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教育方法孩子乐于接受(共8篇)
三种教育方法孩子乐于接受 篇1
孩子乐于接受的说话方式
您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是否时常会感到“牛头不对马嘴”,原本是关心孩子,可是他却不领情;想说点知心话,却发现孩子心不在焉……其实,孩子在与家长沟通时是有选择性的,如果您无法开启他的心扉,自然也就无法正确地与他进行交流,好话未必能起到好作用。
●关心话语:简练说
场景与假设
1.您送孩子去上学,出门前,边给他整理衣服边叮嘱他:“乐乐,路上要小心,过马路时要等绿灯,遇到生人别随便搭腔,遇到什么困难,记得找警察……”可您的孩子却头也不抬:“妈妈,您真烦人,每天都讲这一套!”
2.您去学校接女儿回家,一路上,边给她擦汗边关切地问:“苗苗,在学校听话吗?有没有人欺负你?还记得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吗?”结果,女儿给您的回答却是:“妈妈,我的耳朵都要起茧了!”
事实与结果
在这样的交流与沟通中,您越来越无法理解孩子:这孩子怎么越来越讨厌我?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家长的关心和爱抚,但“小大人”意识又使他常表现出不愿接受的样子,尤其不喜欢家长“穷追猛打”式的提问和喋喋不休的说教。
应该这样做
有位聪明的妈妈曾在儿子上学前故意问:“路上应该注意什么?”儿子快乐而骄傲地回答:“注意安全!”由此可见,对于关心的话,家长干脆、简练的嘱咐会更加有效。
●知心话语:含情说
场景与假设
1.您忙了一天了,回到家还要拖着疲乏的身体做饭,可5岁的女儿偏偏有道算术题不会做,过来找您帮忙。您心里很烦,但压住火气跟她说“知心话”:“甜甜,妈妈现在忙死了,作业待会儿再做,体谅下妈妈,啊!”结果,女儿去看动画片了,您后来也忘了这事,第二天早晨醒来,女儿发现作业没写完,大哭大闹,不肯上学。
2.您发现儿子这两天心情不好,整天闷闷不乐,于是您让先生去和他说说知心话,沟通一下,可是,才6岁的儿子居然发脾气了,说爸爸侵犯他的隐私权。您和先生面面相觑,措手无策。
事实与结果
家长放下身段,想和孩子说说知心话,结果,却发现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并不奇怪,随着小家伙的渐渐成长,您会发现,他内心的秘密越来越多了,有时,甚至用谎言来搪塞您的关心。
应该这样做
家长若想与孩子交心,首先要注意营造融洽的氛围。劝导孩子,也应注意方式、方法,比如:“小强,爸爸给你讲故事,讲爸爸像你这么大时的淘气事儿……”就这样,两代人或隔代人的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知心话才能为孩子所接受、理解。
●开心话语:带理说
场景与假设
1.您今天升职了,心情愉快,想把这份快乐让4岁的女儿一起分享:“然然,爸爸厉害吧,如果你以后也像爸爸这么厉害,我和妈妈就满意了!”没想到,小家伙不以为然:“我以后肯定比您厉害。”您笑到一半,却发现女儿的嘴巴噘得高高的,很不开心。
2.女儿今天帮您洗碗了,您很开心,于是递给她一个苹果:“来,这是妈妈奖励给你的`!”可您发现,女儿的眼神里似乎有些期待,可您不知道她需要的不是苹果,而是一句奖励或者鼓励的话。
事实与结果
家长觉得越来越弄不懂孩子,往往自己很快乐的时候,因为一句话或者一件小事“得罪”了孩子,让小家伙变得不开心,再或者,您明明是想让小家伙开心点,却弄巧成拙,反倒让他哭起了鼻子。开心话能消除孩子心里的不痛快,而一家人分享开心更能增添家庭的凝聚力,不过,如何让开心话有趣而又意味深长却并非易事。
应该这样做
有位父亲看书时太困,睡着了,连眼镜都没来得及摘。醒来后,女儿问他,为什么睡觉时还戴眼镜,这位父亲灵机一动,诙谐地说:“爸爸做梦也在看书,不戴眼镜看不清字呀!”而有位妈妈在儿子考试考砸后,一边讲笑话开导他,一边告诉他“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寓理于趣的回答,使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有益的教育。
●忧心话语:变通说
场景与假设
1.孩子的成绩直线下滑,老师已经找您谈过很多次话了,作为孩子的母亲,您感到特别忧心,于是您对孩子说:“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的脸都让你给丢尽了。
”可儿子的成绩却下滑得更厉害了。
2.3岁的儿子变成了“小霸王”,不让任何人动他的玩具、零食、动画书,您知道这样不好,可是孩子这么小,说大道理他不懂,于是只好吓唬他:“宝宝,将你的东西分一点给大家吧,否则妈妈就不高兴了!”小家伙才不管您高兴不高兴,依然“霸道”。
事实与结果
孩子让家长忧心、烦心的事情不少,如何将忧心话语变通说可是一门学问。因为,说得好能使孩子改变坏习惯,得到好心境;说得不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变成孩子的“心病”。
应该这样做
如果孩子成绩下滑了,您应该先分析一下原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和孩子交谈,让他明白您的忧心与关心,而不是责骂和训斥。如果是“小霸王”,您可以让他试着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玩具、零食,他一旦感触到友谊和分享换来更多的东西和快乐,自然会改掉这个陋习。对于一些不适合直接同孩子当面说的话题,可采取留纸条、写信、向孩子推荐一篇文章、一本好书等方式进行沟通。总之,家长间接式的变通做法,既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也比较容易接受。
让学生乐于接受“教育礼物” 篇2
关键词:学科趣味;问题情境;教学手段;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G4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2-010-1
一、激发学科趣味,让学生乐于接受礼物
第一,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是初具批判意识,追求独立性,敢于挑战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体验发现的快乐。在教学时,如果问题的答案只要在书本上找找就能发现,不适合选用,因为激发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选择能激发学生认知冲突、有一定探究空间的问题,以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追求一题多解,使其思维在思辨冲突中成长。如: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秦隋和汉唐有何相似之处?没有林则徐的禁烟,鸦片战争还会不会爆发?孙中山让位袁世凯该不该?毛泽东赴重庆,依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其赴重庆还有意义吗?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以此来打开学生紧闭的心扉,使学生大脑处于高速运转之中,精神状态处于激动兴奋之中,这样的话就可以使课堂由沉寂变的活跃起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快乐地接受知识。
第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科趣味。
单一的刺激很容易使人疲倦,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科知识更直观、更形象地呈现出来,从听觉、视觉、感觉等方面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秦王扫六合》导入时,教师可以播放视频《荆轲刺秦王》,从而过渡:“荆轲刺秦王”的义举令人惋惜,但他的牺牲并没有阻止历史的发展,最终秦还是完成了统一。那么秦是如何完成统一的,又是如何巩固统一的,历史上的秦始皇又是怎样的呢?通过视频的直观显示,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如在讲《原始的农耕生活》时,教师可以通过角色互换,请同学们想一想,假如你生活在那个北京人生活时代,你感觉生存要受到哪些限制呢?生1:工具很简陋,有时获取不到足够的食物。生2:冬天,野果落了,河水结冰,野兽很少出没,我们就猎取不到食物。生3:如果有连续几天的暴风雨,我们也不能出来猎取食物。生4:如果这样生存,我们只能在山里或靠近水源的地方居住。最后通过总结:那么你能不能想办法摆脱这些局限呢?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想到了耕种、饲养、储存等。这样很自然地就引入了“原始的农耕生活”。
二、变换一种教育方式,化解学生的抵触情绪
第一,情绪的处理。
作为教师,我们经常会好为人师,喋喋不休地大谈道理。我们常常不顾及学生当时处于何种情绪时,就用说教的方式让其接受我们的建议,可是,我们的好意学生往往并不领情,他们什么也听不进去,只等着我们说完他好走人。因此在处理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处理的是等待情绪平复。一是我们的情绪,二是学生的情绪,只有当大家的情绪都稳定时,才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其次就是情绪的同感体验。俗话说:“理解万岁”。我们渴望别人的理解,同样,学生也渴望我们对他们的理解,尊重他们的感受。只有当他们的负面情绪得到我们接受时,他们才会接受我们的建议,才会继续努力,这是学生接受我们教育礼物的首要条件。
第二,寻找解决方法。
我们很多时候喜欢用命令的口气去解决问题,如:不许说话,不许抄作业,不要在走廊里跑……有时甚至用威胁的口气,如:你如果不做完作业,就别进教室……命令和威胁往往使学生感到无助和抵触,影响师生之间的合作。当学生学习出现问题时,他们最需要的是我们的帮助,而不是说教。通过具体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提供方法则打开了师生合作的新的可能之门,如:上课不认真听讲,可能是因为知识已经掌握,不需要听了,这时我们就需要提出“无疑之处生疑”的要求,让其能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以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从而提高上课的效率。通过分析原因和帮助寻找解决方法可以减少师生之间的冲突,引导师生之间更好地合作,从而产生合力,朝共同的目标奋进。
第三,关爱学生。
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头,有爱便有了一切。有爱,一个班级才会让学生感到家庭般的温馨。只有在这个爱的大家庭中,每一个同学才会如兄弟姐妹般地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互相鼓舞。在众多的学生中,后进生这些“不可爱”的孩子最需要我们的关爱。“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一个“不可爱”的孩子,正是一个老师难能可贵的品质。如果你把爱倾注在最需要你的孩子身上,他对你的要求也会认真履行。一点一滴无声的爱是很关键的,爱心所至,必将春风化雨暖人心。我相信只要我们撑一支爱的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终有一天,我们将满载一船星辉,并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第四,鼓励树自信。
不愿接受教育礼物的学生,大多是缺乏自信的学生,在长期的与他人对比中,一次次的失败让其心灰意冷。因此在鼓励中,帮其树立自信是让其接受教育礼物的重要条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发现自己的才能,并使它发扬光大,能使一个人充满自信。自信就会增加安全感,这时一个人就会乐于接受别人的礼物,而不会感觉受到别人的威胁。多鼓励自己与自己比较,今天与昨天比较,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下来就会进步一大步。随着进步,自信就会递增,从而乐于学习。
三种教育方法孩子乐于接受 篇3
随着毕业的临近,大学毕业生除了忙于应付就业和升学,也在忙碌着给自己的大学恋情寻找一个安置之所。小徐和小张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应届师范类毕业生,两人都是学中文的,相恋三年以来,感情一直都很融洽。
前天,小徐同小张携手一起来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上海五所高校联合举办的“五校毕业生双向选择会”,经过认真商议,两人终于将简历投给了虹口区某重点高中。
招聘人员面对两人的名牌大学“出身”和厚厚的一叠获奖证书,没多问别的什么,却刻意地“打听”了一下两人的关系。虽然觉得奇怪,但两人还是如实以告。招聘人员知道两人是相恋三年的情侣后,会意地相视一笑,满意地点了点头,并把小徐和小张的简历放进了另外一只文件包里。
记者随即在招聘现场询问了十几所学校的招聘人员,有3所学校的老师承认他们当天都收下了几份“情侣”简历。
三种教育方法孩子乐于接受 篇4
当孩子考试不佳时,经常碰到不少的家长指责孩子没背书,背书不专心,而孩子大喊冤枉,说背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专家认为孩子的记忆力可能不佳时,家长往往大喊冤枉。
并举出孩子2岁时就会背唐诗或者几天前去过的地方过目不忘。到底孩子的记忆力好还是不好?孩子的记忆力发展有没有关键期?我们请教了金子塔潜能培训学校的洪老师。
第一,大多数成年人都不能记住4岁前所发生的事,2岁时背的唐诗到4岁时基本忘记。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婴儿失忆症。真正的可用记忆从4岁开始。家长以2岁时就会背不少唐诗来说明孩子记忆力很好是不对的。
第二,心理学上将生活事件细节的记忆称为情景记忆;将学校正式学习内容的记忆称为语义记忆。这两种记忆存在相反的关系,一种强,另一种就弱。许多孩子情景记忆很好,家长就认为孩子记忆力很好,其实恰恰说明孩子学习课本的语义记忆力是较差的。只是家长并不了解两者的关系,误认为孩子的记忆力很好。
第三,4-7岁是记忆力发展的关键期。4岁时记忆力的增长速度开始加快,6岁时达到顶峰,之后增加的`速度开始减缓,9岁后记忆力的增长幅度只有6岁时的1/3。
研究也表明,4岁多的孩子已经知道自己能够记忆,很显然不必等到上小学时才改进记忆力。
提供几个记忆训练的内容及方法:
(1)基本训练法:每天几十、上百次地将数字或无意义的短句大声地背诵,以便反复快速刺激听觉记忆系统,打通听觉记忆通路,形成超强的记忆能力。例如背诵3、1415……原理:盲人的听觉记忆力非常强,他们听觉系统受到的刺激量是正常人的数十倍。快速大声地背诵能够增加孩子听觉系统刺激量,达到增强记忆力的目的。
(2)听觉记忆训练方法:
①即时仿说:将数字、字、词说出,立即让孩子跟着复述(孩子听完材料立即说出)。
②延时仿说训练:间隔一段时间(可五分钟、十分钟、半小时、半天……),让孩子回忆先前听到的信息(数字、词、字、句子)
(3)视觉记忆训练:
①静态视觉记忆训练(影响上学后认生字的快慢):立即口头回答或描述刚才所见的信息。a看图片回忆b看东西回忆(例纸牌/物品等)c图形回忆。
②视觉―动作记忆(影响听写生词的能力):能够通过动作再现所看见的视觉信息。具体方法a画图形。画出几何图形让学生记住后画出。b搭积木。让儿童看后,将积木拆散。让儿童重新搭好。难度逐渐增加。C模仿动作。孩子先看老师或家长做一些动作,有一定的顺序性(例如广播操),然后让孩子模仿,动作难度和数量逐渐增加。
以上视觉记忆训练同时进行延时训练。要求孩子在五分钟、十分钟、半小时、半天……后回忆出前面所记忆的视觉信息或动作。
孩子乐于助人是多管闲事吗? 篇5
1、乐于助人与多管闲事是“度”的问题
个人认为,这两者并没有冲突。乐于助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既然是美德,就没有可怀疑的地方,就应该被我们传承和发扬。毕竟,每个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也有义务去助人,但是乐于助人是当他人有需要时,你给予了帮助;多管闲事是人家不需要你帮助,你也去瞎帮、甚至是帮倒忙。
该不该帮?该怎么去帮?因为孩子能力有限,很难自己界定清楚,所以成年人干脆规定孩子“管好你自己再说!别管别人!”不许助人,是一个对规避风险很省心的办法,但却扼杀了孩子单纯善良的心境,让孩子过早接受“扶不扶”这个冷漠的社会现状。
因此,孩子该怎么做,需要家长和老师及时的引导,教会孩子对助人为乐与多管闲事“度”的把握,而不是一刀切、一言堂的全盘否定。教书育人怎能嫌麻烦?怎能只教书而不育人?
2、有余力的时候去帮助他人,助人不意味着要不顾一切的牺牲自己,应该是帮助他人带来双方的愉悦与自身价值体现的享受。
虽然老师做法欠妥,但是我不能在孩子面前说老师半句不是,所以,我给兜兜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你和同学,就像家里的茶壶和茶杯,你必须自己腹中有水,才能去灌溉别人,如果你自己都是空空如也,你能给予别人什么帮助?别人对你也是一样,一个没有余力、自身难保的人,难以去助人。所以现阶段你应该先充盈自己的能力,你强大了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别人。”
3、人是有社会性的,因而互助是群体生存的一种必然选择。所以,鼓励孩子乐于助人是必修课,并且,这门社会学科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而要让孩子们有机会去实践。
尝尝榴莲?让孩子接受挫折 篇6
??榴莲,一种很常见的水果。可喜欢吃它的人却不多。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其一,外形吓人,不小的个头且浑身长满了硬刺,稍不小心就扎得你生疼;其二,味道浓重,但不是香甜,甚至有人用"臭"来形容。故不少人对这种水果敬而远之。但喜欢吃它的人却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们认为榴莲的外形固然有些"吓人",味道有些"臭",但如果你鼓起勇气尝一尝,你会发现他的果肉无比甜美,当你喜欢上它的时候,你就不再觉得"臭",而是一种独特的清香了。
??凡事都不能只看其表,内在的东西往往才是最重要,最令人值得珍惜的。
??我要说的是关于学生的"挫折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现在我们提倡要给孩子鼓励性的语言。"你很好!""棒极了!""不错,加油啊"……这样的声音让孩子从小就树立了一种自信。有自信心是件好事。自信加努力才能成功。但我发现一味地给孩子赞美,也暴露出不少的弊端。听惯了赞美声的孩子,一旦遇到一点挫折性的.语言或事往往就承受不了。小则心情不佳,大则酿成大祸。我们时常在媒体中看到某某学生因为教师或家长一句"不中听"的话而作出极端的事情。暂且不论谁对谁错。孩子们没有一点点的挫折承受能力,这是否要归结于我们的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方法问题。这就好比总是给孩子吃糖,苦的东西就再也下不了口了。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因此,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尝尝挫折的味道,不要一味地帮、扶、夸,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在哪里受挫就在哪里爬起。
??我在班上实行班干部竞争上岗制,一两周就进行一次评议和选举。这无疑给当"官"的孩子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过去实行终身制的时候,他们整个学期或整个学年都稳坐在班干部的位置上。在家长和其他同学眼中,他们是宠儿,身上永远挂着好学生的牌子,听得也都是赞美声。久而久之,他们之中的某些人开始"侍宠而骄",听不得一点点批评的声音,把自己放在高高的位置上。殊不知正是这样在赞美声中长大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是最弱的,将来在竞争中最容易被淘汰的也是他们。在每周一次的班会课上,我总要抽出一点时间,让全班的孩子,对在职班干部一周的工作和表现进行评议。孩子们可以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正是在这样的"评头论足"下,推选出符合"民意"的班干部,淘汰掉不合格的班干部。每次评议的主持人也由孩子们自己推举决定,整个过程,作为班主任的我没有插手干预说过一句话。这就把本来选举班干部的"大权",由老师转交到了孩子们自己的手上。正因为充分发挥了这样民主、公平的原则,孩子们的"胆子"渐渐大起来。对现任的班干部能大胆中肯地提出意见,同时更积极的参加新的班干部竞选。但对于当惯了班干部而现在被淘汰掉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评议会无疑是残酷的,在全班同学面前被人无情地指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回家后被家长发现丢了"官",这是多没面子的事啊!我悄悄的观察过这样的孩子。我发现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时候得到很好的印证。有的人在这时候脸色大变,一个人生闷气;有的人这时候悄悄地落泪;还有的人有些"呆",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对于这些孩子,我当场都不予开导。这正是让他们自我反省的机会,是对他们承受挫折能力的考验。我总是在事后的一两天装作有意无意提起这件事的样子和这些孩子聊上几句。我发现有些孩子,在经过自我冷静反省后,竞争意识更强了,这次被淘汰了,下次竞选时又出现了他的身影。这样的孩子已经懂得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学会了这点,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他们是永远的不败者。可有些孩子就截然相反,经过了一次失败后,就再也没有勇气重新竞争,他们害怕再一次失败,害怕再一次丢脸。这样的态度对他们的人生是很不利的。
??要让孩子接受挫折,就像劝人尝尝榴莲一样。榴莲外形吓人,没有人愿意碰它。接受挫折就要承受痛苦,也没有人愿意碰它。可当你尝过了榴莲的果肉之后,你就会发现它的甜美。当孩子接受了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就不会再惧怕艰难险
[1] [2]
跟孩子谈人生如何说他才容易接受 篇7
现在的家长接受的大都是传统教育,深切认识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当他们正襟危坐向孩子谈人生、谈理想的时候,当他们跟孩子探讨“人为什么活着”和“怎样活着”这种严肃的问题的时候,得到的回应是不屑一顾甚至是嘲笑。现在的孩子都怎么啦?还要不要跟孩子谈人生?怎样谈?
情景再现:
刘女士的儿子上高二,学习松松垮垮,成绩不上不下,他的口头禅是“没劲”、“无聊”、“没意思”。想批评他吧,儿子之所以是这种状态,一是因为对学习的兴趣不浓,二是因为生活没有目标、没有追求,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后者。她觉得,只要儿子有了生活目标,学习起来就会有动力,整个精神状态就会为之改变。刘女士决定找个机会跟儿子谈谈人生。
周末吃过晚饭,刘女士想把儿子带到公园找个安静优美的环境,母子俩畅谈一番。可没想到儿子钻进卧室就不出来。两三个小时过去了,她进入儿子卧室一看,顿时就傻眼了,只见儿子两眼紧盯电脑屏幕“指挥千军万马血战正酣”。但刘女士还是控制住情绪,和颜悦色地再次跟儿子提出散步的建议。儿子看都不看她一眼说:“你烦不烦,没看我忙吗!”刘女士说:“我要跟你探讨一些问题。”儿子怪怪地看她一眼,说:“探讨什么呀?”刘女士想想,说:“儿子,一个人应该活得有意义,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人生理想,这样才能活着有价值,生活才精彩,这个问题你考虑过吗?”儿子“嗤”一声笑了,转脸继续盯着屏幕,说:“幼儿园的时候我就思考过N遍了,我看您很适合做幼儿园阿姨。”儿子的傲慢无礼终于激怒了刘女士,开始大骂儿子。一场关于人生的谈话还没开始就这样结束了。
关键点分析:
刘女士用心良苦,抱着美好的愿望试图跟儿子谈理想和人生,儿子的态度却让她大伤自尊。时代变了,环境变了,还想用原来的思维做现在的事情,当然做不成。
现在的孩子,在声光电的包围中成长,在快餐文化的熏陶下长大,他们的行为习惯、思想意识跟他们的上辈迥然不同。家长要用具有时代特征的思想和理念来教育孩子,而且方式和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如果再拿老一套来对付孩子,孩子当然不买账。
关键帮助:
第一,改变心态和观念,不要拿自己的价值标准来衡量孩子,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
第二,多研究、多学习,帮助孩子建立起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价值观体系。
第三,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或者话题切入,举一反三,循循善诱,顺理成章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四,诉说自己生活中的烦恼和困惑,倾听孩子的看法,与孩子建立一种平等信赖的对话关系,在跟孩子平等交流中表露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第五,不要期待一次“严肃真正”的谈话就会带来实质的效果。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重在生活的细节中,更体现在父母的身教言传中,正所谓“教育即细节”。
扎根教育 乐于奉献 篇8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总结,是新形势下各项工作的指南,是对新时期各项任务的高效概括。进入新世纪以为。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五种精神”这五种精神是江总书记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历程中所体现的各种崇高精神的提炼和升华,是江总书记面对新世纪向全国人民提出的迫切希望。我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深深体会到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指导我们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我们只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才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我们教师好似人生路上摆平的小顽石,不声不响、无声无息地让一代代的人踩着走过;教师又像田间路旁的小草,不怕风吹雨打,烈日曝晒,一年年顽强的春生夏长。我就是一块小顽石,一棵小草,为教育事业辛勤耕耘了二十个春秋的普通教师。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二十年的教学生涯,我深刻地体会到:当一名教师难,而当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更难。因为这份职业是特殊的,不是任何人都通能胜任的。漫漫执教路,不仅使我懂得了怎样教书,更使人懂得了怎样育人,而我更懂得育人必先提高自己。为了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我平时就注重政治学习,加强师德修养,除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师德大讨论活动外,自己还经常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教育法》等政策法规;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三个代表”的论述,经常通过看电视,听广播,读报,阅杂志,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随时摘录名言警句,激励自己;写心得体会,鞭策自己。通过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核心是创新。创新是我们的生命,创新是我们教师的奋斗目标。教师是人师,育人必先正己;教师是人梯,甘愿奉献;教师是慈母,学生就是自己的儿女;教师是心理医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为了创新,我更加勤奋学习业务知识,广泛涉取各种教育报刊,大量收集教育信息,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新世纪教育飞速发展的需要。
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教师的工作,艰辛而复杂,尤其是像我这样的中年教师取得的点滴成绩,其中包含的酸甜苦辣是常人难以感觉到的。作为一名支教教师,远离学校四十余里,老小的生活起居全落在妻子肩上。妻子及很多人都劝我找找关系调回灵宝,可我从没答应过,也没有愁过。因为我舍不得离不开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舍不得离开这些天真活泼的学生。相反,我没因家务影响过工作。即使孩子有病期间也没有请过假。利用晚上给孩子输液打针,早上赶回学校,没有耽误过学生一节课。我也清楚地知道,对父母自己是个不孝的儿子,对妻子自己不是个好丈夫,对儿女自己是个极不称职的父亲。我对不起他们,但为了那些求知若渴的学生。我还有什么值得顾及的呢?
记得有一年冬天大雪纷飞,一天我感冒发高烧,躺在床上浑身无力,实在难上课。可一想到几十张可爱的笑脸在期盼自己,就挣扎着爬起来,踉踉跄跄赶到课堂,当讲了十几分钟时,眼前发黑。两腿发软,几乎要倒下去,全班同学惊呆了,整个教室鸦雀无声。过了一会儿,很多学生都说:教师你不讲了,我们看书。饭后,有两位学生给我拿来了鸡蛋,还有几位学生给我送来贺年卡,上面写着:老师,你病好些了吗?我们非常想你,这种高贵的师生情,我看在眼里,记在心头,感动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倒是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三 为人师表 严以律己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教师是学生的导航人,你把学生向什么方向引,学生就向什么方向学。教师每天都要接受全班几十双眼睛的检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为了给学生真正树起榜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思想到行动,以仪表到语言,我都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做好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严格要求自己,二十年如一日,坚持课前候课。课堂教学组织严密,语言力求精炼,教法讲求艺术,激发学生积级参与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向40分钟要质量,课后和学生一起打扫卫生,一起活动,一起娱乐,做学生喜爱的朋友。
四 潜心教育 爱生如子
我常在心里想:天职是教书育人,而要教好学生、育好人,教师必须对学生倾注自己的一片爱心,尤其是差生,他们更是渴望得到爱,所以在教育中不歧视,不挖苦,以正面教育为主,多鼓励,勤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逐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张毛毛同学,基础差,学生一直跟不上,由于刚接班,我不了解他的情况。有一次,让他上堂演板:五分之二加上五分之一等多少?他竟写上35,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从此,他就产生了自卑感,上课不举手,下课不活动。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多次找毛毛学生谈心、开导、拉家常,消除了他的恐惧感。课堂上,有意提问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对他的作业面批面改,学习上有点滴进步,就在班里表扬他,还让班上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和他交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关心,毛毛同学下课又说又笑,上课抢着回答问题,学生成绩有了很大提高,思想也变得开朗起来。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课堂改革提出了让学生自己思考,教师指导,教师应把满堂灌输的时间还给学生,教会学生会学习,改掉过去那样教师讲学生听,让学生敢于探索,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这一方面,我费了一番脑筋。一开始,学生由于以前被教师“灌输”惯了。根本没有单独思考的能力,更无主动学习的意识,多次诱导也无济于事。一次上课时,我故意讲错了一个地方。全班同学没人吭声,我就错上加错的`继续往下讲。终于,有个同学沉不住气了,小嘀咕了一声,我就装着恍然大悟的样子对这位敢于“发言”的同学表扬了一番。好几次在课堂上都这样做,同学们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原来课堂上不仅准教师说,学生也可以说,而且说了还要受表扬!打这以后,我的课上学生总是很活跃,全班学生的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
还有一次,我将除号写得太快了,运算到下一步时竟按加号运算,有个同学站起来大声说:老师写错了,我当时不但没发火,仅而态度很诚恳地做了检讨,同时要求学生不要像老师那样,对待学习要一丝不苟。我的举动影响了学生。现在学生做起作业总是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的。由于对学生动之以情,而不是施之以威,所以学生们都很喜欢接近我,和我又说又笑,把我看作知心人。
五 辛勤劳动 喜结硕果
经过自己的辛勤耕耘,我所教的班级教学成绩,由原来的全班43人,及格3人,上升为34人。其中85分以上的8人。我感到欣慰,并为处自己培养出这样的学生而激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学生的进步,值!同时在去教这几年中,自己先后被评为灵宝“支教模范教师”、阳店镇“师法标兵”。
面对成绩,面对荣誉,我没有陶醉,更没有固步自封,而是戒骄戒躁,用“三个代表”的理论武装自己头脑,加强师法修养,勤奋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忠诚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将自己的一脑热血毫不保留地奉献给学生,潜心做素质教育的先行者,为培养新世纪的优秀人才而努力奋斗。
【三种教育方法孩子乐于接受】推荐阅读:
努力让每个残疾孩子接受良好教育07-08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论07-28
三种教育教学论文分析07-03
最没用的三种教育05-19
教育创新的三种取向09-11
分享三种另类教育类网站的推广方法11-15
皇宫镇中心学校接受教育局双语教学检查07-01
怎样教育孩子的方法07-19
教育孩子方法有哪些09-11
教育孩子学习方法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