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装备市场分析

2024-12-10

医疗装备市场分析(共8篇)

医疗装备市场分析 篇1

转发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的通知

2011-07-26 17:40:42 广东省卫生厅 | 阅读次数(1400)| 正文背景色:

   

【办公室】字体

粤卫函〔2011〕586号

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厅直属各单位,部属和省属医药院校附属医院:

现将《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的通知》(卫规财发〔2011〕24号)转发给你们。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办法》的规定,对本辖区范围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考核,对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装备和采购工作加强监督与指导。

二、医疗卫生机构要组织成立专门机构,建立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和管理部门,明确工作职责;要科学、合理做好符合本机构医学装备发展规划、预算、装备配置和保障需求的装备计划和采购实施计划;要合法、合理对本机构医学装备的使用,建立医学装备信息化管理制度、医学装备使用人员培训考核制度和医学装备使用评价制度,健全医学装备档案管理制度;要合法、合规对本机构医学装备的处置,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理。

广东省卫生厅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三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

为规范和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促进医学装备合理配置、安全与有效利用,充分发挥使用效益,保障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我部研究制定了《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卫生部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四日

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促进医学装备合理配置、安全与有效利用,充分发挥使用效益,保障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医学装备,是指医疗卫生机构中用于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等工作,具有卫生专业技术特征的仪器设备、器械、耗材和医学信息系统等的总称。

第三条 医疗卫生机构利用各种资金来源购置、接受捐赠和调拨的医学装备,均应当按照本办法实施管理。

第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应当遵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权责一致的原则,应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能。

第五条 卫生部主管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工作,负责制订医学装备管理办法和标准并指导实施。省级及以下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管理办法和标准,负责本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监督和指导工作。

第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加强医学工程学科建设,注重医学装备管理人才培养,建设专业化、职业化人才队伍,提高医学装备管理能力和应用技术水平。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七条 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学装备管理实行机构领导、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三级管理制度。

第八条 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县级及以上其他卫生机构应当设置专门的医学装备管理部门,由主管领导直接负责,并依据机构规模、管理任务配备数量适宜的专业技术人员。规模小、不宜设置专门医学装备管理部门的机构,应当配备专人管理。

第九条 医学装备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包括:

(一)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完善本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工作制度并监督执行;

(二)负责医学装备发展规划和计划的组织、制订、实施等工作;

(三)负责医学装备购置、验收、质控、维护、修理、应用分析和处置等全程管理;

(四)保障医学装备正常使用;

(五)收集相关政策法规和医学装备信息,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六)组织本机构医学装备管理相关人员专业培训;

(七)完成卫生行政部门和机构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条 医学装备使用部门应当设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在医学装备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具体负责本部门的医学装备日常管理工作。第十一条 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有条件的其他卫生机构应当成立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由机构领导、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人员和专家组成,负责对本机构医学装备发展规划、装备计划、采购活动等重大事项进行评估、论证和咨询,确保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第三章 计划与采购

第十二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制度和本机构的规模、功能定位和事业发展规划,科学制订医学装备发展规划。

医疗卫生机构要优先考虑配置功能适用、技术适宜、节能环保的装备,注重资源共享,杜绝盲目配置和闲置浪费。

第十三条 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机构医学装备发展规划和预算,结合各使用部门装备配置和保障需求,编制装备计划和采购实施计划。

第十四条 医学装备发展规划、装备计划和采购实施计划应当由机构领导集体研究批准后方可执行。设立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的,机构领导集体研究前还需经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讨论同意。需主管部门审批的,应当获得批准后执行。经批准的医学装备发展规划、装备计划和采购实施计划,不得随意更改。

第十五条 单价在1万元及以上或一次批量价格在5万元及以上的医学装备均应当纳入装备计划管理。单价在1万元以下或一次批量价格在5万元以下的,由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确定管理方式。

第十六条 单价在50万元及以上的医学装备计划,应当进行可行性论证。论证内容应当包括配置必要性、社会和经济效益、预期使用情况、人员资质等。单价为50万元以下的,由医疗机构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确定论证方式。

第十七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客观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加强医学装备采购管理。

第十八条 纳入集中采购目录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医学装备,应当实行集中采购,并首选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采购。采取公开招标以外其他方式进行采购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批。

第十九条 未纳入集中采购目录或集中采购限额标准以下的医学装备,应当首选公开招标方式采购。不具备公开招标条件的,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选择其他方式进行采购。

第二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装备计划和采购实施计划。未列入计划的项目,原则上不得安排采购。因特殊情况确需计划外采购的,应当严格论证审批。

第二十一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制订本地区应急采购预案。因突发公共事件等应急情况需要紧急采购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应急采购预案执行。第二十二条 需采购进口医学装备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履行进口设备采购审批程序。

第二十三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加强医学装备采购合同规范管理,保证采购装备的质量,严格防范各类风险,确保资金安全。

第二十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学装备验收制度。医学装备到货、安装、调试使用后,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应当组织使用部门、供货方依据合同约定及时进行验收。验收完成后应当填写验收报告,并由各方签字确认。

第二十五条 医学装备验收工作应当在合同约定的索赔期限内完成。经验收不合格的,应当及时办理索赔。

第二十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申请和购置纳入国家规定管理品目的大型医用设备,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用耗材准入管理制度。属于集中采购目录内的,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组织专家进行遴选。不在集中采购目录内但确需使用的,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应当组织专家严格论证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采购。

第二十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用耗材入出库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第二十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加强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械采购记录管理。采购记录内容应当包括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原产地、规格型号、产品数量、生产批号、灭菌批号、产品有效期、采购日期等,确保能够追溯至每批产品的进货来源。

第四章 使用管理

第三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依据全国卫生系统医疗器械仪器设备分类与代码,建立本机构医学装备分类、分户电子账目,实行信息化管理。

第三十一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健全医学装备档案管理制度,按照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作到档案齐全、账目明晰、完整准确。档案保管期限至医学装备报废为止。国家有特殊要求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二条 单价在5万元及以上的医学装备应当建立管理档案。内容主要包括申购资料、技术资料及使用维修资料。单价5万元以下的医学装备,医疗卫生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管理方式。

第三十三条 医疗卫生机构不得使用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淘汰的医学装备。用于医疗活动的,应当具备医疗器械注册证。纳入国家规定管理品目的大型医用设备应当具备配置许可证。

未经注册的医学装备临床试验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严格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加强医学装备安全有效使用管理。生命支持类、急救类、植入类、辐射类、灭菌类和大型医用设备等医学装备安全有效使用情况应当予以监控。国家有特殊要求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做好医学装备质量保障。医学装备须计(剂)量准确、安全防护、性能指标合格方可使用。

第三十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制定生命支持类、急救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保障紧急救援工作需要。

第三十七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学装备维修制度,优化报修流程,及时排除医学装备故障。

第三十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加强医学装备预防性维护,确保医学装备按期保养,保障使用寿命,减少故障发生率。

第三十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医学装备使用人员进行应用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大型医用设备相关医师、操作人员、工程技术人员须接受岗位培训,业务能力考评合格方可上岗操作。

第四十条 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使用各类医用耗材时,应当认真核对其规格、型号、消毒及有效日期等,并进行登记。医用耗材使用后属于医疗废物的,应当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一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学装备使用评价制度。加强大型医用设备使用、功能开发、社会效益、费用等分析评价工作。

对长期闲置不用、低效运转或超标准配置的医学装备,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应当在本机构范围内调剂使用。

第五章 处置管理

第四十二条 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处置医学装备,应当按照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有关规定,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理。处置海关监管期内的进口免税医学装备,须按照海关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 医学装备处置方式主要包括调拨、捐赠和报废等。

第四十四条 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长期闲置不用、低效运转或超标准配置的医学装备,应当予以调拨处置。

第四十五条 因对口支援等工作需要,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可对外调拨或捐赠医学装备。

医疗卫生机构接受捐赠的医学装备,应当质量合格、安全有效。

第四十六条 医学装备符合下列情形的,应当报废处置:国家规定淘汰的;严重损坏无法修复或维修费用过高的;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安全与健康的;失效或功能低下、技术落后,不能满足使用需求的;国家有明确要求的。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七条 卫生部负责对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执行本办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四十八条 省级及以下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本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医学装备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考核。对违反本办法规定,制度不健全、管理不严格或职责落实不到位的医疗卫生机构,由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视情节严重程度,对其主要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给予批评教育或相应纪律处分。

第四十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依据本办法规定加强医学装备管理工作。对违反本办法规定,不认真履行医学装备管理职责、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人为损坏或保管不当造成遗失的工作人员,应当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批评教育或相应纪律处分。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五十二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制订实施细则。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96年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卫计发〔1996〕第180号)同时废止。

医疗装备市场分析 篇2

关键词:载文分析,作者分析,文献计量,期刊

《医疗卫生装备》是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主办、公开发行的以介绍医疗器械、仪器、设备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期刊。该刊于1980年创刊,现已发展为军队与地方进行学术、产品、信息、技术交流的重要窗口。它先后被评为全国专业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全军优秀医学期刊,并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在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具有较强的实力及较高的影响力。

本文对《医疗卫生装备》2002—2008年84期全部论文的刊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帮助读者了解该刊的办刊特色、学术水平和论文质量等,为该刊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和学术水平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2002—2008年《医疗卫生装备》84期共刊载论文4 513篇。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该刊的栏目设置及4 434篇学术论文(除特稿20篇、简讯57篇、本栏目编辑2篇)的来稿地区分布、高产机构、高产作者、发表时滞、基金论文比、合作度等指标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栏目分布及载文情况

从表1中可看出,2002—2008年《医疗卫生装备》共出现31个栏目,除本刊常设栏目,专论、研究论著、综述、科学管理、医院数字化、临床医学工程、医械临床、仪器原理(原理与应用)、医学计量、论坛(专业论坛)、技术革新(研制报告)、学科与人才、使用维修、业界要闻、资讯等外,该刊栏目设置还紧跟学科前沿,报道最新成果及动态,在特定时期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栏目,如:2002年设置的HIS专题栏目;2003年设置的SARS专题栏目;2005年设置的生物防护防疫装备;2006—2007年的质控与安全栏目;2008年抗震救灾专题。这些栏目都与当年的突发卫生事件或最新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可见该刊栏目的灵活性。

2002—2008年该刊各栏目设置及其载文情况见表1。所刊栏目中使用维修载文最多,达1 420篇,占总载文量的31.46%;而学术含量较高的研究论著、技术革新、论坛专业论坛、医院数字化、综述、科学管理、仪器原理、医学计量等栏目则占总发文量的56.13%,可见该刊十分重视对高质量论文的报道。

2.2 载文地区与机构分布

2002—2008年该刊第一作者群来自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各地区发文均在1篇以上,该刊稿源丰富,读者分布较广(见表2)。总体来说,各地区发文相对集中在北京、广东、山东、天津、江苏、重庆、陕西、湖北、河北、浙江、上海、福建、辽宁等经济、科技和文化教育较发达的地区。其中,北京地区发文最多,为553篇,占总数的12.47%。西藏、贵州、内蒙古、宁夏等地区发文较少,可能与该地区卫生装备学发展比较薄弱有关,建议加强发达地区与西部地区的信息交流,并采取措施鼓励该地区机构踊跃投稿。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该刊国际的影响力较弱,7 a来无国际来稿。

2002—2008年该刊第一作者来源机构多为国家三甲医院,亦有不少高校及研究所。其中发文≥30篇以上的机构有19个,共发文920篇,占总数的20.75%,是该刊的重要稿件来源机构。值得注意的是,部队机构在该刊发文踊跃,仅在发文≥30篇以上的19个机构中,部队机构就占17个,发文823篇,占这19个机构发文量的89.46%(见表3),说明该刊是各级部队医院在医疗器械领域重要的信息交流平台。

2.3 第一作者发文统计及高产作者群分布

作者是期刊发文的一个重要外表特征,是制约期刊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维持高水平的作者队伍,形成核心作者群是办好刊物的重要前提条件[1]。分析7 a间高产作者分布有助于我们了解该刊的核心作者群的特征及形成。本文4 434篇文献共有第一作者2 912人,人均发文约1.52篇。其中发文≥8篇的作者及其所在机构如表4所示。18人共发文190篇,占发文总数的4.48%;发文7篇者13人;发文6篇者29人;发文5篇者30人;发文4篇者64人;发文3篇者173人;发文2篇者469人;发文1篇者2 116人。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该刊来稿分散,高产作者群较为薄弱。

2.4 论文出版时滞分析

出版时滞是指论文从投稿到发表的这段时间间隔。出版时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刊的情报价值大小,时差越小,报道新进展、新成果的速度就越快,由此带来的论文价值的耗减就越小。出版时滞不仅反映期刊传递信息的速度,而且影响到作者研究成果能否拥有首发权,它是评价期刊质量和水平的又一项指标[2]。4 434篇论文中除2004年2篇文献和2007年的1篇文献未标明收稿日期外,其余均刊载有收稿日期。本次统计按360 d/年为标准对刊有收稿日期的4 434篇论文的出版时滞进行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有研究表明,科技文献发表如果延误1.5~2.0 a,其情报价值将丧失30%[3]。该刊7 a来平均出版时滞基本不变,平均约为220 d,即7.3个月。略高于国外一般连续出版物的6~7个月,但远低于我国科技论文的11.7个月[4]。大部分文献均在投稿1 a内就已出版,仅5.56%的文献出版时滞大于1 a。

d

2.5 论文作者和作者机构合作分析

科研合作率和论文合作度是衡量科研合作的指标,前者是指2个或2个以上作者合作撰写的论文占论文总数的百分比;后者指平均每篇论文占有作者人数,反映作者之间的合作程度。分析每篇论文的作者情况,不仅能揭示不同数量作者论文的分布规律,还可以说明完成一篇科学论文“占用”多少作者。从表6中可看出,该刊文献多为1~3人合著,平均论文合作度为2.64人/篇。与其他领域期刊相比偏低,如:《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4.37人/篇[5],《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4.41人/篇[6];该刊平均科研合作率为0.75,低于1995年我国科技期刊论文合作率75.2%,及国外科技期刊论文合作率80%的标准[7]。

2.6 基金论文分布

基金论文是由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等拨款资助的科研项目在研究过程中或项目完成后所发表的论文。只有达到较高的研究水平,在当前处于科研前沿的课题和作者群体,才能得到基金资助。一般而言,科学基金产出的学术论文学术水平相对较高,而科技期刊又是科学技术成果的集中反映。因此,期刊刊载的基金资助论文比率高,说明该刊物的学术水平较高,其学术价值也就越大。7 a来资金资助情况见表7(每篇论文仅统计第一个主要资助资金),该刊共获各类研究基金427个项目的支持,基金论文比为9.63%。与其他同类科技期刊相比,这一比例较低,原因可能是该刊使用维修栏目刊载论文篇幅短、量多,且均为经验交流一类文献,不会有基金资助项目,把这一栏论文亦作为基金论文比的分母大大降低了其系数。2002—2008年该刊基金论文逐年增长;各项基金中国家级基金资助最多,占总基金论文的30.21%,军队资助项目亦在该刊基金论文中占有不小比例。但该刊基金论文多为单基金资助,且未有论文获国际基金资助。

3 讨论

通过以上统计数据及简要分析,可证实《医疗卫生装备》2002—2008年载文量逐年增加。栏目设置丰富、灵活,重视对高质量科研成果的报道,报道迅速,影响力较广泛,能为各层次的医疗卫生装备工作者信息交流、发表新学术提供平台。办刊质量和学术水平呈稳固提升趋势,是我国医疗卫生装备领域高质量的重要期刊,对我国医疗卫生装备学的发展和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建议该刊设立机制,鼓励西藏、贵州、内蒙古、宁夏等地区积极投稿;此外,可能由于该刊稿件太多或过于追求出版速度,该刊论文参考文献出现格式标引不规范的情况,建议加大审稿力度;同时,加强与该刊高产作者的联系,尽快建立自己的核心作者群,鼓励基金文献投稿,并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

参考文献

[1]夏旭,张春晖.《高校图书馆工作》近期载文、引文分析及影响因子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1,21(4):14-28.

[2]刘宁南.2005年《情报科学》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情报科学,2006,24(2):211-215.

[3]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85.

[4]汪洪.《土壤学报》载文和作者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5,6(2):33-35.

[5]陈芳,高月,黄正东,等.《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0-2007年载文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2008,(11):641-645.

[6]徐菱,叶晨,郑家伟.《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3-2007年载文分析[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8,6(3):212-216.

高铁装备市场争夺战 篇3

短暂的元旦休假之后,2011年,中国南车(601766,简称南车)和中国北车(601299,简称北车)在股市开市的第一天,均迎来了开门红,中国南车涨幅9.8%,中国北车则以涨停收市。南车和北车的大涨,几乎让人们相信,中国高铁装备制造业百年难遇的盛世就在眼前。

按照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铁路将达到1.6万公里以上,加上其他新建铁路和既有线提速线路,中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连接所有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

对此,业内认为,巨大的需求将为高铁相关产业带来巨大商机,尤其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是这场盛宴中最直接的受益者。

高准入市场

中国南车总裁郑昌泓说:“目前,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在建规模已达1万多公里。至2012年,将有1.3万公里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投入运营。”而铁道部设置的严格准入门槛则有效地保护了南车和北车的市场份额与利润率。这场盛宴,实际上变成了南车和北车的盛宴,也变成了南车和北车竞技的战场。

在轨道交通技术方面,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南车和北车均占有优势。因此,在竞标的过程中,南车和北车基本上分享了国内90%以上的市场。国外市场也是不甘示弱,曾经有一段时间,因为南车和北车在国外角逐,引起了恶性竞争,国家相关部门不得不出面,对这两家企业的海外领域进行了划分。俄罗斯的市场归北车去投标,中东归南车。

为什么一场全国盛宴,最后竟变成了少数几家公司的角逐。国家相关部门负责人说,因为是关系到民生的产业,因此对企业的产品质量把控严格,中国目前民营企业的实力,能胜任这一块的企业很少。而实力和技术力量都领先的南车和北车,自然成了首选。

郑昌泓称:“从2005年至今,围绕市场需求,我们投资近200亿元,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如今南车的技术已经和世界先进水平无异。”因此,技术实力成为了这场盛宴下角逐的关键力量,谁的技术过硬,质量过硬,谁就能在盛宴中受益。于是就出现了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双寡头”,南车和北车。

数据显示,南车如今已经手握订单超过940亿元,而且海外市场的繁荣,订单还在持续增长。北车也是,仅2010年的订单就有近1400亿元,据相关负责人透露,北车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12年。

平分秋色

在记者的采访中获悉,高铁时代的来临虽然让南车北车这样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风光无限,但是利润问题依然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作为高铁最关键的动车生产商,两家公司尽管在国内市场上营收正逐年大幅上涨,但净利润的增长幅度却明显滞后于营收增加的速度。主要是因为国内市场动车采购的定价权在政府部门,因此制约着两家公司进一步提升利润的空间。不过,此前陆续爆出与美国、巴西、阿根廷市场的高铁谈判,再到近期的南亚诸国拟联合修建跨国高铁项目,鼓舞了市场对两公司未来价值重估的合理推断,利润问题有待改观。

不过,看起来仿佛是南车北车的天下,其实,南车北车的一些下游企业在南车和北车的际遇中也是受益者,大到铁皮制造企业,小到螺丝钉制造企业,也会在这场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另外,对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来说,郑昌泓指出还有一个问题,是影响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装备制造业行业分析 篇4

概念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一个相对于低端装备制造业的一个概念,其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强带动性、强竞争力、高利润水平的特点筑就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在产业链中的核心高端地位。

从行业角度来看,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指制造业中具有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和强竞争力的行业,拥有较高的技术壁垒;从产业角度来看,高端装备制造业处于产业链的核心高端地位,其发展水平将决定产业链的发展水平。

高端装备制造业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可分为航空装备制造业、卫星设备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海洋设备制造业和智能制造业五大领域。

智能制造近几年广泛受到大众的关注,特别是人工智能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地位。

特点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高端装备制造业有如下三个特点:

1、技术含量高、研发投入大: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知识与技术密集型,融合多学科、多领域的高尖人才与技术。同时,这类企业为了维持自身的技术领先地位,巩固自身的技术壁垒,会持续不断的加大研发力度,所以这类企业具有高研发费用占比的特征。

2、高产业地位、高利润水平:因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含量高,具有高附加值的属性,其发展的水平将影响产业链整体的发展情况与竞争力,因此其具有高端的产业地位,同时具有高的利润水平。

3、强带动力:高端制造业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可以对上下游企业进行辐射和技术溢出,从而对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创新和竞争力提升都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模式

纵观全球各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看,大致可分为三种模式:

1、“需求——创新”模型:即从市场需求出发,依据自身强大的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通过先进的技术水平,进行产品生产制造的模式。该模式多为美国 、日本、德国等高科技国家。

2、“引进——吸收——模仿——创新“模式:即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通过产业进行充分吸收、消化与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制,并结合国内的产业特点进行创新的模式。该模式多为技术水平较低、学习和模仿能力强的国家,如中国。

3、”引进——落后——再引进“模式:即只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应用到国内的产业上,待技术水平跟不上产业的发展后,再次引进新的技术来支持产业的发展。该模式多位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无需花太多的精力放在研发上,因此也造成这些国家的技术水平始终处于落后的状态,其产业价值低下。

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现状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的制造工厂、制造业大国,但大都是一些低端制造业,利润水平较低。虽然近些年我国也会生产有一些高技术水平的产品,但其核心零部件仍旧严重依赖进口,这大大限制了国内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使得大量的利润流到先进技术国家。

目前,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现状主要有以下四种:

1、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低:相较于先进技术国家,我国过去几十年在自主研发方面的投入较低,一方面因为过去国家的经济水平跟不上,另一方面也因为严重缺乏高技术研发人才,因此在创新能力方面还大大落后于先进技术国家。

2、利润水平低:高端装备制造业虽然有高利润水平的特点,但在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中,由于产品的核心技术与零部件仍旧大量的依赖进口,因此,大量的利润被这些国家赚去,从而使得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利润水平明显低于先进技术国家水平。

3、缺乏核心竞争力:虽然我国也有很多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但其技术水平的国际竞争力仍旧较弱,核心技术与专利仍旧在国外几个高技术水平国家手里,总体来看,我国这些企业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

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

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服务机器人、其他自动化装备),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传感器、RFID、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ERP/MES/DCS等)、3D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全球范围来看,除了美国、德国和日本走在全球智能制造,其余国家也在积极布局智能制造发展。

(一)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1、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发展概况

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服务机器人、其他自动化装备),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传感器、RFID、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ERP/MES/DCS等)、3D打印以及将上述环节有机结合的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

全球范围来看,除了美国、德国和日本走在全球智能制造,其余国家也在积极布局智能制造发展。

2、全球智能制造行业规模分析

智能制造装备是智能制造的主要体现载体智能制造装备涉及的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数控机床、智能控制系统、传感器等主要行业,产业规模实现快速增长。根据工信部的统计,以来我国制造业产值规模占全球的比重在19%-21%之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产值规模达12233亿元。据此测算,20,全球智能制造产值规模在8687亿美元左右。

1、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1)全球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概况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业最具代表性的装备。日本、美国、德国和韩国是工业机器人强国。日本号称“机器人王国”,在工业机器人的生产、出口和使用方面都居世界榜首;日本工业机器人的装备量约占世界工业机器人装备量的60%。

(2)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分析

据国际机器人协会统计,以来全球新装工业机器人年均增速达9%。金融危机影响后,全球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超过25.4万台。

(3)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竞争分析

从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年安装量变化情况来看,据IFR的统计,年中国安装量占比提升至31.0%,北美、日本、韩国和德国的安装量比重略有下滑。整体来看,2016年亚太地区依然是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增量最大的市场。据IFR的预测,到,中国安装量比重将进一步上升至38.6%。

(4)全球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分析

从下游应用结构领域来看,工业机器人传统应用领域是汽车行业,20汽车行业工业机器人需求量达到9.5万台,约占总需求量的38.8%,仍为下游最大的应用领域。但是从增速来看,非汽车领域(电子、金属、橡胶和塑料等)是主要增速较快的几个领域。国内市场而言,继汽车以后,3C、家电等领域有望接棒汽车行业需求。

(5)全球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1)机器人与信息技术深入融合

2)机器人产品易用性与稳定性提升

3)机器人向模块化、智能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

4)新型智能机器人市场需求增加

2、全球数控机床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1)全球数控机床行业发展概况

美国、德国、日本三国是当前世界数控机床生产、使用实力最强的国家,是世界数控机床技术发展、开拓的先驱。

当前,世界四大国际机床展上数控机床技术方面的创新,主要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美、德、日等国的厂商在四大国际机床展上竞相展出高精、高速、复合化、直线电机、并联机床、五轴联动、智能化、网络化、环保化机床。

(2)全球数控机床市场规模分析

数控机床不断高端化、智能化,成为智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全球机床市场规模1172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其中,机床电子市场规模313亿美元,日德美等发达国家占市场份额的90%以上。全球机床电子市场中,数控系统的市场规模为200亿美元,占机床电子市场总规模的63.9%。

(3)全球数控机床市场竞争分析

世界机床行业的发展与两次世界大战关系密切,当时欧洲机床最具代表性,之后向美国转移,二战之后,亚洲才得以迅速崛起。随着世界科技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应运而生,目前,欧盟、亚洲和美洲三足鼎立的行业竞争格局已经形成。

(4)全球数控机床应用领域分析

自从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以来,数控机床在制造工业,特别是在汽车、航空航天、以及军事工业中被广泛地应用,数控技术无论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有飞速发展。

全球数控机床行业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高精度化

2)高速化

3)高可靠性

4)系统化

5)微型化

6)智能化

7)由传统的万能机床向机床功能专用化和产品多样化发展

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市场竞争分析

智能制造装备跨国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及日本工业化发达国家中,且产业集中度高企。

以智能控制系统为例,全球前50家企业排行榜中74%为美德日企业,入榜企业最多的是美国和德国,各有13家,其次是日本有11家企业,其后相对居多的国家是英国和瑞士,其中,排名前10位企业中有半数是美国企业,其企业竞争力可见一斑;在50家企业收入总额中,44%为前5家企业据有,第1位企业的收入是第10位的4倍、第50位的51倍,50位企业的收入中位是第14位企业,可见行业巨头企业垄断之势。

从企业战略发展来看,基于智能制造装备领域成熟性与垄断性,差异化、系统化、垂直并购是该领域企业追求技术优势增长及市场规模扩张最为常见的模式。领先的制造商着眼于全球市场网络,基本形成了全球化的创新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布局。在技术战略方面,企业更加重视依托其核心技术产品的针对于特定应用领域的解决方案,以适应于用户更为个性化、高效能、低耗能等需求。

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结合当前全球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保守估计未来几年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将保持10%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预计到2022年全球智能制造的产值将达到1.51万亿美元左右。

(二)国外智能制造经验借鉴

重视制造业的发展积极加强顶层设计

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离制造强国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尤其是目前劳动力成本等外部因素影响下,一些传统制造业开始往国外转移,“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出,正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调整、我国经济运行环境复杂的背景,充分认识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改进引资环境构建良好的产业政策体系

我国制造业一直离不开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也要在深化改革开放下进行,要继续吸引各国新技术及经验,保持对高端产业引进与对外产业转移的双向开放,在开放中进一步优化、提升和做强我国制造业。

打造智能制造支撑平台完善产业布局

在我国推进“中国制造2025”过程中,宜借鉴美国经验,加强政府对制造业发展和全国区域布局的引领作用,强化顶层设计合理安排创新系统建设和新兴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各地资源禀赋,在全国各地形成智能制造支撑平台。

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全球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

(一)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综述

1、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智能制造发展需经历自动化、信息化、互联化、智能化四个阶段。智能制造发展需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都对应着智能制造体系中某一核心环节的不断成熟,分为四个阶段。

2、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所处阶段分析

自从德国提出了“工业4.0”战略之后,各国开始大力发展制造业,我国颁布的《智能制造2025》可以视为中国版本的“工业4.0”。但是目前而言,我国制造业所处阶段仍然较世界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

就目前而言,我国仍处于“工业2.0”(电气化)的后期阶段,“工业3.0”(信息化)还有待进一步普及,“工业4.0”(智能化)正在尝试尽可能做一些示范,制造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正在逐步布局。

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国内智能制造的发展起步较晚,但是最近几年政府及企业已开始注重智能制造的发展。

一是国家不断完善发展智能制造的产业政策,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到《中国制造2025》在到《智能制造“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发布,都是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目标,布局规划制造强国的推进路径。

二是智能制造产业体系已逐渐成形,2016年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仪表仪器、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部分装备产业规模销售收入超过10000亿元,此外还取得了一批智能制造技术的突破,包括机器人技术、感知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建立了一批国家级研发基地。但智能制造的一些关键性技术仍旧依赖于进口,自主创新能力还较弱。

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随着,我国制造行业逐渐呈现出稳定发展趋势的同时,智能制造行业成为了驱动我国制造行业的主要动力之一。因此,《中国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体现出,在今后,我国智能制造在制造业中所起到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对于智能制造行业在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中的比例将会占据更大的份额。2010-201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保持着较为快速的增长速度,到2016年,我国智能制造行业的产值规模为12233亿元。

全球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

中国智能制造行业市场竞争分析

我国智能制造各细分领域目前的竞争状况汇总如下:

(二)中国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云计算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1、中国云计算行业发展概况

目前,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概况如下:

(1)云计算正处于产业初期阶段

云服务市场仍处于低总量,高增长的产业初期阶段。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调查,2015年,我国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突破了100亿元,其中IaaS市场总收入超过4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

(2)云计算产业链正在形成

随着政府以及IT厂商的积极推动,中国云计算产业生态链的构建正在进行中。在政府的监管下,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与软硬件、网络基础设施服务商以及云计算咨询规划、交付、运维、集成服务商、终端设备厂商等一同构成云计算的产业生态链,为政府、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服务。

2、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分

近年来,我国云计算,特别是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快速推进,多个城市开展了试点和示范项目,涉及电网、交通、物流、智能家居、节能环保、工业自动控制、医疗卫生、精细农牧业、金融服务业、公共安全等多个方面,试点已经取得初步的成果,将产生巨大的应用市场。

3、中国云计算市场竞争分析

(1)行业主要的领先企业

目前,中国云计算产业各领域主要领先厂商主要如下:

(2)行业区域分布情况

目前,中国共有超过20个城市将云计算作为重点发展产业,中国云计算基础设施集群化分布的特征突显,已初步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为核心,成渝、东北等重点区域快速发展的基本竞争格局。

综合来看,中国云市场还处在培育阶段,因此竞争的态势还不是很明朗。整个市场还是很分散,集中度较低。

4、中国云计算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尽管中国目前云计算产业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多种技术路线和标准共存,尚未形成稳定的产业链分工,大规模商业应用模式也仍未形成,但由互联网服务商率先提出的云计算概念已经为国内外IT企业所迅速跟进,成为IT产业发展的新热点,同时许多风险投资基金、产业集团也整在密切关注云计算产业发展动态,掌握云计算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已成为资本市场的关注热点。未来,云计算成为继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世界范围内信息技术新一轮重大革命的观点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中国大数据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1、中国大数据行业发展概况

(1)大数据产业政策现状

国家通过“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核高基、物联网“十三五”发展规划及2015年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开展了大数据技术有关的研究。

(2)大数据生命周期分析

就目前而言,大数据产品还属于比较新颖的概念,并且仍有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和障碍。从产品生命周期来看,中国仍处于大数据时代的初创期。

2、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分析

据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大数据交易产业白皮书》数据显示,,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大约为1038亿元,2015年产业整体规模达到1692亿元,2016年,产业整体规模达到2453亿元。随着大数据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大数据所形成的价值正在快速提升。

3、中国大数据市场竞争分析

目前,IT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些层次分布,有做服务器和底层系统的,有做软件的,有做应用的,大数据也需要在原有的架构上加以发展。原来做基础设施的企业,如联想、华为,也要向大数据转型,提供低成本、低能耗的大型存储器,这是大数据产业的基础。中间层是类似Hadoop、MapReduce的数据分析软件,原有的软件产业也要转型,由卖软件转为以数据为中心。再往上就是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大数据应用服务公司,需要增加数据分析的效用。

4、中国大数据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1)大数据的挖掘和应用成为核心

大数据的重心将从数据的存储和传输过渡到数据的挖掘和应用,这将深刻地影响企业的商业模式,即可直接为企业带来利润,也可通过正反馈为企业带来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据麦肯锡测算,大数据的应用每年潜在可为美国医疗健康业和欧洲政府分别节省3000亿美元和1000亿欧元,利用个人位置信息潜在可创造出6000亿美元的消费者剩余。因此大数据应用有远超万亿美元的市场。

(2)大数据为信息安全带来发展契机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IT技术逐渐步入主流,大数据不仅仅是企业需要面对的问题,个人消费者也将被大数据包围。大数据渗透至商业行为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的数据,使得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要。

(3)使商业智能和信息安全增速加快

大数据产业链参与者众多,覆盖面广。按照产品形态,主要分为硬件、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三大领域。综合各领域国内外竞争态势,商业智能和信息安全将加快增速,云计算将具有更大发展潜力,三者将构成产业链中快速发展的三驾马车。

用数据探求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

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如何呢?根据权威机构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增速继续跑赢工业增速,增加值同比增长8.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2.6%。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工业正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主导产业也从重化工行业转向高技术、高加工度的制造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

高端装备制造业呈中高速增长,通用航空、卫星导航、工业机器人三大领域产值均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长。工业机器人和通用航空成为两大领跑行业,卫星导航和轨道交通增速相对平稳,而海洋工程装备则在积极扭转去年产业急速下滑的势头。截至2015年末,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已经超过6万亿元,占整个装备制造业比重达到15%,圆满完成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并有望在达到25%。

上半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优化效果明显,表现为与转型升级密切相关的电子设备、汽车和电气机械制造业增长势头强劲,产销和效益增速均维持高位,带动了行业整体景气度的回升,而与产能过剩和污染相关的普通农机装备、石化设备等产业增长放缓。总体来看,智能化、绿色化、向服务转型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好,而传统装备制造业却在苦苦挣扎,形成了明显的分化局面。

从需求侧看,装备制造业是生产和生活工具,传统行业升级需要新型、高端的装备制造产品,这种需求同时也拉动了装备制造业升级,而传统的装备制造产品还难以适应行业转型升级需求;从供给侧看,信息技术和装备制造业的融合正进一步深化,装备制造产品变得更加智能化,机器与机器、机器与人之间的协作不断升级,技术推动了装备制造业升级和发展。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高铁动车组、国产大飞机、特高压输变电等领域核心技术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是相比之下,基础原材料、关键零部件制造、软件控制系统等基础制造领域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医疗装备市场分析 篇5

基于价值工程方法的武器装备价值分析

运用价值工程(VE)方法对武器装备进行了价值分析.给出了武器装备全寿命费用的.分解结构和计算方法,同时分析了武器装备的效能结构并对其效能进行了量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武器装备价值分析的理论及实践模型.

作 者:李娟 梁工谦 Li Juan Liang Gongqian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刊 名:航空制造技术 ISTIC英文刊名:AERONAUT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年,卷(期):“”(3)分类号:V2关键词:价值工程 武器装备效能 全寿命费用

医疗装备市场分析 篇6

资料来源:前瞻网:2013-2020年海洋工程装备行业需求潜力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称可查看报告详细内容。

海洋工程装备主要指海洋资源(特别是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储运、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大型工程装备和辅助装备,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高风险的特点,是先进制造、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综合体,产业辐射能力强,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大。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是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设备制造的发展重点,是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的重要方向。

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发展现状:

21世纪乃海洋世纪,发展海洋科技与高技术装备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油气资源消耗的递增和陆地原油开采速度的加快,海洋领域内的油气勘探开发已成为新的焦点。目前全球主要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商集中在新加坡、韩国、美国及欧洲等国家,其中新加坡和韩国以建造技术较为成熟的中、浅水域平台为主,目前也在向深水高技术平台的研发、建造发展,而美国、欧洲等国家则以研发、建造深水及超深水高技术平台装备为核心。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起步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实现快速发展是在进入21世纪以后。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人民币,占世界市场份额近7%,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集聚度的产业区,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目前,我国已基本实现浅水油气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部分海洋工程船舶已形成品牌,深海装备制造取得一定突破。此外,海上风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装备初步实现产业化,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初具规模,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前景趋势分析:

未来10年,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2011-2020)》(以下简称《战略》)提出,到2015年,基本形成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设计制造体系,初步掌握主力海洋工程装备的自主设计和总包建造技术、部分新型海洋工程装备的制造技术,以及关键配套设备和系统的核心技术,基本满足国家海洋资源开发的战略需要。到2020年,形成完整的科研开发、总装制造、设备供应、技术服务产业体系,打造若干知名海洋工程装备企业,基本掌握主力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制造技术,具备新型海洋工程装备的自主设计建造能力,产业创新体系完备,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前列。

前瞻网:2013-2020年海洋工程装备行业需求潜力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共八章。首先介绍了海洋工程装备的概念、体系、发展意义等,接着阐述了我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的发展背景,并分析了国际海洋工程装备及中国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的发展现状,然后对中国船舶企业进军海洋工程装备领域进行了详细分析。随后,报告对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做了区域分析、重点企业分析,最后着重分析了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的投资状况,并对其前景趋势进行了科学的预测。

《医疗装备》杂志稿约 篇7

《医疗装备》杂志创刊于1987年, 是在国家卫生部部长陈敏章亲切关怀下诞生的。创刊伊始, 陈敏章部长亲自题写刊名, 并题写下"沟通信息, 促进交流, 为医疗装备的现代化、合理化服务"的墨宝, 作为杂志的办刊宗旨。《医疗装备》杂志是全国临床医学工程学会的会刊, 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出任编委会名誉主任.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北京市药监局冯国安原局长任主任。《医疗装备》杂志已入编《中国期刊网》, 是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入编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入编期刊, ·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收录源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1、读者对象国内各级医院的院长、器械设备处、科长及工程技术人员:临床科室:各大医学院校;各级图书馆;国内外医疗器械科研、生产、销售单位。2、开办栏目放射物理、医疗装备管理、研究论著、临床医学工程、临床应用.护理园地、综述、使用与维修、检测通告、质量监督.政策法规.培训向导、医院动态、医械市场、医患纠纷法律顾问等。3、来稿要求及注意事项来稿请发电子邮件, 本刊投稿唯一专用邮箱:丫LZBZZS@126.com并注明电话、手机号;邮发稿件应将稿件及软盘一并寄来。文稿中, 除维修稿外.对标题、单位、摘要、关键词均应有英文, 姓名用汉语拼音。3.1文题力求简明, 主题明确。文题不宜过长, 一般以20个汉字内为宜。3.2署名署名不得超过6名。不同单位者.在作者名的右上角用数字标注, 单位名按角注序号另起行排列, 单位间以分号隔开。同时附上单位的邮编。3.3摘要除维修稿外, 撰写的论文须附有中、英文摘要。中英文摘要文字限200字左右。3.4关键词论著需标引2-5个中、英文关键词。3.5参考文献所有论文应附参考文献, 编排格式: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年。起止页码 (任选) 。b.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 年卷 (期) :起止页码。c.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 出版曰期。4、本刊特别提醒对电邮文稿.3曰内审核完毕.同时发出录用通知书, 10曰内作者可来电查询, 防止邮递中造成的作者收不到录用通知书的现象发生。2个月后仍未接到录用通知书者, 作者可投他刊, 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本社地址:100011北京市北三环中路2号医疗装备杂志社 (收) 电话/传真:010—62016364 E-mail:YLZBZZS@126.com

医疗装备市场分析 篇8

《汽车纵横》:大族在全球领先企业算是后来者,如今能够获得全球第二的排位,您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陈燚:我用两组数据来回答这个问题。大族激光现在员工人数达到一万,其中三分之一为研发型的工程师。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大族激光是一个以研发为主的创新型的公司,所以技术在不断的突破。

第二个数字就是我们的投入。大族每一年在研发上的投入超过销售收入的5%,占据了中国激光产业的一半以上。在这个领域当中的专利,占了整个激光产业的50%以上,在激光装备制造业这个领域,大族激光有接近3000项。

现在宏观经济很不景气,尤其是在这个装备制造业,效益大幅度的下降,但是我们依然能够获得高速的成长,与我们二十年如一日专注这个行业分不开,与我们持续的投入分不开,尤其作为创新型的公司。

《汽车纵横》:您曾说,大族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与国际巨头的竞争,这个问题怎么理解?

陈燚:充分的市场竞争,尤其是与一流企业的竞争可以快速提升自己。

对于客户提出的要求,国外一些企业的研发的周期和速度相对较慢,各个环节都要按部就班。中国政府的效率很高,执行力非常强,而且我们中国的技术人员,也是很勤奋、很聪明。这些优势让大族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组织最优秀的资源来集中公关,然后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来完成这个产品。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中国企业在售后服务商上比国际竞争对手更快、更实惠。一些国际巨头,由于以前在技术上具有垄断的地位,因此会出现服务成本高,服务周期长的问题。一台装备坏了常常需要两三个月才能修好,还需要付出巨额的维修费用,这对于客户来说是就是最大的问题。

第三个方面是我们具有得天独头的一个创新的优势。中国现在是世界工厂,尤其是在汽车行业,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一个汽车的生产国和消费国,那么无形之中,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创新的条件。

《汽车纵横》:大族的研发和生产周期短、价格更便宜,那么产品质量怎么保证呢?

陈燚:我们做任何一个产品都把质量放在首位,很早就形成了严格的7S管理工作要求来组织生产,并且由总经理直接抓质量。

大族不太注重宣传,但很注重口碑。在接单之前,我们首先会考量这个订单是否可控,如果不可控,便不会接。如果可控,并且有足够多的技术力量来支撑便会毫不犹豫拿下订单。之后集中优势力量加班加点尽快研发,以此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后期的实验室验证。我们有一个很庞大的实验室。

奔驰、奥迪、大众、福特都已经成为我们的客户,这些企业对于零部件的要求非常高,如果质量水平达不到他们的要求,肯定进不了这个领域。

《汽车纵横》:激光技术如此先进,但是真正应用的国内车企却远不如国外,这是什么原因?

陈燚:在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中,已有50%-70%的零部件采用激光加工完成。我国的激光技术和装备国产化时间相对较晚,对它的应用推广有一定影响。

另外一个就是它对你的产品的要求,前道工序的制造精度要求比较高。比如说钣金件,它对冲压的成型要求比较高。所以一旦要引进激光的工艺,上游的工序也要做相应的调整,不是单一个工位就能解决的问题,它是整个链条,从产品设计到整个供应链,全部要重新规划,才能把这个工艺很好的导入进去。

当然,我认为最主要的问题还是设备的前期投入问题,激光设备的一次性采购投入较大。

但是随着自主品牌汽车品质的不断提升以及电动车的轻量化要求越来越高,激光工艺技术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

打个比方,传统的弧焊宽度需要25毫米,但采用激光工艺直接对接,搭接五个毫米的边缘即可,由此通过焊缝一个车身就能减少十公斤。

《汽车纵横》:这套设备投入大概需要多少钱?

陈肖林:举个这样一个数字,我们建一个机器人的弧焊的工作站,一个岛大概六十到八十万,建两个工位的激光焊接工作站,大概需要五百万。

但是产能是不一样的,激光设备的产能比它要高几倍。也就是说它达到我同样的产能,它要三个工作站。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它的设备产能要两百多万。如果同等产能的情况下,应该是1:2的关系。

另外还有耗材问题。激光工我主要就是电能,传统弧焊还需要焊枪、焊钳。所以从长远来看,激光的设备的使用成本,不高于传统的行业。

《汽车纵横》:您认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激光焊接工艺未来的趋势是什么?

陈肖林:通过对市场的了解,我认为激光焊接的本身的工艺优势,应该还是在薄板焊接。其中薄板焊接的远程的扫描焊是一个很大的发展前景,它未来可能会替代非常多的电阻点焊。车身上有几千个点,除去外观件激光工艺可以做到70%。

上一篇: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下一篇:小学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测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