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险作业控制

2024-09-16

高风险作业控制(共12篇)

高风险作业控制 篇1

一、起重吊装作业的特点及危害风险

(一) 起重作业的工作特点

1) 起重机械通常具有较为复杂的机构, 完成上升运动和水平运动;

2) 所吊构件多种多样, 载荷也随之变化;

3) 大多数起重机械, 需要在一定的空间运行;

4) 起重机械与吊运人员经常直接接触, 有潜在的偶然危险因素;

5) 作业环境的复杂性;

6) 吊运过程中的分工配合。

(二) 危害风险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起重吊装作业危害风险的根源来自现场作业中起重司机, 指挥以及作业施工人员、起重机械、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不安全行为与状态。根据本公司生产经营特点分析。

1. 现场作业人员

1) 吊车司机未经过特种设备培训持证上岗。按照规定, 起重作业属特种作业, 参与人员要身体健康, 符合登高作业要求, 并熟悉本工种操作规程, 同时具备操作知识和技能, 并经考试合格, 方可胜任此工作;2) 司机指挥人员带有思想情绪上岗, 精力不集中造成操作失误;3) 吊车司机有高血压头晕病史上岗突然发作;4) 吊装作业时未设专人统一指挥;5) 吊车司机与指挥人员未事先统一规定信号, 协调失误;6) 指挥失误, 起重指挥人员未能正确判断重量及作业环节出现的问题;7) 作业人员站立位置不对及劳动防护问题;如起重工及其他操作人员未戴安全帽等个人防护用品;8) 未经过培训作业人员捆绑吊装物品不科学, 牢固性差。

2. 起重吊车

1) 起重吊车设计缺陷;

2) 出厂质量或更换主要安全部件不合格;

3) 吊车状况老化陈旧, 缺保失修;

4) 钢丝绳, 吊钩, 刹车装置磨损;

5) 登高扶梯走台腐蚀;

6) 未按期进行特种设备检验。

3. 作业环境

1) 恶劣天气突遇大风;

2) 吊装工作区没有明显标志, 专人警戒.如在起重作业中, 有些位置十分危险, 如吊杆下、吊物下、被吊物起吊前区、导向滑轮钢丝绳三角区、斜拉的吊钩或导向滑轮受力方向等, 如果处在这些位置上, 一量发生危险很不容易躲开。所以作业人员的站位非常重要, 不但自己要时刻注意, 还需要互相提醒, 以防不测;

3) 吊装作业区存在悬挂物动力线;

4) 作业区物品多, 活动空间狭窄复杂。

4. 监督管理不到位等缺陷

二、起吊作业危害风险导致的后果

起吊作业危害风险将会产生重大的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以及重大的社会影响。所产生的后果的根源不是单一的, 是来自人、设备、作业环境以及管理缺陷的综合反映。

三、控制措施

(一) 开展针对性起吊作业危害风险教育

1) 操作者以及指挥人员要定期特殊作业教育培训, 取得政府部门颁发的特殊作业资格证件, 保证有效期限。严格执行起吊作业安全规程。2) 对起吊作业人员进行事前危害风险教育, 组织相关人员对起吊作业环节, 环境、设备、进行查找识别潜在的危害因素, 识别危害就是一个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如果作业人员所承接的工作不知道危害在那里, 不知道自己或别人会受到什么样的伤害, 那么就会造成人员伤害事故。3) 对于识别出来的危害组织人员评价, 根据现有的预防措施、检测、人员技能熟练程度、控制措施能否得到控制, 对于评价的风险要组织落实整改, 所制定的防御措施要组织作业人员学习并明显警示告知。

(二) 起重吊车控制

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好多是起重吊车不安全状态造成, 因此消除吊车设备不安全状态是确保起吊作业的保证。

1) 制定特种吊车管理使用制度, 每年开展特种设备危害识别并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出的设备风险要进行整改。2) 加强特种设备维护保养, 按照使用时间周期实行逐级保养规定。3) 制订定期检查检测管理制度, 包括日检、周检、月检、年检, 对起重设备进行动态监测, 有异常情况随时发现, 及时处理。4) 按照特种设备管理法规进行起重设备年检并挂牌告知。5) 在重大的起吊工作前, 要按照吊车设备检查表对起重机通用部件的安全检查, 如吊钩有无裂纹、剥裂等缺陷;吊钩断面磨损。钢丝绳固定端的压板、绳卡、磨损、断丝、扭结、压扁、弯折、断股、腐蚀等是否超标, 制动系统等装置。

(三) 作业环境控制

1) 指挥与吊车司机应共同查看吊装物品重量以及工作路线途径进行安全状况检查。2) 对空间悬挂物品以及高压线路进行目测清理, 确保回转半径起吊路线无障碍。3) 判断天气, 划分工作区域并设立警戒标志。

(四) 制定起重方案应急预案

大型起重作业前应组织技术等相关人员制定起吊作业方案与应急预案。起吊作业方案应考虑各个作业环节特别是交叉作业的各类危害风险, 详细制订工作方法步骤, 并明确到个人, 对于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通过应急预案减少损失, 起吊作业方案与应急预案应由管理层技术有经验的人员审查批准, 组织作业人员学习掌握。

四、结束语

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快速发展, 起重吊装作业越来越多, 探讨起重吊装作业危害风险与控制措施其根本目的, 在于全体参加起重吊装作业人员, 进入工作活动之前, 直接快速掌握起吊作业存在的危害风险以及产生的后果, 知道自己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防范, 从保护自己生命的角度迅速掌握识别危害, 控制风险能力, 达到避免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作用。

摘要:石化管道建设工程起重吊装作业越来越多, 起重吊装事故发生的种类和原因也越来越多样和复杂。本文从汽车起重机以及桥式天车进行起重吊装作业危害风险分析, 探讨控制措施, 以确保安全减少事故。

关键词:起重作业,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谢可宁.单层工业厂房重型柱吊装双机抬吊法.广西城镇建设, 2005.

[2]陈岩.起重吊装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3]秦亚邦.浅谈电建公司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体系.建筑机械化, 2012.

[4]余秋微.撬装式压缩机组吊装施工方案及方法.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1.

高风险作业控制 篇2

序号

风险分析

安全措施

管线、电缆破坏,造成事故

①电力电缆已确认,保护措施已落实。

②电信电缆已确认,保护措施已落实。

③地下供排水管线、工艺管线已确认,保护措施已落实。

④动土临近地下隐蔽设施时,应轻轻挖掘,禁止使用抓斗等机械工具。

⑤已按施工方案图划线施工

⑥道路施工作业已报;交通、消防、生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发生坍塌

①多人同时挖土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②挖掘土方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准采用挖地脚的办法,挖出的土方不准堵塞下水道和窨井。

③开挖没有边坡的沟、坑等必须设支撑,开挖前,设法排除地表水,当挖到地下水位以下时,要采取排水措施。

④已进行放坡处理和固壁支撑。

⑤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坑、槽、井、沟上端边沿不准人员站立、行走。

出现中毒

①备有可燃气体检测仪、有毒介质检测仪。

②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护器具。

③人员进出口和撤离保护措施已落实:A梯子B、修边坡。

造成坠落

①作业现场围栏、警戒线、警告牌、夜间警示灯已按要求设置。

②作业现场夜间有充足照明:A普通灯B防爆灯。

③作业人员上下时要铺设跳板。

涉及危险作业组合未落实相应安全措施

若涉及高处、断路等危险作业时,应同时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

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高风险作业控制 篇3

【摘要】穿大绳和倒大绳作业是钻井施工作业过程中比较复杂的作业,要求各岗位人员及钻台上下要密切配合,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绳头固定牢靠。因此在穿大绳和倒大绳作业过程中,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动作标准、监理加强安全监督及安全作业风险提示及控制,确保人员、设备安全。

【关键词】大绳;绞车;风险

一、前言

为保证穿大绳、倒大绳作业的正常进行,在穿大绳、倒大绳作业过程中,对作业过程进行分解,严格按照标准化作业程序、作业标准、作业动作、安全要点进行安全操作,各岗位之间沟通要清晰明确,穿绳绳法正确,指挥人员手势明确,各关键要害部位检查到位,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监督人员监督到位,确保作业过程安全进行。

二、A型井架的穿大绳作业程序:

标准化作业目的是通过规范人在作业中的行为使之标准化、合理化、安全化,从而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防止事故的发生。标准化作业内容分一下步骤:(1)分解作业过程,明确生产作业中最基本的作业单元的内容。如穿大绳作业有游车摆放、挂牛鼻子、穿引绳、连接大绳、替换引绳、绳头固定。(2)按作业单元制订作业标准,作业标准必须符合工艺、设备的技术特性,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3)明确作业程序,即作业单元中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动作标准,即对作业者在作业过程中动作行为的规定。

1、经过检查确认完好并与天车相匹配的游车平放于井架底座的正前方3米以内,以能轻松挂上起升大绳提升环(牛鼻子)为宜。

2、将准备好的白棕绳通过二层平台操作以内拉至天车由下往上穿过1号轮拉回至游车处,用引绳将白棕绳从游车右侧(靠近死绳固定器侧)1号(游车平放时最上端)滑轮穿入并由上往下顺天车7号轮穿出拉至游车处再用引绳将白天车处,由下往上顺天车2号滑轮穿出并拉至游车处,由上往下顺天车6号滑轮穿出并拉至游车处,用引绳将白棕绳从游车右侧5号滑轮穿出并从左侧拉出至天车处,由下往上顺天车3号滑轮左侧穿入并从右侧拉出原天车处,由上往下顺天车5号滑轮穿出并拉至游车处,用引绳将白棕绳从游车右侧穿入并从左侧拉出至天车处,由下往上再过天车4号轮(快绳轮)顺井架背部(平躺井架上方外部)拉至人字架处,将白棕绳由上往下顺人字架横梁滑轮穿出拉至地面人力绞车处并固定人力绞车滚筒上。

3、将6股19丝大绳头破开10-12个捻矩(1.2m)左右并作气焊切割掉4股,剩余的两股编成较小的提环以便顺利通过游车滑轮,并用细铁丝将编好的提环进行捆邦牢固。

4、将已穿好的白棕绳尾部绳头插编在钢丝绳的提环上进行连接(编插不少于4捻距)。

5、把大绳(钢丝绳)滚筒放在能转动的支架上或用吊车将滚筒提离地面10-50mm。

6、盘动人力绞车把白棕绳盘在人力绞车滚筒上将大绳和白棕绳进行替换。

7、大绳穿好后应立即将大绳头(活绳头穿入钻机绞车滚筒)用两只直径相符的绳卡用专用压板将绳头固定于固定器(必牢靠)然后将大绳紧密而平整缠绕、排列整齐于滚筒上。

三、钻井施工过程中的倒大绳作业程序

1、将钻具提至安全井段、灌好泥浆、关好防喷器。

2、将绞车大绳活绳头打开并抽出,绞车滚筒上余绳4圈即可。

3、间歇转动绞车滚筒,利用人力向外拉活绳头至前大门地面,并将抽出的旧大绳盘好。

4、新旧绳连接点拉出绞车滚筒5米后应停止,同时拆除连接并对活绳头进行齐整处理.

5、利用人力将绞车滚筒剩余的4圈钢丝绳抽出,并将活绳头抽头滚筒进行固定。

6、活绳头固定完毕后将大绳紧密平整地缠绕在绞车滚筒上,长度为一层。

7、绞车缠绕一层大绳后将死绳按标准固定牢固,并将剩余大绳滚筒放至适当位置。

8、将换下的旧大绳放置在废料堆。

9、解除游车固定绳索,缓慢上提游车。

四、穿大绳与倒大绳作业过程中安全要点提示

1、在天车上操作人员应系好安全带,穿防滑工作鞋,防止坠落摔伤,所需携带的手工具必须将保险绳拴在天车台栏杆上工作。防脱手砸伤人。

2、引绳在使用前必须选择合格产品,用过的旧绳必须认真检查、校验,确认安全可靠方可使用。

3、严禁人员用手抓“上行绳”和进入游车绳以防伤手、臂。

4、特殊作业现场必须有专人指挥,跟班干部与司钻应加强对现场特殊施工的人员安全操作方面的管理,做好现场的“旁站监督”制度的落实工作。

5、死绳往固定器上缠绕时要配合好,防止钢丝绳将人员挤伤或弹伤。

6、往外拉绞车滚筒钢丝绳时应注意防止绳断将手臂刮伤。

7、在遇钻开油气层后需更换大绳作业时应提前制定好预防措施,以防井下压力变化而发生复杂。

8、穿大绳施工作业中,钻台上应停止一切其它工作,所有在钻台上参加施工人员要带好安全帽、并站至安全位置,随时观察注意钢丝绳与棕绳联接处是否有脱开情况。

五、穿大绳、倒大绳特殊施工作业对HSE监理的要求

具体到穿大绳、倒大绳作业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为:

1、审查施工单位提出的施工策划并提出改进意见。

2、检查施工单位使用的白棕绳和钢丝绳规格和数量。

3、熟练掌握穿大绳及更换大绳的施工过程及工序,正确辨识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因素,做好现场特殊施工中的安全监控工作。

4、督促施工單位做好特殊施工作业前的安全措施的制定和施工过程中措施落实工作,监督井队组织安排好“旁站监督”工作。

5、根据钻井施工特点和作业天气情况的变化多方面考虑些不安全因素,下达特殊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指令。

6、监督并协助井队开好特殊施工作业前的班前班后会,督促员工们之间开展好安全讲话及安全对话活动,补充和完善井队安全员及井队干部没有想到的安全施工要点提示。

7、加强现场施工作业的安全管理和现场安全监控工作,及时处理施工现场与安全有关的各种事宜,发现隐患及不符合项及时下达整改单进行整改。

六、结束语

穿大绳、倒大绳作业存在各种风险,针对具体作业单元,进行作业研究,制定出安全可靠的风险控制措施,并把技术措施和安全标准有机结合起来,把作业人员和工艺过程联系起来,进行作业分析及动作分析,按照标准化要求,岗位人员认真执行操作规程,监管人员加强检查和安全提示,提高现场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谢庆森,王秉权.安全人机工程.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高风险作业控制 篇4

关键词:复核确认制度,动态高危施工作业,现场作业风险

引言

开展工作前安全分析, 制定过程控制措规避操现场操作风险是动态高危险作业的常态化管理模式, 但在施工过程控制存在薄弱环节, 往往由于措施不落实而发生事故或事件。为有效控制动态高危施工作业 (吊装、动火、高处) 安全风险以及风险较大的常规操作项目, 实施《施工操作安全措施现场复核确认制度》 (以下简称“复核确认制度”) , 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深入结合现场实际应用, 认真分析管理漏洞, 探索优质高效管理方式。

针对《作业许可制度》的执行情况, 我们组织基层单位安全员、机关职能部门以及承包商开展现场作业风险“大讨论、大排查”, 认为《作业许可制度》在现场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 现实操作起来由于人员配置、车辆保障以及其他等因素等限制, 施工组织部门不能及时到现场落实安全措施、在办公室签发作业许可票, 流于形式。

2. 施工组织部门能够到现场落实安全措施、能在现场签发作业许可票, 但不能很好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护, 随着施工组织部门的撤离, 后续施工过程监管不到位, 施工过程中违规违章较多以及工程施工质量问题还较多。

3. 施工组织部门在基层单位属地范围内组织施工时, 与基层单位沟通交流不够, 单纯考虑项目施工, 未能考虑到基层单位属地范围内的其他的生产工艺要求、安全风险等, 个别施工组织部门为追赶施工进度, 降低现场安全标准, 纵容、放任施工单位违规违章操作, 而基层属地管理单位缺乏监管手段和方式。

二、认真确定实施范围, 梳理管理流程, 全面建立“复核确认制度”。

根据动态高危施工作业 (吊装、动火、高处) 以及常规操作风险较大项目, 实施《复核确认制度》, 有效控制现场作业风险。

一是确定实施范围。“复核确认制度”适用的范围主要有生产过程中涉及工业动火、移动式吊装、进入受限空间、管线打开、挖掘、高处、临时用电、脚手架作业等动态高危险作业;采油系统的碰泵、调平衡、气井开井、更换油嘴、分离器校对加底水、更换抽油机皮带、保养抽油机、管线加甲醇、注水泵启泵等风险较大的常规操作项目;井下作业过程中的抽油机掰驴头操作和射孔、捞封、自喷井转下泵等关键工序。

二是明确工作职责。“复核确认制度”中对施工项目中涉及的单位和个人进一步进行了明确, 主要有:

施工单位:指承担施工操作任务的承包商或基层生产单位。

生产单位:指施工操作区域的属地管理单位 (部门) 。

施工组织部门:指负责组织实施施工项目的部门 (单位) 。

现场负责人:指施工单位委派的施工操作现场负责人。

现场监护人:指负责施工操作现场安全监护的人员。

三是确定管理流程。根据“复核确认制度”的实施范围, 梳理了管理流程, 形成了流程图, 使之操作起来更加简明清晰, 主要是:

(1) 在原有吊装、动火、高处的高危动态施工作业执行作业许可票的基础之上, 增加了复核确认栏, 按照管理流程图, 由施工现场监护人对安全措施进行逐项复核确认, 满足安全要求后再施工。如承包商施工, 施工组织部门在核查了现场安全措施、在许可票上签字确认之后, 再由承包商现场监护人和属地管理单位的监护人共同对安全措施进行重新核对、对每步施工操作, 共同在复核确认栏上确认签字, 方可进行施工。

(2) 对采油、作业、集输系统风险较大的常规操作项目, 在执行操作指导卡的同时, 同样增加了复核确认栏, 施工操作人员先对照操作指导卡, 现场监护人员进行专门监护、逐项复核后, 然后再进行操作。

(3) 井下作业过程中射孔、捞封、自喷井转下泵重点工序, 盯岗干部按照“作业现场重点工序井控监督检查指导卡”内容逐项进行确认, 由作业单位大队领导或生产组长进行复核确认后方可实施。

(4) 对于二级动火、进入受限空间作业、10米 (含10米) 以上高处作业, 以及大型吊装施工必须到厂安全监督站进行登记备案, 安全监督站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

三、认真落实“复核确认制度”, 强化施工现场过程监管, 有效控制现场作业风险。

制度制定后, 要坚持不懈的抓好制度的落实是关键所在。

一是培训宣贯。“复核确认制度”发布后, 安全部门组织组织机关相关业务主管科室、基层单位安全员及承包商进行培训宣贯。对照以往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深入的结合管理实际, 对“复核确认制度”中涉及的施工作业管理要求和安全技术规范、管理流程以及作业许可票及指导卡相关的填写规范等进行了逐个讲解, 为制度的有效落实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安全监督。监管部门充分利用安全监督信息平台, 对高危动态施工作业及常规风险性较大的施工作业进行了强化监督, 重点监督“复核确认制度”的落实。

三是责任追究。制度的有效落实要靠有效的约束机制, 对“复核确认制度”中不认真履行责任的单位或个人, 按照《安全生产隐患责任追究制度》进行责任追究。

四、实施“复核确认制度”, 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实施《复核确认制度》, 现场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现场操作风险明显受控。

一是通过深入现场监督检查、隐患问题统计分析, 发现施工现场标准化水平、施工人员规范操作明显提高, 安全隐患、违章行为的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高危动态施工作业或安全风险较大操作项目的安全措施得到了有效落实。

二是与以往作业许可制度相比, 更具有优越性。以往制度中只注重操作人员对安全措施的落实, 而“复核确认制度”是现场监护人员 (双方监护人) 对施工作业关键步骤、重点工序的安全措施的再次核准、确认, 两者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上对同一施工操作进行确认、把关, 多了一份屏障, 增加了一份保险。

高风险作业控制 篇5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财务预算因素差异分析主要的基础是()。

A.资产负债表 B.现金流量表 C.利润表

D.经营预算差异分析表

满分:4 分

2.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有()。

A.企业组织管理结构问题 B.企业内部牵制问题 C.“内部人”控制问题 D.岗位责任制问题

满分:4 分

3.在选择应收账款的函证时,对于大金额账项应采用()。

A.消极式函证 B.否定式函证 C.肯定式函证 D.以上都不对

满分:4 分

4.专门研究内部控制问题的委员会即COSO产生的阶段是()。

A.内部牵制阶段 B.内部控制阶段 C.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D.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

满分:4 分

5.把一项业务分别交两个人或两个部门承办是指()。

A.实物牵制 B.体制牵制 C.机械牵制 D.薄记牵制

满分:4 分

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80 分。)

V

1.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的二因素分析法对产生差异的分析主要涉及的因素是()。

A.耗费差异 B.能量差异 C.效率差异 D.闲置能量差异 E.价格差异

满分:4 分

2.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的范围包括()。

A.接受客户订货单 B.核准客户的信用

C.装运商品、开具销售发票 D.核算销售收入 E.应收账款

满分:4 分

3.风险识别的方法具体包括()。

A.风险清单法 B.流程图分析法 C.财务报表分析法 D.风险因素分析法

E.直线图法

满分:4 分

4.以下对内部控制的理解错误的是()。

A.内部控制就是单纯的内部会计控制 B.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牵制 C.内部控制并不是越严格越好 D.内部控制制定后,可以一成不变

满分:4 分

5.一套全面、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至少应当包括的方面有()。

A.会计内部会计核算办法 B.会计政策手册 C.成本计算规程 D.固定资产目录

E.对账制度和财产清查制度

满分:4 分

6.下列选项属于以货币计量的预算有()。

A.财务预算 B.业务预算 C.资本预算 D.经营预算 E.非财务预算

满分:4 分

7.内部报告体系大致可以分为()。

A.生产经营报告体系 B.商品经营报告体系 C.资本经营报告体系 D.预算执行报告体系

满分:4 分

8.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要求包括()。

A.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B.现金、银行存款的管理应当符合法律要求,银行账户的开立、审批、核对、清理应当严格有效 C.现金盘点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应当按规定严格执行

D.与货币资金有关的票据的购买、保管、使用、销毁等应当有完整的记录 E.银行预留印鉴和有关印章的管理应当严格有效

满分:4 分

9.管理文件一般包括()。

A.组织结构图 B.岗位责任制 C.业务流程图 D.流程图 E.矩阵图

满分:4 分

10.COSO报告将内部控制目标分为()。

A.效率、效果性目标 B.会计信息可靠性目标 C.会计信息有用性目标 D.法律法规遵循性目标 E.不相容职务目标

满分:4 分

11.损失发生后的风险管理目标包括()。

A.维持企业的生存

B.生产能力的保持和利润计划的实现 C.保持企业的服务能力 D.履行社会责任

E.降低损失成本

满分:4 分

12.《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风险管理的步骤包括()。

A.目标定位 B.目标设定 C.风险识别 D.风险评估 E.风险应对

满分:4 分

13.根据风险的性质不同,可将其划分为()。

A.静态风险 B.动态风险 C.纯粹风险 D.投机风险 E.系统风险

满分:4 分

14.财产清查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

A.财产清查的范围 B.财产清查的时间 C.财产清查的组织领导 D.清查的步骤 E.财产清查的方法

满分:4 分

15.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应当包括()。

A.货币资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 B.货币资金的保管 C.货币资金的盘点清查

D.货币资金的会计记录 E.货币资金的审计监督

满分:4 分

16.对账的时间可以分为()。

A.定期 B.不定期 C.季度 D. E.以上都不对

满分:4 分

17.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的主要方法包括()。

A.职责分工 B.授权批准 C.一般控制 D.特殊控制 E.普通控制

满分:4 分

18.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内容包括()。

A.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合法性 B.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 C.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D.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E.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及时性

满分:4 分

19.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包括的要素有()。

A.控制环境 B.风险评估

C.控制活动 D.信息与沟通 E.监督

满分:4 分

20.对新客户资信的了解,一般应考虑的内容包括()。

A.客户的合法性

B.银行对客户的信誉评估 C.对客户销售款的回笼天数

D.客户对本企业全年执行赊销协议的情况和付款情况 E.客户与其他供应商的业务往来情况。

满分:4 分

东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全面预算管理中,不属于总预算内容的是()。

A.现金预算 B.生产预算 C.预计利润表 D.预计资产负债表

满分:4 分

2.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中,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基本要求是()。

A.实行钱账分管 B.实行钱物分管 C.实行账账分管

D.以上都不对

满分:4 分

3.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有()。

A.企业组织管理结构问题 B.企业内部牵制问题 C.“内部人”控制问题 D.岗位责任制问题

满分:4 分

4.下列属于以劳动和实物等计量的预算是()。

A.财务预算 B.业务预算 C.资本预算 D.非财务预算

满分:4 分

5.把一项业务分别交两个人或两个部门承办是指()。

A.实物牵制 B.体制牵制 C.机械牵制 D.薄记牵制

满分:4 分

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80 分。)

1.对新客户资信的了解,一般应考虑的内容包括()。

A.客户的合法性

B.银行对客户的信誉评估 C.对客户销售款的回笼天数

D.客户对本企业全年执行赊销协议的情况和付款情况

E.客户与其他供应商的业务往来情况。

满分:4 分

2.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的二因素分析法对产生差异的分析主要涉及的因素是()。

A.耗费差异 B.能量差异 C.效率差异 D.闲置能量差异 E.价格差异

满分:4 分

3.风险识别的方法具体包括()。

A.风险清单法 B.流程图分析法 C.财务报表分析法 D.风险因素分析法 E.直线图法

满分:4 分

4.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内容包括()。

A.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合法性 B.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 C.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D.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E.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及时性

满分:4 分

5.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的范围包括()。

A.接受客户订货单 B.核准客户的信用

C.装运商品、开具销售发票

D.核算销售收入 E.应收账款

满分:4 分

6.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包括的要素有()。

A.控制环境 B.风险评估 C.控制活动 D.信息与沟通 E.监督

满分:4 分

7.COSO报告将内部控制目标分为()。

A.效率、效果性目标 B.会计信息可靠性目标 C.会计信息有用性目标 D.法律法规遵循性目标 E.不相容职务目标

满分:4 分

8.财产清查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

A.财产清查的范围 B.财产清查的时间 C.财产清查的组织领导 D.清查的步骤 E.财产清查的方法

满分:4 分

9.根据风险的性质不同,可将其划分为()。

A.静态风险 B.动态风险

C.纯粹风险 D.投机风险 E.系统风险

满分:4 分

10.对账的时间可以分为()。

A.定期 B.不定期 C.季度 D. E.以上都不对

满分:4 分

11.以下对内部控制的理解错误的是()。

A.内部控制就是单纯的内部会计控制 B.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牵制 C.内部控制并不是越严格越好 D.内部控制制定后,可以一成不变

满分:4 分

12.授权审批制度包括()。

A.支付申请 B.支付审批 C.支付复核 D.办理支付 E.支付评价

满分:4 分

13.下列选项属于以货币计量的预算有()。

A.财务预算 B.业务预算

C.资本预算 D.经营预算 E.非财务预算

满分:4 分

14.管理文件一般包括()。

A.组织结构图 B.岗位责任制 C.业务流程图 D.流程图 E.矩阵图

满分:4 分

15.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的主要方法包括()。

A.职责分工 B.授权批准 C.一般控制 D.特殊控制 E.普通控制

满分:4 分

16.损失发生后的风险管理目标包括()。

A.维持企业的生存

B.生产能力的保持和利润计划的实现 C.保持企业的服务能力 D.履行社会责任 E.降低损失成本

满分:4 分

17.按授权的性质,授权的种类包括()。

A.一般授权

B.特别授权 C.普通控制 D.风险控制

满分:4 分

18.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要求包括()。

A.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B.现金、银行存款的管理应当符合法律要求,银行账户的开立、审批、核对、清理应当严格有效 C.现金盘点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应当按规定严格执行

D.与货币资金有关的票据的购买、保管、使用、销毁等应当有完整的记录 E.银行预留印鉴和有关印章的管理应当严格有效

满分:4 分

19.一套全面、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至少应当包括的方面有()。

A.会计内部会计核算办法 B.会计政策手册 C.成本计算规程 D.固定资产目录

E.对账制度和财产清查制度

满分:4 分

20.COSO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有()。

A.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

B.企业风险管理应当运用于战略的制定 C.企业风险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D.企业风险管理与风险偏好有关

E.企业风险管理仅对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满分:4 分

东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线作业三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一、单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有()。

A.企业组织管理结构问题 B.企业内部牵制问题 C.“内部人”控制问题 D.岗位责任制问题

满分:4 分

2.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中,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基本要求是()。

A.实行钱账分管 B.实行钱物分管 C.实行账账分管 D.以上都不对

满分:4 分

3.全面预算管理中,不属于总预算内容的是()。

A.现金预算 B.生产预算 C.预计利润表 D.预计资产负债表

满分:4 分

4.在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中,核心和关键的控制是()。

A.董事会控制 B.管理控制 C.会计控制 D.法规控制

满分:4 分

5.有利于发挥各个编制部门主观能动性的预算编制程序是()。

A.自上而下式 B.自下而上式 C.上下结合式 D.上下并行式

满分:4 分

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80 分。)

V

1.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要求包括()。

A.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应当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

B.现金、银行存款的管理应当符合法律要求,银行账户的开立、审批、核对、清理应当严格有效 C.现金盘点和银行对账单的核对应当按规定严格执行

D.与货币资金有关的票据的购买、保管、使用、销毁等应当有完整的记录 E.银行预留印鉴和有关印章的管理应当严格有效

满分:4 分

2.对新客户资信的了解,一般应考虑的内容包括()。

A.客户的合法性

B.银行对客户的信誉评估 C.对客户销售款的回笼天数

D.客户对本企业全年执行赊销协议的情况和付款情况 E.客户与其他供应商的业务往来情况。

满分:4 分

3.损失发生后的风险管理目标包括()。

A.维持企业的生存

B.生产能力的保持和利润计划的实现 C.保持企业的服务能力 D.履行社会责任

E.降低损失成本

满分:4 分

4.根据风险的性质不同,可将其划分为()。

A.静态风险 B.动态风险 C.纯粹风险 D.投机风险 E.系统风险

满分:4 分

5.以下对内部控制的理解错误的是()。

A.内部控制就是单纯的内部会计控制 B.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牵制 C.内部控制并不是越严格越好 D.内部控制制定后,可以一成不变

满分:4 分

6.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内容包括()。

A.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合法性 B.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 C.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D.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E.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及时性

满分:4 分

7.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的范围包括()。

A.接受客户订货单 B.核准客户的信用

C.装运商品、开具销售发票 D.核算销售收入

E.应收账款

满分:4 分

8.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包括的要素有()。

A.控制环境 B.风险评估 C.控制活动 D.信息与沟通 E.监督

满分:4 分

9.财产清查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

A.财产清查的范围 B.财产清查的时间 C.财产清查的组织领导 D.清查的步骤 E.财产清查的方法

满分:4 分

10.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的主要方法包括()。

A.职责分工 B.授权批准 C.一般控制 D.特殊控制 E.普通控制

满分:4 分

11.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的二因素分析法对产生差异的分析主要涉及的因素是()。

A.耗费差异 B.能量差异

C.效率差异 D.闲置能量差异 E.价格差异

满分:4 分

12.按授权的性质,授权的种类包括()。

A.一般授权 B.特别授权 C.普通控制 D.风险控制

满分:4 分

13.《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风险管理的步骤包括()。

A.目标定位 B.目标设定 C.风险识别 D.风险评估 E.风险应对

满分:4 分

14.对账的时间可以分为()。

A.定期 B.不定期 C.季度 D. E.以上都不对

满分:4 分

15.授权审批制度包括()。

A.支付申请 B.支付审批

C.支付复核 D.办理支付 E.支付评价

满分:4 分

16.下列选项属于以货币计量的预算有()。

A.财务预算 B.业务预算 C.资本预算 D.经营预算 E.非财务预算

满分:4 分

17.内部报告体系大致可以分为()。

A.生产经营报告体系 B.商品经营报告体系 C.资本经营报告体系 D.预算执行报告体系

满分:4 分

18.管理文件一般包括()。

A.组织结构图 B.岗位责任制 C.业务流程图 D.流程图 E.矩阵图

满分:4 分

19.COSO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有()。

A.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

B.企业风险管理应当运用于战略的制定

C.企业风险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D.企业风险管理与风险偏好有关

E.企业风险管理仅对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满分:4 分

20.一套全面、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至少应当包括的方面有()。

A.会计内部会计核算办法 B.会计政策手册 C.成本计算规程 D.固定资产目录

E.对账制度和财产清查制度

高风险作业控制 篇6

【关键词】 件杂货;港口装卸作业合同;违约责任;被代理人

1 外贸件杂货港口装卸作业合同

1.1 外贸件杂货港口装卸作业合同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交通部令2000年第10号《港口货物作业规则》第3条规定:“港口货物作业合同,是指港口经营人在港口对水路运输货物进行装卸、驳运、储存、装拆集装箱等作业,作业委托人支付作业费用的合同”。本文所探讨的外贸件杂货物港口装卸作业合同(以下简称港口装卸作业合同)属于港口货物作业合同的一种,本文所涉及的货物专指外贸件杂货物。

1.2 港口装卸作业合同的性质

1.2.1 合同关系不是代理关系

港口装卸作业合同甲乙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中委托合同的代理关系,而是具有提供装卸服务性质的劳务合同关系。

1.2.2 合同甲方不一定是真正的货主或承运人

港口装卸作业合同不一定是货主或承运人直接与港口经营人签订,很多时候货主或承运人会委托他们的代理人与港口经营人签订,货主或承运人与他们的代理人之间签订委托代理合同。

1.2.3 代理关系有显名代理和隐名代理之分

当货主或承运人的代理人作为委托人与港口经营人签订装卸作业合同时,委托人与货主、承运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合同法》中委托合同的关系,即代理与被代理的法律关系。

根据港口装卸作业合同中的委托方是委托人还是货主或承运人,可以将代理人(港口装卸作业合同的委托人)与被代理人直接的代理关系分为隐名代理和显名代理:如果装卸作业合同中的委托方是委托人而不是货主或承运人,那么,委托人与被代理人(货主或承运人)之间就存在隐名代理关系;如果代理人以被代理人(货主或承运人)的名义与港口经营人签订装卸作业合同,那么,其与被代理人直接存在显名代理关系。

由于港口装卸作业合同具有以上特点,而且装卸的货物又有进出口之分,整个装卸作业流程由装卸、搬运、保管和货物交接等多个环节组成,每一个作业环节都存在不同的风险;因此,作为港口经营人,必须从合同的签订、履行等各环节防范这些风险,分析风险的不同特点,在日常的港口装卸作业生产活动中,辨识风险、控制风险,从而依法维护港口经营人的合法权益。

1.3 港口装卸作业合同的签订及履行流程

港口装卸的外贸货物分进口和出口货物,由于物流方向的不同,决定了风险的不同。

1.3.1 进口货物装卸作业合同签订流程

承运人将国际贸易合同项下的货物从境外通过海运方式运抵国内的港口,由港口经营人负责卸船,并与船方及货方进行货物交接。港口经营人的卸船及交货义务由装卸作业合同约定。港口装卸作业合同是由港口经营人与承运人、货主或其代理人签订的。在实践中,港口经营人为了揽货增加港口吞吐量,通常由市场开发部门的业务员根据其掌握的货物信息,与货运代理或船舶代理签订装卸作业合同。

1.3.2 出口货物装卸作业合同签订流程

国内的出口商或国外的进口商(以下统称为货主)在根据外贸价格条款与承运人签订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后,货主、承运人或其代理人再与港口经营人签订港口装卸作业合同,港口经营人根据港口装卸作业合同,在码头接收出口商交付的货物,将货物装上承运船舶。

1.3.3 进口货物装卸作业合同履行流程

港口经营人依据港口装卸作业合同,由作业委托人向港口经营人支付费用,港口经营人负责将到港船舶所载货物从船上卸下,与船方办理接货手续,承担货物在港期间的保管义务。港口经营人只有按照作业委托人的指令,及时、安全地完成货物的发运或交付,才算完全履行合同义务。合同履行流程:港口经营人负责货物卸船(与船方办理交接手续)→货物保管→货物交付(与货主或其代理人办理交接手续)。

1.3.4 出口货物装卸作业合同履行流程

作业委托人支付费用,港口经营人在码头接收货物,并履行货物在港期间的储存保管义务,同时在指定的船舶到港后,及时、安全地完成货物装船作业,与船方办理货物交接手续,完整履行合同义务。合同履行流程:港口经营人接收货物(与货主或其代理人办理交接手续)→货物保管→货物装船(与船方办理交接手续)。

2 港口装卸作业合同存在的风险

2.1 合同签订环节的风险

2.1.1 委托人身份带来的风险

根据《合同法》第403条:“受托人因委托人的原因对第三人不履行义务,受托人应当向第三人披露委托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选择受托人或者委托人作为相对人主张其权利,但第三人不得变更选定的相对人。”当港口装卸作业合同委托人与被代理人之间存在隐名代理关系时,这种隐名代理身份会对装卸作业合同委托人与港口经营人之间的法律关系造成影响,甚至给港口经营人带来风险。当港口装卸作业合同委托人因为被代理人(即《合同法》第403条中所称的委托人)的原因,对港口经营人不履行港口装卸作业合同义务时,港口经营人虽然可以要求委托人立即向其披露被代理人信息,并选择将委托人或被代理人(即货主或承运人)作为相对人主张权利,但一旦作出选择,港口经营人不得再作出变更。这实际上增加了港口经营人的风险,使其不能根据事态的发展而自行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权利相对人。

2.1.2 货物所有人可变更风险

海运提单具有物权凭证作用,进口货物可以通过提单转让进行买卖,这一行为有时会使货物的所有人(被代理人)发生变更,导致港口装卸作业合同的利益相关方的不确定性,从而为港口经营人带来商业风险。

2.1.3 合同条款的缺失、不严谨带来的法律风险

(1)合同陷阱条款。合同陷阱条款是指由合同一方设定的,不论合同另一方如何履行合同,都会因无法满足所设条件而最终造成违约的条款。在港口装卸作业合同中,最为常见的是因约定接收和交付货物的计量单位的不同而造成的合同陷阱。

(2)合同语言不严谨、不准确,使双方当事人对合同条款产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

(3)没有约定合理的货物货损货差免责条款。一些进口货物由于在港保管储存的时间较长,容易出现自然损耗情况,在合同签订时,应当约定自然损耗造成的货损货差的合理比例,避免日后产生纠纷。

(4)违约责任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或合同中虽有约定,但语焉不详,对合同当事人没有约束力,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

2.2 港口装卸作业合同履行的风险

2.2.1 进口货物装卸作业合同履行过程风险

(1)货损货差导致违约被诉风险。进口货物装卸作业存在时空跨度大的特点,件杂货装卸作业具有与集装箱等标准化作业不同的特点,容易产生货损货差,从而出现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合同违约与侵权责任在适用原则和举证责任的分配方面存在不同,合同违约适用无过错责任的原则,侵权适用有过错责任原则。就港口装卸作业合同货损货差纠纷来说,在举证责任的分配方面,装卸作业合同权利人(委托人或其代理人)只需证明装卸作业货物发生了货损货差,无需证明港口经营人有无过错就可以主张合同违约,港口经营人须承担违约的赔偿责任;侵权责任则需要权利主张人承担举证说明港口经营人存在过错的义务,若不能证明港口经营人有过错则不构成侵权,港口经营人就不必承担赔偿责任。在发生货损货差后,港口装卸作业合同权利人有选择侵权之诉或违约之诉的权利,通常情况下权利人都会选择主张违约之诉的权利,这就增加了港口经营人的被诉风险,对港口经营人不利。

(2)港口经营人不注意保存证据和事后再取证难的风险。在发生货损货差后,保险公司先行赔付货主,由此取得代位权后,才向港口经营人追偿,这就导致代位追偿的时间与发生货损的时间相隔较长。在实践中,港口经营人常因时间间隔过长,不注意保存证据或缺失证据及事后再取证难等原因,造成违约风险。

(3)双方认可的意外事件不免责的风险。按照《合同法》的违约适用原则,港口经营人对货损并不享有免责权利,因为全面履行合同是合同双方的义务,出现货损就代表违约。根据《合同法》,违约责任承担适用无过错责任的原则,意外事件(不可抗力除外)不属于免责事由。即使货损是双方认可的意外事件,如果不属于不可抗力,就不能免除港口经营人的赔偿责任。

2.2.2 出口货物装卸合同履行过程风险

(1)收取港口费用缺乏保障措施的风险。出口货物港口费用的收取是根据出口货物在装船后所发生的实际作业项目收取。《港口货物作业规则》规定,港口装卸作业委托人负有支付港口费用的义务。当港口装卸作业合同委托人为货主或承运人的代理人时,在间接代理情况下,港口经营人对被代理人即实际货主或承运人的信息掌握不足,使其在装船后收取费用缺乏保障措施,易造成拖欠港口费用的风险。在实践中,港口经营人为了能在货物装上船后及时收取费用,一般要求合同委托人提前开出一张空白支票,待装船完成后根据具体数额填写支票存入银行。但是,如果出现支票空头,加之没有相应的货物可以行使保全措施,港口经营人就存在收款困难的风险。

(2)作业委托人(货运代理)欠费的风险。在港口装卸作业合同中,作业委托人(货运代理)承担付费的义务。在实践中,货主将有关费用支付给货运代理后,由货运代理支付给港口经营人。若货运代理故意拖延不支付给港口经营人时,可能出现收费不能的风险。

3 港口装卸作业合同签订、履行过程风险控制

风险具有可控性,港口装卸作业合同风险同样也具有可避免、可预防、可控制等特点,如何防范和控制港口装卸作业合同风险对港口经营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港口经营人应完善合同管理制度,配备公司法律顾问或合同管理员,负责对装卸作业合同的合法性、规范性、可行性审查,把好源头,规避合同履行中的风险。

3.1 签订过程风险控制

(1)港口装卸作业合同的委托人具有隐名代理的特点,作业委托人一般为货运代理或船舶代理公司,一些代理公司因经济实力、商业信誉等,合同履行能力差;因此,港口经营人在签订合同时,应当要求对方当事人披露被代理人的身份,及时掌握被代理人的情况,从而使合同直接约束货主。若合同签订时没有披露被代理人身份的,一旦发生纠纷后,港口经营人应当立即要求对方披露;在选择相对人主张权利时,选择有利于实现债权的一方作为主张权利的相对人。

(2)应当在合同中约定作业委托人在其被代理人发生变更时必须履行告知义务,以便及时掌握该被代理人的情况。

(3)严格审查合同,避免出现合同陷阱条款。应当在合同中约定违约条款,以保障合同的全面履行,如为避免作业委托人不能及时支付港口费用,可约定留置货物条款。

(4)严格审查港口装卸作业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诚信度和履约能力。一旦装卸作业完成,船舶开航或进口交货完毕后,港口无货可控;因此,当事人的诚信度和履约能力对合同的履行十分重要。装卸公司应建立客户诚信度档案,通过制度管理控制合同风险。

(5)为了保障港口费用的收取,避免或减少可能出现的欠费风险,应当约定在向港口经营人交付待运货物时,向港口经营人付清费用,如实际费用与前期交付的费用不符时,多退少补,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和减少欠费的风险。

3.2 履行过程风险控制

3.2.1 货损风险控制

(1)分清责任。在装卸过程中,若发生货损,及时与货主或代理人联系,共同分析并找出发生货损事故的原因,分清责任,形成相应的书面材料。若双方对事故原因和责任有异议,应当委托鉴定部门对事故发生原因和责任进行及时鉴定,由鉴定机构出具相关的鉴定报告确定原因和责任。

(2)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在货损发生后,立即收集相应的证据,用于日后货主或保险公司进行代位追偿时的抗辩证据和依据。在装卸过程中出现货损,会导致违约和侵权责任的竞合,由于违约的责任承担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而且举证便于行使,货物权利人一般会选择违约事由主张权利。违约免责只有存在法定免责的事由时才能免责,如不可抗力、货物自身缺陷的原因或货主的原因等;因此,应注意收集能证明货损是由货物本身或由发货人、承运人、托运人的原因造成的证据,如货物的包装缺陷等。

(3)未查出原因。不能以意外事件为由,让货主提取货物。意外事件不在免责范围内,货主提走货物会给以后被诉的抗辩造成举证困难。

(4)港口经营人根据装卸作业的实际情况,可投保装卸货物运营险。目前,青岛港仅有集装箱货物投保运营险,件杂货未投保运营险。港口为服务性行业,尤其是大件设备作业收费与设备的价值不匹配,在由于港口责任造成货损后而没有保险时,港口需全额赔偿,造成其巨大损失。投保装卸货物运营险是避免作业风险的有效措施。

3.2.2 货差风险控制

因陷阱条款、缺失合理损耗比例约定而造成货差时,应当及时与对方当事人协商修改或增加相关条款,若协商不成,应当及时行使法律赋予的合同变更权利。该权利的行使必须依法通过仲裁或诉讼的程序,提起变更之诉,请求仲裁委或法院对合同中的显失公平或重大误解的陷阱等条款予以变更或解除,避免因违约而造成损失。在行使该权利时,应当注意法定的除斥期限,该期限不同于诉讼期限,没有中止和中断的法律规定。

3.2.3 拖欠费用控制

(1)预收费用,防患于未然。《港口货物作业规则》第24条规定,港口经营人应向委托人预收作业费用,防止发生拖欠港口作业费用。

(2)在发完港存货物之前,应当注意全额收取港口费用,如存在欠费情况,按照合同约定,留置与欠款数额相应的货物,拒绝发运,并行使先履行抗辩权,通知对方付款。

(3)在合同对方当事人没有能力支付或不支付的情况下,应当依法要求合同对方当事人披露货物所有人,可以向货物所有人主张债权,必要时依法留置相应的货物。

4 结 语

件杂货装卸作业在港口经营活动中属于微利业务,而港口装卸作业具有高能耗、高危险性、高风险等特点。高风险、低利润的特点使件杂货港口装卸作业合同的风险防范在港口经营管理中的地位更加重要。提高装卸作业服务质量,有效辨识各装卸作业环节的风险,实施全过程的预控防范措施,是防范风险的有效手段,也是港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港口经营人只有强化风险意识和合同风险管控意识,及时辨识风险、控制风险,才能预防、控制和避免装卸作业合同风险。

参考文献:

[1] 张蜀云.现代企业中的合同管理[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50.

[2] 崔毓珊.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3(34):264.

高风险作业控制 篇7

目前就东方公司国际业务的市场布局来看,非洲和中东地区是其绝对重点市场,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安保风险高,中方人员往往不能到达施工现场或者到现场的次数相对比较少,在施工作业环节容易出现不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行为,使得质量管理的风险加大,从而增大质量问题或事故发生的几率。因此,在高安保风险地区进行地震作业时,迫切需要一套行之有效和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方法,以确保东方公司国际业务持续、稳定的发展。

1 弄清质量风险的主要来源

由于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因此,导致项目质量风险的来源也很多。常见的项目质量风险有:

(1)质量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质量管理网络不完善,人员职责不清。

(2)生产任务重,时间紧,期限过紧会导致领导压力加大,从而忽视对工序质量的监控与管理。

(3)项目管理人员专业素养较低,不熟悉项目合同的技术要求、体系及标准的要求。

(4)采集设备的性能不符合合同的要求。设备老化,不能达到合同规定的技术要求。

(5)技术和管理人员不能到达施工现场进行质量监控。

因此,只有弄清项目质量风险的主要来源,才能使质量控制方法有的放矢,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在高风险地区作业更是如此。

2 强化高风险地区项目质量隐患的识别

为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根据地震作业质量管理的相关规定和规范的要求,强化高风险地区项目质量隐患的识别工作,对地震施工过程的参数设计、软硬件配置、测量作业、放线作业、可控震源施工、钻井与下药、放炮与记录、气枪施工、作业环境、文档与记录以及顾客相关等的各个环节所存在的质量隐患进行识别并详细描述,编制质量隐患报告单(表1),为质量事故的有效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在项目的质量计划和实施过程中,根据相关规范规程、合同要求以及工区的具体地震地质条件和安保情况,把施工环节中可能出现或容易出现的质量隐患进行识别并列举,同时,按照人、机、料、法、环等不同的影响因素,结合地震作业的特点与过程来进行分析,对施工中潜在的质量隐患进行充分的识别,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此外,若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施工单位必须组织技术人员对因使用这些新举措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进行识别,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目前东方公司施工队伍在海外高安保风险地区主要是在巴基斯坦、伊拉克、苏丹等13个国家。从2011年10月份在境外项目开展质量隐患识别活动以来,到2012年3月份为止,这13个国家针对各自的具体情况,都加大了质量隐患的识别力度,一共识别出质量隐患455个(图1)。从图1可以看出,排在高安保风险地区质量隐患前5位的依次是仪器记录、测量作业、放线作业、可控震源作业和钻井与下药作业。其质量隐患主要表现为:

(1)仪器记录:噪声超标、放炮时掉排列、检波器漏电、仪器参数设置出错、点位偏离以及静电干扰大等。

(2)测量作业:点位布设不合理、偏移超限、桩号不清晰或写错或丢失、GPS信号弱等。

(3)放线作业:检波器放置位置及摆放图形不正确、检波器埋置不规范、过路电缆保护不当、电缆抽头接触不良、大小线漏电以及电瓶亏电等。

(4)可控震源作业:可控震源状态不稳定(如畸变超限、不起振)、震源中心点不正确、震源电台延迟等。

(5)钻井与下药作业:下药深度不够或没有测量下药深度、钻井点位偏移后未注明、钻机造成排列噪声、塌井以及雷管线短路等。

3 主要预防措施

3.1 加强审计和质量检查,有效消除质量隐患

每个班组作业时必须按照作业程序施工,从细节抓好质量,同时,在班组间开展交叉质量审计和检查,多渠道识别质量风险和隐患。把发现的问题登记备案并及时汇报,建立质量隐患报告单加以追踪与落实,每周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以改进质量监控流程,完成项目的质量目标。

3.2 严格把关SPS文件

测线施工前,技术监督要仔细核实SPS文件,检查合格后才能交付给仪器操作员使用。及时对生产数据进行质控。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必须查明原因,必要时第二天及时补炮,杜绝相同的质量问题在第二天施工时重复发生。中方人员最终把关生产质量。随时保持电话、邮件畅通,确保技术支持和指导及时有效;重要数据必须得到中方QC人员的进一步检查和确认。每月定期进行仪器、大线月检测试,轮流测试、敲击检波器,剔除不良工作道;定期检测,并把测试结果交由相关人员核查。

4 加强对风险的监控,把质量风险降到最低

项目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工作过程,地震作业是相互交叉和互相重叠开展和进行的,项目风险识别是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若不能准确地识别项目面临的潜在风险,就会失去处理这些风险的最佳时机。

管理项目风险,就必须在前期工作中充分了解上述各点,以便设定切合实际的项目目标以及承诺和期望。评估项目风险不仅能提高人们对总体风险的觉察度,而且还可以揭示许多小问题,比如:哪些问题可以被轻易地消除?哪些隐患可以被提前预防?等等,从而节约时间,使地震作业变得更加简洁、高效与安全。

考虑到在高安保风险地区作业时,中方人员往往不能到施工现场这一具体情况,采用当地高级地球物理师在施工现场开展质量监控和检查、中方人员最终把关和检查所有资料质量的方式,对典型问题进行拍照和通报等方法来实施对作业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为此,我们切实做好并加强相关培训工作:一是针对外方高级地球物理师进行专门培训,培训内容除了地震作业技能之外,还特别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内容以及如何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培训,使当地高级地球物理师掌握质量管理所要求的知识,以胜任质量管理工作。同时,中方人员进行随时指导,督促和检查,确保质量管理有序开展。二是加强对新员工的岗位培训工作,确保其真正了解工作程序、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以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

即使如此,小队时而还会有质量隐患出现,还会有地震资料品质发生变化的时候,一旦有这些现象发生,主要通过下面几种形式进行内部沟通:

(1)电话汇报、沟通:实行24h技术支持。

(2)邮件汇报、沟通:通过邮件方式报告不合格项及质量隐患。

(3)定期质量会议:每周在经理部召开质量工作会议。

(4)不定期质量会议:根据出现的质量隐患情况,如果不能现场解决就带到经理部,由中方人员研究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还建立健全了质量事故报告程序,一旦出现质量事故,能够让上一层质量管理者及时掌握并启动相应的质量事故调查与处理程序。

质量事故汇报采用线性汇报程序(表2):(1)地震队技术监督向队长汇报;(2)技术监督代表地震队给项目技术总监汇报;(3)地震队经理向项目总经理汇报,同时,汇报给总部主管领导。

5 制定详细的质量控制措施

为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制定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与对策,主要有:

(1)项目经理部/项目组必须编写年度质量计划,并对所属小队进行质量体系的管理评审,各地震队要对所属项目质量隐患与问题进行识别;总部以及项目经理部及时督促地震队采取必要的预防与纠正措施,并协助其进行整改和落实。

在质量计划中,细化项目质量目标,使质量管理目标的考核具有可操作性。

(2)项目经理部/项目组技术总监要切实加强和确保与地震队技术监督等质量管理人员信息的顺畅沟通,通过队质量会议、班组会议、单独交流等渠道,及时发现质量体系运行中的各种问题,检查地震队预防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3)开展班组间自检和互检,对于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跟踪与整改,同时提高全队人员的质量意识,保证完成项目的质量目标。

(4)对在各种质量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与跟踪。每个管理层次每年都要组织质量审核,技术信息部负责策划并组织国际部的质量审核;项目经理部负责对本经理部所有所属项目实施单位采用滚动审核的方式进行审核。对于审核中发现的各种质量问题,建立“质量问题跟踪整改表”,对问题进行详细描述、提出纠正措施,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为一个月)完成整改。

(5)切实做好培训工作,尤其是新员工的岗位培训工作,确保其真正了解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了解并掌握公司目前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并能自觉地应用到岗位的质量工作之中。

(6)实施质量奖惩制度。在尼日利亚建立了一系列的奖惩制度,质量的好坏与员工的奖金挂钩。生产质量直接影响生产奖金。每月进行质量评价,生产质量达到技术质量指标,雇员的生产奖金不会受到影响,相反,如果没有达标的话,将按照不同级别扣除相应比例的生产奖,最高可扣除20%。给予个别不重视质量、不按照质量操作规程生产的员工相应的处罚,甚至开除。

6 实际效果

强化质量隐患识别、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防止了质量事故的发生。在高安保风险地区开展的质量隐患识别活动,不仅达到了发现质量隐患、提早预防与整改的目的,而且还充分调动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地震队形成了人人关注质量、人人重视质量的工作氛围,使员工的质量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对各种隐患的及时发现、整改、统计与分析,有效地促进了现场质量管理水平,防止了质量事故的发生。

通过建立“质量问题跟踪整改表(RWP)”,使质量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跟踪、监控与整改.对于审计发现的各种质量问题,及时建立RWP表,对问题进行描述、确定整改措施、责任人、计划完成时间、当前状态、实际完成时间等,并对未能及时完成的原因进行说明,以确保质量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加以整改,并把整改情况反馈给管理层和具体项目负责人,使质量问题的跟踪、监控和整改更加有效,保证了质量体系的顺利运行。

由于及时制定了高安保风险地区质量控制措施与对策,克服了项目所在国社会动荡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了项目运作与质量活动能按照相关程序和要求进行常态化管理,项目运作抗风险能力得到明显加强;同时,还有效地降低了国际项目的运营成本,进一步提升了东方公司在国际物探市场的竞争能力。

摘要:在总结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多年海外地震作业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安保风险地区地震作业的特点,重点从项目质量风险来源、风险识别、风险监控、应对措施和取得的效果等5个方面,对如何做好高安保风险地区的质量控制工作、防止质量事故的发生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以进一步提高公司地震作业抗风险能力和全球综合竞争实力。

关键词:高安保风险地区,地震作业,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高风险作业控制 篇8

对于气田生产的安全运行来说, 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风险辨识及控制管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业区集气站作为气田开发中最基础的生产单元, 集气站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怎样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风险辨识, 清楚的认识到工作环境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掌握一定的事故防范及防范措施, 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就成为建立气田风险辨识及控制管理中的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2 作业区集气站风险辨识及控制现状

2.1 目前作业区集气站风险辨识办法的缺点

2.1.1 存在的缺点

(1) 凭借人为经验进行风险辨识存在的缺点是辨识存在的风险缺乏全面性、真实性及可靠性, 不能完全反应出现场存在的真正风险;

(2) 依靠集气站自查自该将存在的问题汇总后进行的辨识, 它的缺点是风险辨识缺乏系统性, 一般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这样往往使风险辨识工作开展起来显的杂乱无章, 不能完全正确反应现场存在的系统性风险;

(3) 依靠外来检查进行风险辨识存在的缺点容易使风险辨识工作流于形式, 而且不能对风险进行实时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造成时间间隔过长, 缺乏时效性。

2.2 作业区集气站风险辨识开展情况

集气站员工每月进行一次风险辨识, 本文对2009年3月第一采气厂作业六区11座集气站员工开展的风险辨识进行了统计, 并对辨识存在的44项风险进行了分类, 按照一般风险、显著风险、高度风险及重大风险分类统计表 (见表1) , 按照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影响因素及管理缺陷分类统计表 (见表2) 。

2.3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3.1 存在的问题

从表2明显可以看出集气站员工在进行风险辨识时重点在人的不安全行为方面, 而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影响因素及管理缺陷基本不存在风险, 但实际近年来发生的事故及不安全事件主要是物的不安全状态 (比如井口闸门盘根刺漏、压力表考克刺漏、管线弯头破裂等) 、环境影响因素 (主要表现在外部施工造成管线破裂、暴雨造成管线损坏等) 、管理缺陷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尤其是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事故及不安全事件尤为突出, 说明了员工在进行风险辨识时忽略了重点或者未能辨识出存在的重点风险, 从而使风险辨识在作业区集气站未得到充分有效的运行。

2.3.2 原因

(1) 集气站参与风险辨识及控制的人员不具备进行风险辨识的相关能力;

(2) 集气站人员在思想上、行为上忽视了自己作业范围内存在的风险, 认为尚未构成伤害的风险是一种可承受风险, 对风险一旦发展成事故而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认识不足;

(3) 员工对在集气站开展风险辨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 认为风险辨识和控制是上级机构的强制性要求, 而进行了不完善的风险辨识。

3 作业区集气站风险辨识及控制方法探讨

3.1 基本思路

为了使风险辨识及控制在作业区集气站真正有效的运行, 首先, 我们要使现场操作员工认识到在气田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安全因素存在, 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日常生产中风险是不可避免, 客观存在的, 其次, 要对员工进行风险辨识及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 使员工懂得如何在生产中进行风险辨识并正确应用, 同时也要使辨识的员工了解相关的安全规范, 掌握现场生产工艺流程及各种设备的性能、结构、原理并熟悉掌握它的操作规程;并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最后, 对辨识存在的风险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控制办法。

3.2 采取的措施

3.2.1 员工教育培训

利用作业区班站人员换班时间组织对员工进行了集中的风险辨识及控制知识培训, 重点培训了与风险辨识有关的一些概念、开展风险辨识的步骤及几种简单的辨识方法;

3.2.2 划分作业活动

最先开始由作业区组织班站员工进行风险辨识, 以便员工得到更进一步的学习, 在辨识时主要采用划分作业活动的方式进行。主要是根据站场生产实际现状, 将每一个集气站做为一个独立的小系统进行划分的。划分的方法有:

(1) 按生产流程划分;

(2) 按作业任务划分;

(3) 按工艺装置划分;

(4) 按作业区域划分。这样不管按照那种划分开展风险辨识工作, 就始终不会将集气站生产系统中某一个环节、某一个设备、某一个区域或某一项作业遗漏, 做到了全面、有序。

3.3 风险辨识及控制方法探讨

3.3.1 风险辨识及控制步骤

风险辨识确定系统内的风险因素, 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判断, 包括固有的和潜在的风险, 以及可能出现的新的风险和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生成的风险。对已识别的风险因素, 利用LEC法进行定量化计算, 确定其危险程度。

控制管理制定安全对策, 对辨识存在的风险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进行控制, 包括对设备和工艺进行改造、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等。

3.3.2 辨识的方法

(1) 通过系统内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辨识, 包括能量、有害物质和失控 (故障 (GB6441-86附录中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失误 (GB6441-86附录中人的不安全行为) 、管理缺陷、其它) 三方面。

(2) 借助于经过充分讨论并适用于现场的各类《安全检查表》利用安全检查表法 (风险辨识的一种方法, 见表3) 进行辨识。各类《安全检查表》是根据相关标准、管理规定、操作规程及规范制定出来的, 是对于集气站进行检查的一个标准, 同时也是员工进行风险辨识的一个参考工具, 只要不符合《安全检查表》的内容要求, 则说明现场存在着不符合相关标准、管理规定、操作规程及规范的项目即存在着风险。

(3) 利用预先风险分析法进行辨识, 主要针对作业区大班, 具体是指在每项作业开始前, 由作业人员对作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因素预先进行分析, 然后在进行操作时重点进行注意或防范, 当然预先风险分析就需要作业人员有一定的现场实践经验并对工艺流程、设备性能、物料等特别熟悉了解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用这种方法进行风险辨识虽然简单易行, 但容易受到作业人员现场经验或知识、心理、生理等方面的限制,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作业人员是否自觉自愿进行。

3.3.3 风险控制

对于辨识存在的风险如果要进行有效的控制, 则必须首先确定风险等级, 我们在开展辨识时一般采用LEC法 (D=LEC:D风险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确定风险等级, 也就是风险程度, 其次根据风险程度的不同进行分级处理或控制, 包括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操作规程等。

4 上述方法在集气站风险辨识中的应用

4.1 风险辨识及控制开展情况

(1) 作业区于4月份组织人员搜集风险辨识的相关材料, 编写成培训教材并对班站员工进行了一期两批次的风险辨识及控制知识培训, 使各集气站员工了解掌握了风险辨识的一些简单的知识, 且能够按照前面叙述的辨识步骤及方法开展集气站的日常风险辨识活动。

(2) 作业六区在2009年5月份由作业区组织集气站员工利用上述方法开展了一次风险辨识活动, 并通过技术员班站分片负责制度每月上站组织班站员工进行风险辨识, 对辨识存在的风险由承包技术员负责收集汇总并分析后制定控制措施。

4.2 实施后效果及分析对比

4.2.1 实施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 本为对2009年5月份第一采气厂作业六区11座集气站员工开展的风险辨识进行了统计, 并对辨识存在的34项风险进行了分类, 按照一般风险、显著风险、高度风险及重大风险分类统计表 (见表4) , 按照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影响因素及管理缺陷分类统计表 (见表5) 。

4.2.2 实施效果对比分析

4月及5月份连续开展了2次由作业区组织进行的集气站风险辨识, 从表4、表5可以看出至6月份集气站现场存在的总的风险相对减少, 同时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影响因素及管理缺陷存在的风险数占比相对上升 (具体见图1) , 说明在进行风险辨识中员工已经将风险重点由单一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转变为全面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影响因素及管理缺陷方面。

5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虽然通过风险辨识活动的不断开展, 作业区集气站在风险辨识及控制管理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但目前班站员工乃至作业区其他人员只是掌握了风险辨识的一些较简单的方法, 对风险辨识了解的不全面, 不透彻, 在开展辨识活动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在以后开展风险辨识活动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辨识的全面性、系统性。

5.2 建议

由于目前各单位风险辨识基本都是自己在一边学习摸索一边开展的情况下进行, 所以很多地方都还不很规范, 建议可以聘请专业人员对集气站从辨识到评价、到控制进行一次系统的现场操作, 以供作业区开展此项工作的人员进行学习。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对作业区集气站进行科学的风险辨识及控制, 成为预防、确保现场安全平稳生产的关键。着重从作业区集气站风险辨识及控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该采取的措施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作业区集气站,风险辨识及控制,方法探讨

参考文献

[1]易图云.天然气生产场所施工风险识别及控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1, (12) :15

[2]郑力平.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 (01) :15

高风险作业控制 篇9

我国海洋石油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 从我国渤海打下第一口井到现在, 随着油气的不断开采, 有些老龄油气井几近枯竭, 失去了继续生产的价值。废弃油气井可能因附近打井作业或地表下油气层变化而重新产生压力, 这意味着, 如果未予有效封堵, 这些废弃油气井可能在海底泄漏, 给海上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美联社2011年4月20日援引一份政府文件报道, 墨西哥湾水下2.7万个废弃油气井以混凝土“封口”后缺乏定期查验;另外3200个油气井悄然遭弃用, 未以混凝土封堵, 漏油风险巨大, 墨西哥湾成“生态雷区”[1]。在我国北方滩海海域, 废弃的油气井安全隐患更高。冬季, 滩海海域形成大量海冰, 会对该海域油气井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造成安全隐患。另外, 滩海海域水深较浅, 废弃油气井严重威胁渔船作业的安全。

根据国家法规的要求, 为了合理安排油藏开发, 保证油田生产合理、高效进行, 封隔油、气、水层, 防止层间串流, 保护临井的开发生产和保护环境, 防止油气泄露污染为, 需要对废弃油气井采取有效的封堵措施, 即永久弃井作业。

本文通过对大港油田某油井的永久弃井作业的成功案例的进行分析, 为滩海油井永久弃井作业得出一套安全可行的技术方法, 并对永久弃井作业工程中的风险进行分析与控制, 具有较好的工程借鉴意义。

1 大港油田某井状况

1.1 基本情况

该井位于埕海2-1井场, 井场周边虾池, 以西200米是村庄。

该井2007年4月18日开钻, 2007年9月9日完钻, 完钻井深5206米, 完钻层位沙三段。其中沙一段电测解释油层31.8米/16层, 沙二、沙三及东营均未解释油层。2007年10月2日至11月23日射开沙二段, 液面恢复6小时, 折日产水105方, 试油结论为水层。第二次试油射开沙一下, 酸压后水力泵排液, 累出水92.4方, 出油1.24方, 结论:含油水层。钻完井数据如下表:

1.2 井口现状

1.3 井身结构图

施工前施工后 (见图2)

2 滩海油井永久弃井作业

2.1 滩海油井永久弃井作业

通过对该井井下技术状况分析, 有针对性的进行永久弃井作业方案优化设计及技术论证, 在此基础上顺利实施了永久弃井作业施工, 形成了针对滩海油井永久弃井的一整套系统作业技术, 主要施工步骤包括:

2.1.1 井筒准备

(1) 井口安装压力表观察压力、放压、用清水循环压井;

(2) 安装2FZ18-35防喷器, 按标准试压合格;

(3) 下通井规通井后, 并下刮削器刮削至4331m, 并在4150-4220m之间反复刮削3次以上;

(4) 下Φ73mm油管+封隔器+试压球座, 封隔器坐封在4177m。反挤压井液套管试压20MPa, 10min压降≤0.7MPa为合格。正挤压井液测地层吸收量, 记录数据;

(5) 封隔器解封, 投球, 油管正试压20MPa, 10min压力下降≤0.7MPa为合格。

2.1.2 封堵施工

(1) 下Φ73mm油管+喇叭口至4254m;

(2) 接好地面管线, 地面管线试压20MPa不刺不漏为合格;

(3) 配制ZCT-08堵剂; (堵剂具体用量根据地层吸收量大小调整)

(4) 开套管闸门, 正替淡水1.6m3+堵剂4.0m3+淡水0.3m3+清水11.8m3;

(5) 上提油管至4049m处反洗井至进出口液性一致;

(6) 上提油管4根, 安装采油树。反挤清水2.3m3, 最高压力为20MPa, 压力达到20MPa立即关井侯凝;

(7) 关井侯凝72小时;

(8) 探灰面及试压:加压10-30KN, 试探三次无误, 灰面在4170m以上为合格。灰塞试压15MPa, 10min压降≤0.7MPa为合格;

(9) 配制密度1.85g/cm3的G级水泥浆注灰塞, 灰塞位置:3880-3980m;

(10) 关井侯凝24小时;

(11) 探灰面:加压10-30KN, 试探三次无误, 灰面在3880m以上为合格;

(12) 灰塞试压15MPa, 10min压降≤0.7MPa为合格。

2.2 滩海油井永久弃井作业工艺分析

分析该井井身结构特点, 根据法规[2,3,4]要求, 对于该井永久弃井作业主要是封堵射孔层、封堵尾管顶部和封堵表层套管。

2.2.1 封堵射孔层

该井共有两段射开层, 其中对4337.4m-4347.5m射孔层已经进行封层处理, 灰塞顶部位置4331.56m;目前尚有4220.6m-4243.0m (6-9号层) 处于裸露状态。将对该层进行挤堵剂封堵, 留灰面位置在4170m以上, 探灰塞及试压, 满足法规关于射孔层全封的处理要求。

2.2.2 封堵尾管顶部

尾管悬挂器位置为3930m, 在3880-3980m注灰塞, 并进行探塞及试压, 满足法规对于已下尾管的, 在尾管顶部上下30米的井段各打至少30米水泥塞的要求。

2.2.3 封堵表套

该井在2-100m打井口灰塞, 关井候凝24小时, 在地面以下2m处割掉各层套管, 在井口位置注水泥帽对井口进行封闭, 能够达到法规关于表层套管内水泥塞长度至少有45米, 且水泥塞顶面位于海底泥面下4米至30米之间的要求。

3 井口处理

(1) 配制密度1.85g/cm3的G级水泥浆4.0m3在技术套管内注灰塞, 灰塞位置2-100m;

(2) 关井侯凝24小时;

(3) 在泥面以下4m处割掉各层套管;

(4) 打水泥帽:在井口位置注水泥帽对井口进行封闭。

3 滩海油井永久弃井作业安全风险控制

3.1 滩海油井永久弃井作业风险源

通过对已有弃井作业程序分析, 可以得出如下作业危险源:井喷、井涌、火灾及爆炸、人员伤害、H2S中毒、机械伤害、管线破裂、设备损坏、触电、起吊事故、交互作业、环境污染等。其中主要风险为井喷, 火灾爆炸、H2S中毒及环境污染风险。

3.2 滩海油井永久弃井作业风险控制

3.2.1 井喷

在整个弃井作业过程中, 潜在井喷、井内物质泄漏的风险, 因此, 在作业过程中一定不能麻痹大意, 时刻保持井控的风险意识。通过分析该井井史资料, 该井在永久弃井过程中, 可能造成潜在井喷风险的原因为: (1) 资料不齐, 井内情况不掌握, 造成井涌、井喷; (2) 洗、压井不合理, 造成井内压力不平衡; (3) 起钻时发生井涌; (4) 出现井喷井涌, 发现不及时, 井控设备失灵; (5) 人员队伍不熟练, 井涌井喷处理不当。

针对以上可能造成井喷的风险, 提出以下控制措施: (1) 加强资料收集, 作业前取全取准资料; (2) 使用合理压井液进行洗、压井; (3) 起钻时控制速度, 防止抽吸, 并补足压井液; (4) 执行干部24小时值班制度, 专人做岗观察, 避免发现不及时, 并在作业前检查井控设备 (特别是防喷器) 好使好用; (5) 加强人员培训, 按制度进行井控演习, 加强熟练程度。

3.2.2 火灾爆炸

永久弃井过程中发生火灾爆炸的主要是由可能的油气泄漏引起的。

针对火灾爆炸风险, 主要从弃井作业现场管理措施入手进行控制: (1) 按照施工程序施工, 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 加强施工作业者的安全意识; (2) 井场严禁动明火, 除必要的设备工作外, 其它设备、车辆一律熄火; (3) 禁止吸烟; (4) 井上施工人员一律穿戴好劳保用品; (5) 现场备好消防器材, 规定专人负责, 组织好消防队伍。

3.2.3 H2S中毒风险

根据该井井史资料, 该井在2007年12月对井段4220.58m-4242.98m进行酸化作业, 在2010年1月又对该井段进行压裂作业, 井内可能产生次生H2S, 在永久弃井作业中要采取防H2S措施, 防止次生H2S伤害。

3.2.4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主要石油施工现场废弃物管理不善引起的, 为了削减、处理、再利用由于弃井作业所产生的固体或液体废弃物, 把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降低到最低程度, 弃井作业前应制定弃井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处置和管理规定。

主要措施如下: (1) 施工垃圾和施工废弃料等由产生单位集中堆放, 施工结束后在环卫部门指定的地点倾倒; (2) 按规定分类存放废弃物, 必要时做出标识, 禁止混合、收集贮存性质不相容而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弃物, 危险废弃物应由具备资质的供方进行集中处置。 (3) 施工及生活废污水的排放, 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关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4 结论

4.1滩海油井永久弃井作业施工步骤主要包括:井筒准备, 封堵施工和井口处理作业。

4.2对于滩海油井永久弃井应采取保证射孔层挤水泥全封处理;尾管顶部上下30米的井段各打至少30米水泥塞;在泥面以下一定深度切割套管、清除井口装置, 从而满足海洋石油作业关于永久性弃井的相关要求。

4.3通过分析, 滩海油井永久弃井作业风险主要有井喷、井涌、火灾及爆炸、人员伤害、H2S中毒、机械伤害、管线破裂、设备损坏、触电、起吊事故、交互作业、环境污染等。其中主要风险为井喷, 火灾爆炸、H2S中毒及环境污染风险, 本文根据这四种主要风险提出了针对施工现场管理和设备管理的具体控制措施。

摘要:随着海洋石油的不断开发, 越来越多的老龄油气井面临废弃处置, 这些废弃的油气井如果未予以有效封堵, 油气有可能在海底泄漏, 而且严重威胁船舶在该海域的航行安全。根据在国家法规的规定, 为了合理安排油藏开发, 保证油田生产合理、高效进行, 封隔油、气、水层, 防止层间串流, 保护临井的开发生产和保护环境, 防止油气泄露污染, 需要对废弃油气井采取永久弃井作业措施。本文针对大港油田某油井永久弃井作业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 为滩海油井永久弃井作业得出一套安全可行的技术方法, 并对永久弃井作业工程中的风险进行分析与控制, 具有较好的工程借鉴意义。

关键词:滩海,永久弃井,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刘一楠.3200个废弃油井威胁墨西哥湾环境[N].新闻晨报, 2011-4-22.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25号令, 海洋石油安全管理细则[S].

[3]SY/T6845-2011.海洋弃井作业规范[S].

高风险作业控制 篇10

1 地面施工作业风险削减的环节控制

1.1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在地面作业施工中根据施工项目进度、天气变化以及现场情况, 要求施工单位要与建设单位建立安全信息沟通渠道, 注重事前沟通, 加强事故预防, 及时、详细、全面队施工中涉及重大风险的事项进行全方位安全信息交流;加强安全风险辨识, 提高安全过程控制, 强化应急预案演练, 从而及时消减安全风险。

1.2 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掌握专业的安全操作技能

作业人员是施工作业最基本的安全因素之一, 参与施工的各类特种作业人员, 诸如供电工、起重、爆破、金属焊接气割、架子工、井控等特种作业人员, 必须持有专门机构经过培训、考核颁发的资格证书, 并且按时复审, 才能保证施工作业人员的自身安全, 从而确保施工作业过程安全可靠;另外对施工作业过程所使用的设施设备, 生产厂家必须为国家相关部门备案的正规厂家, 设施设备必须有产品合格证书及铭牌, 定期必须经过专业机构安全检验, 并持有安全检验证书。

1.3 作业计划书全面详细分析全过程的安全风险辨识

作业计划书必须对施工作业进行全过程描述, 进行全方位的风险辨识, 从前期准备、现场交底、设备布置、作业人员确认、作业许可确认、作业交底安全教育、作业安全措施、现场安全应急器材、气体防静电检测和作业安全监督等几个方面分析, 找出危险点源, 确认安全风险, 从而为风险消减和控制提供安全依据。

2 施工作业风险控制措施的具体方法

2.1 建设单位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2.1.1 严格审核施工单位资质

要求作业队伍资质与所承揽的项目, 必须持有锅炉、压力容器作业队伍持省级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认可的资格证书;使用的起重机械作业队伍持省级起重机械安全监察机构认可的资质证书。如果请用外单位包工的项目, 必须签订《安全合同》, 双方安全责任明确。

2.1.2 建立作业计划书审查、审批制度 (1) 一般作业实行班站作业票制度

对进入站内的各类作业, 由施工方提出申请, 经站 (班) 长落实安全措施并同意后, 方可进行作业, 并在许可控制板上反映作业动态, 让员工清楚站内正在进行的所有作业状况, 使集气站内所有作业均处于有效受控状态。

(2) 对高危特种作业, 实行分级审批管理。

作业区级负责审批动土、三级动火、登高等作业, 建立现场安全监督记录。相关记录报厂质量安全环保科备案。

厂级负责审批集配气站年度检修、清管作业、改扩建施工、临时用电、站内二级动火、在役天然气容器、油罐等有限空间作业。相关记录厂质量安全环保科备案。

油田公司级负责审批一级动火和大型改扩建设项目施工方案, 相关记录报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备案。

(3) 执行开工许可证制度

针对重大危险作业实行开工许可证制度, 建设单位现场监督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各项措施均落实到位后签发开工许可证, 施工单位方可进行施工作业。

2.1.3 风险削减措施的评估与管理

由项目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依据该项目的风险评价报告, 组织制定风险削减措施方案, 报厂HSE办公室审查, 管理者代表审批;作业区 (大队) 项目由项目所在单位, 依据该项目的风险评价报告, 组织制定风险削减措施方案, 报厂HSE办公室审批、备案;风险削减措施批准后, 由质量安全环保科提供给被评价单位, 由被评价单位组织实施, 质量安全环保科监督验收, 并填写验收报告, 进行措施实施效果评价, 记录评价结果。经评价确认风险削减措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 应重新制定风险削减措施, 交被评价单位实施, 进行再评价, 直至符合要求。

2.2 施工单位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加强施工单位的安全教育管理。对施工单位的安全教育应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要加强施工单位管理层的安全教育, 提高他们的HSE意识。第二要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 主要包括从事工作的危害因素、操作规程、基本安全生产知识。在日常安全中, 施工单位要加强自身的三级安全教育。加强现场监管。建设方应自觉克服“以包代管”的错误思想, 对工程进行施工全过程监控。建设单位应对施工单位落实安全技术交底进行监督检查, 对违背方案的施工项目提出整改意见。

建立施工单位业绩考核制度。将施工单位安全行为记录在案, 作为准入资格的参考依据。对现场实行挂牌监督, 在施工现场实行挂牌制度, 标明施工项目的基本信息。必要时设置安全生产曝光台, 对违章违纪行为予以曝光。

2.3 相关技术部门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工程项目管理室组织建设单位生产部门、安全部门、工艺技术部门、消防部门和施工单位相关人员在现场开展作业交底会, 从作业前工艺方面、技术层次, 和安全教育等方面, 就方案的技术细节和安全注意事项向施工人员进行一一讲解, 建立详细的存交底记录, 由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留底保存。

2.4 现场安全监督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必须审核施工作业的安全组织、技术措施, 为其安全措施的正确性负责。了解并掌握现场作业情况, 做到“三清楚”, 即:停电范围、工作地段、工作任务清楚。详细检查工作票, 重点检查工作票中停电范围、工作地段、工作任务、安全措施、危险点及控制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 并满足安全作业要求。检查施工前对作业中危险点分析、布置安全措施和交待安全注意事项情况。施工前认真检查人员着装、安全工器具, 人员精神状态和车辆情况。定期巡回检查作业现场, 做到“三找”, 即找措施漏洞、找不安全因素、找违章行为, 并及时处理, 坚决制止现场的违章指挥和冒险蛮干行为, 当无法制止时, 及时叫停并给予处罚。

3 结论

通过对油田地面施工作业安全风险消减与控制方法和具体内容的阐述, 要确保施工作业的安全, 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行业标准, 加强建设方与施工方的沟通, 认真履行双方的在施工过程中的职责, 确保有效的安全监督等成为关键, 从而全方面、全过程地保证油田建设安全平稳运行。

摘要:本文对油田地面施工作业中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 、相关部门、到最后作业现场安全监督四个方面进行全面的风险辨识, 从而为地面施工作业风险消减与控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施工作业,风险,消减控制

参考文献

高风险作业控制 篇11

【关键词】供电企业作业现场;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前言

在供电企业中小型作业现场,保证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是供电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也是供电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地区配电网络得到了飞速发展,配网现场施工作业出现点多面广、作业环境复杂多样的情况。在施工作业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将严重影响作业的安全系数。作业现场安全风险辨识与控制管理是风险管理的核心。通过作业前对作业现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安全管理的缺失进行辨识,分析出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再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在作业过程中实施控制,预防人身事故、人为责任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可控、能控、在控”的目標。

一、供电企业中小型作业现场工作现状

(一)中小型作业现场缺乏科学的风险预控机制

我国供电企业普遍存在忽视中小型作业现场的风险预防和控制的现象,导致供电企业现场作业风险预防和控制缺乏手段,遇到安全事故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抢救,没有一套完善的作业现场安全风险管控的机制,存在风险分析和预防控制措施难以同时落实、风险评估和去除隐患不连贯的现象,原有的管理手段不能对作业现场工作全程进行有效管控,无法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实施有效的监督。

(二)现场作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和辨识缺乏依据

供电企业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估数据库和流程,存在风险辨识靠估计、风险分析粗线条、风险估计走过场的现象,无法准确辨识作业现场安全风险指数。输变电设备运维单位落实电网风险预警控制措施,提前消除影响电网正常运行的缺陷和隐患,落实责任人制度,加强对重要变电站、重要保电线路的管控力度。重点掌控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危险点,做好预控和防范措施。此外,针对改、扩建重点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应提前介入、参与项目和施工方案的审查,从源头上优化项目方案和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风险;在工程实施阶段,做好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资质审查与“施工三措”、现场安措设置关,牢牢掌控工程每日的安全生产状况与进展情况,确保施工现场的人身与设备安全。

二、作业现场风险管控的措施

(一)科学评价,准确辨识风险

市公司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梳理各专业现场作业任务、作业过程及其相应的作业环境、作业条件、作业方法,辨识可能存在的各种物(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等事故风险,采用了省公司《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对于安全生产条件的风险进行辨识与控制。同时,把省公司《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三个分册充实、调整为七个分册,结合本单位作业实际补充完善对应的典型控制措施。防范手册配以相应事故案例,形成适用于本公司特点的作业现场风险辨识防范标准。

(二)再造流程,实施全程管控

1.班组绩效考核指标:风险辨识与控制培训实施与效果;典型作业预先风险分析范本编制质量;作业预先风险分析的全面性、准确性,控制措施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作业现场风险辨识与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风险辨识及典型作业预先风险分析范本库的动态维护情况。

2.基层单位绩效考核指标:班组风险辨识与控制培训的计划下达、组织实施及效果检验开展情况;生产环境静态风险识别的实施情况;典型作业预先风险分析范本编制质量;大型作业现场勘察、“三措一案”编制下达情况;作业预先风险分析控制表、作业指导书的审核情况;作业现场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表库建立与实施情况;对班组作业现场风险控制的评估、考核情况。

3.管理部门绩效考核指标:风险辨识与控制培训的组织及效果检验开展情况;生产环境静态风险识别、典型作业预先风险分析范本库编制的组织情况;大型作业现场勘察、“三措一案”编制下达情况;作业预先风险分析控制表、作业指导书的审核情况;作业现场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表库建立与实施情况;对基层单位安全风险辨识与预控工作开展情况的检查、评价、考核情况。

(三)强化管理配套

为规范生产作业现场安全管控,落实安全管理到位、安全工作到位和安全监督到位,相关管理人员必须经常深入生产现场,了解、掌握安全生产情况,指导和协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到岗到位人员重点关注施工环境恶劣或施工难度极高、易发生人身伤害或人员误操作的高危作业现场。检查制定的工作方案是否合理,关键环节风险预控措施是否完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各项规章制度、反事故措施是否严格执行,现场是否存在违章现象等。

(四)应用技术手段

为了确保人身、电网、设备安全,推行的输、变、配电设备安全运行第一责任人管理制度,将现场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责任明确到个人。同时应用高科技技术手段,应用多年来的尝试和实践,输、变、配电设备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实现生产运营的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为加强施工现场作业的安全管理,将设备安全运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从设备运行管理延伸至施工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

三、结语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是以风险管理和控制为导向,贯穿电网企业的生产全过程实践证明,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和整体,体系建设是一个持续不断改进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地推进,毫不动摇,才有可能使基层供电企业真正实现本质安全。与复杂、专业的安全评价方法相比,在企业基层生产岗位作业场所实施风险评估方法、最后一分钟风险评估法、工作安全分析法,更符合生产管理的实际,方便现场操作使用。

参考文献

[1]徐素萍.班组作业现场的过程风险控制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

[2]王景焕.关于电力施工的项目管理探讨[J].门窗,2012.

高风险作业控制 篇12

1 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难点

现如今,变电运维一体化技术不断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研究人员根据新的生产模式改造相关技术,使变电运维一体化技术能够适应不同的作业环境,以实现最大的生产效益。但是,在研究和发展相关技术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在实际的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中,技术人员无法按照相应的检修要求作业;在具体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无法有效保证工作的安全性等。总的来说,技术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面临比较大的安全风险。

在探讨了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产生的问题后,还应明确在研究变电运维一体化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的难点。研究人员在众多有关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的实验数据中了解到以下3个难点:①运行与检修工作中存在较大差异;②实际作业时无法完全掌握和控制不安全因素;③操作人员的作业强度比较大,存在比较高的安全风险。

只有清楚地认识到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有效地预防和解决问题,使变电运维一体化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

2 风险管控

在我国有关变电运维一体化的风险管理中,主要任务是预估作业风险,目的是尽量避免工程实施过程相关危险因素出现造成的严重影响,以便在作业前做好防护和控制工作。

2.1 安全评估和风险预控

2.1.1 科学评估,建立相关风险库

针对具体的作业流程,通过开展相关的风险评估会,了解作业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预先防护。评估的主要内容是探讨实际施工作业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评估内容中包括对项目实际作业中安全管理的评价,有效监督管理作业中的不安全因素,从而提高整个工程的效益。另外,评估人员要科学、合理地整合与作业过程有关的数据库,比如风险的数据库、缺陷库,安全隐患的数据库等,使整个作业项目的安全管理形成一个有规则的大网。

2.1.2 流程化控制作业中存在的风险

作业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某些抽象风险无疑是整个作业中最难控制和预防的地方。因为抽象的风险是技术人员无法运用正常程序有效控制的。针对这个问题,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程序,使抽象的风险转变为可以具体执行的步骤。该程序的大致工作内容是,输入在作业中出现的一系列危险源及其相应的防护措施,将其存储在风险控制栏中。在具体的作业过程中,运行的每一个步骤都要在风险控制栏中校对,检测安全后才能进行下一步骤的操作。整个运行操作实现了流程化控制的设计,并且该程序会定时更新,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2.2 保证安全质量管理

为了保证项目现场的质量安全工作,相关部门根据项目作业规范和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了《标准化运维作业指导卡》。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作业质量安全得到规范性的保障。同时,在工程现场作业中,监管人员实施了“逐项打钩”的方法进行检验,监管R恩呀U呢要认真核对每一个步骤和每一项操,核对完成无误后打钩,表示此项任务不存在问题。对于“逐项打钩”的监管方式,虽然执行起来比较烦琐,但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作业风险程度。

2.3 控制安全风险,保证作业技能的质量

研究人员在探讨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相关内容时,给出了以下3点建议。

2.3.1 开展技术活动,提高专业技能

由于电力领域掌握变电运维一体化技术的相关人才不足,所以,重点培训这方面的人才就显得格外重要。鉴于此,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培训班,采取网络课堂、知识竞赛、现场讲解、重点知识分部讲授等方式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兴趣和积极性,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2.3.2 分析作业承载力,强化计划的实施

在处理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项目内部的承载范围。在整个作业过程中,技术人员的每一处设计都应在作业的可承载范围内。如果在应用实施中超出了预定的范围,必将引发安全问题。同时,技术人员应加强对计划实施的管理,根据计划中的方案进行可实行性评估,以确保项目质量和安全,保证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平衡发展。

2.3.3 严格监督和管理

在具体作业的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和管理的力度。管理人员应将具体的任务下发给个人,合理分配,并明确每个人的责任。标准化的指导加上合理的人员分配机制有助于提升整个工程项目的效益。同时。在作业过程中,监管人员应科学、有效地管理每一步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

3 结束语

本文主要探讨和分析了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的理论以及具体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在具体的工作中,主要任务是管理和控制相关问题引发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项目的风险。在未来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发展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对项目的管理。

参考文献

[1]陶鸿飞,魏伟明,姚建生.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业风险管理的实践[J].华东电力,2004(8):1733-1735.

[2]葛长城.供电企业面向作业的风险管理方法研究[J].电力研究,2010(6):1-3.

上一篇:临时组织下一篇:定额计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