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教育心得体会(通用11篇)
致教育心得体会 篇1
“致良知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2016年11月12日,张蓝兮老师一家来到六屯小学,送来了一堂温馨、感动的“良知教育”课,我初次接触到了阳明心学,加入了致良知的学习当中,并且对致良知有了初步的认识。真让我受益匪浅。
张老师从“滴水穿石”说起,以自己面临亲情的决裂为例,说明滴水穿石是因为水之所以能穿透石块,是因为“水”的方向不变,长年累月,不懈努力,最终实现其目标,同样的道理,人要想做好一件事,只要自己的方向确立了,持之以恒的付出努力,愿望就会实现。听了张老师的讲解后,感触很深。良知教育,是要诚于自己的心意,良知教育是要遵从本心,脚踏实地去做事。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一个有责任心、有同情心、有感恩之心的人。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深知责任重大,从现在起,我要多读书,多为自己补充能量,向阳明先生学习,领会先生的精神,用先生的思想指引我前行。
参加这次培训后,我想要做到知行合一就要做到的每一个当下的选择,身才哪,心就在哪,才是真正的幸福。作为老师我们要为孩子作好表率、做好工作,要有一个目标,我们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学好了取得优异的成绩就是我的骄傲。我要勇于承担,用心尽职尽责,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精神参与各项工作,微笑面对我的学生,微笑面对生活。
致教育心得体会 篇2
教师的一言一行, 对学生来说都是最直观的教育。只要教师在, 教育就时刻存在。
敬畏职业, 有益学生一生成长。吴非老师认为, 教师是一种危险的职业, 因为教师“工作中的任何不慎将会在未来某个时刻造成严重的后果”。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地、认真地对待这门职业, 必须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 用自己内心的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灵。吴非老师的学生认为, 是高中的人文教育让她理智地看待社会。而教师对学生的恶意折磨是违背教育规律、有失师德的行为, 会荼毒学生心灵。有敬畏感的教师必会兢兢业业地工作, 慎重地做出某一个教育决定, 为学生在塑造健康人格的关键时期做有益的事。
尊重学生, 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十多年前的学生感慨吴非老师“不以成绩评论学生”。对此, 吴非老师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从根本上说是人与人的关系, 有了这种认识, 才会尊重学生。如在“怎样和学生谈话”一节中, 令人叫绝的是这样的谈话:“我叫王栋生 (吴非老师原名) , 你叫什么?”在问学生姓名之前, 先向学生介绍自己, 我想, 这也是极少教师能做到的。试想, 一个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 在第一次面对新生时, 这样谈话给学生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平等!其实, 尊重学生的教师必会自觉地“改造教育语言”, 在交谈中必会自觉地蹲下身子, “表现对学生的尊重”, 所以才有对需要教育的学生做出“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这样的邀请。在教学方面, 吴非老师认为, “随意地干预学生写作, 随意地讲评学生作文, 有可能对学生心灵和他的写作造成负面影响”。所以他建议教师评讲作文时应先问学生:“我可以读你的作文吗?”他认为, 尊重学生也是暗示学生重视自己的权利;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存在, 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在教育教学中注重诸如此类的细节, 会给学生以做人的尊严, 让学生从教师身上学会尊重他人。
遵守常规, 让学生学会规范。吴非老师认为, 教育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常识。要尊重常识, 遵守常识。在师道尊严日渐式微的今天, 吴非老师仍要提醒人们遵守教育伦理。教师拖堂, 会影响学生下一堂课的学习;学生对教师的课间纠缠不休, 会影响教师下一堂的上课;迟到的学生随手把雨衣交给教师, 是极端自私的表现……他“要向学生表明我们的爱憎”, 事实上是在规矩上以身示范, 因为尊重学生不等于迁就学生, 不能对学生的不端行为熟视无睹。遵守常规, 是教师的“身教”。教师是要正气凛然的, 是要让心灵麻木的学生向他们学习的。
常说“故事”, 激活学生的思想。吴非老师引导学生想校园当年的种树人, 让学生“所有的眼睛都在闪亮”;他会把山区来信的往事说给后来的学生听, 因为他认为教师的工作“是面对那一双双睁大了的眼睛”;他会在教学中插说孙叔骜埋两头蛇的故事, 因为他认为当时是“信手可得”的“教育机会”。教师有意识地随机说“故事”, 对学生是最自然的、最好的教育。这些教育素材, 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教师做个有心人, 平时注意积累, 会发现校园里到处都有故事。常说故事的教师会被学生认为有“料”, 往往会启发学生思考人生, 也会增加学生对教师的尊重。
教师, 就是应该时刻记住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身份, 让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发挥教育功能。
致中职教育梦想 篇3
关键词:“中职梦” 中职教育 一体化
习近平同志2013年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时强调,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实现科学发展》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三个坚持”,即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
辽宁省劳动经济学校几年来职业教育大发展的历程,就是以担当和实干托起“职教梦”的历程。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和就业市场的供求变化,辽宁省劳动经济学校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顺利实现了由三产业、文科类培养为主向二产业、技能类培养为主的发展转型,明确了“德育为根,成人为本,技能为先,成才为重”的办学宗旨,着眼学校内涵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2012年被国家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确定为“全国青少年思想道德培训基地”;分别被中组部、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奠定了梦想实现的基础。
一、立足学生个性需求,提升梦想实现的高度
科教兴国,人才为本。21世纪,我们国家需要的不再仅是知识型人才,更需要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这一转变客观地反映了21世纪中国对创新教育的呼唤,也是现在职业教育的重点。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极其紧密的联系。学校为了让更多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一方面不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成长成才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现有31 个专业及71个专修方向可供学生选择报读;另一方面,学校现有全日制教育、继续教育、短期培训、远程教育等多种办学形式,已经形成了高职教育与继续教育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存、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及远程教学并行的多功能、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激发学生的求新心理、好奇心理,为学生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最佳发展。
二、一体化教学改革,拓宽梦想实现的广度
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学校领导班子审时度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广泛学习其他职业院校的办学经验,融合到学校工作中,一点一滴营造中职教育生态,整合资源,不断创新。2011年由笔者学校牵头,联合辽宁省人才中心、沈阳市电子工业技工学校、中国北车集团等6家单位成立了“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遴选为国家“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2012年在辽宁省“技师杯”数控技能大赛上,取得了团体冠军、三个单项冠军和五个单项亚军的成绩。这些举措和取得的成绩,拓宽了笔者学校梦想实现的广度。
1.专业对接产业,建设特色专业
学校于2008年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和学校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实行例会制,及时把握专业就业岗位和能力要求的变化,共同研讨制订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专业设置计划和专业调整计划。这就保证了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零距离对接,实现了专业设置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能型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
按照“服务社会设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建设思路,学校瞄准辽宁省老工业基地对装备制造业及相关专业的需求变化,走访了北车集团、特变电工、三一重工等大中型企业进行专业调研后优化专业设置,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学生培养目标。
学校先后停办了商务外语、计算机外设、文秘等专业。在数控技术应用上增设了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方向,在焊接专业增加了冷作工方向,在计算机专业增加计算机平面设计方向,根据调研大昌合众、鑫通别克等4S店的结果增设了汽车整车及配件营销专业。目前,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以现代服务业为辅”的专业建设格局。毕业生就业稳定率达97.32%,对口就业率达94.48%。
2.一体化产学工厂模式创新、内涵丰富
在重点专业建设上笔者学校探索“一体化产学工厂”模式,按专业特点赋予不同内涵数控专业打造“校厂合一、产学一体”模式,合作开发“产品项目”,真实构建企业生产实景。与西门子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机械加工专业利用引进企业,创建以教学产品为纽带的创新型实训基地,并在教学中实现工学交替、产学合一;焊接专业借鉴“教学工厂”理念,过程采用班组化管理,每日考核计分,每周加入专项技能训练,每月进行技能比武,形成“日考核、周训练、月竞赛”的长效机制;汽修专业初具“前厂后校”雏形,形成两个三位一体,即课堂、实训中心、汽修厂三位一体,教、学、做三位一体。在探索校企深度结合的同时,学校推进“订单+冠名”培养模式,重点专业已与25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
以学生为主体的“一体化产学工厂”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真实企业情境学习,使学生在“做中学”中学会了技能。学校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内务比赛、礼仪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学做人、学会生活。并通过多种奖励,使人人都有受奖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自信、快乐、向上的心态。学校坚持开展“技能竞赛”活动,以赛促教、以赛促训,促进学生的技能水平提升,近三年在省级技能大赛中,取得11金14银15铜的佳绩。endprint
三、紧随时代发展步伐,加快梦想实现的速度
学校坚持将学生的发展放在教育发展的第一位,并围绕这一目标来推动学校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取得了显著成效。
1.创新教学模式
(1)认知实习,让学生成为学校中的“员工”,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实现“学生与员工”身份的统一。学生入学第一学期,实行以公共基础技能训练和角色转换为重点的专业认识性实习。通过参观企业生产车间,让学生感知专业技能;通过“角色转换”教育,让学生感受不同的企业文化,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知,树立“员工”意识。
(2)校内外实训基地,实现课堂与车间、实训与生产的结合。在专业实习上,校内实训基地按企业生产流程布置,实训过程与生产过程一致。教学活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岗位标准进行专业核心技能训练;利用驻校企业、校办汽修厂等基地,组织学生到生产、服务环境中进行岗前实习,采用和员工相同的轮班制,感受企业生产氛围,逐步适应企业生产要求,锻炼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精神;就业前安排顶岗实习,巩固提升核心技能的掌握,使学生熟练掌握岗位技能,为就业奠定基础。
(3)采用“做中教、做中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各专业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模块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方式组织教学。数控专业通过项目教学,将企业生产工艺卡、仿真教学引入到教学中,指导学生工作团队自行设计,自行编制加工工艺和程序,仿真检验,自主加工,自主检测,自主评判,教师总结;汽修专业通过模块教学,按系统结构实施分课题现场一体化教学;机械加工专业采用情境教学,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工艺分析、设计工艺过程、填写工艺卡,按工艺要求综合不同加工方式进行加工,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职业技能。焊接专业则通过案例教学,进行产品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对手工电弧焊、氩弧焊、气体保护焊的综合运用能力。各骨干专业均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创造能力。
2.推行“三结合”教学模式
学校通过推行“三结合”教学模式,教学重心由教师教变为学生学,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学习,在参与完整工作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会技能,体现了车间与课堂合一、学生与员工合一、生产与实训合一。
围绕核心技能整合专业课程。依据职业标准和岗位能力,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教材反映了辽宁区域经济先进技术水平和职业岗位要求,有利于学生成功就业和自主创业。编写了《钳工工艺实训指导教程》,开发了《技术测量基础实训指导》等课程,结合地区行业特点,开发了《数控车实训指导书》《普通车床实训指导书》等校本讲义;为使学生了解先进应用技术知识,汽修专业增加了电喷、电控、传感器等教学内容,为创设岗位模拟,实施案例教学、GSP仿真实训。几年来教师共编写了15本校本教材,出版了8本教材。
3.实现了“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理念的转变
由学科、知识本位向职业素质、能力本位转变,由“教师、课堂、教材”向“学生、岗位、信息”教学方式转变,构建了以专业核心、综合素质、实践技能拓展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教学。加大企业参与力度,采取校企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形式,构建与就业岗位任务密切衔接的课程体系;创新技能养成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堂与车间、实习与生产、学生与员工的有效对接,培养学生“既学技术、更学做人”的理念,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4.48% ,学校连续9年获“辽宁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致良知》心得体会 篇4
但是真正认真不间段的修习这些“心法”,还是始于幼儿园的集体学习。这段时间接受的教育,感慨颇多,需要感谢的人也很多,让为真切感受到:致良知具有伟大而神奇的能量。
阳明心学是什么?我感受到良知学就是在红尘生活中,在企业经营中,一门“事上磨、心上觉、为善去恶”的内求修心之实学,人生只有一件事,事事皆求达致良知。
经过几天持续地学习,这几天感受颇深。
首先感受最深的是----立志。阳明先生在37岁贵州龙场悟道后,在28.3《教条示龙场诸生》一文中谈到学习的四个次第:立志、勤学、改过、责善。阳明先生开示学生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与志者。故立志而圣则圣,立志而贤则贤。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无所成。学不勤者皆因志不笃。回想走过的半生,不是不曾立志,只因立志不明、不坚、不高,导致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人到中年时,如果不是因为此次学习致良知,终日为利为名所奔波劳累,早以把立志一事忘却,或者说懒得提及此一说。当阳明先生告诫学生,如不立必为圣贤之志,人生终无所成,才领悟到志不立,则无志可夺,也就放弃自己、随波逐流,妄想冥行。立圣贤志者,就是坚定明确人生前进的方向,达致良知,按照圣贤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对照自己,每日三省吾身,去人欲,存天理。
其次,去傲,在107.31《书正宪扇》一文中,阳明先生谈到: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回想走过的人生中,哪一次不是因为谦虚而受益,骄傲而落败,而哪傲满之心可谓如魅随行,潜藏至深、不易觉察。活到老,学到老,为学处世,傲念在心则满,只要心头“傲”字不除,学习断然难进半步。我每每看到越是成功的人越谦虚、越是无知的人越傲慢。傲满之人要么一事无成,要么就是事业停滞不前走下坡路,海、因其低而纳百川千流成其大。
再者,至诚,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至诚通灵,至诚即道,一诚抵百术。阳明心学致良知、大学之道明明德、中庸之道致中和、乃至任何一门宗教,“至诚”都是入门修习的唯一钥匙,无诚则不得入。诚生信,信受奉行、才能实现任何一门实学至理的知行合一。
《致教师》心得体会 篇5
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与智慧发挥到极限的、永远没有止境的职业。教师面对的是最深的世界——人的心灵。他们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说“信仰”:信仰造就的乐观,是生命中的太阳,任何境况下的人生都会因此温暖明亮,并指引着生命中的明亮那方。说“理想”:当理想遭遇现实,总会有碰撞,总会有较量,否则,理想如何能够称之为理想?教育与理想是一对孪生兄弟。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以阅读为基础的“专业引领模式”,以写作为基础的“研究反思模式”与“以同伴互动为基础的教育生态模式”喻之为教师成长之“吉祥三宝”。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生命的叙事,在时光中创造那个更好的自己。教师是教室的国王,教师的胸怀决定着一间教室的大小。因为,凡能发光的人,必定在内心燃烧了自己。读书是寻求心灵的自由,备课就是精神的体操,交友就是与“未来的自己为伍”;打开《致教师》,随处都是这种美妙的文字,回应着每一个平凡而碎细的教育命题。
《致青年教师》心得体会 篇6
陆芳
利用课余的时间,我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书中平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本书,就这样让我走近了大师„„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做个有胸襟的教师”、“不要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尊重常识”、“不放弃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共计85篇文章。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仅仅关注教学技术的层面上的发展远远不能解决问题,比之教育技术,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更为重要。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师的专业发展才可能有正确的方向。同样,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的形成,仅靠恪尽职守也是不够的;教育者的理智与情感,将使他的职业生命绽放绚烂的光辉。”
人都说:医生越老越值钱,教师越老越不中用。老先生的亲身经历有力的证明着这一说法的错误。
是什么让一个历尽病痛磨练的老人对教育仍包含巨大的热情?他用那已经不在明亮的慧眼,依然找寻教育的真谛。“在告别讲台的时候,我深切地感受到,许多东西是教育学教科书上没有的,也是我的老师没有想到的;而在我结束教学工作时,我可能仍然没能发现,这使我对我的职业充满眷念。”
怀揣梦想和激情,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在近五年的实际教学中,我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要想对职业生命负责,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呼唤建立美丽的人格。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可以想的更多。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高贵与卑微的距离也许只有一步,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严。试着在心里装下学生的心,有些事,尽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明确的态度,从小培养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识。作为青年教师,要自觉维护教师的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教育无小事”,“生活即教育”,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无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之于“青年教师”,“青年”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教师”说明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说明要努力超越,以至拥有精湛的传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负责,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发展。而且每时每刻都要意识到这一点: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
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
曾经,因为付出得不到回报,而心灰意冷。在老先生的书中,我自愧。正如先生所讲:做一个大气的人。无谓的争议,不要去争,争的结果,于己无利,更糟糕的会害了学生。
吴非先生启发我们要做一个有胸襟的老师。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宽,学生的精神天地就有多大。良师之心境,如海洋一般辽阔,如长空一般高远。处在思想成长期的学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同化的,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势必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胸怀博大,学生自然就“大气”。当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教会学生学会坦荡,心胸博大是最好的抵抗压力、调整自己的不可替代的方法。社会上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正是一些心胸狭隘、封闭的人所为,可见,让我们都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影响我们的学生,对整个社会都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做老师的有气量,教出来的孩子才能大气。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被孩子们的任性而为的做法气的头昏脑胀,甚至我们会做出一些无法挽回的举动,在孩子的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不可磨灭的阴影。最近,不是出现了很多关于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个案吗?我们的老师总喜欢强迫学生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学生只剩下了一条,那就是听老师的。老师如果是对的,听听很好的。可就怕应试教育下一些专制的教师为了片面的升学率而扼杀了学生应有的权利。那个时候,我们的老师的气量是不是就显得很狭小了呢?而学生又会如何看待我们呢?
所以,我们要学得大气一下。当学生迟到时,不要阴沉个脸,要学会关怀;当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时,不要劈头盖脸,要学会晓之以利害;当学生经常犯错误时,不要掀学生的老帐,要学会就事论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我们的大气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我们不妨做一个“肚里能撑船”的老师,做一个有胸襟的大气老师吧,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在阳光下茁壮地成长。虽然我们的工作普通,虽然我们的薪劳微薄,虽然我们的事业艰辛,但是,当我们看到一个个的学子成才、成人时,当我们看到他们工作如意、生活幸福时,我们还要去苛求什么呢?
正如吴非先生憧憬的那幅幸福的图景:“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同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妈妈听„„”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幸福地做教师,你还等什么呢?
让我们带着执着与热情行走在教育之路上,无需华丽的语言,在低调中保持着对教育的执着;无需多彩的生活,在育人过程中享受着快乐的缤纷生活。让我们做一棵安静的小草,执着而又坚韧,在乡间的某个角落,思想发芽,携风起舞,幸福歌唱„„
异位妊娠致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篇7
1病例介绍
例1.女, 39岁, 工人。诊断:右侧输卵管妊娠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停经45d, 下腹部持续性疼痛并进行性加剧4h, 伴头昏、呕吐1次, 于2010年6月11日入院。检查:痛苦貌, 面色苍白, 血压0kPa, 心率120次/min, 全腹压痛、腹肌紧张。妇科:宫颈举痛试验阳性, 后穹窿饱满, 穿刺抽出暗红色不凝血。予平卧位立即吸氧, 快速扩容、输血, 0.5h后血压升至10/7kPa, 稳定后进入手术施行手术治疗, 手术后住院7d, 病愈出院。
例2.女, 28岁, 教师。诊断:子宫角部妊娠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半月前因孕2个月, 在当地医院施行人工流产术。入院前2h, 突发脐周剧烈疼痛, 伴双侧腰酸, 呕吐2次, 伴昏厥1次。2011年2月3日急诊来我院, 综合诊断后转入本科。检查:神态清楚, 痛苦貌, 面色苍白, 血压10/7kPa, 心率100次/min, 下腹压痛, 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 妇检时宫颈举痛, 给予吸氧, 继续快速扩容, 纠酸、输血, 稳定后立即施行手术, 术后住院8d, 痊愈出院。
2护理体会
2.1 体位
取卧位, 将患者头部抬高15°, 下肢抬高30°, 有利于呼吸及静脉回流。
2.2 补充血容量
选择近心脏的肘正中静脉等尽快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 (用输血16号针头) , 补充血容量, 改善重要脏器供血不足;输液选择生理盐水、林格液、右旋糖酐、苏打葡萄糖, 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 同时做好血型及交叉配备试验, 准备及时输血[2]。
2.3 吸氧
可用鼻塞法及鼻导管法以2~4L/min给予吸氧, 适当提高动脉血氧分压, 改善组织缺氧, 有利于改善休克。及时观察用氧效果。
2.4 严密监测
严密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呼吸、神志及肢端温度变化, 每隔15min测量1次, 并做好详细记录。
2.5 心理护理
此类患者起病急、变化快, 患者和家属有明显的焦虑、恐惧情绪。护士在配合医师进行抗休克治疗的同时, 应以和蔼的态度与家属交谈, 表达热情和同情心, 让患者了解医务人员愿意为其提供全优服务, 使其从心理上得到安慰, 解除患者恐惧、焦虑、绝望、怀疑等异常心理。
2.6 做好术前准备
备皮、皮试插管、留置导尿管, 并通知手术室人员准备进行手术。
2.7 做好患者交接工作
护送患者进手术室, 并详细交班, 如输血量、输液量、输液种类、所用药品、医嘱执行情况、生命体征变化等。
关键词:异位妊娠,休克, 失血性,护理
参考文献
[1]刘霞.异位妊娠致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 2008, 20 (20) :2424.
乌头碱中毒致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 篇8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296
川乌、草乌均属毛莨科植物中草药,其功能有强心、消炎、镇痛祛风的作用。因而民间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跌打肿痛、坐骨神经痛等。但川乌、草乌中含有毒性很强的乌头碱,用药过量可引起中毒,可致严重的心律失常,危及生命。医护人员快速的判断,及时的救治非常重要。2005~2011年收治乌头碱中毒患者261例,均伴有严的心律失常。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1年1月6年收治261例乌头碱中毒伴心律失常患者。其中室心律失常101例,房性心律失常148例,其他(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混合性心律失常)12例。男207例,女54例。60岁以上178例,60岁以下83例。大多患者为误服。
乌头碱中毒的机理
乌头碱能溶于水、乙醇、乙酸中,故经过浸、煮、炒等方法严格炮制后毒性降低。中毒的主要原因为用法不当、用量过大、炮制不当、煎煮时间过短和患者体质有关。乌头碱类物质对迷走神经的强烈兴奋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先兴奋后抑制,对血管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均有麻痹作用,因此中毒时皮肤黏膜先有异常感觉,然后麻木,肢体活动受限、头晕、视力模糊、言语不清、体温、血压下降、抽搐、甚至昏迷。由于迷走神经的兴奋及心肌的应激性增加,可出现心率减慢及房室传导阻滞。大量中毒时可使心肌产生高频异位节律而出现早搏、室速、室颤。文献报道,乌头碱0.2mg即可中毒,3~4mg可致死[1]。中毒潛伏期10分~2小时,最长者6小时发病[2]。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致死性心律失常和呼吸中枢麻痹。
急救护理程序和措施
准确判断病情:当患者送到医院,医护人员应快速准确判断病情。立即通过简单的询问和观察做出初步评估,弄清毒物的种类、剂量、用法和时间,采取相应措施。
开放气道、吸氧:乌头碱类中毒可致呼吸中枢麻痹,做好呼吸管理,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及使用呼吸机。
迅速建立有效、安全的静脉通路:迅速开通两条静脉通道,一条输入阿托品、利多卡因等药物纠正心律失常,另一条输入补液电解质及利尿药物。
持续心电监测,纠正心律失常:乌头碱可直接作用于心肌,常导致各种心律失常及房室传导阻滞,故应给予连续的心电监测。因对抗乌头碱毒理的关键是早期足量地使用阿托品,护士应熟悉阿托品化的指征。阿托品的用量个体差异很大,一般从瞳孔散大、面红口干、皮肤干燥、血压回升等具体判断。如果体温升高>38℃、心率增快>120次/分、出现尿潴留等即应高度怀疑阿托品过量。合并肺水肿时若湿啰音消失后又重新出现且心率>120次/分,则强烈提示阿托品过量。另外,乌头碱对心脏的损害主要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和对心肌的直接损害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最多见,其次为房性早搏和不定型室内传导阻滞,偶见心房颤动。室性早搏为多源性、多形性,二联律、三联律也常见;严重者可出现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本组有7例,均抢救成功)或心室颤动而危及生命。因此,护士还应掌握心电图的基本知识,识别各种异常心电图特别是恶性心律失常,及时向医生提供可靠治疗依据。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同时又可导致新的心律失常,因此,大量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观察心律失常的纠正情况,同时还应注意有无新的心律失常发生。
血液灌流观察:血液灌流是治疗乌头碱中毒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对于中毒症状重、就诊时间长、洗胃效果差的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同时,可早期进行血液灌流治疗。治疗过程中要观察生命体征、意识、表情等变化,防止出血、凝血、空气栓塞等并发症。
护理体会
备齐急救物品:抢救室要常规备齐急救复苏物品及设备,确保抢救工作的顺利施行。
规范化的急救护理程序:要求护士要有良好的综合急救素质,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对中毒的敏锐洞察力及应激能力,具有高度责任心。
迅速建立输液通道:乌头碱中毒致严重心律失常是乌头碱对心脏的双重作用结果,一是强烈兴奋迷走神经,减慢心率和传导阻滞;二是对心肌的直接毒性作用,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产生异位心律,可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室颤而死亡。所以立即建立两条通路,及时遵守医嘱使用抗心律失药物是抢救成功的基础。
做好卫生宣教工作:指导患者服用乌头碱类药物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免发生再次中毒。乌头类药物需要久煎,即煎煮1小时以上,因乌头碱化学性质不稳定,经加热、水煮后,易水解成毒性较小的单酯型乌头原碱,乌头原碱的毒性只有乌头碱的1/500~1/200。川乌、草乌、附子化学成分相似,同时服用易发生中毒。长期服用乌头类汤剂和中成药易储蓄中毒。忌用药过量和服用炮制不当的乌头类药物。
参考文献
1 陈世铭,高连永.急性中毒的诊断与救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739.
2 任引津,张寿林,倪为民,等.实用急性中毒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12.
《致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9
吴非老师这本书涵盖的范围可以说非常广,里面有他有关教育的诸多观点,切入点也不尽相同。有课堂上的,也有课下与学生交流的,还有有关教学内容的,可以说这本书的内容涵盖教育的方方面面,也正是因为如此,也才可以称得上是新教师的新手宝典。这本书最难能可贵的是,它不仅帮助读者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困难,还从教师实际生活中解析出了这些困难出现的`原因,让读者大有感同身受的共鸣。这是非常难得的,如果不是长期从事在一线教师岗位,并处处细留心地观察教师工作中的种种细节,是无法这样像外科手术般的准确把握的。这让我如获至宝之余,对吴非老师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这本书最珍贵的地方也在于通过大量事例解决了老师在教学中的实际困难,也帮助了初入岗位的年轻教师,弥补了经验匮乏的新教师对于教育孩子的空白。新教师不可避免地存在容易将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对学生的种种行为不理解等等,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动脑子想想如何解决这样的困难,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特殊的生理、心理阶段,使用了正确的方法,使得教育教学工作在实际的运用中事倍功半。教育是一种高级的工程技术,其对象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有血有肉的孩子。一个优秀的教师必然要使用正确的方法来应对教育中出现的困难。
心得体会,《致教师》心得体会 篇10
《致教师》心得体会精选 3 篇
《致教师》心得体会精选篇 1
谈到教师,人们经常会说教师这个工作好,轻松、待遇也高;朋友们说,教师是个光辉的职业,你可别误人子弟;家人们说做老师脾气要好,你这脾气要改改了;俗话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后,我看到在他眼里,教师不是春蚕,不是蜡烛;不是一个隐喻与一个标本,更不是灵魂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平凡与神圣中穿行,他生命的价值在于“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幸福”在哪里呢?朱先生说,它在创造中,在服务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因为创造、服务、研究与分享的教育“幸福”,每一个普通的时刻,都会焕发不一样的光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我们都能与幸福相伴。他这样说“职业”: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与智慧发挥到极限的、永远没有止境的职业。教师面对的是最深的世界——人的心灵。他们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他这样说“信仰”:信仰造就的乐观,是生命中的太阳,任何境况下的人生都会因此温暖明亮,并指引着生命中的明亮那方。他这样说“理想”:当理想遭遇现实,总会有碰撞,总会有
较量,否则,理想如何能够称之为理想?教育与理想是一对孪生兄弟。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他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以阅读为基础的“专业引领模式”,以写作为基础的“研究反思模式”与“以同伴互动为基础的教育生态模式”喻之为教师成长之“吉祥三宝”。他说,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生命的叙事,在时光中创造那个更好的自己。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就是流水。
还记得自己刚站走上教育岗位时的手忙脚乱和经历的挫折,一度曾使我快失去信心。这一切我都经历了,坚持了下来。迄今为止,我在教育这个岗位上风斗了 8 年了,但如今的我仍然保有当初教学的热情。很多孩子也坦言,很喜欢我的课,因为课堂上的我比较幽默,亲切。仍然充满朱永新先生在书中谈到的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他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个重要的来源:一是人与外部物质世界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与自己的关系。我的幸福感大多是来自教育,来源于特殊的学生。而我们之所以会对孩子有不同的态度,往往是因为我们给孩子贴上了不同的标签。外貌美丽、乖巧听话、聪明能干、沉默寡言、顽皮淘气等等词语,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标签。一旦贴上了就像“牛皮癣”一样难以卸下。这种先入为主的有色看法直接影响教师的态度。但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使,作为教师,要给孩子自由,给他时间,给他空间。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别之处,及时鼓励表扬,也许他们会爆发出我们难以想象的能量。所以当一个特别调皮不听话的孩子,在你的课堂上认认真真,积极参与可课堂活动时,内心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致教师》心得体会精选篇 2
今天读了朱永新老师著的《致教师》一书,很有启发。这本书全部都是别人向朱老师的来信的提问以及朱老师对每一位的提问老师的回答,通过朱老师深入全面地思考,给提问者,也是给所有走进这本书的读者高屋建领地坦诚解答。没有抽象深奥的名词术语,没有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论,读这本书就像在听故事,就像在同笔者对面相互聊天谈心,又总能获得许多思想的哲学的享受,让我又重新对一些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在这里我就简单说一下。
我们之前“差生”之称谓是落后的教育理念的表现,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思想的产物。在这种教育观念支配下,教育者对这类学生的情感是贬斥厌恶的,其评价标准是简单孤立的“一元论”、“唯分数论”。在这种教育观念支配下,教育者对“差生”的教育和管理往往采取放弃的.态度:课上不提问,课下不关心,甚至连作业批改也睁只眼闭只眼,不做作业不督促,作业帮得潦草就不分对错地打个大红叉或大笔一挥道“太马虎!”在这种态度下,“差生”则越来越“差”,厌学弃学情绪随之产生,教师不仅不挽留,甚至有“扫地出门”、甩包袱给社会的念头。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大量学生缀学。虽然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生流失仍然很高,特别是农村学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是困绕众多教师的一个大问题,经过自己阅读了《致教师》一书后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要在教室里建立起一个孩子们相互之间彼此信任、彼此关爱的温暖场域,不要一直支劝这个孩子与其他孩子进一步走近,而是
让孩子间彼此理解、信任、支持。在这个时候,甚至要更多去发挥孩子们的力量,让其他孩子懂得这个孩子,从而主动谅解、积极关爱这个孩子。
其次,作为教师,应该走进孩子的家庭,通过家访了解这个孩子,了解他的母亲和父亲对他的影响,尽可能地帮助他建立起积极的亲子关系。当老师本身给予孩子特别的时候,孩子也会产生移情,这份来自老师的受,也会在相当程度上弥补孩子对父爱母爱的渴求。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一类孩子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形成的,所以,不要期待一天两天就能改变他们,不要期待一次两次谈话就能让他们蜕变,不要期待一件两件事就能让他们新生。足够的耐心,加上足够的受,才能让一颗冻僵的心灵逐渐被滋润,逐渐被温暖。
《致教师》心得体会精选篇 3
这次拜读了朱永新老师所著的《致教师》,这是一本到目前为止对我作为一个教师来说收效最快、影响最大的精神食粮。书中,朱老师回答了近50 个教师提出的比较普遍的问题,在精神层面、理论层面、实操层面,引领教师们过一种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
在书中,朱老师通过一个个典型的案例,以回信的方式,用其高深的专业知识引领我们了解了如何对待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困惑。
书中对于“我们还需要教育理想吗?”,朱老师这样说到:“理想在我心中从来都是神圣的,当理想遇到现实,总会有碰撞,总会有较量,否则,理想如何能够称之为理想?”我仍然认为,理想,值得坚守!也必须坚守!著名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一种东西比所
有的军队更强大,那就是恰逢其时的一种理想!”真正拥有理想,就必然会激发起全部力量,挖掘出更多潜力,开创未来。
同时,与真正的理想相伴的,应该是行动——智慧的行动,坚韧的行动。追寻理想的路途中,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只有坚持才会有奇迹!
在读书的过程中,也不自觉地想起自己,我是不是有教育理想的老师?这个,很庆幸,我还是有教育理想的老师,我还是个要求进步的老师。只是,同许多人一样,我也没有坚持下去。有一段时间,我坚持写字,最久的坚持了有半学期之久,那段时间,字也进步了许多,当时也很开心的拍照留念,可惜,由于缺乏坚持,由于各种借口,工作忙,家庭琐事,让我中断了那件事情。如今,写字水平又退回到了曾经的水平。
读了朱老师的《致教师》后,我又重新拾起了我的理想,又开始重新规划我的教育生活,从坚持看书做起,一点一点让自己成为理想的好教师!我也相信,只要我坚持,一定会成功,一定会看到理想的收获!
致新任教育部长的一封公开信 篇11
适值您出任教育部长之际,我——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以公开信的形式向您提出当下中国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八大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所述所议,当属一孔之见,偏颇之处在所难免。
1.当下的基础教育是目中无“人”的教育。尽管各级各类学校在总结教育成果和办学成就时,都以八股文式的文字,罗列出育人的种种辉煌和卓越。但从教育本身来看,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校在教育的过程中,都程度不等地存在着漠视人的存在、忽视人的发展、甚至是亵渎人的尊严的严重问题。突出的表现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围着知识转、学生围着分数转、家长围着考试转,这成了学校教育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常态形式。“一切为了考试、为了一切的考试、为了考试的一切”,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的终极目标。“得分数者得天下”成为教师、学生和家长高度一致的共识。因此,有人说我们的基础教育培养出来的不是优秀的学生,而是卓越的考生。此言毫无虚饰的成分。在这种严重偏离教育主旨的教育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作为活生生的人的存在,被完全的忽视和漠视了。
思考:1998年,李镇西老师在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诞辰八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曾经当面向苏霍姆林斯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您认为您父亲在教育理论上最大的贡献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卡娅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正是我父亲,第一个把‘人性’引入了苏维埃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育,首先是人学”的论断是教育理论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创造。但是,今天,在所谓的教育改革进行了几十年之后的中国基础教育领域里,目中无“人”的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常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和嘲笑。更有甚者,一个个有灵性的人被模塑、一个个健全的人被摧残、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被杀戮,也已经成为教育成果中重要的副产品,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2.师生负担的异常沉重导致师生一体化肤浅。踏着新千年的第一缕阳光,教育部重磅推出的减负令不可谓不悦人耳目,也不可谓不振奋人心。但是,时至今天,九年的时光已过,学生学业负担不但没有丝毫减轻,相反日益加重。如果有谁对此持怀疑态度,则只需要去看看大中小学生乃至幼儿园的小朋友中,有多少人戴着眼镜;去看看节假日里,学生作业的数量是十几页还是几十页;去看看夜晚熄灯最晚的是学生的房间还是爸妈的房间;去看看有多少学生的书包早已演变成书筐……就可以疑虑顿消了。非但如此,教师负担之重也成为基础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之一。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忙到熄灯,还是不中。“起得比公鸡还早,睡得比小姐还迟,干得比牛马还累,责任比省长还大,名声比汉奸还差,挣钱比民工还少,装得比总统还像”,虽有些夸张,但却是教师真实生存现状的形象写照。
思考:科学泰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负担过重必然导致肤浅。这话似乎是针对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来讲的。如果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定肤浅还是深刻的标准,那么,这过重的负担带来的绝不只是肤浅。如果仅仅从掌握知识要点的角度来衡量,无论其达到怎样的高度,无论其达到怎样的宽度,也无论其延伸到何等的深度,都与肤浅脱不了干系。至于说我们所培养的人是否肤浅,只要看看我们的教育“硕果”中,那些“英才们”的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就会不言自明。笔者曾经不知轻重地断言:中国基础教育的这种竭泽而渔式的开发脑力资源的大规模持久性行动,将在五十年乃至一百年之后,给中华文明带来毁灭性的重大灾难。
3.农村教育中诸多恶性问题的不断凸显将使整个中国教育失去发展的坚实根基。首先,教师结构失调,师资力量薄弱问题日渐明显。随着城市学校的不断改建、扩建、新建,师资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出现了市级学校从县级学校选拔人才,县级学校从乡镇级学校选拔人才,乡镇级学校从村级小学选拔人才的人才联动现象。一位地级市的教研员在一次教育质量分析会上指出,这种选拔人才方式造成的结果必然是选拔上来的人才不能够满足高一级学校的教育教学需要,而低一级学校出现人才真空,导致师资队伍建设的全面滑坡。此语可谓是一语中的。其次,学生流失严重。学业负担过重、师生关系日渐淡化、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不少家长和学生产生了新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即使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辍学务工者大有人在。农村中小学校中,教室几近十室九空的窘相绝非个案。再次,挪用教育经费现象触目惊心。据知情人士介绍,一所农村小学,一年间用于吃喝招待、应酬送礼的费用高达几万元者已非少数。最后,教学质量严重滑坡。上述几方面情形的普遍存在,加之教学设施不能及时得到更新和补充,教学质量的严重下滑当属必然。
思考: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的比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占绝对多数。但是,农村教育中众多恶性问题的不断凸显,不能及时地得到改进和完善,必然会给整个基础教育带来致命性的灾难。国家对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的高度重视,充分说明了“三农”问题在整个民族发展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价值和作用。同样,农村教育中所存在的众多问题,也要引起政府和教育行政机关的高度重视。
4.口号加评估,使教育中的形式主义泛滥成灾。形式主义泛滥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花样繁多的教育口号漫天飞舞。曾经一度被网络热炒的《中国教育的十大谎言》则集中体现了各级各类政府机关和学校在办教育过程中的口号化追求。其中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这样两则:一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如果仅仅从口号本身看,确实完美无缺。但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假汉语特殊的造句功能玩儿的文字游戏而已。二是有关部长和主任们常讲的类似口头禅似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经典口号,一方面将教育办得几近千夫所指,一方面又厚颜无耻地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喊得震耳欲聋。形式主义泛滥的另一重要标志是各类评估检查使所有的大中小学无有还手之功、只有招架之力,甚至连招架之力也荡然无存。最为典型的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所下发的“禁补令”,不可谓不及时、不可谓不明确、不可谓不严格、不可谓不具体。同样,也不可谓不形同虚设。
思考:以行政化的手段、运动式的思维、表面化的追求、官样化的风格来办教育,其结局必然是糟蹋了教育,也危害了学生。一会儿让样板戏进课堂,一会儿让集体舞进校园,一会儿是阳光体育冬季长跑,一会是“3+2方案”,一会儿是大综合,一会儿是新课程改革过度,一会儿是课堂教学的回归……真可谓是山重水复、乱花迷眼。其结果不只是学生的穷于应付、也不只是教师的两眼茫然,更有甚者,时至今日,连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何,也很少有人知道了。
5.科学评价标准的严重缺失,使得学校教育失去了正确的方向。无论是社会,还是政府,评价学校的主要依据依然是升学率。如果说过去人们对片面追求升学率还颇有微词的话,那么如今所不同的是,人们早已不再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是代之以全面追求升学率。这在最近山东省沂水县政府下发的红头文件中便可找到最好的注解。事实上,有多少县委县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所作所为和沂水县惊人地相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红头文件让沂水的领导闹了个脸红耳赤。于是,出现了社会和政府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学校以升学率评价班级,班级以升学率评价老师,老师以升学率高低的全部标准——考试分数——评价学生,学生也以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自己是优是劣的标志性存在。按照人们惯常的认识标准,排名第二者较之于排名第一者,就是失败者。这一点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的低年级阶段,表现得尤为明显。
思考:有人说,我们的教育是制造失败者的教育,这话一点不假。要真正对钱学森大师留给总理也是留给国人的“教育难题”——即“为什么中国的教育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找到准确的答案,也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是我想,一个只能培养失败者的教育体制,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才是正常的。相反,如果培养出了杰出的人才,倒是咄咄怪事。如果说共和国的教育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努力之后,取得了不小的成就,确是事实。但是在这种时候我们又惯常于一白遮百丑,甚至连存在的最大问题也可以遮掩过去。这最大的问题就是,即使到了今天,我们仍然不明白评价教育优劣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所有教育人的耻辱。
6.教育资源不公成为教育的一大伤痛。且不说如中西部等大的范围内不同区域的教育资源不公有天渊之别,也不说如北京与诸如河南等地相比,教育资源的不公触目惊心;单单就一个地级市或者一个县城内,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公也是有目共睹的。即使是同在一个城市,同属于一个类型的学校,教育资源的不公也显而易见。这就是择校热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之一。不仅如此,即使是在同一所学校,或因家长身份地位的不同,或因家长缴费多少的不同,学生所享受的教育资源也是各不相同的。最近在网络上热议的一些学校“因财施教”,所办的重点班、实验班、创新班等等,莫不如此。
思考:有道是不平则鸣。教育资源的不公平是导致人们对教育千夫所指的重要原因之一。更何况,这种不公与时俱进式地在加大着、凸显着。尤其无法想象的是,地方政府部门,不是在尽心尽力地减少这种不公,而是在强化着这种不公。于是,对薄弱学校的雪中送炭形同虚设,对优质学校的锦上添花却步步扎实。因为,这些优质学校维系着特权集团的特权利益。有关资料表明:占人口不过10%的党政干部、高中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子女,占去了被调查的重点高中的42.1%的名额。某省财政厅与某全国知名重点中学达成的协定更是反映了这种赤裸裸的交换关系——该中学每接收一名财政厅官员的子女,将拨付50万元的教育经费。
7.教育腐败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对于基础教育领域来说,教育腐败主要体现在两个大的方面:教育收费和公款消费。不论是出于自愿还是被自愿,择校费中属于学校显性收入部分的竞相加码和属于学校当权者隐性收入部分的不断攀高,使得“就近入学或者划片招生”早已成为一块蒙蔽弱势家长的挡箭牌。有权有势者自然不会为择校而发愁,虽无权势但属有钱阶层者,也可借助钱的作用“让鬼推磨”。生活中不时可以听到有关人员发出这样的高论:“明明知道去某某学校不一定是好事,但是不去吧,还真的丢不起那人!”所以,那些特权学校与一般学校的不同,不只是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不同,同时也成为检验和衡量家长社会地位高低的试金石。
至于说那有限的教育费用,几乎到了雁过拔毛的地步:不论是中学还是小学,几乎所有的校长逢年过节都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进贡”用以孝敬自己的顶头上司。各校校长孝敬中心校校长,同时各校校长和中心校校长又一起孝敬教育局的科长、局长。当然,在孝敬的过程中,所有的孝敬者又都不会忘记留下自己的那一份辛苦钱。岂止是过节,更有一些学校领导和教育局(委)的领导,过生日要摆宴席,不论老的小的;结婚纪念日要摆宴席,不论纸婚金婚;红白喜事要摆宴席,不论死的活的。而属下的校长和准校长、大小官员和准官员们,则是逢宴必送。如果说所有的送礼者中,有人是出自己的血来讨领导的欢颜,那也一定是那些带“准”字的校长或官员们。
此外,从城市到农村,从中学到小学,教育行业中以校长为核心的特权人士,利用公款进行吃喝早已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常态”。“革命小酒天天醉”,在校长群体中绝对是一道不败的风景。
思考: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其实,几乎所有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在教育行业中也都不乏其例。只不过教育的腐败所带来的危害直接或者间接地危害到了学生的心灵。因此,其危害的程度比其它任何行业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8.民办教育寒潮阵阵,进退维谷。按照国际惯例,都是政府办好公办学校,满足绝大多数普通民众孩子的求学需要;而其他宗教机构、社会团体、私营企业和个人等办好私立学校,满足部分富裕家庭孩子的求学需要。但是,作为穷国办大教育的我们,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如此,各级政府和教育机构完全视民办学校为“私生子”,政策上不予倾斜,经济上不予扶持。相反,以各种手段挤占和瓜分民办学校的生源市场,明抢兼暗夺民办学校的师资力量。其样板工程是,尽管教育部多次走过场似地发布文件,禁止公办高中招收复读生,但是不少地方的政府机构和教育部门出于政绩考虑,公然支持甚至指令公办高中办复读班。还有,很多民办学校成为公办学校的教师培训基地,也使得民办学校哭笑不得。其具体方略和过程是:高校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无门的情况下,选择去民办学校工作。几年之后,刚刚成为教育行业中的熟手或者能手时,一年一度的政府“招教”,就将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打击得支离破碎,溃不成军。
思考:尽管《民办教育法》已经实施多年,但时至今日,有关人士曾断言:中国尚没有真正的民办教育。这不是中国没有民办教育的市场需求,而是政府没有为民办教育创造合适的生存环境。有关人士曾经大声疾呼,国内教育体系应该弘扬两个积极性:一个是政府的积极性——保障穷人读书;另一个是社会的积极性——由慈善和宗教团体帮助有需要的人,办私立学校给予国民选择优质教育的权利。在教育部有关领导提出“名校办分校”的教育发展战略之后,民办教育的冬季已经来临,直到今天,民办学校的春天依然遥遥无期,音讯全无。这不能不说是教育发展的一大悲哀。
袁部长,我注意到了近期网络上几近爆满的帖子对您寄予的厚望,我更深知您的任重而道远。对于上述八条内容,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在危言耸听。但危言可鉴,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化三尺之冰更非一日之功。中国基础教育工作中的种种问题,不是此前的有关部门没有作为,而是有关部门从未有针对性地将任意一个问题解决到位、解决彻底。这就造成了旧的问题“涛声依旧”,新的问题层出不穷。于是才出现了当下的基础教育工作“乱象丛生”的局面。
尽管上文说民办教育的春天遥遥无期。但是我还想借用那句著名的诗句,来表达对明天的希望。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一个草根教师
【致教育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教育心得体会:我们的教育走向何方05-22
关于教育整顿英模教育心得体会文本07-04
安全教育体会心得07-12
教育心得06-24
师德教育心得07-03
幸福教育心得10-27
教育心得论文11-23
部队教育心得体会12-15
保鲜教育心得体会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