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分析

2024-05-28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分析(共12篇)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分析 篇1

摘要:2009年至2010不到两年的时间里12家中国医疗企业分别在国内、香港、美国三地登陆资本市场, 一时间资本市场上掀起了一股医疗器械的狂潮。同时有众多PE股权投资积极投入医疗器械行业。作为一个目前市场规模仍不到千亿的新兴市场, 是什么原因让挑剔的投资者和资本市场对这个行业投入了如此大的热情, 而这样的原因又是否能够持久并不断地带来新的机会, 值得我们深入去探究。本文从市场增长的原因总括、全球及中国市场分析、以及中国市场细分特点着手, 深入浅出的分析了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所蕴含的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机会。

关键词:新医改,老龄化,产业升级,细分市场龙头,行业并购

一、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增长原因

新医改政策

2009年4月初, 我国出台8, 500亿元新医改方案, 8, 500亿是医疗体制改革方案确定未来三年医改投入的总额。新医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公共医疗、城市医疗服务和基础医疗的报销。这几个方面将使中国医疗系统和观念实现“重治疗”到“重预防”的转变。首先这些转变带来的是对于基础医疗设备实实在在的需求, 例如超声、X线机、生化仪和心电图仪这类“基础设备”将会是中国政府集中采购的重点。在新医改政策的刺激下, 基层医院“填补缺口”和“更新换代”的将促使相关基础设备市场迎来大幅增长, 相关企业将迎来产能释放和业绩大幅增长的时代。

根据政策要求, 2009年, 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 同时2009年开始, 我国将在3年内重点支持2, 000所左右县医院建设。而目前我国2, 000余所县医院装备配置在不同地区平均缺口率达到30%-50%。现有设备中有15%左右是上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产品, 60%左右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 亟需“更新换代”。

替代进口

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 高端精密仪器由于技术相对复杂, 研发投入高, 替代难度大, 目前依然是跨国公司的天下, 主要高端市场80%以上的份额被跨国企业占据, 多数关键技术被发达国家大公司所垄断。短时间内不具备突破能力。而对于高端耗材, 由于研发难度相对较小, 同时很多新兴领域国内具有很好的技术实力, 所以存在替代进口的机会。目前国内三家医疗器械上市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核心产品的替代进口, 从而带动企业的高速发展。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 医疗器械行业将继续受益于消费升级以及老龄化社会带来的行业增长。同时, 在医院基础设备以及高端耗材领域将会有更多的企业高速增长, 并实现IPO。

消费升级

伴随着GDP持续增长带动的消费升级以及医药市场的结构调整,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将长期保持15%以上的增速。一方面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致为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的40%, 而我国这一比例近年来虽然有所提高, 但是仍然不到15%。另一方面我国人均医药费用虽然从2001年的140元/人提高到了2008年的378元/人但与美国人均医药水平319美元/人、日本348美元/人依然有较大差距。消费升级动力依旧强劲。

老龄化

老龄化将带动医疗器械整体需求, 尤其是伴随经济水平提升的对自我诊断需求的提升将大力推动家用医疗器械的高速发展。我国的65岁以上人口从1982年的4, 900万提高到了2008年的1.1亿人, 占总人口比例从1982年的4.9%提高到了2008年的8.3%, 预计到2030年这比例将达到25%。我国老年人口患有慢性疾病的概率超过80%, 同时具有两种以上慢性病老人在60%以上。 (数据来源:国家老龄委)

二、全球医疗器械市场

2008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总销售额约3360亿美元, 比2007年的3000亿美元增长了12%。2009年, 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减退, 医疗器械行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 总销售额约3864亿美元, 年增长速度为15%。

美国是全球第一大医疗器械市场, 其销售额约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33%。美国本土医疗器械产品需求巨大, 高水平的医疗支出、3亿规模的人口基数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 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欧盟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 其销售额约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27%。欧盟26国人口达到了4亿以上, 成为该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另外, 单一货币使得各国医疗器械产品的价格透明化, 促使欧盟成为更具竞争力的地区, 形成高度成熟的市场体系。日本医疗器械行业的销售额约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9%。日本医疗器械产业基本上能满足国内需求, 很少信赖于进口。

2009年全球销量前10名的医疗器械公司。这10家医疗器械公司产品销量都在数十亿美元以上, 强生无疑是医疗器械领域的独孤求败, 2009年的销售额达到235.7亿美元。而其它主要竞争者如西门子、通用和飞利浦虽为非医药企业, 但是在医疗器械领域同样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知名的但以生产小设备为主的公司如美敦力和波士顿科学同样榜上有名。医疗器械巨头们的收入出现普遍增长的趋势。

三、中国医疗器械市场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处在整合发展临界点, 专业化并购培育细分市场龙头, 综合化并购催生行业巨头。从初级卫材为主的初创阶段到门类扩张的起步阶段, 再到90年代民营资本推动的结构性变化阶段,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完成了原始技术和资本积累, 并初步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和区域产业布局。2006年新医改启动后, 行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多元化战略诉求、激烈的行业竞争和资本力量成为行业整合的催化剂, 在行业内生特性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下, 集中度提升和多元化发展趋势形成。中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将通过兼并收购, 推动行业走向集中。在综合化和专业化发展过程中, 将涌现更多的细分市场龙头, 并且催生未来的行业巨头。

战略定位决定未来发展, 先行并扩张企业有望成为行业巨头。整合发展期, 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将面临三种发展格局选择:1) 专注细分市场, 成就细分龙头;2) 通过并购扩张, 成为综合巨头;3) 借助科技优势, 实现医电一体化。专注和多元化都不可或缺, 我认为多元化发展、积极进行整合扩张的企业更有希望成为赢家。迈瑞医疗、威高股份、鱼跃医疗、乐普医疗已经通过合资、并购走向多元化, 成为整合的领跑者。微创医疗、康辉医疗、创生医疗、九安医疗、阳普医疗、新华医疗则是细分领域的佼佼者。

产业升级大势所趋,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从传统制造走向高科技发展之路。制造加工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基础, 经过积累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产品体系, 并在中低端产品领域建立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医疗器械积极进行技术升级, 争取内需市场和外部产业转移机遇。产品质量、技术结构方面的提升使得中国企业在监护、医学影像设备、临床实验室设备和微创介入治疗等领域获取了显著成果。创新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 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心电生理仪器、人工关节等将是下一步占领的制高点。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 将维持快速增长。全球医疗器械行业成长性优于药品市场, 未来将维持10~15%的复合增速。虽然发达国家占据了78%的市场份额, 然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市场正经历着快速的成长, 依靠成本优势和研发积累提升产业链地位。不断增加的医疗费用支出、日益提升的消费能力和健康意识将是推动行业发展的积极因素,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给行业发展注入额外动力, 成为释放被压抑需求和打开未来潜在空间的诱发力量。资源配置再平衡、升级换代以及产业转移等内外部动力相互交织,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20-30%。到2009年底, 全国医疗器械工业产值已突破900亿元。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占GDP比重为0.27%。根据医疗器械行业“十一五”规划的预计, 2011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5-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工业产值及其占GDP比重

行业性风险:1) 经济衰退、削减财政支出可能抑制高端出口市场需求;2) 人民币升值削弱中国制造产品的全球竞争力;3) 医疗器械生产销售在各国都受到严格的监管, 政策改变或显著提高制造企业成本;4) 国外大型医疗器械企业加速进入中国市场, 以及内资品牌的价格竞争或导致竞争加剧, 压低行业利润率。

四、中国医疗器械细分行业特点

医疗器械各细分行业发展各异。家庭器械、心血管介入、骨科器械和高质耗材四个细分行业。进口替代、潜在需求释放和消费升级带动上述四个细分行业高速稳定增长, 未来几年行业年复合增速分别达25%、24%、21%和20%。感控灭菌领域竞争激烈, 政策带动行业龙头企业近期快速成长, 远期有待观察。医学影像行业增速缓慢, 新兴市场出口和升级换代或迎来长期曙光。

整体而言:生活品质提升带动植入性器械和家用器械需求释放;技术进步实现本土品牌的进口替代;前期医改基础配置带动未来更新换代的需求增长;政策规章带来强制性配置需求;医疗器械行业各细分行业精彩纷呈。伴随着改革推进, 产业升级和并购整合成为大趋势。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分析 篇2

----------------------------

【报告价格】[纸质版]:5300元 [电子版]:5500元 [纸质+电子]:5800元(部分用户可以享受折扣)

【交付方式】EMIL电子版或特快专递(付款后24小时内发报告)

【联 系 人】刘欣 刘京

【客服QQ】1442702289 1501519512

【电话订购】010-62665210 62664210

【传真订购】010-62664210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正文目录

第一章医疗器械零售概述1

第一节医疗器械零售定义1

第二节医疗器械零售行业发展历程2

第三节医疗器械零售分类情况3

第四节医疗器械零售产业链分析4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4

二、医疗器械零售产业链模型分析5

第二章医疗器械零售发展环境及政策分析8

第一节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8

一、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现状8

二、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9

三、中国宏观经济趋势预测10

第二节行业相关政策、法规、标准12

第三章中国医疗器械零售生产现状分析14

第一节医疗器械零售行业总体规模14

第一节医疗器械零售产能概况15

一、2010-2013年产能分析15

二、2013-2018年产能预测16

第三节医疗器械零售产量概况18

一、2010-2013年产量分析18

二、产能配置与产能利用率调查19

三、2013-2018年产量预测20

第四节医疗器械零售产业的生命周期分析22

第四章医疗器械零售国内产品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24

第一节国内产品2010-2013年价格回顾24

第二节国内产品当前市场价格及评述25

第三节国内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分析26

第四节2013-2018年国内产品未来价格走势预测27

第五章2010-2013年中国医疗器械零售行业总体发展状况29

第一节中国医疗器械零售行业规模情况分析29

一、行业单位规模情况分析29

三、行业资产规模状况分析

31四、行业市场规模状况分析

32五、行业敏感性分析33 第二节中国医疗器械零售行业产销情况分析3

5一、行业生产情况分析3

5二、行业销售情况分析36

三、行业产销情况分析37 第三节中国医疗器械零售行业财务能力分析39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与预测39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与预测40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与预测

41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与预测42 第六章2013年中国医疗器械零售行业发展概况45第一节2013年中国医疗器械零售行业发展态势分析45第二节2013年中国医疗器械零售行业发展特点分析46第三节2013年中国医疗器械零售行业市场供需分析47 第七章医疗器械零售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分析49第一节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49 49 50

51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52五、客户议价能力53第二节医疗器械零售市场竞争策略分析5

5一、医疗器械零售市场增长潜力分析5

5二、医疗器械零售产品竞争策略分析56

三、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57第三节医疗器械零售企业竞争策略分析59

一、2013-2018年我国医疗器械零售市场竞争趋势59

二、2013-2018年医疗器械零售行业竞争格局展望60

三、2013-2018年医疗器械零售行业竞争策略分析61 第八章医疗器械零售上游原材料供应状况分析64第一节主要原材料64第二节主要原材料2009-2013年价格及供应情况65第三节2013-2018年主要原材料未来价格及供应情况预测66 第九章医疗器械零售产业用户度分析68第一节医疗器械零售产业用户认知程度68第二节医疗器械零售产业用户关注因素69

一、功能69

二、质量70

三、价格7

1四、外观7

2第十章2013-2018年医疗器械零售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分析76第一节当前医疗器械零售存在的问题76第二节医疗器械零售未来发展预测分析77

一、中国医疗器械零售发展方向分析77

二、2013-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零售行业发展规模78

三、2013-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零售行业发展趋势预测79 第三节2013-2018年中国医疗器械零售行业投资风险分析81

一、市场竞争风险81

二、原材料压力风险分析82

三、技术风险分析83

四、政策和体制风险84

五、外资进入现状及对未来市场的威胁

第十一章医疗器械零售国内重点生产厂家分析

第一节医疗器械零售重点公司介绍88

一、**公司881、企业简介892、产品介绍903、经营情况914、未来发展趋势92

二、**公司931、企业简介942、产品介绍953、经营情况964、未来发展趋势97

三、**公司981、企业简介992、产品介绍1003、经营情况1014、未来发展趋势102

四、**公司1031、企业简介1042、产品介绍1053、经营情况1064、未来发展趋势107

五、**公司1081、企业简介1092、产品介绍1103、经营情况1114、未来发展趋势112

第十二章医疗器械零售地区销售分析115

一、医疗器械零售各地区对比销售分析

二、医疗器械零售重点地区一销售分析 85 88 114 1152、厂家销售分析117

三、医疗器械零售重点地区二销售分析1181、规格销售分析1192、厂家销售分析120

四、医疗器械零售重点地区三销售分析1211、规格销售分析1222、厂家销售分析123

五、医疗器械零售重点地区四销售分析1241、规格销售分析1252、厂家销售分析126 第十三章医疗器械零售产品竞争力优势分析129

一、整体产品竞争力评价128

二、体产品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129

三、竞争优势评价及构建建议130 第十四章业内专家观点与结论133

更多图表:见报告正文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分析 篇3

如果能有一种手术方法是无缝线、无需开胸就能置换人工心脏瓣膜的,那就会减少病人的痛苦,使复杂的高风险心脏外科手术变为操作简单、恢复快的微创手术,还可以大大节约社会医疗资源。

这项世界首创的人工心脏瓣膜植入置换技术,其发明人就是苏州杰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张极。

“高科技医疗福音优先给吴江”

2009年9月,张极将无缝线经心尖主动脉瓣的技术从美国引入吴江,创办苏州杰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技术的研发、生产。目前产品已基本定型,成功完成动物试验,取得国家三类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书,正在为人体临床试验做准备。

张极是一位加拿大籍的医学博士,从事心脏外科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超过25年。从北京医学院人民医院创立心脏外科,到去加拿大专攻人工心脏的研究,再到研究重点转向实现可能性高且市场潜力大的心脏手术器械,20余年间,张极研究发明的新型手术器械和方法包括了血管缝合器、外科手术电切割器、人造心脏瓣膜、瓣膜修复手术方法等。这些手术器械和方法已经在临床手术中得到应用,张极本人也拥有了9项与医疗器械有关的专利,还有11项专利待批。

张极说,杰成的特点是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不是简单地给别人代工和模仿其他的医疗产品,而是能把中国的医疗器械水平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甚至超过这个领域的世界最高水平。他希望把微创心脏瓣膜手术的基地建在吴江。

“政府办事效率惊人”

怎么会选择到吴江创业,张极表示,吴江政府的办事效率惊人。“我一共来了吴江两次,第二次谈了3个小时,就决定把这份事业放在吴江。”张极与合伙人共同创立的苏州杰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吴江科技创业园,致力于属于三类医疗器械(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的医疗器械,国家严格控制的最高级别医疗器械)的生产。让张极骄傲的是,企业刚成立半年,就已经拿到了人工器官植入材料和介入手术器械两个生产许可证,这在全省也是唯一一家。“现在我有一半以上的精力都在吴江,我要把中国医疗器械水平提高到世界一流水平甚至超越世界最高水平。”张极自信地说。

“有前景的项目才能吸引到二次投资”

无缝线微创人造心脏瓣膜置换系统技术目前已经被列入国家“十二五”健康领域中研究开发类项目,张极作为项目主持人也受到了国家的关注。他说,人工心脏瓣膜的微创置换手术不仅仅在于它的技术领先性,也体现出巨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张极分析,像他这类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不仅仅是代工和模仿,能够引领生物医药企业的转型升级。而这项手术技术也造福了全球心脏瓣膜疾病病人,使手术更安全、适用范围更广泛,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和减轻患者痛苦。

目前,张极研发生产的人工心脏瓣膜已经成功完成动物试验,已经开始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他主持的这一项目也因市场前景巨大吸引到了二次风投,为企业和科研项目的后续发展注入了动力。

(吴江侨办推荐)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分析 篇4

引子:一场盛大的开始

“服务医改, 惠及民生”。

一场以此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点燃了本届医博会的媒体宣传攻势, 主办者是上市公司东软集团旗下的东软医疗。

众多媒体悉数到场, 医疗专业媒体、通信和IT专业媒体、高端财经媒体、中央和深圳地方电视台等数十家传媒皆赫然在列。在新医改方案4月6日正式出台后的第13天, 东软集团凭医博会大舞台, 借“发布‘面向新医改的医药卫生全面解决方案’”为契机, 以行业棋手的姿态全面吹响了新医改方案出台后首场宣传号角, 向业界和投资者传递着企业信心和市场预期:有备而来, 顺势而为, 基础雄厚, 需求旺盛。

“金融危机给所有的经济实体都带来了影响, 但我们也看到机会, 那就是新医改, 东软对此投入非常大, 目前已有超过2200人工作在此领域。”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卢朝霞如是说。

新医改的每一个环节都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东软公布的“医药卫生全面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解决方案、医疗服务体系解决方案、医疗保障体系解决方案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解决方案。分别对应新医改四个工作重点: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东软集团作为国内首家上市的软件企业, 身为资深IT解决方案和服务供应商, 面对竞争激烈、需求复杂多样的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 无疑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本土优势和客户资源积累。

新一轮竞争, 风云滚滚

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 除了新一轮医疗信息化热潮之外, 医疗器械市场渐趋呈现出政府主导基础医疗和公共卫生, 高端市场份额缩小, 低端市场份额快速上升的趋势。

深入研读新医改, 迅速把应对策略转化为企业行动的, 当然不只东软医疗一家。

面对3年8500亿元的市场商机, 每家企业都不愿仅作一个看客, 提早准备、切实执行、精耕细作, 这些经营理念业已成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众多企业角逐者的共识。他们的战略布局多已蓄势待发, 渐入佳境。本次医博会, 给业界人士提供了更深入了解各家医疗器械企业应对情况的机会, 清晰地感受和预期新医改时代未来3~5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发展脉搏。

笔者综合本届医博会上的所见所闻及往届的历史文本, 试从行业投融资走势、典型企业如国内上市企业的趋势、跨国企业攻势等方面, 逐一和读者分享。

行业投融资走势

有分析师表示, 医药产品消费是刚性需求, 市场走势看好, 虽然今年受到金融危机一定程度影响, 出口市场前两月同比和环比均有下降, 但3月份表现正常, 比1、2月有较大幅度增长。根据第一季度海关统计, 医药出口开始出现明显好转迹象。新医改对国内外医药产业推动明显。专家认为, 对于国际贸易, 中国的新医改将产生两大作用:一是中国对于医疗器械产品进口的需求增长。国内部分医院改造, 尤其是县级以下、社区医院的改造, 使得医疗器械类的购买需求增加;二是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增强, 对于扩大出口也有一定的作用。

本届医博会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投融资及产业服务论坛“上, 多位风险投资专家表示新医改对整个医疗行业的投资影响不大。众多风投及国际战略投资者早在两三年前就已经开始在中国布局, 做尝试性投入, 新医改只是“锦上添花”。医疗检测、医药、医疗服务业都存在投资机会。有专家亦将补充医疗保险和医疗IT列为值得关注的领域。在行业利润较高且有竞争壁垒的情况下, 这些领域会是投资热点。尤其是医疗服务领域的投资在升温, 包括连锁医院及连锁专科诊所已有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关注。

但是, 部分专家不太看好医疗器械领域, “因为这个行业太分散, 散到就算把细分行业里两家、三家企业合起来, 还是较小。只有在竞争压力下, 实现了同区域或同细分行业的整合之后, 才会形成较多的投资机会。”缺少创新能力、后续研发能力和市场操作能力兼具的团队, 是目前阻碍国内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融资的通病和沉疴。

国内上市企业趋势

最积极筹备应对新医改的企业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大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希望在新医改中巩固自身领先地位, 扩大市场份额;另一类则是新兴企业, 寄望通过新市场结构的形成和新政策法规的颁布, 一举成为入局者。市场着眼点重点放在:基层医院的需求。

新医改方案甫一面市, 有国内行业分析师即认为:医疗器械板块将率先受惠新医改, 政府采购医疗器械对国产设备商的偏重, 将明显提升鱼跃医疗、万东医疗、新华医疗等医疗器械上市企业的受益期望值。国产医疗器械有望借助新医改实现市场份额的大幅提升, 但从长远来看, 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和部件是最需发力攻克的难关, 也有企业在开放式合作和营销与服务创新上下功夫。

鱼跃医疗

和其他几家上市企业相比, 只拥有10年发展史的鱼跃医疗算是行业“新兵”。经过2008年的资本运作上市以来, 鱼跃医疗最大的变化并不是业绩提升, 而是技术研发实力的大大提升——这是鱼跃公司陈坚副总经理接受采访时表达的最大感触。

鱼跃医疗

鱼跃公司的主营业务原来主要是技术含量相对较少的康复护理系列和医用供氧系列产品, 而就在本届医博会之前不久的4月初, 鱼跃自主开发的数字化X线机DR200U型、DR200D型刚刚取得中国SFDA的注册认证。

陈坚副总经理表示, 自上市以来, 公司吸引多方高端研发人才加盟, 技术实力有了质的飞跃, 连续取得了多项成果。除了DR的突破以外, 还有多项新技术、新产品已进入破壳阶段。随着研发实力的加强, 鱼跃医疗的高毛利产品线将获得丰富, 为其长期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品储备。他说, 新医改利好的逐步兑现将是2009年鱼跃医疗主要增长驱动因素, 鱼跃医疗就是要在这次热潮中占有市场先机, 并在此过程中为国家医改的实施担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

在营销业绩方面, 市场部经理张宁表示, 鱼跃医疗在高频X线机领域又有斩获, 3月在贵州省中标559台200mA YHF200R型高频医用诊断X线机。鱼跃将以此推动其他OTC类产品如电子血压计、床垫系列、颈椎牵引器、制氧机等的市场拓展和销售, 增强鱼跃医疗在家庭康复领域的品牌影响力。

万东医疗

万东医疗作为X线放射设备的老牌生厂商, 其普及型X线机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占了半壁江山, 随着国家对基础医疗的持续投入, 主打的低端X线机如传统拍片机在今后三年市场占有率有望保持相对稳定。

目前, 国内X线机市场的中高端X线放射设备如胃肠机、移动C臂以及DR等则由跨国公司主导, 市场上超过80%的DR来自国外企业, 本土企业仍更多以较低价格在相对低端的DR市场竞争。为此, 万东医疗已专门为基层医院、社区中心等用户量身定制了一款中档CCD探测器。公司市场部田丰经理表示, 探测器的所有部件和整机均由万东医疗自主研发生产。

据悉, 2009年第一季度这款CCD探测器DR产品小批量投入市场后, 以颇高质量影像和低价格取得了目标客户群的好口碑, 极大满足了基层医院低成本数字化摄影的需求。日前, 万东医疗CCD数字X线探测器生产线已正式启动, 标志着万东的XDS3000型数字X线探测器正式投入批量生产, 如此在基层医疗的中高端市场投入更多精力后, 将为万东开辟新的商机。

新华医疗

与万东以X线影像设备生产制造为主不同, 新华医疗在放射治疗、消毒灭菌、手术器械、制药机械等多个领域居行业领先地位, 多元化的生产线构成, 为其多方向拓展市场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多年来, 该公司以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依托, 坚持自主研制开发, 已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同时, 正通过合资和合并等方式和多家跨国企业展开合作。

新华医疗

2008年12月, 新华医疗董事会通过《与通用电气 (中国) 有限公司签署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的议案。这家与GE组建的合资公司为新华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其中新华医疗持股51%, 合资公司的经营范围为研制、开发、生产医用诊断X射线设备等。公司市场部副部长赵小利表示, 成立合资公司旨在建立和运营一家技术先进的从事医用诊断X射线设备研制、生产和销售的公司, 主要满足我国基础医疗市场对高质量且性价比高的X线机产品的需求, 同时帮助新华医疗开拓国际中低端市场。

迈瑞医疗

严格地说, 迈瑞是美国纽交所上市企业, 其走势需要放眼国际和国内市场。据了解, 在目前市场环境下, 迈瑞近年原本出口导向型的经营重点正逐步加注了更多的精力在国内业务上。今年3月已经做了相应的营销策略调整, 对销售队伍展开新医改的培训。

蓝韵医疗

蓝韵医疗成立于1994年, 曾以医疗影像诊断设备的制造和经销为主。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经营逐渐多元化, 产品线日益扩展。本届展会上, 蓝韵全面展示了超声、放射、医疗IT、生化、血液净化五大系列产品, 产品主要定位于满足中低端市场需求, 公司已成功向自我研发和制造转型。

蓝韵医疗

本届展会, 蓝韵展台以全新的形象设计亮相, 并大力宣传蓝韵“春风行动”。在展会上所展示的一幅幅蓝韵医疗下乡图片让参观者眼前一亮、备觉温馨感人。品牌部经理陈迎欢介绍说, 蓝韵积极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和新医改方案的实施, 大力倡导和执行“春风行动”, 为乡镇卫生医疗机构提供专业的医疗设备解决方案。蓝韵市场人员深入乡村了解乡镇卫生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和困难, 并整理信息反馈至研发系统, 潜心研究, 推出适合新型农村医疗体系建设的设备整合方案, 并配以优惠的价格、完善的售后服务和培训方案, 有效地为新农村医疗建设做好服务工作。蓝韵目前的产品线可为新农村医疗卫生建设提供超声科、放射科、检验科、功能科、信息科的全套设备产品, 满足新农村医疗建设的设备补充和提升需求。

据悉, 蓝韵对服务体系创新投入了更多的兵力部署。例如特别是以完整的临床操作培训服务为重点, 并积极组织医疗下乡活动, 并设立了专项基金, 在各省会城市建立面向乡镇基层单位的零部件库, 减低物流成本, 加大优惠力度, 增加地级市以下的售后服务网点, 扶持和发展基层维修队伍, 实实在在地为“春风行动”提供“阳光服务”。

跨国企业来势汹涌

虽然, 本土企业在市场熟悉度和基础医疗市场占有率方面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 他们更了解中国的医药卫生体制, 更了解新医改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及中国医院的需求;但是跨国医疗器械巨头针对中国市场结构的变化, 对基础医疗的关注程度、推广投放力度绝不可小觑。

依靠其快速响应的市场应变力和敏锐的市场感知, 早在2005年飞利浦、西门子、GE等跨国公司针对我国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政策动向, 其“基层市场”战略已暗潮汹涌, 储势良久。

譬如“西门子新农村医疗示范中心”项目。2005年西门子启动该项目时表示“未来5年, 西门子将投资1000万人民币为中国农村改善医疗设施, 以帮助满足落后地区对医疗的需求。西门子将为陕西洛川县县级医院配备超声机、CT机等西门子医疗影像诊断设备“, 就在2008年10月下旬试点项目已正式接待患者, 这可以看作是西门子的一次领跑。

另以锐珂医疗为例, 其已经与中国卫生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签署了“农村医疗信息化试点项目”。依照项目协议, 锐珂医疗会为宁夏农村基层医院提供总价值为1000万元的数字化远程影像解决方案, 协助当地开展试点。

针对新农合医疗体系, GE医疗已先期推出玲珑系列医疗设备, 以更优惠的价格销售给农村医疗机构。GE把已有的高端技术与规模化生产相结合, 实现了成本下降;同时, 在功能选择和产品设计上将基层市场的临床需要作为基本出发点, 减小功能模块是物美价廉的根本原因。

本届医博会第一天主展厅热闹非凡的“新品眼球大战”, 主要由锐珂医疗、西门子医疗、通用电气 (GE) 医疗、富士医疗等企业的新品发布和研讨活动主打, 新品不约而同都是针对基层医疗市场的。

富士医疗

锐珂医疗推出了其全球首款无线DR探测器“魔卡”。这款产品能将现有的CR“升级”为DR, 旨在为支付不了DR高昂费用的县级以上医院提供更为经济的解决方案。

锐珂医疗“魔卡”闪亮

中国市场的主要特色之一是客户关系尤为重要, 产品通过代理商销售是许多生产企业的最佳选择。例如, 据估计约有85%的X线机销售收入来源于代理商渠道。对跨国企业而言, 基层市场最难开发的是渠道建设。接受本刊采访的跨国企业对于发展和整合有实力的渠道商表现出浓厚兴趣, 表现出合作乃至收购的意愿。

2008年4月18日的第59届医博会期间, 富士医疗便和迈瑞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 宣布与迈瑞在CR领域进行战略合作。而几乎是去年同期爆出的飞利浦对国内著名监护仪生产商金科威的收购案, 也意在中低端监护产品市场。

或许政策细则尚未公布, 最后战果尚是未卜, 但无论是遵循哪些趋势和动向, 无论是本土企业还是跨国巨头, 只有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才能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面对新医改时代涌现的巨大商机, 在最能集结企业众生相的医博会, 我们欣喜地看到企业多已及早准备, 积极应对。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分析 篇5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处在整合发展临界点,专业化并购培育细分市场龙头,综合化并购催生行业巨头。从初级卫材为主的初创阶段到门类扩张的起步阶段,再到90 年代民营资本推动的结构性变化阶段,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完成了原始技术和资本积累,并初步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和区域产业布局。2006 年新医改启动后,行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多元化战略诉求、激烈的行业竞争和资本力量成为行业整合的催化剂,在行业内生特性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下,集中度提升和多元化发展趋势形成。中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将通过兼并收购,推动行业走向集中。在综合化和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将涌现更多的细分市场龙头,并且催生未来的行业巨头。

战略定位决定未来发展,先行并扩张企业有望成为行业巨头。整合发展期,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将面临三种发展格局选择:1)专注细分市场,成就细分龙头;

2)通过并购扩张,成为综合巨头;3)借助科技优势,实现医电一体化。专注和多元化都不可或缺,我认为多元化发展、积极进行整合扩张的企业更有希望成为赢家。迈瑞医疗、威高股份、鱼跃医疗、乐普医疗已经通过合资、并购走向多元化,成为整合的领跑者。微创医疗、康辉医疗、创生医疗、九安医疗、阳普医疗、新华医疗则是细分领域的佼佼者。

产业升级大势所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从传统制造走向高科技发展之路。制造加工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基础,经过积累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产品体系,并在中低端产品领域建立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医疗器械积极进行技术升级,争取内需市场和外部产业转移机遇。产品质量、技术结构方面的提升使得中国企业在监护、医学影像设备、临床实验室设备和微创介入治疗等领域获取了显著成果。创新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心电生理仪器、人工关节等将是下一步占领的制高点。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将维持快速增长。全球医疗器械行业成长性优

于药品市场,未来将维持10~15%的复合增速。虽然发达国家占据了78%的市场份额,然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市场正经历着快速的成长,依靠成本优势和研发积累提升产业链地位。不断增加的医疗费用支出、日益提升的消费能力和健康意识将是推动行业发展的积极因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给行业发展注入额外动力,成为释放被压抑需求和打开未来潜在空间的诱发力量。资源配置再平衡、升级换代以及产业转移等内外部动力相互交织,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20-30%。到2009年底,全国医疗器械工业产值已突破900亿元。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占GDP比重为0.27%。根据医疗器械行业“十一五”规划的预计,2011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

中国的医疗外交 篇6

而在过去的50年间,中国全球医疗援助的意图已发生了改变。如今的中国政府已认识到,参与国际医疗援助可建立中国作为全球福利贡献者的形象。而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也有赖于非洲和拉丁美洲丰富的自然资源。既然早期基于支持民族解放的医疗外交已有深厚基础,那么现在中国则可借由那些非传统的安全威胁——比如海外疫情,来培养其“软实力”,维持国内稳定和经济增长。

2003年的SARS疫情让中国政府意识到全球性卫生问题的严重性。自那时起,中国就开始有意识地将其医疗外交的版图向那些可发展紧密经济联系的地区扩展,尤其是东南亚以及非洲、拉美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中国提供的医疗援助包括医疗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医的传播、对当地医疗专业人员的训练等。在海地、智利的地震以及尼泊尔、巴基斯坦洪灾时,中国都在人道救援上做出了积极的行动。

中国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实现了国内卫生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这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是很好的借鉴。但同样也有很多因素制约着中国在全球医疗事业中的脚步,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就意味着富起来的国民要求更好更多的医疗资源。同时城乡差距也是前所未见的,如今的中国依然有1.5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中国网民认为,比起非洲,这些国民更需要政府的援助。同时,中国并无一个如美国国际发展中心那样的机构来专门从事医疗外交。由于医疗援助往往是商务活动的一部分,中国的商务部、卫生部以及省级医疗部门都参与到了这一过程中,这种状态使得中国的医疗援助组织化程度低并难以评估。

尽管中国当前的医疗外交战略已逐渐重视透明和合作,但“不干涉内政”依然是其参与全球健康问题的核心信条。中国无政治附加条件式的援助,限制了系统解决援助国问题的机会,因此面临着国际社会的压力。但它依然受到那些正在经历政治挑战的国家的欢迎。

以非洲为例,中国2009年对非洲的援助额较2006年已翻倍。调查显示非洲大部分国家的国民对中国很有好感。同时对国内的制药工业来讲,非洲是稳步成长的市场。中国对非洲的医疗产品出口额已从2001年的1.9亿上升到2009年的11.4亿。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分析 篇7

中国卫生事业分布、配置、发展不均衡,资源集中在医院[1]。2009年医院数占总卫生机构数2.2%,村卫生室占69.04%,门诊部(所)占19.91%,卫生院和社会卫生服务中心(站)分别占4.3%和2.98%。城乡差别大,城市卫生费用较农村投入大[1];而2009年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数的53.4%[2]。在地域上,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又存在哪些差异?本文拟研究2007-2009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医疗卫生发展情况,选出若干数据分析,以期进一步找出影响中国卫生事业及东、中、西部地区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的因素并提出对策,充分发挥社会职能。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本文数据来源《2008-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选取若干医疗卫生行业投入、产出指标,各数据采用SPSS数据预处理[3],运用比率分析法、平均增长速度[4,5]分析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医疗卫生的效益。

2 结果

各数据指标结果见图1-5和表1-2。

3 分析与讨论

3.1 投入指标分析

卫生机构规模:从图1和表1看,(1)中部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发展速度最快,机构数年均增长速度达90.57%,2009年较2007年提高5.1个百分点,占全国卫生机构数的33.04%;东部地区仍占全国卫生机构数首位,2009年达36.41%。(2)2007年东、中、西部地区卫生机构数以诊所为主;2009年则以村卫生室为主,其次是诊所,再次是卫生院。(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东部地区发展最好,其次在中部地区。(4)从图2看医院等级分布,除未定级医院外,东、中、西部三地区均以二级医院为主,其次是一级医院,三级医院不足8%。(5)从图3看按床位分组的医院数,东、中、西部三地区以核定1-49张病床医院为多数,比例在30-34%间;其次是50-99张,再次是100-199张的医院。2009年拥有500张以上病床的医院,东部占10.3%,中部占7.3%,西部占5.4%,东部较西部多4.9个百分点。提示大型医院在东、西部地区分布差异大。从表1看,中部医院床位数发展速度最快,年均增长速度达11.13%,西部为10.17%,截止2009年东部地区仍占全国医疗机构床位数41.4%,而东部800张以上病床医院达321家,西部地区为114家。(6)从图4看人员分布,东、中、西部地区医院以卫生技术人员为主,2009年约占总人数的70%;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在中部地区医院比例较最高达16.1%,与中部村卫生室占73.2%有关;其次是西部地区。从表1看,三地区卫生职工人数发展迅速,年均增长速度在12%以上,其中西部年均增长速度最快达16.43%,其中卫技人员年均增长速度达8.1%。东部、中部、西部三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整体仍以东部地区占优势。截止2009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卫生机构数分布接近33%,东部占36.4%,较西部高5.9个百分点;医院分布均约占本地区的2%;800张以上病床医院,东部占三地区的54.6%;职工数与卫技人员,东部约占三地区的44%。

3.2 社会效益分析

从表2看比率,(1)急诊抢救成功率。2009年三地区抢救成功率均提高达97%以上,其中西部地区较2007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医疗水平提高较快。(2)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分布比,三地区均以城市占比例高,东部最高西部最低;县城则反之。从表1看平均增长速度,(1)诊疗人次数和健康检查人数,三地区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70%和53%以上,其中中部地区较突出,分别达97.06%和67.19%。(2)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东部年均增长速度最高达6.07%,2009年东部占当年三地诊疗人次总数49.4%,日均诊疗8.1人次,较中部地区多3.2人次。(3)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西部年均增长速度最快为8.71%,较东部高0.5为2.6床日。(4)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中部地区发展迅速,年均增长速度10.16%,2009年三地区均3.1-3.6张/千人。(5)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三地区年均增长速度接近。但实际差别较大,2009年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东部约为5,西部为3.6,相差1.4,且城市是县城的2.2—2.5倍。(6)从图5看,2009年,东部地区在入院人数、住院病人手术人次上分别占三地总数的38.6%和48.1%,危重病人抢救人次占34.1%,仅低西部0.7%。投入多产出也大,三地区社会效益产出较大。

3.3 效率指标分析

从表2看,(1)病床使用率,三地均在82-86%间,应加强资源有效利用。从表1看,(1)病床周转次数,三地均呈正向发展,2009年在27-28次数间,提示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良好,发挥着就良好社会效益。(2)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三地均呈负增长,2009年三地平均较2005年缩短0.3日,在10.5日左右。

3.4 经济效益分析

从表2看,(1)百元收入支出。三地区均超101,提示应加强成本核算,控制成本支出。(2)经费自给率。三地区均小于1,提示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补助。

3.5 偿债能力分析

从表2看,资产负债率,3年来三地比值略升,需加强运用外部资金能力。

3.6 发展能力分析

从表1看,总资产和净资产,三地均以20%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快速发展,表明3年来三地资产规模扩张快速且健康发展,但应注意资产结构、质量、发展能力、资源利用、医疗水平和管理能力问题。

4 小结

三年来,东部、中部、西部三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充分发挥社会效益,资产规模扩张快速且健康发展,整体仍以东部地区占优势,以城市占优势。同时三地区医疗卫生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补助,需加强运用外部资金能力,注意资产结构、质量、发展能力、资源利用、医疗水平和管理能力。

摘要:研究2007-2009年全国东部医院、中部医院、西部医疗卫生的发展。总体三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资产规模扩张快速且健康发展,整体仍以东部地区占优势,以城市占优势。但需政府补助,须加强外部资金运用,加强资源利用,注重资产结构和提高医疗水平、管理能力。

关键词:东部,中部,西部,医院,效益分析

参考文献

[1]李敏,李霞.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效益分析之系列研究——1990~2009年中国卫生事业效益分析.价值工程[J].2012,(26):283-28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355.

[3]朱星宇,陈勇强.SPSS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M].2011年8月第1版:26-37.

[4]Loren Abdulezer著.Excel求生指南[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中国医疗服务市场结构的实证分析 篇8

关键词:医疗服务,市场结构,竞争

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等八部门颁发了《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医疗服务市场的市场化改革进入新的阶段。为配合其实施, 卫生部等四部门随后颁发了《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 以求实施医疗机构分类管理, 促进医疗机构之间公平、有序的竞争。

一、对已有文献的简单回顾

与国外的研究相比, 我国对医疗服务市场竞争的研究, 还处于起步阶段, 研究文献较少, 范围较小。我国学者对中国医疗市场竞争形势的分析, 既有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 也有从实证的角度考察, 但以前者居多。

在现有的理论研究中, 学者们认为中国医疗服务市场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垄断格局, 正在逐步形成群雄竞逐、富有竞争的市场格局。从医疗主体的所有制性质看, 打破了公有制医院一统天下的局面, 形成公有制、民营、中外合资“三国鼎立”的局面;从经营方式来看, 虽然非营利性医院在数量和业务量上占有绝对优势, 但是随医疗机构产权改革的深入进行, 可以预见相当大一部分非营利性医院改制为盈利性医院, 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

二、对中国医疗服务市场结构的实证考察

分析方法——市场集中程度计算方法。市场结构是指特定的市场中, 企业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竞争形势。因此, 市场结构表现为市场的竞争程度。产业组织学上, 运用市场集中程度测量市场结构和竞争强度。市场集中度就是指某一特定的市场中少数几个最大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程度高, 说明市场中生产数量少活着几个生产者拥有较大的市场支配力, 竞争程度就弱;反之, 市场集中程度低, 说明市场中生产者数量多或者各个生产着占有市场份额较为平均, 竞争程度高。

三、分析及其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CRn指数、H指数以及N指数测量了医疗服务市场的结构, 反映了医疗服务机构之间的竞争强度。CR8指数反映出中国医疗服务市场有一定的垄断性, H指数则反映出中国医疗服务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性, 而从N指数来看, 中国医疗服务市场存在着比较激烈的竞争。看似矛盾的结论其实与中国医疗服务市场的现状是吻合的。由于资料的限制, 对H指数的计算是粗略的。我们并没有区分不同专业市场, 如果将此因素考虑, 所得到的结果将会有明显的改善。我们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各个市场主体提供的产品是同质的。但是现实中, 即使是同一专业市场, 由于不同医院之间的服务、所处地理位置、医院声誉等方面的差别, 各医院所提供的产品对消费者来说也具有主观上的差异, 即产品的差异化。从这个角度上讲, CRn指数更接近经济现实。更确切的讲, H指数只是反映了中国医疗服务市场具有竞争的基本条件, 但是, 具有条件并不能产生有效的市场竞争。由于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 (信息不对称、诱导需求等) , 作为消费者一方的患者由于不具备医疗专业知识和信息, 处于绝对的信息劣势。因此, 虽然医疗服务市场正在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换, 供需双方力量的不均衡现象依然严重。没有供需双方的平等的相互作用, 我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医疗服务市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完善的市场竞争需要很多条件, 市场集中程度只是构成医疗服务竞争关系的条件之一, 医院的数量和市场份额只能决定供求方的状况。当前, 一是借鉴欧美国家经验, 改革现行的医疗服务收费制度, 国内学者的研究已经表明, DRG付费制度在我国是可行的。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供方医疗行为与医疗信息披露的管制, 建立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信息披露制度, 包括医院之间信息的披露和医院内部医生、护士等的信息披露, 让消费者拥有更多的信息, 提高医疗服务的透明性。

参考文献

[1]、黄奕祥, 叶煜荣, 胡正路.中国医疗服务市场形势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2003 (07) .

[2]、张二华.非对称医院双寡头竞争与医疗市场分割[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4 (10) .

[3]、孟庆跃.医疗服务市场竞争:市场结构、竞争强度及其作用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4]、毛正中, 蒋家林.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态势与变化[J].《中国卫生经济》, 2003 (08) .

[5]、范雪瑾, 柯雪琴, 王红妹, 陈峥, 陈晖.杭州地区医疗市场结构与医院效率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 2004 (07) .

[6]、Emmett B.Keeler a, Glenn Melnick b, Jack Zwanziger.The changing effects of competitiono nnon-profita ndf or-profith ospi-tal pricing behavior, 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 181999.

[7]、K.G.Elzinga T.F.Hogarty (1973) .The Problem of Geographic Market Definition in Antimerger Suits..Autitrust Bulletin23:1-18.

[8]、Eulalia DM, Jaune P.Market structure andh ospitale fficiency:e valuatingp otential effects of deregulation in a national sercice.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1998, 13:449.

[9]、周宇, 郑树忠, 孙国桢.德国的DRG付费制度[J].《中国卫生资源》, 2004 (05) .

中国医疗电子市场是繁荣的 篇9

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2007年的GDP超过6.9万亿美元。13亿多的人口, 经济稳定增长,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疗市场。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CT机制造者。2007年中国医疗电子市场值达到人民币246.8亿元, 年增长率达到17.1%。

全球领先的CT扫描机制造商, 例如GE, 西门子和飞利浦, 全都进入了中国市场, 并且都与当地合成一体。中国国内的公司, 包括东软和安科, 也在努力拼搏, 以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有他们的位置。中国的产品虽然比较便宜, 但是在技术上与国外对应的相比落后很远, 外国公司在市场的顶级产品方面仍占支配地位。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分析 篇10

论坛主题为法律责任, 一个影响中国整个生命科学行业以及医疗器械企业进入美国和欧洲市场的重要准入因素。2010年4月19日星期一,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和丘博保险, 全球领先的保险人, 特邀从美国远道而来的专家, 为中国企业讲解, 欲在其最重要的西方市场满足安全标准以及保护自身免遭诉讼和降低司法制度风险, 所需要了解的信息和可以应对的准备。

主要内容:

·在美国和欧洲市场的诉讼风险

这个部分将会探讨中国生命科学企业为什么应关注和如何去应对美国和欧洲的法律, 以及其自身如何能通过内部风险管控和专门的保险产品, 来最小化有关于产品安全责任和召回的风险。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在市场准入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对于世界上最严格的监督者, 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 是如何保证医疗器械和药品的质量标准, 以及用什么方法来加强产品安全和功效, 与会者将获得非常独特的见解。

演讲的专家和研讨小组将会着重讨论中国企业需要了解的一系列议题, 以达到帮助其在容易引起诉讼的商业环境中, 保护财务稳定和保证持续发展前景的目的。在研讨会之后, 与会者将有机会在我们的鸡尾酒会上与演讲者进行交流。

我们真诚地希望您能留出您宝贵的时间来参加我们4月19日的研讨会。期待收到您确认参加的回复。

参会联系方式:

赵一粟:010-82283878 xiaosu430@163.com

中国入境医疗游有待开发 篇11

值得注意的是,医疗旅游并不一定是医疗系统欠发达国家的人去发达国家,相反的情况也会发生。比如西欧一些国家的人去东欧,主要考虑的可能是性价比。这也是近几年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大力拓展医疗旅游市场的原因。

在这块全球争夺的大蛋糕中,中国处于劣势地位。比如出境和入境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对等现象。

“目前国内医疗旅游90%以上是出境的,到中国接受医疗服务的外国游客数量很少。在入境医疗旅游方面,中国不仅大大落后于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甚至还不如印度。”中华国际医疗旅游协会理事长贾笑芳指出。

曾在德国留学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主任安汉祥告诉记者,中国在某些领域的医疗水平全球领先,而且费用远低于欧美国家。“在很多特色医疗如中医方面,外国游客是有兴趣的,但问题是中国的医疗体系相对封闭,国际交流不足,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有人质疑,中国的医疗资源总体紧张,怎么有时间为境外游客服务。对此,清华大学医药卫生研究中心教授刘庭芳指出,要解决医疗旅游和公立医院公益性之间隐含的冲突,可以拓宽对社会资金的利用,组建面向高端顾客的民营医院。此外,医院要进行国际医疗旅游服务,必然要提升其管理能力和服务品质,这对国内公众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目前,中国发展入境医疗旅游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位于海南博鳌的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总体规划已获海南省政府批准,正在大力推进中。丰富的旅游资源,再加上日益提高的医疗水平,假以时日中国将在国际医疗旅游版图上占据一席之地。

(文据《国际先驱导报》)

中国医疗卫生收入的贡献因素分析 篇12

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迅速,尤其“十五”期间,我国医药行业总体保持快速增长,规模不断壮大。2009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已达10048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5684亿元,年增长率为23%[1]。IMS Health曾作出预测,2011年中国药品销售额将超越法国和德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2013年中国药品市场规模将达4564亿元人民币(2008年仅为1703亿元),到2020年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药品市场,年均增速达20%[2],这意味着我国医疗卫生业将会迎来新的发展和更大的规模。

纵观我国历年统计年鉴中城乡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数据,2000年城镇居民支出318.1元、农村居民仅为87.6元每人每年,而到了2009年,城镇居民支出达856.4元、农村居民上升至287.5元每人每年,并且都基本稳定在年均消费支出的7%左右。卫生总费用则是从1978年的110.21亿元一路飙升至2009年的17204.8亿元,排除CPI和汇率的影响,变化是巨大的。其中医院费用在经常性卫生费用占比重最大,并呈上升趋势,2006年达67.64%。2000年前,我国卫生总费用年均增速基本都超过GDP的年均增速;2000年后,卫生总费用年均增长速度为9.87%,略低于GDP年平均增长,预计2014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将达到22215.86亿元[3]。

2中国医疗卫生收入的贡献因素

关于卫生费用的上涨、医疗开支的变化以及卫生行业的发展,大部分研究为基于以下方面的定性分析。需求面:经济增长、城市化程度、人均收入、人口变化、老龄化、医疗保险的普及与覆盖;供给面:医生引致需求、医疗技术进步、政府对医疗卫生的公共投入、医生、病床提供数;其他:通货膨胀、疾病谱的改变等。

本文旨在通过横截面的静态实证研究,分析我国医疗卫生收入的贡献因素,为避免解释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 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了四个最基本的指标进行探索,分别是人均GDP、人口数、城市化程度、以及代表老龄化水平的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

2.1 人均GDP

人均GDP代表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的收入水平,也决定了人们对卫生服务的购买能力。国外学者很早就留意到人均GDP是人均卫生费用最主要的解释变量之一。例如Newhouse(1977),Gertdtham和Sosson(1992),Hitiris和Posnet(1992)使用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数据,实证结果发现GDP是影响医疗费用支出的最重要的因素。Newhouse的研究还发现,医疗支出中超过90% 的变化可以由收入来解释[4],同时大多数学者研究得出的医疗支出的收入弹性约为1[5],医疗保健通常被认为是正常商品,人均GDP也许是我国医疗卫生收入的关键贡献因素。

2.2 人口数

由于人口绝对数的增加,即使在人均费用不变的情况下,卫生总费用也会随之上升,从而促进医药卫生市场的发展。有研究表明,自1965-1985的20年间,美国个人卫生保健费用年均递增12.4%,其中人口增长的影响是10%,占上涨因素中的8.06%[6]。中国卫生总费用课题组的研究也表明,我国在1978-1994年的16年间,由于人口增长带来了7.68%的卫生总费用增长[7]。因此,持续增长的人口必然要求更多的卫生服务量,这也将是医疗卫生收入增长的主要贡献之一。

2.3 城市化

医疗卫生服务具有不可贮存性,其生产、交换和消费同时发生,这就会产生聚集性的需求,卫生行业的发展规模对当地的市场容量依赖性很强。因此,城市化是医疗卫生业发展的助推器,城市的医疗卫生需求更多、购买能力更强,同时卫生服务供给水平更高、市场资源更优,这促成城市的医疗卫生服务的规模越大,从而具有规模上的聚集效益[8]。城市化进程可用城市化率来表示,而城市化率等于该地区城市人口数除以该地区的总人口数。1997年我国的城市化程度仅为32%,如今已增加值43%,预计2017年将可达到52%[9],预期这一变量对医疗卫生收入具有正向影响。

2.4 老龄化

一般认为,高于65岁和低于15岁的人口比例是影响卫生服务需求和医疗开支的重要决定因素。因目前我国新生儿出生率放缓,本研究中仅纳入不断上升的老龄化这个变量。并且老年人的患病率较高,慢性病较多,据卫生部调查显示:老年人发病率比青壮年高3-4倍;住院率高2倍;一般情况下,60岁以上年龄组的医疗费用是60岁以下年龄组医疗费用的3-5倍[10]。人口老龄化进程导致了卫生服务需求的增加和费用支出的大幅度增长。因此直觉上的假设是人口老龄化是近年我国卫生开支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医疗卫生业收入也随着该截面老年人口比例的提高而提高。

3基于省级医疗卫生收入的横截面研究

3.1 数据来源

因我国省级层面的卫生费用统计资料有限,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为此次实证研究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数据支持。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经济普查年鉴2004》、《中国统计年鉴2005》、国家统计局、卫生部网站以及CNKI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库。笔者借助2004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横截面数据,横向考察了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人口数以及老龄化水平四大基本因素对我国各省医疗卫生业收入的影响。

其中医疗卫生收入的统计口径包括:医院、卫生院及社区医疗活动部门、门诊医疗活动部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活动部门、妇幼保健活动部门、专科疾病防治活动部门、疾病预防控制及防疫活动部门及其他卫生活动部门。

3.2 贡献因素模型

基于上述假设,笔者设定了中国各省市医疗卫生收入的贡献因素模型:

TI = β0 + β1 GPC +β2 PO + β3 UR + β4PA+ε

其中TI为各地区2004年医疗卫生收入;GPC为各地区的人均GDP,代表区域经济发展与购买力水平;PO为各地区的总人口数;UR为各地区的城市化率,即城市人口所占比例;PA为各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率,即65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β0为常数项,ε为随机误差项。各变量量纲:TI为人民币万元、GPC为人民币元,PO为人,UR、PA均为1%,样本量为31,通过SPSS软件对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

3.3 回归结果

回归结果显示,模型的拟合优度以及F、D-W值均符合要求,判定系数R2校正后达0.833,能解释各省医疗卫生收入变动的83.3%。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人均GDP、人口数、城市化率三个变量,与各省的医疗卫生收入在统计上相关性显着,并且参数均为正,即对区域医疗卫生收入有着显着贡献,而老龄化的贡献并不显着。

3.4 结论分析

现阶段,中国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快速向提高生活质量阶段过渡,人们比以往更加关注自身健康及公共卫生安全,对于医疗卫生消费也有着更多和更高的要求。

人均GDP代表着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人们的购买力水平,对医疗卫生消费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其边际效果为:人均GDP每增加1元,各省的医疗卫生收入将增加约58万元。同时,每增多1人,各省医疗卫生收入将增加354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当年每人每年医疗卫生开支为354元。根据04年卫生统计资料,当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528.2元,农村居民人均支出130.6元,回归结果基本与当年统计数据接近。

国民经济实力的增强是医疗卫生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则决定和影响了地区的供给水平以及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城市居民消费能力强,对医疗保健的重视程度高,对中高端卫生机构的就诊需求不断增多。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低,医疗保障体系覆盖程度不及城市居民,这抑制了其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此外还存在很多农村居民患了大病前往城市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所以城市化程度的加快,必然带来医疗卫生机构的快速发展,从而导致地区医疗卫生收入的增加。城市化率的边际效果为,各区域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医疗卫生业收入将增加约2.68亿元。

就本研究而言,人口老龄化率对医疗卫生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因人口老龄化过程往往伴随着健康水平的提高、年龄别死亡率的下降和预期寿命的延长,这种趋势将会相对减少年龄别人均卫生费用[11],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增加医疗卫生开支的影响。而中国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老人在65岁之后收入迅速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其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此外,发达国家一系列对卫生开支决定因素的经济计量学分析也证实,人口变化趋势可能仅仅解释一部分未来医疗开支的增长,而人口结构老龄化并不是一个显著的解释变量12。

因此,消费需求的增长与消费结构的升级,是直接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各地区带来了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收入。现阶段,应加快医改的进程、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以及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并且积极引导、鼓励群众正确、理性地进行医疗卫生消费,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着手,促进医疗卫生行业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从而成为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力量。同时,政府需在未来进一步加大对卫生领域的投入,并使卫生支出向次级卫生机构、向农村和经济落后的地区倾斜,进一步提高中国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公平性。

4讨论

鉴于资料的可获得性,笔者仅收集到满足实证分析中各个指标的2004年横截面数据,因此不存在通货膨胀或者CPI的变化、以及政府重大政策产生的影响。本文仅从静态的省级层面研究了人均GDP、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四个因素对医疗卫生业收入的影响,未能进一步通过时间序列对我国未来医疗卫生业的发展进行有效的预测,相信这将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

此外,实证研究结果中老龄化的影响因素并不显著,但也存在这样一种可能:老龄化因素对卫生费用的影响长期才能显现,短期影响不大。笔者尝试通过获取各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更细化的年龄段数据,逐一套入模型进行回归,以期观察能否达到使老龄化率这个变量的相关系数发生变化(预期由负相关逐渐转正,并在某一年龄段达到显着性)。但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未能收集到理想的数据,因此,老龄化对我国医疗卫生业收入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网.2009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达10048亿元[EB/OL].[2010-08-02].http://www.chinanews.com.cn/jk/2010/08-02/2441330.shtml.

[2]IMS HEALTH.IMS Market Prognosis 2009-2013:ASIA/AUS-TRALIA China 2009[DB/OL].[2009-03].http://www.im-shealth.com/portal/site/imshealth.

[3]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2007年中国卫生总费用概要[EB/OL].http://www.nhei.cn/KS 4/ks 001/yjbg/.

[4]周旭东,赖瑞南.国外卫生费用决定因素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06,23(1):2-5.

[5]何平平.我国卫生总费用的弹性测算[J].统计与决策,2006,5:87-90.

[6]雷海潮.卫生费用的影响因素及未来展望[J].中国卫生经济,1996,15(10):29-31.

[7]中国卫生总费用课题组.中国卫生总费用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学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1996,12,页27-28.

[8]何平平.我国医疗支出增长因素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文法经济学院,2007:48-57.

[9]石永进,王曦,张涛.多因素对中国卫生保健市场的影响[J].世界临床药物,2009,30(4):248-252.

[10]黄成礼.人口老龄化对卫生费用增长的影响[J].中国人口科学,2004,4:36-43.

[11]黄成礼.人口因素与卫生费用的关系[J].人口研究,2004,28(3):24-30.

上一篇:救助分析下一篇:液压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