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药品监测制度(共13篇)
高价药品监测制度 篇1
人民医院辅助性、营养性等高价
药品监测,限制使用制度
为提高本院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对不合理用药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进一步加强我院辅助性、营养性等高价药品临床应用管理,防止临床辅助性、营养性等高价药品的过度使用,按照《商丘市卫计委关于加强医疗机构辅助性、营养性等高价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规范的辅助性、营养性等高价药品临床合理使用管理机制,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经院委会研究,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辅助性、营养性等高价药品使用原则:
1、辅助性、营养性等高价药品在给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及治疗辅助的同时,也存在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临床医生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中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结合患者病情和相关检验、检查结果制订合理的用药方案,在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
2、临床医生在应用辅助药品时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用药用量及疗程等,不允许出现超说明书用药情况。
3、临床医生应用辅助药品时应充分考虑药物成本与疗效比,可用可不用的坚决不用,可用低档药的不用高档药。
三、辅助性、营养性等高价药品使用管理:
由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负责督导监管,医务处、监察室、质控办负责落实奖惩措施,药剂科负责日常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1、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制定我院辅助性、营养性等高价药品目录;
2、药剂科对辅助性、营养性等高价药品临床使用情况每月按药品的使用金额与使用数量进行单品种统计,对单品种用药金额前十位药品和单品种用药金额前十位医师进行排名,3、药剂科向临床科室反馈辅助药品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药剂科定期公布全院辅助药品使用情况并进行通报;
5、监察科、医务处负责约谈、限制处方权、停处方权等处罚措施。
四、辅助性、营养性等高价药品监测、预警干预、限制使用办法:
1、处方点评小组每月抽取门、急诊处方不少于50张,出院病例不少于30份病历,根据药品说明书以及诊疗指南对临床科室辅助性、营养性等高价药品进行点评,重点检查药品适应症、药品剂量、用药疗程、用药合理性、联合用药等方面,及时发现、制止和纠正不合理用药行为。
2、药剂科每月对药品使用量按使用金额进行排名,用量排名前5位药品中不得出现辅助药品;前20位药品中辅助性、营养性等高价药品占比不得超过30%。
五、奖惩措施:
1、各临床科室主任为本科室合理用药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科室合理用药督导检查工作。
2、根据每月全院药品消耗金额以及辅助性、营养性等高价药品使用金额排名情况,药品消耗金额排名前五位中出现辅助性、营养性等高价药品采取停药一个月的措施;辅助性、营养性等高价药品排名前五位的按照上月药品消耗数量的80%采取限制供应一个月的措施。
3、每月在院网通报辅助性、营养性等高价药品用量前十名的临床医生;对三次以上不合理用药的医生进行诫勉谈话;诫勉谈话后,仍连续两次被查出辅助性、营养性等高价药品不合理行为的临床医生取消其处方权。
4、每三个月对辅助性、营养性等高价药品消耗量排名前三位的药品供应公司进行黄牌警告和约谈。连续六个月排名进入前三位的辅助性、营养性等高价药品经药事管理委员会调查后认定不合理的品种给予更换或淘汰。
峰
高价药品监测制度 篇2
1 基本药物内涵与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概况
1.1 基本药物的概念与内涵
一开始, 基本药物基本上就是价格较为便宜的常用药。2002年, 世界卫生组织修改后的基本药物概念为“基本药物是满足人群优先医疗需要的药物”。实际上, WHO希望扭转基本药物等于廉价药的印象, 希望强调基本药物“满足人群卫生保健优先需要”的特征, 强调其“相对优越的成本-效益性” (也就是性价比) 。
1.2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概况
1996年, 中国首次发布了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和化学药品目录。2009年8月18日发布《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 正式启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工作。《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2012年版) 已经2012年9月21日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 现予以发布, 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2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保障
2.1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发现药品安全风险的最后一道屏障
我国药害事件往往是通过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手段而发现的。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在购买药用辅料丙二醇用于亮菌甲素注射液生产时, 购入了假冒的丙二醇, 致多人肾功能衰竭;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 (欣弗) 造成全国范围的重大药害事件;鱼腥草类注射制剂因严重不良反应而被暂停。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在药品质量问题造成的药害事件和不良反应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阻止了更多损失的发生。在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过程中,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已被作为一项基本手段和常规措施, 以保障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落实。
2.2 快速发展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为基本药物监测奠定了基础
2.2.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法规体系已趋于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12月13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 现予以发布, 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2.2.2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进一步扩大。我国已建立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全国300多个地市都成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 已初步建成了国家、省、地市为基础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管理组织体系。
2.2.3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的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2012年全年收到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120万余份, 比2011年报告总数增长了40.8%。截至2012年底累计收到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已达到527万佘份。2012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新的和严重的病例报告比2011年增长了65.8%。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总体质量和可利用性在不断提高。
2.2.4药品的风险控制手段日益丰富。目前对药品风险所采取的控制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 如约谈生产企业或召开企业沟通会;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生产企业采取召回及主动暂停生产销售等风险控制措施。
2.3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结果为基本药物品种遵选提供参考信息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原则上3年调整一次,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结果为基本药物品种遴选提供参考信息。通过对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发现不适于人群广泛使用的药品将不再纳入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
3 基本药物制度促进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全面发展
3.1 推进了基层监测机构的建立。
2010年34个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中, 6个尚无下级监测机构。而到2012年, 我国已在全国333个地市均建立了监测机构或指定了专门人员负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3.2 药品安全的预警与应急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
基本药物制度加强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调查、评价、处理工作程序和机制。药品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聚集性事件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 对可能发生的药品质量安全问题及时预警, 必要时应立即采取暂停销售使用等控制措施。
结束语
WHO公布的资料显示, 全世界1/2死亡病例的死因不是疾病本身, 而是不合理用药。药品不良反应的产生是受当前科学技术对人体、药品、使用方法以及上市前审批的限制而导致的必然结果, 是药品的基本属性, 是不可避免的。我国的基本药物制度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不良反应监测是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重要保障。在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过程中,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再评价已被作为一项基本手段、常规措施, 保障基本药物制度的顺利落实。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过程中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促进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调查、分析、评价和处理制度, 主动监测并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信息, 主动开展基本药物安全性研究工作。
摘要:本文对我国基本药物制度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关系进行综述。
关键词:基本药物,监测,关系
参考文献
[1]郑双江.促进云南省某医院门诊医生处方基本药物的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11.
[2]邓启明.基层医院建立和实施院内用药指南促进合理用药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6) .
[3]符冰, 卢荣枝.中药注射剂入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存在的问题——以参麦注射液为例[J].中国药房, 2011 (36) .
[4]李新泰, 王文华, 尹爱田.山东省基本药物制度对乡镇卫生院合理用药的影响[J].中国卫生经济, 2011 (4) .
[5]陈琛.陕西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效果监测与评价[D].西安:西北大学, 2012.
[6]王德凤.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合理用药认知程度调查与分析[J].中外医疗, 2010 (20) .
[7]高倩倩, 张大勇, 褚方亮.潍坊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情况调查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 2010 (4) .
[8]周友泉.淮北地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乡镇卫生院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的调查及分析[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 2011.
[9]裴斐, 朱曼, 王波, 王伟兰, 王东晓, 黄翠丽.借助电子药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质量[J].中国药物警戒, 2010 (6) .
[10]周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11.
[11]洪尹轩.深圳市福田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零加成”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评价[D].衡阳:南华大学, 2013.
高价回收药品“变废为宝”让人忧 篇3
家庭过期药品回收处理是一个世界性问题,管理不当会给患者的用药安全带来危害,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的化学污染,被非法药贩得到则会带来社会隐患。
“高价回收药品”的小广告在很多城市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尤其是在药房和医院附近。《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第 22条规定,禁止非法收购药品。可为何这些回收商还敢明目张胆地到处贴广告呢?且药品理应是有别于诸如旧家电之类的东西,过期或者说变质后应该就不能流通的,这些药贩子收购的药品又究竟流向了何方呢?
高价回收药品之谜
药品过剩了,有人回收换点零花钱,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应该是件挺让人高兴的事情,一般都会想总比扔掉的要强。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一般都不会考虑这个回收后的药品干什么用了。火爆的市场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为此,记者进行了一番探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高价回收药品”的小广告主要以医院周边为多。9月5日记者拨通了写在某医院厕所门上号码为1822948****的收药电话,接电话的是一位男士,记者表示手头有一些治疗高血压和保健品之类的药出售,当得知记者药品数量均不到10盒时,对方回答了句:“数量太少了,不收。”就匆忙挂断了电话。
之后,记者又拨通了另一个“高价回收药品”小贩的电话,这次是一位中年妇女。记者首先向她表明自己手头有进口药需要出售,她一听显得非常感兴趣地问道:“你有什么样的药品?”当记者告诉她,自己手里有不少抗肿瘤的药品。对方一听马上来了兴趣,连问是什么药品,有效期到什么时候。听到记者回答说有较多的吗替麦考酚酯片和环孢素软胶囊时,对方马上明确表示可以高价回收。谈到价钱时,她表示,如果是离有效期还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可以按原价的50%回收,如果是快到失效期的药品,只能按 10%回收。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抗肿瘤药物、降糖药物、肝病药物、心脑血管药物等都是回收商比较欢迎的药物。除了回收药品外,还有人回收空药盒或药瓶。如2011年破获的“7·20”系列制售假药案中,犯罪团伙长期流窜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各大医院,通过收购废旧的药品包材、更改批号、换包装、灌装低档原料药、用盐水勾兑等方法生产假药,再转卖至全国各地,涉案金额巨大。他们回收的药品包装主要来源于各大医院的保洁人员或患者家属手中零散的药盒。
记者也通过联系一部分药盒回收商了解到,在回收的药盒/瓶中,以进口药和治疗肿瘤的药物回收价格最高,有些药盒回收价格就达到了上千元。
回收药品流向何方?
这些回收的药品究竟流向了何方呢?记者在联系了回收药品的小贩见面给她看药时,显得不经意地和她攀谈起来,但她对记者的问题显得比较警惕,只是说自己也是帮别人收药。
记者也走访多家医院的药房药剂师,他们告诉记者,一些正规的大医院进药渠道都很规范,不存在进一些来历不明的药。他们猜测,回收来的药主要流往农村、一些黑诊所、无证经营药品的个体户等非法行医、经营药品的机构。最终这些药品被使用到患者身上,给百姓就医、用药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记者也到一些工地上采访了部分务工的农民工,他们普遍表示,买药时不会仔细看有效期,会相信医生给的药是没有问题的。
回收药品从何而来?
有病去就医,医生开药即服用,按理家庭药品基本不会出现过剩的现象,但为何药品回收的生意如此火爆呢?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药品过多的现象主要源于以下3点。
1、“以药养医”模式导致药品过剩
我国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模式主要还是“主动—被动”型,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而“以药养医”的模式导致药品收入直接影响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收入。在利益的诱导下,某些医务人员开大处方,超过病人对药品的需求量,最终导致过期药品产生。2012年1月,原卫生部部长陈竺提出了要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取消“以药补医”,这也许将大大减少大处方的出现。另一方面,我国没有药师法,执业药师对于医生所开的处方只能审查药品之间是否会产生药物相互作用,对于数量不能监控。而美国各大医院和药房的药师不仅对处方中所用的药物进行评价,同时对药物治疗进行监控,避免药物数量超过患者需求。
2、医保买药套现
“高价回收”药品广告的出现,也让一部分急于用钱的人产生了刷医保卡购药套现的现象。不过,由于专门购药用于回收损失太大,现在更多的人将目光盯上了直接将医保卡套现,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有一部分回收药品的商贩也会提供医保套现,他们收取15%~20%的手续费。
此外,一部分享受公费医疗的人,在医院住院过后,会要求医生多开药物储备起来,以防到时自己需掏钱购药,从而造成药品过多过期。
3、家庭自助购买过多药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遍布于大街小巷的药房的出现,使“大病进医院,小病进药房”成为人们的习惯,对于一些常见疾病,如感冒、腹泻、外伤等,居民会购买药品储备以备不时之需,因而很多药可能只用一次或几次,剩余药品则长期存放,最终成为过期药品。
此外,药品的“大包装”也可能造成药物过剩。我国的药品大都是整盒、整瓶或整包出售,装量一般是100片、50片不等,消费者大多只服用其中的一小部分,最后这些药品成为过期药品。
链 接
国外对家庭过期药品的处理
【日本】
日本某些企业通过开展登门送家庭药箱的业务,以解决药品过期的问题。药品推销员先将药箱免费放在居民家中,以后会每月登门拜访一次,主要做两方面工作,一是清点药箱药物数量,按照减少的数量收取药费;二是清查是否有过期药品,一旦发现药品过期,就会补充上新的同类药品代替。清查的过期药品由企业自行处理。
【德国】
药店是回收过期药品的主体。并由垃圾回收部门进行集中销毁。药店向负责处理过期药品的部门支付费用。德国规定药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对进入市场的药品外包装负责,尽量循环使用包装材料。
【英国】
药品的回收主要由社区药房来负责,但是居民交到药房的过期药品要自行先进行分类,按照固体、液体、针剂分类,而且对玻璃瓶包装的和塑料包装的也要进行区分。如果不规范处理,会被记上“不良记录”,影响到个人的诚信度。药房将回收的过期药品分门别类放在不同容器内交给政府特别指定的废物处理公司处理。
【法国】
法国也是通过药店回收药品,在店里设置两个箱子。一个标有“可再利用药”字样,主要是针对家庭包装完好未过期的药品,这些药品经过检验后将被免费送给与药品监管协会有合作关系的国内或者国际公益组织,再由这些组织分发给需要的个人、地区或国家。另一个箱子标记“待销毁”字样,这些药品由药品批发者从药店取回进行更细致的分类,某些虽然是过期药品但其中某些成分还可以再利用的将送交有关部门或实验室。没有任何用处的过期药品及包装则被运至具有焚烧医药制品能力的垃圾处理厂。
医院药品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 篇4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药品临床应用监测,提高医疗质量,遏制医疗服务过程中乱开药、开高档药、开大处方等不正之风,遏制药品回扣,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规范药品使用,特制定我院药品使用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制度。
一、工作原则
建立健全药品使用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工作制度,有计划、有重点、连续性的进行监测,掌握药品使用动态,分析药品使用合理性,查找用药中的异常现象,建立药品动态用量发布渠道和超常预警公示渠道,做好监测和超常预警公示记录。
二、动态监测对象:
本院内使用的所有药品均为动态监测对象,其中抗菌药物、新特药及中成药为重点动态监测对象。
三、药剂科负责每月对使用数量、总金额排名前10位的药品(重点是抗菌药物,溶媒及电解质类药物不在统计范围之内)和单品种使用金额波动幅度大于30%的药品进行排序统计,重点实施监控。按科室、医生进行综合分析,上报药事部及纪检监察部门。
四、药事部负责根据药品用量动态,对超常用药现象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建议,提交医院药事委员会讨论。并在科主任会议上进行反馈。
五、根据每月药品使用动态监测结果与分析情况,具体措施如下:
1、预警:对近两个月内用量及使用金额排名前三名、对院内个别科室
异常使用情况被列入预警、监控的药品,医院将在药事委员会上提出口头预警并密切监测,对药品供应商予以警示。
2、限量采购:对连续3个月药品使用量增长幅度过大、临床又必须使用的品种,经药事委员会讨论,报分管院领导批准,限制该品种的采购量。
3、暂停使用:
(1)对药品用量连续3个月使用排名前3位的针剂(抗菌药物另计)、抗菌药物前3名、口服药品(包括中成药)前3名的药品,经药事委员会讨论,报分管院长批准,报纪检监察部门备案后,予以暂停使用;
(2)对有投诉举报的药品,在调查期间暂停使用;
(3)药事管理委员会对前10名的药品中连续3个月出现超常增长、有可疑促销行为的品种,经报分管院长批准及纪检监察部门备案后,对药品供应商给予严重警告,并暂停使用;
4、停用:对有违规行为的一经发现,立即停用该药品,库存药品一律退货。对违规行为及时上报院纪检监察部门,由院纪检监察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处理。
5、处方监控:
药剂科以抽查的方式,对单张处方金额大于500元的“大处方”、普通门诊处方用量超过7天和慢性病处方超过一个月用量的处方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进行院内公开点评,对于开具违规处方的医生根据我院处方点评制度进行处罚。
6、对特殊病人需申请采购目录外药品,临床科室必须写明预计需使用的数量,报分管院领导批准后药剂科只能按临床申请该病人需要用量采购,药剂科不得扩大采购用量用于其它病人。
六、不合理用药的评价结果与医师和科室的绩效考核挂钩。
1、对发现超常使用药品的相关科室或医师首先由院纪检监察部门进行警示谈话;
2、对不合理用药比例(抽查病历中该医师用药不合理病历数与抽查病历数之比)排在前10名的医师,经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在科主任会议上进行内部通报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
3、对用药明显不合理或不合理比例较高的医务人员,执行《北京小汤山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必要时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方面予以缓评一年、低聘。有关医师对评价结果有异义时,可向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申请复议。进行复议时须抽取该医师近三个月的全部病历进行检查。
七、各种途径发现的违规行为,由院纪检监察部门对涉及相关药品的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予以警示,并与绩效考核挂钩;对以上问题严重者由院纪检监察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处理。
高价药品监测制度 篇5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药事管理,规范药物合理使用,及时、有效控制药品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特制定此规定:
1、临床用药是使用药物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疗过程,临床用药管理的终结目的是合理用药。临床医师、药师、护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加强协作,知识互补,共同为病人用药的安全性负责。
2、各临床医师严格执行临床查对制度、医嘱制度,医师应根据病情诊断开具处方,一般处方以三日量为限,对于某些慢性病或特殊情况可酌情延长。处方当日有效,超过期限须经医师更改日期,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3、对违反规定,乱开处方,滥用药品的情况,药剂科有权拒绝调配,情节严重应报告分管院长及质管科检查处理。
4、药剂师对每一张处方均应审核,有权监督医生科学用药,合理用药,并给予用药指导。医院药房应设有处方权签字留样,药学人员须在核对处方签字后方可发药。
5、药剂师发药时必须向患者或临床医护人员,讲清药品的服用剂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6、临床护理人员执行医嘱时必须严格进行“三查七对”,抢救病人执行口头医嘱时,执行者必须口头复诵一遍,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并将使用后的空安瓿、药瓶或者相关包装等物品保留备查。
7、发现患者用药后出现异常情况,临床医护人员应立即对患者进行相应处理,并积极查找原因,并将有关情况立即通知医务科。
8、药剂科及临床各科室应将院内外发生的用药错误类型及药品损害事件定期向院内进行通告,以便于临床医务人员及时改进用药环节和培训员工预防此类错误。
高价药品监测制度 篇6
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与报告管理制度与程序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为了加强药品管理,做好药品的安全监测工作,保证病人用药的有效和安全,建立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与报告管理制度管理制度。
二、医院设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心主任梁峰任组长,中心副李学亮、业务主任郁向军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付丽、李修成、朱新光、何成民、何艳阳、陈影、刘锐、汪振芳组成。
由医务科负责宣传、组织和实施,药剂科负责分析、处理和保存报告档案。三、医院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各科室负责人作为本科室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联络员,负责本科室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掌握,及时督促和帮助临床医生认真地填写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保持与药剂科的密切联系。
药剂科具体承办对临床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收集整理、分析鉴别,药剂科负责汇总本院药品不良反应资料,通过网络向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另外负责转发上级下发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材料。四、药师接到临床医师填写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后,必须立即到病人床前询问情况、查阅病历,与医师一起共同进行因果关系评价,提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处理意见。
填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由药剂科专人负责存档。五、医教部和药剂科负责提供对本院全体医务人员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咨询指导,组织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的问题进行讨论、解答。
对某些药物在使用中可能出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及时提供给临床医师以便做好防范措施。六、发现或者获知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15日内报告,其中死亡病例须立即报告;
其他药品不良反应应当在30日内报告。有随访信息的,应当及时报告。除一般的病例外,其余病例报告时均要求向医教部呈报药品说明书和病例摘要,死亡病例还需呈报死亡小结。七、医护人员获知或者发现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后,应当立即报告医院药剂科和医教部,经分析确认后由医务科通过电话或者传真等方式报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
同时填写《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基本信息表》,对每一病例还应当及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八、医院发现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后应当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积极救治患者,迅速开展临床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暂停药品的使用等紧急措施。
九、医教部、药剂科应当对本院收集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十、各科室应当积极配合医院和上级有关部门进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调查、分析和资料收集。
十一、对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不按要求履行报告责任者,按情节轻重予以处罚;
经上级部门处理者,按上级部门处理意见。十二、本制度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范围:1、有危及生命,致残直至丧失劳动能力或死亡的不良反应。2、新药使用后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3、疑为药品所致的突变、癌变、畸形。4、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5、非麻醉药品产生的药物依赖性。6、疑为药品间相互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7、其它一切意外的不良反应。“可疑即报”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普遍报告原则。(二)药品不良事件(ADE):是指药物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学事件,但该事件并非一定与用药有因果关系。
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人群的用药风险,本着“可疑即报”的原则,对有重要意义的ADE也要进行监测。(三)药害事件:泛指由药品使用导致的患者生命或身体健康损害的事件,包括药品不良反应以及其他一切非预期药物作用导致的意外事件。
相对于药品不良反应,药害事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被扩大。药害既包括非人为过失的不良反应,也包括人为过失导致的其他负面药物作用。药害事件主要有三种类型:1、是由于药品质量缺陷(假药、劣药)导致损害的事件;2、是由于合格药品使用过错(超剂量中毒、用错药和不合理用药等)导致损害的事件;3、是合格药品在按说明书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发生的不良反应损害,即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四)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
1、导致死亡;
2、危及生命;
3、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
4、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
5、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
(五)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六)药品群体不良事件,是指同一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区域内,对一定数量人群的身体健康或者生命安全造成损害或者威胁,需要予以紧急处置的事件。
(七)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是指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探讨 篇7
1影响ADR监测工作的主要因素
1.1 对ADR监测工作认识不足
由于我院ADR监测工作的管理措施流于形式, 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只是偏重医疗安全, 很少组织医护人员进行ADR监测知识的宣传教育, 使得医护人员对ADR监测认识不足, 甚至对ADR监测工作产生误解[3]。例如部分临床医师认为上报ADR可能会引起医疗纠纷, 或者引起患者不满, 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往往当患者发生ADR以后只是进行临床对症治疗而不上报。
1.2 ADR监测工作不力
我院近几年来ADR上报例数较少, 2006~2009年共上报ADR 104例。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药师责任心不强, 未能在发药时向患者详细交代药品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并且提醒患者注意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尽快向药师或处方医师反应; (2) 药师专业知识及技术不高, 不能及时发现、正确分析、准确报告ADR; (3) 医师在给患者开处方时对处方中含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较严重ADR (如肝、肾毒性, 影响造血功能等) 的药品时未要求患者定期做相关检查; (4) 患者本身对医药知识缺乏, 不能区别或判断用药后出现的症状属于病源性还是药源性。
1.3 ADR监测技术落后
前瞻性或回顾性监测、目标药物或疾病监测、药物利用回顾、护士监测、药师监测、高危患者的病程录回顾、计算机监测等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ADR监测技术。但由于种种原因, 我院尚不能利用以上ADR监测技术, 因此造成我院大量ADR病例未被发现而漏报。
1.4 从事ADR监测工作的药师人员配备不足
当前我院获取ADR信息的方式主要有: (1) 医护人员主动上报; (2) 药师定期查阅出院归档病例。由于我院目前从事ADR监测的药师数量较少, 药师无法广泛深入临床一线参与医师查房, 因此很难在第一时间获取ADR第一手资料。
1.5 中药不良反应未引起足够重视
临床医师受传统观念以及中药说明书对不良反应描述较少的影响, 普遍认为中药及其制剂无不良反应。实际上近年来由于使用中药制剂造成的ADR事件屡见不鲜, 尤其是中药注射剂。
2正确开展ADR监测的对策
2.1 加强ADR知识宣传
我院虽已成立ADR监测管理小组, 但应制定切合医院实际的管理细则, 实行由管理小组、药剂科、临床科主任、各科护士长组成的四级网络, 定期召开ADR监测报告汇报会, 经常性开展ADR监测知识的宣传教育。
2.2 加大对ADR监测工作的投入
医院应加强对从事ADR监测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进修;加强ADR的业务学习;购买必要的仪器和计算机相关软件和设备, 并将对ADR监测工作的投入纳入年度预算, 专款专用。
2.3 加强ADR监测工作力度
设立专门的用药咨询窗口, 由具有中高级任职资格的药剂人员解答医护人员、患者关于药品方面的咨询, 发药窗口发药时应向患者详细介绍药品的副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另外, 要加强对婴幼儿、孕妇、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的重点监测, 以及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先天性遗传因素导致药物代谢明显异常的患者;加强对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不良反应强的药物, 如强心苷类;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的血药浓度差异的药物, 如三环类抗忧郁药;具有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性的药物, 如苯妥英钠、茶碱、水杨酸等重点药物的监测;加强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的药品新的和严重不良反应监测。
2.4 增加ADR监测药师
加快临床药师培养, 支持临床药师参与医师查房, 及时发现和收集临床ADR信息, 整理并上报;增加从事ADR监测药师的数量, 通过多种途径发现、搜集ADR信息, 降低ADR漏报率;提高监测药师工作能力, 应变被动的报告监测为主动的用药干预, 指导合理用药。
2.5 正确认识中药不良反应
加强对中药及制剂ADR的关注力度, 通过参与医师查房、查阅病程记录、咨询临床护士等途径了解中药及其制剂不良反应的情况, 尤其是中药注射剂, 定期以药讯的形式发放到临床各科室。
综上所述, 只有充分认识我院ADR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切实解决这些问题, 才能提高我院的ADR监测工作水平。随着ADR监测工作的不断完善, 特别是社会各界正确认识、科学对待ADR, 提高责任意识的前提下, 必将会营造出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良好氛围, 从而更好地为公众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探讨
参考文献
[1]刘同亭, 马素明, 马兆桐, 等.对死亡病例中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1, 21 (4) :227.
[2]蒙志莹, 顾海.药品不良反应经济学研究初探[J].中国药房, 2005, 16 (20) :1528.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小结 篇8
2011年,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局和省ADR监测中心的指导帮助下,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一、ADR监测工作责任落实到位。一是加强对相关处室和各县(市)局的年终考核,定期不定期对各县(市)对照目标完成情况和序时进度进行通报。二是完善全市ADR监测网络。继续完善包括全市药品生产企业、重点药品经营企业、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部分乡镇卫生院和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的全市ADR监测网络,ADR在线呈报点较2010年增长近一倍。三是加强与卫生部门的联系。确保ADR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在医疗机构考核目标中所占的分值,并与卫生部门联合召开全市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树立先进、明确目标,推动全市ADR监测工作不断深入开展。
二、圆满完成工作目标。2011年全市共上报ADR报告3288份,折合每百万人口711.53份;上报新的、严重的报告810份,同比增长67.36%;在线呈报单位增加149家,同比增长90.85%,各项指标均超过了省局年初制定的考核目标。
三、强化对基层单位的督查和调研。结合日常监督检查和“三服务”等工作,对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ADR监测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察和走访,及时掌握各单位ADR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指导其进一步完善机构领导、提高工作条件、提升监测水平,受到基层单位的普遍好评。
四、加强ADR监测专业技术培训。全年共开展ADR监测专业技术培训四次,采取专题培训、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等形式,内容包括新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规范填写手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综合知识、新版ADR在线呈报系统操作等,参培人员达2000余人次。此外,结合日常监管工作,深入各监测单位指导200余次,全年组织监测人员外出培训三次。通过培训,有力提高了我市ADR监测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
五、积极开展报表质量审评工作。根据全省统一部署,举办了泰州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质量审评会。会前认真制定审评方案、科学抽取审评样本,邀请我市长期从事ADR监测的人员参与审评,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审评结果的客观性,审评工作取得预期效果,并为我市今后ADR监测工作的开展积累了经验。
六、初步开展重点品种监测。2011年开展了对苏中药业生脉注射液和扬子江药业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两个品种的重点监测。在高风险品种处方工艺核查、基本药物监管、中药注射剂标准提高等工作的基础上,努力收集相关品种的不良反应信息并及时反馈给企业,和企业一道开展分析、排查风险,帮助他们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强化质量管理。
七、认真开展严重药品不良事件的调查工作。2011年我市各级药监部门共收到致死药品不良事件报告四件,均按要求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分析评价,并完成报告及时上报省局和省中心。此外,2011年还发生了三起疑似由我市生产的药品在外地导致的致死不良事件和群体不良事件,我中心根据省有关要求,对相关企业和品种进行了调查,三起事件均得到及时的处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资料及时上报给国家和省药品评价机构,“泰州药、放心药”的品牌形象也没有受到影响。
是后者,要结合基本药物监管和高风险品种监管等工作进行。此外,从去年全省报送的新的ADR病例的情况来看,不少上市多年的非处方中成药也发生过不少其说明上未收载的新的不良反应,这是我市以往ADR监测工作中的薄弱点。要督促药品经营企业尤其是零售经营企业加强关注,做好这方面病例的收集上报。
分析四:2010年上半年和2011年上半年报表质量比较
规范性平均
样本数量
真实性
分
未出现
2010
假病例 未出现
2011
假病例
42.05
40.24
1.33
83.61
40.81
42.65
1.30
84.94
分
分
平均分
完整性平均
加分项平均
整体
数 据 解 读
2011年上半年抽样报表与2010年相比,规范性和加分项均有提高。但要说明的是,2010年被抽样的部分报表由于在上报操作中出现差错,导致其“不良反应/事件描述”一栏未正常显示,根据省中心专家的意见,这部分报表的“完整性”方面没有扣分,导致2010年报表在“完整性”和整体均分两方面均高于2011年报表。若将2010年未正常显示的报表剔除,则该报表整体均分为82.99,低于2011年的水平。从刚刚结束的全省药监系统安监工作会议上获悉,省局对ADR监测工作的要求从以往重视报表的数量转变为数量与质量并重,提高报表质量是今年我市各级药监系统ADR监测工作的重点。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总结 篇9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总结2007-12-07 10:08:26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总结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总结(2)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总结(3)提高认识强化督导
努力促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再上新台阶
##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协调领导小组
各位领导:
今年以来,我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和帮助支持下,不断加大措施、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强化督导,促进了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做出了积极努力。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充分发挥行政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
我县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起步较晚,监测中心成立时间较短暂,2004年才真正将ADR监测工作纳入管理渠道。由于对开展这项工作的目的意义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制度不健全,致使监测工作一直发展缓慢,成效不大。今年8月份市局召开全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专题会议之后,我们通过认真学习会议精神,不断提高了对做好ADR监测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并从中找出了过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为积极推动全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县食品药品监管局与县卫生局不断加强工作上的相互沟通和协调,做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并一起研究制定措施,深入贯彻落实全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会议精神,真正发挥行政主管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积极提高号召力、切实加大督导力,形成上下有合力,从而使我县ADR监测工
作有了新的、较大的起步。
二、健全组织,完善制度,为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根据市局和市ADR监测中心的工作部署和领导要求,为确保全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健康顺利开展,通过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设施投入,促进了全县ADR监测工作正常运转。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做到“四个确保”:
一是加快监测网络建设,确保各级重视,层层有人抓。为更好地适应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需要,我们在驻城建立了8个县级监测站,分别由驻城6个医疗机构、医药公司和仁和堂连锁有限公司组成,在12个乡镇卫生院建立了乡级监测点,同时要求在各村级医疗机构也建立监测点。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人员分别由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县卫生局负责同志及有关人员组成,各监测站、点也分别配备了一名负责同志和业务人员具体抓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县、乡、村三级监测网络初步形成,并将不断得到完善。二是不断健全制度,确保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运转有序。县食品药品监管局与县卫生局联合制定下发了《##县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实施方案》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保密制度》等规范性文件,各监测站、点也分别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县卫生局还把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纳入了对所辖各个医疗机构年终工作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县食品药品监管局也把该项工作列入了自己的工作管理考核目标重点抓,共同促进了全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
三是改善办公条件,确保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报送准确及时。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办公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仍拿出部分资金为监测中心新购置电脑一台,用于监测报告的汇总、上报等工作。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对用于监测工作的
车辆,局办公室优先派车,保证工作人员对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及时调查、核实,及时上报,保证对一般药品不良反应情况按时上报。四是加强教育培训,确保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大力开展。针对我县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认识有差距等实际现状,我们采取组织召开会议、专家授课等形式,加强了对各个监测站、点的教育培训,通过这些有效措施,不断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丰富了专业知识,增强了对做好监测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今年以来,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38例,已超额完成市局交给我县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30例的任务。同时,对各个监测站、点报来的报告,未发生一起漏报、瞒报、迟报现象,上报率达100,做到了准确、科学、及时,而且不断提高了监测报告质量水平。
在充分肯定我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
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充分看到了这方面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少数医疗机构对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存有偏见,有的把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现象与使用假劣药品混为一谈,怕影响本单位声誉,造成瞒报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有的单位认识上存有差距,对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目的意义重视程度不够,主动性、积极性不高,造成漏报、迟报现象时有发生。三是部分监测站、点上报的监测报告水平不高,填写报告欠规范,专业素质亟待提高。四是县局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宣传力度不够,督导水平不高,致使监测网络运行还不顺畅,工作上还存在一定的被动局面。以上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对待,并努力加以克服。
三、加大措施,狠抓落实,不断开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新局面。
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药师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的作用 篇10
1 重视继续教育, 提高参与ADR监测的能力
1.1
ADR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对ADR的定义是“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ADR既不包括有意或无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及用药不当 (失误) 引起的反应, 也不等同于医疗事故和药品质量问题引起的有害反应[1]。ADR按病因分类:即A型反应 (量变型异常) 、B型反应 (质变型异常) 、C型反应。按患者反应分类:即副作用、毒性作用、二重感染、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药物依赖性、致癌、致畸, 致突变。
1.2 药物相互作用
作为药师要熟悉药物相互作用的原理, 了解人体与药物之间的作用环节, 药物对肝脏、肾脏、致畸的作用;药物对造血系统等的毒性等;药与药之间的相互作用。
1.3 掌握各种特殊生理、病理状况
各种生理状况如早产儿、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等, 病理状况则如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肝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等各种疾病状态下用药的患者都需要药师的特别关注, 要熟练掌握慎用、禁用的药物。
1.4 报告和监测的目的
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报告和监测本身, 是为了进一步了解药品不良反应情况, 及时发现新药严重的不良反应, 加强药品监督管理, 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 避免同一药品、相同不良反应重复发生,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2 强化监测意识, 降低药物伤害所致医疗开支
对一些治疗指数低, 药代动力学过程个体差异大, 不良反应大的药物或合并用药时, 若按常规剂量和方法给药, 不进行血液浓度监测, 治疗一段时间后, 可能是患者未达到应有疗效 (有效浓度低于有效血药浓度) , 结果延误了病情, 也会危及生命;也可能会发生中毒现象 (血液浓度高于有效血药浓度) , 造成了药物性伤害。使用这些药物进行人体血液浓度的监测, 就可以确保临床医师制定安全合理的治疗方案[2]。避免药物浓度过低或过高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降低因此而导致其他医疗服务开支。
3 与患者沟通, 保障患者的知情权
作为药师不仅要制定相关的ADR报告监测程序, 做好ADR个例报告, 对ADR个例定期分析, 收集ADR信息, 还要与患者之间有良好的沟通[3]。药师通过与患者沟通的方式可以了解患者用药的情况, 发现可能被忽视的ADR, 让患者正确认识ADR, 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 详细解答患者的疑问, 对患者的ADR预后情况给予充分解答。对于个别患者在ADR发生后仍有主观上的不适, 药师应由浅入深地为患者解释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及残留情况, 以说明在停药几天后, 体内残留药物会减少, 消除患者的疑虑, 保障其治疗的知情权。
4 与医护人员沟通, 增加信息来源
药师要广泛收集ADR信息, 尤其是一些新的信息。信息来源要可靠、科学、具有权威性[4]。作为药师就应该多和医护人员交流, 消除医护人员的情报障碍, 让医护人员充分认知ADR的危害以及ADR报告监测的重要性, 意识到上报ADR是自己的职责, 正确认识ADR上报、监测的意义, 将ADR与医疗事故及药品质量问题区分开来, 逐步消除医护人员对监测工作的顾虑[5]。
药师还要做好ADR宣传工作, 可以通过编印资料提供给医护人员;长期在医院药讯上刊登有关ADR用药知识、合理用药, 介绍新药的不良反应动态, 有助于提高药学服务水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模式, 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 加强ADR监测, 减少ADR的发生,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有利于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颜敏.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特点[J].中国药师, 2004, 7 (8) :592-594.
[2]吴红宇, 袁慧萍.医院开展ADR监测的方法和建议[J].安徽医药, 2002, 6 (3) :63.
[3]徐霞, 应静.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体会[J].海峡药学, 2004, 16 (4) :140.
[4]张抗怀, 杨世民.医院药师参与药物不良反应工作的思考[J].中国药房, 2003, 14 (8) :502-505.
高价药品监测制度 篇11
在2013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工作会议的发言
重庆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成立于2005年,现有员工20人,内设综合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科、药物滥用监测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科,在39个区县食品药品监管分局食品药品监管科加挂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科”。2012年,中心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指导下,在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监测、服务公众”为指导思想,以预防为主、快速反应为工作原则,建立了有效的应急处置机制,完善了应急管理制度,及时对多起药械安全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处置。全年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0392例,报告数达到649/百万人口,其中新的或严重的比例较2011年增长了158.31%,达到了33.09%;收到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2904例,较2011年增加了123.21%。
2012〕12号、渝食药监〔2012〕36号)。
同时由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国家中心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死亡病例追踪调查工作规范》转发至各区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渝食药监药安[2010]12号)。
各区县分局结合当地实际,紧抓药械安全性监测工作,以制度化的方式主动落实应急处置工作,大部分分局或以地方政府的名义、或以与卫生局联合的方式下发了相应的工作制度。如巴南区、璧山县、城口县分局分别以当地政府的方式发布了《重庆市巴南区药品和医疗器械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应急预案》《巴南府办发[2012]298号》、《璧山县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试行)》(璧山府办发[2012]247号)、《城口县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城办法[2012]139号)。合川区分局与卫生局联合制定下发了《合川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实施方案》,合川区卫生局还把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纳入了辖区内医疗机构年终工作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二)强化措施
一是有效利用系统预警功能。根据我市实际,我中心制定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程序》,同时设置了5个级别的预警规则,及时有效地提取安全性风险信号,做到风险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二是完善药械监测应急处理程序。制定了《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程序》、《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程序》,形成了《药品突发性群体事件调查与处理》、《严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调查与处理》等工作程序,明确了启动条件、调查与处理原则、调查与处理程序。三是细化了工作职责。针对新系统,制定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启用初期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科实施细则》、《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评价工作细则》明确了工作的职责和范围,同时建立了应急值班制度。无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每天都安排人员登陆系统,通过全天值班制度的执行以及实时上报来保障药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三、及时预警,深入调查,提升药械监测应急处置工作能力
(一)加强对预警信号的挖掘和严重病例的调查
我中心按照“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调查、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理”的原则强化对药械安全预警信号的处置工作。对发现的每一个预警信号,均到达现场,按照调查规范进行仔细的调查和研究,同时对调查结果进行评价,及时将结果上报至市局和国家中心。
2012年,共对19个药械预警信号进行了有效的处理,对400多个严重病例进行了调查和核实,对8例药品和医疗器械死亡病例进行了及时的追踪调查,向生产企业所在省份发去了协查函或通知单14个,另外对6份发生在外省的严重或死亡病例进行了协查。
(二)强化对群体事件的调查和处置
对群体事件,我中心严格按照新《办法》的要求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置,同时与当地卫生局开展联合调查工作。2012年共对3起群体事件开展了调查工作。7月份,我中心对重庆一医院发生的“骨瓜”群体事件进行了调查,发现了骨瓜提取物的安全风险并及时进行了预警。8月份,对注射用炎琥宁发生的不良事件及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查明了引起药品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并对其产品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性风险评估和强化风险控制的建议。10月,发现了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的安全风险,并及时进行了调查和处理。
四、体会
(一)各级重视是关键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总结与计划 篇12
2012即将结束,今年我院药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和帮助下,药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顺利开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全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20例,器械不良事件7例。
首先,通过教育培训,向广大医务人员宣传及时上报药械不良反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他们对药械不良反应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的医务人员在上报药械不良反应时思想上有顾虑,担心因上报不良反应而受到处罚。通过宣传,医务人员放下了思想包袱,增加了上报的积极性。
其次,要把药械不良反应上报工作制度化,将药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纳入了年终工作目标考核,对于药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做得好的科室和各人给与一定的奖励;相反,对于刻意瞒报、漏报的科室或各人给予严厉的处罚。
三是简化流程,临床上只要出现药械不良反应,只要打电话到药剂科,药剂科就会派专人到科室去调查核实,使上报工作变得简单易行。
以上是我们在药品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所采取的几点做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的问题还十分突出。少数科室和个人对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目的意义重视程度不 够,主动性、积极性不高,造成漏报、迟报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宣传,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充分利用有关会议、进行宣传,不断提高他们对做好药品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聘请专家就有关方面知识进行培训,努力提高药品器械不良反应的发现率和上报率,杜绝漏报和瞒报现象,努力提高全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水平,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做出我们积极的贡献。
乌苏市人民医院
高价药品监测制度 篇13
治疗用药是一把双刃剑, 除了发挥其防病治病的效果之外, 使用不当也可能产生毒副作用。而医疗机构又是药品的主要输出口地, 因此做好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 (ADR) 监测至关重要。通过对10家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 总结对ADR监测的实施情况, 总结现在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对10家医疗机构 (5家三级医院, 5家二级医院) 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办公条件等现状进行分类分析。
2结果
2.1 机构设置情况
对10家医院的药物不良反应机构设置情况进行调查, 三级医院中有4家设立ADR科室, 有一家设置兼职ADR科室。二级医院中有2家设立兼职科室, 3家未设置科室。见表1。
2.2 ADR监测人员配备情况
5家三级医院中有3家医院配备ADR专职监测人员, 2家配备ADR兼职监测人员。5家二级医院中有2家配备ADR兼职监测人员, 3家未配备ADR人员。见表2。
2.3 ADR办公室设置情况
5家三级医院中有3家设置专门的ADR办公场所, 2家无专门ADR办公场所。5家二级医院中均为设置ADR专门办公场所。见表3。
3讨论
3.1 ADR监测上报比例偏低的原因
造成医疗机构对药物ADR监测上报比例仍然相对偏低的主要原因: (1) 医疗机构或卫生专业人员认为报告ADR可能导致医疗纠纷, 存在上报意识薄弱和积极性不高等问题[1]。 (2) 卫生专业人员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表的比例和数量低[2]。朱晓虹等[3]对其医院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发现, 98.5%的人员认为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ADR, 但只有66.07%的人员知道我国已颁布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3) 一般认为ADR与医疗纠纷有关, 医务工作者未意识到ADR上报是自己的责任义务[4]。 (4) 临床医师和护士又担心药物不良反应涉及医疗纠纷, 一般不愿主动上报甚至隐瞒药物不良反应, 导致报告质量不高, 甚至出现漏报的情况, 使得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和评价失去有效性、科学性和真实性。
3.2 建议
针对现在医疗机构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实施现状, 笔者有以下建议: (1) 医院领导小组要充分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实施。比如成立了以业务院长为组长、由医务科长及主治医师职称以上成员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领导小组[5], 这样能很快调动全院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也能使各个科室在发现了疑似药物不良反应后第一时间上报, 避免瞒报漏报等事件发生。 (2) 落实责任追究制和相应的考核、评审及激励措施, 建立有效的监督与约束机制, 引导、提高卫生专业人员的报告积极性[6]。 (3) 药剂科要充分重视ADR监测工作的开展和宣传。根据本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 可施行指标化管理 。最好能抽调1名药剂科人员至少每周1次到病房, 掌握第一手资料, 同时也可督促监测工作长久坚持下去。深入临床的同时可协助医护人员观察临床用药过程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分析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因素[7,8]。 (4) 责任到人, 以点带面, 逐步建立医院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有的医院通过在每个临床业务科室聘任固定监测员这一有效措施, 使得该项工作责任到人且形成监测网。监测员的职责主要是了解全科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监督本科室的工作人员注意发现药品不良反应, 并及时填写报告表[9]。 (5) 开展创优鼓励工作[10]。定期对ADR报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 解决ADR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奖励先进科室和个人, 进行经验交流, 对工作开展不力或弄虚作假的科室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 并予以经济处罚。
综上所述, 医疗机构应充分重视ADR监测工作的开展, 密切联系医院实际情况, 制定出一套保证ADR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的措施并严格遵守执行, 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ADR所产生的更大更多的危害, 避免广大患者因为药物本身而造成的药源性危害, 更全面更具体的发挥医疗机构救死扶伤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帮华.我国医疗机构开展药物警戒工作的现状与建议[J].医药导报2011, 30 (3) :407-409.
[2]周冰, 张俊, 裴振峨, 等.北京药物警戒站开展药物警戒工作KAP调查分析[J].首都医药, 2009, 15 (8) :11-12.
[3]朱晓虹, 王霞.我院医务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认知度调查[J].首都医药, 2007, 10 (3) :44.
[4]俞斐, 张义风, 燕兰英药师和护师联合摆药、送药中的业务互补[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4, 12 (5) :74-75.
[5]员雨涝.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具体做法及体会[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6, 12 (13) :796-797.
[6]田丽娟, 李宝双, 黄泰康.加强药物警戒, 促进合理用药[J].中国药房, 2006, 17 (7) :485.
[7]张敬毅.浅谈医疗机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 2004, 13 (2) :61-62.
[8]李瑞孝, 黄静.基层医疗机构如何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J].安徽医药, 2003, 7 (4) :308.
[9]韦明华.浅谈医疗机构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J].护理研究, 2006, 20 (2) :535-536.
【高价药品监测制度】推荐阅读:
高价策略06-23
药品安全性监测督导检查总结11-06
芙蓉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工作会议05-17
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08-19
药品召回制度07-23
药品安全制度08-10
冷链药品贮存制度05-22
药品过期销毁制度09-24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10-22
药品退库管理制度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