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土作业风险分析

2024-06-28

动土作业风险分析(精选9篇)

动土作业风险分析 篇1

公司工厂动土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序号

风险分析

安全措施

管线、电缆破坏,造成事故

①电力电缆已确认,保护措施已落实。

②电信电缆已确认,保护措施已落实。

③地下供排水管线、工艺管线已确认,保护措施已落实。

④动土临近地下隐蔽设施时,应轻轻挖掘,禁止使用抓斗等机械工具。

⑤已按施工方案图划线施工

⑥道路施工作业已报;交通、消防、生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发生坍塌

①多人同时挖土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②挖掘土方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准采用挖地脚的办法,挖出的土方不准堵塞下水道和窨井。

③开挖没有边坡的沟、坑等必须设支撑,开挖前,设法排除地表水,当挖到地下水位以下时,要采取排水措施。

④已进行放坡处理和固壁支撑。

⑤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坑、槽、井、沟上端边沿不准人员站立、行走。

出现中毒

①备有可燃气体检测仪、有毒介质检测仪。

②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护器具。

③人员进出口和撤离保护措施已落实:A梯子B、修边坡。

造成坠落

①作业现场围栏、警戒线、警告牌、夜间警示灯已按要求设置。

②作业现场夜间有充足照明:A普通灯B防爆灯。

③作业人员上下时要铺设跳板。

涉及危险作业组合未落实相应安全措施

若涉及高处、断路等危险作业时,应同时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

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若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应重新办理《动土作业证》。

动土作业风险分析 篇2

1 建立风险评估作业制度

在人身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 建立风险评估作业制度。 (1) 工作负责人或操作人在每项作业前, 应对该项作业进行风险评估。对于计划性作业, 应在作业前一天进行评估;对于临时性作业, 应完成评估后再开展作业。

(2) 评估结果为III级风险及以上, 应采取措施优化作业方式, 将风险级别降低至Ⅳ级风险以下再进行作业。作业方式经过优化后, 评估结果为III级风险的, 安全监管部门和运行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到现场全程监管;作业方式经过优化后, 评估结果为II级风险的, 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应到现场全程监管, 安全监管部应派专人到现场监督。

(3) 评估结果为I级风险, 不得进行作业。变电管理所、输电管理所、试验研究所安全分部和供电分局安全监察部应在每天汇总本单位所有作业评估信息, 作业范围包括计划开展的作业和当天的临时作业。

2 合理分配转移安全注意力

根据注意资源分配理论, 注意力是人类加工信息的有限心理资源, 人们只能在心理资源许可的范围内承担有限的任务。当人同时进行两项活动时, 产生的问题不是这两项活动相互干扰, 而是进行两项活动需要较多的资源, 超过人所能提供的资源总量。跳项操作、工作间断后忘记对安全措施进行检查和确认都可能是工作任务量超过人所能提供的资源总量。一方面需要调整工作任务量;另一方面, 工作人员需要加强练习。最终达到, 任务与人员技能相适应。

心理学认为, 安全注意力的转移, 就是根据新的作业阶段, 主动地把注意力从一个已经完成的阶段投向一个正在完成的阶段上。就是说, 安全注意力应该投入每次作业自始至终的全过程, 投入的方法就是随同新的作业阶段的出现而把安全注意力主动地转移上去。安全注意力的转移是依据电力作业实际情况需要而发生的。安全注意力转移过早, 会分散注意力;反之, 转移迟滞, 则会危及人身安全, 妨碍电力作业的正常进行。这就要求在现场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者密切注意和分析判断电力作业的实际情况, 发现安全注意力应该转移时, 必须督促作业人员把安全注意力及时转移, 安全注意力应转移而未能转移时, 不能立即转入下一阶段的作业。

3 发挥激励机制作用

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 要激发和鼓励人们的上进心, 必须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如何正确选用激励方式, 做到有的放矢至关重要。首先, 要了解情况, 掌握信息, 做到心中有数。其次, 要正确选择激励手段。一般来说, 正面表扬或奖励容易调动积极性。而在一定的条件下, 惩罚、批评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但应以教育说理为主。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 要为被激励者排忧解难, 改善不良的心理反应, 诱导高尚的动机, 引导产生积极的行为。最后, 奖惩激励要及时。当前, 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经济的快速发展, 各种利益主体的互相转化, 对个人、对整体都会产生各式各样的心理反应。因此, 激励要及时, 不要等问题积累成堆了或产生不良后果后才着手处理。

4 作业标准化

作业标准化的作用, 是对从事生产活动的人以及与人有关的物、环境、方法、程序等生产要素, 经过简化、优化, 统一规定到作业标准中去, 成为工作操作的准则。企业执行作业标准化, 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经济责任制及各项规章制度的保证。作业标准化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根据作业内容, 全面系统地考虑技术、设备、作业环境等条件, 合理地编制作业程序, 准确规定操作顺序及其应达到的标准。

(2) 作业动作标准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基本功, 动作达到安全生产的最佳动作, 不仅会使作业轻松, 同时还会加快作业速度。

(3) 做到指挥传令标准化, 要求任务具体、语言简练、易懂易记、传令准确、注重时间概念;操作姿态标准化, 要求站、坐、蹲、卧姿势标准, 目视作业对象时的推、拉、拿、担、打、查动作标准。

5 作业环境安全化

生产作业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空间环境和时间环境等。对物理和化学环境的治理需要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 使现场的温度、湿度、压力、照明等各种因素符合国家和地方或行业标准。对空间和时间环境的治理比较好的方法是推行定置管理, 对生产作业现场的物品进行科学的分析、设计、组织实施、调整, 使生产作业现场的物品放置定位, 使人的操作定型。

超深水下切割作业风险分析与控制 篇3

关键词:超深水;切割作业;风险分析;控制

水下切割工程工艺作为最具海洋替力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广泛应用于有色金属水下切割、钢材铁料切割等,其应用范围相对较广,同时还要确保水下作业风险的控制,切实保证人身安全和工程效益。

一、研究背景

水下切割技术是一项技术含量高,而且应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水下特种作业,是要求所有防救打捞工程人员所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水下技能。虽然近年来,随着一些新材料的、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电子计算机技术和机械电子等新技术也得到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切割设备的便利性、操作便利性、切割速度以及自控性能均有所提高,但是以目前的情况来,水下作业仍旧在高速度、大深度的方向发展,这也同时为超深水下切割作业的进行带来了高危险性。

二、风险分析

1.缺乏风险意识

一些操作人员在水下作业,盲目进行作业,如工程公司对一沉井法兰进行水下切割,由于事先操作人员没有预测到沉井内是否完全进水,就立即作业,导致潜水员在切割作业时,被吸附于沉井上,以至于窒息死亡。该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操作人员安全和风险意识薄弱所造成的,没有严格按照水下安全规范进行操作,同时,水面辅助人员也没有与潜水员保持通话联系。

2.操作方法不当

技术人员在进行滑道座和般坞本身的水下切割分离时,误将辅助连接作用的钢缆切断,导致滑道底座与潜水员一起沉入海底,而发生危险性伤害。切割作业时,操作人员没有设置辅助平台,导致作业时发生晃动,对其视线造成影响,从而发生遇险事故。

3.安全知识不足

在切割作业中,技术人员除了要掌握高超的潜水技术外,还要熟练掌握水下作业安全知识,以便于进行水下作业之前做好充分准备。但是一些人员明显安全知识储备不足,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某公司在对水深70多米的海底管道进行切割时,由于参数选择不合理,导致切割割把烧毁,从而发生触电。

三、防范措施

1.增强风险意识

所有水下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要强化安全风险意识,确保水下作业时规范操作,对职工进行预防潜水事故发生的技术知识教育,使他们熟悉操作时必须配备和时用的工具和防护用品;凡身体不适合从事潜水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潜水作业。从事潜水作业的人员要按规定进行体检和定期体检;潜水员有伤口时,要禁止水下作业,因为人体皮肤电阻要远高于体内的电阻。

2.做好安全准备

现场电气线缆、电器开关、设备开关等要由专职人员管理,包括接、拆、装等,严禁共他人员操作,所有设备物品合理摆放,随时听从管理人员安排,并按照规定办理手续,所有工具均为防暴型;操作前工作人员要穿戴好防静电工作服、防滑工靴及其他合格的防护眼镜、安全带及手套等安全防护用品;对所有潜水设备进行检查,严格按照《潜水员水下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实施,下水前,面罩要例行常规检查,确保进气管表面完好。

3.强化安全管理

首先,要预防电击事故发生。要求水下必须要使用直流弧焊电源,其摆脱电流、感知电流、到命电流均要远小于直流,要控制电流的频繁,不同的电流频率对人体所产生的作用会有所不同,通常频率为50Hz的电流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更大;更换焊条割条时,要切断电流,确保带电设备与潜水设备的良好绝缘性,潜水员避免裸露身体而发生电击;电缆绝缘和防水效果要好,避免表面氧化,闸刀开关导电要好,弧焊电源外壳要安全接地,切割电路要可靠、安全。

其次,要预防爆炸事件发生。切割作业前,要对水下情况仔细探摸,尤其是作业区的情况,必须要认真检查,一旦发现气体骤集,需要将气体排出后再进行作业,一定不可以贸然行事,其中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安装排气管,将气体及时排出水面,或者在气体聚集部位上部钻一小孔,从而将气体排出。水下切割作业时,要由上而下,由外向里进行,一旦听到啪啪声,立即停止作业,查找发声原因,并给予及时处理。

四、强化危险控制

1.建立质量检查机构

针对水下作业工程,必须要建立质量检查机构,强化质量监督职能,充分发挥其监督指导作用,从而控制危险的发生。组织领导,对各个岗位职责作出进一步明确,管理人员要注重技术培训与教育,全面提升潜水人员技术水平和素质,做好内部管理工作,加强内部审核,加强质量监督与管理,要求全员参与到安全管理与危险控制工作中,并将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相挂钩,由专门人员负责检查工作。质量检查人员对于工程的作业程序以及质量问题持有否决权,要在管理工作中,做到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明确质量工作的重要性,突出工程重要工序检查,并结合交接检查和重点部位监控,使得整个水下作业处于受控状态,以保证危险发生的有效控制。

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控制和杜绝危险发生的关键性环节,必须要保证施工组织设计的可行性与可靠性,严格按照工程工期完成工程质量,细化施工任务,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要制定实施细则,规定具体的质量标准、操作方法、工艺技术、强化技术管理,比如建立技术复核制度化,对潜水作业中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做进一步的整理反馈,指导潜水员科学施工,既可以保证工程质量,又可以控制危险的发生。

其次严格把握材料质量,按照设计规范要求,制定合格的验收程序、操作标准,做好技术交底。

4.提升技术人员素质

公司要强化对所有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既要提升潜水员的安全知识储备能力,还要提升潜水员的技术水平和技术能力,从而避免和控制危险的发生。

首先潜水人员要接受由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专业知识认可以的培训机构的严格培训,并且取得相应的安全操作、技术许可证,才可上岗。一般而言,工作人员要具备的有效证件有潜水员证书、焊接证书、船舶证书、船员证等。

其次所有参与人员都不得要进行安全教育,要保证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基础上,对本工程的重点内容以及相关内容有一个全面大概的了解,并进一步了解相关的现场规定。

五、注意事项

1.施工前潜水员工接受安全用电教育,全面了解掌握安全用电知识,强化思想认识,要戴防水绝缘手套。

2.在水下切割过程中,如要更换割条或割丝时,应先通知水面上的工作人员切断电源。

3.通讯中断时,要待命潜水员要紧急救援,同时水下潜水员要尽可能靠近水绳处尝试使用潜水通讯系统取得联络。

4.夜间潜水作业时,舱面保证人员一定要保证慎重细心的态度,做到精力集中,潜水员必须要携带照明设备。

结语:

总而言之,超深水下切割作业,作业环境恶劣复杂、技术要求高、危险性大,因此,要求所有人员都要精力集中,严格遵守切割作业的安全规范和操作规范,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熟练掌握潜水技术和切割技术,从而将危险系数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确保施工安全和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均,刘伟安.海洋石油深水钻井作业风险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12)

[2]武胜男,樊建春,张来斌.基于安全屏障模型的海上钻完井作业风险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11)

动火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篇4

动火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易燃易爆有害物质:

①将动火设备、管道内的物料清洗、置换,经分析合格。

②储罐动火,清除易燃物,罐内盛满清水或惰性气体保护。

③设备内通(氮气、水蒸气)保护。

④塔内动火,将石棉布浸湿,铺在相邻两层塔盘上进行隔离。

⑤进入受限空间动火,必须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证》。火星窜入其它设备或易燃物

动火设备切断与动火设备相连通的设备管道并加盲板___块隔断,挂牌,并办理《抽堵盲板作业证》。动火点周围有易燃物

①清除动火点周围易燃物,动火附近的下水井、地漏、地沟、电缆沟等清除易燃后予封闭。②电缆沟动火,清除沟内易燃气体、液体,必要时将沟两端隔绝。泄漏电流(感应电)危害 电焊回路线应搭接在焊件上,不得与其它设备搭接,禁止穿越下水道(井)。火星飞溅

①高处动火办理《高处作业证》,并采取措施,防止火花飞溅。②注意火星飞溅方向,用水冲淋火星落点。气瓶间距不足或放置不当 ①氧气瓶、溶解乙炔气瓶间距不小于5m,二者与动火地点之间均不小于10m。②气瓶不准在烈日下曝晒,溶解乙炔气瓶禁止卧放。电、气焊工具有缺陷

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气焊工具,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带病使用。8 作业过程中,易燃物外泄

动火过程中,遇有跑料、串料和易燃气体,应立即停止动火。9 通风不良

①室内动火,应将门窗打开,周围设备应遮盖,密封下水漏斗,清除油污,附近不得有用溶剂等易燃物质的清洗作业。

②采用局部强制通风; 未定时监测

①取样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min,如超过此间隔或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0min,必须重新取样分析。

②采样点应有代表性,特殊动火的分析样品应保留至动火结束。

③动火过程中,中断动火时,现场不得留有余火,重新动火前应认真检查现场条件是否有变化,如有变化,不得动火。监护不当

①监火人应熟悉现场环境和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具备相关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与岗位保持联系,随时掌握工况变化,并坚守现场。

②监火人随时扑灭飞溅的火花,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动火人停止作业,联系有关人员采取措施。应急设施不足或措施不当

①动火现场备有灭火工具(如蒸汽管、水管、灭火器、砂子、铁铣等)。②固定泡沫灭火系统进行预启动状态。涉及危险作业组合,未落实相应安全措施 若涉及下釜、高处、抽堵盲板、管道设备检修作业等危险作业时,应同时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动土管理制度 篇5

2、动土作业审批手续由所属子公司负责审查与办理;

3、需要动土施工时,动土单位应填写动土审请表,将动土负责人动土部位以及采取的安全防范技术措施填写清楚;

4、所属子公司接到动土审批表后,应到现场,结合档案图纸资料进行审查;

5、动土过程需要进行临时搭盖的`,还应该报送消防机构等有关部门审批备案;

6、动土申请经所属子公司对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审核通过后,报公司分管领导审批;

动土作业风险分析 篇6

1 移动式钻井平台冬季钻井作业特点

移动式钻井平台设计为无冰期平台, 在冬季开展海上作业会受所在海域海洋环境的影响较大, 其冬季钻井作业有如下特点。

(1) 自升式钻井平台钻井作业属于滩海海域钻井作业, 冬季钻井作业具有一般海洋钻井的风险, 需要满足海洋石油作业安全办公室颁布的安全规定和要求; (2) 冬季钻井作业期间环境温度低, 作业期间各种管线、罐体等可能发生冻堵, 因此需做好防冻保温措施; (3) 渤海海域冬季可能会出现海冰, 这对无冰期设计钻井平台影响非常大。海冰可能会损坏钻井平台结构, 特别是坐底式钻井平台, 其桩柱结构多, 受冰载荷影响显著; (4) 冬季钻井期间, 部分守护船停靠码头存在结冰的可能, 受潮位和海冰影响守护船可能不能根据平台要求及时到达平台海域实施守护; (5) 海冰可能会对冬季海上钻井作业的物资供应、应急救援、钻井船撤离等产生影响。

2 冬季钻井作业安全风险分析技术路线

移动式钻井平台冬季钻井作业风险分析依据海洋石油生产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和规范, 从安全生产的角度出发, 采用系统化的方法全面总结移动式钻井平台冬季钻井作业的特点, 从钻井平台的设备设施、钻井作业、安全管理三方面进行分析, 研究渤海海域移动式钻井平台冬季钻井作业的风险水平, 提出有效且可操作的措施。

2.1 设施设备风险分析

冬季钻井作业的设施设备风险主要是由于冬季海冰对平台结构的影响和低温对设施设备作业能力的影响。针对此类风险, 钻井平台冬季作业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控制。

(1) 移动式钻井平台冬季钻井作业需要加强设备管理, 如针对冬季钻井作业编制“策划书”和“冬季作业计划书”等, 对冬季钻井作业的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定明确的要求; (2) 冬季钻井作业前须选用满足海上作业要求的较为先进设备设施, 制订设备台帐和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 并针对冬季钻井作业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

钻井平台冬季钻井作业过程中, 为保障作业安全和作业工期, 必须强化设施设备的管理。针对冬季设备设施的管理, 需要对以下几点进行重点考虑。

(1) 作业前严格执行专业设备检验的规定, 作好冬季钻井作业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2) 作业前对钻井平台的设备设施进行专项检查, 及时整改设备问题, 以降低冬季钻井作业的风险水平; (3) 针对冬季钻井作业海上环境的不同 (如低温等) , 作业人员需加强作业现场的设备检查、保养管理, 增加海上检查和保养的工作力度; (4) 目前国内设计的钻井平台允许作业时的日平均最低环境温度均不低于-10℃, 且无海冰, 当作业环境条件不满足要求时, 立即停止作业, 当接到冰情预报时及时启动应急程序, 提前安排应急撤离准备工作; (5) 冬季钻井过程中, 需制订完善的钻井平台设备设施冬季管理制度, 并严格执行, 确保设备设施作业时性能良好。

2.2 冬季钻井作业风险分析

移动式钻井平台大多均设计为无冰期作业, 相对来说缺乏冬季钻井作业经验, 因此业主须针对平台特点及冬季海上生产制订相应的安全生产措施和应急预案、冬季设备操作规程, 并对生产设施采取良好的电热保温及有效的防冻措施。本文利用预先危险性分析 (PHA) 对钻井平台冬季钻井作业进行风险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 (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 PHA) 又称初步危险分析, 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之前, 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 (类别、分布) 、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括性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移动式钻井平台冬季钻井作业前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 可以比较全面的辨识作业期间的危险有害因素, 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

以下对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辨识出的冬季钻井作业的较高风险及防范措施进行汇总。

(1) 滩海海域钻井作业守护船受到潮位的影响较大, 冬季钻井作业期间人员倒班, 应急救援期间人员登离平台的风险较大;因此冬季钻井作业前需制定合理的守护船计划, 必要时采用直升飞机进行应急救援; (2) 移动式钻井平台均设计为无冰期作业, 结构设计时一般不进行海冰载荷的校核, 冬季钻井作业期间遇到海冰时影响较大, 对甲板和沉垫之间有较多连接桩柱的平台尤为严重。因此冬季钻井期间需要加强对海冰的监测, 提前进行应急撤离, 防止海冰损坏平台结构; (3) 直升机作为冬季钻井作业期间的关键应急设施, 钻井平台需为其安全起降提供必要的条件, 具体包括:完善其直升机平台附属设施;取得直升机海上平台适航证书等; (4) 钻井平台须针对海冰的影响制定应急预案,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开展应急预案演习, 确保应急预案可以有效实施; (5) 冬季海上钻井作业, 由于温度较低,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风险, 作业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 配备必要的冬季作业防护用品, 低温 (特别是夜间低温) 作业时需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降低人员伤害风险。

2.3 设备设施维护保养

冬季气温较低, 为了保证平台生产的正常进行和设备的安全, 需要对冬季设备进行维护保养, 下表列出了冬季防冻设备的维护保养要求。

2.4 安全管理制度分析

移动式钻井平台冬季钻井作业需要执行钻井公司的健康、安全与环境规定, 所在钻井公司须具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钻井平台安全管理制度需全面、有效, 符合法规规范的要求。基于对国内部分钻井平台安全管理制度的调查与分析, 本文认为国内移动式钻井平台冬季钻井作业需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保障冬季海上钻井作业的安全。

(1) 为了确保冬季钻井作业期间应急救援及时, 需要在安全管理制度中明确要求钻井平台直升飞机甲板可以满足直升机随时可降; (2) 安全管理制度中须明确冬季海上钻井期间守护船上配备的物资须能满足应急救援的需要; (3) 由于冬季海上钻井作业在应急情况下可能使用直升机进行应急救援, 需在在守护船管理制度上明确相关配合内容; (4) 守护船受到海冰和水位的影响, 存在平台发生紧急情况守护船不能及时到达救援的可能, 其风险水平相对较高因此须在应急救援预案中明确应急情况下通过启用直升机甲板进行救援, 并事先和直升机服务公司签订相关协议; (5) 钻井平台冬季钻井作业期间制定的应急预案须定期开展演习, 以保证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3 安全建议对策措施

移动式钻井平台冬季海上钻井作业属于非常规作业, 相关的法规规范还不健全安全规范及及相关标准还不全面。为确保移动式钻井平台冬季海上钻井作业的安全, 基于安全风险分析, 本文为移动式钻井平台冬季钻井作业提供以下安全建议和风险防范措施。

(1) 移动式钻井平台冬季钻井作业前须针对冬季海上钻井作业的特点, 制订冬季钻井作业期间的应急预案, 增强应急预案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2) 移动式钻井平台冬季海上钻井作业前须制订海冰应急预案并根据井下井口安全措施、作业时间、船舶航行时间、冰情预测等综合考虑钻井平台撤离的时间, 明确海冰提前撤离的时间; (3) 明确平台撤离前井下井口采取的具体安全措施, 并做好物资准备;明确海冰应急预案中船舶调动的可行性, 提前指定可用拖轮确保钻井平台可以及时撤离;明确海冰应急预案的联系人、联系方式、联络电话等确保应急启动后通讯畅通; (4) 对冬季海上钻井作业所在海域开展冰情预测研究, 为冬季钻井作业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5) 针对冬季钻井作业海上环境的不同, 如气温较低, 冬季海上钻井作业人员需加强作业现场的个人防护及设备检查、保养管理, 做好设备设施的防冻保温工作, 增加海上设施设备检查和保养的工作力度; (6) 冬季气温较低, 需要做好设备及管线防冻措施, 针对不同设备设施采取专门的防冻措施, 如对管线及时清扫, 确保电伴热系统工作正常; (7) 冬季海上钻井作业期间, 钻井平台设备设施须摆放合理、现场作业严格遵循作业规程, 严格执行设备管理制度的问题; (8) 冬季钻井作业期间的物资供应、应急工作受到海冰等环境条件的影响, 建议与直升飞机服务单位签署合作协议, 并随时保持直升飞机甲板处于可用状态, 确保应急情况飞机甲板随时可用; (9) 移动式钻井平台冬季海上钻井作业受到不同作业平台和不同海域环境条件的影响, 本文建议对作业方对移动式钻井平台冬季海上钻井作业开展专题安全分析, 为冬季海上钻井作业提供安全保障支持。

摘要:目前国内设计的移动式钻井平台多为无冰期作业, 由于海洋石油开发的要求, 部分钻井平台需在冬季开展海上钻井作业。从移动式钻井平台冬季海上钻井作业特点出发, 采用系统性的安全分析方法, 可以得出钻井平台冬季海上钻井作业的风险因素, 并从设施设备维护、钻井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为移动式钻井平台冬季海上钻井作业提出安全风险防护建议, 研究结果可以为移动式钻井平台冬季钻井作业提供安全支持。

关键词:移动式钻井平台,钻井,海洋环境,风险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国船级社[S], 海上移动平台入级与建造规范, 1992.

[2]任贵永, 孟昭瑛.海上移动式平台特点及其在海洋开发中的应用[J].中国海洋平台, 1994.

动土——不止是经济问题 篇7

从检视问题做起

一个社会行为如同一个人的行为,结果特征是在不断持续活动中的动态积累起来。单纯的目的需要通常并不造成问题,但,有时由于事物本身存在复杂的因果结构,单纯地浮在表面的目的应答在认知不全面的条件下或许潜伏着巨大的危机。上溯于上个世纪后期的造城运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无可否认经济的需求关系一直是历史的动因,工业经济的出现尤其以更快变换的物质形态改造着我们的生存方式。就人类发展史而言,城市功能的不断强化,尤其当它自然地充当了经济发动机的角色,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与存在性质。排除这样的结果所带来的好坏不谈,我们是否忘记了人类经济的基本要素物质的存量与形式状态。如果将人类的文明史解释为建立在土地资源基础上的活动方式到能够更明确每个阶段的生存形态。其中最为稳固的就是农业经济的土地形态。农业形态的稳固来源于人的最基本需求。这些基本需求也反映了土地运用方式的特征。很显然,周而复始的种植关系更符合自然规律。然而,以交换为需要的城市的出现开始打破了这样的自然经济状态,土地的价值被提升起来,经济的繁荣开始以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标志,于是,土地开始脱离了其存在的自然形态。被人们的经济活动赋予了新的承载内容。经济与文化方式也在这样承载的内容中发生改变。这样的改变,造成了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异。当城市土地的附加值被唤起,原始的农业土地的循环模式一下子沉到记忆中,取而代之的是价值第一的土地需求。看看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化热情就知道连同老城和郊区的土地资源及土地地貌是如何在不长的时间消失的,就能够看到土地资本的力量。然而,在庞大自然土地资源围拢下的城市运行了上千年,仅仅几十年便形成了截然相反状态,庞大的城市群和局促的自然土地资源。

故而,虽然可以列举许多方面的问题,不看到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并认识他的严重性,有关城镇化的实施就会加剧我们的基本土地资源危机。

动土必思的哲学

民间坊言:“土木之工莫可擅动。”此亦为动土者慎行这样的警告。另外,古人动土非常慎重,选和自己命不相冲的日子,上香和土地菩萨打个招呼,表示我要动你的土了,我先拜你一下,然后我们才开始动土。这就是中古老文化表现出的对大地、山川对大自然的一种敬仰,绝非迷信活动。建房之事重在设计,没有设计好就仓促建房必然留下许多遗憾,使用后也不能为愿。拆之徒劳资力,留之用而不易。如果把该想的事情在做之前就设计好,建房之事定是善果。建房之事重在宜居,所谓看看风水也就是看看地理位置,朝向和环境的匹配。现在解释起来应该是尊重自然善土而居。建房如此,城市亦然。这点一定是思维基础,一切需求当以此为标。如果仓惶上马,定不能如愿。

风水译之即自然天和,我们总是称赞大美自然,在建房中定要留住自然之美,何况建城。一个美的认知可以验到行为结果。城镇化切不可灭大美而筑小美,更不可干灭大美而筑大丑的蠢事。如果城镇化保证不破坏自然大美的条件,上面的内容一定能做得长远,从环境到阳光、空气和水,保证城镇人口的基本资源质量。记得在乘坐公车时和一位农民谈话,他说:“农村大,城市好养,城市大,什么都不好养,为嘛,东西都没了,使啥养?”这话朴实,但一语中的。

现在,我们动土处于对推动经济的考虑,对改善城乡人口比例的考虑,对实现现代化生活方式的考虑,这些都没有错。前期摊大饼似的盲目扩大城市规模,掠地吞金,使建城目的单一化造成了无法修补大问题。首先是原有的大小关系遭遇结构性的破坏,这个大小关系既是一座城市的周边需要览阔巨大的生态土地资源,这个原生态资源只能强化不可削弱,因为它是生命的滋殖地。城市建设一代滥觞,这个滋殖地便轻易地从我们的身边溜走了。城市巨大的消费垃圾、水资源的污染、空气的污染、植被对于大气的还原等生命依托的东西的消失和弱化几乎是不可逆的成为事实,那么,在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都失去了意义。所谓动土要思,思的是怎样在这个大小、博窄、生死对比中求得和谐。这个说起来容易,实行起来有相当难度。因为来自建城人的集体无意识是最大的威胁。所以建城要思既要考虑需要也要尊重人文学者的意见。

美与经济互为补偿

美学与经济学似乎是两个互不相关的话题,其实,对于人的生存来说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领域有着不可脱节的关系。美是人的本质,经济是人的过程。虽然说人天生就爱美,但涉及美的认识还普遍不足。拉过话题来说,城镇化建设要从经济层面上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国事上实现现代化目标,缩小城乡差别。在实行这个需求前美学的指导不可或缺。首先要明白美学不仅仅是哲学家词典里的词汇,他还是人的生命的最高境界。美的环境首先来自于自然,一座城市的历史首先建立在适宜生存的地理与地貌环境上。这个基础确立了人与自然的包容关系。这就是城市存在的理由。在城市的发展中破坏了这种相互依存互为补偿的依存关系城市的生命也就衰竭了。

美是存在的条件。当我们的祖先选择建立城市的时候就选择了美。美是什么?美是至善,是尊重自然。不管人们出于什么理由去构造城市,决不能割裂自然关系。现代化的城市构成是要爱护历史,城市历史的遗留确立了城市运行能力的基础,近郊、城市边缘、城市中心,这是面上的结构。河道、树林与公园、地貌生态等是城市的内部结构。人工置景和设施建设定要与以上两个自然条件和谐适应。不能单纯和轻易地让已有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建筑让位于应时感性冲动。这方面美国的某些城市就做得很好。他们的社会资源分配得相对分散。在这个基础上,人们并不会都集中在几个超大城市中寻找机会,所以,人口压力就没有那样大,也不会造成严重的能源污染和垃圾污染。社区分散在远离商业中心的地方,使城市被包裹在广大的自然环境下。这样的城市构成给城市未来发展预留了长远的时空距离。同时,也是宜居的城市。

动土作业风险分析 篇8

【关键词】 件杂货;港口装卸作业合同;违约责任;被代理人

1 外贸件杂货港口装卸作业合同

1.1 外贸件杂货港口装卸作业合同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交通部令2000年第10号《港口货物作业规则》第3条规定:“港口货物作业合同,是指港口经营人在港口对水路运输货物进行装卸、驳运、储存、装拆集装箱等作业,作业委托人支付作业费用的合同”。本文所探讨的外贸件杂货物港口装卸作业合同(以下简称港口装卸作业合同)属于港口货物作业合同的一种,本文所涉及的货物专指外贸件杂货物。

1.2 港口装卸作业合同的性质

1.2.1 合同关系不是代理关系

港口装卸作业合同甲乙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中委托合同的代理关系,而是具有提供装卸服务性质的劳务合同关系。

1.2.2 合同甲方不一定是真正的货主或承运人

港口装卸作业合同不一定是货主或承运人直接与港口经营人签订,很多时候货主或承运人会委托他们的代理人与港口经营人签订,货主或承运人与他们的代理人之间签订委托代理合同。

1.2.3 代理关系有显名代理和隐名代理之分

当货主或承运人的代理人作为委托人与港口经营人签订装卸作业合同时,委托人与货主、承运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合同法》中委托合同的关系,即代理与被代理的法律关系。

根据港口装卸作业合同中的委托方是委托人还是货主或承运人,可以将代理人(港口装卸作业合同的委托人)与被代理人直接的代理关系分为隐名代理和显名代理:如果装卸作业合同中的委托方是委托人而不是货主或承运人,那么,委托人与被代理人(货主或承运人)之间就存在隐名代理关系;如果代理人以被代理人(货主或承运人)的名义与港口经营人签订装卸作业合同,那么,其与被代理人直接存在显名代理关系。

由于港口装卸作业合同具有以上特点,而且装卸的货物又有进出口之分,整个装卸作业流程由装卸、搬运、保管和货物交接等多个环节组成,每一个作业环节都存在不同的风险;因此,作为港口经营人,必须从合同的签订、履行等各环节防范这些风险,分析风险的不同特点,在日常的港口装卸作业生产活动中,辨识风险、控制风险,从而依法维护港口经营人的合法权益。

1.3 港口装卸作业合同的签订及履行流程

港口装卸的外贸货物分进口和出口货物,由于物流方向的不同,决定了风险的不同。

1.3.1 进口货物装卸作业合同签订流程

承运人将国际贸易合同项下的货物从境外通过海运方式运抵国内的港口,由港口经营人负责卸船,并与船方及货方进行货物交接。港口经营人的卸船及交货义务由装卸作业合同约定。港口装卸作业合同是由港口经营人与承运人、货主或其代理人签订的。在实践中,港口经营人为了揽货增加港口吞吐量,通常由市场开发部门的业务员根据其掌握的货物信息,与货运代理或船舶代理签订装卸作业合同。

1.3.2 出口货物装卸作业合同签订流程

国内的出口商或国外的进口商(以下统称为货主)在根据外贸价格条款与承运人签订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后,货主、承运人或其代理人再与港口经营人签订港口装卸作业合同,港口经营人根据港口装卸作业合同,在码头接收出口商交付的货物,将货物装上承运船舶。

1.3.3 进口货物装卸作业合同履行流程

港口经营人依据港口装卸作业合同,由作业委托人向港口经营人支付费用,港口经营人负责将到港船舶所载货物从船上卸下,与船方办理接货手续,承担货物在港期间的保管义务。港口经营人只有按照作业委托人的指令,及时、安全地完成货物的发运或交付,才算完全履行合同义务。合同履行流程:港口经营人负责货物卸船(与船方办理交接手续)→货物保管→货物交付(与货主或其代理人办理交接手续)。

1.3.4 出口货物装卸作业合同履行流程

作业委托人支付费用,港口经营人在码头接收货物,并履行货物在港期间的储存保管义务,同时在指定的船舶到港后,及时、安全地完成货物装船作业,与船方办理货物交接手续,完整履行合同义务。合同履行流程:港口经营人接收货物(与货主或其代理人办理交接手续)→货物保管→货物装船(与船方办理交接手续)。

2 港口装卸作业合同存在的风险

2.1 合同签订环节的风险

2.1.1 委托人身份带来的风险

根据《合同法》第403条:“受托人因委托人的原因对第三人不履行义务,受托人应当向第三人披露委托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选择受托人或者委托人作为相对人主张其权利,但第三人不得变更选定的相对人。”当港口装卸作业合同委托人与被代理人之间存在隐名代理关系时,这种隐名代理身份会对装卸作业合同委托人与港口经营人之间的法律关系造成影响,甚至给港口经营人带来风险。当港口装卸作业合同委托人因为被代理人(即《合同法》第403条中所称的委托人)的原因,对港口经营人不履行港口装卸作业合同义务时,港口经营人虽然可以要求委托人立即向其披露被代理人信息,并选择将委托人或被代理人(即货主或承运人)作为相对人主张权利,但一旦作出选择,港口经营人不得再作出变更。这实际上增加了港口经营人的风险,使其不能根据事态的发展而自行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权利相对人。

2.1.2 货物所有人可变更风险

海运提单具有物权凭证作用,进口货物可以通过提单转让进行买卖,这一行为有时会使货物的所有人(被代理人)发生变更,导致港口装卸作业合同的利益相关方的不确定性,从而为港口经营人带来商业风险。

2.1.3 合同条款的缺失、不严谨带来的法律风险

(1)合同陷阱条款。合同陷阱条款是指由合同一方设定的,不论合同另一方如何履行合同,都会因无法满足所设条件而最终造成违约的条款。在港口装卸作业合同中,最为常见的是因约定接收和交付货物的计量单位的不同而造成的合同陷阱。

(2)合同语言不严谨、不准确,使双方当事人对合同条款产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

(3)没有约定合理的货物货损货差免责条款。一些进口货物由于在港保管储存的时间较长,容易出现自然损耗情况,在合同签订时,应当约定自然损耗造成的货损货差的合理比例,避免日后产生纠纷。

(4)违约责任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或合同中虽有约定,但语焉不详,对合同当事人没有约束力,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

2.2 港口装卸作业合同履行的风险

2.2.1 进口货物装卸作业合同履行过程风险

(1)货损货差导致违约被诉风险。进口货物装卸作业存在时空跨度大的特点,件杂货装卸作业具有与集装箱等标准化作业不同的特点,容易产生货损货差,从而出现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合同违约与侵权责任在适用原则和举证责任的分配方面存在不同,合同违约适用无过错责任的原则,侵权适用有过错责任原则。就港口装卸作业合同货损货差纠纷来说,在举证责任的分配方面,装卸作业合同权利人(委托人或其代理人)只需证明装卸作业货物发生了货损货差,无需证明港口经营人有无过错就可以主张合同违约,港口经营人须承担违约的赔偿责任;侵权责任则需要权利主张人承担举证说明港口经营人存在过错的义务,若不能证明港口经营人有过错则不构成侵权,港口经营人就不必承担赔偿责任。在发生货损货差后,港口装卸作业合同权利人有选择侵权之诉或违约之诉的权利,通常情况下权利人都会选择主张违约之诉的权利,这就增加了港口经营人的被诉风险,对港口经营人不利。

(2)港口经营人不注意保存证据和事后再取证难的风险。在发生货损货差后,保险公司先行赔付货主,由此取得代位权后,才向港口经营人追偿,这就导致代位追偿的时间与发生货损的时间相隔较长。在实践中,港口经营人常因时间间隔过长,不注意保存证据或缺失证据及事后再取证难等原因,造成违约风险。

(3)双方认可的意外事件不免责的风险。按照《合同法》的违约适用原则,港口经营人对货损并不享有免责权利,因为全面履行合同是合同双方的义务,出现货损就代表违约。根据《合同法》,违约责任承担适用无过错责任的原则,意外事件(不可抗力除外)不属于免责事由。即使货损是双方认可的意外事件,如果不属于不可抗力,就不能免除港口经营人的赔偿责任。

2.2.2 出口货物装卸合同履行过程风险

(1)收取港口费用缺乏保障措施的风险。出口货物港口费用的收取是根据出口货物在装船后所发生的实际作业项目收取。《港口货物作业规则》规定,港口装卸作业委托人负有支付港口费用的义务。当港口装卸作业合同委托人为货主或承运人的代理人时,在间接代理情况下,港口经营人对被代理人即实际货主或承运人的信息掌握不足,使其在装船后收取费用缺乏保障措施,易造成拖欠港口费用的风险。在实践中,港口经营人为了能在货物装上船后及时收取费用,一般要求合同委托人提前开出一张空白支票,待装船完成后根据具体数额填写支票存入银行。但是,如果出现支票空头,加之没有相应的货物可以行使保全措施,港口经营人就存在收款困难的风险。

(2)作业委托人(货运代理)欠费的风险。在港口装卸作业合同中,作业委托人(货运代理)承担付费的义务。在实践中,货主将有关费用支付给货运代理后,由货运代理支付给港口经营人。若货运代理故意拖延不支付给港口经营人时,可能出现收费不能的风险。

3 港口装卸作业合同签订、履行过程风险控制

风险具有可控性,港口装卸作业合同风险同样也具有可避免、可预防、可控制等特点,如何防范和控制港口装卸作业合同风险对港口经营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港口经营人应完善合同管理制度,配备公司法律顾问或合同管理员,负责对装卸作业合同的合法性、规范性、可行性审查,把好源头,规避合同履行中的风险。

3.1 签订过程风险控制

(1)港口装卸作业合同的委托人具有隐名代理的特点,作业委托人一般为货运代理或船舶代理公司,一些代理公司因经济实力、商业信誉等,合同履行能力差;因此,港口经营人在签订合同时,应当要求对方当事人披露被代理人的身份,及时掌握被代理人的情况,从而使合同直接约束货主。若合同签订时没有披露被代理人身份的,一旦发生纠纷后,港口经营人应当立即要求对方披露;在选择相对人主张权利时,选择有利于实现债权的一方作为主张权利的相对人。

(2)应当在合同中约定作业委托人在其被代理人发生变更时必须履行告知义务,以便及时掌握该被代理人的情况。

(3)严格审查合同,避免出现合同陷阱条款。应当在合同中约定违约条款,以保障合同的全面履行,如为避免作业委托人不能及时支付港口费用,可约定留置货物条款。

(4)严格审查港口装卸作业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诚信度和履约能力。一旦装卸作业完成,船舶开航或进口交货完毕后,港口无货可控;因此,当事人的诚信度和履约能力对合同的履行十分重要。装卸公司应建立客户诚信度档案,通过制度管理控制合同风险。

(5)为了保障港口费用的收取,避免或减少可能出现的欠费风险,应当约定在向港口经营人交付待运货物时,向港口经营人付清费用,如实际费用与前期交付的费用不符时,多退少补,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和减少欠费的风险。

3.2 履行过程风险控制

3.2.1 货损风险控制

(1)分清责任。在装卸过程中,若发生货损,及时与货主或代理人联系,共同分析并找出发生货损事故的原因,分清责任,形成相应的书面材料。若双方对事故原因和责任有异议,应当委托鉴定部门对事故发生原因和责任进行及时鉴定,由鉴定机构出具相关的鉴定报告确定原因和责任。

(2)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在货损发生后,立即收集相应的证据,用于日后货主或保险公司进行代位追偿时的抗辩证据和依据。在装卸过程中出现货损,会导致违约和侵权责任的竞合,由于违约的责任承担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而且举证便于行使,货物权利人一般会选择违约事由主张权利。违约免责只有存在法定免责的事由时才能免责,如不可抗力、货物自身缺陷的原因或货主的原因等;因此,应注意收集能证明货损是由货物本身或由发货人、承运人、托运人的原因造成的证据,如货物的包装缺陷等。

(3)未查出原因。不能以意外事件为由,让货主提取货物。意外事件不在免责范围内,货主提走货物会给以后被诉的抗辩造成举证困难。

(4)港口经营人根据装卸作业的实际情况,可投保装卸货物运营险。目前,青岛港仅有集装箱货物投保运营险,件杂货未投保运营险。港口为服务性行业,尤其是大件设备作业收费与设备的价值不匹配,在由于港口责任造成货损后而没有保险时,港口需全额赔偿,造成其巨大损失。投保装卸货物运营险是避免作业风险的有效措施。

3.2.2 货差风险控制

因陷阱条款、缺失合理损耗比例约定而造成货差时,应当及时与对方当事人协商修改或增加相关条款,若协商不成,应当及时行使法律赋予的合同变更权利。该权利的行使必须依法通过仲裁或诉讼的程序,提起变更之诉,请求仲裁委或法院对合同中的显失公平或重大误解的陷阱等条款予以变更或解除,避免因违约而造成损失。在行使该权利时,应当注意法定的除斥期限,该期限不同于诉讼期限,没有中止和中断的法律规定。

3.2.3 拖欠费用控制

(1)预收费用,防患于未然。《港口货物作业规则》第24条规定,港口经营人应向委托人预收作业费用,防止发生拖欠港口作业费用。

(2)在发完港存货物之前,应当注意全额收取港口费用,如存在欠费情况,按照合同约定,留置与欠款数额相应的货物,拒绝发运,并行使先履行抗辩权,通知对方付款。

(3)在合同对方当事人没有能力支付或不支付的情况下,应当依法要求合同对方当事人披露货物所有人,可以向货物所有人主张债权,必要时依法留置相应的货物。

4 结 语

件杂货装卸作业在港口经营活动中属于微利业务,而港口装卸作业具有高能耗、高危险性、高风险等特点。高风险、低利润的特点使件杂货港口装卸作业合同的风险防范在港口经营管理中的地位更加重要。提高装卸作业服务质量,有效辨识各装卸作业环节的风险,实施全过程的预控防范措施,是防范风险的有效手段,也是港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港口经营人只有强化风险意识和合同风险管控意识,及时辨识风险、控制风险,才能预防、控制和避免装卸作业合同风险。

参考文献:

[1] 张蜀云.现代企业中的合同管理[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50.

[2] 崔毓珊.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3(34):264.

动土作业风险分析 篇9

随着海洋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 自升式海洋平台已成为滩、浅海海洋石油作业的主要装备[1]。由于拖航作业非常频繁且风险性高, 因此拖航过程中的事故防控非常具有挑战性[2]。因此, 对自升式海洋平台拖航过程进行风险识别、评价, 制定消减、控制措施, 是保证拖航作业安全进行的重要措施, 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工作安全分析法 (Job Safety Analysis) 是目前国内外工程施工作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定性风险分析方法, 频繁地应用于建筑等领域日常的作业安全管理工作中[3]。近年来国内也逐渐开始将JSA方法应用于施工作业[4]、项目安全管理[5]、大型机械的安装作业[6]等领域。从目前文献查阅情况来看, JSA应用于自升式海洋平台作业风险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非常缺乏。与此同时, 风险矩阵 (Risk Matrix) 作为一种有效的风险评价方法, 在国内外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7,8,9], 且欧美各国均制定了相应应用标准。

本文在简要介绍工作安全分析与风险矩阵法的基础上, 构建融合风险矩阵的JSA表;然后根据自升式海洋平台的作业特点, 综合运用风险矩阵法和工作安全分析方法, 开展了拖航作业的风险分析与评估, 并根据分析结果就拖航作业安全保障提出相应建议。

1 工作安全分析法 (JSA)

工作安全分析法最初是由美国葛理玛教授于1949年所提出的一套防范意外事故的方法, 它由工作分析推演而来, 也是一种危险源辨识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事先或定期对某项工作任务进行风险评价, 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 达到最大限度消除或控制风险的目的。与其他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相比, 工作安全分析法最大的特点在于更加关注人、机、环境系统的协调问题, 其主要关注的对象是生产活动和工作过程。它的基本原则是将所选择作业按顺序划分若干个步骤, 对作业步骤逐步地从人、机、物、法、环等5个方面进行危害识别分析, 能够为员工安全高效地完成每一个工作步骤提供分步指导, 是工作安全培训和事故预防领域经常使用的管理手段[10]。其主要分析过程如图1所示。

该方法的主要不足之处在于对潜在危险的可能性和严重度没有量化的标准作为依据, 因而无法直观的识别出作业过程中风险程度高、后果严重的关键性步骤, 从而更好地起到防范事故发生的目的。

2 风险矩阵法

风险矩阵是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识别风险重要性的一种结构性方法, 它能够对项目风险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估, 是一种操作简便且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由美国空军电子系统中心ESC (Electronic Systems Center) 的采办工程小组于1995年4月提出的, 目前已被广泛的应用于风险管理的各个领域[11]。

风险矩阵法基于“风险等级=风险的概率×后果的严重度”模型, 综合考虑风险影响和风险概率两方面的因素, 可对风险因素对项目的影响进行最直接的评估。该方法不直接由专家意见得出判断矩阵, 而是通过事先对风险影响和风险概率确定等级划分, 由专家通过较为直观的经验, 判断出风险水平的量化等级, 从而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这种方法的决策过程规范可行, 可以直观地判断出风险的等级水平, 且较好地综合了群体的意见, 因此越来越受到更广泛的重视。表1-表3为风险评估过程中各个要素的等级量化表。

参照上述基本标准, 绘制风险矩阵表, 进行实际的安全评价工作。表4给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风险矩阵表。

3 构建具有风险矩阵的JSA表

根据工作安全分析法与风险矩阵法的主要特点,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风险矩阵的JSA工作表, 从而使工作安全分析法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定量的目的, 从而更好的适应现场风险管理工作的要求。具体的表格形式见表5。

基于风险矩阵的JSA工作表在原表的基础上添加两个风险矩阵, 分别表示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前后作业步骤的风险等级。其中, P代表风险发生的概率, C代表后果的严重程度, R代表风险的等级指数, RR代表采取安全措施后的剩余风险等级。在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中, RR等级必须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以保证作业安全的可靠性。

4 改进的JSA在自升式平台拖航作业中的应用

4.1 拖航作业特点分析

拖航作业是自升式平台最常用的迁航方式。进行拖航作业时, 平台从一个作业地点迁航到另一作业地点, 拖航时桩腿全部升起, 平台处于漂浮状态, 整个平台受风面积大, 重心升高, 摇摆惯性矩大, 对平台的稳性和桩腿的强度影响较大, 同时拖航时对整个自升式平台的稳性和自然环境条件要求也很高, 因此将拖航作业过程中平台的安全性能受到很大挑战。下面以自升式海洋平台的拖航作业为对象, 应用前面所建融合风险矩阵的JSA方法进行风险分析。

4.2 划分拖航作业步骤

根据自升式海洋平台相关操作规程和拖航经验, 自升式平台的拖航作业可划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2]:

(1) 准备工作:在进行拖航作业前要对影响船舶的风、浪、流等环境因素进行风险评估, 确定拖航路线和作业态势;同时, 人员分工站位明确, 拖航作业所需的工具和设备设施准备到位。拖轮和被拖平台拖航前要进行安全检查, 符合相关要求和规定后才可进行下一步作业, 确保拖航作业顺利进行。

(2) 拖轮就位:主辅拖轮按预设的靠泊路线控制好船速进入作业区域, 在计划的作业态势验证船位保持能力, 并修正态势使船舶在最小环境力的影响下保持船位, 经验证后, 逐渐接近作业位置。在平台拖航之前, 主辅拖轮到预定海区抛锚待命, 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沟通工作。

(3) 平台与拖轮连接:主辅拖轮移至平台附近, 连接缆绳, 实现拖船与平台的连接, 拖缆拖力应指向并切入航线起点。连接完成后, 拖轮抛锚待拖。

(4) 拖轮加力拖离平台:自升式平台经过降船、冲拔桩、升桩过程后进入适拖状态, 平台漂浮, 主拖轮加力将平台拖离井组。

(5) 调整航向角:在辅拖轮的协助下, 平台及拖轮实现航向角调整, 确保正确的拖航方向。

(6) 驶入航线:在进入航线后确认无误, 开始逐渐提升拖船速度, 加速拖航。

(7) 拖航:按照预先计划和航迹图航行, 将自升式平台拖航至目的井位。

4.3 拖航过程风险分析和控制措施

划分自升式平台拖航步骤后, 结合基于风险矩阵的JSA工作表, 按步骤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 确定风险等级, 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评价剩余风险等级, 如表6所示。表6中初始风险的概率P参考自升式平台历史事故统计数据, 结合表1风险概率说明确定;后果严重程度C参考表2确定。风险评价指数R及剩余风险评价指数RR参考表3标准。

根据表6所示内容, 以步骤5“调整航向角”为例, 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为“航向角各种参数设定错误时可能会造成平台失稳甚至倾覆”, 其风险概率值为2, 后果严重程度值为5, 初始风险等级评价指数R为10, 依据表3所示, 为不合要求等级。采取风险控制措施“自身转角由辅助拖轮绑拖完成”及“在调整过程中, 航速、自身转角速度、横倾矩和纵倾矩务必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后, 风险概率值将为1, 剩余风险等级评价指数降为5, 处于可控制范围之内。按此法进一步分析可得步骤4、5、6、7初始风险等级相对较高, 易导致严重后果, 确定为关键作业步骤。

由上述分析可知, 融合风险矩阵的工作安全分析表是JSA核心工作的体现, 它不仅系统展示了整个分析的主要内容, 包括作业步骤, 风险识别, 控制措施以及每一步骤的相关责任人, 而且对于不同作业步骤中潜在风险可能性和严重度, 应用风险矩阵对其量化, 现场工作人员可直观的识别出作业过程中风险程度高、后果严重的关键性步骤, 针对性的加强安全操作意识, 采取安全控制措施减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 该表具有实际的现场指导应用价值, 同时, 安全责任到人的制度更便于进行安全管理。

4.4 与拖航作业员工交流沟通和改进

将工作安全分析的结果与员工进行沟通交流, 让每一位员工熟悉拖航作业的基本流程, 并根据每位员工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完善分析过程, 直至所有参与作业的人取得一致意见, 如果不能达成一致, 不要擅自开始作业。

拖航作业完成后, 进行拖航总结, 根据作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改进工作安全分析表, 为以后的拖航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因此, JSA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 在持续的审查和改进中不断进步, 力图为现场的作业提供最为充分的参考依据。

5 结论

本文采用基于风险矩阵的工作安全分析法对海上自升式钻井平台高风险拖航作业过程进行风险评估, 分析得到以下成果:

(1) 构建一种融合风险矩阵的新型工作安全分析表, 在继承JSA工作表系统展示某一作业过程作业步骤、风险识别、控制措施的基础上, 运用风险矩阵实现对作业步骤中潜在风险可能性及严重度的量化, 便于操作人员识别出关键作业步骤。

(2) 基于新型工作安全分析表实现对自升式平台拖航作业的风险分析, 划分自升式平台拖航作业过程为7个步骤, 辨识出不同步骤的作业风险及其风险等级, 确定4、5、6、7为关键作业步骤, 提出控制和改进措施, 为保证拖航作业的安全、有序进行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汪张棠, 赵建亭.我国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发展与前景[J].中国海洋平台, 2008, 23 (4) :8-13WANG Zhang-tang, ZHAO Jian-ting.The development and foreground of the self-elevation drilling platform in our country[J].China Offshore Platform, 2008, 23 (4) :8-13

[2]李红涛, 汪震宇.拖航状态下自升式钻井平台桩腿结构强度分析[J].中国海洋平台, 2012, 27 (4) :10-14LI Hong-tao, WANG Zhen-yu.Research on leg structure analysis for self-elevating drilling units under transit condition[J].China Offshore Platform, 2012, 27 (4) :10-14

[3]Ophir Rozenfeld.Construction Job Safety Analysis[J].Safety Science, 2010, (48) :491-498

[4]刘杰.工作安全分析JSA模式在施工现场实践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7 (9) :190-194LIU Jie.Practicable research on job safety analysis format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area[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7 (9) :190-194

[5]都书海.工作安全分析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1, 7 (7) :204-208DOU Shu-hai.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JSA management in practic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7 (7) :204-208

[6]李凯, 张贤波.工作安全分析法在游梁抽油机安装中的应用[J].职业安全, 2012, (1) :98-100LI Kai, ZHANG Xian-bo.The application of Job safety analysis in the installation of beam pumping unit[J].Occupational Safety, 2012, (1) :98-100

[7]朱启超, 匡兴华, 沈永平.风险矩阵方法与应用述评[J].中国工程科学, 2003, 5 (1) :89-94ZHU Qi-chao, KUANG Xing-hua, SHEN Yong-ping.Risk matrix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editorials[J].Engineering Science, 2003, 5 (1) :89-94

[8]Paul R, GarveyPR, Lansdowne ZF.Risk matrix:an approach for identifying, assessing, and ranking program risks[J].Air Force Journal of Logistics, 1998, 25:16-19

[9]Lansdowne Z F.Risk matrix:an approach for prioritizing risks and tracking risk mitigation progress[A].Proceedings of the 30th Annual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1999 Seminars&Symposium[C].Philadelphia, USA, 1999

[10]James E.Roughton.Understanding Job Hazard Analysis[J].Developing an Effective Safety Culture, 2002, Pages 294-309

[11]罗多.基于风险矩阵的PHA在矿山排土场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矿山机械, 2010, 38 (4) :30-33LUO Duo.Application of PHA based on risk matrix to the mine dump safety assessment[J].Mining&Processing Equipment, 2010, 38 (4) :30-33

上一篇:从巴菲特与盖茨晚宴看中西富人的差异下一篇:浅谈教学反思在物理新课程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