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得体会:我们的教育走向何方(通用10篇)
教育心得体会:我们的教育走向何方 篇1
昨天,读到一篇文章,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当前的教育是军备竞赛式的竞争模式。
就像在剧场里,有人站起来看剧,就会导致所有人模仿他也站起来看,不站起来看不到啊,然后就有人会站到椅子上去……打破规则,导致所有人都体验痛苦的观影效果。这种类似于“剧场效应”的东西,绑架了整个中国教育。
文章颇有见地,犀利无比。
但是我想问,看到问题,指出问题,然后呢?难道我们要回到之前坐在椅子上看戏的过往?回到70后80后们小时候的教育模式中?
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好好完成作业,考试足够了。该唱歌唱歌,该跳舞跳舞,不用上课外班,不用去学才艺,回家的娱乐是和小伙伴一起掏鸟窝,挖红薯,捉迷藏……
大家都回到过去?
我想给个大大的“不”字。
作者说,NO,我来描绘一个美好未来学校:上午文化课,下午兴趣班,晚上看书……
这就够了?文化课学不好怎么办?兴趣班坚持不下来怎么办?看书没兴趣怎么办?
我不懂什么大数据分析,但身边的切实经历告诉我,回到过去行不通。
作者设想的美好学校或许能实现,但是不知道猴年马月,而且即使实现了,也解决不了刚才提出的众多问题。
先说不能回到过去。
因为过去的教育更落后。
小时候,我和好朋友冰都是认认真真的好学生。
上课她比我认真多了,我经常注意力不集中,随便说话,屡屡被老师嫌弃还不自知,那时候傻啊。但她比较早熟,内心细腻敏感,老师的一言一行都给她深刻的影响。
作业她比我写的更工整。我讨厌抄写类的作业,于是想尽办法偷工减料,比如用两支笔一起写,写一遍就是两遍,比如让抄写34个词,我就抄25个之类的,反正看着都是一大片,以我经验,老师根本看不出来,而且作业那么多,老师哪儿有时间一个个数你抄了几个词。只要不是万恶的小干部判作业,基本上都能蒙混过关。
但是,一到考试时,一到检验成果的时候,平时下的功夫就像一个阴险小人一样戏弄于我们。认真的冰总是不理想,稀里马虎偷工减料的我,总是比她考得好。
当然,虽然我凭着眼神好,总能有机会搂草打兔子,偷瞄别人一两眼,但是总体来说,之所以造成这种不公平现象的原因,也仅仅是我在家实在无聊就读书她从来不知道读书而已。
那时候,没有一个老师认识到这个问题。
老师自己都不读书。最多捧着克扣我订的《故事会》、《童话大王》在讲台上乐一乐,急得我只想窜过去从她手中夺过来。之外就很少,不,从没有,看到老师捧书的背影。不是回家做饭(教师宿舍就在教室旁边),就是坐在讲台上一边织毛衣一边盯着我们写作业。
最可怜的就是像冰这样的孩子,努力苦读,埋头苦干,什么都听老师的,但到头来只能自认倒霉,自卑地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
早早辍学回家,找一份工资,嫁个汉子,生个孩子。
一辈子就这么交代了。
当年,这样的孩子不只冰一两个,而是无数个。
回顾从小学一路走来,上到初中,高中,大学……同学中,有多少本来可以跟我们一样心怀梦想、走向四方、勇敢做自己闯人生的孩子,早已被闷杀在“知识的摇篮——学校”里,破灭了梦,失去了神,慢慢变成麻木不仁油腻不堪的中年愚民。
即使我们自己走出来的这一小部分,就是当时教育的成功品吗?
高学历?就是成功?NO!
高工资?就是成功?不尽然。
能快乐地从事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并不断发现自我和突破自我,实现财富自由,实现人生梦想,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吧?
有几人能做到?
所以,教育绝对不能回到落后的年代。
那么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否行得通?
我觉得要看他上午的文化课学什么,怎么学。下午的兴趣班老师能否引导孩子觉得有趣,有益,并坚持下来。
如果上午的文化课还是学语文教材英语教材数学教材,那么此梦可歇。
学习语言(语文英语)的规律是什么,老师自己都没谱,怎么教学生?
难道还重复往日的读课文,分析课文,抄词,默写课文的老路?那能学出什么?学生仍然会像几十年前一样,在学习上找不到北。
下午的兴趣班,老师如何帮孩子坚持,帮孩子一步步找到成就感?也非常重要。不要说兴趣班就不用太费劲。画画想画得一般,可以随便描几笔算打发时间,想画的好,我可知道,当年画素描时为了画好那些线条哭了多少鼻子,还是没画好。连最基础的鸡蛋,都要画几年的。枯燥不枯燥?乏味不乏味?老师怎么办?怎么才能让学生克服这份枯燥乏味练习带来的挫败感,怎么才能让孩子们坚持下来?
这都是课题。
仅仅给出一个梦想中的学校,就能解决问题了吗?
思考!学习!再思考!再学习!
然后行动!
空谈无益。
中国教育将走向何方 篇2
教师整体形象为什么越来越差呢?这一现象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呢?我总结了几个原因:1.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因素;2.媒体推波助澜;3.私立学校因素;4.教师自身原因。
【一】、教师整体形象越来越差,地区教育主管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农村有些地区,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要进行抽考(美其名曰“教学质量检测”),全乡镇甚至全县对平均分进行评比、排名次,表面上是考学生,实际上是考老师。他们在抽考结束后把各班考试平均分、名次打在简报上,简报下发各学校,有的乡镇教育组(现在叫中心学校)还把简报下发给各村村部,甚至某些老师没有考倒数名次就十分得意,在群众中宣传自己没得倒数名次,而是某某老师倒数第一。这样,群众很快就知道哪位老师带的科目得了倒数第一、倒数第二。分数倒数第一、第二的老师会很容易被群众认为是不好好工作,吊儿郎当,对学生不负责,并被群众牢牢记住;分数正数第一、第二的老师反而没有引起群众的关注,即使部分群众知道了,时间稍微长一点他们大多数也就忘掉了。
以一个乡镇的小学为例,每年抽考一至六年级语、数两科,则全镇每年产生12名倒数第一,12名倒数第二,几年下来就产生几十名倒数第一、倒数第二,这样,全镇约有三分之一甚至半数的老师得过倒数名次,虽然他们曾经考过前几名,但已被人们遗忘,人们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得过倒数的那一次。
正因如此,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差,如果你和群众聊天,他们很多人都说本村学校的老师不好好工作,哪个哪个老师带的科目考了倒数第一。
【二】、教师整体形象越来越差,我国各种新闻媒体无意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十年之前,教师体罚学生问题还没引起广泛关注。上世纪九十年代,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一些媒体报道了一些教师体罚学生的事件以后,全国媒体几乎一拥而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争相挖掘、报道此类事件,有的还披露肇事老师怎样向当事学生道歉,怎样被当地教委批评、处分。当然,各大媒体出发点是好的,都是为了维护孩子们的正当权益,保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不受侵害,同时也是为了抨击教师队伍中体罚学生的不良现象。但是,这样做的副作用是各大媒体始料未及的,那就是:1.此类事件报道的多,教师的先进事迹少得可怜,即使有,也没引起关注,加深了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负面形象;2.家长和孩子的维权意识在得到提高的同时走向了极 端。3.教师队伍分化,有的走向极端。
我亲耳听到一位家长这样交待孩子:“你在学校不要怕老师,他敢打你,我去揍他!”学校应该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当然不应该怕老师,老师对待孩子们也应该和蔼可亲,可是,无缘无故当着孩子的面要去揍老师是不是不妥当的呢?
在学校,有些学生不认真听讲,做小动作,不写作业,甚至在课堂上瞎起哄。老师跟他们讲道理,没效果,刚一发怒,有的学生就说:“你能把我怎么样?你敢打我?我去告你!”
目前,多数老师采取“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态度:首先,要反复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其次,要避免体罚学生而给自己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再次,即使学生犯错误了也要避免批评学生,要从学生的其他方面寻找亮点予以表扬,否则万一学生想不开喝药了或者上吊了或跳河、跳楼了,我们老师不是“吃不了兜着走”吗?最后,上好自己的课,批改好学生的作业,应付好各类检查,至于学生抽考成绩就听天由命吧!
另外,也有少数老师开始走向极端。一种极端是走向严苛,他们往往是上进心强,希望考出好成绩,争取获得领导和群众的肯定。他们的方法是课内课外严肃认真,布置大量作业,要求学生购买大量学习资料,反复训练,甚至占用课前、课间以及放学后的时间;学生一旦完不成作业就严厉批评,甚至体罚或者大声咆哮。另一种极端是态度消极,他们往往是抽考中得过倒数名次,受到过家长指责,或者是受学生羞辱过,不敢打、不敢骂,也不敢批评,觉得教师没有尊严,结果是浑浑噩噩,得过且过。这样,出现了恶性循环,他们越是消极,抽考成绩越不好,考试成绩越不好,越容易受到指责,他们的思想压力就越大。
基于此种现状,我呼吁我国各大媒体多报道一些教师的先进事迹,提升教师的正面形象;多宣传尊师重教的重要性;多宣传教师拥有教育、批评学生的正当权利。
【三】、私立学校对公办学校有一定程度的冲击,影响了公办学校教师的形象。
私立学校为什么这么有市场?
因为私立学校招生手段已实现多样化,而公办学校没有竞争意识;私立学校条件好,音、体、美课程齐全,有的还有专业老师,课间发点糖果,上学、放学车接车送,而公办学校虽然不收费,但达不到这些条件,甚至为了在抽考中获得好一点儿的名次,有的老师利用音、体、美课堂,上语文或数学课;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少群众觉得孩子上私立学校是一种荣耀,能显示自己家庭的富裕,而其他家长看到邻居家的孩子上私立学校就有攀比心理。另外,有些私立学校虚报学生的学习成绩。你把平时只能考十几分的学生送去上学,他下次考试能得九十多分,你信不信?所以公办学校的学生流向私立学校的现象严重。
由此可见,私立学校确实占有优势,长此以往,群众心目中无形中就会认为私立学校老师教得好,公办学校老师教书不认真。
【四】、教师队伍中的一部分人影响了教师的形象
有一段时期,一部分教师利用补习功课、推荐教辅资料、办辅导班收取学生各种费用。也有极少数老师生活作风不检点,还有个别的老师侮辱、猥亵女学生。
这些教师队伍中的害群之马严重损毁了教师的整体形象,但“一丑遮百俊”,要想修补、提升教师的良好形象却不容易。
《走向田野的教育》读书心得 篇3
《走向田野的教育》是我省小语教研员吴福雷老师的一本个人专著,记录了吴老师任市教研员期间支教铜陵周边乡村学校时的所思所想的汇集。吴老师是我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全国小语会理事,安徽省小语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全书分为田野日记、田野反思、田野观察和田野飞鸿四大部分,以语文教学为触角徐徐展开,娓娓道来,语言真切而又温润,平和的叙事频闪犀利的灼见。
该书践行了读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其间的《教学观察日记》、《教学反思》、《教学案例与评析》对广大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该书将田野工作的理念与方式引入教育研究之中,把语文教学和现实生活勾芡在一起,使小语的教学不再拘泥于固有的刻板模式。语文来源于生活,并多层面多角度地反映现实生活。语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还原生活,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透过语言文字去领略生活,提高对生活的认识,完善学生的语文素养。师生在语文课上,共同游历江河山川,欣赏美丽风光,感受人间冷暖,构建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课堂。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朴素而又深刻地描述成功语文教学的特征:“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拥抱理想,读书是一条捷径。读书,能让人长见识、明是非、坚心志。“心安茅屋稳,情定菜羹香。”如果教师没有甘于寂寞、安于清贫、锐意求索的心志,置身于物欲炽烈、思想浮躁的时代之中,实难坚守自己的三尺讲台。以书为伴,与书对话,会使你心无旁骛、沉醉于书香之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己对自己的谈话,诉诸自己的良心,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教育。只有那希望从这些财富中为自己的心灵吸取最宝贵的东西的人,才通俗达到思想和生活的崇高境界。我以为,只有当每一个青年都找到一本在他的一生中留下很深的痕迹的书时,才算达到教育的目点。”书是心灵寻找宁静的阶梯,不读书,我们的心灵就会积满灰尘、脆弱无比。
“田野日记”以最原始与直白的方式叙述他支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我被他的真实与坦诚所折服,字里行间,我们能闻到那久违的泥土芳香——清新、浓郁,沁人心脾。支教活动过程中的教育是相互的,当我们面对孩子们
天真的笑脸,面对他们收获知识的快乐,其实受教育的也是我们自己,对于我们也是一次心灵的净化,自我价值的实现.对参与支教的老师来说,能够有一个充实、难忘的人生经历,能够在支教的过程中释放和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将爱传承,是一种心灵的陶冶。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篇4
一、关于两种教育体系
作者认为,师本教育体系和生本教育体系这两种教育体系的存在是事实。“仅仅是零敲碎打的改革,已经不足以解决今天的问题了”。因为过去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一切都是为老师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我们需要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生本教育体系“不仅在方向上强调学生为主体,而是要彻底解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整个体系问题”。
作者能揭示出两种教育体系,是以深入的研究作为基础。例如对成人的理智律和演绎为主与儿童的情感律和归纳为主的区别;接流式和源流式教学的区别;连动式机制和激发式机制的区别都做了有价值的探索。
“师本体系”和“生本体系”的区别具体体现在理念、课程观、方法论和管理和评价等方面。
二、 关于两种不同的理念
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
作者分析了许多偏离本体的现象,说明寻找到本体,真正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并不容易。这点我深有体会,例如“走教案”现象的产生,就是“师本体系”评价造成的。那种为了评选而精心设计的教案,课堂上教师关心的是如何展示自己的风采,让学生“出彩”也是为教师设计的教案服务。表面看,这样的课,教学目标正确,一切按计划进行,学生也在参与,也有收获,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天衣无缝,准时下课。但是教师实际上事前不向学生进行调查,课上也不关心学生在想些什么,这样的课怎么能使每个学生得到主动发展?
生本教育的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
师本教育常常看到的是这样的现象:“同学们,现在可以上课了吗?”,有些教师连上课都要征求学生的意见,好象相当尊重学生了,其实这是一种肤浅的理解,好象在“做秀”。本书鲜明地指出:“高度尊重学生”就应该是相信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人人可以创新”,“潜能无限”。我体会应该区别的是:老师是在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虽然可能是幼稚的),是认真地发现、理解学生自己的思想火花;还是视而不见,急忙,甚至强硬地让学生去“痛饮”教师准备的那“一桶水”?这其实是“师本体系”和“生本体系”两种不同对待学生的态度。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心得体会 篇5
依托电商平台打造响亮名片
7月16日,44岁的丹东草莓种植大户蔡友贵熟练地在自己的大棚里分装草莓,不一会儿红彤彤的大草莓就摆满了一箱。蔡友贵拿起早已打印好的快递单,贴在纸箱外侧,准备装车发往杭州。
“都说丹东草莓好,但以前外地人很少能吃到。由于草莓的质地十分脆弱,极易受到磕碰而腐烂,传统销售的集中、批发、分发流程,使这些草莓到消费者手中时早就过了两天的最佳享用期。”蔡友贵告诉记者,现在通过线上销售,最快的省内当天到、省外隔天到,很多顾客觉得新鲜好吃,就会再次购买,销售额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近年来,丹东以东港草莓产业为中心,打通草莓产业链,依托电商平台,积极发展“互联网+”业务,直接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电商平台和快递的发展,不仅给乡亲们打开了致富的大门,也使草莓等农产品成为丹东在全国的一张名片。”丹东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据显示,丹东东港草莓生产面积达8800公顷,年产量20.24万吨,总产值40亿元;年出口草莓制品近4万吨,出口创汇达3500万美元。其中电商销售占销售总量60%以上。沈阳、大连两座机场都配备草莓运输专机,配合高铁线路和冷链线路,目前东港草莓的物流已经覆盖全国300余个城市。
蔡友贵表示,起初种草莓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市场,现在眼看草莓的销量一年比一年好,自己也在考虑多承包两个大棚,让生活更上一层楼。
现代农业让老乡加速奔小康
辽河下游的平原是生产稻米的绝佳之地,依靠稻米产业的发展,这块土地上孕育出了辽宁百姓小康生活的无限希望。
今年55岁的李晓东是地地道道的盘锦人,1990年时任大洼县水产局生产技术股长的他便组建大洼县河蟹开发增殖站,搞起河蟹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转年春天,蟹苗获得高产,但销售出现了问题。
“这么好的河蟹没有销路,这种.种田人的痛苦让我特别着急。”30多岁的李晓东想打破这种现状,就长年累月“泡”在水田里,从种植到管理,从收获到销售,他不断到各地向同行讨教,直到发明了“稻蟹共生”模式,将河蟹养殖在稻田里。
“在这种模式下,河蟹可以为水稻松土、除草、捉虫、施肥,水稻可以帮河蟹净化环境,提供遮蔽场所。不仅大大提升了水稻质量,而且不施肥的蟹田大米口感独特,稻田里养出的稻田蟹也更加肥美可口。”李晓东表示,独特的养殖方式让大米和河蟹都找到了更好的销路,村民的收入也因此大幅提高。
如今,盘锦的稻蟹共养模式形成了“产业联盟+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和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经营模式,带动万余户农民增收致富。截至20,盘锦大米联盟企业年销售大米7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河蟹养殖面积170.5万亩,产量7.5万吨,产业产值115亿元。
“据悉,今年盘锦市计划将在完成稻蟹综合种养面积80万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养殖、生产、加工乃至旅游观光的融合,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李晓东表示,要让大米和河蟹搭建出村民增收的致富之桥。
“直播”让村民钱包真正鼓起来
“手机当农具、数据当农资、直播当农活”,这些在过去闻所未闻、难以想象的情景,如今正在辽宁丹东河口村变成现实。
“老铁们,我们种的这种桃子叫‘燕红桃’,又甜又大又多汁,我拉近让你们看看……”河口村村民吉洪洲拿着手机边走边流畅地介绍着。
吉洪洲告诉记者,他家有100多亩燕红桃树,前些年由于不懂营销,所以燕红桃都是很低的价格卖给批发商,一年到头也挣不到什么钱。近两年来,随着“抖音”“快手”等平台的直播兴起,他也赶了一次“互联网潮流”。“现在燕红桃每斤都能卖到十多元,我每年仅售卖桃这一项就能有几十万元的收入。”吉洪洲说,作为一名普通的果农,这个数字在以前根本不敢想象。
据了解,像吉洪洲这样的种植户,在河口村还有200多户,为了让更多种植户享受到电商带来的收益,村里还经常开展电商培训班对种植户们进行手把手地培训。
河口村驻村第一书记朱良昊表示,在互联网时代浪潮下,农民手中缺的不是好产品,而是好渠道,直播平台的兴起使产品供销链条悄然间发生了改变,过去滞销的农产品现在通过网络都找到了新的销售渠道。
后奥运时代的品牌走向何方? 篇6
后奥运时代要反思与总结前奥运效果
伴随着奥运会的即将开幕,奥运营销的话题已经接近了尾声,在月31日之后,大多数的赞助商企业和非赞助商企业又重新回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对于希望改变自身企业在价值链中地位的企业,需要考虑后奥运时代的业务模式,下列一些问题要被提上企业的议事日程:企业的品牌定位是否利用了奥运会这样的机遇?在奥运会之后,企业的品牌策略是否需要调整?下一步的体育营销策略究竟该走向何方?是继续参与奥运还是选择其他赛事的体育赞助?在后奥运时代,首要的工作任务是要对过往的奥运营销效果进行评估,毕竟很多中国企业开展体育营销以及利用奥运会这样的全球性舞台进行营销的经验并不丰富,回过头看看前一轮的奥运营销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就显得非常重要。
对于一项花费不菲的奥运营销来说,是否因为奥运营销带来了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度、美誉度的提升,消费者对于企业所想传达的品牌形象是否认识清晰等等,都是需要去认真评估的。在2008年的奥运营销的环境中,既有赞助商企业也有非赞助商企业,很多非赞助商企业也举行了很多与奥运精神有所关联的营销活动,这些活动一定程度上也在对赞助商品牌进行干扰,因此,对于赞助商品牌而言,所面临的考验更大,那些能够在赞助和非赞助营销活动包围中通过系统清晰的营销策略起到预期效果的企业才是真正的奥运营销的赢家。
评估不仅是为了总结,也是为了确定下一个阶段的品牌行动,越是把体育营销作为重要的营销战略的企业,对于这步工作就越重视,比如三星专门有一套关于奥运会评估的系统,由四项内容构成:第一项是信赖度;第二项是品牌的喜爱度;第三项是品牌知名度;第四项是品牌的美誉度,而对于2008年的奥运会,三星同样与专业公司开发了奥运赞助效果的评估系统,并会在奥运会结束的2~3个月提供出相关数据,这些评估效果出来后,三星就可以对预期的目标进行修订,并会将其用到后续的体育营销活动中,
同样,联想从一开始就对赞助奥运会有着十分明确的目标,当借助奥运会实现了品牌的国际化形象转变之后,并没有继续投资奥运,在后奥运时代,联想转而选择其他的体育营销赛事来传播品牌,将借助奥运所建立起来的国际化品牌展开更深层次的国际化战略,这同样是及时评估和总结的成果,否则继续的投入未见得就是好事。
后奥运时代是新的奥运营销的开始?
品牌的成长不能一朝一夕实现,是长期努力的结果,而重大体育赛事是一个可以突破文化、地域疆界的营销平台,能够吸引无数的消费者眼球,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如果能够持续的利用好体育营销,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及推动品牌价值传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后奥运时代究竟是一个企业营销的终结还是以新的奥运营销的开始,却是企业需要去斟酌的。
对于一个品牌而言,一旦选择了奥运营销,在后奥运时代还必须坚持体育营销的策略,否则之前的所有的投入都将变成沉没成本,因为你仅仅在一个短短的奥运会时间段内在消费者面前晃眼而过,之后在和体育相关的舞台上再也不出现,这仅仅是一种营销战术而非营销的系统策略,消费者需要一个稳定的不断为他们带来惊喜的品牌,而不是一个品牌“投机分子”。
很多品牌都将奥运营销继续下去,并作为长期的发展战略,例如,作为奥运会的长期合作伙伴,可口可乐已经连续赞助奥运会长达80年之久,是公认的奥运营销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在80年的合作历程中,可口可乐将奥运精神融入到品牌文化中,把奥运营销做成了一个闭环,并且在这个闭环上附加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元素,可口可乐的奥运营销没有节点,一届奥运会的结束就是下届奥运营销的开始,就如同滚雪球一样,可口可乐借助奥运营销所建立起来的品牌效应越来越大,“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与可口可乐“乐观奔放、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的品牌精神实现了有机的融合和持续的传播,让可口可乐的品牌特点得以清晰的展现。
亚历克(Aggreko)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临时电力和温度控制独家供应商,也表示,所有用来租赁给北京奥运会的设备都将运往温哥华,服务于下一届冬奥会,并保证两届奥运会之间的衔接的紧密性。GE在采取奥运营销时候,不是在奥运之前的一年或者半年内完成宣传活动,而是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就开始针对最有效的目标群体进行宣传,可以预见的是,在2008年奥运结束之后,GE仍然将继续进行其推广活动。
教育心得体会:我们的教育走向何方 篇7
由于今年首次推行指标生原则录满政策,省实验中学等知名高中指标生录取分数线出现大跳水,省实验中学指标生录取线仅为393分,不少弱势初中考生通过指标实现了名校梦想,教育均衡策略初显“威力”。而二志愿统招线和择校线则普遍提高。与此相关的高分生源也均衡分配到各高中。
济钢高中、济南一中、山师附中等学校高分考生也比往年大幅增加,这些学校统招线和择校线之间的分差也较去年不同程度缩小。优质生源分配首现“均衡”。
不少家长担心这一招生新政未来是否延续。7月29日,济南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明年中考的招生政策肯定不会改变,其中备受关注的指标生比例也不会提高。
此外,据消息,2014年中考新政目前正在调研中,有以下几条:
第一,普通高中最低录取分数线要提高,调研的课题是按照高中招生计划人数由高到低统一划定,这对中职招生是利好。
第二,中考结束后按照成绩,确定分给各初中的指标生人数和学生名单,注意这一条很关键,如果指标生名单中有放弃指标计划的考生,该校名单外的其余学生不得依次递补,相应核减该校的指标生计划,并将核减指标由教育局分配给其他完成指标生计划较好的学校。第三,指标生奖励名额的考评,由以前的课改先进单位和一志愿录取率,变更为课改先进单位和指标生录取完成率。
第四,继续执行一校一线。
第五,推荐生招考制度改革。
第六,特长生录取方法改革。
为了孩子,为了济南中考,欢迎大家积极关注2014年济南中考政策
教育心得体会:我们的教育走向何方 篇8
翻开《深度语文》,第一篇便是经典名篇《祥林嫂》。
王老师:现在,我们共同探讨祥林嫂的性格特征。注意“焦点法谈”——用事实说话。
点评:一般我们提问:祥林嫂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说说理由。在这个问题上,与王老师差别不大,毕竟主人公是祥林嫂,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分析她的性格。并且理解祥林嫂的性格,对文章主旨有很大的帮助。
生1:我觉得祥林嫂很勤劳。
王老师: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能具体说说吗?
生1:好的,文中说,祥林嫂的力气很大。
王老师:力气很大,是不是就一定勤劳呢?比如说我,没什么力气,可我并不懒惰啊!
生1:祥林嫂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人。
王老师:好,这就对了,这时正面描写祥林嫂的勤劳。还有哪些地方暗暗透露出祥林嫂的勤劳?能不能挑战一下?
点评:为什么我们在分析人物的时候总是习惯于给人物贴标签,而名师的课就不会给人这样的感觉,看看王老师的追问就知道了。第一步追问,一般老师都会,“你从哪里看出来”;第二步追问“力气很大,就一定勤劳吗?我力气不大,但也不懒惰啊!”可能一般老师就不会这样说。而是会说:这里看不出来吗?有没有其他答案?然后就找其他人回答了。好像课堂上追求的就是答案。第三步追问更厉害:这里是正面写祥林嫂的勤劳,还有哪些地方暗暗透露了祥林嫂的勤劳?王老师的备课十分精细,肯定事先是有注意到这个细节的。因此,才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来顺便分析四婶的情况。因为在这篇文章中,四婶是一个及其关键的人物。
我们和名师之间,缺少的可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追问以及咬文嚼字的功底。
王老师:祥林嫂还有哪些性格特征呢?
生4:祥林嫂是遭受政权、夫权、族权、神权压迫下的下层劳动妇女形象。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4:比如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压迫,可以看出是政权的压迫;祥林嫂的婆婆之所以敢卖掉祥林嫂,就是凭借自己死去的儿子来行使夫权,因此,她完全有权利卖掉祥林嫂;贺老六死了,阿毛死了,因此大伯就可以凭借族权收去祥林嫂的房子;而柳妈阴世的说教,则是封建神权对祥林嫂的凶残压迫。
师:回答的很有深度。你是怎么想到这些的?能把你的学习方法展示一下吗?
生4:我是参考了一些资料,上面说,祥林嫂是被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害死的。然后我对号入座,自己总结出来的。
师:很好,阅读不仅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还要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合理的判断,如此才能登高望远。而且,我还感觉你特别诚实。建议给他一点掌声。
点评:这个学生地答案一听就是看了参考的。事先看参考,说明学生肯预习。这是好事。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不让学生看,是害怕学生没有自己的想法。面对这种情况,可以让学生具体谈。谈得出来,就应该进行表扬。还可以像王老师一样,让其进行方法的总结。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成长。总比简单的点评“答得很好,请坐”好得多。
我们和名师之间,缺少的是对学生个体的尊重和多样化的点评。
王老师:同学们还有什么高见?
生5:祥林嫂克夫!(“克夫”拖着尾音,说的洋腔怪调)
(同学们哄堂大笑,教室有点乱)
师:(稍稍沉默一会儿)你的这一观点的理由呢?
生5:祥林嫂嫁了两个丈夫,可是祥林死了,贺老六也死了。所以……
师:祥林嫂真的克夫吗?
生:(齐声)不是!
王老师:祥林嫂真的不克夫吗?
(学生迷茫)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书,思考,然后再交流一下。
(学生认真看书,思考、交流)
师:好吧,谁来说说?
(没人主动回答,学生有畏难情绪)
师: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人,由于立场不同,或者认识不一样,都有可能做出相反的判断啊——
点评:这一环节十分精彩。首先,出现了一个捣乱的学生。怎么处理这样的学生?公开课上不好批评,只能顺着学生的话想办法扳回正道。如果是我,可能会说“克夫是性格特点吗”草草带过。但是王老师却是继续追问。所以老师要学会判断,当课堂出现这样的情况时,捣乱学生的答案有没有继续追问的必要。
其次,让学生去回答克不克夫的问题其实很难,老师在让学生回答之前,进行了思想的交流。但学生还是答不出来。这个时候才进行启发:不同的人,立场不同,结论不同。因此,学生立即想到了鲁四老爷的看法。王老师是真正做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关键处给学生指导。
最后,能想到用“不同的人,立场不同,结论就不同”这一点来提醒学生,王老师实在内功深厚,鄙人实在想不到。
因此,我们和名师之间,缺少的是课堂的应急机智以及深厚的文化修养。
课堂的后半段可谓一气呵成,通过探讨鲁四老爷认为祥林嫂克夫,普通民众认为祥林嫂也克夫,连祥林嫂自己也认为自己克夫的问题,再加之王老师的追问:有没有克妻一说?学生很受启发,都意识到妇女地位地下,男女不平等,对女性不尊重的问题。最后进行提问:鲁迅塑造这个人物有什么价值?今天社会我们如何看待女性?生活中我们如何去做等问题,从分析人物,到总结主题,最后回归现实。给我很大的启发。阅读课就应该这样上吧。
教育心得体会:我们的教育走向何方 篇9
特朗普时代,中美关系将走向何方?
思响哥写在前面的话
2016年大选将在美国总统选举史上留下非常特殊的一笔。一位无任何公职、无任何从政经验、无任何外交政策经历的地产大亨当选为美国总统。如何预测和研判这样一位“三无”总统的上台对美国外交战略走向,及其对大国关系的影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从美国总统选举政治及其对美国外交政策影响规律的视角,或可窥见特朗普的上台对美国外交战略与中美关系的影响。来源 | 人民论坛杂志、人民论坛网(rmltwz)作者 | 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林宏宇 预判一:
从特朗普及其竞选和过渡团队的言论来看,中美关系会呈“先抑后扬”的趋势
受美国总统选举政治周期的影响,新总统上台后总有半年到一年的“在职学习期”(on-job-training),这一段时间是美国外交最容易犯错误的时期,也是中美关系最不稳定的时期。没有任何外交政策经验的特朗普,也摆脱不了这个美国总统选举政治的周期律。
正如特朗普的竞选口号“让美国再次强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是模仿上世纪80年代的里根总统一样,特朗普未来的对华政策调整可能也将呈现出类似于当年里根总统那样的“先抑后扬”的特点。
按照美国总统选举政治的规律,新总统上台后往往会重新评估上一任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在政党轮替的背景下,新当选的总统往往会做出不同于其前任的外交政策调整,以显示其“整改积弊”的形象,并回应其竞选时的言论。特朗普在竞选时曾严厉批评“奥巴马的对外政策让美国变得软弱,丧失了美国的领导地位”,为此他要做出调整,以“让美国再次强大”。这与当年共和党里根总统上台时的情况非常相似。国际关系史有其继承性,尤其是在变量相似的情况下,这种继承性会表现得更为突出。笔者认为,打着和当年里根总统相似旗号上台的特朗普,其外交战略的走向也将呈现出某种历史的相似性。如果与希拉里上台相比,总体上说还是利好中美关系的。因为如果希拉里上台,她势必延续奥巴马的“先扬后抑”的对华政策路径,中美关系很可能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看不到转机。而且,从特朗普及其竞选和过渡团队的言论来看,我们已可以较清楚看出未来中美关系这种“先抑后扬”的趋势。
预判二:特朗普可能在经贸领域出台对华较强硬的政策,未来中美经贸关系可能进入多事之秋
从经贸领域来看,商人出身的特朗普自信能让美国再次强大。他批评奥巴马及其以前的民主党政府的全球化与自由贸易政策给美国带来了“巨大伤害”,要重新梳理美国对外经济战略。
美国民众似乎也对特朗普的经济治国能力表示认可,最新CNN/ORC民调显示,40%的美国人表示在解决经济问题上对特朗普抱有很大的信心。这一数据远高于同时期的奥巴马、小布什、克林顿。而且有63%的美国人预计从现在开始美国经济会保持良好状态,这也是自2012年9月以来达到的最高比率。
据此我们可以预估特朗普入主白宫后,将可能在经贸领域出台对华较强硬的政策,未来中美经贸关系将可能进入多事之秋。围绕着人民币汇率问题、贸易不平衡问题、市场准入问题等,中美经贸关系将呈现出紧张态势。但随着特朗普任期的深入,中美之间日益紧密的经贸相互依存关系,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对美直接投资(FDI)的快速上升(2015年中国在美净投资800亿美元,2016年有望突破千亿美元),将逐渐改变特朗普对华负面看法,逐渐回到正常健康的中美经贸关系的轨道上来。
预判三:在特朗普上任初期可能对华强硬,之后会逐步回到务实的轨道上
从安全与外交领域来看,受共和党保守的竞选党纲与对华政策团队强硬立场的影响,特朗普对华认知可能出现不可避免的偏差,由此导致特朗普上任初期将出现对华强硬姿态,在安全与外交领域将会比奥巴马政府更加强势与僵硬。这势必会使中美关系在一段时间内趋于紧张,但随着特朗普对中国了解的深入,他会逐步回到务实的轨道上来,就像他所模仿的里根总统一样,成为中国的朋友。
特朗普非常重视美国军力建设,这将恶化中美关系的大环境。其实,就像当年的里根总统一样,特朗普的竞选口号“让美国再次强大”就蕴含着重整美国军力的含义。他要求美国国会全面停止减少国防预算,增加军费开支,重振美国军队。特朗普的建军目标是要“强大到没有人,绝对没有人能给美国制造麻烦的程度”。正是因为特朗普对美国军力建设的重视,他在此次大选中得到美国军工复合体的大力支持,这也成为特朗普2016年胜选的重要原因。
特朗普的外交安全团队对华政策立场保守,这将使中美关系在特朗普上任伊始面临考验。2016年11月18日,特朗普提名前国防情报局长迈克尔·弗林(Michael Flynn)为国家安全顾问。在特朗普竞选过程中,弗林向特朗普提供了许多外交政策建议,深得特朗普的重视。而弗林对华政策立场深受冷战思维的影响,他曾暗示需要拆除中俄合作关系。弗林还抱怨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免费搭车者”;此外弗林还主张“加强美韩核心同盟,优先解决朝核问题”。弗林所用的“核心同盟”是奥巴马政府从未使用过的概念,由此可见弗林对美韩关系的重视。特朗普当选后与朴槿惠通电话时明确支持“萨德”的部署以及对朝核问题的强硬态度都来自弗林的立场。特朗普的亚洲政策问题主要问计于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彼得·纳瓦罗(Peter Navarro)。纳瓦罗也是特朗普顾问团队重要成员,具有强烈的反华心理,曾提出“逼退中国扩张主义”的思想,这类似于当年里根总统对付苏联的思路。还有,共和党众议员兰迪·福布斯(Randy Forbes)也是特朗普的高级军事顾问,是特朗普政府海军部长的热门人选。他是众议院“中国事务小组”(China Caucus)创始人,长期关注中国议题,在国防与国家安全领域有很大的影响力。兰迪认为美国应该对中国在南海的行为采取更强硬的姿态,支持美国在南海争议岛屿的航行。
此外,另一位宣扬“中国威胁论”的核心鹰派人士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据传也可能被特朗普内定为下一届白宫中国事务顾问。白邦瑞是一位资历老道的美国国防和中国政策顾问,曾为里根政府时期的国防部助理副部长,现任华盛顿智库哈德逊研究中心中国战略研究主任。
教育心得体会:我们的教育走向何方 篇10
金凤玉
在推行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风潮一日胜过一日之时,一线的教师可能有很多困惑。如何将传统文化的一些精髓引入课堂,如何引导学生了解、学习、接纳传统文化,似乎成为了每一个一线语文教师的使命。我仅以文言写作为例,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童年因阅读而喜悦,生命因书香而富有。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新课程标准为初中也就是7—9年级的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制定的目标为:“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今天的大多数学生应该很幸福,因为他们有各种各样的书籍可以阅读。对于他们来说,书籍已经不是什么奢侈品,而是触手可及的学习必需品。然而,这么多的书籍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喜悦的体验,因为很多书籍被从书店带回家之后却被久久地束之高阁,甚至被尘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但是最为重要的应该有两点:一是课业负担过重、诱惑太多,没有时间阅读。另外一个则是缺少阅读兴趣,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因此,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作用至为关键。这里我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我尽力发掘课本中的阅读资源,尤其是一些优秀的文言名篇以及古诗词,注重课内篇目的延展阅读。有计划有步骤地让学生熟读成诵,扩大他们的知识储备和积累,增强学生阅读的语感。另外建立班级图书角,指定的阅读时间,让阅读有条件成为一种习惯。共同分享美文,在不知不觉间爱上文字的优雅;书写班务日志,记录生命过往中的感触与感动;合作制作板报,消化巩固阅读中的知识与收获;开展“朗诵吟咏”比赛,变无声阅读为有声阅读。开展“观影品读”活动,调动学生阅读兴趣。书写读书笔记,让阅读与书写完美结合,形成一种习惯。就这样学生慢慢的爱上了阅读,一方面积累了丰厚的知识,另一方面开拓了自己的视野,为他们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虽然学生渐渐乐于读书,但是读与写之间差距依然存在。所以,只能借助平时的练笔,让学生尝试一些文言片段的写作。对于初中生来说写作已经让他们头疼了,更何况是文言写作。用学生自己的话说这简直是要命的事。但是有的时候学生们的潜力真的是无限的。八年级上学期,学习了《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三峡》等写景名篇之后,我尝试让学生用文言形式写一篇散文。其中不乏精彩之作。
如邢沁昕的《秦岭游记》、吴骏婷的《拙政园赋》均有可圈可点之处。也发表在曲一奏雅的第112期“文言畅幽情”中(点击查看)。还有很多孩子的一些句子着实精彩。
邢沁昕的《秦岭游记》这样写道:
秦岭之美,天下独绝。山高水秀,树茂林清。令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水清如镜,温润如玉。飞鸟之影,清晰可见,游鱼之踪,直视无碍。水如银练嵌于群山,云锦添花益增秦岭之秀。
夹岸高山,连绵起伏,清树绿草,彩花掩映,直入云霄,蔚为壮观。山如长龙盘桓秦岭,画龙点睛平添秦岭之壮。
每至春夏,百花争放,芳香扑鼻。蝉鸣不穷,鸟转无绝。虽骄阳似火,烈日当空,山间寒意习习。游人嬉戏水中,欢笑不觉于耳。
秋冬之际,落叶满地,五彩缤纷,自是眼花缭乱,应接不暇。飞雪遍野,天地一白,神清气爽。金桂红梅,次第盈香。休叹寒梅凋谢,冬去则又春来,秦岭指日再绿。
秦岭实为仙境,“愧无好语赠秦岭,犹想柁楼萦戍山。(by 邢沁昕)
虽然有仿写痕迹,虽然文笔稚嫩,但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难能可贵的是能够有自己的行文思路,构思不乏新意,遣词不乏惊喜。几经修改,确有可圈可点可读之处。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文章不厌千回改”,文学创作本来就是一个不断求索,努力追求的过程。古人不是也会反复推敲,“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吗?所以对于孩子们较为陌生的文言诗词文章的创作,更要强调一个“推敲”修改的过程。2017年在讲完《唐诗五首》之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希望学生们可以以秋为立足点,写一首五言或者七言的近体诗。但是要求不是很严格,只要求字数、句数、词性的相对准确,并没有强调韵脚和平仄的规范。作业中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有的以意取胜,有的以形式炫目,有的以情感人。让我收获了满满的欣慰和感动。摘录几首:
刘梓萌《秋声》
每逢墨色潜漫天,笙歌常伴初冬前。
阑珊秋姿待一线,入夜随风夜似练。
入凉时节雨可见,迎合秋霜洒城遍。
却得笙声带叶片,引出秋意诗情恋。
周倚冰《秋色》
仲夏隐隐遁迹去,不见漫山披绿甲。
秋风瑟瑟报音信,只因凉意遍万花。
不为萧萧寒风冽,千般绚烂复繁华。
可怜已近年终日,孤木落地百叶杀。
兰佳睿原作《秋风》
炎炎夏日山中尽,瑟瑟秋风平地起。
风哭草泣正悲凉,木坠花凋皆叹息。
忽行碧水浪涛天,复路山间如猿鸣。
执灯夜战奋发时,油尽灯枯犹未竟。
教师修改:
炎炎夏日山中尽,瑟瑟秋风平地兴。
云垂草泣正惨凄,木坠花凋皆叹息。
忽行碧水浪涛天,复路山间树啼猿。
执灯夜战奋发时,投笔从戎试金鞍。
作品中牛孙家烨的小诗尤其特别,所以我将其作为示例抄写在黑板上,全班一起几经修改,最后形成了多首小诗。
孙家烨原作《秋风》
秋叶簌簌秋草黄,萧萧秋风秋景凉。
秋雨沥沥惊秋梦,秋寒通宵糊秋窗。
庭前秋树曳秋情,锦衾不较秋风量。
唯有秋菊奈风力,秋风愈烈浓秋装。
诗中一般不喜欢用重复的字,但是这个孩子诗中有多处重复,如果全部换掉,比较难,另外根据她这首诗歌多处使用叠词的特点,我积极引导学生按照对仗的规则,对诗歌形式进行修改。张雨杉同学在大家的启发下修改如下:
张雨杉修改孙家烨《秋风》
簌簌秋叶秋草黄,萧萧秋风秋景凉。
秋雨沥沥惊秋梦,秋寒瑟瑟叩秋窗。
庭前秋树曳秋情,锦衾秋风不较量。
唯有秋菊轻风力,且看秋风愈浓妆。
看到修改后的作品同学很兴奋,我顺势引导,注意遣词造句,关注情感升华。师生进一步探讨更优的形式,在师生共同努力下,作品如下:
师生修改孙家烨《秋风》
《秋》
秋叶簌簌秋草黄,秋风萧萧秋景凉。
沥沥秋雨惊秋梦,瑟瑟秋寒叩秋窗。
庭前秋树曳秋情,月下秋凉断秋肠。
秋菊南山染秋色,谁家秋思着秋妆。
当然,很多孩子也有自己的思考和争论,认为完全对应更好,有的认为错落相应更优。所以现场衍生了四五首诗歌。其实无论如何处理,让学生感受到古典诗歌的音韵之美,可能就是这节课的莫大收获了。
或许,传统文化离我们并不遥远,只是需要我们点点滴滴的积累与思考。
公众号:曲一奏雅
【教育心得体会:我们的教育走向何方】推荐阅读:
关于阅读教学的教育心得:我们和名师的差别09-23
素质教育的出路在何方06-10
幼儿体育教育心得:我们再来重新认识一下“幼儿体育”05-16
物流教育路在何方05-27
农村教育路在何方07-03
家长教育路在何方09-16
贾镇中学从创新教育走向教育的创新05-18
国外教育的现状与走向09-30
敢问成人高等教育路在何方09-14
小班教育的心得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