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市建立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经验典型(共1篇)
各地市建立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经验典型 篇1
洋县建立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
核评价体系
近年来,洋县把建立健全科学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完善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式,扩大考核民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初步建立了客观、公正、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和使用机制,增强了广大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激发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活力。
一、健全工作机制,提高考核的准确度
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工作机制,为准确客观地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综合情况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是科学制定考核办法。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稿、专题调研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在对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广泛听取各方面对考核办法的意见和建议,征求到意见建议50余条,根据征求来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对考核办法进行修改和完善。使考核办法贴近实际、减少不合理因素,同时使考核操作办法得到深入了解。
二是规范考核程序。年终考核时,成立县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统一考核方法、程序和扣分标准,组织考核人员进行岗位培训,进一步提高考核人员队伍科学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严格按照听取考核对象的述职、组织群众测评、个别座谈、现场察看、专项抽查、综合分析鉴别、反馈意见的程序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绩效进行考核。通过严格考核程序,保证了考核工作的扎实、规范、有序进行。
三是建立考核责任追究制度。严肃考核纪律,明确考核工作人员、提供情况数据、负责审查等职能部门的相关职责,同时,加大督查力度,对不能很好履行职责,提供虚假情况、考核结果失真、失准或违反纪律的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取消考核资格、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二、改进方式方法,提高考核的科学性
采取科学严密、规范有序的考核方式,提高考核评价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保障选人用人的准确性提供价值较高的依据。
一是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将考核分为五大范围、三个层次进行考核。五大范围包括:乡镇;县委部门、群团组织,人大办、政协办(含各委室),法、检院;县政府综合部门、直属机构;经济管理部门;双管单位。三个层次分为: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正职;领导班子其他成员。逐项分解细化落实目标任务,根据乡镇的区域特点和部门的职能不同,分别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按照不同领导岗位的职责和工作目标,把共性内容与个性内容结合起来,把过程性情况与结果性指标结合起来。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量考核为主,减少主观性,提高量化管理水平,对本身有任务指标、能量化考核的工作坚持做到量化,对难以进行量化的项目,在定性目标考核的基础上,再采取群众民主测评、群众满意度等方式,将抽象变为具体。
二是建立百分制量化考核计算模式。实行百分制考核,分为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班子自身建设情况和社会公认度测评情况等三个方面,按分数由高到低分别评定为好、较好、一般、差四种类型。特别注重对工作完成情况和社会公认度的测评考核,其中,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考核与目标责任综合考核一致,占65分;社会公认测评则包括:人民群众满意度、领导满意度和单位或系统内干部职工满意度等三个层次,占20分。
三是加大日常考核力度。坚持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在日常考核的基础上进行考核的方法,定期开展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系统收集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的重要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和评价意见,加强平时积累和综合分析,完善考核的基础性资料。对重点、重大指标随时检查,掌握任务目标进展情况,在每次督促检查结束后,向目标实施单位发放督办单,要求该单位认真剖析未完成原因,重新核定目标的完成时限,督促目标单位进行整改。
三、扩大考核民主,增强考核的公认度
强化党内外干部群众的参与和监督,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地了解评价干部,增强考核结果的可信度。
一是合理确定参与范围。把扩大民主贯穿始终,增大群众的话语权、评价权、监督权。考核过程中,改变偏重领导评价而忽视群众评价的考核倾向,扩大民主测评和个别谈话范围,重视普通群众特别是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领导班子的评价意见,力求全面掌握情况。把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的结果量化,赋予相当比例的权重,保证群众评判权和监督权的落实。
二是建立群众监督制度。考核前,进行考核公示,公布考核组监督电话,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不仅考核八小时以内,也考核领导干部生活圈和社交圈。通过聘请绩效考核工作监督员,开通监督举报电话和信箱等多方位的监督,促使考核工作人员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严格遵守纪律,坚持考核程序,自觉做到公道正派,确保考核结果的真实性。
三是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实行主要领导评价、领导班子成员评价和干部群众评价相结合,注重分类分项对考核测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在考核中引进“民主测评”和“群众满意度”两个定性指标的评价,加大群众考核评价的分值权重。扩大征求意见范围,广泛征求县级分管领导和纪检(监察)、政法、安全、信访、计生、环保等部门意见。建立上级评价、同级评价、下级评价、相关职能部门评价、群众评价、专业考核人员评价的多元评价机制。
四、强化结果运用,突出考核的导向性
把考核结果作为实施干部培训、奖惩、监管和使用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性作用。
一是坚持考核结果与干部教育培训相结合。根据考核中发现的领导班子成员在知识、经验、修养等方面的不足,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人施教,分层次和分类型对干部进行培训学习或轮岗锻炼,以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和水平。对考核中发现问题的干部,采取批评教育、谈心谈话、函询、诫勉等方式,及时提醒,打招呼,防止苗头性问题发展为大问题。对发现有违纪违法问题的干部,坚决进行严肃查处。
二是坚持考核结果与干部奖惩相结合。将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年终奖励工资挂钩,绩效考核好和较好的班子,年终对考核称职以上人员全额发放第13个月奖励工资;考核一般的班子,按80%发放第13个月奖励工资;考核差的班子,按50%发放第13个月奖励工资。并对领导班子成员在绩效考核中评定为优秀的,由县委进行表彰;被评定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的,根据考察情况决定是否对其进行诫勉或免职。
三是坚持考核结果与推动和改进工作相结合。及时把考核情况向干部所在单位反馈,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自己的政绩、群众公认度、存在问题有正确认识。对绩效较差和一般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针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情况反馈、专项调查、责任审计、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分析原因,制定措施,限期整改,以增进领导班子团结,形成合力,提升内在的活力和创造力。
四是坚持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相结合。落实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和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坚持“凭实绩用干部”,对经考核确属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德才兼备的干部,委以重任;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力,指标任务完成不好,考核得分较低,群众反映较差的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适当予以调整。逐步建立起“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从而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广大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能力体现在工作落实上,推动了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舒城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围绕科学发展选干部、配班子
近年来,舒城县把建立健全科学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完善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式,扩大考核民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初步建立了客观、公正、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和使用机制,增强了广大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激发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活力。
一、健全工作机制,提高考核的准确度
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工作机制,为准确客观地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综合情况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是科学制定考核办法。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稿、专题调研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在对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广泛听取各方面对考核办法的意见和建议,征求到意见建议60余条,根据征求来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对考核办法进行修改和完善。使考核办法贴近实际、减少不合理因素,同时使考核操作办法得到深入了解。
二是规范考核程序。年终考核时,成立县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统一考核方法、程序和扣分标准,组织考核人员进行岗位培训,进一步提高考核人员队伍科学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严格按照听取考核对象的述职、组织群众测评、个别座谈、现场察看、专项抽查、综合分析鉴别、反馈意见的程序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绩效进行考核。通过严格考核程序,保证了考核工作的扎实、规范、有序进行。
三是建立考核责任追究制度。严肃考核纪律,明确考核工作人员、提供情况数据、负责审查等职能部门的相关职责,同时,加大督查力度,对不能很好履行职责,提供虚假情况、考核结果失真、失准或违反纪律的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取消考核资格、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并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二、改进方式方法,提高考核的科学性
采取科学严密、规范有序的考核方式,提高考核评价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保障选人用人的准确性提供价值较高的依据。
一是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将考核分为五大范围、三个层次进行考核。五大范围包括:乡镇;县委部门、群团组织,法、检院;县政府综合部门、直属机构;经济管理部门;双管单位。三个层次分为: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正职;领导班子其他成员。逐项分解细化落实目标任务,根据乡镇的区域特点和部门的职能不同,分别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按照不同领导岗位的职责和工作目标,把共性内容与个性内容结合起来,把过程性情况与结果性指标结合起来。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量考核为主,减少主观性,提高量化管理水平,对本身有任务指标、能量化考核的工作坚持做到量化,对难以进行量化的项目,在定性目标考核的基础上,再采取群众民主测评、群众满意度等方式,将抽象变为具体。
二是建立百分制量化考核细则。实行百分制考核,分为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班子自身建设情况和社会公认度测评情况等三个方面,按分数由高到低分别评定为好、较好、一般、差四种类型。特别注重对工作完成情况和社会公认度的测评考核,其中,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考核与目标责任综合考核一致,占65分;社会公认测评则包括:人民群众满意度、领导满意度和单位或系统内干部职工满意度等三个层次,占20分。
三是加大日常考核力度。坚持考核与日常考核相结合,在日常考核的基础上进行考核的方法,定期开展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系统收集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的重要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和评价意见,加强平时积累和综合分析,完善考核的基础性资料。对重点、重大指标随时检查,掌握任务目标进展情况,在每次督促检查结束后,向目标实施单位发放督办单,要求该单位认真剖析未完成原因,重新核定目标的完成时限,督促目标单位进行整改。
三、扩大考核民主,增强考核的公认度
强化党内外干部群众的参与和监督,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地了解评价干部,增强考核结果的可信度。
一是合理确定参与范围。把扩大民主贯穿始终,增大群众的话语权、评价权、监督权。考核过程中,改变偏重领导评价而忽视群众评价的考核倾向,扩大民主测评和个别谈话范围,重视普通群众特别是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领导班子的评价意见,力求全面掌握情况。把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的结果量化,赋予相当比例的权重,保证群众评判权和监督权的落实。
二是建立群众监督制度。考核前,进行考核公示,公布考核组监督电话,接受群众监督。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不仅考核八小时以内,也考核领导干部生活圈和社交圈。通过聘请绩效考核工作监督员,开通监督举报电话和信箱等多方位的监督,促使考核工作人员以及相关职能部门严格遵守纪律,坚持考核程序,自觉做到公道正派,确保考核结果的真实性。
三是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实行主要领导评价、领导班子成员评价和干部群众评价相结合,注重分类分项对考核测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在考核中引进“民主测评”和“群众满意度”两个定性指标的评价,加大群众考核评价的分值权重。扩大征求意见范围,广泛征求县级分管领导和纪检监察、政法、安全、信访、审计、计生等部门意见。建立上级评价、同级评价、下级评价、相关职能部门评价、群众评价、专业考核人员评价的多元评价机制。
四、强化结果运用,突出考核的导向性
把考核结果作为实施干部培训、奖惩、监管和使用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性作用。
一是坚持考核结果与干部教育培训相结合。根据考核中发现的领导班子成员在知识、经验、修养等方面的不足,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人施教,分层次和分类型对干部进行培训学习或轮岗锻炼,以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和水平。对考核中发现问题的干部,采取批评教育、谈心谈话、函询、诫勉等方式,及时提醒,打招呼,防止苗头性问题发展为大问题。对发现有违纪违法问题的干部,坚决进行严肃查处。
二是坚持考核结果与干部奖惩相结合。将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年终奖励工资挂钩,绩效考核好和较好的班子,年终对考核称职以上人员全额发放第13个月奖励工资;考核一般的班子,按80%发放第13个月奖励工资;考核差的班子,按50%发放第13个月奖励工资。并对领导班子成员在绩效考核中评定为优秀的,由县委进行表彰;被评定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的,根据考察情况决定是否对其进行诫勉或免职。
三是坚持考核结果与推动工作相结合。及时把考核情况向干部所在单位反馈,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自己的政绩、群众公认度、存在问题有正确认识。对绩效较差和一般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针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情况反馈、专项调查、责任审计、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分析原因,制定措施,限期整改,以增进领导班子团结,形成合力,提升内在的活力和创造力。
四是坚持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相结合。落实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和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坚持“凭实绩用干部”,对经考核确属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德才兼备的干部,委以重任;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力,指标任务完成不好,考核得分较低,群众反映较差的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适当予以调整。逐步建立起“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从而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次乡镇党委换届,县委按照“围绕发展用干部、通过发展选干部、选好干部促发展”的理念,选拔了50多名懂经济、有能力、善管理、充满朝气与活力的高素质的年轻干部,充实了乡科级领导班子,全力打造一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为舒城加速崛起、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保障。郁南县建立健全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及实施细则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勤政廉政建设,云浮市郁南县近年来不断完善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今年4月27日,该县新修订的《郁南县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及实施细则》正式印发实施。
一、注重分类考核,树立科学发展导向。规定对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行千分制考评,分为实绩考评、加分减分、民主测评、群众满意度评价和县领导班子评价5项。其中对镇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将全县15个镇分为重点城市优化区、工业化促进区、特色农业与生态协调区三类考核,设38个共同考核指标和8个分区考核指标。分区考核围绕经济建设、农村农业、生态建设3个方面,按不同权重考核8个指标,形成“不唯GDP大小论英雄”科学发展导向。明确镇领导班子考核评价综合分计算公式:M=实绩考核得分×60%+民主测评得分×15%+群众满意度评价得分×10%+加分-减分+县领导班子评价得分×15%;镇领导班子成员的考核评价得分计算公式:M2=班子考核评价最后得分×50%+领导干部民主测评得分×30% +群众满意度评价×20%。规定对县直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行百分制考评,分为机关效能、民主测评和县领导班子评价3项。明确县直单位领导班子考核评价得分计算公式:B﹦机关效能考核得分×60%﹢领导班子机关民主测评得分×20%+县领导班子评价得分×20%+实绩考核加分-实绩考核扣分;县直单位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得分计算公式:B2=领导班子考核评价得分×50%+ 领导干部民主测评×50%。
二、注重群众公认,规范考核等次评定。规定对镇和县直单位领导班子进行总体评价,分一等、二等、三等、不评定4个等次,没有触犯相关约束条件情况下,镇班子考评分950分以上为一等、850-950分为二等、700-850分三等、700分以下不评定等次,县直单位班子考评分95分以上为一等、85-95分为二等、70-85分为三等、70分以下不评定等次。各镇和县直单位领导干部依照以上得分划分标准,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4个等次确定本考核等次。同时,规定评定考核等次附加约束条件。如规定镇和县直单位领导班子在民主测评时,有1项定性考核内容的优良率(优秀、良好率之和)或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率之和)低于2/3的,不得评为一等等次;有3项定性考核内容的优良率或满意度低于2/3的,不得评为二等及以上等次;有超过5项定性考核内容的优良率或满意度低于2/3的,不得评为三等及以上等次。领导干部各项测评、评价的优秀(满意)、良好(比较满意)得票率之和不达到90%以上,不得评为优秀等次;民主测评一般、较差得票率之和超过1/3,或者群众满意度评价不满意得票率超过1/3,或者年内出现1次以上被问责情形的领导干部,评为基本称职等次;民主测评一般、较差得票率之和达到50%,或者群众满意度评价不满意得票率达到50%,或者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中评为差档次的领导干部,应评为不称职等次。
三、注重结果运用,严格实施奖优罚劣。对考核评价结果突出的领导班子由县委县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奖励办法由县委另行制定,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修改。领导干部获得考核评价优秀等次的,其奖励办法按考核相关政策执行。考核评价低于700分的最后3名乡镇班子和考核评价低于70分的最后3名县直单位班子,主要领导必须向县委县政府书面说明情况,并在县委常委会上剖析原因,提出限期整改方案,班子成员一年内不得提拔使用或平职交流。领导干部被评为基本称职的,对其进行诫勉谈话,一年内不考虑提拔使用或平职交流;被评为不称职或连续两年被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的,对其进行组织调整或降职安排;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按有关规定予以辞退。
绥宁县建立“五个考评”机制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评体系
绥宁县积极推进干部考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建设,制定并全面实施《绥宁县乡镇、县直机关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评体系》,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健全“五个考评”机制,对该体系进行完善,切实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努力创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的政绩。
一、在指标设置上,从偏重经济建设考评向经济社会建设全面考评转变。进一步健全考评指标体系,分“全面工作”、“定量考核”、“定性考核”三个大项对乡镇及机关单位领导班子进行考评。其中乡镇班子“定量考核”分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4个一级指标24个二级指标,“定性考核”分“社会公认”、“组织考察”两大类别6个主要指标;机关班子“定量考核”分为“共性工作”、“自身建设”、“职能工作”等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定性考核”分“社会公认”、“组织考察”两大类别6个主要指标。领导干部个人绩效考评分“班子绩效所占比重”、“个人定性评价”两大部分,其中“个人定性评价”又分为“领导评价”、“群众评价”、“组织考察”3大类别32个评价要点。考评侧重点从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延伸,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和协调性。
二、在考评方式上,从偏重“一刀切”、“齐步走”考评向分类指导、循序渐进考评转变。根据各单位发展条件、工作基础不尽相同的情况,考评不搞整齐划一,严格按照各单位年初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进行考评,注重体现差别性、把握时序性、鼓励创造性,在具体指标值上不搞“一刀切”,在达标进度上不搞“齐步走”,而是实行分类考核,确保既不亏待长期在条件艰苦、矛盾复杂的地方工作的干部,又不委屈不图虚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为鼓励各级领导干部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积极探索个性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引导干部想干事、多干事、不出事,树立更加鲜明的用人导向。
三、在考评内容上,从偏重定量考核向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考评转变。切实提高群众评价份量。考察考核采取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群众评价”在总体评价中占有相当的份量。其中,对领导班子定性考核中,“社会公认”与“组织考察”在总100分中各占50分的同样比分,“社会公认”中“领导公认”和“群众公认”又各占20、30分的比分。对领导干部个人定性考核中,“领导评价”、“群众评价”、“组织考察”在总100分中各占15、35、50分比分。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指标考评,做到不以工作总结代替群众直观感受、不以统计数据代替实际发展水平、不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重数字又不唯数字、重结果也重过程。
四、在考评主体上,从偏重职能部门考核向职能部门考核与群众评价相结合转变。扩大考察评价主体范围,提高考察考核公信度。打破以组织部门、单位领导作为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以扩大民意为切入点,全方位选择评价的有效执行者,确保“让最明白的人打最有份量的分”。明确地将14类人员作为考察的谈话对象,14类人员包括被评价对象所在单位的全体班子成员、中层领导干部、二级机构负责人、与其工作有关联的单位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本单位部分老干部代表、干部职工代表、被评价对象的家属和邻居、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以及企业主、企业主管部门领导、企业挂点领导等。
五、在考评对象上,从偏重现职干部考评向现职干部考评与后备干部考评相结合转变。按照后备干部动态管理的原则,将副科级以上后备干部纳入领导干部考评范围。由参加测评的干部职工对后备干部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做出评价,并进行综合评价,对政绩平平、社会满意度低、得不到干部职工认可的后备干部,取消其后备干部资格,为建立健全可进可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奠定良好基础。镇海区探索“四性评价体系”科学考核领导班子
和领导干部
镇海区以构建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考评体系为突破点,注重总结完善,传承创新,逐步探索建立起了一套符合实际、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一、实行分类考核,体现考核对象的差异性。在考核对象的归口上,始终坚持因情制宜、各有侧重、区别对待,按照工作职能,将考核对象划分为区级机关部门评议考核、镇、街道综合考核两大类。按照职 能相似或相近将60多个区级机关部门再细化为综合经济类、党群类、金融类等三个组别。针对全区各镇、街道、园区的产业特点和发展目标等不具备可比性的实际情况,除设置一些共性指标外,又兼顾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设置了精致小城镇建设、工业平台建设等个性化考核指标。
二、完善指标设置,体现考核内容的针对性。在考核内容指标设置上,按照科学发展要求,体现“三个文明建设”并重,有序保证经济、社会事业、生态环境建设等统筹协调发展。在县级机关部门评议考核中突出“服务”重点,每年根据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制定《深化完善“一讲二评三服务”活动实施意见》,设置了配合招商引资、旧城改造、农村改革发展、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双百双推、为民办实事工程等若干项中心工作及职能工作等实绩考核指标,并由相应的主管部门负责实施考核,重点考核区级机关部门在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方面的效能、工作作风及履职情况。在镇、街道综合考核中突出“发展”重点,每年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完善出台《镇、街道综合考核工作意见》,设置细化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建设“三大类”、及财政总收入、节能降耗、现代农业发展、农村改革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21个考核指标,并实行社会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生态区建设、计划生育等“一票否决”。
三、推行立体考核,体现考核方法的科学性。在考核过程中,始终坚持科学严谨的工作原则,把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创新性工作等以工作类别为主的考核与阶段性考核、督查考核、半年自查、年终考核等以时效性为主的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到既注重过程性考核,又有结果性考核。在考核办法上,把与考核部门、镇、街道较为密切、知情度较高的区四套班子领导、部门和乡镇干部、以及基层群众、服务对象代表作为评价主体,发挥区以上“两代表一委员”的监督评议作用,引入民意调查和满意度测评,并赋予不同主体不同的分值,打破了以往单一的考核评价模式,形成了一个上评下、下评上、相互评的多位一体评价格局,使考核结果更加趋向科学化、合理化。如在部门“一讲二评三服务”考核中,除了由10多个考核主管单位对工作实绩50%比例的考核分值外,另外50%的考核分值由县以上“两代表一委员”、县领导、社会抽样、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为主体的评议主体实行年中、年终两次评议并占40%的分值,效能监察占到了10%的分值。
四、强化结果运用,体现科学发展的导向性。坚持把考核评价结果与领导班子配备、干部选拔任用相结合,切实加大治庸治懒力度,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有效解决干部“考用脱节”问题。特别是近年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关的要求,加大了考核结果运用,对连续2年考核处于三等奖区级机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实行诫勉谈话和交流调整等组织措施,对工作实绩明显、善于创新破难的班子成员予以提拔或转任到重要领导岗位;对工作成效一般、不注重班子团结、群众基础一般的干部予以免职,真正做到了“以实绩论德才、凭德才用干部”。扬中市构建“六诺循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
标承诺、实绩考核体系
扬中市在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以“为率先承诺”为主题的目标承诺、实绩考核活动,由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根据本单位实际和岗位职责,分解责任、传递压力,形成倒逼机制,动员全市党员干部投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实践。
一是定诺。围绕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由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根据本单位实际和岗位职责,研究确定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的目标承诺。目标承诺分为五年总目标和目标两个层面,五年总目标为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围绕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总目标,结合自身实际确立的五年目标任务,由各单位于8月底前制订完成;目标即每推进工作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从2012年开始,于每年初根据工作进展情况研究确定。
二是承诺。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由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根据研究确定的目标承诺,分别制订目标承诺书。各镇、开发区领导班子和党(工)委书记的目标承诺书交由市委主要领导审核签字,镇长(管委会主任)的目标承诺书交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审核签字,其余领导干部的目标承诺书交由镇(区)主要领导审核签字;市级机关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的目标承诺书交由市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其余领导干部目标承诺书交由单位主要领导审核签字。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目标承诺月”活动,召开现场会,印发汇编,在新闻媒体、党务公开栏刊发等形式,广泛公示目标承诺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履诺。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认真履行目标承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推行目标承诺项目化管理,由各单位制订《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诺进度记实表》,将各个承诺事项进行动态管理、记实推进。每个季度由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照承诺书填写履诺情况,实时记录履诺进度,并定期召开承诺事项落实分析会,做到有诺必行、行必有果。市委组织部会同相关部门,结合干部考察、工作督查,或采取专题考察的方法,对镇局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完成工作的实绩进行跟踪考察。
四是评诺。于每年年底,结合领导干部考核,组织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实绩公示,将目标承诺完成情况在党建网等媒体以及党务公开栏进行公示,接受群众评议。市委组织部会同相关部门对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述职测评和社会评议,不能按时完成规定任务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在述职大会上说明原因。述职测评和社会评议的结果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依据。
五是考诺。进一步建立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汇总分析市内各类考核测评结果,同时通过向镇江市以上机关询考、民情民意调查等措施,了解各单位工作在上级考核评比中的排名变化情况以及群众满意程度。在此基础上,采取数据分析、比较分析、环境分析、历史分析等办法,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出综合性评价意见,考核结果存入领导干部个人档案。
六是用诺。把目标承诺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激励、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由市委组织部向市委报告并提出奖惩任用建议。对表现优秀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实绩特别突出、贡献重大的干部,根据工作需要优先提拔重用;对工作不扎实、完成任务不够好、表现一般的干部,进行谈话教育,督促限期整改;对不能履行承诺、完不成工作任务、表现较差、群众不认可的干部,除不得提拔重用,同时视情节轻重相应给予警告、诫勉、降职、免职等组织处理,考核一般不得评为优秀等次。综合目标承诺考核结果,适时开展“科学发展好班子”、“创先争优好集体”评选活动并进行表彰奖励。
昌宁县构建“三位一体”考核评价体系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执行力强、创新力强、感召力强的领导班子和推动发展有激情、有招数、有能力、有贡献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开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近日,昌宁县将党建责任制考核、领导班子考核和领导干部考核有机统一起来,构建“三位一体”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评定考核等次,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争先进位创发展先锋、执政为民创服务先锋、凝心聚力创和谐先锋、强基固本创云岭先锋。
昌宁县制定了基层党建责任制及领导班子综合评价和领导干部考核工作办法,将基层党建责任制考核与领导班子考核、领导干部考核统一起来部署,明确考核原则、考核对象、考核内容、考核方法步骤、考核结果评定及运用等事项,指导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围绕考核办法,细化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制定工作流程,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年底,县委统一组建考核工作组,按照考核工作办法,综合运用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个别谈话、实绩分析、综合评价等办法,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在考核等次评定上,昌宁县坚持严格标准、严格审批、综合评定的办法,党(工)委班子及班子成员党建责任制考核与综合考核结果一般要一致,当党建责任制考核得分与领导班子民主测评得分不在同一档次时,以低分项确定考核等次;其他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评定综合考核评价等次。领导班子被评定为一般或较差等次,或领导班子成员中有受到撤职以上处分的,主要领导当一般不得评为优秀等次。
在考核结果运用上,昌宁县坚持一果多用、综合运用的办法。党(工)委班子及班子成员的考核结果,同时运用于党建责任制考核、领导班子考核和领导干部考核,以及机关工作人员考核;其他领导干部考核结果,运用于机关工作人员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加强班子建设和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县委组织部根据考核情况,认真分析领导班子工作的运行状况,提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综合考核评价被评定为“一般”等次的领导班子和被评定为“基本称职”的领导干部,对领导干部实行问责制,进行诫勉谈话,责令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被评定为“较差”的领导班子进行整顿,被评定为“不称职”的领导干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组织调整。
昌宁县构建党建责任制、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三位一体”考核评价体系,有效地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形成了“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凝聚了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发展、服务发展、创先争优、岗位建功的强大合力。(中共昌宁县委组织部 李正武)对改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工作的思考
孙襄林
在全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如何通过建立科学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体系,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从调研掌握的情况来看,虽然不少地方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但总体上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指导思想把握不够到位,对服务科学发展的理解有待深化。在考评实践中,对于用什么样的指标体系来体现科学发展观,有哪些是核心指标,哪些是外围指标,如何处理突出经济发展与统筹各项事业发展的矛盾,在具体把握有一定偏差。
二是考评指标体系不够完善,考评针对性、科学性有待增强。考评指标变动过于频繁,针对性、科学性还需进一步提高。考评指标体系偏重领导班子,针对领导干部的考评指标尚不健全。
三是考评方式方法不够科学,考评质量有待提高。少数部门在考评工作中重形式、轻内容,重部门利益、轻全局利益,重年终考评、轻平时考评,考评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考评结果不够客观公正。投票评价随意性较大,存在凭印象投票、凭喜好投票、凭关系投票的现象。四是考评结果运用不够到位,考评效益有待提升。综合考评与干部选拔任用尚没有很好对接,特别是没有与副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对接;考评结果在干部考核、干部日常教育管理和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中的应用还不够到位,弱化了综合考评的导向、激励、惩诫作用。
五是考评主体力量薄弱,考评统筹协调工作有待加强。组织部门从事综合考评的专业人才严重不足,难以适应越来越重的考评任务。牵头考评机构过多,存在多头考评、重复考评的问题,基层反映比较强烈。对考评工作的监督比较薄弱,考评过程中的不正之风时有发生。
改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形成正确用人导向、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现实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四个方面改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工作,推进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第一,优化考评指标体系,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按照充分体现导向性、特殊性、动态适应性、可操作性的原则,科学设置考评指标,防止考评指标过多过细过杂。要紧扣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强化经济运行类指标,兼顾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党的建设类指标,尽量减少和避免重复性、手段性、过程性及难以考评的指标,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主要精力引导到加快经济发展上来。要注意体现各地工作基础、资源优势、产业特色的差异,在下达目标任务时适当拉开档次。要保持重点、核心指标的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其他指标可随地方阶段性重点工作的变化相应调整。在确定考评指标具体目标值时,要特别注意把握尺度,实事求是,防止各地在数字、速度上出现互相攀比、虚报浮夸之风。在优化领导班子考评指标体系的同时,要为领导干部定岗定责定任务,研究制定细化、量化到每个领导干部的绩效考评指标,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绩效考评,激发领导干部的活力和工作热情。
第二,改进考评方式方法,提高考评的质量和科学性。一是坚持部门考评与综合考评相结合,适当强化综合考评。综合考评机构要加大对部门考评的统筹协调、审查把关力度,防止形式主义和部门利益影响全局,确保考评结果真实、合法、有效。要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沟通情况,加强日常运行监控,及时研究解决考评工作遇到的问题。二是坚持组织考核与群众评价相结合,适当强化群众评价。群众满意不满意,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最终标准。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并建立考评预告和公示反馈制度,进一步扩大综合考评的民主公开程度。为解决投票评价随意性大、失真失实的问题,应按照评价主体对考评对象“知情度、关联度、责任度”的大小,合理确定评价内容和权重,适当增加“知情人”的评价权重(如正职对本地本单位副职、“四大家”分管领导对所管部门);另外,可对“优秀”和“较差”票实行“备注理由核实制度”,依据核实结果确定是否计票,以此减少参评人因观念、好恶、恩怨等感情因素参杂进来的“模糊票”、“人情票”、“报复票”,确保投票评价结果的可纠正性和真实性。三是坚持日常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适当强化日常考评。把目标考评与过程考评统一起来,变“静态考评”为“动态考评”。切实加强日常考评工作,把日常运行监控和督办检查掌握的情况做为年终考评打分的重要依据。四是坚持传统手段考评与现代手段考评相结合,适当强化现代手段考评。在继续采用行之有效的传统考评手段的同时,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形势,通过运用科学的监测手段和调查统计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综合考评系统软件,及时快速地发布、收集、处理考评相关信息,减少考评数据人工操作,降低考评运行成本,提高考评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第三,整合强化考评主体,理顺规范考评管理体制。针对基层反映强烈的多头考评、重复考评问题,下功夫整合归并各类考评机构和考评项目,强化综合考评的权威,使综合考评工作真正做到一个部门牵头,一套指标体系管总、一个口径运用。实行考评准入制度和联合考评制度,对需深入被考评单位的考评项目,必须经审查同意后方可考评;除了情况特殊必须单独考评的以外,各项考评项目宜组建联合考评组合并考评。适应考评任务日益加重的新形势,适当充实考评工作人员,逐步建立专业化的考评队伍。针对一些考评指标专业性较强的情况,可引入社会化、市场化的评价,使综合考评建立在专业认可的基础上。建立考评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谁考评谁负责”的责任机制,加强考评监督,防止考评工作出现不正之风。
第四,充分运用考评结果,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一是运用综合考评结果,完善干部选任机制。在领导班子个别调整、换届以及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后备干部工作中,要充分利用综合考评成果,作为干部升降去留的重要依据。二是运用综合考评结果,搞好干部表彰奖励。对在综合考评中评定为“优秀”等次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予以通报表彰,并采取嘉奖、记功、授予荣誉称号、晋升工资、颁发奖金等形式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三是运用综合考评结果,加强干部教育管理。除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结果直接转化为公务员考核等次以外,针对领导班子存在的问题,及时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研究整改措施,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针对领导干部个人存在的不足,适时进行谈话提醒,并安排必要的培训学习或轮岗锻炼,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作者系湖北枣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各地市建立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经验典型】推荐阅读:
KI绩效考核如何建立团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09-20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08-10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11-27
关于建立干部日常考核评价机制的调研方案08-31
关于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落实机制问题05-13
销售考核体系的建立10-1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11-28
建立领导干部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