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2024-07-04

解读(精选8篇)

解读 篇1

青岛户籍新政解读 积100分可市区落户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徐恺 2015-01-20 05:29:30 字号:A-A+

青岛新闻网1月20日讯近日,青岛市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今后将按照“合理控制城区、适当放宽新区、全面放开县域”的准入要求,引导转移人口向城镇有序流动,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广覆盖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和多元化的转移人口成本分担机制,加快构建以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和合法稳定职业为户口迁移基本条件、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城乡统一、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

市区:推进户口自由迁移

城区户籍人口在市区范围内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可将户口迁移至合法固定住所地。新区存量户籍人口在市区范围内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可将户口迁移至合法固定住所地。意见施行后迁入新区的人员登记常住户口满5年以上、在城区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可迁入城区,其中以城区专业人员、创业人员、外来企业等落户条件标准落户新区且符合迁移规定的,迁入城区不受5年限制。

市区指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黄岛区、城阳区,城区指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不含青岛红岛经济区)和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区指黄岛区(不含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青岛红岛经济区。

城区:控制落户

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国家特支计划、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长江学者、中科院百人计划、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泰山学者及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和省级以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高层次人才;50周岁以下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或40周岁以下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或40周岁以下具有全日制普通专科学历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满2年的;50周岁以下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或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的,或45周岁以下具有高级工职业资格且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满2年的,或40周岁以下具有中级工职业资格、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满2年的。在城区有接收单位,符合上述条件之一,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或成年未婚子女可在其合法固定住所地或工作地申请落户。

在城区注册个体、私营企业的创业人员,依法经营企业1年以上,当年纳税10万元或连续3年累计纳税20万元,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或成年未婚子女可在合法固定住所地申请落户。

在城区注册的外来企业,当年纳税200万元或连续3年累计纳税300万元,可为5名以内距法定退休年龄15年以上、在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满3年以上、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业务骨干在合法固定住所地或工作地办理落户。

在城区具有稳定经济收入人员,购买单套新建商品住宅建筑面积达到100平方米以上,取得房地产权证的;具有即墨市、胶州市、平度市和莱西市常住户口满5年以上的人员,并在城区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满2年,购买单套新建商品住宅建筑面积达到80平方米以上,取得房地产权证的。符合上述购房条件之一,具有完全房屋产权资格的人员,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或成年未婚子女可在购房地申请落户。

新区:放宽落户

40周岁以下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或40周岁以下具有专科学历且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满1年的;符合城区落户条件的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或40周岁以下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的人员;符合城区落户条件的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人员,或45周岁以下具有高级工职业资格且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满1年的,或40周岁以下具有中级工职业资格、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满1年的。在新区有接收单位,符合上述条件之一,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或成年未婚子女可在新区合法固定住所地或工作地申请落户。

在新区注册个体、私营企业的创业人员,当年纳税5万元或连续3年累计纳税10万元,且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或成年未婚子女可在新区合法固定住所地申请落户。

在新区注册的外来企业,当年纳税100万元或连续3年累计纳税200万元,可为10名以内距法定退休年龄15年以上、在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满3年以上、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业务骨干在新区合法固定住所地或工作地办理落户。

在市区有稳定经济收入人员,在新区购买单套新建商品住宅建筑面积达到70平方米以上,取得房地产权证的;在即墨市、胶州市、平度市和莱西市登记户口满3年以上的居民,并在市区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满1年,在新区购买成套新建商品住宅,取得房地产权证的。符合上述购房条件之一,具有完全房屋产权资格的人员,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或成年未婚子女可在新区购房地申请落户。

居住证持有者:可申请积分落户

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在本市有合法固定住所、持本市有效的山东省居住证满3年、在本市就业或创业并缴纳社会保险满3年、无犯罪记录的人员,可按《青岛市积分落户办法》(附后)申请积分落户。

县域城镇:放开落户

在即墨市、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的市区和镇驻地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或成年未婚子女、父母可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其他人员:落户政策灵活

迁入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的人员,符合青岛市引进人才相关规定,在市区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可直接在合法固定住所地落户;在市区无合法固定住所的,可先落户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待具有市区合法固定住所后,按引进人才政策可将户籍迁移到合法固定住所地。

在迁入我市的跨国公司、国内大型企业销售或研发中心、境内外金融机构、重点高校分校或校区、重点科研机构及分支机构工作2年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或成年未婚子女可在其合法固定住所地或工作地落户。

夫妻投靠,不受婚龄年龄限制。其中,已在青办理过夫妻投靠的,再次申请办理夫妻投靠,婚姻存续期须满二年;未成年子女或成年未婚子女投靠父母;父母双亡的未成年人投靠监护人;父母投靠子女,须父亲满60周岁、母亲满55周岁。身边无子女的,可直接办理落户;身边有子女的,被投靠子女取得本市户籍须满5年。父母来青落户后,其他子女不能再办理投靠父母落户。符合上述条件之一,可以办理投靠落户。

收养人办理收养登记的,可为收养子女办理落户。在本市获得市级以上“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或获得山东省以上荣誉称号的外来人员,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或成年未婚子女可迁入落户。

经市级及以上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录用和调入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经审核批准的中央、省驻青单位系统内组织人事部门调入的人员。符合上述条件之一的,可在合法固定住所地或工作地落户。

符合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及省、市政府等有关落户规定的退役士兵、复员干部、军转干部、随军家属、移交政府安置的军队离退休干部(士官)、无军籍退休退职职工、无军籍离休干部,可在安置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

经批准在我市定居的港澳台同胞和华侨,可在合法固定住所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原系我市户口的退学人员、境外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可回原户籍地落户。引进体育、文艺等特殊专业人才,由相关部门会同市公安局研究后,报市政府审定。

意见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7年12月31日。

附:青岛市积分落户办法

第一条 为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和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积分落户是指通过市政府确定的积分指标体系,对申请落户人员的条件进行指标量化,并对每项指标赋分,累计积分达到规定分值,可申请落户。积分体系分为基本分、导向分、附加分和负积分,总积分为各项指标的累计得分,申请人积满100分,可在固定住所所在地申请落户。

第三条 申请将户口迁入我市市区的居住证持有人员,可按本办法参加积分落户。

第四条 我市对积分落户人数实行总量控制,积分落户指标计划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公安局制定。

第五条 市发展改革委统筹协调积分落户工作,负责下达积分落户指标计划并监督检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积分落户工作的具体实施,制定实施细则,开发积分落户信息系统,组织、协调和指导各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开展相关工作,做好积分汇总、审核、排名及公示等工作。市公安局负责居住期限、犯罪记录等情况的审核,办理积分落户。市政府其他有关职能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协同做好积分落户工作。

第六条 申请积分落户人员应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高中以上学历;

(二)在本市有合法固定住所;

(三)持本市有效的山东省居住证满3年;

(四)在本市就业或创业并缴纳社会保险满3年;

(五)无犯罪记录。

第七条 申请人应登陆网上申请平台,按规定流程办理相关手续后,到各积分落户受理窗口递交纸质申请材料。

第八条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应及时对申请人所报送的信息材料进行审核,并在规定时间内反馈审核结果。

第九条 根据积分落户指标总量和申请人积分排名,确定拟落户人员名单。积分相同者,按在我市缴纳社会保险时间长短排名。

第十条 经市发展改革委复核后,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向社会公示和公布拟落户人员名单。

第十一条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发放落户卡,申请人凭落户卡及相关证明材料到市公安局办理落户手续。

第十二条 通过积分落户市区的人员,准予其配偶、未成年子女或成年未婚子女随迁。

第十三条 申请人应对其所提供申请材料的真实性作出书面承诺。凡申请中有故意隐瞒、欺骗或提供虚假证明材料行为的,一经查实,5年内不再受理其申请。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等部门,根据本办法制订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办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7年12月31日。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解读 篇2

但, 教师对文本“深度解读”究竟为何而“解”, “解”出什么?“深”向何处?又如何去“解”……这些问题, 本身就需要深度思考与解读。

一、“深度解读”———为何而“解”

“深度解读”当然需要实现文本内涵、思想内容上的深度开掘, 但并不是一味地在文本内容上深挖与无限制拔高。更不是为了挖到学生“高山仰止”———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理解不了的境地;也不是为了挖到其他老师“望尘莫及”———无论怎样也挖不到你所达到的程度。这是因为:语文课程教学目的不只是为了掌握思想内容, 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况且, 思想内容理解的程度应当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特点与最近发展区。超越其年段特点与认知水平的过深的思想内容, 学生当下无法理解, 教了也不会, 有何意义?何必去教?可以留待以后, 自然领会, 岂不更好?

“深度解读”为的就是能开掘出符合学生年段特点与最近发展区的具有语文课程核心价值的教学内容。对于不同文本而言, “深度解读”就是要开掘出每篇课文独具价值的教学内容———发现其独特的“这一个”。这是文本“深度解读”的方向, 应“深”向这里。

比如《林冲棒打洪教头》这篇课文, 很多名家都上过公开课。很多老师上这课都是加以“模仿”“复制”或“合成”。因为不是真正源于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深入理解与研究, 终究上不出“神”来, 上不出“味”来, 上不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来。要想有突破, 要想上出自己的精彩, 最终须自己深入解读, 找到属于自己对于这篇文章的独特感悟与发现。

通过研究, 笔者发现这篇出自古典小说名著《水浒传》的课文, 在塑造人物形象上, 与其他文章明显不同, 小说的特性较为明显。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詹天佑》等, 侧重于单一人物 (主人翁) 的描述, 而这篇文章把“林冲”“洪教头”“柴进”三个人物穿插在一起进行立体的比照描写, 不仅通过人物活动, 而且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推进故事情节, 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在相互的比照中, 性格特点展露得更加鲜明。特别是“林冲”“洪教头”这两个人物相互对比、映照、衬托, “洪教头”的无礼、傲慢、粗暴、急躁等反衬出林冲的达礼、谦让、冷静、沉稳等特点, 而林冲的形象也让洪教头的特性更为突出。

同时, 笔者想到《水浒传》中的故事与人物很多, 就林冲的故事而言, 就有“误入白虎堂”、“风雪山神庙”、“怒杀王伦”、“雪夜上梁山”等, 为何编者选择“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个故事作为小学教材呢?我想, 编者的意图可能不是让我们深度挖掘人物悲剧命运及其根由, 更不是上升到农民起义必然失败这样的思想高度。选择这个故事, 可能就是因为这个故事本身生动活泼, 引人入胜, 适合小学生阅读, 故事性强, 人物性格鲜明, 人物刻画传神, 文学性强, 而不是思想性强或其他。

基于这样对文本特点的把握, 教学定位于:教会学生抓住“情节”“人物”“细节”等小说的要素进行阅读, 引导学生注意人物之间的关系, 在相互对照中品味人物言行举止等细节, 感受人物形象, 体会对比描写的表达效果, 从而让学生学会这类文章的基本阅读方法。这样, 突破“教课文”的层次, 提升到用课文“教语文”“教小说”“教阅读”的层面, 上出了属于自己对于这篇课文的独特理解与把握。教出了“这一个”。

二、“深度解读”———如何来“解”

(一) 从不同视角“解”

除了对文本思想内容的解读, 除了“教课文”的角度, “深度解读”更应该从以下视角展开:

1.从“教语文”的角度“解”

“教语文”而不只是“教课文”, 就是要从文本中寻找与发现蕴藏于其中的语文元素, 即“解”出适合这一学段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与言语智能。当然, “解”出的这“语文知识与言语智能”要具有独特性, 是在这一文本 (或这类文本) 中体现得最鲜明、最典型的, 是最有教学价值的, 是文本的“这一个”。

比如,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几篇课文:《钱学森》《詹天佑》《鞋匠的儿子》。虽然都是写人的文章, 写的都是伟大人物, 但如果从“教语文”的角度去“深度解读”, 就会有不一般的发现与更深入的把握:三篇文章共同之处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心理等刻画人物形象, 而且都运用了侧面衬托的手法。如:其他留学生言行表现衬托钱学森的爱国, 外国报纸的藐视与外宾的赞叹衬托詹天佑的杰出, 参议员的态度转变衬托林肯的伟大。不同之处是《钱学森》一文“倒叙”的妙用, 突出了钱学森的归心似箭与“一心思报国”的爱国情怀。《詹天佑》中的典型环境与典型事例的描写。文章二、三两段以大量的笔墨描述当时的社会环境, 之后又多处多次穿插自然环境的描写, 有力地烘托出人物形象。而“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三个典型事例, 有力地突出了詹天佑“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形象。《鞋匠的儿子》中对林肯三段即兴演讲的语言的描写, 是演讲智慧与平等思想的统一, 突显林肯人格的伟大。

如此, 我们就解读出这类文章的“这一个”, 以及每篇文章的“这一个”。

2.从“教阅读”的角度“解”

“教阅读”就是要凭借与利用文本,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与技能, 教会学生阅读, 培养与发展其阅读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从这一角度, 就是要从文本中“解”出基于这一文本和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阅读方法与技能。

如, 《说勤奋》一文, 从“教阅读”的视角, 我们可以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 引导学生学习“比较阅读”与“联系阅读”。“比较阅读”:一、比较文体。让学生拿这篇课文与前面所学的大量的记叙文比较, 发现说理性的议论文文体特征。二、比较事例。课文所选择的两个典型事例, 一个是古代的司马光, 一个是现代的童第周。一个天资聪颖, 一个基础很差。让学生在比较中领会事例的典型性。三、比较首尾段。课文的开头从“美好的理想”用设问句提出观点, 突出“勤奋”二字。结尾针对现实, 用两组关联词语强调“一生勤奋”。都是在谈观点, 但由于首尾两段位置不同, 作用不同, 内容与表达都有不同。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不仅加深了理解, 而且习得了方法, 教会了阅读。“联系阅读”: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警枕”中体现出的司马光的勤奋;把对司马光“小时候”的描写与“长大后”的描写以及历经19年编写《资治通鉴》的内容联系起来, 从而真正理解“一生勤奋”的内涵……

3.从“教学习”的角度“解”

“教学习”的视角, 就是要从文本中寻找到可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践, 从而习得学习方法, 提升学习技能的时机。最终, 让学生学会学习, 达到“不教”之境界。

如《詹天佑》一文, 可在“开凿隧道”与“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两部分, 引导学生用“画示图”的方法学习;可在“勘测线路”一段指导学生默读圈画关键词句, 进行批注式学习;还可在课前课后, 进行搜集相关资料的学习。

文本不过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凭借。“教是为了不教”。我们要善于从“教学习”的视角, 从学生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从每篇课文中“解”出可以结合文本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机, 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二) 以不同身份“解”

1.以“纯粹的读者”身份“解”

以“纯粹的读者”身份去阅读文本, 非功利地、自然地细读文本, 全身心地投入文本、亲近文本, 与文字同呼吸, 与语言共命运, 触摸语言文字跳动的脉搏, 感受其真实的温度, 读出自己真切细腻的感受。为贴近作者、学生、编者打下切实的基础。自己没有读出属于自己的最初的那份朴素的真感受, 又以什么和学生在课堂进行真诚“对话”呢?

2.以“当时的作者”身份“解”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他 (她) 当时处于怎样的境况?这篇文章究竟如何产生的?作者为何写此文?究竟想要表达什么……这些都离不开对“当时的作者”的把握。只有把握当时作者的情况, 只有把握作者所处的背景及当时的心境, 才能了解这篇文章的产生过程, 才能真正理解这篇文章的“前世今生”, 才能真正读懂作者、读懂课文。

3.以“背后的编者”身份“解”

每一篇课文, 都是编者精挑细选的成果。有的还经过编者的精心加工、删改、完善, 最后根据编者的意图组合安排。从这个意义上说, 每一篇入选教材的课文都可看作是编者的“二度创作”。因此, 课文的背后站着编者, 文中渗透着编者的思想。以“编者”的身份, 解读编者选择这篇文章的意图, 把这些文章组合在一起, 安排在这个单元、这册书、这个年级、这个学段的用意, 当然能更好地“解”出文本的价值, 能跳出文本———站在“用教材教”的高度把握文本。

4.以“当前的学者”身份“解”

“当前的学者”当然就是我们的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对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情况有充分的揣度, 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与教学。

学生是怎么读这篇文章的, 学生的起点在哪里, 最初的阅读体验是什么;学生有哪些与这篇文章相关的知识储备与阅读经验, 对于新学习的内容又缺少些什么;学生阅读这篇文章的兴奋点在哪里, 真实的困难是什么;学生的前置性学习会给文本的阅读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真实的学情, 都需要教者以“当前的学者”的身份去切己体察, 悉心体味。

5.以“冷静的教者”身份“解”

以上述四种身份进行多维的文本解读之后, 最后须冷静地回归自己的身份———教者。因为作为教学的主导者, 最后要由教者基于自己的专司之职, 基于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语文观, 基于文本的特点, 统筹考虑, 甄别取舍, 最终提取、确定具有本课程核心价值的教学内容。从而, 结合具体的每一篇课文落实好自己的教学之责。

(三) 从不同层面“解”1.“写什么”

从“写什么”的层面来“解读”文本, 不仅要了解文章表面的内容与字面的意思, 更要理解文本的内涵———揣摩文字背后的意思, 解读“言外之意”, 读懂“弦外之音”, 从而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进一步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 也是课堂与学生对话的基础。

2.“怎么写”

“深度解读”不能仅停留于理解文本“写什么”的内容层面, 要在“写什么”的基础上, 着眼于语文教学的独当之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着力于“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侧重于学习语言与表达, 关注文本的“形式”, 解读文章“怎么写”。从而“得意”又“得言”, “意言兼得”。

3.“为什么这么写”

“为什么这么写”即在“写什么”“怎么写”的基础上, 进一步解读文本为什么以这样的形式写、为什么写这个内容……“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如此, 解读文本表达的“秘妙”, 破译言语表达的“密码”, “解”出作者言语表达的智慧。让学生“得意”“得言”又“得智”。

综上所述, 从不同视角、不同身份、不同层面对文本“深度解读”, 归根结底, 就是基于语文学科独特个性、独当之任, 及每篇课文独特个性、独特价值, 解读出适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具有核心价值的教学内容。

解读童画 解读童心 篇3

【关键词】儿童画 解读 评价

儿童善于表现成人所不易注意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现实与理想的结合,带有很强的想象成份。他们画自己,而画面上的自己经常出现在想象的特殊环境之中,如与外星人、机器人、拟人化了的小动物们在一起。他们没有去过海底和太空,却爱画海底的世界,喜欢描绘天外的世界,在这类画面上,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儿童画是现实和理想的结合,尽管有时与生活相悖近乎荒唐离奇,然而充满了想象力,还带有探索未来的神秘气息。儿童画题材的另一特点是对现实生活作稚气的描绘。我们在儿童所热衷表现的绘画题材里可以看出,在孩子们的心中,世界是美好的,多彩的。美术活动是儿童普遍喜爱的一种爱好。这项活动在发展儿童智力、对儿童进行美育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童画”起源

我园一直倡导“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在集体活动中更要体现孩子“我想”“我要”“我能”“我会”这样一种自主的学习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在任何的活动中都要预设充足,给孩子提供自主发展的机会。在主题活动《我们在春天里》实施过程中,开展了一次美工活动,以往的美术活动通常都是以个人为主要表现单位,进行主题创作,而在《春天的花草》这次折纸手工的美术活动中,将要采用的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并且制作“花”“草”的具体方法教师将放手让孩子自主探究。

二、童画经过

教师出示一幅半成品的花草,没有背景,只是几棵孤零的花草,提供了一些制作原料,简单的几句交流,孩子们认为花草有点好看,但是花园不美,因为花草太少了,不像花园。理所当然的,孩子们就开动起来,他们要建造一个漂亮的花园。

1.相信孩子,大胆放手

不可否认的说,孩子之间是存在着差异的,即使生活、学习在一个班级中同样存在着这个可以用的资源,因此在本次活动中,对于所要操作的内容,教师没有做丝毫的讲解、教授,而是把这一过程留给孩子自己发现。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材料的比对,勇敢的尝试,摸索制作的方法。

2.赏识与尊重,适时指导

美术作品对于幼儿来说,是有一定想象和创造的工作,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和对现实的感知有时可能读不懂孩子,比如,正常的世界只有一个太阳,而吴雨轩小朋友却在小组作品中呈现了两颗太阳的现象,他的解释是“春天的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所以画上两个太阳一定比一颗要来得暖和吧;通常在幼儿创作结束后,教师会将幼儿的作品收集在一起,然后布置在一起展示,但是今天在创作结束后,孩子们自己将作品尝试布置在教室的一处,而且这一处是教室比较显眼的位置,经过小组成员的一番比划后,他们在作品背后涂上胶就粘在了墙上,而另一组也想要自己展示,并且表达出的愿望更加强烈,要求超过别人,看得出他们是非常满意和自信的。而这时教师进行了干预,协调好双方,表示会将作品放置在更加合适的位置。

三、童画解读

美术作品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载体,是幼儿表达情感的特殊语言,倾听这种语言,是教师了解幼儿、帮助幼儿发展的途径之一。在首次进行自主探索式集体教学中,我对班级幼儿的“工作”表现比较多的进行了观察,在细细解读的过程中,进而了解孩子,走进孩子心灵。

(一)从幼儿的作品中评价他们知识技能发展情况

从认知角度看,幼儿美术是其整体智慧发展的一部分。幼儿美术是其心理活动的反映,是心理表象的图式化。幼儿早期的涂鸦显得杂乱无章,他们专注于动觉的满足,而后逐渐地能进行象征性的形象创造了。这种由对动觉到精神形象感兴趣是很有意义的转变,说明他们已从感知运动发展到形象思维了。我们把幼儿绘画发展的阶段与皮亚杰关于儿童智慧发展阶段作一对照比例,从中可以看出幼儿美术与其整体智慧发展的对应性。

从王紫阳添加的花茎叶、蝴蝶等物体上可以看出线条较为流畅,能表现物象的主要部分和基本特征,反映出图示期幼儿的绘画特征。对于没有涂色的4只蝴蝶,也许是教师的“花蝴蝶很漂亮”起了作用,王紫阳小朋友用了互补色、深浅对比的方式将蝴蝶进行完善,体现了作者对颜色审美意识上的敏感度。

在没有进行过程示范的前提下,吴西浣小朋友能发现圆形、长方形的纸做花的方法,并且能够用语言较清楚的表达出操作的过程,体现了她在这一过程中细微的观察力以及思考的过程。

(二)从幼儿的作品中评价他们的思想、情感

从情感表现角度看,幼儿美术是他们进行情感表达与交流的工具。幼儿的美术中充满了情感色彩,在美术活中不自觉地把自身的情感灌注到审美对象上,把自身无意识的心理内容转移到对象之中,通过感知和想象,有意无意地驱使客体形象的形、神朝着特定的方向和情境变化,使其自然而然地带有幼儿自身的情感色彩,具有幼儿自身的情感基调所规定的意态状貌和情趣氛围。

结语对于小组合作式的创作方法以及自主探索操作式的学习方式平时用的很少,笔者自我感觉在很多方面还存在改善的地方。这一次在评价的时候重点是在提升孩子集体创作的积极态度和完成作品的成就感。教师采用小组成员一起在集体面前轮流介绍的方式,体现了这样一个目标,从孩子的行为上判断是比较成功的,比如刚开始评第一幅时,每一个作者大家相互点名上来的,后来几组一展示作品,成员们就自发的集中了。

解读 篇4

时间:2014-09-22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记者 席秀梅 整理

编者按

日前,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 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行业发展方式、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和治理体系为主线,着力推进汽车维修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十部门联合签发意义重大

记者:《指导意见》由交通运输部牵头,联合其他九部门签发,这在汽车维修业历史上尚属首次,《指导意见》一发布就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出台《指导意见》的原因。

刘小明:杨传堂部长对汽车维修业的改革发展非常关心,批示明确要起草制定汽车维修业的指导意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据统计,从2003年到2013年,全国民用汽车拥有量从2380万辆增长到1.37亿辆,城镇家庭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从1.4辆跃升至21辆,我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

与此同时,汽车维修业也从单纯的道路运输车辆维修保障行业发展为面向全社会的民生服务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共有机动车维修业户44万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人,完成年维修量3.3亿辆次,年产值达5000亿元以上。一个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业态模式互补、服务供给充足、社会保障有力的机动车维修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较好地适应和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品牌、多车型的维修消费需求。

汽车维修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带动了整个汽车后市场服务能力提升,拉动汽车配件、保险、职业教育等上下游产业经济的发展,有力支撑了汽车工业发展,成为了汽车后市场的驱动引擎。但是,冷静地分析机动车维修业,可以看出,在经过长期较快增长之后,经济总量明显提升,也还存在市场结构不优、发展不规范,消费不透明、不诚信等问题,正在进入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题的“第二季”。建立更加诚信透明、经济优质、便捷周到、满意度高的机动车维修服务体系势在必行。记者:进入汽车社会后,对维修业的管理要求随之提高,《指导意见》的出台可谓恰逢其时,《指导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刘小明:《指导意见》的出台,将促使维修市场开放度更高、包容性更强、竞争更加充分,对我国维修业乃至汽车后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车主维修汽车消费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对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指导意见》对于机动车维修业深化改革,实现维修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政策环境。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部署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大简政放权,加强市场监管,努力创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的政策措施,增强了经济发展内生动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财税、价格、劳动和社会保障、信用体系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为机动车维修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必将塑造一个全新的现代汽车维修市场体系。特别是今年以来,汽车市场改革明显提速,发改委、工商总局等部门针对汽车销售、售后密集出台政策,其力度之大、范围之广、触及之深,为近年来所少有,引起了社会及国内外汽车厂商的高度关注。

其次,汽车维修消费需求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必将为行业转型升级带来强大驱动。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历史时期,正在有效实施“稳增长、调结构”的宏观经济战略,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仍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出行机动化水平持续高涨。《指导意见》的发布,必将有力促进汽车维修消费。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2.5亿辆,维修市场需求规模将再翻一番,维修业产值有望超过1万亿元。随着家用汽车持续增长,汽车知识更加普及,都市节奏不断加快,广大车主的维修消费观念将更趋理性成熟,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刻转变,消费需求更趋多样化,汽车定期维护检测、个性化、品质化维修服务需求将大幅增加,品牌化、连锁化快修服务将倍受青睐,广大车主将享受到越来越放心、越来越满意的维修服务。

第三,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和金融创新,为行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日新月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技术迅速发展,电子商务模式不断创新,在线支付等互联网金融手段日渐普及,有效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提升了经济社会效率,对一些传统行业和商业模式甚至将产生根本性、革命性的影响。汽车配件电商、线上线下互动式维修服务、远程诊断服务已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潜力,为配件流通和维修经营模式的创新、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注入了新的动力。第四,生产要素和资源环境约束对行业转型升级形成了倒逼机制。随着各地城市功能不断升级,维修业可用的土地资源日益稀缺,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这一切都要求维修业必须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驱动型的转变,维修业必须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提高汽车排放治理水平,为改善大气环境、治理交通拥堵作出应有贡献。

主要内容围绕转型升级

记者:《指导意见》提到汽车维修业要转型升级,汽车维修业转型发展的思路框架是什么?

刘小明:汽车维修业转型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方向是转变行业发展方式、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和治理体系,最大限度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群众汽车生活品质,也是未来5年内行业的发展目标。

转型发展思路遵循三方面的原则:一是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二是以满足百姓修车需求服务为宗旨,确保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让广大车主修车放心、用车安心,充分保障老百姓的汽车生活品质;三是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市场监管职责,坚持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共同治理。在维修业转型发展方向上,一是优化行业结构,鼓励维修行业向连锁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满足老百姓就近就便、个性化、多样化的维修需求,增强行业发展内涵;二是改善提升维修服务质量,通过加强行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维修质量纠纷调解和投诉处理机制,建立健全汽车维修救援体系等,增强行业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三是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限制滥用汽车保修条款,保障消费者维修选择权,联合相关部门建立实施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制度,破除维修配件渠道垄断,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记者:推动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交通运输部接下来要具体做哪些工作?

刘小明:《指导意见》从两个方面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汽车维修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

一方面围绕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鼓励措施,主要内容包括:鼓励连锁经营,促进市场结构优化;鼓励企业在大型社区、公共停车场、客货运输站场周边、高速公路服务区及旅游景点服务区布设连锁网点;鼓励规模化发展,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鼓励骨干、龙头企业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延伸企业价值链,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鼓励大型企业建立配件集中采购平台、钣喷中心等专业化支持体系,提升企业运作效率和效益;鼓励专业化维修,提升业态发展水平;鼓励发展事故汽车修复、变速器修理、汽车排放污染治理等技术有特长、服务有特色、创造附加值高的专项修理企业;鼓励公交、大型客货运输企业建立健全专业化的维修机构或部门,为营运车辆提供可靠的维修服务和技术保障;鼓励品牌化发展,充实行业发展内涵;鼓励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提高品牌创建内生动力;鼓励企业进行绿色汽修设施设备及工艺的升级改造。

另一方面着眼改善提升维修服务,提出下一步工作意见。主要内容有:限制滥用汽车保修条款,保障消费者维修选择权。加强行业诚信建设,引入消费者监督评价机制,构建企业经营行为和服务质量动态监管机制及信息化监管平台。探索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将企业经营失范、违规行为纳入企业信用记录。建立健全汽车维修救援体系,提供有效出行保障。建立健全维修质量纠纷调解和投诉处理机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创新突破解决关键性问题

记者:《指导意见》有很多实实在在的内容,您认为具体有哪些创新和突破? 刘小明:在当前国家“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大背景下,文件起草始终坚持紧紧围绕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这一主题。围绕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和发展现代交通运输服务业,《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汽车维修业是重要的民生服务行业,从战略高度上明确了行业的地位和作用,关系到亿万车主的汽车生活品质。

该文件重点解决了制约行业发展、服务质量和效能不高的关键性问题,取得了一系列创新和突破。一是本着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原则,提出了打破汽车生产企业对于汽车维修技术和配件渠道垄断的措施,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二是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汽车生产企业授权4S店在新车保修期间滥用汽车保修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做法,充分保障了汽车消费者的维修选择权和汽车保修权利;三是在国务院及各部门正式出台法规政策文件中,首次全面提出“汽车后市场”概念,明确了维修业在后市场中的作用和地位。首次提出汽车维修“同质配件”概念,消除了对非原厂配件的歧视性认识,有利于引导汽车配件产业正本清源、健康发展,有利于丰富维修配件市场供给,透明配件流通渠道,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选择。这一组行业科学概念的提出,必将为我国汽车维修业、乃至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开辟新的空间、带来新的活力。亮点多多对接行业期待

记者:社会上认为此次《指导意见》有很多亮点,比如破除配件和技术垄断,建立汽车“电子健康档案”,开展绿色汽修等,您如何看待和评价这些亮点?

刘小明:打破整车生产厂的纵向垄断是充分释放行业竞争力和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汽车行驶安全、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前提。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今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

就汽车维修业而言,目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汽车维修配件和维修技术垄断问题,这是制约我国维修业健康发展、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欧盟各国和美国等国家高度重视汽车维修市场公平竞争问题,通过立法明确规定,汽车生产企业不得对维修配件和维修技术实施垄断,值得我国借鉴。

对于技术资料垄断问题,《指导意见》要求汽车生产企业和进口汽车销售企业,以可用的信息形式、便利的信息途径、合理的信息价格,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各类维修企业和相关经营者公开维修技术资料。对逾期未公布的,要进行处罚。

对于配件垄断问题,一是要促进汽车维修配件流通渠道开放,鼓励原厂配件生产企业向汽车售后市场提供原厂配件和具有自主品牌的独立售后配件。允许授权配件经销企业、授权维修企业向非授权维修企业或终端用户转售原厂配件;二是在《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的框架体系下,保障所有维修企业、车主享有使用同质配件维修汽车的权利,促进汽车维修市场公平竞争,保障消费者的自主消费选择权。

在加强汽车维修业服务民生方面,一是强化汽车维修救援服务。高品质的汽车社会需要多重保障,汽车维修救援服务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当前,高速公路总里程建成超过10万公里,人民群众节假日、“黄金周”长距离的自驾出行已经日渐普及,高速公路ETC系统也在加速推进。人民群众要放心开车出行,离不开“全国一张网”的救援保障。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按照“统一平台、统一调度、统一服务、快速响应”的原则,依托现有骨干维修救援企业,建立汽车维修救援体系。要加大协调力度,争取早日开通全国统一的汽车救援服务电话,方便故障车的施救;要建立部、省、市协调运行的信息服务平台,制定救援企业入网条件、服务规范和收费标准等基础规范;要整合现有社会救援力量,合理布设救援网点,确保救援服务快速、专业、高效。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应鼓励符合条件的救援企业积极加入救援网络,统一调配运行。

二是建立全国汽车“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一车一档”的汽车维修技术档案是正确开展汽车诊断维修、维护保养的重要基础资料,将全社会汽车的维修档案汇集起来,是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大数据系统。美国早在20年前就建立了“一车一卡”式的维修电子档案,对健全汽车维修数据、实现汽车承修企业信息共享、方便车主掌握车况、利于调解维修质量纠纷,以及促进二手汽车公平交易、缺陷汽车召回监管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加大研究,组织建立覆盖全国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也将为人民群众提供便利化服务,为促进汽车维修监管、提高维修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在“绿色汽修”方面,一方面,《指导意见》将在维修行业建立健全绿色汽修技术和管理体系,要鼓励企业进行绿色汽修设施设备及工艺的升级改造,推广使用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降低维修废弃物和有害排放造成的环境空气污染;另一方面,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要会同环保部门,推动实施汽车检测与维护(I/M)制度,明确汽车尾气检测站(I站)和维护站(M站)的职责、认定标准、统一标识及作业服务流程,制定机动车排放维修技术规范,通过I/M制度有效控制在用汽车的尾气排放,减少尾气不达标车辆排放对空气造成的污染,不断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治理能力。

改造软环境提升服务

记者:前不久,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国发〔2014〕21号),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请问汽车维修业如何加强诚信建设?

刘小明:全面推进机动车维修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在全行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是增强企业诚信、促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的有效手段,是加强和创新行业治理、构建友好和谐行业的迫切要求。

加强诚信建设,一要加强诚信教育与诚信文化建设,通过维修质量服务月等活动,培育“讲诚信、重信用、守信誉”的风尚;二要加大诚信企业创建与规范服务、品牌建设、转型发展的有机结合。依照《机动车维修服务规范》(JT/T 816),鼓励行业开展规范化的维修,提升维修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培育一批内涵丰富的全国性和区域性的知名汽车维修品牌企业,增强行业凝聚力和影响力,提高行业的软实力,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三要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对守信企业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绿色通道”等激励政策,对失信企业采取行业性约束和惩戒,建立健全信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四要深入开展质量信誉考核,支持行业协会进一步完善诚信企业评比的动态管理,鼓励第三方机构、行业协会等积极开展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调查,充分发挥诚信企业的宣传带动作用,并通过诚信评比活动的开展,凝聚行业力量,提高行业在社会上的诚信度。

记者:听您讲了这么多亮点,这么多实实在在的内容,《指导意见》编制一定是一个非常复杂、具体的工作,请您简要介绍一下编写过程?

刘小明: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维修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根据2013年交通运输部专题调研安排,我们对汽车维修业开展了深入调研,全面分析了行业发展存在问题和困难,提出了行业转型升级的思路和方向。

按照杨传堂部长的指示,今年4月底,运输司组织力量全面启动了《指导意见》的编制工作,专门召开了编制座谈会,成立了编制领导小组和编写组,并对《指导意见》名称、指导思想、主要内容、总体框架和结构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5月初开始,编写组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文件,了解国内外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形成了《指导意见》初稿。此后,经过多次修改,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行业内外乃至全国范围征求意见,交通运输部完成了《指导意见》终稿。

《指导意见》的出台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公安部、环保部等部门的支持,十部门于9月3日联合签发,希望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解读 篇5

解读手册

是最新发布的《2018年全国两会热点解读,两会热点解读手册》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这里给大家转摘到。

2017全国两会热点解读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将分别于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一个多月,两会必然成舆论最大的焦点,而A股市场也将进入两会行情,平稳或上涨或是主旋律,提前布局两会机会正当时。

两会前上涨概率超八成

据商报数据中心统计,历年两会前后的A股市场表现较佳,尤其是召开前

一个月A股大概率会出现上涨。统计显示,2000年以来,上证综指在两会召开前一个月有15次出现上涨,上涨概率高达88。2%;深证成指上涨14次,上涨概率为82。35%。其中2000年两会前一个月A股涨幅最大,上证综指单月上涨13。23%,深证成指上涨13。56%。

而在两会召开期间,随着各项政策利好浮出水面,短线获利丰厚的A股市场也会有所回落。2000年以来两会期间,上证下跌8次,深成指则更弱,下跌10次。但经过小幅回调后,两会政策不断落实,市场也再度回暖,2000年两会后一个月股指平均涨幅超过5%,可见两会前后一个月内布局较佳,由此可见,A股历史上的两会行情存在“两头高中间低”的特征。

从行业板块来看,商报统计显示,2000年以来两会召开前一个月,所有行业单月平均收益均为正值,绝大多数行业上涨概率达到80%。其中农林牧渔在两会前表现抢眼,该板块平均涨幅高达

9。17%,而上涨概率更是高达94。12%,其中仅在2001年两会前出现下跌,范文内容地图其余16年均上涨。此外,综合、建筑材料、汽车、有色等亦表现不俗。

相比之下,金融板块在两会前上涨的概率偏低,其中银行板块在2000年以来的两会前一个月平均涨幅仅有0。47%,超过4成的概率出现下跌。

政策利好成行情最大动力

对于A股市场规律性上演两会行情的现象,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是市场对两会期间可能出台政策利好的心理预期。

从政策面上看,投资者对两会可能出台的政策有一个良好的期盼,相关板块也能因此得到主力资金的积极布局,从而对大盘产生积极作用。从资金面看,通常一季度信贷投放的力度较大,市场资金面相对宽松,A股市场在此阶段的资金供给趋于平衡。

光大证券投资顾问周明也认为,全国两会将释放诸多政策动向,从而对中

国经济未来的走向进行新的定位,A股市场不仅能得到新的炒作题材,同时也会对投资者情绪形成正面刺激,加之多年来的操作惯性和经验复制心理也使得投资者在两会前后的交易心态较为乐观,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多方的力量。

由此观之,目前各地正加大改革落实力度,加快改革步伐,将地方国企改革从规划布局阶段全面转向落地实施新阶段。2017年国企混改是新一轮国企改革重头戏,心得体会市场将反复聚焦,也有望成为两会的热点议题,或是2017年的确定性主题之一,相关受益个股值得长期关注。

2017两会热点内容预测

【热点1】“十三五”规划:引领新常态开拓新境界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是冲刺的5年。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何继续推进?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

五大发展理念如何“落地”?

作为一份引领国家开创发展新境界的纲领性文件,两会审查、讨论的“十三五”规划草案,将回答国内外关注的诸多“中国之问”。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具体体现。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创新发展步伐,不仅要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更要强调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在这一进程中,增加百姓获得感至关重要。

【热点2】供给侧改革:“高频词”化为具体“路线图”

自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式启动。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正从“高频词”化为政府、企业明晰具体的改革“路线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说,工作总结经济

转型既要稳定消费、投资、出口的需求侧“三驾马车”,更要靠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的供给侧发动机来推动。供给侧还有哪些不合理、结构性改革如何发上力等,将成代表委员讨论焦点。

【热点3】扶贫攻坚战:吹响冲锋号立下“军令状”

“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到2020年让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既定目标,也是我国对全球减贫事业的庄严承诺。

从层层立下“军令状”到22个中西部省区市考核扶贫成效,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精准扶贫还有哪些障碍?哪些政策需要改进完善?代表委员将带来大量一线情况与真知灼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立下“军令状”,关键看执行。要督导各级政府精准扶贫,还得运用好考核“指挥棒”,真正提高扶贫实效。

【热点4】慈善法审议:“怀胎”十

余年有望“呱呱落地”

慈善法草案将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历经十余年努力,我国关于慈善事业的首部立法将走上前台。草案经过两次审议,多处修改,此次提交审议后还将有哪些变化,将成为今年两会一大看点。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表示,慈善立法将对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开展募捐的主体需要什么资格?“互联网+”慈善如何开展?骗捐诈捐如何预防?税收优惠如何实施?慈善信息如何公开?这些问题都将得到解答。

【热点5】司法改革:为全面小康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在前两批共18个省市司法改革试点基础上,今年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将在全国各地推开,成为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等司法改革的基础性措

施如何深入推进,引人关注。

公正司法事关人民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事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洪浩说,司法改革要在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上取得重要进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热点6】民生改善: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民生短板如何尽快补齐?公共服务如何完善配套?一系列民生新期待,将成为两会热点。中南大学行政管理系主任吴晓林说,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热点7】创新驱动:社会经济发

展新动能TOP100范文排行

创新正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科学奖、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悟空”卫星升空探索暗物质粒子、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实施、新登记企业“井喷”、创新创业平台到处落地生根、创业投资迅速增长……

一系列创新标志性事件,透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发生重大变革。

中科院院士薛其坤说,“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将为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增添经济发展新动能提供强大支撑,科技创新作用更加突出、任务更加紧迫。

【热点8】绿色环保:让执法监督“硬起来”

从中央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到大气污染治理写入31个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再到“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强调环保,社会各界对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充满期待。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

任张孝德认为,“十三五”开局,绿色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在各领域制定切实的具体措施和路线图。约束性指标要更明确、考核监督要更有效,关键是加强执法监管。

【热点9】拓展空间:“中国方案”潜力巨大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个人简历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已经起航,G20将吸引更多目光。

中国推进更高层次的开放发展路线图,将在今年两会上更加明晰。此外,新一轮的东北振兴也令人期待。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战略研究室研究员邵峰认为,新形势下,中国需要更开放的视野,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资源,形成全方位的主动开放格局,加快实现更高层次的开放发展。

【热点10】政府自身改革:建设廉洁政府为改革发展添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打造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成效显著。从一批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到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同时反腐倡廉推动市场建立公平公正的秩序,提升了政府公信力,为改革发展增添动力。

解读 篇6

两会精神解读

是最新发布的《2018年全国两会热点提案解读,全国两会精神解读》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感觉很有用处,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国计大势

关键词一:改革

聚焦:关键之年如何“解局”

去年,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启程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其首份政府工作报告中77次提及“改革”一词。

过去一年,备受瞩目的公车改革、司法改革、户籍制度改革、高考改革等纷纷启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让民众切身感受着改革带来的红利。

今年,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之

年”,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诸多困境,经济体制改革如何破题收效;面对备受社会诟病的积弊沉疴,国企改革如何实现“国民共进”;面对民众在教育、医疗、住房方面的迫切期待,改革如何回应民生关切……

今年全国两会,“改革”依旧是各界最为期待的议题。

关键词二:反腐

聚焦:“打虎拍蝇”剑指何方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2月份,中央集中查办了十余名省部级涉腐高官,“打虎”不收兵的态势,无疑也让反腐话题的高热度在全国两会上延续。

十八大后的两年多,80余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落马,TOP100范文排行十余万党员干部受处分,除了党政系统,反腐风暴还深入到国企、军队、高校等领域。中国反腐上不封顶、不设禁区,引来全球瞩目。

2015年的“打虎拍蝇”将剑指何方?此外,包括纪检体制改革、官员财产公

开、“裸官”监管、反腐立法等等,反腐“治本”工程怎样推进?这些无疑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高热议题。

关键词三:依法治国

聚焦:法治中国如何坚守“公平正义”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提升到全新高度,并提出18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作为新时期中国“四个全面”发展战略之一,依法治国如何在今年全面推进,这是外界关注此次全国两会的又一焦点。

从呼格吉勒图案昭雪,到最高法巡回法庭挂牌,中国司法改革的步伐令全社会高度关注。就在两会前夕,公检法的深化改革方案接踵出台,司法改革正按照四中全会的“顶层设计”紧张施工。

今年两会期间,备受关注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将在本次人代会审议,“法”将注定成为今年两会的关键词。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元年范文内容地图,人们期待,“依法治国”这四

个字,可以是每个公民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举措,可以是每个中国人都能感受得到的公平与正义。

关键词四:新常态

聚焦:GDP增速如何设计区间

今年中国的GDP目标如何设定?这是国内外舆论关注本次全国两会的焦点之一,而回答这个问题,“新常态”或是今年两会的高频词。

201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这一增速创下了1990年以来的新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的特点也再度凸显。

年初,31省份亮出今年GDP预期目标,其中29个省份均明确下调了GDP增长目标。与此同时,更加注重提升质量和效益,更加强调改革创新,更加关注改善民生,这些成为各地设计经济发展目标时的“新常态”。

作为牵动着13亿人的庞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如何适应“新常态”,如何在“新常态”下转型成功?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将再度会商“解题思路”。

关键词五:一带一路

聚焦:区域协同如何破除利益藩篱

每年年初召开的省级地方两会,可谓是全国两会热点话题的预热与吹风。心得体会如果从今年地方两会上找全国两会的热点,“一带一路”将不可或缺。

今年的省级地方两会,“一带一路”成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标配”,31个省份均针对“一带一路”的建设亮出地方版的对接举措。

作为一项同时关系中国内政与外交的大战略,“一带一路”提出至今已近一年半。面对国内外关切,“一带一路”将有哪些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这亦是国内外舆论关注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

其实,不光是“一带一路”,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有分析称,中国经济将在今年正式开启区域协同作战的“大棋局”。不过,既然是协同,如何破除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将是外界聚焦的另一议题。

民生热点

关键词六:环保

聚焦:“美丽中国”如何驱散雾霾?

近年来的两会舆论场中,如果找一个与中国国土上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话题,这个话题非“环保”莫属。

过去的一年,“APEC蓝”一词因承载中国民众对清新空气的期待而远播四海,而今年春节期间,大江南北数十城市的爆表,让“春节霾”成为舆论争议话题。

如何驱散雾霾,留住蓝天?这是近年来,民众对于全国两会环保议题的最现实关切。

其实,除了大气污染,去年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近六成地下水水质差,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达%。

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范文写作,“生态文明建设”也写入党章。但是,在应接不暇的环境污染数据曝光之后,中国的“美丽”愿景该如何变成现实?依旧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焦

点议题。

关键词七:户籍改革

聚焦:一纸户口如何剥除福利捆绑

同样是牵涉到每个国人的切身利益,2014年,中国的户籍制度改革正式拉开大幕。

取消农业与非农户口界限,破题城乡二元壁垒,特大城市可积分落户,引导人口“梯度转移”,取消暂住证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此轮户籍制度改革凸显出渐进特点,但是,作为一块“硬骨头”,户籍制度改革前路依旧艰辛。

一边是城镇化大潮中,进城群体难以在购房、教育、医疗方面获得同城待遇,一边是北上广等大城市迫于城市承载力以户籍设限,一纸户口牵动着太多利益博弈。

户籍制度改革难,难在附着在户口本上的地区公共福利差异,然而,在中国的区域间、城乡间发展失衡的背景下,户籍如何与福利剥离?可以预见,这亦或是两会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焦点之一。

关键词八:养老金

聚焦:养老金“并轨”后的疑问

今年1月,个人简历中国养老“双轨制”正式终结,近四千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告别“免缴费”时代,开始按个人缴费工资的8%缴纳养老保险,按个人缴费工资的4%缴纳职业年金。

此前的省级地方两会,20余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的并轨方案并抓紧落实该项制度。

虽然国家层面的改革方案已经尘埃落定,但是,舆论围绕此项改革的讨论却没有降温。

诸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待遇是否降低?平均工资是否上涨?企事业职工“待遇差”是否会缩小?延迟退休何时启动?“并轨”之后,因养老而产生的疑问与争议,也料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

关键词九:创业

聚焦:中国式“创业潮”前景何在

从去年全国两会以来,李克强不下十次公开谈及创业问题,更是宣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

去年以来,中国政府也推出一系列举措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再度取消及调整200余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对小微企业定向降准、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支持发展“众创空间”……利好政策激发了社会的创业创新动力。

在政策引导下,中国式“创业潮”前景如何?政府如何为年轻人的创业梦想扫清路障并保驾护航?今年的全国两会,这一话题期待代表委员们的讨论。

关键词十:价格改革

聚焦:改革如何破除“一放了之”

去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改革能源、交通、环保等价格形成机制,稳步放开与居民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绝大部分专业服务价格。2015年新年伊始,国家发改委宣布放开24项商品和

服务价格,从铁路运输到民航客运,从房地产经纪到小区停车,改革速度令人吃惊。

据介绍,今年内中国还将再分两批放开多项价格,其中和民生密切相关的药品价格、医疗服务价格、电力输配价格等都在改革之列。

解读 篇7

1943年的开罗会议是一场什么会议呢?原来,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 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中国政府首脑蒋介石在开罗举行会议, 着重讨论了联合对日作战问题, 会议签订了《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 (这份宣言在会后由罗斯福带到德黑兰, 征得斯大林的同意, 于1943年12月1日发布) 。作者所说的“各国之间的联合是不可预期的”, 就是指中、美、英三国 (或者还有后来的俄国) 在面对非正义的法西斯侵略战争 (这可以说是当时人类的一个沼泽地) 面前各自打着小算盘, 不能形成一个坚定的拳头, 这和大雁使用生命铸就的联合信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它们之间虽然经常发生激烈的辩论, 但这并不影响它们的联合信念) , 在这种对比里, 我们人类落败。

因此, 有了这样信手拈来的一笔, 课文的主题就深化了, 它就不仅仅是写大雁, 而是借大雁来讽喻人类, 大雁依靠它们牢不可破的“联合”给沼泽地带来生机和活力。人类呢?他们能够给他们的沼泽地带来生机和活力吗?这么想来, 这无意之笔, 其实是作者有意为之, 否则, 就是画蛇添足了。

我一直坚守这样一种文章写作的信念:所有的文字是人写的, 也必将表现作者 (人) 对人类生存状态及其生存意义的终极关怀。这种关怀, 在解读时。可以是历史地作者的关怀, 也可以是掺杂了读者的思想和经验的当下的现实的关怀, 比如这篇课文的人类“沼泽”, 我们可以理解今天的环境污染, 温室气体排放……

尊重文章的历史, 却又不盲从于历史, 注重现实意义的解读, 却又不牵强附会曲解文章和读者的意图, 只有抱着这样的观念和从这样的角度去解读文章, 才能读出文章最有韵味的地方, 读出文章的深度和厚度。

由此拓展开去, 我们文章解读的视野会更开阔, 如朱自清的《春》就不会仅仅只局限于对春天的赞美, 我们会上升到作者对青春、对生命的赞美;《皇帝的新装》也不仅仅只是讽刺皇帝、大臣等统治阶级虚伪, 它甚至是揭示整个人类历史和现实所具有的人性的虚伪;《伤仲永》也不仅仅是为方仲永感伤, 而是为那些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的感伤;《安塞腰鼓》歌颂的不仅仅是黄土高原上老百姓强大的生命力, 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短文两篇》也不仅仅只是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而是让我们思考了什么样的“生”与什么样的“死”的才更具有意义;《记承天寺夜游》不仅仅是闲适, 也是惆怅……

文本的解读, 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应该是读者这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作者的对话。这种对话超越时空, 产生了火花的碰撞, 才能生成一种跨越时代的共鸣。一旦共鸣产生, 余音缭绕, 才能读出文本的深度、广度、厚度, 读出语文的味道。在这个过程中, 读者对文本信息、作者信息、作者所处的时代的信息的了解, 十分重要, 读者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思想方法、审美趣味以及读者所处的时代的思想观念、社会环境等等因素也很重要。

有质量的对话, 需要对话的双方都具有相当的文化的内涵。依照接受美学的观念, 文本具有一个召唤结构, 作为读者, 也应该具备这样一个召唤结构, 是两块异性相吸的磁铁。是对作者、文本以及文本所产生的时代的尊重, 也是对读者以及读者所处时代的尊重, 如果是教材里的课文, 还是对教材编者的尊重。

从解读文本到解读人性 篇8

一、在文本解读中捕捉人性光辉

文本解读展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一面。作为语文知识传播的主要途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其工具性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如字、词、句的认知,情节框架的构建,主线的提炼,甚至人物的语言、动作、景色描写等修辞方法的剖析,都属于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范畴。但课文所描写的内容离不开人,即使景物描写为主的课文也离不开“拟人”手法的运用,其实质还是作者在借景抒情,所以仍然离不开“人”。因此,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免不了闪现出人性的善与恶,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品读人性的过程。

如在解读《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时,解题的过程即是一次探究文本中人性光辉的过程。从题目可以看出,这既是全文的阅读主线,也是人物的语言,更是作者写作的初衷,想借助这篇文章呈现给读者以道德内涵。教师在揭题时,可设置一定的悬念,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探究这句话的含义,包括表面含义与引申义,并作为本篇课文一个重点教学任务来贯彻。学生在任务导向的驱动下,带着双重意义来解读文本,一方面要弄清是谁说了这句话,又是在怎样的情境下说出的;另一方面要解读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即作者用这句话引申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在文本解读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斟酌字义、句意的时候,仍然紧抓不放。在沿着主线阅读、引导学生构建文章框架时,仍然不放过任何情节转折与波动。而在语言、动作的剖析中,学生要更加悉心地体会其中折射出的人性光辉,以便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如此则实现了学生在工具性阅读的过程中熏染道德情操的初衷。

二、在人文熏染中回归文本解读

人文精神熏染作为语文学科教学的人文性体现,属于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尤其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塑造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但人文精神的熏染不能架空于文本解读,仍然以文本为纲,在深层次解读中引导学生探究人物身上的“真”“善”“美”。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任务导向的需求,设置互动教学环节,如主题辩论、课本剧表演等形式,使学生在体会人物语言、动作乃至心理变化的过程中,对人性、人生哲理形成清晰的认识。在互动体验过程中,学生将加注自身理解的“人物”形象再与文本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二度对比,从而加深对人物和文本的剖析。

以上面的课文为例,文章具有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动作生动、语言丰满等特点,具备改编课本剧的资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自行操刀改编课本;或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指导学生包办课本剧改编与表演,以便锻炼学生的文字应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主要的是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使学生在人文精神熏染中重新回味文本的精彩。在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尽量遵照原文来表演,尤其要体验“汤姆”掩耳盗铃的心态,以及从不情愿到无可奈何、终至失望的心理变化;体会“父亲”的严格、自律与诚信等品质,特别是父亲对“汤姆”的教导,即“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这一句,需要学生朗读出来,并且悉心揣摩其引申含义。

三、在阅读联系生活中升华思想

从文本解读到人性解读,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重要的教学理念。深入解读文本,解读其寓意,其目的在于加速学生知识的内化与外显,使学生在阅读之余实现思想品质的升华,实现语文教学知识积累与人文熏染的双重目的。

以上面的课文为例,在即将完成教学任务之际,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归教学之初的课题,总结归纳课文题目的表面含义与引申含义,运用在本课中所学到的知识、所体悟到的人生哲理来诠释题目的深刻寓意,实现深度解读。同时,在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入了解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经历,所见、所闻、所感,回忆生活中有没有“汤姆”和“父亲”,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故事,鼓励学生畅谈学习体会,对故事、对人物的理解。通过联系生活,使学到的人生哲理与自身的道德品质相融合,用课文中“父亲”的话要求自身行为,甚至内化为自身的人格特征。通过文本解读,体会到人性光辉的魅力,进而使之纳入自身的道德行为规范中,并最终实现思想的升华,完善自身的人文精神世界。

语文教学作为基础学科的基础,为学生打开了知识之门、智慧之门,也开辟了走向尊崇道德规范的康庄大道。作为人生的启航教育,小学语文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捕捉人物身上的道德光辉。在思想道德熏染的过程中,能够结合个人生活去品读文本;在解读课文“人物”生活的同时,也实现自我思想境界的升华,达到从解读文本向解读人性的提升。(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

上一篇:2019最新派出所工作计划总结模板下一篇:马奶葡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