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考察报告(共8篇)
企业文化建设考察报告 篇1
日本企业文化考察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充分借鉴日本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国资委组织部分中央企业及下属单位主管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和部门负责同志,于2005年3月16日至4月5日赴日本进行了企业文化培训考察。
培训采取三种形式
一是听取专家集中授课。长崎大学神郡克彦教授讲授了《如何建立企业名牌》,神户大学黄磷教授讲授了《跨文化交流与管理》,经济产业省经济产业政策局铃木先生讲授了《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关政策》等课程。
二是专题讲座。荏原制作所通过一个环保的典型案例介绍了企业的危机公关处理和文化创新;资生堂介绍了如何秉承福原信三的理念,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企业形象的创造;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全球化人事部小西工己先生介绍了《丰田之路与人才培养》;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介绍了松下幸之助的经营理念和经营哲学;JR西日本铁道公司介绍了如何培训民营企业精神;金钢峰寺宗务总长土生川正道理事长介绍了日本人精神的形成;东京证券交易所介绍了企业统治的思路和原则;经济产业省玲木先生介绍了日本政府推进企业落实社会责任的有关政策。讲座中还采取互动式的讨论,进行深入研修,在交流和探讨中,既了解了日本企业的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情况,同时又宣传了我国经济发展成就和中央企业的实力。
三是参观考察。先后参观了荏原制作所、资生堂株式会社、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大金工业株式会社、西日本旅客铁道株式会社(简称JR西日本铁道公司)、日本电通公司、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8个企业和东京证券交易所,与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副社长川村群太郎等20多位企业高层领导人进行了座谈交流;参观了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国际展览中心、资料馆、技术馆、丰田公司资料馆、资生堂画廊和资料馆等10个企业展馆;观摩了爱知县世博会中国馆、日本馆、主题馆等展馆;访问了日本经济产业省、兵库县、神户港务局等3个政府部门。在走访的企业中,既参观了历史馆、资料馆、艺术馆、技术馆,又参观了生产线,既对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情况有所了解,又观摩了企业的实务操作。同时,我们还通过乘坐地铁、公共汽车、新干线高速列车等途径,比较广泛地了解了日本的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培训结束前,考察团的19名同志利用晚间时间分组进行研讨交流,大家一致感到此次培训时间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培训期间能安排考察如此之多的世界知名企业实属不易。同时,大家认为通过培训拓展了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学习了日本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及需要引以为鉴的问题,对加强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得到了很多启示。培训结束时与我国家外专局驻日本办事处的同志进行了会谈。日本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特点和经验
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们感到日本企业文化建设呈现出以下6个显著特点。
(一)积极倡导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相统一,为企业发展培育和谐的文化环境和氛围。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近年来世界各国企业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们所考察的日本企业都把履行社会责任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积极倡导,把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成为日本企业文化发展的一个趋势。日本企业把履行社会责任放在突出位置,有五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从历史背景上看,18世纪近江商人就提出了“卖方、买方、社会”三方都好的理念;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企业明显地抱有一种“报德思想”,二官尊德提出“社德合一”,即“事业在自己得利的同时,必须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实惠”。20世纪以后,松下幸之助等杰出的企业家又积极地倡导企业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并于1956年召开经济同友会全国大会,通过了经营者必须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决议。进入21世纪之后,经济同友会又把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于2004年5月改定通过了《日本经团联关于企业行动宪章》,提出了10条企业行动准则,使企业落实社会责任的工作进一步得到强化。正是由于长期以来一些杰出的企业家的积极倡导和实践,形成了日本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文化传统,这一传统引领着日本企业的发展方向,使日本拥有一大批历经百年长盛不衰的企业,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日本跻身世界经济强国奠定了基础。二是从现实状况看,近年来,日本企业出现了一些丑闻,突出表现是对社会不负责任、做假帐、欺骗社会公众。如在东京证券所上市交易已有50多年历史的西屋铁道公司,违反有关规定,使公司股票80%掌握在特定人手里,利用员工假持股来逃避监管,欺骗股民达10年之久,这件事曝光后在日本社会造成恶劣影响。这一教训使日本企业充分认识到,在经营过程中必须以诚信负责的社会形象取信于公众和消费者,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三是从企业面临的宏观发展环境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公众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日益成为衡量企业优劣的重要标准。四是经过长期实践,日本的企业家认识到,在当今人类的社会活动过程中,除了战争,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占用社会资源最多、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实践活动,企业在占用社会资源的同时必须给社会回报,以争取社会的支持与理解,为企业创造长远发展的环境。五是政府的大力倡导。日本政府把推进企业落实社会责任作为重要内容,由经济产业省具体负责推进和实施。如通过社会调查向企业提供社会需要等情报,对企业落实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督等等。由于上述原因,日本的企业都很重视将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企业家们都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站在履行社会责任这个制高点,才能赢得企业长期发展的良好环境,所以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日本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突出强调五点:一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最主要内容就是切实实现股东和雇员(员工)的利益。二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直接外在表现就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最好的商品和服务。三是在可能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促进所在地区和国家的社会繁荣。四是遵守法律法规,做到及时向社会公布企业信息,保证经营活动的公开和透明。五是把企业发展同造福人类、保护环境、建立循环型社会统一起来。如丰田公司1992年为了倡导“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全新环保理念,专门设立了“丰田环境委员会”,制订了“丰田地球环境宪章”——《丰田对于地球环境的参与方针》,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公司面向21世纪的未来战略——“制造亲近人类与地球的汽车”。为了落实这一战略,丰田公司不惜将年销售额的6%作为攻关资金,组建起1.2万人的庞大研发队伍,开始了“绿色”汽车的发明创造。经过长达5个年头的不懈努力和反复试制,1997年12月丰田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先躯。它消耗每升汽油的平均行驶里程比一般汽油车至少提高一倍,污染物却减少了90%。
(二)把企业以人为本与员工以企为家统一起来,特别注重建设人企合一的发展团队。
我们考察的日本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把企业以人为本与员工以企为家很好地统一起来,努力构建命运共同体,实现了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经济处于缓慢增长期,即使在企业面临各种困难的情况下,日本企业仍然坚持以年功制为主的分配模式,较好地保持了员工队伍的稳定,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等企业制度基本不变,努力做到不裁员,保持员工队伍的相对稳定,保持员工福利待遇基本不变;二是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开拓海外市场,为员工发展创造更多空间;三是不断优化员工的生产生活环境,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如: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是全球著名的商用空调和氟化工产品生产企业,在遭受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企业经营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一直坚持“力争作一个能够保证雇用的公司”这一宗旨,通过每年限量招工、实行内部转岗分流,对部分员工进行再培训,尤其是及时实施了国际化战略,把开拓中国市场作为战略重点,每年利润增长的10%来自中国,从而实现了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对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关注员工的利益、促进企业和员工实现共同成长的情况、1999年3月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
(三)努力做到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统一,培育支撑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文化力量。
我们这次考察的日本企业平均寿命在40年以上,有的企业寿命长达100年。如:以生产高级化妆品著称于世的资生堂株式会社成立于1872年,至今已有133年历史,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成立于1918年,至今也有87年的历史。探究这些企业长寿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这些企业在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同时,非常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使企业发展既奠基在深厚的文化积累之上,植根于厚重的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又能适应时代变化,不断发展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很好地继承了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如协调配合的团队意识、注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并通过创新,把企业建成命运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二是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注意形成相对稳定的“文化基因”,使之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精神财富。如: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在松下幸之助提出的理念的基础上形成了“企业作为‘社会的公器’,在‘顾客第一’的基础上,实现‘日新月异’”的文化基因,又把“日新月异”转变为“坚持技术革新’的理念,以这种理念指导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开发新产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三是通过建立资料馆、纪念馆、展览馆等文化设施,使企业创造的文化成果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并通过免费向社会开放,使之成为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成果,达到了用文化提升企业形象的目的。
(四)注重企业家高度文化自觉与员工自觉践行文化相统一,确立了上下同欲的文化追求。
我们考察的日本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以确立共同的文化追求为目标,把企业家的文化自觉与提高员工的文化执行力统一起来,使企业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
通过在日本的学习考察,我们感到,日本企业家的文化自觉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确立了文化主导企业发展的意识,自觉用文化创新引领企业发展。二是具有崇高的文化追求,深刻影响着企业员工的文化自觉程度。三是这些企业的企业家都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关键性人物,起着倡导、实践、推动和变革企业文化的关键作用。四是普遍把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为企业的重要使命。五是具有敢领风气之先、不懈创新的可贵品质。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是一个代表性人物。我们这次在松下考察期间时时能感受到松下幸之助的存在,感受到松下文化的魅力,松下幸之助创立的松下文化仍然深刻影响着松下公司的发展。松下幸之助早在1932年就提出了“企业人一定要尽企业人的本分,为提高社会生活的品质和追求世界文化的繁荣而奋斗”的企业使命,1933年制订颁布了企业员工应遵行的“五大精神”,1935年制定了企业内规,强调知行合一等,从而推动和引领松下公司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创造了世人瞩目的辉煌。现在,松下公司又继承松下幸之助造福人类的文化自觉,确立了“为实现星罗棋布的网络社会做贡献”和“为人类与地球环境的共存做贡献”的企业理想,投资建立了家电回收利用技术中心和环保资源再生工厂,负责20个厂家电器产品的再生利用,同时作为环保教育基地免费向社会开放,努力为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建立循环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经过与日方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的交流,得知日本企业家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明治维新后,日本大力普及教育,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在此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追求。二是日本的社会制度安排又使财富不会大量传给下一代,由此决定日本企业家很大程度上是靠成就感支撑,努力把企业做强做大,这种成就感已经超越了狭隘的物质利益追求,上升到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三是日本的企业家是在日本国际化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具有较宽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和不断求索、追求卓越的品质,因而具有较高的文化自觉。资生堂第一任社长福原信三就是这方面的代表。福原信三191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药学专业,毕业后又游历欧洲,学习欧洲的近代艺术,他既是一个企业家,又是一个酷爱艺术的摄影家,他把企业的追求定位为“以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美化人类的生活”,并亲自参与设计了企业标识,把山茶花作为自己企业的象征,从而使资生堂由主要销售西洋药品的店铺发展成为主要生产高级化妆品的现代公司,并使资生堂文化具有强烈的艺术文化色彩。四是国家和政府通过表彰奖励、舆论引导、政策支持等措施和途径,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家的文化自觉。
企业文化建设成败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看企业文化在员工中的内化程度,是看员工自觉践行的程度。而这一点,在我们所考察的日本企业中得到了充分印证。这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注重知行合一,企业精神、企业理念已经成为企业员工的生存方式和工作习惯,体现在员工的言行之中。这些企业主要采取如下措施来提高员工的文化执行力:
一是进行企业文化培训。这是日本企业的通行做法。我们所考察的企业都建有员工培训中心、人才培养基地等培训机构。日产公司是日本第二大汽车公司,2003年7月与我国东风汽车公司全面合作,这个公司规定要对新招收的员工进行为期6个月的系统培训,主要是学习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岗位操作技能等,培训结束经过考试,确认符合公司的用人标准后方可进入实际工作岗位。
二是通过各种仪式,举办多种文化培育活动。日本企业提高员工文化执行力更多的是渗透在日常组织的各种文化活动中,如:举行入社仪式、创业纪念庆典、每个经济的庆典仪式、车间恳谈会等,其中荏原株式会社的案例教育更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荏原株式会社成立于1912年,主要从事风水力发电的机械制造、环境工程机械制造和精密电子仪器制造业务等,2003年3月23日因排污管连接错误导致该会社藤泽工厂发生二恶英泄露事故。事故发生后,荏原株式会社认真总结事故发生的原因,制定了5条基本行为准则,并把每年的3月23日定为基本行为准则再确认日,由董事长从8点30分开始对员工进行30分钟的演讲,用藤泽工厂发生二恶英泄露事故的案例,引导员工对照5条基本行为准则反省自己,查找差距,提高践行基本行为准则的自觉性。
三是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做到全员构建企业文化。员工不仅是文化育人的对象,也是文化创建的主体。这在JR西日本铁道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JR西日本铁道公司18年前由国有转为民营后,企业文化面临着转型,这个公司注重充分发挥员工的作用,通过开展“我的建议”、理念征集、统一朗读“感谢乘客利用JR铁路”的宣传用语等活动,组织全员参与文化创建,营造人性关怀的文化氛围,确定了新的经营理念即:“立足于尊重人性化的立场,在建立劳资信任关系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铁路事业的活性化。同时,以成为一个受爱戴的、共同繁荣的综合服务企业为目标,作为国家的主导企业,积极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做贡献”,从而成功实现了文化转型,塑造了企业新形象,促进了企业的飞速发展。
(五)大力推进理念变革与结构重组、战略调整相统一,形成了文化与管理相融共进的良性发展。
日本企业非常重视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理念的变化,适时变革企业的组织结构。松下公司在松下幸之助1932年提出企业新的使命和新的经营理念之后,随即对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进行了调整,创建了以事业部制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二是当企业的性质、结构发生变化时,及时对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核心价值观进行调整,使企业文化及时实现转型,以适应企业发生的变化。如:JR西日本铁道公司在公司改制的同时实现企业文化转型的经验。三是企业发展战略发生改变,企业的经营理念也随之进行调整和创新。大金工业株式会社针对国内经济增长缓慢、企业发展空间狭窄的现实,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为此,他们对公司原有的文化理念进行调整和创新,于2002年8月确立了“最高的信誉、进取的经营和明朗的人和”的公司纲领和10条经营理念。董事长井上礼之和总经理北井启之从2002年9月份开始,在3个月时间里到大金在日本各分支机构及海外7个主要子公司举行说明会,对新的经营理念进行宣讲,2003年2月又从日本国内和海外子公司请来10位员工同董事长井上礼之举行座谈会,并将经营理念印成小册子,发到员工手中,做到员工人手一册,用新的经营理念指导和规范员工的行为,很好地适应了拓展国际市场的需要,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是在中国的业务迅速发展,设有6个合资公司和独资公司,营业额达800多亿日元,西安庆安大金公司的利润更是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
(六)在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注意把宣传产品与经营“文化”相统一,培育了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企业文化建设负有宣传产品、塑造企业形象的职能,这一点已是基本常识。但日本在此基础上赋予企业文化建设以新的功能,在宣传产品的同时,开始经营“文化”。
一是非常重视产品和企业形象的宣传。这些企业都设有规模较大的宣传部门、企业文化部门或形象策划部门,主要承担产品广告设计、企业形象策划宣传、企业文化的推行等。尤其是对产品和企业形象的宣传令人印象深刻,大部分企业用日文、英文和中文三种文字,制作产品和企业形象的宣传册、宣传片以及企业网站等。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掌握了日语、英语和汉语三种语言。资生堂的宣传部有员工130多人,每年广告费用占营业额的10%左右。松下、丰田等公司都设有国际展览中心、技术中心等多个展馆,用于宣传公司的产品、形象和文化。
二是对文化进行战略投资。福原信三认为,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的历史中培养和积蓄的理性和感性资产,提出“企业文化是继人、财、物之后的第4种经营性资产”的观点,为此,早在1919年他就在东京的商业中心银座设立资生堂画廊,免费为日本和世界各地的未成名青年画家、摄影家提供展出作品的场所,并聘请一批艺术家到公司从事形象设计与宣传工作,到目前为此,已有5000多位艺术家在资生堂画廊展出作品,并为资生堂公司留下大批作品,资生堂也在自己的形象宣传中创造了一大批作品,这些作品已成为资生堂的文化资产,并随着这些艺术家知名度的扩大而不断增值。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因中日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所处历史阶段及企业具体情况不同,对日本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必须有选择地加以借鉴。
一、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应做到科学定位、扎实推进,真正促进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企业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企业发展实践是企业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基础,反过来企业文化又对企业的发展发挥促进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思想灵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追求。企业文化建设的程度和水平,既与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直接相关,又与企业家的素质和职工的整体状况直接相联。而且,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内生性,只有内在生长起来的文化,才能适应这个企业的需要,才能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从而真正促进企业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学习借鉴,但不可以照搬;可以适当引导,但不可以超越阶段;可以积极创造,但不可以忽视企业职工的整体特点。
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三个规律”,做到科学定位、扎实推进。一是遵循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认清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做到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文化积淀,不断实现文化提升。企业百年不倒靠文化,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也需要长期的培育过程。目前,在部分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短期行为、形式主义和急功近利的错误倾向,应该得到克服和改进。二是遵循企业成长的规律,认清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的内在统一性,做到从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内在要求出发,去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既不能过于超前,又不能严重滞后,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企业的组织结构、产业结构和发展战略的调整保持协调一致。三是遵循文化育人的规律,坚持文化理念推行的系统性和长期性,做到因人因群体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推进理念普及和文化育人。考察中,19名同志对日本企业在推行理念中强调自主性原则印象很深,但这一原则是建立在日本企业员工具有较高文化素养以及企业文化相对成熟和稳定的基础上的。而对于处于企业文化建设刚刚起步、员工素质有待提高的中国企业来说,过分强调自主性也是不适宜的,必须把自主性原则与强制性原则结合起来,把正面激励同系统灌输结合起来,积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二、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推动以人为本原则的全面落实。
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央企业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结合对日本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的考察,我们认为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把确立正确的以人为本原则作为一个重要任务,充分认清以人为本原则的前提性、历史性和整体性,并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才能使企业文化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是要认清以人为本原则的前提性,把以人为本和以企为家有机统一起来。以人为本原则的价值原则是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人作为目的的价值高于人作为手段的价值。这一原则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普遍存在的人的异化状况的一种扬弃,是对物统治人、个体淹没在虚假集体之中状况的一种扬弃。它实现了由人仅仅是企业发展的手段,到成为既是企业发展手段,更是企业发展目的的一种提升,这一提升并没有否定人作为发展手段的价值。由此引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是:从以人为本原则产生的历史背景看,企业以人为本的基本前提是职工以企为家;从现实互动关系上看,以人为本与以企为家互为前提、互为结果。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职工作为企业发展的目的主体和利益主体;员工坚持以企为家就是自觉把自己作为企业发展的责任主体和动力主体。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倡导以人为本必须同倡导以企为家结合起来,必须认清以人为本原则的前提性,否则,只强调人作为企业发展目的的价值和意义,就会导致企业发展的动力主体和责任主体虚位,就会导致以人为本原则悬挂在空中。这种情况实际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们各个企业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对职工提出“以企为家”的要求,注重引导职工充分认识到,企业“以人为本”的前提是职工“以企为家”,只有做到职工“以企为家”,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以人为本”,职工只有首先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主体和责任主体,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目的主体和利益主体。
二是要认清以人为本原则的历史性,把以人为本原则实现的程度与企业发展程度有机统一起来。以人为本原则的产生是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它在不同国家、社会和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体现着不同的要求。“以人为本”原则实现的程度必须同一个国家、社会和企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日本企业以人为本原则实现的程度和水平,是日本国家发展程度的缩影,是一个企业长期发展累积的结果。我们在惊叹、羡慕的同时,必须用历史性的眼光来审视这种结果和状态。同时,真正从我们企业现实条件出发,根据企业发展程度落实以人为本原则,并通过实现企业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以人为本原则实现的程度和水平。
三是要认清以人为本原则的整体性,把个体利益实现程度与整体利益实现程度有机统一起来。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以人为本”原则中的“人”既是一个个体性概念,也是一个整体性概念,“以人为本”不仅是要实现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发展,更是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发展,实现各个群体在发展上的动态平衡;“以人为本”不仅是要实现人的一个方面的发展,更是要实现人的多方面发展,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因而我们落实“以人为本”原则必须按照整体动态平衡的要求,既要解决个体的特殊问题,更要实现整体性发展。
三、正确处理实施CI战略与实施CS战略的关系,及时导入CS战略,不断提升和强化中央企业的品牌形象。
中央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大多已实施了CI(企业形象塑造的英文缩写)战略,这对提升企业自身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日本企业文化的考察,使我们认识到,在推进CI战略的同时,应该及时导入CS战略,使企业的形象塑造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CS是顾客满意(CustomerSatisfaction)的英文缩写。1990年,日本丰田公司、日产公司率先导入CS战略,建设顾客导向型的企业文化,取得了巨大成功,到现在CS战略在日本已经广泛普及。如:大金公司在经营理念中提出“洞察下一个需求,创造新的价值”,并对此进行详细阐述。所谓“洞察下一个需求”,就是深入到顾客的内心深处,去发现连顾客自己也还没有察觉到的需求和愿望,并将其变为具体的商品和服务提供给顾客,给顾客以惊喜,继而创造新的需求,就是顾客满意战略的一种体现。松下公司充分利用本公司长期的技术储备和雄厚的设计实力研制出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代表家用电器发展趋势的20年后的家用电子屏幕墙,在东京自己公司的国际展览中心,每天都在向来访者进行描述和展示。
日本企业推行CS战略是同高度市场化的特征相适应的。高度市场化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市场导向,市场导向的核心是一切以顾客满意为标准,就是顾客导向。因此,CS是对CI战略的丰富和深化。CI战略体现的是单一的企业视角,着眼于自我形象的提升;CS战略是企业、顾客等多重视角,关注的是顾客需求的满足和价值的实现。随着中国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深化,导入CS战略是一种趋势和必然,但并不意味着导入CS战略就取代CI战略,二者视角不同,所起作用也不同,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目前,中央企业应该对实施CS战略进行认真研究,择机导入、广泛实施这一战略,从而实现企业品牌和形象的新提升。
四、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创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以构建“六种和谐关系”为目标,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的文化环境和氛围。
创造和谐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创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我们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也是日本企业文化建设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日本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但贫富差距却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社会矛盾并不十分突出。在这一点上,日本企业同日本社会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日本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通过强化共同体意识,积极倡导履行社会责任等,为企业发展创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这对我们中央企业今后的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中央企业在今后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把创造良好的文化生态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构建“六种和谐关系”,即“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区(社会)、企业与环境、员工身体与心理之间的和谐关系”为核心,通过积极进行理念创新,确立和宣传体现构建“六种和谐关系”的发展观、合作观、环境观、生活观等价值观念;在合理界定社会责任的基础上,积极塑造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加强心理文化建设,促进员工身心和谐发展等措施和途径,不断优化人际关系,建立良好公共关系,优化企业内外发展环境,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五、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特性,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确立经营“文化”的新视角。
2004年7月6日至9日国资委在大庆召开的“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交流会”,有力地推动了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各企业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初步掀起了建设企业文化的热潮。但这次日本之行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央企业在今后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树立经营“文化”的新观念,做到建设“文化”与经营“文化”有机结合。
精神、理念、价值观等软性文化同具体形态的文化产品,尤其是物质产品有一个显著区别,那就是这些软性文化越使用越增值,并且可以转化为具体形态的文化产品,可以成为企业的经营性资产。这是可以对我们的企业文化进行经营的理论根据。而我们中央企业一般都有几十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创造了丰硕的文化成果,这构成了我们经营“文化”的资源基础。即使有的企业文化积累薄弱,也应该从经营“文化”的视角去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经营”文化这个词的涵义就是提升企业文化以及对由此开发出来的具体文化产品进行商业化运营,实现文化资产的保值增值。国内赴海尔学习考察的人络绎不绝,实际上就是经营“文化”的一种结果。当然,现在参与经营的主体不仅仅是海尔集团,更多地是媒体等企业外的社会力量,但起点还是企业本身。确立经营“文化”的新视角,不是要取代基础性的文化创建工作,而是对这一基础性工作的提升,是将在基础性工作中创造出来的成果所蕴藏的价值体现出来,并且不断增值。这就要求在基础性的文化创建中体现经营“文化”的要求。如:我们各中央企业建设的纪念馆、展览馆、资料馆等,就不仅仅是保存文化成果的场所,而应该成为经营“文化”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对这些场馆的投入,就不是纯消费性的支出,而恰恰应该是长期的经营性投资。
当前,中央企业开展“经营”文化的工作,具体可从四个方面进行:第一,制定经营“文化”的长远战略,遵循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确定中长期目标,从战略层面对本企业长期积累的文化资产进行经营。第二,可通过打造文化品牌,提升企业文化资产的价值。如:在相关企业中把长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青藏铁路建设精神”等各具特色的企业精神打造成文化品牌,实现文化资产的保值增值。第三,开发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商品,通过具体的文化营销,实现企业文化资产的升值,包括:开发体现企业文化个性的纪念章、纪念币、纪念邮票、企业歌曲、电视剧、网络游戏等。第四,培育宣传文化英雄,以此来提升企业文化资产的价值。从经营“文化”的视角看,王进喜、王启民、李黄玺、许振超等不仅是单个企业的劳动模范,更是这个企业的文化英雄,代表着我国国有企业广大员工的精神追求,也体现着一个个企业的个性文化。如:王进喜是“创业文化”的代表,是大庆精神的人格化;王启民是新时代知识分子的代表;李黄玺是新时期知识工人的代表;许振超是“效率文化”的代表。从经营“文化”的角度,对他们所代表的文化不断进行解读和释义,不断进行培育和传播,就可以使他们所代表的文化不断增值。
六、提高企业全员的文化自觉,尤其是要把提高企业家的文化领导力与提高员工的文化执行力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行为能力。
企业文化是全员性文化。文化建设的主体、文化践行的主体和文化育人的对象都是全体员工。提高企业全员的文化自觉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目标,而企业全员文化自觉的程度又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因此,提高企业全员的文化自觉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这在日本的企业文化建设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中央企业今后的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应该在提高企业全员的文化自觉程度上下功夫,尤其是要着重在提高企业家的文化领导力和员工的文化执行力上下功夫。因为文化自觉程度低是当前我们中央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存在三种错误倾向,可概括为“三论”:一是单一主体论。即片面地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因而往往是因领导人员的变动而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也随之变化。实际上,企业家只是文化建设的领导主体,而不是单一的创建主体,是文化理念的主要设计者,而不是惟一设计者,是文化践行的先行者,而不是文化践行的基础主体。“企业文化主要是企业家文化”这一论点主要是源于对日本企业文化建设实践的概括。日本企业的性质大部分是私有制,而且早期都是家族企业,企业领导人长期不变,因而企业家的文化个性深深地影响了各自企业的文化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主要是企业家文化”是有其合理性的,但也有其局限性。而把这一论点移植到中国,尤其是移植到中央企业的文化建设上却是有失偏颇的。二是部门文化论。即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和落实仅仅是企业文化部一个部门的责任,因而也就没有形成各部门各负其责、合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格局和运行机制。三是与己无关论。这主要是存在于员工中的一种错误认识,即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只是企业家的责任和工作,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因而也就无法谈文化执行力的问题。
这三种错误倾向是中央企业在提高全员文化自觉上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一是应探索建立全员创建体系,形成全员建设企业文化的局面。日常工作中,注重设计具有全员性特点的文化创新与培育活动,吸引员工广泛参与。二是应探索建立综合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三是应探索解决文化与管理融合的问题,提高文化理念的制度化程度,使文化通过管理和制度发挥作用。四是应探索建立长效培育机制,把文化培训作为获得企业人资格、岗位任职资格等方面培训的重点,贯穿在自我成长过程中。对国资委推进中央企业
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把推进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出资人代表的职责认真予以落实。企业文化是除人、财、物之外的第四种重要资源,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管理人员的认可。通过挖掘、整合、建设企业文化,充分发挥这些资源在塑造企业品牌、增加企业无形资产存量,使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是作为出资人代表——国资委的重要职责。建议国资委从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角度,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促进企业保值增值的重要内容,加大工作指导力度,不断提高中央企业乃至所有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
二、建议进一步加大贯彻落实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工作力度,全面提高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指导意见》已经正式颁布实施,这必将促进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但国资委所管理的中央企业的行业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发展历史不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不同。这种情况,一方面要求中央企业要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来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另一方面也要求国资委应加大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强对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指导。建议加大《指导意见》的宣传力度,使中央企业的各级经营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充分了解《指导意见》的内容,认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高建设先进企业文化、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自觉性。同时,要通过召开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座谈会、组织参观交流等多种途径进一步加强分类指导,开展督促检查,促进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三、建议国资委尽快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培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者素质。
一是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文化培训制度,使出国培训规范化,分期分批地选送中央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企业文化部门负责人出国学习考察,真正使中央企业领导人适应世界经济和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以宽阔的眼界和高度的文化自觉去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同时,要认真选择培训国和培训内容,以提高培训效果。像这次日本企业文化培训考察就获得全体团员的一致好评。二是在劳动与社会保障都已把企业文化师确定为一个新职业的情况下,建议国资委研究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从业人员的执业资格认证工作,建立规范的评审审批标准和程序,形成企业文化的职称系列,进一步促进中央企业企业文化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水平的提高。三是在组织出国培训考察的同时,建议组织企业文化的国际交流,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知识、信息和文化的广泛交流与共享。
四、建议国资委加大中央企业开展形象宣传与品牌塑造的力度,充分发挥国资委管理、组织和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中央企业的整体形象。建议国资委充分运用所掌握的资源优势,引导中央企业加大形象宣传和品牌塑造的工作力度,不断提升中央企业的无形资产,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建议国资委充分发挥管理、组织和人才资源优势,主动搭建形象展示平台,为中央企业创造集体亮相的机会,进一步扩大中央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继续为中央企业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建议国资委利用北京的中心优势,举办中央企业发展成就展览会,展览会期间可举办研讨会、主题论坛等多项活动,充分利用各种优势,集中展示和提升中央企业的整体形象。这次日本爱知世博会就设立了企业展区,丰田公司、松下公司等日本企业就利用世博会这个平台,展示了机器人等世界最前沿的高新技术和产品,有力地提升了企业的自身形象。
企业文化建设考察报告 篇2
一、郁南信用体系模式概况
郁南县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前列与其深入推进信用体系“生长工程”建设密不可分。郁南县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主要采取“政府统筹、人行指导、部门联动、多方参与、共建共用”的模式, 全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和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概括说来, 就是“成立一个中心, 开发两套系统, 构建四项机制”:一是成立县级征信中心, 构建强有力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组织保障机制;二是开发企业和农户非银行信用信息查询系统, 构建农村信用信息跨部门采集和共享机制三是扎实开展信用村和信用户创建工作, 构建切合农村实际的农户信用评价机制;四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 构建农村信用正向激励机制
二、从郁南模式中借鉴的经验
(一)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
郁南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得以顺利推进, 关键在于地方政府与人民银行分支行密切配合, 形成了政府统筹、人行推动、多方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进一步提升基层人民银行履职能力的重要抓手
在县域经济中, 人民银行作为唯一的金融管理部门, 具有谋划县域金融改革发展、维护区域金融稳定、提供高效金融服务的内在职责, 结合地方实际抓实、抓细、抓好征信服务和管理工作, 从根本上促进农村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的对接, 有效满足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 通过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进一步增强基层人民银行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三)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要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郁南县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 坚持把信用村和信用户创建工作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 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社会管理有效衔接、相互促进。
三、结合晋宁实际, 看郁南经验
晋宁县自2007年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体系建设以来, 努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基础、信用档案库、信息管理制度、信用评价体系以及失信惩戒机制的建设。2011年已为全县322户中小企业建立了企业信息档案。逐步建立起了“征信+信贷+公司”的模式, 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信用体系的不断健全, 按照上级相关部门的工作安排, 我县又在今年5月开展了以“统一部署、健全机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先易后难、稳步推进;改革创新、支农惠农”为原则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真正为我国创建和谐社会以及在健康的市场经济环境下, 带来良性的贸易投资氛围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一) 用郁南经验, 促进晋宁县信用体系建设
1.建立由政府主导的信用体系建设平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程, 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起步和初始阶段, 需要政府的推动和协调, 发挥整合作用, 实现全面的信用信息互通和共享。地方党政要发展领导作用, 组织当地人民银行, 会同各金融机构等信用信息相关部门, 扩大信用体系建设参与主体, 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统一部署、健全机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先易后难、稳步推进;改革创新、支农惠农”为基本原则。
一是政府主导。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由政府组织领导, 人民银行推动, 构建组织保障体系, 做到组织到位、推动有力、管理有序、各负其责。同时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供相应资金保障。
二是多方参与、多方受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县政府主导下, 由人行和县级有关部门联合推动, 农村金融机构、各镇街、农户、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方参与, 上下联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本着多方受益的原则, 既有利于金融机构控制风险, 又有利于缓解“三农”融资难的问题, 切实使农户得到实惠, 农村及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得到发展, 确保工作开展的持续性。
三是统一标准。制订统一的农户信用信息档案标准和信用评价标准基本框架与运行机制。
四是重点突破。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建立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价体系为突破口, 以信用乡 (镇) 、信用村、信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信用农户的创建活动为抓手, 结合区域实际, 由浅入深, 由点到面, 有序推进。
2.加强组织领导, 加快推进农户信用评级工作。农户信用评级工作是信用体系的基础性工作, 要在信用评定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加强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 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并根据政府主导、银农联动、各方配合的要求, 共同构建“乡镇政府、村委会、涉农银行机构、农户”四位一体的农村信用服务体系。做好职责分工, 明确各主要涉农银行机构和乡镇政府、村民委的职责划分。农信社作为评级工作的主体, 要切实抓好评级的具体工作, 努力完成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目标。
3.加大宣传力度, 推行诚信教育。在广大农村推行诚信教育, 培养信用观念。要把强化诚信意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要广泛宣传道德规范, 大力提倡诚实守信, 培养人们的诚信美德。大力营造以讲诚信为荣, 以不守诚信为耻的浓厚的舆论环境。综合运用广播、电视、标语、报纸等公共舆论工具, 进行长期和固定的大量的宣传, 建立信用及金融知识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农村金融机构、基层政府组织等各方资源, 形成宣传合力;要采用符合农村地区特点和形式多样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 比如组织山歌队, 宣传队, 文艺队, 如结合家电下乡, 文化、法律、科技、卫生下乡等活动, 到返乡农民工较多的车站宣传, 在乡镇集市、在民间大小节日进行宣传。使诚信、信用意识深入人心, 形成“诚信光荣, 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
4.借鉴郁南经验, 探索建立统一的具有农村特色的信用评价体系。完善的诚信信息系统是金融信用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 是建立金融市场信用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必须采用统一标准开展信用信息采集, 避免出现多套体系、多头采集、重复建设的情况, 能够确保诚信信息搜集整理及时准确和实现共享;同时, 要完善征信系统工程建设, 加快对工商、税务、公安、银行业金融机构等部门的信用信息资源联网建设步伐, 推进企业和农户征信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 实现农村社会信用信息资源共享。
5.建立信用奖惩制度。信用奖惩机制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守信者进行保护, 对失信者进行惩罚, 发挥社会监督和约束的制度保障。金融行政主管部门或金融机构要通过建立信用奖惩机制, 加强与有关行政司法管理部门如法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的横向联系, 对于失信者进行经济和名誉处罚;对诚实守信的企业和农户给予鼓励的政策和措施, 并加大正面宣传力度, 使金融信贷市场形成诚实光荣和守信受益的良好环境。加强对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 建立跨部门的不良贷款清收联席会, 依法查处和打击农村恶意逃废债务行为, 加强建立信用奖惩制度的实施力度。
6.加快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有效解决农村经济融资抵押难的问题。一是政府应出台鼓励支持信用担保业务发展的政策措施, 在大力发展信用担保机构的同时, 建议政府坚持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方向, 鼓励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拓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 设立农业担保机构, 鼓励现有商业性担保机构开展农村担保业务。如:郁南使用扶贫资金作为担保的模式就可以借鉴。二是地方政府应出资设立相应的涉农贷款担保公司积极开展涉农贷款担保业务, 建立农业贷款担保基金。并通过税费减免等政策, 扶持、引导担保机构进入农村, 为农业贷款提供担保。三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农村经济特点,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进一步扩大农户和农村企业申请贷款可用于担保抵押的财产范围, 探索发展林权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大型农用设备等担保方式, 规范发展应收账款、股权、仓单、存单等权力质押方式。五是允许鼓励保险公司介入, 按照合理负担的原则, 为担保机构或担保基金提供风险保险。县政府结合自身财力实际, 适时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和奖励机制。
7.扩充担保资源渠道。俗话说“穷在山上, 难在路上, 缺在钱上”农民贷不到款, 就意味着缺少创业资金, 农村经济发展必定受到限制。目前根据昆明中支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就是为了重点解决“缺在钱上”的问题, 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实行资产评估、信用等级评价、授信额度评定“三联评”, 信用贷款、抵押贷款、联保贷款“三联动”, 政府、银行、农户“三联手”, 银行敢于把钱贷给农民。并通过晋宁县委、县政府和金融部门的强力推进, 把晋宁打造成为第一个所有行政村都通过信用等级评价的县, 大的资源, 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二) 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 作为晋宁县而言, 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重心仍然应该放在三个方面:一是明确政府主导的组织格局;二是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主, 非农信用体系为辅。先农户, 后非农;三是及时、到位的资金和建设资源, 以此三个方面, 开创信用体系建设的新局面。
1.要明确政府主导的组织格局。晋宁县人民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直管的支行, 在政策、业务、内控等方面受昆明中心支行的全权领导和管理。要在晋宁县开展信用体系建设, 并筹建征信中心, 需要昆明中心支行的支持。同时, 人行晋宁县支行将作为晋宁县信用体系建设的业务和技术指导部门, 发挥人民银行职能范围的积极作用, 并作为政府筹建部门的智囊团, 提供决策依据、政策指导、业务培训和技术支持。
2.鉴于目前信用化的社会环境, 在晋宁县开展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提是要筹建相应的信用程序平台。目前人民银行总行正全面推广浙江丽水农户信用系统的上线, 这对于晋宁县开展信用体系建设时一个契机, 从目前的程序平台看:已经基本具备企业征信系统、个人征信系统、农户信用系统, 所欠缺的仅是农户非银信用系统。所以, 在程序平台的搭建上, 首先要圈定信用系统覆盖的范畴, 其次要尽快完成程序的平台的初期建设工作, 尽快将系统完善, 之后的信息采集、录入才能够顺利开展。
3.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07]17号)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 (银发[2009]129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 (云政办发[2009]243号) 、省金融办会同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起草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云政办发[2011]191号) 等文件精神和2011年4月21日全省金融服务“三农”“一个创新两个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晋宁县首要工作还是要建设农村信用体系, 非农信用体系可以适当延后, 如果条件允许, 可以同时上马, 但先农户, 后非农还是一个大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考察报告 篇3
一、瑞典、芬兰两国企业债务重组基本情况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受东欧巨变及前苏联解体的影响,瑞典和芬兰企业的主要国际市场急剧萎缩,国内通货膨胀严重,货币贬值,导致瑞典和芬兰两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银行和企业债务危机。
受危机的影响,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大量银行贷款无法偿还,银行的不良资产大量增加,使两国的银行和企业陷入了严重的困境,不少企业和银行宣告破产。
为了克服银行和企业的债务危机,两国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处置不良资产,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通过对银行的重组和对不良资产的处理,以及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各项措施的成功实践和外部条件的改善,瑞典银行业终于在1993年下半年摆脱了进一步滑坡的局面,并逐渐走出低谷。瑞典政府在银行经营明显好转后,开始对其实行民营化,成功售出持有的银行股权,回收政府注入的资金;承接剥离和负责处置不良资产的资产管理公司也按比预期快的速度卖掉了所拥有的工业和房地产业的资产,收到了比预期好的价格。
芬兰也仿照瑞典的做法,政府对银行和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挽救措施,通过银行的不良资产剥离和出售,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其企业在1995年后开始走出困境,芬兰经济也走出低谷。目前,两国除了不断健全相关资产重组法律,加强建立法律框架下的法庭内的资产重组以外,仍保留了通过政府的行政与市场相结合的手段对企业进行债务重组的做法,并不断完善。
二、瑞典、芬兰两国企业债务危机治理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强调政府采取行政政策措施在企业债务危机治理中的作用
1.政府成立援助银行的专门机构——瑞典银行援助局SBSA。它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拯救银行业,包括对银行注资、为银行债务提供担保、剥离银行的不良资产、银行的国有化和合并等。同时,政府还成立了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来监督整个过程。
2.合并银行。对于资产规模小、受冲击最大的储蓄银行,在政府的撮合下,所有的储蓄银行被并入全国储蓄银行总部SWEDBANK,成为其紧密控制下的分支机构。对于商业银行,政府通过购买银行的优先股的方式注资,将其国有化,并将其不良资产剥离给政府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AMC)。
3.实施“好银行坏银行”战略。瑞典政府灵活地采取了成立多个资产管理公司分散处理不良资产的方式,其中既有政府成立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又有银行下属的民营资产管理公司。在运作中,兼顾处理速度和规模效益,对于问题严重的银行,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不良资产。对于其他经营较好的银行,则由银行自身设立下属的资产管理公司。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并不是全部收购不良资产,为了维持公平竞争,政府将一定比例的不良贷款按平均水平交由问题银行自己承担,所有不良资产按可实现的长期价值进行转让。
(二)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债务危机处理和防范机制
1.瑞典的做法:一是在公司设立之初,尽量使公司治理扁平化,减少管理层次和管理成本,不断提高公司的专业化程度,加快公司资金回笼,减少公司出现债务危机的几率。二是政府内阁设立国家债务办公室,在该办公室下设立国有资产债务办公室,办公室下设立一个改善国有企业经济状况基金会。国家将国有企业上交利润的10%给该基金会,由基金会用于挽救亏损的国有企业,在总体上平衡国有企业的盈亏。三是瑞典于1998年将所有国有企业集中到一个部门管理,在工商部下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不仅解决了国有资产出资人到位的问题,而且参与对所监管企业的债务重组全过程。该类重组不进法庭,完全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指导下进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指导企业进行债务重组,一类按市场运作,一类按政策指导。按市场运作的企业,主要是将其所欠国有银行的债务转化为民营银行的债务或借贷,依靠资本市场,依法进行重组;按政策指导的企业,主要在政策框架下,通过购并、压低成本、优化资本结构等方式,实施重组。
2.芬兰的做法:芬兰政府认真吸取银行和企业债务危机的经验教训,调整企业重组体系,于1999年在工贸部下设立了国家贷款保证委员会,为大型企业提供信用担保,为各类企业提供贷款或直接持股,面向全国企业提供风险监测和评估服务,并专门成立地区重组小组参与所服务企业的重组工作。该委员会重组小组对企业进行重组的方式主要有,一是对企业进行重建。即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整合企业业务,出售或终止亏损业务,构建新的领导系统,改组公司,使之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二是将危机企业以合理的价格出售转让给别的公司;三是交给(ARSENAL)资产管理公司重组出售。该委员会还对所服务的3万户企业建立了风险评估系统,制定了危机诊断图,每年做两次风险评估。它把企业分成四大类,一是业绩好的公司,二是新设立的公司,三是濒临破产的公司,四是破产公司。该系统能及早发现企业运营中存在的债务危机是否到了警戒线,及时进行治理,尽量减少破产的发生。
(三)健全企业债务危机治理的法律制度并依法治理
瑞典和芬兰在20世纪90年代银行和企业债务危机之后,颁布实施了《资产重组法》,开展了法庭内企业债务重组工作,依法规范了企业债务危机治理问题,并不断完善资本市场。重在同时保护债务人和债权人利益,鼓励重组,减少企业破产及企业破产对社会的冲击。出现债务危机的企业可以向法庭申请资产重组。有以下特点:
一是规定重组条件和期限。到法庭申请资产重组的企业,必须能够证明以后能够偿还50%的债务,从长期看有盈利能力。重组保护期(从申请保护到宣告正常化)一般为3—6个月,最长不超过12个月。在这个期限内,债权人不能向债务人追索债务。其目的在于保证债务的完整性,防止一部分人先受偿,同时让负债累累的企业有喘息的机会,不受债权人的干扰,静下心来研究重组和企业发展问题。在这个期限内有担保的债权人也受此限制。在经过调查、法庭宣判重组、债权人认可三个阶段后,可宣告正常化。
二是需要确定重组代理人。法庭裁定企业可以进行资产重组后,需由法庭指定或由债权人、企业确定资产重组代理人。原企业董事会仍然发挥作用,并有权决定是重组还是破产,与代理人相互制衡。
三是需要制定重组方案。重组方案由资产重组代理人和企业董事会共同制定,并必须取得60—75%债权额的债权人同意,才能呈交法庭批准。重组方案只负责债权、债务处理,并体现在财务上。方案批准后,即使有些债权人不同意,也要受此约束。重组方案批准后才可以减轻债务负担。一旦债务人按照重组方案,偿还了一部分债务,债权人没有权利再追索这部分债权。国家税收等同于一般债权。在企业实施资产重组过程中,不得拖欠职工工资。
四是法庭内的企业重组过程是一个诉讼过程。重组方案付诸实践后,在3个月内,企业经营和偿债无进展,法庭有权终止重组方案的继续实施。债权人对获得的清偿不满意,也可提出诉讼。通常情况下,债权人可以通过100%追偿、放弃利息和债权打折等方式获得清偿,但一般只能得到10—20%。
(四)对无法挽救的企业依法实施破产并妥善安置职工
三、建议
如何借鉴国际经验,切实结合我国企业实际,寻求化解国有企业债务负担的有效途径,做到既减轻国有企业债务负担,又不能恶意逃废债权人尤其是国有银行的债务,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我们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企业债务危机治理和债务重组的法律体系
在正在制定的新的《企业破产法》中,一定要加强对企业进行重组方面的规定,对能够挽救的危机企业进行挽救,在法律保护下对企业实施重组,减少破产及破产给企业和社会带来的负面效应。使企业债务重组做到有法可依,能够得到法律保护。必要时,可以制定《企业资产重组法》,明确债务重组的程序和规则,少破产,多重组。建立社会中介机构(人员)组成的企业债务重组管理人制度,提高效率,并加强管理。
(二)健全政府对企业债务危机进行防范和治理的机制
一是构建代表国资委对所出资企业能够进行债务重组的资本运作平台,并赋予必要的更换危机企业领导机构的职权。二是建立国有企业债务风险评估系统,对所监管企业适时进行风险监测和评估。三是尽快制定国资委对所监管企业进行债务重组的办法,使国有企业债务重组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确保国有企业债务重组工作在制度框架下进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四是设立国有企业债务重组基金,为企业债务重组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
企业债务重组需要采用重组企业、债权转股权、不良资产出售和重组、资产证券化、以及吸引外资等多种方式,没有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难以完成企业债务重组的任务。同样,没有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债务重组必然产生对企业职工、金融机构和社会保障机构的反作用,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对无法进行债务重组又不得不破产的企业,其职工安置必然成为政府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以尽量减少对社会稳定的冲击。
(四)加强国资委内部对企业债务危机治理的管理
企业考察报告格式 篇4
为了更好的了解企业文化的本质及其作用,本人于x年x月至x月x日通过访问法,资料搜集法对xxxx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调查。总体来说企业文化,很广泛从多方面对于企业的发展提出理念,对于人才的要求有独到的见解。然而企业的文化管理方面的存在一些问题,就这些问题而展开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xx市xx科技有限公司概况
xxxx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年,位于xx市福田区益田路,法定代表人是刘某某,注册资本(万元)1,公司的经营范围: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服装设计,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不含专营、专卖、专控商品);计算机系统集成;弱电工程设计;计算机软件、硬件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微波产品、电子产品的技术开发及销售(不含限制项目)。
二、公司企业文化的简要介绍(一)以品质为基础
公司逐步健全推行质量保证体系,在管理上坚持:优秀人才、优秀品质、优秀服务。产品的质量是我们的诚信。推行:零缺陷服务,为用户提供满意度。(二)以创意为发展
勇于创新,创新是高科技公司的灵魂,是企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基础,是取得竞争优势、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时刻虚心学习、永远大胆创新,是每一个员工的责任。(三)以成果分享为共同目标
一个成功的企业,只有不断的分享,在此过程中也要不断的接受批评,而管改进自我,以优秀的成果造福客户。服务客户、服务社会。
一个企业的文化体现在管理上。对于以上企业文化的分析,发现企业文化在管理方面的存在一些问题:
三、xxxx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管理问题及其原因(一)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企业文化中可以看出,对于企业利益与品质的保证较多的,相对而言对与员工利益的保证就十分欠缺。比例过分的失调,很显然只有的体制实行起来,不能灵活应对,涉及范围太校现在市场发展迅速,而企业不能够与时俱进,对于制度给予相应的改善。陈旧的制度导致员工工作缺乏动力,也使得许多员工也抱着混口饭吃的态度工作。很多员工认为自己在公司的发展空间小,不能够很好的体现自身的价值,在企业文化中也提到了“优秀人才”但是根据调查很多人都没有受企业任何专业的培训。这也暴露的体制不能够很好实施的缺点。(二)公司员工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
很多公司员工认为企业文化,那是公司高层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利益关系。也不会想花时间在这上面。更多是考虑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公司在企业文化上的宣传力度很欠缺,在调查过程中也有高层说到:现在工作繁忙,很难有时间去做文化建设的宣传和配合工作,对于如何宣传企业文化感到束手无策。还有些人认为企业子要效率好,那么企业文化就会自然形成。这也是现在阶段绝大多公司的想法。(三)在建立企业文化上没有良好的沟通平台
公司自身对于企业文化的了解十分的欠缺,以利益为第一,员工对企业目标缺乏具体的了解,没有形成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危机而感缺乏,企业的归属感不强,时常表现出持才傲物、工作上由于分工不太合理,出现了互相推工作的情况,经常以“很忙”来拒绝参加院内的文娱活动,同事间往往只存在工作关系,缺乏润滑。中层领导班子的管理能力问题突出,院中层领导班子成员大多是由专业技术拔尖的员工担任,他们的普遍特点是工作压力、工作责任越来越多,管理任务繁忙,对于管理上的知识没有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所以导致了企业与员工矛盾重重。
三、完善xx市xx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管理的建议(一)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
管理制度要形式多样,机制灵活,却又不失威信。涉及企业本身的利益以及员工的利益。注重管理水平的提高,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要取得全体员工的一致认可,追踪全球最新技术、经营管理理念。给予员工不断的培训、深造机会,激发工作热情和创新活力。坚持以人为本,广为接纳和储备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专长的科技人员,形成良好的人才知识结构,为企业创造更多财富。(三)加强对于企业文化的宣传
首先明确企业的奋斗目标,召集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共同学习,使其对于企业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不定期询问员工意见,还可以同时创业企业文化特色如: 人本文化特、色整体文化特色、创新文化特色、求实文化特色、服务文化特色等,让员工参与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三)建立双向沟通的模式,让员工与企业间形成良好沟通
企业对于自身的文化要有深入的了解。对于员工要给予人性化的管理,不定期了解员工对于企业的看法,认真的考虑或者采取接纳。让员工对于企业有较强的归属感,企业对于员工给予更多积极的关注,可以公开的鼓励员工,挖掘他们的潜在的能力。在节假日给予适当的问候。开展各种活动,拉近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距离。良好的沟通与合作使企业内运作顺畅,增加效益。
以上是我通过对于xxxx科技有限公司在企业文化方面调查之后的所感。通过这次的调查过程认识到企业文化实质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员工归属感、提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以人为本、以价值观塑造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是对人的管理与对物的管理的有机结合。一个企业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在现在商业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篇二:企业调研报告格式 2.著作
序号.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篇三:企业考察报告 珠江三角洲企业考察报告
二月初,在张副校长带领下,我们招生就业科两负责人从2月2日到2月8日往广东珠江三角洲东莞、深圳、佛山等经济发达地区考察一批优质企业,下面我就这次考察企业的过程、企业的情况做些介绍并结合我校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安置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考察过程及企业情况介绍:
2月2日:上午从玉林出发,傍晚抵达东莞市,路上落实了2月3日考察的两间工厂线路具体安排。
2月3日上午到东莞横沥镇企达电器制品有限公司考察,该公司是美法合资企业,主要生产开关电器产品,厂区环境优美,生产、生活设施齐全。向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有小型冲压、装配、质检等,技术工也有少量车床、铣床、磨车工位。该企业可安置我校短期顶岗实习、寒暑假学生勤工俭学工作。
2月3日中午从横沥出发往东莞谢岗镇考察谢岗力基电器五金厂,该厂主要加工电器五金配件及生产一些小型电器产品,有中型冲压机床、剪床、车铣床、电火花等技术性工位,也有小型自动化装配工位及装配生产线,吃住及生产设施齐备,缺点不足是:冲压车间躁声较大,有一定安全危险性,(厂方人员说不存在危险性)、周边环境稍偏僻,按初步判断要安排毕业生就业,难稳定住学生,但有部份技术岗位对学生发展还是较有利的。
2月3日下午,赶到东莞长安镇振安科技工业园,看望我校安排在该工业区内的脉冲电子制造厂寒假顶岗勤工俭学的学生,并与企业管理人员商谈以后合作的方向问题,脉冲电子制造厂是一间日资企业,主要生产精密小马达及其它一些电子产品,厂区环境非常漂亮,卫生搞得很干净,无论是车间、办公室、食堂、员工宿舍或厂区道路、空旷地都有一尘不染,工厂伙食也不错,厂区有图书室,卫生室(免费看病拿药)、娱乐室等,各种生产、生活纪律管理制度完善,车间内的岗位工种设置主要是装配、品检、修边等一些工种,适合学生就业或做短期顶岗实习及勤工俭学工作。2月4 日上午,往东莞长安乌沙第六工业区考察台资企业-------金研塑胶科枝有限公司,该企业生产激光碟机机蕊、塑胶配件,虽然是塑胶公司,但由于车间排气设备很完善,生产环境还是没多少塑胶异味,各种机械种类齐全,能够提供
给机械类专业顶岗实习的工位较多,当然也有很多生产线装配工位,缺点是宿舍 卫生及食堂卫生一般,总体评价后还是比较适合我校机电、数控模具学生就业、实习或短期勤工俭学安置的。
2月4日下午,驱车到深圳龙华镇大浪工业区考察了我校寒假学生社会实践
勤工俭学的工厂——龙华翰硕宽频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是加工生产电视机 机顶盒,工厂车间、住宿、伙食属中等水平。缺点是周边不够繁华,我校共有61 名学生在该厂打寒假工,从了解学生情况来学生还是比较满意,情绪很稳定。2月4日傍晚,继续到龙华民治街道考察我校学生寒假勤工俭学或毕业生就
业的工厂 ——深圳德爱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属台资企业,厂区环境很好,绿树成荫,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厂内超市、饭堂设备及伙食条件住宿条件也不 错,该厂主要生产数码相机及电子手表等产品,企业生产管理很严格,外来人很 难被获准到车间参观,出入生产区及生活都要凭证。从了解学生情况看来,学生 情绪还是比较稳定的,对生产、生活都基本满意。但该厂有一个缺点就是工人上 班一般是站着作业,要工作一段时间才适应。
2月5日上午,到龙华德爱公司机械分厂考察参观,该分厂在龙华大浪同富
屯工业区,厂内生产车间机械设备很多,有冲床、普通车床、数控车床、普通铣 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及电火花机等等,很适合我校机电、数控、模具专业学 生的实习与就业,企业管理人员对与我校合作也很有意向。
2月6日下午,到深圳宝安区考察我校07级学生顶岗实习工厂-------伊顿集团 深圳联正电子厂,该厂主要是生产电脑不间断保护电源,厂房较新,生产设备较 好,但由于适逢领导开会,我们没有入到是车间参观,该厂不专门设立员工宿舍,所有员工都要到外租房住,厂另补贴费用,这样造成我校实习学生住得分散,容 易造成安全隐患,该厂工资待遇还不错,但有些工种不太适合学生工作,如:烤 漆、喷漆等,总体来说该企业对在校学生顶岗实习不好管理不太适合,对已毕业 学生的就业适合。
2月7日,驱车到深圳主城区考察了深圳工业、商业、服务业就业环境,在
深圳主城区内工厂已很少,仅有的一些工厂主要在盐田保税区内或梅林,建于八 九十年代,大部份工厂厂房已很旧,住宿情况不太好,有的工厂员工要住在厂区
外面,住宿、伙食开支很大,就工厂来说不适合学生实习或就业,在商业、服务业方面,对刚走出校门的顶岗实习学生来说,由于住宿、伙食等消费很高,不太 适合在深圳主城区实习就业。
2月8日,考察结束。张付校长、曾科长两人回校,我继续留在广东处理学 生寒假勤工俭学实习学生一些问题。
二、考察体会
企业考察报告 篇5
为了借鉴国外企业债务重组的经验,我们赴瑞典、芬兰考察了企业债务重组情况。瑞典、芬兰两国都很重视企业的债务重组工作,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企业债务危机防范机制和债务重组机制,对我国国有企业债务重组工作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为了充分借鉴中国香港特区机场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形象塑造的成功经验,推进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笔者于xx年11月27日至30日随同考察团赴香港机场进行了企业文化培训l与考察。大家一致感到此次培训考察收获很大,通过培训考察认清了差距,转变了观念,拓展了思路,学到了经验。现将培训与考察的成果汇报如下:
香港机场企业文化基本情况
(一)香港机场基本情况
香港国际机场位于香港岛西北面的赤鱲角岛,于1 97月建成启用,拥有两条长3800米的平行跑道及一座总面积为57万平方米的航站楼。xx年香港机场的客运和货运吞吐量分别达到4074万人次和340万吨,航班起降架次26.3万架次;xx年旅客吞吐量预计达到4450万人次,货运374万吨,航班起降架次29.2万架次,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香港机场由香港机场管理局负责运营管理。机管局于1995年依据《香港机场管理局条例》成立,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全资拥有的法定机构,目前拥有员工1026人。xx年以来,在机场管理局的运作下,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在全球和地区的枢纽地位不断提升,连续多次荣获“全球最杰出机场”的称号。香港机场杰出的企业管理水平及优质的服务已成为内地机场学习和赶超的标杆。
(二)香港机场的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
香港机场管理局成立时,董事会制定了机管局的愿景(vision)及使命(mission),彭定中任总裁后,又提炼了核心价值观(core values),具体内容如下:
1.愿景:致力成为世界级的机场营运机构,在机场管理及航空相关业务方面奠定领导地位,为香港繁荣做出贡献。
2.使命:
确保机场安全,保安严密
维持高效率运作,注重保护环境
实行审慎的商业原则
力求超越顾客期望
与各业务伙伴紧密合作
重视人力资源
发扬创新精神
3.核心价值观及其诠释:
安全第一:确保安全至上、保安严密。
以客为本:细察并满足顾客的需要。
待人以诚:尊重和信任他人,明白人人处事方法不同,在互信的基础上灵活变通,秉持一视同仁的原则。
创新进取:鼓励思想创新,并推行具创意的计划,实现理想。
精益求精:制定最高标准,实行最佳措施,务求成为业内翘楚。
团结合作:与内部同仁及业务伙伴建立彼此信任、互相合作的关系。
以上6条价值观,机管局分别取其英文第一个母,简称为s.c.r.i.p.t,恰好是英文单词script(英文意为“剧本、草稿”),简单易记。
(三)香港机场企业文化发展阶段
香港机场的企业文化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启德机场年代(1936~1989年)。这一时期香港受英国殖民统治,香港机场由民航处下设的机场管理部负责管理,受香港公务员条例管治。因此其企业文化深受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香港政府公务员公务员文化影响,呈现较强的政府公务员文化特点,营运以安全、可靠、快捷为指导思想,不太重视扩张及商业开发。
2.临时机场管理局(1990~1 998年)。临时机场管理局于1990年根据《临时机场管理局条例》成立,负责规划、设计及兴建新机场。1995年,《机场管理局条例》正式生效,香港政府将预付临时机场管理局的366亿港元转为注资,确立机管局永久法定地位。因此,这段时期,(临时)机管局处于基建工程管理模式。
3.机场管理局(~xx年)。1998年7月6日,经过6年建设及筹备的香港机场正式启用,机管局由基建工程管理模式转变成机场管理的混合模式,开始奉行商业机构原则,员工由数千人开始下调,确立了高级管理层新架构,形成机管局愿景及使命。由于行政总裁仍由政府官员出任,许多企业管理人员都是以合约形式从退休高级官员中选派往机管局,因此这一时期香港机场的企业文化仍深受政府文化影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缺乏商业发展策略及远景规划。
4.彭定中博士年代(~现在),香港机场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xx年,原杜邦化工中华区副总裁彭定中博士出任香港机场行政总裁,他提出了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核心理念,即机管局致力为机场相关各方面包括纳税人、政府
、航空公司、业务伙伴、员工及全港市民创造有效价值,他提出了创造价值的三要素,即:健全运作、稳定增长及干练员工。在彭定中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香港机场正式转型为管理型机场,建立了合理的管治架构,健全了一系列政策、程序和标准,形成了务实的企业文化。经过数年运营,香港机场在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方面在世界上均名列前茅,成为香港的城市名片及全香港人的骄傲。
香港机场企业文化特点
(一)高度重视制度文化建设。香港机场通过建立扁平化的管治架构,制定详细的业务流程、工作标准和岗位职责,提升企业的管治水平,培养员工的职业操守和承担责任的文化。彭定中任行政总裁后,将机管局的组织结构变革为业务单位和事务单位,减少管理层级,明确各部门的目标和责任,保证机构的高效运转。加强流程和制度管理,在具体业务管理方面,机管局有非常具体明确的管理规章和规程,如《机场保安条例》、《机场禁区驾驶手册>、《质量管理方法>、《紧急事故程序手册》等等。机管局还要求所有在机场服务的业务伙伴、租户、承包商、专业营运商都要制定详细的业务操作手册,并接受机管局的监督与管理。在部门职责方面,为避免交叉和扯皮现象,机管局提出,每个部门每年对工作流程都要提出三点以上的改进建议,使香港机场的工作流程和部门职责不断完善、明晰,促进了员工的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守法意识的不断提升。可以说,合理的管控架构和高效的企业管治水平,是香港机场的使命和价值观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也是其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
校园文化建设考察报告 篇6
为提高我们这些新任命的小学校长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管理能力,认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全面提高学校文化品位对促进学校科学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师进修学校的组织和带领下,我们于2010年12月1日下午到浣江小学就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的基本情况
考察分三部分内容,我们先是观摩欣赏由该校名优教师傅桂桑老师执教的校本教材课,体会浣江小学校本教材——口才教学与语文教学的融合;然后非常有幸聆听了校长金百炼就其本人在多年学校管理过程中关于教师文化建设的思考——引领教师走向教育自觉;最后我们在学校领导的带领和解说下参观学校,感受校园浓厚文化气息,体会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成果。
尽管时间仓促,未能深入细致、全方位了解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各个方面,但在金校长之前的介绍中以及实地的参观,我已经强烈感受到了校园文化建设在一所学校中无可替代的作用,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校园内漫涌,在师生间滋长,引领发展,导向和谐。这次考察活动使我不仅见识了该校文化管理的魅力,同时也了解了校园文化是一种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
校园文化的内涵包括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浣江小学在牢固完善制度建设之下,重点打造教师文化建设,使其发挥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育人作用、愉悦身心的作用,进而成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学校通过引领教师自觉、合作、开放,让教师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体会幸福感,传递文化热力。通过教师文化的建设达到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地位,做到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总体建设相适应,同教育改革的进程相适应,彰显了学校个性,激发学校内部的活力,更提升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于是打响了知名学校的品牌。
二、被考察学校校园文化特色分析
(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环境建设充分体现了整体性、艺术性、协调性和前瞻性。尽管浣江小学校占地面积小,局促拥挤,但校园环境整洁、优美,重整后的校园布局更是合理、富有文化品位,学校洋溢出浓郁的现代气息。学校在重新进行规划建设时,预先充分考虑了校园的整体布局,充分发挥和利用了每一座建筑物,每一个角落的育人功能,使学校校园环境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
(二)在教师管理和建设上,引领教师走上教育自觉是浣江小学教师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学校用形式丰富的途径,通过愿景引领,使全体教师共同规划设计发展蓝图,以口才训练为特色的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凝聚了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的智慧和汗水,新校区行知小学的启动让全体浣江师生插上了飞翔的翅膀;通过感染引领教师无疑是实践后的一条成功经验,学校外请专家,内树表率,打造特色教
企业文化建设考察报告 篇7
1 丹麦的乡村社区建设经验
丹麦于上世纪70年代完成了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人民生活富裕, 高福利、高收入、高税收、高消费, 是工业、农业都很发达的现代化经济强国, 其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居世界前列, 全国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2%, 但仅有2%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 生产的农牧业产品足够1500万人食用。因此丹麦2/3的农牧业产品可以出口到世界170多个国家地区, 是其外汇主要来源之一。丹麦的乡村环境优美, 安徒生童话中描述的恬静城镇、美丽的村庄, 都源于丹麦城乡共融的发展格局。
1.1 规范、专业的农民合作组织
丹麦是世界上农民合作社最发达的国家, 各级农业合作团体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了农业部门中, 现有无数的协会网络和结构, 通常被称为“丹麦模式”。丹麦的农民组织分三个层次:国家级丹麦农民联合会、小农场主协会、农民组织合作社 (见表1) 。
丹麦没有专门立法约束各级农民合作组织的成立, 合作社的成立及运行基于农民的完全自愿, 始于农民自己, 由通用的判例法、习惯法和各个章程调控其正常运行。各级合作社的基本目标是为农民创造最佳的经济环境, 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合作社通过对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组合, 实现了大规模的分工、分业生产, 把分散的家庭农场的经营活动融入了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体系,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效应和规模效应。
1.2“生态村”的建设模式
1991年, 出于对环境破坏、资源耗竭与生活方式的不可持续性的反省, 丹麦成立了生态村组织, 其最初的实践强调整体设计、自给自足、社会关注、民主管理和廉价建造。主旨在于社区资源闭合循环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适宜性技术的应用和尊重当地社会生活方式。最为典型的生态村为建于1982年的迪赛科尔德 (Dyssckilde) 、建于1986年的安德山木芬德特 (Andelsamfundet) 及建于1995年蒙克斯戈德 (Munksgaard) 生态村, 这三个建设实例充分说明了丹麦生态村从无到有, 从大众质疑到公众普遍接受的实际发展状况。
1.3 完备的城乡规划法律法规体系
20世纪70年代以来, 丹麦开始进行规划制度改革, 并加快了城乡规划立法工作。目前, 丹麦正在执行的是1992年开始实施的《规划法》。这部法律的立法目的是:“保证所有的规划在土地利用和配置方面综合社会利益并有利于保护自然和环境, 实现包括人居条件、野生动物和植物保护等社会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同时, 丹麦政府还设立了一系列空间规划法案, 在空间规划编制程序方面十分严谨, 既保证了各方利益的尽可能一致, 也为规划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4 层次清晰的空间规划体系
丹麦空间规划体系强调的重点是:确保国家及各市都能以规划和经济为基础适当考虑发展;创造和保存有价值的建筑物、街区、都市环境和风貌景观;开阔的海岸是在规划中应给予重点关注的自然和风景资源;防止空气、水、土壤和噪音污染;要求公众积极参与规划过程。丹麦空间规划体系由国家规划、区域规划、市规划和局部规划四部分组成, 各层面的编制主体明确, 规划主要内容从城镇宏观建设到微观布局深入浅出、层次清晰。同时《规划法》将丹麦空间规划的责任明确授予环境部长、12名区域规划权威专家和271个城市理事会。城市理事会负责城市综合规划、局部详细规划以及农村地区建设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审批;12名区域规划权威专家负责区域规划;环境部长可以通过国家规划动议对分散规划产生影响;政府可能从国家利益出发否决城市理事会和区域规划权威的规划方案;规划方案可能上诉到自然保护裁决委员会, 但是只有规划方案中的法律问题才能提交上诉。
2 瑞典的乡村社区建设经验
瑞典多次被评为世界上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之一, 在工业革命以前却是一个连“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的国家。然而在100多年后的今天, 瑞典已经从一个贫穷的农业国转变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之一。目前瑞典农业产值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 农、林、牧、渔的从业者也仅占总就业人数的21%, 但由于其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高, 不仅自给有余, 还有出口。而且该国还成为世界上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瑞典的乡村也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2.1 对乡土建筑的保护
从18世纪末瑞典开始进入飞速发展阶段, 很多农民进城务工, 农业和农村也进入了现代化进程。出于对传统农村民俗文化消失的担心, 1850年前后瑞典的一批学者开始研究农村传统民俗、乡土建筑等。最初的保护手法是修建民俗博物馆, 以展示过去的传统生活方式;到19世纪初瑞典成立了一些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协会, 开启了乡土建筑保护的历史;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很多地方及农村成立了一些民间协会, 研究、收藏和保护当地历史和建筑, 迄今为止瑞典已成立了1850个民间历史和保护协会。如瑞典乡村随处可见的“达拉木屋”及传统Häbre (古屋) (见图1、图2) 。
同时, 瑞典还通过立法手段保护乡土建筑, 并且不分国保、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而是按性质类型和国有、私有进行分类, 如是私有建筑可在修复时从政府和文物部门得到保护理念及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帮助, 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得到经济上的资助。
2.2 节能环保的建设理念
作为维京人的后代, 瑞典人敬畏、眷恋大自然, 尊重环境, 并能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约束自己的行为, 具有很强的节能环保意识。瑞典政府也非常注重对全民族的环保教育, 瑞典公民自小学三年级便开始学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此外, 政府还编制了垃圾收集及基础处理宣传册发给居民, 使居民便于掌握相关知识, 从而在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人们不仅能较为自觉地履行相关法律、法规的权利和义务, 更会主动向议会和政府提出加强自然资源管理的需要, 推动各种相关制度的建设。因此, 瑞典才会存在全球独一无二的古老法规——“自由通行权”, 即在大自然中, 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通行, 即便是属于私人的草地或森林, 也不例外。
2.3 完备的乡村社会保障制度
瑞典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极广, 包括教育和就业, 以及住房、养老等多个方面。长期以来, 瑞典政府始终致力于对各种福利政策的制定和贯彻, 并予以较大的投入, 每年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占整个国民收入的40%左右。并且, 各种社会保障强制要求所有公民必须参加各种社会保险。通过强制执行, 最大限度地保证公众的受保障程度。政府在制定各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时, 采取了普遍性与特殊性高度结合的方式, 即各种社会保障制度惠及所有民众, 如在养老保障方面, 养老金人人有份, 数额也相同。但是, 为了更好地提高保障水平, 政府还为部分群体提供附加养老金, 即按照具体对象的收入、纳税情况、工作技能、劳动性质等来提供养老保障, 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这样一来, 既实现了社会保障的最大化, 也兼顾了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 实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结合。
2.4 垃圾处理形成现代化产业链
瑞典是全世界生活垃圾处理最成功的国家之一, 垃圾分类收集系统中的垃圾产生、转运、处理的各个环节都设有配套的基础设施, 并且没有明显的城乡差别, 乡村社区的固废管理是全国固废管理的组成部分, 如每个社区都设有“交流废物间”, 可以把自家不用的物品放在里面, 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物尽其用”, 并将乡村固废的收集、转运和资源化利用纳入所在市政及废物管理企业的管理系统 (见图3、图4) 。同时还设置了垃圾处理法律法规及体制机制, 建立了完备的垃圾处理制度, 并且实施公司化运行, 实现垃圾处理的产业化模式。
3 案例引介——丹麦典型乡村社区建设
3.1 丹麦Trekroner新乡村社区
丹麦Trekroner新乡村社区以Roskilde University (罗斯基勒大学) 新校区为发展核心, 包括了本地原住居民的重新安置和大学师生、其他居民居住空间的规划设计, 其主要特色是在从乡村向城市转型和旧农庄改造的过程中延续农业文化脉络、突出共居理念 (cohabitation) 和公共空间设计, 对我国众多大学城和卫星城规划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见图5—12) 。
3.2 丹麦古村落莱尔 (Lejre)
丹麦古村落莱尔 (Lejre) 传说是铁器时代莱尔王国的首都, 该王国可能是中世纪丹麦的祖先。这里发现了古代维京人的大型船屋、墓地及中世纪学堂等, 因此成为丹麦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地。这里有莱尔博物馆, 莱尔皇家花园等古迹博物馆, 也有当地居民居住, 但现代居民住宅、农场与保留的古迹浑然一体, 突出了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见图13—18) 。
(来源:瑞典废物管理学会)
4 北欧建设经验对中国乡村社区建设的启示
4.1 实施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始终把公平正义作为保障民生的首要前提和基本价值目标, 致力于改善民生的中国政府更应如此, 但据2011年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约有23.3%的居民认为过去一年内因贫富差别而受到了不公平对待。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 实施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 是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城乡居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的最为有效、直接的举措。只有保证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的权利, 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才能真正促进社会公正, 缩小城乡差距。
4.2 建立和完善农民教育机制
中国农业科教面临着起步较晚、运行体制不畅、农业研究经费投资少、有效使用率低等诸多难题, 这是制约我国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反观北欧农村农业科教的有益经验, 结合我国国情, 乡村社区应加大农业、农民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引导, 培育典型;发挥社区的服务和领导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教宣传活动, 激发农民热情;同时, 用法律手段保障农民参加农教培训的权利和义务, 建立农业专门法律, 以便责任到人, 责任到事;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 实现培训与就业有效对接。调整职业技能培训内容, 开展有针对性的农业培训, 树立农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更要保证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投入, 以此保障农民教育持续运行。农业教育与农业、农村的发展息息相关, 在农村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建立健全农业教育机制势在必行。
4.3 尊重、保护乡村非物质文化遗存和传统建筑环境
“新农村城市化”已逐渐淡化了人们对乡村特色的理念, 这种城市形态的绝对量化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标准模式, 造成的结果即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乡村传统特色消失殆尽。但“美丽乡村”应是有别于城市景观的,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用生态文明的理念统筹城乡发展。在保护、改造、新建乡村社区的过程中, 应重视不同地域的街道、地块和住宅、村落层级结构以及基础设施中所包含的非物质文化内涵, 以此指导乡村社区的空间发展及空间布局。在规划设计时, 充分尊重当地风土人情, 保证规划模式适应地区的“时间发展”, 让地方特色在乡村社区的营建过程中得以存活并发扬光大。以期达到乡村社区无论从空间维度还是时间维度上都能够有序、合理发展。在建设手法上采用现代先进的建筑技术, 营造传统建筑环境, 以找回失落的乡村社区文明和文化, 促进乡村社区社会经济与环境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促进乡村活力再生及辉煌再续。
4.4推广乡村能源技术体系
乡村能源技术对于乡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从技术方面看, 农村能源技术日趋复杂, 高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从功能上看, 农村能源技术正由传统的“能源服务型”向“生产服务型”“生活质量服务型”和“环境服务型”转变。从我国农村能源利用现状来看, 农民对能源技术的采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技术属性的了解, 大多数乡村能源技术属于科技含量高的新技术, 农民通常不知道哪里有新技术, 在哪里可以获得相关信息, 又能够得到政府什么形式的技术与财务援助, 由此可见知识和信息的推广普及对能源技术的采用尤为重要。农村能源技术推广应该建立“市场推动”与“计划推动”双效结合的模式, 即从农村经济发展对能源技术的实际需求出发, 加之政府的有计划推广, 如给予补贴、优惠税收、建立示范项目、技术培训等, 真正实现农村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2014年8月, 笔者通过赴欧洲对乡村社区进行考察, 形成欧洲乡村社区建设实态考察报告。报告介绍了北欧国家丹麦、瑞典乡村社区建设的新理念和环境、产业发展模式, 并以丹麦的Trekroner新乡村社区为例, 总结北欧乡村社区建设经验, 从而为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的乡村社区环境提升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丹麦,瑞典,乡村社区,建设经验,启示
参考文献
[1]王睿.丹麦的城乡规划立法[J].城乡建设, 2008 (2) .
[2]徐曙光.丹麦的国土空间规划及启示[J].国土资源情报, 2010 (2) .
[3]史雯.瑞典乡土建筑保护[A].新农村建设中乡土建筑保护暨永嘉楠溪江古村落保护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7.
[4]王博慧.北欧国家的福利制度对中国民生建设的启示[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12) .
[5]徐娅.陕西省关中地区新农村建设、非物质文化遗存及乡村传统建筑环境相结合的建设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6]张希良, 顾树华.制度创新与中国农村能源技术推广[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 (11) .
副脾1例考察报告 篇8
【关键词】 副脾;脾动脉;胰尾部肿瘤;体质测量
【中图分类号】R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247-02
在实验室示教标本整理过程中发现一例成人副脾(如图)的标本。有副脾的报道较多[1],但副脾的发现依然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故现将观测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材料来源于解剖实验室标本库,采用体质人类学非测量性观察与体质学测量(马丁仪)法,比对《中国人解剖学数值》进行考察。
2 考察结果
标本为一成年消化系统标本,已经用甲醛溶液充分防腐固定,结构保存完好。脾脏的数量异常,在脾门的后下方50.64mm处有一小球形副脾。大小:直径约为10.82mm;颜色:与脾脏相同,为淡红色;质地:较为柔软;副脾动脉:长49.28mm,外径3.86mm。脾动脉分支异常,脾动脉在距离腹腔干起始部80.13mm处发出一分支(外径3.98mm),向左上方走形90.06mm后于脾脏背面直接注入脾脏实质。脾脏大小形态未见明显异常,其附属结构亦未见明显异常。
3 分析讨论
副脾是指除正常位置、正常形态大小的脾脏外,还有一个或多个与脾脏结构相似,功能相同、形态大小不等内皮组织存在。副脾的发生位置大多数为脾门、脾血管、胰尾部腹膜后区域,其中较多在脾门附近[2]。副脾以单个为多见,也可以多达4~5个,但很少超过6个。副脾的发生率可达10% ~35%不等[3]。副脾一般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多在体检或其他病变检查时偶然发现,在以下情况下表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即当副脾较大时出现压迫症状及牵拉胃肠道症状,副脾脾蒂扭转、坏死、梗死或外伤出血可出血相应的临床症状[4]。但是,在副脾的诊断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误诊。所以临床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应该注意副脾与胰尾部肿瘤、肝脏肿瘤、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对位于不典型部位的副脾、脾切除以后代偿增生的副脾、伴發梗死的副脾更容易发生误诊。鉴于副脾的研究将为胰尾部肿瘤、肝脏肿瘤、卵巢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与分析提供鉴别依据,故本考察项目能为CT检查、B超检验、临床治疗与护理的应用提供有效的参考[5]。
参考文献
[1]薛浩,严利.副脾1例.实用医学杂志.2000,16(7):178.
[2]邓淑敏,杨丽娟,王莉.副脾的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医刊,2009,26(1):92.
[3]吴在德.副脾和脾发育不全.黄家驷外科学(下册)[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63.
[4]石结武,周林玉,诸禹平等.副脾的临床诊断与误诊原因分析(附8例报道).安徽医药.2011,15(2):176-178.
【企业文化建设考察报告】推荐阅读:
华为企业文化考察学习分享07-25
赴湖北鄂州参观考察企业文化建设学习体会07-17
(133)企业文化调查报告07-24
企业文化学习报告11-02
县廉洁文化进企业调研报告06-02
陕北矿业公司企业文化调研报告09-22
校园文化建设考察报告09-05
企业改制考察报告07-26
家乡文化产业考察报告10-23
关于富士康企业文化的调研报告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