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的智慧人生哲理

2024-09-19

佛的智慧人生哲理(共12篇)

佛的智慧人生哲理 篇1

1 、胸襟宽大,条条都是大路;心意清净,处处都是净土。

2 、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3 、真如妙体,于空无相体中,具足恒沙之用,无事不应。

4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世间过,即非真修者。

5 、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6 、要做行为正直坦荡的君子,不做没有是非观念的小人。

7 、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8 、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9 、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不能坚定;不如水不能曲达。

10 、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11 、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12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13 、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14 、将生命结束在爱人面前,瞬间的痛苦,永恒的幸福,无法抵挡的诱惑。

15 、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16 、多年行脚觅归途,入室知为道路愚。检点旧时新衣钵,了无一物可提扶。

17 、为学当重闻思修,将来必须说写做,若能具备戒定慧,必可清净乐融融。

18 、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19 、为了体验人生,应以道德严律人格;为了追求学问,应以智慧扩充心光。

20 、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佛的智慧人生哲理 篇2

一、与儒家思想的关系

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古代读书人都希望有所作为, 建功立业, 所谓“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善天下”等, 当这种理想无法实现或遭遇挫折时, 会有以下表现:一、殉道。即用生命去殉自己的理想, 如屈原自沉汨罗江。二、抱怨。即在诗中抒发穷困愁苦、怀才不遇的怨气。

陶渊明的诗多有贫病愁苦之叹, 以及对仕途郁郁不得志的抱怨。以李白的豪放也不免颓废;杜甫关心国计民生, 但抱负不能施展, 多有失意的悲愁之吟。像《登高》中“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陈子昂之“念天地之幽幽, 独怆然而涕下”;李白之“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等。

但到了苏轼则完全成就了一派豪放超然、飘逸豁达的词风, 对人生的富泰穷通充满谅解, 表现出一种“成固欣然, 败亦同样有所作为”的胸怀。

苏轼从小就有“奋厉有当世志”的儒家济世的志向, 即“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 十六岁时, 即“学通经史, 属文日数千言”。《宋史·苏轼传》中有这样的记述:苏轼少时, 母亲程氏教其汉书《范谤传》。范谤是东汉党争时受迫害的一个忠臣, 任命为清诏使的时候, 慨然有澄清天下的志向。后受迫害时, 不苟且偷生, 宁愿付出生命。临别辞母时说:“为儿不孝, 没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范母说:“一个人既想成就名节, 又想富贵寿考, 岂能两全?母亲愿你去完成理想。”读到这里时, 小苏轼发誓长大了也要做范谤。而当现实命运是“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 常作东南别”的时候, 他并不消沉悲观, 他把贬谪岭海这样的不幸当成君恩, 使他得以游山玩水, 这样旷达真率的胸襟何尝不是一种适世的智慧呢?

二、与道家思想的关系

苏轼少年时代深受庄子思想的影响。他自幼喜欢《庄子》。在其词作中随处可见道家思想的影子。“方士三山路, 渔人一叶家”, “方士三山”, 道家语也。“冰雪透香肌, 姑射仙人不似伊”, ——这实际上表达的是道家在精神上自我保全的一种操守。此外, 《庄子·养生主》中还讲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 这讲的是修养的问题。苏轼小时侯读《庄子》, 他说:“吾昔有见未能言, 今见是书, 得吾心矣。”说明苏轼对道家学说精髓早悟。而“造物本无物, 忽然非所难”、“人生本无事, 苦为世味诱”、“身外徜来都似梦, 醉里无何即是乡”这种忘情物我、超脱物外、人生如梦的感叹, 深受道家的超脱物我的思想影响。道家的“空无”指的是外物的空无。“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来往一虚舟, 聊随物外游”, 道家语也。前者典出《庄子·齐物论》, “虚舟”出自《庄子·山木》。在这里, “虚舟”代表的是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道家思想的另一个精髓就是“逍遥”。在苏轼的词作里, 这种“逍遥”是由“谪仙”李太白所表现的。李白性不羁而好老、庄, 人称“谪仙”。苏轼词云:“临江一见, 谪仙风采, 无言心许”。道家的思想里, 也有“空”和“无”。与佛家的“空”和“无”不同的是, 道家的“空无”指的是外物的空无, 而佛家则是一切皆空无。在词中, 苏轼多次用“狂”字, 如:“我自疏狂异趣, 君何事、奔走尘凡”、“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老夫聊发少年狂”、“美酒一杯谁与共。尊前舞雪狂歌送”、“垂杨系马恣轻狂”、“我醉拍手狂歌, 举杯邀月, 对影成三客”、“谁怜寂寞高常侍, 老去狂歌忆孟诸”, 此“狂”, 即源自李太白“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之狂。李白近于癫狂, 而苏轼疏狂, 二者程度不同, 但“逍遥”、“潇洒”之意, 二者同源于老、庄。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中说“堪笑兰台公子, 未解庄生天籁, 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 千里快哉风”, 他只想“万里云山一破裘, 杖端闲挂百钱游”, 这样的仙风道骨正是道家思想对苏轼的渗透, 从而成就苏轼豪放超然、飘逸豁达的修行。

三、与佛家思想的关系

苏轼的超然自适里, 有着几分儒家济世之苦心, 几分道家“逍遥”, 又有着释家的睿智和空灵。

“寓身此世一尘沙”, 禅家语也;“轻手, 轻手, 居士本来无垢”, 取慧能偈语“本来无一物, 何处染尘埃”之意, 亦是禅家语。“人生如梦”, “休言万事转头空, 未转头时皆梦”, 本来就是佛家的思想。绍圣三年 (1096年) 七月, 苏轼妾朝云卒, 苏轼作诗悼之, 并作墓志, 于惠州栖禅寺大圣塔葬处作亭覆之, 名之“六如亭”。“六如”, 出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万事万物, 于佛家看来, 不过是空, 以此眼光看世界, 则一切忧惧, 都是尘土。苏轼的洒脱里, 带着佛家的淡然和空灵, “伤心一念偿前债, 弹指三生断后缘”。他从来就认为“万事从来风耳过, 何用不著心里”, “光景百年, 看便一世, 生来不识愁味”。他认为, 凡事只有“游于自然”“忘情物我”达到“无愁可解”的境界才是最上乘。——就物质生活讲, 苏轼父子在儋州确实过着“苦行僧”的生活;但就精神生活讲, 苏轼仍“超然自得, 不改其度”。

苏轼的这种忘情物我, 无愁可解的达观性格是与佛家的“静而达”思想影响有关的。佛教的基本教义是, 人生是无常的, 充满痛苦, 只有信奉佛教, 努力修行, 才能彻底摆脱苦恼, 进去涅闇境界。佛教的基本学说有“四谛”、“八正道”、

“五蕴”、“十二因缘”、“三法印”、“三学”等。而三学是佛教修行的根本之道。三学即是戒定慧。而苏轼忘情物我主要受戒定慧之一的“定”的影响。定是指精神的安定统一, 但心静为方法有种种程度的不同, 普通人日常心静的欲境界, 并不是真正的精神统一;真正的精神统一称为根本静。修心禅定主要目的是使心统一, 从而能以明镜止水般的心, 观察诸法实相, 获得正确的智慧;使心空明, 从而能采取适切的判断, 作出迅速确切的处置。禅定的目的, 即在依定得慧。

由此可见, 苏轼之“左角看破楚, 南柯闻长滕。钩帘出乳燕, 穴纸出痴蝇。为鼠常留饭, 怜蛾不点灯。崎岖真可笑, 我是小乘僧”已深悟佛家以慈悲为怀之思想。他了悟人生实相, “万事从来风耳过, 何用不著心里”、“寓身此世一尘沙”, 只愿“笑看潮来潮去、了生涯”, 只愿挂“累累一串珠”, “遗响下清虚”。

摘要:苏轼是北宋著名的大文学家。他一生屡遭贬斥, 坎坷多艰, 但他并未因此消沉, 而是走向了旷达豪放, 后人对苏轼他的行文和处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本文从苏轼的词作入手, 并结合其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 探究苏轼的真率人生。

关键词:苏轼,词作,儒道佛,真率

参考文献

[1]欧阳修, 《欧阳文忠公文集》卷34《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

[2]苏轼, 见《金山志》, 《自题金山画像》。

佛的智慧能拯救企业道德吗? 篇3

嘉 宾: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长老少林寺方丈 永信法师

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济群法师中国宗教协会副会长王 志 远

黄埔再生资源利用董事长 陈 光 标招金集团总经理 翁 占 斌

净慧法师:

人在世上能做的,只有“结缘”

今天,我们与各位成功人士在这样一个时空环境下来探悉道德滑坡问题,我想这跟信仰有关。不管是从信仰的角度,还是从道德的角度来讲,人有两件事非常重要:一件事,我们作为人,不可以没有神圣意识;第二件事,我们作为人,不能没有责任意识。只有具备了神圣意识,对万世万物都有一种敬畏之心,我们真正的责任意识才能够建立起来。

我们立身处事,要有一些基本的理念、基本的原则,也就是我们如何来做人。大致上,做人有八个字最重要,就是“信仰、因果、良心、道德”。有了信仰,我们就会有真正的神圣意识,真正会具备一种敬畏之心。明白了因果的道理,善恶到头总有报,我们就会在做人做事当中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要负起责任来,我们就会谨慎规范我们的行为。良心,中国人讲得最多,我想它在企业还是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道德,看起来好像很虚,实际上它是很实在的。道德是以信仰、因果、良心作为基础的,道德就是我们要彻底地对他人负责,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对自己生命的永恒性负责。道德就是要我们能够做好人,做有责任的企业家。

处事也有八个字,就是“感恩、包容、分享、结缘”。我也有四句话来概括它,就是以感恩的心来面对世界,以包容的心和谐自他,以分享的心回报社会,以结缘的心成就企业。

这里,“结缘”这个词是佛教专门的用词。所谓缘,就是条件,结缘就是创造一切有利于一切善因善缘成就的条件。我们人在这个世界上能够主动做的一件事,就只有结缘,因为结缘既可以营造事业发展的良好空间,也可以形成良好的人类关系。所以我希望大家要广结人缘、广结善缘、广结法缘、广结世缘。

永信法师:

佛教之“神”,是信因果

近期,我到奥地利参加欧洲论坛,跟当地的负责人探讨关于信教的问题。他给我介绍了基督教信的上帝,信耶稣,它是一位至高无上的神。人类做什么事情都有神在监督我们,看我们。人类自身的事情,靠自身讨论是解决不了的,必须由神来帮助。

我说佛教也有一位神,这位神是因果,我们信因果。我们说佛的行为、佛的人格、佛的智慧,是心存善念,每天做好事,说好话,遇到困难就都会得到解脱。

我与他们还探讨了西方的神跟东方的神,西方的信仰跟东方的信仰,大家有很多共同语言,谈得很开心,很高兴。我说我们东方佛教讲的是,靠个人的行为来影响周边的人,而没有用宗教的神力来推进我们的价值观、信仰、传统,我们没有这个习惯。

最后他们希望将来有时间能够多对话,多接触,多探讨人类的真善美,多探讨能解决人心、解决社会的一些良策。我说也希望我们能多聆听他们的智慧。

济群法师:

认识道德,是重视生命价值的意义

我们现在是一个道德缺乏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在社会上从事各行各业,产品需要有标准,企业需要有标准,可是我们现在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准却被我们大家给忽略掉了,这是什么标准呢?那就是做人的标准。

做人的标准是一切标准的根本,人要是没有道德约束,人要是没有道德底线,那么其他的标准都可能形同虚设。

道德究竟是什么东西?从佛教的角度来说,道德就是善心心理,就是健康心理,健康心理是我们人格提升、人生幸福的一个重要基础。当我们心怀慈悲、心怀善心的时候,我们会给别人带来快乐,我们的内心也会是快乐的,我们必须去认识道德跟心理的关系。

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都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外在结果,一种是内在结果。当我们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我们在乎企业是否成败,这是一种外在结果。所谓内在结果,就是当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我们用什么样的心在做事。如果我们用善良的心做事,我们的人格自然会得到提升,我们的生命也就意味着在健康成长。相反,我们的心态和人格就在堕落。为什么现在有的人企业做得很成功,而内心不快乐?了解到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就会自觉地重视道德。

另一方面,佛教讲慈悲心、爱心、菩提心,这都是“利他主义”的平台。如果我们每个人在做企业的过程中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成就,我们就会建立一种强大的自我意识,就会使我们活得很焦虑。如果我们建立了一种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带着这样一种利他主义的情怀做事,我们内在的良心就会得到展开。

所以,我们了解道德,最主要的,首先就是需要去了解道德对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意义是什么。这也正是现在一部分人对道德认识最缺失的一个环节。

我们讲企业道德,从根本来说,还是做人的道德。

陈光标:

好事做得越多,越像佛

刚才,净慧长老说了信仰、因果、良心、道德、感恩、包容、分享、结缘,我认为这16个字是为我陈光标良心定做的,我都做到了。

信仰,我这么多年来一直感觉好人一定有好报。举简单一个小例子,汶川地震,那个孩子在废墟楼板底下喊救命的时候,我想办法去救,刚刚接触到孩子的两个膀子,余震就把我身子震得晃起来,这时候我就说阿弥陀佛。两声一喊,那个余震就停下来了。

良心,大家也看到,温家宝总理在灾区握着我的手说:你是个有良心、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我向你表示致敬。总理说我是有良心的。

道德,我是中国企业家里惟一由中国老百姓群众选出来的全国道德模范。

感恩,我这么多年来,作为贫苦农民的孩子,兄弟五个,我非常懂得感恩,感恩我们党的开放政策,感恩我们好的法治环境,感谢我们员工的辛勤创造,成就了我们今天的富有。我这么多年来主要做环保产业、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处理,这也是造就子孙后代的绿色养老产业。做了之后,我坚持不懈地把企业净利润的40%~50%拿出来回报社会,到目前为止,我已经捐款到位13.6亿,来帮助困难群众的生活。

我们要怀有感恩之心回报社会,我们要体现出人生的价值,要为子孙留下些什么。我们手上有大量的财富,这个财富是干什么的,是谁的?财富是身外之物,我要裸捐,就是人生光秃秃来,光秃秃走。

包容,我们人要怀着包容之心,我帮助了那么多人,80%经过我帮助的人都懂得感恩。但在我们老家,我帮助了300多个人,可逢年过节我回到老家的时候,好多人都回避我。并不是我帮助了你,需要你对我回报,我感恩的是这个社会。我一年就捐了六十多所希望小学,当朋友带我去海拔5200米的地方见活佛时,说请活佛开个光,活佛97岁了,结果见面后他说:这位先生不需要开光,他自己就是活佛。

所以人做好事,做慈善,会越做越像佛。我到哪儿,很多人都说我长得像活佛,这就是好人有好报。希望大家都做好事,共同努力来实现我们的和谐世界、和谐家园。希望我们有良知、有感情的企业家到西部去投资,去支持西部的青年创业,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智慧的出智慧。

我这一生,真正地感觉到我的生命太短暂了。

翁占斌:

善,来自思考存在的意义

企业与道德,是个非常沉重但是又非常高尚的话题。做企业给我的感觉是,企业家确实很辛苦,但是大家每天忙,每天操劳,可能很少想一个问题:企业存在的主要意义是什么?我个人认为:企业存在的意义就在于给社会和人类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因此我们要多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多做善事,多做好事。

王志远:

良心,就是知道自己有羞耻

成功这两个字在佛教里有个代名词,就是拥有福报。这个福报是从哪里来的呢?不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是靠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创造的。但是,福报不是一创永久的,当你的福报一点点享尽的时候,也会发生坠落,甚至于要坠落到地狱里去。

西方宗教没说过上帝下地狱,神下地狱,但佛家说过:做了神,如果光享福,享尽了福报,就要下地狱。

所以,不要做神,那做什么,我们就做一个人。只有人才能成佛。佛就是一个觉悟的人,是有大觉悟、有大智慧的人,所以我们的成功者,不仅要有福报,而且要有智慧。

佛教里面讲福慧双修,更重要是要开智慧,知道财富是从哪里来的?应该用到哪里去?

佛教界有位本焕长老很有意思,谁去朝拜他的时候,他会很干脆地说:发财、发财、发大财,升官、升官、升高官。我们要理解老和尚为什么这么说?这是随顺共生。这个社会,做企业谁不想发财?做官谁不想高升?但是老和尚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你发了大财要做善事,你做了高官要做好事,不要忘了民众。你如果光想着升官发财,忘了老和尚拍你脑袋的意思,那你就白去了。

所以,做了企业家,就有自己的责任。什么是头上三尺有神明,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对自己的自律。良心是什么?我们历史上有一位大哲学家叫王阳明,他从佛教里面吸收了很多智慧,他说什么叫做良知,什么叫做良心,就是不能忘了自己还是个人。

我们要成佛,先要成人。而这个“人”,就是要知道自己有羞耻。

在我们的企业里,要形成一种文化,就是信“因果”的文化。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社会就会一点一点地变好,从而把我们几十年的道德沉沦扭转过来,让中国成为世界上一个别人真正仰慕的礼仪之邦。

安虎生:

道德维系,要靠人们内心的信念

我们知道,道德是我们在一定的社会、一定的时空之内人与人之间,人与团体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包括团体与团体,团体与社会之间的一切行为规范的总和。

企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道德也构成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基础。

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转型的社会,企业的作用在当今世界已不断得到加强,它的力量甚至是决定性的。企业道德要靠企业内部人员的道德,特别是企业家的道德作为核心来发挥作用,同时它也要有一定的组织规划,通过组织常年的积累形成。

道德的维系要靠习惯的力量,要靠社会舆论的引导。但是最终,它最核心的,就是要靠人们内心的信念。佛教,是整个道德基石的组成部分;佛教伦理,也是道德是非评判最基本的原则。管理

(本文根据“第19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现场速记摘编而成,未经本人审阅。标题为本刊加拟)

智慧人生哲理故事 篇4

记得早年学医时,一天课上先生问道:“大家想想,用酒精消毒的时候,什么浓度为好?”学生齐声回答,越高越好啦!先生说:“错了。太高浓度的酒精,会使细菌的外壁在极短的时间内凝固,形成一道屏障,后续的酒精就再也杀不进去了,细菌在壁垒后面依然活着。最有效的浓度,是把酒精的浓度调行柔和些,润物细声地渗透进去,效果才佳。”

其实,柔和有时比风暴更有力量。柔和是一种品质与风格。它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一种不曾剑拔弩张,依旧格守尊严的艺术。

我们的声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我们的目光柔和了,就更轻灵地卷起心扉的窗纱。我们的面庞柔和了,就更流畅地传达温暖的.诚意。我们的身体柔和了,就更准确地表明与人平等的信念。

人生智慧的五等级人生哲理 篇5

爱因斯坦将智慧分为五个等级:“聪慧、明智、卓越、天才和简单”。

聪慧,就是头脑聪明或聪颖,很多人都具备,也很容易理解。聪慧过高而不隐藏,容易被人嫉妒。

明智,就是做事理性,合理。明智得思哲,也容易被人怀疑。

卓越,就是做事超群。慧眼识途,眼光独到容易被人佩服。

天才,就是做事无与伦比。有才而懂得适时使用,容易被人爱戴。

简单,就是在某一领域,有读透世界的能力,并加以实施。做事简约,被人难以理解或宗教般崇拜。

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一生就是在追求这五个层次,只要努力,第二个层次还是可以达到的。第三个层次,至少要脱一层皮,掉几斤肉,经过一次次生命的洗礼,才能达到。第四层是可遇不可求,可望不可及。第五层就需要超人的努力,看透,悟透,做透。

人生的历程,就是发现自我的过程,有些人很有运气,是靠别人发现了自己,大部分人只能靠自己来发现自己。而大部分人的一生都没能发现自己。

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但却没有机会发现自己,所以很难成功。

发现自己,就是明白了自己,读懂了自己,就是身体与心灵的.浑然一体,思想与行动的融为一体。

发现自己,就是知道做什么,知道什么时候做,知道怎么做,知道做多久。

发现自己,就是能够感觉到心灵的力量,就是能够感觉到也有一股外在的力量。

发现自己,就是你把痛苦变成了一种享受,就是把挫折变成了一种激励。

发现自己,其实就是这么容易,但就是这么难以发现。

发现自己,其实就是这么简单,但是让你看到的却不是简单。

充满智慧的人生哲理个性签名 篇6

1、人生最重要的是健康,人的欲望越小人就会越幸福。

2、世界上有条很长的路叫做梦想,还有堵很高的墙叫做现实

3、水不试不知深浅,人不交不知好歹。

4、到不了的就是永远忘不了的就是曾经。

5、胖是暂时的矮是终生的。

6、昨天今天明天;昨天以成为过去,今天以成为昨天,明天以成为今天

7、人生本来就是一盘棋就看你是当棋手还是棋子

8、不能逃到很远的地方,那就去很高的.地方吧。

9、麻烦没来找你,就别去自找麻烦。

10、闭着眼睛往前走就会忘记后面发生不开心的事了。

11、要理想不要幻想,要激情不要矫情,凡事满意常乐。

12、时光的宿命就是见证人们的过错。

13、人和人的心最近又最远,真诚便是中间的通道。

14、忘记昨天,伤口是昨天的;幸福是明天的,重新开始。

15、对生命最佳的回应,是生活得很快乐。

16、想办法努力赚钱,而不是如何省钱。

17、自己不逼自己,别人迟早会逼你

18、没有人会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着-----青木时代

19、我们痛苦来源于爱。但我们的幸福也来源于爱。----青木时代

20、许多事情,都是要经过岁月的沉淀才会逐渐清晰起来。

21、如果想飞得高,就该把地平线忘掉。

22、不要因为结果而哭泣,要为了曾经发生而微笑

23、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记,但一定要放下。

24、低调并不是最牛逼的夸耀,而是你找不到值得高调的东西¢

25、别人的尊重来自于自重。

26、人之所以平凡在于难超越自己。耽搁你赶路的往往不是你脚下的坎儿而是你鞋里的沙子。

27、不了解一个人的过去,就没资格评判他的现在。

28、学会放弃,拽的越紧,痛苦的是自己。

29、我们不是没有遇上过奇迹,只是我们没有足够的好奇心。

30、人生处处有考验,人生时时被考验。

31、你费劲心思等待的那个人不一定在等你

32、人这一生总有几个梦是要碎的

33、长不过执念,短不过善变。

34、人若把自己框在一定的范围内,就容易限制了自己的思维和格局。

35、人生的道路上,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那么你只有用一生去面对失败。

36、淡忘仇恨,春暖花开。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37、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38、这世界上有很多东西伱可以不接受,但需要伱去理解他们为什么会那样做。

39、留不住的再拼命拉扯都是多余的。

佛的智慧名言 篇7

2)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3) 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4)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5)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6) 前生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7)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8)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9)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10)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11)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12) 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

13)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14)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15)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16)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17)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18) 不破本参不入山,不到重关不闭关。

19)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佛的智慧人生哲理 篇8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有幸一睹冰心的经典之作《谈生命》,使我获益匪浅。她让我寻觅幸福的真谛,品味生命的哲理。

文中冰心用诗意话的语言描绘了生命的一切:它的真谛,它的价值,它的美好,它的玄妙。将生命的历程和哲理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一句,看似矛盾,却揭示了深刻的哲理,生命的确没有完美的定义,它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唯有用心体会与感知,方可捕获其神韵。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一句,作者用河流做比,将生命的历程呈现给人们,彰显了生命的汹涌澎湃和幽静。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道出了把树那默默奉献的精神以及它对生命的渴望。无意即有意,有意即无意,可谓意境高远,做树如此,做人亦然。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何尝不美丽?”这是全文的点题句,是作者几十年人生经历的感悟与真知,它启迪和激励着无数世人。让人们用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人生旅途中的坎坷和曲折,用心品味和享受人生旅途的每一步,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是全文的精髓之笔,与哲人说的:“没有经历痛苦的人生是不完整的”的观点不谋而合。人生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唯有经历痛苦、快乐、悲哀和幸福的洗礼,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纵然旅途艰辛、崎岖坎坷,但只要认真的过活,用心去过活,都能寻觅到幸福的真谛,品味出生命的哲理。

有人说:“生命的旅程像一张紙,每一个人刚出生时上帝都会給他一张纯白的纸”。有的人将那张白净的.纸原封不动的还给了上帝,直到死也不明白那一张紙的作用所在。而有的人则用心在描绘,绘出绚丽的彩虹、五彩的世界、欢乐与痛苦,最终形成一幅色彩缤纷的画。画中的每一笔每一划都那么真实,都那么温馨动人,见证了一个不凡的人生旅程。

有的东西,转身错过就是一辈子,生命只有一次,要懂得珍惜、要活得快乐、活得精采。因为“我不敢説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我愿幻作黑夜里的烟火,在刹那间,用一生的热情去演绎那绚烂的景象,照亮我沧桑的面容;我愿化作扑火的飞蛾,在那瞬间,用生命去追寻向往的灯火,明悟幸福的真谛。

《谈生命》是一首生命之诗,歌颂了生命的美好,揭示了生命的历程,诠释了生命的哲理。生命就如这一切,让我们用真诚和挚爱来书写属于自己的生命。

哲理智慧小故事 篇9

脑筋停止胡思乱想,心灵便得到休息。心像一把刀,随便到处切割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包括石头、砖块、玻璃,刀锋很快会钝掉,要好好利用刀子,只做必要的切割。

心灵也一样,若让头脑跟着没有意义的思维、感觉乱跑,脑筋因为没有机会休息,变得迟钝,没有活力和能量,也缺乏专注力,智慧便无法生起。

观察蜘蛛可以得到启示,蜘蛛结网后便平静地坚守在中央,当苍蝇飞到网上,蜘蛛马上觉察,迅速地扑过去,用丝把它网住,把苍蝇安置保存,再静静的回到中央。

我们的心灵也需要找到平静的中心,然后一切都以此为依归,当外界发生各种事情,透过感官传达大脑,犹如触网的苍蝇,我们的察觉、了解,有如蜘蛛将苍蝇网住,把升起的心念放下,再回到中心,在平静的中心时,脑筋清晰、觉醒、精准的做每一件事。

佛教智慧哲理故事 篇10

据说大多数人会选择救多一些的人,换句话说,牺牲那名在停用铁轨上玩的小孩。但是这又引出另一个问题:那一名选择停用铁轨的小孩显然是做出正确决定,脱离了他的朋友而选择了安全的地方,而他的朋友们则是无知的选择在不该玩耍的地方玩。为什么做出正确抉择的人,要为了大多数人的无知而牺牲呢?

佛教智慧哲理故事 老人与孩子的故事

过去,在东北一个偏僻的地方,有一个小村子里居住着一群人,这些人相互扶持过着艰难的生活,后来听说日本人要来了,为了活活命,他们决定逃到一个很远的村庄。

他们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他们也不知道那么远的路,等待每一个人的是什么,他们更不知道是否大家能够坚持到目的地。但是他们知道,必须逃到安全的地方,所以,大家就艰难地上路了。

走啊走啊,到了第三天的时候,他们已经又累又饿,他们都没有多少力气了。很多人支撑不了已经慢慢地倒下了,还有一些人趁着自己还没倒下,就悄悄地离开了,因为他不忍心让大家看到自己死去的样子,而拖累大家。

到了第四天的时候,队伍中的人已经是越来越少了,只剩下20多人了。这时候有一个老人,因为又累又饿,加上年纪太大,他实在是走不动了,就对其他的人说,我实在是走不动了,你们走吧,不要管我,如果管我,恐怕我们谁都活不了。大伙都舍不得丢下老人不管,可是大家明白,现在每一个人都已经筋疲力尽了,如果再抬着一个人的话,所有的人都会死在路上。

最后大家只好留下老人,当大家正要走的时候,一个妇女把怀里的孩子递给老人,说:“这个孩子由你来带了。”说完,头也不回地跟大家走了。

到第五天傍晚的时候,大家终于来到了目的地,整个队伍都欢呼起来,但只有那位母亲一个人跑到村口,朝来时的路上张望。

第六天中午的时候,那位母亲终于看到老人抱着孩子一步步地捱了过来。

学员分享:“一定要把孩子送到安全的地方”这一份沉重的责任使老人坚持下来。责任能够让一个人变得坚强而勇敢,当我们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的时候,有的人突然不知道了什么叫害怕,因为他知道他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战胜它,因为在他身上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先祖的智慧哲理散文 篇11

小时候,老人们告诉我,“年”是一种怪兽,“过年”其实就是说要放鞭炮,放烟花把年兽吓跑。所以小的时候对过年还有一些期待,期待在哪个除夕之夜能看到年兽。现在长大了,对年兽的期待值几乎为零了,而且现在过年也完全不是要赶跑年兽这样一个涵义,过年是放假和团聚,喧嚣和热闹的别称。

我不喜欢这样的过年方式,但是我还是很喜欢过年,因为我发现过年还有另一种方式,一种回归自然的独特的方式。我们的家乡有一种习俗,就是在大年初一的那天都得去先祖的坟前祭拜,而且形式颇为讲究:我们不仅要备好最好的香烛,而且还必须要穿戴齐整,净衣,净手。我和爷爷一起去祭拜过,也和爸爸一起去祭拜过。在爷爷的那一代人看来,祭祖是很神圣的事情,所以不管祭祖路之路多险,多难,祭祖之举是风雨无阻。而爸爸那一代虽也有祭拜,但是总感觉只是为了安慰在世的老一辈罢了。然而我发现,到了我们这一代,对祭祖仿佛又开始热衷起来了,至少我就是很期待这个时刻的到来。

从我记事起,在大年初一的清晨,几乎年年都要和爷爷或爸爸去上坟,细细算来应该也有十来年了吧!我只知道,先祖的坟墓在一个很高很高的山顶,具体是哪个山头我总是记不清的。我常常会问爸爸,为什么要把重重的棺材抬到那么高的山顶,况且那时候还没有这样好的条件。爸爸也总是不能回答。

虽说爸爸和爷爷对于祭祖有着不同的.心态,但是祭祖的流程和虔诚都是一样的。先是很细心地将坟墓上的杂草出去,然后一边点着素白的香烛,一边细细地念叨着什么。我还很认真地“偷听”过爷爷与先祖们的谈话。那些念叨原来是爷爷的“检讨书”!他那么虔诚地诉说着这一年来的得失,也充满希望地做好来年的打算,那方浅浅的坟墓下头或许只有一撮净土了,可是爷爷却俨然把它当作了最高的神明。

我并不相信神明,但是我也试着像爷爷那样做。站到了高高的山顶,眼界就变得格外开阔,郁郁葱葱的林海,偶尔点缀着一个个琥珀似的的小湖泊,山脚散落着古老的茅草屋,曲曲折折的山路舞动成了无数的弯道……在这样的开阔的境界里,不用动用佛家的“空和静”就能让思想得到净化,对过去的反思是那样顺理成章,而对未来的畅想也似乎是水到渠成了。

在刹那间领悟到了先祖的智慧,他们要求把自己埋葬到高山之巅,如此之举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总结和提高的契机,也为我们预存了一种辞旧迎新的独特的方式。让我们在这个日益忙碌拥挤的世界里,能抽出一点时间,走出那小小的窒息的空间来净化心灵。因为他们知道,越往大山深处就越会回归自然,弯弯的山路上越冬的麻雀的歌唱,山水人家中善意的香浓的年茶,还有山顶的无比澄净的净化的静界……这些都是他们给我们准备的新年的礼物。

老鼠的哲理启示人生哲理 篇12

篾匠忙于赶活,当时也没理会。

第二天,亲戚建房请他帮忙。几天后回来,剖开一根竹筒时,发现一只老鼠死在里面。想起几天前那只钻进竹筒的老鼠,才明白老鼠钻进竹筒后,前面是竹节,钻不过去,老鼠有七、八寸长,在竹筒内无法转身,它又不知道慢慢往后退,因饥和缺氧而死于竹筒中。

军事上,有进攻,也有撤退;

人生,也是这样,正确的道路,要勇往直前;错误的路,要及时回头。

上一篇:年会计人员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下一篇:职称英语考试完型填空试题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