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制度

2024-08-20

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制度(精选7篇)

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制度 篇1

广安区xx镇小学校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四川省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工程实施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切实增强教学质量意识,积极构建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评价方法,推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改革和均衡发展,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该制度。

一、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网络

1、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学校教导处具体负责全校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制定操作方案并组织实施。每学年根据监控情况分析,召开1-2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会,组织协调全全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做好学情、教情分析,提出相关整改意见。

2、完善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学校教导处负责本校范围内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每学年召开1-2次专题会议,重点研究教学质量监控相关的制度、计划、实施、检查、反馈、改进等工作。校长要树立质量为本的思想,探索监控教学质量的新策略、新方式。要加大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提高质量监控信度,有效控制影响教学质量的诸要素,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证。

3、完善任课教师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任课教师通过座谈、个别谈心、问卷、作业、检测等方式,适时监控学科教学质量。要增强质量意识,养成有效教学和教学反思的习惯,提高有效教学和教学反思的能力;要强化民主教学意识,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要努力研究学生学习质量的问题,改进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二、健全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

1、小学毕业质量监测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我校小学毕业质量监测考试管理办法,健全小学毕业班的学籍审核、考试报名、考试组织、考试巡视、统一阅卷、学业成绩评价、考试质量分析等制度。加强小学毕业质量监测考试的过程管理。

小学毕业质量监测考试科目设置及组织形式应体现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课程计划和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有利于巩固和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段成果,促进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要有利于小学新课程的实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初中毕业班质量管理制度 学校教导处对毕业班教学进行重点调研指导,帮助班主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毕业班教学工作,每学年对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进行质量分析,并召开相关工作会议进行通报。

初中部要成立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毕业班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拟定毕业班教学及复习备考工作计划,保障毕业班教学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着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期末统一测试质量分析制度

学校教导处依据区教科局文件要求,应进一步加强期末统一测试组织工作,强化过程管理,努力提高考试的信度,确保测试成绩的真实性。要充分利用期末统测成绩分析资料,召开教学质量专题分析会,对各年级、各学科进行全面质量分析,找差距,研对策,为今后的教学教研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4、校长、教学管理干部听课检查制度

要进一步落实校长、教学管理干部随堂听课制度,树立课堂教学必须“有效”的思想。校长应带头走进课堂,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教学常规管理检查评价制度

教导处每月要对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一次检查评价。通过听课、评课、检查备课、作业批改、教研组活动记录、座谈师生等,对教师的教学管理状况、教学质量状况,提出改进意见,并作现场反馈和书面反馈。每学年将检查评价作为考核依据。

四、把握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内容

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内容包含教学管理工作评价、非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抽测评价、毕业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和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等四个方面。

1、教学管理工作评估:

(1)教学常规:主要评价学校及其教学组织的管理能力、课程开设、计划、活动、教学常规检查及评价等方面工作情况。

(2)教学过程:主要评价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试、评价等方面工作情况。

(3)校本教研:主要评价学习型组织建设和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教师专业发展、集体备课、评课议课、校本课程开发、承担或参与区域教研协作体活动、校本教研成果展示、活动及成效宣传等方面工作情况。

(4)教育科研:主要评价学校课题立项、课题研究过程、到期课题结题、研究成果等方面工作情况。

2、非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抽测评价: 评价项目及权重:①平均分占40%;②优分率占30%;③及格率占30%。综合积分满分为100分。

3、毕业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评价: 评价项目及权重:

(1)小学教学质量监测项目:①及格率占50%;②平均分占30%;③优分率占20%。综合积分满分为100分。

(2)初中教学质量监测项目:①平均分占35%;②优分率占30%,③及格率占25%;④沙中英才班录取率占5%;⑤控制低分率占5%。综合积分满分为100分。

(3)学科教学质量监测评价项目及权重分别参照小学、初中毕业年级教学质量监测项目设定。

4、教学质量综合评价:

评价项目及权重:①教学管理工作评价占20%;②非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抽测评价占10%;③毕业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占70%。综合积分满分为100分。

二〇一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制度 篇2

1.1 当前影响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 生源素质下滑, 是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初中毕业生绝大多数争着上普通高中, 实在升不了高中的才进入到中等职业学校, 与前几年的相比, 素质下滑明显。

1.1.2 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

相当部分专业教师固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严重, 专业理论教师把理论课当作文化课讲授, 侧重“填鸭式”教学, 忽视了专业课程的实践性。

1.1.3 人才培养目标模糊, 定位不准。

当前中职教学相当多的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不十分注重实践教学, 没有按职业岗位开发教学课程, 没有把职业岗位 (群) 和技术领域需要融合教学, 强调了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没有深层次的考量其培养人才未来的就业、创业情况。

1.1.4 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导, 专业设置针对性不足。

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专业课程设置模仿高等教育的学科体系, 片面强调学科的系统性, 没有遵循“必需、夠用”的原则。专业划分过细, 缺乏相关知识、学科的沟通、衔接渠道。

1.1.5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相对滞后。

(1) 教育教学过程监控不平衡。学校普遍对课堂教学比较重视, 对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则较少关注;对理论教学的监控较重视, 而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较少监控;对教师的理论素养比较重视, 而对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不够, “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对理论知识的考核较重视, 而对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缺乏有效的考核办法。

(2) 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不适当。对社会各行业对中职教育的要求重视不够, 评价及信息的收集和采纳, 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 符合中职教育特色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1.2 进行中职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估研究的必要性

全面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已成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用人单位、学校、家长及学生的普遍要求。但他们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却缺乏正确的认识。中等学校教学质量是指是指中等职业教育的固有特性满足其顾客的 (用人单位) 要求的程度, 即毕业生的质量满足社会及教育者需求的程度, 教学质量应该是教育产业所提供的服务的质量, 就其核心内容来说, 是毕业生满足社会及受教育者需求的程度。教学质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社会的评估度;二是学生的评估度。因此, 本课题中教学质量是指教学中, 社会对学生质量的评估度与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估度的总和。实施中职教学质量的检测与评估就是按照教学质量标准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的督查和教学结果的定量及定性的综合评价。

开展中职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估的研究以期建立一套完整统一的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并对教学质量的过程管理和结果评价统一实行动态反馈型控制。

2 当前国外教育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估的研究状况

综合各国监控与评价模式较好的方面, 主要包括:

第一, 评价体系多元、评价机构完备。以英国的高职教育为代表, 对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分为三类, 而且每类体系中的评价机构较为完备、评价机制较为健全。

第二, 突出能力评价在职业教育质量中的重要地位。以澳大利亚的TAFE为代表, 由于其是行业引领, 培训的学生需要取得一定的资格认证, 而政府教育部门根据各个行业所需要的技能来设置达到认证所需的技能, 所以能力的评价在教育教学质量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第三, 评价内容全面、科学, 评价方式多样、灵活。以法国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为代表, 评价内容非常全面, 涉及教学的各个领域, 而且针对不同的评价内容采用适合的评价方式, 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第四, 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价, 体现权威和公正。以美国的社区学院为代表的评价体系模式, 采用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价, 而且第三方评价组织开展评价前要符合政府对评价组织的严格考核, 避免了相关利益主体的疑虑, 保证评价结果的权威和公正。英国的新闻传媒机构也开展类似的评价, 但不具有任何效力, 只是通过公布排名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3 当前国内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估研究的状况

3.1 教育部门对中职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估工作进行的探讨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与国外有较大的差别, 特别是在办学模式上差异较大, 目前国内已有陕西、河北、广东、河南、山东、湖南、广西以及北京市、南京市、青岛市等地的教育部门和职业教育研究工作者对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进行研究和探索, 其中北京、南京、青岛、河北、广西等教育部门还组织实施了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估工作, 对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其中, 上海市出台了《中职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 江苏省提出了《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 从两地出台的文件可以看出:

3.1.1

强调建立适应行业产业发展要求和学生持续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 把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考核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3.1.2 重视建立提高中职教学质量的管理机制。

调高中职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为校长。提出着力打造提升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管理团队, 重视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特别是“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重视行业专家在提升中学教学质量中的引领作用。

3.1.3 提出了中职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估的要求。

(1) 探索建立政府调控、社会监督与学校自我约束相结合的质量监控体系和评价机制。 (2) 健全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第三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实现质量评价方式多元化。 (3) 鼓励引导行业企业、学生和家长参与教学质量评价。 (4) 探索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制度。

3.2 国内关于中职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估的相关研究

3.2.1《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研究》课题结合国内教育督导、评价经验、借鉴国外教育评价理论, 制定了《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该体系设有教学目标、教学保障、教学运行和学生质量4个一级指标, 下设17个二级指标。该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既可作为衡量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依据, 也可以作为职业教育行政、督导、教研、科研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的依据。

3.2.2徐秀芹老师在《产教结合、工学组合模式下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一文中提出了构建产教一体、工学结合背景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目标性原则、全程性原则、全员性原则等五项原则。建立健全校内外教学质量检查评估系统、教学质量实施组织保障系统、畅通的校内外信息反馈系统、有效的信息处理与分析系统等四大系统。

3.2.3张学芹老师在她的研究成果《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研究》中提到从4个方面构建了中职学校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估体系:构建理实并重的教学质量监控客体;构建课内外各环节并重的教学质量监控客体;构建教与学并重的教学质量监控客体;构建教师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并重的监控客体。

4 当前中职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的实践现状

4.1 监测与评估功能的缺失

大多数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测与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考核教师的工作表现, 并以此作为对教师考核、评优、奖惩的依据, 忽视了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所具有的导向、监控、矫正和矫正的功能。

评价结果过分强调对教学工作的甄别和对教师的选拔, 忽视了评价结果的反馈。只重视评价结果而忽视对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的评价是不完整的评价, 这种评价致使教师只关心评价的优劣而忽视对教学工作的反思。

4.2 监测与评估的标准滞后和内容陈旧

当前, 各个学校根据各自学校的实际制定了相应的考评教学质量的《实施细则》。但这些《细则》大都沿用了普通教育评价标准, 考核的内容主要是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手段、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没有能够体现中职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反应不了中职教学特色。

在传统的监测与评估标准下, 相当多的专业教师把专业课程当文化课程进行讲授, 忽视了专业课程的实践性, 也忽视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养成。而在传统的考评标准下, 对教师的考评结果居然也马马虎虎。

4.3 评价方法单一

中职学校教师构成与普通教育不同, 职业学校的教师分为文化课教师、专业理论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他们在教学任务、目标、方法及成果的表现形式及岗位要求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但大多数学校对教师的考评都采用对文化课教师考评的标准。不少学校甚至将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折算”成文化课教师的工作量。这种考评考评模式没有能够专业教师与文化课教师之间的专业差异, 更没有考虑实习指导教师在生产实习指导过程中工作环境、指导难度等方面的工作差异。这种考评模式影响了教学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在某种程度下抑制了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使得专业课当文化课、实习课当理论课进行教学的现象比比皆是。

4.4 评价周期的不确定性

职业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一般在期末, 是一种总结性、行政性评价。评价的实施是学校要求下的单向性评价、指令性评价、被动性评价。这种评价周期长, 时效性差。

5 对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研究的建议

5.1 把握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特征

与普通教育相比较, 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有如下几个特征:

5.1.1 适应性教育质量观。

中职学校应以适应社会需求为质量评价标准。这种适应性包括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和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

5.1.2 开放性教学模式。

中职学校教学模式的开放性主要表现为以职业能力为基础, 强调教、学、做合一, 衡量这种开放性教学模式的质量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

5.1.3 实践性专业能力训练。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人才, 学生的专业能力就是衡量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5.1.4 社会性管理系统。

中等职业学校的布局、专业设置、人才规格、教学内容等的确定, 都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职业教育系统的整体运行, 必须在教育、劳动、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协作与配合下才能实现。

5.1.5 可控性教学过程管理。

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分为招生与就业、课程开发、教学实施、教学保障、教学督导与评估等环节, 过程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 每个过程又都会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各教学过程。

5.2 遵循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的原则

5.2.1 科学性原则。

构建中职学校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估体系要在遵循中职教育规律、反映中职教育教学一般特点的基础上, 从各地各类职业学校的实际出发, 采取定量的绝对标准和定性的相对标准相结合, 以定性的相对评价为主, 既有职业学校办学的基本标准, 又有职教现代化的较高标准, 并允许各省市、各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 制定有不同区分度的目标。

5.2.2 全面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主要考察教学结果——培养目标的达成及效果。但教学结果往往依赖于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要素如教师素质能力、教学设施保障、教学管理水平等。只有全面、客观、真实地揭示教学双方评价个体和群体在教学活动中的真实情况, 才能全方位审视教学全过程, 肯定成绩, 发现不足, 提出建议, 体现教学质量评价的应用价值。

5.2.3 导向性原则。

检测与评估体系不仅要关注教师是否遵守教学规程, 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而且要涉及现代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所应具备的属性。

5.2.4 可行性原则。

检测与评估要对应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常规要求, 对每项指标都要求有实事求是的可提供的材料做依据, 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检测方便、便于把握。

5.2.5 主体性原则。

检测与评估要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主体, 又是评价动力主体和评价结果主体, 评价体系强调学生自我评价作用的发挥, 旨在调动学生奋发向上, 激励学校不断改进和提高教育服务水平。

5.2.6 开放性原则。

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过程始终与社会行业、企业保持密切联系, 是职业教育社会性、实践性等本质特征的具体体现。因此, 广泛吸收行业、企业专家、用人单位、教师、家长、毕业生等社会各方面参予评价, 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检测社会对学校的认可程度, 从不同角度审视学校的教学质量。

摘要:本调查报告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估的研究》的子课题内容, 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目前已有的中等职业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估的内容、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提出了在今后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中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现状调查

参考文献

[1]孙志河、刁哲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28期

[2]张耀嵩.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荷兰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 篇3

摘 要:荷兰国家教育测量研究院(Centraal Instituut voor Toetsontwikkeling,CITO)作为独立于政府的第三方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机构,承担着全国的专业化考试评价、教育质量监测和改进等工作。荷兰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内容和手段对我国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有很多可借鉴之处,如完善小学阶段的毕业考试、加大对国家监测数据的充分利用、建立高效的监测机构、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等。

关键词:荷兰;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从严格意义上说,教育质量监测属于教育督导工作中的一部分,与一般意义上的考评不同,它是从国家整体出发,从对教育进行管理的角度,对全国教育质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作出宏观把握[1]。在对教育情况进行清楚掌握的前提下实施教育质量监测,通过找准问题、分析原因、得出有利于改进学校教育的科学建议等环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整体教育质量。荷兰CITO的教育质量监测系统具有普适性,可以被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所借鉴[2]。文章通过介绍荷兰CITO提供的全国性学生监测评价服务系统,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CITO的发展历史及概况

荷兰的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主要由CITO承担。在1968年建立之初,CITO是官方性质的考试管理机构;1987年,成为公法机构,受荷兰当时的相关教育法律保护和约束;为适应市场和国际形势需要,1999年进行了私有化改革,成为一个独立的第三方监测机构,享有很多监测的实质权力。CITO代表国家行使权力,是教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CITO负责制订全国各类考试题、统考题和标准题。各级学校在决定是否采用CITO的测试题方面拥有很大的自主权,但目前荷兰有超过75%的学校都在使用CITO的考试题,可见其在荷兰的影响力。至今,CITO一直作为一个专业化的考试评价服务机构,为荷兰全国提供学生监测评价服务[3]。目前,CITO开始涉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以外的考试领域,如企业招收员工的考试、公司内部考试等。同时,CITO为教育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教育测评、训练和测评建议。CITO的理念、技术和手段等也被许多其他国家采纳,如印度尼西亚、南非等。

CITO将“权威、客观、可靠”作为其核心理念。心理测试研究与信息中心(Psyschometrisch Onderzoeks-en Kenniscentrum,POK)是CITO重要的研发机构。此外,CITO设有专门的信息中心,拥有大量与考试测评有关的书籍和资料,面向特定人群开放。专门网站“ToetsWijzer”(http://toetswijzer.kennisnet.nl/main.asp?Browser=IE)则面向公众,及时更新CITO所提供的考试和培训产品相关信息。[4]

二、CITO的监测对象

CITO的监测范围非常广,不仅负责全国每个教育阶段的毕业考试,而且对全国学生从幼儿园到23岁整个阶段的受教育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监测。

荷兰的教育体制分为三个阶段——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其中,初等和中等教育属于义务教育[5]。4~12岁的儿童要接受8年的初等教育,从12岁开始接受4~6年的中等教育。中等教育分为三种形式:初级职业中等教育、普通中学教育和大学预科教育。完成普通中学教育和大学预科教育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应用科技大学、综合大学等继续攻读学士和硕士学位。其中,初等教育结束阶段的CITO测试,没有强制全体小学毕业生都要参加。但是,对于类似于中国高考的荷兰中等教育毕业考试,每一名学生都会积极参加,否则得不到全国承认的高中毕业证。

三、CITO对基础教育的监测与评估内容

CITO对基础教育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包括一整套灵活的、成体系的、完整的针对学前到中等教育阶段学生的评估程序。该体系包括一系列带有多种目的的评估工具、灵活的登记技术、多样的诊断性框架和可定制的报告格式。CITO的测试使用纸质试卷或者计算机的方式。总体而言,该体系主要关注学生绩效表现中的以下几方面内容:对核心技能的掌握、社会情感的发展、学习态度、与固定基准线的差距(与同组学生、同所学校学生和同一地区学生的差距)、每个阶段的学习成效。[6]

虽然CITO对全国小学阶段的毕业考试不作统一要求,但大多数学生在小学教育结束阶段都会参加“CITO基础教育最后的测试”(CITO Eindtoets Basisonderwijs,Citotoets),该成绩结合学生的兴趣,并参照家长和教师的意见及评语,决定学生将来进入某种发展方向的中学,进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7]。小学阶段的学习和成长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CITO对小学阶段的教育质量监测尤为重视,每年对全国处在不同学年的小学生进行1~2次综合能力测试,表1是CITO的监测与评估体系对荷兰全国小学生的监测指标。

如表1所示,荷兰CITO对全国小学生进行的学业监测科目包括排序、语言、空间与时间感知等14项。在不同的年级,对学生学习成果或效果的监测评估聚焦在不同的方面,如表中不同年级“√”所示。在荷兰,4~5岁的孩子要进入小学接受为期8年的初等教育,其中第1~2年的学习类似于中国的幼儿园和学前班,在这一阶段,CITO的监测内容只有孩子的排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空间与时间感知度三项。孩子在学校里学习的功课并不多,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游戏中锻炼听说及表达能力、学习与他人沟通合作、学习触摸感知物体等。从第三年开始,孩子们的功课增加了很多项目,开始学习阅读、听力、词汇、算数等,CITO还开始关注孩子的社会情感发展。到第6年,CITO增加了一项关于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监测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接触和了解前沿科技成果,开拓视野,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第7年的学习中,英语开始被CITO作为测试科目,其作为一门国际化的语言工具,在荷兰的学校课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实际上,荷兰很多小学在4~5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程,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CITO对基础教育的

监测与评估手段

CITO的监测与评估手段是考评与教学相融合。在CITO对小学生进行的每年1~2次的测试活动中,每名学生每门功课的成绩都会被连续记录。CITO会把每次的成绩与该学生同学科不同时期的成绩标注在一个固定的量尺上,并进行对比,以此来监测学生在几年中的进步幅度[8]。在早期鉴别学生和学校的问题时,这个标准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除了每年1~2次的常规测试之外,像平日里教师在课堂上开展的观察学生学习状况、定期举行小测验、对学生进行表现评估等也都是常见的评估手段。

另外,CITO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标准化考试能把评估学生的视角扩展至班级与学校之外,可以把学生的成绩与国内其他学生的成绩进行比较。教师从而能够把以全国数据为基础的常模参照结果报告和每名学生的内容参照结果报告相结合,这些信息对课程开发者和政策制定部门也非常有帮助。

每年的监测是教师发现学生问题、防止学生“掉队”的风向标,风险预测好比是教育学中的“天气预报”。CITO很好地担当起了风险预测的责任,教师每次对学生测试评估时均根据CITO的数据分析学生的进步。风险监测系统实际上就是以周期性的、随时监测的方式来预测学生即将或已经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对风险的监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识别问题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活动就是把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记录下来,同时对测试结果进行解释。这个阶段包括三个过程:施测、进行评分记录和作出初步的评价解释。

第二,分析问题阶段。根据上一阶段的记录,如果发现学生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甚至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状况,那么就有必要对相关数据进行进一步的采集。这样做不仅可以对测试结果进行一次深层次的检验,也可以对学生的问题与相关标准的差距作出清晰的定位。

第三,采取行动帮助学生阶段。根据前两个阶段收集到的一些信息,可以制定出一项完备的、有助于学生改进并可以评估行动结果的计划。[9]

五、借鉴及启示

从2015年起,我国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关于“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工作,确定语文、数学、科学、体育、艺术、德育六门接受监测的学科,且每年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两门学科的监测工作,测试时间在6月中旬[10],以义务教育阶段处在认知发展和学习能力发展两个关键期的4年级、8年级学生为监测对象。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响应和执行,积极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教育质量监测开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的荷兰,可以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借鉴及启示。

(一)注重小学阶段的毕业考试

荷兰小学毕业考试的目的是为小学教育提供全国性的客观测试,检测小学生在语言、算术等方面的知识水平。相比之下,中国一直以来没有全国范围的小学阶段毕业考试。CITO狠抓小学阶段的毕业考试是有其实际意义的。一方面,教育考试评价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现以育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抓手[11]。在小学读书的5~12岁孩子正处于人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该时期应该给其提供足够的信息,而且要给孩子大脑的发育和思维的发展提供各种条件和机会。另一方面,考试作为必不可少的且对学习效果起到监测作用的手段,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改进学习效果,而且能作为一种适当的激励手段,对孩子起到激励和鼓舞的作用。

(二)充分利用国家监测数据

CITO对全国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有一条基准线,相关数据都会公布在媒体或CITO的网站上。教师可以充分参考和利用CITO提供的数据,把自己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国家规定的基准进行对比,通过数据来分析差距,分析学生在哪些地方表现得好,哪些地方有问题,以及如何进行补救等。CITO的相关数据好比是一个风向标,指引着教师为学生制定更加合理的学习计划,也能对日常教学中学生所取得的学习进步做出评判,从而很好地帮助学生取得进步。

(三)建立高效的监测机构

荷兰CITO是作为独立于教育行政系统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教育质量监测的,这与我国的情况不同。相对理想的状况应该是在监测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侧重于对监测目标的制定进行宏观把握,并注重对监测方法进行管理,如颁布关于教育质量监测的法律法规,制定切实可行的国家标准,选择合理可行的监测机构并且根据监测机构提供的检测结果进行宏观调控。监测方面具体的实施工作应该交给专业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机构,并充分保证监测机构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其负责相关专业工具的编制、监测工作的具体开展实施、数据分析与监测报告的撰写。目前,我国教育质量监测中介机构发展不够完善,不能充分满足监测工作开展所需的专业与技术要求。因此,我们国家和地方政府需要培养并支持专业评价机构的发展。

(四)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荷兰的教育质量监测聚焦多门科目,其不仅关注学生对学科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更重视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有很多关注,涵盖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对比之下,中国各界现阶段对教育质量的评判还存在“唯分数论”的状况,即只根据学业成绩来判断学生的好坏。我们可以借鉴CITO从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监测教育质量。

我国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开展,要在借鉴他国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的特色。教育质量监测作为科学诊断和评价教育的重要手段,施测的最终目的不是评比,而在于引导。我们要从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充分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12]。建立并完善一个科学合理的、充满中国特色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有助于逐步提升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希贵,李凌艳.教育质量监测:为了国家教育目标[J].人民教育,2007(13)-(14):03、04.

[2][6]CITO Hom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EB/OL].http://www.cito.com/,2015-10-28.

[3][11]王蕾.荷兰CITO学生监测评价系统对构建中国教育考试评价体系的启示[J].中国考试,2011(05):24-31.

[4]林霄霄.荷兰教育评价院[EB/OL].http://www.kecheng.net/news_ 57005.html,2014-12-05.

[5][7]网易教育. 荷兰的孩子如何考大学[EB/OL].http://edu.163.com/12/0629/09/855IPFVH00294JD0.html, 2012-06-29.

[8]Lubbe,M.vander.Pupil Monitoring System for Primary Education[C]. Baku:The 33th IAEA Annual Conference,2007.

[9]汉克·A·莫兰德斯. 荷兰初等教育监测与评估系统[J].考试研究,2011(06):03-12.

[10]教育部督导办.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EB/OL].http://www.ec.js.edu.cn/art/2015/4/23/art_10347_170979,2015-04-15.

[12]辛涛,李峰,李艳凌.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国际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06-10.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制度 篇4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为做好中心食 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确保监测与评估工作质量,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通过系统和持续地收集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监测数据及相关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和 及时通报的活动。

第三条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应本着代表性、客观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的原则进行。第四条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范围包括对本市区域性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的评估。

第五条 卫生科负责本中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日常管理工作。按照上级部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方案组织实施,负责采集样品及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向上级报告监测情况。第六条 检验科按照上级部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方案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协助采样并及时完成监测方案规定的监测任务,按时向有关部门报送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客观,确保政府下达的任务能及时认真完成。年底做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总结上

报卫生科和质量管理科。

第七条 质量管理科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质量控制工作。第八条 食品风险监测和评估所获得的数据、结果、结论等相关信息实行保密制度,在批准公布前,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擅自引用或对外公布。

第九条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所进行的科学评估,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等。它是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管理信息、科学数据及其他有关信息为基础,遵循科学、透明和个案处理的原则进行。

第十条 当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现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在组织进行检验后认为属于区域性污染,需要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或接受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上级部门要求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由中心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第十一条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对风险评估的结果和报告负责,并及时将结果、报告上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上级部门。

第十二条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具体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与评估工作程序》进行。(见附录)第十三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录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程序 附件 7 附录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程序 1.目的

为规范中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落实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工作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程序。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中心按照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或上级部门制定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方案或计划,对本辖区范围内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的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3.职责

3.1中心主任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和协调。

3.2 收到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或上级部门制定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方案或计划时,中心分管领导组织有关人员立即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编制计划,确保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验优先于其他检测任务,并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3.3 卫生科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包括采样送检、数据分析汇总、结果评价及结果报送。

3.4质量管理科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的质量控制等。3.5 检测科室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检验、检测过程的质量监督、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的报送等。

3.6 办公室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所需的物资和交通工具等的后勤保障工作。3.7本中心成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4.程序 4.1采样

4.1.1采样由卫生科2名(含)以上人员参加,检验科协助。4.1.2采样后,采样人员应及时填写采样记录。

4.1.3采样数量应满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方案或计划。4.1.4 采样点的选择要根据被监测食品抽样数量的要求按照随机原则从中挑选出在本地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适时性的监测样品。4.2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验 4.2.1食源性致病菌监测

4.2.1.1 通过食源性致病菌监测,主动收集动物、食品和环境中分离的病原情况以及对这些病原的耐药性和相似性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确定污染源或污染环节,掌握我市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流行和耐药趋势,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也为制定或评价良好生产、加工操作规范提供基础数据。

4.2.1.2监测项目涵盖沙门氏菌、弯曲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阪崎肠杆菌等主要食源性致病菌。

4.2.1.3 微生物检验科负责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的检验、检测过程的质量监督、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的报送等。

4.2.1.4检测方法按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或上级部门规定的方法进行。4.2.2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

4.2.2.1通过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为食品风险评估、预警和制(修)订食品安全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降低我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4.2.2.2 监测项目有农药残留、元素、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质等及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有害物质。

4.2.2.3 理化检验科负责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的检验、检测过程的质量监督、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的报送等。

4.2.2.4检测方法按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或上级部门规定的方法进行。4.3 质量控制

4.3.1质量管理科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的质量控制等。4.3.2检验科按规定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室间质评。4.4数据分析汇总、结果评价及结果报送卫生科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分析汇总、结果评价及结果报送。4.5后勤保障

办公室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所需的物资和交通工具等的后勤保障工作。4.6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4.6.1中心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4.6.2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时机

4.6.2.1 当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现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在组织进行检验后认为属于区域性污染,需要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 4.6.2.2 接受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上级部门要求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的。

4.6.3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包括四个步骤,即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描述。风险评估的最后结论是在考虑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做出的。通过风险评估,找出减少风险的措施,得出风险概率,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

4.6.4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对风险评估的结果和报告负责,并及时 将结果、报告上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上级部门。5.支持性文件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卫生部等七部门 2010 年)附件 8 食品检验回避制度

第一条 建立食品检验回避制度,就是为保障社会实现公平公正,促进社会和谐有序发展,防止在食品检验中可能发生的营私舞弊现象发生。第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检验人员应主动回避: 1.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委托检验;

2.本人与客户或与委托检验项目有利害关系; 3.参加过初次食品检验的复检事项;

4.作为专家提供过咨询意见的食品检验项目。

第三条 回避的提出和实施:

1.自行提出回避,由其所属的食品检验机构决定; 2.客户要求检验人员回避,向食品检验机构提出申请; 3.客户对回避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撤销委托; 4.有提请和批准的相关记录。第四条 回避申请由中心分管领导批准。

第五条 对违反本制度的检验人员,一经查实,将视情节给以行政处 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监测制度 篇5

1.在护士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医疗器械、敷料的制备、包装、消毒、保养、登记和分发、回收工作,定时下收下送。

2.经常检查医疗器械质量,如有损坏及时修理、登记,并向护士长报告。

3.协助护士长请领各种医疗器械、敷料和药品,经常与临床各科联系,征求意见,改进工作。

4.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并预防差错事故。

5.做好物品清点工作,定期交换班次。

6.各班明确分工,互相协作,共同完成本室各项任务,并认真做好统计工作。

7.物品发放、领取、使用等应有严格的手续,供应室有统一帐目,各科室有分户帐,每周清点一次,每月总记一次。

8.严格执行器械物品破损报销工作制度。

9.认真做好清洁卫生工作,每日二小扫,每周一大扫,以保持室内清洁、整齐、干燥、无尘。

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监测制度

1.专人负责,定期、定时监测消毒质量,并随时进行抽查。

2.每季用指示剂监测高压锅的灭菌性能,每锅有大于5个点的化学监测指标,并有操作记录,每月对治疗包及注射器进行细菌培养、热原试验及氯化物测定各一次。

3.每周二次抽检注射器的洗涤质量,包括澄明度测定、酸碱度测定,均需阴性,并记录,每月对治疗包及注射器进行细菌培养、热原试验及氯化物测定各一次。

4.购进一次性使用的无菌物品,每批抽样监测热原试验及细菌培养,阴性后方可发放。

5.每天对清洗室、包装室、手套间、无菌室用紫外线灯照射60分钟,并做好记录,每月对无菌室进行一次空气培养。

一、包装制度

1.物品应分类包装,同一品种或类别的物品应按顺序摆放整齐,以便于使用。

2.空针筒装配时,必须严格检查是否配套、清洁、有无裂缝、漏气管,并按需要放上针头,贮盛于带有通气孔、筛孔的方盘中,在物品放入后应将筛孔密闭(到灭菌时再打开),写上有效期,签名。

3.对要保管的金属器械上油,尤其是器械的关节处,以防生锈,检查刀、剪是否锐利,其他器械功能是否良好,按各包装所需配齐器械,经第二人核对后进行包装,挂上小牌,注上名称、有效期,并签名。

4.器械包装重量不超过7Kg,纤维类织物应按使用的顺序折叠排放,其外形尺寸不大于30×30×25cm,重量不超过5Kg。

5.盘、盒、器、皿类物品应单件包装,若按需要将不同类型的盘、盒、器、皿包装在一起时,则有盖的应打开,所有器皿口子应朝一个方向,器皿之间用吸湿毛巾隔开,以便蒸汽流通。

6.包布应一用一清洁一消毒,大小合适,禁用破损包布和无孔铝饭盒。

7.打包可捆扎,需松紧合适;包内放132℃压力蒸汽灭菌标记,包布补贴指示胶带。

二、物品管理制度

1.供应室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器械、物品的性能及清洁、消毒、灭菌、保养的方法,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种操作常规。

2.污染、清洁、灭菌的物品要严格分开,各种器械包和治疗包应有操作常规及物品卡,装备完毕的各种器械包、治疗包应有专人核对,防止差错。

3.各种灭菌治疗包应注明名称、灭菌日期或有效日期、签名和灭菌标记。

4.无菌物品应专室存放,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打扫、消毒,并每月进行空气采样培养,每日严格检查有效期(一般治疗用品7~10天,输液器具7天,霉季应酌情缩短),过期或有污染可疑时应重新消毒灭菌。

5.对灭菌物品每月抽样作细菌培养检查,输液器具每日作致热源测定,每种灭菌包(盒)均应放苯甲酸等指示剂测定灭菌效果,未达到灭菌要求者应重新灭菌。

6.对高压铅,应定期保养检修并进行效能测定。

7.岗位明确,各岗一卡,相互检查督促。

8.每日工作完毕,做好清洁整理工作,每周大扫除,每月对室内空气进行一次细菌培养,各种搪瓷器皿应每月擦洗一次。各种布类用品每次用后应换洗。

9.各科室用过的输液器具应立即用清水冲洗;供应室不定期抽样送检,测定含糖量,并做到及时洗涤、包装、消毒灭菌(包装后2~4小时内完成),防止致热源产生。

10.每月下科室核对各种治疗器材的贮备基数,征求意见。

11.供应室、洗涤室严禁洗涤非供应范围的一切物品,并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12.无菌物品贮藏室不得存放任何杂物,非本室人员不得擅自入内,取放无菌物品时要洗手,戴口罩,更衣换鞋。

13.收发各种供应器材时,必须填写清单,双方认真查对,签名。

三、物品洗涤制度

1.凡是曾接触过病原微生物的物品,应先以化学消毒剂处理(浸泡30分钟),然后进行常规清洗。

2.常规清洗时,先用洗洁精浸泡、擦洗,以去除物品上的油污、血垢,然后用流水冲净,具有关节、齿槽和缝隙等的器械和器械皿,以及注射器的外管和内芯,都应尽可能张开或拆卸洗刷干净。

3.用流水冲净的物品,需用蒸馏水冲洗一次,测PH值中性后,方可包装、消毒、灭菌、供应临床使用。

4.各种穿刺针头清洗时,注意针套与针芯配套、斜面一致。

5.清洗手套时,先用消毒剂浸泡,取出后用适量洗衣粉在洗衣机中,正反面各洗涤10~20分钟,再用流水洗涤,甩干水分,自然晾干上粉。

6.各种导管经常规处理后,用加压器冲洗各导管15分钟,沥干水分,检查各导管,用松节油去胶布痕迹及污迹。

7.敷料、布类、纤维类织物,应在洗涤后予以晾干。

四、环境管理

1、供应室周围环境应整洁,无污染源。

2、室内环境整洁,无蝇、无虫,墙上无裂缝、无灰尘、无霉点、无蜘蛛网,地面无垃圾死角,每天一小扫,每周二大扫。

3、每室工作前后均用消毒液擦抹物体表面一次,无菌室、包装间及其他各室抹布,拖把应分开固定放置,并有标志,地面用消毒液拖擦,每月二次。

4、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路线采用强行通行的方式,不准逆行,严格区分无菌物品、清污物品,流水操作不逆行。

五、人员管理

1、供应室工作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不得着工作服进食堂、幼儿园和离院外出。

2、注意认真洗手,操作前洗手,操作后洗手。

3、供应室工作人员每年做一次体检,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供应室工作。如乙肝三系阴性者,注射乙肝疫苗。

4、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类物品的消毒、洗刷、清洁、灭菌的方法、程序和质量要求,以及各类物品的性能、保养方法和使用范围。

5、供应室工人须培训方可上岗,消毒工人应持有上岗证。

6、定期深入临床科室,检查无菌物品的保管和使用情况,并提出改正意见,应有记录。

六、污染物品处理

1、无菌物品收发、污染物品接收,均应有单独窗口和专职人员,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无菌区和污染区。

2、下收下送应配有专人分别负责无菌物品的收发,污染物品的接收,下送车有明显标志,上层放无菌物品,下层放污染物品,每次收发回来应用消毒液擦拭车子,每周彻底擦洗,车轮上油。

3、收回的污染物应在回收间分类,进行初步消毒后再作处理。

4、凡经传染病人或可疑传染病人使用过的医疗物品,应先做初步消毒处理,包扎后送供应室,对有红色标志的传染物,应先用压力蒸气灭菌后,再做常规处理。

七、无菌物品管理

1、加强对注射器、针头等物品洗涤质量的监控,按常规含糖耐量测定和热源测定及细菌监测,每月一次。澄明度、PH值每周测定二次。

2、各种消毒标记明确、完整、必须有名称、有效日期、责任人、核对者。标记不清、记录不全,均不得发放。每包应粘贴胶带和132℃压力蒸气灭菌指示管,测定灭菌效果,未达到要求者,重新灭菌。

3、加强对消毒工作的管理,消毒员应严格执行高压灭菌操作程序,保证消毒效果,及时检查并记录灭菌的温度、压力、时间、指示剂显示结果,并按规定保留7天,每晨每台预真空压力锅灭菌前进行一次13-0试验。供应室应有质量监测员,随时督促检查。

4、保证高压锅灭菌结果,每季度一次用嗜热嗜酸脂肪杆菌作为指示菌,以测定热力灭菌的效果。

5、经高压灭菌后,无菌物品在传递过程中应保持清洁、干燥、无污染,消毒室车子(分为灭菌物品车、清洁物品车)每天用消毒液擦拭,并有标志。

八、无菌室管理

1、无菌室通风干燥,应向外排风。

2、室内、柜内清洁、无杂物、无积尘,清洁工具(拖把、抹布等)专用,有标志,应每月用消毒液湿擦抹二次。

3、专职人员相对固定,入室前要洗手、戴口罩、换鞋,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其他人员不得入内。

4、接收无菌物品时应检查标记是否完整,包布是否清洁干燥,针筒盒的孔有无关闭,监测每包3M胶带是否达到灭菌效果。物品应按顺序放置。每月检查,不得有过期物品。有效期通常为7天,霉季为5天,过期或有污染可疑者应重新消毒灭菌。

5、无菌室消毒合格,空气培养细菌菌数<500cfu/m3,每月有监测记录。

6、无菌室及各包装间紫外线灯管每天用95%酒精擦拭灯管,并记录照射时间,每60天(2个月)用紫外线强度卡自测强度一次,低于70μw/cm2时报告医院感染科,得测后确实低于70μw/cm2时,更换灯管。九、一次性用品管理制度

1.由供应室统一向设备库房领取一定数量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在进货的同时,认真检查产品的三证是否齐全,同时,检查批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家、消毒日期、外包装消毒标记等各项指标,均合格后方可领用。

2.对每一批号的一次性输液用品均应抽样检查热源反应、细菌培养,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可发放给各临床科室。供病人使用。

3.随时征求各使用科室的意见,如发现有输液器漏水、漏气等现象,及时与设备科联系,或作退货处理。

4.各种输液用品由供应室统一以一对一调换的方式给各临床科室,及时回收用过的一次性用品。

5.回收后的一次性用品统一浸泡在1:100的施康等消毒液中,半小时后捞出沥干,固定放置,并毁形。

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制度 篇6

(参考样本)

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制度之一。为坚持和发展公司职工代表大会(以下简称职代会)制度,加强职工代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促进职代会各项职权的落实,根据上海市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职代会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地区、行业民主管理工作实际,建立职代会质量评估制度。

一、质量评估工作的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以及职代会规范要求,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估。

2、注重实效的原则。建立职代会工作质量评估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职代会运行质量。要把着力点用于评估后采取的改进和提高措施上,用于促进职代会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上。

3、职工公认的原则。职代会工作质量评价主体是职工代表和职工群众,质量评估要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职工意见,把职工群众的评估意见作为分析问题、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

4、持续改进的原则。职代会工作质量评估制度的评估内容、评价标准、实施办法要根据新的情况、新的要求不断完善,体现职代会本身的与时俱进、持续发展。

二、质量评估的重点内容

1、评估职代会职权的落实。重点评估职代会对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女职工特殊权益保障专项集体协议等的审议通过权,及落实职工代表其他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等。

2、评估职代会制度的运作。重点评估职代会的各项制度是否健全,程序是否规范,落实是否到位,职工代表是否满意。13、评估职代会决议、决定的执行情况。重点评估经职代会按不同权限审议的方案或职代会形成的决议、决定付诸实施的情况。

4、评估职代会闭会期间工作落实。重点评估与职代会相适应的、健全的职工代表巡视、提案制度,平等协商议题征集。

三、质量评估工作程序

1、质量评估一般每年开展一次,对当年职代会审议表决的某事项的民主程序、运作规范、落实情况等进行质量考评。

2、质量评估采用自评与接受上级检查考评相结合的方法。本级职代会的自评由公司组织实施,上级的考评按上级的要求开展。

3、要进行分类汇总,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措施。

4、质量评估结果和整改情况在下一次职代会上向代表报告,得到职代会的确认。

四、质量评估方式

1、组织职工代表填写《职代会质量评估表》;

2、召开职工代表座谈或个别访谈;

3、统计汇总质量评估结果。

五、质量评估工作的组织

1、建立职代会质量评估工作小组,成员由区域、行业工会、企业方代表等组成,工会负责牵头职代会质量评估工作。

2、对质量评估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大研究和探索力度,使职代会制度更好地为促进地区劳动关系和谐,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以上制度由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通过后实施,具体条款由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负责解释。

区域性、行业性工会委员会

二○○八 年×月×日

区域性、行业性职工代表大会质量评估表

请按照职代会的实际情况在下列问题的选择项空格内打“√”。

1、职代会文件是否按规定以书面形式提前十天下发: □是□不是

2、职代会筹备组织质量: □好□较好□一般□差

3、职工代表的会议出席率: □高□较高□一般

4、对领导所作的工作报告是否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5、《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女职工权益维护专项集体合同》履行情况:□好□一般□不好

6、《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女职工权益维护专项集体合同》是否都经职代会审议通过:□是 □部分是 □不是

7、职代会重大决策是否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 □是□不是

8、职工代表的推选、培训、述职、变更:

□好□较好□一般□差

9、职工(代表)发言的质量:□好□较好□一般□差

10、职工(代表)提案的质量:□好□较好□一般□差

11、执行职代会各项制度的情况:□好□较好□一般□差

12、职代会会务工作质量;□好□较好□一般□差

区域性、行业性工会委员会

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制度 篇7

近年来, 随着分布式发电技术日趋成熟, 微网技术得到大力发展。有别于传统电网, 微网中的各种微源具有随机性强、波动大特点, 而且包含大量电力电子装置, 导致微网运行必然面临严峻的电能质量问题。一方面, 电能质量问题将导致电气环境污染、威胁微网安全运行、降低系统能量效率、损坏用户设备等严重后果;另一方面, 在未来电力市场背景下, 微网渗透率较高, 电能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其按质定价及经济效益, 同时决定能否被允许并网。所以能否对微网电能质量进行有效监测和评估, 是进一步改善现状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

目前, 国内外针对电网电能质量的监测装置主要有基于嵌入式微处理器平台和基于PC结合软件平台两类。其中, 基于PC机并结合Lab VIEW软件开发电能质量监测装置是后者的一个重要技术方向。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带给微网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可以为分布式能源的并网运行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也可使微网能够适应电力市场化进程以及客户对电能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但是, 一方面, 大多数相关文献进行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普通电网, 而不是微网的电能质量问题[1,2]。另一方面, 现有文献中尚未发现基于Lab VIEW软件开发具有综合评估功能的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的相关成果[3]。

针对微网电能质量监测评估, 本研究首先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和灰色理论相结合的微网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方法。然后, 基于PC机强大的人机交互和数据存储能力、Lab VIEW平台良好的软件开发能力以及Matlab软件优异的数值计算和算法编程能力, 设计开发一套微网电能质量监测评估系统软件, 其具有电能质量扰动信号实时监测、记录和录波回放功能及电能质量水平的单项指标和综合评估、越限报警、报表打印、专家建议等功能[4]。

1 微网电能质量综合评估

微网的电能质量评估与大电网相比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但是微网规模较小, 个体差异性较大, 同时微网的线性负荷较之大电网明显偏多, 加上系统具有动态随机性和分散性, 导致电能质量的评估与大电网不同。鉴于微网电能质量对于微网运营的重要性, 对微网电能质量建立一个客观、合理的评价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考虑电压偏差、电压波动、电压闪变、三相不平衡、谐波畸变、频率偏差、电压暂降、电压暂升、短时中断这9个电能质量单项指标, 结合改进的AHP法和灰色理论建立其综合评估体系。

1.1 改进的AHP法

在传统的AHP法中, 通常选用1~9标度法来生成判断矩阵, 但是1~9标度法由于专家赋权的主观误差、权重标度不完备等原因往往无法保证判断矩阵一致性。本研究利用模糊数学理论的0.1~0.9标度法对其进行改进, 通过建立模糊一致性矩阵来求取权重向量。模糊一致性矩阵有更好的传递性和鲁棒性[5], 且在权重向量求取中无需再进行一致性检验。具体过程如下:

(1) 利用0.1~0.9标度法对各个电能质量指标建立判断矩阵, B= (bij) n×n, 0.1~0.9标度法的赋值意义如表1所示。

(2) 通过公式和rij= (ri-rj) /2 (n-1) +0.5将B= (bij) n×n转化成模糊一致判断矩阵R= (rij) n×n。

(3) 通过模糊一致性判断矩阵求取权重向量, 具体步骤如下:

(1) 利用转换公式tij=rij/rji将模糊一致判断矩阵转化成正互反矩阵T= (tij) n×n, 利用几何平均法对正互反矩阵求取权重排序向量w (0) 。

(2) 然后将w (0) 作为迭代初始向量并取其无穷范‖V0‖∞=max{v01, v02, …, v0n}, 同时输入误差限制ε和最大迭代次数N。

(3) 利用迭代公式求取Vk+1。

(4) 如果|‖Vk+1‖∞-‖Vk‖∞|<ε, 则输出结果, j∈[1, …, n];若不满足, 使Vk=Vk+1/‖Vk+1‖∞, 继续返回步骤 (4) 继续迭代。

上述迭代过程不仅能得到符合精度要求的权重向量, 也省去了判别一致性检验的麻烦, 对传统的AHP法有了较好的改进。

1.2 灰色理论应用

灰色理论需要建立对象之间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度[6]。对于m个样本S={s0, s1, …, sm}, n个评价指标C={c0, c1, …, cm}, 建立初始样本指标矩阵D= (dij) n×m。综合评价的步骤如下:

(1) 通过式子将样本数据去量纲后得到矩阵X= (xij) n×m。

(2) 计算关联系数:取Δi (k) =|xki-x1i|,

其中:i=2, 3, …, m, k=1, 2, …, n。利用公式yi k= (a+bρ) / (Δi (k) +bρ) , 得到关联矩阵Y= (yij) n× (m-1) 。

(3) 通过得到最终微网电能质量综合评估结果。

2 Lab VIEW的监测评估系统构成

基于Lab VIEW的监测评估系统由以硬件为主的信号采集平台和以Lab VIEW程序为主的电能质量监测评估软件两大部分构成, 系统构成示意图如图1所示。信号采集平台包括信号调理电路和数据采集卡。来自目标微网电能质量监测点的实时电压、电流模拟信号, 需要运用信号调理电路将其调理成±10 V的标准信号输出给数据采集卡。信号调理电路主要包括电压、电流互感器、隔离放大器、抗混叠滤波器, 既能实现信号的调理, 也能实现电气隔离和简单的抗干扰。而数据采集卡负责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输入到计算机中。作为Lab VIEW软件的衍生品, 有专门与计算机相连的PCI接口[7,8]。

系统软件除了能实现微网的信号分析、指标计算和质量综合评估, 以及现场显示、存储和远程监测外, 还可生成一份既包含各个单项质量指标, 还包含综合评估结果的专业微网电能质量评估报表。电能质量各指标主要包括电压偏差、频率偏差、谐波含量、电压波动和闪变、三相不平衡度、电压暂降、短时过电压、短时中断, 综合评估采用基于改进的AHP法和灰色理论。本研究在系统设计中引入了虚拟仪器和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概念, 设计开发的目标是除具有一般电能质量参数常规参数监测功能外, 还具有包括单项指标评估、综合评估功能的完整微网电能质量评估系统。

3 监测评估系统软件设计

3.1 系统软件总流程

微网电能质量监测评估系统软件的程序结构图如图2所示。系统软件基于Lab VIEW平台开发, 采用模块化的编程方式。该软件先将由硬件采集到的微网现场信号经过简单的显示处理, 完成电压、电流的实时监测。然后, 进入单项指标评估模块, 由各自算法进行稳态和暂态指标的分析, 由此可完成微网电能质量的单项指标评估功能。最后, 由综合评估模块结合各个单项指标计算值得到综合指标, 完成对微网电能质量的综合评估, 并由程序输出电能质量的报表。

在系统软件实现过程中, 电能质量监测评估软件采用Lab VIEW平台与Matlab Script进行混合编程开发。基于Lab VIEW语言实现电能质量复杂指标计算和综合评估算法相当困难, 而Matlab软件具有强大的数据运算和编程功能、丰富的内置函数以及开放的跨平台接口。Lab VIEW和Matlab Script结合的混合编程具有脚本打开速度快、满足多输入多输出、单次处理信息大、编程方法简单实用的优点[9,10]。通过利用Active X控件和Matlab Server实现通信, 调用Matlab函数命令的过程实际是将Matlab当作一个Active X服务器, 通过Active X这样一个通道将进行命令发送, 由Matlab在后台完成执行。

3.2 微网电能质量监测评估软件界面

Lab VIEW作为虚拟仪器的软件平台, 其界面风格偏向于真实的仪器界面。为了防止在一个界面上因为集成了过多的按钮、显示窗口等而显得特别混乱, 系统采用了Lab VIEW前面板中的标签页显示方式, 根据不同模块、不同功能集成各种显示窗口、文本框。系统软件界面包含7个功能窗口: (1) 实时波形显示窗口。用于微网电压、电流信号的实时显示, 包括录波回放、越限示警等功能; (2) 电压偏差、波动和闪变窗口。测量微网电压偏差、波动和闪变指标值; (3) 频率偏差及三相不平衡度窗口。用于显示微网频率偏差以及三相之间的不平衡程度; (4) 频谱及谐波分析窗口。包含微网信号的频谱分析图表、谐波含量直方图、显示频率总畸变度和具有代表性的各次谐波; (5) 暂态指标窗口。包括电压暂降、暂升和短时中断的能量值指标计算值; (6) 综合评估模块窗口。计算各指标权重以及综合评价指标值和评价结果, 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 (7) 报表窗口。用于微网电能质量评估报表的生成、显示和查询等。

微网电能质量监测评估软件中电压信号的频谱及谐波分析界面如图3所示。该功能窗口含有A相电压的实时显示、幅频特性界面和谐波含量柱状图, 同时显示谐波的总畸变度以及具有代表性的3、5、7、9次谐波幅值。

3.3 单项指标评估模块

系统单项指标评估模块主要包括电压指标测量模块 (含电压偏差、三相不平衡度、电压波动和电压闪变) 、频率指标测量模块 (含频率偏差、频谱分析和谐波) 、暂态指标模块 (含电压暂降、暂时过电压和暂时中断) 。由于Matlab对于计算和信号处理更具专业性, 本研究采用Lab VIEW和Matlab混合编程方法计算, 用Matlab Script节点在Lab VIEW中完成函数调用, 运用小波降噪来提高系统基频测量精确度, 利用bilinear函数获取滤波器模板程序IIRFilter.vi参数等。

稳态指标算法主要采用相关国标中的公式编程所得, Lab VIEW中有许多信号测量小模块, 可以精确获得相关电能质量指标。而对于电压暂降、电压暂升和短时中断这3种暂态指标, 则定义统一的“能量化指标”来描述[11]:

式中:Evst—一个无量纲的短时电压波动能量值;T—短时电压变动持续时间;V (t) —内的电压幅值;Vnom—正常时的电压幅值;经计算分析, 电压暂降、暂升和短时中断能量指标中λi的取值分别对应λ1=0.091 5, λ2=λ3=2.0。利用Matlab Script节点, 可完成暂态指标的编程计算。软件中谐波分析模块的程序截图如图4所示。

3.4 综合评估功能模块

3.4.1 综合评估案例

本研究通过对浙江工业大学微网实验平台进行测量, 得到#1和#2处的两组电能质量数据, 输入到系统软件处理后, 可得的特征指标数据如表2所示。

X1~X9—电压偏差、频率偏差、电压波动、电压闪变、三相不平衡、谐波畸变及电压暂降、电压暂升和短时中断9个电能质量指标。其中, 频率偏差单位为Hz, 动态指标为无量纲的能量值, 其余为百分比值。

本研究通过在Matlab Script中进行前述改进的AHP法以及灰色理论中各步骤的算法编程计算, 并将计算结果返回Lab VIEW中, 可得权重向量为w={0.116, 0.224.0.137, 0.124, 0.126, 0.108, 0.035, 0.034, 0.036) , #1, #2点电能质量综合评估结果为0.709 5, 0.694 9。

本研究通过对优、良、合格及较差4个标准临界样本进行综合评估, 将所得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指标作为电能质量评级界限。理想值为1, 而优质临界样本的综合评估指标为0.808 2, 所以优质电能质量的综合评估指标在[0.808 2, 1]区间内。#1, #2点综合评估指标在[0.671 3, 0.808 2]区间内, 其电能质量综合评估等级属于“良”, 可判断该案例微网的电能质量综合水平良好。

3.4.2 微网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报表

综合评估模块将产生一份微网电能质量评估报表。案例微网#1点的电能质量评估报表如表3所示。

注:LV:<1 k V;MV:1 k V~35 k V;HV:35 k V~220 k V

该报告主要包括各单项特征指标及其权重、综合评估指标及等级、相关说明性备注, 最后由专家分析诊断、提出改善及应用方面的定性意见。

4 结束语

基于Lab VIEW和Matlab混合编程方法设计的微网电能质量监测评估系统克服了现有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对于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方面的缺失。该系统既可以实现微网电能质量的实时监测及指标分析, 又能实现包含电能质量的各单项指标计算和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估功能。在微网逐渐兴起的今天, 电能质量监测评估尤其重要, 因此, 该微网电能质量监测评估软件系统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本文引用格式:

沈辉, 谢志云, 余子文, 等.基于Lab VIEW的微网电能质量监测评估系统[J].机电工程, 2014, 31 (9) :1201-1205.

SHEN Hui, XIE Zhi-yun, YU Zhi-wen, et al.Power qualit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for micro-grid based on Lab VIEW[J].Journal of Mechanical&Electrical Engineering, 2014, 31 (9) :1201-1205.

参考文献

[1]杨进, 肖湘宁.电能质量监测技术发展新趋势——网络化, 信息化, 标准化[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5, 24 (11) :82-87.

[2]蔡海生, 李清波.一种新型电能质量在线监测装置[J].机电工程技术, 2005, 34 (7) :82-85.

[3]卫蜀作, 蔡邠.中国电网高速发展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关系[J].电网技术, 2008, 32 (5) :26-30.

[4]蒋威, 吴建华.基于Matlab和LabVIEW的电机控制系统集成开发[J].机电工程, 2006, 23 (7) :8-9.

[5]潘峰.模糊综合评价在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工程, 2002, 20 (2) :58-60.

[6]雷刚, 顾伟, 袁晓冬.灰色理论在电能质量综合评估中应用[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9, 29 (11) :62-67.

[7]李震梅, 胡文军, 饶明忠.基于LabVIEW的电能质量检测和分析系统[J].电工技术杂志, 2003 (5) :25-27.

[8]张华, 管红根, 桂成兵.基于LabVIEW的火炮振动测试分析系统[J].2012, 31 (4) :75-77, 81.

[9]胡佑兰, 彭天好, 朱刘英.Matlab和LabVIEW混合编程及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机床与液压, 2009, 37 (10) :209-212.

[10]柴敬安, 廖克俭, 潘德辉, 等.LabVIEW和Matlab混合编程方法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08, 16 (5) :737-739.

上一篇:海南省人防备案资质下一篇:甘肃省政府集中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