平台,积极与台湾、海外闽南人聚居的华侨群体合作,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如闽南语答嘴鼓,除了保护闽南语词汇、闽南谚语、歇后语,也是维系闽台同胞、海外侨胞乡音乡情的纽带。在海峡两岸同胞民俗活动交流频繁的今天,共同抢救、共同保护、共同发展、共同利用,以扩大两岸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研究领域的交流合作,打造合作平台,为促进两岸传承文化遗产,推动文化繁荣,为促进两岸和平做贡献。
三、厦门民俗文化要在赋予时代性上下功夫
艺术的魅力是赏心悦目,陶冶心灵,振奋精神,鼓舞斗志。民俗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无论思想性还是表现形式,都有着当时的时代印记,只有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代特色相结合,做到既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既保持民族风格,又注入时代元素,最大限度满足欣赏者的审美情趣和心理需求,达到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的统一结合,厦门民俗文化才能获得生存与不断发展。可以在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把当代“厦门精神”融入厦门民俗文化。民俗文化只有体现时代特点、展现时代印记才能强壮生命力。“厦门精神”是厦门人民在开拓进取、艰苦奋斗中创造出的财富,厦门民俗文化要围绕“嘉庚精神”、“海堤精神”、“英雄三岛精神”、“拒腐蚀、永不沾”的鼓浪屿“‘好八连’精神”、“以诚为本、顾客致上”的“厦航服务精神”和“穷则思变、富而思进”的“马塘精神”等精神财富努力挖掘、整理,不断创作出具有引领和催奋作用、体现厦门人民精神境界和精神风貌的民俗文化。另一方面,要运用现代表现方法展现厦门民俗文化。近年来,厦门在保留传统技艺表演的同时,结合时代题材、内容和表演,推陈出新了很多作品,比如:《出画堂》、《厦门金门门对门》,它们在原有基础上运用大量的现代创作手法、灯光、舞美、道具综合运用,使作品更加贴近人们的心灵,更富有时代朝气,备受观众的喜爱。
四、厦门民俗文化要在创新上下功夫
民俗文化是一种朴实的美,粗犷的美并带有若干杂质的美。要使这一美得到升华,必须在挖掘、整理和承传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和超越,才能充分发挥它的艺术魅力。比如:闽南男子汉舞蹈《拍胸舞》,通过音乐、动作等方面的创新编排后,走出本土迈向国际舞台,这群男子汉不但在精神和经济效益获得双丰收,而且把这一“非遗”项目的利用价值拔到最高;广场民俗活动《厦金宋江阵》,近年来在厦门与金门的交流中互补创新,表演形式和内容的不断改良、丰富,以更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形式,拉近了海峡两岸同胞的距离,成为群众喜闻乐道的表演活动之一;“歌仔戏”原来只有小旦、小生、小丑,通过积极吸收其他戏种的元素,有了生旦净末丑后,不但剧情更加丰富,艺术层次也随之提高;“高甲戏”在吸收其他戏种表演形式后,把纯武戏发展成文武相结合的“合兴戏”,保留独特活泼风趣、舞蹈性较强的儡丑表演艺术;最值得提到的是获得了文化部最高奖项“文华奖”的厦门大型南乐舞《长恨歌》,正是厦门民俗文化创新成功的典范。
随着对本土文化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入,保护民俗文化艺术的呼声越来越高,倡导民俗文化已成为一种趋势,厦门市的答嘴鼓,漆线雕、歌仔戏、南音、高甲戏成了首批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建立“土地开发,文保先行”制度,地域性的民俗文化艺术成了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平台上的“主角”;更可喜的是国家确认每年六月份的第二个周六为“文化遗产保护日”。这对民俗文化的复苏,对于唤起全民保护意识以及推动民俗文化的健康发展将有着长远的重大意义。
厦门发展 篇12
1 厦门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现状
厦门市户籍人口185.26万人。其中, 农村人口仅占35.76万人。厦门市统计局统计, 厦门市总面积为1 575.16 km2, 2011年, 厦门市人口密度为2 291人/km2。根据规划的要求, 厦门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确定的规划目标年耕地保有量为26.27 hm2,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7.50 km2。厦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6 230元增加到2011年11 928.1元, 连续7年位居全省第1, 比2010年同期增加1 894.9元, 增长18.9%, 增幅创近15年来最高水平, 并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2 厦门市都市农业发展优势
2.1 自然区位条件优势
厦门市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生态环境良好, 夏长冬暖, 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无霜期长, 素有“天然温室”之美称, 特别适合热带、亚热带作物的生产和发展。厦门市温和多雨, 常年平均气温21℃左右, 夏无酷暑, 冬无严寒, 极端最高气温38℃, 极端最低气温-1℃, 年均日照时数约2 200 h, 全年无霜期超过320 d, 年平均降水量1 143.5 mm, 具有“天时、地利”优势, 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2.2 基础设施及人文优势
厦门市的气候条件宜人, 风景秀丽, 环境整洁, 拥有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十佳人居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等殊荣。厦门市是全国47个公路主枢纽之一, 是全国一类口岸、沿海主枢纽港, 拥有国际民航组织认定最高等级的厦门高崎国际机场, 有厦门大桥、海沧大桥, 集美大桥、翔安隧道以及厦漳跨海大桥和规划建设的第二东通道、厦漳海底隧道和翔安国际机场等, 海陆空运物流业非常发达。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厦门台交会、中国 (厦门) 国际食品交易博览会、海峡两岸农渔业交流暨产业对接会、厦漳泉同城化为“两头在厦、中间在外”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战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3 经济优势
厦门经济特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在围绕实效、科学运作下, 宏大的气势、强劲的态势和良好的趋势正在持续、正在提升。厦门市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前10位, 紧紧围绕建设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 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 积极创新农村工作机制, 加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力度,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
截至2011年12月底, 农业龙头企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33家农业龙头企业全年实现总产值263.9亿元, 比2010年增长24.5%;销售收入264.4亿元, 增长25.5%;出口创汇5.2亿美元, 增长18.7%;上缴税金12.5亿元, 增长28.5%。农业产值16.96亿元, 增长5.6%;全年各种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4.04 km2, 下降0.4%。由过去的传统农业正向现代都市农业快速转变。
2.4 农业科技优势
农业的比重逐年降低, 以有限的农业土地资源为主导的传统农业将逐步退出传统种养业历史舞台, 厦门市高科技、生物医药对台交流技术力量雄厚, 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比较健全。国家对台交流合作农业科技园落户厦门, 精品农业、高优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高附加值农业的“一园五区一院”格局形成, 农业科技园区成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和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平台, 为发展新生代现代都市农业提供了科技支撑。
2.5 对台交流合作优势
厦门市与台湾省一衣带水, 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重要龙头城市和发展前沿, 厦门市与台湾省血缘相亲、习俗相同、地缘相似, 无论历史渊源、现实状况, 还是未来发展, 厦台农业交流与合作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厦门市与台湾省之间的这些联系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提供了广阔合作空间。
2.6 品牌及特色农业优势
截至2011年12月底, 厦门市33家龙头企业拥有名牌产品35个, 其中, 中国名牌产品4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福建省名牌产品30个;拥有商标127个, 其中, 中国驰名商标4个、福建省著名商标19个、厦门市著名商标17个;拥有专利291个, 其中, 国家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279项。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提供了品牌效应。
截至2011年12月底, 全市经工商注册登记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629家, 比2010年 (323家) 增加306家, 共拥有注册资金10.64亿元, 注册成员数15 317人, 带动周边农户近6万户, 占全市农户数的25.2%。新建设14个“一村一品”项目, 其中4个村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农业标准化不断发展, 省级以上示范区达到21个。
3 厦门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3.1 规模小, 基础弱
规模小, 设备简陋, 基础设施较薄弱, 缺乏先进的经营管理手段;规模小, 盈利水平低, 经营管理手段落后。
3.2 民营企业融资难, 征 (租) 地难
由于民营企业财务不规范, 经营情况透明度不高, 企业信誉度难以确认, 造成融资难。民营企业征 (租) 地难, 厦门市耕地面积不足, 且有迅速减少的趋势, 土地价格相对较高, 且分散在广大农户手中, 未出台相关政策, 企业征地扩大规模建设、经营场所等基础设施、租地建设良繁示范基地, 难度大且成本高。
4 厦门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对策
4.1 深化对台农业交流与合作
用好用活厦门市的国家级对台农业交流合作基地这个平台, 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将厦门市打造成为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示范窗口。支持台湾省农业或境外企业在厦门设立总部, 扩大经营;鼓励两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加强两岸农业科研合作, 积极开展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及先进营销理念的引进消化吸引及推广应用工作;加强两岸农业人员交往和信息交流, 促进良种、加工、设备等对接合作。以厦门市为中心的两岸台湾省观赏鱼交流合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推动“台湾观赏鱼厦门中转基地”建设, 台湾东晟“公司+农户”模式已正式运营, 总投资12.5亿元的海峡现代农业研究院已完成工商注册。正走向辐射漳州市、泉州市、龙岩市等地, 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立足国内市场, 进军海外市场。
4.2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着眼长远发展, 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 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加快推进前沿技术研究, 在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 抢占现代都市农业科技制高点。面向产业需求, 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 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遵循农业科技规律, 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 充分发挥技术创新、试验示范、辐射带动的积极作用, 建设富有田园风光特色的美好家园[1,2]。
4.3 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
坚持生态优先, 倡导生态文明, 科学发展城市农业,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加快都市观光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实施综合配套建设, 建立观光农业最佳结构的农业模式。
优化提升城市生态宜居程度。培育发展生态旅游, 建成农家乐、渔家乐等特色旅游村。其中为市民提供安全、鲜活、优质和有特色农副产品显得尤为必要, 同时为市民观光、休闲、学习与体验农业等提供了场所, 这是保存农村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大力发展生态养生旅游。以生态、观光休闲型经营方式为主, 游客可充分地体验到农家乐园的生活情趣, 感受到农村怡然的田园生活, 并享受大自然带来的轻松。
4.4 统筹城乡建设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大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 加快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 持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稳步推进移民造福工程, 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 旧村改造, 老区山区重点村基础建设项目按照序时进度稳步推进。深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 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巩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局面, 不断推进农村就地城市化思路;农村发展环境持续改善,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发展, 小城镇建设快速推进。
4.5 扶持壮大龙头企业
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 通过扶持、引进、重组、并购等方式, 充分发挥农业资源特色和优势, 依托农产品生产基地, 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都市农业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延长产业链条, 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企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聚集,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和综合影响力[3,4]。
编制种业发展相关规划, 鼓励国内外知名种苗企业将总部落户厦门市, 充实壮大种苗产业链条, 提高产业集聚和品牌效应, 加快形成果蔬花卉、林木种苗等产业链新优势, 提升厦门市种子种苗市场在全国的优势地位。
加强农业园区建设, 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功能。充分发挥农业创业和科技园区集成农业技术、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手段、连接市场与农户、辐射农业科技信息和技术培训的作用, 建设基地成规模、优势较明显、产品有特色、示范内容多、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创业和科技示范园区, 为从事都市农业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搭建好利于他们成长的平台, 使园区尽快发挥出都市农业的示范带动功能, 构建都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机制[5,6]。
摘要:概述了厦门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现状, 分析了厦门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优势及制约因素, 并提出了厦门市现代都市农业今后发展的对策, 以促进厦门市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现状,优势,制约因素,对策,福建厦门
参考文献
[1]杨雪蕊, 关海玲.低碳经济时代下太原市都市农业科技创新研究[J].科技和产业, 2012, 12 (4) :99-103.
[2]王笑天, 纪瑞娟.对双滦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思考[J].现代农村科技, 2012 (6) :74-75.
[3]武炳光.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思考[J].江苏农村经济, 2012 (3) :29-30.
[4]蔡政文, 赵金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壮大现代都市农业[J].咨询与决策, 2012 (3) :103-104.
[5]郭伟, 曹荣林, 霍子文.杭州现代都市农业综合体发展规划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 2011 (6) :139-142, 147.
【厦门发展】推荐阅读:
厦门经济发展概况08-28
厦门一中发展团员入团程序05-30
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06-05
厦门会展业发展专项奖励资金12-02
厦门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12-14
厦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推广应用规划05-26
厦门作文10-24
厦门消费09-21
厦门日报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