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讲解员家长发言(通用10篇)
博物馆讲解员家长发言 篇1
首先,感谢虢国博物馆为孩子们精心打造的小小讲解员暑期特别活动,为孩子们的成长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深表感谢!同时,也感谢博物馆培训老师的辛勤付出!
这次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力求让每一位小讲解员从“文化传承人”成长为“文化传播人”,经过这10天的培训,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很多课堂以外的自然、历史、民俗等方面的知识,同时锻炼了胆量,并在语言表达、组织协调等方面有所提高,为其打造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昨天的成果汇报,“小讲解员”们甜美的童声,灿烂的笑脸及独特的讲解气质,已经是展厅中最靓丽的风景。
“以快乐为伴,与历史同行”,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感受历史,在快乐中追寻历史的脚印,使孩子们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寓教于乐,搞得非常好!相信在一批又一批“小小讲解员”的推动下,一定会让更多的孩子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喜欢博物馆。
再次感谢博物馆培训老师的辛勤付出!谢谢!
博物馆讲解员面试必备 篇2
各位考官好,今天能够站在这里参加面试,有机会向各位考官请教和学习,我感到非常高兴。希望通过这次面试能够把自己展现给大家,希望你们能记住我。下面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
二、基本信息
我叫***,现年**岁,**学历,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综合知识比较广阔。平时喜欢看书和运动,性格开朗活泼,能吃苦耐劳,办事稳重,是个责任心强的人。
三、工作经验
毕业**年以来,先后在多家单位从**工作。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在工作上取得一些成绩,同时也得到领导的认可。通过这几年的工作学习经历,培养了我坚忍不拔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使我在工作中不断地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工作中能够善于身体力行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完成工作。
四、如何做好讲解工作?(讲解员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讲解员的语言介绍是让陈列说话的主体媒介,是沟通观众心灵的桥梁,也是使讲解员与观众产生情感交流、传递知识的重要载体。作为一名博物馆讲解员,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三)仪态展现要美观大方
讲解员是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形象代言人,讲解员的一举一动,一声一笑都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其行为举止,手势运用等必须规范,准确,待人接物必须符合礼仪的要求。此外,由于其工作的面向性,要注意其着装得体大方,妆容清新淡雅。统一,和谐的着装让人感到干净,利索和端庄;自然和亲切的表情让人感到和蔼,温暖和容易接近;而适当的修饰和装扮让讲解员有一种青春的活力,使观众有一种受尊重和善待的感觉。
(四)知识积累要扎实全面
讲解艺术最本质的特征是知识和语言的有机结合,因此,要学习和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建立起基础扎实,结构全面的知识体系。首先要掌握与本馆陈列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做好讲解工作,就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其次是要掌握和熟悉相应的社会基本知识。讲解员平时要博览群书,博学多才,了解涵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并积极参加社会文化活动,重视专业以外知识的积累,以便讲解时旁征博引,灵活生动,从而避免因知识面局限,使讲解内容变得枯燥乏味。
(五)要具备较好的综合能力
为朱元璋洗浴放牧之地;在当代革命历史上,决定中国命运的淮海战役胜利后,人民解放军从这里挥师南下,解放了全中国,翻开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篇章。蚌埠还是花鼓灯和泗洲戏的发源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灯为汉族舞蹈代表,被周总理誉为“东方芭蕾”。上下五千年的变迁,在蚌埠这块热土上,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明。
蚌埠地处我国南北分界线,千里淮河穿城而过,总面积5952平方公里,总人口366.6万,境内山水相连,四季分明。
蚌埠拥有机械、化工、医药、电子、建材等行业齐备的工业体系,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众多。京沪高铁蓄势待发、蚌埠新港百舸争流,交通十分便利。市辖三县均为全国商品粮大县,怀远石榴、五河螃蟹、固镇花生闻名遐迩。基础完备的工业、方兴未艾的农业、繁荣兴旺的商贸流通,蓬勃发展的外向型经济,构成了这座年轻城市的综合经济框架。
当前,蚌埠正处在经济快速上升期和对外开放的新起点,随着国家加快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安徽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和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蚌埠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产业、科技优势将进一步显现,经济社会发展将进一步加快。
六、蚌埠博物馆简介
蚌埠市博物馆成立于1974年12月,隶属市文广新局局。该
了一定的学术研究成果,是省内外较有影响的博物馆之一。
基本陈列
《蚌埠古代文明陈列》 以近400件出土文物为本,辅以文字图表,以历史进程为顺序,展现了6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到1912年京浦铁路通车期间蚌埠的历史发展概况。
珍贵藏品
【青花瓷罐】 元代。高47.5厘米,口径15.6厘米。器形厚重端庄,胎质洁白坚硬,施透明釉。器身有主题纹饰六层,辅助纹饰二层。
【陶塑纹面人头像】 新石器时代。高6.3厘米,系一件陶器的残存部分。夹蚌末陶质,手工捏成。头像人物造型写实,五官比例恰当,凹凸对比适度,神情稚拙可爱,形象简练明快,体现了7000年前先民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水平。
【“江南长江水师提督之印”】 清代。银质。印面呈正方形,边长10.8厘米,高9.1厘米。虎纽,虎为蹲踞怒吼状,造型雄奇,风格古朴。印面为满、汉对照朱文,柳叶篆书。印背面左右阴刻满、汉对照文,并阴刻边款。
博物馆讲解员服务规范 篇3
博物馆讲解员服务规范
统一着装;统一配戴工作证; 使用文明用语;禁止使用忌语; 接待观众前致简短的欢迎辞; 讲解完毕躬身致谢;
推行“五心”即接待观众要热心,对待观众要诚心,导游参观要耐心,观众有难要关心,接受意见要虚心; 推行“三不”即不迟到,不早退,不擅离职守;
推行“三轻”,即服务中要做到:走动轻,操作轻,说话轻。
梅河口主市博物馆
博物馆讲解员服务规范 热情友好
宾客至上 文明礼貌
优质服务 相互协作
顾全大局 不卑不亢
一视同仁 尊重游客
不得尾随 了解史实
认真讲解 持证上岗
导词规范 学习法规
博物馆讲解员家长发言 篇4
[摘要]博物馆是社会性文化教育机构,而专业讲解员的讲解是发挥博物馆宣教功能的重要手段。由于专业讲解员的数量极其有限,使用电子语音导览设备,大部分博物馆现在还不具备条件。为了满足越来越多观众的讲解需求,在目前形势下,选聘志愿讲解员,不啻为一条有效的途径。在博物馆宣教工作中引入志愿者形式,其实质就是以志愿人员为载体,在公众与博物馆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使博物馆的宣教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关键词]博物馆;专业讲解员;志愿讲解员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08-0089-03
博物馆是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社会性文化教育机构,与教育部门的教学功能有异曲同工的作用,并且相得益彰。因此,宣传教育功能是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之一。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的宣教功能是博物馆最日常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一、专业讲解员在宣教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经过艺术设计和装饰的陈列,虽然有形象化直观教育的作用,但却难以针对不同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的观众的不同需要而自动地显示其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所以只有通过讲解员对观众进行观点鲜明、内容准确、史物结合、表述生动的讲解,引导观众把通过视觉获得的初步感性知识,上升为对陈列主题的正确理解,以至形成系统的理性知识,才能使博物馆的陈列充分发挥宣传教育作用。因此,讲解员在博物馆的宣教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博物馆宣教功能的发挥,主要靠讲解员的精彩讲解来实现。
初次走进博物馆的人们,面对众多的文物往往无所适从。与文物相会却不相识,面对国宝满脸茫然,只能是走马观花,看个新奇。此时此刻,讲解成了观众的迫切需求和热切希望,他们期待着聆听讲解。一旦听到讲解,观众茫然顿消,感慨之余常常是若有所思。一场听来,观众常常是意犹未尽而欲罢不能,渴望着下回的参观„„然而,面对越来越多的走进博物馆的观众,靠现有的数量极其有限的专职讲解员(尤其是县级小馆专职讲解员人数更少)提供讲解,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满足所有观众想听讲解的要求。使用电子语音导览设备,目前,许多县级小馆还不具备此种条件。让观众放弃讲解服务,长期带着遗憾离开展厅,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博物馆必须找到一个更合适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志愿讲解是专业讲解的有效补充
在目前形势下,选聘志愿讲解员,不啻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何谓志愿讲解员
所谓志愿讲解员,是博物馆面向社会招纳的不计回报、有志于博物馆讲解事业的志愿服务人员。志愿服务,不计报酬,无私奉献于社会,服务于大众,是人类崇高的价值取向,体现人类高尚的人文精神。在市场经济的当代,在一切行为都有倾向于金钱价值取向的今天,尤其显得难能可贵。中华民族素有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在物质财富空前积累、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理当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精神文明理应与物质文明同步前进、互相适应而相得益彰。因此,客观地说,志愿做义务讲解员是一项非常有意义且应该积极倡导的社会文明,这样不仅能缓解博物馆讲解工作压力,给广大观众提供方便,也为广大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文化、陶冶情操、进行社会实践提供良好的机会。
(二)志愿讲解员应具备的素质
博物馆的志愿讲解员需要有较高的专业要求,志愿服务(文物讲解)要求志愿者具备相当的语言表达能力(演讲),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的能力„„此外,还要求志愿者具有为大众义务奉献的精神。所有这些,都是对志愿者本人素质和能力的考量,是对志愿者本人服务奉献于社会的精神和意志的考验。只有那些自觉要求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文化和科学素养、不断提高和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人们才适合做志愿工作者;不仅如此,只有当其愿意将所有素养和能力用来为大众从事义务工作时,才能成为一名志愿工作者。文化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以及服务大众服务社会的自愿,是成为志愿者的双重条件,不可或缺。志愿者只有在志愿服务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只有在志愿服务中才能感受社会大众的需要,只有在志愿服务中才能得到大众和社会的认可,也只有在志愿服务中才能更好地体会和实现自身更高的人生价值,不断地发掘自身的价值潜能。
(三)志愿者工作的做法
博物馆应当把接受志愿者视为其发挥教育职能的重要内容,博物馆多接纳一位志愿者就多一位了解和传播者,同时也激励和肯定了一种为社会、为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博物馆宣教工作中引入志愿者形式,其实质就是以志愿人员为载体,在公众与博物馆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2005年,安徽省桐城市博物馆结合“5?18”国际博物馆日的“博物馆:沟通文化的桥梁”这一主题,结合自身特点,在建立一支具有本馆特色的志愿讲解员工作队伍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
博物馆接纳志愿者又能保证其服务质量与秩序,岗前选拔和培训是一项工作量大且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确定以本市桐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为志愿讲解员的主体,派出专家和专职宣教工作者到该校举办大型讲座,进行宣传和动员。通过宣传和动员,同学们积极性高涨,报名相当踊跃,先后有400多名同学报名争当志愿者。报名结束后,我们认真分析了报名形势,调整了下一步工作计划,并精心设计了面试、口试问题。由于目前能够提供的志愿者岗位有限,尚不能让所有报名者都来参与我们的工作。于是我们本着“学校推荐、个人自愿、择优录用”的原则,通过选拔赛在众多报名者当中选出20名同学作为首批志愿讲解员培养对象。然后,我们对所有培养对象进行了严格的系统培训,其内容包括文物基础知识、文物法规、博物馆概论、博物馆教育等。在培训中,采取了自学与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并根据馆里目前的展览特点,按陈列分类,将志愿者分成了三组,分别讲解“桐城文庙古建筑”、“严凤英艺术生涯陈列”、“桐城派文物陈列”。每组由本馆的一名讲解员教师负责讲解发音技巧及讲解礼仪的辅导,此外还有针对陈列专业知识的培训,要求志愿者掌握陈列的大纲、线索与要点。除了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外,我们还对志愿者进行了职业道德和服务规范的培训。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首批志愿讲解员开始走上岗位,担当起宣讲文物、阐述历史的重任,在博物馆这座艺术殿堂无怨无悔地奉献、默默无闻地耕耘,使生命焕发出更灼热的光芒。他们的热情服务,满足了广大观众对文物历史知识的渴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如果说岗前培训是保证博物馆志愿者工作质量的基础和前提,那么,沟通、考核和管理则是关系到博物馆志愿者工作秩序和工作成效的关键。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将志愿者当作是本馆工作人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常与他们沟通,为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也对他们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并提倡优质服务,加强考勤管理、岗位考察。我们将志愿者的出勤率、到岗的稳定性和工作实绩作为年终考核和续聘的依据,对工作优秀者将予以奖励,并颁发志愿讲解员证书。今后,我们还会不断组织各种有针对性、有特色的活动来丰富志愿者工作内容:每季度至少要为志愿者安排一次专业讲座,结合专题展览的特点组织志愿者有针对性地外出参观。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家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活动也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让大家在这个组织里能够找到家一样的感觉。
(四)志愿者工作对博物馆宣教工作的意义及今后要解决的问题
浅谈博物馆讲解员的语言技能 篇5
文物解说是博物馆讲解员的“看家本领”,是讲解员日常工作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实践活动。文物本身不会讲话,更无法自动显示其所包含的文物价值,讲解员就是文物的代言人,即使有文字说明、语音导览也代替不了讲解员有针对性的讲解,因此,讲解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学习和锻炼的比较艰巨的创造性劳动,知识与技能缺一不可。它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语言是一门口耳之学,是听和说的学问,两者不可分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加强语言基本功训练,正是这个道理。语言基本功要经过踏踏实实、循规蹈矩、坚持不懈地刻苦锻炼,学会科学的方法,克服和改变个人语言、声音方面一切不符合讲解语言要求的习惯,才能使自己的吐词、发声、用气、语言表现力得到提高。基本功掌握得越好、越扎实(所谓功底厚)在今后的讲解实践中就越运用自如。仅靠形象好、嗓音亮、口齿清、学历高是远远不够的,前者只是具备了基本条件,讲解工作是一门艺术,讲出来的内容不但要让人听懂,还要让人听着悦耳、爱听,是一种艺术享受。
讲解员形象代表着一个馆,一次成功的讲解就会给这个馆、给这个国家带来荣誉,作为讲解员不仅要有责任感和荣誉感,还要具备讲解技能。语言基本功训练要常抓不懈,不管是新、老讲解员都一样,不进则退。
说到基本功关键的是讲解的语音,就是口头语言的声音,它是讲解稿文字的物质外壳,是传播思想和情感的主要工具。讲解词是死的东西。等讲解员用它的声音将讲词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传播出来,它才有了生命。换句话说,声音就等于人们的血肉,而讲词不过等于人的骨干而已。讲解是一个人讲,大家听,所以对讲解员的语音就有特殊的要求,也就必须经过特殊的训练。
一、语音要标准
汉语语音有它的标准和规范。语音要标准,除了要讲普通话而外,还包括防止语音不准、语音错误在内,试想,一次面面精当的演讲,如果出现了语音不准和错误就会给听众一种美中不足的感觉,影响效果,将会成为讲解员的一件憾事,所以这是绝不可忽视的。
学习语言,练好基本功的方法很多,其中绕口令在锻炼语言基本功方面就起着矫正发音部位、促使反应敏捷、用气自如、吐字清晰等重要作用,讲解员要根据自己的发音难点选读一些有针对性的绕口令来纠正发音,提高发音能力。除了这些以外,也可以汲取和借鉴戏剧艺术上的吐字归音方法进行练习,要求发音时咬准字头(主要指声母),吐清字腹(相当于韵头韵腹)和收准字尾(指韵尾),这种发音练习方法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我们训练的目的是为了美化音色,字音纯正、清晰、圆润,富有表现力,在训练和使用时要用巧劲儿,口齿训练可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语言片断,进行快口训练。如按要求读下列语句:“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增产节约、勤俭建国的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克勤克俭,精打细算,从小处着手,从‘一’字开始。节约一厘钱、一寸布、一度电、一块煤、一张纸、一粒米、一根柴、一滴油、一点水、一针一线、一钉一本、一砖一瓦、一灰一石、一分一角、一丝一毫、一分一秒„„把这点点滴滴的人民财富都投入到建设中去,把无数的‘一’汇到一起,变成巨大的‘一’,让它为社会主义建设发挥巨大的威力”。练习时要做到:词句不增、不减、不重、不断,读得准确、快速、流畅、自然,语气连贯。语言锻炼是一件艰巨的工作,需要细心、更需要耐心,长期坚持训练,会在一定时间内改变我们的声音和语言面貌的。
二、语音要清晰
清晰是讲解语言的基本条件之一。但是要做到语音清晰还必须以音量来保证,否则,再好的音质和音色而发出的声音过于微弱,就做不到清晰,所以需要有一定的音量,以往全国大赛是不设话筒的,考察的就是讲解员声音的穿透力及语言基本功。
好的声音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断定:呼吸的正确、口齿的清亮、语调的变化。
正确的呼吸是用声带呼吸而不是用喉管或胸部,吸得越深则呼出来的声音传达得越远。同时呼吸必须有涵贮,不能一句话还没有说完而气已放完,因此,它的末尾几个字往往不能传达到观众的耳鼓里。所以,凡是能把气分配均匀,很从容地放出来的才是一个会用呼吸的讲解员。
口齿的清亮:口齿清楚是做好讲解员的基本条件之一,同时,清晰和悦耳又是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口齿之外还要把话说得有生气,有光彩,这就是语调的功用了。
语调的变化:优美的音乐必须有动听的旋律和节奏。语调好像是语言的旋律和曲谱。语调包括声音技巧的各种变化:高、低、轻、重、缓、急、顿、挫。语调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语言就富有音乐和节奏感。语言的各种表情都体现在语调中。讲解员应尽力寻找准确的语调把所讲的内容清楚鲜明地描绘出来,去影响观众,达到你所要达到的目的。
好的音质和音色圆润、清澈、优美、纯正、悦耳,并富有变化,可以模仿各种声音,做到惟妙惟肖,有利于思想情感的传递、表达、增强感人的力量。音量大小和音高、音低的变化是由讲解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变化决定的,并不是声音越响亮越好,研究讲词要善于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安排轻重缓急,掌握情绪节奏,造成抑扬顿挫,把主要的力量使在需要突出的讲词内容上,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使用力量,吃力不讨好,结果讲得平不耐听。也不要从头到尾把弦绷得紧紧的,使人听得吃力。一张一弛,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这里就有个力量配备的问题。
一篇讲词总要抓几个重要的段落,把劲用足,加以渲染,而次要的地方就少花些力气,忽略过去,或有意冲淡一点,这是符合语言艺术创造规律的。像一张画总得有个光点,让人一看就抓住重点,而这个重点正是作者意图所在,是思想的重点表现处。讲解也一样要抓重点,把力量放在重点地方,使在刀刃上,配备力量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像唱歌定调一样,最高的地方要有富余地唱上去,不能让人听来担心。自己有多大力量,讲解内容需要怎样体现,两者结合起来设计安排,不懂得力量配备的道理,不是浪费了力气,就是丢掉了应有的层次,搞乱了节奏,取消了主次,把很好的讲解内容讲平了。
所以,内容不一样,表现方法也要有所区别。一般人简单地理解语调的变化,只是高低的变化,实际上语调的变化是高低、快慢、强弱这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高低的变化或只有强弱、快慢变化的语调会给人以单调重复之感,也是产生背诵腔的原因之一,而这三种因素综合的运用,则会使语调千变万化,产生意想不到的好的艺术效果。欢快、兴奋的描写,说话音频会提高,力度会加强、速度会增快,于是形成高、强、快的语调。反之,则会低弱慢。在安排每一句话的基调时,要考虑到上下句的衔接,这个衔接的“茬口”是很重要的。可能是延续的、缓变的,也可能是跳跃的、突变的。当然,我们不是为变化而变化,语调变化根据讲解内容,决不是毫无根据地刻意臆造。讲解语言应做到:既真实自然,又要有所修饰;既有内心感受,又要有鲜明体现;既使人感到如同生活般的亲切,又是一种引人入胜的艺术享受。
博物馆讲解员见习期工作自我鉴定 篇6
①要热爱本职工作。都说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的确如此,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才能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自己的工作。作为一名讲解员,每天要讲解的内容是相同的,而每天要面对的观众却是不同的,只有在讲解中投入热情,才能生动地讲述出这一段历史中的感人故事。记得刚来时,对这一工作我并没有信心,也不知自己会坚持多久。可是后来有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有一次,一个老知青来参观,她站在一张图片前留着眼泪。后来,她告诉我们那是她的战友,她们因事故长眠在黑土地。她给我们讲述了她们那个年代,她们的故事,她们的情谊。那一刻,我很有感触。她们那一代人所拥有的许多东西,在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她们之间的那种感情,更是让我感动。所以,我想更多的了解那一段历史的故事,我也要把这些感人的故事告诉更多的人。
②友善待人。无论对待同事还是观众,都应该宽厚友善。讲解员面对观众时需要眼神的交流,通过这种沟通可以帮助我更顺利的完成讲解。然而在工作还是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每当这时我总会尽量微笑地解决,在这几个月的工作中我学会了宽容,懂得了友善待人,也看到了自己的成长。
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作为一名讲解员,同样也要有责任心。对待讲解内容——中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段历史,想要给观众讲解,首先自己对这一段历史要有充分了解,这样才能应对观众所提出的问题。对于观众提问所不知的历史问题,不能凭空捏造,任意回答,要记住问题,在空闲时间寻找答案,不断积累相关的历史知识。不只对于讲解工要有责任心,对单位的各项设施也要有责任心,这样才能营造更好的工作环境。
回顾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我基本上完成了本职工作,并且工作水平和能力都有相应的提高,这与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在此对大家表示感谢。
博物馆讲解 篇7
题目名称:系
部: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
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模拟导游课程设计
管理工程系
旅游管理14-1班
王帅智
2014235772
赵霞
2017年4月10日
摘 要
从某种角度说,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博物馆的文物是靠陈列、展出、宣传、服务等达到历史与现在人的对话,已成为城市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是针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西域历史的展厅,以及对其讲解服务的特点与技巧进行分析,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作为文化载体的传播者,面对博物馆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博物馆讲解员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视野,更新观念,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关键词;博物馆、讲解服务、特点分析
目
录
1.博物馆性质………………………………………………………………….1 2.对博物馆讲解的理解………………………………………............................1 3.讲解中包含的内容……………………………………………………........1 3.1充分准备讲解词…………………………………………..............................1 3.2合理分清讲解对象……………………………………….............................1 4.博物馆导游应该懂得的讲解技巧…………………………………………......2 4.1合理处理自己的声音………………………………………………...........2 4.2博物馆讲解中的姿态………………………………………………….......2 5.讲解中应具备的素质………………………………………………............3 5.1心理素质…………………………………………………………................3 5.2知识储备………………………………………………………………...3 5.3因人施讲……………………………………………………………….......3 6.历史类博物馆讲解工作的特点……………………………………......4 7.新时期讲解员的新标准……………………………………………….....4 8.小结……………………………………………………….....................5 9.参考文献…………………………………………………………..................6
博物馆讲解特点分析 1.博物馆性质
博物馆是非营利的公共文化机构,即运用社会提供的各种资源为公众福利服务,不向机构的拥有者、成员分配经营利润,为纯粹的非营利的社会公益机构。博物馆的性质可以概括为三点:公共性、开放性。那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它也是个非盈利性质的文化机构,它向所有公众展开,展现了新疆的独特魅力。
2.对博物馆讲解的理解
博物馆讲解是一种运用合理语言、以陈列作为基础、辅以其他方式将知识表达给受众的社会活动。作为博物馆的“活名片”,讲解员是重要的纽带和桥梁,将社会群众与博物馆有效连通为一体,观众的参观质量和受教育程度直接受到讲解服务质量的影响。因而讲解员应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最大程度提升自己的讲解技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参观者。此次的历史馆讲解,感觉不是很好,我还是挺紧张的,没有做到一个职业人还有的素质。
3.讲解包含的内容
3.1充分准备讲解词
讲解词是很关键的,它考验了我们的表达能力以及我们的思路,这次历史馆的讲解,感觉自己准备的都没有派上用场,下次还得多多改进。讲解词能够生动而具体地描绘出陈述对象。在讲解中,讲解词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熟悉讲解词并参与其写作能够使讲解员在写作过程中对陈列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深化,并使其文字创作水平得到提高,进而实现对讲解词记忆和拓展的深化。
在讲解词编写之前,首先应深入了解将要陈述的对象,充分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其外观、特征和内涵等内容展开认知的进一步延伸,在此前提下编写讲解词,应保证做到精炼扣题,并确保受众对于讲解词所表达的内容基本理解,选择合理的词汇对陈述对象作更深一步的阐述和发散,真正做到引人入胜、画龙点睛。讲解是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调动起受众的兴趣和积极性。
3.2合理分清讲解对象
分析讲解对象应采用辩证方法,真正做到因人而异,讲解人员应善于总结不同观众的不同特点,例如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水平和年龄等等。以此为依据进行不同语言的针对性组织和讲解。受众对此有更深刻的感受,从而能够接受更多的讲解。我们这次只是老师带我们去试讲,所以面临的对象还是比较单调的,来博物馆参观我们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凑,日程匆忙,因而用于讲解的时间
极为有限,这要求讲解员应善于抓住重点,保证讲解内容简短精悍,在最短时间内将博物馆的最大特色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历史馆嘛,也不用讲的太细,那样显得过于繁琐和枯燥,因此我们需要把握时间,挑重点的讲,节省大家的时间。
4.博物馆导游应该懂得的讲解技巧
4.1合理处理自己的声音
如果讲解员的外表形象是给参观者的第一印象,那么讲解员的嗓音就是对此形象的进一步充盈和丰满。经过相关培训,正确地使用嗓音能够对讲解感染力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首先应在讲解过程中艺术性地对声音进行处理,提升声音亲和力,尽量使其亲切、悦耳,这对于吸引受众对讲解内容的关注度有良好效果。在讲解过程中,讲解员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发音的正确性,包括语音、语速、重音、吐字归音。
在讲解过程中切忌声音做作。与基调不同,语调是指说话时的强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抑扬顿挫。如果一段话自始至终一直都毫无起伏听众就会产生枯燥的感觉。这和歌曲是一样的效果。以感情态度和语气表达的不同为依据可将语调分为四种——平直调、曲折调、降抑调、高升调。
在讲解时应重点突出讲解重音,并给予特别强调的词。对于讲解员来说,学会听话听音和运用重音极为重要,在讲解过程中可通过音量的加大、声音力度的增强以及重音突出的强调三个途径来实现。重音的强调是指为对某种特殊意义予以强调或者进行某种特殊感情的表达而有意加重的字音,提醒受众对自己所强调部分予以充分关注是强调重音的目的,语意随着词汇的重音的不同而改变。语气分有轻重缓急,受众对此产生的印象也各不相同。讲解内容决定了讲解语速,讲解员应注意对观众的年龄、兴趣、逗留时间进行分析,学会察言观色,充分把握好语速,快慢结合,提高讲解内容的吸引力。
4.2博物馆讲解中的姿态
在讲解前,讲解员应有意识地选择最合理的讲解位置,保持笑容面向游客,并与之保持适当的距离1米左右。在讲解过程中应注意根据空间大小来选择合适的讲解语量,同时尽量避免过大的手势幅度。
讲解员的气质、精神、穿着和仪态等均属于讲解态势。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应保持落落大方、精神饱满、亲切自然、庄重和蔼的态势。此外应对表情和态势语言予以合理利用。例如当受众感受到讲解员的真诚目光和微笑,往往会感受到其表达的友好,从而耐心倾听讲解内容。与此同时,讲解员应注意对游客眼神的细致捕捉,善于“察言观色”,并据此作出合理的反应,从而为游客创造出和谐唯美的气氛。
5.讲解中应具备的素质
5.1心理素质
说真的,足够强大的心理素质还是非常重要的,我以为我不会紧张,但我还是显得有些紧张,感觉之前准备的全都忘了,脑子一片空白,这就说明心理素质还是要练强大。再优秀的讲解员,第一次面对观众时的心情都是一样的——紧张、激动。紧张的是担心自己的初次讲解是否圆满完成;激动的是终于要把准备了这么久的东西传达给观众了,倾诉的欲望非常强烈。如何在紧张状态下自如的发挥,完成一次完美的讲解,对任何新手讲解员都是一次小小的考验。另外在面对高级别领导时,又如何调整心态,这些其实一天两天是学不来的,只有经过各种历练才行。
5.2知识储备
知识储备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此次讲的是历史,感觉自己脑细胞都要死掉了,但还是得硬着头皮去了解历史,但我还是发现自己的知识储备太少了,有那种书到用时方觉少的感觉。知识储备是讲解员最重要且必要的素质。展览相关的知识是基础,与展览、文物相关的知识也必须涉及,还有关于城市建设、城市历史等等。因为你不知道在参观过程中观众会提出怎样的问题。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有很多,书籍、网络,甚至可以从观众那里了解。比如我就从观众口中了解到了铆接技术的优缺点,并把它融入在我的讲解过程中,这样观众即使心中有疑问,在听了我的讲解之后自然就给他提供了解答。以前对讲解员这个岗位的理解是“吃青春饭的”,而现在,随着讲解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人们对这一岗位看法的改变,有越来越多优秀的“专家型讲解员”出现,能走到这一步的讲解员,都是拥有强大的知识储备,能够应付从小学生到专业人士的各种观众群体。
5.3因人施讲
当然了,我们此次面对的主要是自己的老师和班里的同学,所以也不用分那么清楚,但是这是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在做准备。这个素质是在拥有了深厚的讲解经验以及强大的知识储备之后,才能出现的重要素质。在我参加的所有培训中,老师们讲得最多、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要因人施讲”。但这一技能不是一朝而就,而是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累积、分析、总结而成的。每一个来博物馆的观众,目的并不一定相同。比如学生群体和专家学者、领导来馆的目的就不一样。而学生群体按年龄细分,每个年龄段所掌握的知识各不相同,比如在给小学生讲解中要注意控制时间且通俗易懂,因为小孩子的注意力只能专注那么久,掌握的知识也有限,讲得太多太深他们不理解,自然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讲解,达不到理想的讲解效果。如何准确抓住观众的目的,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他们想知道的告诉他们并
且还能从中受到启发,这才是一个优秀讲解员要做到的。
6.历史类博物馆讲解工作的特点
这类博物馆按照历史时期划分,一般是指反映1840年以前历史的博物馆。在这类博物馆中,有的也包括了一些民族、自然等类型博物馆的内容等。历史类博物馆主要反映和介绍的是过去时代人类创造的历史文化及发展过程;自然界的状况,所要揭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认识自然的程度,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的陈列内容决定了它的讲解方式。
既然我们是在用实物来陈述历史和自然,在讲解中就要突出叙事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注意运用轻松明快的讲解风格。
这次的实训课,我们主要以自治区博物馆历史展厅为主题,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7.新时期讲解员的新标准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在人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具有特殊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众素质的整体提高,在这样的形势下,人们对博物馆讲解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讲解员作为博物馆的形象代言人,在给观众讲解中应该相互尊重、彼此谦让恭敬,应该懂得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要懂礼貌、懂礼节、尊重和维护博物馆的形象,并为观众创造一个舒畅的参观环境。只有用心服务,才能把最好的形象留给观众,从而向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才能提高博物馆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影响力。
近年来,博物馆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已经在国内悄然兴起,博物馆已成为旅游观众的重要参观景点,参观博物馆已成为一种时尚。旅游者到博物馆参观,不仅能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还可购得纪念品、文物复制品、书刊等。因此,博物馆要不断提升观众的满意度,设计合理的参观路线、营造舒适的参观环境、保持优质的服务态度,以丰富的展览内容吸引更多的游客,让游客从展览中受到教益。面对知识层次、年龄层次各不相同的参观群体尤其是外来旅游者,讲解员要善于掌握和运用展品,善于语言表达,善于观察与思考,力求兼顾不同层次观众的兴趣需求,把专业性、学术性和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文化内涵和科技含量,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博物馆悠久的历史文化、珍稀的自然遗产,让观众尤其是外地参观者收获多,不虚此行。作为博物馆与观众的桥梁和纽带,讲解员水平的高低和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博物馆的公众形象,也关系到观众的参观心情。因此,讲解员要把专业展览与文化普及结合起来,真正把那些静态的文化资源,变为人们动态的文化滋养和精神动力,使观众在思想性、观赏性、审美性上获得更高享受。通过讲解员,把博物馆这个“窗口”越擦越亮。
8.小结
此次我们博物馆讲解选择的是历史馆,也是最枯燥、最繁琐的一个馆,从准备到正式开始讲,是有一段时间的,这次的博物馆讲解,对我们的考验还是挺大的,考验了我们的知识储备,更考验了我们的耐心和胆量,使我们开始对博物馆有了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赵利民.《模拟导游》.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8 [2]荆三林.李元河.《博物馆基础理论与实用技术》.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 [3]马继贤.《博物馆学通论》.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 [4]李淑萍.《博物馆学研究论文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
新疆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评定意见
设计名称:模拟导游课程设计
系
部:
管理工程系
专业班级:
旅游管理14-1班
学生姓名:
王帅智
评定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学生学号:
2014235772
评定成绩:
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词 篇8
首先迎接我们的是一件代表性器物——青铜立人。
这件青铜立人高14.6厘米,您看他头戴涡形帽,身穿中长服,整个人神情肃然地踩在一个插件上,似乎正在主持一场神圣而重要的仪式。在他的腰间插有一根象征权力的短杖,显示出他高贵的身份,有的说是巫师,有的说是蜀王,也有的说是巫师兼蜀王的身份。而这件青铜立人最特别的就是他的手势,您看他的手一上一下环抱在胸前,手里边还是空的,似乎握有什么东西。对此专家们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他的手没在一条直线上,可能拿了两件器物;也有的说可能拿了一根迎接太阳的神树枝;还有的从他双手的弧度来看,认为可能握的是象牙„..不管怎样的猜测,他手中的器物一定是奉献给祖先神灵的神秘礼物。三星堆当年也出土了一件身高1.62米的青铜搭理人像,虽然这两件青铜立人大小差别很大,装束也不相同,但是他们都做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手势,这就足以说明金沙和三星堆应该有着同样的宗教信仰和宗教习俗。
现在您看到的就是三千年前的象牙,我们为这些象牙量身定制了透明的亚克力册匣,并用高分子有机硅胶封存起来。这里展示的象牙长度都在1.6米左右。同时展柜中还展示有古蜀先民加工成片状、棍状、圆柱状的象牙。也许大家心中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古蜀先民会用这么多象牙来祭祀呢?专家们是这样猜测的,由于成都平原在修建都江堰之前经常发生洪水灾害,而中国古代方术家有用象牙魔力镇杀水中精怪的方法,金沙人用象牙祭祀,可能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象牙主要是古蜀王国早期的祭祀物品,同时这一阶段也盛行用石器来祭祀。金沙共发现了1000多件石器,现在我们看到的圆形石器叫作石壁,所谓“圆形象天”,专家们认为这类器物很可能是用来祭天的礼器。再来看看这一件特殊的石器。这就是三千年前古蜀先民祭祀时使用的乐器——石磬。在祭祀区一共出土一大一小两件,这是大的一件。这件石磬长109厘米,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商周时期最大的一件石磬。磬是很古老的一种打击乐器,在祭祀中使用石磬体现了古蜀王国祭祀活动的隆重与庄严。而金沙出土的这两件石磬是目前蜀文化中发现最早的乐器,它们的发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来到金沙您绝对不能错过的是金沙的玉器,所谓“以玉事神”,玉器在金沙祭祀活动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现在您看到的这类器物叫玉璋,因为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件玉璋上刻画有玉璋插在山上的图案,所以推测它们很肯能是古蜀先民用来祭祀大山的礼器。古蜀先民最早生活在岷山之中,对山本来就有着特别的情感。而在远古时期,人们认为山是连接天地的天梯,山中住着众多的神灵和神兽,因此大山对他们来说充满着神秘。而这种小型玉璋则是蜀文化所特有的玉璋器形。
金沙玉器有三大特点:数量多、种类多、颜色多。现在我们看到这些有着艳丽颜色的器物叫作“玉璧”,《周礼》中记载“....以苍璧礼天...”所以它应该是祭天的礼器。目前金沙共出土200多件玉璧,主要分为无领和有领两种。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这就是《周礼》中记载的用来祭地的礼器——玉琮。您看它的造型内圆外方,象征着“天圆地方”和“四面八方”的宇宙观;中间的圆孔是相通的,可能传达着“贯通天地”的含义。金沙目前出土27件玉琮,其中有一件国宝级的“十节玉琮”,精美绝伦,一会儿大家在第四展厅就能近距离欣赏到。
现在请大家到这儿来看一处非常特殊的祭品组合。这张照片是出土时拍摄的,您看一只石老虎张大嘴正对着石跪坐人像的胸部,三千年前的先民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很显然,这应该有着某种特殊的含义。您看看这件石人,赤身裸体,双手反捆在身后,双膝跪地。有专家说他应该是战俘奴隶的形象,放在虎口前是代替活人敬献给老虎的祭品。但也有专家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石跪坐人像应该是巫师的形象,因为三千年前没有出现家具,跪坐并不是一种卑微的姿态,而在古代巫师作法时会将自己捆绑起来奉献给神灵,所以放在虎口前只是巫师在借助动物的力量沟通天地。当然,还有专家的认为老虎代表自然界,这象征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虽然说法不一,但这种奇特的摆放为古蜀祭祀又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也成为蜀文化又一个难解之谜。
在古人的眼中,未来是可以预知的。而预知未来的方式,主要就是占卜。金沙一共出土了19片卜甲,可见当时占卜活动的兴盛。其中这件卜甲的长度达到了46.4厘米,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卜甲之一。龟甲是古蜀巫师占卜的工具,首先它们会在龟甲上凿出不透的孔,然后用木炭、烧着的木枝或烧红的金属工具来进行灼烧,灼烧之后另一面便会产生裂纹,这些裂纹称之为“兆”,当时的巫师就是根据这些裂纹的走向来判断事情的凶吉,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吉兆”、“不祥之兆”。
我们都知道,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就是刻在卜甲上的文字,只可惜,在金沙所有的卜甲中并没有发现任何的文字和符号,虽然卜甲上的裂纹仍依稀可见,但遗我们已无法解读了。
虽然蜀文化中没有发现文字,但从这里出土的精美器物足以说明曾经的辉煌。现在您看到的几字形金器、人面纹金器、以及三角形金器,造型都非常独特,为古蜀文化所特有。
明城垣史博物馆讲解稿 篇9
(通俗本)
大家好,现在您参观的就是著名的台城,它也是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所在地。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明代南京城的建设情况,同时还能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众多的人文古迹。在参观前,先来了解下南京城墙的来历。
南京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于1366年到1393年期间在历代城池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整个城墙从里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四道城墙组成。京城城墙全长35.267公里,虽历经六百多年,仍保存了25.091公里的长度,是世界上保存最长也是保存最完整的都城城墙。在我的旁边有幅示意图,我们现在所处的就是图上标有我们博物馆的这个位置,一会儿登上城墙参观时大家就可以欣赏到周边的玄武湖、中山陵、小九华等风景区。好下面请大家随我登城参观。
浆固明城、砖文责任制:南京明城墙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至今巍然屹立那其中的黏合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由于六百多年前西方的水泥还没有正式传入中国,所以相传当年这种黏合剂是由糯米汁、石灰、桐油还加入一种叫做蓼草的植物汁液混合而成。经过测试它的黏度和韧度都不比现在的工业水泥要差,水泥经过若干年或许会风化,但是这个黏合剂却整整已经经历了六百多年的时间考验。大家可能已经发现,我们这里的每块砖侧面都刻有制砖的州、府、县工匠和监造官员的姓名与制造时间,这是因为当年为了保证城砖烧制的质量而做出的一项规定。当时的工程管理十分严格,如不合格必须退回重烧,再不合格就将治罪,可见当年的责任制把关多么严格,也正是有了这么分明的制度才使南京城墙保存今天还依旧那么巍然。这个也算是600多年前的“承包责任制”了,但这种责任是以头颅来担保的,因此送到南京来的城砖可以说是绝无次品。事实也证明,南京城虽经历了600多年的风风雨雨,但至今仍巍然屹立。
后湖及周边:在我们东北面的城墙下,有一片波光粼粼的湖面,这就是被誉为“金陵明珠”的玄武湖。这里东界钟山,南临九华,西对鸡笼,环抱在群山之中的玄武湖娟秀妩媚,秀丽多姿,像一面清澈明亮的镜子,将“龙蟠虎踞”的古城映照得格外雍容动人。目前玄武湖的水陆面积共有472公顷,整个湖面有五块洲组成,分别是环、樱、梁、菱、翠洲。其实玄武湖早在三国时期就是孙权操练水军的场所,在当时也称为练武湖,后来传说此湖出现过墨龙(也就是扬子鳄),故改名玄武湖。顺着我手的方向向右前方看到的这座山就是钟山也叫紫金山,山顶白色建筑群就是著名的紫金山天文台。那里至今还保存着过去的浑仪、简仪,以及我国3000年前就使用的圭表和地平经纬线。城内外:大家走在城墙上,是否会发现两边的城墙建得不一样,那当年又是如何区分城内城外的呢?在我右手边的这道平墙称为“女儿墙”,“女儿墙”以内的就是当时的城内。因为这个墙的高度在当时刚好和女子腰部相平齐所以叫做“女儿墙”,它的作用是为了防止人畜跌落城下。在我左手边的这一个个垛口叫做“箭垛”,“箭垛”以外的地方就是当时的城外,主要用于防御时弓箭手射箭所用,中间的是观察敌情的了望口,下方的孔是在下雨下雪天排水出城的出水口。
礓石察古道:现在大家走的这段斜坡路叫做“礓石察”,是古建筑学上的一个专用名词,字典里面的解释就是小台阶儿的意思。它的特点是所有城砖都是竖立起来排列的,作用是起到士兵在雨天、雾天上下以及运送大型的军用器械时防止打滑,增加摩擦的作用。又因为当官的在当年可以骑着马匹自如上下城内,故也被称作为叫“马道”。序厅:现在大家进入了明城墙的序展厅了,首先大家看到的是南京城墙东北面的航拍图。南京城墙的建筑风格不同于历代城墙的建筑风格,它并没有按照当时的方形或矩形所建,而是根据南京特有的地理地形位置依山傍水而建,大家可以在图上清楚的看出城墙的走式。在图上分别有三个湖,排在第一的是“前湖”中间的叫做“琵琶湖”也被称作“中湖”,最上面的叫做“后湖”也就是刚才我们经过的“玄武湖”。由于拍摄角度原因,我们的位置并没有在图中显示出来。这幅图大家比较熟悉,我们就是从这里登城参观的,现在的位置就是处在城墙内空间的展厅。我们这里也是欣赏南京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风景点。正厅:现在看到的这张表格是全世界城墙长度的对比表,南京城墙的原始长度和保存长度无论在我国还是世界都是名列第一位的。沙盘模型:这个沙盘就是一个明代南京城的模型图,在模型上可以清楚的看出当年城墙的走势,它是东西略窄南北略宽的一个不规则葫芦状。南京城墙从内到外共有四道城墙组成: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东的这片四方形的建筑群就是当时皇宫的所在地,同时也是宫城皇城。当年朱元璋在建筑安排取名上也利用了建筑的语言隐喻了自己强烈的愿望,例如“长安门”就隐喻了希望明王朝能够长治久安,还有位于城中的“奉天殿”就是当时皇帝的办公地方,也昭示着朱元璋是奉天子之命行道的真命天子。相传当年朱元璋刚建好皇宫后带领了文武百官来到紫金山上,对着众多大臣问道这城修的如何?众大臣齐声喝道:“此城修的固若金汤,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但就在此时一个稚嫩的声音说道“此城修的不好,若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击中紫金城。”说这话的是谁呢?就是当时年仅十四岁朱元棣。朱元璋一听此话众多大臣都没看出的问题却让个小孩子一语点出,如此小的年纪便有所认识,认为留着他对以后大太子登基是个威胁,毕竟他是元代遗妃未足生下的孩子。他当时不动声色从侍从手中拿来橘子剥去皮,撕去茎赏给朱棣吃,小朱棣当时还很高兴以为父皇在赏赐他。回到宫中就把今天的事告诉了母后,母后听了大吃一惊,说道“这不是赏你吃的,而是预示着他要剥你的皮抽你的筋!”随即便令人连夜用船通过水路把小朱棣送往北京。第二天朱元璋来抓人时,发现人已不在,便听从了大臣的建议封了朱棣为燕王,并令他永世不得回到南京,随后便将朱棣下令穿铁裙处死。后来朱棣打回南京时夺了他侄子建文帝朱允文的皇位,还就此迁都到北京去,按照南京皇宫的模样在北京建了一个一样的皇宫,也就是后来明清一直扩建壮大的北京故宫。南京故宫一直被废弃,加上江南雨水丰润梅雨潮湿,几代战火之后故宫内的宫殿建筑和两段城墙都毁于一旦。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图中城墙多出来的这个位置,那么为什么城墙在此处会多出来一段呢?其实这是当时朱元璋修建城墙初期,原本准备从太平门、小九华山、鸡笼山经鼓楼岗山脉一直连着修筑,这样呢正好就可以修到城西石头城的位置。但是在建到两百多米长度时,被军事刘伯温发现并提出了一个建议,如果这样修建的话不仅城东的玄武湖没有起到护城河的作用,而且城北的狮子山是长江边上唯一可以观察敌情的军事制高点,留在城外对于防守来说十分不利。朱元璋听后觉得十分有道理,及时的接受采纳了他的建议,立即改道经过玄武湖囊括狮子山一直再回修到石头城。这样南京城墙成为世界上最长的都城城墙,而且南京城区也扩大了约1/3的面积。但因此当时所多建出的那一段城墙并没有下令拆除,而是一直保留至今,被南京老百姓称为“南京城墙中的盲肠”。南京城墙当时共开设了十三座城门,其中最大的是城南的“聚宝门”,1929年时被更改名叫“中华门”,因为它是当时的江南首富“沈万三”出资所建。
铭文:在接下来的玻璃展柜中,展出的都是当年朱元璋为了修建南京城墙时烧制出来部分有特色的城砖。其实大部分都是大家看到的这种青灰色砖,但也有少数白色的城砖,由于它是来自于当年的“袁州府宜春县”,也就是现在的江西省景德镇一带。我们都知道景德镇瓷器有名就是因为当地的土质是“高岭土”,也就是平时所说的“瓷土”,所以从质量、颜色上来说都是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城砖。另外城砖上的刻字也采取了许多不同的刻写法,有阳刻、阴刻和双线刻的多重刻写法。
树根:现在大家看见的这是工作人员从城墙夹缝中清理出来的一个树根,由于它常年生长于砖缝之中受到城砖的挤压,树干早就被积压成扁状。并且大家注意看它的左下方,城砖上的责任制文字也深深的印在了树根上――“甲首金四”,“甲首”指的是官衔,“金”是他的姓,“四”是指他在家族排行老四。
铭文拓片:筑城时烧制这些大量的城砖为了便于运输,主要采用长江中下游的几个城市,分布在现在的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和安徽五个省。
这个展板上都是我们博物馆专业的工作人员从部分城砖铭文中拓下的铭文拓片。后来工作人员在处理这些文字的时候,发现了当时就出现了许多的简化字,比如这个“刘”字,在当时的正规写法应该是卯、金、刀的写法。但这些字在当时并没有被官方所认同,被称为异体字,由此可见我们现在所用的许多字,是当时民间自行演化流传至今的,后来由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收集公布的。城墙建造手法:当年朱元璋建造城墙时,根据南京的地形不同,也采用了不同的建筑形式。比如这段混砌墙就是采用了底下用条石砖,上面垒以城砖的建筑风格;而这段城墙则从底到上全部都是用城砖垒成;这就是城墙中最坚固的条石墙,它全是用大块条石砖垒起而成,多在南京集庆门一带;而这段是在原来的山体上,铺上2-3层城砖,形成一段独特的包山墙。
中华门:中华门就是明代十三座城门中最大的一座城门――聚宝门,后在1929年更名为中华门。它是一个瓮城结构,敌兵从外面入侵时,走近城内时,城门上的几道千斤闸便会坠下将敌兵困于其中,城门两侧还有27个藏兵洞,光打战时期聚宝门就可以囤积三千士兵驻守,将敌兵形成一个瓮中捉鳖之式。
石头城:这幅照片是南京著名的石头城,它是由三国时期孙权所建。石头城的特点就是在当年的山体上垒以城砖形成山和城容为一体的城墙,由于这里当时又是长江必经之地,山上的石头常年受到江水冲刷形成了一道道的裂痕,这块突出的锗红色岩石风化后就像一张有鼻子、眼睛、嘴巴构成的丑陋鬼脸,所以在南京许多老百姓也叫它鬼脸城。
城市风光:站在城顶我们可以领略到南京的城市风光,眼前的这一片绿色仿古大屋顶建筑群就是现在的南京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早在民国时期这里还是当时高级官员的考试院。其他的建筑物是后来仿明代修建的。在左前方是东南大学校内,目前里面绿色双顶的建筑物是唯一从明代保留下来的,我国的第一本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就是在那里抄编成册。
鸡鸣寺:顺着我右手边的这个黄色古刹叫鸡鸣寺,它也是华东地区市内香火最旺的寺庙之一。该寺的前身是南朝时期的,距今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历代破坏所以寺塔庙宇几乎无存。到了文革初期有个叫忠诚法师的尼姑四处筹资将这座古寺重新修复,如今它已经是面貌崭新的呈现在大家的眼前,中间最高处的那个木塔就是九层的药师佛塔。
对面大家看到远处的那个塔是我们南京小九华山上的“三藏塔”,那是因为塔下曾埋有唐三藏的头盖骨而闻名。
11月20日自然博物馆讲解教案 篇10
11月20日自然博物馆讲解教案
古爬行动物厅 一、恐龙简介。 恐龙生活在距今2亿3500万年至6500万年前,至少有650至700多种类,体形、习性相差很大。大的有几十头大象那么大,小的跟鸡差不多;有吃植物的、有吃动物的,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恐龙支配地球陆地生态系统达一亿五千万年,是第二地球历史“霸主”,之前的一种简单生物三叶上曾统治世界三亿年。 二、第一块恐龙化石的发现。 “dinosaur”这一名词是1842年英国古生学家查理德・欧文创建的,他是伦敦自然史博物馆的创始人。但第一块被正式认定为恐龙的化石却是由一个叫曼德尔的英国乡村医生发现的,曼德尔医生十分投入于古生物研究,1822年他的太太在散步时,从一堆碎石中看到一块棕色的小胡桃那么大小的石头,认为这是一块动物的骨头,就捡回来交给了丈夫,曼德尔认为这是一个牙齿,来自白垩纪的食草动物,这动物有几十米长,他给它命名为“禽龙”。 但曼德尔医生的个人命运却堪称悲惨,后来他因为化石收藏花掉了大部分收入,有一段时间他将自己的家作为博物馆收费开放,又觉得有损绅士形象,就改为免费,结果成百上千的人拥来,使他无法再行医,只得变卖化石生活,妻子和四个孩子离他而去。他也从乡下搬到伦敦,但他的学术成果被欧文抹杀,又遭遇了车祸,脊椎变形,死后这根变形的脊椎又被欧文收藏保管。但幸运的是,今天我们在博物馆里,依然看到了他的名字,还记得他。 三、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你要知道,生物要变成化石几乎是不可能的。有99.9%以上的生物死后,身上的每一个分子都会被啃掉或冲走。 比如,一头牛要变成化石,首先得死在合适的地方,倒在花岗岩上就不行了,因为地球上只有15%的沉积岩能保存化石。牛要埋在沉积物里,在那里留下一个印子,或者在不接触氧气的情况下腐烂,让骨头里的分子由溶解的矿物质取而代之,按原件创造出一个石化的版本。接下来,牛化石开始接受来自地球运动的挤压、折叠和推动,得幸运地保持一种可能被识别的牛的形状,这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后,在i匿了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年后,还得非常幸运地被人发现,认出是值得收藏的化石。 太难了!所以,在每十亿根骨头中,只有大约一根能变成化石。这是什么概念呢,中国有13亿人,每人有206块骨头,我算过了,最后能变成化石的,不会超过280根。 另外,我们掌握的化石记录是不平衡的,大多数陆生动物不会死在沉积物里,所以我们的化石里,有超过95%是海生动物化石。我们看到的恐龙化石很珍稀噢。 四、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6500万年前,恐龙这种生命巨无霸被从地球上一下抹掉了,一定是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没错,太空中的一颗行星撞击了地球,恐龙遇到了灭顶之灾。 科学家是这样发现这一点的。40年前,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意大利人,沃尔特・阿尔瓦雷斯做野外考察时,对一层位于地壳KT界,就是白垩纪和第三纪分界线上的6毫米左右的淡红色黏土发生了兴趣,他的父亲是个核物理学家,得到60年代的物理学诺贝尔奖,他突然想到,这层土可能是来自外太空的尘埃。如果这样的话,里面会有一种太空元素铱。他们把样品送到了伯克利实验室做了中子活化分析,在一个小型板反应堆里用中子轰击样品,再仔细计算释放出来的Y射线,得出了结论,样品里的铱数量超过正常超300倍,这说明,在恐龙灭绝的时间点上,外太空的巨大星体撞击了地球。1991年这个撞击现场被找到了,在美国新奥尔良向南950公里处,一个宽193公里,深48公里的大坑。 知道行星撞击地球的力量有多大吗?1994年,人类用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到了行星撞击木星,小山大小的行星在木星表面撕裂了一个地球般大小的伤口。 那行星为什么会撞上地球呢?我们来想象一下,我们假设地球的运转轨道是一条马路,上面只有我们一辆汽车行驶,便这条马路经常有行人穿过,他们不看路,我们也看不见他们,是不是很容易相撞。但不巧的是,有颗大的足以灭掉人类文明的行星经常地穿越我们的轨道。第一颗危险的小行星是在1991年被发现的,那时它刚在17万公里处与地球擦肩而过,这个距离对太空来说,的确是算得上幸运地擦肩而过,就像我站在这里,向你开了一枪,子弹钻进了袖子,竟然没有伤到你的胳膊。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小行星撞上了地球,会发生什么事情?美国地质勘测局的科学家通过考察过去的撞击现场,计算释放的能量,得出了结论: 小行星进入大气层后,速度之快,让下面的大气来不及让路,会像自行车打气筒里的空气那样被压缩,下部的气体温度马上升高到6万摄氏度,大概是10倍于太阳表面的温度。小行星抵达我们大气层的刹那,所经之处的一切都会坍塌,人、建筑物、道路、车都会像气球薄膜那样在烈火中消失; 一秒之后,行星撞击地球表面,小行星本身顿时化成蒸汽,发生爆炸,炸掉1000立方公里的岩石、泥土和过热的气体。方圆250公里之内,大概相当于六环路以内的地区里,没有被热死的人和生物会在爆炸中死于非命。第一轮冲击波几乎会以光的速度向外辐射,横扫一切。 六环之外的人,第一个感觉会是一道从没见过的炫目的闪光,一两分钟后,一片翻滚的黑幕以每小时几千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挡住了整个视野,直达九天云霄,怪异的是,它是无声的,因为它移动的速度超过了声速。不出几分钟,整个中国华北地区会被夷为平地,所有生物都会死亡。假如在离北京1500公里之处站了一个人,他会被一阵飞弹击倒在地,撕成碎片。1500公里外,第一轮冲击波的破坏程度逐渐减小。 接下来,撞击会引发地地震、火山喷发、海啸,不出一小时,整个地球会一片漆黑,第一天过去,15亿人会失去生命。 撞击产生的烟灰和大火持续数月之久甚至数年之久,改变了地球气候,打乱了生命周期,地球上灭绝的生物会更多。,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分析出,造成恐龙灭绝的撞击影响地球的气候达1万年左右,可以想象,那是一次多大的撞击,恐龙灭绝也就不足为怪了。 当然,恐龙也留下了一个后代,就是鸟类。并且,恐龙的灭绝为哺乳动物的出现扫清了障碍,地球慢慢恢复了元气,进入到哺乳动物的时代,你我才得以出现在这里。 古哺乳动物厅 参观猛犸象,回忆《冰河世纪》里的情节。 请同学们试着回答一下,现在地球陆地上生存的,体重超过1000公斤的动物有哪些?发奖品。答案:大象、河马、犀牛、长颈鹿。 而在两百万年前,像猛犸象这样的陆生大家伙有很多,因为那时地球上的氧气含量是35%,而现在是20%,这是那些同位素地球化学家研究出来的,他们比照了各个时期的化石,比如蜗牛的壳中氧元子和碳元子的含量比例,得出的结论。那么丰富的氧气,所以那时的动物和植物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个儿都长疯了,很大很大。但是很快,人类出现了,他们以这些大动物为食,很多猛犸象成了人类的肉排。 比体重,提问“倍”的概念,发奖品。 生命起源厅 一、宇宙大爆炸。 提问:我们生活在哪里?地球又在哪里?宇宙又来自哪里。发奖品。 137亿年前,宇宙从无到有,我们来想象一下,在一片虚空中,只有一个很小很小,几乎小到没有的点,科学家叫它奇点,突然之间,一个光辉时刻来到了,奇点爆炸了,有了天地之大,第1秒钟,产生了引力和其他力,不到1分钟,宇宙的直径有了1600万亿公里,而且还在不断扩大,3分钟以后,98%的物质诞生了,我们有了一个宇宙。而这一切,就是你们课间休息的五分之一的`时间里发生的。爆炸会留下一种宇宙背景辐射,穿过茫茫宇宙,会以微波的形式来到地球。你找到了这种微波,你就找到了宇宙的边缘。 而这一理论的证明是个有趣的过程。1965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两个年青人想要使用一根大型通信天线,但他们总是受到一种咝咝声的干扰,他们一年时间里想了各种办法都没法把噪音去除,最后打电话求教50公里外的普林斯顿大学的迪克,迪克告诉他们,那就是普林斯顿大学一直在找的宇宙边缘的辐射。后来,《天体物理学》杂志发表了两篇文章,贝尔实验室的两个幸运者讲述了发现辐射的过程,普林斯顿大学的文章解释了他的性质,虽然那两个幸运者并不太明白自己发现了什么,甚至是从〈纽约时报〉上看到了这一发现的意义,便他们还是获得了1978年的诺贝尔物理奖,而普林斯顿大学获得了大家的同情。 其实,同学们也见过这种宇宙本底辐射,就是你在看电视的时候,如果把电视调到接收不到信号的频道,你看到的锯齿形静电中,有1%就是由古老的宇宙爆炸残留物造成的。记住,下次你报怨接收不到电视图像时,你可以静下来观赏宇宙的诞生。 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单细胞的生物在30多亿年前出现在地球上,但20多亿年过去, 它们毫无动静,直到六亿年前的寒武纪,生命的形式多样化起来,被称为生命大爆发。 那是多久以前的事呢,如果我变魔术,给你会飞越时间的魔力,让你1秒钟就能飞越1年的话,那么恭喜你,半个小时候,你会抵达耶稣的年代,三个星期后你返回人类起始的时刻,但是,你要才能飞回寒武纪,那真是很久很久之前了。 在恐龙厅,我讲过,化石是很不容易保存下来的,那么,作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证据的化石为什么这么丰富呢,我们不得不提到著名的布尔吉斯页岩。这里储藏了数不胜数的寒武纪时期的动物化石。这是怎么回事呢。 1850年,一个叫沃尔科特的古生物学家在美国纽约附近出生,很小时他父亲就死了,家境贫穷,便他发现自己具有寻找化石的本领,尤其是三叶虫,他收藏了一大堆相当不错的标本,后来哈佛大学博物馆买了他的标本,这个男孩儿发了笔小财,相当于今天的30万人民币,勉强接受完了中学教育,但他在科学方面完全是自觉成才,成了三叶虫方面的权威。29岁那年,他就职于美国地质调查局,内他升到了局长的位置。现在我们还记得他,就是因为他发现了布尔吉斯页岩。19,他和妻子在加拿大的洛基山脉内骑马,他妻子的马在碎石上滑倒了,他去搀扶妻子,无意间发现马将一块岩石翻了个,里面有一种罕见的甲壳纲动物化石。天正下着雪,他们无法久留,便第二年一有机会他就回到了那里,在山顶找到了那片后来被命名为布面尔吉斯页岩的化石群。原来5亿年前,布尔吉斯页岩形成的时候,是在一座悬
【博物馆讲解员家长发言】推荐阅读:
博物馆讲解工作的细节10-13
乾坤湾博物馆讲解词05-18
三峡博物馆 城市之路讲解词05-19
广东省博物馆端砚展馆讲解词10-19
省博物馆08-02
航海博物馆08-08
地方博物馆09-03
博物馆文化09-09
革命博物馆09-22